《牛背上的童年》 读后感

时间:2023-07-16 07:55:55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牛背上的童年》 读后感(推荐16篇)由网友“还行吧日子”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牛背上的童年》 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牛背上的童年》  读后感

篇1:《牛背上的童年》 读后感

《牛背上的童年》 读后感

寒假,我读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的书就是《牛背上的童年》了。 这本书讲了作者欧塘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他们小时候捕麻雀、捉黄鼠狼、拍香烟壳、看露天电影、钓鱼・・・・・・ 我读完这本书后很羡慕作者和他的朋友们,羡慕他们无拘无束的玩耍,他们不像我们一样整天窝在家里上网、看电视、玩悠悠球,而是在户外奔跑、在河里游泳、在河边钓鱼。我最羡慕他们玩弹弓了。 弹弓现在几乎没有人玩了,因为怕伤害别人、打碎玻璃。但在作者小时候,弹弓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玩具。书上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弹弓的做法:一种是取一个质地坚硬的树杈,两根树杈呈35至45度之间的角最好,两根树杈分别截取 十厘米左右的的长度,树杈下方的把手留够一拳握的长度就可以了。然后去掉树皮,将两根树杈接近顶端的地方,凿出个小洞,以便栓绑皮筋或自行车的轮胎皮用。两根皮筋之间再栓一块稍宽的猪皮或牛皮,皮的大小裹住一个麻雀蛋大小的'鹅卵石就可以了;另一种只是弹弓架取材的不同,因为合适的树杈终究不好找,可以找筷子般粗细的钢丝制作。截一根约一尺长的钢丝,用钳子和火,把它掰成弹弓架的形状。钢丝的两头可以掰个小圆圈来绑皮筋,弹弓架也不用像树杈似的呈三角形,掰成肚大口小的红酒杯形会更好看些。作者和他的朋友们经常用弹弓打鸟。 我们现在的孩子觉得无聊就看电视、玩电脑、玩游戏机,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单调,不像作者那样在户外玩耍,所以,现在的孩子有很多都发胖,我也是发胖孩子中的一个,我真希望我可以穿越时空,来到作者小时候,体验一下作者的生活。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吧?赶紧找来读一读吧!

篇2:牛背上的童年作文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的,而我也不例外,我的童年大半都是在牛背上度过的,牛背上是我童年时耍“杂技”的天堂。

一天傍晚我和我的两个小弟弟来到水库埂边上放牛,我们把牛牵到一片空旷的草地让牛尽情地吃草,而我们则打着赤脚在草地上你追我,我追你的嬉戏打闹。在草地上摔跤最厉害的要数我了,我摔可不光靠蛮力,我还有心计。我先让他俩先摔跤,这样他们就力不从心了,最后这场摔跤比赛我就胜利了。

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到小溪中嬉水,我们在小溪各站一方仿佛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孙权,曹操,而我则是最厉害,阴险的曹操了。不好,他们俩个既然耍诡计联吴抗曹——同时拿水泼我,我也不甘示弱顿时就反击了。不过我这一己之力可敌不过他们两个的猛攻,我败了而且还败的很惨,变成了一个落汤鸡。

我们三人上岸后就去看牛儿吃饱了没有,牛儿吃饱了,我们牵着它到小溪中洗了一个“冷水澡”,最后我们牵着牛儿回家了。

快升中学了,但是童年时的放牛乐趣却像树根一样牢牢的扎根在了我心中,怎么忘也忘不了。

篇3:牛背上的童年散文

牛背上的童年散文

像我这种快要摸着五十岁边的人,如果自小生长在乡村,不论男女,多半是放过牛骑过牛的,至少见识过放牛骑牛是怎么一回事。

我的家乡在川北乡村,那里山大沟深,少有平畴。儿时的记忆里,山不像现在这般葱茏馥郁,几乎没有大树,偌大的山坡上遍布着嶙峋的乱石,零星的灌木丛点缀其间;草也不像现在这么肯长,几日就是翠绿绿的一大遍。那时的山坡只要一泛青,就有人用镰刀去割草喂牛,或者干脆将牛牵上山来,将草啃个精光,所以那山一年四季都是荒秃秃的,像害了黄痂疮的癞疤头。山路又窄又陡,弯弯拐拐黄不拉几像是从山头扔下去的一条裤腰带,所以能够上得山来啃草的只能是体型较小四蹄矫健的黄牛,水牛体型大,是不大容易上去的,即使是勉强上去了,也不容易下得来。那一年,我隔壁的三婶上山割草,图便宜就顺便把家里的那头两岁水牛伺候上了山,结果在下山时水牛没有撑住,一咕噜滚下山坡摔死了,为这事三婶差点上了吊。

那个时候,牛是农民家里的重要成员。农民吃饭,一要靠天时,二要靠卖力。天意难测,你永远说不清楚它什么时候会刮“牯牛风”,将一地半人高的苞谷苗悉数齐根斩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将鸡蛋大的雹子劈头砸下,将一田黄澄澄的稻子打成一片乱草。唯一能明白的,就是土地不出卖舍得花力气的人,但是人的力气毕竟有限,像耕田耙地这样的粗笨活,如果让人去干,既费时又费力,而农时是耽误不起的,就只能借助畜力。川北山高路险,又无草场,不宜养马。马是家畜中的贵族,在这个地方,肯定呆不下去。牛就要好伺候得多,住不必讲究,食不必精细,性格温顺老实好调教,所以家家养牛。

养牛分圈养和放养两种方式。光圈养是不行的,那样会使牛软了力气,而且还容易生病;但放养又不能由着牛的性子胡来,还得有人在旁管束着它。如果由着牛无拘束地去野外散心吃草,万一不小心被石缝扭伤了牛蹄,让石头碰坏了牛角,人的心里如何疼得过去;又万一贪嘴啃了别人家麦苗,踏坏了别人家的瓜地,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不说,还免不了被敲上一竹杠。所以,牛是一定要有人去放的,放牛的意思其实就是对牛的行为实施监管,跟字面意思是反着的。

放牛算是轻省活,家里一般都交给小孩去做。小孩子对这个安排很少有不乐意的,因为放牛就可以骑牛。

说到骑牛,我记得看过一幅画:远山近树,绿柳荷花,一片碧绿的草坪之上,水牛四蹄悠游,一牧童约摸七八岁,短褂短裤,裸胸露腿,头顶荷叶,侧跨牛背,短笛横吹,空中两只小鸟悬停,柳上知了羞愧闭嘴振翅欲飞。那头水牛体型庞然,牛背宽阔如磨盘,牛头侧抬,牛目凝神,牛耳大张,似闻笛声而忘草味。

画是好画,为世俗所累者看了也许会心生短暂的向往之意,但是如果拿来做骑牛的教材,其缪大矣。根据我的经验,骑牛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侧身坦然坐于牛脊,双手放开不抓牛缰,那简直就不可能办得到。

十岁以下的小孩,如果不是天赋异禀,最好不要去尝试骑牛,在天井里骑板凳,骑笤帚,骑狗骑鸭那是可以的。牛看似温良恭俭让,但并不是没脾气。如果人牛之间,情不深意不厚,它是不会轻易让你骑在它身上去作威作福的。牛也有做牛的原则,耕田耙地拉磨碾米就算是它的本分,这没啥好说的,凭啥还要让你对它无端增加压迫?就算你与牛知心知意,单凭人牛身高悬殊,就是大人想要跨上牛背也绝非易事。就算你从高凳子上爬上去或者被旁人抱着爬上去,而牛背无鞍,牛脊无鬃,人体轻腿短,牛蹄一迈,左颠右簸,即使是在平地,那也是很容易滚落在地的。如遇上坡下坎,就更容易滑落于牛尾牛头,弄不好还会被牛蹄牛角所伤,若是摔落于臭水沟烂泥塘甚或十几丈高的悬崖,那也是够惨的了!

我直到七岁,母亲才允许我去放牛,但她还是放不下心,生怕牛发了癫狂,细胳膊细腿的我抓不住牛缰绳,反被牛拖个皮开肉绽。很多时候,我在田埂上放牛,母亲就在我附近割草,不允许我逃离她的视线。看到不远处的田埂上邻家大哥骑牛优游而行的神气样子,心里痒得实在难受,再加上看了几场骑兵打仗的电影之后,便萌生出长大去参军当骑兵的念头,更是恨不得立即飞身上牛去驰骋沙场叱咤风云。曾经也背着母亲尝试过几回,却不成功。最惊险的那一次至今令我难忘:我一双手按住牛背才使劲往上一跃,牛悚然一惊,四蹄疾驰而去,我就像一片枯叶一般被轻轻带翻,差点落身于牛蹄之间被踩成一滩肉泥。后来被母亲知晓,被她好一顿严词斥骂,最末的惩罚是,从此不允许再去放牛。

直到十岁那年,母亲才解除禁止我放牛的命令,那时我已读小学三年级,个子也长高了不少。我知道母亲之所以解除禁令,主要是家里劳力有限,牛的`草料又不充裕的缘故。当然,毕竟我也长大了,不至于像以前那样让她太担心。母亲知道我骑牛之心不死,又不可能时时跟着,就只好跟牛说好话。每次我牵牛出去的时候,她都要对牛说:“要听话,要乖顺,不要乱跑,不要偷嘴吃庄稼,不要到崖边去。”又转身对我说:“要给牛勤赶吸血蝇,太阳大了就到阴凉处去,要给牛喝干净水,回来时到井里打水给牛洗澡,不要让牛滚烂泥塘,烂泥塘里有蚂蝗,有瓶子玻璃渣。”

要想骑上牛背,我学会了讨好牛,我给牛说话,给牛唱歌,给牛背诵在学校念的课文,给牛搔背挠痒,看到崖边有鲜嫩的草就想方设法弄来亲手送到牛的嘴边,按照母亲的吩咐,给牛喝清水,给牛赶吸血蝇,给牛洗澡,天热了就去折树枝给牛搭凉棚。

有一天,我又想尝试骑牛。有了曾经被摔的教训,我先使劲在牛背上按了一下,然后转身就往后退,见牛身子未动,又上前使劲地按一下,再快速后退,牛仍然没像以前那样脊背一耸四蹄疾窜,反倒是回过头来望着我,哞哞地叫了几声。我走上前去,抱住牛的大脑袋,摩挲着牛的宽额头,对着它的一只耳朵说:“牛啊,我多想骑在你的背上去,我大了要去当骑兵打仗,不提前训练不行啊!”神奇得很,牛竟然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又哞哞地叫了几声,还伸出长舌头舔舐我的光脚,润润的,痒痒的。我再一次走到牛的侧身,双手一按牛背,双足在地上使劲一蹬,纵身上跃,可是两腿太短,人没上去,反倒是摔了了四脚朝天,屁股都疼木了,牛却转过身来,哞哞叫着,用嘴来拱我,可我龇着牙咧着嘴,半天爬不起来。正垂头丧气,牛竟在我身边跪伏下来,露出一片宽阔的脊背。我一阵狂喜,忘了疼痛,赶紧一骨碌爬起来,张开两腿,趴上了牛背。牛待我趴稳了之后,才慢慢悠悠地起身,我在牛背上又是兴奋又是紧张,两腿紧紧地夹住牛腹,双手死死地揪住十几根牛毛,额头上冒出一层汗。还好,虽然还是够颠簸,我总算没有掉落下来。那天傍晚,母亲见我骑着牛回家,差点把她吓晕了过去。

终于骑上了牛背,当骑兵的梦想就像一撮火药碰上了火星,砰然大放光明。我用竹片削了一把“军刀”,用黄麻编织了一条腰带,给牛鼻子一左一右系上了两条缰绳。每次出去放牛,一出圈门,我就让牛在院前的一块平地上四蹄跪下,然后气定神闲地跨腿而上。腰间插着“军刀”,双手抓着缰绳,两腿稍稍一夹,牛便缓缓起身,驮我远去。众人视之,莫不称奇;邻家大哥视之,羡慕嫉妒油然而生。

牛毕竟不是马,体型笨重,不善奔跑,又是行进于田间阡陌,高低起伏,斗折蛇行,四蹄不可生风。我手中的“军刀”在空中挥舞劈刺,至多也就是砍落一些桐叶嫩柳,这于我很不尽兴。我很想体验一把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感觉,就把牛赶下了一块宽阔地油菜地。油菜长势正好,叶子肥厚,嫩绿的茎顶着一团团含苞的花骨朵,成行成列,俨然敌阵。那时我的骑术已经有了几分火候,虽然屁股下照旧无鞍,但能随牛的身躯顺势起伏而不落牛下。我纵牛奔驰,口中嘶喊,手中“军刀”横挥竖劈,一大片油菜花骨朵应声而落。时间不长,一田油菜便被践踏成一片绿汁。

回家挨打是少不了的,牛也跟着我受了罚。母亲当时气得红了眼,拧着我的耳朵去给惨遭侵凌的人家请罪,同意给人家把田重新耕了种上一季蔬菜,并赔偿菜籽油若干斤。回来又找棍子打牛,一边打一边发着狠说,一定要杀了它吃牛肉!我哭着抱住母亲的手,说:“不要杀牛,不要杀牛吃肉,想吃肉就把我杀了吧!”母亲愣了一下,扔了棍子,哭笑不得。最后,牛被套上犁去给人家耕那块被我们踩成石板一样的油菜田,我便背上背篼拿着镰刀满山坡满田埂地去给牛割青草。

几年之后,我上了中学,又在城里念了几年书,就再也没有放过牛骑过牛了。当年当骑兵的梦想也因为不长个子不长膘,也渐渐地泯灭了。

“火烧房子牛滚崖”,这在乡村曾经是极其其凄惨的事。几十年过去了,原来乡村常见的茅草屋、土木小瓦房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两层三层的混凝土洋楼,煮饭用的是沼气,照明用的是电灯,火烧房子的事多年未曾听说。人们种庄稼也没了热情,精壮的男女都外出打工,一年要揣回十几万甚或几十万,买粮食花不了几个钱,所以很多田地都荒芜了。牛没有了用场,也就没有人再养了,“牛滚崖”就成了民间传说。我家的那头牛因为岁数大了,又生了一场大病,最后也卖给屠牛卖肉的牛贩子了。

而今,群山耸翠,泉流急湍,水泥路边百草丰茂,田埂地角草与人齐,这也许曾经就是牛梦寐以求的理想世界吧,可是势利的人们却将牛驱离家门,忘之脑后,这可真应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话。生长在乡间的孩子们已经不知牛为何物,“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本来是乡村中最常见的景象,而现在孩子们对这种牛背上的童年景象,就只能靠脑袋去想象了。

篇4:牛背上的童年散文

关于牛背上的童年散文

人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总喜欢怀旧。进入不惑之年的我,时常怀念童年时代与牛相伴快乐而温馨的时光。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江汉平原农村。那时农村很穷,缺吃少穿,也没用什么文化娱乐活动,远远没有现在孩子生活学习的条件。上小学的娃儿能帮家里放牛是一件很开心的事,那种骑在牛背上放牛的心情是城里的孩子无法体会到的。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爸一直在大队当会计,为了多挣工分兼职给生产队放牛。我在家里排行老幺,小时候的我很乖巧粘人,每逢星期天我总是缠着父亲要跟着一起去放牛。因为放牛可以骑在牛背上,靠在父亲的怀里听他讲总也讲不完的故事。如《徐三爹的故事》天门民间故事与传说,还有我最爱听的《西游记》。父亲讲到兴头上,我总会在他的口袋里掏出一支“大公鸡”香烟,替他用火柴点上。看着父亲陶醉的样子,幸福从心底油然而生,感觉时光不知不觉从脚底下溜走。父亲能给与身边的人带来欢乐,仅从周围村民崇拜的眼神与爽朗的笑声中我就能读出,村民对于文化人的尊敬。父亲俨然又是一位民间说书艺人。

我曾一度认为,能拥有这样一位爱我的父亲而感到自豪。父亲在带我玩的同时叩开了我文学兴趣之门,也教我学到了不少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我热爱文学并逐步走上创作之路,父亲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我九岁的那一年夏天早上。正值“双抢”割麦与插秧的农忙季节,学校放三天农忙假。在当时农村,队里割麦与插秧大部分都是人工作业,农业机械化还处于低级阶段。农事耽误不得,父亲叫我替他放牛。

“从娃,把牛放饱、喝水之后拴在村西头的老杨树底下,一定要拴好,可不能叫它吃了队里的秧苗!那是生产队一头壮年母水牛,正在河岸边吃草。”父亲对我交代一下就出工了。

我第一次单独放牛,说实在的,心里根本没底。“要是牛儿用犄角攻击我怎么办?还好不是那种好斗的公牛。”我看见牛儿头上尖尖的牛角,心里确实有点害怕。

牛儿在河边专注地吃着夏天的露水草,一只鹭鸟悠闲地站牛背上。河里的蒲草与荷叶长势正茂,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几只不知名的红嘴水鸟在蒲草间觅食。

堤岸边是一片刚插过秧苗的稻田。早就听大人讲过,秧苗与荷叶都是水牛爱吃的食物,稍不注意水牛就会偷吃,吃了队里的庄稼是要挨批评的。我当然不敢粗心大意,小心翼翼地跟在牛身后。

“要是能骑在牛背上放牛该多美啊!既可以欣赏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又可以舒舒服服感受到驾驭水牛的快感。”可惜在我身边就没有一个人。

我试图把牛赶到地势低洼之处,然后在爬上牛背。没等我抓起牛绳,牛就扬起犄角向我袭来,我扔下牛绳撒腿就跑。“好家伙,你咋不认识我了?没有我爸在我身边你就敢欺负我了!我就不相信收拾不了你!”

“你甭说,这牛还真欺生,平日里我和父亲把它养得膘肥肉满,现在它却翻脸不认人了。它不会是吓唬我吧,父亲是怎样把它调教得服服帖帖的呢?”我在心里回想父亲放牛时的细节,就近折断了一根长柳枝和一把带叶的.树枝跟在牛屁股后。

夏天的大头苍蝇和蚊虫疯狂地叮咬着母牛。我想牛儿一定是被叮咬的慌,才不断地用牛角和尾巴驱赶蚊虫。父母常说“公牛打架斗红了眼才会伤人,一般是不会攻击人的。人畜一般,人与牛都怕蚊虫叮咬,牛只是不会说话。”我想“我跟你赶蚊虫你总不至于伤害我。”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手持长棍,一手拿把带叶树枝,大胆地走到牛身边。牛儿好像明白我替它驱赶蚊虫心思,竟然接受了我的美意。我把牛赶到一条小水沟内,站在沟埂上顺利地爬上牛背。直到牛儿吃饱喝足之后,我唱起父亲教我唱过的红色歌曲往家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还有《闪闪的红星》主题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快乐在我心间荡漾。我能帮家长干活,小小的成就感驱使我爱上了放牛的差事。父亲把这份轻活儿慢慢交给了我,牛儿成了我的伙伴。每逢下午放学回家,我就约上自己要好的小伙伴,结伴成群去放牛。在放牛的同时,我们顺便挖一些蒲公英、地骨皮捎回去晒干,积攒多了便拿到药材收购站卖钱,然后去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时常几本小人书与《少年文艺》便成了我和伙伴们争先阅读的课外读物。

儿时,最有趣的事就是与村里的好伙伴一起去看斗牛或者去捅马蜂窝。那场面惊心动魄,绝对够刺激,胆小的女孩都不敢看。说起捅马蜂窝,草帽、胶靴、棉手套、遮颜头巾、厚实的上下棉衣,绑有火把的长竹竿,行头一样不可少。虽然是“全副武装”,有时也难免被马蜂蛰得鼻青脸肿,可依然乐此不彼。收获的战利品——马蜂窝同样是上好的药材。那一幅幅画面定格在我脑海,成为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人啊,干什么事全凭心情!心情好,吃粗菜团子也觉得香;有时候创作完成一件作品就像病过一场,可我依然沉迷其中。童年时代与牛相伴生活片段,总会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篇5:读《牛背上的童年》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许多本好书,不过,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牛背上的童年》。顾名思义,这本书一定是写作者欧塘的童年趣事。我想,说起童年,大家都会微微一笑,因为它让成长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且每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童年。

当然,作者也不例外。

作者的童年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村庄。他往家门口一吆喝,家家户户的伙伴不约而同就带着自己的陀螺来比赛,冠军一定会引来许多伙伴的围观,之后就会获得大家的掌声。玩疯了就把外套一脱,即使浑身是汗也要玩个过瘾,否则决不罢休。

作者和小伙伴在耕地里打泥头仗,也是家常便饭。这跟打雪仗差不多,但是要用泥打仗。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比打雪仗刺激多了,弄不好就被砸得灰头土脸。如果担心回家挨骂,那就到小溪边清洗一下浑身的泥巴,就能把罪证轻松洗干净。

水秧角花,多么有诗意的名字,它是女孩子们最喜欢的。

…………

看完了这本书,我既觉得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又觉得有点儿可惜。

我们的生活有滋有润,要吃有吃,要穿有穿。可是,我还是常常埋怨爸爸妈妈不给我买想要的东西。每次,他们都说:“我们小时候上学要走好几里路,哪像你,有人接送……”想想也对,我们的童年有玩伴,有父母,有快乐,想要什么玩具,就有什么玩具。父母的童年,大多数都是放牛,带弟弟妹妹或帮父母干活。我们一校对,就知道我们是幸福的。

可是,我们又是不幸的。

同龄人哪里有机会打泥头仗,找个空捏点泥巴就不错了,要是敢把身上弄得脏兮兮的,回家就被“紧箍咒”念死了!放牛也是白日做梦,这个地方,哪里找得到牛呢?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的,也没有机会尝试着自己做个小牛郎啊!

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是赠给现在的孩子和曾经的孩子的,它让我回味无穷!

篇6:牛背上的阳光读后感

本文叙述了一个十五岁少年成长自立的故事。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年迈失明的奶奶抚养成人。为了供他上学,奶奶日日夜夜编麻绳卖,维持生计。他看到祖母日夜操劳,于心不忍便故意考不上高中以便留在家中务农。干农活需要一头牛来帮忙。他看不上荡牛,便跟奶奶商量想买头海牛。海牛是海滩上野放的牛,啃啮海滩上的芦苇长大,体格健壮,性子暴烈,是传说中拥有无尽力气的牛。在奶奶殷切地期盼下他排除万难,一路上与风雨和桀骜不驯的海牛斗智斗勇,经过一番殊死搏斗,这位勇敢的少年终于用坚强的意志与无上的勇气战胜一切,把海牛驯服牵回了家,回到奶奶身边。在经历了这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少年完成了从一个男孩到男子汉的蜕变。

我被这位勇敢的少年深深地折服了,当读到最后一句“是头好牛”时我竟抑制不住地情奔涌泪潸然!故事中祖孙俩浓浓的亲情更是可歌可泣,让我竟悄然心生几许庆幸,庆幸我的祖母可以安享晚年。

合上书,我仍沉浸在少年与海牛的搏斗场景里,久久不能自拔,他们与苦难生活顽强作斗争的无畏精神熠熠生辉。这精神仿若阳光照亮了我的心。什么才是牛背上的阳光?我似乎明白了——勇敢独立、自强不息是最好的答案。耳边正传来悦耳的歌声“牛背是我童年的摇篮,摇出我童年绿色的希望……”虽然我与故事中少年的童年境遇不同,但是我们共同肩负着未来的希望!

篇7:牛背上的阳光读后感

在月明人静的夜里,天空挂着一个像月饼一样的月亮,天上的星星稀疏,天空划过一颗流星,给我无限遐想。我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轻轻打开书,一股油墨气息扑面而来,仿佛一缕杨柳风,让人心旷神怡。

那一本就是曹文轩所著的《牛背上的阳光》,《牛背上的阳光》一共有六个故事,分别是《枫树下的小男孩》《甜橙树》《牛背上的阳光》《风车声声响》《哑巴是一棵白杨树》《捉泥鳅》。这本书主要讲了和祖母生活的少年要买头牛,他来到海边,买了一头结实、强壮的海牛,在引牛回村的路上,这位少年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在赶牛时摔得眼冒金星,面额被擦破了,鼻子流血了,在雾中迷失方向,险些被牛角刮伤……可他放弃了吗?不!他没有!最后,他成功把牛引回村子,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论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不论是在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变化,这本书已深深印刻在我心中。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哑巴是一棵白杨树》的主人公哑牛,他虽然是一个哑巴,但他很勤劳,一有空便钻进柜台,帮婶婶们算账;他很善良,给老奶奶拿纸盒装豆荚,给老爷爷拿西瓜,帮老奶奶把白菜扛上楼……哑牛正直,富有正义感,见到有人偷钱,举报遭报复,仍然不肯屈从。他让我们看到了平常人所具有的高贵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他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感动。

合上书,我仍沉浸在少年与海牛的搏斗场景里,久久不能自拔,他们与苦难生活顽强作斗争的无畏精神,这精神仿若阳光照亮了我的心。什么才是牛背上的阳光?我似乎明白了――勇敢独立、自强不息是最好的答案。虽然我与故事中少年的童年境遇不同,但是我们共同肩负着未来的希望。

篇8:牛背上随笔

牛背上随笔

包产到户那年,我家分得二十几亩土地,还有一头半老的水牛,父亲、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常赤着脚,蹬在老水牛那弯弯的角上,它便把头微微扬起,慢慢把我送到它那宽宽的脊背上。我抓住缰绳,吆唤着它离开家门。起先,只有一头老水牛,后来在它的屁股后面又多了条小牯牛。

放牛有着无限的趣味。特别是去湖心放牧,让我领略了老水牛的好水性。浮水时,老水牛的身子都没在水里,只露出两个鼻孔呼吸,但它也会故意把头埋进水里潜行,待把头抬出水面时,便会从鼻孔喷出两串细小的水珠。我坐在牛背上,如同坐在平稳的船上,人随牛游动在凉爽的湖水中,很是惬意。

老水牛通人性解人意,对我这个小主人从来都百依百顺。但是,有一天为抄近路,我想让老水牛从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上通过,它用大大的蹄子试探地踩了踩桥面,便不再前行,我在牛背上用鞭子抽打它,它就是不动。我觉得它是当着放牛伙伴的面给我难堪,就急眼了,便从牛背上跳下来,牵着缰绳,想把它硬拽过去。当把它拽到桥中间的时候,木桥“咔嚓”一声折断了,老水牛从高高的桥上“扑通”一声,重重地跌到了沟底。我惊恐地愣在那里。好大一会,老水牛才用两个前腿跪在地上,艰难地撑起两条后腿,慢慢地爬起来。爬起来后,晃晃悠悠地走到沟边,默默啃食着青草。回到家,我未敢把实情告诉父母。此后,我依然带它到外面吃草饮水,对它格外好。一个夏天都未发现什么异常,心里暗自庆幸。可到了秋天,老水牛嘴里经常吐白沫,喘息也有些急促。牛病了,我们家的天塌了下来!此时,我才不得不把隐瞒的实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慌忙叫二哥去找全乡最好的兽医。经诊断,老水牛的内脏受了伤,需要治疗和静养,不能再耕田了。我感到无比愧疚,不由想起老水牛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每当夏秋抢种时节,我都赶着牛跟随父亲一道下田。老水牛总是低着头,伸长脖子,迈开四蹄在田间,拉着犁耙奋力向前……

老水牛不能耕田了,秋种又不能延误,母亲只得带领哥哥姐姐弓着背,绷紧绳子,拉着犁,缓慢前行,父亲在后面扶着犁梢也一起用力。有时,我也替换一下母亲,柔嫩的肩膀上也留下了绳子磨出的印痕。那段日子,是艰难而又苦涩的,它让我透彻明白:耕牛是庄稼人离不开的宝贝。

面对老水牛的伤病,除了治疗以外,母亲还发动全家人下田割青草喂它;冬天在草料里添加了麦麸。为了给它增加营养,我还把泡好的黄豆包在稻草里一把一把地喂它,吃完了,它会用热乎乎的舌头不停地舔着我的手。牛的年龄是从牙口上判断的。一对牙的是少年,四颗牙的是青年,六颗牙的是壮年,八颗牙的是暮年。我家的老水牛已经八颗牙了,老了。父亲说:“人吃牛饭,人不能亏待了牛。”所幸,经过全家人一秋一冬精心地护理和照料,老水牛的身体渐渐地好转了,黑黑的眸子又亮了起来。

由于过度劳累,母亲病倒了。救人要紧,父亲忍痛决定把小牯牛卖掉,给母亲看病。第二天,买牛的人带上1600元钱赶来了。全家人怕母亲知道,叫我把牛牵到离家远些的地方进行交接。想着身后这在放牧途中总是紧紧地跟在老水牛后面的小牯牛,想着身后这曾在草地上轻轻用犄角抵着我逗乐的小牯牛,想着身后这曾在河湾里驮着我撒欢奔跑的小牯牛,马上就要被人牵走了,我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非常沉重。而小牯牛也舍不得离开我呀!

当我把牛绳交给对方后,小牯牛怎么也不肯走,任凭买牛人的皮鞭重重地抽打在它的脊背上,它只是摇着头,四条腿硬撑在地上,“莽莽”地叫着,就是不肯挪步。我跑过去搂住小牯牛的脖子,“呜呜”地哭了。小牯牛伸出舌头一下一下地舔着我的脸,舔着我脸上的泪水,那双乌黑发亮、似乎也噙满泪水的眸子,不舍地看着我。

我忽然想起有一年暑假的一天,我赶着老水牛和小牯牛到野外放牧。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狂风裹挟着豆大的雨点箭一般射向大地,并伴随着电闪雷鸣。小牯牛受到了惊吓,在暴雨中狂奔起来。我把老牛拴在路边的树上,拼命地追赶着、呼喊着。我鞋子跑丢了,脚也划破了,雨水、汗水、泪水一起流进嘴里,可小牯牛却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之中。雨停了,小牯牛又神奇地回到它妈妈身边,我又笑着流下了泪水。

眼下,小牯牛被人牵走了,再也回不来了!

如今栽种时节,村野处处是旋耕机在“突突”轰鸣着,耕牛渐渐远离了我们。但是,城市的繁华与喧闹,仍无法让我忘记牛背上的那份温暖。

篇9:牛背上的阳光读后感400字

寒假读了一本曹文轩的《牛背上的阳光》。读了这本书我发现了一个阳光,可爱,有趣的乡下男孩。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个乡下的小男孩别名上“秃鹤”,这个有趣的小男孩有个独特的性格有点淘气,但又有点恶作剧。

这个可能有点令人讨厌的小男孩与一个叫桑桑的小男孩是小学同学。这个小男孩的原名叫“陆鹤”因为自己的一头光头,所以得了这个“秃鹤”的错号。

他一开始还小,不大在意自己的光头,可是后来,他是自己的光头为宝物。后来这个小男孩仅对他的父亲说她不想上学了,他父亲一听就不高兴了,一巴掌扇了上去,“秃鹤”底下了头嘶声哭了起来,他的父亲好像明白了什么,有打听了一个妙方,可方子不管用。

虽然说他们上个小学,可学校其实就是十几个草房子罢了。

我认为这本书写得好在作者用各种手法写出了乡下孩子天真自由,他真实的描写的十分乐观的秃头孩子,用自己的心,不捕获友谊。

这是一个非常“美”的乡村田野小说,他那个特别的名字,十分让人有浓厚的兴趣,《牛背上的阳光》,刘备让人一听就联想起乡下风流的小牧童,阳光一听就让人心怀大开。

寒假回乡过年探亲的我就跟我有体会了!

篇10:牛背上的阳光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牛背上的阳光》。

作者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等作品。

《牛背上的阳光》一共有六个故事,分别是《枫树下的小男孩》,《甜橙树》,《牛背上的阳光》,《风车声声响》,《哑巴是一棵白杨树》,《捉泥鳅》。我最喜欢《甜橙树》。它主要写了主公弯桥因病变得有些智障,所以油麻的孩子总是捉弄他,善良的他从不生气,因为自己被捉弄反而给别人带来快乐,这似乎也是一件令弯桥 快乐的事。他在田上睡着了,做了一个梦,一个关于他们的梦。让本来还想捉弄他的浮子,红扇,三瓢,六谷突然感到愧疚。

第一个梦中,弯桥要渡河去找妈妈,浮子把家里最喜欢的甜橙树锯下来,凿成船给弯桥渡河。

第二个梦中,弯桥梦见红扇把树荫让给自己,她却在外面受毒太阳烤。

在第三个梦里,三瓢把弯桥拉出火海,为了给弯桥摘橙子,从高高的甜橙树上摔下来。

第四个梦,弯桥梦见自己生病了,只有三瓢家甜橙树上的那只鸟才能治好弯桥的病。为了治好他的病,他把自己家的甜橙树和鸟赶到弯桥家。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最好的梦,他叫友情!

篇11:故乡童年骑在牛背上的我们优秀作文

故乡童年骑在牛背上的我们优秀作文

故乡的童年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那群天真无暇的孩子,总喜欢骑在牛背上,那时候什么也不懂,什么都感到新鲜,什么也不满足。岁月的流逝好象淡忘了那时候的我们,现在他们也不知道去那里拉。现在我很渺茫啊,只有回忆童年拉来满足我心理的寂寞,童年,故乡,是很美丽的虽然家乡穷,但是有我们这群孩子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拉我可爱的'家乡,现在亲人们也老了,留下的是他们那在那岁月的冲击下的人生,苦而苦,淡淡的生活,追求的另一种生活,苦了他们。童年的梦想好象是一场未知的方向,天天只知道在牛背上过日子,饿了就回去吃野果,那时候什么也不知道,从山里走出来,又走进去,永远也走不出山里,走完了又是一座山,穷啊,穷,就连我们这群孩子也知道,小时候的我们也就在这样的日子中走过了。

现在我们大了,回忆从前就是对现在的赞美,我们没有什么本事,对家乡还是很爱的,那里有我的亲人也有我的同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穷但是也是财富,有我们的记忆,有我们的足迹,那里曾是我哭过的地方,是我快乐过的地方,牛背上的我们也过去,留下的是回忆,回忆那段因为我们而美丽的故乡,在远出蔚蓝的天空下,曾是我们的梦想,在那条路上有我们没有走完的路,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等待我们爱过的地方,因你而感到而美丽。牛背上的我们过去了,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我们的心情也感到高兴,没有坚强的理由,没有温暖的家,只有牛儿陪着我们走过了,这段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篇12:牛背上的友谊作文

牛背上的友谊作文

朦胧的黎明,乡村的田野上散发着清新的空气,闪烁的露珠儿顽皮地在叶子上滚动着。

瞧,壮壮也像顽皮的露珠儿一样,早早地起床了,他在牛棚里转悠着。他赤裸着上身,背上系着一只笨笨的大草帽,光着小脚丫子,目光中透着童真的喜悦。只见他蹑手蹑脚地靠近一只壮实敦厚的老牛,小心翼翼地解下系在柱子上的草绳,走出牛棚。

一出牛棚,壮壮就像如获至宝似的。他蹬上牛背,安稳地坐在牛背上,开心地拍着双手。壮壮一手拿着一条鞭子,鞭打着牛臀;一手高举着,在空中拼命地舞动着。只听“哞”的一声,老牛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急速地奔驰着。此时,壮壮被吓得手足无措,他双手紧紧抱着牛脖子,两手还微微颤抖。他颤抖地喊道:“救命呀,救命呀!谁来救救我呀!”

此时,套着红色小马褂,穿着条纹短裤子,一脚赤着,一脚穿着黑袜子,手里提着一只水壶的邻居小虎正欢蹦着走出大门。邻居小虎是一个牧童,对牛最熟悉不过了。壮壮侧着头,看见小虎就像看到了活菩萨,他大声喊道:“小虎,小虎,快来救救我!”“是谁在叫我。”小虎边嘀咕着边抬起头来。他看见壮壮在狂奔的牛背上颠簸着,摇晃着,一只手耷拉着,身体快要滑下牛背了。他心急如焚,一个箭步冲到那头老牛的.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他拉住了老牛的绳子。“嘘”,老牛停了下来。小虎气喘吁吁地说:“幸好拉住了。”他不停地抚摸着老牛的头,老牛也变得温顺了。壮壮红着脸说:“小虎,谢谢你!我的好朋友。”小虎紧紧握住壮壮的双手,说:“不用谢,我们是好朋友嘛。”“小虎,你上来和我一起骑吧!”“好嘞!”小虎一手拉住壮壮伸出的手,一手用力攀住牛背,脚向上一抬,就上了牛背。

两个好朋友骑在牛背上,有说有笑……

篇13:牛背上的思念优美散文

牛背上的思念优美散文

那一年,我九岁。吃过早饭,抓一把山芋出门。元宵节过了,天气还是很冷。北风呜呜地叫着,绕过日头,从树梢上下来,刀一样割人。身上的棉袄很旧了,薄薄的,有几处还露着絮,根本吃不住劲。我学着老年人的样子,佝身缩脖,双手拢进袖筒,侧身往前走。

在屋后的篱笆,我遇到小能。小能穿一件过年才上身的新棉袄,里面填着厚厚的絮,像肿了一样鼓鼓囊囊;看一眼,我便觉得身上腾起一股暖气。

小能脸上红扑扑的,嘴里冒着白气。我问他,大冷的天不在家烘火跑出来做什么。小能暖暖地笑着,说他今年开始上学了,问我去不去。我愣了一下,说不行,我要放牛呢。小能走了,对着他背书包的背影,我望了好一会,然后,抽出手来,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根竹丫丝,哆嗦着向牛栏走去。

小能比我小一岁,八岁。他家挣工分的劳力多,是生产队里的进款户。白天,小能就做两样事——吃饭和玩。现在他去上学,而我却不行。我家人口多,劳力少,家里年年超支,哪里有钱供我上学呢?除了扫地、洗碗、捡粪以外,我去年就接替姐姐放牛了。放一年牛挣的工分,差不多能够养活我自己。但我很想去上学,跟着老师读书写字,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如果不想着上学的事,放牛也很有意思。我们往往把牛抛在山坡上,让它自己找青草吃,然后找一处空地尽情地玩,踢毽子,跳绳子,抓石子,或者谈天。

春天,我们站在旷野里看景,看满山满地的绿,看满坡满洼的花,心里就有一种痒痒的感觉,格外舒坦。有时我们会跑到山坡上采一些映山红来耍,那些粉红的花瓣不仅好看,而且像秋天的鸟儿柿、毛栗子、山里红一样,也可以吃,酸酸甜甜的味道。

天暖的时候,我们喜欢到河滩上去放牛,那里草色连碧,青葱一片,是放牛的好地方。牛自吃草,我们选一处小水沟,用手垒一个坝,然后把里面的水戽干;运气好的话,一人能分一碗小鱼。

放牛的快乐,还来自牛背上,我会玩很多骑牛的花样。我常常仰躺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走动,晃晃悠悠,舒服极了,让人想起小时候的摇篮。这时睁眼看天,一点也不费劲。

天很高很蓝,有云,白白的,一块一块,像棉花。遇到风的时候,云会变换面孔和花样,一会像条狗,一会像群羊,一会像雪山。偶尔看到一种不知名的鸟儿,在高空里振翅鸣叫,声音绵长,忽上忽下,直线飞行,速度极快。

小能上学后,我放牛的心思就淡了,兴趣减了,脑子里尽是小能背书包的情景。

有一天,牛收栏的时候,遇上放学回家的小能,他说要写个字给我认。说着,他捡一根柴棍子,在地上写一个字,然后得意地看着我。我心里有点虚,偷眼看一下,我笑了,切,这是“席”字嘛,哪个不认得?说着,我还抢过他手上的`柴棍子,重新写一个大大的“席”字,神气地对他说,你的字写得好丑,看我写的多好看!小能傻了,不服气地抢过柴棍子,又在地上划起来。我一看又笑了,这是“疆”字,哪里难得倒我!小能看看地上的字,又看看我的脸,然后一声不吭地走了。

我虽然没有上学,但我认识字,会写字,还会扳着手指头算帐。这都是父亲教我的。父亲从夜校里拿来粉笔,在门上写一些字教我认和读,再让我照葫芦画瓢去写。有一段时间,我天天认字、写字,家里的前门、后门、耳门甚至板凳上,到处都是我写的粉笔字。日子久了,我就能认好多字,会写好多字,连村里很多大人都不如我,小能就更不必说了。

虽然我不费劲就认出了小能写的字,但心里却快乐不起来。我知道,我认的字很有限,总有一天,我认不出小能写的字来。我想,小能长大后一定可以当保管员,或者会计,甚至当上老师,能做更多、更大的事情。而我一直在放牛,认得的那些字也管不了大用,长大后能做什么呢?大概只能犁田了。

于是,我时常闷声不乐地骑在牛背上,远远地看着村里的学生,他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欢欢笑笑,真像一群快乐的鸟儿。我觉得他们长大后,都能像天上的鸟儿一样,能飞到很高很远的地方去。我听见自己出气的声音,像牛鼻孔里出气一样。

正月又到了,吃过早饭,照例抓一把山芋出门。父亲却叫住了我,说,别放牛了,老师来家里催了,你上学去吧。

这一年,我十岁。春天来得格外早。

篇14:童年读后感

记忆中的童年,有欢乐的笑声,有纯真的友情,有父母的关怀,有长辈的宠爱……童年仿佛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那么美好,那么无忧无虑。可是,打开高尔基的《童年》,在这部他的自传体小说里,他却用真实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没有色彩的、黯淡无光的童年。

阿廖沙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悲痛中生下的小弟弟也死了。这对孤苦无依的母子只能去投奔霸道蛮横的外祖父,阿廖沙悲惨的童年也从此开始。凶残的外祖父,自私的舅舅,艰难的生活,黑暗的时代,小小的阿廖沙在这样的环境里饱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和身体上的屈辱。但苦难并没有让他自暴自弃,炼狱般的童年浇灌出了他不屈的信念。善良的外婆,乐观的茨冈娃,正直的格里高里是他生命里的光,是他们给他暗淡的童年添了几分不一样的光彩,是他们让他在逆境中寻到了通往光明的小径。坚强的阿廖沙借着那抹淡淡的光在逆境中成长,最终成长为一代文豪高尔基。作者通过真挚的文字,净化那被丑恶社会污染了的心,拯救了俄国的黑暗时代。

而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童年生活中遍布鲜花和光明,却助长了我们的懒惰和懦弱。碰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放弃,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经不起生活的大风大浪,难道我们一零后真的是垮掉的一代吗?不,我坚信新时代的我们不会沉溺在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为我们浇筑的城堡里自甘堕落,我们会坚定地扛起自己的责任,绽放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

祖国的繁荣昌盛不是我们偷懒的借口,生活的富足和安乐更应该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逆境中的阿廖沙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困难面前后退?人若有志,难事亦易矣。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为了梦想坚持不懈,执着拼搏,用实际行动为自己正名!

篇15:童年读后感

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就是在他的笔下诞生,书中反映了俄国最低阶级人民的贫苦生活,也是作者的亲生经历。

记述了我随妈妈回到了外公家里。不受欢迎,但是外婆却对我很好,她陪我度过了很多有意义的时光。她教我读书让我学习。后来舅舅们因为怕我的妈妈来抢夺财产而逼走了外公。凶狠的外公因此对外婆发泄,我从而非常恨外公,不听他的话,遭受了很多打骂。但是就在外公为了逃避儿子而到处搬家的同时,我结识了很多人,每个人都给我带来了许多体悟,我也渐渐成长。直到有一天,外公身无分文,只好沿街讨饭。我今后的生活便彻底改变了。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在外祖父家有个心肠仁慈的伙计,外号叫“小茨冈”。他懂行能干,外祖父很器重他。他经常在外祖父打“我”的时候,尽量地用自己的手臂挡着鞭子。一次,两个舅舅和他一起搬运一个十分沉重的橡木大十字架。他绊了一跤,两个舅舅竟只顾自己保命,听任他被砸逝世了。

母亲在一天凌晨忽然回来了,她的变更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端,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性格,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四周的一切都失往了爱好,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

每个人都有童年,并且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没有那么贫苦。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读书,将来为社会出一份力!

篇16:童年读后感

这本书读的比较压抑,似乎感到有点呼气急促的感觉……

在同情,怜悯主人公童年的种种不幸遭遇的同时,我感觉全文最大的庆幸是让他遇到了那如圣母般善良,慈祥,拥有着无数生活智慧的外祖母。也正是因为外祖母的存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教导他,保护他,也正是外祖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让小小年纪的阿列克谢在不幸的童年一直保持着纯真与善美,让他的精神世界不那么“荒芜”。

因为时代的原因我们可能无法详细地想象书中描述的生活场景,更无法体会主人公童年时的心路历程了,但这不妨碍我们作为旁观者的角度,为之动容,去尝试的理解他的童年。开头就讲到阿列克谢幼年丧父,紧接着便如同弃儿般被寄养在外祖父家,没有母亲的呵护,周围又是群狼恶饲,生活上不仅无法拥有正常的家庭,甚至会受到脾气暴躁的外祖父的鞭打。

书中讲到外祖父吝啬,舅舅们为争夺家产大打出手,没有亲情,毫无人性;甚至半夜毒打自己的妻子导致其死亡,这里是反应小市民阶级的那种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冷血,却又因受到来自生活上的种种压力的不正确的发泄的矛盾之处。让我们无法同情他们的困顿,却在憎恨他们时又对自己产生疑问,“舅舅们”的行为是他们自愿的吗?我们也曾读到舅舅们的痛哭,懊悔!但这不是同情他们的理由,自己受压迫却又去压迫别人这是可耻的!

阿列克谢童年的朋友是“小茨冈”,在他们短暂的相处过程中,小茨冈像哥哥般保护着他,让阿列克谢除了外祖母之外,心理上对他褪去防备的一个朋友,也正是这样,对于早早“离去”的小茨冈,阿列克谢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那么的不舍。

不过说到离别,文中也提到小小年纪的阿列克谢有过几次与身边的人的离别场面,有的是因为去世,有的是分别,我们都可以感受阿列克谢对自己身边的朋友的珍惜,不舍,却又无奈!似乎生活就给了他这种方式,久而久之,他也不得不接受离别,似乎不再那么痛苦,这难道不是可悲的吗?

不过生活最伟大的地方在于我有一千个痛哭的理由,只要我有一个开心的原因,我就可以快乐的生活下去。在外祖母每天的谆谆教诲,吟唱的诗歌,讲述的美妙的童话故事影响下,阿列克谢开始去理解这个世界,心中开始滋养善良的种子,将苦难当做养料抛洒向人间……

这里我们也体会到人性是复杂的,也是脆弱的;是易受引诱的的,也是自私的,这些都是人原始的性格特点,但人之所以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是因为人有思想,是有能够克制甚至克服这些东西的能力。为了生存不一定非要把人的黑暗的一面表露出来去算计别人,人的伟大在于他拥有良知,懂得感恩……

也正是有“外祖母”这样的善良的人存在,让我们坚信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拥有良知的正义之士,生活也正由于这样的人存在必然会更加幸福。

骑竹马教学反思

《所见》教学反思

推荐书范文

哭灵范文书

牧童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牧童》优秀教案

牧童的小学作文500字

训诫书范文

童年放牛的记忆经典散文

《牛背上的童年》  读后感
《《牛背上的童年》 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牛背上的童年》 读后感(推荐16篇)】相关文章:

村晚教学设计2023-08-04

儿童剧观后感500字2023-01-02

乡贤街小学集体备课活页教案2023-04-14

农村生活作文2023-01-14

乡村趣事作文600字作文2022-10-11

第十一根红布条读后感900字2023-08-27

放牛娃的春天观后感2022-05-04

蝴蝶仙子作文800字2023-04-20

青草作文2023-11-03

小学一年级语文《骑牛比赛》教学教案2023-06-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