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

时间:2023-02-26 08:10:45 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推荐20篇)由网友“momoandqo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

篇1: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

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

有一位著名学者曾这样解释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它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个是自然条件,这个城市要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安全的步行空间、人们生活所需的充足的设施。另一个是人文条件,‘宜居城市’应是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人情味和文化的城市,让人有一种归属感,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这个城市就是自己的家。”

一、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人做过些一项调查,关于的宜居水平,九成以上受调查者认为发展得非常快,但交通、休闲娱乐设施、公用空地等方面,开放程度不够。说明市民对的宜居满意度不算很高。

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性行业水平低,服务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才能从本质上改变这一城市的生活水平;道路建设跟不上,地处于西南山地,交通不便,要提高这一地区的宜居水平就要加强道路建设;公交设施投入不够,公共设施也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群众文明程度不高,城市的文明是这个城市的软环境,群众的文明程度也是决定这个城市宜居程度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建设宜居

1的环境优势

县位于重庆市域中部,是重庆市城乡统筹试范县,县城15万人,总人口93万,属于三峡生态经济区,近年来,县的城市布局有了很大的发展,远远超过周边城市的发展。一系列大型生态居民区配套设施的竣工完成,使县的都市化进程步伐稳健。

作为重庆市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尤其自己的独特优势。交通便利,处于长寿、万州、涪陵等大中城市的结合部,是重庆东部近郊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是三峡旅游陆路环线上的一个重要结点。以及交通线路的完善都将大大促进了未来的发展。县有“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称号,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同时在民间文化中也是铜管乐之乡,重庆书画之乡之称。这些对宜居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厚重地民俗文化基础,是建设宜居城市的软环境。县资源丰富,素有“巴国粮仓”、“牡丹故里”等美称。人民利用牡丹的文化底蕴,以花为媒,大打“三花牌”(牡丹花、油菜花、白柚花),极大地提升了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引进外资项目、引进资金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宜居建设争取到了不可或缺的资金和人才。

2的城市定位

要发展宜居城市,要有一个设施、功能、结构基本齐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居住环境首先就是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对各类住房的需求。其次是供水、交通、通讯、生活、医疗、城市的建筑、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第三就是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如:城市的社会治安状况;人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保障;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人们在养老、失业、医疗、生育等基层设施能否得到满足;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其他公共危机等方面是否有健全的应急机构,严谨的应急预案,科学的应急机制等。第四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人文、文化、生态及发展环境。市民的民风、政府的作风、城市精神的提炼与认同,是人们对城市人文环境的主要需求;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是人们对城市文化环境的重要需求;城市的基础自然条件、环境治理能力、生态质量状况、可持续发展潜力,是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需求;城市的行业、就业、创业条件能否提供出良好的机遇,是人们对城市发展环境的主要需求。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从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看人民正不断提高着优质的生活品味。县人民日常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已坚定地预示着县的宜居城市发展事态良好、前景开阔。

从政府发面看在构建宜居城市的进程中,政府首先要把握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定位。根据重庆市提出的建设“绿色重庆,森林重庆”县政府已初步定义了发展的主要方向为“重点发展工业,巩固原有的企业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培训机构,重点培训和提拔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这些方向的提出都对建设环境资源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要和谐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在考虑城市建设任务时应确立一个“城市现代化、生态环保化”的目标定位。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定位。城市中人与人的关系无非也是三个方面:个体、群体、全社会。因此,在建设城市人文环境时要以“群众和谐,社会和谐”的目标定位。按照这个目标定位要求,1要以创建“平安”为目标,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公共应急体系、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建设。2要加快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不断健全县的社会保障体系。3协调现阶段社会存在突出矛盾。把公平,平等放到首要位置,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坚实的软环境平台。

三、加快构建宜居的步伐

1三个层面一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人的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宜居的最基本要求。二是软硬环境的建设。人们物质上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必然会上升至追求精神层面上的需要。各项公共服务措施是否完善,供求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是否健全成为构建宜居的主要标志。三是和谐的宜居条件。当人们的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后,在建设生活环境方面就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就会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存。城市和宜居环境是这三个层面的结合和载体,是构建和谐的重要方面。

2齐心协力同发展一是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和信心:二是构建宜居要与重庆的总体发展相适应;三是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认识目前的县情和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四是创新发展思路,将城市发展导入宜居城市和和谐社会的良性发展轨道中

3合理的城市管理。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在建设中贯穿“宜居生态”。一是要在管理理念上,从破除“按部就班”到实现“改革创新”。让合理有效的城市管理规划贯穿于整体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并积极反馈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使公共产品的规划、建设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二是要在价值尺度上,从破除以“物”为重点到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要求。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兼顾以“人”为中心,突出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给群众更高的生活品质。三是要在施政理念上,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毛病。四是要在服务方式上,破除“粗放”实现“精细”。五是要在民生和市容的关系上,从破除“只重市容”到同时“兼顾民生”的要求。

4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和谐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原则。三是坚持挖掘自身特色的原则。因此,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县自身的地域优势,根据的本土优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文化、土特产文化;根据千年古县的历史传承,大力开发丹乡文化、乡村文化;根据千年古县的民俗、民风,大力开发民乐文化、饮食文化等较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使县在建设宜居城市之路上更具吸引力和活力,成为重庆市建设宜居城市的鲜明旗帜。

5建立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一是县是山城,能过充分利用山水优势,构建丰富的城市绿化景观。能够利用山地特有的结构,种植不同的绿化植物,形成丰富的绿化带,发展立体绿化,构建生物的多样性。二要保护好空间形态,建设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城市。利用河流,山体,森林,城市建筑等,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布局结构,提高总体视觉质量。三山城上的建筑属于错落有致型,有比其他城市更好的条件发展城市夜景,城市夜景观是城市形象的有力补充。目前,夜景灯饰应以丰富和提升城市形象为目标,以美化夜景、丰富市民和游客夜间文化生活为手段,通过实施夜景灯饰亮化建设和改造,把中心城区精心打造成“点、线、带、面”相结合,独具特色夜景灯饰景观系统。这就必须解决夜景灯饰规划层面的问题,通过对夜景灯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走出一条独辟蹊径造特色、依靠特色聚人气的夜景经济发展之路,从而快速实现城市空间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张。四有“牡丹故里”之称,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造的“花海”景观。成功举办过第一届牡丹节,此后每年都会接待近25万游客,以牡丹为媒,搭配各种经济活动,促进全县的旅游,经贸,交通等的全面发展。从“牡丹节”去办至今为县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速度,都带来的难能可贵的机会。造“花海”可以更大程度上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县的名誉度。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形象

一座宜居城市,最大的表现在于能够吸引住人。我们打造宜居,就要注重和谐,要加强软环境建设,要提高市民素质,发扬城市精神。诚实守信是第一步,看一个城市市民素质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市民的诚信度,诚信是一种品牌,一种形象,一种软环境。还要有良好的风尚,包括工作礼仪,社交礼仪,个人形象等方面,对市民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思,从源头上改掉市民的孽根性。可以开展一些评选活动,比如:优秀小区,优秀个人等。让市民参与其中,形成一定的竞争性,让人带动人,通过网络媒体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多向群众开放体育馆,少年宫,图书馆,公园等有益于加强市民素质的公共场所,在市民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多进行文化交流,丰富市民的生活,共同建造和谐,文明,友好的社会环境。

建设宜居城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今后的建设中要不断的提高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要使县的整体功能更加的合理化,把建设成为一座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宜居之城,休闲之城,魅力之城。

篇2:浅谈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浅谈如何建设生态城市

指出了生态城市是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分析了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生态城市建改的对策,以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作 者:孙龙伟  作者单位:舞阳县建设局,河南,舞阳,4624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34) 分类号:X24 G84 F3 关键词:生态城市   建设   对策  

篇3:浅谈建设城市生态墙

浅谈建设城市生态墙

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道路污染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如何防治这样严重的污染?除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净化装置等,还可以在道路中央分隔带两侧建立生态墙,形成“绿色屏障”,利用植物吸尘,杀菌、吸收有毒气体,减少噪声,提高空气湿度和降低气温等功能来综合防治道路污染,从而改善市民生存环境.

作 者:段贺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农学院 刊 名: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2009 “”(15) 分类号:X21 关键词:城市   生态墙  

篇4: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经济

宁海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第4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的要求,先后投入41亿元创建资金,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活动,县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

作 者:郑金平 作者单位:中共宁海县委书记 刊 名:今日浙江 英文刊名:ZHEJIANG TODAY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建设生态城市有哪些原由?

根据生态学理论,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本身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保持系统各部分的平衡,人类生存的载体及其本身才能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要有利于环境生态、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正确的最高标准。建设生态城市,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和改造城市。

篇6:打造生态城市 建设绿色旬阳

打造生态城市 建设绿色旬阳

城市是人类文明产物,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近年来,我县城镇面貌发生崭新变化,城建工作取得了进步。但人们依旧抱怨:老城与新城开发不平衡、城市功能不健全,环境卫生条件不好,专业市场不足、厂矿噪音粉尘污染、占道经营等方面问题,这表明城建工作与人们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我们也正在着力改进。在城市建设中,国外“穷人进城、富人出城”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城区人口集中,空气不畅,交通拥挤,垃圾多,噪音大,气温高,建筑将人与大自然隔离,人与人缺乏交流。这说明了在城镇建设上出了问题,偏离了人的本质要求,这个要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自然的平衡,城市机体的内部协调,人所建造的城市与整个生态系统不协调,对人的生态形成了威胁,人要逃避城市。我们离不开城市!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来建设和改造城市。这一理念在全球已经兴起,这就是建设生态城市。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生态城镇的意义     生态城镇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自然环境为依据,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以社会体制为经络,形成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高效和谐共生互惠的城镇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它就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 首先,建设生态城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已逐渐退化为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它本身不健康使得整个地球也不健康。城市在发挥着区域经济凝聚中心、驱动源泉、人类聚落作用的同时,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阻塞、空气汽染、水体污染、住房紧张、治安恶化、生态原地减少、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历史文脉断裂、城市特色遗失等等。生态城市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反思。如今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和中国人口的1/3以上已居住在城市,把城镇建设成合乎生态要求的人类理想家园,这已是人们的不懈追求。目前,一种以可更新能源系统、内部物资循环再生、无毒建材使用、室内温室种植和屋顶花园、高效美观的自然照明等为特征的“生态建筑”已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县地处内陆河源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但在城镇建设中必须吸取和借鉴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以负责的态度来设计和建造生态城镇。 第二,建设生态城镇是绿色旬阳的重要支撑。绿色旬阳包括绿色环境、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生态城镇作为健康、安全、舒适、优美,天人合一、温馨舒适的家园的表现,要求功能配套,基础完备,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建设布局、环境的选择上都将产生重大变革,更加符合“绿色”理念。尤其是我县把生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建成陕南旅游胜地,建设生态城镇就更加必要。 第三,建设生态城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理查德・瑞吉斯特:“人类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建设城市的方式、城市人口密度和多样性。”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今后一段时间我县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是城镇发展的高潮时期,随着人民生活的追求层次发生变化,自然、生态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健康型生态居住环境是人们的最迫切需求。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潮流,引导人们按规律去生产生活生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建设生态城镇具有良好的机遇和现实条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步伐的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以及迁移式扶贫、生态移民等项目的推进,国家加强对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经济等政策,这使我们建设生态城镇具备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我县位于秦巴腹地,城镇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积淀深厚。近年来我县城建工作快速推进,取得较好成效和许多工作经验,特别是绿色旬阳建设的实践富有实效。生态城镇的理念已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在了城镇建设的许多具体工作之中,这些都为建设生态城镇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建设生态城镇是破解城镇化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对城镇化重要性及推进城镇化认识不明确、简单地理解为撤乡并镇、人口增加,这样片面理解,对推进城镇化工作极为不利,城镇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和积累的过程。城镇化不仅是居住人口的城镇化,更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的城镇化,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城镇化,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农民进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有浮躁心态,不能盲目攀比,赶进度。不能盲目铺摊子、大兴土木,造“空壳城市”。二是城镇发展质量不高,功能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层次低,脏、乱、差问题普遍,生态环境脆弱。三是城镇体系、交通体系、水资源规划衔接不紧,先建设后规范现象严重,缺乏整体协调发展。四是城镇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经济支撑,对农村经济带动作用差、辐射力不强。五是城镇缺乏个性特色,设计趋同。建筑格局单调,韵味不浓,没有特色和吸引力。这些方面的问题集中一点就是方方面面体现出不和谐,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指导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树立生态的理念。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生态城镇 加快建设生态城镇,最根本的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全面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立足旬阳自然禀赋,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建设以净化、绿化、美化、山水相依为标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山水园林生态景观;以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经济生态化为特征的绿色环保生态产业;以“形、神”兼备,人文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生态文化。 建设生态城镇就是要建设与自然平衡、和谐的人居环境,对地处河源地区的山区县份来讲,首先应该是山水园林城镇,森林环抱、绿茵遍地、四季葱翠,噪声得到控制,气候自然调节,水土合理保持,生态环境和谐,景色美丽动人。城镇经济是无公害环保的产业体系,是花园式工厂、环保安全清洁生产技术,交通便捷,服务功能完备,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城市文化具有浓厚的风土人情,道德礼仪,法制观念,具有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城镇精神风貌。在这里,自然环境、城市与人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的精力更加充沛,身体更加健康,创造力更加旺盛,必然会大大促进经济繁荣、社会文明。 建设生态城镇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突出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主题,扩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人口、提升城镇品位、完善城镇功能、经营城镇资源、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实现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小而精,秀而美,富有个性,既具有文化品位又有环保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城镇体系。培育一批天蓝、水清、山绿、景美、特色明鲜,引人入胜的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的城镇;发展城镇中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环保的特色产业;孕育一种融传统健康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建设殷实、健康、文明的生态县城、集镇、新村、社区。 1、以加强城乡规划为先导建设生态城镇。规划是发展的前提,是城镇发展的定位器,城镇的生态化首先是规划的生态化。生态城镇规划就是把生态理念贯穿于城镇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构建生态县城、生态集镇、生态新村、生态社区、生态小区体系,对城镇布局、结构、建筑、色调、雕塑、小品等设施要用生态学来审视,使城镇平面、空间显现艺术性生态性。生态城市规划有一些基本的原则:(1)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2)恢复退化的土地;(3)平衡发展;(4)制止城市蔓延;(5)优化能源;(6)发展经济;(7)提供健康和安全;(8)鼓励共享;(9)促进社会公平;(10)尊重历史;(11)丰富文化景观;(12)修复生物圈。按照生态城市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和原则来修编规划,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完善城镇体系规划。这个规划主要管城市和农村发展如何衔接,管城镇布局、新村的设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县城、集镇、新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要贯彻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原则,实行集镇群的协同式发展模式。通过以交通体系为纽带和依托,变城乡经济分割、孤立、无序为统一、联系、有序的发展格局。二是高起点修编县城总体规划。规划必须体现完整性超前性,少走弯路。县城所有建筑物的配套协调,风格搭配、韵律和谐、生态环境要从总体上作出完整的规划设计。突出县城精神的设计与塑造,利用独特的山水地貌及组团功能形态,把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给山造势,给水补形,设计自然、宁静、幽朴的“太极城”特色艺术形象。对建筑的式样、色彩、高度要与周围山水建筑物相得益彰,这些问题都要在城镇规划设计中体现出来。搞好县城总体规划中的消防、供水、排污、供电、通讯等专项规划,力争与县城总体规划同步。在建设中必须坚持按规划建城镇,一张蓝图管到底。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建设紧密衔接,分区定位,统筹规划。全面推行“两证一书”制度,各小区建设必须编制详规,一律不得先建后规划,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督管。三是编制新村建设规划。逐步健全全县新村规划体系。坚持“八位一体”,综合治理,科学规划新村建设。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建房,搞好试点稳步推进。结合百强村建设、生态移民、迁移式扶贫、退耕还林等工程,分散、连片集中、点面结合,依坡就势,一面坡一条路进行整体布局,打破裁弯取直、挖山打岩的传统模式。 2、以完善城镇功能为基础建设生态城镇。水、电、路、防洪、环卫等配套设施要优先规划,规范红、黄、紫、蓝线,新开发的集镇、小区原则上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现有集镇要逐步配套。文化、广电、体育、教育、社区福利等公用设施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城镇功能。要完善社区、小区的配套功能,较大的`住宅小区要设置必要的文体、卫生、保健等设施,增强休闲功能和人文内涵。要抓好城镇建设项目,储备、论证、推介、争取公益性市政设施项目,突出抓好县城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项目。集镇建设重点抓好给排水、垃圾掩埋项目。当前制约集镇基础建设的难题就是资金短缺。要通过土地经营、社会集资、招商引资、向上争取、盘活存量资产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3、以培育城镇特色产业推行清洁生产为内涵建设生态城镇。产业是城镇的血液,产业旺、城镇兴、人民富,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生态城镇就是发展生态产业,一是要突出农业产业化。各乡镇要找准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公司+中介组织(协会)+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结合农业园区建设,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为县城服务的配套农业种养业,建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扶持二、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三是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障碍。在户籍制度、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社会保障体制上都要为农民进城开绿灯,消除政策性障碍。 4、以加大城镇综合整治力度为突破口建设生态城镇。我县地处河源地区,城镇大多依山傍水,要建设生态城镇,必须把城镇纳入山川秀美建设的大范畴来考虑,把城区和郊区环境治理同时兼顾。一方面,要养山护水治田建园,搞好城镇周围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大河道整治,兴竹养花,使城镇周围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另一方面要加大城镇区环境整治力度,使之“干净、畅通、绿化、明亮、整齐”。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抓重点,更要抓难点。下功夫治理城市脏、乱、差,抓好城市容貌整治,从根本上解决占道经营问题,切实保障城市道路干净、畅通、市政设施完好无损。加大对城市广告的管理力度,对主要街道、主要建筑的户外广告要精心设计,坚决杜绝违章建筑、零星插建的行为,坚决拆除影响市容景观和内容不文明的一切牌匾和标语,严厉打击在公共场所乱张贴、乱刻、乱堆放、乱吊挂等行为。要以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抓好道路养护和排水管网维护,消灭街道坑洼不平和污水乱流、垃圾杂物乱堆放的现象。以道路、公厕、垃圾收集点为重点,加强对垃圾的全程管理,确保城市街道卫生整治。第三,要着力抓好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作好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完善城市“绿线”制度,通过拆墙透绿,屋顶铺绿,植草皮,路街整治,推进绿化。建设绿地要从用地、布局、造型、色彩、朝向、标志物等方面,精心设计,出精品,不贪洋求大,与自然相协调。特别是在花草树木的品种选择上要因地制宜,有本地特色,关键在于形成个性,选择出县树、县花、县鸟。第四,要加强对城市建设工地的环境治理。结合整顿建筑市场秩序,狠抓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把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作为文明工地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建筑垃圾清运管理,有效遏止沿河倾倒、堵路毁田、破坏环境的现象。 5、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为切入点建设生态城镇。城镇管理是确保城镇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坚持依法管城。逐步完善城镇管理法规体系,加大《县城区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探索综合执法管理模式,组建执法队伍,严格文明执法。积极开展创建文明集镇,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活动。以企业―学校―新村―居住小区―街道―集镇―县城为生态建设单元,分类指导建设生态社区。从各机关单位做起抓起,创建文明大院、文明单位。突出加强城镇社区建设,改善社区管理,完善社区功能,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创建一批文明社区。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生态城镇建设有序推进 城市的形态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态城镇建设是全新的理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城建各项工作都要凝聚在这一目标和任务下,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一是树立生态意识、生态观念。要把思想统一在建设绿色旬阳上,深刻认识生态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学习,根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自觉用生态城镇的理念指导工作实践,努力建设生态家园。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理论知识,提高决策水平,从宏观上把握发展动态,使建设中不走弯路或少些败笔。要加强市民文明意识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文明素质,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爱,爱城如爱家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利用网站、报刊、电视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普及生态城镇的知识,公开曝光破坏和有损城镇建设的人和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家园的浓厚氛围。二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县城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城建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切实解决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要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城镇建设,把生态观念贯穿集镇和新村的建设中。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分工负责。三是要加大城建资金的投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四是建设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城建管理队伍,培育一批专业性人才。 (作者系旬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篇7:打造生态城市 建设绿色旬阳

打造生态城市 建设绿色旬阳

城市是人类文明产物,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是高效率的社会经济生活综合体。近年来,我县城镇面貌发生崭新变化,城建工作取得了进步。但人们依旧抱怨:老城与新城开发不平衡、城市功能不健全,环境卫生条件不好,专业市场不足、厂矿噪音粉尘污染、占道经营等方面问题,这表明城建工作与人们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我们也正在着力改进。在城市建设中,国外“穷人进城、富人出城”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城区人口集中,空气不畅,交通拥挤,垃圾多,噪音大,气温高,建筑将人与大自然隔离,人与人缺乏交流。这说明了在城镇建设上出了问题,偏离了人的本质要求,这个要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自然的平衡,城市机体的内部协调,人所建造的城市与整个生态系统不协调,对人的生态形成了威胁,人要逃避城市。我们离不开城市!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来建设和改造城市。这一理念在全球已经兴起,这就是建设生态城市。

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生态城镇的意义

生态城镇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自然环境为依据,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手段,以社会体制为经络,形成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高效和谐共生互惠的城镇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它就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

首先,建设生态城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已逐渐退化为物理意义上的`城市,它本身不健康使得整个地球也不健康。城市在发挥着区域经济凝聚中心、驱动源泉、人类聚落作用的同时,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阻塞、空气汽染、水体污染、住房紧张、治安恶化、生态原地减少、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历史文脉断裂、城市特色遗失等等。生态城市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反思。如今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和中国人口的1/3以上已居住在城市,把城镇建设成合乎生态要求的人类理想家园,这已是人们的不懈追求。目前,一种以可更新能源系统、内部物资循环再生、无毒建材使用、室内温室种植和屋顶花园、高效美观的自然照明等为特征的“生态建筑”已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县地处内陆河源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但在城镇建设中必须吸取和借鉴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以负责的态度来设计和建造生态城镇。

第二,建设生态城镇是绿色旬阳的重要支撑。绿色旬阳包括绿色环境、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生态城镇作为健康、安全、舒适、优美,天人合一、温馨舒适的家园的表现,要求功能配套,基础完备,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建设布局、环境的选择上都将产生重大变革,更加符合“绿色”理念。尤其是我县把生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建成陕南旅游胜地,建设生态城镇就更加必要。

第三,建设生态城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理查德・瑞吉斯特:“人类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建设城市的方式、城市人口密度和多样性。”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今后一段时间我县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改变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关键时期,是城镇发展的高潮时期,随着人民生活的追求层次发生变化,自然、生态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健康型生态居住环境是人们的最迫切需求。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潮流,引导人们按规律去生产生活生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建设生态城镇具有良好的机遇和现实条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步伐的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以及迁移式扶贫、生态移民等项目的推进,国家加强对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农村经济等政策,这使我们建设生态城镇具备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我县位于秦巴腹地,城镇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积淀深厚。近年来我县城建工作快速推进,取得较好成效和许多工作经验,特别是绿色旬阳建设的实践富有实效。生态城镇的理念已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在了城镇建设的许多具体工作之中,这些都为建设生态城镇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建设生态城镇是破解城镇化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认识有偏差,对城镇化重要性及推进城镇化认识不明确、简单地理解为撤乡并镇、人口增加,这样片面理解,对推进城镇化工作极为不利

篇8:生态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思路论文

生态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思路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很多地区已开始建设环境工程。因此,对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环境工程;环境模拟实验;环保项目

1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环境工程最初的依据是TQM(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其具体是指在各种环境下基于环境保护的建设,并充分发挥相关设备的功能。《环境工程考虑和实验室试验方法标准》将符合环保要求的相关设备统一应用到了一定的系统中,其既能独立完成任务,又可以协调运行其他设备。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延长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升相关设备的使用性能,从而确保该系统在不同的测试工作和环境模拟实验中的能耗最低。环境工程涉及很多内容,实施环境工程管理能综合各种环境工程技术,并将其应用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环境工程管理人才不足

近年来,虽然部分地区已开始建设环境工程,但从整体上看,其建设还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基于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的现状,环境工程管理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管理学科授课,针对环境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也不完善,存在较多不足,这严重制约了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

2.2环境考核体系不规范

目前,基于环境因素的相关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实施。由于考核系统不规范,导致控制指标和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阻碍。此外,在环境工程项目的实践中,指标问题会影响责任主体、成本投资、监督管理方法与防范措施等的有效配合,进而无法充分落实管理措施。

2.3环境工程预测不科学

在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环境因素必须采用相关措施科学预测。在环境项目中,相关指标和目标的制订难度较大,导致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软指标比硬指标多,且这些指标缺乏统一的管理,进而形成了管理混乱的局面。

2.4环境工程管理的执行力不足

目前,虽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所增强,但其在环保方面的使命感不足、危机意识不强,且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远远不足,导致环境保护项目在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执行力,无法达到标准化。比如,在环境项目决策的过程中,“一票否决”制名存实亡。

3完善措施

3.1加大投资力度,强化管理意识

现阶段,环境工程并未人尽皆知,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不断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大环境保护项目的资金投入,结合环境治理现状,在实践中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从而为环境建设服务的深入开展提供管理基础。此外,在环境工程的建设中,应及时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并结合当前现状制订工程的实施步骤,从而为今后工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建立标准体系,完善法规法律

对于环境工程的管理工作,必须严格制订并实施标准体系和相关法律规范,从而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相关法律规范方面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通过标准的管理系统,可提升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性。比如,在环境工程实验中,应制订明确的实施规范及相关网站的管理规定等,从而有效强化环境工程实验管理。在环境项目实施前,必须严格考察项目,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后,才可进入审批环节;审批通过后,相关单位必须按照标准建设项目,且在相关部门的检查下实施,接受监督和评价;实时记录规划信息,真实体现在决策文件中录入的信息,比如项目的实施过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信息的搜集情况等,这些信息数据将会成为环保部门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3.3重视人才培养

提升环境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人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而言,可通过专业学校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并通过对岗位人员的培训管理,提升其技能水平,从而使其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3.4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发挥组织职能

要想保证环境工程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相关单位就必须建立管理系统,并保证其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如果想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则需要从以下3方面落实:

①制订严格的环境工程市场准入制度,并做好相关环节的监督和检查,严禁低水平的公司进入;

②从计划经济的旧制中脱离;

③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全面提升我国环境项目的建设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日渐深入,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很多城市正在大力开展低碳环保行动,努力构建低碳城市。对于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而言,其面临的情况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展开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找出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许俊明.浅析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05).

[2]邢璐苹.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16).

篇9: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从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入手,提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实施名城建设,以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育,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

作 者:任彬彬  作者单位:中共扬州市委研究室,江苏,扬州,225009 刊 名:网络财富 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 年,卷(期): “”(22) 分类号: 关键词:城市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篇10:发展生态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发展生态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发展生态城市 建设美好家园 ***区位于枣庄市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南接徐州、西邻微山湖,是山东的“南大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1938年春中日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全区总面积538平方公里,28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到10万人。规划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近年来,台儿庄区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成了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气爽,具有江南水乡特色、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城市。近日,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上,介绍了我们的经验。 一是在“水”字上作文章,坚持以水兴城。山以水秀,树以水青,景以水名,水是生态城市建设之源。台儿庄区地势低洼,城区海拔仅有24米,比微山湖底还低7米。境内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大小坑塘星罗棋布,京杭运河横穿全境40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水的优势,大作水的文章,创造出了水乡特色。依托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故道--月河,开发了沿河风景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广场。坚持城市扩大到哪里就把水引到哪里,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借助国家投巨资治理京杭运河的机遇,开挖了20公里长的环城河。目前城区水面已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占城区面积的12%,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区河流网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大力发展以无公害水稻、水田藕、水产养殖为主的三水农业,形成了10万亩水稻、1万亩水田藕、2万亩水面养殖基地,对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我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城区水域污染治理力度。先后投资2500万元,对5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投资400万元治理了污染严重的小季河;城区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投资7000万元建成了热电厂,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取缔了一大批燃煤锅炉,使城区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加强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开挖西二环城河,实施涝洼地的'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二是在“绿”字上下功夫,坚持以绿美城。绿色是一个城市生命活力的象征。可以说,造绿就是造福。我们围绕“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和“三面荷花处处柳,河流绿带绕城走”的目标,在城区大力实施了植树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程,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区绿化体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8平方米。坚持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实现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一河两带(50米宽绿化带)。我们把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使城市绿化随着城市框架的延伸不断发展。在旧城改造中,拆房建园、腾地造绿;在新城建设中,留足空间、广造绿地。在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受益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形成了全民搞绿化、筹资多元化的格局。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府前广场、城区植物园、运河沿岸森林公园等30多处街头绿地,在大运河和月河之间形成了50公顷的水上绿岛。加强了城区周围农田林带、公路防护林和经济园林网络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1.5%。早在1986年就成为全国第一批平原绿化先进县,1994年跨入了“山东省卫生城市”行列。 三是在“文”字上求突破,坚持以文立城。文化是城市之魂。我们坚持以开发运河文化、弘扬大战精神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先后对古街、古祠、古居等古建筑进行了普查修缮,挖掘整理和保护了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使台儿庄成为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沿岸明清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增加了城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古运河风景旅游区开发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旅游开发和投资计划,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实施。1995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20家世界华侨华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还先后建成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文物陈列馆,以及鲁南革命烈士博物馆、体育场、文化广场等文体设施,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容。对城市建筑突出地方特色,赋予民情文化,兴建了亭、廊、桥等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大战遗址、田园风景、运河风光三条游览线,先后规划建设了台湾街和3条具有明清风格的商业街,增强了台儿庄对外的吸引力。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成为苏鲁交界和山东南线的重要旅游基地。同时我们还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城市居民素质,已达到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标准。

篇11: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

摘要: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人类社会文明一次质的飞跃,它意味着一场社会革命,这场革命是全球性的,包括文化、思想、信仰、科学、技术、产业、行为、教育、伦理等内容,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格局以及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作 者:马腾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期 刊: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CHIFENG UNIMERSITY 年,卷(期):, 26(3) 分类号:X2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城市    循环经济    生态文化    生态治理   

篇12:建设生态城市的社会实践报告

建设生态城市的社会实践报告

参加者:xxx

实践主题:xxxx市城市规划及生态规划方向的调查

实践时间:xxxx年8月1日至xxxx年8月25日

实践地点:xxxx省xxxx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正文:

一、许地溯源

xxxx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远古时期,许由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称为许地。公元前八世纪,周封文叔于许,称许国。公元2,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以后,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xxxx,沿用至今。xxxx地处要冲,历史上是兵家逐鹿之地。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候”,修耕植以蓄军资,终成霸业,遂使xxxx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几千年来,xxxx风云际会,英杰辈出。西汉名相晁错、东汉名士荀淑、楷书鼻祖钟繇、著名谋士郭嘉、唐代书圣吴道子等都出生在这里。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等,都曾流寓xxxx览胜、讲学,留下了鸿篇佳句。xxxx也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xxxx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

二、自然资源

气候特征:xxxx市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3℃~14.6℃。

地形地貌:xxxx市西部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米;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最低海拔5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貌景观呈东西向分带,按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

1、平原。按其类型,分为河谷平原、冲洪积平原、泛滥平原及近期黄泛平原。平原面积36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2.81%。

2、山地。低山丘陵主要分布于禹州市西北玩花台至扒村及西部磨街、官寺、唐庄及襄城县西南部的紫云、湛北乡(镇)等地,面积521.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43%。绝对高程200~1000米,最高1150米,相对高差270~500米。山脊走向主要呈西北和近东西向,属嵩山余脉。以颍河为界分为南北二支,北支称具茨山山脉,南支称箕山山脉。计大小山峰913座,较为主要的200余座。

3、岗地。岗地中分为冰碛冰水岗地、剥蚀残岗地、坡洪积岗地、冲洪积岗地四大类型,面积836.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6.75%。

矿产资源:xxxx市境内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粘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等。

市境内已探明煤的储量约36亿吨,多分布在襄城县西部、西南部,禹州市的西部、北部和南部,xxxx县西部也有少量的煤。禹州市境内探明储量15.14亿吨,煤层覆盖层较薄,已大量开采。襄城县境内探明储量20亿吨左右,保有储量14.1亿吨,埋深一般为300至1200米。xxxx县境内探明储量0.74亿吨,煤层覆盖较厚,尚未开采。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其中:海拨1000米以上的中山面积375亩;500至1000米的低山面积30.657万亩,占总面积4.1%;200至500米的丘陵面积173.01万亩,占总面积的23.1%;20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545.7万亩,占总面积的72.8%。农耕地:毛耕地面积474.8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3.37%,其中:耕地 458.42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1.17%,占毛耕地面积的96.53%,其它为果园、林地、牧草地、水域占地。其他占地:包括交通占地、城乡居民点、工矿、及未利用的沙地和裸岩砾地等共有274.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6.63%。全市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紫色土、红粘土、潮土和砂礓黑土等6个土类,包括12个亚类,26个土属。??

水资源: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671~736毫米,多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65%。汛期暴雨强度较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6.1毫米,西部115.1毫米,中部84~89毫米,东部81.9毫米。天然降水汇入颍河、双洎河、清异河、清流河与人工河(颍汝总干渠)等,河川年径流总量为0.9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xxxx市境内经普查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按自然森林植被破坏后而大部分低山丘陵为草灌丛植初分类,属华北区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亚区植物区。

动物资源:xxxx市动物区系属于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按xxxx省动物区划属于豫东北平原动物地理省和西崤山山地黄土丘陵动物地理省。全市共有主要动物135种。

三、城市名片

国家园林城市:元月,国家建设部正式发文,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这标志着我市的城市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21世纪,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环保经济。环境、生态、绿化建设已经作为绿色GDP,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生产力。当一些地方还在为是倾力构筑生态优势,抢占绿色经济的制高点,还是不管生态建设,全力发展经济争论不休的时候,xxxx,这个素有“莲城”之称的古老城市,已悄然确立了环境立市、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xxxx经济腾飞的契机。

国家森林城市:xxxx在实施中原崛起中发挥了生态建设的示范作用。xxxx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在实现中原崛起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根据xxxx的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以生态为品牌,以生态促发展,以生态促和谐的城市发展战略。“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获得,是xxxx继获得“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之后的又一殊荣,xxxx正逐步成为中原城市群中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投资城市,文化深厚的旅游城市。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生态方略。建设森林城市,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科学发展、和谐城乡”为主导,以巩固、完善、提高“创森”成果为重点,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林业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的转变,注重在森林生态上抓模式,在森林产业上抓品牌,在森林文化上抓提升,拉长森林生态链条,力争建设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

四、总结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篇13:城市生态诗歌

城市生态诗歌

那么多的书店

还没长高

叶子就枯萎了

根茎也腐烂了

迅速被杂草淹盖的空间

纷纷长出杂树

开始还有点儿杂货店的样子

虽然矮小

小孩子摇晃着头走过

偶尔也能从垃圾堆中

捡到点绿色的童趣

药店、酒家、商城、各种大厦

在十月的风中露出长长的毒牙

纷纷眨巴着

一只只狼的眼睛

冬季的风雨酸酸臭臭的

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停留在另一个更沉重的问题

正在受伤的脑海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加工转化

等不到情人

毒牙们躲进幽暗的光芒

痴呆狂乱挥舞时光的.碎片

人的世界只剩余食物

与切碎食物的牙齿

一群人木头般流过

食物的芽变

以及牙齿的变种

堆砌成无边无际的繁荣

是更多的变异

就如书上所写

褐色的杂树又多又乱

占据了整个城市

人已经灭亡

一个全新的物种

上帝的字典里叫做城市动物

它们百毒不侵

没有思想

生的样子

死亡的方式却是千奇百怪

篇1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社 科 论 坛

醐 勰 一一一 一 一一~ 一鲜 绷一 一 删一 ~~ 黼联 一 镍氛

一一~一 一一滟 一一一 ~一一一 ~ 一一 一~

应” 。

出让的农 民提供 最低生活保 障, 低生活保障 最 的标准应根据 各地经 济发展 的程度 和地方政 府 的财政 承受能力而确定 。积极探索 以“ 社保 换土地” 的做法 ,将 征地款 与被征地村 民的社 会保 险和社会福 利挂钩, 确保农 民“ 非” 转 后最 低 的生活来源 。加强 农村合 作医疗 的建设, 健全村 民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 b .建立针对进城 务工农 民的工伤保险制 度。 c .建立针对 进城农 民的医疗和 大病保障

制度 。 d .根据进城务 工农民 的不 同情 况将其纳

入有差别 的社会养 老保 险制度 。 e 严格规 范用工制度 。要求企 业在雇用 . 农 民工时必须 依法签订 劳动合 同。必须 按照 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 障基金。 4 、义务教育制度 a 建立流 动人 口子 女义务教育 经费预算 .

单列制度 。 按照 十七大报 告提 出的 “ 化预算制 度 深

改革 ,强化预算 管理和 监督 ”精神 ,为切 实 保障 流动人 口子女义务 教育经 费投 入 ,要 建 立 流动 人 口子 女义 务 教 育经 费预 算单 列 制 度。 首先 ,要建 立流动 人 口子女义 务教育 经 费预 算制度 。将 流动人 口子女义 务教育各 项 经费全面纳入预算 ,从 当年新增 财力中安排, 不 占用 教育经 费的正常 增量 ,防止 “ 出效 挤

其次 ,政府财政 预算 中将流动 人 口子 女 义务教育 经费预 算单列 。只要在教 育经 费中 将流动人 口子女 义务教 育经费独立 出来 ,就 能够形成 独立 的流动人 口子女义务 教育经 费 预算,避免 “ 经费真空 ” 。 b 建立流动 人 口子女 义务教育政府 间财 . 政责任分担制度 。 为确 保流 动 人 口子 女义 务 教 育 财 政 供 给 ,解决 因户籍 制度 造成 的流动人 口子女义 务教育经 费拨款 的固定性 与人 口流 动性 的矛 盾 ,需要 明确各 级政 府 的财 政责任 。为此 , 要构建流入 地与流 出地政府 之间 、流入地各 级政府之 间对流动人 口子 女义务教 育经费 的

b .放宽城 市对 农民户 口迁入 的管制 ,允 许具备 一定条 件的农 民 自由选择 进城市 就业 与生活 。凡在 市区有 固定住所 、购买成 套住 宅 、有 大专 以上学历 、稳定职业 或生活 来源 的人 员及其共 同居住 生活 的直系 亲属 ,均可 根据本 人意愿 申请办理 市区常住 户 口。对 有 技术 、资金 、专长 的各 类人 员

进 城发展 ,可 优先办 理城镇 户 口,建 立促进城 乡人 口合理 流动的有效机制 。 3 、社会保障制度 a .为进入 城镇落户 并将承包土地 一次性

具体而 言,第一 ,合理 划分流 入地各 级 政府之 间的财政责任 ,按照 “ 就近入学 ”的 原则 ,流 动人 口子女义 务教 育经费 由学生居 住所在地政 府解 决。第二 ,明确划 分流入地 和 流 出地政 府之 间的财政 责任,实 行流动人 口子女义 务教育经 费分担制 度,使 两地政府 所拥 有的财权与事权相对称 。 c 建立流 动人 口子 女 民办学校 “ . 政府财 政 资助制度 ” 。 流动人 口子女 民办学校 包含两种类 型 , 种是专 门接收流动 人 口子 女的学校 ,俗称 “ 工子 弟学校 ” 打 ;另一 种是 既招 收流 动儿 童 ,也招 收本地儿童 的 民办 学校 。在 公立学 校 无 法满 足 流 动 人 口子 女 义务 教 育 的情 况 下 ,流动人 口子女学校解决 了流动人 口子女 、 尤 其是低 收入流动人 口子女 上学难 的问题 , 在 过去 、现 在乃至将 来 的一 段时间 内,对现 行 教育体 制都能够起到 “ 补充 ”的作用 。 5 就 业 制 度 、a .建立 以促进就 业为 中心 的就业服务 制 度。 即建立政府 主导 的贴合 失业失地农 民特 殊 需求的 以就 业技能培 训为 重心的就业 促进

合 理 分担 机 制 。

1 董光器 , 城 市总体规划 》 《 ,南京 :东 南大学 出版社 ,20 09年 ) 2 高文杰 、刑天河 、王 海乾、龙丽 民、

王宁 、赵春梅 《 市规划学 》 城 、北京 :中国城

市 出版社 ,2 1 年 00

制度 。

篇15: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11 城 市规 划 概况 .

城市建设 不能再 重复单靠增 加资源投 入 来推动发 展的`老路 ,必须依靠科 技进步 ,以 生态环境 建设为重 点,建设 资源 节约型 、生 态型城 市,保持经济与资源 环境的协调发展 。 要进 一步 调整提高城 市建设节 约水 、能源 、 土地等 资源 和治污 、防灾减 灾的技术标准 , 纳入到工 程建设强制 性条文 中, 以法制 手段 保障和 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 1 . 2城市规划存在的 问题及措施 城市是人 类在几 千年的演变 过程 中改变 赖 以生存 的环境 ,创 造着 高度 的物质文 明的 集 中地 ,是一个 以人为 中心 的城市生命 有机 体与 自然 环境和社会 环境之 间的相互 作用、 制约和 依赖构成 的统一体 ,是一个庞 大复杂 的社会 、经济 复合 生态系 统。它包括 社会结 构 、人 工

结构 、资源结构 、生态环境 结构 四 个方面 的内容 。要 实现这 一多元 、多介质 、 多层 次的人工 复合生态系 统的可持续 发展是 个浩 大的系 统工程 。要 做好城市 规划就要 做到如 儿点 : ( )充 分 发 挥 市场 机 制 的作 用 ,推 进 节 1 约 用水和水污 染防治 。要认真落 实国务 院关 于 城 市 节 水 和 水 污 染 治 理 的 各 项 政 策 ,运 用 市 场规则 ,利 用价格杠 杆促进水 资源 的节约 和 优化配置 ,完善城市 各类用水 的区别水价 和 超额累进加 价收 费制 度 ,调整 污水处 理费 征收标准 。要加大节 水技术和设 施的普及推 广力囊 。 ( )加强城市 绿化建 设,大力改善人居 2 环 境。加强城 市绿化建 设 ,是城 市生态环境 建设的基础性 工作 。要 认真贯彻 落实 《 国务 院关于加强城 市绿化 建设 的通知 》 ,采取有 效措施 ,提 高城市绿化 水平。要制定城 市绿 地 系 统 规 划 , 严 格 划 定 绿 化 用 地 面 积 ,科 学 安排绿化布 局 ,加 强城市绿化 隔离带建 设, 形 成 乔 、灌 、花 、草 相 结 合 , 点 、线 、面 、 环相衔接 的绿地系 统。推进城 市绿化建 设,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从当地实际情况 出发 , 宜 树 则 树 , 宜 草 则 草 。 城 市绿 化 要 鼓 励 采 用 节水技 术和废水利 用,尽可 能减少绿 地养护 的水 消耗。要 结合城市产业 结构调整 和旧城 有机更新 , 增加城市 中心区 的绿地面积 。 ( )以供热收 费制度改革为重 点,积极 3 推进 城镇供热 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 和福利分 房 旧体制下形 成的福利供 热制度 , 已经不能 适 应市 场经 济体制 和住 房分 配 货 币化 新体 制 的需要 ,也 是造成采 暖能源浪 费严重的重 要经 济根源 。推进城镇 供热体制 改革的基本 思路 是 ,变暗 补为 明补 ,逐步停 j 由房屋产 J 二 权 单 位 或 职 工 所 在 单 位 统 包 的 传 统 用 热 制 度 ,改为 由居 民家庭 ( 用热户 )直 接 向供热 企业缴 费采暖 ,实行采 暖用热 商品化 ,采暖 补 贴货 币化 。采暖地 区的城镇新 建公共建筑 和居 民住宅 ,凡使用集 中供热设 施的 ,都 必 须设 计 安装 只 有 分户 计 量及 室温 调 控 功 能 的采暖系统 。现有 公共 建筑和腭 民住宅也要 按照分户 计量、室温可 控 的要求 逐步进行 改 造 。积 极推 行按用热 量分户计 量收费 办法 , 逐 步 取 消 按 面 积 计 收 热 费 , 更 好 地 保 证 消 费 者的权益,提高采暖舒适度和热能利用效率。 城镇供 热体制改革 关系广大

城 镇居 民的切 身 利益 ,既要积极 ,又要稳妥 。 (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积 4 极创造 条件 ,加 快 旧城有机 更新,熏 点解 决

( )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 5 强科技创 新 。城镇 是人 口和经 济活动 的集聚 地 ,也 是 类污 染集中 的地 区 。建 设科技工 作必 须围绕人居 环境质量 的改善 ,研 究气象 环境 与规 划布局 、基础 设施 建设与 生态环境 之 间的相 互影 响和相互 关系,努力控 制城乡 建设 活动可能造 成的污 染。在污水 资源化 、 建筑节能 、化学建材 、建筑用钢 、智能交通 、 住宅 产业现代化 等影响 和制约人居 环境质量 进一步改善 的几个关键领域 ,加 强科研攻关 , 加 强技术集成 ,加大技 术推广应用 力度 。全 面启 动污水 回用 示范工 程。南水北 调东 、中 线 受水区城镇 ,要率先 实现 污水回 用与污水 处 理能力 的同步增长 ;新建城镇污 水处理厂 要 直接瞄准 回用 目标 ,积极采用先 进适用 的 技 术工艺 ,力 争实现跨 越式发展 。完善配套 技 术经济政 策,推动建 筑节能 由局 部试点转 向大规模推 广应 用。 2 城市生态规划 . 城 要 的命 成 21城 市 生 态 系 统 . 市 为 经 子的 城市生态 系统是 以 为 目 济系 有 态系统为基 础 ,人 的需 中标 生 、心 的 态 统机 生 产和经济 再生产相交 织 时 又 是 以 人 为 主 体 的 生 白 系社 态 统 和 环 境 子 系 统 共 同 构 自然 ; 然 再 统会 巨 予系

它 是 城 市 系 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两 者 密 生生 同系 统 不可分 。城市 的各种活动都 受到生态环 境的 制约 ,相 反, 强度过大 的城 市活动 反过 来也 会对 生态系统造 成持续破坏 ,从而危及 整个 生态系统和人类 自身_。因此 ,城市生态规划 4 】 是促进 城市社会 、经济和环 境相协 调,实现 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 。 22城市生态规划 的内涵 . 联合 国人与生物 圈计划 ( MAB,1 8 94) 报 告 指 出 :“ 态 城 ( )规 划 就 是 要 从 自然 生 乡 生 态 和 社 会 心 理 两 方 面 去创 造 一 种 能充 分 融 合技术和 自然人类活动 的最佳环境 ,诱发人 创造 精神和生 产力 ,提 供高得物质 文化 生活 水平” 。具体来讲 ,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 时期内城市生 态环境建 设的对策 、目标和措 施所作 的规 划 ,其 目的在 于提高环境质量 , 维 持生态平衡 ,实现城 市的可持续 发展 。它 遵 循生态学与 城市规划 学有关理论 与方法

, 应 用系统科学 、环境科 学等多学科 的手段 , 辩 识、模拟 、设 计人 工复合生态系 统 内的各 种生态关 系,掌握城 币生态系统 的演变规律 及其影 响因素 ,通过对 城市生态 系统中各子 系统 的综 合布局与 安排 ,提 出切 实可行 的生 态规划方 案,调整城 市人类与城 市环境 的关 系 ,以维 护城市 生态 系统 的平衡 ,实现城 市 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 规划是 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相适 应 的 一 种 规 划 方 法 , 它 将 生 态 学 的 原 理 和 城 市总体规 划、环境规 划相结合 ,从 自然要素 的规律 出发,分析其 发展演变规律 ,在此基 础 上确 定人 类 如 何进 行 社会 经 济 生产 和 生 活 ,有效 地开发 、利 用 、保护这 些 自然 资源 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 】 因此 ,城市 生态 规划不 同于传统 的环 境 规划和 经济规划 ,它是联 系城市总体规划 和 环境规 划及社会 经济规划 的桥梁,其科 学内 涵 强调规划 的能动性 、协调 性、整体性和 层 次性 ,其 目标 是追求社会 的文明、经济 的高 效 ,生 态 环 境 的和 谐 _。 6 J 23可持续 的城 市生态环境规划 _ 要 实现城 市生态环境规 划的可持续 性 ,

为保 证城市生态 环境规 划的 可持续 性 , 应遵循 以下原则 : ( ) 阈 限物 质 法 则 I 任何 空间、资源规划均有 一个“ ,要考 度” 虑“ 最适” 阈限” 和“ 。在规划过程 巾,首先应该 树 立正确的城 市发展价值 观,保 证城 市对生 态系统 的索取 和废物 的排 放限制在 生态系统 的 承 载 力 范 围 以 内 ,使 城 市 的 发 展 强 度 与 城 市的发展能力 相适应 ,从而保障人 与 自然的 和谐关系。 ( 2)多 样性 共 生 原 则 任何一个 系统 中的子系统 间总存在着互 惠互利的共生关系。Ho g u h评论说 ,“ 如果健 康被描述 为抵抗力 的能力 ,那 么多样性 也意 味着健康” ] 。因此 ,在城 市生态规划过程 中, 要保持 生物 的多样性 ,将城市生态 系统置于 整个生物 圈范畴 内进 行规划 ,建立 市区和郊 区 的 复 合 生 态 系 统 , 保 护 城 区 及 周 边 的 符 种 生物。 ( )相生相克原则 3 在系统 中总存在着 子系统 问既共存又制 约 的关 系 , 一 种 组 成 要 素 的危 害 性 , 可 能在 另一生 态要素上 体现 出来 。在城 市的生态规 划过程 中一定要普遍 联系并识别 城市生态环 境 中各 组成要素 间密切的利害关 系

,找 出现 象 的本 质、根源 ,从而将这种 关系的负 面影 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 )资 源 的 回收 再 利 用 原 则 4 资源 的回收再利 用有两方 面的含义 :其 是 降 低 资 源 的 消 耗 率 ;其 二 是 推 行 清 洁 能 源 、材料加大回收力度。在城市生态规划 中, 要通 过 推 进 产 业 结 构 模 式 的演 变 , 尽 量 减 少 对 自然 资 源 的 消 耗 , 建 立 有 利 于 持 续 发 展 的 生产工艺、产业结构设置高效能的运转系统, 提高资源 的利用率 。 ( )预 防 和 保 护 齐 头 并 进 的原 则 5 对 于 已经 存 在 的 生 态 问题 , 我 们 一 定 要 采取合理 的措施 ,积极应 对;对于未 知还未 表 现 症 状 的 要 有所 预 见 。 目前 我 国 推 行 的 环 境影 响评价制度 ( I E A),从根本上讲就是可 持续性城市生 态规划的一 部分 。任何一 项工 程 实施前必须 经过环境影 响评 价 ,预见 其建 成后对社会 、经济、生态环 境的效益程 度, 从而 提 出一 些 合 理 化 的建 议 。 同时,在城 市生态环境规 划的过程 中 , 还应该建立高 水平的管理 队伍 ,制定切 实可 行、科学合理 的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规划 ,建 立高质量 的环 保系统 ;同时逐步完善 绿地生 态系统 ,提 高人 口素质 ,增强人们 的环保意

识。

参 考 文 献 [ ]《中国 2 1 1世 纪议 程 》

2 邹振扬.《 城市 生态与城市环境 》 重 庆 大 学 出版 社 2 5 2 8 2 - 2 3 刘贵利 .城 市生态规划编制 内容浅 析 规 划 师 论 坛 2 0 , 8 J. 0 1 6:1 4 黄肇义 ,杨东援 .未来城 市理论 比较 研 究 城 市 规 划 汇 刊 2 0 J. 0 1,() . 1 :4 阳志云,王如 松 .寻求 区域持续发 5欧 展 的途径 生态学和持续发展,l 9 3 9 建 国.城 市 设 计 生 态 理 念 初 探 规 6王 划 师论 坛 [ l20 _ 0 2。() ] 4:1 5

r ]o g . om d b au a rcs . 7 H u h M F r e Y N t r ]P o e s

A D f n to ft eGr e t .I . or o . e i ii n o h e nCiy n D G d n 1 9 ;l7 9 0

[ ] 样 荣 .城 市 生 态规 划 的概 念 、内涵 8王 与实证研 究 J .规划 师, 2 0 , () 02 4. 9邹德慈.《 市规 划导论 》 中国建筑 城 工 业 出版 社 2 0 02,1 6 8 ―1 0 1 [ ] 1 汤茂林 .城 市可持

续发 展 的生态原 0 则 城 市环境 与城市 生态 9 43 ― 1 J.1 9, , 4 9 8

3 6 v c . y l . r 商 品与质量 ? 0  ̄ ws z z o p z mn 学术刊

篇16: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杨 宇 飞

辽宁省阜新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 辽宁 阜新 130 00 2

摘 要t结合可持续发展 的内涵 ,通过分 析城 市生态环境现状 ,引出了城 市可持 续发展 的必要性;而后通过论述城市可持 续的生态系统,对城 市生态环境规划提 出了一些建 议。 关键词 :城 市规划 生态环境 城 市生态环境 规划

环 境 与 发 展是 当今 人类 面 临 的两 大 主 题 。2 0世纪 6 0年 代以来,世界经济复苏 ,城 市化 进程推进 ,这一方 面加速 了社 会经济 的

商品与质量

2 1年 5月刊 01

35 0

社 科 论 坛

发 展 , 同 时 也 带 来 了 系 列 城 市 能 源 和 生 态 环境 问题 。 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中,存 在 着 只 顾 短 期 经 济 效 益 而 忽 视 长 期 环 境 效 益 的行 为 , 造 成 了 环 境 污 染 , 资 源 浪 费 和 生 态 破 坏 。 因 而 有 效 利

用 能 源 , 保 护 和 改 善 人 类 环 境 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 。自 18 97 年 世 界 环 境 与发 展 委 员 会 ( CE W D)在 《 们 我 共 同的未来》 报告 中提出“ 持续发 展” 可 这一概 念后 ,在世界各 国各地 区 ,可持续发展 已普 遍达成 共识 ,逐步被 引入 到社会经 济发展的 各个领 域 。加 强城市基础 设施配套 建设 ,完 善城 市功能 ,优化城市社 会、经济 、生态环 境 ,不断 改善 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 ,建设可 持续发展 的生态 城市足 全人类 在 2 世纪努力 1 追 求 的一 个 重 要 目标 。

城 市建成区特 别是 中心 区开发强度 过大、人 口 密 度 过 高 、公 共 设 施 短 缺 、交 通 拥 挤 、环 境脏乱等 问题 , 决关 停或迁移城 区 内污染 严重的项 目,清除违法 违章建筑 。要促进建 筑节能技术 的普及推广 ,改善城市 民用燃料 结构,减少和 控制城市 大气污染 。 以通达 、 低污染、低 能耗 为目标 ,实行 公共 交通优先 的城市 交通政 策,推进现代通 讯技术 在城 市 公共交通调度 管理 中的应用 ,积极 促进城 市 交通组织和 管理 的现代 化 。城 市环 境综合 治 理 ,与每 ~个家庭 、每 一个人 直接 相关 ,必 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 与,密切合作,共同促

进。

就必须 革新观念 ,运 用生态 学和 可持续 发展 的基 本 原 理 , 以环 境 容 量 、自然 资 源 承 载 能 力和 生态适宜度 为依据 ,缓解 城市生态 环境 方 面存在的 问题 ,协调城市 社会、经济 的发 展 与城市生态环 境之间 的矛盾 ,防 止生态环 境 的破 坏与污染 ,从而达到 人与 自然 的和谐

发展 。

篇17:浅析城市生态景观规划

浅析城市生态景观规划

当代城市的`竞争不仅仅在于城市规模、城市功能,而在于影响城市发展质量,建设特色和生态环境的城市生态景观.鉴于此,本文对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进行了探讨.

作 者:吴巍 葛琳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X5 关键词:生态景观   城市   规划  

篇18:生态城市自强不息

生态城市自强不息

在城镇化、数字化、工业化的`综合推动之下,城市生机勃发、快速增长,城市病也如影随形,频频现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追求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领导者的执政理念.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城乡建设 英文刊名: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9:浅论城市生态规划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 这种组成形式严格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关系。在城市中,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安排的,在人的干预下,城市生物种群单一,优势物种突出,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布也受到人为的限制。

三、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一)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二)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篇20:浅谈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褚福君淮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引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通过论述城市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X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2(c)-0210-02

能源和生态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2城市生态规划

经济复苏,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一方面加2.1城市生态系统

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

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一些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

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只顾短期经济效益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

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造成了环境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

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因而有效利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

用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生态巨系统。

个人类的迫切任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

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社会、经密不可分。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

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境的制约,相反,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反

条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过来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

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因此,城

市生态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

1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1资源保障压力不断加大2.2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我国不少城市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报告指出:

出现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城市水资源供给“生态城(乡)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

严重不足,全国约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

中,100多座严重缺水。我国土地资源有自然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创造精

限,耕地缩减严重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并神和生产力,提供高得物质文化生活水

导致城市扩展空间的明显紧张。当前,我平”。具体来讲,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

国城市对石油、天然气、优质煤等能源需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

求不断增大,能源结构性短缺问题越来越措施所作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

突出。在资源保障压力不断增大的同时,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

水、土地、能源浪费严重和利用效率低等展。它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

问题也十分突出。与方法,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

1.2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市产业迅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掌握城币生态

速发展,但大多数城市仍沿用传统的以高系统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城

投入、高产出、低效率为特点的增长方式,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

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所占比重过排,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案,调整

高,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增长不协调,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

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

的水平;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持续发展。

劳动力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

平。各地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分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

工协作程度弱化。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

1.3生态环境破坏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

我国大多数城市水污染严重,淮河、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

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的污染状况仍比较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

突出。城市大气污染不容乐观。同时,我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

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剧了大气污染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

防治的难度。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水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较低,循环利用率不高。因此,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

1.4城市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

目前,国家及城市政府在政策制定与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

实施过程中,条块分割、缺乏协调等问题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

还比较突出,城市政府的综合管理手段不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

足,城市发展定位和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及明、经济的高效,生态环境的和谐。

连续性还比较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2.3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参与能力比较弱,解决问题过分依赖政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

府,与国外许多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

210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应遵循以下原则:(1)阈限物质法则任何空间、资源规划均有一个“度”,要考虑“最适”和“阈限”。在规划过程中,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价值观,保证城市对生态系统的'索取和废物的排放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以内,使城市的发展强度与城市的发展能力相适应,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2)多样性共生原则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子系统间总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城市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市区和郊区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城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3)相生相克原则在系统中总存在着子系统间既共存又制约的关系,一种组成要素的危害性,可能在另一生态要素上体现出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普遍联系并识别城市生态环境中各组成要素间密切的利害关系,找出现象的本质、根源,从而将这种关系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4)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原则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降低资源的消耗率;其二是推行清洁能源、材料加大回收力度。(5)预防和保护齐头并进的原则对于已经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对于未知还未表现症状的要有所预见。同时,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立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同时逐步完善绿地生态系统,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参考文献[1]中国21世纪议程.[2]邹振扬.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重庆大学出版社.[3]刘贵利.城市生态规划编制内容浅析.规划师论坛.[4]黄肇义,杨东援.未来城市理论比较研究.城市规划汇刊.

浅论城市生态公园的特点及建设论文

兰州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园林实习报告

泰安市生态城市建设思路初探

生态园林建设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总结

市(县)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生态文明建设会议讲话

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
《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建设生态城市工作计划(推荐20篇)】相关文章:

兰州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探讨2022-09-01

生态城市创建中环境工程的运用的论文2022-12-14

城市规划论文2022-04-30

生态城市创建中环境工程的运用论文2023-11-04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论文2023-09-12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小学作文2024-03-21

生态调查报告2022-08-16

县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方案2022-05-25

生态旅游发展总结2024-02-29

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论文2023-11-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