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经济学论文(集锦16篇)由网友“小松菜奈”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经济学论文,欢迎阅读!
篇1: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经济学论文
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经济学论文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经济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1].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城市化在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比如城市中人口密度的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消耗,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由此可见,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相关学者通过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15]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矛盾相互胁迫的关系,城市化规模的扩张和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化的规模和水平.著名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为依据,揭示了大多数污染物质的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的增加呈倒“U”型的演变规律,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假设[2].黄金川、方创琳[3]根据Grossman的环境EKC曲线,采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推导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数理函数和几何曲线,并说明交互耦合过程的四个阶段.乔标,方创琳等[4,5,6]以河西走廊地区 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为例,分析了干旱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交互胁迫、动态演变的关系,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之间的规律性变化.刘耀彬等[7-1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特征和内在联系,证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生态环境作为基础,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制约城市化的发展.安瓦尔・买买提明,宋建波等[14,15]利用数学理论,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根据协调度模型对城市的和谐发展程度进行计算并通过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类型.
本文以安徽省17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和谐度判别模型,确定各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等级,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 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来分析,可以将安徽省各城市按和谐度分为基本和谐、和谐、良好和谐的城市三类,如图1.以下是具体分析.
2.2.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和谐的城市 马鞍山和铜陵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别为0.631和0.622,是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和谐的地区.
马鞍山和铜陵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中下游,毗邻长江三角洲,自然矿藏资源丰富.依据地理位置和矿藏资源,经济发展起步较好早,发展水平较高.近年来,国家提出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皖江城市带应运而生,两市位于城市带主轴线上,坚持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努力提升经济活力,快速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两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开发区建设,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依据城市规划纲要,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扩大市区绿化覆盖率和公园绿地面积,改善了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政府有了社会经济的支撑,可以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营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最后,这样的良性循环发展会使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不断提高.
2.2.2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 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黄山五座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别为0.549、0.531、0.484、0.448、0.416,处于0.4到0.6之间,是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
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芜湖是安徽省的经济、文化、政治次中心,两市同时也是皖江城市带的“两核”,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两座城市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在国家新的经济政策下,正加快产业转移步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淮南、淮北是安徽省北部重要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煤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黄山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自然旅游资源是重要的经济支撑.三座城市依靠地区的矿藏资源和旅游资源,利用区位优势,不断提高经济水平,逐步加快城市建设速度.
上述五座城市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几年,城市社会经济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各地政府根据地区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摒弃老一套“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路线,逐步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加强管理经济开发区“三废”排放量,将排放的污染物控制到最低.开始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注意在减少环境破坏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逐渐认识到只有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才会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政府城市建设规划观念的改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得上述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处于和谐发展的水平,需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建设适于人居和投资的良好环境.
2.2.3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基本和谐的城市 蚌埠、亳州、池州、阜阳、宣城、安庆、滁州、六安、巢湖、宿州十座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别为0.372、0.361、0.360、0.359、0.346、0.346、0.318、0.313、0.311、0.296,处于0.2到0.4之间,是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基本和谐的城市.
蚌埠、池州、宣城、安庆、滁州、巢湖五座城市,近年来,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有所提高,城镇建设步伐有所加快.然而,生态环境建设却跟不上经济建设的步伐,相对滞后,环图2 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随人均GDP变化图Fig.2 Harmony degree of Anhui provinc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eco-environment and its evolution with GDP per capita境问题较为突出.政府应利用当前的良好时机,在发展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能涸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亳州、阜阳、六安、宿州四座城市,经济水平在整个安徽省排在后几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经济水平的较为落后,当地政府正努力为招商引资而出谋划策.企业的进驻,工厂的建造,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环境污染监测力度以及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
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上述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看到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影响经济水平的发展,应当认真对待处理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3 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与城市人均GDP的关系 由图2可以发现,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城市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变化趋势.
3 结论与讨论
(1)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中的隶属度,建立了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判别模型,结合和谐度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将安徽省17座城市分为良好和谐、和谐和基本和谐三种等级.安徽省总体上处于较为和谐的状态,但空间上存在区域差异.
(2)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与城市人均GDP之间存在一种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即随着城市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整体上呈增长的变化趋势.
(3)由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复杂性程度比较高,其评价因子众多,某些因子随着年际变化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给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带来了一些困难.结合更多的评价因子,完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及和谐度判别模型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GROSSMAN G, KRUEGER A.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10):353-377.
[3]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2(2):211-220.
[4] 乔标,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J].生态学报,,25(11):3003-3009.
[5] 推进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6] 乔标,方创琳,李铭.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31-41.
[7] 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意义.
[8]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2):237-247.
[9] 中国经济可持续的源泉探究―基于城市化的引擎作用分析.
[10]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55-60.
篇2: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分析
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分析
结合甘肃省的.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甘肃省城市化进程缓慢,各个环境压力要素和城市化耦合的规律与特征相关性高,耦合曲线呈现出“U”型或直线型规律,还表现出阶段性特征,而不是倒“U”型.因此可以说,只有广义技术进步的速度达到或超过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时,城市化与环境压力要素耦合的倒“U”型曲线才可能形成.
作 者:张广裕 张光霞 ZHANG Guang-yu ZHANG Guang-xia 作者单位:张广裕,ZHANG Guang-yu(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张光霞,ZHANG Guang-xia(天祝县松林中学,甘肃,天祝,733203)
刊 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X321 关键词:甘肃省 城市化 生态环境篇3: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摘要: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16项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10项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耦合的机理;(2)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东、中西空间分异的规律.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将全国省区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等4种类型,其中以拮抗类型为主;(3)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作 者: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LIU Yaobin LI Rendong Song Xuefeng 作者单位:刘耀彬,宋学锋,LIU Yaobin,Song Xuefeng(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徐州,221008)李仁东,LI Rendong(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
期 刊:地理学报 ISTICPKU Journal: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年,卷(期):, 60(2) 分类号: 关键词:城市化 生态环境 灰色关联分析 关联度 耦合度 中国篇4: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
本文着重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说明,提出我国建筑行业在节能设施建造上的环保理念及应用方法,针对我国未来的生态环境环保进行关于其发展策略的讨论,并对建筑的传统节能理念进行阐述。
关键词:
篇5: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分析论文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已带领我国社会经济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带来的污染也同样关系着我国民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合理的对建筑行业施工工序进行制定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自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关注建筑业建造的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为合理节约我国的能源消耗,并且控制我们身边环境的迅速恶化。本文对这两个问题的关联性展开探讨,并分别对这两个问题之中存在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1使用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1.1传统施工技术施工时具有环境污染的特性
伴随着我国民众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建筑在能耗上也远远超过过往的能耗标注,在我国南方地区因为和北方地区地域上的差异,南方地区居住的人们经常性使用空调等智能供暖设备并随之造成大量的电能量消耗,其对环境的影响可想而知,而在我国北方地区这种情况则要明显改善很多,北方的四季气候较为明显,并且冬季可依靠地热或暖气渡过寒冬,在北方居住过的人们都了解北方人在冬天的取暖方式主要是利用燃烧燃料来取暖,而非南方地区的电力取暖。
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北方的建筑明显要比南方某些地域的建筑在结构上要复杂很多,其中供暖设施就是其中最大的不同点。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物一般要长于南方的建筑物,这其中的里有主要是北方的墙体在建造期间为了应对北方的气候加入了墙体的保护措施,该措施在保护墙体的同时,也起到了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因此南方的部分建筑设计师应从建筑的布局以及构造重新入手对建筑的节能设计,相信这个问题在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不断发展下会有更好的改善。
1.2传统施工技术易现污染
针对建筑施工下环境的污染问题,这里着重说明的建筑物建设进程期间的污染状况,施工方应综合分析整体的施工工序,并针对工序问题进行汇总处理,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施工方要进行重点标注,而对于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施工方要立即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一般来这类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对建筑的能源处理不恰当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从客观的来说应重点针对建筑的生态环境进行其评价系统的制定,并依据此系统对建筑的部分结构进行评定,其评价机制越是详细建筑的节能措施实施工作在之后越容易实现,此评价系统还被作为建筑生态环境的技术核心被应用于建筑工地中,其利用智能化的方式实现了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并与创通施工技术形成了两种对立的体系。
1.3传统技术产生废气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环境影响建筑风格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我国科研人员就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对建筑工地的节能建筑建造效果给予了与之对应的建造基准,我国今后的节能建筑的建造标准都是基于这个一标准。在这一有力标准机制的实施下,我国早年间建造的大部分建筑物都是不合格的,因此针对这些不合格建筑,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后期的建筑补救,合理运用这项补救措施,可有效改变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
2基于节能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2.1节能理念施工技术对施工现场的控制
节能理念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所包含的评价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对施工工序规划以及建筑用施工图纸的设计,将二者进行适当的结合并制定出建筑施工的审核机制。其审核机制只要源于施工方被授予的能源节能效果,在这一机制中的系统具备了一定成都的一致性,其本身就如同生态环保原理一般。在机制的实施下施工方不仅更易归纳施工现场的评定系统,并与此同时提升了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2.2节能理念的施工技术对施工环节进行控制
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居住小区内的噪声分布,可以看到,颜色愈深的建筑所处的声环境越差,在没有采取设防噪绿带等降噪措施的情况下,其临街一面的室外噪声级不能满足居住Ix:室外自天低于SSDB、夜晚低于45dB的国家标准。为此,笔者对合理降噪提出了建筑群空气流场的分析标准,仍以前述居住小区为例,这种高层建筑、多层建筑混合存在的小区,其建筑群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对其微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局部风速太大可能对人们的生活、行动造成不便,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不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因此,业主提出在规划设计阶段预测居住小区内的空气流动状况,以对小区内微气候作出合理的评价。
3节能理念是今后建筑生态环境的重点推广对象
3.1使用节能理念排除施工现场的非人为因素
施工现场中包含着一系列非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由地理环境的气候所造成的,通常我们会针对空气流速的分布图对天气进行判断,其中冷色就代表着气温及将下降,这时的户外天气通常表现在无风且天空万里无云。我们都知道气流对风速的影响非常大,气流的流通速度加快代表着风速和风力也随之加强。据我国相关科研人员您的研究表明,建筑施工现场的气流将会对施工现场的建造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南方的春季和北方的冬季建筑施工工作者都会停下手里的工作,这个举动的主要原理就在于在这样的气候下进行施工建造会严重影响工程的建造质量。
3.2使用节能理念的施工技术防止施工现场
结合建筑群空气流动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预测居住小区不同位置小范围内的逐时气温,同时进行比较并给出评价。所得结果既可供居民选择适合个人习惯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能为改善居住小区热环境指明方向。某居住小区中不同位置的热岛强度变化情况。其中的原因在于居住小区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间距选择合适(天空视角系数较高而利于长波辐射冷却天且集中绿地多,绿化好,并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人工水景布置准得其与空气的热湿交换加强,有效地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最好的区域均为小区居民日常生活、起居、休憩、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域内的健康适宜的温度环境将极大地利于居民的室内外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4结论
我国为加强建筑行业的建设工作,在政府的不断鼓励下以综合相应的评价机制系统,对我国还处于建设当中的工程项目进行与之相应的评价系统的制定,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逐渐进行完善,在建筑环境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理念的应用过程中,我国目前已经彻底明晰了建筑生态环境中所包含的真正内涵,并及时进行了建筑节能概念的推广工作,为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萌.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和生态节能之间的关系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5(15).
[2]王驰.基于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产业化建筑生态评价体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26(16).
[3]罗毅.以科技、人文、创新理念构建绿色节能生态住区[J].建筑节能,,31(21).
篇6:生态环境建设与林业发展分析论文
生态环境建设与林业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森林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离不开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均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基于此,要合理保护森林资源,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提高森林质量。与此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当下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生态保护;林业发展;生态环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与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只有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下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措施与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森林资源匮乏
现阶段,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仅达到世界平均森林面积占有量的20%左右,而人均森林蓄积量也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相对落后。
1.2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由于林业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政府及国家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并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对积极参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的社会力量没有有效的奖励机制或完善的林业生态效益保护体制等,进而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产生影响与制约。
1.3法律意识较淡薄
由于生态环境的法律与法规不够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广大群众没有形成健全的生态保护、水土维持意识,使生态破坏严重;又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一些林业工作者对生态进行保护与治理时,无法可依。
1.4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在水土流失、林业资源的生态建设等基本防治措施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林业生态资源的建设方面,由于树木的品种较单一,树种在种植结构以及搭配方面还不够合理,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效果不够突出与明显,远没有达到生态经济效益的预期目的。因此,还需要加大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力度。
2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措施
2.1强化人们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
组织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创建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经济,以及提倡建设绿色家园,进一步加强全民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力争营造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2.2制定与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在实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前,一定要做好整体规划,要从全局出发,完善系统的规划布局,并针对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对沿海城市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要加大整治,对内陆与东北地区的`林业砍伐,要强化管理。
2.3对森林资源加强管理
做好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与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发展林业经济。森林资源具有三大效益,对现在及未来的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讲,林木都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其间易受到破坏,且难以恢复。因此,要对森林资源时时管理与保护,以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2.4加大对森林保护、建设的投入
众所周知,当下森林在环境工程里所起的作用与地位非常重要,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森林对于环境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同时对污染也有较强的改善功能。因此,在森林的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合理规划,促使森林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对不同的地理及周边环境,需要在进行森林建设过程中,合理选种,尽可能选择一些净化功能较强的品种,以及较强繁殖与适应能力的品种。当然,对后续的维护工作也不可忽视,对某些自然灾害要及时治理,比如,在虫害等方面,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大限度地保障森林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要做好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并及时准确到位,尽量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断流现象发生。
2.5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工作
加强林业建设,是保障生态建设的重要工作。因此,要做到不断完善并建立健全基本建设项目,使营林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不断增强林业队伍的建设。现阶段的林业生态环境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加强环境资源基本管理,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可利用与开发的林业资源,通过林业资源的基本管理工作,促使每个林业工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尽已所能为林业资源作出应有的贡献,切实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引起重视,进而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保障。
3结语
我国生态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林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态文明与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及更高的要求,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是需要长期坚持而又漫长的过程,只有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协同努力,才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所以,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林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建设好生态环境并实行有效地保护,以促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7: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策略论文
2.1 要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统一进行规划和布局,通过科学调查和论证,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的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考虑的同时,还要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虑,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对水利工程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深远影响不顾,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履行好对社会的责任,从而造福子孙后代,使其具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2.2 要因地制宜符合区域特点。为了能够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则要具体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本地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所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更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估,针对当地农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农业生产的特点来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选址及施工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能够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二者能够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发展,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局面的实现。
2.3 加强管理减少破坏行为。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工作,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工程管理部门都要对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的行为进行制止,严禁故意或是直接排放施工废弃物的行为发生。同时还要提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将保护环境作为自身应该具有的义务。对于日常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个人要及时的给予嘉奖,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带动周围的人群积极的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提升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
2.4 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在农田水利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农田水利部门自身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还要加强监督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大执法的力度,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现象的`发生。对于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的,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和废物行为而污染水环境行为的单位,要加大惩罚的力度,一定要从严治理,时刻敲响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钟,督促各个生产单位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5 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并要认真实施。对农田水利工程要实行“谁危害,谁治理、谁补偿,”的原则,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与农田水利工程和谐发展,恢复生态环境的平衡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
2.6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当前社会的发展更注重节约和环保,这就需要人们对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的发挥出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确保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结语
为了促进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评估,同时还要努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文明施工,降低可能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整体效益的提高,使其能够更好的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能够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兵。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华建设,(04)。
篇8: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策略论文
1.1 对农田、草地、林地的影响。在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论其规模大小都会占用一定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占地和清地,避免不了会对大量的草地、农田和林地造成破坏,导致区域动植物之间的平衡性受到较大的影响,使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受到破坏。
1.2 农田水利工程对水域的影响。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时,会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工业废水及灰尘噪音产生,污水不经处理直接被排放到渠道中,从而导致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施工中的垃圾被倾倒到河道中导致河道受阻。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土壤和植被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大量植物死亡甚至个别物种消失。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不仅会对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而且还会对区域性的生态平衡带来较大的影响。
1.3 农田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目前农村一些水库的建设都是在现有的河流基础上进行的,但在水库建成运行过程中,不仅水流、流速、流量和水温会发生改变,而且水流会由流动状态变为相对静止的状态,导致河流规律发生了较大改变,从而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对河流自我恢复能力产生较大影响,水流自洁能力下降,有机物及有毒物质超标,严重破坏水环境的平衡。
1.4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由于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还会对草地、农田和林地等植被带来影响,这样在水域周围陆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会受到破坏,会对本地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导致食物链受到破坏,从而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篇9: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论文
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论文
一、矿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技术体系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一个矿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包括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构成一整套矿区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治理的工程技术。实践证明矿区生态环境系统的清洁生产技术、矿井水处理、尾矿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土地复垦、生态重建等综合治理工作,既可以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又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经济效益,将废弃物资源化与矿区生态恢复整治结合起来是适合解决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根据矿区环境问题涉及矿物开采、加工、储运及使用的全过程这一特点,矿区的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综合治理不仅仅是一种事后措施,而且更主要的是一种超前预防措施。矿山开采工艺分为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由于开采方式的不同,土地破坏形式、生态恢复方式、综合治理方法亦有所不同。矿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综合治理根据矿区生态破坏方式,可将其分为露天矿生态环境保护、采矿沉陷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尾矿的综合利用。
二、矿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措施
(一)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途径
1、露天矿破坏土地工程复垦途径
根据露天矿山生产工艺特点,露天矿山的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可分为事前措施和事后措施,事前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规划矿区规模,优化开采工艺,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矿区土地生态破坏,同时为破坏的土地复垦创造有利条件。
(1)合理规划矿区,保障资源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首先将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矿区开发规划之中,制定明确的土地复垦、生态重建法规、条例,并严格执行。同时,应将土地复垦费用纳入矿山成本核算,明确土地复垦资金渠道,实行“谁复垦,谁受益”的政策。其次,加强矿山设计与安全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矿石采出率,缩小矿山地面境界,减少矿山对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2)露天矿生产过程中的优化控制与土地复垦
按矿山层赋存条件、地形条件、岩土特性,以及剥离废弃物排弃方式不同,露天矿土地复垦可分为外排土方式的复垦和内排土方式的复垦。采用外排土方式的采空区可以用地下开采排出的矸石、电厂粉煤灰或其它固体废弃物复垦,也可将外排土场的岩土重新运回采空区。为保证岩土的剥离、回填与采矿工程之间互不干扰,应合理布置回填区和剥离区之间的工艺顺序,并保证表土层仍排放在地表。
2、井工开采沉陷地工程复垦措施
(1)农业复垦
整渠道平整土地:在沉陷区均匀沉降的地段,土地的平整度变化不大,可以修复原来的渠道,土地平整后即可恢复到土地原有的生产水平。
挖沟抬田:在塌陷洼地的边缘不太深的区域,分段开挖深沟,将取出的土就近摊平,抬高地面造成台田。此法挖沟与造田相结合,成本较低,土地的复垦率较高。沟深、宽与沟间距应按塌陷深度和排水条件具体设计。
挖塘抬田:塌陷较深的或排水条件较差,深沟取土尚不能满足造田之需,可挖塘(扩塘)取土造田。此法土地复垦率虽较低,但开发利用了塘面,如发展养鱼塘,或发展珍贵水产养殖,其经济效益更高。挖塘造田的土地复垦率一般在 50%左右,与挖塘取土的深度成正比,与造田填土的厚度成反比。造田时需注意将肥沃的表土放在表层。挖塘方法分为机械开挖和水力开挖,机械开挖就是先将水塘水抽出到机械可工作的位置,利用机械设备把土倒出复田。水力挖塘机组的挖塘造田的功效较高成本较低,在我国的南方的一些矿区采用的较多。
填土造田:填土造田就是利用露天矿的剥离土(第四系表土)或煤矸石来填平沉陷地,把沉陷地填成一片平地,填土造田的土地复垦率较高,复垦土地后甚至超过土地的原有生产能力,其缺点是土地恢复成本较高。
(2)园林复垦
园林复垦是城市沉陷区的复垦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园林复垦就是根据沉陷的现状和预测进行园林规划,再根据园林规划将沉陷区复垦成适合园林用地要求的土地。沉陷区适宜园林的地块一般都与城区相连,园林复垦一般是根据沉陷区的地势造园,沉陷区水域一般都规划成人工湖,开挖湖区的废土堆砌成假山等,园林复垦的费用较低,但在复垦之前要先作好园林规划设计,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工程费用。
(3)建筑复垦
沉陷区在城市中或在城市的郊区,在地质条件适合的区域应优先考虑建筑复垦,这样的土地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根据我国几个城市的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恢复成城市建设用地能使土地的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上看,恢复成建设用地,土地能够获得 10 倍或几十倍的升值,在经济上是最合算的一种土地复垦方式。作为建设用地的同时也控制了城市向周边农村扩展,也节省了大量的农田占用。但是建筑复垦对复垦区的地质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在作建筑用地的`同时一定对其地质情况做出适宜性评价,以及相关的建筑基础处理,盲目地进行建筑复垦会发生新的地质灾害。
(4)林业用地复垦
在沉陷区不适合前 3 项复垦条件的区域都可以进行林业复垦,林业复垦的用地要求条件不高,绝大部分地块只要简单平整即可满足林业用地的要求。
(二)矿区生物复垦技术途径
1、生物复垦技术措施
(1)绿肥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复垦区种植多年生或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这些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除释放大量养分外,还可以转化成腐殖质;其根系腐烂后也有胶结和团聚作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施肥法。本方法以施用大量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消除过粘、过砂土壤的不良理化特性。
(3)化学法。该方法主要用于酸碱性土壤改良。中和酸性土层一般用石灰作掺合剂,变碱性为中性常用石膏、氯化钙、硫酸等作调节剂。
2、生态农业复垦技术
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复垦工程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进行立体种植、养殖和加工等体系。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有多种类型,最典型的是塌陷区水陆交换互补的物质循环类型。它充分利用塌陷区形成积水的特点,根据鱼类等各种水生生物的生活规律、食性以及在水中所处的生态位置,按照生态学食物链原理进行合理组合,实现农―渔―禽―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类型。
3、植被重建工程技术
植被重建工程就是在建好的土地生境上按社会需求,建立人工植被,形成人工植被群落,在一段时间后获得一定的效益。它涉及到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造林学、牧草学和农作物栽培学等理论,它是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将各学科的理论、技术协同起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调节控制,统筹安排。其主要包括植物的筛选与引种,植物的栽培与管理两部分内容。目前我国矿区植被重建多采用草、灌、乔合理配置的模式。
篇10: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的关系分析论文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的关系分析论文
攻击行为,就是攻击,也称侵犯或侵犯行为。对于攻击行为这一概念,学术界一直都没有统一清晰的定义。Sigmund Freud 认为,攻击是人的一种求死本能。美国心理学家 J·Dollard 则认为,攻击是受挫的继发行为。A.H.Buss 根据行为主义的主张提出,攻击是个体向另一有机体施加有害刺激的一种行为反应。我国学者章志光认为,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认可的行为。以上只是对于攻击性行为界定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定义在此没有列出,尽管在众多定义中没有一个得到心理学家的一致认同,但还是有一个定义很多学者基本接受,即攻击性行为是任何一种意在伤害另外一个意欲躲避这种伤害的生命体的行为或语言。
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是 C. 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体现个体处理问题时的思维刻板程度,反映个人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情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
情绪稳定性是情绪健康的标志,情绪健康又是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健康的心理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交往、发展的基本保证。
有研究表明,情绪稳定性对攻击的直接效应值达 0.36(倪林英,)。因此,本研究假设,情绪稳定性差、自我和谐度低的大学生攻击得分更高。本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大学生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的关系,为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提供依据,更为预防大学校园暴力做出贡献。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随机选取河北某大学学生 150 人为被试,来自全校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剔除无效问卷 20 份,得有效问卷 130 份(有效率 87%)。其中男生 60 人,女生 70 人;独生子女 67人,非独生 63 人;城市 31 人,城镇 26 人,农村 73 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攻击性问卷采用 Buss 和 Perry 编制的攻击性问卷中文版。包含五个组成部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攻击、敌意攻击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共 30 个条目。问卷采用 5 点计分,其中 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极为符合。分数越高,攻击性越强。
1.2.2 情绪稳定性量表共 29 个条目,量表采用 3 点计分,得分越低情绪越稳定。依据总分将情绪稳定性细分为四个等级,即情绪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每个等级中的 Z 分数范围是:情绪稳定者的 Z 分数≤-1.0,情绪较稳定者的 Z 分数为 0.0~-1.0,情绪较不稳定者的 Z 分数为 0.0~+1.0,情绪不稳定者的` Z 分数≥+1.0。
1.2.3 自我和谐量表采用王登峰根据 Rogers 有关自我和谐概念的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 3 个分量表。本量表共有 35 个项目,采用 5 点式(1-5)评分,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两表得分相加计为总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三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分别为 0.85、0.81 和 0.64。1.3 统计工具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所有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情绪稳定性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情绪稳定者和不稳定者各占 5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攻击行为的 3 个因子愤怒得分、敌意得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得分在情绪稳定性得分上有显著差异
2.2 自我和谐度对攻击的影响
为了解自我和谐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将自我和谐按照总分进行分组,其中总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低于 74 分为低分组,75-102 分为中间组,103 分以上为高分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攻击行为的 3 个因子愤怒得分、敌意得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得分在自我和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
2.3 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
对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攻击进行相关分析。被试攻击各因子与自我和谐各因子、情绪稳定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身体攻击得分与自我的刻板性显著正相关;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得分均与情绪稳定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显著正相关;愤怒与自我的刻板性显著正相关。
2.4 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对攻击之间的预测力,将情绪稳定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刻板性分别中心化,在相关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愤怒得分、敌意得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得分进入回归方程,并达到显著水平。
3 讨论
情绪稳定性和自我和谐度均对攻击行为的愤怒因子、敌意因子和指向自我的攻击这三个因子有显著影响,而对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两个因子没有显著影响。这有两种可能:
一是攻击行为在个人的层面产生并由于某些原因没有指向外部或者说表现出来,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的攻击都是发生在个人层面的,而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都是指向特定对象的。情绪稳定性和自我和谐,都是个人内在的层面,因此在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的攻击 3 个因子中的影响较显著。
二是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因子问题的表面效度较低,如:在某些情况下我会控制不住打人,被试可能按照社会期望赞许的方向进行作答,因此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得分较不可靠。
攻击行为的 3 个因子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揭示大学生攻击行为得分越高,他们的情绪稳定性越差。攻击行为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揭示大学生攻击行为得分越高,那么自我和谐得分也就越高,也即自我和谐度越低。攻击行为与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关系密切。
从攻击行为的回归方程来看,情绪稳定性以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攻击行为预测力较高,均进入回归方程。可以推断,情绪的稳定性是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不稳定的情绪,容易导致攻击行为。
4 研究结论及对策
本研究结论:情绪稳定性良好、自我较和谐的大学生的攻击行为较少;情绪稳定性、自我和谐度对攻击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建议从情绪调节和自我和谐的角度来帮助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以减少其攻击行为。从情绪调节的角度,一方面从大学生内部考虑,需要大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稳定性,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事情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外部考虑,高校也应该在心理健康课程中为大学生提供调节自身情绪的建议,并鼓励辅导员真正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从自我和谐的角度,这要求大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有意识的磨练,来达到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
篇11: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若干思考的经济学论文
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若干思考的经济学论文
摘要: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状,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充分利用政府调控,才能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充分利用政府调控,才能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化;政府调控
引言
人和自然如何协调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现如今环境污染已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平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环境状况也日益恶化,使我国付出很大的代价。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费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而且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确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根据具体国情,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众所周知,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是我国的国土状况却不是最好的。据统计:我国70%的国土面积每年受东亚季风的强烈影响,6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35%的国土面积受到土壤侵蚀和荒漠化,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30%的耕地面积为酸性土壤,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在这种毫无优势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人口众多又使得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从而导致我国的平均综合发展成本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
(二)经济增长模式不合理、生态环境惨遭破坏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整体不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生态严重破坏,如森林退化,草地、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减退;自然灾害频率加大且危害程度增加。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条件,治理水平都无法跟上污染速度,我国正在被迫走“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
像我国目前的粗放型“原料―产品―废料”传统生产模式,“三废”综合利用率低,对环境污染大,而“原料―产品―废弃物―废弃物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发展的又不够成熟,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策略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一般而言,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而只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则可能会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财富的积累。因此,我们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在经济得以适度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不惨遭破坏,使得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
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同时,资源、能源供应紧缺,价格上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逐渐使人们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适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循环经济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包括物质在经济系统的不断循环以及物质在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和资源环境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立足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整体内,强调系统整体最优,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生产环节。鉴于产业系统在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能促进物质和能量在自然和经济整个系统内高效循环和流动的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这个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就是产业生态系统。
(二)发展产业生态化
1.发展产业生态化的背景现实的情况引发诸多要素的摩擦,造成了市场资源配置失衡、宏观矛盾凸显并呈加速之趋势。在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温室效应等问题也日渐突出。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利可图,企业就必须提供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降低成本和达到环保法规要求,把生态学原理引入工业生产体系中,模拟生态系统功能建立工业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耗、低(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这种工业体系被称为“工业共生体系”或“生态工业园”。
2.实施产业生态化的策略
(1)环境成本内部化所谓环境成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由于破坏环境而形成的成本,包括:环境破坏造成的当前福利损失;治理环境所需的成本和费用;环境破坏给子孙后代造成的福利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也就是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即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中,消除其外部性。
我国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社会舆论大力宣传,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加大污染处罚力度,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使企业将环境成本计入其产品成本中。从长远角度看,环境成本内部化会给企业带来收益,因为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认可度的提高,产品的销量得到保证,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声誉,为企业带来无形收益。
(2)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促使企业节能减排目前我国一方面水、电、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严重紧缺,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资源市场价格低,造成严重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已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对造成环境现状,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充分利用政府调控,才能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篇12:妊娠腹腔镜与卫生经济学价值分析论文
妊娠腹腔镜与卫生经济学价值分析论文
目前,对其治疗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以开腹治疗和腹腔镜治疗为主,由于现代异位妊娠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对生育要求较多,手术方式多要求保留输卵管,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占多数,并有取代开腹手术的趋势〔2〕。为此,我们收集、分析了我院妇科近5年来收治的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病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围手术期情况及住院相关费用,以便为患者选择更加适合的手术方式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1月-9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961例(排除输卵管妊娠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的病例),根据患者要求及病情需要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453例,年龄(30.2±10.8)岁,开腹手术组508例,年龄(30.9±11.7)岁,2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一致。入组标准:①有停经史;②腹痛伴或不伴阴道流血;③术前血hCG高于正常参考值(≥10IU/L);④B超检查见宫腔内未见妊娠囊,附件区见低回声包快。
1.2方法
1.2.1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方法腹腔镜组所有患者进行全麻处理,术前准备同开腹组,术者在患者腹部开3个Troca,并于腹腔内插入镜头,通过腹腔镜连接的显示屏上准确显示出患者器官图像,在清晰的视野下,应用腹腔镜器械清除患者腹腔内积血,并积极进行治疗。医生依据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连续监测血hCG。1.2.2开腹组手术方法开腹组患者于硬腰联合麻醉下行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手术方法按《妇产科手术学》〔3〕所描述步骤进行操作,术后处理同腹腔镜组。
1.3对比指标
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14d后血β-hCG转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直接医疗费用(如疾病治疗的总住院费用)、间接医疗费用(如患者及家属的交通费用、患者的特殊饮食费用、患者和家属因病休息或陪护引起的误工费,其中误工费=误工天数×内蒙古赤峰市平均日工资)及总费用(直接医疗费用+间接医疗费用)。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14d血β-hCG转阴与开腹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日数、直接医疗费用及间接医疗费用与开腹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比较2组总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异位妊娠为孕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所占比例最多〔4〕,现有的调查证实,目前输卵管妊娠发病率每年均有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趋势,如果输卵管破裂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损害患者的生育功能。目前的手术治疗主要以开腹治疗和腹腔镜治疗为主,但是开腹治疗手术切口较大,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已经发展为成熟的.手术治疗项目,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一方面缓解患者疼痛,另一方面改善患者预后,并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特别是对于未育妇女和要求保留输卵管功能的年轻女性,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5〕。对于术中输卵管切除与否,应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妊娠部位、破裂程度、对侧输卵管的情况及盆腔粘连程度等综合考虑确定〔6〕。如行开窗取胚术,则术中应行输卵管分层缝合,这样才能提高保留的输卵管的完整性及通畅性〔7〕。目前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有着无可比拟的明显优势,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8〕,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主要手术方式〔9〕。由于腹腔镜手术在进行治疗的时候所使用的器械存在特殊性,所以腹腔镜手术所需要的直接医疗费用(疾病治疗的总住院费用)要高于传统开腹手术费用;但是,腹腔镜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明显要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开腹手术相比也明显减少,其非直接医疗费用(如患者的陪护、营养及交通费用,由于患者从疾病恢复到基础状态所需一定的天数及家属陪护而产生的误工费)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明显减少,因此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所需要的总费用并无统计学的差异。以卫生经济学观点进行分析,腹腔镜治疗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讲属于较为经济的治疗方法〔10〕。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疾病所产生非直接医疗费用(如误工费用)也越多。从这一点来看,由于其较高的非直接医疗费用的产生,推广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作用有重要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篇13: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经济学的探究与分析论文
关于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经济学的探究与分析论文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高中知识基础较差在高考招生中,独立学院为本科第三批,总分相对较低,并可以适当降分录取。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高中知识基础较差,特别经济学类的专业大多招收的是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更差,而在宏观经济学里面有很多公式的推导,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基础知识较差的原因大多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这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改正,所以很多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感觉难跟上,听不懂。
(二)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学习新生事物能力较强独立学院的收费较高,所以能上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家长一般对教育比较重视,学生思想活跃,情商高,兴趣广泛,大多有文艺特长,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非常熟悉,善于利用现代技术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很强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讨厌刻板的理论学习。
(三)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欠缺,缺乏刻苦精神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控能力较差,在大学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学习习惯很难改正,导致学习事半功倍,学习效果不显著;学习方法也缺乏灵活性,由于习惯了高中的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会自己总结和解决问题,严重依赖教师。此外,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学习上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往往不愿深究,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二、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
针对以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扎实基础、加强课程教学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精神。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独立学院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畏难态度,使学生真正把宏观经济学学好
(一)扎实基础知识
主要体现在数学和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上,在大一的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应该拿出相当的时间复习高中的数学知识,另外,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要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打实基础。在经济学原理的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手段,例如案例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等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加强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源于历代经济学学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经济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经济理论和历史或现在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和独立学院的学生注重实用性的特点是想符合的,通过形象的各种实际案例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现实问题,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建立起正确的经济学思维模式
(三)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也不能单一的利用教授法,这样难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而应该充分理由学生知识面广、才艺突出、对计算机和因特网的熟悉来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通货膨胀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的亲朋好友的通货膨胀经历,然后用小品的方式呈现出来,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对失业问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典型国家的失业率指标,然后用PPT的方式进行演讲;而对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的章节,就可以通过课程提问的方式互动,多做练习,多多激励和表扬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总之,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相应的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感到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完善激励制约机制
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自制能力较差,逃课现象比较突出,上课不专心听讲。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也同样如此,因此,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上面也要在制度上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制约。例如,在上课时,对积极互动发言的同学加平时学分,对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和迟到旷课的学生减平时学分,对旷课严重的学生给予退课处理等。通过奖惩两方面的作用,从外部起到激励和制约的作用,并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总结
在目前独立学院学生日益庞大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应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基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特出经济学的特色,创新多种培养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使学生慢慢掌握经济学的学习方法,把宏观经济学学好。
篇14:服务业开放度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论文
服务业开放度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论文
一、服务业开放对其竞争力的影响
开放是否有利于提升竞争力是制定下一步服务业开放战略的核心所在和根本出发点。从两者直接影响看,贸易开放和投资开放可促进服务业总量上的增长,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直接提升本国服务业整体行业效率;从间接影响看,服务业开放通过对东道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影响,进一步优化国内服务业的投资环境、促进本国服务供应商提高服务质量标准,最终促进服务产业质的提高,并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步实现服务业内部以及整体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其中的关键是要通过开放促进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并建立两者之间的正向传导机制。
由于服务贸易和服务业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活动是服务业开放的主要载体,因此,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服务业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影响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从服务贸易看,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常劳动力要素相对丰裕,技术要素相对稀缺,出口的是相对丰裕的低端要素,进口的是相对稀缺的高端要素。因此,服务贸易进口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除了本国进口企业直接利用进口的中间品提升企业生产率外,在行业层面还会产生外溢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外溢效应即技术学习)。从服务业吸引外资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业企业的影响也不是确定的。通常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产生学习模仿效应、竞争效应和直接帮助效应。这3种效应得以发挥作用均需要通过本土企业和海外企业的供应链分工协作关系才能得以传导。
具体传导机制大致又分为垂直溢出和水平溢出两类。前者指与海外供应商、客户之间发生产业间溢出,即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效应体现在本土企业利用海外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直接提高生产率;后向关联效应则体现在海外客户对产品质量、标准、设计的高要求,迫使本土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进行技术创新。水平溢出效应是指与海外同行业竞争互动发生产业内溢出。本土企业通过模仿和劳动力流动,技术从外资企业扩散到本土企业,实现正面的溢出效应,但水平溢出效应影响外资企业利益,因此,它们会想方设法阻比这种外溢;垂直溢出效应对外资企业有利,因此,垂直溢出效应往往高于水平溢出效应。当然,这种效应会因行业、地域面有所不同。
二、主要国家服务业开放度和服务业竞争力比较
(一)服务业开放度的国际比较
鉴于一国服务业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和直接投资两个方面,服务贸易开放度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就成为衡量一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服务贸易依存度衡量服务业开放程度. 即一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相当于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反映和考察我国服务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在新兴经济体中所处的地位,选取中国、巴西、印度、韩国、欧盟、美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由高到底依次为欧盟、韩国、印度、美国、中国和巴西。这与各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说明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比重也较低。
(二)服务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比较各国的出口市场占有率、TC指数,从出口市场占有率看,,我国排位列第三,排在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之前,这是受益于国内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加入WTO后我国服务业开放步伐加快.尤其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实施经济结构转型、提升服务业比重所作的努力。但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和经济体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很高,欧盟和美国20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8.6%和3%。但从TC指数看,我国名次较为靠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翻了4.1倍,从而在世界服务市场中份额有所提升,但进口额却翻了接近5.1倍,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导致了TC指数下行。
从各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竞争力比较看,测算各国R CA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具有优势的部门主要集中于建筑服务、运输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主要还是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小的传统服务业,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新兴服务业竞争力较弱,尤其是专利权使用明显处于竞争劣势;而欧美国等发达国家各部门普遍都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欧盟和美国分别在服务业11和8个部门上具竞争力优势,即具有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家,往往拥有具竞争力优势的服务部门数量也较多。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国别比较看,我国服务业仍存在开放度以及国际市场影响力较低、总体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整体国民经济结构、市场主体竞争力不足、部分领域外资开放步伐较等方面具体分析。
(一)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服务业进出口规模增长较快,但服务业开放度仍相对较低,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有关,由表3不难看出,——20,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的39.0%增加到年的46.1%,而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二)国内服务业企业竞争力不足,服务贸易进口替代的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服务贸易进口增长过快拉低了我国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是影响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我国在高端服务业领域竞争力不足,导致这些领域的国内需求转向国外。另一方面,外国附属机构在我国服务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优势,这也是由于国内服务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服务需求,特别是高端服务的需求,而外资企业正好弥补了供给缺口,同时说明国内服务业企业进口替代能力有待提升。
(三)部分行业开放步伐相对超前
部分行业开放度过高,在实际开放进程中甚至超出了承诺开放的程度,如外资在国内的超国民待遇问题依然存在。此外,外资企业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较好,而国内服务业企业规模和竞争力与外资企业相比差距仍较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份额也较小。相对过度开放造成本来国际竞争力就较弱的我国企业在与国外服务业巨头竞争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四、对策建议
未来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实现有序开放,推动从“量的增长”到“质的突破”。
首先,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是提升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路径,应降低市场准入,放松管制,鼓励创新,并在扩大传统服务业出口的同时,强化现代服务业部门的进口替代,减少服务贸易逆差。
其次,我国在传统服务业及电子商务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公平竞争的法治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第三,针对中小企业、民营资本的宽松融资环境待建立。应推动建立扶植中小型服务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从而畅通企业发展的融资通道。
第四,以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分工和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为切入点,培育服务微观主体。引导外资投向金融、保险、文化、电信等现代服务部门,发挥服务业外资企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外溢效应,促进市场竞争,增强服务企业创新能力。
篇15:分析啦啦操运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啦啦操运动是一种全球化体育运动,自从啦啦操运动进入我国后,逐渐被青少年所喜爱。啦啦操运动也促使了啦啦操文化的产生,啦啦操文化的发展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其具有独特的特点,需要较高的激情,注重团队的合作性,同时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相适应。本文对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概况和特性进行介绍,并分析啦啦操运动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探究啦啦操运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关键词:啦啦操运动;校园文化;建设
啦啦操运动具有较高的艺术特征,其能够将艺术与体育进行有效融合,通过身体动作去展现个体的内心想法和精神世界,其整体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国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啦啦操运动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方法。相关人员要正确处理啦啦操运动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啦啦操运动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
1.啦啦操的发展概况
啦啦操运动虽然具有表演性特征,但是其最根本的特点还是一种运动方式,并且具有教育意义。啦啦操运动注重展示团队力量,需要退队成员做出难度较高的动作,并能够有效感染比赛现场的人们,也能够激励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其对团体成员的要求较高,能够促使团队成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啦啦操是指以音乐、口号等形式,通过道具、标语等方法,借助肢体动作,团队向人们展现各种具有强烈感染性特点的动作,人们从啦啦操团队中可以感受到强大的团队凝结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啦啦操运动具有时尚、活力、团队等特点,同时具有竞技性、表演及观赏性等特征,国家啦啦操联合会在二十一世纪初成立,推动了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2.啦啦操的特性
2.1健身性
啦啦操运动具有健身特性,学生通过参与啦啦操运动可以使机体肌肉群得到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能,促使机体精神达到最佳状态。啦啦操还可增加机体敏捷性,机体根据音乐节奏而做出多种高难度动作,音乐节奏有时很快,需要机体具备较高的反应能力,同时啦啦操也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心肺功能,在进行啦啦操锻炼时会加快身体血液循环速度,进一步使机体体能得到加强。
2.2观赏性
啦啦操运动因其艺术特点而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啦啦操集舞蹈、体操、音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具有积极健康的运动理念,啦啦操运动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较强的视觉冲击,其动作技能冲击性较强,音乐节奏感较强,能够有效带动人们情绪,人们能从中得到较好的视觉享受,从而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趣味,啦啦操运动也就极具观赏性特征,充分实现其审美价值。
2.3教育性
啦啦操运动注重团队合作,且重视表现团队整体效果,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啦啦操团队中的队员进行有效配合,这对团队队员之间的默契是一个考验。啦啦操团队队员在长期的训练中,会经历各种问题,如队员之间存在沟通问题等,随着训练时间的加长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啦啦操的团队合作能力会得到提高,每个队员都能得到成长,增强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而实现啦啦操运动的教育价值。
2.4团结性
啦啦操运动是一种团队性运动,啦啦操的每个动作都需要多名队员配合完成,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可以完成啦啦操的全套动作,其能够促进队员之间进行彼此团结,如果队员之间存在矛盾,就难以取得相应效果。啦啦操运动在校园内展开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充分体现出集体力量的魅力。
篇16:分析啦啦操运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啦啦操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其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啦啦操具有团队性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意识,利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下面对其影响进行具体介绍。
3.1啦啦操运动能够有效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在学校学生除上课学习外还有课外活动,啦啦操运动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够通过啦啦操来完成锻炼。啦啦操作为一种竞技比赛活动,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比赛的输赢,而在于为赛场观众带去强烈的感染力,营造赛场气氛。啦啦操团队通过相应的口号来为自己做介绍,口号不仅能够体现团队的特点,还能够对每个团队成员进行激励,带动成员情绪,精炼恰当的口号也体现出啦啦操团队的集体智慧。学校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啦啦操团队,根据自己人团队的特色制定相应的口号,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智慧,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运动的有效平台,还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3.2啦啦操运动可锻炼学生体能、培养科学人生观
啦啦操竞赛项目有比赛时间限制,规定不可超过两分三十秒,且在比赛中啦啦操队员需要完成多种高难度动作,且动作节奏要随着音乐变化而发生变化,队员要在整场比赛中保持身体的直立状态实施跳跃等动作,可以说,啦啦操运动对队员的体能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国家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明确要求,主要从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而啦啦操运动能够使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肌肉力量、耐力等得到有效锻炼,能够满足国家对学生体能的基本要求。同时啦啦操运动也具备较强的表演性特点,啦啦操运动员在面对人们时要对人们进行微笑,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人们,营造活跃快乐的氛围,团队成员进行微笑时需要其微笑有感染力,具有轻松、自信的特点,而队员若想拥有这种感染力其本身就要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及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啦啦操团队对每个成员的要求较高,且成员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啦啦操团队中的学生可以找到自我价值感,树立自信心,同时又能够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利于其快速适应社会生活,找到健康的成长道路。
3.3啦啦操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
啦啦操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啦啦操团队在竞赛中难免会出现失误问题,造成比赛失败的结果,在面对失败时团队中的每个人该如何进行相处以及怎样对待出现失误情况的同伴等问题是团队成员都要面临的考验。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内涵则是团结与合作、宽容与理解、坚持与忍耐等多种优秀品格的发展。如今社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学生团结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参加啦啦操运动,可以使其意志得到锻炼,培养其坚强品格。啦啦操赛场也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对课堂教育是很好的.补充方式。
3.4啦啦操是一种团体运动
通过以基本手位、步伐、队形变化、托举等方式来完成比赛,比赛项目有技巧、舞蹈啦啦操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啦啦操的创造与编排工作,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尖子、底坐等,在进行编排活动时除要考虑比赛规则外,还要明确每个成员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科学编排。在啦啦操众多动作中,最考验的就是托举动作,团队成员在进行托举时,要具备较高的默契和信度度,被托举的成员对托举队员十分信任,能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在啦啦操团队中培养的团队精神利于每个队员的发展,且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校园开展啦啦操运动,能够有效塑造学生个人形象,提升学生气质。
★ 西安地域文化作文
★ 科研立项申请书
★ 形势与政策论文字
【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经济学论文(集锦16篇)】相关文章:
形势与政策期末总结2022-08-17
浅谈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论文2022-10-04
韧性城市概述和城市规划思考论文2023-01-16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研究论文2024-03-06
高职教师现状的发展论文2023-04-11
安徽省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结果2022-10-07
本科毕业论文多少字2022-05-07
财务论文参考文献2022-05-19
写论文参考文献2022-11-08
土地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论文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