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非”为你分享13篇“初中生大秧歌观后感”,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初中生大秧歌观后感
当大家都在为《芈月传》疯狂的时候,我却在看大秧歌,我不喜欢追剧,但喜欢它更新完了,自己慢慢看。今天,79集电视连续剧《大秧歌》终于看完了,却意犹未尽。
《大秧歌》开播前,导演郭靖宇就喊话称自己所拍的传奇剧集绝非神剧、雷剧,他还坦言拒绝买收视率,并不怕因此得罪人。就在有观众为郭靖宇,为《大秧歌》捏着一把汗的时候,收视率与口碑双双飘红,则再次印证了郭靖宇、杨志刚兄弟二组是收视保障的这一数年不变的传奇定律,也足见郭靖宇“拒绝买收视率”一说的千斤底气,万分豪气。
这部讴歌胶东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波澜壮阔、奋勇斗争的电视剧,细致入微的刻画了胶东人民的战斗生活情节,充分的展现了胶东丰富的人文底蕴,真是天天都沉醉在家乡的那山、那海、那树中,过足了思乡隐……
回想整个看剧过程,是如此投入、如此痴迷、如此激动,为剧中人物寝食不安,以至被同事不解。她们觉得一个小姑娘怎么喜欢看这种题材的电视剧?韩国偶像剧才是我这个年龄的人喜欢的。还真是,韩国偶像剧我很少看,我就喜欢看历史剧,我喜欢里面的人物,我更爱真实的历史。
自己如此着迷此剧,有时也觉得有些好笑,就像有些人看韩剧一样迷此剧。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部好剧,是一部作为一个胶东人能看懂的剧。剧中的人物、情景,讲述的故事,就像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过的情节一模一样,感到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真切、那么的能理解、看懂。
荡气回肠的剧情,充分展现了胶东人的热血气质,展现了胶东汉子、胶东爷们在敌人、困难面前的刚强、血性。今天,时代是变了,但身上流淌的热血没有变,骨气没变,激情依旧!
篇2:初中生大秧歌观后感
大秧歌是部烂片?
在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好片,同样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伪装者、借枪、悬崖、亮剑之类,都可以算是抗日好片的典范,一部好的电视剧,最重要的可以分成三部分:人设、剧情、拍摄。
先来说说人设,就是关于人的性格、生活背景、受教育程度等等一切能够影响一个人判断、行为的因素,人设会影响台词,比如李云龙和同样是男主的明台,由于受教育程度以及个人性格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言谈举止也各不相同,李云龙可以三句不离粗话,反而让人觉得豪迈,明台如果这样,却只会感到别扭。
大秧歌中的人设,我先想谈一谈杨紫所扮演的吴若云,这是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从一开始来说,她的性格是具有反抗性的,她愿意为穷人(海猫)反抗自己的父亲,张口闭口都是封建余毒害人,然而三年后,为了争风吃醋,她却不遗余力地贬低穷人,之前的反抗性似乎已经彻底消失了。
且不说大义灭亲到自私浅薄过度之牵强,光是最后变成的那个封建余毒代表的吴若云形象就让人实在是爱不起来。 作为前期最为重要的女主,这种刻画无异于自掘坟墓,若非杨紫魅力巨大,只怕弃剧只在旦夕之间。
而身为主角的海猫,全身圣光近乎亮瞎观众狗眼,胸怀天下到造作虚伪,大公无私到满口国家民族,却不断视妥协为智谋,而更为矛盾的是,他的所思所谋又反而更为危险,举个例子来说,在50多集时,对小鬼子的全歼战术,但凡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像荣七反水开抢之时那样,不仅海猫死无葬身之地,那群海盗也会受到牵连,再悲观一点,倘若小鬼子抓住了聚龙岛海盗中人,从他们口中知道了计划,那么在虎头湾守株待兔的众人也都难逃被一锅端的结局。如此还不如在出殡时就将鬼子全歼来的畅快而有利。
篇3:初中生大秧歌观后感
由杨志刚、杨紫主演的电视剧《大秧歌》是一部年代传奇剧,而且正如这部电视剧的剧名一样,导演郭靖宇将大秧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穿插其中。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一下大秧歌观后感。
导演郭靖宇精益求精 打造抗战良心剧
电视剧《大秧歌》以海阳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秧歌”为切入点,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乞儿海猫回山东海阳寻亲,从而发生的一段夹杂了家族恩怨、爱恨情仇、惊心动魄的抗日热血传奇故事。该剧由郭靖宇导演亲自编剧,作品整体架构严谨,借鉴了真实的史料,以小家折射大家,深切的反映了那个年代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以及奋力抗争的勇气。该剧使用《打狗棍》原班人马打造,多位实力派演员倾力加盟,从开拍到杀青共耗时344天,拍摄周期之长可谓罕见。
在推荐会现场,导演郭靖宇台上介绍《大秧歌》之时,突然强迫症“发作”,走下台把一个放反了的名牌正了过来。如此细微的错误却被细心的郭导发现并纠正,可见郭导在工作时的认真细致。不惜耗费这么多的时间资金,郭导在各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誓要打造一部反映英雄抗战传奇的良心剧。
主创人员齐点赞:《大秧歌》一定会火
在推介会现场,《大秧歌》的片花剧情精彩,画面震撼,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强烈反响。而主演杨志刚在介绍这部戏的时候表示,《大秧歌》是他演的最过瘾,剧本创作最好、一定会火的一部剧。老戏骨王奎荣老师则含蓄表示一部戏的好坏还是应该交给观众来评论,然而为了这部《大秧歌》,所有的主创人员确实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如果你了解郭靖宇导演,看过《铁梨花》、《打狗棍》、《勇敢的心》,那就一定会喜欢《大秧歌》。
篇4:初中生大秧歌观后感
79集电视连续剧《大秧歌》今晚全播完了,还对着电视屏幕有些发呆,意犹未尽。在这近乎疯狂的魂牵梦萦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没耽搁一集,即使加班回来看到凌晨也要看完,一集也不能拉下。
这部讴歌胶东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波澜壮阔、奋勇斗争的电视剧,细致入微的刻画了胶东人民的战斗生活情节,充分的展现了胶东丰富的人文底蕴,真是天天都沉醉在家乡的那山、那海、那树中,过足了思乡隐……
回想整个看剧过程,是如此投入、如此痴迷、如此激动,为剧中人物寝食不安,彻夜难眠,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以至被家人不解。人到中年了,而且还生活在这样一座如此现代的城市,好像有些格格不入,但我不觉得什么,我喜欢剧中的人物,我爱家乡。
也自有些好笑,就像有些人看韩剧一样迷此剧。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部好剧,是一部作为一个胶东人能看懂的剧。剧中的人物、情景,讲述的故事,就像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过的情节一模一样,感到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真切、那么的能理解、看懂。
荡气回肠的剧情,充分展现了胶东人的热血气质,展现了胶东汉子、胶东爷们在敌人、困难面前的刚强、血性,作为胶东人是以此为傲、以此为豪!今天,时代是变了,但身上流淌的热血没有变,骨气没变,激情依旧!
长年呆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还能被这部剧感动、吸引,说明我这个身在异乡的人还没有被完全市侩化,还保留着一份纯真,想是更是因为它迎合了我心底深处念念的思乡之情,唤起起了我对家乡愈发更深沉的热爱。
感谢上海新闻综合频道首先播放了这样一部好剧,一部讲述胶东家乡故事的好剧,也印证了我的思想是不落伍的。
篇5:海阳大秧歌散文
海阳大秧歌散文
电视普及的今天,过年看春晚似乎成了国人的精神年夜饭,可是对于我们家乡人来说,过年看秧歌也是不可缺的一道美味大餐。
我们家乡地处胶东中部前沿,黄海之滨,是海阳大秧歌的发祥地。海阳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秧歌之一,曾经作为保留节目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博览会的展演。
海阳秧歌表演形式独特,其内容十分丰富,表现打鱼狩猎、农田耕作、大夫行医、货郎卖货、箍漏锯缸、艺人卖艺,还有扮演戏剧佳话、民间故事,粉墨浓妆,锣鼓伴奏,列成长队,踏拍欢舞,串街走巷。表演形势分大场子和小场子两种:大场子是群舞,主要表现欢乐和激昂的情绪(大地开花、大走阵等);小场子是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锢漏与王大娘,货郎与翠花等)质朴优美,耍逗有致,情趣盎然,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由于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不同,俗有“南文、北武、东雅、西俗”之说,又有“大架”和“小架”秧歌两源之分。大架秧歌,舞队文雅富丽、豪放优美,以锣鼓伴奏。小架秧歌,舞队朴素,粗犷,自由欢快,以锣鼓管弦乐伴之(唢呐、二胡、笛子等)。
我们村的秧歌是属于海阳西南乡的小架子秧歌。而我的父亲就是村里秧歌队将近五十年的老“师傅”,也就是秧歌头儿。我从十几岁就跟着他扭过秧歌。我们村的秧歌远近有名,过年的时候自己的村子演完之后,每一次都被别的村子请去,有时候一天跑七八个村子,虽然累得身体散了架,可是伴着锣鼓唢呐的节奏尽情舞蹈的滋味,实在是很爽。另外,作为酬劳,那时候请演出秧歌的村子会送我们一点炒花生、糖块和卷烟之类的,这些东西散戏会分给我们,我当时扮演的是一个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学生,那个道具书包正好装得满满的,跑了一天了,又累又饿,正好自己背着一边吃,一边回家,心里象开花一样的惬意。
我们村的秧歌注重的.是一个“扭”字,注重与观众的交流互动,有时候演员甚至可以到场下拉上几个人一起扭。一般的秧歌都是“武场”的伴奏,就是锣鼓,而我们村却同时有“文场”的,就是二胡、笛子等等民乐的伴奏,节奏轻快俏皮,在铜板击出的“咔咔”的节奏里,能听到演员“嚓嚓”的踏步声,非常的美妙动听,同时,演员们走三退二,尽情的扭动,可以说是我们秧歌最值得炫耀的一个特点。许多村子的秧歌头儿都来跟我父亲请教文场的曲谱,都被婉言拒绝了,因为那是我们村的专利,不得外传。
过年的大秧歌一般都是正月初一开演。早上六点钟开始化妆,八点多的时候开始走街串巷,这实际上是在招徕观众们,尤其是女人们和小孩子跟在秧歌队的后面,秧歌队走到谁家的门口,一般都会放起鞭炮迎接。九点钟到村子中央大场子演出才算正式开始。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乐大夫。乐大夫是舞队的指挥,左手抱伞,右手执甩子,关于其身份,民间传说不一,有说是一看场佬,反穿皮袄是为御寒,手抱雨伞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也有说是一过路大夫,手执马甩是为了消病去邪。
跟在后边的是花鼓和彩扇。花鼓一般由十六至二十四名男青年组成,武生扮相,排在队伍前列,为秧歌队开路和打场,单手击鼓,左手虽持鼓槌但不击鼓,只随节奏相应地做动作。彩扇则有人数相同的年轻女子组成,也是跟着想的节奏舞动。
小嫚作乡间姑娘扮相,原与花鼓结对表演,后逐渐脱离花鼓而独立表演。
货郎与翠花。表现乡间小商人串乡走村,村姑挑挑买小百货的生活情节。
箍漏匠与王大娘。民间传说;王大娘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旱魃所变,她私自下凡,变成村妇王大娘。箍漏匠是南天门土地神变化,受玉皇大帝之命,到凡间捉拿王大娘归天。艺人选取二人相遇后戏逗打闹、相互周旋的情节,编排成一段双人舞蹈,既可以串街走阵,又可以在演场时单独表演。
丑婆与傻小子。丑婆是乡间老妇扮相,傻小子则是顽皮孩童扮相。二人在秧歌队中不受局限,可随意跑动,逗闹嬉笑,取悦观众。这一点,往往就是整台秧歌的看点,有一对好的丑婆与傻小子,就能把现场观众的情绪煽动起来,从而反过来感染别的秧歌队员更加卖力。
秧歌是真正的平民文化。它利用过年这个载体,让这个人人喜爱的大众文娱一年年、一代代传承下来,它让我们朴实甚至有些保守的农耕民族得以在过年这个日子里尽情的张扬、狂欢;可以这样说,秧歌是过年的魂,年是秧歌的神。
过大年,扭秧歌。我就以我的一首诗“海阳大秧歌”作为这篇文字的结尾吧。
渲染火的热烈
张扬海的腥鲜
那锣鼓敲打的急急风
鼓胀起心翼——
你们所有的人们
都扭起来跳起来摇起来啊
看千人空巷的村庄
演绎另一种醉态
双桨一摇
八仙就过海
唢呐吹起
猪八戒要娶媳妇
所有的故事和传说
所有的极乡土的情节
都在舞动的脚步中
粉墨登场
扭起来跳起来摇起来啊
看我平淡人生在今朝怎样癫狂
篇6:大秧歌经典台词
大秧歌经典台词
1、再沉你也得把它挺住。
2、瞧把你高兴的,我就知道是他。
3、做梦都老梦见你们家这个扣肉。
4、别叫我大小姐,我不爱听。
5、你娘死的第二天你就说要娶我。
6、让你丢人现眼,给赵家祖宗蒙羞。
7、闹得族人反族长,女儿反亲爹呀!
8、月亮婆婆,槐花没法活了。
9、你别欺人太甚,我还不知道你是干什么来的吗。
10、海猫是我们吴家的人,你没份跟我争。
11、大哥,你放心,兄弟我绝不会给您丢人的。
12、你以为我打她是为了解恨吗?
13、你快说你是骗我的,你根本没许过人家,对不对。
14、其实挨枪子也没什么可怕的。
15、明天我就带着你的.脑袋,上虎头湾跟你爹谈生意。
16、我真的不能走,我比你有眼力见儿。
17、你凭什么一上来就打我呀!
18、电视剧大秧歌经典台词
19、一而再再而三在这儿央求我。
20、这就是我的命,也算我这辈子没白活。
21、你们那怎么过年呀,我会拿大顶算吗?
22、这世界上本来就没那地方。
23、你们家的事轮到你出头了吗?
24、我黑鲨根本就不知道怕字怎么写。
25、爹,我不想那么早就嫁人。
26、你要别人知道了,你就有罪。
27、好像我真的要死了似的。
28、我要完着虎头湾这个家,我在这里成家立业。
29、海猫,我要杀了你,杀了你。
30、天灵灵地灵灵,海神娘娘快显灵,虎头湾从此不安宁。
31、当时想留你,你没答应,你现在是自由身了。
32、他死了,我就是他的未亡人。
33、你一进我的家,我就喜欢你,你只要是愿意,随时都可以回来。
34、我的嘴皮子比你利落,我一定帮你好好讲讲理。
篇7:大秧歌的作文
在我家乡,流传一种风俗习惯,这种风俗习惯便是唱大秧歌。这大秧歌既独特,又喜庆,是每逢节日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
这大秧歌,家户喻晓,每个人都能知道它的含义,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那股热情,别人都能从中得到难以忘怀的乐趣。只要你投身其中,便快有一种入乡随俗的感觉。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大秧歌一想起,人们便会像蜜蜂收到信息一样,连忙地围在一起,激起一股又一股的热流,尽情忘我的融入其中。这大秧歌是在晚上进行的,每当快要夜幕来临的时候,村里的广场上便会聚集一群村民,大秧歌的气氛带到高潮,村民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吹喇叭,有的在拉二胡当各种各样的乐器接二连三的发出各种尖锐的声音时,人们便会从四面八方涌来,顿时,广场就成了人的花海,人在天堂。从广场上空俯望下来,你会感受到人流的拥挤,你会感受到人潮的壮观,你会感受到大秧歌的凝聚力。这些村民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观看的村民有的手上抱着个娃娃,这是他们从小培养自己孩子对大秧歌的了解和乐趣;有村民拿着像芭蕉一样的扇子,一边给自己扇凉,一边观看着精彩的大秧歌;有的拿着手绢,为的是让自己更漂亮一些;有的干脆在空地里搭起了床,让自己躺在床上也能观赏这精彩的大秧哥。各种各样的活动,把村子里顿时搞活了,村子一晚都沉浸在狂欢当中。
当这大秧歌一鼓动起来,现场的不管是表演的还是来观看的村民,都一起加入了这喜庆洋洋的节目当中,一些小孩拖着自己的父母,也随之扭动着屁股起来,感受着大秧歌带来的乐趣和健康。再看看老年人,他们的身子像没有年轻够一样,尽情的摇摆着,比一些年轻的还要有活力,他们脚步轻盈,舞资也阿娜多姿,动作极为干脆利落,看上去完全不像老人家。他们还会利用他们手上带来的东西,他们手上的扇子和手绢,都是用来张衬大秧歌的修饰品,这原本平凡无奇的扇子和手绢,经过他们手上的活儿,顿时被他们弄得出神入化起来,像飞舞的蝴蝶,像盘旋的火凤凰,像剧烈的龙卷风他们的各种各样的动作,为这原本就已经精彩的大秧歌,增添了一份独有的魅力,让大秧歌更为精彩,他们用自己的心血把大秧歌看待成是自己的家人一样,和大秧歌一起精彩,和大秧歌一起尽兴,无不表现出他们对大洋歌的热情和热爱。一些平常忙里忙外的小商贩见了,也放下了手中的活,投入了大秧歌的行列当中,和老老少少的村民们一起激扬,一起狂欢,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便知道了这大洋哥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大秧歌的队伍随之也变得庞大起来,就像一条长长的人流巨龙,在村里的广场上涌动着,形成了一道独特而新奇的风景线。因此,大秧歌也成了村里的独有标记。
大秧歌不仅在晚上有的进行,白天的时候也快进行。来到白天,虽然没有晚上的情景那么热烈,但却有着别人没有的惬意的韵味。白天的大秧歌也显得特别生动有趣,这个时候的人们,穿着各种大物登场,只见台上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哪扎等一批传奇人物,在台上尽情地表演,带给台下的人们无比的乐趣,为这白天稍有平淡的大秧歌涂上了一抹活气,让白天的大秧歌变得另类而不失喜庆。
家乡的大秧歌真是精彩啊!大秧歌就像精神粮食一样,哺育着人们,带给人们喜庆和幸福,就像一口陈年的好酒,甘润香甜,风味犹存,小口小口地陶醉了家乡人们的心房。
篇8:大秧歌的作文
我的爷爷奶奶在吉林省的长春市,我小时候每年都要去一趟那里。大东北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尤其到了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到处都充满了当地的民俗色彩。我最喜欢的就是东北的大秧歌,大秧歌是东北过春节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还记得那一次,大年初二,我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让爷爷奶奶领我去大街上看大秧歌的表演。我们才刚刚一下楼,就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锣鼓声。我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过去。只见五颜六色的秧歌队正浩浩荡荡的往我们这边扭来。秧歌扭起来时,那场面果然名不虚传,非常壮观。
秧歌队中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在半空中被舞动起来的绸带,马上把我吸引到了队伍最近处。只见队伍中有的男男女女都穿着红色或桃红色的上衣、绿裤子,头上再戴上朵鲜艳的大花,别提多精神了。有踩高跷的,有舞旱船的,还有迈着轻盈脚步扮演成神话人物的。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仙女。我最喜欢的是扮孙悟空的那位叔叔,当他路过我身边时,还拉起我的手,让我到队伍中和他一起扭秧歌。我开始很害羞,但是看还有很多小朋友已经加入其中,我也就鼓起勇气跟着鼓点一起扭了起来。队伍的四周满是观众,唢呐声不时地变化,不断地传来掌声和喝彩声。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笑容,这样愉快的气氛一直持续很久。每次回忆起这次活动,我的心里都充满了快乐。
东北大秧歌,展现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东北大秧歌,给人们的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有机会,你也像我一样亲自上场扭一扭东北大秧歌吧!
篇9:大秧歌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在黄河边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但最能吸引我的还是家乡那赫赫有名的大秧歌!
提起大秧歌,在我们那儿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家乡里的女人,小孩和老人,哪一个都能扭上一段!只是那些年青力壮的男人们只愿意坐在家里看电视,而不愿意出来做这别具一格的饭后运动。
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小镇里的广场上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那优美的唢呐声,那些乐器是从自己家里带的,可是这声音像是一种号令一样,过不了多长时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陆陆续续的来到广场上。在人群当中,有的带扇子;有的带手绢;有的竟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一时间,广场上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了起来,你看队伍中大多是中老年人,你可别小瞧他们,他们虽然年龄上大了点,可是他们个个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或是手绢舞弄得更是出神入化。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乃至生活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篇10:大秧歌作文300字
说起我们朔州独具特色的舞蹈,那么,毋庸置疑就是我们朔州的大秧歌啦!
跳舞这门艺术,我奶奶可是精通得很呢!奶奶年轻时就爱跳舞,退休后组织了一个中老年的舞蹈团。她们在各个地方表演,因为这样,奶奶的人缘很好。奶奶还给我讲过朔州大秧歌的由来。
朔州大秧歌形成于清初,是由踢鼓秧歌和小秧歌衍变而成的。朔县地处边塞,民风尚武,各大村寨都没有专门教练武术的“武场”。为了增加娱乐性,练武者腰佩花鼓,击奏发声,使拳术逐渐舞蹈化,于是产生了踢鼓秧歌。小秧歌是两三人表演带有简单情节的歌舞小戏,以民歌演唱为主,以歌赢人,群众喜闻。后来两种表演方式相互渗透,融合壮大,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表演方式,即载歌载舞,俗称“土摊秧歌”。
大秧歌还有“过街”的表演。小时候,奶奶带我去看过一次,是在人民公园里。一列列的人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表演服装,身上挂着锣,手里拿着镲,嘴里叼着喇叭,还有人扮演着猪八戒。人们伴着欢快又喜庆的音乐,边跳舞边向前走去。
朔州大秧歌寄托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我们大朔州的独特的民风民俗。
篇11: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咚,咚,呛,咚,呛……”还在睡梦之中,我就被这锣鼓声吵醒。那粗犷豪放的节奏格外令人激奋。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换上衣服,拎相机,直奔大街,汇入看秧歌的人流之中。
大街上人山人海,观者如堵,交警不得不指挥疏导着行人。人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秧歌队。
过来,过来,年看看,年年看不厌的秧歌,锣鼓喧天地扭过来。一辆敞篷大卡车缓缓而行,车厢的四围都用彩绘纸包装起来,车顶上立着一块大牌匾,写着“陕北秧歌队”。车上载着鼓手和锁呐手,他们一个个都是精壮的汉子,头缠白羊肚手巾,身着洁白的仿羊皮袄,腰系红绸带,下身是一条黑色的灯笼裤,看起来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卡车缓缓地驶到我们的面前便停下。这时,围观者一浪接一浪地蜂涌着,幸亏有交警的阻拦,否则他们可能都要扑到车上。好多人都拿出相机或是手机拍照,我也选好角度啪啪啪拍几张。
扭秧歌的大多都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与大姑娘。他们脸上施浓重的脂粉,穿着秧歌盛装,手舞大红绸扇,足蹬绣花舞蹈鞋,个个都英姿飒爽。他们甩开膀子,脚底生风,进退自如,尽情挥洒着自己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缭乱。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秧歌队在欢声笑语中缓缓前行,将整条街都渲染的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的新年平添无限的喜庆氛围。
篇12: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那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地挥洒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此情此景,引逗得一些青年和孩子们心里有些发痒,也争着加入秧歌队伍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越来越长了。
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唢呐不时地变换着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厌。这样喧嚣的场景一直持续快到深夜才结束。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篇13: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我的家乡再东北的一个小镇,那里虽然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哪一个不能扭上一段呢!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过不多久,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广场,他们有的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一时间,广场上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尽情挥洒着内心的喜悦河幸福,一些青年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了大秧歌的行列中,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加长。队伍周围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捞着家常。吹唢呐的不时变曲,让人久看不疲,一直到深夜才结束。
★ 抗战影视剧观后感
★ 影视剧观后感
★ 延安旅游观后感
【初中生大秧歌观后感(精选13篇)】相关文章:
过年写作文2023-01-15
描写安塞腰鼓的五年级作文2024-05-11
大河惊涛观后感2022-05-18
优秀文化2022-08-15
小学二年级优秀作文2022-08-11
暖暖的关怀,暖暖的爱网络散文2023-11-26
商河的变迁作文2023-09-16
一曲难忘作文2022-10-02
《乌拉•波拉故事集》读后感2022-09-27
小学生少先队工作汇报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