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Yi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论文
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论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城市建筑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建筑科技界反思发现:先前的节能建筑、太阳房以及节能节地建筑,其含义及原理均未明确建筑应促进含其自身在内的各领域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住宅设计结合自然首先要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上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现代工业在高速发展中对自然进行开发所造成的破坏和灾难,要适应自然、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其次,用生态学的理论证明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研究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的依存关系,强调现代的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设计结合自然。
我国古代“天、地、人、和”的大环境观对于生态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筑及其环境若能做到有利于:综合用能;多能转换;三向发展;自然空调;立体绿化;生态平衡;智能运行;弘扬文脉;素质培养;持续发展;美感、卫生、安全。那么。在永久的将来就可能做到有效地发挥其正确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这种建筑可称为生态建筑。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及生活质量显著成倍增长,目前房地产业的急剧膨胀,众多的居住小区的涌现,房价及房地产策划被炒做的炙手可热。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花样翻新的各种广告、楼书令人目不暇接,无从选择。而且一些虚的理念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水文化、、生态文化一时之间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惯用的标语,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人性化空间被到处滥用,一座荒山甚至一潭死水、一片树林都被描绘成“山水人家”、“私家森林”、“亲水住宅”等佳境。这种种现象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个成功的开发商一方面要在开发理念上凸现自己的优势,包括环境优势、区位优势等等软硬件设施,如纯净水入户、宽带网、智能化管理等现代科技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居家生活。环境的优化又随后成为人们做出选择的关键所在,人性化设计、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成为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但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不仅仅提高绿化面积、绿地率,而设计真正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真正关怀和满足各阶层、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片绿荫、可以让孩子尽情游戏的乐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场地,而不是为了追求形式的图案,环境建设要达到的是优化环境、改善小气候的长期效果,不是一时的华美。
所谓生态建筑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两个要求,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把其它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从技术层次性来讲,可以把生态技术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技术。一般来讲简单技术和常规技术属于普及推广型技术,高新技术属于研究开发型技术,从我国实践来看,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
对生态建筑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三点来判断,首先技术本身的功能与生态环保功能是一致。第二要求采用的技术和制造的产品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免费。第三个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人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生态建筑目前技术上应该说还是非常广的,包括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等。
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考虑材料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个体建筑这个尺度上,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也可以把生态建筑认为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能源优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的采用和处理问题,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首先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过程上来讲,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这是生态建筑采用基本的技术策略。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技术还包括:(1)建筑的体型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十分明显,体型系数越小就意味着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外维护结构表面积,从而降低室内外热交换。(2)自然通风与采光。(3)遮阳。在设计中可利用墙面绿化和树木遮阳,充分发挥绿化的遮阳作用,既经济又有效,同时还可以改善微气候,美化环境。同时可使用百叶窗调控板,控制太阳光的进入量,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天采暖。(4)外维护结构保温隔热。(5)水系统的.设计。包括对给水、热水、雨水、灰水、黑水的合理设计。(6)建筑采暖。建筑能耗约占我国能源消耗的23%,在建筑中推广适合国情的建筑节能和太阳能技术对整个社会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7)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绿色生态建筑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生态建筑并不是指以昂贵费用为代价来得到优美环境的建筑;生态建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或模式,这种建筑的一大特性就是与生态环境和功能的相协调性。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实现生态能源建筑商品化可采用以下一些措施:(1)加强以治理污染“源头”为主的建筑能量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2)可以先在对环境保护有特殊要求的地区、新建的城镇小区、人居环境已较恶化的区域、常规能源缺乏的特殊区域建设生态能源建筑,进而推广到其他城镇。(3)一些体现绿色、环保、高效能的部件可在我国目前康居工程和其他楼宇工程中广泛推广使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光电墙面、屋面系统、废水再生装置、燃料电池、生态建筑材料等。
植物配置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居住区绿化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常绿树应多于落叶树,以保持绿视率。充分利用芳香植物,例如玉兰、丁香等;充分利用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构树、金银木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飞禽,从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色叶植物,例如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充分利用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花卉鸢尾、地被菊等,丰富的植物层次、季相变化,从视觉上是美丽的,从植物生态学方面考虑也是合理的;但有时南窗前的高大常绿植物往往阻挡了室内的光线,使居者有压抑感,而充足的采光对于居民来讲是很重要的,所以植物配置时也要兼顾视觉、生态、大众行为,适当移动植物种植位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一个绿色链。
一个规划合理,环境优雅的居住环境―流水、绿树、阳光、处处充满家园的温馨,徜徉漫步在花间、水际、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缓解社会、工作带来的各种压力,培养人们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这才是“家”的概念,一个让人放松休憩的理想家园。总之,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仅现代建筑发展的趋势,把这种生态理念贯穿到人居环境中去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只有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生态化。
篇2: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论文
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论文
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论文【1】
摘要 :文中作者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生态建筑的创新,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并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 :生态建筑 建筑生态化 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
它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其自身要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
它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生态建筑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材料的再生利用。
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3)减少废物排放。
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4)环境与文化属性。
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
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
(2)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首先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
其次是力求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
(3)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4)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
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
(5)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3.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
它是将建筑融人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
著名学者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
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
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
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
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4.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1)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20世纪末,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2)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
《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5.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
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将建筑融人自然。
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人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
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6.生态建筑的创新观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
某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
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7.结语
随着世界性的生态观念和共识的逐步形成,人们对建筑的生态属性和人文内涵的认识逐渐有了较大的观念转变,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并在实施中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建筑设计反映了生态优先原则和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
我国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能源,因而节约能源早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聂梅生.论新世纪的我国住宅产业化[J]中国建材科技,( 4)。
[2]曹永康,叶启议.墙的节能和GRC板[A].1965-纤维水泥制品行业论文集[C].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初操,钱宜伦.小康住宅[A].现代与未来的国内外新型建筑材料[c].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
[4]曹伟.生态建材生态建筑发展战略[J]新建筑.2001 (5)。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2】
【摘 要】文中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生态建筑的条件以及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并就发展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一、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
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
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
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
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
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
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二、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自18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增长的基础。
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
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
《里约宣言》指出,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
生态环境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
《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三、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
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
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
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
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四、生态建筑与发展家的建筑设计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
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是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
三是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尚不到位等。
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首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要加大生态环境的,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
其次是国家用制度推进生态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如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补贴建立示范性的生态住宅小区,无偿推广实用生态技术等。
四是在建筑设计中先从中、低技术开始,如节能技术、通风技术等。
总之,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发展生态建筑。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
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先觉.生态建筑学[J].建筑基础科学,(05).
[2] 高建岭,李海英,王晓纯,白玉星.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及案例分析[J].城市建筑,(10).
篇3: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的论文
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的论文
一、生态建筑概述
1.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顾名思义是将生态学中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入到建筑学中来,使建筑设计理念能够符合生态学中的资源循环再生、反馈平衡以及自然调节机制等内容,意即在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使用的整个流程能够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作为依据和标准。一般而言,人们对生态建筑的认识等同于生态化建筑,其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界,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对建筑学进行重新的诠释,最终使设计成果成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为了使这一生态系统得以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转,需要对建筑内及周围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利用,使得建筑系统成为耗能低、健康无污染且能实现资源二次利用的绿色舒适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生态建筑的特点
与普通建筑相比,生态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可归纳为节能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资源的利用方面,生态建筑将主要利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生活需要,如太阳能、风能、水利以及海洋能等等,从而尽量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这样,通过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就极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并达到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例如:烧水时可选择太阳能,减少对电能、煤气及天然气等能源的过度依赖;在墙体装饰时可选购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材料作为外墙涂料来使用,减少空调的开放时间;废气废料应得到妥善的化学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另外,室内环境的营造对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应积极思考的内容之一。
二、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1.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建筑理论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
生态建筑应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其应用的核心原则就是来源于自然,应用于自然,以及最终实现零污染和零排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建筑回归自然。由于生态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能够实现循环发展的有机系统,因此,应当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共存的良性互动作用,而生态建筑也会处于自然环境的各种复杂因素的牵制之下。
(2)技术环境
生态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要以先进的技术条件为依托,科技能够为生态学中的种种理论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前提。其重要作用贯穿于建筑的设计、施工等许多重要环节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购上,应选用生态材料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在生态建筑中体现得较明显,同样也需要科学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支持。
(3)人文环境
生态建筑的设计目的就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利于身心健康、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设计思路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应符合人们追求舒适、自然及环保的需要。换句话说,生态建筑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下,建筑对人文环境的尊重和相互作用就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在运用生态学理论为建筑设计进行指导时,应对各项措施对当地人文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充分地研究。应力求生态建筑在完成生态环保使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发挥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和独特风土人情的作用,从而使生态建筑符合当地的人文内涵,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避免千篇 一律的设计模式。
2.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略
(1)优势能源在建筑中的.高效利用为了使生态建筑的环保理念得以真正落实,应注意从建筑所在地的特点及优势这一角度完成应用方案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对当地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以资源优势带动生态优势。例如:建筑位于滨海地区,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及风能就构成了其最大的资源优势,建筑设计者可在建筑的楼顶位置设置
多座风车,并同时在前方以矩阵型排列多组太阳能电池板,使天然的太阳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采集。为了配合太阳能的使用,还可另设智能电网,使电能得以储存。(2)建筑材料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生态建材的应用既能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真正达到节能目的,同时也减轻了材料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应力求做到因地制宜,从而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3.不同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完美融合由于对生态建筑的需求是没有地域之分的,但所在地的环境特点和原有建筑风貌却是有地域的分别。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的方案设计时,要首先对所在地的环境和建筑进行考察分析,使建筑的设计能够与当地原有景观完美自然地融为一体。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建筑适应环境,追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另一种是环境适应建筑,力求建筑生态化程度提高。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生态建筑对建筑设计融入的分析,指出在环境效益备受关注的当今时代,应加强建筑的生态化建设。本文对生态建筑的含义进行了简要地概述,并以生态建筑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对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建筑理论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的运用方略。希望这些应用方略的提出,能够为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有益的思考。
篇4:生态建筑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广泛运用,为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建筑行业中,应加强对生态建筑设计重要性的认知能力,提升其利用的效率,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应用
社会的发展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活,不过其对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我国空气、绿色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我国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引入到了现今的发展过程中来,为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篇5:生态建筑设计分析论文
从广义的意义上来看,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是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从而达到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构建工作,将内部运行的状态进行生态化的转变工作,从而降低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自由的生活空间。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是以居住环境为主,通过对居住空间的合理布控,降低空间内能源的消耗,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发展的协调统一。不过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其并不是根据设计者的思维模式进行随意的变动,而是遵循着既定的原则,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在不破坏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工作,从而使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在保护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并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篇6:生态建筑设计分析论文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是结合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提升水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的降低非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将人们与自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其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规律。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设计和施工人员应遵循自然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的利用自然的优势,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建设的目标,从而增加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性,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2)对建设区域内的地理特征进行综合的考量。由于工程建设的区域范围不同,其影响的因素也会随着改变,因此,要对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地质、气候、天气以及施工材料等内容进行严格的考察工作,从而掌握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将建筑的功能性和环保工作的开展融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3)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在建筑施工中,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过程中资源过度浪费的情况,设计人员只需要结合本土资源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即可实现空间资源的利用,还能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实现环保工作的效用。比如说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将地上和地下空间进行统一的开发和施工,可以有效的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提升空间的使用性,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实现生态建筑的功效。
篇7:生态建筑设计分析论文
3.1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居住空间内能源的过度消耗情况,同时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所以在进行建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建筑施工周边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比如说区域内的气候特征、地质条件以及原有的绿化情况等等,之后,设计人员在结合考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案,从而在保住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建筑整体功能性的发挥。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所需的给排水、以及电气等工程,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工作,不仅要确保其功效的合理发挥,同时还要降低能源的过度消耗,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求相符合,从而实现生态建筑的构建目标。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环保材料,在满足空间构建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环保节能的效果,提升相关能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能源的长久开发奠定基础。
3.2充分的实现生态建筑自身节能的功效
建筑物自身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情况,比如说取暖、控温、通风以及采光等,如果不对这些部分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工作,将会导致能源过度损耗,对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合理的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比如说天阳能、风能等等,从而达到空间内部调节的作用,减少能源的损耗。例如,在进行办公空间的构建时,遮阳则是设计人们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夏季的光照较强,使得玻璃幕墙会吸收大量的热能,如果不采用科学的方式,设计合理的遮阳系统,则会造成办公空间能源消耗过大的情况。如果办公建筑采用的是大型的双层幕墙结构,还需要在墙体内部、外部都设置相应的遮阳系统,从而减少室内阳光的直接照射,起到一定的调节温度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安装一些可拉动的百叶窗,防止室内受到强烈的光线照射,避免热辐射的传递。除此之外,在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外围护结构的热能损失也是比较巨大的,由于其面积较大,保温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节能效果,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选择一些新型的环保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应用其中,从而实现生态建筑的主要功效。比如透明热阻材料组合墙、玻璃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这些新型建筑材料的兴起,有助于设计师更好的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建材的生态性能。
3.3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可以说是我国现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其技术的使用也越发的成熟,尤其是太阳能热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即是建筑的太阳能利用的示意图。另外,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太阳能空调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也在逐渐的建设过程中,不过光伏发现技术由于我国的起步较晚,其技术还不算十分成熟,使其发展过程相对比较缓慢。太阳能热水器因其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而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接受使用,建筑师也将太阳能热水系统考虑到了建筑设计中,减少了二次投入与安装的情况。
3.4减弱造成和环境污染的设计内容
噪音污染以及环境污染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重视和规划力度,以保证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在这两部分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建筑的情况,对其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从而改善建筑周边的空气质量,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规划过程前,要对建筑周边的环境以及地质特征进行严格的勘测工作,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将施工中产生的噪音以及环境污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对人们的影响。例如,在建筑过程中,为了减少噪音的影响,可以采用上层玻璃来隔绝噪音的穿透能力,从而降低噪音对人们听觉的刺激,且双层玻璃的使用还不会影响到整体空间内的通风情况,不会造成人们身体上的不适。
4结束语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中,应将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以及重要性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促进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在进行生态建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过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技术的发展,环保材料的研发和使用,生态建筑也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提供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雄.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14).
[2]曾筱河.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J].江西建材,(10).
篇8:生态建筑论文
城规0912班
沈斐
092211
浅谈生态建筑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从对生态建材和生态技术的分析入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领域引发的一系列变革,并最终使建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建材;生态技术;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体系;生态审美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一系列“建设性”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水土流失、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人类社会陷入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类已开始探求一条综合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于一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意味着人类对自身的发展权利终于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开始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确立了一种新的文化观和文明观。人类的这一努力在建筑领域中首先表现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生态化倾向,与此同时,建筑设计观念也由传统模式向生态模式转变,二者的结合终于促成了生态建筑的产生。伴随着后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领域中一场新的变革已经到来。 1 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
同其它领域一样,建筑领域中生态时代的到来其背后必然有着可供依赖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而发生在建筑材料和技术领域中的变革恰恰是其中的前者,它成为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物质原动力。
1.1 定义
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生态建材是材料学与生态学、能源学、智
能学等现代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其含义存在三个层面的认识:第一,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第二,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三,与环境协调甚至改善环境。这种高性能材料作为生态建筑必备的物质条件之一,构成了生态建筑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生态建材的高性能离不开诸如节能、利废、智能等技术的有力保障,后者加上诱导式构造技术、现代绿化技术等内容构成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支撑体系--生态技术体系。
1.2 关系
现实中,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之间相互包容同时又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态建材(尤其是复合型)往往本身就是生态材料与生态技术的有机结合体,而生态技术体系中也少不了关于生态材料的内容;另一方面,生态建材的发展对生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生态技术的不断创新,而生态技术的进步又为生态建材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推动了二者的共同发展和完善,从而为生态建筑的产生及发展铺平了道路。
1.2.1 生态建材和节能技术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能源供给价格低廉、数量不限。本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人类第一次切实地认识到矿物燃料资源是有限的。同时,这种资源在开发和转换成能源的过程中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出于一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的负责态度,节能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早期的节能实践中,人类主要关注于如何有效利用不可再生能
源。具体到建筑领域,建筑的围护和承重结构成为节能重点。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降低围护和承重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二是通过改善它们的物理性能达到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目
的针对前者,人类开发了如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等低生产能耗产品,针对后者,人类研制了如加气混凝土等保温隔热材料。后来人类的注意力投向了对洁净能源太阳能有效利用并最终发明了复合型生态建材(图
1)。这种材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材料,而是集多种生态节能材料和构造技术于一身的高技术综合体。
1.2.2 生态建材和全面绿化技术
立体绿化作为改善建筑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起初是指通过对建筑屋顶、墙面、室内等进行植物栽培,达到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目
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诠释:其手段已不仅仅是种植植物,而且包含了有的放矢地选择具有保健功效的生态建材。例如一种新型陶瓷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波效应控制空气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而另一种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装饰材料,通过对其色彩和质感的拟自然处理(色彩上采用象牙白或浅豆绿,质感上采用木纹或石裂),使之在美化居室的同时,给人一种朴实亲切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工作给人带来的压力,达到健康休闲的目的。生态建材的不断发展使全面绿化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而这一突破将给建筑装饰领域带来新的变革,亦即从单独的美观实用转向卫生保健的多功能用途。
2 生态建筑与生态审美
如前所述,当代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用,促进了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的大发展,后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一起成为生态建筑产生和发展的物质精神基础,进而对建筑设计由单一的个体形象设计向整体环境设计转变以及建筑审美由传统审美向生态审美转变产生 深远的影响。
2.1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人类面临严峻生态危机时提出的一种对策“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前面提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领域的革新”而其所依赖的思想基础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西方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影响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营造了千篇 一律的“住人机器”。
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诠释:其手段已不仅仅是种植植物第一文库网,而且包含了有的放矢地选择具有保健功效的生态建材。例如一种新型陶瓷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波效应控制空气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而另一种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装饰材料,通过对其色彩和质感的拟自然处理(色彩上采用象牙白或浅豆绿,质感上采用木纹或石裂),使之在美化居室的同时,给人一种朴实亲切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工作给人带来的压力,达到健康休闲的目的。生态建材的不断发展使全面绿化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而这一突破将给建筑装饰领域带来新的变革,亦即从单独的美观实用转向卫生保健的多功能用途。
2 生态建筑与生态审美
如前所述,当代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用,促进了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的大发展,后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一起成为生态建筑产生和发展的物质精神基础,进而对建筑设计由单一的个体形象设计向整体环境设计转变以及建筑审美由传统审美向生态审美转变产生 深远的影响。
2.1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人类面临严峻生态危机时提出的一种对策”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前面提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领域的革新“而其所依赖的思想基础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西方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影响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营造了千篇 一律的“住人机器”。
到了本世纪后期,当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问题不断出现时,人类才意识到自己苦心经营的人工环境是非人性的、割离于历史的,致使建筑走到了十字路口。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恰恰为建筑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思想基础――从以人为中心转变到人与环境并重(这里的环境包含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遵循这一原则,人类在建筑活动中应当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是否对地区的古老传统构成了威胁。具体而言,建筑行为已不仅包括了对材料、结构等物质因素的考虑,还包括了对历史、文脉等人文因素的关注。以此为出发点,生态建筑设计不仅涉及到采用生态建材、倡导生态技术等物质上的要求,还包括结合地域特色、创造人文环境等精神上的需求。
2.2 生态审美
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模式,使人与环境的关系重新定位,由此引发了建筑领域的一大变革(生态建筑理论体系的产生),进而推动了建筑审美由空间形式美向生态和谐美的转变。 传统的建筑审美讲究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注重体量,色彩,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外在的审美标准。而建筑的生态审美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筑的内涵。其特征有三。第一是生命美,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份子,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循环过程起促进而非破坏作用;第二是和谐美,人工与自然互惠共生,浑然一体。在这里和谐已不仅指视觉上的融洽,还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持续发展;第三是健康美,建筑依然服务于人,在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
共生的前提下,建筑应当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可以说,生态审美是对传统审美的一种升华和扬弃,标志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在建筑领域上一种高层次的回归。在现实中,符合这一审美标准的建筑创作并不多,但都以其鲜明的场所性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如以提出生物气候设计闻名的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的自宅。其中的弧形遮阳板和局部架空的二层平台是传统建筑坡顶与骑楼的缩影,它们在遮阳通风的同时又延续了当地的传统。
以上成功的实例对中国本土建筑师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设计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中国传统建筑中诸如,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顺应天时地利的建筑布局、体现功能和形式有机统一的构造技术等都是值得思考与借鉴的。
建筑领域发生的上述一系列变革标志着该领域一个新时代――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根本性转变到来之际,应当对历史做再一次的反思:过去被人们推崇的金壁辉煌的建筑物,如果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为代价,那么它还美吗?发达国家的建筑标准是否是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追求的目标?他们的今天是否是我们的明天?无疑,新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来临。
3 新机遇与新挑战
综上所述,经历了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到生态材料、生态技术直至生态审美等一系列变革之后,建筑产业将成为整个生态产业的一份子,而伴随着各产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建筑设计的内涵也将更加广
泛和深远,这一切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协调环境能力的提高。
落实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作为一名建筑师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持久性为目标,及时了解新的设计语言,同时应当注重对当地传统建筑的研究和总结,将其中的精华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如果建筑师能够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始终不渝地贯穿到未来的设计中,那么所谓“诗意的栖居”离我们将不再遥远。
篇9:浅谈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设计产生于对现代建筑的反思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本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美国学者提出?住宅设计结合自然首先要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上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现代工业在高速发展中对自然进行开发所造成的破坏和灾难?要适应自然、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其次?用生态学的理论证明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研究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的依存关系强调现代的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设计结合自然。
人类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体现集约的原则?并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应用这些原则?美国学者提出九项设计原则?首先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第二要有正确的环境意识?第三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第四结合公众需要?采用简单适用技术针对当地的气候运用被动式的设计策略?第四使用节能建筑材料?第五强调集约原则?尊重自然?要与自然协调?这应该说是生态建筑基本的设计思想?第六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第七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坚持越小越好?将建设运行的资源和不利因素降到最少?第八减少建筑过程当中对环境的损害、浪费资源和建材?争取重新利用建材和构建?第九为所有人提供可使用的空间环境。
从设计目标上看?一般现代建筑以功能和空间设计为目标?满足功能的需要?创造适合公众需要的空间?生态建筑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大致归纳起来?生态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基本目标有?第一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第二把环境直接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第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第四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第五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第六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在生态建筑基本目标当中?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相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保持节俭和适用的目标。比如在挪威?在冬季时比较舒适的室内环境是度左右?从环保和能源角度考虑?挪威把冬季环境温度定为度左右?节约的能源达到到。
技术选择决定生态建筑设计水平
生态建筑要实现它的基本目标?必须要有现代技术的支持。从国内外来讲?对什么是生态技术?有什么样的定义?哪些内容?认识上还很不一致。日本建筑中心在《建筑要项》一书中提出生态技术有种?环境共生的建筑与技术种。年在加拿大召开绿色挑战会议上提出的生态技术更是五花八门。到现在为止大家对生态环境包含的内容在认识上并不统一?从比较宽泛的角度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目前来讲都认为是生态技术。
对生态建筑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三点来判断?首先技术本身的功能与生态环保功能是一致的?第二要求采用的技术和制造的产品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第三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人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在生态建筑技术应用上应该说还是非常广泛的?包括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等,
备考资料
所谓生态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两个要求?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把其它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过来。从技术层次性来讲?可以把生态技术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技术。一般来讲简单技术和常规技术属于普及推广型技术?高新技术属于研究开发型技术?从我国实践来看?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在应用生态建筑技术过程当中?技术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经济性?由于生态建筑采用哪个层次的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在我们国家普遍采用高新技术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经常碰到环保和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不完全一致。在这个取舍当中?经济性就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英国、法国?在所建立的生态建筑上?它是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在年健康建筑住宅会议曾提出过高生态就是高技术的口号?所以这是在战略基础上建造生态的建筑。目前在我们国内把整个生态技术发展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比较困难?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一个是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
关于生态建筑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自然资源不一样?在选择生态建筑?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来进行。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冬季采暖?能源消耗非常大?对自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首先要解决采暖问题。我国南方比较炎热、潮湿?通风、降温是夏季的主要问题?在南方生态建筑设计当中应注重遮阳和自然通风?降低夏天的空调的能源消耗。
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
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考虑材料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上都不应该停留在个体建筑这个尺度上?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也可以把生态建筑认为是一个技术的集成体?许多技术问题?比如能源优化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太阳能的采用和处理问题?并不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需要建筑师和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合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做到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过程上来讲?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这是生态建筑采用的基本技术策略。
建筑通风是生态建筑普遍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技术?自然通风应该取代机械通风和空调制冷?一方面可以不消耗能源而降温除湿?另一方面提供新鲜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健康。建筑通风可以分为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两种?风压通风要有比较理想的外部风环境?一般来讲风速不小于每秒两到三米?房间进深不大于米。我国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如果住宅建筑房间进深太大?对土地使用很不利?建筑要面向夏季主导风向?一般房间进深不大于米?自然通风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同时要强调地理空间?建筑物前后包括围墙和植被都可以改变自然的风向?改变风力。利用这些东西进行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很不稳定?在外部风环境不理想的时候可以利用一定的热压通风。比如在设计中?在转角的地方设计出入口和玻璃塔?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升高?冬天可以降低?周边玻璃起温室的作用?对室内起保护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对生态建筑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采用科学的设计技术套路?就能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加舒适优越的生态建筑?从而进一步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www.shangxueba.com/store_m_706634_23236_1_1.html
篇10:生态理论与建筑设计_大专土木工程论文
生态理论与建筑设计_大专土木工程论文
摘要:生态理论在建筑设计的应用主要是指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生态建筑基本特征的分析与合理设计,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筑资源的良性循环,并且提高生态建筑的使用寿命。实践表明,在贯彻环保理念的前提下,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未来建筑的潮流,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理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绿化;环保
一、生态理论的概念和在建筑设计中的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生态与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城镇化的推进,现代居住理念正颠覆着人们的居住传统,“居家健康”跃升为城市焦点,大量的城市建筑设计都将生态与健康这个重要因素考虑在内,“森林覆盖率”、“小区绿化率”、“水景房”、“山水房”等热点名词应运而生。从一定意义上讲,基于生态伦理的建筑设计,就像一场绿色的革命,提升了城镇化的品位。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生态建筑”的含义,国内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绿色生态建筑应体现出以下几条含义:(1)生态建筑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在不破坏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对建筑的位置和功能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给予人们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2)生态建筑本身要以“居家健康”为基础,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居住的室内环境条件,包括冬暖夏凉型的气候条件、具备自我调节功能的生物气候条件等[1],其主要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的舒适,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在人与建筑之间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具备良好的循环及可持续发展的空间。(3)生态建筑还要考虑到历史文化底蕴,不能一味地追求先进与开放,寻找到时代性与历史性的平衡点,建筑设计理念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地的传统特色和人文环境。
二、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理论
生态理论是从环境系统理论演化而来的,基于生态理论的.建筑设计,对于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具备未受污染的水源、有一定湿度且微生物含量较为丰富的土壤、清新而干净的空气,在安全性方面,能够抵挡一般性自然灾害的侵袭,其建筑资源还可以循环使用。生态建筑的基本特征与合理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并非一味地将人作为核心,而是要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众所周知,生态建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所以此处的以人为本,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这两者是对等的,不能只顾一方而牺牲另一方,应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建筑周围要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创造出更加优美的景色景观,此外还要注重室内环保,围绕人的身心健康这一要素,提升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尽量降低环境带来的污染,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二)对清洁能源的开发
生态建筑不仅反映出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还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注重环保”已经成为生态建筑的特色标签。生态建筑中的各种能耗应降至极低的水平,无论是水电、热能还是建筑与装潢材料等,都要得到有效的使用。多开发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在环境保护中多出一分力。节能降耗是“低碳生活”的基础,更是“注重环保”的推力,在保障人们舒适、健康生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用降低能源消耗的方式节省有限的资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
(三)对资源的循环使用
生态建筑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其建造的资源能够循环使用,该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所认可。当一所建筑被拆除时,旧的建筑材料包括木材、钢筋、玻璃、墙砖等,都要尽量回收利用,在确保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建筑的成本。对于一些内部结构尚未老化的旧建筑,可以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加固或改造,在满足人们新需求的同时,还能节省下一大笔建造新建筑的费用,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积累,有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基于生态理论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结合“人、建筑、自然”三大因素,利用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增强建筑物的性能,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加快建筑新技术的钻研速度,大幅度提升生态建筑的使用寿命。建筑企业要善于创新经营理念及管理方式,提高生态建筑的现代化水平,对于智能型建筑技术要积极采纳和使用,通过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的提升,完成自身的跨越发展,设计与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生态建筑。
(四)降低对生物圈的破坏
人文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在生态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高度重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尽量多保护和打造人文景观,确保人文历史的连续性。设计生态建筑要深入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历史,与地方风情和地域特色融合在一起。建筑并非是死的,在人文景观的陶冶下,它会变得更加的生动,更加的富有内涵,完全扎根于当地的人文环境中,表现出历史性与时代性,反映出人们在不同时期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差异,体现出该区域的文化和传统[10]。此外,要促进自然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地形地貌还是湿地植被,都不得任意破坏,生态建筑尽量跟自然环境相融合,争取开发更多的绿色空间,并使生态建筑保持有活力的布局,杜绝废弃物与有害气体的排放,对于跟建筑有关的废弃物及垃圾,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多种植绿树,以改善当地的气候,尽可能降低对生物圈的破坏程度。
结论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与健康的呼声也更强烈。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应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及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不破坏环境及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多加强绿化工作的开展,打造符合当地历史特色的人文景观,多开发与使用清洁能源,全力提倡节能降耗,并利用合理布局确保建筑物内部的环保,尽量使用可循环的资源,以降低建筑成本,增加社会财富。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未来建筑的潮流,其“绿色、环保、健康”的内涵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永昌,包行健.基于可持续理论下的山地城镇生态环境节能研究――从国外生态建筑成果看我国的生态建筑及室内空间发展[J].室内设计,(2):2-6+24-26.
[2]周宾,裴成荣.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大遗址保护生态城市建设的共生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3):5806-5808.
[3]赵继龙,刘甦,郑斐.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基于新兴生态理念的发展展望[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385-388.
[4]蔺宝钢,徐娅,胡仁锋.生态脆弱区的生物气候学建筑景观设计――河西走廊古浪地区景观规划[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31-536.
[5]田娜,李亚光,田颖.浅谈国内外生态建筑的发展状况[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99-102.
[6]赵宏宇,高洋,王耀武.山地水敏性城市设计――基于“城市、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理论的城市设计新思维[J].规划师,2013(4):86-91.
[7]张建新,王立国.生态经济学视角下建筑工程可持续建设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10):5-10.
作者简介:
连鑫 1991年10月24日生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篇11:生态建筑与环保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论文
建筑设计中环保理念以及生态建筑观的应用体现了设计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性质,即在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支持下控制建筑能耗,保护环境免遭破坏,在发展中维持生态平衡。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环保理念和生态建筑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生态建筑与环保理念的设计体现
1.1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产品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人是建筑的主体,因此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人的交流、学习、健身、娱乐等活动为设计目标。设计方案不得对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不得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及应用的便利性。建筑产品以其体量、格局、形态、功能等作为其外在表现形式,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并利用自然条件为人类创造更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效果,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1.2重构共生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具有重构意识,利用建筑所在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积极营造一个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针对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更要突出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作用。比如将有条件的污染源采用绿化措施改变成风景怡人的公园,为生态建筑的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生态化设计理念并非只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设计师要将自身改造自然界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将重构、共生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予以改善,实现区域内的生态平衡。
1.3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即就地取材,将气候因素、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充分尊重环境的生态价值及效益,将有价值的生态要素保留下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因此设计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建筑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日照、土壤等各个自然要素,分析建筑物对这些自然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其本质特性开展建筑设计,保证建筑类型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控制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1.4旧材料的回收与新型材料的开发
生态理念下的建筑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相应的建筑所用的材料也要尽量做到回收利用,实现与生态系统的再次整合。如果建筑结构条件允许,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采取科学、合理的改建措施以适应新功能,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即使必须拆除旧有建筑,也要尽量保护砖石、钢材、木料、板材等建筑材料的完整性,再根据实际情况回收利用,实现由建筑材料到新建筑的良性循环。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生态理念与环保理念的应用
生态建筑观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生态建筑的作用就是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才能是在享受每一天,这也是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
2.1注意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
在以前的建筑设计中,很多设计只是重视到了建筑本身,而忽略了他们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性,也就是建筑的生态性。生态建筑观应该体现在建筑设计最初,从设计一开始就注意到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将生态的理念结合到设计工作中,确保实现建筑、利润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如果周围有旧建筑,必须把旧建筑与新建筑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比如在设计绿化公园、美化工程的方案时,应该以回归自然为主题,不能对现有的植被进行破坏,要依山选址,就势造观,不要过度的重视经济效益而铺张浪费,建造大型的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使自然风突出,只将建筑作为点缀,使人工建设的痕迹最大程度上的淡化。
2.2设计方案应个性化
在生态观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应该有个性化的东西,不能千篇 一律,切忌为了追求单纯的生态效果,而把所有的建筑都建成模式化的东西,忽略掉建筑的特性。不同的建筑要有不同的特点,才能加以区分,才能看出社会的多样化,人们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丰富多彩,样式过于单一的建筑缺乏情调,试想如果我们都生活在一样的建筑林中,会是怎样的乏味心情。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观是在保持建筑个性的前提下,注入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行建筑的设计,如果为了追求环保效果而忽视掉建筑的个性,这无异于捡了芝麻留了西瓜,也不是真正的生态建筑观,完全不符合生态建筑观的要求。生态建筑观要做好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呼应,与周围的环境做好协调,由于环境的差异性,设计出来的建筑也是各不相同的,可以根据周边的景物进行设计,也可根据地形地貌来设计,还可根据气候状况进行设计,如北方的建筑和南方的建筑由于气候不同,差异就十分明显。建筑只要能于环境契合到一起,对环境的'破坏就不会太大。
2.3室内空间绿化
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就已经实现了室内外景观的绿化设计,现在我们要将这种绿化设计延续下去,继承前人优秀的设计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室内外景观绿化设计通常是将绿色植物从室外移到室内,采用盆栽的方式,让其在室内存活,增加室外和室内的联系,还有就是将水引入到室内,如在室内设置有活水的假山,看上去像花园一样,使得居住着的身心更加愉悦。
2.4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想要实现建筑的节能化,最根本的还是要考虑先进的技术,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建筑技术的生态化和节能化,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节能化。从建筑的选材,施工到最后的验收工作,每一步都需要先进的技术做支撑,所以一定要提高技术水平。
2.4.1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新技术和新材料充分加以利用,从而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破坏,通过使用现有资源来满足地方需求,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外来物质,大力提倡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生态化设计,最好多用天然石材、木材以及可再生能源等一些天然性的节能材料。要注意在生态建筑中的技术特点,即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固定的建筑结构进行相对于气候能够进行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比如用绿色的植栽把分割墙体替换掉,分隔开空间,选择或使用树木将墙壁和梁柱代替掉,或者建造绿色墙,使建筑与景观更好的实现绿化。
2.4.2生态建筑观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这也是能够节约成本的重要方面,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做得好,将会节省一大部分的成本。对于能源的节约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水资源的节约,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居民平常使用的用水器具都可以设计成节水型的,还可以考虑使用净水的循环,还有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设置不同水使用的先后顺序,洗澡用过的水可以继续冲马桶,这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二是使用新能源,充分运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不仅可以利用废弃的资源,还能开发新能源。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产品能耗也随之上升,各类改建以及新建建筑耗费的能源数量极大,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以及生态建筑观,通过环保型建筑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推动建筑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征.浅谈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的意义与技术措施[J].才智.2011(09)
[2]陈思杰.民生服务中心设计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1(02)
[3]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2010(01)
★ 建筑风水论文
【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儿童手推车绿色设计理念分析论文2023-01-01
英语文学教学中生态文学批评的意义论文2023-03-23
石材在西方建筑空间中的生态运用论文2024-01-31
生态动画片的剧作创作分析论文2023-09-20
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与应用论文2022-05-17
绿色环保论文2022-10-25
谈城市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论文2023-10-03
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经济学论文2022-08-17
浅谈环境政策中生态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2024-04-17
城市景观设计中轴线的运用论文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