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脉冲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06 05:38:0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基于单片机的脉冲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论文(共10篇)由网友“辣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基于单片机的脉冲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论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于单片机的脉冲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论文

篇1:基于单片机的脉冲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论文

单片机应用系统是通过核心CPU设备来显示工业领域各个设备环节的系统。单片机的应用程序比较复杂,现代经济的发展对单片机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当下机械加工、化工和石油工程等多个领域,对单片机的各种性能要求十分高。而在我省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缺乏相应的单片机技术体系,难以满足当下工程的数据采集、计算机处理应用、数据通信等方面的需要。为了确保工业自动化控制模式的正常开展,实现机械应用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协调发展,可通过优化单片机内部结构程序或使用内部倍频技术和琐相环技术等,达到提升其运算和内部总线速度的目的。

篇2:基于单片机的脉冲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论文

1.1单片机模拟信号采集

单片机系统采集器的信号有模拟电压信号、PWM信号和数字逻辑信号等,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模拟信号采集。模拟信号指的是电压和电流,采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模拟量的放大和选通、信号滤波等。因为单片机测控系统有时需要采集和控制多路参数,如果对每条路都单独采用一个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的回路,就会对系统的校准造成较大影响,几乎不能实现。因此,可以选用多路模拟开关,方便多种情况下共用。但在选择多路模拟开关时,要注意考虑通道数量、数漏电流设计、切换速度、通导电阻、器件封装、开关参数的漂移性和每路电阻的一致性这几点。信号滤波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工作过程中的噪声信号,滤波常用的有模拟滤波电路和数字滤波技术,后者在单片机系统中发展较快。

1.2随机脉冲信号采集卡的设计

随机脉冲信号采集卡的硬件组成主要有输入输出接口、单片机运行和控制、复读采集和控制、信号重放和主机接口控制这五个电路模块。该系统的`主要硬件电路包括单片机主系统中的随机脉冲放大和限幅电路、脉冲幅度、脉冲宽度测量电路、高速信号采集、存储电路以及由EPLD等构成的控制信号电路等。单片机除了负责随机脉冲信号的采集以外,还要将相关的数据与随机脉冲数据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信号数据结构。

1.3单片机脉冲信号采集优化模式

单片机脉冲信号的采集应用必须要做好相关软硬件的应用、采集模式等的剖析准备工作。在硬件系统中,需要主机板与接口板设备的配合。在应用软件子系统过程中,要采用模块化分区结构,确保脉冲信号的有效采集和处理。在单片机脉冲信号采集过程中,要注重对单片机CPU的选择,确保其与接口板等设备相协调。优化编制程序结构,使其满足脉冲信号采集的需求。例如SOC单片机嵌入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良好,是单片微控制器设备的延伸。采集单片机脉冲信号时,需要单片微控制器的配合,才能应用多个微处理器协调接口板,实现CCL信号、信号、t信号等的应用。该模式要求单片机具有运作速度快、功耗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同时,要为软件系统的运行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实现单片机脉冲信号采集的优化,并确保整体系统硬件功能的正常使用。在对单片机脉冲信号采集模式进行优化设计时,要掌握硬件的运行环境。在脉冲信号采集处理过程中,要保障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自检模式、加源刻度模式等各个模块的协调统一配合,保证软件系统中不同软件模块之问的正常运行,实现人机对话模式的优化。通过优化模块结构应用,实现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通过对CCL信号的处理和对输出模块的分析,实现对周期性脉冲信号数据的收集和模拟量数据的输出。在该模式中,信号是一种随机信号,通过数字滤波技术中的中值滤波技术、加权滤波技术等的应用,获取有效、准确的数据并消除误差,提升薄层分辨能力。在系统试调中,要确保软硬件之问的有效适配,确保其调试环节的协调,满足系统各功能需求,实现对单片机脉冲信号的有效采集和处理。

2单片机脉冲信号测量

2.1单片机脉冲信号测试仪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脉冲信号参数测试仪和控制装置,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拓展性较强的特点。例如C8051F340单片机,此种单片机具有较强大的集成模块功能,简化了硬件电路设计。该测试仪主要包括显示模块、单片机模块、按键模块、电源模块和信号调理电路模块,软件采用C51语言编程,主要由主程序、按键子程序、信号采集子程序、信号处理子程序、液晶显示程序和中断子程序等部分组成。此种单片机具有丰富的中断资源,外部中断和定时器溢出中断子程序可完成电压值、周期、频率和占空比的测量。

2.2单片机脉冲信号测量采集方法

单片机脉冲信号的测量采用高电平宽度的方法,将四位数码管用于显示正脉宽度,利用单片机外中断INT 1和定时器TI配合测量得出外脉冲高电平持续时问。当ITN1脚出现下降时,进入INT 1中断服务程序来判断脉冲位置。如果是第一个脉冲,则打开计数器T1的开关;否则,关闭T1开关。T1等到P3.4脚出现高电压时开始计数。主函数在关闭TI的情况下读取TI计数值,并送达四位数码管显示。例如AT89C51单片机脉冲信号的测量,脉冲信号测量仪用来测量脉冲的宽度、频率等参数,主要由单片机、晶振电路设计、显示电路设计和复位电路设计几个部分构成。AT89C51具有低耗能、高性能且经济的微处理器,与MCS51的指令设置和芯片引脚可相互兼容。电路设计在外围接一个晶振和一个复位电路,然后给单片机接上电源和接地就可开始工作。在单片机运行工作中,时钟电路在脉冲信号的测量中十分重要,各个部件的运行都以时钟频率为基准。利用时钟电路提高单片机的时钟信号,利用复位电路提高单片机的电平复位信号,显示电路可显示当前测量的脉冲宽度,按键电路负责测量脉冲信号。

篇3:某型飞机魔球信号采集与分析

某型飞机魔球信号采集与分析

从阐述魔球操作对目标瞄准的实现机制入手,分析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思想.实现了对飞机魔球信号的.实时采集,并对采集结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推导出不同相关武器种类、目标与弹轴不同夹角、不同目标距离、不同工作状态下魔球信号的变化规律.

作 者:丁达理 赵辉 黄长强 任波 DING Da-li ZHAO Hui Huang Chang-qiang Ren Bo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刊 名:火力与指挥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FIRE CONTROL AND COMMAND CONTROL 年,卷(期): 31(5) 分类号:V241 关键词:魔球信号   数据采集   仿真分析  

篇4:电线接头故障与处理分析论文

电线接头故障与处理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缆接头;分析;意见

论文摘要:针对高压电缆接头故障进行综析,并就各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防范对策。

一、前言

在铁路供电网路中交联电缆接头状况,对供电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经实际运行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随电缆长期等效使用的。交联电缆由于载流能力强,电流密度大,对导体连接质量要求就更为严格。对接头所要求机械的电气的条件越来越高,特别是输配电电缆,各种接头将经受很大的热应力和较长持续时间的短路电流的影响。

所以,交联电缆附件也不是附属的,更不是次要的部件,它与电缆是同等重要,是必不可少的部件,也是与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的关键产品。

二、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综析

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由于电缆附件种类、形式、规格、质量以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另外,电缆接头运行方式和条件各异,致使交联电缆接头发生故障的原因各不相同。交联电缆允许在较高温度下运行,对电缆接头的要求较高,使接头发热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接触电阻过大,温升加快,发热大于散热促使接头的氧化膜加厚,氧化膜加厚又使接触电阻更大,温升更快。如此恶性循环,使接头的绝缘层破坏,形成相间短路,引起爆炸烧毁。由此可见,接触电阻增大、接头发热是造成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造成接触电阻增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工艺不良。主要是指电缆接头施工人员在导体连接前后的施工工艺。

2、连接金具接触面处理不好。无论是接线端子或连接管,由于生产或保管的条件影响,管体内壁常有杂质、毛刺和氧化层存在,这些不为人们重视的缺陷,对导体连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铝表面极易生成一层坚硬而又绝缘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导体的连接要比铜导体的连接增加不少难度,工艺技术的要求也要高得多。不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就会造成连接处达不到规定的电气和机械强度。实际运行证明,当压接金具与导线的接触表面愈清洁,在接头温度升高时,所产生的氧化膜就愈薄,接触电阻Rt就愈小。

3、导体损伤。交联绝缘层强度较大剥切困难,环切时施工人员用电工刀环剥,有时用钢锯环切深痕,因掌握不好而使导线损伤。在线芯弯曲和压接蠕动时,会造成受伤处导体损伤加剧或断裂,压接完毕不易发现,因截面减小而引起发热严重。

4、导体连接时线芯不到位。导体连接时绝缘剥切长度要求压接金具孔深加5mm,但因零件孔深不标准,易造成剥切长度不够,或因压接时串位使导线端部形成空隙,仅靠金具壁厚导通,致使接触电阻Rt增大,发热量增加。

5、压力不够。现今有关资料在制作接头工艺及标准图中只提到电缆连接时每端的压坑数量,而没有详述压接面积和压接深度。施工人员按要求压够压坑数量,效果如何无法确定。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压力连接,接头电阻主要是接触电阻,而接触电阻的大小与接触力的大小和实际接触面积的多少有关,还与使用压接工具的出力吨位有关。

6、压接机具压力不足。压接机具生产厂家较多,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机械压钳,压坑不仅窄小,而且压接到位后上下压模不能吻合;还有一些厂家购买或生产国外类型压钳,由于执行的是国外标准,与国产导线标称截面不适应,压接质量难以保证。

7、连接金具空隙大。现在,多数单位交联电缆接头使用的连接金具,还是油纸电缆按扇型导线生产的端子和压接管。从理论上讲圆型和扇型线芯的有效截面是一样的,但从运行实际比较,二者的压接效果相差甚远。由于交联电缆导体是紧绞的圆型线芯,与常用的金具内径有较大的空隙,压接后达不到足够的.压缩力。接触电阻Tt与施加压力成反比,因此将导致Rt增大。

8、产品质量差。假冒伪劣金具不仅材质不纯,外观粗糙,压后易出现裂纹,而且规格不标准,有效截面与正品相差很大,根本达不到压接质量要求;在正常情况下运行发热严重,负荷稍有波动必然发生故障。

9、截面不足。以ZQ-3×240油纸铜芯电缆和YJV22-3×150交联铜芯电缆为例,在环境温度为25℃时,将交联电缆与油纸电缆的允许载流量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ZQ2一3×240油纸铜芯电缆可用YJV22-3×150交联铜芯电缆替代。因为YJV22-3×150交联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为476A;而ZQ2-3×240油纸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为420A还超出47A。如果用允许载流量计算,150平方毫米交联电缆与240平方毫米油纸电缆基本相同,或者说150平方毫米交联电缆应用240平方毫米的金具连接才能正常运行。由此可见连接金具截面不足将是交联电缆接头发热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10、散热不好。绕包式接头和各种浇铸式接头,不仅绕包绝缘较电缆交联绝缘层为厚,而且外壳内还注有混合物,就是最小型式的热缩接头,其绝缘和保护层还比电缆本体增加一倍多,这样无论何种型式的接头均存在散热难度。现行各种接头的绝缘材料耐热性能较差,J-20橡胶自粘带正常工作温度不超过75℃;J-30也才达90℃;热缩材料的使用条件为-50~100℃。当电缆在正常负荷运行时,接头内部的温度可达100℃;当电缆满负荷时,电缆芯线温度达到90℃,接头温度会达140℃左右,当温度再升高时,接头处的氧化膜加厚,接触电阻Tt随之加大,在一定通电时间的作用下,接头的绝缘材料碳化为非绝缘物,导致故障发生。

三、技术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增加连接金具接点的压力、降低运行温度、清洁连接金属材料的表面、改进连接金具的结构尺寸、选用优质标准的附件、严格施工工艺是降低接触电阻Rt的几个关键周素。提高交联电缆接头质量的对策由于交联电缆接头所处的环境和运行方式不同,所连接的电气设备及位置不同,电缆附件在材质、结构及安装工艺方面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但各类附件所具备的基本性能是一致的。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接头质量:

1、选用技术先进、工艺成熟、质量可靠、能适应所使用的环境和条件的电缆附件。对假冒伪劣产品必须坚决抵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重点试验,不断总结提高,逐年逐步推广应用。

2、采用材质优良、规格、截面符合要求,能安全可靠运行的连接金具。对于接线端子,应尽可能选用堵油型,因为这种端子一般截面较大,能减小发热,而且还能有效的解决防潮密封。连接管应采用紫铜棒或1#铝车制加工,规格尺寸应同交联电缆线芯直径配合为好。

3、选用压接吨位大、模具吻合好、压坑面积足、压接效果能满足技术要求的压接机具。做好压接前的截面处理,并涂敷导电膏。

4、培训技术有素、工艺熟练、工作认真负责,能胜任电缆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的电缆技工。提高施工人员对交联电缆的认识,增强对交联电缆附件特性的了解。研究技术,改进工艺,制定施工规范,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安全运行。

四、结束语

由于交联电缆推广应用时间较短,电缆附件品种杂乱,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等原因,加之接头的接触力和实际接触面积是随着接头在运行中所处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条件而在变化。

所以交联电缆各种接头发生故障的原因也就各不相同,除发热问题外,对于密封问题、应力问题、联接问题、接地问题等引起的接头故障也应予以重视。如果能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改进,就会使接头发热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

篇5:创新实践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研究与分析论文

创新实践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研究与分析论文

一、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机电设备的控制中,单片机是最常见的控制器之一。因此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是机电类、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必备技能。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课本上,对实际应用设计经常无从下手。另外,不少高校的单片机课程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一些有兴趣的学生还会因为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而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兴趣或信心。因此,改革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待解决的迫切任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在微机原理课程基础进行学习的,它更注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应该具备独立完成一个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的设计。

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按照按单片机硬件结构、指令系统、软件编程、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各种外围器件的应用、单片机应用实例为主线讲解。学生被动的接收老师所传授的东西,没有主动去思考,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单片机的主要学习目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对单片机教学过程的研究,作者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了一定的调整,始终以案例为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主观能动性。问题的难度设置在讲授的内容范围。针对问题,课程按方案、硬件和软件三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如此一来,每个案例都从具体问题出发,培养学生从整体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定时计数器”为例,给学生提出“交通灯”任务,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学生就很不难以实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方案,然后带入新课堂知识进行方案的比较,让学生印象更深,再结合电路,学生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

传统课堂学生是无法真实看到实际的运行情况,实验课因为时间有限,无法展开讲解。而仿真软件的使用,让我们找到了一种好方法,可以有效把这两个过程结合在一起。仿真软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进行虚拟设计与仿真。结合该仿真软件,可以在课堂上将“交通灯”的电路画得直观形象,还可以从软件中直接观测到程序执行时各位置的状态变化。教学中制作的单片机仿真界面。图中即包含了单片机系统,还包含了交通灯和时间显示等模块的实际电路,可以很直接给学生介绍电路的原理和逻辑控制。

通过案例加仿真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让学生直观看到当场修改场景,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2.课后任务改革。经课堂研究实践发现,以任务驱动方式作为学生的课后训练,可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后,给学生分配一个小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并用KEILC软件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求注意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有一步错误,那么整个任务就无法很好的完成。并且电路是由学生独立设计,每个学生设计的电路各有特点,再把一些优秀的作业拿到课堂上演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这种训练方式,学生从一开始就全面的思考整个任务,对一些不懂的电路,还能促使他们去翻阅以前所学的课程,在编程过程中遇到错误还能思考如何解决,而并不是像以往,写出代码却不知道是否正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考核主要是卷面考试。卷面考试虽然可以考查学生紧握知识的程度,但无法了解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作者在考核中加入一项综合设计。在课程结束之前的两周,针对平时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完成一个综合设计的实践训练,撰写设计报告。还安排时间,针对设计的任务的报告内容,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答辩。根据答辩情况进行打分,该成绩为期末考试成绩的组成部分。这样可以很好的考查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经过这几个方面的设置,可以较公平和有效的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

4.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单片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应用到生活和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学习单片机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在课后,作者倡导学生组成单片机创新小组,建立讨论小组,定期举行经验分享活动。从而可以交流他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有好的思路和想法也可以到创新小组中分享和讨论。经过几届学生的积累,就可以实现“传帮带”的氛围,由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同学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竞赛。现在的一些常见的科技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比赛”以及各大企业组织的如“STC单片机创新大赛”、“ARM -STM 32校园创新大赛”等,都是以单片机为主要的控制芯片。不仅可以将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还能达到与参赛选手相互交流能作用。对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参与到老师的项目中,或者在假期推荐到企业进行实习等,从而有效的搞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经过课程的改革,组织学生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得到学院和系里的大力支持。学生自发组队参加了“单片机创新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等科技创新比赛,取得一定的成绩。有部分低年级学生,也开始对单片机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主动要求加入兴趣小组,并自行购置开发板进行学习,创新小组已逐步稳健的发展起来。

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反思

1.课堂教学内容的编排。在课堂教学改革这个过程,虽然看上去像是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大的改革,但其改革的难度主要在课堂案例的编排,每个案例选择要求恰倒好处,既要结合新的课堂知识,又不能太难,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对案例教学中,仿真实例,要认真制作仿真界面和程序,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电路设计要求清晰明了,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否则会适得其反,学生看到电路太复杂,会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做好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制作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改革的重点。

2.考核方式和指标设置。考核方式的变更,打破了传统考核方式。容易引起部分老师和学生对考核公平性以及合理性的疑问。因此如何合理的设置考核指标,并有效的实践等问题还需要有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并通过实际教学来检验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课外创新小组的建立。课外创新的建立是一下持续的过程。因前期参与小组的成员中有经验的学生较少,还需要老师多加引导,因此在前期建立时需要有一批老师作为小组的指导教师,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等。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后,还应配置相应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并由高年级学生组织和引导低年级学生,实现创新小组的自我管理。

三、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教改实践的努力,学生对于单片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在单片机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显著的提高。学生参加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增多。以机电工程系学生为例,参与的创新项目占全院项目的约40%,基本都选用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创新小组的成立也初见成效,有324个创新兴趣小组。学生已经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总计12项。

篇6:分析无梁楼盖裂缝走向原因与处理论文

分析无梁楼盖裂缝走向原因与处理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建筑工程虽然在不断增多,但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大面积地下室被利用起来,对于裂缝的处理首先要分析其开裂的原因,既不能忽视隐患的存在,也不能对裂缝产生恐惧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处理,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现实地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将会对无梁楼盖(地下室顶板)裂缝走向进行分析与处理。

关键词:地下室顶板;裂缝的分析与处理;设计

由于使用了现浇地下室底板,房屋的整体性、适用性、耐久性和结构安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然后,地下室底板裂缝的问题也时常出现,无梁楼盖结构相对框架梁板结构,减少了结构构件占用的空间,充分利用了净空。无梁楼盖结构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层高,减少开挖成本,节约建设的费用,因而被现阶段的大型地下室项目广泛采用。

1、关于无梁楼盖(地下室顶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1.1地下室顶板(无梁楼盖)结构裂缝产生位置及相关限制

为住户的使用面积做了很好的拓展空间。但是由于地下室顶板属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由此所表露出的裂缝现象就会格外引人注意,而无梁楼盖(地下室顶板)的质量是否过关,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长久性。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其抗压强度,此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杭拉强度时,就会在构件内部出现裂缝。

(1)活荷载为均布荷载且不大于恒荷载的3倍,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组合。

(2)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三个连续跨。

(3)任一区格内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应不大于2。

(4)同一方向上的最大跨度与最小跨度之比应不大于1.2,且两端跨不大于相邻的内跨。

1.2裂缝产生影响较大的因数

一般地下室顶的地面可作为花园、绿地或道路,按照消防要求,这些道路要能承受消防车荷载,由于无梁楼盖结构的等效计算方法在有关书籍上并没有介绍,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出现很多的处理方式。车轮压力扩散以后的最外应力边线之间的距离都大于计算板宽,等效后的活荷载比较保守,因此按等效活荷载可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限度。在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选择良好的粗骨料,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更好地加强砼的振捣,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砼的抗拉强度和密实度,以便减小收缩变形情况,从而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另外,在混凝土预制的过程中,要加强砼的早期养护,提高砼早期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采用防水隔热材料覆盖裸露表面,从而减少内外的温差,防止温度应力的出现。在混凝土底板保养过程中,保湿的作用是使尚在混凝土强度发展阶段,保湿能够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另外加强保湿作用也可使水泥的水化热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从而能够更好地防止地下室底板开裂。

1.3裂缝位置的受力分析

无梁楼盖是由楼板、柱和柱帽组成的板柱结构体系,楼面荷载直接由板传给柱及柱下基础。柱上板带可以近似认为是超宽梁。其受力机理为:部分楼面荷载通过柱上板带直接传递给柱,其余部分荷载对柱上板带产生扭矩进行传递,柱上板带视为扭臂,柱上板带又将这些扭矩及弯矩传递给柱,由柱承受竖向荷载及弯矩,最终由柱传递给基础。混凝上采用泵送,要求坍落度大,板的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较大,也都是板易开裂的因素。当然已浇筑的其他竖向构件也同样会对顶板的收缩产生侧向约束,只是地下室连续墙的刚度大,浇筑时间早,约束力强。所以说,为了防止底板的开裂,在混凝土中应该掺加适量的膨胀剂,水泥和膨胀剂结合之后机会产生是混凝土产生膨胀,就可以抵抗收缩应力的作用。另外,在混凝土中惨入一定的膨胀剂能够较少水泥的使用数量,降低水化热的现象。这样一来,通过惨加膨胀剂就能够防止混凝土收缩变形而造成的底板裂缝,保证地下室底板的整体寿命。

2、地下室裂缝的处理

2.1优化结构布置

影响结构持久承载力,修补处所用材料及颜料配比与原地面施工时相同。但从裂缝控制分析,车道纵向长度为117m,未设置伸缩缝,纵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只有φ[email protected],不足以抵抗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较大而产生的拉应力。楼板及墙体的温度变化趋于一致,不会因此再引起附加的.应力同时,由于地下室板有人防要求,承载力较富余,故对裂缝不必做补强处理。凝土板底采用碳纤维布双向补强加固。碳纤维布加固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它是利用树脂类粘结材料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表面,以达到对结构及构件加固补强的目的。楼板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泌水,应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多余水分,并将表面搓毛和抹压,以利减少混凝土早期裂缝,提高混凝土表面强度。

2.2加强容易出现裂缝地方钢筋的布置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和应力综合作用,不是结构性裂缝,对安全构造功能不会重大有影响,以后产生的裂缝不是很重要。无论是按单向板设计还是按双向板设计,是单跨还是多跨连续板设计;无论是板端支承在砖墙上还是支承在过梁或剪力墙内,受力状态考虑都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按弯矩配置抵抗正、负弯矩的受力钢筋)、板平面的受剪变形。由于有限元的计算原理所致,对于楼板的有限元划分长度不一样可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软件在柱上板带配筋时未能考虑柱帽的作用,导致局部应力、配筋突变,不符合基本的力学规律。

2.3施工措施来减小裂缝的产生

为减小施工过程中裂缝产生,混凝土板底采用碳纤维布双向补强加固。混凝土失去模板的约束后,由于表面淋水,再有横向受力钢筋的约束,只能沿纵向发展,膨胀剂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就完全失去了作用,其次淋水养护使板上表面温度急剧降低,加大了温度应力。楼板混凝土浇注完后,为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形成内外硬化不均和异常收缩引起裂缝,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和大风天气应经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既不能忽视隐患的存在,也不能对裂缝产生恐惧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处理,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现实地社会价值。也可以采取加强结构构件的刚度或增设除按通常承载力计算所需要结构构件配筋量外的构造配筋。

3、结语

我们不难看出前期加强施工管理,合理组织施工,对施工工程中一些工序质量的严格控制,可以减少今后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隐患。裂缝的处理可采取压力灌注改性环氧树脂,对于该类型裂缝的处理可采取压力灌注改性环氧树脂,确保有裂缝部位均填实,达到封闭裂缝和防水作用,只要措施采取得当并严格执行,裂缝控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7: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故障分析与处理论文

计算机网络目前在我国迅速发展,但网络通信技术仍存在着很多技术故障,而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改善硬件环境、加强计算机管理都是针对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故障的有效处理措施。本文探讨了如何分析和处理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故障,保障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安全平稳运行。

计算机网络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还有工作密切相关,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多,使用过程中也必定会出现许多技术故障问题,我们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出处理措施,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也保障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 网络通讯中的技术故障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分为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大部分, 通讯技术能够实现影音、文字、声音的迅速传播,并提高单机的数据库容量,使数据运算的速度得到提升,提高信息输出和整理的效率。同时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还能够连接企业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当前应用比较普遍的网络通讯技术有计算机运输线路、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通讯装置等。

1.1 硬件故障

1.1.1 端口问题

计算机网络运用中端口问题是最常出现的问题。应用在计算机中的端口有双绞线端口、光纤端口等,在拔插端口时,应当仔细认真,保持端口和插头干净,如若插头和端头有灰尘,可能就会出现通信故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拔插接头都是在通电的情况下,虽然理论上可以这么做,但会使端口问题的发生率增加。接头在运输过程中遭到损坏、购买时尺寸不对等都会使端口性能出现问题。处于室外环境的双绞线端口若受到暴风雨、雷电等自然因素影响,会使端口不能正常工作。

1.1.2 计算机硬件受损网络通讯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有电线损坏、电压不稳、自然灾害等

电源供电是该类问题的重点。应当运用独立的`电源来保障电源的合格使用,安装电压稳定器来稳定电压,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在经济条件允许下购置一些稳定器来保证交换机的电压稳定,并且安装避雷设备在电压较多和重要的区域中。

1.1.3 交换机背板、线缆问题

计算机中每个模块的连接点是交换机背板,所有当电路在潮湿的环境下回出现漏电或短路的现象。若电路板处于高温或雷击的环境中,会使元器件受到损坏,交换机的电缆出现问题而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背板中硬件类别的故障问题还有接头松动、连接线缆时误用电线错误、线路连接错误、线缆排列顺序错误等,都会导致光缆连接错误和网络故障。

1.2 软件故障

计算机网络通讯过程中,病毒会干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使线路中断,这是目前这个网络时代中最常见的软件故障问题。目前计算机型号多样,交换器配置等器件也都随计算机变化而变化,许多操作人员因不熟悉交换机的系统,配置的设备与计算机不匹配,导致影响了网络正常通讯。

如果计算机的主机安全性能出现了问题,网络IP地址也会出现混乱,导致网络通讯线路的中断。网线出现故障和网络速度较慢跟网卡有很大的关系。

1.3 安全故障

环境温度的过高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导致用户密码被破译或丢失,影响网络正常通讯。目前计算机网络发展已经迅速蔓延到全世界,有些不法分子投机取巧盗取信息资料,进行各种不法行为,蓄意破坏网络安全系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编制隐蔽、具有破坏力的病毒来破坏用户计算机网络通讯。

篇8: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故障分析与处理论文

2.1 进行日常维护

系统维护人员需要定期给计算机做个检查,检查的部分分别有电脑显示器、路由器、网线、显卡和交换机等。不仅要检查这些硬件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还要对它们进行保养。例如不定期对键盘进行清洁,避免产生灰尘,延长使用寿命;定期清扫主板,更换但热气的导热硅脂;给散热风扇加机油,清扫积攒的灰尘等。系统维护人员还要检查计算机的网络通讯安全,查看系统是否为加密状态,避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

严格执行国家的网络安全规定。计算机的防水防火工作也是维护的重点,网线和网卡的故障问题可以采用网卡指示灯来判断,或利用集线器指示灯,这样就可以将多个问题分别显示出来,便于开展后续的修理工作,同时改善了计算机的硬件环境,保证计算机网络通讯安全正常的使用。

2.2 强化软件维护

连接好网线,针对计算机属性安装一些实用的软件来随时监控计算机的状态,并正确安装IP、TCP协议。检测集成器,查看是否有病毒,然后利用软件下载安装补丁来查杀病毒,及时修补系统的漏洞。还有一些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要定时删除,来保证不占计算机内存,拖慢网络速度。也要注意网络的安全,跟随系统最新版本来升级防火墙。如果计算机中有非常重要的文件,要做好安全和保密工作以防文件被盗或丢失。

3 建立计算机管理体系

计算机的管理需要一个专门的部门,并对部门中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感。同时也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能正确处理计算机网络通讯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管理人员还需要对计算机资源进行汇总登记备案,完善设备记录,并对每台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维修次数、升级等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机设备的随机资料和保修单都交由部门保管。

4 结语

计算机已经完全的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一旦计算机网络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系统维护人员需要制定周密的检查计划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推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目前的发展。

篇9: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分析与处理方法论文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分析与处理方法论文

0引言。

变形监测的意义在于用专业的仪器与方法对物体的变形现象、形态以及发展等进行相应的观测、分析、预报。其任务主要是监测建筑物在荷载以及外力的作用下,在物体所处位置、大小等各个方面上空间与时间的特征。形监测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是由多种方面共同决定的,即变形建筑物的性质、地基的情况等等。

例如对于水利工程中的建筑物其变形监测主要包括水平位移的观测、沉降观测等等,而这些观测也可以成为外部观测。

除了外部观测,与之对应的则是内部观测,其中包括温度、混凝土应力等方面的观测,内部观测可以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内部与外部观测数据相结合,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总结。

1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

以所测的变形数据作为基础,绘制与之相对的曲线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所绘制的曲线,专业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如果我们把变形观测数据与影响因子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逐步回归计算,这样就可以求得变形与显着性因子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不仅可以作为物理解释,还可以进行今后建筑物的变形预报。

如果只是对变形观测数据单项处理有2种方法:

1)以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建模。主要处理的是具有小数据量的时间序列,其所用的方法是对现有的数据采用累加生成法,使之转化为生成数列,所以说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减弱随机性、增加规律性。

2)以时间序列分析理论进行建模。主要是处理变形观测量中的时间序列,例如在对建筑物位移的监测中,通过建立一个与之相对的灰微分方程,就可以分析出建筑物的变形趋势,此种方法不仅可分性很好而且还有其他4项优点:

①可以同时进行推估、平滑以及滤波;

②此模型是一个理想的动态模型;

③可以将平稳相关时序转化为独立的平衡时序;

④模型参数聚集了系统输出的特征和状态。

如果将变形建筑物整体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观测值视为这个系统的输出,那么可以通过卡尔曼滤波模型对此系统进行精确、准确的描述。动态系统的描述是由两方面共同完成的,即观测方程与状态方程,监测点所在的位置、其变化的速度以及所具有的速率参数,这些因素相互结合,共同建立了一个理想、完善的运动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模型其优点在于无需保留使用过的观测值,而是采用一定的递推算法,这样就可以将参数估计与预报这两者快速、有效的相结合起来[1].

如果变形监测时间序列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那么可以应用Fourior对其进行相应的转变,即将时域内包含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方法转换到频域内,进而对其分析、研究。在某一时间下记录的数值信号其意义可以体现为由许多和不同频率的谐波分量的总和,而通过计算每个谐波频率所具有的振幅,最大振幅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主频率等,可以间接的推算出变形周期性变化所具有的规律。

2变形的几何信息与物理解释。

在传统意义上,对变形观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有两种,即变形的几何分析、变形的物理解释。在几何分析中其特点是能够直接的体现出变形的空间以及时间特性,其内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选用模型的初步检测。

2)模型参数的估计以及统计的检验。

3)最佳模型的确定。

变形的物理解释其作用体现在可以明确的描述出变形与产生这种变形的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采用两种方法,即统计分析法、确定函数法。统计分析法当中包含有多个方面。例如多元回归分析、时间序列频域法中所用到的动态影像分析等等。

统计分析法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所用的资料必须是实测的,实测的资料越详细、丰富,那么所得到得结果就越加的可靠,而且还可以具有“后验”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运用与几何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测量人员比较喜欢且熟悉的方法。确定函数法是以变形建筑物的物理学参数作为基础,从而建立一个力与变形两者之间的微分方程,如果边界条件是确定的,那么通过有限元的方法求出一个微分方程,就可以得到变形建筑物上有限元节点的变形。此种方法所具有的特点是对于监测数据并不是特别需要,且还具有“先验”的性质。如果在有限元上划分的合理,并且对观测建筑物的物理学参数选取选择的较为精确,那么此种方法无疑是一种快捷、省力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建筑物物理学参数以及微分方程的确定都含有一定的假设性,所以说在有限元法计算出的结果常常与实测的数值并不相符,真对此种情况,相应的产生了应用两种方法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及反演分析法。

3变形分析以及预报的系统论方法。

以现代系统论作为有效的.指导从而进行变形的分析以及预报是现阶段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变形体并不止具有单一的因素,它是具有复杂的黑箱或灰箱式的结构模式,它是开放性的,而且还体现出一种随机性,这种随机性所包含的因素有多种,即包括外界因素中的不确定性,也包括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等等。

按照系统论的方法,对建筑物的变形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1)以输入-输出模型进行建模。此方法是针对黑箱或是灰箱而进行建模的,灰色系统建模、时序分析等都属于此建模法。

2)以动力学方程进行浸没。在方法上它与物理解释中提到的确定函数法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是以运动物体所体现出的物理规律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微分方程,以此来精确的描绘出这个系统的运动演化。

对建立的动力方程的解算方法,是在对体统的变形以及受力有着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用相对简单的可以解析的模型来模拟物体变形的过程,此模型解算出的成果与现实状态相比较是基本符合的。

在系统论的方法中,其核心表现在对动力学方程解的分析与研究,因此在此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与动力系统相关的概念,这些引进的感念都与变形分析与预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们包括相体积、相轨线、状态空间等等。

综上所述,变形监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对建筑物进行监测与预报,而变形监测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蕴含着方方面面的东西,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让其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娟.浅谈工程测量发展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03):366-367.

篇10: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分析与处理论文

地下混凝土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影响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通过设计、施工、优选材料等环节全面控制,才能有效防范裂缝的产生。

1、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1结构设计方面的因素

约束是产生结构变形裂缝的必要条件。根据约束应力的来源,约束可分外约束和内约束。地下室结构一般为全现浇结构,所受约束复杂,易形成较大的约束应力。墙板结构的几何特性和构造钢筋配置状况等,是地下室外墙内约束产生的主要因素。地下室底板会对外墙板形成较强的外约束。当应力超过一定范围造成裂缝后,若结构设计刚度过低,结构变形难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伸展,则会加速裂缝发展。

1.2材料性能的因素

地下室结构使用的混凝土,水灰比高、砂率大、骨料粒径小,其收缩较大。同时地下室中大体积混凝土构件较多,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造成温度裂缝。此外,外加剂、掺合料的种类、数量、时机不当都会降低结构抗裂性。

1.3施工方面的因素

首先,施工不当。如施工现场擅自加水,改变混凝土配合比,造成泌水,引起干缩裂缝。如果供料不及时,导致浇筑停歇时间超过终凝时间,或者主要结构部位模扳支撑不牢及拆模过早,使混凝土强度增长不足时负荷或变形过大,都会造成裂缝。其次,振捣不当。浇筑过程中欠振漏振会造成混凝土表面麻面内部不密实、露筋、蜂窝;过振会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表面浮浆,引起混凝土不均匀沉降收缩而致开裂。施工中常发现施工人员没有及时进行二次振捣和多次抹压,导致窄细的、浅表性裂缝不断发展,最终造成贯穿性裂缝。最后,养护不当。不正确的现场养护方式是引起混凝土收缩开裂的重要原因,常见情况有:

(1)浇筑后,混凝土起始养护不及时,表面水分蒸发较快,进而发生收缩开裂。

(2)养护的时间过短。部分施工单位为缩短工期压缩养护时间,造成干缩裂缝。

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1设计方面

(1)设计中的“抗与放”。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混凝土结构在硬化和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收缩、变形,从而导致结构的变形。如果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则内应力为零,也就不可能产生裂缝。若结构处于约束状态下,首先要求是应有足够的变形余地,如果结构满足此要求,则不产生约束应力。如不满足此要求,则必然会产生约束应力,当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对于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用“抗”的办法来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与放”相结合的办法,在结构选择方面和材料选择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采用“抗与放”结合、或有主次之分的设计原则。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避免因尺寸效应而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等原因无法避免,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避免结构因此而产生裂缝。

(3)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我们知道,普通混凝土在干燥环境下永远呈收缩趋势,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利用膨胀剂的膨胀性能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因收缩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4)重视构造钢筋的配置。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严禁对构造钢筋的随意抽撤,特别是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以避免此类裂缝的产生。

2.2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根据结构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应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要小。

(3)优化配合比设计,为降低水化热,应适当提高粉煤灰掺加量,可以明显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谨慎使用掺有微膨胀剂的外加剂。

2.3现场施工操作方面

(1)浇捣工作:浇捣时,振捣棒要求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对减少混凝土裂缝有利。

(2)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新浇混凝土强度极低,必须采取一定的养护制度,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裂缝。

(3)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利用浇水保温措施,覆盖塑料薄膜、麻袋等进行隔绝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4)避开暴雨和高温季节施工:混凝土在雨季施工中坍落度偏大,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我们将尽量避免混凝土浇捣在雨天进行,如无法避免,则采取混凝土开盘前根据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适当减少加水量,合理使用外加剂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夏季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温度高,凝结快,这样就容易产生接茬不良和振捣不及时出现混凝土内部不密实,所以施工间隔时间尽可能缩短。白天浇筑的混凝土,由于夜间温度降低和混凝土产生热量形成混凝土内外温差,易于产生裂缝。因此,避开白天温度大于35度施工,尽量选择夜间施工,而且混凝土冷却时的容积变化大,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出现裂缝。

2.4混凝土养护措施

对于养护,可采取的措施是表面淋水,覆盖如塑料薄膜等材料,防止水分蒸发。但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等水化热峰值回落时再洒水,避免混凝土表面温度骤然降低,导致早期收缩裂缝。潮湿养护至少持续两周以上。保温养护主要目的是提供适宜混凝土硬化反应的温度条件。养护时可在结构表面或四周模板外覆盖保温材料如锯末、草袋或草垫、塑料薄膜等材料进行养护。保温养护的时机要把握好,如果气温较低,混凝土浇筑后就应立刻进行,而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如在夏季,则最好在混凝土温度开始下降后进行。

综上所述,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影响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通过设计、施工、优选材料等环节全面控制,才能有效防范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抗与放”的设计原则[M].北京: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赵敏娟,蒲明贤.谈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J].山西建筑,2008,34(30).

单片机测频率信号的参数分析

某型飞机魔球信号采集与分析

压阻传感器在真空度控制的应用论文

红外遥控在汽车中的应用论文

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FPGA 的VME自定义总线接口设计论文

基于ABCM的成本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

系统测试总结

大型导弹测试系统通用信号调理平台的设计

室内智能控制照明系统研究的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脉冲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脉冲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基于单片机的脉冲信号采集与处理分析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2-30

基于LabWindows和PXI的飞机音频管理组件测试系统的设计2023-01-24

LED轨道车辆工业设计论文2024-04-21

微机的自动装置分析论文2024-03-19

基于绿色技术下的高科技仿生学研究论文2024-02-05

数字信号处理心得体会2022-09-25

浅谈起重机变频控制系统的设计工学论文2023-05-27

基于PCL-818HG型数据采集卡的火灾后砼结构损伤测试系统的设计2022-05-21

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研究论文2022-09-01

富士产品在矫平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