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方法论文

时间:2022-07-21 10:06:1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方法论文(合集11篇)由网友“茉莉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方法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方法论文

篇1: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方法论文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方法论文

体能恢复是中长跑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之后的恢复和运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从原因到解决方案,阐述青少年长跑训练之后体能恢复的相关措施。

一、中长跑疲劳产生的原因

1.肌肉疲劳。中长跑属于中等强度、持续时间长、运动量大,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为辅的混氧项目,鉴于项目特点,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由于ATP、CP等消耗,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产生大量乳酸,使运动员产生疲劳、酸痛等不适症状,在骨骼肌中产生大量乳酸堆积,导致肌肉渗透压增加,水分进入肌肉细胞,使肌肉僵硬,延展性降低,从而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同时,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肌糖原也大量消耗,运动能力逐渐降低。

另外,青少年肌肉的发育尚不完全,肌纤维较细,含水分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多。与成人相比,肌肉的横断面积较小,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也少。因此,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耐力不如成人,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也比成人差,容易疲劳[1].

2.神经系统疲劳。多数中长跑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疲劳容易被忽视,但是缓解神经疲劳和外周疲劳一样,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素质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2-3].当人体感受到疲劳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降低,抑制性增强。包括大脑皮质在内的身体各部分器官都有-定的机能储备能力,任何工作都要消耗这种机能储备能力,若消耗和恢复保持能动的平衡,则不会出现疲劳[4].如果出现训练过度,而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疲劳累积过度,人体机能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调现象。

二、青少年中长跑训练之后的体能恢复方法

加强青少年中长跑之后的体能恢复,对于青少年的成长、生活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青少年中长跑训练之后的体能恢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5].

1.放松活动。运动之后的放松活动有很多形式,如,放松慢跑、慢走、做放松操、柔韧性练习等,其中,放松慢跑对于中长跑运动之后的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体能恢复过程中应该加以重视。在进行体能恢复时,利用最大吸氧量的40%的运动负荷进行体能的调解训练,对于消除由于中长跑运动之后产生的乳酸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青少年在进行运动之后进行体能恢复。

2.温水浴。温水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体能恢复方法,因为温水能够刺激青少年的毛细血管扩张,促进体内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体内对氧的需求,从而使得肌肉、神经等都能得到一定的放松。一般说来,42℃左右的水温最合适,而且每天进行温水浴的时间不易过长,温水浴对于消除体内的乳酸,缓解肌肉疲劳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3.运动后的按摩放松。按摩能够促进血管扩张,使得局部的血液供应能力加强,加强身体内氧的含量,从而加速由于大量运动产生的乳酸的排出,缓解身体出现的肌肉和神经疲劳。运动后也可结合各种按摩手法,对身体进行挤压、推摩、牵扯等物理作用,帮助由于长时间训练而僵硬的肌肉实现放松,消除身体的疲劳感[6].

三、营养补充

1.碳水化合物的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为运动和比赛提供充足的能量,促进运动后体能的恢复。服用加速固体饮料,可将补水、补电解质和补糖结合起来。

2.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训练会造成血浆中的谷氨酰胺水平下降,使免疫系统功能不足,造成运动员抵抗力差、易生病。补充谷氨酰胺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在大强度训练后或大赛前感冒等病症的发生。同时,补充谷氨酰胺还可以辅助提高内源性睾酮水平,帮助修复肌肉细胞,增长肌肉体积与肌肉力量。

3.稳定血糖、超量恢复糖原储备。长距离、耐力运动结束后,运动员体内肌糖原大量消耗,体能下降,状态不佳,而直接且有效的恢复途径就是补充碳水化合物。快糖能被人体迅速吸收,从而达到稳定血糖,同时在体内迅速转为糖原储存,帮助体能恢复的作用。

4.提高血清睾酮水平。如,藏山药复合片或者长白景仙灵等含有多种中药成分,经反复多次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验证,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地提高血睾酮水平的作用,增加运动员的训练欲望及比赛成绩。

5.增加铁储备,预防运动性贫血。适当补充血红素铁制剂,如,甘氨酸亚铁,氯化高铁血红素等,可以有效缓解大运动量导致的运动员血红蛋白下降,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许羽.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疲劳消除的方法与措施[J].四川体育学,(3):129-131.

[2]樊明康.试述中长跑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復[J].体育世界(学术版),(8):73-75.

[3]刘子安.浅析影响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几种因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6):22.

[4]梁波.试析中学生足球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恢复[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8(6):42-45.

[5]郑崴.对长跑运动的疲劳监测与恢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4(1):10-11.

[6]邢景华.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体能恢复[J].成才之路,(33):59-60.

篇2: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问题

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问题

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问题

吉林省通化市体育运动学校 侯丽翠

在少年中长跑训练过程中,科学合理判断运动性疲劳程度以及合理、有效消除运动性疲劳,对教练员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少年选手运动成绩稳固提高和运动潜力发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中长跑运动的特点是运动时间持续较长,运动强度亚机量。中长跑产生运动性疲劳有二个症状:一是神经中枢功能状况下降而产生疲劳;二是长时间肌肉工作出现大量氧债,心脏和呼吸系统由于缺氧造成疲劳。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产生运动性疲劳以上者两方面症状兼而存之,这是根据青少年生理特点和胜利特征分析得出的结论。因此,教练员必须提起高度重视,细心观察、积极了解、认真对待,合理安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运动员在训练中,如何找出正确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方法,防止过度疲劳是摆在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面前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找出正确的判断方法,才能有的放矢。

多年的训练工作经验,我认为在实践训练中,判断其疲劳程度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运动员的表现,如出现脸色苍白,眼神无光,表情淡漠,连续打哈欠,反应迟缓等现象。

二、生理指标测定法:

1.训练过程中对心率的控制。

用心率指标来控制训练的生理负荷。

2.呼吸耐力测试。根据长跑运动的特点,运动中测试运动员有肺活量对疲劳的评定也有很好的效果。

3.询问法。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不时询问运动员的主观感觉,同时考虑自己观察及运动员的表现,要灵活果断,防止运动员编假症状,迷惑交流。所以说,科学的评定运动性疲劳应是综合上述情况加上教练员的观察分析,数据证明,这样才比较可靠。

运动性疲劳的尽快消除,才是正常训练的保证,是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预防由于疲劳的'积累而导致过度疲劳的积极措施,对少年运动员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在逐步成长中不夭折,顺利地成为优秀的运动员。笔者认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疲劳恢复过程与成人运动员相比,较难一致,情况更复杂一些,教练员就要更细心一些。因此,安排运动强度时,要注意大、中、小相搭配,并随时调整三者间比例,使之更适合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能力,安排运动量要适宜少年运动员运动后能尽快的恢复。教练员同时要注意安排运动员活动性调整休息。首先,应采用转换训练内容和使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来作为积极性休息的一种手段。其次,每次训练课结束,都要安排整理活动,有效的放松整理,对于乳酸的消除、负氧债的减少,以及血糖的合成都有明显的效果。

训练课后的时间对疲劳的消除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少女运动员抗疲劳能力差,但疲劳消除快。合理安排运动员睡觉和补充营养对于加快疲劳消除有特殊作用。

作为教练员要把握好运动员作息制度、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睡眠。中长跑运动消耗能力较大,因而膳食营养补充要以少年急需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钙、铁)为主。利用按摩,水浴,空气负离子收入,吸氧,心理调整训练等,对快速解除疲劳也有明显的效果。

篇3: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疲劳消除和营养补充初探论文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疲劳消除和营养补充初探论文

摘要:青少年运动员中长跑的大运动量训练,增加了负荷,并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本文是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教学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长跑训练后肌肉疲劳和神经系统疲劳两大主要因素,并对其恢复的手段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肌肉疲劳、精神疲劳、全面恢复。

1 前言

中长跑项目的最大训练特点是大运动量。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的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学习,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提到重要的位置。

恢复是中长跑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负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没有提高。在以往的学校课余训练中,有些教练只是把训练放在第一位,先训练,训练完了再谈对疲劳的恢复,或者基本对疲劳不予理采。疲劳如未能恢复,只好调整训练计划。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跟着疲劳走的被动训练,无法保证中长跑训练的高强度大负荷,不可能达到和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并且将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无法使青少年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当今,学校竞技运动高水平的竞争,给课余运动训练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中长跑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承受的负荷(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在增加,对负荷后的恢复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练员在安排训练负荷同时,要考虑到产生疲劳的程度,大约的恢复过程和将采用的恢复手段。从某些角度看,要把恢复放在训练的首位。本文试图从多层次和多方位来探讨青少年中长跑的疲劳产生及恢复的手段和方法,以便为从事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参考。

2 中长跑疲劳产生的原因

疲劳产生主要原因分为两部分,一是肌肉的疲劳;二是神经系统的疲劳。

2.1 肌肉的疲劳

青少年肌肉的发育尚不完全,肌纤维较细,含水份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多。与成人相比,肌肉的横断面积较小,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也少。因此,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耐力不如成人,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也比成人差,容易疲劳。在极量和近极量有氧强度练习时,产生疲劳的原因主要是氧运输系统工作能力的限制,致使工作肌供氧不足。在亚极量有氧练习时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是肌糖元和肝糖元的消耗。当激烈运动时,ATP、CP被大量消耗时,肌糖元便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参与供能。并在供能过程中产生乳酸在肌肉中,随着运动时间加长,肌糖元也被大量消耗,运动能力下降,是运动疲劳的主要原因。肌肉中的乳酸是糖无氧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浓度可增加约30倍,形成乳酸堆积,而使肌肉渗透压增加,增加了肌肉中含水量,使肌肉变的僵硬,弹性伸展性大为下降,使肌肉力量减少。同时由于水分向肌纤维内渗入使肌肉膨胀,物理性压迫了肌肉的痛觉神经,又产生了肌肉酸疼。随着训练负荷增加,肌肉的僵硬更加明显,酸痛也越来越加重,导致部分肌肉出现痉挛。

2.2神经系统疲劳成因分析

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一个阶段大负荷训练后,神经系统亦会出现疲劳。这种疲劳不象肌肉疲劳那样有明显现象,它比较隐蔽、深沉,不易很快发现。因此,及时准确的了解青少年中长跑训练中和训练后神经系统疲劳的程度有着重要意义。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皮质,传入的各种信息(包括肢体运动信息)在此做最后的分析与综合,并产生相应的感觉,由骨骼肌收缩实现的人体运动在它的调节之下完成。当人体疲劳时,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抑制过程加深。人的身体各部器官,包括大脑皮质在内,都有一定的机能储备能力,任何工作都要消耗这种机能储备能力,消耗和恢复两过程若保持能动的平衡,就不出现疲劳。当肌肉运动加强时,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消耗也加强了。虽然,在工作过程中恢复仍不断进行,但依然抵不过消耗量。当消耗达到一定限度时,皮质细胞的代谢过程就发生障碍而出现疲劳,疲劳又引起抑制加深,从而制止神经细胞的过度消耗,当局部或大部分皮质细胞因训练负荷负担过重或时间过长,而消耗神经能量到一定限度时,细胞内部的代谢变化就引起抑制过程的发展。这样皮质细胞的工作强度将减弱,避免神经能量过度消耗。教练员在利用寒暑假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强化训练时,如果训练过分劳累下,大脑皮质细胞抑制过程就要减弱,恢复过程就会延长,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疲劳就会积累,引起皮质细胞的机能失调,产生过度疲劳,严重时,人体各种机能都会出现失调现象。

3 恢复手段及措施

恢复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训练课上的恢复;另一部分是课后的全面恢复。

3.1 训练课上的恢复

这种恢复手段,在现代运动训练中,已引起重视,它比传统的训练后的恢复手段,有及时消除高强度负荷给肌肉系统带来的逆转变化,迅速恢复肌肉系统内正常的PH值和其它生化值的正常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 :肌肉的各种生理肌能并不是在肌肉运动结束后才开始进行恢复的。在肌肉运动时,随着能量物质不断消耗,不断进行分解后的再合成,恢复的过程一刻不停的在进行。这种内部的恢复,往往未引起重视,只强调训练后的休息和恢复手段,而肌肉系统工作能力的恢复快慢,却与肌肉的“恢复”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实践证明,运动员在经过高强度的负荷训练后,肌肉中乳酸堆积,直接引起肌肉肌能下降,乳酸增多,PH值下降,肌力减退。如果剧烈运动后,完全静止休息,肌肉中的乳酸排除较慢,而采用一定时间的强度较小的运动,可加快乳酸的消除,是肌肉静止时恢复速度的两倍。恢复肌肉的PH值,使肌力回升。

高强度训练后,在课上做一些整理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整理活动通常以做些肌肉放松、抖动、伸展和拉长为主,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为宜。实验证明:做整理活动比不做整理活动血乳酸的消除较快,乳酸消除的半时反映仅为11分钟,即11分钟乳酸就可消除一半。而不做整理活动,完全休息时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需要25分钟。所以,课上的整理活动是消除血乳酸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3.2 课后的全面恢复。根据中长跑训练和比赛的特点,运动员的恢复应是全面的、系统的。

3.2.1 肌肉系统的恢复。中长跑训练是大负荷、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因此,训练后对肌肉系统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常采用的恢复手段

(1)温水浴。温水刺激,可放松肌肉、安抚神经。温水浴的水温以42C±2C为最适宜,淋浴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要超过两次。

(2)推拿按摩是通过身体各种信息反馈,来保持人体的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实际上可概括为信息自控与反馈系统。应用反馈控制原理,利用一个系统或一个部位的穴位达到治另一个部位疾病的方法。从整体探索局部信息,从局部治疗达到整体效果。从中医的理论来说,按摩具有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等作用。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具有调理气血、胃肠的功能和增加抗病能力以及促进血液循环。中长跑训练下肢承受的负荷大,肌肉疲劳出现的早。训练后对下肢肌肉的疲劳恢复更为重要。起初可用足踩背部肌群和体肌较大的下肢与臀部肌肉群。然后再针对下肢的重点穴位进行有目的的按摩、推拿,尤其是对足部的按摩更因该加强重视。

3.2.2 心血管系统的恢复。中长跑训练对心肺功能要求很高,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统正处于发育之中,许多功能不及成人,因此训练后对其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常采用:

(1)负氧离子。这种方法是用负氧离子发生器进行恢复,在室内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生成大量负氧离子,人体吸入呼吸道后,通过神经反射,体液机制对机体产生影响。能调节神经,振奋精神,大量负氧离子进入体内还能改善提高肺的换气功能,增加氧吸收量,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降低血压,刺激造血功能,使红血球、血红蛋白、血小板、嗜酸细胞增加,心博出量加大,血流速度加快,扩张毛细血管,消除疲劳。还有助于改善睡眠,对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是很有效的手段之一。

(2)气功放松。主要是通过人的的主观努力,以达到肌肉放松、精神安定、思想入静,并有意识的控制呼吸,从而达到调节生理功能,恢复和增进身体健康的效果。此外在紧张的比赛或大运动量训练后,在舒适、幽雅的环境中听一些音乐对消除精神上的疲劳会有特别良好的作用。

(3)中药。对利用中药来提高机体的能力,抗疲劳的研制,在国内被广泛运用,如人参、田七、花粉、冬虫夏草、银耳、刺五加、灵芝、枸杞子、蚂蚁、当归等制成口服液,在训练中长期服用,有增强体力,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提高机体能力,精力充沛的作用。运动可导致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增加,这是造成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增高有利于自由基的排除,这对防止运动损伤,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消除疲劳有重要作用。一些重要补剂可大大增加体内血清SOD活力。中长跑大运动量训练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或暂时抑制,所以在体力疲劳时易患感冒或旧病复发。而某些中药补剂对大运动量运动后引起的免疫球蛋白的暂时下降或抑制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和缓解,对抗疲劳起一定的作用.

3.2.3 心理恢复。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往往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由此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造成心理上的不稳定状态。运动员抵抗疲劳的能力,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和意志品质有着密切关系。训练中如果运动员的态度积极,情绪良好,可以延缓疲劳现象的发生。尤其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中长跑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有积极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努力克服由于疲劳而产生的痛苦和厌倦情绪。同时可采用:淋浴,自我暗示法,建立正确表象法,娱乐法,气功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冷静地对待这些不利因素,以求尽快恢复正常情绪。

3.2.4 科学膳食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内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高。加之青少年在大运动量的训练时,要消耗身体大量能量,因此训练后必须有足够的营养补充。如果营养不良或缺乏营养必然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不能保证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所以,科学的营养是青少年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也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成分的一个关键因素。营养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机能状态,承受负荷能力,恢复过程都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中长跑运动员体内代谢过程比较稳定,糖的无氧代谢逐渐为有氧氧化所取代,能量的消耗与合成过程,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由于运动时总热能消耗较大,热能来源于肝脏与肌肉中糖元的分解,因此,事物中应有充足的热能来源,以富有糖、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为宜。蛋白质是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时期,所以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多,各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按体重计算均较成人为高。青少年的蛋白质供给量占总热量的12―15%。为了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在平日膳食中可尽量多食用鱼、蛋和豆制品等。食物中还应含有适量的脂肪以缩小食物的体积,减轻胃肠道负担。对蛋白质、脂肪、糖三者的需求,按重量之比为1:1:7,按热量的百分比为9.5:22:68.5。此外对微量元素的补充是应该加大重视的,虽然它在机体内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作用十分重要,并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上具有显著作用。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钠、钾、氯、钙、磷、锌、锰、铜、碘等。中长跑训练量大,运动员失水现象较多,尤其在热环境下训练,要每隔一定时间补液100―200毫升。运动后补液也应少量多次,1小时不超过800毫升,因出汗同时失盐和电解质,补充含有血糖、盐和电解质的饮料是补充水和微量元素的良好饮料。其次青少年运动员的进餐时间必须与训练和比赛的时间有一定的间隔,进餐时间应有规律性,否则易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运动训练和练后的疲劳消除。

综上所述,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对疲劳的消除应是全面系统的,并应加强心理的恢复,重视科学的膳食。

参考文献:

1、 王永胜.现代运动训练.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2、 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 高等学校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 沈邦华等.中药补剂对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运动后血清中SOD和Ig的影响.湖北体育科技,第一期:45―47

篇4: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科学方法探析论文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科学方法探析论文

摘要:中长跑项目是培养运动员意志品质、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有氧运动项目,在青少年田径训练当中有着很好的群体和基础。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初期会产生反感情绪,对学生在该项目上的成绩造成负面影响。文章主要研究目的是怎样运用科学训练手段帮助青少年在训练中长跑项目中减少抵触情绪,反感情绪,厌训心理及恐惧测试心理。并通过科学训练方法达到预期训练效果及优异成绩。

关键词:中长跑;科学训练;青少年;

一、根据年龄段选择练习的种类

1.12~14岁主导有氧调节训练

主要采用中等速度持续跑20~100分钟,这类训练从热身跑到每天的日常训练跑都可以运用,而且每周的大部分综合训练都涵盖了这类练习。其主要作用:

(1)提高跑动时心肌和骨骼肌的氧化能力。

(2)增强支撑关节和肌腱的力量(应力的力量)。

(3)增加糖和脂肪酸的能源储备。

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匀速跑)。

负荷强度:心率控制在130~150次/每分钟。

训练持续时间:50分钟以上。

2.15岁可开始无氧调节类训练

这类训练是以最大强度的75%~90%进行10~20分钟的最后冲刺跑,这种训练基本可以视为速度练习或稳定状态下的跑,跑的速度要比平时专项最快速度稍慢。主要作用:

(1)提高最后阶段的冲刺能力。

(2)提高快肌纤维的使用能力。

(3)提高每搏输出量。

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变速跑)。

负荷强度:心率控制在150~170次/每分钟。

训练持续时间:30~60分钟以内。

3.15~16岁可开始有氧能力类训练

这类训练主要通过最大强度的90%~100%进行2~8分钟的重复跑训练。这也是法特莱克跑经典的训练内容,然而运动员以这种特定的速度进行重复跑训练时,需要在两个全力跑中间安排一个恢复性的快走或慢跑,这也是最快速度的有氧能力训练。主要作用:

(1)提高快肌纤维的持续运动能力。

(2)改善心血管系统。

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法特莱克跑)。

负荷强度:心率控制在160~180次/每分钟。

训练持续时间:30~60分钟以内。

4.17岁可开始无氧能力类训练

这类训练主要是以最大强度的100%进行30~150秒的最快速度重复跑。这种训练属于无氧训练,并且是最快速度的训练。这种间歇跑训练,对于长跑运动员来说,最快速度的无氧耐力训练距离约为1600~3200米;对于中距离跑的运动员来说,则是以800米跑的速度或者更快的速度完成训练计划。主要作用:

(1)提高下肢力量水平,发展全面的速度素质。

(2)提高肌肉在最大刺激下的耐乳酸能力。

(3)提高神经肌肉的募集能力,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

负荷强度:心率控制在130~150次/每分钟,恢复至120次开始下次,每两组之间应积极地充分恢复。

训练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

二、学习正确技术和练习方法

1.中长跑的合理技术是跑时做到三轻松

(1)用力轻松,后蹬不要过猛,顺着惯性自然协调地跑。

(2)摆动轻松,即臂的摆动和腿的后摆要轻松。

(3)脚落地轻松,要求全脚掌缓冲落地。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跑时呼吸有节奏;2~4步一吸,2~4步一呼。这种深呼吸的方法,可使肺泡充分地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有助于呼吸肌交替休息。中长跑的正确技术和呼吸方法的教学应先在慢跑中进行,然后过渡到中长跑中应用。

2.科学化制定和布置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每堂课选用1~2种中长跑的练习方法,使得跑的形式多样化,意在提高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趣味性。

主要练习方法有:

(1)慢跑:距离1000~3000米或15~20分钟慢跑,开始时还可以走、跑交替进行,心率为120~150次/分钟。

(2)变速跑:多次反复快慢交替跑。如直道快,弯道慢的变速跑1600米,或者5~10次×30米快、慢跑等。快跑心率为150~180次/分钟。

(3)间歇跑:规定距离多次间歇跑。间歇跑的距离从200~600米为宜,反复跑中间休息时心率应在120次/分钟以下。

(4)间隔跑:把一个规定的距离分成若干段落的跑。如200米+300米+100米+400米+……,各段落的速度和中间休息的时间应因人而异。

(5)越野跑:距离为3000~10000米。在野外不拘形式的快慢交替,可以提高锻炼兴趣。

(6)计时测试跑: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可进行计时测验,以便检验训练效果。

三、练习中出现的伤痛现象及预防

1.骨膜炎

这是由于脚落地方法不对或过重,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的附着点受到过分牵扯或拉伤这部分骨膜造成的。初练长跑的人一般会出现骨膜炎,只要做到脚掌缓冲落地,或适当休息和进行按摩,就能减轻症状。

2.胸肋痛

长跑中侧部或肋缘外侧剧烈刺痛称为胸肋痛。这可能是由于膈肌和肋间肌血流量不足,而导致缺氧造成的。在跑的过程中,只要不是越来越痛,稍减慢速度,加强深呼吸,疼痛就会逐渐消失。

3.肌肉痛

这是由于肌肉中乳酸的积累,刺激神经造成的,是正常生理现象。其中乳酸会在训练后几小时内分解。只要坚持练下去或稍休息几天,肌肉痛就会减轻消失。

4.极点

在长跑过程中的一段时间里,会感到心慌、胸闷、气短、四肢无力,甚至恶心、头晕、不想跑下去等现象。这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造成的。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叫极点。只要用顽强的意志坚持跑下去,适当减慢速度和加深呼吸,这种现象便会消失。初练中长跑的人极点出现的早,延续时间也长,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四、结论

在对青少年中长跑训练时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突破该项目的特定问题,运用科学训练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训练情绪,避免在长期训练中出现的抵触情绪,反感情绪,厌训心理及恐惧测试心理。根据学生年龄段制定适合的方法,能增强运动员自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其更有信心把中长跑练好。

篇5: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论文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论文

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的很多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体能训练就要在遗传和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对有机体中的可变部分给予影响,使之提高以符合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需要。体能训练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能力,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训练过程。

一、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方向

根据中长跑新年的特征,中长跑体能训练的主要方向一是如何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二是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主要考虑两方面,即有氧工作能力和无氧工作能力,而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能力。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的训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从内容上说,身体机能训练科学地提升了身体素质训练的内涵,极大地丰富了身体素质训练的手段。与身体素质训练相比,区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训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身体机能训练增加了复合运动能力与表达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使体能训练的外延得到了延伸。其二,人们的思维定势发生了变化。过去提到发展速度人们马上会想到30米、60米跑,而现在发展速度则包括发展快速跑动能力、快速移动能力、快速跳跃能力等。

二、打好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

体能训练可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直接为运动员取得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服务。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非专项的体能练习手段所进行的旨在增进动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为专项成绩提高打好基础的训练。专项体能训练采用直接提高专项素质的练习,以及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体能练习,最大限度地发展与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掌握专项技术和战术并使其在比赛中顺利有效地运用,从而创造优异成绩的训练。由于项目不同,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有很大区别。

三、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1.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训练。以提高有氧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方法有最大摄氧量训练、无氧阈训练、有氧阈训练。最大摄氧量训练的目的是改善氧运输系统的中枢机制(心脏)和外周机制(工作肌肉),该训练法常用于青少年运动员。资料显示中长跑强国肯尼亚少年儿童每天进行30分钟匀速跑,每周每天增加5分钟到60分钟,12周以后将提高最大摄氧量10%;无氧阈训练是以提高V02占V02max的百分比为目的的训练,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讲,无氧阈强度时V02占V02max的60%~70%,心率约为160~170次/分钟,该方法在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应用较多,有关资料在西方运动员与肯尼亚运动员比较后发现成年肯尼亚运动员三分之一训练用于此,而西方运动员只有约10%,这是两者运动成绩差别较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氧阈发生在血乳酸值达到2mmol/L时,心率约为140次/分钟左右。有氧阈训练就是机体处于该状态时的训练强度,是中长跑运动员在准备期的基本训练方法,有助于训练和比赛紧张的迅速恢复,提高心脏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率以及代谢系统的节能水平,常用于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本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科研人员合作,运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准确测定出本队队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以及各个摄氧量水平对应的心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确定了不同队员的有氧训练靶心率,从而制定出不同队员的个体训练负荷和运动量。

无氧能力方面的训练主要是糖酵解能力(乳酸耐力)和磷酸原系统的训练。乳酸耐力训练的目的是使机体适应乳酸的酸性作用,提高缓冲乳酸的能力和肌肉排除乳酸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要使乳酸值达到12mmol/L,磷酸盐系统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放松快跑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练习必须安排足够的恢复时间,否则糖酵解将成为主要的供能方式。

乳酸耐力训练方面常采用间歇训练法,间歇时间的确定与训练效果的好坏直接相关。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首先与科研人员合作测定了运动员不同间歇段落的血乳酸峰值出现时间,制定训练计划时将队员血乳酸峰值出现时间定为间歇时间,此时血乳酸浓度最大,氢离子对机体刺激也最深。在峰值出现的基础上进行下段落的训练,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

磷酸盐系统训练对于中距离跑队员的训练意义较大。800米、1500米项目无氧能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磷酸盐系统所占比例也在逐渐上升,这就决定了训练方法的改进。磷酸盐训练法常采用重复训练法。同间歇训练法一样,重复训练的开始时间在通常训练过程中也比较难以把握。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与科研人员合作,测定运动员安静时的血乳酸值,然后测试段落训练后不同的时段乳酸值,最终确定血乳酸恢复到安静水平时的时间,该时间就是重复训练两段落的间隔时间。

2.改善运动素质能力的训练。运动素质方面:我们把运动素质训练重点放到力量、柔韧、协调训练方面,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把不同目的的训练揉和到一起,例如我们自己研究的平衡力量训练法就把力量训练和协调训练结合到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和训练经验显示,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绝对力量,使肌肉纤维的横截面变粗,但是肌纤维过分精大会影响到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从这方面来看中长跑的技术要求和大负荷力量训练的要求是矛盾的。然而中长跑项目是对肌肉力量要求很高的项目,那么有没有既能增加肌肉力量又能不影响专项技术动作的.力量练习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在使肌纤维保持适宜的粗度的同时设法使机体在神经系统运动过程中募集到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到工作当中,也就是训练神经肌肉系统。在训练实际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小负荷高频率多次数多组数的训练方法,往往是不同肌群的训练交叉进行,这样既能加强力量素质又能培养运动员持续运动的能力。

柔韧训练通常放到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当中进行,我们发现了国外优秀选手在柔韧练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国内运动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慢跑上。慢跑固然重要,它可以使体温升高,减少肌肉的粘滞性。但是光有慢跑还不够,因为训练毕竟不是慢跑,训练过程中无论是动作幅度还是动作频率都要比慢跑大的多,因此就需要做更多的柔韧练习使肌肉适应较大的关节活动度,进而减少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使得柔韧练习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往往对整理活动的柔韧练习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整理活动中适当的柔韧练习对于体内代谢产物的清除以及缓解肌肉的紧张程度有很好的作用。

运动员的协调性在比赛过程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后程跑过程中良好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消耗更少的能量,使运动员在后程跑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能量储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跑步的经济性。在高速的重复运动过程中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是技术动作完美的表现,运动员能够有效的控制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在蹬地过程中肌肉紧张做功,而腾空阶段肌肉放松不做功。在协调性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小肌群对于维持机体协调性,保持身体平衡至关重要,因此在训练实际中我们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我们进行的平衡力量训练法,运用一些平衡器具(平衡板、橡胶球等)结合小负荷的力量训练对于刺激小肌群有很好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发现软地跑对于练习腿部小肌群有很好的效果,如草地跑、沙地跑等。

体能训练对于教练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跑步举杠铃了,作为教练员既要懂训练学又要对生理生化知识有所涉猎。只有广泛汲取不同的知识为我所用,密切地与训练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训练方法,不断更新训练思维,才能有新的突破。

篇6:青少年长跑运动员训练与比赛时的营养与恢复论文

青少年长跑运动员训练与比赛时的营养与恢复论文

【摘 要】青少年长跑运动员由于长时间、无间歇、大运动量的训练比赛,造成了营养缺失,导致身体疲劳、机能下降、运动能力降低或丧失。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训练和比赛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各种营养素在青少年长跑运动中的消耗情况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营养缺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就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恢复运动能力的均衡营养补给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促进科学的营养和训练,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营养缺失 机能下降 科学饮食 全面恢复

青少年长跑运动中人体体内能量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训练与比赛时间长、无间歇、大负荷、大强度,极易造成运动员营养缺失。所以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及时给运动员补充所需的营养,有助于减缓消除疲劳的产生,恢复运动员正常的生理机能,增强耐力性,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以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

下面将就各种营养素在青少年长跑运动中的消耗情况与体能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营养缺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1 糖

1.1糖类营养的缺失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在长跑运动中,随着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糖因大量消耗而缺失,这是导致运动员机能不正常,运动能力下降,产生运动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

1.2运动中糖的补充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或比赛中理论上最好每20分钟补充糖15~20克。

1.3运动后糖的补充

训练或比赛后,及时补充糖分,保证赛后的正常生理活动需要,使运动能力能尽快得到恢复

1.3.1在比赛终点服用100~150克糖,促进血糖恢复和减少血乳酸含量。

1.3.2赛后应多食含糖量高的食物来补充所缺失的糖分。

1.3.3补充的量应根据训练比赛后糖的消耗量、和赛后的正常生理需要量和运动员个体对糖的吸收情况来决定膳食中糖的供给量。

2 脂肪

脂肪作为人体贮存能量,对长时间运动的耐力运动员尤为重要,在耐力性的运动中,脂肪的.能量供给达到了总热量的25~30%。脂肪的发热量高,具有抗饥饿的作用,对于长距离运动项目脂肪供能占有重要比例。

2.1脂肪类营养的缺失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如果在运动后,导致脂肪在体内的不足,将导致:

2.1.1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对维持体温的恒定有影响。

2.1.2心脏及肾脏等重要的器官缺乏脂肪的缓冲保护,容易受振荡和运动损伤。

2.2运动后脂肪的补充

由于脂肪不易消化吸收,所以在运动中是不应补充脂肪的,否则只会增加运动员的负担。补充脂肪时,应多食用植物性脂肪和磷脂(大豆中含量高)为宜,动物性脂肪不宜超过热能的10%。

2.3过多的摄入脂肪对运动的影响

2.3.1脂肪摄入量超过总质量的30%时,对训练和比赛是不可取的。

2.3.2食物中脂肪过多,增加体重和运动负荷,影响运动能力。

3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根据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可将蛋白质分为完全性蛋白质和非完全性蛋白质。

3.1运动后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情况及不良影响

在长跑运动结束以后,运动员身体的新陈代谢达到了最高峰,组织蛋白的更新、运动中组织的损伤修补以及热能提供亦增加了对蛋白质消耗。女运动员还会出现月经不调,这将严重影响训练比赛水平。所以赛后及时补充运动中消耗掉了蛋白质,将有迅速修补受损组织,提高免疫力,最终恢复运动能力的重要意义。

3.2运动员的蛋白质补充

3.2.1蛋白质的补充要适量平衡,过多或过少对运动员的身体恢复并无益处

由于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较高,代谢产物氨是一种有毒物质,由肝脏将氨转变为尿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随尿排出体外,这会增加肝、肾负担,对运动员的恢复是不利的

3.2.2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而且还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

在运动员的膳食供应中,应供给氨基酸齐全、比例合理的蛋白质,比如:鸡蛋、牛奶等食物,大豆是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食物。

4 水

4.1水的代谢功能与缺失对运动的影响

水是人体运动中消耗最多的物质。长跑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水盐代谢旺盛,水分大量丧失。合理的及时的补充水分有助于机体的血液循环和体热的散发。

4.2运动员水(饮料)的补充

人体在运动一个阶段后,体内将丢失大量的水分,饮用饮料可以保持和恢复已消耗的能量和丢失的体液。一般补液原则是:

4.2.1运动中补水应根据运动项目剧烈程度、时间长短、环境温度和人体的机能状态等的不同而不同;

4.2.2运动中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补水,每15~20分钟左右喝一次,每次不超过250毫升,每小时不超过1000毫升为宜。

4.2.3运动后的补水量=体重丢失量,运动中每丢失1千克体重,补充1000毫升的水;

5 维生素与矿物质

5.1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代谢与缺失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在青少年长跑运动中,运动员的新陈代谢旺盛,导致体内的矿物质如钙、钾、钠、锌等被大量消耗,并随汗水和尿液排出体外,之后运动能力下降。

5.2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5.2.1维生素的补充

长距离运动的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后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及时补充由于长时间运动而损失掉的维生素,有效地加快体力的恢复。

5.2.2矿物质的补充

运动中消耗掉的多数矿物质基本上能从运动员正常的饮食中得到补充,而且必须经常适量补充,如钙、镁、钾、钠、锌、铁等。

女子青少年长跑运动员缺抶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应多吃瘦肉、鸡蛋、猪肝、绿叶蔬菜等含铁高的食物,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血红蛋白水平,预防缺铁性贫血。

6 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利于营养吸收和体能恢复

6.1一日三餐的热能供给要作合理安排。

6.2在训练及比赛后,至少要休息40~50分钟以后才进餐,否则会引起胃肠性炎症。

6.3运动员饮食需适量,防止暴饮暴食。

6.4不宜多吃巧克力。

7 结论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及时的补充了运动中消耗了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和迅速恢复运动能力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物质保证,是运动员取胜的法宝之一。运动员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间吃,均会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恢复,对训练和比赛的成绩产生影响。虽然营养不能代替训练,但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营养及其他辅助手段与训练相结合更有利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如果我们能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付之行动的话,那我们就正走在科学训练的大道上了!

参考文献:

[1]王维群.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

[2]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保健学》教材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6.

[3]季浏等.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

[4]陈永清.运动营养指南[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5]夏伟恩,吕江,杨洁.游泳运动[R].中国田径协会.

[6]张德生.运动营养学初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篇7:青少年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论文

【论文摘要】意识对一个足球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是衡量一名运动员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足球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比赛的积累。青少年正是培养足球意识的黄金时期,但目前少年运动,尤其是学校业余运动员的初级训练,往往是重技术、轻意识;重结果、轻过程。为此有必要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足球训练中的意识是指:“足球比赛中的各种技术、战术手段在运动员头脑中的反映,是运动员在进行技术、战术活动时自觉的心理活动。”这被称为足球运动员最宝贵精髓。应变能力越强的运动员,其意识就越强。但综观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这一点都是比较薄弱的,比赛场上常出现许多不符合足球发展或不合理的现象,如经常漏入、传完球不动、场上位置感差、丢了球不抢、该传的却带、该带却乱传、没有补位的意识、看球不看人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势必影响到运动队朝高水平方向发展。为此有必要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战术意识训练

战术意识训练包括以下八大要素:技术的目的性(是为了实现何种战术目的)、行动的预见性(判断同伴及对手的意图)、判断的准确性、进攻的主动性、防守的积极性、战术的灵活性(临场的应变能力)、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整体性(或称立体性)。

以上八个要素是密切联系的,既互有区别,又缺一不可,但对于不同技战术的运用,这八个要素并非是等量齐观的。例如在比赛中传球技战术的运用,很明显的,这里配合的整体性动作的隐蔽性所占的比重就相应大一些,而技战术行动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则带有普遍意义。了解了以上八个要素,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要素,把运动员意识的培养纳入训练计划之中,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划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注皿技战术训练

要培养与提高战术意识,还应熟练地掌握基沛技战术,这是提高运动员意识的物质基础。青少拜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往往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技战术的目的性,表现在训练中往往喜欢从自已的兴趣出发,所以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在一定移度上是带有强制性的,这就要求教练员不断地督伍其加强基本技战术的训练,并不断地启发其练习溉作的目的性,以强化刺激。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系列化”的训练,即根据足球比赛的规律,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而设计的连续的技术动作,实质上这一系列化技术动作的练习就是意识的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往往不能完全理俪技术动作的目的性,而作为教练员则必须非常清楚,他应当告诉自己的队员在比赛场上遇到某种情况应当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对这些系列化动作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其练习技术动作的目的性。这些可以称之为“意识培养的始发”或者是“青少年战术意识发展的萌芽”,也就是说当其在比赛中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能够立刻做出相应反映,这实质上是一种反射过程。

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用的个人行动和集体配合的方法。它可在比赛中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点、能力和全队的集体力量以求战胜对方。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对战术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战术训练最能体现实战,好多攻守的情况运用不同技术处理的应变能力。

(二)战术训练处于高度的对抗中,从对抗中引出许多变化,这一切都是有意识的活动。

(三)为了适度解决复杂的对抗情况,运动员必然会动脑去想,教练员也容易在训练中发现问题。无论是纠正错误的'还是不对的,对于教与学双方都有利。

(四)战术训练总是处于不断的攻守当中,这对提高队员的全面攻守技术和位t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达到技术训练的目的的同时,意识与技术也紧密融为一体了。

3.用比赛培养和提高意识

经常地参加比赛,是培养和提高意识的重要手段。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同歇也是为了进一步检验训练的效果。基本的运动意i}的培养可通过训练,而特殊的战术意识则要靠比翻实践来提高。这是因为训练毕竟不同于比赛,这刚包括队员所处的环境、对手的特点、对抗的激烈程度等都不相同。应当将训练与比赛实际结合起来,犯比赛作为训练内容的组成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叶着一定要参加许许多多的大型正式比赛来提高队员的战术意识,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可以根振大型正式比赛的要求来组织模拟比赛,这就要求教练员应当弄清所进行的模拟比赛与大型正式比赛对队员心理影响的差距,如场外噪声的干扰、对抗的激烈程度、队员对模拟比赛在思想上是否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等等,采取各种手段,以弥补和尽量缩小这些差距,以便使自己的队员的意识水平能够胜任任何大型的正式比赛。

4.注意加强各技术动作“串变”训练

所谓“串变”,即是指对运动员个人技术训练时所运用的一种方法。“串”就是指将几个单个的技术动作串在一起来训练;“变”就是指在颠球时应有高低的变化,运球时应有前后左右的变化,传球中力量的变化、比赛中进攻节奏变化、进攻与防守方式的变化等。采用这种方法来训练队员,对其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足球技术动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处于一个相互联系与承上启下的关系,如停球这一技术动作,作为传球、射门的前关键一环,在其中就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训练中教练员有意识地把各个技术动作串起来训练,效果是非常好的。

5.训练中应经常向队员提示一些注意事项

在对青少年队员的训练中,由于有时不太注意队员的基本要求,以至于使有些队员踢球时养成了好多坏习惯,如果不及时地加以纠正,势必影响到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对足球运动中的一些规律性的要求,教练员要严格、经常地、反复地给予提醒。如传完球就跑,应该怎么跑?是接应还是拉开或穿插;要主动接球,注意抬头观察,不管是在有球还是无球,随时都看清周围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行动;注意控制比赛的节奏,不能一味地求快;在对方门前随时想着射门,稍有机会就要起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队员灌输这些意识,使之成为一种概念植生于脑海之中,最终形成一种自动化的意识过程。战术意识水平的高低,最直观地表现为临场的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这是评定运动员意识水平的又一重要标准。要提高运动的战术意识,就要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要求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观察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训练时从实际出发,加强基本技战术的训练,杜绝那些不切实际的花哨动作。

6.加强学习,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形成某种意识的功能都是以某种知识作为基础。为提高队员的足球意识,除了在球场训练时给以指正外,还必须加强足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有些问题在训练时不可能讲太多、太全面,只有在理论课上来充实。因此应在每周安排一次理论课。但要掌握时间不能太过长,太长了队员坐不住,影响理论课的效果,时间以不超过40分钟为好。教练员在讲课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讲问题时不能讲得太死,如在讲到“能射不传”这个问题时,教练员往往容易突出讲射门的一面,而可能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能射不传”并不是不能传。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射,什么时候必须传就要讲清楚。这样队员就在比赛中会突出射门,同时又合理运用传球,更丰富了队员的意识;二是讲问题时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要讲清楚为什么。对一个问题,应让队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在训练二打一的战术配合时,教练员提出“传球要隐蔽、快速、准确,接应时要求球到人到,力求达到两人做到配合时心领神会”,随后就要对队员讲清道理。这样以来,队员们对教练员的要求和意图心领神会,目的也清楚,训练的自觉性和效果就不大一样了。

总之,技术训练的意识表现为行为的目的性、合珠性和准确性,而技术运用的综合即为战术意识。斌识水平的高低则表现为临场的观察力、预判能力、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此三者是评定足球运动员意识水平高低的标准,前两者是后者的基础,并从后者中具体地体现出来。针对我们国家足球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强调加强对运动员特别对青少年运动员意识的培养,只有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水平,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富有创造性。

篇8: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训练与调适论文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但在青少年篮球比赛中,经常会发生发挥失常,不能打出自己队伍应有的水平。通常发生在几个主力队员身上,或者整体发挥失常。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赛中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加以阐述。

一、主观因素

(一)缺乏坚定的自信心

一般来说,自信心就是人对自我能力的客观评价,自信心与运动员掌握的技战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密切相关,是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心态和技战术正常发挥的基础和保证。自信心可使运动员在状态和心境不佳的状态下,抑制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假如运动员赛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大赛经验等,都会使运动员产生紧张心理,失去自信心,显得缩手缩脚,技战术水平无法正常发挥,也势必影响比赛的成绩。

(二)缺乏稳定的情绪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由于人类对于生理性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态度体验。在篮球比赛中,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是引起运动员竞技水平下降的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就会导致心理失常, 进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技术水平,不能使临场的心理状态保持最佳。

(三)缺乏适应能力

篮球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有身体的适应能力和精神的适应能力。篮球比赛是瞬息万变的复杂的对抗性项目, 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适应能力能否适应场上的变化,直接影响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如果运动员对场上出现的一些突如其来的机体刺激和精神刺激,不能自我控制和适应的话,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影响技战术发挥。

二、客观因素

(一)外部刺激因素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外部刺激,如客观环境、观众因素、裁判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篮球运动员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是良性刺激,有时是干扰刺激。在面对两种不同的刺激时球员的感受及其水平发挥也是不一样的。在良性刺激下队员表现士气高涨、斗志昂扬;而干扰刺激使球员往往表现出心理紊乱及异常心理,从而导致心理负荷增大、生理和心理失衡、体力下降、技术动作变形、失误犯规增多,乃至比赛失败。

(二)运动员自身因素

篮球比赛对抗十分激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先天的素质是重要的,但后天的身体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则是稳定临场心理状态的基础。如果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组织出现异常,精神上感到力不从心,临场的情绪一定会发生变化,破坏和影响运动员自身正常的临场心理。

(三)教练员因素

教练员赛前和赛中语言及流露出对运动员的期待程度,会对队员产生很大的影响,教练员如果能够正确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切合实际对队员制定出合理的比赛方案,就会对队员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使队员兴奋性高,潜能发挥的越充分。

(四)集体配合因素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队友间默契、流畅的配合,必定增强队员的自信心和队友间的`信任感,使运动员在场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比赛场上形势难以预料,每个队员都有可出现失误、漏人、误传、误投时有发生,导致队伍配合和打法不一、不协调。此时, 如果队友之间相互埋怨、指责、不信任,很容易引起全队情绪低落,担心失误,结果必然使全队注意力分散,能力全线崩溃,产生运动焦虑,影响比赛成绩。

三、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调适的途径

教练员通过调节运动员情感,提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心理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要求运动员进行一些有益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一)针对青少年运动员个性特点进行训练。因为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对青少年运动员要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式。因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更惧怕失败的打击。对自己要求越高的青少年运动员,越不能容忍太多的批评与指责。

(三)作为一个教练员应该明白,自己的训练与指挥能力,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动机水平。

(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五)应用赞扬、鼓励的手段。这种积极的社会强化手段,对女运动员非常重要。积极的强化手段是运动员行动的动力。反之,消极的强化手段则将成为其行动的阻力。

参考文献:

[1]托马斯·A.塔特科,杰克·w.理查兹.实用运动训练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2]王钱泉.如何解决篮球教学中的不可控制性[J].体育新课程,.

[3](美)布朗(Brown,D.)著.张忠秋译.篮球心理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5.

[4]李旭峰.篮球心理训练莫忽视[J].篮球,1990,(2).

[5]宋书文.心理学词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篇9:运动性疲劳恢复过程与促进方法的论文

关于运动性疲劳恢复过程与促进方法的论文

本文将探讨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消除运动性疲劳手段和方法,为更好地服务于运动训练竞赛提供参考。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运动性疲劳恢复过程与促进方法”的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原标题: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与恢复手段研究

摘要:运动性疲劳一直是制约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运动训练负荷、内容和方法等的不同,运动员产生运动性疲劳性质也有所不同,针对运动性疲劳的复杂性,本文将探讨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消除运动性疲劳手段和方法,为更好地服务于运动训练竞赛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机制;规律;恢复手段。

现代运动训练运用高科技理论与技术、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运动成绩,挖掘人体运动潜能,运动中延缓疲劳以及运动后尽快的消除疲劳促进恢复,提高人体功能能力进而达到超量恢复,是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追求的目标。机体在极限化训练模式下,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疲劳是运动到一定阶段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在1982年的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对运动性疲劳的是这样定义的:“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进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一、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

(一)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的不同特征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包括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中枢疲劳发生在大脑皮质和脊髓部位的疲劳,外周疲劳是指神经一肌肉接点、肌细胞膜、肌质网、线粒体,表现为肌肉疲劳肌力下降。比如在静止用力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需要保持兴奋,肌肉中血液供应减少以及憋气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等,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是肌细胞内代谢变化导致ATP转换速率下降所致。另外,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疲劳往往与能源贮备动用减少相关。

(二)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抗疲劳能力不同

比如快肌纤维收缩快、力量较大,但容易疲劳,在运动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参与程度与运动强度相关,以2/3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慢肌纤维中的糖原开始消耗,接着转向快肌纤维,甚至当慢肌纤维中的糖原完全空竭时,快肌纤维中还有糖原剩余。

研究表明,不同代谢类型的运动项目疲劳的特点不相同,一般习惯性、自动化高、节奏性强的动作不易疲劳,而要求精力高度集中、动作多变的练习则较易产生疲劳。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既需要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非周期性练习和混合性练习,其技术动作的不断变化是加深疲劳的重要因素。

(三)无氧练习和有氧练习抗疲劳能力不同

不同形式的运动练习的疲劳机制不一样,进行无氧强度练习时,高位神经中枢更多的激活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和神经冲动,磷酸原被快速消耗,CP含量在极量无氧强度练习结束时下降80%一90%,运动性疲劳产生。近极量无氧强度产生疲劳的原因还包括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的堆积、PH值下降。亚极量无氧强度练习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肌肉和血液中乳酸堆积、PH值下降,主要以肌糖元无氧酵解供能。另外,氧运输系统功能的限制也是疲劳的因素,因为这样会造成人体工作肌供氧不足,特别是在极量和近极量有氧强度练习时。另外,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的堆积、pH值下降也是引起疲劳的因素。有氧练习时引起疲劳的原因,小强度与中等强度有氧练习区别在,前者疲劳过程发展较慢、消耗脂肪为主,脂肪未完全氧化,其分解的产物进人血液。肌肉静止用力时血液供应减少,由于憋气过多心血管系统功能也会下降,在静止用力时骨骼肌的神经冲动会加大,为维持肌肉的紧张状态,神经冲动不断冲击着大脑皮层细胞,使神经细胞处于持续兴奋状态,进而促使疲劳加深。

二、运动性疲劳恢复过程

(一)生理功能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1.生理功能恢复速度和时间取决于强度

大多数生理功能指标恢复的速度和持续时间直接取决于工作强度,工作强度愈大功能变化也愈大,相应的恢复速度就愈快。

2.不同生理功能恢复的速度也不同

例如,血压和吸氧量比心率恢复快,高强度训练运动员呼吸节律恢复快,而心率、肌力恢复较慢。

(二)恢复过程三个阶段与超量恢复

运动时能源物质不断消耗,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在运动后恢复期的一段时间,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超量恢复”或“超量代偿”.

(三)机体能量储备的恢复

1.磷酸原的恢复

每个肌肉细胞周围都有一些浮游的ATP,细胞可以即刻利用,仅够维持大约三秒钟,但是其数量不多。磷酸肌酸系统可以快速为工作肌肉供应能量,但是仅能维持8一105.磷酸原在剧烈运动后很快被消耗,但磷酸原在20一305内合成一半,2一3min即可完全恢复。

2.肌糖元储备的恢复

肌糖元在体内作为糖的储存形式存在,是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物质,也是长时间运动延缓疲劳的一个因素。肌糖元恢复的速度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以及膳食有关。肌糖元可以直接分解成葡萄糖供能,长时间运动使肌糖元耗尽后,如用高糖膳食46h即可完全恢复。而且前10h恢复最快。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后,无论食用普通膳食还是高糖膳食,肌糖元的完全恢复都需要24h,而且在前sh恢复最快。在大强度间歇训练后,至少要有24h的休息时间。

3.乳酸的消除

工作时形成的乳酸愈多其消除的愈慢,轻微活动的强度,未受过训练的人大约为v02max的30%一40%,受过良好训练的人为V02max的50%一60%.因此,乳酸消除快慢与乳酸产生的数量和恢复方式有关。乳酸消除的途径:70%乳酸氧化成C02和H20;20%乳酸转化成糖元和葡萄糖;少于10%乳酸转化成蛋白质从尿液和汗液中排出。

三、促进人体恢复的方法与手段

从中枢到外周,从神经、肌肉、内脏器官到细胞分子水平都可能是疲劳产生的部位,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负荷以及训练方法所产生的疲劳性质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采用消除疲劳的手段和方法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一)变换活动方式

训练课中机体疲劳时,采用轻微放松练习、更换变换训练内容和整理活动、交替安排负荷、调整训练间歇的时间与方式等,来促进机体的恢复。在训练课中采用适当强度的肌肉活动,穿插一些轻松愉快、节奏性强的练习,帮助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更快消除。每天的训练时间可根据人体的“生物钟”,形成习惯和定型,节省神经能量,也有利于机体的恢复。不同时刻的运动训练对端脑、间脑和脑干中的NE、5一HT以及5一IH的节律性产生了不同的时间生物学影响,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可以明显地降低DA含量和中枢抑制水平,有利于维持机体在运动训练中的兴奋状态,延缓疲劳发生,同时对运动后的疲劳消除起到积极性的作用。

(二)营养性手段

通过营养学途径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手段,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其中糖的供能占60%之多,长时间运动时糖的有氧代谢产物为C02和H20时,不会引起内环境紊乱,糖在无氧代谢时生成的乳酸,在运动时可在慢肌、心肌中氧化或在肝中再异生成糖,而不增加胰岛素效应。糖的补充主要是指补充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运动出汗较多时应补充NaCI水溶液,服用二磷酸果糖(FDP)补充支链氨基酸,服用抗氧化制剂补充肌酸。合理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可以改善机体的工作能力,提高运动成绩,加速疲劳消除,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膳食应富有营养易消化。

(三)中医药手段

中医药手段可以调整机体代谢的内环境,全部细胞的新陈代谢,都必须通过内环境,特殊药物可快速清除代谢产物和合成代谢底物,以调动人体的最大潜能,从而提高运动中的能量生成,延缓疲劳的出现,以及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药物对运动员身体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违禁药品成分,因此应当慎重使用药物消除运动性疲劳。

(四)理疗与反射按摩

大的运动负荷后,为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采用一些理疗手段来加速恢复,常用热敷、温水浴和反射按摩等。可直接用水或用热水袋进行热敷,对消除肌肉疲劳有促进作用,冬季效果更好。神经反射则是人体一种最基本的调节方式,它控制和管理着人体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等生理活动。按摩是利用神经、经络调节的生理作用,以不同的手法、强度及时间等作用于机体,条件反射性地改善和调节神经、经络系统的功能,促进良好的反应,理疗对运动后疲劳的消除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利森。消除运动性疲劳途径及手段的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5(3)。

[2]李小华。运动疲劳与恢复的生理过程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

[3]黄远飞。运动性疲劳探微[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6)

[4]杨利。骨骼肌在运动训练中的生理适应性变化[J].辽宁医学院学报,(3)。

[5]闻寿瑜,赵瑞雪,李欣。导致人体运动疲劳的有关因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5)。

[6]赵福临,陈庆熙。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及恢复方法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ll)

[7]惠振宇,郭可雷。积极性休息和整理运动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具体运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6(2)。

[8]解长青。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

篇10:三级跳远的练习方法与力量训练论文

三级跳远的练习方法与力量训练论文

一、三级跳远的技术动作

1、注重分解复杂的技术动作。三级跳远的助跑起跳技术要比一般跑的技术复杂,这是由三级跳远自身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三级跳远的助跑技术性很强,这就使得在助跑训练中要注重于技术的训练,助跑速度快慢取决于短跑成绩,而助跑的效果取决于助跑的技术含量。助跑速度的好坏不仅在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还要有先进的技术在里面,这样才能得到好的助跑速度。助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第一跳,因此,要求跑的动作技术正确、步幅开阔、节奏稳定、摆臂有力,整个动作放松自然。

2、合理把握三级跳动作的节奏。三级跳远技术大致分为力量型、速度型、现代平跳型。力量型特点是第一跳身体重心腾起高而远,三跳距离变化较大。速度型特点是身体向前速度快,重心轨迹低而平,第一、三跳距离变化不大。现代平跳型特点是在保持第一跳较长距离下,仍能使第三跳增长距离。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对远运动员进行速度训练,同时要注重对运动员节奏感的培养。三级跳远的助跑不仅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高速度,而且要同时做好起跳的准备。这就要求三级跳远运动员不仅要跑得快,而且要自然放松,有节奏,并且还要跑的准确。

3、强化助跑速度的训练。查阅文献资料和对许多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见表)。

从表中的数据我们看出:上述著名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都有着惊人的短跑成绩,也就是助跑速度,速度与成绩成正比关系,速度快成绩就越好。三跳成绩分别占总成绩恰当的比例(三跳比例约为:33%+30%+37%)。

二、三级跳远的练习方法

1、分析“步点”的确定对运动成绩的重要性。所谓“步点”的确定就是在助跑跑道上,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布置一定的点数,让运动员踩着点进行助跑训练。三级跳远的助跑距离约为40-45m,运动员一般跑16-20步,助跑初期要完全放松不仅要跑得快而且要有效地利用速度,运动员要想在这45m距离内发挥出最快的速度,必须对助跑的技术有很深的理解。要想达到这样的助跑我们可以通过下面方法:50m加速跑,30m左右的跨步跳,50m后蹬跑;力量训练,特别是小肌肉群的`练习,协调性训练等一些辅助性练习。

2、强化控制第一跳的高度和速度。在起跳中注重蹬离起跳板瞬间,适当降低起跳脚角度,要求起跳时起跳点接近身体重心点,保证第一跳在合理的高度和速度范围内。具体方法和要求:

连续的单腿跳,向前单腿交换跳,行进间单腿跳和跨步跳等。在长期的训练中发现,运动员经常出现起跳技术不合理、上板动作迟缓和摆臂不协调等问题。特别是第一跳腾空过高,这个问题主要是起跳后小腿伸的太远、上体后仰,另外起跳时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动作向上而不向前。

3、分析好一、二跳之间的技术转换。整个三级跳远技术过程中有一个技术转换阶段,是第一跳和第二跳的纽带,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第三跳的发挥,从上面的比例看出:这跳是三跳中距离最近的一跳,我们要处理好这跳的比例,过大则会损失大部分速度,而不利于下一跳的发挥,过小则不能把速度完全发挥出来,既达到理想的远度又没降低速度,为下一跳做好充分的准备。技术转换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训练:连续跨步跳,原地弓箭步交换跳,多级跳,行进间单腿跳和跨步跳,负重弓箭步走,原地负重弓箭步跳等等。跨步跳是摆动腿屈膝向前上方快摆,大腿要超过水平线以上,起跳脚同样要向后向下的扒地动作。所以说第二跳要做到起跳腿要完全伸展,后腿以膝领先向前上方摆动,摆臂与腿部动作配合协调,空中动作要自然。

4、优化第三跳的力量和速度训练。从表中我们看到,他们的第三跳在三跳中是最远的。作为最后又是最远的一跳,那就意味着在一跳时就要把所有的速度和力量全部用上,那怎样把速度和力量全部用上就成为了这一跳的关键。具体的素质训练如下:立定跳远,原地双腿触胸跳,短程助跑跳远练习,单、双摇跳绳,深蹲跳,蛙跳,负重,跳伸练习,连续跳栏半蹲等等。

5、完善三级跳的多个过程衔接。三级跳远的第一跳要低而快,而且不易过大,第二跳要步幅大而且轻松,第三跳要高而且远,再加上自然而有节奏的助跑就会取得好的成绩。完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训练:整体反复练习,对自己的动作不断的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观看录像,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了解技术动作特点;完成整个动作时要做到步点准确、助跑速度快,与起跳衔接自然,二、三跳要积极着地,保持水平速度,上下肢配合要协调有力。

三、三级跳远的力量训练

1、绝对力量练习:负重半蹲,从50%到80%;负重深蹲,从60%到90%;提拉杠铃,从60%到90%.

2、快速力量练习:15到20公斤杠铃快速前推,2至4组。肩负25到40公斤杠铃半蹲跳,每组15到20次,2至4组。肩负30至40公斤杠铃做弓箭步跳15至20次,2至4组。肩负自身重量80%至100%的杠铃,深蹲4次计时,4至6组。30至40公斤杠铃快速抓举6次,4至5组。

3、弹跳力的练习:单级跳,多级跳;原地纵跳,原地屈膝跳,弓箭步跳等;单腿,双腿跳绳120至200次;深跳练习每组15至20次;负重提踵。肩负60至80公斤杠铃提踵15至20次,4组;提拉杠铃提高背脊力量。悬垂举腿、二头起进行腹肌练习,每节课lzo至uio次,6组结束。

四、小结

1、三级跳远的成绩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速度与成绩成正比关系,在保证顺利完成起跳的前提下速度越快成绩就越好,而合理的腾起角又是减少速度损失的前提和保证。

2、合理分配适当的三跳比例,找到适合自己的三跳比例就能取的好的成绩,所以三跳间的节奏是关键。

3、全身协调用力、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对完成动作的质量、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完成动作质量高、平衡能力强的运动员成绩自然就好。

4、通过以上系统的训练方法,可以减少从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在三跳的过程中的损失,找到适当的三跳比例和培养节奏感都有良好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

5、力量训练的优势:力量素质是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力量素质的高低制约着运动员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影响着其比赛成绩。采用利学的训练方法,促进专项力量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浅谈三级跳远的技术特点田新课程学习,(OS期

[2]浅析三级跳远项目中专门跳跃能力的训练方法田田径,201.年,期

[3]立定三级跳远技术要点分析及训练明。新课程学习(综合),201.年(09期

[4]吕二林田径身体训练手段和应用f}}l.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5]詹勇;浅谈田径训练中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田科技信息,21期

篇11:学生自信训练的方法与途径(职教论文)

惠州市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吕品

【摘要】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的坚信程度,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它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俗话说“有志者,事竞成。’’也只有坚信自己能成功的人才能成功。自信心在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学生自信的培养,学生自身因素是前提条件,而老师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自信;训练;途径;方法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两扇门,一扇叫“我能行”,一扇叫“我不行”。打开“我能行”,你看到的是智慧、潜能、创造、自信;打开“我不行”你看到的是胆怯、无能、自卑。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找到开启自信之门的金钥匙。自信心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 青少年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自信是何等的重要。那如何训练学生的自信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人从教二十多年,在这方面有着较深的体会

一、 学生自信的训练,学生自身因素是前提条件

(一)、 学生本人应关注自己的优点。在纸上列下十个优点,不论是哪方面(细心、眼睛好看等等,多多益善),在从事各种活动时,想想这些优点,并告诉自己有什么优点。这样有助你提升从事这些活动的自信,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应”。这一效应对提升自信效果很好。

(二)、学生本人还应做到自我心理暗示,不断对自己进行正面心理强化,避免对自己进行负面强化。一旦自己有所进步(不论多小)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很棒!”、“我能做得更好!”等等,这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

(三)、 学生应树立自信的外部形象。首先,保持整洁、得体的仪表,有利于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其次,举止自信,如行路目视前方等,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发自内心的自信;另外,注意锻炼、保持健美的体形对增强自信也很有帮助

(四)、学生本人应保持健康 注意全面的营养、保证身体锻炼、保持快乐的心境,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会使自己产生幸福感,进而产生自信心。

二、学生自信的训练,老师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老师的信任能激发学生的自信

信任是建立在对他人诚实、可靠、正直的基础上的。信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上沟通的起点。教师有了对学生的信任,既可以增强自己教育好学生、搞好班级工作的信心,又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自尊心的渴求,调动学生奋发的积极性,尤其对后进生更可以鼓舞他们上进,使沉睡的心灵得以唤醒。因此,每接一个新班,第一个需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便是明确无误地告诉他们:你们是最聪明的学生,老师喜欢你们每一个同学,不论你过去成绩好坏,不论你在过去的表现如何,现在的你,是一个全新的你!是一个积极的你!是一个告别过去,在努力走向美好未来的你!通过这样的第一次接触,不论有问题的没问题的哪类学生,他们都会为之一振而精神振奋,眼睛发亮。特别是问题学生更是激动无比。在这个信息里,传给优生的是你要继续努力,不要骄傲,不能看不起别人,别人随时可能超过你;传给中下生的信息,让中差生感到这老师与以前的老师不一样,我们要有新的表现。从而让全体学生树立起新的信心,感受到新老师的不一样的关爱。第二个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在一个月内,班里不定选班干。任何一个同学在开学前三个星期之内凭你自己的表现以及与同学之间相处的关系,在第四周由同学们民主选举产生 班干条件是:一要有责任心和信心,二要热情肯干,乐于助人 三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第二个信息,与其说是让学生自我表现,其实也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摸底的良好时机。初看这两个信息好像跟训练学生的自信风马牛不相及。不,它们的联系可大了。不论是哪类学生,他们都想做班干,都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老师的关爱和肯定。在这段时间里,我不停地与学生交流,深入学生群里了解学生特长及各种信息,然后记录起来,以供以后的训练辅导提供资料 在这个阶段里还不断地给中下生鼓励,给中上生加油,和优生谈心,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是多么关心他,从而充满信心地学习着,表现着自己的特长。这就是对学生的开学自信训练法之一: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信任关爱每个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特长。

(二)、 老师的宽容能培养学生的自信

尊重学生,对学生宽容,是我们教师必备的美德之一,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但也不能简单地一味批评、指责。我认为对学生犯错给予适当的宽容 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2003年,在我班有个双差生叫胡仰文,他成绩差不用说,而且非常调皮,起坐不安稳、古怪动作不断、顶撞老师、哗众取宠、捣乱课堂为乐,作业不交值日不做,家长溺爱。以前的老师交底:遇到这样的学生你就自认倒霉!第一次接触他时,果不其然。于是,我对他进行冷处理,在课堂上暂不理他,同时根据语文课内容改成故事课,故事内容蕴含他的行为有针对性而编,进而讨论这个故事,他也感觉到故事跟他有关就睁大眼睛听着。我发现他脸色有一点不自在,课后就找他谈话。这谈话并不是批评他(这样的学生肯定挨过不少的批评,对批评已能应付自如了),而是微笑着对他说跟他做游戏:“立定1分钟不动” 的游戏。他睁大眼睛听完后饶有兴趣地做游戏。之后,我大力表扬他:能不违反游戏规则。这就是遵守纪律。你说你不行,我觉得你很棒,在上课时你只要愿意,你肯定也能约束好自己,遵守纪律你肯定能行,愿试试吗?听了我的话,他的眼睛亮了一下。过后,我乘胜追击,让他每天把自己做得好的一点一滴记下来,有多少记多少,并画上笑脸 如果没有就给自己画一个哭脸。他也爽快的答应了。但说容易做起来还是挺难的。他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我及时鼓励他,也发动同学一起做他的工作。此外还及时告诉家长学生的进步 让家长也加入到教育的队伍中 就这样慢慢地改掉了捣乱课堂纪律的不良行为。这是训练学生改掉不良行为习惯,是训练自信我能行的第二个方法

(三)、老师的耐心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往往因为害怕失败而失去信心,所以,作为老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又有耐心的引导。这个训练过程分为三步走。第一步,阅读名人典故,讲周围认识的人的故事,使他们明白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只要分析原因并认真对待,失败还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经过失败后才成功的结果令人更加珍惜。第二步,降低门槛。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这门槛的降低不能让学生知道且不能常用,否则会打击其信心)。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度。第三步,不妨来点“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当学生有了自信他才会乐于接受惩罚 但不能对学生施加超过其自身能承受的过高压力,以致使其认为不能实现而不去尝试 经过前面阶段的自信训练。学生已能诚恳接受老师的处罚了。但惩罚要找准时机,找准突破口,以振奋学生的精神状态,深入到其心灵深处。如我班学生李力,他是因成绩差,纪律差而承受不起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的压力而来到职校的。他平时说话声音很小,自己对自己也很没有信心,经过前面的阶段训练 在纪律上他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但在学习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背一条化学公式要两天才背出来。据观察,他并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长久以来的失败让他产生了心理障碍。于是,我找他谈话,指出他的优点并跟他分析他背不出书的原因,然后让他试着按老师提供的方法来背公式,结果不用半天就背出两条,他来找我时,激动得眼圈都红了。学生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初次建立起来的自信如果不及时给予的加强训练也很容易就丧失殆尽。对此,在树立起学生的自信之时还要不断给予增强,帮助训练 首先,让学生说话大声这体现在回答问题、在讲台上发言、讲故事等。课堂上,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问题、发言,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其次,还让他们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如预设一个目标挑战自己,或树立一个榜样努力赶上他,超过他。当然,这些目标不能超过能力太遥远,用一定的压力敦促自己做到能跳一跳,摘果子,才能具有诱惑力。最后,还可以用心理暗示,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教学法,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能使学生学的快,记得牢,培养了创造性,又增进了身心健康。无论平时还是在教学中我都常对学生说:你真聪明,这么难的问题你都能解决!你真棒啊,又比以前进步了!你多勤快呀,能认真完成这么多的作业!认真思考吧,你肯定能想出好办法解决问题!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能做得很好通过不断的鼓励、暗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性格也变得阳光快乐了。

(四)、老师的赏识是培养学生自信的动力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著名的“罗森培尔效应”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赏识是树立学生信心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只有表现自己对学生的赏识才能使学生信心倍增。如何表现、何时表现效果最佳呢?

(1)、赏识要真诚,使学生确信是真的 ’

首先,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准确、具体地说出孩子的表现与成就,把学生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热情地夸奖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会确信教师的赏识是真的,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且会对教师心存一种感激。从而更加努力,充满、自信和活力。其次,要学会利用名人及他人的力量,如适当地用名人的话及其他任课教师或班集体对学生进行表扬,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2 )赏识表扬要及时

如果表扬或鼓励是在第一时间提供的就会得到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孩子的注意力转向是很快的,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没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其不断进步,从而增强自信。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话“这学生简直是一无是处”,“这学生调皮得受不了”。即使学生做得稍好一点也认为是理所当然,而对错误就非常重视。这样使我们错过了许多表扬学生的机会,打击了他们的自信。有一次我上公开课时,有位同学迟到了,站在门口显得十分难堪。这时,我十分和蔼地说:“这位同学虽然迟到了,但确实十分喜爱学习的好学生,你们看,他跑得头上都冒汗了。这说明他心里急,想把迟到而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个迟到的同学。原以为必挨批评,可是却意外地得到了表扬,不仅消除了尴尬。而且很快积极地投入到了听课,成了课堂上最踊跃的发言者。品味这个事例看出,对学生做错了事而又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不妨对其错忽略不计而对其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一方面加以肯定和赞扬。这种做法可以满足起内心的自我肯定和要求,可以强化其改过图进的欲望

(3 )赏识表扬要持之以恒

要持续保持学生的自信,教师就要坚持长时间地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赏识,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一般情况下,教师、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忘了鼓励反倒讥讽,大声地指责:“这么笨,别上学了”、“你真没记性、真是死不改悔”等。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让他们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学到智慧,使其不迁怒,不贰过,我们对孩子错误的处理至关重要。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这个世界多了位发明家。同样,教师和家长的宽容也会使孩子感受一份真爱与抚慰,所以我们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时刻不能过度。赏识孩子,给孩子以希望。总而言之,学生自信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学生本人努力外,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走向成功,走向幸福。

余思达

[学生自信训练的方法与途径(职教论文)]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小学年度田径训练计划

浅谈大学生中长跑业余训练论文

田径训练计划

八年级《中长跑》说课稿

探析体育术科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论文

体育论文的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论文题目

田径队工作计划

田径教案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方法论文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方法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疲劳与恢复方法论文(合集11篇)】相关文章:

体育论文2022-08-09

大学体育论文2023-05-02

田径队训练工作计划2023-07-14

关于体育中长跑反思2023-11-07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2023-09-08

疲倦作文600字2022-05-06

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2022-11-14

前脚掌朝地跑教学反思2022-11-19

浅析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2022-12-28

我的魔鬼瘦身计划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