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18篇)由网友“AKA正义Jim屌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德育内涵非常广泛,涵盖学生劳动、品格、爱心、自立、理想、人格、集体、人生观、世界观、社会公德等多项内容,涉及家庭、学校、社区各个领域,不能不说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在“以人为本,以一切学生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发挥各个层次的功能。因此,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重点,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理论上讲,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中学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是:
1.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2.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3.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4.集体主义、纪律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
5.文明道德教育: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6.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意志品质教育: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打扫体育场地卫生。勇敢坚毅,吃苦耐劳,自尊自强。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球类、游戏、拔河等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校园集体舞是美育和体育的相互B透,但不像竞技体育那样激烈,既可以建立学生友谊、锻炼身体,又能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确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一个人的陋习有时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相反,好的习惯则会为人生增色。正如严谨务实的习惯能使人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待人真诚的习惯能使人多几个真正的朋友和一份心灵的宁静,待事豁达的习惯能使人乐观向上……,同时,正是一些生活细微之处的习惯展示着一个人的素质。为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的活动。通过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等礼貌用语告别陋习。告别陋习是自尊、自爱的表现,更是对他人、对集体的尊重和爱护。
五、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堂最后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六、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例如:比赛时有同学认为裁判不公当场退出比赛,马上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要求学生要尊重裁判、服从裁判,以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健康成长。
七、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整洁,在教学中,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再则,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诲人不倦”。这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八、以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学校举行的诸如运动会、篮球对抗赛中,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把他们团结合作、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在赛场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应教育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的精神不要只停留在赛场上,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应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怨恨,让我们的班级、校园更加和谐。
总之,体育学科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强身健体。体育老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发掘,从体育本身的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要寓德育于正常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上体育课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德育教育,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世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镜流.李树珍.心理学导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3]王司宇.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m].北京: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1).
篇2:篮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篮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已不仅仅满足于对文化知识的要求,并且希望通过中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主要向学生传授各种运动的实用技巧与规范要领,提升学生参与各项运动的兴趣。篮球作为一项全民运动项目,学习门槛低,且具有超高的实用价值与教学意义,如果在教学中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教学活动的科学实施,将会为中学体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篮球教学;中学体育;运用;实践
多年来,在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对篮球技术动作的教学,把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技术,提高学生的篮球比赛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虽然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竞争性与趣味性,但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侧重篮球本身,而忽略了学生主体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需求,忽视了篮球运动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交往价值。随着社会与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为了适应多元时代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勇于创新、富有个性的新型人才,有必要在篮球教学总加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笔者将针对中学体育,浅谈篮球教学的运用与实践。
一、篮球教学在中学体育中的重要功能
1、文化传播的功能。众所周知,美国作为篮球发展的强国具有深厚的篮球文化,美国职业篮球赛也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比赛之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篮球的教学,也就起到了文化传播的功能。将美国的篮球文化引入中国,与本土的文化进行结合,一方面可以让青少年在运动中展现个性,实现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利用新的文化来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2、放松身心的功能。经历过篮球运动的人都知道,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是对身体与精神的馈赠。尤其目前的中学生学习的压力比较重,如果不能得以释放,将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篮球就是一项极为放松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得以施展,并且在竞争中解放学生的天性,这样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是极大的满足,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3、磨砺精神的功能。在篮球运动中,有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都是值得学习的,比如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永不言败的竞争精神等,这些精神品质对于中学生来讲是一笔重大的财富。面对着升学的压力,需要用这种精神来化解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在教师的领导下,正确合理地开展篮球运动就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精神,受益今后的.人生。
二、篮球教学的方针策略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多偏重于篮球使用技巧与动作规范的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侧重于篮球本身。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却成了篮球教学中的陪衬。所以在今后的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需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把学生作为第一发展对象,实现将篮球教学的教学成效服务于学生。笔者简要阐述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从“持球”到“移动”“传接球”“运球”再到“投篮”“上篮”,把教学过程进行分解,使学生深入了解篮球的运动要领,而不把教学任务作为一项刻板的规定来实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这是使篮球教学成效最大化的基础工作。
2、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是采用先示例再练习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尽管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刻板、机械的教学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在长远的教学中得以发展。教师要抓住新课改的机遇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出适应时代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形势下,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教学观念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传统的单个动作的练习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实践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叉分组,在教学内容教学完毕后,进行实战演练,举行各小组的篮球对抗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及时地实践帮助学生对实际技巧的掌握。
3、注重合作学习的发展。篮球是一项集体的活动,仅仅只有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在教学中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也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合作学习的发展,不再是以往单一个体的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合作意识的树立,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与队友的默契配合。然而,合作学习并不是把学生分成几个简单的小组,任其自由训练,分组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个性特点,比如性格好强的学生与性格平和的学生作为搭档,磨合两个人的个性,使学生掌握竞争的能力又不失冷静的头脑。再如,球技好的学生搭配球技一般的学生,学生之间更亲密的交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共同进步,相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学更有成效。最后再根据学习成果,进行五到六个人的分组,组成篮球小队进行对抗比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带动篮球小队夺取胜利,胜利之后的喜悦又激励学生继续深造学习,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篮球教学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新课改时期的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既是顺应改革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学生能在体育教学中受益更多,成为新时期的可造之材,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仔细研究、大胆实践,找到篮球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良方,从而体现中学体育教学课程开设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卢炳坤.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中学篮球教学改革[J].体育师友.(03)
[2]王剑锋.新课标下中学篮球教学的优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31)
篇3: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学科论文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学科论文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而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体育课是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课程,可保证学生连续接受教育。学生的各种思想和个性可以在体育课的实际活动中直接表现出来,平时较难掌握的学生心理特点在体育课中易于暴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言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比的。体育学科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教育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自身修养,以身立教
作为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体育教师与学生有着广泛的接触,在学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观察教师。此时,如果教师的言行不一,就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威望。
二、寓品德教育于锻炼之中
学生掌握一项体育技术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标准。在跳高教学中,低杆动作很好,可一升杆就变形,这其中精神因素起着决定作用。这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果断、不怕失败的精神。
三、寓德育于规范要求之中
体育课一般在户外进行,上课时学生要到指定的地点集合,在课堂上要细心看教师的示范动作;球类活动要遵守规则进行,并评定名次;下课时,集合整队待教师总结本课情况宣布下课时,才能离开操场。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课堂常规,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
篇4:探究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探究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探究教学法的概念及其优点
探究教学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而提出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用探究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或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探究教学法可以体现“实践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将思考权、发言权、实践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第二,探究教学法可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促人发展”的教育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达到锻炼人和完善人的目的。
第三,可以充分体现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师生观。体育课中实施探究教学法要始终将学生置于动态的学习情景之中,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去发现、探索,使学生觉得教师可信可亲,有利于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创新提供保证。
第四,通过探究教学法可以改变体育教师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探究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探究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学生不受教师过多要求的制约,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学习方法,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其次,可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运动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的过程。
2.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过去“一刀切、齐步走”大统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失去的是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失去了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探究教学法所展示给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地选择的余地,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探究教学法依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如:不同的体育基础,不同的身体形态,不同的运动能力,采用分层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落到了实处。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教学法一般的呈现方式是:①问题法。如怎样才能跳得高?这个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②讨论法。既能引导学生思维判断,追根朔源,又能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探究的结果具有创新价值;③启发法、启发学生“想一想、练一练、问一问、试一试”,力求自己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另外,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体育的知识和技能。
4.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探究教学法一般运用于技术技能和比赛的学习中。只有体现一定难度和可探究性,学生才对这种学习内容感兴趣,并去探索和解决学习中的相关问题,使单调枯燥的技术变得趣味化。如:跨越式跳高,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解决怎样才能跳得高。由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很大,就在器材的设置上用一根跳高架,绑上四个不同高度的皮筋,学生自主选择,体验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然后让学生逐步升级,每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对技术动作就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随着高度的上升,技术动作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也就更加重视技术动作的学习和运用,从而使学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探究教学法经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批评精神,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胆略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另外,学生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加强。
三、探究教学法的操作要求
1.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中学体育课运用探究方法对目前广大师生来说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实施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这种教学方法的时代意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重要性,给学生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而不是将正确的答案抛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另外,要不断地吸取各地的有益经一验,以此来充实和完善该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必须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本着全面、易学、实用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地发展。其次,要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兴趣、爱好和内心需要出发,做到区别对待,同时还应考虑教学环境,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因素。如在篮球教学中,学生都很喜欢投篮,但命中率很低,于是,就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多次练习,从中发现,出手角度、弧度、瞄准点、手腕手指的拨球动作,是决定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学方法的优化下,体验投篮动作。如改变篮圈的高度,在地上放置铁环,让学生距铁环一定的高度,将球投进铁环,然后把铁环逐步升高,让学生在趣味性极强的学习氛围中体验交流,共同协商,反复练习,最终较好地掌握了投篮的技术,提高了投篮的'命中率。
3.正确处理“放”与“收”的关系。探究教学法的主导思想就是将学生放开,而放开并不是随意的、毫无目的的。放开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最终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收”要明确为什么要收,要注意收的时机,从教学过程来看,“收”就是要解决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加强指导。因此,放要放得开,收要收得住,如果学生的思维还是在教师的约束下,那就失去了放的目的,也就无从谈及探究。
4.通过正确评价和引导,增强学生在体育课中探究式学习的可持续性。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评价要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所以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即便有些学生体会不多,收获很少,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分析,探讨、交流,以极大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另外,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而提高自我。现代心理学研究表现,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而探究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评价机制就是内部动机的发动机。通过评价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身体练习,它具有较强的乐趣和较深的简力,能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能量。
四、运用探究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探究式教学法多用于技术动作的教学,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准备所教内容的技术动作,明确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设想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2.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的问题情景要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
3.探究教学,主张放开,但一定要和“放羊式”教学区别开来。应注意放开的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同时也不能因为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各自为战,教师应加强引导。
五、实施建议
1.教师对教材要充分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对课堂的每一个步骤要有充分地构想。
2.教师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既要保证课堂纪律活而不乱,又要保证让学生放开。
3.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体育器材、设施资源的功能,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运用中应尽量发挥一种器材多种功能的作用。
4.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课前要反思学生的探究能力,课中要反思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课后要反思学生探究问题的实际效果。
篇5: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情景中,激发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本文主要阐述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对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深析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表现,全面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中学体育教学;应用
在中学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兴趣教学法运用到中学体育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体育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味。本文结合自已在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对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浅析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表现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灵活的采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的习惯。采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吸引不积极参与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可以收获知识和得到体育锻炼。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国际的足球比赛,排球比赛等体育项目,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从内心里喜爱体育,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形式教学中消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出适合体育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个性进行分析,在根据这些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先让学生对某个体育项目有个基本的了解,在根据学生对其感兴趣的程度,结合自身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重复的做同样的动作,体育教学比较枯燥,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改变教学的方法,采用兴趣教学法,在教学中,抓住一个特点,认真的分析研究。譬如,在体育课上要训练学生立定跳远的能力,可以设置踩石头过河的游戏,之后再利用这些石头完成跳跃,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
二、阐述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的教学模式
中学体育教学的模式缺乏整体性原则,课程的设计没有具体到内容上,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大多数的情况下采用的是“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基本教学的任务,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忽视学生的兴趣、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也没有考虑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目前,在我国在中学的体育教学课堂上一般都只进行简单的教学活动,比如跑步、比赛等单一的形式,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老师的安排下被动的参与,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
(二)兴趣法教学有效性不够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依然处在一个传统教学观念的阶段,过分重视文化课的教育,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存在一部分体育老师觉得体育课是可上可不上的课,在上课的时候也是随意的教学,并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对体育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而且,对于中学的体育课,教师和学生普遍的认为对自已的升学影响不大,可以不必花费时间去学习,在规定上课的时间常常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像天气不好不能进行户外运动,文化课教师拖堂,班主任工作不到位,体育活动单一,场地和器材不足等种种因素而取消体育课的学习,使得体育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兴趣法教学实施的有效性不高,流与形式,缺少更大的积极性。
三、探析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中应用的具体表现
(一)兴趣小组的自由组合
随着新课改改革的全面实施,中学体育教师也逐渐重视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自由的组合,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体育活动,发挥出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互相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取得整体性的进步。
(二)心理引导式教学模式
中学生的性格还处在塑造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性格比较叛逆、浮躁、急躁,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心理引导,多开展一些开放性强和合作意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情景引导教学模式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素质和兴趣爱好来设置的,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
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体育的锻炼,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味。中学体育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情景交融和心理引导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兴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德救.兴趣导向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17(30):23-24.
[2]刘云雷.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3(03):249-250.
[3]魏忠仁.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和谐氛围[J].教师,,11(18):21-22.
篇6:德育渗透功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德育渗透功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德育渗透功能的内涵、德育渗透的意义,重点探究了德育渗透功能在实际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德育;中学体育;渗透;应用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不仅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由此可见,德育渗透功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德育渗透功能的内涵和意义
(一)内涵
德育的内涵较广泛,具有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上的德育,即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方面所接受的目的性影响;狭义上的德育,即指单方面的学校教育。受教育者在道德方面受教育者有方向、有计划的影响,进而在规范道德意识的影响下,开展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德育渗透,具体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自强不息教育、强大内心教育以及竞争意识教育等五方面的的渗透。德育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完善人格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生活功能以及社会功能[1]。
(二)意义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由于体育科目贯穿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并且体育科目开设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久,进而中学阶段渗透德育于体育教学中,能够确保学生接受到连续性的德育教育,能够加强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中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游戏,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的体育练习。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在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的。
二、德育渗透功能在中学体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
中学体育教学科目具有集体性、实践性、自由性以及竞争性等基本特点。由于目前大部分中学生在家庭中属于独生子女,学生的分享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较弱,进而在中学体育这样的集体学习中,会经常出现独立活动、分散活动的现象。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适当渗透德育的美育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巧妙渗透美育功能,即通过多样性的肢体活动和优美的肢体动作使学生对美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具体,进而有利于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在丰富体育素材的基础上,能够加强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完善和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美能力[2]。
(二)结合学生特点渗透德育
由于中学阶段学生在家庭背景、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不同,进而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仔细观察学生在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例如,中学阶段的女同学在进行体育练习时,由于个别体育动作难度较大、体育动作较复杂,进而女同学会觉得体育动作乏味,进而会对体育练习产生抵触的学习心理,这时体育老师首先要对女同学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女同学意识到体育动作的重要性和作用。与此同时,老师要采取鼓励性评价,全面调动女同学参与体育动作练习的积极性。此外,体育老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体育的差异性,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即因材施教。例如,对于班级内体育学习热情较高、体育成绩较好的同学,老师要适当的提高体育练习难度,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对于体育学习兴趣较低、体育成绩较差的同学,老师要设置难度较小的体育练习目标,进而树立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参照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德育渗透的良好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长跑体育练习时,大多数学生对长跑存在片面认识,学生认为长跑是一项枯燥的体育项目,进而报名参加长跑的`学生数量极少。实际上,长跑体育项目是一项考验学生耐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体育活动,对于锻炼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际的长跑体育练习时,老师要为学生介绍长跑运动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跑体育运动,进而使学生在参加长跑运动中勇于挑战自我、树立强大的学习心理。
(四)结合教师素质渗透德育
要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体育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因为只要老师自身的素质得到了强化,在实际的德育渗透教学中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体育老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还有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职业魅力。进而在渗透德育功能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德育功能的良好渗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而且能够全面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此可见,渗透德育功能于中学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事业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参考文献:
[1]秦海生.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2,04:141-142.
[2]步正.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好德育渗透功能[J].科技资讯,2012,22:199.
[3]李晓然.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05:68-69+125.
篇7: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政府对中学体育课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加入体育游戏,这不仅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推动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游戏;运用
体育游戏是当下最受欢迎的一种中学体育教育模式。所谓的游戏教学就是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育教学与游戏结合。在游戏中让学生充分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快乐的,这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本文根据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浅谈如何将游戏教学更好地与体育课程相结合,
一、体育游戏的基本论述
体育游戏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游戏,还有一种是现代体育游戏。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游戏就是教师利用现有的一些器材,开展某种器材的体育项目和游戏,比如篮球和乒乓球等等。教师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场地进行室内或室外活动,比如赛跑、跳远等。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游戏只能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数量有限的体育活动。这种类型的体育游戏严格来说不能算作是体育游戏,应该说是体育活动。当某些学生对某种活动或某种类型的运动没有兴趣时,对他们来说,意义也不是很大。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游戏在传统意义体育游戏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扩展,将传统意义的体育游戏包含在内。这种类型的体育体育游戏主要载体是计算机技术,其内容多数是以现在最为流行的体育赛事为蓝本进行开发得以实现的,例如,由NBA为蓝本开发的NBA技巧挑战赛、网球高手、迪士尼高尔夫等等。目前,国内中学体育课程教育中的体育游戏主要是传统意义的体育游戏。教师们对体育游戏是非常钟爱的,因为在体育游戏的帮助下,学生的兴趣大大提升,注意力也大大提高了,教师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综上所述的优势,足以让体育游戏走进中学体育教学中,并实现其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合理运用的意义
1.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舒缓身心疲劳
从中国的教育模式来看,中学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的综合成绩直接关系到高考成绩。在这个时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非常大,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如果不及时地发泄和释放,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抵制学习、学习兴趣低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中学体育课程在这个时期是为数不多的发泄方式,体育游戏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一系列集体活动。
2.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比例依然不是很多,而且男女比例也非常不协调,呈现男生多、女生少的趋势。这无疑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秉承结合实际的原则,有计划合理地编排体育游戏,让学生参与进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热情的激发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主要需要负责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需要在现有的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的现实条件下,合理地编排和组织体育游戏,并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进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引领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主导。中学生不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已经逐步成熟,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只需要对他们进行引导,而不能过分地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拼搏意识也能得到锻炼,强化体育课教学效果。
3.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目前中国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中学体育老师需要通过合理地编排游戏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潜力,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品质和自主独立的精神,尤其是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这样看来,在体育学科中进行品质教育教学更具优势。形式多样、高效合理的体育游戏编排和合理的运用,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压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还能够为思维能力的提高找到良好的途径。在体育游戏中,如果教师的意识足够、目标明确,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让学生找到乐趣并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会逐渐提升。此外,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中,中学是学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利用不同类型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利用体育游戏的形式,能帮助学生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意识。在更高层面上,对提高中学华民族国民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三、体育游戏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运用
1.在课前准备环节中的运用
中学的体育课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以热身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为主。在课前准备阶段可以设计几种简单的热身游戏,比如“拉网捕鱼”“传球触人”模仿动物”等,这些游戏的动作强度虽然不大,但是可以迅速地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的肢体兴奋度也会相应的提升,尽快进入运动状态。通过“听数抱团”“抢椅子”等游戏,则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让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融入课堂教学,学生的各个关节运动开了,发生运动扭伤的风险也就相应的变小了。在教学过程中,在对同一个部位进行重复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开展运动度和运动部位类似的体育游戏,这样学生的某个部位才能得到充分的运动。
2.在技术技能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要想拥有非常熟练的体育技能和技巧,就必须要进行反复训练。大部分身体素质练习都是动作难度虽小,但是运动负荷大。因此,如果动作设计的不够合理,练习手段过于单一,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体育游戏设计得非常合理,那么简单、枯燥、机械的训练会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环节,也就能显著强化技能锻炼效果。比如,“一人运两球”“投篮晋级”等游戏,就能有效地将运动技能的训练完美融入到游戏环节当中,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参加度,在游戏环节中实现不同运动技能的反复训练,提高运动素质和技能。
3.在体育课结束环节中的运用
在中学体育课堂的结束环节中,为了舒缓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降低其兴奋点,达到调节和恢复学生情绪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尽量准备一些轻松的游戏。教师可以有计划编排和设计一些带有舞蹈的游戏。在结束时,可以召集学生集体进行跳舞,例如“民族大团结”等,或者设计一些智力的.拼图游戏,与此同时,配上一些轻松的旋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得到放松,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总之,体育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合理编排和运用体育游戏,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配合度更高,更加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其中,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加丰.论在新课标体系下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运用[J].大众科技,(7):165-167.
[2]凌云,张军.试析高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方法的合理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9):46-47.
[3]张明伟.论新课改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115-116.
[4]高平.浅谈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1):208-210.
[5]秦兴波.“体育游戏”教学法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6]李伟基.试论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30):74.
[7]谢东如.简论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6(5):114-115.
篇8: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一、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的课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很多体育教师不按课表上课,等到考试来临,体育课就被别的文化课挤占了,有的学校到了毕业班,体育课干脆就不上了,有的学校对体育器材长时间不投资,场地器材老化,有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没有很好的体育课评价机制和对体育教师的奖惩机制,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体育课存在放羊式管理,对学生没有体育项目达标考核机制,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制约影响着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大部分学校已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体育教师队伍也壮大起来,但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到位,教师本人自我约束较差,再加上当前社会上功利性的拜金主义思想盛行,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现象不断增加,不少体育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没有强烈的创新改革意识,也限制体育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另外,体育教师的成就感得不到有效体现,不能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达不到标准,不能及时发给训练费用、工作服装费,甚至不能和文化课教师同工同酬,在评优评模、晋职晋级方面也得不到应有的权利,造成了体育教师对其从事的职业的满意度较低,自我评价较差不能使体育教师保持持久的教育动机和工作积极性。
三、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很多体育教师知识局限于教授学生某种运动技术的细节,或把一种完整体育项目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教学。其实,教师应该从整体上研究体育教材,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高度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把体育教学看成是增进学生体质健壮的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一种工具,应该把教学活动放开搞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掌握动作要领,学到体育常识和锻炼技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身心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的生活作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正客观的处事原则,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不断改变、塑造者学生的人格品质。
四、有效的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动机
学校应该针对当前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加大对体育教师的业务、思想培训力度,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请一些模范体育教师作报告,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有一定教学水平的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指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开展体育评优课活动,尽快锻炼成熟一些年轻优秀的体育教师,成为体育教师队伍中的标兵和骨干。同时,学校还要积极提高体育教师待遇,体育教师室外上课较多,冬天冒着严寒,夏天顶着酷暑,比较辛苦,待遇上应该不低于文化课教师,在教学优质课评比上,在教师职称评定上应该考虑向体育教师倾斜,以此来激发体育教师的建功立业的动机,使他们不断地自我完善,逐步提高业务能力和师德素质,从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五、加大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教师不要局限于对学生身体机能的训练,更应该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首先,体育教师要明白体育精神对学生成长的巨大的推动作用,认识到体育精神有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进而自觉地研究体育教材,挖掘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的体育精神,然后在体育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培养,这也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其次,体育教师应该了解体育课上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有着健康向上的生活追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既学会竞争又懂得合作,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懂得自尊自强,在实践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学校领导、教师应该大力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这直接影响着未来建设人才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体育教师应该站在民族、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模式,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内容,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大胆实践,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创新精神,最终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篇9: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一、体育游戏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游戏方法和教育手段,体育游戏将锻炼身体作为基本方法,以达到娱乐身心、改善体质和陶冶性情的目的。通过开展游戏,人们将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后代。参照俄国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观点,我们认为与成人生活中工作、服务和活动相比,儿童生活中的游戏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以游戏中孩子的表现为参照,可推测出其在以后生活中的表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知老”。因此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游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派生出许多分支,体育游戏是其中的一支。体育游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主动性和意识性的活动,通常按照某种规则或目的来组织。普及性、大众性和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征。体育游戏一般可分为竞赛性体育游戏和活动性体育游戏两种。其中竞赛性体育游戏是体育游戏的高级阶段。
二、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开始环节
在授课的开始环节,必须先使学生兴奋起来,以利于组织活动,并使学生注意力提高,进而快速融入课堂练习活动。应使其身体各部分都得到有效的活动,从而在体育课堂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保持情绪高涨、精神饱满的状态。教师在此环节宜采用“反口令”、“姿态比赛”、“听觉”、“视觉”等类型的体育游戏,注意应遵从简单、短小的原则来进行对体育游戏的选取与应用。
2、准备环节
将“准备活动”做好,才能使内脏器官的惰性得以克服,从而促进身体各部分组织和器官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在此环节,可引导学生以游戏方式反复多次练习已掌握的体育技巧,从而为学生基本部分技术的学习过程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内容选择面予以适当扩大,以利于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例如打活动目标、小型竞赛、投掷练习、上下花式传球、左右传球练习等等。通过此类练习,学生的身体器官与机能快速融入工作状态,进而做好心理与生理的准备以迎接基本环节的教学内容。
3、基本环节
学生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锻炼身体和培养思想道德水平的过程为基本环节的教学内容与目的。在基本环节中,针对体育游戏的运用,在游戏形式选择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科学、合理。这样不仅能使游戏练习枯燥单调的形式得以改变,同时也起到辅助作用,使动作技能的掌握与形成过程得到加快,教学效果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课堂气氛也因此而活跃。在短跑教学过程中,可进行“跑城”、“接力”、“你追我赶”等相关练习;以球类教学为例,可以进行“打点”、“接力”、“传球”、“对抗”、“绕物”等相关练习活动。
三、体育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时机选择
在体育教学的开始与准备环节,应使学生注意力得到转移,使学生由安静状态迅速转入运动状态。此时将体育游戏合理运用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将自身各系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快速提高,尽快转入运动状态。并做好充分的生理与心理准备,为课程基本环节的开展和激烈紧张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在教师对某种技术动作反复讲解示范或过多重复练习时,极易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疲劳现象,注意力也大幅下降,在课程的结束环节,学生的肌肉过于紧张,急需放松,身体的整体机能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恢复。此种情况一般多出现在课程基本环节具有大运动量的活动以后,还存在其他具有较大运动量的课程安排中。教师可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较为放松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激烈活动之后渐渐恢复至平静状态,其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也回归正常。通过安排此类具有放松性质的小游戏,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有张有弛,在锻炼了身心的同时又不至出现不良影响。比如在大运动量的田径类的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按报数结组“的体育游戏,所有同学围成圆圈并作逆时针慢跑,在跑动过程中对疲劳部位的肌肉进行击打,同时注意教师报数,在听到报数后,学生应立刻依照所报出的数字就近抱团结组,失败者为最终不能凑足人数者。通过类似的方法,学生在大运动量后的疲劳度得以有效缓解,教学活动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给学生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总而言之,应将体育游戏与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结合起来,以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完善与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育游戏以服务于课程教材任务为目的,因此,在选择体育游戏类型时不能只听凭学生的要求、兴趣或热情,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生理、心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使其与课程安排有机融合,发挥最大效果,切忌滥用。只要教师们严格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具体情况,善于总结,深入探索,勇于创新,锐意突破,相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成效。
篇10: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摘要:本文从快乐体育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通过追踪和梳理快乐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并深入分析了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案例,有效和充分地证明了快乐体育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和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可以普遍推广。
关键词:快乐体育;中学;体育教学
1、快乐体育的概念与起源
1.1快乐体育的概念及其特点。
1.1.1快乐体育的概念。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掌握运动及其所带来的乐趣,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同时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1.1.2快乐体育的特点。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快乐体育就是“乐教乐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情绪调动,全体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并能在此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最新发现。因此,在快乐体育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主动学习、愉快发展的主要特征。其具体表现为教学思想:育人为主,情感入手。快乐体育的根本宗旨就是“育人”,只有体会到运动快乐的学生,才会终身锻炼。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好动,于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唯有从情感入手,使学生乐意、主动、积极地动起来,结果才会超乎想象。
(1)教学定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快乐体育的关键是教学实施,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实施的关键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愿意和主动参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缺一不可。
(2)教学组织:全员参与,氛围活泼。快乐体育一定是全体参与,不只是少数学生运动,其他学生在看的情况。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活泼氛围,强调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运动,乐意运动。
(3)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新颖多样。体育教学的“快乐”,在组织上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单一循环的,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且根据环境和条件及年龄阶段的不同,有计划和有序地进行,组织形式一定采取花样不断、新颖别致的,才能广受欢迎。1.2快乐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1.2.1快乐体育的起源。快乐体育兴起于二战后,发端于德国和日本。1979年,日本第24届“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在东京召开,竹之下休藏作为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和领导者提出了“快乐体育”一词。1953年后,“追求正确而丰富的体育学习”理念开始萌发,教育界自始重视起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体育教育中出现了向技能、体力回潮的倾向,竹之下休藏提出以学习对抗体练式体育,并开始积极探索和尝试快乐体育。
1.2.2快乐体育在我国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开始关注苏联之外的教育模式。风靡德国、日本的快乐体育开始影响我国。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开始践行“寓教于乐”。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从其兴趣着手,强壮其体格,健全其身心健康,使其养成终生锻炼习惯”的快乐体育教育思想。
2、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思想上:摒弃传统思维,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
2.1.1树立“教学合一”的教学观念快乐体育是教学模式,更是教学思想。快乐体育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主体”,而过去,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只管“教”,不管“学”。因此,要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第一步,就应是摒弃传统思维模式,正确认知“教与学”的关系。
2.1.2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去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普遍实行的是填鸭式又叫注入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源,是由教师的主体地位决定的。这种思想产生的结果必然是课堂乏味,学生被动。而快乐体育,首先强调的就是学生主体意识,具体指的是,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就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体则表现为主动愿意学习。这样在“欢声笑语”中,实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2.2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不能因循守旧。
2.2.1认真准备,合理规划。在“学生主体”的快乐体育思想指导下,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精心谋划,积极准备,缜密计划。既要考虑到整体、长远,又要兼顾到个体、眼前,不能“一刀切”、一个标准、一个方法和一个要求。例如,为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员参与,教师可以在课前抽出时间跟学生一起就趣味教学进行专题研讨,并共同制订或创新趣味课堂和课堂规程。另外,为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不同,可以打造“别样课堂”。具体做法是,同一课堂,同时开展多项运动,学生根据兴趣,在课前或现场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参与。这种体验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且兴趣盎然。但不花时间精心准备,它只是设想。所以,唯有认真准备,课堂才不被荒废,只有合理规划教学任务与目标,才能轻松搞定。
2.2.2着重趣味,重视差异。快乐体育的核心,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起来,让体育课上成为欢声笑语的海洋,且一个都不能少。使学生在这堂课刚愉快的结束时,就开始翘首下节课的早日到来。为实现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别样教学方法,且要一定考虑到因材施教。例如,体能训练课,如果单纯的跑步等常规做法,学生早就司空见惯了,也就没有了兴趣,结果可想而知。那就不妨在简单热身后,再进行分组趣味接力赛。比赛项目:蛙跳、后蹬腿、立定跳远等接力,这样既可以体现竞技性,又能增加运动乐趣;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又使学生在竞技过程中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仅有这些趣味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分组,保证每组的实力相当,否则还没比赛就已经知道结果了,学生也就没有参与的兴趣了。学生体质、兴趣等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能成为体育课缺失的理由和原因。体育教师唯有打造多样兴趣,为全员运动创造条件,才能保证全体参与。让学生运动有兴趣,且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快乐体育的根本。
2.2.3教学一体,健康身心。现在的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个性十足,表现欲强,喜欢挑战,不轻易服输;但耐心是非常缺乏的。据此,体育课上,教师尽管用心教,但沉闷的教学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积极性更无从谈起。唯有“教学一体”的互动,才能激发他们的全身心的热情,课堂才会“生龙活虎”,教学目标才会实现。以篮球投篮教学课为例,课前准备活动结束后,体育教师进行了投篮技术讲解和动作示范,然后让学生们开始自己反复练习。这堂课,教师的教法没有问题,但是3~5次重复动作练习后,学生的兴趣顿失。如果教师在教后,进行多点花样篮球训练,再进行分组投篮赛,场面和结果会截然不同。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分别站在不同的投篮点,相互传球后投篮,再变换位置投篮,最后评定组别和个人成绩,确定名次。这样就将枯燥的篮球课,变得既生动有趣又锤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们在昂扬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3、结语
快乐体育首先是教师主导的,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的确定和树立,其核心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堂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欢。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享受体育课的同时,增强了体质,锻炼了身体。但快乐体育也不应以一味单纯地追求快乐为目的,而必须明确是以快乐为手段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践证明,快乐体育可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适合全面推广和开展,但应结合具体情况和学校体育客观实际,灵活开展,不能千篇 一律。
参考文献:
[1]王水泉,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J].体育与科学,体育与科学,,9(2):44-48.
[2]李俊峰.日本快乐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7(5):145-148.
[3]罗永义,仇军.基于体育本体论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6(2):105-111.
[4]杜志锋,王丽微.谈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探索,,21(10):29-30.
[5]邱伯聪.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9(1):96.
篇11:信息化教学在中学体育的运用的论文
信息化教学在中学体育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男生选取200M、篮球上篮,女生选取200M、仰卧起坐作为评价指标。实验表明:实验班在信息化教学手段下,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最后提出,学校要在信息化设备投入和更新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外,教师自身也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提升,通过信息化培训,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体育教学;应用
近年来,关于信息化手段与体育教学融合的研究不断发展,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已经基本形成了信息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课保持着其他学科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体育教学的特殊性。[1][2]由于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对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方便体育运动技能更好的习得起着重要作用。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信息化教学能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难度动作的教学、示范的直观性等,有利于发挥信息化在教学上的优势。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江苏苏州某中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江苏学校体育网等相关网站搜索有关文献资料,查阅信息化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结合中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信息化手段与体育教学结合提供理论支撑。1.2.2实验法。①实验对象根据研究需要,以江苏苏州某中学学生体育成绩为依据进行分组,根据正态分布的相关要求,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其中各组男生7人,女生8人。②实验时间2017年3月1日—2017年7月1日③实验设计教学内容上,男生选取200M和篮球上篮,女生选取200M和仰卧起坐;教学方式上,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通过讲解示范、纠错等方式开展教学。实验班运用电脑、iPad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课上通过视频、动图等替代传统的教师示范,练习过程中,摄录学生技术动作,利用课上时间集体沟通达到纠错的目标;实验最后一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实践考核。1.2.3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测得的各项成绩进行统计,运用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成绩对比分析。在男生篮球项目上,容易出现手指拨送球的方向、力度不正确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的盲区导致学生错误动作的习得,形成学生不正确的投篮姿势。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三维效果,首先形成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表象认识,通过慢动作的回放,展示给学生上下肢的协调用力,篮球运行的轨迹等,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上篮技术动作的要领,确保教学的正常开展。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篮球成绩分别为79.21分和80.54分,且两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篮球技术在同一水平上,使实验更加具有科学性。试验后,对照班的篮球成绩为84.32分,而实验班男生篮球成绩为88.87分,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成绩提升更加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的成绩差值为3.78分,实验班实验前后的差值为9.66,实验班成绩上升明显。表明信息化教学比传统教学在技术动作学习上更具有优势,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更能够将篮球上篮动作的整体形象建立起来,通过练习、反馈,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2.2实验班与对照班200M成绩对比分析。学生200米的成绩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的发展情况,也说明200米在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衡量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径赛类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存在着枯燥乏味的状况,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练习方式的.改变、组织形式的变化等,都可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信息化教学手段就是通过人体多种系统最终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提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期望。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男生在200M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实验班为73.44分,对照班是71.44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实验后,实验班成绩为86.55分,对照班的分数为74.42分,实验班和对照班男生200M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相较于对照班,实验班成绩提升更加显著。说明信息化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男生200M成绩提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表3中的数据显示,实验前,实验班女生200M平均成绩为72.44分,对照班女生平均成绩为71.87分,两班平均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班女生实验前处于同一水平,符合实验的条件。实验后,实验班女生平均成绩为85.78分,比实验前提高了13.34分,对照班实验后的平均成绩为72.69分,成绩仅提升0.82分,表明信息化教学对学生成绩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课前的教学视频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将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环节进行及时的视频回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2.3实验班与对照班仰卧起坐成绩对比分析。仰卧起坐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项目之一,仰卧起坐对学生的核心力量有良好的锻炼效果,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直接示范为主,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动作幅度等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运动的表象,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动图的形式让学生建立对动作、用力等方面表象,更加有利于良好身体素质的获得。通过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女生仰卧起坐的成绩为80.87分,对照班的成绩为80分,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平均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实验前两班女生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实验后,实验班平均成绩为89.52分,而对照班的成绩为82.89分,对照班和实验班女生平均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和实验前相比,实验班平均成绩提升8.65分,对照班平均成绩提升2.89分。表明信息化手段更有利于仰卧起坐成绩的提高。尽管仰卧起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是非常熟悉,但在课前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对仰卧起坐有了重新的认识,在通过辅助的练习,更加有利于仰卧起坐正确练习动作的掌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3.1.1信息化教学对于中学生体育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数据显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不同的项目中,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成绩上提升明显,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出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对于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起到做了重要的作用。3.1.2随着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教学硬、软件得以更新,在特殊天气条件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从体育知识的普及角度来看,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的复习,通过观看比赛视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和体育知识的掌握的必要手段。3.1.3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更好的纠正学生错误动作。课堂上将学生不完善的方面拍摄成视频,利用课下时间,或者是室内课的时间反馈给学生,另一方面,将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3.2建议。3.2.1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所需要的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部,还需要更多的室外设施的投入。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校一方面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设施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关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让学生体验到信息化时代下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便捷。3.2.2体育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在体育教学中的不短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信息化体育教学真正掌握教学内容,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掌握受益终身的技能。3.2.3学校、教师要多方面的开发现有教学资源,避免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教师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完美的结合,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做全备课工作;学校应将信息化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程度作为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不断为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拓宽渠道。
参考文献:
[1]周超.教育信息化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16,(01):27-29.
[2]金红珍.信息化环境下体育教学有效性及提高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02):43-48.
[3]何文娜.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2):17-18.
[4]马博.信息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174.
[5]陈珂.体育教学中的信息化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7):171+177.
篇12:中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运用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运用论文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不同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教学。那么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有何意义,又如何实施呢?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差异,为学生创造多种可能性;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开展针对性体育教学。
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并非仅仅让学生在求学期间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而在于通过系统性的知识讲解与技能传授,使学生形成获益终身的运动习惯,进而强健体魄,提升身体机能与心理抗压能力,为日后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体能基础。考虑到这一教学目标,中学体育教师有必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运动、强健自身体魄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课程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2.尊重差异,为学生创造多种可能性
实施因材施教的出发点是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多种可能性。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取得进步和最大化的学习效果。
3.立足于学生的学情状况,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教师应意识到不同学生在身心发展以及成长环境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体育技能的掌握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模式,为每一层级的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使全部学生均能在体育课堂中有所获益。
二、中学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切实落实因材施教,需要科学对待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注重分层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定运动负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更加科学的评测机制。
1.科学对待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
中学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体育课程以其身心放松性得到学生的喜爱,若有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排斥态度,必然是因为在体育知识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未能采取适宜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而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当依托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根据身体机能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改变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的排斥态度,进而感受到体育运动为其身心带来的愉悦。
2.注重分层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
中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当给予其自主学习的契机,为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使其个性化体育知识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对于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则为其布置难度适中的动作;对于运动能力不够理想的学生,应当为其布置基础性动作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指引者,这样,不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亦使教师能够以旁观者的视角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加以观察和掌握,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比如,在蹲距式跳远这一练习课中,把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并针对各组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甲组:组跑与踏跳连接好,踏跳充分,腾空高,落地稳。乙组:组跑与踏跳链接较好,踏跳一般,腾空不够高,落地稳。丙组:组跑与踏跳不衔接,没有腾空。不同层级的学生均得到了一定的体育知识,提升了运动技能,改变了以往“一锅炖”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参差不齐的情况。
3.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定运动负荷
考虑到学生先天身体机能的差异性,中学体育教师在设定运动负荷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身体机能情况,以免因设定的运动负荷过强,造成学生产生疲惫感,甚至肌肉拉伤;或者避免因设定的运动负荷过弱,使学生未能达到充分锻炼身体的目的。
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更加科学的评测机制
科学的评价也是因材施教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实施分层评测机制;在教学中也可以允许学生自己来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学习,完成对体育成绩的评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晓明.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2]姚大强,王志成.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气质类型不同因材施教[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3]李学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赤子(上中旬),(5).
篇13: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
一、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内容
(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中学生需要加强道德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把这方面的观念有效渗入,如教师可以采用举例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使学生在听故事的情况下认识到爱祖国、爱集体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
(二)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是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需要任何书本的教材,只要在体育课中渗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在体育课上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中学生会接受得更快、更好。
(三)顽强拼搏精神教育
顽强拼搏精神是指顽强拼搏的毅力,在体育运动中能够体现这种精神。体育老师应多讲一些体育界凭借这种顽强拼搏的毅力取得好成绩的人的事例以提高学生对顽强拼搏理念的认识,并激发他们潜质。
(四)培养竞争意识和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父母长辈宠着长大,其竞争意识及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能力,让学生在竞争中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在困境中学会接受现实,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一)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到处都能见到。例如:田径运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武术、体操、等项目是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集体性体育项目是培养组织纪律和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随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考验。如:在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还是半途而废;在篮球比赛中,对方恶意侵犯犯规,对裁判员的裁判是不在意地服从,还是用以牙还牙的态度比赛;集体配合不默契而导致比赛失利,是互相鼓励还是互相抱怨;在裁判员偏判或者误判时,是宽容大度听判还是斤斤计较;比赛顺利时,是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大地比赛。以上内容需要老师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进行培养。
(二)德育教育在教学组织的体现
体育教育大多都在体育场、体育馆内进行,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运动内容非常广泛,中学生的自主能力也非常强,容易忽视身边的危险。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进行体育教学就会非常困难。在上体育课前的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老师报数、列队、队形调动、队形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收拾器材;在练习中学生之间相互保护与帮助都应有一个具体要求,在组织中会有生动的德教教育因素,对学生遵守纪律、吃苦耐劳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形成有所提高。
(三)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方式进行评比和奖励胜利一方。在竞赛中能够培养中学生积极努力、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努力程度能影响到集体荣誉及集体荣誉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自觉调整集体关系,培养他们的义务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学生在体育比赛优胜的时候得到奖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让他们得到胜利的果实,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使失败者有一个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中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非常积极,能全心投入,对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三、体育教育中加强德育渗透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道德关怀
教师在设计德育内容时要注意到学生是道德主体,要考虑每个学生的需要,关怀每个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拒绝类似“大学生伤熊事件”再次发生。
(二)发展性原则
体育老师用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帮助已形成品德问题的学生,设计稳定的教学方案,灵活地调整德育教学方法,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
(三)注意对学生道德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现在信息网络化的负效应使青少年很容易迷失方向。他们使用互联网获得健康有益的信息时,也接受了很多消极内容,是非观念不强。因此体育教师把道德教育的重心转向道德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向道德冲击时,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利用突发事件进行德育渗透
中学体育教学是动态的,避免不了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运动时学生难免会受伤、发生肢体冲突等。在上体育课时经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学会利用突发事件及危险事件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四、结语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有积极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的探究与分析,探索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中的多种途径,以为体育教学提供一个德育渗透方案。
篇14: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 符花文
[摘要] 中学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中学体育课是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 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任务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 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 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 ,即组织同学互相对传、对垫、对发。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 ,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在雅典澳运会上中国女排对俄罗斯女排决赛,中国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中国女排们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最终已3比2赢得了冠军。这说明,我国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稳定心理素质、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顽强拼搏到最后也不松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便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无高不攀,无坚不摧,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二、体育教学的过程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如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女同学时常借口身体不适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加强出勤管理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又往往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的,于是就形成了若干个小集体。由于这些游戏大多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
体育课的教学阶段,着重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这一教学阶段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各类教学内容制定出德育教育计划。
第一,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器械体操的动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掌握的 ,要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就是说,在学习器械体操中,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 ,有时练得很累,手掌会磨破流血,有时甚至从器械上掉下来。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基本 技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器械体操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同学一上杠子,就吓得动作失常。对这类同学,除了耐心帮助他们掌握技术要领外,更重要的是要心理“治疗”,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有信心,让他们体会自信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同学们热情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二,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田径项目的练习既苦又累,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时,有些同学更是感到心里发怵。这时,教师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第三,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 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了一定的负荷。体育课的结束阶段首先要通过一些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此时,我们仍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对待事情应善始善终 ,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培养学生良好的敬学、敬业精神。在体育课教学的结束阶段还要小结本课教学情况。除了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上进行总结归纳外,还要对同学们学习情况,包括思想品德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教育同学们取人之长,克己之短,使他们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能够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
三、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表率作用
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师德是学生的指灯,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孔子曾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首先做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要注意自身的形体,仪表风度美。与人交往要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着装要整洁、高雅。心灵美是最本质的美,要热爱党、忠诚祖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关心爱护学生,为培养合格人才而忘我工作。语言和行为是最直接影响学生的因素。老师在任何场所讲话要文明用语,语气温文尔雅,态度和蔼亲切,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并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洁,使之成为学生崇拜而模仿的典范。利用一切有影响的、让学生祟拜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去诱导学生,做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良好品德的敬佩祟拜之倩,使学生由崇拜敬佩而变为模仿,直至变为自身的习惯和修养。教书育人,教师是关键。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钻研教材,精通业务,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在组织竞赛活动中,体育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裁判,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直接影响学生,裁判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竞赛参与者的情绪和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作为裁判,一定要严肃公正。作为教师更要讲究职业道德。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高超技术和强健的身体形态去影响学生,还要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引导学生。
总之,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严格要求是指对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态度和行为、组织纪律性和品德等方面的要求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严格要求是必须的,但又不能操之过急。当学生对达到要求感到畏难或有不良行为时,应给予启发疏导,分析利弊,得失和危害,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同时工作要耐心,一次不能,二次,三次。还要与跨世纪人才的具体要求相结合,坚持严格地、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做疏导工作。以真正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4、瞿葆奎主编:《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文集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
篇15:散打课程在中学体育课程中的运用论文
散打课程在中学体育课程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校本课程”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各级学校普遍流行,散打在体院及武馆中开展红火,近几年还进入到高校普修课。本研究站在中学的角度,力求把校本课程与散打有机结合起来,既为推动散打发展也为丰富中学的体育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 散打 中学体育
一、中学开设散打校本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身体发育、健康成长
医学科学揭示和验证散打对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几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长期进行散打训练能发展人体的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综合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人体的适应性,延缓人的自然老化。散打运动甚至对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有特殊疗效。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迅速时期,在这一黄金时期学习和练习散打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实了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在练习散打时击打沙包或是击打移动手把的成就感,与队友实战后的痛快淋漓都能使运动者的身心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激活水平,这些状态对于心理抑郁状态或因长期抑郁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等均有很好的调节与治疗作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精神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它要求练习者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和对抗。学生在不断的散打练习中接受到大量的双方斗智斗勇的直接对抗较量,这种对抗可以迁移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去,有利于他们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且战胜它。
4.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在当前的体育改革中,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青少年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又是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受到各种媒体宣传的影响中学生对散打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系统的向他们传授散打知识并借助这个平台向他们宣扬终身体育思想,必然能很好的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5.有利于武术的持续发展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还与哲学、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等有很深联系。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武术运动同时为了避免出现中学武术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在中学开设散打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散打作为中华武术的精华它有很强的技击性和对抗性,而这也正是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利用散打作为平台引导中学生学习和练习武术,这明显有利于武术的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学开设散打校本课程面临的困难
1.器材设施缺乏
中学现有的场馆设施一般可以满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和训练,但几乎没有用于散打教学和训练的专用场馆。散打器材缺乏也是一个难题,很多中学甚至缺乏散打学习最基本的器械,如拳套、手靶、沙袋等。
2.师资缺乏
广东清远某中学有30多个体育教师,教师专长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上,我们调查发现没有一位教师能教授散打课程。当前中学几乎没有散打教师,甚至是大学学习过武术专项的老师也不能教授散打。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高校的散打开课率不高,普通师范类大学的体育院系也很少有散打课。另外现行的课程设置也把武术与散打分开来实行分别教学,这就造成了会武术套路的不会散打,会散打的也不会武术套路。作为中学体育教师的摇篮的体育院系如此设置散打课程,严重影响了中学散打教师的培养。
3.医疗缺乏
运动创伤在散打训练或比赛中时有发生。它不仅在从事散打训练不久或者是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较差、技术水平不高的运动员中容易发生,即使是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由于散打对抗性强的特点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各项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也在所难免。运动创伤不仅会影响训练、比赛及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中学如要开设散打校本课程就需要有一笔专门的费用购买医药用品并且还需要校医的配合,这在很多中学是有难度。现阶段很多中学都没有专门的校医,另外一些学校因为领导不重视体育或者自身办学经费困难要求他们设置专门的医药费也是有难度的。
三、建议
1.邀请学校领导参与散打校本课程的设计中学在设计散打校本课程时除了体育教师参与外,最好还请校领导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得到他们支持散打校本课程的开设,又有利于请他们解决场地、器材和医药费用。
2.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制一些散打训练器材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易的散打器材,如在树干周围绑一些海绵、用布缝制简易沙袋、用水泥和钢管制作杠铃等。
3.培训教师队伍
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中学体育教师散打教学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散打技术、散打教学及训练方法、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等。
4.学校设置医务室
条件好的学校聘请医生设置医务室,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与学校周边的医生或卫生所建立伙伴关系,这样既可以为散打的教学训练提供医疗保障,也可以为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8).
[2]陈建绩,王海增.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篇16:探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探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内容,非常适应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必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
【关键词】:探究教学体育运用
体育课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要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解决问题,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内容,非常适应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笔者经过一段时间探索,认为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可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一、进行体育探究式教学要营造氛围、培养意识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很多学生胆小害羞,有问题不敢问,有困难不敢说,甚至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还有的不懂装懂,惟命是从,而有些体育教师也把学生当作灌输体育知识的容器,不断地向学生机械地灌输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长期这样,学生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参与意识,求异思维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学生不能在体育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1、通过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育可以采取预习的方式,教师在学生预习中列出自学提纲,提出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学生经过查找资料,自主地获取知识,并根据体育教师提出的目标进行积极的思考。对每个问题都建立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探讨,形成对新知识的新认识。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认识飞跃过程中,使学生由体育知识被动地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总是通常开始于疑问,开始于惊奇,开始于矛盾。”的确,好奇是小学生最本质的特点,如何创设体育教学的问题情景,开发学生对体育教材探究的意识,全在于在体育教师的巧妙构思,精心启迪。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问题的不同角度和层次探究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进行探究式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扮好角色。
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堂上没有绝对的权威,既如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诱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畅所欲言。
1、体育教师要扮演好普通学生的角色。
体育课探究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是为了完成同一个体育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合作者。体育教师要自觉地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推向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最前沿,让学生也来承担体育教学的责任。在探究中体育教师要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放手让学生发现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不要包办代替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体育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和创新,千万不要让体育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所持的观点绝对化。 2、体育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角色。体育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仅仅知道自己教什么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知道该怎么教。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这一双边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这个角色,关键要在“导”字上下工夫。首先,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设计新颖明确的问题;其次,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问题的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能诱发学生求知欲的萌动;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
三、体育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身体活动、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建构活动,没有师生双向的相互沟通就没有体育教学,要沟通就要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格才得以展示,才会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激荡。为此,要搞好体育探究教学,就要建立以下几种师生关系。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是搞好探究式体育教学的前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首长,是家长;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在向自我开放的体育课堂世界里,教师不再是长辈,学生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将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
2、建立民主的对话关系。教学民主是在教学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探究式体育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体育知识的获取过程,既关注意义的建构,又注重应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差异性和探究能力,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现民主、平等、真诚、友善、宽容、理解、鼓励气氛,不妨使课堂有掌声、有笑声、有辩论声,形成探究式体育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精神。
篇17: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信息反馈运用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通过传递各种信息刺激学生发生反应,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否获取反馈信息。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锻炼身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发现,“教”和“学”只是信息交流过程的一个分支,更重要的另一个分支是,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教学效果加以了解和掌握,主动捕捉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实践证明:经常性的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信息反馈常用的几种教学手段
1.建立卡片
建立卡片是指教师把学生的一般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等指标定期地记存在卡片上,取得因材施教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配合校医建立身体状况检查卡片,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指标调查,如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和学生的喜爱、个性等等。通过卡片法,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生理状况等,还可以发现学生练习中的规律性和个体差异,以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使体育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
2.课堂提问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阶段教学效果的好方法,经常性的提问,还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并确定各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改进教学,加强对教学的控制。课堂提问一般包括复习提问,巩固知识技能的提问,同时也包括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等。学生可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在讲授完新课后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法,以了解学生普遍的掌握情况。在叙述动作难度较大的问题时,采用单人回答法,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既要用口头讲述要领和自身体会,又要用动作实践来完成回答,教师根据回答的结果加以评定,并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及掌握动作的方法。
3.课堂观测
课堂观测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视、听、本体感觉或用仪器来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的调查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观测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过程,练习时的组织纪律性,动作完成情况,体力情况,面部表情等。上述内容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负荷强度的适应情况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情况,在排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普遍情况,采取调整和控制。ト缭谀途门芙萄程中,是加大练习量还是增加练习强度,是进行力量练习还是实施技术指导,是继续练习还是放松恢复等。在上述视听观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秒表进行测定监督,测控练习的间歇时间,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持续时间和学生脉搏,呼吸频率等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分出主次,增强对体育练习的科学控制,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4.课后日记
课后日记是一种获取学生教学练习信息的有效方法,它具有不间断性、即时性、内容广泛等特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练习阶段记写练习日记的内容。如:对练习方法的感受适应程度;练习后的生理反应,疲劳程度,伤病情况;一堂课完成练习的次数、组数;近期成绩的提高情况等。学生按要求在每次教学练习后记写日记,教师定期收取日记本查看,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分清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个别情况,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5.征询
征询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后的适当时机,通过问答、走访、召开调查会等形式,了解教学情况,征询意见,实现反馈信息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从以下方面询问。
(1)运动前后的精神状况,运动前后的心情。
(2)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运动后脉率、呼吸及伤病情况。
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教学练习的方法,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对于积极的建议,教师要虚心接纳;对于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要及时给以解答,使学生及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科学道理。
三、信息反馈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信息反馈是体育教师调整练习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教师获取信息的方法要力求准确无误。这就要求教师要亲自参加调查研究,整理信息资料,减少获取信息的环节。同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捕捉信息,如体育局、体育教研员提供的信息,并能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性,能更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练习的控制。
2.教师在捕捉教学信息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普遍现象
教师应注意排除个体差异因素的干扰,在控制教学过程中对于特殊情况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防止片面性的存在。
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双方之间信息交流面越广、越频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越明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地位的优势,既要输出准确的教学控制信息,又要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使教学练习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潘敏.有效处理反馈信息,积极提高教学质量 [J].教育实验通讯增刊,1993,(3).
[2]李习友.新理念新思维(学校体育研究)[M].新世纪出版社,.
[3]程剑鸣.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构建 [Z].中国基层教育研究者专业发展.
[4]淑忠.信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4).[5]徐新泉,罗明荣.优化信息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J].中学教育,2002.
篇18: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尝试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颇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尝试法教学就是指教师提出教学内容、目的、任务和要求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尝试性练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惯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尝试法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给学生理性知识,现成的经验,让学生按照规定好的教学模式去学与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尝试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使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但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就会记得更清楚、更牢固。
二、尝试法在教学运用
1、导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不作动作过程的讲解和示范。如:在教学垒球的投掷这课中,只讲述原地投还是行进间投,要求看谁投得远以及投掷垒球时不能砸击到人。
2、尝试性自练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内容、目标、任务和注意事项进行各自练习、并互相观察、互相探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学生练习情况,并不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教导阶段:在尝试自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各自所练习情况,发表个人看法,演示过程。教师对共性问题和学生的质疑进行答疑。还以投掷垒球为例,学生自练结束后,学生满足了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欲望之后,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我为什么投得不远?”“我为什么投得比他远?”“用什么方法才能投得更远?”等。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再小结问题的关键,解答疑问后再让学生带着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尝试练习,练习几次后,有的简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有的问题还存在,学生通过尝试失败的经历后就会渴望得到成功的密决,而认真地学习正确的动作方法;而那些尝试到成功的学生就会增进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会更加自觉地练习,并且很乐意把学会的经验传授给周围的同学,整个学习气氛会更热烈。
4、提优补差阶段:教师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精讲,根据学生尝试练习时,教师巡回时了解到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为:能较好完成动作的A组;能基本完成运用的B组;存在较多问题的C组。对A组只需提出安全的注意事项,由体育班委组织练习;教师组织B组和C组进行辅导练习,使学生的动作技能不断得到完善,再让B组由体育骨干带领练习,教师专门负责C组的学生练习,给“卡壳”的学生个别点拨、帮助,使全班学生顺利地与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
这样,学生完全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下,通过尝试,他们会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解决”,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转化为能力,“尝试法”使教学气氛愉快而轻松,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三、“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
1、符合教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尝试法”是一种以学生自练为主的教师为辅的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法,符合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入的讲授形式。
2、符合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
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活动呈相对减弱的趋势,而学生的主体活动却不断增强。因而,正确的教学关系,实质就是本文所提的学生尝试性练习――教师对共性解答――提优补差,这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动活动增强理论。
3、符合学生练习的认识规律
这种教法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
“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探求目标――实现目标――深化目标”的目标控制过程。
“导学过程――尝试自练阶段――学导阶段――提优补差阶段”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认识过程――感知过程――修正过程――形成过程――理知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本人通过运用“尝试法”使我校的体育教学效果有了明确的提高,今后还需在教学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的体育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再多作贡献。
★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18篇)】相关文章:
高级教师述职报告2024-01-31
德育的英语教学论文2022-10-28
课题中期报告范文8篇2023-08-21
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2023-02-05
课题中期报告2022-08-14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论文2022-12-06
论实践教学在德育课中的方式和作用论文2024-01-10
中级职称述职报告2024-03-27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论文2024-02-01
课题中期报告范文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