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推荐19篇)由网友“Dd”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
随着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许多新的规律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广大体育教师也在寻求从新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教学,以便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工作。
一、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1.关于目标定向理论
本文采用对目标定向的界定,认为成就目标定向是动机变量一种,它是指个体从事特定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同时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目标定向理论的研究表明学习目标是适应性的,它与一系列积极的心理、行为及结果相联系;而成绩目标是非适应性的,它与一些消极的结果相联系。其各自特点参见下表。
2.目标定向理论对体育教学的意义
先来看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年级跳绳的体育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在课中请学生出来“秀”了一下,并对这位学生评价:“大家看,某某才上了一次课就能把动作掌握得这么好,都是我教,你们应该也可以的!一会儿老师要看谁能比他更厉害!?”
案例中,老师运用了完整示范的直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或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符合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技能性知识本身的特性。
从目标定向理论的看,评述中却有不恰当之处:第一,“某某同学才上了一次课就能把动作掌握得这么好,能够连续跳这么多个了”的评价只强调了次数,具体技术动作优缺点没有提及,学生容易只关注跳多,而不利于技术技能的学习。第二,“才上了一次课就能把动作掌握得这么好”,仅强调了技术动作好,不利于适应性的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第三, “都是我教的,你们应该也可以的!一会儿老师要看谁能比他更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别,容易诱导只关注与他人比较,不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
运用目标定向理论指导体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定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提高体育教学实效的,也是符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及其对体育教学要求的总方向的`。
二、运用合理的目标设置促进学生学习定向的发展
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成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方向努力,并将自己行为的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虽然导致个体目标定向不同的最初原因是由其在儿童时的成就环境中对能力和努力的不同认识所至,但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动机气氛是促使个体采取何种成就目标定向的主要原因。所以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目标定向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其学习评价是否有利于学习目标价值定向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营造构建了利于学习目标定向形成的环境和气氛。
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目标设置指向决定了学生是否具有适应性的,与一系列积极的心理、行为及结果相联系的学习定向。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怎样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定向形成的环境和气氛呢?
1.采用合理组织形式,进行适时的指导 在六年级班的跳高体育课中,开始试过斜放的竿子,大多数同学很顺利,然而班中四五位个子较矮的同学却“失利”,会伴有其他学生的笑声,于是我把竿子调到“极限”高度,结果两个班上运动素质最好的学生都碰竿了。我借此评说:“每个同学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都是不同的,我们练习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改进技术,同时通过练习提高每位同学的跳高能力,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己适合的高度(预设四个高度器材)进行练习,并充分注意自己蹬、摆配合。”分组练习并提示在一个水平高度稳固提高学生可以尝试下一水平高度,失败还可以马上回原来水平组。
通过合理的组织,如按学生能力分组让学生尽可能在一个经自己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表现水平,适时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我技术动作的提高。
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的目标 例如,在跳绳课上,一位学生已经学会跳完整的一次跳绳(动作上还有一些不协调),此时,老师指导他说“你学得很快,但要注意身体姿态,适当放松手腕,看准起跳时机,应该可以把两个跳绳连起来了,多试试,一会儿我再来看你哦!”果然,没过一分钟,这个学生就带着很大的成就感过来向老师报“喜讯”。的确,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设置具体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明确而有效的追求成功的行为,还有助于学生对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对低学段,运动动机和技能水平低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帮助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3.设置经过学生努力能实现的目标 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是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可以实现的;而太难或太容易完成的任务都会使学生的运动动机得到削弱。
例如,在跳绳的复习课上,分散练习中,可这样提要求“能连续跳满20次以上的同学完成40×6,能连续跳满10次以上的同学完成20×6,只能连续跳2次的同学完成10×6。通过这样分层的要求以激发其最大的参与动机。
4.技术动作完成目标的设置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有这样的现象:“在加速跑的教学中,加速跑因为学生兴奋而变成了快速跑;耐久跑中学生没有有效地让自身的运动节奏和呼吸节奏结合……”究其原因,有些是由学生心理特点使然(如争先的“情结”),更多由于教师没能有效地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甚至过多强调结果目标,这不仅迟滞了学生对正确技术、技能的掌握,还可能给学生带来挫折、焦虑等心理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
5.给予设置的目标及时而恰当的反馈 在确立了有效的学习目标以后,获得有关设置目标的反馈,是学生认识评估自己活动情况,采取进一步行动依据。例如,前述的一年级学生的跳绳课上老师指导他说“你学得很快,但要注意身体姿态,适当放松手腕,看准起跳时机,可以把两个跳绳连起来了,多试试,一会儿老师再来看你哦!”。肯定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了改进建议,指明了方向。
三、结论及建议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目标定向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无疑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应设置有效的学习目标,采取灵活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恰当的评价反馈,以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价值定向形成的环境和氛围,从而让学生和谐地融入体育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动地学习。
篇2:体育教学理论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体育教学理论中的人文精神论文
一、体育精神对人文精神具有导向作用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导向作用,体育理论可以规范大学的行为,体育精神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的面对生活,挑战人生。如:体育精神能体现人文精神的实质,在的中国,有一个举世举目的活动——北京奥运会。20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对奥林匹克的核心理念。“和”乃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千年历史一直追求的梦。《礼记·礼运篇》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现状是一直被提倡的,在21世纪的今天,“和”的生活已经是全世界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北京奥运会的体育精神,向全世界表达了一个五千年悠久长远历史的中国,一直致力于“和”的发展,“和”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一直诉说的心声,“和”的声音会一直持续的“响”下去。大学的体育教育,对人文精神具有影响力极大的导向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的理论中,北京奥运会精神乃大学体育的必修课,由体育精神的“Oneworldonedream”表达人文精神“和”的理念,不仅真实、直接、具体并极富意义,人文精神,是大学生的学习重点,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源泉之一。
二、体育情感对人文精神具有促进作用
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方案,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如:在进行长跑运动之前,教师应进行长跑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注意长跑的技巧。如:在起跑的时候不应太快,切忌用尽全力,同时,要合理调整好跑步的节奏,还有“极点”问题的处理技巧,抢位和超越时必须注意安全和避免违规等等。要引导学生突破自身的极限,让他们面对困难,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充满斗志;在情感问题上要适时的开导他们,这才有利于将培育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面对困难,在体育教学中慢慢开阔到现实社会中去。其实,社会与体育一样,一样有不少的困难,也一样需要坚持,更需要勇敢的去面对。如:羽毛球选手林丹,与李矛的冲突和殴打吉新鹏事件,让媒体都的矛头都指向了他,在纵多的非议面前,林丹学会了用调节心态来收敛个性。在备战奥运会的过程中,他经常会摔断球拍来发泄情感,不过他把断了的球拍留在房间里,提醒自己不要这样做,并告诉自己,奥运会越来越近了,必须要调整好状态和情绪。最后,林丹获得了奥运会冠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情感态度,才能逐渐形成自信、道德、品格、勇敢并进的情感,促使学生情感的和谐健康发展。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体育情感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学生的人文教育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只有促进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格。
三、将体育教育和人文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将体育教育和人文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体育精神对人文精神的导向作用,“Oneworldonedream”的体育精神能充分表达中国五千年来一直宣扬的“和”精神,更为激情,也更真实、直接。此外,体育情感对大学生有促进作用,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多式多样,体育能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感态度,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培养出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优秀人才。同时,因为体育运动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融洽。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首先要重视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只有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体育观,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负担和压力,磨练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学会团体合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品格。故此,将体育教育和人文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广大教师引起重视。
四、结语
体育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大学的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创造体育精神、解决学生情感问题,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要让体育和人文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社会的发展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教育需要广大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尊重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的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信念和意志,提高学生的忍耐力和抗挫力。
篇3: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茶理论的运用论文
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茶理论的运用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创新与发展。但是与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当前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对其进行系统化创新极为必要。本文拟从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入手,结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融入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从而探究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关键词:茶理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运用思路
引言
虽然我国茶文化理论也实现了系统化发展,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与西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更多局限在整个训练活动中,更多将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精力放在了抽象的内容讲解之上,而未能将具体的训练需要与整个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系统化结合,其不仅影响了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影响力推广产生了相应影响。
1茶理论的具体内涵和价值作用分析
随着当前茶文化理论体系传播的深度不断增加,其对茶文化理论的具体内涵也有着较高要求。因此,正是该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特点,决定了整个茶文化理论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以下训练特点:首先,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开展过程中,其充分注重技能训练的有效开展,无论是整个运动的特点,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对该项目的难点有着相应要求,如何完美的呈现出其复杂的内容,就值得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予以创新完善。其次,在整个茶文化理念创新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元素的系统化融合和具体统一,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体系化的物质元素外,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能训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来说,其交流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理想效果和优美性,其更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员在具体传播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理想效果,就需要将文化艺术与实际应用之间等一系列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效果的理想呈现。最后,我们必须充分认知到整个茶文化理论内涵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在对整个茶文化理论的具体状况和各个阶段,以及具体要素进行系统化认知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完善的传播思路。茶文化理论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其在今天仍然极具传播价值和意义。
2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尽管我国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突破,无论是运动理念,还是其比赛的完善度,都实现了重大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我国的具体开展状况来看,其更多是一种体育茶文化理论的内涵融入度,无论是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参与人数,还是具体的社会关注都较差。这就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无论是人们的具体参与状况,还是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支撑要素,都存在匮乏现象。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形式,就极为必要。当然,对于茶文化理论开展活动来说,由于其未能全面认知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从而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和不足。其次,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其更多将着重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力和具体关注度放在了体育课堂教学之上,忽视了课外活动和体育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通过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精准度,还是内涵的完善度,都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如果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理想效果的。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延展教学时间,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有效融入,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最佳训练效果。最后,当前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尤其是其整体教学理念认知较为片面,未能认识到融入其他教学资源和形式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想要实现整个体育运动有效开展,就需要在充分结合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项目的训练特点认知基础上,通过有效探究和系统化融入,对整个课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延续和整体补充,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最佳效果。而构建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全面机制,实际上就是对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课堂学习与课下锻炼、校内学习与校外参赛等一系列教学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最佳教学训练效果。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
3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分析
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系统化开展,实际上是基于茶文化理论发展趋势所提出的具体思路模式,其不仅是对教学活动创新,更是对教学理念的有效丰富,因此,具体而言,系统化应用这一模式,主要有以下具体价值:首先,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应用该模式,其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系中各个元素的理解能力和具体认知度。所以这也是实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最佳传播效果提升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具体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需要突破,而如果只是使用课堂来开展传统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那么其很难对所有教学内容形成扎实的掌握基础。因此,创新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具体价值,能够在有效延展教学训练内容的同时,实现整个体育活动的最佳效果。其次,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感知中所具备的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实现整个体育活动实施的系统化优化和整体性提升。对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和内涵,不仅能要充分注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内容和方法的合理选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合理完善的组织活动,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的最佳效果。无论是体育文化艺术交流的基础知识传播阶段,还是全面提升阶段,都需要在充分了解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创新发展。而应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使得整个运动训练的组织范围进一步广泛,同时也便于先进的训练经验融入其中,从而推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成熟发展。最后,对于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活动来说,融入文化艺术内涵,其能够为该训练活动开展寻找到更全面、更符合运动训练特点的元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满足其发展趋势。实施体育文化艺术经验与具体文化内涵理念相结合,就是说将各种适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将传统体育茶文化理念内容与整个体育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通过设置相关模拟场景,从而提升学生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进而增进学员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理念认知。
4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在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实施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其具体需要:首先,要注重将整个茶理论体系中的各项元素系统化融入到整个艺术交流活动中,通过具体理念的借鉴和有效融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创新发展。而想要实现创新发展这一目标,就需要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界定。当然,在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都应该系统化融合,尤其是要确保两者实现内涵上的一致性和标准上的统一,从而为茶理论体系的有效融入开展奠定相应基础。此外,有效融入茶理论体系开展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将文化艺术交流与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结合。实际上,影响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中,不仅包含了具体的传播活动,同时也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因此,在充分借助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创新,结合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具体元素,从而实现理想传播效果。比如可以在课堂下,积极组织学员参与各种相关体育比赛活动,通过实施以赛促学的方式,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最后,应用茶理论体系,将为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提供实质性帮助,而想要实现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将该运动的具体发展趋势与项目的具体特点相融合,通过有效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应用效果。当然,在茶理论体系传承时,必须对茶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有效嫁接和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传承效果。
5结语
茶理论在体育文化艺术交流中的具体运用,实际上就是对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方式进行系统化补充,通过将学习与传播等一系列具体形式相结合,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而这实际上也是茶文化理论训练创新开展的基本要求。当然,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必须对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具体训练特点进行有效分析,通过系统化融入当前整个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茶理论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将其与整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相融合,必然能够实现最佳传承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雪梅.基于学术交流理论的体育科技社团历史演变及当代趋势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4):151-153.
[2]刘明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161-165.
[3]谭金明.文化谱系中的艺术与体育比较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6):73-75.
[4]李国娇.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5(11):66-68.
[5]杨文志.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体育元素的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6):12-15.
篇4: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运用分析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运用分析论文
摘要:创新是时代进步的灵魂,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下发展的必然。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基础作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更要求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提升。本文主要讲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思维;灵活运用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更要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创新思维。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体育解放了学生的身体,让学生从实践中提升身体素质,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创新思维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拓展训练中进行运用。
一、小学体育教学汇总创新思维的灵活运用
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的关键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在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课,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做自己的事情,不愿意配合教师的训练节奏,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制定创新的教学手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以强迫的教学方法来教授体育课程,虽然在严厉的纪律下学生都能够有秩序的完成体育课程,但实际上学生心里对体育充满了抵触性。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重,因此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课堂保持好奇心,愿意主动的跟上教师的训练节奏。例如在教授学生篮球训练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表演一些花式篮球的技巧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有想学习的欲望,再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学生也愿意乖乖的完成。
2.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来与学生互动
体育训练项目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在练习时经常被教师打断,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所以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激励。例如在学生训练长跑过程中,教师跟着学生跑一段路,让学生观看教师是怎样跑的,跟上教师的步伐。这样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在跑步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在学生训练仰卧起坐时,教师发现学生手的位置摆放不正确时,直接为学生进行一个动作失范,学生就能够掌握正确的技巧,更好的提升训练效果。当学生练习成功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失败时也要及时对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可怕,要再接再厉。
3.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充满灵动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训练方法,不断创新,精心设计教案,在安排上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例如采用体育游戏法进行教学。在训练学生篮球技能时,可以通过游戏进行教学,从最初学生学习如何运球时,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圈,一名学生在圈中开始拍球,在教师喊停之后,学生要迅速的.将球传到下一个同学手中,然后再进行运球,当学生学会一些基础的运球方法后,教师就可以以竞赛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熟练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操场上设置起点与终点,学生必须运球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再转回起点,将球传到下一名队员手中,看看哪一组学生完成的时间最少。利用体育游戏与竞赛的方式,将训练融入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游戏中提升,对体育课堂也不会感到枯燥,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4.采用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制教具是选用学生生活中的器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更能够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使用自制教具时,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制作的教具中,也会在上课过程中珍惜自己做的器材。例如在投掷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自制投掷的道具;在武术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自制武术棍,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物品,制作一些绳圈、简易版哑铃等,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展现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自制教具大赛,给出相同的道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创造出哪些有关于体育方面的器材,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创作当中,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5.巧设拓展性提问,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提问对于体育教学至关重要,提问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有效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的提问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利用提问带领学生更好的开展新的体育课程。例如在教学排球时,教师可以选用悉尼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26年终于又站上最高领奖台事件,问问学生是否知道,对排球又有多少了解,从而引入到新课程当中。在教学乒乓球时,可以从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开始提问,问一问学生知道多少个乒乓球运动员等等。让学生对新课程产生兴趣,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当中,还可以在训练中进行点评式提问,点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提升自己。
二、结语
总之,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教学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有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芳,曹艳梅,刘丽等.加强创新思维强化体育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6,(2):89-89
[2]常山.浅议小学体育教学因材施教和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141-141
[3]罗万祥.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灵活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10):133.
篇5: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论文
摘要:情感体验是爱的体验,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基础,它能最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整个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传授与培养,更是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因此,我们要以情感教育为附线,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返璞归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情感教育;体育
课改相对于体育科目是全新的感觉,重视新课改,潜心于学生热情的培养,在课改的体验中,使学生如沐春风,燃起学习体育、锻炼身体、陶冶身心的热情。体育课上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等的教学肢体语言就是情感信号,教师语言的诙谐幽默、教学行为的张弛得体更加积极有效的促进学生们的积极热情地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体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要求学生心情愉悦的上课,学生情绪的好坏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要特别留意学生的情绪,针对个别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一、教师爱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爱如春风般温暖
教师应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教师的爱,以至于这种情感贯穿与课堂的分分秒秒,每个动作与每个细节,让学生在温暖的课堂氛围中开心的绽放!爱学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基础,善于发现每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关心学生,用心观察学生,感知学生,积极发挥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让学生在心里充满阳光,从而弥补学生的不足。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用爱感动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心里都种下希望的种子,教师的情感似春风和春光,教师眼中的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教师用心呵护,让学生在运动中快乐的成长,并与学生一起成长,沿着向上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爱并不是偏爱,根据学生的年龄发育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坚强,勇敢,刻苦和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在在团结合作与竞争中等到锻炼,学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
二、教师用爱感化学生,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锻炼的好习惯
教师的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一种倾向,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因此,只有教师爱学生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教师爱学生,热爱事业和钻研业务,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因此,教师就要努力学习、刻苦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找准知识与情感的契合点,理清思路,讲解条目分明,教师讲得清,学生弄得懂。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提高教师的威信,是情感交流的必备条件,教师的爱心和热心就是孩子们信心的源泉,教师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课上是教师,课下是朋友。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并积极加以解决。
四、情感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作用
情谊的浸染就是个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施以影响的熏染。体育教学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性质,体育教学要结合情感教育进行身体练习,有些体育项目需要教师情感激励学生完成练习,例如长跑,单杠,双杠等项目,教师需要情感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超越自己的'精神。这种情感激励建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喜欢任课教师,就愿意跟教师沟通交流。教师的情感发挥着激励的作用,学生在此项活动中就会积极参与,遇到问题就会及时沟通解决。首先是体育教学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良好的在外形象之外,还要注重内在修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有过硬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体育技术本领。教师的专业知识越宽广,技术本领越过硬,学生收益越多。在学生心里教师的形象越高大,学生就能敬佩你。例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颠球的技术时:语言清晰流畅,教态自然大方,动作轻盈贤淑。学生由衷敬佩教师,并积极模仿加强锻炼。达到了教学的效果和目的。其次是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体育骨干掌握技术快,身体素质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在分组教学过程中,安排几名体育骨干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带领学生练习。这样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且培养小组长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培养小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多做示范,组织小组练习,加强合作,在小组展示关节积极表现,调动孩子们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练习的强度和密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让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成长。
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寻求有效方法和手段
针对活泼开朗的学生,在进行大运动量和耐力项目训练时,安排他们担任小组长,给学生做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学生积极表现,并带到其他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和练习;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和性格开朗的学生分在一组,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在小组合作中协调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针对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在有困难的时候给予热情的帮助,有教师的热心感动他们,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
六、注重兴趣培养
(一)创新组织形式
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为宗旨,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浓厚了,学生就积极主动学习了,效率提高了,学生体质增强了。重在参与,只要都参与活动,达到锻炼的目的,自然效率就提高了。
(二)创新问题情境
体育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繁多,不能平铺直叙,更不能灌输式。应该把要学习的知识点带到一种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得出问题的答案。挖掘学生的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总之,课改如春雨一般,滋润着祖国的花朵。新的课程改革沐浴在春风里,给教育的大地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新课改以情教学,情感渗透着教育,教育中融入情感,有情感的课堂温暖学生的内心,在有情感的课堂上学习,让学生身心能够放松,并愉快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让小学生在情感的教育中塑造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郭晓娟.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艺术,,(03).
[2]张卫.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情感读本,,(20).
[3]杨秀丽.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实施[J].南北桥,2015,(12).
篇6: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任何一种体育游戏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的技能,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
2、第二信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人类才有游戏,动物虽也有一些类似游戏的嬉戏,但那只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游戏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3、体育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有虚构和假想成分及非生产性。在游戏时人们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毫无联系。所谓游戏的非生产性,主要是指游戏是非功利的,它并不产生游戏本身目的以外的其它实用价值。正因为游戏的假想成分和非生产性的特点,在游戏之前,无需做更多系统训练的准备。
4、体育游戏的竞赛性和情节性等因素,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助于游戏的发展。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准备活动中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
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2、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
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3、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4、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向和改革途径。
篇7: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
1.明确体育游戏教学目的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为了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为教学服务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它的目的。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及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强调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敏、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做到“寓德育于游戏中”。
2.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主要是为了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进人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可以选用“报数”、“反向动作”和“集中注意力”等游戏。①游戏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中的'运用。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全面活动机体,克服惰性,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学生进人学习状态。慢跑可以选择用一些跑动中的体育游戏代替,如“蛇形跑”、“老鹰抓小鸡”、“拉网捕鱼”等;徒手操有行进操、双人操等多种形式,并且在组织形式上也可使其游戏化,把基本体操编入游戏。②在专项准备活动中的运用。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机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如:弯道跑技术教学可采用“圆圈接力”,排球教学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可安排“喊号追人”、“长江黄河”等游戏。
2.2 体育游戏在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列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可选用“保护与破坏”、“运球接力”等游戏。在技术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的时机,一般在动作掌握的开始阶段尽量避免使用,动作技能基本形成后的巩固、提高阶段可大量采用。
2.3 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艰苦、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厌练。在身体素质练习当中加入体育游戏,可以大大改变这种不良状况。象长跑可选择越野跑,手臂力量练习用“推小车”游戏,腿部力量采用“兔跳”等等。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
2.4.体育游戏在教学结束部分的运用
体育游戏对与心理、机能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在整理活动中,要突出趣味性,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活泼、轻松,如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街舞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体力上得到更快恢复。
3 体育游戏的选择
3.1选择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准备部分可选择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其兴奋性的游戏,基本部分可选择有助于完成主要教材教学任务的游戏,结束部分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心率减慢,兴奋性降低,使机体尽快恢复的游戏。
3.2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3选择游戏要结合实际,方便教学
选择体育游戏应简单易行,不必花费较多讲解、示范和组织的时间,使学生很快就能投入活动,而且也不需要价格较贵的设备器材,这样的游戏运用价值才大,才便于开展。
4 体育游戏的组织教法
教师是体育游戏的领导者,游戏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首先要做好游戏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器材的准备和游戏的讲解、示范;其次按能力对均等分组,选择好游戏的引导人和裁判;最后提出游戏的要求,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也可以达到身体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既可起到诱导学生练习的作用,又可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还能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与作风。它的易操作性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随着体育游戏教学的不断发展,它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篇8: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目前随着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体育如何教育出更好的孩子就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因为德智体美劳虽然是一个不再被人广泛提及的目标,但是其内涵和目标确实素质教育的内核和中心。因此,只有加强体育教育,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具创造性和探险性的精神、更有合作和信任的团队意识等,这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具体到小学体育教育来说,作为体育教育的基础,尤其要注意让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体育技能和知识发展的同时带动自身的综合发展。
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造更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小学生本质上还是孩子,他们对游戏最感兴趣,可以借用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从而实现积极参与、主动合作,培养他们的各种受教育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下面就本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体育游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发动学生,参与编排
新的课程改革一直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体育课堂上,笔者经常让学生参与编排设计游戏。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练习,可以在同一种游戏过程中创造多种取胜的办法,在同一种游戏过程中变换多种条件和规则,用同一种器材创造出多种游戏和练习方法,在体力中比智力,在智力中比技巧。
例如:学生认为“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小鸡的数量太多,当小鸡的小朋友很容易摔倒,他们就八只个游戏进行了创新。方案一: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老鹰的家,有一小组的同学扮演老鹰他们手拿呼啦圈,准备套住小鸡;其他同学扮演小鸡,小鸡分散在操场上;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鸡爸爸,负责警告和抢救小鸡。方案二: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选一位当老鹰,4-5位当小鸡,其他同学当母鸡,母鸡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小鸡站在圈里,开始时老鹰站在圈外,老鹰想方设法去抓小鸡。老鹰可以进入圈内,但不能强行拉开母鸡的手,小鸡可以出圈但不能跑出圈外2米;母鸡要手拉着手,老鹰只能钻入;老鹰抓到小鸡,两人角色互换。
二、技能训练,运用游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一部分专门的体育技能训练,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上的介绍难以奏效,倘若教师结合体育技能训练的难点与重点设计成为体育游戏,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有效突破教W的难点与重点,最终让学生有效地学习体育技能和实现体育技能训练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快速跑的时候,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是通过站立起跑而快速地跑动,并且在快速跑的过程中确保手臂弯曲角度以及前后摆手臂,通过加速跑步的频率实现速度的提升。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的要求之后,能够设计快速跑接力游戏进行教学,即要求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每一次同时进行两个小组的比赛,要求每一个小组的学生相对站在距离60米的地方,像是对于A点和B点的学生,听到教师的号令后,A点的学生迅速朝着B点的学生跑去,到达B点的时候跟B点的学生击掌之后,B点的学生再迅速地朝着A点跑去,最终先到达A点的学生获胜。在如此互相追赶的跑步中,教师能够实时地指导学生快速跑的技能要求,从而让学生更加迅速地跑。学生在这种体育游戏中不仅掌握了快速跑的技能,还体会到了一种比赛的乐趣。
三、运用游戏,体验乐趣
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一些枯燥无味的体育运动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要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设计游戏要树立精品意识,满足学生喜新奇、厌恶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不断推陈出新,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的游戏构思新点子越多,游戏过程越是有新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
田径中的耐久跑是一项长时间的跑步活动,由于耐久跑具有枯燥、单调乏味、苦和累的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望而生畏,没有兴趣,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在对耐久跑练习中可以通过游戏进行对学生的训练。
例如:“螺旋形跑”方法:一路纵队排头按实线做螺线形跑进到中心,再由排头向反方向成开口螺旋行跑进依次进行。通过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耐久跑,把枯燥、单调乏味、苦和累的特点变成种轻松活泼、自觉主动、积极进取、饶有趣味的教学气氛。
四、巧用游戏,品德教育
由于多数的体育游戏都是在规则约束下进行,需要规则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兴趣,消除疲劳,巩固技术,发展思维,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道德风尚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勇敢顽强、不怕困难、争取胜利等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精神面貌。
例如有的学生胆大泼辣,但团结同学较差,在进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安排他担当“老母鸡”的角色,他要为“小鸡”不被伤害而尽到自己的责任,既发挥了他的特长又融洽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纪律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在游戏中安排他做领头人;胆小、不够泼辣的学生,在进行带有冒险性游戏时,把他安排在各组中间的位置上,根据他的表现再安排到排头等,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重点教材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运用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运用论文
摘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体育教学应该处于良好的教学环境当中, 而游戏教学法的创设是在传统教学法中融入了游戏, 从而实现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活动能力、体育学习态度等的全面提升, 本研究通过实验探究法, 通过独照法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 验证了游戏教学法对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小学体育教学; 对照; 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图形, 体育教学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那么一线教师就应该承担起通过更好的实施体育教学来提高国民的素质之责任, 以往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以展示教学、讲解教学为主, 但是这样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满足小学生需求的, 导致学生无法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感到枯燥。新课程改革则是将体育教学向着主动学习进行转变, 向着快乐体育的方向进行转变, 而游戏教学法则是将小学生喜欢运动、天性活泼作为基础, 所设置的游戏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使得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
1 实验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某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A班 (实验班) 学生人数为35人, B班 (对照班) 学生人数为36人, 两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在11-12周岁, 身体素质基本无差, 本研究之所以选取了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就是因为该年龄的学生对体育实际需求、认知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该研究中将体育学习的目标定位为“健康第一”, 在教学实施中侧重学生的健康理念培养、身体锻炼方法学习、自我保护知识学习、安全知识学习。在实验之前对两个班级的差异做了检验, 然后实验班采取游戏教学, 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 实验周期为五年级上学期整个一学期, 学习期结束后再次对相关内容进行测试。
2 实验结果
该研究中实验班的学生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游戏教学法, 也就是做到了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游戏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 具体安排时间需要和课程实际做到结合。前测、后测主要通过对学生的身体基本体能、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等进行了测试。
另外笔者还对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行了调研, 实验班的前测得分为81分, 对照班前测得分为82分, 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得分为86分, 对照班的得分为83分。
3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并结合上笔者在课堂上所观察到的课堂效果, 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如下分析:
(1) 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 那么游戏则可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的'程度, 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实现自由活动、实现体育技能的自我展示, 那么基于学生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法则能使得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 也正是因为游戏教学法的加入, 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游戏当中, 实现体育学习成就感。而学生一旦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时间长了自然会实现身体、技能的提升。
(2) 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体育教师在课上进行体育游戏组织, 需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依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性别、体育成绩进行学生分组, 分组的时候还需要保证每个组的学生有着共同的体育学习目标, 进而实现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来说, 课上分组是学生自行组织的, 这样在分组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 该过程是很难实现学生合作意识提升的。时间一长学生的成绩就会越拉越大, 长久下去体育成绩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 学习的兴趣也会变淡。而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 则可以对学生进行随机性的分组, 这样学生就能够实现相互合作, 学生之间的信任也会随之增强。每节体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 采用游戏教学法的体育课程中学生讨论的更为激烈、取得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很多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也更为容易满足自己在课上取得的进步。
(3) 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实现体育课堂氛围的有效活跃: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 学生是体育活动最终的受益者, 同时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最终实现的主体, 那么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则是要求教师提前将教学方法设计好, 这时候学生就会基于游戏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之后在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游戏过程进行帮助、提高, 就可以实现学生自信的增强。在体育游戏当中学生都希望能够获得了认可, 故教师则应该对学生的游戏过程进行重点关注, 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法, 就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学生在处于轻松的课堂氛围下, 就能够以较为轻松的心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进而利用相关的体育知识去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正是有效的配合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体育课程的实质, 并做到了将学生自我的充分发挥, 通过对比实验, 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体育课堂氛围的有效活跃。而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则应该做好暗示和引导工作、做好教学内容与游戏的合理性设置、依据实际情况做好游戏内容的创新工作, 实现游戏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成。
篇10:高校体育教学理论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理论论文
一、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一)在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启示
高校体育教学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有过突出表现,但对于现阶段的教学环境来讲,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高校学生,倘若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发展,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为此,本文认为,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是非常大的,可尝试将该理论应用到教学组织形式当中。第一,交往教学理论比较强调师生交流与沟通,而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教师为主导,这就为交往教学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在日后的教学组织当中,可以首先播放相关的资料或者是阐述数据,之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决定训练方法。第二,在课堂教学当中,不乏有些学生会按照错误的方式去执行,此时的教师应抱有“创新”的态度与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应从知识上、技术水平上、训练方法上与学生探讨,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训练的错误和动作的失误,之后积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训练,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动作要领的领悟,这要比强硬的规定和言辞过激的批判更加有效。所以,交往教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启示在于,促进教学组织的优化和重构。
(二)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启示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的调查,并评价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划分为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两个部分。首先,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学生学习的启示在于,不再过分强调体育成绩的指标,而是从学生的实际训练强度、学习态度、个人能力等情况出发,为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非单纯的强硬训练。第二,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教师教学的启示在于,告别过去的纯成绩比拼,同时促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增多,帮助更多的高校体育教师放弃“高高在上”的地位,能够站在与学生相等的平台上对话,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个人教学能力的领悟,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从目前的教学评价来看,很多高校体育教师都在不断的努力,一方面会实行积极的教学手段,变相体罚等措施得到禁止;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框架和实际成果,都得到了提升,总体上的教学趋势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我们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应积极推行交往教学理论,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总结
交往教学理论虽然提出时间较早,但是在后续的丰富和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理论体系,并且与客观教学相结合,总体上的积极意义较大。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在融合交往教学理论后,教师与学生的改变都比较大,这是令人欣喜的。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区的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获得了较多的成绩,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手段优于交往教学理论。体育教学应是不断改革、优化的过程,只有融合更多的先进理论和先进方法,才能促使高校体育教学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篇11: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解决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该理论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水平: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发展。文章概述了最近发展区的的概念、内涵,着重探讨最近发展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他在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在其理论思想中,最近发展区是核心内容。最近发展区创造性地阐述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的关系,教学对发展的促进,成人对学生认知的作用、同伴合作对提升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儿童能力发展的潜在性,这些思想对教育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教育模式。日本学者对最近发展区概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两点:在学习者发展中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教学必须与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林达认为,“对最近发展区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解读产生了两种不同取向的动态评估:一种取向是侧重于评估的教学整合;一种取向是侧重于教学的评估整合。” 在国内,最近发展区也受到高度的重视,10月 成立了维果茨基研究会。我国对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研究成功主要有:钟启泉在其《最近发展区新解及启示》中提出了对最近发展区的新解,即由最初的外部教育性影响逐步转换成为个体自己的东西,挖掘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中所蕴含的”内化“。麻彦坤()在其《最近发展区理论影响下的同伴合作研究》中探讨了影响合作效果的因素,分析了教学、技术和教师在同伴合作中的作用。王颖在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探讨了最近发展区对学生内部言语的促进。她认为,“最近发展区和内部言语在发展中相互制约,当儿童发展时,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与他人互动,建立自己的内部言语,成人为儿童发展自己的内部言语搭建各种支架和提供帮助”。
本文拟从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内涵进行阐述,并从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因材施教和教学观三个方面探讨最近发展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内涵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潜在发展区,指儿童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在维果茨基看来,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的潜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潜在水平”则指正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强调教学与学生的发展不能等量齐观,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学校中各学科的教学对心理过程的引发表现在以下三个事实上:
(1)各学科教学的心理基础具有相当大的共同性;
(2)教学对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3)学科教学可加强各项心理功能的相互依从和联系高级心理的发展是学龄期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成果。它的提出说明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那些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过程中的水平,这样就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最近发展区强调学生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通过教学,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就会转化为现有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又会出形成高于原来最近发展区的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往复,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潜能不断得到挖掘。
最近发展区注重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个体的发展有他自身的内部逻辑,教学与发展的速度不一致的,如果教学内容超出学生潜在水平,教学效果是无用的;相反,如果教学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现有水平,那就是保守落后的做法,也就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就是指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水平,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发展。
最近发展区的关键在于确定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指最容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维果茨基认为,每一种能力的学习都有其关键年龄。在关键期内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就会导致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因此,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学的时间非常重要,任何一种能力的教学应以儿童的成熟为前提,在相应能力的关键期内进行相应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方面
20世纪初期,智力评估与测量运动正式发起,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它作为一种指导教育实践的诊断和预测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对智力静态测量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他看来,西方对智力测量只能测得智力发展的已有结果,无法反映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无视学生潜能的发展。教学不仅主导着儿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学决定着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后,促进了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研究,激励了研究者们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博德欧夫(Bodoff)的研究发现,许多智力分数较低的儿童只要得到适当的训练,他们与智力分数较高的儿童一样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工作者卢博夫斯基(Lubovskii)的研究表明,学习障碍儿童在获得帮助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并且能较熟练地将学习经验迁移到测验情景与课堂行为中;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詹姆斯.弗林(James R.Flynn)在对文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重要的趋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所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IQ指数(智商测量分数)都出现了持续增长。这一发现受到广泛的关注,被称为“弗林效应”(The Flynn Effect),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较多的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些研究都是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智力动态评估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揭示儿童学习潜能发展。
(二)在因材施教方面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不同的小学生因其年龄、性别、需求、动机,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等不同,其最近发展区也不同,正因为他们具有这些个体差异的特点,所以在教学原则上一直强调要“因材施教”,具体地说,因材施教的本质就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确定教学的起点、要求和方法。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面向中间,兼顾两头。即在教学的速度、难度等方面应以中等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为依据.同时.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给予个别指导。通过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审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教师更清楚的知道,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时,教师不仅要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更要了解小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三)在教学观方面
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之后学生将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什么,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所谓目标是指尚未实现、没有达到的结果。如果目标设定在已达到的范围,则失去了设定目标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高于小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实现“教学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但是,在确保教学目标高于儿童现有水平同时,注意目标设定不要过高。用一个形象地比喻,就好比儿童摘桃子,桃子置于的高度需要儿童踮起脚尖就能摘到的位置,在这里,教学目标就如同桃子一样,设置的位置要恰当,既不太高,也不太低,儿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才是最好的,所以教学目标要设定在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
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教学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认知、态度、能力、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一般发展规律。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儿童的发展。他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主张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这样教学才能促进发展。他高度重视教学的作用,认为教学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思想体现的合作学习思想包含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而丰富的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并完善和深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正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高的成员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可达到的水平”转换为“现有水平”。
总而言之,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发展、教学及其学习的见解独到而深刻,它能给我哥小学教育教学带来活力,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丰富、完善,也势必给教育、教学带来更有益的影响。
篇12:小学体育教学游戏运用探析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游戏运用探析论文
一、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游戏教学法固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游戏也不能随便拿来用,而是科学地用,只有这样、有针对性的用、有选择地用,只有这样,游戏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1.从实际出发灵活机会的运用游戏。
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个体不同,需要的游戏不同,而游戏的的种类以多,难易程度也不同。所以游戏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低年级的学生好动,但没有一定的体育基础,所以游戏选择内容要简单,不能过于复杂。而高年级学生刚有了一定的运动基础,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所以,游戏选择时要难一点,让他们在游戏中对于技术有巩固作用。再比如,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我们可以随时在教学中引入小游戏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比如:一加一等于几?让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看老师伸出几个手指,学生快速回答,这样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教学走。
2.多运用游戏的直观性功能进行体育教学。
小学生年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模仿别人,他们知识积极少,喜欢直观的观察,所以小学教学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做好示范,还要精讲,不要对理论的东西大讲特别讲,这样,他们听不懂。比如,老师可以自己示范,也可以请小学生当小老师,也可以运动形象直观人教具引导学生学习。当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时,老师故意留出空间,让学生做关键性的示范,这样,能调动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
3.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教学。
游戏是有一定的规则的,游戏时每个学生都要遵守产,只有这样,游戏才是游戏,游戏才能起到教育作用。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兴奋,可能让他们一时沉浸在快乐中,而忘记了老师的指导,所致使游戏暂时不能做下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要求给学生加强规则意识教育,严格要求学生游戏规则,服务老师的指挥。为了公平起见,让学生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游戏,在游戏分组时,要做到每组内的人员能力和处于大致相当的样子,这样,学生才能在游戏中有竞争力,才能与同们激烈的比赛,才能胜得骄傲、败得光荣。
4.控制好游戏的运动量。
游戏的运动量不同,我们在游戏中为了突出其价值,要最到运动量适中,如果运动量小,可能起不到锻炼作用,如果太大可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因为疲劳而产生危险,也可能造成生理机能的不适应。所以,在游戏前,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而设置运动量适中的游戏。比如这节课是以跑为主教材,运动量大,这时候,再次选游戏时,运动量就要小一点,如果教学内容的负荷小,比如前前滚翻、掷纸习机等,这时候,要选择运动量大的游戏。
5.游戏后及时评价学习效果。
我们在进行游戏时存在一个误区,往往在游戏结束不作点评,不对为什么会取胜、失败等找出原因,也不总结游戏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什么,那么,学生在游戏后还是一头雾水,他们不明白游戏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可能在以后的游戏中失去信心。所以游戏的会让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找出不足、学会竞争、学会思考等等。
二、总结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的中的运用已经突显出了它的优势,游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掌握体育技术,还对他们的心理、学习态度、人生观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游戏开发,科学地运用游戏,提高教学质量。
篇13: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学科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学科论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 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本文谈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及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遵循体育教学 目标的框架结构和分类系统及编制原则而具体确定的。
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学科教学目标,学段、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教学目 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目标系统中,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是其最基本单位 ,体育教学目标基本是靠课时教学目标来实现的。
一、体育教学目标结构和层次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小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段教育与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 点,结合本学段体育教学内容,确定本学段学生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并通过一定 的运动负荷实现身体发展的目标。
2.年级体育教学目标
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年级各项教学内容进行纵横分析,并根据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确定体育教学目标。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
在年级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学期各项主教材进行纵向分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各项主教材 的单项体育教学目标。
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以本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和单项教材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各单项教材深入进行纵向分析,找出本年级各单项 教材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各项主要教材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分 别制定各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不是教学过程,而是具体、明确的教学结果,是以学生学习以后的变化为依据,表现在学懂、学 会、产生兴趣和追求等方面。教学目标是可以观测的学生身心变化,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达,它的实现是以学生 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期望,它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期望和假设,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都难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也难以评价。 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依据。
篇14:探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探究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内容,非常适应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必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
【关键词】:探究教学体育运用
体育课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要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解决问题,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内容,非常适应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笔者经过一段时间探索,认为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可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一、进行体育探究式教学要营造氛围、培养意识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很多学生胆小害羞,有问题不敢问,有困难不敢说,甚至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还有的不懂装懂,惟命是从,而有些体育教师也把学生当作灌输体育知识的容器,不断地向学生机械地灌输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长期这样,学生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参与意识,求异思维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学生不能在体育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1、通过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育可以采取预习的方式,教师在学生预习中列出自学提纲,提出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学生经过查找资料,自主地获取知识,并根据体育教师提出的目标进行积极的思考。对每个问题都建立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探讨,形成对新知识的新认识。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认识飞跃过程中,使学生由体育知识被动地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总是通常开始于疑问,开始于惊奇,开始于矛盾。”的确,好奇是小学生最本质的特点,如何创设体育教学的问题情景,开发学生对体育教材探究的意识,全在于在体育教师的巧妙构思,精心启迪。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问题的不同角度和层次探究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进行探究式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扮好角色。
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堂上没有绝对的权威,既如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诱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畅所欲言。
1、体育教师要扮演好普通学生的角色。
体育课探究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是为了完成同一个体育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合作者。体育教师要自觉地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推向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最前沿,让学生也来承担体育教学的责任。在探究中体育教师要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放手让学生发现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不要包办代替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体育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和创新,千万不要让体育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所持的观点绝对化。 2、体育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角色。体育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仅仅知道自己教什么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知道该怎么教。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这一双边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这个角色,关键要在“导”字上下工夫。首先,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设计新颖明确的问题;其次,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问题的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能诱发学生求知欲的萌动;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
三、体育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身体活动、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建构活动,没有师生双向的相互沟通就没有体育教学,要沟通就要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格才得以展示,才会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激荡。为此,要搞好体育探究教学,就要建立以下几种师生关系。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是搞好探究式体育教学的前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首长,是家长;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在向自我开放的体育课堂世界里,教师不再是长辈,学生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将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
2、建立民主的对话关系。教学民主是在教学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彼此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探究式体育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体育知识的获取过程,既关注意义的建构,又注重应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差异性和探究能力,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现民主、平等、真诚、友善、宽容、理解、鼓励气氛,不妨使课堂有掌声、有笑声、有辩论声,形成探究式体育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提出新颖独特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精神。
篇15:浅谈体育教学中幽默的作用和运用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幽默的作用和运用论文
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教学素质。在现代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因教学手段的枯燥、教学语言的单调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之情,使得学生害怕甚至厌恶上体育课,所以教学幽默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内容的一节课,一名幽默的体育教师上出来的效果就会明显不同,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疲劳、畏惧心理,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教学幽默,努力挖掘教学中的幽默因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得到锻炼、提高技术水平。
一、体育教学幽默的作用
1、缓解课堂压力,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幽默是真理的轻松面。”的确,幽默不是正面的说理,而是侧面的笑谈,使人在谈笑风生中了解人生的哲理。幽默就象“催化剂”,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一直坚持浓重的学习兴味。这是由于幽默自身具有新异的抚慰性、生动性和便于接受性等特点,它能使教学取得感染力、吸引力和控制力,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认知心思的需求。因此,教员在上课时发现学生身心萎靡时,只需讲个小故事,便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上好体育课。
2、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在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容易产生快乐感和自觉性,表现为积极参与各种练习活动,动作轻松自如,并能更快地把握教员所教的内容,练习时乐此不疲。而在紧张的情境中,学生则容易感到压抑,练习时动作拘束,勉强参与运动,而且易使学生厌烦、不经心甚至反感。好的课堂气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而幽默具有快速弥漫性和心情感染性,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心情激昂,更好地达到锻炼的目的。有阅历的教员都看中了教学幽默的`这一作用。
3、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是学生、教员和教学内容联络在一起的纽带。良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影响甚至破坏教与学的效果。教员教学幽默,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教员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特性和精神世界,使他们觉得站在他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可敬畏的“教员”,而且是一个幽默可亲的“冤家”。经过幽默引发的笑声能暂时消弥师生之间的角色差异,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拉近心灵距离,消弥师生之间感情世界原本就不应有的隔膜,树立起师生之间对等的人格,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具有良好的心境、坚持良好的心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幽默可通过彼此反应来的信息调整师生双方的关系,构成互助协作的教学体系。和谐幽默的气氛可使师生之间关系愈加亲密,有利于情感交流,共同步入一个相容幽默的教学世界。
4、忘却疲劳的作用。幽默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起到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的作用,它可以消除误会、解释责备、缓和气氛、淡化矛盾、减轻焦虑、消除疲劳。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更有力量、更值得信赖,从教师那里可以获得更多慰籍。俗话说:“笑是力量的兄弟。”当发现学生在练习后出现疲劳时,教师只要不失时机地引用一些幽默,便可让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身心得到放松,暂时忘却疲劳,以兴奋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体育教学如何合理运用教学幽默
1、态度中肯原则。教学中幽默的运用是教师态度的一种反映。教学幽默本意是为了教育学生,因此教师在运用过程中的出发点应该是真诚善意的,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亲切感、温暖感、真挚感和信任感,使学生在友好的气氛中得到教育;切不可用恶意地人身攻击,或拿学生的生理缺陷等来当笑料,否则,幽默就变成了虚伪、刻薄尖酸,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疑虑、惶惶不安甚至抵触的情绪,也就背离了教学幽默的本来意义。
2、时机恰当原则。幽默要适合体育教学目的,切不可舍本求末、为幽默而幽默。教学幽默的运用是要有时机的,当学生精神疲惫,或课堂纪律松散,或学生面对困难,或师生之间出现窘迫状态时,可适当运用幽默教学。总之,在教学需要的恰当时机运用幽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操教学时,要求学生必须在严肃认真的气氛下进行,这时如果用幽默来逗笑学生,将会分散练习的注意力,产生伤害事故。所以运用教学幽默要适当进行。
3、题材创新原则。教学幽默的内容要不断创新,不能用同一手法、同一模式去追求幽默。当学生第一次听老师说出某句妙言趣语时会耳目一新、哄堂大笑,可如果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听老师重复,则会觉得索然无味。“熟而生厌”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反应,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情趣。幽默来源于生活,平时应多收集掌握素材,如笑话、漫画、喜剧、相声、小品等等。有时可全盘照抄,有时则对幽默素材加以改装组合,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使之和体育教学的情境更加吻合,不断更新,达到“信手拈来”,而不是老生常谈。
4、内容高雅原则。在课堂上应选择健康内容的幽默,不可把黄色、低级趣味的内容带进课堂,以免玷污学生的心灵、影响教师的形象。课堂上不要过分模仿丑角,在学生面前手舞足蹈、大摇大摆、奇腔怪调、荒诞不经,尽管一时也能招引某些学生的笑声,但这种幽默毫无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实质上是一种油滑、无聊,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教学质量。幽默本身是一门艺术,是美感的外在表现,是道德的自然流露,是理智的具体放映,是教师人格美的示范,它集中地体现了智慧美,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我们要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塑造自己美的心灵和美的情操。
总之,教师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语言,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活跃课堂气氛,减少疲劳和厌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经常运用幽默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6: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信息反馈运用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通过传递各种信息刺激学生发生反应,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否获取反馈信息。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锻炼身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发现,“教”和“学”只是信息交流过程的一个分支,更重要的另一个分支是,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教学效果加以了解和掌握,主动捕捉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实践证明:经常性的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信息反馈常用的几种教学手段
1.建立卡片
建立卡片是指教师把学生的一般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等指标定期地记存在卡片上,取得因材施教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配合校医建立身体状况检查卡片,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指标调查,如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和学生的喜爱、个性等等。通过卡片法,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生理状况等,还可以发现学生练习中的规律性和个体差异,以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使体育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
2.课堂提问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阶段教学效果的好方法,经常性的提问,还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并确定各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改进教学,加强对教学的控制。课堂提问一般包括复习提问,巩固知识技能的提问,同时也包括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等。学生可根据不同阶段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在讲授完新课后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法,以了解学生普遍的掌握情况。在叙述动作难度较大的问题时,采用单人回答法,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既要用口头讲述要领和自身体会,又要用动作实践来完成回答,教师根据回答的结果加以评定,并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及掌握动作的方法。
3.课堂观测
课堂观测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视、听、本体感觉或用仪器来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的调查方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观测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过程,练习时的组织纪律性,动作完成情况,体力情况,面部表情等。上述内容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负荷强度的适应情况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情况,在排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普遍情况,采取调整和控制。ト缭谀途门芙萄程中,是加大练习量还是增加练习强度,是进行力量练习还是实施技术指导,是继续练习还是放松恢复等。在上述视听观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秒表进行测定监督,测控练习的间歇时间,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持续时间和学生脉搏,呼吸频率等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分出主次,增强对体育练习的科学控制,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4.课后日记
课后日记是一种获取学生教学练习信息的有效方法,它具有不间断性、即时性、内容广泛等特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练习阶段记写练习日记的内容。如:对练习方法的感受适应程度;练习后的生理反应,疲劳程度,伤病情况;一堂课完成练习的次数、组数;近期成绩的提高情况等。学生按要求在每次教学练习后记写日记,教师定期收取日记本查看,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分清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个别情况,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5.征询
征询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后的适当时机,通过问答、走访、召开调查会等形式,了解教学情况,征询意见,实现反馈信息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从以下方面询问。
(1)运动前后的精神状况,运动前后的心情。
(2)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运动后脉率、呼吸及伤病情况。
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教学练习的方法,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对于积极的建议,教师要虚心接纳;对于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要及时给以解答,使学生及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科学道理。
三、信息反馈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信息反馈是体育教师调整练习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教师获取信息的方法要力求准确无误。这就要求教师要亲自参加调查研究,整理信息资料,减少获取信息的环节。同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捕捉信息,如体育局、体育教研员提供的信息,并能分析和判断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性,能更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练习的控制。
2.教师在捕捉教学信息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普遍现象
教师应注意排除个体差异因素的干扰,在控制教学过程中对于特殊情况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防止片面性的存在。
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双方之间信息交流面越广、越频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越明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地位的优势,既要输出准确的教学控制信息,又要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使教学练习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潘敏.有效处理反馈信息,积极提高教学质量 [J].教育实验通讯增刊,1993,(3).
[2]李习友.新理念新思维(学校体育研究)[M].新世纪出版社,.
[3]程剑鸣.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构建 [Z].中国基层教育研究者专业发展.
[4]淑忠.信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4).[5]徐新泉,罗明荣.优化信息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J].中学教育,2002.
篇17: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尝试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颇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尝试法教学就是指教师提出教学内容、目的、任务和要求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尝试性练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惯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尝试法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给学生理性知识,现成的经验,让学生按照规定好的教学模式去学与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尝试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使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但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就会记得更清楚、更牢固。
二、尝试法在教学运用
1、导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不作动作过程的讲解和示范。如:在教学垒球的投掷这课中,只讲述原地投还是行进间投,要求看谁投得远以及投掷垒球时不能砸击到人。
2、尝试性自练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内容、目标、任务和注意事项进行各自练习、并互相观察、互相探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学生练习情况,并不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教导阶段:在尝试自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各自所练习情况,发表个人看法,演示过程。教师对共性问题和学生的质疑进行答疑。还以投掷垒球为例,学生自练结束后,学生满足了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欲望之后,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我为什么投得不远?”“我为什么投得比他远?”“用什么方法才能投得更远?”等。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再小结问题的关键,解答疑问后再让学生带着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尝试练习,练习几次后,有的简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有的问题还存在,学生通过尝试失败的经历后就会渴望得到成功的密决,而认真地学习正确的动作方法;而那些尝试到成功的学生就会增进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会更加自觉地练习,并且很乐意把学会的经验传授给周围的同学,整个学习气氛会更热烈。
4、提优补差阶段:教师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精讲,根据学生尝试练习时,教师巡回时了解到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为:能较好完成动作的A组;能基本完成运用的B组;存在较多问题的C组。对A组只需提出安全的注意事项,由体育班委组织练习;教师组织B组和C组进行辅导练习,使学生的动作技能不断得到完善,再让B组由体育骨干带领练习,教师专门负责C组的学生练习,给“卡壳”的学生个别点拨、帮助,使全班学生顺利地与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
这样,学生完全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下,通过尝试,他们会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解决”,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转化为能力,“尝试法”使教学气氛愉快而轻松,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三、“尝试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
1、符合教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尝试法”是一种以学生自练为主的教师为辅的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法,符合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入的讲授形式。
2、符合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
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活动呈相对减弱的趋势,而学生的主体活动却不断增强。因而,正确的教学关系,实质就是本文所提的学生尝试性练习――教师对共性解答――提优补差,这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动活动增强理论。
3、符合学生练习的认识规律
这种教法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
“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探求目标――实现目标――深化目标”的目标控制过程。
“导学过程――尝试自练阶段――学导阶段――提优补差阶段”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认识过程――感知过程――修正过程――形成过程――理知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本人通过运用“尝试法”使我校的体育教学效果有了明确的提高,今后还需在教学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的体育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再多作贡献。
篇18:中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运用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运用论文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不同学生,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教学。那么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有何意义,又如何实施呢?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差异,为学生创造多种可能性;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开展针对性体育教学。
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并非仅仅让学生在求学期间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而在于通过系统性的知识讲解与技能传授,使学生形成获益终身的运动习惯,进而强健体魄,提升身体机能与心理抗压能力,为日后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体能基础。考虑到这一教学目标,中学体育教师有必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运动、强健自身体魄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课程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2.尊重差异,为学生创造多种可能性
实施因材施教的出发点是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多种可能性。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取得进步和最大化的学习效果。
3.立足于学生的学情状况,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教师应意识到不同学生在身心发展以及成长环境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体育技能的掌握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模式,为每一层级的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使全部学生均能在体育课堂中有所获益。
二、中学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切实落实因材施教,需要科学对待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注重分层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定运动负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更加科学的评测机制。
1.科学对待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
中学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体育课程以其身心放松性得到学生的喜爱,若有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排斥态度,必然是因为在体育知识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未能采取适宜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而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当依托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根据身体机能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改变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的排斥态度,进而感受到体育运动为其身心带来的愉悦。
2.注重分层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
中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当给予其自主学习的契机,为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使其个性化体育知识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对于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则为其布置难度适中的动作;对于运动能力不够理想的学生,应当为其布置基础性动作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指引者,这样,不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亦使教师能够以旁观者的视角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加以观察和掌握,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比如,在蹲距式跳远这一练习课中,把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并针对各组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甲组:组跑与踏跳连接好,踏跳充分,腾空高,落地稳。乙组:组跑与踏跳链接较好,踏跳一般,腾空不够高,落地稳。丙组:组跑与踏跳不衔接,没有腾空。不同层级的学生均得到了一定的体育知识,提升了运动技能,改变了以往“一锅炖”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参差不齐的情况。
3.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定运动负荷
考虑到学生先天身体机能的差异性,中学体育教师在设定运动负荷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身体机能情况,以免因设定的运动负荷过强,造成学生产生疲惫感,甚至肌肉拉伤;或者避免因设定的运动负荷过弱,使学生未能达到充分锻炼身体的目的。
4.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更加科学的评测机制
科学的评价也是因材施教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实施分层评测机制;在教学中也可以允许学生自己来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学习,完成对体育成绩的评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晓明.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2]姚大强,王志成.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气质类型不同因材施教[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3]李学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赤子(上中旬),(5).
篇19: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是高校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相对于其他课程,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滞后。事实上,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能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也能够能增加学生运动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应用
1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丰富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体育运动一般是一种肢体动作的教学,与智力课程不同,讲究肢体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学生往往难以通过老师的若干次的动作演示和讲解达到标准,通过视频、动画等技术,可以将标准动作进行拆解,并能够绘制出平时眼睛看不到的肌肉、关节动作,让学生更加容易领会。如游泳时挥臂动作如何影响水的阻力,足球射门时射门动作如何影响球的轨迹等。此外,从教师的动作,学生只能看到表面,无法领会运动对在身体生理上的作用,通过制作专业的教学视频,能够让学生对运动的认知从感性提高到理性。能够明白某个动作对自身肌体会造成什么影响。有效组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校中学生参加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能够选择的教学项目也是不多。出于兴趣、健身学生都会自主的进行一些体育运动,特别是现在一些新兴的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轮滑、网球、攀岩、瑜伽等,但是却都很难找到专业的指导。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库、发挥微信、QQ等软件的交流功能、开发专业的专项运动指导软件,能够避免学生盲目运动,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各种项目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对于我国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其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数据监测与分析,促进体育教学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渗入了高校教学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的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的课程改革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在体育教育事业中,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搜集与分析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监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通过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建立起来的地区性、国家性学生体质电子档案,我们能够更科学进行对比与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方式下的大学生的体质情况,从而指导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出因地制宜、有时效性的改革措施。
2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与条件不足
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对于许多高校,大量的资源与资金往往是投入到各个专业的主干课中,在体育教学方面可供使用的资源就显得捉襟见肘。特别对于一些民营高校,情况就更加严重。拿笔者所在院校来说,其他专业淘汰的计算机才会被使用在体育教研室中。受制于硬件条件,有针对性的、专业的体育教学软件也少之又少,学生与老师都无法通过软件实施互动教学。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平台,整理好的电子材料也是非常匮乏。
2.2重视程度不足,理念落后
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许多高校管理者对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仍然缺乏认识与重视。在进行资源分配时,体育教学一直都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许多管理层甚至体育老师自身都一直认为体育课与数字化、信息化是“绝缘的”,体育课就是学生跟着老师做动作,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忽视体育运动对生理、心理的影响方面的教学,缺乏现代体育观的认识也是制约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深入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3深化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3.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切实改变体育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要能深刻体会到体育教学的内涵,理解体育运动在学生身体健康、人格树立、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充分应用已有的信息化条件,实施个性化、智能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师要主动改变传统,将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中,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业余时间,提升体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完善基础设施与管理体制
信息技术是否能真正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其基础是完善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高校需要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与工具中加大投入。在硬件方面,可以考虑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设备、各类专业的测量和感应设备、虚拟现实设备。软件方面,可以包括:体育教学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运动指导监测软件、虚拟运动软件、互动软件、在线教学资源平台等。同时,体育教学的管理体制也要相应作出改革,也要组建专门的设备、软件维护人员,体育教师要定期接受培训,根据信息技术条件作出课堂改革,开发新的教学手段。
4结语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高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而且已经在慢慢迎头赶上,但是想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育教育事业的现代化,需要管理者转变观念,更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进行尝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朱侠.浅析体育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3.
[2]峤洪中.谈CAI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9.
[3]李鸿江.大数据下的学校体育[J].体育教学,2015.
【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推荐19篇)】相关文章:
百万乡村教师计划2022-05-06
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学员的学习计划2023-02-15
连云港赣榆乡村教师定向计划2022-07-10
耗散结构理论在优化健美操教学训练模式中的应用2022-05-24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扬州2022-12-04
希望乡村教师计划2023-10-07
沈阳市关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文件2023-06-28
马云启动乡村教师计划2023-03-11
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见习教学方法转换论文2023-07-23
如何加入乡村教师计划202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