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论文

时间:2022-08-23 07:40:3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探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论文(共12篇)由网友“liyz2169”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探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探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论文

篇1:探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论文

探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论文

摘 要:8月,由于不正确的投资及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的过度自由化,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股市产生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席卷美国。从美国这场次贷金融危机的角度看其对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就是所要探讨的主旨。

关键词:财政金融论文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

1、财富资产金融泡沫和被过度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进入21世纪,美国IT业出现萧条,但美国金融市场在经营方面依然在施加刺激需求的模式,并放任市场金融的走势,对金融资本不加约束的做法,使得美联储的低利率等政策纷纷受到刺激。房地产市场的一时兴起让许多美国人“圆梦”,甚至产生了“幻觉”,幻觉美国经济繁荣的长久持续。但是泡沫终究是泡沫,当通胀压力所带来的货币利率与借贷成本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就是贷款风险的持续加大,这使得以高杠杆作为主要经营方式的美国金融市场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时间难以承受,泡沫不在,财富效应对市场需求的拉力不在,在进入后泡沫时期后,美国金融机构就此迎来了“次贷危机”。

2、过度廉价的信用体系

在中国人看来,先储蓄后消费是传统经济形态,但是美国人却不这样认为。在美国,消费信贷机制非常成熟,它鼓励人们超前消费,这也是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所以美国家庭的负债率每年都在提升。在,美国家庭负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00%,到20已经达到150%。相对而言,美国社会的储蓄率则只有15%左右,如今已经逐渐趋向于0。所以从该角度看,美国此次次贷危机很大程度是因为过度廉价的信用体系。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1、境外投资风险加剧

次贷危机后,美国国内多家金融企业宣布破产和出售,这也让我国金融业蒙受损失。像招商银行就在雷曼兄弟拥有高达7000万美元的高级债券,而工商银行更是持有雷曼兄弟1.518亿美元的高级债券。截止到初,中国金融机构所购入的美国金融按揭债券达到了总额1075亿美元,美国次贷危机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我国金融机构所持债券价值的走冷和未来境外投资风险的加剧。

2、对我国股市的“蝴蝶效应”

欧美国家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放弃高风险高收益投资,纷纷为缓解金融流动性不足所带来的融资伤害而撤资保驾,这种短时期大面积的撤资必然会影响中国股市。同时,美国政府为了缓解次贷危机为世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采取“弱势美元”汇率政策向世界示好,以退为进,达到了放缓发达国家经济的目的。但对金融改革、市场经济持续转型增长的我国来说,美元与人民币的此消彼长势必给国际资本以加速流向亚洲新兴市场的理由,这就间接增长了我国资本市场在国际上的风险,打压了我国股市的发展。

3、中国经济出口增长影响

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从开始到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率从5.4%上升到8.95%,其中贸易存度的上升速率更快,从的3.1%上升到2007年的7.5%。以上增长率说明了我国出口对于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所以当美国出现金融经济波动时,我国的`出口贸易必然会出现动荡。另一方面,次贷危机也造成了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它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就这一方面,美联储就采取了降息策略,而中国方面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加息。这样的“升降”对比就造成两国基差的不断扩大,也增加了投机套利者的投资机会,造成了美元的迅速贬值。由于我国始终在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次贷危机对我国贸易经济的影响必然巨大。出口产品国际价格的提高、综合汇率的浮动和外汇储备的变化,这一系列现象无法得到解决,综合起来就是美国次贷危机降低我国出口经济贸易额的诱因。

三、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启示

1、保持节奏,注重实体经济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性很大,首先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们依然处于经济增长的上升期,但是随着环境资源红利优势的消失殆尽,包括劳动力成本的日益提高,作为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保持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的平衡并做到增速,如何维护经济金融的可持续稳定发展,都是我国金融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保持稳定的节奏,搞好实体经济与日益发达的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即使在经济增速短期下降的状况下也戒骄戒躁,不满足于经济增速的短期效应,就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2、加强金融市场风险控制

即便是拥有完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的美国,也无法抵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导致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拖累。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国应该谨记前车之鉴,努力发展和加强自身的金融市场风险控制,做到对风险资产价值的重估。就目前来看,我国金融市场投机资本现象极为严重,城市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就说明了一切。这种通过按揭资本套利,从而推高房价的行为,使得地产市值占据了国家证券市场的半壁江山。当股价出现较大波动,证券市场出现动荡时,投机资本还是否依然稳定,到时会出现怎样的市场乱象,不堪设想。所以我国金融业一定要消除由投机房市而萌生的内生机制,只有不断遏制过度投机,才能维持我国股票市场的良性发展。

3、灵活货币政策

就货币利率上调这一问题来看,在我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联动影响就是央行预期利率的长期上调,这其中会受到中美贸易的顺差影响。如果汇率保持不变,顺差也会导致央行供给货币增加,利率下跌。而美国方面由于持续保持低利率,资金在全球投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大量炒作,投机人民币和中国房产,这就导致了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利率的抬升。这一状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过热,所以必须抬高利率来打压投资过热现象。同时,也要适时的调整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支持扩大来遏制市场信心下滑和通货紧缩现象的出现。

四、总结

对于金融危机,我们应该持冷静态度,保持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自由化进程的自然规律,切忌揠苗助长。同时也要居安思危,坚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力推进金融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并结合实际国情,在自己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推进金融改革进程。

篇2:中国金融改革如何适应国际化

中国金融改革如何适应国际化

20以来,中国金融改革领域的进展引人注目.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一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中国金融体系适应一个更加开放的竞争体系所提出的要求.

作 者:巴曙松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刊 名:金融经济 英文刊名:FINANCE & ECONOMY 年,卷(期): “”(2) 分类号:F8 关键词: 

篇3: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

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问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金融开放的一个里程碑.在新阶段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需要付出制度的转换成本、替代成本、创新成本.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开放将出现三大特点,面对两大主题,需要理性分析面临的挑战和矛盾,认真考虑应对的.理论战略,探讨突破性的改革创新措施.

作 者:江其务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刊 名:上海金融  PKU CSSCI英文刊名:SHANGHAI FINA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F830.2 关键词:WTO   金融改革开放   制度   效率   安全  

篇4:农村加强金融发展改革金融论文

重新对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推行全面的农村金融改革,完善西北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现有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原则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经济实力考虑其可能的发展方式。为此,中央银行应制定相关的转制标准,以规范其改制。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西北各大城市郊区,农村信用社的势力较强,对这些信用社的重组,取消两级法人制度,将若干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近的信用社合并组建、转变为地域性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与目前西北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造类似,可能是一种可行的和合理的选择。

对广大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农村地区而言,如果农村信用社实力较强,可参考上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做法,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重组为商业银行。贫困地区信用社的业务主要应是支持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脱贫工作,带有政策性业务的成分。因此,它们的出路可以是:转变成股份合作制信用社或互助式信用社,或转制成国家政策性银行即农业发展银行的基层网点机构。当然,后一种做法的前提之一是农业发展银行应将国家政策性长期融资、短期融资和扶贫等政策业务完全担当起来。此外,可以考虑降低或者取消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农户储蓄存款利息税,减征或免征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城建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与陕西省政府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行了财政贴息政策的有益探索,三年来财政共为农户小额信贷贴息1000万元,带动信用社小额信贷、联户担保贷款、农民自身投入和龙头企业投入的资金达1.88亿元,使示范区62.8%的农民直接受惠。

篇5:国企企业文化改革发展探讨论文

国企企业文化改革发展探讨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将主要从我国现有的大企业中产生。当前,围绕培育和发展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正在迈出新的步伐,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国企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并购重组必然带来文化的碰撞,并购重组后企业战略的制定、资产的优化、业务的调整、管理的整合固然重要,但文化融合则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是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企业改革;创新

一、以文化融合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现实意义

1、加强文化融合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文化融合不是简单的股权、资产的更替或加减,而是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人员、文化的融合,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提升管理能力,倍增经济效益。唯有从多层次文化的融合入手,在差异中寻求一致,在传承中寻求创新,在融合中寻求提升,才能使企业并购重组真正产生“1+1〉2”的效应,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改革初衷。

2、加强文化融合是构建企业和谐环境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粘合剂和思想感情基础,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重组,它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重组后的新集团文化应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来建设,要坚持以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注重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文化成果,坚持高起点起步,防止将原有的各企业文化简单地移植或组合,避免“集而不团”的现象。

3、加强文化融合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企业并购重组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而企业文化融合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文化融合要借鉴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不断创新实践,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一致,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一致,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一致,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以文化融合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探索实践

8月,益民食品一厂集团、农工商集团、烟糖集团和锦江国际集团的相关资产集中组建成光明食品集团,新组建的光明食品集团具有成员企业产业跨度大、企业层级多和文化差异大的特点,企业重组必然带来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而加强企业文化融合则为重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光明食品集团文化融合的主要探索

光明食品集团文化随着集团战略的确定而不断修正、持续优化,在企业的每个发展关键阶段显现出不同内涵,形成核心价值理念,起到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有力保证了集团重组的顺利进行。

1、倡导包容文化服从集团的发展战略

在光明食品集团重组之初,文化上的差异显而易见,原先的益民、农工商、烟糖集团的干部职工都面临着重新调整的过程,他们对于新的企业和自身的前途是茫然的。在这种情况下,集团领导适时提出包容文化,通过广泛地宣讲集团战略、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员工认知、认同与践行。在包容文化引导下,强化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围绕光明食品集团“6+1”核心业务、支撑业务,对集团的资产、产业、人员进行整合,使集团的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功实现了集团重组后的第一个三年发展战略目标。

2、追求卓越文化加快集团的并购步伐

在集团第二个三年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以后,围绕实现“保八争九”和现代农业“三个百万、五大突破”的发展新目标,集团领导班子提出卓越文化,倡导“卓越、和谐、协同、效率”的核心价值观,强调激情,强调争创一流,强调质量和效益。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为集团的整合、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被“大光明”的发展实践和取得的成果所印证。如云南英茂糖业并购项目的成功,实现了集团国内基地、资源的布局和扩张;新西兰信联乳业、澳洲玛纳森项目等国际并购项目的成功,实现了集团国际资源、网络的布局和扩张。卓越文化的实施及其营造的文化环境,为光明食品集团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光明食品集团实现合并营业收入906亿元、利润总额37.49亿元,圆满实现“保八争九”战略目标,基本形成“7+2”产业格局,现代农业“五三”计划有序推进,国际布局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三年可以说是集团成立六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量最大的三年。

3、坚持创新文化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

集团上下在制定第三个三年发展战略规划时,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作为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强化全产业链发展基础和综合优势,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把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发展上,由此,创新文化应运而生。大力倡导创新文化使光明食品集团牢牢把握食品和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组织实施了721项各类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科技兴农、产品创新、节能环保等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受理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作物品种、软件著作权共计249项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项,获得集团科技成果奖项35项;光明乳业、梅林股份、金枫酒业成功开发了莫斯利安、梅林牌火锅午餐肉、石库门1号系列等新产品。同时,集团还加大了对从事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转型先进人物及案例的宣传表彰力度。

4、凸显团结文化提升集团整体凝聚力

在谋划集团“四三”战略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之际,集团开始注重团结文化的培育,集团把光明食品集团总部比作是母港,把各个子公司比作是一艘艘航母,而航母与航母之间要有团结协作的凝聚力,集团上下都要努力形成凝心聚力的文化氛围。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集团提出团结文化是要将光明发展蓝图落到实处,以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同,集团先后荣获-上海企业文化建设最佳成果、上海企业文化创新十佳品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模范单位、上海市群众喜爱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等多项荣誉。

(二)光明食品集团文化融合的主要实践

企业文化融合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讲究的是文化内涵,考究的是融合方式,集团在推进文化融合中抓住三个重点:一是选择适当的融合方式。在充分了解重组各方企业文化特性的基础上,注意差异性和共同点,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挖掘和开发文化资源,相互融合、优化配置,并根据重组后各企业发展的重点,逐步整合建设新企业文化。二是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文化融合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集团领导亲力亲为研究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主导集团文化的建设,并努力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中层骨干勇于担当、主管部门干部主动作为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建立和谐的内部环境是企业文化融合的基础,要充分理解尊重重组各方员工的文化传统和感情因素,通过企业和员工、职工和领导、员工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吸收各自文化的优秀内容纳入集团的理念体系中,以实现文化再造。企业文化融合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巩固和发展。

1、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集团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精心设计、积极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在贯穿、结合、融入上动脑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到具体化、生动化、系统化,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推进改革。

2、进行光明品牌大讨论

营造员工忠诚品牌浓厚氛围光明品牌是企业发展基石,光明品牌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集团进行了一场全员参与的“弘扬光明品牌精神、致力于打造中国食品领军品牌”大讨论,着力营造全员热爱品牌、维护品牌、忠诚品牌和宣传品牌的浓厚氛围。

3、贯彻落实人才规划

加强思想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按照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集团加快构建一支符合发展需求、适应海外传播趋势、具有现代传媒意识,以及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队伍。

4、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通过爱心基金传播光明文化光明食品集团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社会公益责任,集团已连续三年向社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从战略管理、食品安全、顾客与消费者权益等多方面阐述了集团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包括为市民提供丰富、安全、优质、健康的食品,有力保障了上海特大城市主副食品的生产供应安全,为确保食品安全、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集团成立之初建立的光明爱心基金携手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共同启动青少年眼疾复明工程,以后又逐步扩大光明爱心基金金额与受益范围,八年来帮助近万名患有眼疾的老人和儿童重见了光明。光明爱心基金已成为传播光明诚信文化、责任文化、爱心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以文化融合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深入思考

光明食品集团在改革重组中不断壮大,文化融合任重道远,下一步可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1、加强母子文化的融合

光明食品集团是一个产业多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何使资源得到共享、力量得到统筹、人心得到凝聚,这是集团发展战略规划能否实现的关键。加强母子文化的融合,要以光明文化核心理念为主轴,构建好光明母子企业文化新体系。集团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对于各子公司既有引领作用,又有很多共通共鉴之处,因此,要大力宣传集团核心文化理念。同时,要求各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建设各具特色、富有个性的子公司文化,形成上下联动、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母子文化体系,做到“母子连心”,让全体员工更快地接受、理解企业文化对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并转化为积极行动。

2、加强中西文化的融合

近年来,光明食品集团的海外并购动作频繁,截至,收购了8家海外企业,海外营业收入占集团总营收的20%左右,国际化战略对光明食品集团的转型升级、集成更多资源对接中国市场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并购后的公司能否针对其产业链、价值链达到与中国市场的协同,得到更好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的文化能否很好融合。并购交易的完成并不代表并购的成功,中西企业文化的成功融合与否,决定了并购的最终成败。光明食品集团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既需要一个战略体系的支撑,也需要协调好各方关系,发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在使命、愿景与价值观方面建立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因此,集团要加强对外传播、公共媒体和网络宣传建设,积极塑造光明价值理念和形象,扩大文化影响力,真正实现与并购企业的文化融合。

3、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互联网成为舆论宣传主战场的趋势日现,只有通过推动各种媒体融合发展,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覆盖和延伸,巩固夯实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才能更好地维护舆论的主动权和话言权。光明食品集团要在微博、微信、客户终端之间力争实现用户、内容和资源的融通,建成内容丰富、载体多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速形成报纸、网站、微博、微信之间的高效对接,适应网络媒体的传播趋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打通多个媒体平台,不仅有利于传播资源上相互借势,而且有利于企业在经营上做强做大。

篇6:中国金融改革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金融改革的过去与未来

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问题,部分国外的研究者认为,近来,中国的'金融改革没有实质性的举措,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妨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澳大利亚学者詹姆斯・劳伦斯逊与约瑟夫・C.H.猜则不同意这种观点.

作 者:詹姆斯・劳伦斯逊 约瑟夫・C・H 周艳辉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 刊 名:国外理论动态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中国金融税制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中国金融税制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一、中国现行金融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金融领域中许多问题的发生与现行金融税制的不健全有关。现行金融税制存在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是税负偏高。目前在中国从事金融业务,主要涉及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具有税收性质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费附加等税费。其中,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费附加,从性质上说都属于在交易环节征收的流转税。

(一)流转税负担。

不论从事何种金融业务,原则上统一按照“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按照规定的营业税税额附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费附加:

1.营业税税率为6%,降为5%。

2.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因纳税人所在区域而不同,在市区的,税率为7%,在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在其他区域的,税率为1%。由于金融机构一般都坐落在城市或者县城、建制镇内,所以实际适用税率多为7%或者5%。

3.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费附加统一按照3%的附加率征收。

印花税则因交易凭据的不同,税率和税基都不尽相同。虽然与其他税种相比,印花税的税率很低,但是它一般按照涉及的交易额(如贷款合同金额)全额向交易的双方征收,所以,从贷方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借方的借款成本的角度来看,印花税也占有一定的税负比例。

综合考虑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费附加,即使营业税税率下调至5%,一般金融业务的流转税综合税负也在5.5%以上。特别是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虽然目前已经降为2‰(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5‰),但是与其他印花税税率比较仍然很高。这样,金融机构从事证券买卖,既要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费附加,又要缴纳税率相当高的印花税。

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中国金融行业的流转税实际税负会更高:

1.营业税是按照营业额全额征税,而不是按照净额(即价差)征税,更不是像增值税那样只对增值额征税,即金融服务所消耗的购进货物所承担的增值税税额不能得到扣除。所以,实际上金融业承担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双重税收负担。

2.营业税的营业额包括金融机构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因此,一些实际并不构成企业收入的代收费用,如证券公司为证券交易所代扣代缴的过户费、开户费等,也被计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3.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有些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比较差,不良贷款率比较高,但是营业税原则上是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征税的,因此,在滞收利息比率比较高的情况下,银行对大量应收未收利息需用营运资金垫付税款,银行实际实现的利息收入所承担的税负就要比法定税率高。虽然目前对此问题税收政策上已经有所考虑(现规定:银行底以前已经缴纳营业税的应收未收利息,经过批准,可以在以后5年之内冲减营业收入; 以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若在180天以后仍未收回,可以冲减当期的营业收入),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从国外情况看,金融业务一般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而且多数国家对银行信贷、保险、证券、共同基金管理等主要金融业务免征增值税(因此其进项税额不能扣除),如欧盟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不过,免税一般只限于主要金融业务。对于金融机构的一些辅助性业务(或者说非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业务),如提供保险箱服务、证券或者收藏品的安全保管服务等,则按照一般情况征收增值税。对于出口业务或者与商品、劳务出口有关的金融服务,一般实行零税率,以鼓励出口。此外,对于一些属于免征增值税的业务,企业也可以申请缴纳增值税,从而使其进项税额得到抵扣,并保持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性。

对于证券交易业务,从部分国家征收

[1] [2] [3] [4]

篇8:聚焦中国金融改革路径与政策导向

与此同时,保监会要积极鼓励投资方式创新,按照保险资金自身的规律,探索股权、债权结合的形式,对接实体经济的实体需求,积极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组织机构的创新。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准入和退出机制,以提升保险资金的配置效率为重点,全面深化保险市场的改革。继续全面推进寿险产品的利率改革。在定价权方面要还给保险公司,还给市场,让保险公司在公平统一的市场中更加灵活地开展运营。”周延礼强调,下一步要推进商业车险费率条款的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保险费率管理制度。

篇9:物业管理专业改革发展新途径论文

物业管理专业改革发展新途径论文

摘要:鉴于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对于房屋管理领域市场化不断深入,各种房地产市场的构建也趋于完善的情况下,物业管理专业逐渐成为了一门“显学”。物业管理的学科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目前在学科开设、教学手法上也在积极地与行业情况相适应,尽可能地根据业界发展动态对自身学科建设、教学模式手法等内容进行改革。本文将在讨论物业管理教学的基础上,分析讨论物业管理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物业管理;教学;改革;新途径

一、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要求概述

在当前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科的设置、专业教学上已经能够初步地按照物业管理的行业标准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但是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在我国仍属于一个较为新型的概念,在80年代相关物业概念引入国内之后,虽然在规模发展与专业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总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速度,使得物业管理专业在进行教学时,很有可能在教学内容方面无法与房地产业发展相适应,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尽用所学。此外,随着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加大,对于居民对于住宅、校区的要求除了传统的面积、位置因素的考量外,相应的服务与配套设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这就对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业务素质与良好的服务意识新要求。

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从上文对于物业管理专业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业管理学科从创设之初就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在现阶段,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仍在不断继续,而其发展的方向主要包括课堂授课形式的积极变化;实践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深入两个方面。在课程基础设置方面,教师需要考虑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种专业能力。教师对于专业能力的分析可以帮助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节约了大量通识知识的学习,提高授课的效率。同时在确定授课能力培养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多种能力巧妙地安排多种课程以实践、探究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课程多样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实践的方式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环节,物业管理专业的业务错综复杂,对于从业人员的从业经验、业务能力等综合素养要求颇高。因此,教师除了需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化的教学,还需要积极安排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

三、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新途径

在当前物业管理专业服务意识与业务能力双重提升的教学目标要求下,整个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沿着教学课程的科学设置、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三方面进行开展。

1.教学课程的科学设置。物业管理专业在学科的`设置和安排上突出学科本身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而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教师需要根据这两个特性以及特性涵盖的具体能力和理论知识合理地安排相应的课程。物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生需要对管理理论知识、管理学等基本原理等理论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次,物业管理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相关的人机交往能力、案例分析、管理技能技巧等实践性的内容教师也需要进行详尽地讲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紧贴当下物业管理业界发展的规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于自身的授课方法进行积极地优化和创新。从原有的演讲授课、多媒体授课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生主体的授课理念,在丰富翔实的信息支撑下,倡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具体来说,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安排生动翔实的案例,在保障案例数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优化案例质量,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作以学习和了解;在一些实际业务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情景代入、设置等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模拟现实场景,比较有效地运用自身所学的能力和技巧。

3.实践教学模式的深入教学。实践模式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既是实际练兵的好方法,也是帮助一个系统学习、总结经验的训练场。物业管理专业自身的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融入来实现。首先在理论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演练从多个角度来证明理论在不同情况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并理解理论知识的正确概念。其次通过实践模式对各种应用能力的教学可以说是当前授课效率最高,收获结果最好的一种方式,有道是“教师讲千遍不如学生练一回”。同时,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积极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综上所述,通过对物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三方面的积极优化,相信在今后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肯定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良好的与业界相适应,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浅谈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张喆.现代物业(上旬刊).(Z1)

[2]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发展之我见[J].李霞.北京城市学院学报.(01)

[3]浅谈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J].毛鹏飞.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01)

篇10:高中化学教育方式改革和发展论文

高中化学教育方式改革和发展论文

1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育现状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早在2010年左右,我国就在部分省份实施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遵循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全面贯彻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1教学内容及结构的改革: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高中化学这门基础课程,由于教学背景的改变,其内容和结构都有了相对应的变化,教学内容得到了重新的界定,而教学结构也有了更深层的调整。新课程背景之下,驾驭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指导思想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题高总体学生的成绩水平,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弱化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必修一的第一章内容主体是从化学实验角度探究化学化学知识。该内容很明确的表达了希望学生能通过进行化学实验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打造良好的教学课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1.2化学课程实验的改革:

在过去的`高中化学教育中,对于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较少,且多为老师做,学生看,学生亲生体验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导致了学生不能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并感悟化学知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兴趣不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育中,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于实验过程有了新的要求,相对应的会增加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会安排学生进行体验,加强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并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印象。

1.3教学评价体系及相关课程设计理念发生变化:

在新课程的标准之下,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有了改变,过去对于学生教学的评价只看学生的最终成绩,忽略了其他因素,导致评价过于形式化,加大了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新课程的化学教育评价体系除了根据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之外,还加入了综合能力考虑的因素,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潜能的激发都有着积极影响。并且在相关课件的设计上,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升学这一目的,更多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有更加长远的目标追求,使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后续发展。因此,在课件设计上应趋于实用性和科学性,尽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育的全新观念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化学的改革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变化,教育观念也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进行了革新。

2.1教学方式的创新化: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占领着主导地位,对于学生进行“灌输式”传授知识的方式,忽略了时间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进行很好的开发和引导,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受到限制,很多时候都是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使得学生成绩难以提高。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践性进行开发,教学方式逐渐趋于创新化,不再是传统的言传身教,而是根据新课程要求进行改革,加强了学生实践部分,使得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教学观念的改变及革新: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应明确自己的引导者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并努力使得学生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进行融合,并且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一学生为教学中心展开教学工作。除此之外,还应树立人才教育观,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良好的现代化人才。

2.3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的改革标准之下,除了教学方面的改革之外,学习方式上也应有所改变,教师应抛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自愿并积极的参加教育活动,并认真的开展探究式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4教学中不断融入新技术: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根据教育改革理念,为了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授课过程之中,为了达到新课标的改革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也应积极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工作。例如:在进行授课时,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图片以及相关视频的播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还能提高教学效果,使得教学效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

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改革发展趋势

根据笔者的观察,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在教学方式上逐渐由“启发式”取代原来的“灌输式”,而在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中,也逐渐由“探究性”取代了原来的“验证性”,在新教材的编排上也以生动化、形象化为主要的编排方向,融入了较为生动的图片以及增加了“资料”、“阅读”、“家庭小实验”等栏目,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篇11: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论文

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论文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强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率的转化较低,在新的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现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收程度较低,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的关系,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也给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局限性。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人群较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这就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极多的阻力。在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财政的支撑,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财政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不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待遇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由于高学历的人员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人员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造成了推广的制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得不到实际的成效。

二、农业技术推广改革的对策措施

1。创新推广理念,开拓农业技术推广新思路

我国在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从单纯的“以技术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转变,实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依托农产品为农业技术推广支撑,提供优质农资、综合信息、生产技术等为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2。创新推广体制,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以现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应建设一个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农村合作经济为辅,农业科技、涉农企业、教育单位广泛参与的改革创新,新型农业技术体系。同时,在财政上保证县乡的农业推广队伍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科技转化成果率

在当前农业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成果低下的状况下,应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突出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纳入考核范围。通过推行人员定编、定岗和聘用制度,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形式吸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技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切实的将农业技术推广开,提高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

4。创新推广方法,让农业技术广泛深入户

要切实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根据自然条件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本地需求的建设模式,确保基层农业科技和人才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从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速度,确保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积极创新培育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利用现代手段开展推广服务,满足农民需要,让农业技术推广真正深入农户。一直以来,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效并不大,因此,党和政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带来实在收益,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化和现代化发展。

篇12: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和改革探讨论文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和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高等教育学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基本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应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学科。高等教育学在3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危机, 面临很多困难。为克服困难, 走出危机, 适应社会和实践需要, 高等教育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不断通过改革和创新, 促进高等教育学走向新的繁荣, 才能得到广泛认可,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 危机; 改造;

Crisis and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WANG Hai-yan

Shuozhou Teachers College

Abstract:

As a new discipline, higher educ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operating patterns and basic laws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a discipline that should be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n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igher educa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30 year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nevitably caught in crisis and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get out of the crisis, adapt to new social and practical needs,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imminent. Only through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to a new prosperity, can it be widely recognized and become a real discipline.

Keyword:

higher education; crisis; transformation;

高等教育学自20世纪80年代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确立以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高等教育学不仅成功确立了自身稳定的学科地位, 而且还作为一门显学活跃在教育学领域。其不仅形成了庞大的研究队伍, 而且出现了一批学术界公认的领袖人物、学术精英。更重要的是, 在30多年的研究发展中, 呈现出大批学术成果和能够奠定学科发展、代表高等教育学发展水平和方向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发展成果, 也及时准确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揭示了发展存在的危机, 对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反思高等教育学发展中存在的危机

1. 学科定位有失偏颇, 缺乏一个公认的学科范式

高等教育学自建立以来就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位, 处在两难位置, 既想要模仿经典理论学科建立理论体系实现学科知识的制度化, 又想尝试选择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满足国家和大学改革的需要。显然, 这对于一个初创学科来说十分困难。事实上, 高等教育学科的产生背景不同于其他经典学科, 而是基于高等学科自身改革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是在自身教育学专业制度下的学科复制, 因此, 高等教育学缺乏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深厚的理论根基, 它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认清这个事实的基础上。本质上, 高等教育学也是不同于其他经典理论学科的, 它建立的目的是要改进高等教育实践和高校运行秩序, 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需要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 或者满足于建立一个高等研究的机构, 而是要超越以往学科的思维, 强化其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定位才能不断发展。

学科范式简单地来说, 就是一个学科对其基本价值、研究方法和研究典范的确认。一个学科想要走向成熟, 不断发展壮大, 必然要确立自己的学科范式。对于目前高等教育学而言, 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危机就是缺乏公认的科学范式, 这其实和高等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发展只有短短30年的历史有关。况且高等教育学目前仍处于比较复杂的研究环境, 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政治环境影响, 且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制约, 其自身发展中独特的运行规律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因而, 想要建立自身独立的研究范式就更是难上加难。但值得庆幸的是,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对大学制度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 高等教育学深层次的特征和规律也逐渐显现, 这对于建立高等教育学的独立学科范式作用重大。

2. 研究动机不明确, 研究者缺乏开放态度

明确研究动机对于理论性学科研究很重要, 不同的研究动机导致的研究结果是不同的。目前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者大多还是出于自身考虑而并非为了探索知识、揭示规律、促进高等教育学发展等方面来从事研究的, 研究目的既不是为了知识本身, 也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提高地位和获得研究经费, 这样的研究状况和结果必然令人堪忧, 已脱离了研究者研究的真正目的和功用路线。不可否认, 将研究作为谋生手段是可以的, 但是高等教育学研究者还应该树立更为明确和远大的目标, 更多的是思考学术研究本来的目的和追求, 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当前学术研究浮躁的氛围, 真正静下心来做点学术, 作出成绩造福社会。

目前, 社会科学学术领域呈现开放的状态和趋势,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学势必要走向开放。只有相互之间开放共享, 才能拓宽研究视阈, 深化问题研究, 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开放的研究状态首先需要研究者具备开放的研究态度, 每个研究者不能闭门造车, 需要通过开放的学术交流, 毫无保留地展示自身的研究成果, 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学整体的发展。但是,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高等教育学研究者之间相互封闭的现象也很普遍, 每个研究者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和相互之间的竞争, 无法形成一个共同的研究空间, 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则与高等教育学自身发展的机制脱不了关系。目前,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仍处于不断发展和扩张阶段, 因而更注重大量个体的成果, 而不是整体的综合发展。

3. 研究普遍受利益集团影响

高等教育学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必然会受到一定利益集团的影响, 这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部分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但是, 研究者在研究高等教育学之前就预设了为某一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立场, 这一点也是最为可怕的, 因为从研究伊始就为其利益集团辩护, 最终必然不会得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如果一个高等教育学研究者不能保持公正客观的研究立场, 那么他的研究结论是否具有科学性也就有待商榷。因此, 高等教育学研究是否能够提供独特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是否能解决问题, 已成为高等教育学研究发展中的一大危机。

二、探索改造高等教育学的方案

1. 基于大学建立学科研究体系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学无论是独立的学科研究机构, 还是大学设立的硕博点, 学科建制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才培养, 而非学科本身研究, 改变这种局面就取决于结构性力量的调整。其中, 研究型大学作为主力军, 要不断重视高等教育学的研究, 但重视高等教育学研究不意味着设立相应的学科专业或者培养研究型人才。要想提高高等教育学的地位或者研究水平, 只有基于大学建立研究体系即上升到大学层面而非科系来专注于高等教育学研究。只有研究层次上升了, 才能更全面科学地改造高等教育学, 使其更加良好地发展。

2. 明确研究目的, 促进学科开放发展

作为教育学二级学科,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研究目的大多定位在人才的培养上, 而非学科研究和教育实践。聚焦培养人才没有错, 更重要和更关键的还是要关注学科研究, 将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一个学科如果对实践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那它开始的研究目的就是有所偏颇的。克服这个危机,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心必须转到许可研究上来, 并且研究者之间应该相互分享研究成果。

3. 确立高等教育学研究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人类高等教育实践, 而非为某一特定利益集团服务, 这一点毋庸置疑, 必须明确。高等教育学是顺应历史发展和教育实践需要产生的, 长期以来其研究都服务于教学需要或个人职业规划, 这种价值取向对学科发展是不可取的。面向未来, 高等教育学如果还仅仅为利益集团或者个人职业发展服务, 而无法促进人类教育实践, 那么, 作为一门学科, 今后势必将被淘汰。

参考文献

[1]王洪才, 张静.中国高等教育30年改革历程回顾[J].复旦教育论坛, 2008 (2) :18―22.

[2]王洪才.高等教育学:成就、难题和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 2013 (2) :1―7.

[3]王建华.高等教育学的危机与改造[J].高等教育研究, 2016 (11) :32―38.

人力资源在职研究生论文题目

教学实践类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

有效率资本市场理论的论文

数学毕业论文

探究影子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的论文

统计学与大数据论文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选题推荐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案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

探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论文
《探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探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论文(共12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题目2022-08-22

提升企业职工责任感的途径探索论文2023-06-09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论文2023-02-25

硕士论文选题攻略2023-05-10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选题2022-06-04

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究论文2022-05-06

西方文化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分析论文2023-09-18

农村信用社改革下新农村经济建设论文2023-02-19

供给侧改革思维下的地理教学实践论文2023-09-17

青少年科技创新小论文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