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23 07:40:2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通用13篇)由网友“ReaRea”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篇1: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1潜在风险因素评估

1.1内在风险因素

就西药制剂的用药原理来说,每种西药制剂都具有不同的药用原理,每种西药制剂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相克问题,西药制剂之间具有相冲性,这就是西药制剂的内在风险。虽然,很多的人都明白西药制剂之间存在这种相克性和相冲性的风险因素,但是这种风险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因素是西药制剂本身所具有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风险。因此,在临床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种风险性降到最低,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来保障西药制剂的质量,从而保障西药制剂使用的安全。同时,临床上应用西药制剂时,应该通过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要确保临床医生与药房人员充分沟通,使之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使得临床应用时尽可能的确保药物不良作用达到最小,而治疗作用达到最大。

1.2外在风险因素

外在风险因素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说外在风险因素是影响西药制剂质量的主要方面,因此,要注重对外在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保障西药制剂的应用质量。而外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就我国目前各大中医院的西药制剂室来说,其在设计上都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很多的西药制剂室在规格上并不符合使用的要求,针对西药制剂室的布局来说,其在工艺、功能以及总体的布局上都存在严重的偏差,而且其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建设,这就使得西药制剂室的整体建设并不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这样就会为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从而影响到西药制剂的研究质量。其次,我国的西药制剂普遍存在标准不同意的问题。国家对西药制剂生产的强制标准为《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等一系列的规范。但是相同的西药制剂,其制备工艺、生产条件、检验标准等都不相同,因此这些规范中也存在着西药制剂相同,但是标准不同。再次,管理不规范。目前国内对于西药制剂的管理所遵循的规范是《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然而从实践来看,各个级别的医院对于此规范的理解程度不一、执行力度不同,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关键工作制度缺失、配制时操作规范不严谨、配制记录不及时、留样观察执行不彻底、生产设备维护不按时、称量器具定期检定记录不完善甚至是缺失等。然后,技术力量薄弱。西药制剂专业人员缺乏是国内各级医院药剂科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现实反应出的问题多样,如:药剂人员配制技能较差,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专业培训与进修不充分,学术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少。最后,生产设备较为落后。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一整套可靠、稳定、先进的生产设备。医院西药制剂普遍存在着但是数量偏小,故通过规模化的自动化药物生产设备生产的可能性极小。

2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

2.1遵守质量控制各项标准

要想有效的保障西药制剂的质量,高效的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就需要我国的.各大医院以及各项卫生组织机构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西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来降低西药制剂的质量风险,并且要积极向同行业先进者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质量,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要全面、及时的了解国家相关医药政策的变化,根据药品生产标准来进行西药制剂的研究,对于国外西药制剂的研究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将其融合到我国的西药制剂研究中,从而提高我国西药制剂的研究质量,以保障我国西药制剂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可以顺利的实施。

2.2制定规范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部有关药品制剂生产质量管理的条例,在进行西药制剂研究和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药品制剂质量管理体系来对药品质量管理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保障西药制剂研究的质量。一般来说,在对西药制剂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到西药制剂的质量,这些风险因素会使得西药制剂的安全性降低,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对西药制剂研究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出现风险因素较多的卫生岗位要注意实施岗位责任制度,从而降低岗位风险。同时,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把职责落实到实处,形成严格质量管理体系,进而能保证质量水平的稳定,减少质量隐患。

2.3提高制剂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西药制剂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提高西药制剂的质量水平的关键所在。医院药剂科要通过进修学习、学术交流、轮训培养、在岗培养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制剂人员的业务水平。要使得制剂人员专业知识能得到不断强化和更新,进而能使其主动实施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药房人员能有效辨别西药制剂潜在的质量风险,并能及时处理,显著降低发生的事故及差错的几率,确保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监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的提高西药制剂的质量,对西药制剂的质量进行高效的管理,就需要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西药制剂药理以及用药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有效的了解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因素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规范西药制剂的用药行为,在发现风险问题时,能够对风险进行处理,从而降低用药事故的发生,以保障西药制剂的质量。

篇2:风险管理在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1.1提高相关西药制剂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西药制剂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仅对提高西药的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对降低临床用药的风险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药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西药制剂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使他们向新时代下需要的专业人才方向迈进。药厂可以对西药制剂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并对作为各类医药职业院校公共课教材的《药事法规》进行学习,进而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运用,具备该岗位的基本工作技能。《药事法规》是把新修订颁布的《药事管理》、《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对它进行学习与运用,不仅可以提升药厂西药制剂人员的业务素质,还能降低西药制剂生产中的风险。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以不同形式要求西药制剂人员进行必要的进修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外出参观、轮训培养的方式,来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不断更新和强化专业知识。以此来提高西药制剂人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专业技能,充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保证西药制剂的'质量。

1.2实行规范化的综合管理体系

在西药制剂的过程中,需要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作为质量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在西药配置的过程中,西药制剂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药物的制造,并根据相关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在西药制剂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地实行,根据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岗位职责,把责任落到实处,形成严格的质量监督程序。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西药制剂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关地人员负责,进行严格地监督。进而,尽最大可能减少西药制剂中的质量问题。

1.3西药制剂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质量的控制标准

对于药厂的西药制剂科,相关的西药制剂人员需要对国家出台的相关药品标准认真进行学习,如《中国药典》。《中国药典》是法定的国家药品的标准。药厂西药制剂人员对它进行学习,以此对西药制剂质量的控制标准具有全面的认识。同时,西药制剂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国家及国际上关于药品生产标准的变化以及改进措施,进而,对药厂相关西药制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西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得到不断地提高,并使它的质量水平得到稳定。此外,对于质量评价标准,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更新,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标准,使生产出的西药产品质量具有稳定和可靠性。

2总结

总之,通过风险管理方法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保存、检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用药的风险,还可以提高药厂制剂人员对隐性的西药制剂的质量风险识别能力,进而,临床使用西药制剂发生的事故率明显降低。

篇3: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0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96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18%,对照组为81.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88%,对照组为11.0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尽可能的缩减潜在护理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管理效果

风险管理最初起源于金融领域,而其运用在护理管理中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护理工作中现存以及潜在风险因素缩减在最低可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一种管理理念。风险管理可以贯穿到医院各科室部门的临床护理工作环节中,尽可能的减少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投诉纠纷率,达到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月至2010月期间收治的96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56例,女性224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1.5±5.6)岁;文化程度上,小学及以下者为45例,初中者217例,高中及中专者132例,大专及以上者86例;观察组男性278例,女性202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43.1±6.7)岁;文化程度上,小学及以下者为53例,初中者202例,高中及中专者124例,大专及以上者101例;两组患者在基本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风险管理操作如下:1.2.1健全制度与护理流程:要开展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制定制度来促使整个管理体系标准化运转,同时要将护理流程做细化处理,当出现突发意外事件时能够及时的提供对应处理措施,减少风险事件的伤害性,同时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责任制划分,提升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相关工作管理优劣直接与责任人的薪资福利待遇与晋升直接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相关护理流程的制定要依据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做针对性的设计,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同时尽可能的做量化标准规定,保证工作评估的有效性。1.2.2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除了将风险管理对各科室部门人员做责任划分,而后由责任人负责成立各部么的'风险管理小组,其中对护理工作各分支内容做责任管理,其中包括褥疮、输液、服药、器械等各内容的划分归组,将各成员自身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做明确划分,提升各人员的责任意识。及时让相关细节负责人对现存的风险问题做发现、解决、总结和对策提出,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执行人员。1.2.3强化风险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在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上要通过多种形式做不同程度的强化,将风险问题与护理责任人员的薪资、晋升相连,同时完善患者投诉机制,打通患者投诉渠道,及时的让患者对护理工作做监督,同时也需要专业的监督人员对问题做发现、纠正与总结。日常要强化风险管理的培训与工作总结,强化风险问题所牵涉的法律知识,对护理工作技能做进一步的培训提升,提倡护理人员个人技能的提升与深造,进行一定的奖励与支持工作。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提出应对措施,避免相同问题的反复发生。每月或者季度对风险管理工作做分析总结。1.2.4规范风险应急预案:对于本科室的常见风险问题做总结,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其内容可以是坠床跌倒、输血输液差错、褥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导管松脱等。能够在风险问题第一时间做应急处理,减少风险问题的不断扩展。同时对于患者纠纷问题要做对应的准备,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与矛盾处理能力,规范患者纠纷处理要点,避免违规处理引发的法律纠纷问题。1.3评估观察: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不良事件分为护理投诉与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1.4统计学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运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18%,对照组为81.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情况: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88%,对照组为11.0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在风险管理中,核心是围绕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积极解决患者实际所需,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强化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做好健康宣教和相关治疗配合度的沟通工作,保证患者提升治疗依从性,减少沟通不当引发的护理纠纷与不良事件。特别是在当下护患纠纷较为突出的当下,妥当的护理沟通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任春花,王芬,倪雪梅,鲁懿萱.产科护理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11(24):792-793.

[2]郭志群.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6(22):91-93.

[3]李功基,苏雪琴,刘燕华,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37(5):1231-1233.

篇4: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的效果分析论文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的效果分析论文

呼吸内科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年龄高,呼吸系统功能弱,机体抵抗力差,极易受感染,因此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呼吸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存在大量隐患,加强风险管理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危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通过临床实践,为其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源于我院年11月~1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244例住院患者,其中对照组男148例,女96例;年龄38~75岁,平均(58.6±5.4)岁;均为已确诊为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包括COPD、哮喘、支气管炎等。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22例,两组患者均已排除合并严重视听功能障碍、精神异常或合并其他重大外科疾病,临床基线资料组间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风险管理的应用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风险管理,详情如下。1.2.1风险识别: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抽取了历年我院呼吸内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资料,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与讨论,分析增加护理风险的具体原因,如:常规护理操作不规范、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不熟练、急救器材及药品使用不当、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差、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责任感不高、未落实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以致患者和患者交叉感染频发等。1.2.2护理风险分析:明确呼吸内科潜在风险后,通过对导致护理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多,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和压力大,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护理人员均为实习护士。间隙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均比较薄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够熟练。同时,院方对护理人员缺乏足够重视,未全面落实培训工作,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思维观念、知识技能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无法很好地满足与日俱增的护理需求。另外,病房内相关医疗器材、药品配置不全,设备老化严重等,均会增加意外事故的发生风险。1.2.3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风险防控制度,组建风险管理小组,以便能及时察觉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及时妥善的处理,防患于未然。拓展护理人员工作队伍,通过合理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充足的精力,专注工作。院方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风险防控意识。同时,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各病房一应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均应配置到位,积极优化病房环境,更换陈旧设施及病床,全面排查病房内的安全隐患。

1.3评价指标

结合岳艳玲等发表的文献报道,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文研究数据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效果

2.1两组护理质量

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80.12±7.14)vs(94.29±5.18)、(81.23±6.02)vs(93.13±6.33)、(82.05±6.03)vs(93.52±7.34)],两组比较P<0.05。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责任差错事件、护理技术缺陷事件、护理意外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8.20%vs0%、5.74%vs1.64%、3.28%vs1.64%、17.21%vs3.28%),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病房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有报道称,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我院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对既往护理差错事件的调查与分析、明确护理风险因素,为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取得满意效果,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故认为风险合理在呼吸内科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具备于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7(15):67-68.

[2]张淑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89-2191.

[3]李芳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4):188-189.

篇5: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作为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手术室的临床护理具有风险大、任务多、耗时长等明显特点[1]。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不安全的护理风险有可能发生于手术中的任何环节,给患者带去身心伤害,影响手术效果。手术室风险管理是最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控制护理风险的措施,护理标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风险管理方式,能够一定程度地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2],规避护理风险事件,保证手术效果。我院普外科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了护理标示且获得良好效果,现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月~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3]并知晓本研究内容。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53.2±6.7)岁;连台手术27例、急诊手术38例;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21例、Ⅲ级及以上28例;微创手术57例、开放手术8例;局部麻醉24例、全身麻醉41例。观察组男37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55.3±4.9)岁;连台手术29例、急诊手术36例;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23例、Ⅲ级及以上27例;微创手术55例、开放手术10例;局部麻醉26例、全身麻醉39例。综合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SAS分级、麻醉方式、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普外科手术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准备与访视、体位与麻醉指导、手术室注意事项等。另行予以观察组护理标示风险管理如下:

①患者信息:在患者腕部佩戴个人信息标示卡,便于护理人员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身份、护理方案等相统一,患者的疾病程度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以便术前护理人员与病区护士交接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病况;

②药物标示:手术治疗需应用多种药物,通过不同的颜色来标示药物类型、用量、时间、名称等信息,以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③不良反应标示: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将每位手术患者以往的药物过敏史标示出来并放在输液架处,更便于输液核对,避免输液时错误用药;

④引流管与输液标示:在术中所用到输液管道的醒目处标示管道使用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等,以免管道护理失误;

⑤手术设备标示:在醒目处标示各种手术设备的功能及注意适宜,保证硬件设备一切正常,随时可用于手术治疗;

⑥手术室空间标示:鉴于手术室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应分别在无菌区、污染区做好标示,保证手术室的干净整洁,杜绝外界感染源;

⑦手术室警示标示:于手术室门口醒目位置做好警示标示,提醒患者及前来陪伴的家属自觉遵守医院秩序,切勿大声喧哗,给手术治疗造成干扰。

1.3观察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二次穿刺、压迫导管、插管失败、设备故障;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包括护理的及时性与可靠性,0~5分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引发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的是护理人员人为操作失误,还有的是来自于客观环境[4],护理风险发生的结局有两种,一是手术并发症,二是护理中的意外事件。手术室护理风险和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操作和管理的规范性有很大关系,手术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室相对特殊的治疗环境决定了护理风险的管理必须从细节出发,面面俱到[5]。

本研究中,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3.8%(P<0.05);观察组护理及时性、可靠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应用护理标示,可保证护理安全性、规避常见手术室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莹,姜红.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18(4):411-412.

[2]梁爽,王丽波,周丽娟,等.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13(5):917-920.

[3]文燕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97-98.

[4]陈蕾,张育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17(11):32-34.

[5]蔡骅,苏增标,林秀华,等.手术室“爱心访视卡”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05.

篇6:药物风险管理价值分析论文

药物风险管理价值分析论文

血管活性药物的静脉输注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其对患者静脉血管会产生刺激,使用不当会带来相应的护理风险[1]。PDCA循环管理是基于信息反馈,注重护理中的细节,对临床中的每一流程进行监控,促进护理全程的互动[2]。为了解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将本院2016.2-2016.11收治的70例需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其中的3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获得本科室认可下进行本次研究,并将本院2016.2-2016.11收治的70例需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收集临床资料,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42/28,年龄范围在23-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03±8.73)岁,心脏瓣膜病患者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例,主动脉夹层病患者25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这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上的差异应用统计学工具分析有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因病情治疗的需要进行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输注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其内容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计划:针对科室需要进行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患者分析其在输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进展、心理承受能力纳入临床护理计划的考量中。成立科室PDCA循环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进行质量监控,定期对小组成员和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实施:对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的理论与操作,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各项操作流程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将科室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经验教训进行充分的讨论。在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中应选择深静脉置管,有利于将药液冲淡。一般外周静脉的选择应粗、直以及血流量大。在输注2-3小时要进行冲管并与另外的静脉通路交替用药,减轻对血管的刺激,确保静脉通畅。设置专门的配液室,在配制血管活性药物中注意无菌操作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输注中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加强对输液患者的巡视,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3],禁止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静脉通路上推注其他药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局部皮肤是否红肿,是否有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将患者穿刺部位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可在24小时内应用冰敷减轻肿胀[4]。检查:科室的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定期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跟踪与检查,对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性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科室每月对进行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进行收集。处理:对科室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其经验作为推动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动力。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小组成员要对其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促进PDCA循环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输注中出现的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其中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局部皮肤坏死、配伍禁忌、药液外渗发生人数和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通过对目前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它能够帮助临床更好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有助于降低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6]。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病情较重,且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在管理上比较困难。PDCA循环护理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4个步骤将护理安全管理纳入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其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示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有效地规避风险[7]。同时它对临床护士的'执业能力要求高,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临床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患者创造安全的护理环境,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治疗与预后[8]。

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中质量,有效地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

参考文献

[1]杨翠芳.PDCA循环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61-62.

[2]郭雪玲,汤松,张万智,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用药错误风险的效果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9):1189-1192.

[3]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38-39.

[4]叶玲荣,徐勤容,余丽娟,等.应用PDCA循环提高病房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507-3508.

[5]李彩凤.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15(54):205-205.

[6]王文秀,张艳媛,张秀英,等.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70-372.

[7]刘志霞.护理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6,40(10):954-955.

[8]王红,贾娇.患者满意度反馈促进优质护理落实[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6):214-214.

篇7:水稻冷害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水稻冷害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1对水稻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的原因

通过分析发现黑龙江的水稻种植户的种植面积不是很大,其收入不是很多,承担风险的水平也不是很高。作为种植者不但还面对冷害之类的问题,还必须要面对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5.2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为2035.1元。通过分析发现群众的收入很少,存款也很少,能够使用的资金不多,如果发生了明显的收入变化,就会导致他们的基本生活无法维持。

2水稻冷害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模型

当前时期针对冷害开展的探索活动很多,也获取了不少成就,比如在灾害的预报以及抗冷品种的研发等方面都获取了很多的成就,不过此类成果并不集中,当前还未设置一个综合平台把此类成果汇总,很显然这对于学术钻研很不利,而且也影响到我们应用当前获取的成就。作者希望建立一个风险管控系统,这样就能够把冷害应对相关的资源放到一起,对其汇总处理,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种植者,同时还能够方便国家机构开展调研活动。将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防御结合起来并应用到实际生产,已经有一些省级气象部门建立了包括农业气象灾害预测、评估、决策在内的综合服务系统,研制了农业气象灾害分析、评估、决策的计算机软件:如陕西建立了棉花气象灾害预报系统,其数据库包括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海温等多种长年代资料。预报方法库中有多种常用数理统计预报软件和预报因子处理软件。预报结果能根据系统给定的预报指标,自动推理、判断灾害影响大小,并给出栽培管理措施。江西建立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决策服务系统———《江西省农业气象灾害预测警报系统》,系统由主控模块和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子系统、农作物产量年景预测子系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合理配置子系统等组成。根据逐日气象要素报告做到实时灾害检索,随时获得全省各地日前所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情况及演变动态。不过上面讲到的此类系统并非是积极的预测灾害,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应对策略。作者具体的分析上述系统的优点和缺陷,综合以往低温冷害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决策支持系统引入农业气象的防灾减灾中,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备、全面的低温冷害防御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者和广大用户提供防御低温冷害的各种基本方法。该系统主要还是从冷害防御技术的角度来建立的,没有引入风险决策的理念,没有结合气象预报关于冷害发生的概率和作物品种在几种气象条件下的不同产量表现进行风险分析。该系统的目标是尽量降低农作物冷害的风险。

3水稻冷害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构成

3.1基础数据库

该数据库储存的是气象信息以及别的一些相关信息,除此之外,系统用以运算的信息也被放置在此处。结合信息的类型它又被划分为三个小的数据库。

(1)历年温度资料库:历年各地台站逐日逐旬逐月温度、历年各地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极限温度,各界限温度的积温资料。

(2)低温冷害资料库:最近几年的冷害规律以及布局特征,历年水稻低温冷害情况分析包括受灾级别、分布情况、产量状况以及低温冷害年的减产率、经济损失等。

(3)作物数据资料库:农业气象数据和水稻品种信息。

3.2知识库

如果想要积极的分析冷害,就必须设立知识库。其中涵盖的内容很多,它关乎到系统能否很好的运作,具体来讲它涵盖如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有关水稻低温冷害的基本概念和水稻生物学特性。

(2)有关水稻低温冷害指标方面的知识。低温冷害指标的确定对于受害与否及受害程度的判定是至关重要的,是防御工作的前提,好的低温冷害指标会为我们的防御工作带来很大的'指导。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水稻受冷害的症状及判别方法。

3.3低温冷害监测与预报库

(1)低温冷害年型概率预报。

(2)阶段低温概率预报。

4风险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

4.1风险决策分析支持功能

这一功能将在前人已有的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上进行拓展以后所要实现的功能。在灾害应对中引进风险管控思想,能够帮助广大的种植者正确选择品种和应对方法。要想获取该功能,不但要了解有关的知识,还要得知种植者的风险偏爱。除此之外,因为种植者是将利润最高当成是始终的追求,而并不是产量最大,米质和价位之间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联系,有很高的不明确性,所以还应该辅助种植者开展灵敏性探索活动。该功效的关键目的是辅助种植者选择正确的水稻类型以及灾害应对方法。

4.2农户信息反馈功能

系统的功能很强大,它能够开展针对性的调查活动,比如调查种植者的种植情况等等。该模块的存在便于获取信息,以及可以更好的应对冷害。除此之外,系统还能够调查种植者是不是想要购买相关的种植险,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取最直接的信息,便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后续活动。系统还能够即时统计,当农户将信息输入之后,仅需刷新就能够得知所需的内容。

5结束语

作者具体的论述了一个概念化的模型。要想将上文讲述的系统合理的运行,就要认真的估算所需的费用,而且要分析其能够产生的利润。而且,还要认真的分析系统建立过程中或许会遇到的一些不利现象和系统存在的意义。比如要分析系统传达的气象数据是不是在第一时间到达种植者的手中。同时,这个系统涵盖好几个模块,它们的专业性很高,这就规定使用人必须掌握充足的知识。同时,还要保证种植者可以上网。所以,这个系统的使用人并非是全部的种植者。为了能够把技术合理的应用,缩减项目运作所需的资金,技术工作者必须要辅助农户开展灾害应对工作,同时还应该将该项工作和其他工作联系到一起来全面分析,做好机构间的协调工作。当前时期,要想使该系统真正的运作起来,那么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这个系统在操控的时候不但会受到气象和电脑技术的影响,还受其他相关内容的影响。

篇8: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很高。这是因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相较其他科室来说风险更大,这就对妇产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研究认为,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有利于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还能为母婴的安全提供保障。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5月~11月间我院收治的孕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孕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孕产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对比两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5月~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孕产妇,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孕产妇的年龄为24~38岁,平均年龄为(26.2±4.6)岁,其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孕产妇有5例,为高中的孕产妇有21例,为大专及以上的孕产妇有4例;观察组30例孕产妇的年龄为23~37岁,平均年龄为(25.6±4.4)岁,其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孕产妇有4例,为高中的孕产妇有20例,为大专及以上的孕产妇有6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孕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孕产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对比两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是:①构建风险管理制度并加以完善。由科室护士长牵头,组建科室风险管理小组,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开展日常护理工作,同时应查漏补缺,分析产科病区护理工作各环节潜在性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策略。月末召开科室全员风险管理例会,总结并分析前月风险管理实施效果。②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参与法律知识培训。定期开展《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就风险理论展开针对性讲解,提高医护人员自我维权意识及工作风险意识,以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系数。③强化培训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护理技能。应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参与业务知识培训与学习,反复锤炼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素养,确保其能够强化掌握日常护理流程以及各部分操作细节。④严格护理文书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护理记录是医疗记录内容构成的重要部分。通常情况下,护理文书在护理纠纷中有利于明确医护责任,可有效保护护理人员自身权益,因此,规范护理文书显得尤为重要;妇产科医护人员均应规范书写护理病历,从细节入手,实施有效管理。⑤护理人员应转变自身理念以及护理态度,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少护理纠纷起因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护理态度恶劣等,因此,妇产科护理人员应积极转变护理理念,强化自身风险意识,同时还应转变工作态度,以温和的态度、轻柔的话语与患者沟通交流,从患者角度出发,一切为患者考虑,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尽可能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对比

两组护理满意度,按照文献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①满意:患者评分为80~100分。②一般:患者评分为60~80分。③不满意:患者评分低于60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照组30例孕产妇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孕产妇有21例(占孕产妇总数的70.0%),表示一般满意的孕产妇有5例(占孕产妇总数的16.7%),表示不满意的孕产妇有4例(占孕产妇总数的13.3%),总满意度为86.7%;在观察组30例孕产妇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孕产妇有28例(占孕产妇总数的93.3%),表示一般满意的孕产妇有2例(占孕产妇总数的6.7%),表示不满意的孕产妇有0例,总满意度为100.0%。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妇产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各操作步骤中均隐藏有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既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也会损及自身。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通过对本研究数据分析发现,观察组实行风险护理管理制度后,其护理满意度高达93.3%,较常规护理组的70.0%有明显提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要想在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管理是必要的基础和前提。而加强护理人员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其风险管理意识、转变护理观念与护理态度,则有利于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在妇产科护理中,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护士的风险意识得到加强,医患关系得到有效改善,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彼此更加信任,护患关系更为和谐,护理工作也就更容易开展。此外,妇产科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以及较大的风险性,其工作过程表现出动态性以及连续性特点,所以,应着眼于护理工作实践,从细节入手,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化解护理风险因素,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同时还应严格护理文书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为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创造有利条件。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篇9:对水利工程的风险分析论文

对水利工程的风险分析论文

一、水利工程的风险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尤其是淡水资源,相应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也呈快速之势,如享誉国内外的三峡水坝工程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关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却因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质恶劣、工程风险等因素受到制约。特别是水利工程风险,具有高发机率,而更为严重的却是风险过后的一系列连锁问题。引发水利工程风险的主要因素:

(1)工程资金投入不足。施工材料成本低、质量差,技术力量水平达不到要求,总体工程质量便打了折扣。

(2)预算严重超标。工程资金规模被有意识扩大,劳民伤财。

(3)行业保护措施不健全。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行业都有专项保护措施,由于其微薄的收益,导致水利工程与其它大型工程竞标的失利,即使中标也严重忽视了工程的质量建设,为施工安全埋下了风险隐患。

(4)人才匮乏。水利工程人员因不满于低收入现状而转入其它行业,导致技术力量严重缺失,从根本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

(5)缩减工期。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缩减工期,使其建设有失标准,这是任何工程项目中都不能允许的情况。可见,我国的水利工程仍然有许多缺陷,有待我们进一步发现和改进。

二、水利工程的风险分析

风险无处不在,隐匿于各个工程项目中,水利工程也不例外,甚至风险还高于其它工程。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及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资金的投入量、项目的进展、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等都可能导致项目目标受到影响。任何一个项目风险都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风险存在的广泛性。无论什么项目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2)任何意外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件因受质量好坏、风险预测能力限制及环境多变的干扰而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3)风险后果的不可预知性。

由于种种限制因素,对于风险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都是不可预知的,也正是风险的不确定性所在。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具有耗资大、工期长、施工人数众多、内部结构繁琐等基本特点,由此可能引起各种风险,使风险发生的机率加大。鉴于此,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在风险预防的经验累积、科学控制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工程风险主要包括环境要素风险、项目系统结构风险、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并归纳总结,同时采取由定向到定量的科学方式进行分析,从主观经验到客观事实论证,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都考虑在内,以期更加精准地预测。

虽然我国对水利工程的风险分析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1)风险分析大都以个案为例,只对风险率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未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分析结果自然不够全面。

(2)逻辑分析只注重强调单方面的风险,简化其它风险,自身的缺陷制约了其风险分析水平的提高。

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分析水利工程风险:

(1)综合各方因素通过不同视角进行分析,以期分析结果达到精确。

(2)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丰富自己的分析理论,从而提高风险分析水准。

(3)深入水利工程风险的专项探讨,使其研究更为科学化。

(4)通过对事故原因和结果的分析,加强监管措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近些年,黄河下游开始不断出现断流,严重束缚了黄河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同时河床淤泥的增加,都是导致河堤风险高发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我国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以各个不同的视角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来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以达到风险降低的目的。

三、水利工程的风险后果

水利工程由于具有高风险性、因素不准确性及不可预知性,因而也影响着经济环境。

(1)安全事故。忽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具备齐全的安全装备及工程主管人员缺乏安全责任意识等。

(2)劳民伤财。现在大部分工程都存在偷工减料、使用低级材料、缩短工期的行为,只一味追求建设速度,而忽视了工程质量,如此便会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反修,进而增加了工程成本。国外的水利工程恰好相反,对其工程质量非常的重视,以期使用更具长久性,这是国内行业所无法相比的。

(3)环境恶劣。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灰尘,漫布在空气中造成污染。大量的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污染严重。

(4)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原始性能,严重影响了生物群的繁衍生息。五结语总之,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仍然有许多弊端存在,风险的高发机率也较大,所产生的后果更是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环境与健康。因此,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分析研究能力、加大工程建设科技力量才是预防水利工程风险降低经济损失的有效途径。

篇10: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风险隐患,同时在地形地貌、地理环境、水文条件等勘察不到位的情况下,不仅隧道施工质量无法保障,还给整个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隧道施工难度很大,因此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要积极强化风险管理,做好风险管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控制风险问题,实现对危险因素的科学预测[1]。认真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保证隧道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人员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之前及时做好地形勘查,根据勘查数据来开展隧道施工活动,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合理的安全防控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方可确保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

篇1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2.1风险识别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一旦发生风险事件,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要强化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比如在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首先要求人员提高对施工过程中风险问题的关注,并制定风险识别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了人员风险识别技术的不断提升[3]。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问题:隧道横穿了多条地域性断层岩层,同时施工活动对隧道岩体造成了严重影响,继而导致了岩层中积水过多,引发了严重渗透问题,给后续施工造成了阻碍,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要密切关注突水泥和坍塌事故;由隧道施工理论推算出,该项工程的最大深度为460m,隧道最深处温度达到了36℃,气候不易掌控,作业人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进行作业,这对相关作业人员的吃苦耐劳品质以及专业技术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通过分析地质勘察报告得知,在泥岩地质中还存在硫化地层,隧道洞身还聚集了大量的瓦斯气体,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2.1.1科学评估风险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风险评估制度,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及时进行风险评分,在此环节严格按照隧道设计、施工中的风险问题等进行合理规划,将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及时归类,主要分为地质类、施工方法等多个部分,以评分方式来进行风险评定,然后根据施工状况来做出科学评定,总结评定结果,实现了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整体风险的全方位评定。2.1.2专家分析工程建设的施工方和监理方必须要严格遵守标准的技术要求,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科学分析,在此环节要积极聘请专家来对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评定,把多数人和少数人的意见都充分考虑,从而有效避免了风险管控制度中的.缺陷。将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向专家反映,对各方意见有效融合,制定了合理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报告,图1所示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报告。

2.2严格执行风险管控制度

根据现状来设置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以此来强化风险管控效果,认真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积极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掌握风险管控技术,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作业环境。严格执行风险管控制度,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制度,有计划地开展风险管理活动。在施工中及时邀请风险管理专家来到施工现场进行风险分析与防控,及时解决了施工问题[4]。制定二级救援方案,加强环境维护,及时疏通施工现场,确保了风险管控制度的全面覆盖,积极实施紧急救援计划,确保了风险管控活动的有序开展,明确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流程,构建了隧道施工风险管控体系,实现了系统自动报警,做好全面监控,主要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加强巡逻,以此方式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积极提高救援服务,认真做好医疗救助,及时解救工作人员,对于故障车辆及时清除,保证了风险管控制度的有效落实[5]。

2.3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制度

及时完善制度,构建网络化风险管控体系,积极分析潜在风险,在项目开展前积极对作业人员以及每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更好地体现了风险管控制度的时效性。密切关注施工过程,加大对施工环节的管控力度,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做好地质条件勘察,并强化风险管控数据分析,营造和谐良好的作业环境,确保了作业人员的安全,积极维护施工设备,加强设备保养,避免了坍塌事故的发生。

3结语

提高作业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了人员风险识别技术的不断提升,科学评估风险,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风险评估制度,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严格执行风险管控制度,制定二级救援方案,加强环境维护,及时疏通施工现场,确保了风险管控制度的全面覆盖,积极实施紧急救援计划,确保了风险管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邵志才,章豪.浅谈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32):220.

[2]吕德新.浅谈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24.

[3]朱圣奎.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5):77-78.

[4]李跃东,袁杨.浅谈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21.

[5]贺优汉.探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相关风险管理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上),(7):186-187.

篇12:公路项目施工管理风险分析论文

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物料,比如:沥青、水泥、钢筋、凝合剂等。原材料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原材料或能源价格的浮动,也会带来施工成本较大的波动。并且项目建设和运营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如:机械设备、水、电的供应,铁路运输、邮电通讯、辅助道路等等,不论是机械设备安装或调试失败、维修不当,或者水电供应不足、运输系统不合理等等,都会降低施工效率。本文针对上述风险因素,结合公路工程风险特点及风险管理内容,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措施,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其可行性和实效性。

1风险管理概论

1.1项目风险管理

所谓项目风险管理,即在是项目周期中对整个项目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寻找、辨识,并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选择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此起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作用。在工程建设中,该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直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通过风险预测,能够在提前预判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而通过转移风险,则能够将潜在损失转移到其他主体当中。

1.2风险管理目标

在管理目标方面,要保证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同企业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即保证同企业的特定属性以及存在环境保持一致。在企业目标方面,其包括有企业发展、企业生存、企业权利以及企业利润等。其中,顾客、材料供应商、竞争对手等则是对企业环境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特有属性则包括有企业数量、性质、个性以及发展历史等。在实际对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确定时,则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管理目标方面,一般具有以下几点:第一,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工程效益;第二,保证收入稳定,能够安定局面;第三,树立良好信誉,做好变故应对。

2公路工程风险的特点及风险管理内容

2.1公路项目风险的特点

①建设期风险发生的频率高。由于公路项目建设工程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人为或自然造成的工程风险交集,进而导致风险损失频发。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因发生洪水、地震或飓风等造成工程损害,材料和器材的损失。②公路项目风险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即相对高风险的项目建设阶段和相对低风险的项目运营阶段。根据项目发展的时间顺序,项目风险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项目建设阶段,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工程用地和设备、支付工程施工费用,贷款利息由于项目还未产生收益也计入资金成本,随着贷款资金的不断投入,项目风险也随之变大。在项目建设接近完工时,项目风险也达到或接近最高点。项目进入运营阶段后,随着项目正常运转,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用于支付项目的各种费用,偿还债务,为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收益和利润,项目风险随着债务的偿还逐渐降低。③公路项目风险具有复杂性。公路建设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所涉及到的风险因素较多。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政治、社会、经济、自然、技术等因素。这些风险都会不同程度的作用于建设项目,特别是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参与和政府利益的体现,由于利益相关方众多,使得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其风险复杂性还表现为其表现形式的复杂性。在项目中,一个参与方可能担任一个或多个角色,这也就使得同一风险对不同参与方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例如,技术风险对于承建方来讲是指建造过程中工艺水平、设计、施工条件等因素带来的技术方面的风险;而对于运营商来讲,主要指项目本身在设计操作、升级、实用性等方面带来的风险。④政府在公路项目风险管理中地位特殊。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政治、经济、金融政策以及对项目的态度都对项目风险存在巨大影响。因公路项目的最终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保留对项目监督、介入等行政权力,即政府认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就可单方面中止合同并收回项目。政府还可以通过对项目进行立法进而调整和约束项目公司的行为,这也就使得在项目中,政府获得丰厚的收益,却承担较小风险。⑤风险损失的关联性。由于公路项目涉及面较广,同步施工和接口协调比较复杂,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关联度很高。各种风险相关联呈现出相关分布的灾害链,使得此类工程产生特有的风险组合。

2.2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①工期风险。工期风险,主要是指因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工程建设周期得到延长,不能够及时投入运营。在公路工程中,其具有以下影响因素:第一,项目组织。项目所具有的组织结构不能够同承包商工程计划以及目标良好符合、不能够良好实现项目全局控制以及无法保证决策统一性等;第二,项目环境。业主在程序以外方式对工程建设产生干预,施工区域周边居民以及当地政府产生干扰等;第三,项目经济。项目经理在工程运行中发生更换,处理事务存在犹豫不决情况,且少高层、下级支持等;第四,项目组成员。缺少专业岗位人员、没有做好任务科学安排等。②费用风险。费用风险包括有报价风险、财务风险、投资增加、回报率降低以及成本超支等。在公路工程中,其具有以下影响因素:第一,项目组织结构。工程组织结构不能够对工程运行需求良好满足,所具有的组织结构不利于工程全程以及全过程控制,在资源获取方面过于复杂,没有正确选择项目管理软件等;第二,项目组织环境。工程所在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不高,监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领导以及周边居民对项目产生过多干预以及干扰等;第三,项目控制。没有做好变化因素影响分析,项目结果没有正确评价等;第四,项目预算。成本预测不精确,没有做好分包单价、材料单价以及劳务单价的固定,存在较大通货膨胀等。③质量风险。质量风险主要为工程因工艺、材料方面的原因不能够按时通过验收,或者在评价完成后整体质量没有满足标准要求等。在公路工程中,其具有以下影响因素:第一,组织结构。即该项目组织结构没有符合项目内容以及业主需求;第二,分包商。分包商自身在经验、技术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案等;第三,项目控制。在工程建设中没有做好项目管理,使项目结果评价效果较差,没有按时、准确的完成行动等;第四,监理。监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履行监理义务。④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主要为因人员健康问题、设备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出现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法律处罚等。在公路工程中,其具有以下影响因素:第一,组织结构。整个项目施工过程没有形成文件;第二,项目实施。没有对安全工作做好沟通,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履行不到位,出现擅自离岗等情况;第三,项目控制。没有正确、完整的完成行动;第四,分包商。在安全工作方面没有正确、及时完成相关行动。

3公路项目施工管理风险评估指标及评估体系

3.1评估指标

在公路项目工程中,需要企业从项目的成本、质量以及工期这几方面进行管理。此外,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也需要根据上述因素的影响情况进行建立。在整个过程中,由于主要以人员的方式实施管理工作,则也需要将管理人素质作为一项风险指标进行管理。

3.2风险评估体系

体系建立:在对影响项目成本、质量、施工进度等方面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风险产生影响的大小以及产生的频率等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它分为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两部分内容。

4基于风险评估体系的风险防控措施

根据预先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配套的公路施工风险防范措施,内容如下:

4.1管理风险分配

4.1.1兼顾整体效益

在工程建设中,如果项目成员在整个项目中都不承担风险,则很难在工程开展中表现出良好的控制积极性。对此,就需要能够做好风险的分配工作,并按照以下准则进行:第一,谁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效的防止或者有效转移,则需要由其对相应的风险责任进行承担;第二,谁在风险控制方面方便、可行且有效,且仅仅只有通过其努力才能够对风险进行降低;第三,通过对风险的科学分配,能够在落实责任、实施计划的同时更好地对技术革新以及技术管理的积极性进行发扬。

4.1.2体现公平合理

从公平合理角度而言,则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保障:第一,风险的权利同责任应当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对风险的承担不仅是一项责任,同时也需要承担风险产生以及开展风险控制存在的损失,即需要责任承担者对风险进行控制以及处理的权力;第二,实现机会同风险对等,风险承担者需要同时对风险控制机会收益以及控制收益进行共享;第三,合理性以及可能性。即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给予承担者计划、控制以及预测的可能性,并为其提供风险控制的相关信息以及时间,使其更有依据做好相关控制工作。

4.2风险对策

当完成存在风险的分析工作后,则需要寻找办法对这部分风险进行减少、转移或者消除。作为风险承担者,需要通过科学计划以及对策的应用对其进行应对:①当项目建设初期,就需要做好本工程施工环境的前期调查,保证项目建设能够获得周边居民的理解以及政府支持。②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进行风险分类,并选择适合的项目经理。对风险进行分类时,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工作:第一,其将总成本分解成一套可供我们分析的成本集合。首先,其会将整个项目的总成本分解成不同主要项目的成本,其中,对主要成本项目进行组成的即为一级成本项目,而该类型项目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此基础上不能够再分解的,或者能分解、且只能以均匀分布方式进行分解的项目,而该类项目我们则可以称之为基础成本项目。而另一类则是具有不同特点、且种类也存在不同的元素集,在不断分解的过程中最终能够对该项目的风险影响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使项目的风险能够能够处在具有较少基础成本项目且能够合理分析的组中;第二,在成本分解完成后,则通过不同成本项目风险的考虑,对基础成本项目的影像图进行计算。在该项工作当中,首先需要对其中的每一个成本项目进行逐个的风险辨识,在获取其风险因素集合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因素的风险概率分布曲线进行估量。在获得该估计值之后,则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得该风险因素出现时,基础项目风险概率曲线情况。对于这部分风险因素而言,其在项目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并不是都将出现,而是仅仅出现一部分,具有着较强的随机特征。根据该特点,并联概率曲线的叠加称作概率乘法,即由一系列两概率分布连乘获得;第三,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对工程的不同类型成本项目风险进行组合,最终对该项目的总成本风险进行确定。对于具有较大风险的项目而言,则需要指派最得力的管理以及技术人员。同时,需要将工程风险责任科学的落实到不同组织单元中,使全体人员都能够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此外,在设备、人员以及资金方面需要做好保证,并做好严密的实施控制。③在工程运行中,要加强对于分包队伍的管理。首先,要尽可能选择具有较高管理能力、技术能力较强且具有较高信誉的队伍;其次,要保证对方提供担保,以此降低资信风险;最后,可以实施风险准备金计划。即在计划中额外加入一笔费用,以此应对不可预见风险。④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出现可能带来的损失,需要由多个部们对工程项目进行承担,以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

5案例研究

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H省中段工程,全长134.45km,其中高速公路主线工程全长94.15km,高速公路联络线(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5m)路线全长40.3km,沿线设置完善的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本项目从11月初至同年12月底进行准备、实地勘察、资料补充收集及现场方案研究,1月初到2月底进行方案优化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同一年3月~12月完成全线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工期为1月~6月,施工期为42个月。项目施工阶段,由于资金分配不合理,施工控制也不到位,导致项目施工曾面临造价超预算的风险。原本施工部分估算总金额为529880.13万元,但是开工后材料采购价格就与国际市场价格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仅材料总价将会出现3.8万元的亏损。施工部门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启动了风险预警程序,并尽快对材料价格部分重新进行了市场调研,最终稳妥的将材料采购总价控制在了合理的区间范围,最终节省了4.3万元材料采购成本,未出现亏损。本工程的材料风险控制案例验证了上文风险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说明它能够帮助施工单位有效规避风险因素及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保证工程顺利建成并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6结论

在公路项目建设中,经常会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存在使项目的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等方面出现风险。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需要对风险管理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以科学措施的应用保障项目的安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凯.浅谈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03):192.

[2]聂国才.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探索[J].交通标准化,(07):133-135.

[3]崔海品.浅谈公路工程的项目风险管理[J].青海交通科技,2009(03):77.

篇13:市场营销中的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市场营销中的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一、市场营销风险出现的原因

前面已经提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真可谓是只有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出现,企业才会持续良好发展,但是这种情况毕竟属于最理想的状态,现实生活中很多意外情况需要企业做好市场营销风险管理,那么出现市场营销风险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因为需求而存在,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生产之前都会对市场需求做最细致的分析。这是保证企业受益最根本的前提。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市场需求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很多时候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周期都比较短,这就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市场营销风险。二是科技发展产生的市场风险。技术是高附加值的因素。技术发展能够促进人们生活的改进,改变人们人们的工作形式。企业市场营销要综合考虑科技的更新换代并及时作出应对。电子行业发展很快,随之出现的网络营销为企业的收益开创了新的途径。不过网络营销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这使得我国企业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网络市场营销的风险管理。三是企业本身存在问题。企业自身没有做好市场营销规划,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产品销售过程中马虎大意,没有提前做好沟通;没有制定完善的售后服务标准,售后服务不及时等等。这些原因使企业形象受损,直接减少了公司的收益。四是国家政策的调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可以确保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政策企业决定进与退,不过国家政策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综合考虑国际与国内的相关因素。很多企业出现市场营销风险就在于没有仔细考查国家政策走向,在国家政策出现转变时依旧按着老路子经营,思维灵活性太低。

二、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做好风险管理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风险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下面我们简要阐述一下怎样做好风险管理。

首先是做好信息收集。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是对信息的反馈,要想做好市场营销的风险管理就需要综合分析每一个方面的信息。企业决策时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步骤和目标,让员工对此有较为深刻明晰的了解,尽量避免决策层与员工的脱节。既然设立了市场营销部就要充分发挥市场营销部的作用,领导人员及时与市场营销部沟通,根据市场营销部提供的信息决定企业下一步的走向。

二是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想真正的做好风险管理就一定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员工、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员工方面来说,积极高效的工作可以确保公司良好的运营,但是仅有积极高效工作的一是还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共同的风险意识。而共同风险意识的获得不是只靠管理阶层空喊口号就行的,它需要把这种共同风险意识贯彻到企业文化之中,提高员工的整体意识。

三是企业投资不能过于集中。不能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就是讲述的这个道理。企业要从多个方面获得收益,那么营销渠道不能过于单一。很多企业由于起步比较晚并且资金不充分,往往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个方面,这就造成了一旦出现风险管理不当的情况,企业就要面临倒闭。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在做梯子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市场,给自己留下后续的发展道路,这样即使在某一个出现亏损也不至于陷入完全倒闭的境地。四是加强创新脚步。创新有多个内涵,不仅指产品技术也包括企业经营模式、工作形式、销售方式等等。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过于局限在原有模式不积极推陈出现才出现跟不上市场步伐,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赶紧的地方时就惨遭市场的淘汰。所以企业一定要具备不断创新的意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要求积极创新。

三、结束语

市场营销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市场与风险并存,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企业一定要做好风险管理。从企业内部做起综合考虑外部因素稳步前进。

甘草类制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新型塑料保护膜对钢结构防腐的效果分析论文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的效果分析论文

药剂学论文

医院药房实习技术总结

医院药房实习报告范文

医院药房的实习总结

药库自我鉴定范文50字

有关合理用药的范文

医院药剂科实习报告

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通用13篇)】相关文章:

医院药房实习自我总结2023-09-21

生物制药技术的新应用论文2023-12-08

药事管理学学习心得2023-04-01

药事管理学的学习心得体会2023-03-16

关于中医的论文2023-10-03

处方分析的论文的范文2023-11-20

药学毕业的实习报告2023-01-01

医院药房实习鉴定个人总结2023-08-02

医院药剂科总结汇报2022-09-03

关于英语中医论文范文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