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

时间:2022-12-18 20:01:0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W的毛衣”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

篇1: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

摘 要:目的 本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经济高效地使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9~20子泵抑制剂的用药频度(DDDs)、总消耗金额、日治疗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的频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瑞奥)序号比值为2.67,序号比最大,表明该药的使用频度较高,但其日治疗费用却相对较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安斯菲)的排序比值为0.5,说明其价格稍微偏高。结论 在确保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又兼顾了物美价廉,经济有效的药物的使用,这表明本院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使用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治疗费用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相继问世,这些药物均含有硫化甲基吡啶苯咪唑结构, 为脂溶性弱碱性药物,易浓集于酸性环境中,特异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质内的管状泡上,即胃壁细胞质子泵H+一K+-ATP酶所在部位。PP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返流性食管炎、艾卓氏综合征等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为了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的用药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09~年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应用PPI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数据来源于本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提取出2009~2010

年的药品出库记录,对药品名称、年用药金额(以零售价计)等进行统计分析。用Excel进行分类、合并、统计、排序等处理。

1.2 方法

1.2.1 按不同药物的限定日计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计算其用药频度(DDDs),并以此进行排序,分析其使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DDD值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1】中成人常用日剂量、《中国药典》版二部【2】上的推荐用量及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常规剂。DDDs说明了该药的使用频度,值越大使用频度越大,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反之则越小。

1.2.2 使用日治疗费用(DDC)【3】衡量价格水平,通过计算与使用量对应的药物的购药总金额数,以购药总金额数除以DDD数求得每天的治疗费用。其计算公式为:DDC=药品总消耗金额/该药的DDDs值。序号比值是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数是否同步的指标;此值接近1表明同步性较好,小于1表明该药品相对价格较高,大于1表明该药品的价格相对较低。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种质子泵抑制剂的DDDs及排序 比较调查2009~2010年本院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每年DDDs并进行排序,其结果见表2。

2.2 各种质子泵抑制剂的总消耗金额排序及DDC统计对本院所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以每年总消耗金额进行排序并作DDC、DDDs统计,其结果见表4。

3 分析讨论

3.1 本院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的频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其中进口药和国产药的使用频度也不同。国产药因为价格较为便宜所以使用频度较高,这不仅与药物的价格水平有关,还与药物的作用效果、医生的用药习惯相关。由表2可见,统计的9种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中,有6种药物的序号比接近于l(0.5―1.5),其中更是有5种序号比值等于1,说明这些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的同步性较好。

3.2 兰索拉唑的DDDs连续2年都排名第1位,而且逐年增加,其序号比值=1,说明其应用频率较高,其DDDc也排中间,可见医生在用药适宜性上主要选择中等价格的药品。兰索拉唑属于苯并咪唑类,亲脂性较强,可作用于H+一K+-ATP酶的三个部位,生物利用率较奥美拉唑提高30%。单剂给药后,平均半衰期为1.3―1.7h【4】。得到医生、病人的认可和接受。

泮托拉唑是继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后的.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属二烷氧基吡啶基苯并咪唑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同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在酸性环境下会被很快激活,且只与位于质子泵质子通道上的半胱氨酸序列(813和822)结合,而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还分别与质子通道外与抑酸作用无关的半胱氨酸序列(892和823)结合,因此,泮托拉唑具有良好的靶位专一性和对酸的稳定性,可选择性、非竞争地。抑制壁细胞膜中的质子泵H+一K+-ATP酶,从而阻断酸分泌的终末步骤,产生强力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不易发生药物代谢酶系的竞争性作用,且不影响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药物间相互作用少,肝、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具有较高生物利用度,口服达血药浓度时间为1小时有效抑酸达24小时【5】,泮托拉唑胶囊在我院用药时间较长。由于作用强、时间久,药物相互作用、日用药金额较适合,患者经济上易于接受,所以临床使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奥美拉唑属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在调查期内其用药频度一直排在各种质子泵抑制剂的中等水平,奥美拉唑肠溶片(瑞奥)其序号比值=2.67、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前卫)其序号比值=1.2,序号比值都大于1,表明该药的使用频度较高,但其日治疗费用却相对较低,价格低廉的药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特别表现在临床上疗效比较显著的奥美拉唑肠溶片。说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因为其工艺成熟、价格合理以及医生的习惯用药等因素。因此,质子泵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也主要以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为主。

雷贝拉唑是苯并咪唑衍生物家族的最新成员,但在吡啶环和苯并咪唑环上进行不同基团取代,构成PPI前药。口服雷贝拉唑20mg,qd,单次或重复用药,均可在24h内持续抑制胃酸分泌,其首日作用强于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具有体外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1.57-3.13mg/ml低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6】。雷贝拉唑用于治疗因酸而导致的胃肠道疾病,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快速缓解症状,治愈率高,用法方便。由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排序比值小于1,说明其价格比较高,而药物日用金额排序较前,与表中DDC统计结果相符,其价格比偏贵是使用频率低的主要因素。

4 结论

在调查期间,本院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方面主要使用的是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其中只有雷贝拉唑钠胶囊为第二代PPI,可见我院目前PPI的使用还是停留在第一代PPI,向第二代PPI转型的阶段。在确保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又兼顾了物美价廉,经济有效的药物的使用,这表明本院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使用具有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67-46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化学工业出版.

【3】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中国药房,,7(5):215.

篇2:~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分析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本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经济高效地使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6~20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频度(DDDs)、总消耗金额、日治疗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奥美使用频率居调查药品中最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162.2%.耐信(20 mg)的DDDs排在第二位.DDDs相对靠后的多为药物疗效差异不大,价格偏高的药物,如兰索拉唑(臣邦力威).奥美的金额序号/DDDs序号的序号比为4.00,序号比最大,表明该药的使用频度较高,但其日治疗费用却相对较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安斯菲)的排序比值小于0.5,说明其价格偏高.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数量和频率呈快速上升状态,表明近年来人们的胃部疾病不断增加,所耗费的治疗金额不断增加.

作 者:严惠明 余晓霞 刘春霞 余嘉锐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广州,510120 刊 名:中国实用医药 英文刊名:CHINA PRACTICAL MEDICAL 年,卷(期):2009 4(26) 分类号: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日治疗费用  

篇3: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门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12月至2月的每个星期一门诊处方共计2800张,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处方金额为86.35元,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40.2%,抗菌药物单用的处方占总抗菌药物处方数的69.0%,两联处方占30%,三联处方占0.05%;成年患者与儿科患者上述指标存在较大差别。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用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加强合理用药的意识。

关键词:处方管理;合理用药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新药种类不断增多,临床多种药物合用屡见不鲜,本院作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对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视,为了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是否合理,我们对月至202月门诊西药处方进行抽查分析,供有关人员参考。

1资料与方法

由于我院属农村基础医院,星期一就诊人数较多,病种也较多,因此,随机抽取我院年12月至2012年2月的每周星期一门诊西药房的普通处方共2800张,统计处方的平均金额·处方用药品种数所占百分率·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所占百分率以及抗菌药物单用·联用所占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同时,将儿科处方的平均金额以外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最后,结合有关规定和文献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建议。

2结果

2.1门诊西药处方平均金额,抽查3月星期一处方共2800张,总药品费用159240.00元,每张处方的平均金额费用为86.35元,大部分的药品费用在45—120元之间。

2.2处方中成人处方1984张,儿科处方416张

2.3处方用药平均品种数及其分布,2800张处方中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5种,其中成年患者为2.8种,儿科患者为2.2种。处方品种数分布频率

2.4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百分率,在28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1128张,占40.2%,其中成人患者处方2264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912张,占成人处方的40.3%,儿科患者536份处方中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处方有216张,占儿科处方40.2%。儿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与成人相当。

2.5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频率

抗菌药物使用分单用·二联·三联几种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见表

3分析与讨论

3.1门诊处方金额比较合理

我院门诊处方金额平均为86.35元,抽查中极少见不合理大金额处方,因此,我院临床用药从经济上衡量是合理的。

3.2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

3.2.1选药不适宜:

临床诊断:高血压 前列腺增生症

使用药物:西洛他唑 100mg bid

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

非那雄胺 5mg qd

茴拉西坦 0.2 tid

分 析:患者有前列腺增生症,而苯磺酸氨氯地平可引起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如尿频,排尿障碍,夜尿,这样可以加重患者前列腺疾病,因此不建议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非那雄胺合用,而可以改用ACEI等其他制剂。

3.2.2用法用量不合理:

临床诊断:冠心病 糖尿病 胃炎

使用药物:阿卡波糖 50mg tid

美托洛尔 12.5mg bid

兰索拉唑 30mg tid

分 析:兰索拉唑口服后1小时左右可在血中检出,达峰时间为3.6小时,吸收相半衰期为1.3小时,消除相半衰期为2.1小时。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每日清晨口服1次,一次15~30mg。而不应一日三次,一次30mg。

临床诊断:高血压 糖尿病

使用药物:甲钴胺 0.5mg tid

替米沙坦 80mg qd

罗格列酮 4mg tid

阿昔莫司 0.25 bid

分 析:罗格列口服后血浆达峰时间约为1小时,血浆清除半衰期(t1/2)为3~4小时,进食对本品的吸收总量无明显影响,但达峰时间延迟2.2小时,峰值降低20%,起始用量为一日4mg,单次服用。经12周治疗后,如需要,本品可加量至一日8mg,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一般不建议分三次服用。

3.2.3滥用抗菌药物:

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使用药物:泰诺林 1 ml prn

安倍特 3 ml tid

头孢地尼分散片 50mg bid

分析:泰诺林中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说明书明确说明不与复方抗感冒制剂合用,安倍特为复方抗感冒制剂,所以使用不合理。并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上呼吸道感染不宜常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此处使用头孢地尼分散片欠妥。

临床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用药: 奥硝唑注射液 250ml qd

克林霉素针 1.8 qd

分 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急性扁桃体炎使用青霉素为首选,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也可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克林霉素+奥硝唑更适合厌氧菌感染,在此选用不太合理。

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8岁

用药:头孢地尼0.1 bid

地红霉素 0.25 qd

分析:急性支气管炎一般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一二代,头孢地尼为三代,根据惯例,应在确定微生物对本品的'敏感性后,本品的疗程应限于治疗患者所需的最短周期,以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地红霉素 对于12岁以下儿童的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所以一般不建议12岁以下儿童使用地红霉素。

3.3处方用药品种数还需浓缩

成年患者实际平均用药品种数在1-9种之间,平均2.8种,儿科患者为2.2种,按照《处方管理办法》【2】要求,我院处方书写品种数达到要求,但是就某一患者实际用药品种数在6种以上的占处方数的8.8%,据医师反应,按照治疗方案有些病情(如高血压伴糖尿病)确实需要多药合用,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根据Jeffery等人在美国的研究【3】,药物间相互作用发生率从同时应用两种药物的13%上升到7种药物时的82%。3.4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

篇4:我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调研论文

[摘要] 目的: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法:采用《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用药适宜性审核要求和合理用药国际指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7~12月(干预前)和7~12月(干预后)处方,各1 800张,对实施各项药学服务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由之前7.35%下降为4.22%,各项处方指标合理性有所提高。结论:开展药学服务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

篇5:我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调研论文

WHO认为,上市药品有高达70%的浪费,而不合理用药又造成世界上1/3的患者死亡,医药市场的混乱状况及不规范用药、药物滥用的现实,迫切需要以医院药学工作者为主体的药学服务。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是药师所提供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相关服务。\

药师作为卫生保健的重要人员,有责任通过实施药学服务,确保患者合理用药,与医疗保健、护理服务的提供者一起为提高公众生活质量而努力[1]。本文中,笔者对我院已实施的各项药学服务措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了解实施前、后的用药情况,为继续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和推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机率均等的系统抽样方法(处方数/期望样本数 =抽样间隔),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 7~12月(实施前)的处方与 20 7~12月(干预后)的处方,各1 80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5章第35条处方用药适宜性规定、处方评价表指标分别登记专用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实施药学服务等干预措施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效果。

1.2 方法

将随机抽样处方按处方用药适宜性规定、处方评价表分别登记专用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通过Excel表格统计。

1.2.1 处方用药合理性按《处方管理办法》审方要求对不合理用药类型自制表格登记包括:①选药不合理;②联合用药不合理;③用法用量不合理;④溶媒使用不当。

1.2.2 核心指标包括①平均每张处方用药物品种数;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③抗菌药使用的百分率;④注射剂使用的百分率;⑤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⑥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1.2.3 患者关怀指标包括①平均每次就诊时间;②平均发药交代时间;③标签标示(患者姓名、药名,用法、用量)完整率,④患者了解全部处方药用法的百分率;⑤患者对医疗全过程的总体满意度。

1.2.4 行政管理指标医院有无处方集和医院药品目录。

1.3 药学服务措施

1.3.1制订制度制订适合我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明确本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考核标准、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制度;完善本院基本药品目录、编写处方集,供临床医师参考。

1.3.2宣传教育请著名药学专家为全院医师和药师讲授《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专题讲座;药剂科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并实行外出学术会议汇报制度,加强药师医药相关知识培训。

1.3.3管理落实严格审方制度,对怀疑有问题的处方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修正;做好用药指导和药物咨询,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开展药物利用研究与评价;积极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时通报药物最新信息;医院质控小组每月开展处方质量检查和每季度处方点评(采用拍照方式制成Powerpoint来点评),对屡次出现问题的科室和个人,实行教育与处罚;通过医院网站开辟药学园地,介绍药品信息、法律法规和合理用药知识等。

2 结果

2.1处方评价表各项指标

见表1。

表 1 处方评价表指标调查结果

2.2用药适宜性各项指标

见表2。

表 2 处方用药适宜性结果

2.3患者关怀指标

随机调查干预后年11月16日和12月7日门诊患者各30例,结果平均就诊时间约12 min,平均发药交待时间约38 s,药品标签标示完整率为100%。患者了解全部处方药用法的百分率为98.3%,在汕大医学院每季度对各家附属医院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我院门诊药房满意度基本达95%以上。

3 讨论

由表1可见,每张处方平均费用由247.04元下降为235.10元,药费偏高,我院为肿瘤专科医院,由于抗肿瘤药物及相关辅助药比较昂贵,例如主要治疗晚期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卡培他滨片1个疗程(0.25 g×84片)费用为 3 446.66元,致使总体费用偏高。

平均用药品种数由2.30种下降为2.01种,说明“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的措施起到了效果;注射剂使用率干预前为28.33%,干预后为28.50%高居不下,与国内浙江(12.75%)差距较大[2],这也与与抗肿瘤药物及相关辅助药多为注射剂型有关。

应用抗菌药物百分率由13.83%下降为11.17%,比较理想,说明我院制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2009年6月1日开始执行)中关于“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等制度起到了实际效果。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使用基本药物百分率由85.16%上升为88.46%。基本药物在我院用药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说明我院临床用药基本合理。2009年8月18日国家卫生部等9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正式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并要求到,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基本药物制度[3-4]。随着广东省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全面覆盖,我院基本药物的使用率将会达到更高水平。

由表2可知,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由7.35%下降为4.22%,表明严格审方、处方点评、处方集等措施起到了效果,不过在联合用药和用法用量还是需加强干预。《医院处方集》中有关药品通用名、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禁忌)、是否医保等药品信息将促进医生处方的规范化和合理用药。

我院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为12 min,与国内其他城市基本相同,平均调配时间约38 s,时间较短,与患者交流不足。门诊药物咨询是诊疗过程的必要补充[5],为更好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有必要加强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工作。

我院大多数指标控制均较好,但处方还存在平均药费较高和一定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患者的关怀指标也较低,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药学服务,药师任重道远。另外,也要认识到开展药学服务能否有效并不单单取决于药师,还在于制订强制性措施和医院领导思想上对药学服务认识的转变,并给予人力和财力支持[6]。

合理用药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开展药学服务已经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药师应抓住机遇,加强相关临床医药知识学习,提高药学服务能力,更好地与医疗保健、护理服务的提供者一起为提高公众生活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晋红.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学服务[J].药学服务与研究,,8(3):161-165.

[2]王建平,贾云花.我院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干预调研[J].中国药房,2008, 19(35):2795-2796.

[3]唐镜波,张宗久.国际合理用药与WHO公报汇编(2008)[M].北京:中国科学科技出版社,2009:126.

[4]张先洲,宋金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介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23):2037-2038.

[5]李静,赵振寰,张宏.医院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5):1330.

[6]杨丽英,赵志刚.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之探讨[J].中国药房,2009,20(8):636.

[7]查勇,赵燕,覃正碧.我国基本药物的地位与合理用药[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95-96.

[8]于伟凡.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与药学服务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5):99.

[9]彭评志,罗飞.玉林市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30.

[10]张万智.9819张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 46(15):186.

[11]梁少琼,廖朝峰,刘桂珍.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9-21.

[12]杨建玲.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及53例ADR报告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76.

[13]张尚鹏.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71.

篇6:谈质子泵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

谈质子泵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

胃癌是中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手术、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等技术的开展,使部分中晚期患者可获得较长的带瘤生存时间。这些患者常因伴发消化道出血、上腹不适、反酸或由化学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而接受较长期的质子泵抑制剂(PPI)辅助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对症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PPI,可能会通过促进胃泌素分泌等途径诱导胃黏膜细胞的增生与癌变,因此,目前对于PPI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1 PPI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

质子泵是胃黏膜壁细胞的光面管泡及泌酸小管膜上一类H+ -K+ -ATP酶,是壁细胞泌酸的主要功能单位。PPI进入壁细胞的微管、微囊等酸性环境后分解为次磺酰胺类化合物,与质子泵α-亚单位上的半胱氨酸的巯基共价结合形成二硫键,导致其空间构象改变而失活,进而强烈抑制其泌酸功能。PPI被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并获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其适应证包括:(1)与抗生素配伍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2)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的抑酸治疗;(3)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4)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治疗;(5)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6)功能性胃肠病的辅助治疗;(7)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8)用于减轻恶性肿瘤由于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9)其他需要抑制胃酸和胃液分泌的情况,如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胃瘘、肠瘘等。

2 PPI过度使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PPI因其确切的抑酸效果有效控制了适应人群的相关症状,但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出现了过度使用的趋势。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PPI治疗,而其中仅有39.0%~54.1%的患者符合PPI治疗指征。中国尚缺乏全国性的PPI使用调查结果,但就部分地区和医院的统计情况而言,形式不容乐观。有研究对杭州地区至20PPI的使用进行了抽样统计,结果显示PPI使用量呈逐年快速递增趋势。处方科室中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心内科、肿瘤科位于前列,其中循证医学依据不够强的处方理由包括针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糖皮质激素需要PPI降低其胃肠道损伤,预防外科手术所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等。

由于PPI抑制酸分泌通常仅是对某一疾病的对症处理,需要较长期维持使用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但中长期使用PPI所引起的安全性问题已经逐渐显现。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PPI可能通过改变胃肠道微生态、影响维生素和金属离子吸收、反馈性高胃泌素血症、增加特殊细菌的感染概率、骨质和钙代谢失调、肾小管功能改变等途径对人体形成缓慢或潜在的影响。由PPI所造成的胃肠道细菌过度繁殖、低镁血症、钙缺失和骨密度下降、维生素缺乏、缺铁性和营养性贫血等病例也逐步被认识和报道。此外,由于PPI通过细胞色素P450 CYP2C19和CYP3A4同工酶在肝脏代谢,从而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这可能影响到多种药物的代谢。氯吡格雷曾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由于PPI抑制了氯吡格雷代谢途径中所必须的CYP2C19活性,影响了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抗凝治疗的效果,从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此类情况也见于对安定、环己巴比妥、非类固醇类激素等药物和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

3 PPI在胃癌治疗中的利弊探讨

PPI普遍应用于治疗胃癌伴发的消化道出血、反酸、上腹不适以及预防由放射、化学治疗导致的胃黏膜损伤等。研究发现PPI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突变、诱导凋亡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PPI一方面对瘤体旁或瘤体内炎性细胞所表达的质子泵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中性粒细胞所介导的炎性反应,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表达,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的中性粒细胞黏附而发挥抗炎作用。胃癌细胞膜和溶酶体膜上还存在一类PPI的靶效应器——空泡型质子泵(V-ATPases)和线粒体型质子泵(M-ATPases),它们参与了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外H+ 梯度的形成,这对于肿瘤细胞酸性微环境的形成至关重要,酸性环境形成障碍将影响到肿瘤细胞的无氧代谢进程,并诱导其凋亡。研究还发现,PPI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外和溶酶体内的pH,增加顺铂、长春新碱等细胞毒性药物在细胞内的滞留时间,从而产生更强的杀伤效果。

尽管PPI在上述研究中展现了部分抗癌效应,但同时也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对于长期使用PPI与胃癌发生、发展和侵袭的关系并不明确。病理资料证实,长期接受PPI治疗的患者会发生胃体腺萎缩或胃窦炎性反应向胃体扩展,并形成萎缩和假幽门腺化生,如在合并Hp 感染的情况下更易出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Hp 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也证实,PPI摄入可以增加胃黏膜的萎缩进程和胃腺癌的发生率。有研究还认为即使不考虑Hp 感染的因素,PPI中长期摄入也会提高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和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PPI对胃癌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被认为与胃底体腺体增生、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障碍、胃腔内杂菌生长致亚硝酸盐浓度增加等因素有关。针对PPI可能存在的潜在致癌作用,Schneider等对接受PPI治疗240 d以上的61 684例患者进行了观察,经过547 020人年的密切随访后发现,PPI使用人群中胃、肝脏、结肠、胰腺和小肠肿瘤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改变,因此认为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PPI的致癌作用。

4 胃泌素在胃癌接受PPI治疗中的作用

由于长期使用PPI的患者几乎不可避免出现血清胃泌素的升高,正确认识高胃泌素血症对胃癌的影响有助于评价PPI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胃泌素是一种主要由胃窦G细胞分泌的重要的胃肠激素,它主要通过与胆囊收缩素2型受体(CCK2R)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胃泌素可通过与胃底泌酸黏膜中的肠嗜铬样(ECL)细胞的CCK2R结合,促进组胺的释放,并导致壁细胞分泌盐酸。此外,胃泌素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营养作用,能促进胃和近端小肠的ECL细胞以及移形区的胃壁细胞增殖与分化。研究表明,胃泌素还可以作为一种多向转录激活物,介导与细胞分裂、侵袭、血管生成以及抗凋亡相关的基因活化,在细胞获得恶性分化潜能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异常升高的胃泌素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原发性的胃泌素瘤、Hp 感染和长期使用PPI等均是导致胃泌素升高的'重要因素,也被认为是潜在的致瘤因素之一。Jianu等报道,在2例使用PPI 12~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泌酸区黏膜中发现有实质性肿块,经组织学检查确认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此外,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PPI后,患者胃壁泌酸区黏膜的活组织检查发现ECL细胞增生,但停用PPI后肿瘤有所缩小,ECL细胞增生也有转归,因此推测PPI引起的高胃泌素血症可能在人体中诱发类癌。

也有部分研究认为PPI在诱发高胃泌素血症的同时能够阻断胃泌素的致癌作用。韩国学者将APCMin/+ 小鼠分成3组,分别给予胃泌素、PPI、胃泌素+PPI,对比观察各组肠息肉形成及分子表达变化,研究发现胃泌素组小鼠肠息肉形成明显增加,而胃泌素+PPI组与之相比较则肠息肉的形成明显减少;PPI组和胃泌素+PPI组中β-catenin磷酸化明显增强,其核移位受抑制并伴随有p38 MARK信号通路阻断、CD3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下调。体外实验还发现,PPI能够抑制胃泌素与CCK2R 的结合,进而阻断β-catenin信号途径相关的细胞增殖活性,从而认为PPI具有抑制胃泌素的致癌作用。

5 COX-2在PPI/胃泌素影响

胃癌通路中的分析PPI/胃泌素对胃癌的影响涉及到部分已被确认的涉癌相关蛋白酶类和信号通路。COX-2作为一种诱导型代谢酶,一般在炎性因子、生长因子以及肿瘤激活物的刺激下被大量诱导表达,促进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和类花生酸。COX-2在包括胃癌等恶性肿瘤中呈现持续的高表达状态,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血管生成、免疫逃逸有关,被认为是影响胃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Hp 感染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会伴随COX-2 的表达增强;在CagA 阳性的胃癌组织中也发现有胃泌素、CCK2R以及COX-2基因的共表达,提示胃泌素具有对COX-2的调控作用,并参与了Hp 的致癌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胃泌素能刺激转染CCK2R的小鼠肠上皮细胞COX-2 mRNA 与蛋白的表达增加,并能增加COX-2启动子的转录活性[31]。研究还发现胃泌素可以通过与胃癌细胞CCK2R结合,诱导COX-2蛋白的表达,并促进胃癌细胞的恶性行为,且这一过程还涉及到JAK2/STAT3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阻断该途径或COX-2的作用,则能够抑制胃泌素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为引起高胃泌素血症的重要原因,PPI在胃黏膜或胃癌细胞中同样存在诱导COX-2的行为。有研究对大鼠分别给予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或羧基纤维素连续灌胃2周,随后检测无水乙醇所致胃黏膜损伤中前列腺素E2(PGE2)和COX-2的表达。结果发现,3种PPI均能增加大鼠胃黏膜COX-2的表达和胃黏膜中PGE2含量。而给予特异性COX-2阻断剂NS-398,可阻断兰索拉唑诱导的PGE2合成及胃黏膜保护作用,提示PPI对于胃黏膜中COX-2具有较明确的调控作用,但这一过程是否依赖于胃泌素尚不明确。

p38 MAPK是MAPK 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属于丝氨酸/酪氨酸激酶,细胞外多种应激原如放射线、紫外光、热休克、高渗液和促炎因子(如TNF-α)等通过p38 MARK磷酸化完成信号跨膜转导,从而影响细胞的转录、蛋白合成和细胞表面受体表达等生物效应。该信号通路在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COX-2属于该通路的下游靶基因之一,阻断p38 MARK 途径可以抑制COX-2 的表达。Wnt/β-catenin通路属于体内保守性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β-catenin 的核转位与胃癌细胞中COX-2mRNA表达呈正相关,并在β-catenin的反应基团中发现了与COX-2 转录因子相匹配的结合序列,还有报道认为PGE2对Wnt/β-catenin通路存在调控作用。

6 小结与展望

总之,尽管PPI致癌还是抗癌一直处于争论中,但临床上其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辅助治疗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还无法就PPI对胃癌的治疗价值作出准确判断,但确定的是PPI可通过依赖与非依赖于胃泌素-(COX-2)系统的途径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阐明这一机制对于评价PPI对胃癌的治疗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篇7: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论文

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论文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我院抗生素用药情况。结果:根据随机抽取处方统计得知,解放军第117医院全院抗生素使用率为70.8%,统计分析表明:四季度我院主要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变迁趋势良好。结论:本院抗生素使用率较高,基本合理,耐药变迁趋势亦良好。但仍应重视医院感染,加强耐药监测,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抗生素,联合用药,使用情况调查

临床中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一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目前,我国对抗生素的使用还没有制定统一原则和指导, 造成应用抗生素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因此,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医院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原始资料来源于随机抽查本院01月至12月住院医嘱1477份。收集感控科与细菌感染和耐药率相关数据及资料。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本院01月至12月住院医嘱,对抗生素药物统计全院抗生素使用率、联合用药情况、预防和治疗用药等。收集的感控科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1.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

由表1数据统计可知:全院抗生素使用率为70.8%,临床以单项使用抗生素为主(60.31%),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在多数科室中也存在,甚至三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我院抗生素使用绝大部分属于预防用药(73.16%),平均细菌学依据为80.53%。

2.2 我院主要感染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情况

感控科数据统计表明,我院检出的主要感染细菌是大肠埃希菌(11.1%)、鲍曼不动杆菌(5.79%)、表皮葡萄球菌(5.5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08%)。结果表明,四季度我院主要感染细菌耐药变迁趋势良好,抗生素使用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3 讨论

3.1 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

卫生部规定“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应低于50%[1]。我院抗生素使用率较高。由表1显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我院抗生素药物应用中分别占有较大的比例。头孢菌素类具有广谱、高效、耐酶、低毒等特点,在治疗各种重度感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院以头孢替安、头孢美唑为主。喹诺酮类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药动学、药效学特性优良,给药途径广泛,我院以硫酸异帕米星为主。由表2~5可知,虽然感染细菌对这两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但总体耐药变迁趋势良好,说明度我院抗生素使用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和规划。

3.2 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

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临床没明确指征者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比率为58% ,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2]。表1显示我院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比率为39.69%,较国际水平稍高,而且总体使用的细菌学依据只达到80.53%,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少许不足。

临床表明,正确的细菌学诊断是正确选用药物的基础, 针对不同病原菌应尽可能在单独选用、减少联用、避免毒性的.前提下选择相适宜的、高敏感性的药物, 这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首要原则。

3.3 用药目的

由表1可知,我院抗生素预防用药比率为73.16%。研究表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必须在权衡感染发生的可能性、药物预防效果、耐药性的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基础上决定,要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以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目前,各大医院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由于对预防用药的重视程度不高,故在预防用药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适应证掌握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疗程过长,预防与治疗混淆,药物选择不当,局部用抗菌药物预防过多等。这些都需要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在有效预防的前提下最合理地使用抗生素[3]。

3.4 细菌学依据

不根据细菌诊断选择相应敏感抗生素会造成选药不当,疗效不佳,频繁更换抗菌药, 甚至引起患者体内菌群失调, 发生二重感染等严重后果,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造成了医院耐药菌株的生成。我院抗生素使用的细菌学依据全院平均达到80.53%,显示了我院本年度抗生素使用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4 结论

总之,我院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同时也存在使用率偏高、用药缺乏指征、联用不合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对抗生素药物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每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抗菌谱、体内过程、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等;其次,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每种抗菌药物;最后,广大专业人员应深入临床有关科室,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黄雪英. 我院门诊抗生素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 16

[2] 包俊珍. 抗生素利用现状及思考[Z].工企医刊, 2011,01

[3] 金 剑;肖忠革,金芝贵. 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04, 17 (10)

篇8: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

从儿童的生理特征上看,儿童的免疫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儿童的免疫力比成人相对也要差一些,免疫系统的作者单位:276100山东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发育不完全,很可能出现病菌感染的情况。针对于儿童出现疾病而用药物治疗的情况,儿童的年龄、体质等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1]。据相关资料显示[2],在我国的儿童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占儿童用药总比的12.9%,因此针对这样的高比例,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对5月到5月的32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症状做了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5月到205月的32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中,男172例,女154例,其中儿童年龄<30d的有68例,1~3岁的138例,4~6岁的有73例,7~14岁的儿童有47例。

1.2方法对年5月到年5月的32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症状做了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内容有对儿童的不良反应临床诊断、对于儿童反应的大多数表现以及对这些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2结果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从中可以总结出,对于儿童普通疾病的发生采取的给药措施以静脉注射为主,静脉注射占总给药途径的70.9%,在儿童用药的类型选择上,其中对儿童的用药以抗菌类的药物为主,其抗菌类药物占总给药的49.3%,而儿童对用药的不良反应大多表现在皮肤上,其比例占42.6%。

本院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用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对儿童治疗的有218例,占66.9%,而使用药物口服的儿童病患有44例子,占总体的13.7%,其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直肠用药、外用药等方式占18.3%,由此可见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是对儿童用药的最主要方式。

从本院的抗生素用药调查显示,对于326例的儿童用药情况,我院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为100%,其中主要运用的抗生素药物为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针对于儿童的细菌感染的疾病中,本院主要运用青霉素对其治疗。

3讨论

儿童的不良反应有多种,大致包含为:皮肤的不良反应、消化不良反应、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等等,其中以皮肤的不良反应居多,在本院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的326例药物不良反应儿童的临床表现中,皮肤上产生不良反应的儿童有139例,占42.6%,而在目前大多数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表现,也以皮肤上的不良反应最多。产生这样的情况,离不开抗生素在我国滥用的原因,也离不开病毒或细菌耐药性增强以及细菌的扩散性和传播性增大有关[3]。从滥用抗生素这方面来讲,抗生素的滥用并不只是医疗机构在利益驱使下的行为,也离不开儿童患者的家属的很多行为情况,比如对于儿童生病的情况,很多家属都有不论病情大小都要求医生能尽快控制病情,减小自己子女的病痛,缓解儿女的病情,家属的这种急迫心理和要求医生用好药的需求,使得医生只能加用抗生素来缓解儿童的病情。据回顾性调查显示[4],总给药途径为主的静脉注射中,在注射选用的药物上,也均以抗菌类的药物为主,因此不论是口服或者是注射等方式,儿童都离不开抗生素的使用。但是抗生素的使用中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儿童的不良反应也因此增多。

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生理上不仅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全,而且在语言的表达能力上也比较欠缺,因此对于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做为患者的主体表现大多为哭闹、语言描述含糊等,因此医生在对儿童病情诊断的时候,这些情况会对其有影响,从更大层面上增加了医生使用抗生素的几率。而抗生素的使用又可能会引起儿童的不良反应,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于这种现象,就应该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加强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于儿童药品的监管不能仅局限于药品上市前监管,因上市前的药品监管缺乏对大范围患者使用情况的监测,因此在药品上市以后继续跟踪监测,从最大的力度上把药品监管工作做好[5]。做为医务人员,对于儿童的用药的不良反应症状,在临床上应该有更深人、仔细的研究,通过研究和分析来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从经验上总结出如何避免使用抗生素或者少用抗生素来治疗儿童的病情。

篇9: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

目前对儿童临床用药缺少统一相关研究资料,很多药物使用剂量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且儿童表达能力较差,无法严格区分药物本身不良反应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影响。临床要注重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ad-,ADR)的认知,—方面可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尽量避免ADR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有报道表明ADR中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1。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收集2010年3月至12月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最小3天,最大16岁。其中新生儿2例,1个月至2岁8例,3~5岁11例,6~12岁19例,13~16岁28例。给药途径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占49例,口服13例,肌内注射6例。

1.2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0,ADR的临床表现参照药品说明书及i新编药物学》H。病情转归的判断指标:治愈为本次不良反应经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后的结果;好转为本次不良反应经治疗后明显减轻;后遗症为本次不良反应经治疗后,未能痊愈而留有永久的或长期的生理功能障碍。

2结果

在68例ADR患儿其中治愈58例,好转7例,死亡1例,后遗症2例。结果显示,在所分析的ADR患儿中多数不良反应在停用可疑药品并给予相应治疗后均可治愈或好转,有少数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后遗症甚至死亡。

引起ADR的药物共涉及39个种类,其中抗菌药物有21种,居首位,合并用药者12例。ADR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消化系统(41.2%)、皮肤及其附件(25.0%)。

3讨论

近年来,儿童临床用药及药物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与成人相比,儿童面临更大的治疗风险。

因儿童体液占体质量比例较成人偏高,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对药物的氧化、水解作用较弱,肾脏排泄功能不足等,均可导致儿童体内药物存量增大、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使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导致ADR的发生。有报道认为,儿童脏器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体内药物代谢相对成人较慢,药物很容易进入血-脑脊液屏障造成ADR,同时儿童用药安全性问题对于以后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随着对儿童生理、发育和行为因素的了解,发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药物在患儿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而且,儿童对药物的代谢与成人不同,并将会引起与成人不相同的.ADR6-。

3.1发生的原因引起ADR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个体因素。人为因素及可以尽量避免,如用药剂量问题、皮试问题、用药前注意了解患儿有无过敏史、合并用药时注意药物配伍,即可减少ADR发生。而患儿的个体差异引起的ADR虽然难以预防,但对于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应加强ADR监测。

3.2抗菌药物与合并用药目前药物种类的增多和联合用药的广泛应用,用药频率高,致儿童ADR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国内儿童ADR的平均发生率为5.8%~15.5%,国外为10.0%,其中抗菌药物ADR发生率可达60.0%。由表1可知,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有21种,占药物总数的53.8%,与报道相符。滥用抗菌药物或合并用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给患者带来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本组资料中合并用药引起的ADR占12例,虽然不能确定合并用药和ADR之间的关系,但有资料显示0合并用药种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用药种类越多,越容易发生ADR。

因此,应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减少用药种数。

3.3给药途径本研究资料的ADR有49例是静脉给药,占ADR例数的72.1%。采用静脉给药可通过血液循环迅速到达靶器官发挥治疗作用,同时由于药物直接迅速进入人体,无肝脏的首过效应,且静脉给药产生ADR的诱因较多,如内毒素、pH值、渗透压、微粒、药品质量、输液环境、护理操作水平等,这都是静脉给药容易发生ADR的原因。因此,临床用药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尽量选择口服给药或肌内注射。

有学者报道,在儿童ADR中,经静脉给药者占,在严重ADR中,经静脉给药者占30.8%。建议儿童临床用药时,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

主要临床表现,ADR以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见,与有关报道—致,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①消化系统损害和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而且易于区别于原发疾病;②很多药物本身就是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后易引起变态反应,不仅会出现皮肤局部症状,有的还会引起寒战、高热等全身表现。本组1例死亡原因是患儿曾有过药物过敏史,在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后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中药引起儿童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为中药成分复杂,稳定性差,且儿科使用中药的安全性研究较少,缺乏儿科使用中药用药指南。

以后应加强对中药在儿科中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有力的数据和依据。

临床在用药过程中应权衡利弊,判断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充分考虑儿童与成人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产生特殊性与复杂性的药物作用91243。同时加强和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区别餐前、餐后、空腹或睡前服用及哪些药物不能与果汁饮料或其他食品同时服用,哪些药物不能压碎服用等,通过对家长开展药物安全教育可以适当减少ADR的发生。对于一些治疗窗口窄的药物,药师可以通过儿童体质量、体表面积或药动学参数计算给药浓度,根据患儿临床特点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通过开展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从而使药物疗效达到最安全,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总之,临床医护人员要对患儿发生ADR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用药指征,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同时加强和深入ADR培训教育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使患儿得到最佳的药物治疗。

篇10: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1概述

在当前职业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方向和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以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方式,迎接当前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职业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以实现培养技能型与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相对于国外社会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其缺乏独立的教学改革研究,其教学模式和理念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的教学开展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定位是偏离的。我国教育部门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确立了“高职院校应当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下文对于当前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策略。

2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学生需要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对于实际问题具有足够专业的解决能力,这也是从事某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当中,综合职业能力是学生开展职业活动,参与社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从整体层面来说,综合职业能力应该包括对问题解决分析的能力,信息处理和接收的能力、基本职业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护用药理学来说,其学科是当代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的重要纽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药物与机体之间的作用规律和机制。护用药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临床护理能力为根本目的,并且实现培养具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护理人才。在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学生在参与护用药理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且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护用药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对于药理学中的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临床用途以及用药知识等相关问题进行学习,并且为后续提供用药咨询与遗嘱执行提供良好的基础,逐渐培养学生参与临床课程学习的能力。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了专业内外两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针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业务技能素质来定义,而非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等非业务知识类能力。在以往传统的护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对于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培养都存在着较多的欠缺。一般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使用幻灯片,先回顾旧课,一般是病例导入新课,开始授课,最后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对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并且重视对学生业务知识以外的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另外,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的成长,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热爱从事的工作。

3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策略

3.1课程设计改革

第一,对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在开展护用药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地融合理论和实践,在逐渐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有效掌握。总的来说,对于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对以往教学中教师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实现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新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在本专业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目标与实际社会生产的需求相一致,并且体现出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的需求。在护理专业中,护用药理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与护士岗位的具体需求相一致。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对临床问题进行解决,获得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并且对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判断的能力进行不断的锻炼和培养,并且结合护士岗位从业的相关标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对于课堂实践内容的合理选择。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围绕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针对性地开展不同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并且将工作项目与实际岗位的工作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某一工作任务进行完成。在工作任务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采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展示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战性特点的工作任务。课堂实践内容要结合“护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不同能力类型,提高实践内容的制定的有效性。在临床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其需要对药物治疗过程进行执行,并且要监护用药的过程,给予相应的用药咨询服务。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临床实践工作流程中的几大系统用药特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实际训练项目。项目具体可以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内脏系统疾病以及化学治疗等几方面的用药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际用药护理的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节奏进行科学的把握,并且结合不同课时安排和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教学过程进行分解。不同的教学单元中,课程知识内容的难度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合理安排不同学时,并且结合本校教学安排需求,规定相应的教学时间。一般来说,护用药理学教学的整体安排可以在80学时内来完成,并且考虑到实际教学效果的需求,要尽可能地将最短教学时间设定为2学时。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个结构进行把握,并且逐一细化不同课时教学安排,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体现。新课程改革中,这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规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教师要对于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时间给予充分的保障,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任务的分配和布置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在课外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在课上进行自主讨论和汇报,教师再对学生的汇报过程进行指导与点评,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

3.2课程实施改革

首先,课堂的教学准备。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淡化和改变,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来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并且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对于具体教学训练项目来采取合理的教学设计手段,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取实践性较强的训练化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临床的具体工作流程,来安排学生进行参与练习,包括用药医嘱、临床案例处理等。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课下预习,上课来进行讲解,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内容再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引伸能力,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拓展,保持合理的教学节奏。

最后,教学收尾工作。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下发相应任务和提问,让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解答,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合作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实际操作的模拟,并且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点评与模拟的方式,对于具体的模拟用药、不良反应处理以及医嘱等解答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汇报的过程进行耐心的听取和记录,在学生完成报告之后对学生存在的不足指出相应的意见,并且具体动手来对学生进度操作的示范,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补充。

3.3课程考核改革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且不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在开展教学考核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过程来开展过程化、全面的教学考核工作,提高课程考核的合理性,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进行反映。在考核的过程中,教师要执行多层次化的考核模式,并且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自评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自评过程进行监督。在考核体系的改革中,教师要对于学生与综合职业能力成长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和评价结果,教师对于后续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进创新,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且深入地贯彻“高职院校应当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当前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的工作开展,依然处于一个起步和发展的阶段,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同。本文对于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的几点重要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落实护用药理学的教学效果,为我国培养更多专业的实用性人才,全面地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土雁梅,任京力,毛讯.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以护用药理学为例.卫生职业教育, (09).

[2]肖新丽,谢玉琳.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华护理教育, (03).

[3]玉辉.浅谈培养护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田.中国校外教育,2012 (08).

[4 ]欧阳丽.基于能力发展核心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职教论坛,201 1 (09).

[5]周芹,曾祥麒,陈英.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职教论坛, (35).

[6 ]毛讯,土雁梅.基于能力发展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T].卫生职业教育,2013 (12).

篇11: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分析与研究的论文

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分析与研究的论文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健美操是一项最近兴起的体育运动,它结合了体操、舞蹈、音乐等元素,以有氧运动为其基础,健、力、美为其鲜明特征。自二十世纪后期在我国发展以来,深受光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以其特殊的魅力在传统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开始成为我国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健美操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各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学生的终极目标。在“健康第一”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教育和学生的主体需求,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已上升为一大课题,因此,对健美操专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培养研究,以及做到如何培养的要求,是健美操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初步确立了健美操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根据权重结果有针对性的分析各个重要指标的培养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由 3 个一级指标,5 个细化指标构成。最基本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整个过程中的准备能力、实施能力、反思能力,由各相互联系的相关因素一起组成一个包含多层次的比较独立的体系。(2)、通过一定方法,例如检验与权重分析,筛选出包括动作的编排能力、音乐的选择与创编能力、教学组织的能力、讲解示范的能力、教学应变的能力以及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力的几个主要教学能力。(3)、针对这些教学能力,精确地分析这些能力的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每个教学能力培养的手段和方式,给健美操的教学研究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源于教学实践的实际需要,师范类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一个显著的问题,一直受到到教育学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关注。未来的体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学校教学质量是否改善,或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根据当前研究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能力的现状,开展这个主题的研究,来简化健美操教学能力的教师在健美操教学活动所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综合性能。1.教学设计的能力有教案写作教学设计的能力有教案写作,关于健美操的理论性研究,以及掌握学生的领会能力; 2. 组织实施能力:包括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计划,丝带体操、解释运动,分解使用音乐,并积极组织学生,教学应变能力,理解音乐和指导,全面使用的教学方法内容;3.教学评判的能力:主要有如何评定学生成绩,评定教学过程、效果、目的等;4.课程开发能力:主要有开发教材与教学资源的能力。许多专家认为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设计能力不包括教学文案,设计教学媒体和教学行为能力的能力。思想道德教育能力,音响设备使用技能不属于实现能力;下列因素影响健美操专选生专项教学能力:学生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学生的性格等自身因素;环境因素;教师自身能力限制以及教师培养情况等。构建健美操教学能力结构,调整健美操教学内容;重视实践都是提高健美操专选生专项教学能力的方法;将教学能力培养列入教学考核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素材的积累。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院体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为研究对象,以我院 10 名健美操专项教学的老师,体育教育系 2011、2012、2013 级 50 名健美操专项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通过互联网查阅了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CK)还有在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检索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应具备的教学能力,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体育学院健美操专家、学者及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专家的问卷调查分两个步骤先后进行。问卷调查的初步制定是严格按照问卷设计的原则并结合健美操教学的特点和影响健美操教学能力影响因素进行的。通过各专家对初次的问卷进行分析和答疑后,对其中认同率较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保留,那些认同率较低的、分歧比较大的影响因素进行删除,在此基础上并结合专家给出的不同意见进行影响因素内容的二次统计和整理,确立了问卷调查的影响因素新内容,接着,将重新确立的影响因素新内容再次发放专家的问卷调查,与专家进行交流讨论,经过专家的分析和审核,通过进一步的整理,最终确立了影响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9]。(见附录)。 由于此次研究需要,因此这次问卷设计主要的对象选择为健美操老师、2011级、2012 级、2013 级在读健美操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此次研究的内容的特点,经过慎重的筛选,确立了健美操专项教学能力的指标。 这次一共设计了 2 份问卷调查,一份是针对我院从事健美操教学的专职教师、教授;一份是针对我院健美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问卷设计中根据国内健美操专项教学能力的指标要求分别设立 15 个问题。学生问卷中主要的目的是对健美操专项教育能力调查,于此同时又对我院 10 名健美操教师进行问卷,以获取教师在真正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育发展状况。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内容体系分析

通过对我院《健美操专修理论与技术》教学大纲的系统梳理和划分,我院体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体系主要分为理论部分、技术部分、能力部分三个部分每学期分别设 108 课时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针对这三部分的主要能力培养,我院采取的考核方式为理论、技术、能力加素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这四个方面的各自的重要性所占分值不同。由我院《健美操专修理论与技术》教学大纲分析得出,我院针对体育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在理论部分一共设置了 15 门理论分别是 1.健美操概述 2.健美操基本动作及术语 3.健身健美操的教与学 4.有氧健美操动作的编排 5.健身健美操的科学锻炼与自我监督 6.健美操的力量训练 7.健身健美操竞赛组织与裁判方法 8.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 9.健美操运动训练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10.健美操专项基本技术与训练方法 11.健美操的音乐选择与编排 12.健美操的课余训练 13.竞技健美操裁判法 14.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 15. 健美操科学研究与方法。

结论

4.1.1 我院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为中等偏上的水平,从学生问卷中分析可以得出,存在这样问题一是由于我院学生对理论和技术教学的偏科现象严重,二是由于我院健美操专项学生对于健美操基本技能的过于重视而忽略健美操教学能力、健美操组织实施能力和健美操教学检查评定能力所导致。

4.1.2 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我院健美操专项学生没有较好的教学设计能力;

4.1.3 在理论知识掌握能力方面,我院体育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能力处于十分理想的水平;

4.1.4 在技能掌握能力方面,我院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体育技术掌握能力总体上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4.1.5 在竞赛组织能力方面,我院健美操专项学生竞赛组织能力处于十分薄弱的,原因是实践经验缺乏和竞赛编排能力低下,直接影响了竞赛组织能力水平;

4.1.6 在教学实践能力方面,我院关于学生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上,学生与老师情况都十分良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能力掌握方面,在编排组合和成套动作能力方面尤为突出,在记写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能力和编写教案能力方面处于一个良性上升的趋势,其他方面虽然有薄弱,但是大纲的课时安排也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

医学读书报告范文300字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仁和)说明书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赛乐百乐)说明书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范文

药学论文选题

药事管理论文

医院医务科实习总结

放疗科护理培训工作计划

医院医务科总结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上消化道真菌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2023-04-29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2023-12-21

初级护师资格考试题2022-12-09

初级造价员资格考试题2023-11-23

初级护士资格考试题纲2023-11-07

医务部工作计划2023-11-11

急诊医学培训心得体会2023-06-23

药剂学论文2023-06-06

氨力农互变异构的理论研究2022-05-07

内科教学计划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