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论文

时间:2022-04-30 13:07:0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evan”为你分享12篇“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论文

篇1: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论文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论文

形式化是理性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数学固有的特点。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却一直被过度的形式化所束缚。抽象的学术形态、严格的演绎体系、纯粹的逻辑推理,成了戴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变得冷漠了,原来生动活泼和富有活力的学习过程变得苍白而缺乏生气。而西方数学教育界却提出了“非形式化的数学教育”。显然,数学教学要对数学适度的非形式化处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学生素材灵活选择

学生素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认识、研究的对象。教材里的学习素材都是精心选择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教学中,不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下面是引入“比例尺”的教学实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前面那条铁路叫什么铁路吗?生:兰青铁路和兰新铁路。师:对。这两条铁路都是从兰州市出发,一条去青海,一条去新疆。你知道兰州到青海西宁的直线距离大约有多长吗?生:不知道。师:能不能利用这幅地图来计算兰州到西宁的直线距离呢?

提供鲜活的素材并创设出乎意料的问题引出学习的主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呈现方式适当变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年龄特征,教材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和心智,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喜爱并愿意接受的积极情感。新课程标准教材已有了较大的改观,采用了大量的卡通、图片、对话、表格等表现形式。不管怎样,教师要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单一、机械的呈现方式,将教学内容变成适合学生探索与交流的学习素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助建构和主动发展。以“乘法结合律”的教学为例,例题是两道单纯的计算题,没有现实背景的依托。我根据算式编了这样一道题:一支钢笔14元,一盒钢笔12支,买5盒钢笔一共要多少元?学生很快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列出不同的算式,得出:(14×12)×5=14×(12×5)。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材又呈现了类似的三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我没有和盘托出,而是采用了如下分层次呈现的方式。

(1)出示“(3×4)×6○3×(4×6)”,○里应填什么符号?两边算式的运算顺序相同吗?(2)出示“10×20×3”和“10×20×3”,你能按不同的顺序计算着两道相同的算式吗?它们的结果相同吗?(3)出示“(7×12)×5”,你能很快知道它的结果与那道算式相同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有了前面几组题的认识经验,第⑶题很快写出“7×(12×5)”,并在叙述思考过程时就把规律说了出来。教学内容的动态呈现引起了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了自主建构。

三、理解、表达富有个性

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对数学的理解与表达应重视质而轻形式,不必苛求标准化、最优化。要给学生提供结合具体情境,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可能。例如“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这一结论确实比较精炼、科学,但是,不这样表达是否就一定影响学生对其实质的理解呢?教学中,我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一结论的理解,整理如下:(1)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的比是1∶3。(2)一个橡皮泥圆柱可以做成3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3)在一个圆柱中挖去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等底等高不见了”)。这里既有以客观事物为支撑的具体形象描述,又有抽象程度较高的数学表达方式的转换,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使课堂成了放飞想象的空间,学生不再为形式化所累。

四、解决问题策略多样

传统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强调演绎推理的严谨,忽视合情推理及其他非形式化思维(直觉、联想、顿悟)所具有的创造性,磨灭了学生天性中潜在的创造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敏锐感知问题的实质,准确捕捉相关信息并加以整理,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如这样的问题:李老师到新华书店买书,他带的钱如果都买连环画,可以买15本,如果都买故事书,只能买10本。已知每本故事书比每本连环画贵2元。李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通常的方法是:买10本故事书比买10本连环画多用2×10=20(元),两种书的本书相差15-10=5(本),即20元可以买5本连环画,每本连环画是20÷5=4(元),总钱数是4×15=60(元)。这种方法属于常规方法,但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和思考过程有些复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助探索,结果学生发现了很多有创意的非常规方法。

方法一:李老师带的钱必然是15和10的最小公倍数。如果是30元,则30÷15=2(元),30÷10=3(元),相差1元,不符合题意;如果是60元,则60÷15=4(元)60÷10=6(元),正好相差2元,符合题意;所以李老师带了60元。

方法二:根据单价相差2元,可列出下表: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只有4×15=6×10,可见李老师带的钱数是4×15=10×6=60(元)。

我们反对过度形式化,不是不要形式化,而是不惟形式化。数学教学应重视质、讲实效,求得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与形式化表达的动态平衡。

篇2: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教案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教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对“客观性”一词的含义有所体会,初步认识到客观性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意思;

(2)理解,自然界不是神创的,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3)初步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知道宗教神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能力目标

指导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哲学教材、培养学生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思维、学习怎样进行分析又怎样进行综合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

旗帜鲜明地进行无神论教育,主要从世界的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引学生消除有神论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1、物质的概念

2、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教学过程】

(导入)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个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要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的相同地方。这个问题扩大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那么,这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中有没有共同的本质?如果有这个共同的本质又是什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问题。第一章,第一节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板书)

(讲授):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也是一切哲学都必须所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它做了很多探讨。不同的哲学派对究竟什么是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回答。老师下面给大家举几个观点:

1、基督教认为为世界是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未来的;

2、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把世界万物归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把世界万物归为物质结构的一定层次;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那么这五个观点到底那个正确,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来验证一下。

一、从自然界看,自然界是客观的。

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

1、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宙世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产生,并客观的存在着

2、生物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

其次、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1、人利用自然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2、人改造自然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1、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3、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世界根本不存在神,也无所谓神的创造作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含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是正确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篇3: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文

为什么在高山上,普通的`锅煮不出熟饭?为什么河流中的漩涡是逆时针转动?为什么电灯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不亮?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所谓“实际“就是客观的事实,没有反例来推翻它。它成为人行为的一种准则。

是实际推动着历史的机车,是实际输送着人类的梦想,是实际导航着成功之帆……

实际就是真理。

在古罗马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哲人,他叫亚里士多德。在他之前的人们都认为,从同一高度落下的铁球和木球,铁球会比木球先着地。但没有事实依据,他们只凭感觉,只凭想像。而亚里士多德却不同,他注重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一天,他登上了比萨斜塔,准备做这个实验。塔下的人都嘲笑着并让他下来,可他还是松开了那坚定不移的思想支配着的手,两球同时着地了。

正是这个实验,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从此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智者”。

实际之手就像那磁场之手,探寻时,无影无踪;不关心时,又引领你走向成功。

可以这么说,没有实际,就没有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实际,就没有有识之士的艰难探索;没有实际,世界自由之钟就不会撞响;没有实际,黑暗的魔鬼就不会被驱除……

骡子和马虽然是原始的运输方式,但它符合了施工的实际需要。而先进的机械此时只能是附庸,是一堆垃圾。

东西是过去的,但它所发挥的作用却是现在的,符合实情的。我们不能以时间来决定一切,必须以实际需要来决定所要采取的方法或措施。

人并不是一定要工作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擅长什么工作,就应该大胆地去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每一份工作,并且它们都是平等的。把握自己的一片蓝天,自由自在地翱翔。

人生的旅途坎坷而漫长,但实际之路就紧挨在它的边上,沿着人生之路和实际之路的界线不停地走下去,虽然会荆棘满地,但也会被“实际”所软化,从而让你顺利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一切从实际出发吧,抓住生命,把握生命,快乐的生活便从此开始,成功的骄子就会向你招手!

篇4: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文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题记

我存在于各家各户,各个地方。我饱受争议,一直被赞颂与咒骂,我早已迷茫。我是世界上第一团火,是普罗米修斯违抗宙斯命令带给人间的一团火,是一团不灭的火。

普罗米修斯将我带到人间交给人类,我才刚刚诞生。犹如新生婴儿的我被人惊讶、赞叹。我为他们将生食变为熟食,他们视我为珍宝,尽管风吹雨淋对我毫无影响,不会使我熄灭,但他们一点也不让我受到任何伤害。所以,我受到全方位的保护,过得很安逸,也很快乐,我尽所能为他们带来光、热和熟食,为他们驱赶野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让他们快乐。

然而突然有一天,他们原本洋溢着快乐幸福的脸上布满了惊吓、恐惧和憎恶,这使我很无措。我希望他们快乐起来,就更加努力的放出火焰,将一棵棵树木吞了,将一所所房屋吞了,这使我十分自豪。但我转过头来,想听他们对我这些壮举赞叹,赞扬我的厉害时,却很失望,他们的脸上布满惊恐,身边笼罩着害怕的情绪,指着我,大叫:“魔鬼!你这个魔鬼!”当我反应过来,靠近他们,想询问原因,但他们惊恐的大叫,而且还拿石头扔我,砸我,并且大叫让我滚,这让我很伤心,我只是听他们的话,他们想要更多的火焰,我明明给了他们,可是为什么他们不开心,反而骂我是魔鬼,还让我滚,这实在太奇怪了,太让我伤心了。于是,我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去游历,去开开眼见,我没必要跟这些没见识的人类一般见识。

长久的漂泊,无尽的孤独,早已把我的傲气磨平,我甚至有点后悔离开了他们,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才不会回去任那些无知的家伙辱骂呢,这明明是他们让我干的,是他们的错!

终于有一天,我在一片森林中救下了一个小孩子,我为他驱赶走野狼,他很感激我,我却从不回答他任何问题。他每天都来森林给我说好玩的事,还给带吃的,我告诉他我不需要食物,只要他每天都能来陪我就行。他答应了,于是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我为他做熟食,开心的在森林里度过,我以为我一生都将这样度过,但是,有一天,他长成一位强壮的男子汉,却惹怒了森林中的狼,猛�耄�熊等凶猛的动物,他希望我放火焰驱赶野兽,但这需要大量的火焰。当我准备放火焰时,我想到那些村民对我的辱骂,我退却了,我拒绝了他的请求。他一边与野兽做搏斗,一边大声责问我为什么,我无言以对,我不能告诉他“我是魔鬼”,就这样,他在我眼前被野兽吞食。我这才反应过来,我失去他了,我失去了我唯一的朋友,永远的失去了!

我离开了那片森林,又开始了无止境的漂泊,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普罗米修斯被关押的地方,那时的普罗米修斯惨不忍睹。我问他:“后悔吗?”普罗米修斯平静的回答我:“既然做了,就不会后悔。况且我认为将你带到人间是我做得最对的事。你又怎么了?”我当即向他哭诉我的经历,并且认为不应该来到人间。普罗米修斯严肃的对我说:“你没有错,那些人也没有错,只是你没有正确使用自己的力量,没有在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于是,我恍然大悟,又回到人类身边,为他们带来光和热。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篇5:快乐六一切从实际出发作文

快乐六一切从实际出发作文

六月一日,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那天,太阳高照,我们学校举行游戏大比拼.我们各个班级排着整齐地队伍来到了红艳艳的操场上,我们班举行的是循环运球,我们分成四个组,每组13人,比赛开始了,老师一声口哨,我们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印球,排在后面的同学都在为前面的同学加油鼓劲,我排在最后一个,老师在我们每组的最后一个扎上红领巾,眼看我们这一组将要输了,我接过球,使出浑身力气,拍着球往前赶.虽然我们都努力了,可我们这一组还是输了.我们一个个精疲力尽地坐在地上,心里感到很惭愧.

比赛虽然输了,可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齐心协力,团结是一种力量.这也是一个让人感到很愉快的六一.

快乐六一切从实际出发作文2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6: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有哪些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也就是说,处理一切事情,都要从事实出发,都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都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实际行动,而不是从理论、想象出发,来决定我们的实际行动。

篇7:一切从心出发散文

一切从心出发散文

每个人,曾经都有过一个寻找四叶草的故事吧。

因为,四叶草代表幸福。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满地酢浆草的三叶中,寻找长着四片叶子的“幸福草”。这项“工作”的难度,其实不比在现实中寻找幸福简单——在十万株酢浆草中,或许只会发现一株拥有四片叶子,这种基因突变的概率,约十万分之一!

据说,夏娃从伊甸园给人间带来的“礼物”,就是这“四叶草”,一片叶子代表真诚,一片代表专心,一片代表奋斗,第四片叶子,代表幸福。也就是说,我们常见的“三叶草”只有前三种寓意,上帝为了褒奖那些勤奋善良的人,便派生了第四片叶子。

仔细看,酢浆草的每一片叶子,都拥有完美的心形,三颗小心尖连在一起,组成一枚复叶,托在细细长长的茎上,精致得如同花草王国里的“三字经”。它甚至贸然闯入扑克牌,在里面充当起“梅花”。

说实话,幸福草,我一直找寻未果,这期间,我却找到了另一种乐趣,让我对酢浆草充满了敬意。花后,酢浆草丛中,会冒出许多五棱的蒴果,高高昂首在茎枝上。一次,当我试图去采时,忽听轻微“啪”的一声炸裂,两粒小种子竟然弹到我的脸上,像新长出来的小雀斑那样“定格”了。低头,发现右手旁,刚刚还是五棱蒴果的果荚,已然开裂卷曲,那小小的“子弹”,该是从这里发射的。

好奇心下,我开始尝试着用手去碰、去捏它周遭的其他果荚,那些快要成熟的果荚,在我的触碰下,果壳即刻爆裂,将种子弹出,射程达40多厘米。听着这轻微的“噼啪”声,看酢浆草种子神奇的`弹跳,真的让人特别开心。

酢浆草的智慧,也体现在小小的种子上,成熟了的种子是褐色,种子表面覆盖着一层指纹般的粗糙突起,可以让它轻易附着在其他物体上。

想必,此刻的酢浆草也特别满意,在我的协助下,它的子子孙孙已经踏上更为广阔的领地,那些黏在我的皮肤、衣物和头发上的种子,在我走到别处,一甩头、一跺脚时,也完成了它们的迁徙。

维希尼克说:在大自然里,每一小块的生命都是可贵的,而且放大倍数越大,引出的细节就越多,完美无瑕地构成了一个宇宙,像永无止境的连环套。三叶草,可不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神奇的小宇宙?!

风雨轮转、冷暖更迭。转眼,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找见拥有四片叶子的“幸福草”,可我一点也不沮丧,相反,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这期间,我学着像三叶草那样,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和朋友;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我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一心一意。

如今,我工作的“茎枝”上,也结出了沉甸甸的“果荚”。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绽放?何尝不是人生的“第四片叶子”?感谢,夏娃带给人间这美好的礼物;感谢,多年来一直陪伴我的三叶草!

沿着酢浆草三枚心形叶所指,一切从“心”出发。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真诚、专心、奋斗”,就是我眼里的“幸福草”。

篇8: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好音乐欣赏课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好音乐欣赏课教学

一、 了解学生是搞好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前提

高中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已有多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感到不那么轻松。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不大、主动参与少,还有一些学生常常表现得一知半解。以前我总认为是自己钻研教材不够、教法不新颖,吸引不了学生。在一次与学生的偶然交谈中我突然感悟到,音乐欣赏课效果不佳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基本的一条是自己对上课对象了解得少。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学生了解得不够上课就缺乏针对性,效果也就自然不佳了。

音乐欣赏教学是审美教学,审美要讲究情投意合,如果学生只会体验旋律的美,而教师一上来就拿和声体验见长的作品给学生听,学生和你没有共同语言,当然就接受不了,更不用说去体会其中的美了。

音乐欣赏是听觉艺术,听觉艺术的能力从初级到高级可分为三层面;感官欣赏层面,学生对音乐音响有听辨记忆能力;感情欣赏层面,学生对音乐音响听辨记忆后能体验到一定的情感;理智欣赏层面,学生对音乐音响不仅能体验到一定的情感,还能感受到其中的`形式美,这三个层面的能力其实都有相应的基本功依托,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增加主动性,听得懂音乐,对他们在三个层面上的能力应该充分了解。

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都会使学生在音乐理解、音乐表述方面有差异,这些也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在课堂上才会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因此,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搞好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前提。

二、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

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了解有多种途径,最直接的办法是搞问卷调查或开座谈会,如某教师制作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有以下几道选择题:

您平时有没有听音乐的习惯;

在听一首不熟悉的歌曲时您能否准确地打出音乐的节拍;

在聆听音乐时您能否基本想象出音乐所描绘的景象;

在通常情况下您决定选择演唱的歌曲主要因素是歌词好、还是旋律动听;

在欣赏器乐作品时您能否基本分辨出常用乐器的音色;

在欣赏多首音乐作品时您能否分清楚其中的民族音乐或外国音乐;

以上的选择题只是问卷中的一部分,仅供参考。我们可以、并且应当了解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己的问卷里根据所要了解的情况设计出各种类型的、学生易于表达的题目来。在问卷或座谈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学生在语言表达、历史知识、风土人情、想象推理等一些与音乐欣赏有关的能力。总之,了解涉及的面越广,对我们上好音乐欣赏课越有利。

问卷、座谈会的形式固然好,但如果条件不具备,则可以采用其它途径。在平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观察,课后注意个别询问,并且通过写课后记的方式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情况记录下来;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音乐欣赏课笔记本,这样,学生通过记课堂笔记加深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教师则通过批阅课堂笔记了解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处处做有心人,把了解学生作为一种责任,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是可以了解清楚的。

三、 有的放矢确定音乐欣赏课的分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法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分为总体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分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阶段性的、课堂上要具体操作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制定分课时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从了解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明知达不到还要求高、求难,以至于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1] [2]

篇9: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1)

李希贵

听语文课,学习生字词,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首先是找出生字生词。一位老师要学生按照课后的生字表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而另一位老师则是要学生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结果,第一个班级的学生找出的生字词是相同的,而第二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生字生词。

然后是记忆生字词。一位老师为同学们想出了记忆的方法,要同学们按照这些方法去记忆;而另一位老师则要求同学们研究各自记忆生词的方法。

其实,在这两个不同的做法背后,反映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观。第一位老师关注的是生字生词,是教学内容;而第二位老师则“目中有人”,他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事实上,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

我想起了课堂上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老师要同学们按照统一的方法记忆“蛙”字时,大家齐背老师早为之编好的口诀,不想一个小同学“呼”地站起来,他的脸涨得通红:“老师,我妈叫夏永桂,‘桂’字换换偏旁就是‘蛙’字。”这下惹出事来了,老师还没回过神来,又有一些同学站出来:“老师,我爸爸书房里挂着一张画,画的就是青蛙和荷花,上面的‘蛙’字写得特好玩。”“老师,我奶奶说青蛙肉不能吃。你看它带一个‘虫’字呢。”……这些同学似乎在告诉老师,口诀是不需要再继续背下去了。我们记住了,但不是按照口诀记的。

知识是客观的。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事实上,孩子们正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的。他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他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特别注意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新的知识。

我又想起了听一年级语文课时,发生在我身边几个孩子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何谓“小池塘”。争论的内容很简单,又很重要,因为“小池塘”正是课文的题目。有的说,小池塘就是小河;有的说,不完全是小河,是河边;还有的孩子显得神秘兮兮,说小池塘其实就是一种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可惜,课已经上完了,孩子们只好留下这样一些本不该留下的知识遗憾。我翻了一下教材,其实,在这一课的前面,就是《雨点》一课,前两句就是“雨点落到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我再往前翻,在“识字4”里,早就有这一个“池塘”而且是被列入生字表的.。这就怪了,经过这么一些回合的折腾,我们的老师到底怎么啦,为何就是不把它教给学生?当我课下问老师时,老师显得很吃惊,他不相信孩子们竟然不知道“小池塘”为何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师是以自己的经验来推测学生的,“小池塘”是南方的称谓,对北方的孩子们来说,一个水湾而已,天天都能见到的东西,一改称池塘,就云山雾罩起来。可我们当老师的站得太高了,以至于漠视了孩子们眼里的世界、心中的幻想,甚至于对他们身边一些真实的问题,我们也不曾认真地对待,我们脱离孩子们的世界太久了。

眼里没有学生的教育,还算是教育吗?忘记了孩子的教师,当然就不能称之为教师。平等、民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这些理念我们不知何时已经把它丢弃,又怎么把它捡回来,想到这里,我真的出了一身冷汗。

(摘自《山东教育》第7期)

篇10: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1)

李希贵

听语文课,学习生字词,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首先是找出生字生词。一位老师要学生按照课后的生字表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而另一位老师则是要学生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结果,第一个班级的学生找出的生字词是相同的,而第二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生字生词。

然后是记忆生字词。一位老师为同学们想出了记忆的方法,要同学们按照这些方法去记忆;而另一位老师则要求同学们研究各自记忆生词的方法。

其实,在这两个不同的做法背后,反映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观。第一位老师关注的是生字生词,是教学内容;而第二位老师则“目中有人”,他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事实上,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

我想起了课堂上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老师要同学们按照统一的方法记忆“蛙”字时,大家齐背老师早为之编好的口诀,不想一个小同学“呼”地站起来,他的脸涨得通红:“老师,我妈叫夏永桂,‘桂’字换换偏旁就是‘蛙’字。”这下惹出事来了,老师还没回过神来,又有一些同学站出来:“老师,我爸爸书房里挂着一张画,画的就是青蛙和荷花,上面的‘蛙’字写得特好玩。”“老师,我奶奶说青蛙肉不能吃。你看它带一个‘虫’字呢。”……这些同学似乎在告诉老师,口诀是不需要再继续背下去了。我们记住了,但不是按照口诀记的。

知识是客观的。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事实上,孩子们正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的。他们的个人世界总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他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特别注意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新的知识。

我又想起了听一年级语文课时,发生在我身边几个孩子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何谓“小池塘”。争论的内容很简单,又很重要,因为“小池塘”正是课文的题目。有的说,小池塘就是小河;有的说,不完全是小河,是河边;还有的孩子显得神秘兮兮,说小池塘其实就是一种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可惜,课已经上完了,孩子们只好留下这样一些本不该留下的知识遗憾。我翻了一下教材,其实,在这一课的前面,就是《雨点》一课,前两句就是“雨点落到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我再往前翻,在“识字4”里,早就有这一个“池塘”而且是被列入生字表的。这就怪了,经过这么一些回合的折腾,我们的老师到底怎么啦,为何就是不把它教给学生?当我课下问老师时,老师显得很吃惊,他不相信孩子们竟然不知道“小池塘”为何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师是以自己的经验来推测学生的,“小池塘”是南方的称谓,对北方的孩子们来说,一个水湾而已,天天都能见到的东西,一改称池塘,就云山雾罩起来。可我们当老师的站得太高了,以至于漠视了孩子们眼里的世界、心中的幻想,甚至于对他们身边一些真实的问题,我们也不曾认真地对待,我们脱离孩子们的世界太久了。

眼里没有学生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还算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吗?忘记了

[1] [2]

篇11:从实际出发教学生作文(网友来稿)

贵溪市泗沥小学 何钱英 毕先军

我是个农村山区教师,光荫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事语文教学已经二十几年了,不说成为行家能手,按理说也应该是个善教者。可悲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我竟然一直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书了。一篇课文到手,真有些无从下手。不由感叹:教语文真难,教作文更难!课改之后,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各种理论指导更让我茫然:该听谁的?怎样才算是好课?孩子们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学会、学好?将这些感受和同伴们一说,发现大家都很困惑,所以我一直试图寻找出路。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感悟,请同仁赐教。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身边的同行们,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教师写下水文,这对初学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是有帮助的。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的确能帮助学生作文。可这种做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照着老师下水文的思路写下去。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能力并不能获得持续发展。二是老师为学生订一些课外读物,比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刊》、《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等,让学生模仿作文。而这些刊物上的作文,大都是城市学生的作文,与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因而其借鉴作用也就不那么明显,比如城里的学生可挤公共汽车、玩游戏机、逛公园等内容,而农村的学生就没有这些方面的生活经历。不仅如此,而且还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导致学生懒惰、抄袭、不诚实等。实际上,通过这两种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得不到获得持续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应该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解决问题。

一、 立足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仅是为人处事之道,也是教学生作文之道。比如:我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有这样一篇作文,是一篇续写作文,有这样一段开头:“今天天气晴朗。早晨,我穿着件漂亮的新衬衫去上学,心里特别高兴,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显然,这次作文,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后面的情节。如果老师还是去找一篇范文读给学生听,然后就让学生作文,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许就是挤公共汽车,“我”的衬衫被别人弄脏,或者“我”的新衬衫……如果农村学生也像这样去写作文,不但形成不了作文的能力,反而会导致对作文丧失兴趣,越来越怕写作文,最后也就不会写作文了。

在教学这次作文时,我的具体做法是:“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晴朗的天气里,你穿着新衬衫去上学,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同学们回答:“感到高兴。”“那么,你们感到高兴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天气晴朗、新衬衫。”“那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与哪两个因素有关?”“与天气和新衬衫有关。”“好吧,就抓住天气和新衬衫这两个因素加以联想,在我们农村,上学路上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样一引导,同学们那紧皱的眉头开始舒展了。

二、 拓展思路

抓住关键,拓展思路,是引导学生作文的必由之路。

经过前面的引导,学生们都知道了那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与“天气”和“新衬衫”有关,因而可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路。“请同学们继续想一想,天气会怎样变化?新衬衫又会怎样变化?”同学们回答:“天气变成下雨,新衬衫变成脏衬衫。”“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天气转变’和‘弄脏新衬衫’两个方面加以合情合理的联想,下面用十分钟的时间作准备,想好后,举手说一说。”

还不到十分钟,就有同学陆续举手。江颖伟说道:“我刚走到半路,一场瓢泼大雨下了起来,我怕淋湿我的新衬衫,赶紧往前跑,可是,雨大、心里又着急,脚就不听使唤,一跟头摔倒路边的水田里,爬起来不容易,在田里滚了一番,才爬起来坐在田埂上,新衬衫面目全非了……”杨继发说:“谁知天公不作美,已经快到学校了,天下起了大雨,路边没有躲雨的地方,只见路边有一棵枯树,枯树上有一束束的稻草,我就捡一束稻草顶在头上遮雨,水就顺着稻草杆往下流,谁知那稻草杆上的泥浆等污秽之物就雨水流到我的新衬衫上,走到学校旁边,我把稻草从头上取下来,才发现自己的新衬衫变成了一件很脏的衬衫,我心里好不滋味,站在学校旁边的房檐下哭了起来……”江红同学说:“我快走到学校了,听到已经敲上课铃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走,这时刚好碰到许加样的爸爸赶牛回家吃早饭,可牛一跑,跳进人家的秧田里打了一个滚,又继续朝我这边跑来,我躲迟一步,牛从我的身边挤了过去,我左衣袖被擦满了泥浆……”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路拓展了,学生们就有东西写了,也不必去照抄别人的东西了。

三、 写好结尾

学生打开了思路,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于是,我便接着指导:“同学们,今天的作文大家都有事可写了。就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吧!但是我在这里还想提醒大家一句,写好作文的过渡部分,可算续写作文成功的一半,还应该注意作文的结尾部分,几部分都写好了,你的作文才算写好了。”我还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构思好结尾,通过叙述这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可以写事过之后的心情,也可以写自己获得经验、启迪。

这次作文,由于同学们的思维活跃,因此非常成功。事后,我在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立足实际去拓展思路,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又体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的佳语。

作者邮箱: bixianjun70@126.com

[从实际出发教学生作文(网友来稿)]

篇12:从实际出发议论文精选

最近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建筑师设计了几栋居民楼,在居民楼交付使用前,楼与楼之间只有一片空地,并无道路。居民迁入后,由于往来的居民的人数、次数不同而踩成几条宽窄不同的路,这时建筑师才让人按照路的宽度铺柏油路,结果既使路十分实用,又美化了小区。读过之后,我对这位建筑师深感钦佩。他不像常人盲目地铺路,而是通过观察实际情况来确定路的宽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凡事要从实际出发。这个道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国家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现在有一部分同学,通过某些途径向成绩优异的同学寻求学习方法,了解了别人的学习方法后,不加思考,只是盲目照搬,结果往往是因为脱离自身实际,反而导致成绩的下降。而有的同学却能结合自身实际,对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加以借鉴,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成绩有一个飞跃。由此可见,在学习上做到从实际出发,可以帮助我们牢固地掌握知识,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在选择职业问题上,有的人硬着头皮去做一些自己做不来的事,结果碌碌无为地走过人生。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各条战线的劳动者,既需要搞原子弹的,又需要卖茶叶蛋的;既需要拿手术刀的,又需要拿剃头刀的。你究竟选择哪一行,这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因此,只有将自身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挂起钩来,才能正确的选择职业,才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更应注意从实际出发。这里所讲的从实际出发正是哲学中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将来如果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起来了,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综上所述,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传统,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胜利。

我们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应该领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思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明天的腾飞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后感提纲

《大小猫洞》教案设计

骨干教师学校鉴定评语

文艺随笔二篇的结构提纲

新课改数学教学论文

并列式议论文范文9篇

小六数学教学论文

论文写作方法

导师考核评语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教育论文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论文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以人为本论文2023-04-01

透析中专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论文2022-05-15

毕业论文写作基础2022-08-09

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几点措施论文2024-04-30

教育活动中心理学的作用论文2023-10-11

毛概学习心得体会论文2022-12-29

现代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2022-05-04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2023-06-05

数学实践活动课重在活与动教育论文2023-01-19

高中德育工作如何展开的论文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