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

时间:2023-07-08 08:22:10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共16篇)由网友“hereisreny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

篇1: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

古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与辛勤劳作从茶叶生长、制作、饮用中得到启发,使其从最初解渴药用的物质功能上升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精神表征,形成了蕴藏传统审美意蕴的茶文化。传统文人将茶与自然、宇宙、人生融于一体,既体现了儒家中庸和谐、君子品德以及积极人生观思想,又彰显了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超越心态,还表达出佛家空灵、顿悟之文化内涵。可以说中国茶文化汲取儒道佛三家思想和文化精华,展现了“真善美”的完美结合以及中国人精神风貌和修养境界,[1])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任凭社会的变迁、审美文化更迭,茶文化依旧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茶文化与学校教育研究成为热点,笔者在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主要集中于:一是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如耿密的《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胡芬芬《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分析》等注重茶文化在高校教育的作用分析;二是茶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影响,如华东师范大学周亚东的硕士论文《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分析探索茶文化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课程教育策略研究[2]。关于茶文化与学前教育相关研究比较少,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中强调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儿童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尤其是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渗透茶文化精神,让幼儿学习、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对于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着重要意义。

篇2: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意境深远,汲取儒佛道之思想精髓,构成独特的茶文化内容,也形成了茶文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茶艺表演以饮茶为主要内容,融合传统音乐、舞蹈艺术、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多元化艺术形式;如以采茶、制茶等为内容的采茶歌、采茶舞,彰显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如历朝历代的茶诗歌,蕴藏着古代文人审美情趣与高雅的内在修养。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第一站,其对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作用不言而喻,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也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精神品格、审美修养,丰富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语文学习。

1.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内在要求

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具体的、直接的图形或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尤其视听结合的形式对于儿童更具有吸引力。茶艺表演艺术形式作为茶文化精神载体之载体,其在优美的环境氛围中生活化地、艺术化地展现茶叶泡饮过程,尤其是舞台上茶艺表演,融合了传统的音乐、舞蹈、服饰文化元素。[3]幼儿园老师可以将茶艺表演引入日常教学中,这种形象性、动态性、具体性又具有趣味性的视听结合的表演方式,与儿童思维特征与认知习惯相契合,让儿童优美的表演中,领悟中国以茶待客、交友的传统习俗,体味中国本土音乐、舞蹈等艺术审美文化,感悟茶文化的独特形式与精神意境。学前教育引入茶文化教学,从小处说对于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提高幼儿的审美文化,丰富儿童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大处着眼,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当今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各国的竞争已从政治、经济等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1.2学习茶文化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学生从小开始积累语文知识,由于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处于断裂、脱节状态,小学教育正规、严肃,各科都有明确教学要求,比如语文要学会拼音、掌握多少生字词;而幼儿园教育以娱乐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听说读等基本能力,但无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因此,幼小衔接教育,尤其是幼小衔接语文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文修养,帮助幼儿积累语文知识,为今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传统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唐诗宋词可谓是传统文化之精粹,其中不乏描写种茶、制茶、饮茶等诗词歌赋。如范景文的五言诗《蕉雨轩尝水》:“便泼洞山芽,雪花泛冰蕊。泉味与茶香,相和有妙理。细嚼润枯喉,泉脉湿灵肺,”结构简单、语言通俗易懂,而又不缺诗词的意境之美,作者勾勒了一幅清冷空灵的品茶图,细致刻画了泉水与茶香身心感受。钱选的:“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陆龟蒙的“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等等诗句,传达文人悠然闲适的雅兴,以自然山水、林泉、松竹等为友的审美情怀,他们通过品茗的感官体验,展开心灵对话,从品味茶性中思考人格与精神,达到茶我统一的“和”美境界,因此,茶品及人品之说。[4]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配上音乐与图画用形象而直接的方式让幼儿感受饮茶文化中幽香雅韵精神意境,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锻炼幼儿的由表即里的认知规律,帮助其积累语文知识。笔者只是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但实践教学中仍需要老师根据幼儿的认知与兴趣合理选择茶文化教学内容,如小班幼儿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老师们可以选择茶文化相关的传说故事,民俗节日,让幼儿扮演角色置身其中,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茶文化。大班幼儿的学习可以适当引入茶诗词歌赋的内容,在老师的讲解与引导之下,体会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文化意境,丰富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篇3: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

2.1强化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情感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中重要方式,其对幼儿行为发展、思想认识等方面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个体的年龄越小,情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并且情感发展对社会个体的个性与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5]中国茶文化中蕴藏着儒道佛思想的审美情感与文化基因,儒家中和之美在煎茶烹饮中突出了恰到好处的精致雅趣,与中华民族温和、内敛的民族性情有密切关系;道家崇尚道法自然,追求生命的超脱与茶性的俭而清和、自然淳朴相契合,于是古代文人大多寄情于山水,进而有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澹然无极而众美”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为历代茶人追求的.生活目标;禅宗思想丰富了茶文化的超脱精神,通过喝茶来达到超越实体达到悟的境界,由此可见茶文化对于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儒佛道思想形成的不同的茶道精神,如庄晚芳的廉美和敬、陆羽的精行俭德等都有助于幼儿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强化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2.2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存在,无论处在何种阶段,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人相处,幼儿由于自身特点,在与同龄人、老师与父母的相处中时常出现问题,尤其当代的幼儿,家庭条件好又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性格较为普遍,学前教育融入茶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文雅、尊师、友善、谦逊等的良好品德,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等风俗历史悠久,茶文化思想中体现传统待人接客、为人处事之道,也表达“以德服人”、“德治教化”等价值观,这些无不体现在茶艺表演、茶诗、茶歌、采茶舞茶文化艺术形式之中,使得茶文化历经千古依旧成为当代社会交际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中引入茶文化学习,可以熏陶幼儿的性格与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道德思想的同时,也让幼儿们了解自已与他人相处中,应该多点宽容、忍让,懂得与人分享,让他们明白“以茶雅志,八方来客,一壶茶笑谈天下事”的社交方式,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战略强国的时代要求中,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必要。但通过怎样的科学策略将茶文化引入学前教育,是当前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幼儿思维特征、身心发展等的特点,对于茶文化的学习与接受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与社会应该予以关注,可以将茶艺表演、采茶歌、采茶舞等改编成动画卡通的形式,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让他们接触茶文化;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应该钻研茶文化教学形式,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此外,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茶文化。通过这些方式在学前教育阶段扩大幼儿对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魏登云,冉光彩.论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J].兰台世界,(36):86-87.

[2]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3]秦笑笑,张琳.背景音乐在现代茶艺表演中的渗透与熏陶[J].福建茶叶,,38(6):36.

[4]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等.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2):87-89.

[5]李道湘、于铭松.中华文化概要[M].上海:三联出版社.:137.

篇4:儿童民谣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儿童民谣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产业的兴起,教育事业也是其中之一。广西近年来对教育的发展可谓是不遗余力,对教育的质量更是精益求精,对所培养的人才也是力求全面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阶段的启蒙无疑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本文将对广西学前教育专业融入地方性儿童民谣课程进行研究,从两者结合的必要性着手,给出相关课程的设计,预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给出预设解决方案,希望对提高广西学前教育,培养德育全才有所助益。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

一、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是时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总称。其中包括: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心理积淀、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等。通常表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文化风貌、文字符号、地方性语言、建筑风格等等。民俗文化就是一部历史,真实的反映着民族的嬗递更替。研究透了民俗文化就是读懂了整个民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史。也正是因为民俗文化具有的特殊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以及研究价值,才使得民俗文化在漫长的各民族同体生活中得以保留至今。传承至今的民俗文化中歌舞占据了较大一部分,是经过长时间同化后保留较多的一种能够体现民族风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一种文化传承。歌舞多为民族成员在日常生活、劳作等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独特的民族行为习惯,体现本民族某种民族精神或信仰的一种表达、交流、传递、传承的方式。被保留传承最广的应属歌谣,歌谣本就是滋润民众心灵的存在,先人经过岁月的沉淀,将毕生经验总结成郎朗上口的歌谣,方便记忆传承。这些歌谣里记载着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劳动生产的经验总结,更不乏表现其民族精神气质,体现其民族文化价值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教育意义的歌谣。歌谣按其内容划分可以分为苦歌、情歌、盘歌、风俗歌、节令歌、童谣等。其童谣往往是儿童游戏时自然流露的童言,也有成人教育儿童对事物简要认识的知识性歌谣,多以童趣、娱乐为主。

二、学前教育概述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然而一旦被重视便往往会导致错误观念的形成,很多家长对学前教育理解不得当,越重视反而越使孩子偏离原本应有的学前教育轨道。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前教育是学得越多越好,甚至以牺牲孩子的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为代价,这与最初的教育目的明显南辕北辙,得不偿失。学前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幼教专家董旭花说,学前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现今以研究学前教育,培养优秀幼师的专业迅速占领了教育市场,可见科学的学前教育方式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的大力发展、扶持。

三、儿童民谣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及原因

教育关乎着民族发展的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一成不变的陈旧的教育模式注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必将是更新、更全面、更丰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在纷繁复杂的学前教育中,各种形式的融合此起彼伏,而学者认为,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融合是民俗文化与学前教育的融合。基于幼儿对事物认知的限制,本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寻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启发诱导教育,并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之中,已成为学前教育的热门话题。学前民俗文化教育课程也就应运而生,这种立足于儿童需要,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入生活的教育模式备受推崇。通过儿歌、童谣、寓言故事等多种形式在儿童现有的认知基础上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增长见闻、懂得一些道理。当然对于融入学前教育的民族文化内容需要进行筛选,要选出利于儿童接受,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综合凡此种种,学者一致认为童谣是最适合融入学前教育的民俗文化。由于各地方民族构成的差异,及长久以来的生活教育环境上的差异,各地方儿童民谣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出于对儿童接受能力的考虑,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儿童歌谣融入地方学前教育是最适合、也是最理想的。这些儿童民谣多是以教育为核心目的,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将中华美德也囊括在内,是儿童启蒙、情感培养、代代传承的重要手段。

四、课程设计与研究

(一)理论基础

1、人类学基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与人本身有着严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既是文化的传承又是文化的创新。而课程又是教育的核心,课程与教育的关系就像心脏和人的关系,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化形态,课程遵循着文化的一般规律,具备文化的.一般特质,是人类文化中的理念。

2、民俗学基础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俗产生、发展及其规律,揭示和利用民俗的价值,引导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一门科学。以民俗学作为理论基础,将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与理解民俗文化,正确分辨、选取民俗文化,也正确对待、运用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虽然是一种文化现象,遵循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但它仍然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规律。把握民俗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对我们建构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第一,有利于我们对课程资源的分辨、蹄选、整理、运用。第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

3、心理学基础

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与成熟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这些依次发挥作用的环境包括儿童周围直接接触的环境、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和社区构成的环境、更广泛意义的文化或社会环境。因此,建构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必须切入儿童生活,以儿童生活为依托进行课程资源选择,必须首先选择与儿童身边最基本的民俗文化事象,再遵循从家庭―学前教育机构―社区为中轴范围进行课程资源选择,然后逐渐延伸至更广泛的、更一般意义的文化知识经验,这是选取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资源最基本的规则。

4、教育学基础

在地球上,中国是唯一没有被中断过历史的国家,中国拥有最古老的民族和最古老的文明系统。但在教育领域中,我国长期以汉文化为主,极少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出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意愿得不到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与现代教育不相融等现实问题。多元文化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本民族、本国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

(二)课程目标

1、理论依据

对于课程目标的依据,历来有过激烈的争论,有强调社会生活需要的“社会本位论”,有强调儿童发展需要的“儿童中心论”,有强调学科知识的“学科中心论”等。由于儿童的兴趣爱好具有跳跃性,我们需要考虑其兴趣爱好,但是又不能一味的迎合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否则课程目标就成了放任自流、丧失教育功能、远离教育宗旨。因此,对儿童认知和学习的了解使得我们获得一些儿童学习的知识,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儿童提供了理论的指导,这既对我们制定和细化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我们实施和评价课程目标提供了依据。

2、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目标的制定需要在对儿童、社会、知识研究了解的基础上,应考虑如何发挥课程目标的功能以及如何进行具体目标的设计与选择,这就需要对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进行规范。笔者认为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目标的制定须符合适宜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生活性与整体性相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差异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灵活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等基本要求。

3、目标体系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目标体系是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统筹,是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实施与评价进行的前提和依据。建立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目标体系,有利于幼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实施、评价、创生课程,也便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

1、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通过从学科知识、社会生活需要和儿童发展需要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诸要素的过程。课程选择是一项价值判断的工作,且历来争论颇多,主要涉及课程目标、课程资源等方面。本研究拟从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的存在状态及范围、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选择原则与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2、内容的组织

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组织简称为课程组织。课程组织是课程实施的前奏,是对课程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的综合性操作,直接关系到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课程组织是将构成教育系统或学校课程的要素,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因此,课程实施涉及课程组织者的课程组织取向,以及对课程诸要素的考虑、课程组织结构的架构、课程组织标准的选择等,是联结目标与实施的直接通道,其成败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好坏。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课程的重要环节,是把课程设计付诸现实的过程,是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本到行动的转换过程,只有通过课程实施,才能产生实际效应,否则,设计得再完美的课程,一旦束之高阁,便不会产生任何的实际效果。同时,课程设计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总是蕴含着对旧有课程设计的变革,课程设计的实施就是把这种变革导向教育实践,使之产生现实效应的过程,也是缩短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过程。课程实施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课程用、教学和创新阶段。

五、小结

千百年来,人们多数时候只顾低头前行,脚下步履匆匆,却往往忽略了原本一同上路的文化灵魂。我们经常说适时放慢脚步,好让灵魂追上来,其实我们更应该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会带着民族文化上路,伴着灵魂前行。将民俗文化融入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将儿童民谣融入学前教育只是我国教育迈出的一小步,今后教育事业的改革完善尚待筹备开发。走好今天的一小步,为今后大步的跨越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4(10)。

[2]侯艳青。广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6(1)。

[3]杨晓峰。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创设探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6(7)。

篇5: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 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 际问题”,即要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 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维度中,明确 提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 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以及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 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这意味着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 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 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 最终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校实施《教师教育课程 标准(试行)》中“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一课程目标 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 文存在问题,提出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改革建议,对实现 学校培养“具有_定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 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论 文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主 观思想而言,每个人都想有_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困难重 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 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题困难”和“写作能力差”两方面。 上述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平时专业敏感性较差,缺乏从教育现 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缺少参与科研活动、获得科 学地研究幼儿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平时缺少写作练习的机会, 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原因之外,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 节存在的体制问题也不可忽视。

根据我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 业论文指导工作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不怡当。根据问卷显示,50.0%的学生认为 我校目前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怡当。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时间 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从选题到提交最后定稿时间只有5个月 (因为下学期学生要到幼儿园实习),时间非常仓促,其中有1 个多月是在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反映,这个时间学生在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第二,指导老师分配不 合理。根据问卷显示,65.0%的学生认为由学校调配给自己的 论文辅导老师专业与自己选题专业方向不_致。目前,我校对 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配原则是,在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 教师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按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分配给全校具 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老师。但由于90.0%以上的学生选题方 向基本都集中在本专业的某一个点上,我校教育专业教师数 量有限,于是就存在很多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 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 第三,平时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锻 炼。45.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质量差,主要原因是自己 的资料搜集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照教材抄写答 案,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类似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几 乎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改革的策略

首先,加大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加强毕业论 文的全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 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纳 入课程管理体系中,进行宏观部署,统一安排。建议毕业论文 具体实施工作由教务科专人毕业论文工作负责,这样便于从 上课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协调、学生见实习的安排、论文写作 时间的调整等各方面整体协调;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 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实施全程管理:从最初的对学生毕业论文 工作及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培训到过程的监管再到论文结果评审和反馈。此外,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 细则。诸如,《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辅导奖惩办法》等管理规定。 第二,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水平高低,指导教师的专业知 识结构和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指导 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和窄、深与浅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所能达到的 水平⑴。第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改善学校教学环 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应尽早提前,将论文写作时间放 长、论文提交时间灵活放宽,避免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与见实习及学生毕业找工作等方面的冲突,比如可以在大二下期就 布置毕业论文任务,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早做准备,在见实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素材。

其次,教学环节的改革。第一,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 教学实践中 ,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毕业论文各环节 延伸到曰常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曰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科教师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 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论文环节渗透到各科教 育教学实践中,即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知识、技 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技能应用与 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 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最基础的 素材。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在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将其 与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低年级开始,各专业 课程的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其所授课程的实际应用前景, 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特点,并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专 长培养并确定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对自 身后继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⑴。这样就可以避 免学生在最后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大面积雷同的现象。此 外,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每一门专 业课在每_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写_篇文章,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达到提 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增加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专 业特点讲授“论文写作”知识[2]。第二,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 活动机会,丰富其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在加强教育 科研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 获得科学的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强化学生科研 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如,应尽早开设“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对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建议在学生学习了 “儿童发展与学习”及“幼儿教育基础”模块课程后就可以开设该课程,以尽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教育实践的体验。学生 在学习了科研方法、掌握了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后,有利于 其早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专业敏感性。此外,学校应鼓 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特别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 工作结合紧密的校级课题,鼓励教师在做这些课题研究的 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 生在历经了项目研究的每个环节后,获得研究教育实践的 经历和体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呈现研究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料《河南幼教》杂志,专门 为学生开辟一个教育实践研究栏目,刊登学生在见实习中 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思考。这样,既给了 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其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和自 信心,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篇6: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学前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促进幼儿早期全面健康发展,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标准幼儿园供不应求

现如今,虽然我国幼儿园总体数量较多,但是符合办园要求的标准化幼儿园数量却很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符合国家办园标准并注册登记的标准化幼儿园数量非常少,根本无法满足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因此,农村的幼儿入园率普遍较低,农村地区仍有大量幼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接受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不仅条件较差,而且幼儿园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幼儿园面向的是年龄较小,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的幼儿,如果幼儿园不能确保给予幼儿良好的照顾和正规的教育,家长就不会把幼儿送入幼儿园。

2幼儿园分布不均匀、选址不科学

现阶段幼儿园在选址布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园区分布极其不平衡。

加之规模大、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在管辖范围比较大的乡镇上,方圆十里内只有在镇中心有一所正规的公办幼儿园,而其规模根本不够容纳乡镇上百分之五十的学前儿童,因此,在距离镇中心较远的地方,幼儿上学就只能去私人开办的小规模幼儿园。这种幼儿园的分布十分零散,大多分布在每个自然村的居民宅院或者废弃的学区里,在园舍的选择上基本不具有科学性,甚至有的幼儿园开办在荒凉的郊外或污染严重的工厂旁边,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存在较大的'伤害。

3幼儿园条件差设备不齐全

实地调查走访表明,在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开办幼儿园的条件、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能够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并达到标准的幼儿园只有极少数的县政府开办的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其余多为办园条件简陋、非标准化的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大多数不具备户外场地、活动室、玩具室、保健室等设施,而且幼儿园内专门的图书馆、资料室、盥洗室、寝室以及教师教学用具也不充足。现代化的摄像机、电脑、多媒体设备基本没有,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开展。由于这些幼儿园教室为居民用房,必要的保洁、消毒设施较为欠缺,根本无法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与安全。

4幼儿教师学历低、不专业

目前,非正规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多不是正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而且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入职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学历和专业水平都较低。不仅如此,非专业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多不是国家编制人员,工作稳定性也比较差,幼儿园经常更换幼儿教师不仅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推进。由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都来源于学生的学费,而学费的高低又取决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适龄学前儿童数量和幼儿园办学水平,因此教师的工资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当前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又加上待遇较差无法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因而出现了幼儿教师大量流失的现象。

5幼儿园教学内容不当

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而且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把握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幼儿园的教育也仅仅局限于为小学一年级打基础的朗读、识字、算数等方面。对于幼儿真正需要的绘画、音乐、舞蹈、折纸、讲故事等趣味性学习,以及能够培养幼儿审美水平、学习习惯、开启思维的方面却很少涉及。有的幼儿园甚至直接照搬小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泯灭了学生的天性,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没有太大帮助。更有甚者,教师为了节省力气,直接打开电视机安排学生看动画片消磨时间,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极小,而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长时间直视电视屏幕,也将对儿童的视力造成伤害。幼儿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的需求,满足幼儿爱动的天性,给与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独自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6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关注不够

虽然目前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政府部门,他们更加关注的都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而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一直不是很高。因此,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一直不是很完善,大部分负责管理学前教育的干部都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对于学前教育工作的监督也流于表面化,无法给与当地幼儿园和学前教育课堂改革具体有效的建议和帮助。没有了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幼儿园自身的建设也会松散的多,这就导致了幼儿园多而不精的现状。教育部门应多关注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制定相关的制度,对非标准化的幼儿园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对于达不到开园要求的幼儿园及时关闭,为幼儿入学营造良好的环境。

7.结束语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的力度不够,而且由于我国的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在经济较发达,对学前教育关注度高的大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幼儿园设备齐全、环境优良,教育水平较高,但在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部门和幼儿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水平都较差。而要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就必须提高对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责任的认识,就必须加强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设计、幼教师资培养、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篇7: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城乡差距的存在,城市与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不能同日而语。用统一化的教育质量标准衡量或指导农村学前教育不太合适,有必要建立适合农村学前教育实际的合理质量标准。

一、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

(一)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含义对“质量”、“质量标准”的概念目前尚未有明确公认的界定,比较专业、有针对性或有通用释义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诠释。ISO9000()对“质量”的诠释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要求”指的是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⑴“质量标准,’是将反映产品、过程、体系固有特性的指标和参数规定下来所形成的文件,是衡量产品、过程或体系是否合格的依据。当前,推动教育质量提高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成为必然要求。但是,教育质量不同于产品质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多维概念,与教育背景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质量标准不能与产品质量标准一样统一化。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准则和依据,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实践推动与未来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注定不能标准化、统一化。国外有学者曾指出:“在学前教育中,没有一个全球通用的质量标准。学前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为有差异的幼儿群体分别提供合适的教育条件,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所参照的标准也应当有所不同。学前教育需要合理的质量标准。

对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理解,可以从公平性、科学性和理性三个方面展开。[3]首先,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公平性,确保城市和农村的儿童都能够接受学前教育。其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科学性。在衡量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时,一要评价学前教育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二要评价学前教育是否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应。再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体现理性。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施全面和谐的学前教育,也应当尊重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和特殊要求。因此,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是指为促进学前教育的稳步和谐发展以及保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应摒弃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估方式,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增加对差异的包容与尊重的教育质量标准。

(二)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指标学前教育质量指标主要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大类。静态指标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静态指标的外显性较强,容易通过具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可靠的评价结果,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资质、园所设施、教育活动安排、园所管理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高质量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动态标准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部分,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更大,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行为、环境设施的利用程度、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等。

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用大一统的方式去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的质量是不可取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指标设置、选择和侧重应根据地区差异而有所区别。用于发达城市的指标不能直接用于发展中城市,用于城市的指标也不能直接用于农村。即使在同一城市或农村,对不同的幼儿园,评价指标也应当有所不同。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指标是指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根据各地(或各区域)发展程度的不同、根据幼儿现实需要的不同而设置的各项指标。

(三)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指标的特征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是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指标的设置能够充分体现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以确保儿童安全为出发点。随着政府和公众对学前教育关注度的增加,学前教育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近几年来频出的学前教育机构安全事故从侧面对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提出了要求。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设置上做到杜绝安全隐患。一方面,园所设施、教学用品、校车等配置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也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其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能够满足家长与儿童的正常需要。一方面,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考虑家长的需求。例如,在指标的设置上如果一味地强调高投入,那么收费可能会超过一部分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或者占家庭收入比例过大,对有些家长来说是不太合理的;另一方面,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满足儿童的正常发展需要,各项指标的设置应该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再次,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具有可实现性。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的制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一方面,如果不合实际地制定十分理想的指标,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投入,超越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会有很多园所可能因为达不到标准而被取缔,最终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设置的指标如果过低也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

因此,合理的指标应该是能够促使学前教育机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最后,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能够保证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口变迁、社会流动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学前教育机构刚投入经费使用几年却不得不放弃,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很难弥补。所以合理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该能够保证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园舍设备的较高利用率,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特殊要求

对农村学前教育来说,适度满足幼儿和家长的需要,考虑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适当降低学前教育机构的硬件标准以及师资要求,并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设置课程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要求符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和发展要求。

(一)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度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衡量和评价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时应抓住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了解农村幼儿的真实需求,适度关注农村幼儿的认知发展。农村幼儿缺少的不是“自发的、自主的、自选的、满足自身需要的游戏”,农村的幼儿在河里游泳,在山上追逐跑跳,在路边采野花,他们的游戏时间得到了充分保证,动作能力也发展得很好,心灵的舒展程度也比城市的幼儿好得多。衡量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标准不应是幼儿游戏时间的多少、动作能力的发展等,他们最需要的是做好“入小学的准备”,主要是在语言、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倾向于保证幼儿在入小学之前做好准备,给予他们必要的、有效的“补偿教育”,对他们的认知方面进行补偿,避免其在入学之后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丧失信心并导致辍学。基于这样的思考,农村学前教育应该适度关注幼儿的阅读和运算以及幼儿的学习习惯。当然,在满足农村幼儿认知发展需要的同时应防止“小学化”,在两者之间做到平衡。

(二)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当降低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衡量和评价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时应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中硬件设施的要求。我国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却被用于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而在这些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左右用于学前教育。M这些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中少之又少,教育资源的缺乏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不可能赶上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农村需要的是普惠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保证每个农村幼儿都能“有幼儿园可上”是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如果按照统一化、标准化教育质量标准对农村和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评估,大量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可能会因为缺少大型玩具或塑胶跑道等一些硬件设施而被判定为不合标准,许多农村幼儿就会面临“没有幼儿园可上”的窘境,最终伤害的还是幼儿的利益。所以,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该对一些硬件设施的要求予以适当的降低。但是,降低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并不是一味降低不设底线,应当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中硬件设施的要求予以降低。

(三)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适度放宽对师资条件的规定适度降低学前教育师资条件的规定符合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我国存在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有限的教育经费和资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上显得杯水车薪。就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资质和素养不能与城市学前教育教师相比。有许多农村学前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这些教师很可能没有幼儿教师资历证书;也有许多农村学前教师是小学或中学的转岗教师,在技能技巧方面相对欠缺。如果按照统一化的师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条件,那么一些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很有可能会被判定为不合格而导致其无法在学前教育机构中继续生存或发展。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普惠性,保证每一个农村幼儿入园的权利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矛盾。现实情境决定了农村学前教师的认定和聘任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应适当地降低农村学前教师评估的标准。

(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课程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学前课程能够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农村的自然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其认知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农村自然、亲切、朴实的民风和生活习惯也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农村的一些有趣的节日和仪式也能够使幼儿产生热爱家乡、亲近本土文化的情感。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倾向于选择、利用符合农村现实情境的乡土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学前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较低,而农村幼儿的认知发展也需要得到关注。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农村学前教育现有的师资水平,也要对农村幼儿认知方面进行补偿教育,注意将高结构化课程与低结构化课程相结合,发挥农村学前教育的地域优势。

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存在城乡统一现有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模糊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城乡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各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事业采取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办法。

在学前教育管理实践中,各地普遍使用和参照的质量标准是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验收(评估)标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学前教育的繁荣。但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标准也往往将城市和农村混为一谈,用“大一统式”的评价方式衡量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要知道农村幼儿缺少的东西和城市幼儿不一样,人的需要往往与“缺少”联系在一起,缺少什么就会渴望什么,农村幼儿渴望的是充分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尽管没有人会赞同“学前教育小学化”,但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反对农村幼儿做阅读和运算,这并非是在帮助那里的幼儿缩小与城市幼儿之间的差距,反而会导致原本就存在的差距继续扩大。?当前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忽略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以及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的需求差异,城乡统一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不适宜于农村。

(二)学前教育质量标准趋于刻板趋于刻板的质量标准不能真实地反映学前教育的质量。当前衡量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方式主要是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划分等级,如示范园、一类园、二类园等标准。在具体的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质量标准趋于刻板,学前教育机构的等级划分并不能反映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真实质量。一方面,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在评定学前教育机构时应当分别设置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的园所标准,但是目前我国仍用同样的评级标准去衡量、评价差距很大的城市学前教育机构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这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来说不公平。

另一方面,现行的学前教育机构级别的评定标准重点体现在静态指标是否达标上。“物质条件在我国各地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中所占权重高,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主要是评价学前教育机构的场地园舍、设施配置、教玩具设备等的数量和种类。,对物质条件的过分追求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园所类别的评定标准。用有限的资源和经费去进行场地设施的配置,必然会减少师资方面的投入。

(三)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去背景化教育质量的相对性、动态化的特点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应该从教育背景出发。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体现出去背景化的问题,在衡量、评估学前教育质量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普遍性和一致性,忽略了学前教育的背景。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总是不合情境地用师生比例、班级规模、物质环境、幼儿探索活动的发生频率等这些指标来衡量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遮蔽了农-34-村幼儿和家长的真实需求。同时,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将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动态指标的内隐性和评估的相对困难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在评估学前教育机构时对物质条件加权较高的问题。如此一来,各级政府便热衷于对能够反映所谓“高质量”标准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扶持,满足他们的各项物质要求。一些农村也盲目跟风,将主要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优质”学前教育机构中。这样的做法必然导致普通的学前教育机构得不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其发展状况和质量令人堪忧。当然,并不是说农村就不能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但是牺牲了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前景,专注扶持一个“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是背离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初衷和割裂了农村实际教育背景的做法。学前教育的质量标准要与文化、社会、幼儿生活的环境相一致,才能达到引导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建议

(一)建立有差别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征很明显,各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也大不相同。为保证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良性发展,在衡量和评估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时应明确城乡差异,提供有差别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一方面,应注意明确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的需求差异。农村幼儿需要认知方面的发展,他们应该适当地接受阅读、运算等课程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做好入小学前的准备来避免他们将来在学业上的失败。

所以,对农村学前教育认知方面的教育活动不要加以过多诟病。另一方面,应区分城市和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差异。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因为教育资源占有较少,物质设施和师资力量都不能与城市学前教育机构相比。明确城乡差异能够促使农村学前教育从农村的教育现实出发,确保农村学前教育的合理发展。没有差异的公平是不公平的,所以应明确城乡之间的差异,做到区分城乡幼儿的需求差异以及教育现状差异,提供有差别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

(二)建立动态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目前,衡量和评价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方式主要是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等级划分,但是在评定等级的过程中,对一些指标的硬性规定和要求影响着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衡量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应当建立灵活的、动态的质量标准。具体来说,评价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时应该适当增加对农村幼儿认知发展、学习经验方面的评估和测量,可以考虑将“发展增加值”,即农村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和通过学前教育增加了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估指标。同时,不要“一步到位”地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过高要求,达不到便予以取缔,而是要在确保农村学前教育能够进行“保底式”教育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对其增加高一级别的要求,确保灵活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标准。

(三)提倡超越标准化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盲目借鉴和运用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会带来诸多问题。我国尚有许多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包括一年学前班在内的学前教育机构,当务之急是确保更多的幼儿能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毕竟公平才是教育政策制度的首要价值标准。[12]运用不合实际的质量标准去限制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摒弃“大一统”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适当减少统一性的要求。农村的特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决定着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当是合适的、贴近实际的。根据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超越“标准化”的学前教育质量标准是保证农村学前教育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篇8: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到我国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迅猛。但总体看来,存在“数量发展重于质量提升,规模扩大硬于体制机制改革,园所建设实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现象。如何处理好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公共的、优质的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刻不容缓。没有质量的数量增长,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也将无法实现。

要提升中国学前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加强研究。没有研究支撑,国家很难制定精准的质量提升政策。而研究中国的学前教育质量,又离不开对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前沿进展和发展方向的把握。本文分析了近十来年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本领域研究有如下三方面动向和趋势。

一、师幼互动质量成为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核心

师幼互动(teacher~childinteractions)即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人际互动,具体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2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既可以发生在有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幼儿与教师交往的所有一日活动中。

随着各国教育改革对教育质量的持续关注,研究者逐渐认识到传统的质量评价方法中,对教室环境质量等物理因素的关注,并不能保证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教育过程质量的重要性;师幼互动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受到了研究者的日益重视。近来,研究者们日益强调通过师幼互动来反映学前教育的过程质量。美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对于师幼互动的研究从总体质量的讨论已经深入到对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质量提升等具体问题的探讨。纵观近年来教育过程质量的研究,可以发现,师幼互动质量已成为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国际学界会把师幼互动质量看作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呢?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方面原因。

首先,从儿童的发展角度来看,师幼互动质量决定着幼儿园经历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汉姆等人认为幼儿园经历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而这些学习机会即成人和儿童的互动经验,这些经验将支持儿童社会、情绪和学业的发展。而相关研究也证实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更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美国的—项纵向研究表明,师幼互动质量和年幼儿童的学习有直接的相关。教师如果经常给予幼儿指导性支持、回应性反馈和丰富的语言刺激,幼儿能获得更多的读写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塞博等人在对美国弗吉尼亚州学前儿童教育项目质量进行评估中发现,高质量师幼互动中的幼儿,其读写能力比低质量师幼互动中的幼儿发展好。有研究发现师幼互动质量中的教学支持质量对儿童的数学能力发展有正向影响。汉姆等人对179名儿童进行了一项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时期的师幼关系能有效预测儿童从一年级至八年级的学业和行为表现,而且这种预测效果不受儿童的性别、种族、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M可见,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对儿童的发展不仅具有积极作用,更具有持续影响。如果幼儿获得了与教师积极互动的经验,这些经验能促使他更积极地适应未来环境,从而对今后的学业成绩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其次,从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来看,师幼互动质量能清晰地反映学前教育的过程质量。国际经合组织(OECD)将学前教育质量分为“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processquality)。反映结构质量的变量包括:硬件设施、资源、教师资质、师生比等因素。这些因素相对稳定,往往可以直接观察到。反映过程质量的变量包括:教师与家长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教师教学技巧、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等。反映过程质量的这些变量与儿童每天在幼儿园里的体验息息相关,但它们的浮动变化大,评估起来较为复杂。过程质量更关注教师与儿童之间互动的本质。由于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师幼互动来实现,因此,师幼互动质量是学前教育过程质量的主体。

第三,从学前教育的总体质量来看,师幼互动质量是结构质量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中介。从各国不同项目的研究发现,教师资质、师生比、班级规模等结构变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存在不稳定现象。另一方面,即使这些结构变量对学前教育质量有影响,但它们对幼儿的影响都是通过日常的师幼互动得以实现。

可见,结构质量对托幼机构的总体质量的影响,是通过过程变量间接地作用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而师幼互动质量作为过程质量的主体,是结构质量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中介。

综上可见,从过程质量而言,师幼互动是过程质量的主体部分;从结构质量而言,结构质量对学前教育质量产生影响,需要通过师幼互动质量来转化。因此师幼互动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这是师幼互动质量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核心内容的主要原因。

二、研发和应用科学的师幼互动评估工具是当前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

学前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估需要科学的评估工具。自20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迅猛发展系列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应运而生。澳大利亚研究者整理了11种国际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M在这些评估工具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估内容,即对师幼互动质量的评估。

根据是否聚焦对师幼互动质量的评估,将以上工具分为三类:仅评估过程质量、重过程质量和重结构质量。仅评估过程质量的工具包括: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学业萌发量表(The:EAS,)、照看环境观察记录表(The:ORCE,)、勒文学前儿童参与量表(TheLeuvenInvolvementScaleforYoungChildren:LIS-YC,1994)、教室行为调查(TheClassroomPracticesInventory:CPI,1990)。重过程质量的工具包括儿童照看者互动量表(ChildCaregiverInteractionScale:CCIS,)、学前儿童教室观察测评(EarlyChildhoodClassroomObservationMeasure:ECCOM,)和教室行为调查(TheClassroomPracticesInventory:CPI,1990)。重结构质量的工具包括学前儿童环境评估量表(:ECERS-R)、学前教育质量评估(:APECP,1992)和项目质量评估(学前教育版)(:PQAPreschoolversion,)。从以上分类可见,研发师幼互动评估工具是当前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科学研发基础上,研究者们使用以上评估工具,对学前教育质量,尤其是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

在以上工具中,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是最新的一个评估师幼互动质量的工具。CLASS的出现大大地满足了聚焦师幼互动质量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需求。CLASS评估工具将课堂师幼互动质量分为情感支持、班级组织和教学支持三大领域。在三大领域的基础上又细分为积极氛围、消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尊重儿童、行为管理、课堂效率、教学安排、概念发展、反馈质量和语言示范这10个维度。至今,CLASS已成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主流工具,它在美国最近的一些大规模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如美国国家早期发展和学习中心跨州幼儿园研究项目(NCEDLMS;和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我的教学伙伴’项目(NICHDMTP;一94一,MyTeachingPartner)运用CLASS等评估工具对美国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评估。

在美国得到广泛运用的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估项目。由于各国研究采用了统一的质量评估工具,国别之间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比较也有了可能。

三、基于理论的学前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的开发与验证是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现有质量的调研是为了在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提高质量。从近十年的文献中发现,研究并不满足于对质量现状的调查,而更关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的开发和验证。以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为例,现有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路径来提升质量。

策略一:给教师提供师幼互动和儿童学习发展特点的知识提升质量。如斯考特给教师提供有关师幼互动及儿童的语言和读写发展的相关知识,结果发现这批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和读写的发展。策略二:基于实践促进教师反思提升质量。如巴格林通过和8名教师组成实践共同体,通过关键儿童观察、面对面交流、教师反思及研究笔记,收集师幼互动情况,并在实践共同体中进行改进,研究证明师幼互动质量得到了提升。M有研究让教师报告其与幼儿互动的关系,并反思与实际观察互动之间的差异,从而提升了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敏感性。策略三:改善师生互动中的客观因素提升质量。有研究认识到师幼互动质量中的教师时间投入的重要性,开展了“时间储蓄”(Bankingtime)项目,即“以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时间”为储蓄内容,教师每周定期与幼儿一起游戏学习,储蓄时间。结果发现,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更加紧密,幼儿各种能力得到增强,适应性问题减少。文献分析可见,质量提升研究逐渐呈现“基于理论模型开发改进策略,并通过实证进行验证”的模式。以质量提升研究中较为知名的“我的教学伙伴”项目为例。

MTP项目是完全基于CLASS评估系统框架设计。开发者基于CLASS评估系统的情感支持、班级组织和教学支持三大领域及十大维度,设计了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它包括三大资源支持系统:(1)视频资料库。包含了根据维度进行分类的、丰富的、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视频案例,帮助教师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了解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是如何开展的;(2)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介绍评估系统中的有效师幼互动的理论知识,并具体指导教师识别评估系统中的有效互动行为,及学习如何付诸实践;(3)个别化在线指导。由教师将自身的教学行为上传至网络,由师幼互动的指导专家根据教师的实际表现,按照CLASS评估系统框架,提供个性化的、持续的反馈和支持。

随后研究者们对MTP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TP项目对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有显着效果。皮亚塔等人对113名接受MTP在线培训的幼儿教师进行考察,发现接受在线指导的教师获得了明显进步。他们的师幼互动质量明显优于仅仅观看视频资料库的老师们。在线指导的积极效果对于那些以处境不利孩子占大多数的班级来说,效果更加显着。29汉姆等人对参加MTP课程培训的教师们进行了跟踪,结果显示课程培训对提高师幼互动中的情感支持质量和教学支持质量有显着效果,且培训效果在各种职称教师上都得到体现。30可见,基于理论的学前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的开发与验证是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发展方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基于经验和理论,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证验证,考察提升策略的效果,使得改进策略研究更具说服力,也更具推广价值。

四、对加强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启示

我国自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起,随着学前教育资源的增加,各地的学前教育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但总体特点是结构质量提升较快,过程质量有待持续提升。学者钟秉林疾呼:发展学前教育要坚持抓好普及与提高质量并重。他认为当前学前教育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为亿万幼儿终身发展和未来国家综合实力奠定基础,关键在于抓好普及的同时坚持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在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中,相关的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也亟待推进和丰富。

我国现有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主要聚焦在探讨质量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学前教育质量的构成和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现状及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路径这四个方面。M其中,对现状水平的调研,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局限于结构质量的调研中,对过程质量的考察较为少见。而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的研究,更多局限于对国外质量提升研究的介绍及其借鉴启示,或是对质量提升现实路径和实现方式的策略构想中,缺少相关实证研究。

(一)积极推进以师幼互动质量研究为核心的学前教育质量研究正如上文所述,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质量研究重结构质量评价,轻过程质量评价。只有非常少量的研究开展了具有一定覆盖面的、既聚焦结构质量、又注重过程质量的学前教育质量现状调研。

尽管我国研究者日益重视师幼互动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师幼互动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课题。但在学前教育质量的调研中,相比于大量以结构质量调研为主的现状研究而言,以师幼互动质量为核心或主要内容的现状研究较为少见。其主要原因在于过程质量研究的费时费力,如刘占兰等人对400个幼儿园对学前教育质量研究耗时4年之久;项宗萍发表的研究报告是基于一项国际性研究,调研耗时近3年。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呈现了以师幼互动质量为主的我国学前教育过程质量,相对于结构质量而言,对于当时学前教育质量的反映更加具体真实。结果的呈现为之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非常充分的实证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正处于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周期中,在加强学前教育内涵建设,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尤其要积极推进以师幼互动质量为核心的学前教育质量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科学、精准地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

(二)加强开发本土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总体来看,我国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的开发和使用方面,还处于引入和模仿阶段。随着国外托幼机构质量评估工具的引入,我国研究者也逐渐开始使用国际使用广泛的评估工具研究我国的学前教育质量。如有研究者利用工具对上海、杭州、贵州等地的师幼互动质量现状进行了调研;有研究者在结合国外评估工具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开发了相关的托幼机构质量评估工具;也有研究者借鉴国外ECERS的结构形式,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开发了《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还有研究者运用威尔逊四步法构建了《幼儿园教学观察表》,对幼儿园教师课堂互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表现性评价。M但总体来看,工具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工具尚需进一步完善。相比于国际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工具的研发和验证而言,以上工具缺少大量实证数据的验证。

因此,从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发展动向来看,我国在紧抓师幼互动质量核心时,急需研发适合本土的、聚焦师幼互动等过程质量的评估工具,并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验证,提高评估工具的信度和效度。

(三)加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基于理论的学前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的开发与验证是国际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我国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前期的质量调研阶段。聚焦于提升学前教育过程质量的实证研究尽管少见,但已有研究开始涉及。如有研究者以评估系统为理论基础,通过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形成实践共同体,开展相关师幼互动质量提升行动研究,并获得了预期效果。从国际研究中得到启示,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中,应注重加强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间实践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共同体因强调合作关系、教师探究、经验的连续性和外部的支持,所以能有效提升教育环境的质量和表现,具有支持和改善教育质量的巨大潜力。在具体操作中,首先应注意加强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之间建立紧密的平等合作关系,持有各取所需、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鼓励教师主动探究,开展批判性思考,促进教师关于学前教育质量观念的改变和改善师幼互动行为。第三,需强调教师经验的连续性,开展持续性、跟进式的研究和培训,才能有效帮助教师深入分析问题成因,从而改进实践。最后,充分发挥研究者的外部支持作用,在实践共同体中,有效组织探究及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习的共同发生,支持幼儿园教师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综上,我国学前教育在加强内涵建设过程中,应紧抓师幼互动质量这一核心,加强本土质量评估工具的研发,形成过程质量和结构质量并重、科学而又全面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中,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引领作用,加强基于理论指导和科学验证的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验证方案,改进策略,有效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

篇9: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维度中,明确提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以及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这意味着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最终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校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一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提出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改革建议,对实现学校培养“具有_定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论文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主观思想而言,每个人都想有_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题困难”和“写作能力差”两方面。上述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平时专业敏感性较差,缺乏从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缺少参与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幼儿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平时缺少写作练习的机会, 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原因之外,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存在的体制问题也不可忽视。

根据我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不怡当。

根据问卷显示,50。0%的学生认为我校目前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怡当。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从选题到提交最后定稿时间只有5个月(因为下学期学生要到幼儿园实习),时间非常仓促,其中有1个多月是在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反映,这个时间学生在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

第二,指导老师分配不合理。

根据问卷显示,65。0%的学生认为由学校调配给自己的论文辅导老师专业与自己选题专业方向不_致。目前,我校对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配原则是,在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按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分配给全校具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老师。但由于90。0%以上的学生选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本专业的某一个点上,我校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于是就存在很多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

第三,平时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锻炼。

45。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质量差,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资料搜集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照教材抄写答案,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类似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几乎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改革的策略

首先,加大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一,加强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体系。

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纳入课程管理体系中,进行宏观部署,统一安排。建议毕业论文具体实施工作由教务科专人毕业论文工作负责,这样便于从上课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协调、学生见实习的安排、论文写作时间的调整等各方面整体协调;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实施全程管理:从最初的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及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培训到过程的监管再到论文结果评审和反馈。此外,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诸如,《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辅导奖惩办法》等管理规定。

第二,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

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水平高低,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和窄、深与浅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所能达到的水平。

第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改善学校教学环境。

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应尽早提前,将论文写作时间放长、论文提交时间灵活放宽,避免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与见实习及学生毕业找工作等方面的冲突,比如可以在大二下期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早做准备,在见实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素材。

其次,教学环节的改革。

第一,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将毕业论文各环节延伸到曰常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曰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科教师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论文环节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知识、技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技能应用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最基础的素材。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在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将其与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低年级开始,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其所授课程的实际应用前景,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特点,并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专长培养并确定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对自身后继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最后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大面积雷同的现象。

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每一门专业课在每x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写_篇文章,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增加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讲授“论文写作”知识。

第二,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机会,丰富其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在加强教育科研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的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强化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如,应尽早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对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建议在学生学习了“儿童发展与学习”及“幼儿教育基础”模块课程后就可以开设该课程,以尽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教育实践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了科研方法、掌握了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后,有利于其早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专业敏感性。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特别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紧密的校级课题,鼓励教师在做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生在历经了项目研究的每个环节后,获得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呈现研究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料《河南幼教》杂志,专门为学生开辟一个教育实践研究栏目,刊登学生在见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思考。这样,既给了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其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篇10: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的论文

一、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一)为了迎合时代发展进而提出的必然要求

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学前教育的发展进步是整个时代的必然要求。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伴随着我国当前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在这一前提下,就形成了当代社会整体对学生教育质量的密切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在这一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教育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而存在,更是为了改变孩子自身的命运的有效方法,所以“孩子的教育绝不能输在起点”就成为了广大家长教育核心,尤其是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受到了诸多家長的青睐。

(二)是孩子生理特性认知的必然要求

在教育的实际层面来讲,原始传统的教育概念中并没有“学前教育”这一观念,而从6岁才开始的小学教育内容中并没有针对幼儿自身的生理特性进行教育的课程安排,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就会将孩子的生理特性最佳接受教育时期错过去了。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大部分人都已经充分的意识到孩子在0到6岁期间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空白盲点,恰恰相反,该段时期应该成为更具关键性与有利性的时期。由于孩子在0到6岁期间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敏感,在孩子人生基础教育中的学前教育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中接受的教育对孩子自身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孩子在幼儿时期的生理特性最大程度的利用出来,才能将学前教育发挥出来,从而将教育基础和学习能力问题在孩子身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最终为孩子在今后的教育阶段中奠定基础。

(三)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要推动要求

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就是针对于学前教育的建设与发展。那么,想要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就必须将学前教育自身的质量与时效性进行质的提升,进而才能将孩子未来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教育中的质量与效率起到间接促进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促进孩子的学前教育也就是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学前教育作为一种公益性的社会事业,我国国内的诸多幼儿教育场所都在伴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得到了增设,相关机构的办学规模也是逐渐的拓展开来,幼儿入园难问题解决的同时又明显的将更加多的就业岗位面向社会供应出来。在这一发展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效率支持,不仅能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脚步,还会将教育公平性的差异逐渐缩短,可谓一举多得。

二、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对于幼儿的实际心理及生理特性进行有效掌握

从教育的本源上来讲,学前教育与教育领域中的其他教育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对象的不同。学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指0到6岁左右的幼儿,该阶段的孩子大部分具有独特的心理及生理特性,该种特性主要在孩子的活泼好动、好奇爱问、模仿意识强、具体形象认知以及无意性这五大方向上展现出来。根据这五种独特的特性,学前教育也要随之总结出相关的教育特点。其不仅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特性进行实时掌握,还需要教师据此将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可靠的教学安排设计有效制定出来。

(二)让孩子智力与能力双向开花

在我国目前阶段的学前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教师往往只注重幼儿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有效提升,直接从主观上将幼儿的行为能力培养的机会扼杀掉了。这种畸形的学前教育方向主要是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的,好在当前社会中诸多的教育学者已经严重的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的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一个人的智力高低,是由先天拥有与后天培养共同组成的,所以,教师在行为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教育内容对于孩子今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力。教师可以在生活上培养幼儿爱卫生勤洗手的习惯,学习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思想上培养勇于担当的意识,从而让幼儿在学前教育时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提供无形的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所有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将学前教育在满足迎合时代发展、对孩子生理特性认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必要性的同时,学前教育幼师还要将幼儿的实际心理及生理特性进行有效掌握、让孩子智力与能力双向开花,并培养孩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将学前教育的质量进行有效提升,进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健成.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1:法制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法制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随着各种传媒工具的发展,初中生接收各种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加。而由于一些网络传媒等监管的不够完善,导致一些不健康甚至是犯罪的信息也传播给了初中生。初中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人生理念成型的重要阶段。在亲人长辈都忙于工作的当下,初中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就需要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因而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生法制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

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还处于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时期。在法制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初中生往往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还会无意识地犯下过错。现在的初中生受到一些帮派电视剧的影响,会比较重视义气,从而导致初中生群体斗殴事件的发生,而由于缺乏法律观念的约束,在斗殴中缺少分寸,往往会造成一些人员的伤害甚至死亡。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初中生,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受害的初中生往往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身,也使得罪恶得到纵容,导致初中生的受害群体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因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教育不到位而引起的。因此,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本,从初中就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工作,将法律的思想植入初中生的理念之中,甚至将法制教育宣传到各个角落,让初中生能更好也更方便地接受法律知识,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杜绝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也避免青少年长大后违法乱纪。在受到犯罪分子侵犯后,也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法制教育从初中开始,因为初中正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键阶段。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措施

1.法制教育知识的丰富

成立专门的法制教育知识编辑小组,收集和丰富切实与初中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罗具体的案例分析,将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进行安排编辑。尽可能地赋予相关法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形象,使初中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会运用。

2.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

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制教育,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任务安排,加大对法制教育执行力度的监管,将法制教育课程安排同学生掌握情况相结合,对一线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有相关部门、人员都应对法制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实现初中生法律相关知识的有效培养。

3.有效利用传媒手段,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

除去在思想品德课本中融入相关法制教育知识外,要充分利用传媒手段,加强和扩大对法制教育知识的宣传。在策划板报时,专门设立法制教育板块,报纸、网络、电视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要明确案例分析,条理要清晰,且有层次感。在对犯罪案件分析时,要严肃认真,决不采取避讳的态度,清晰地分析犯罪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并给出法律层次的判断和结论。

4.围绕初中生生活进行举例分析

法制教育可从小事抓起,对于初中生生活中极易发现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如对青少年打架斗殴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将事件造成的对受害人、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学生,促使学生自行思考,敲响警钟,从而防微杜渐,严格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5.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初中正是学生树立人生理念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通过全面系统地展开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使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初中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理念的形成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和后盾。法制教育从初中生开始,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本开始。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力度和执行力度,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推广,消除因法律知识缺失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篇12:戏曲资源融入古代文学教学的必要性论文

戏曲资源融入古代文学教学的必要性论文

元明清戏曲文学是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属必修课。近几年来,各高校教师对此作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实践,取得了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成果。这里,笔者就地方戏曲资源向古代文学教学的渗透等问题略陈管见,以探索戏曲文学教改之路,不足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1地方戏曲资源引入高校课堂的意义与价值

地方戏曲资源历来是高校教学就地取材的源泉,从近代戏曲学研究大师吴梅先生,到现如今在戏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山大学康保成先生等,成为走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典型例证。郑传寅先生说:“戏曲表演必须再现生活场面。”[1]因而,将地方戏曲资源引入高校课堂的意义与价值,就教改功能角度而言,具体如下:

(1)地方戏曲资源可利用性。首先是地方戏曲资源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亲近感、就地取材的便利性、以及教师与艺人间的直观互通性等,这为高校教改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有利条件。同时,由于我国地方戏曲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较具传统特色与典型的剧种不下二百种,为高校提供了就近取材的可贵资源。如安徽与湖北两省的高校引黄梅戏、江苏与上海的高校引昆剧、四川高校引川剧等的教改实践成功的例子,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方戏曲资源向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渗透的可利用性。

(2)地方戏曲表演艺人与戏曲品牌资源的示范作用与价值。戏谚说“说不如讲,讲不如演”,即说明戏曲文学教学过程中引进艺人表演示范的作用。而独特的地方戏曲品牌资源的审美价值,更是教改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赐尤物。一方面,将艺人引入课堂教学,有寓教于乐的效果,也有现身说法的直观功能,更有吸引学生兴趣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独特的地方戏曲品牌资源是乡情教育的典型材料,也是学生独特审美视角教育的最佳方案。正如易中天所说:“事实上,演员、观众、角色是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少一个就不成为戏剧了。”[2]

(3)大学古代文学课堂的严肃性与地方戏曲表演的活泼性。严肃性与活泼性的相结合,是一种优势互补,也是课堂教学普遍遵循的规律。往往大学课堂中因为强调口头和书面语言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形体语言的谑趣性所带来的特殊性教学效能,因此,此类的教改实践必然突破传统教学的格局而趋于一种更综合性的教学形态,这符合大学课堂教学走与社会相结合发展道路的发展趋势。

(4)就地取材、因材施教,为传承戏曲文化作贡献。以高校学子为依托传承戏曲文化是近年来文化领域普遍关注与共同努力的事情,而高校教改中就地取材并因材施教的努力,必将培植一大批青年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衷与关注,进而造就戏曲文化的一大批具有成熟审美能力的青年群体,这恰恰解决了当前戏曲文化界对观众群体后继乏人的困境,必将为传承戏曲文化作贡献。

2引地方戏曲资源入大学课堂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将地方戏曲资源引入大学课堂在操作方案上也有它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其中除了就近方便性之外,还表现在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和传播优势等三大方面。

首先是人才优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各省市所培植的一大批专业戏曲演员目前已趋于离退休层面,大量的戏方戏曲人才从专业演出场院下来,这便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具有专业高素养与表演高技能的准教学人员储备,这种人才优势持续性虽不十分长久,但却十分宝贵,因而在地方戏曲艺人与高校的联姻成为一种时代潮流的今天,其操作方案的可行性中又有紧迫,这似乎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其次是品牌优势。由于地方戏曲资源的独特唱腔、保留剧目、特殊技能等方面专长,造成某些方面的品牌效应,而这种品牌效应对于高校引进教学资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者由于高校所处的人文语言环境的亲和性吸引力因素,二者戏曲品牌资源的展示性魅力效能,三者国情与乡土教育的大环境发展趋势所要求等,因而决定了其可行性与必然性。

再次是传播优势。引雅入教方式的多样性要求传输渠道的多向性,而地方戏曲资源由于占天时地利人和之道,在传播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就地取材、随时取材、多选项取材等的传播途径优势,必然给高校戏曲文化教学环境提供及时与便利的保障,这种地沿性带来的传播优势因而便成为引雅入高校的可行性增添必然性的趋势。

上述三方面从理论上为引地方戏曲资源入大学课堂提供了可行性与必然性的依据。笔者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近二十年,近年来在引雅入教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微弱的探索,兹引列几条心得体会作为佐证。

首先是人才方面。笔者所处的高校地处江西临川,这里的戏曲资源十分丰富,戏曲人才的储备也十分丰厚。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所上的古代文学课与戏曲文化课程中,长期聘请抚州采茶戏一级演员、多次获国家级戏曲奖项的潘凤仙女士来校进行教学活动,并聘请了三名离退休京剧演员与胡琴伴奏师傅亲临课堂教学等,由于东华理工学院地理环境的优势,一大批离退休戏曲界艺人长年在校园内的牡丹亭旁休闲与表演唱自娱自乐,因而为教学所需的演艺人才提供了及时与非常大的便利。

其次是品牌方面。江西临川戏剧品牌资源有三大块,一是专业文人戏剧创作,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二是傩戏资源,如南丰文傩、乐安武傩等,三是古声腔的遗存,如宜黄戏和广昌孟戏中保存的古海盐腔因素等,此三大块品牌资源的合理运用,利用其文本、图片、演示现场与实况录像等方式,以乡情乡音为媒介,从地域特色角度进行解读等,使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拓展并取得独特的效能。

再次是传播方面。笔者曾尝试让学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与校园内牡丹亭旁的艺人学习演唱,主要学唱古代文学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与章节,结果一大批学生通过与老艺人的接触后,每人都能唱上一段名曲名段。同时,为了验证学生学习的成果,笔者专门聘请了本校戏曲票友宋秀珍老师到课堂上指导演唱,并检验学生学唱的.成效业绩等。学生通过学唱能够熟练地运用在班级文艺表演上,甚至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等均有良好的传播效能。

3地方戏曲资源向古代文学教学渗透的设计与实践

以古代文学中的明代传奇文学教学为例。如汤显祖戏剧章节,由于“汤显祖是把他的愤激之情渗透于《邯郸记》的曲调唱腔艺术中。”[3],所以对曲牌的教学尤其重要,兹以此为例。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为六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讲解法,主要讲解汤显祖生平与思想、代表作品内容与特色、影响与价值等三方面内容。梁伯龙说:“表演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创作方法和训练阶段相吻合。”[4]本人根据教改思路采用“读、示、唱、演”四字教学法,使雅曲走入课堂,达到较好理论与实践、文本解读与表演相结的教学效果。

(1)文本解读与戏曲演示(共三课时)。解读文本:汤翁生平简介、汤翁戏曲理论与创作成就分析(共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了解汤显祖的生平思想与戏曲理论基本知识。用多媒体演示《牡丹亭》戏曲几个片段(下载白先勇青春版):开篇———闹私塾;发展———游园惊梦;高潮———幽媾和送别;结尾———团圆)(共二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知汤翁戏曲作品的表演情态与戏曲风貌特点。下载片段、布置课外视唱练习作业:[皂罗袍游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付诸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昆腔版本和采茶腔版本)。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模拟昆腔和采茶腔的声腔演唱能力,并能至少运用一种声腔模式学唱《牡丹亭》中的一段精品唱腔。

(2)演唱文本与戏曲鉴赏(共三课时)。聘请地方戏曲名家教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名段(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与专业戏曲艺人互动,认知戏曲表演的独特魅力,并加深前期学唱效果,以达到真正掌握一种唱腔演唱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达到以演唱的形式熟练记诵教学大纲的背诵篇目的要求。戏曲名家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的表演特色与审美心理(一课时)。童庆炳说:“在审悲体验中,形式化则是造成‘距离化’并促成痛感转化的快感的又一原因。”[5]因此,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领略专业艺人与文人讲解戏曲作品的区别,并能全面理解戏曲作品鉴赏的不同层面与不同方法。学生分组模拟表演戏曲的身段、步履、出腔、运腔、念白等内容(一课时)。这是教学课堂实践环节,采取录音形式对学生分组演唱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教学目标———通过录音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初步具备鉴赏戏曲唱腔艺术的审美能力,特别是戏剧表演中的叙事能力,如于平所言“在我看来是指人体动态来叙‘事’的方式与特性。”[6]

(3)课外练习与设计。阅读《临川四梦》作品、背诵(熟练演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名段、选拔一至二组学生模仿表演作为班组精品节。

总之,以上只是笔者作为高校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一线教师的一点教改尝试与心得,在教改的实践中遇到最大的困惑仍然是戏曲唱腔方面,收获最大的是由我们三人组成的教改课题组将地方戏曲资源引入大学课堂后,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内容,既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又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学习内容。

篇13: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的必要性分析论文

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的必要性分析论文

摘 要: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 在幼儿教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有效开展好这一活动, 对于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 幼儿教育; 作用;

孩子的天性是玩, 在无忧无虑的玩耍中, 通过动手、动脑获取更多的知识, 不断探索、体验, 使之健康快乐的成长, 并贯穿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是指对0-6岁幼儿的最初教育, 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 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活动, 使幼儿从中获知丰富的知识, 促进其智力、语言、身体各方面得到充分快乐而自主的体验, 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爱游戏, 是孩子们的天性。说明游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 是幼儿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游戏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 贯穿于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幼儿喜欢游戏, 乐于游戏, 是幼儿求知欲的表现, 没有其他比游戏更能吸引幼儿需要的教育手段了。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 会根据季节、环境、幼儿特点, 创设更加新颖、更具吸引力、更符合不同幼儿需要的游戏内容, 以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教育中的一日活动, 都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游戏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 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 通过动手动脑、手脑并用, 创造性完成自己的欲望, 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那么, 如何把握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首先, 游戏的设定要有趣味性。

游戏的趣味性是游戏首先应具备的特点。如果游戏缺乏趣味性、不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 就不会引起幼儿兴趣, 那么, 幼儿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到游戏中, 就很难达到其教育目的。游戏的趣味性对幼儿教师具有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孩子王, 最能了解幼儿的基本需求和需要, 要事先准备, 设置场景、环境、投放材料, 能和幼儿玩在一起, 乐在其中。比如:小班音乐歌曲《拔萝卜》, 在活动中我先尝试弹琴教唱, 幼儿显得没精打采, 没有一点兴趣, 未能达到效果。于是,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兔子和萝卜头饰, 让幼儿选角色和老师一起边唱歌边玩游戏, 结果全班幼儿不但争先参与, 游戏中, 幼儿的'自主协作精神也显现了出来, 幼儿玩的乐此不疲,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户外活动时, 幼儿嘴里还在哼着“拔萝卜, 拔萝卜, 嗨吆嗨吆拔萝卜……”, 我的心里无比的高兴和快乐。

其次, 游戏的设定要有激发性。

由于我们面对0―6岁幼儿, 他 (她) 们的身体和能力有限, 因此游戏的创设必须符合其年龄特点, 创设简单、易于操作的游戏, 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充分体验, 并获取相应知识。比如跷跷板、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打沙包, 这些我们儿时的童年游戏, 幼儿一看到场景、投放的材料, 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这些游戏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互助友爱, 在游戏中,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互相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努力、共同成长的美好感觉, 没有别的什么方法更能替代这种参与性、社会性的活动。游戏中不知不觉满足了需要、愉悦了身心, 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教育专家建议, 对孩子们来说, 最好的教育就是童真游戏, 让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而且, 儿童时代的身心健康往往与长大成人后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联系在一起。所以说, 游戏的激发性和幼儿的生活体验、社会环境、个人兴趣密不可分。

再次, 游戏的设定要有互动性。

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 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识,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对于地震、消防逃生演练的讲解, 可以请消防员叔叔现身说法, 通过视频讲解、实物教具教给幼儿亲自操作的机会, 指导幼儿为什么逃生、怎么逃生, 怎样拨打119、使用消防器材、保护同伴等等, 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更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终生难忘的有用知识。再比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滑滑梯, 就有排队、先后次序问题;一起搭积木、踢球, 就有合作、配合与分享的问题。可以说, 游戏活动可以为解决幼儿日常生活问题、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等提供了绝佳的活动空间和机会。孩子们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会迁移到将来的日常生活中去, 这种习惯的养成会终生受益。这是枯燥乏味的说教无法比拟的。

总之, 幼儿是在玩中、在游戏中一天天成长和进步的。幼儿教师必须细心观察, 精心准备, 利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 寓教于乐, 做到因人而教, 因幼儿而教, 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真谛, 让幼儿在和煦的阳光中留下童年的美好和难忘。

篇14: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一、引言

世纪之后国家、社会、家庭都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也逐渐得到普及。而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程度却远远没有跟上普通的学前教育。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要抓紧发展特殊教育。因此,需要明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更好发展。

二、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教育制度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尽管近二十多年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仍旧有相当多的特殊儿童享受不到很好的学前教育,暂且以的数据为例,中国的一线城市中,只有将近10%的特殊儿童能够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可想而知,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很多特殊儿童是无法接受学前教育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只是在身体、心智方面有些差距,但是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却相差甚大。发展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如果不能很好的满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需求那么到义务教育阶段就更难与普通儿童进行竞争,无法平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现阶段,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不断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满足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能够在他们小时候弥补一些不足的方面为以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

第二,减轻家庭负担。特殊儿童因其身体或心智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差距而显得特殊,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前教育能够分担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特殊儿童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特殊儿童的身体缺陷的矫正和恢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经济负担,有很多家庭为了自己身患残疾的孩子四处求医以致于家财散尽却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如果特殊儿童学校进行学前教育就可以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以分担家庭的压力还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也同样能够使家长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以增加家庭收入。孩子的健康对一个家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专业、系统、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给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提供帮助,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为特殊儿童健康的恢复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三,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教育担负着启蒙认知的作用,是孩子主观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是孩子的性格、情绪、行为习惯引导的重要时期,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越早就能越容易取得教学成果。对特殊儿童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康复,对一些存在语言和智力残疾的儿童来说在幼稚园进行教育和训练效果远远比在家中父母教导的要好。学前教育的早期干预能够让一些孩子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在心理方面,为特殊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环境能够为孩子和老师都提供公平教育的平台,特殊儿童很容易因为身体和心理上的残疾而遭受外界的不公平待遇,从小将他们平等的放在一起学习玩耍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健康心态的养成。学前教育能够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让孩子逐渐培养对社会各界的认知,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以培养交际交往能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形成社会的健康心态。特殊孩童和身患残疾的人群在有相当大数量,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体现出了残疾人群与普通人群一样公平公正的享受社会资源,也有利于改变社会中一些观念狭隘的'人对特殊人群存在歧视的现象,让人们明白特殊群体与普通人群是一样的,对待特殊人群更应该给予帮助而不是歧视和为难。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的缺陷,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特殊儿童健康的人生观念也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另外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在学校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人际交往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教授他们基本的生活和文化知识,让他们更好的养成道德、礼仪、传统习俗等文化素养,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文化养成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开端,万事开头难也就更加体现出了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在存在的难度,与普通的学前教育相比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之前笔者已论述了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家庭、社会、国家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家和社会必须要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团结各个方面的力量给予特殊儿童所需的照顾。让他们能够更加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以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为特殊儿童未来人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兴国科技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吕春苗,兰继军,焦武萍等.关于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

[2]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C版,2011

[3]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

篇15:安全教育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安全教育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社会在进步,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大问题,对我们而言,安全其实是一种意识和习惯,在学前教育中安全教育很重要,它影响着幼儿的思想和意识,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引导作用,本文从安全教育是提高孩子安全意识的需要;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安全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以及安全教育是一项教学责任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安全教育;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开始,俗话说一切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说学前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幼儿而言,安全教育更是影响他们以后对安全的认知。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薄弱,我们面对一些事故时,不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应对,这就导致一些事故变得越来越严重。安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大问题,学前教育阶段插入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起到提醒幼儿、激发幼儿安全意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素养,让幼儿从小就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一、安全教育是提高孩子安全意识的需要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年龄虽然很小,但是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此阶段的学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所以说学前教育阶段的安全教育可以影响幼儿以后对安全的认知。安全问题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但是很多事故的发生源于人们的不在意和对安全的认知不全面。幼儿对安全问题没有什么认知,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学前教育中加入安全教育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安全、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怎样保护自己。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过程,最开始的认知就会一直影响事态的发展,可以让孩子从小认识安全问题,起到启迪和警醒的作用。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安全这一问题的存在,用孩子能认知的事物帮助孩子认识新鲜的事物,这样孩子的脑海里就会被灌输安全这一意识。

二、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好的成绩,还要求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安全教育可以给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简单地说,安全是孩子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所以要想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就要先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幼儿阶段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孩子对外界的安全意识,还包含孩子的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和法律,只有做到自我约束和管理,才能在学前教育阶段创建一个好的氛围。环境是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平台和基础,安全教育就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开展安全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安全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安全教育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安全问题并不只是社会上的问题,在孩子身边也会出现很多安全问题。比如,东西丢失、孩子之间的矛盾等,面对这些问题,幼儿不知道怎样处理,这时候就能看出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在学前教育中向幼儿灌输安全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些安全小常识和处理方法,这样幼儿就能做到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不被别人伤害。因为现在的孩子都被家长捧在手心里,甚至是溺爱,这就导致孩子在与人相处时不能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孩子掌握一些安全技能。

四、安全教育是一项教学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上的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幼儿的文化教育和思想上的教育,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也是一种教学责任。在安全教育方面,幼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幼儿正确地认识安全,同时也要告知和引导幼儿处理安全问题。孩子看待事物还不全面,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告诉幼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幼儿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和家长沟通;在幼儿接触一些安全问题时教师也要给出警告和劝诫,让孩子能远离危险。安全是最基本的问题,所以说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安全教育也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一种责任,是必须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

五、结束语

在教育方面,安全是人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进行安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一定要重视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当然,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的思维方式,用合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协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灵.浅谈在幼儿园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5).

[2]李秋梅.幼儿安全意识缺乏的原因与对策[J].家教世界,,(4).

[3]刘健.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幼儿安全教育[J].科技风,,(7).

篇16:预算会计的重要性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论文

预算会计的重要性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论文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 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预算以及事 业行政单位收支情况的会计。在国家预算管理和单位财务 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预算会计在国家 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 要表现在:

1. 预算会计体系是遍及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信 息系统,它所提供的预算收支数字和情况分析是真实、可靠、及时的信息,是领导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要实现财政对经 济的宏观调控和制定财政政策,必须及时掌握可靠的信息。

2.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资物价政策来实现的。在宏观调控诸多杠杆中,税收、投 资、补贴等居于重要地位,而这些杠杆的作用,都离不开预算 会计。

3.财政在支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大量 资金,资金的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为此,预算会计将成为 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平衡预算、控制债务规模、压缩赤字这 一艰巨任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之一。不论是组织财政收入, 还是严格支出管理,减少损失、浪费等,都要依靠预算会计去 做具体工作。

4.在改革开放、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同 时,必须建立一个使各地区、各单位自我约束的机制。预算 约束己被国际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强硬 的预算约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而预算 约束的形成离不开预算会计。5.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监督体系。在各种监督体系中,会计监督是比较有效的内部监督。

预算会计如此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环境的变 化而不断改进。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人们深切地感受到, 中国预算会计的现状与客观形势的需要有较大的不适应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算范围过窄。重收支核算, 轻资产负债核算,对产权、债权、债务的核算很不完整,不能 全面揭示政府和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不利于防范财务风 险。2.在收支确认原则上全部实行收付实现制,具有局限 性。不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资产、负债、权 利、义务就不能充分反映,从而导致收入、支出、结余不真实, 不能充分揭示资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3.收支科目 的设置不够全面、细致、科学。财政部门的债务预算收支、预 算外资金收支、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未纳入核算范围,预算单 位的基建收支、专用基金收支也未能反映出来。4.预算会计 要素、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完善。结余要素未单列,资产、负 债、收入、支出等各类会计科目的设置都很不完备。有些科 目的分类尚不完善,如总预算会计中未区分当年结余和历年 累计结余,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科目未按流动性分别设置。 事业单位固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的核算只是人为地保持与 有关资产科目平稳,不能真实反映业务的变动情况。

5.会计报表内容不完整,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简单,不能充分揭示 预算单位的'成绩、问题和风险。会计报表项目的设计不够科 学,会计信息不便于利用。目前会计制度中只规定了会计报 表主表和少量附表,缺少若干重要的附表,对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只简单提了一下,未规定具体要求。

新的形势对预算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管理四 项改革要求预算会计也进行配套改革。预算管理的四项改 革,即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建立国库单一帐户和深 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对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资 金运作方式和会计信息的范围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编制 综合性的部门预算,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全面地反映本单 位的财务活动。部门预算是一种综合预算,它将一个部门或 单位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本部门或单位的 预算中。这就要求会计的日常核算和决算报表提供同口径 的数据,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目前,一些部 门和单位的业务会计、基建会计还没有综合起来,依旧各有 各的存款,各有各的帐,各有各的报表,决算报表无法与年度 预算进行对比分析。部门预算是包括本部门或单位各级机 构经费收支的预算,但目前会计报表并未完全一致起来。在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虽对资产负债表提出了编制汇总 报表的要求,但对收入支出表并未明确此项要求。

2.实行政 府采购,要求政府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适应新的 采购活动和采购资金供应的变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 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支出经费不再把款项拨给预 算单位,而是采取直接付款方式,即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 活动的履约情况向供应商拨付货款。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 此项支出列支并统计事业单位做相应的会计处理。行政事 业会计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证核算预算资金的收支 活动,并根据采购物质的入库情况登记实物。在采购活动和 采购资金新的运作方式下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都要进行配套改革 ,要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提供有关的 报告信息。

3.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各单位账务处理有很大变 化。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 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 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财政部门为预算单 位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款账户。预算单位的人员工资由财 政部门开具支付令将余款项通过商业银行拨入职工个人储 蓄户,采购支出通过商业银行拨给商品供应商,小额零星支 出以备用金方式拨付给预算单位使用。实行国库单一账户 后 ,总预算会计要将财政支出的核算一直反映到预算拨款支 付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并要提供对各预算单 位的实际拨款总额。各预算单位要反映经部门预算批准所 享有的预算拨款限额及实际使用的拨款数,除反映财政授权支付的小额零星支出外,还要核算通过商业银行转账支付的 工资支出、采购支出,核算验收的物资,并且要反映工资项下 代扣款项,采购业务的应付费用。

4.深化收支两条线,财政 资金的运作方式和核算程序发生变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后, 在将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的同时,对各部门的预算 外收入缴入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另按核定的综合定额标准, 安排预算单位的年度财政支出,改变对某些部门收支挂钩的 做法。对预算外资金收缴实行收缴分离办法。预算单位要 改变过去对预算外资金所采用的留用、比例分成、上缴转拨 等多种会计处理方式,对所收到的预算外资金一律通过“应 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上缴。

此外,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增多,要求预算会计按照国际 通行规则处理。中国加入W,TO后,开展科学技术交流合作 明显增加。这就要求财会工作较多地处理涉外业务事项,采 用较多的现代化资金运作方式,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提 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更多地了解西方经验,为制定新的预 算会计制度积累宝贵的经验。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 展,要求预算会计揭示和披露各种风险。由于各单位资金运 作的灵活性增加,资金投放的自主权扩大,资金利用效果明 显提高,与此同时资金收支的风险也增加。这就要求预算会 计提供必要的数据,反映财政、预算、财务风险的程度,建立 风险的警示系统,及时提出规避风险的措施。再次,在多年 的实践中,人们对预算会计性质、内容的认识有所提高,对预 算会计原则与处理程度有了新的看法,对预算会计法规制度 的推行有了较多的体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 大精神指引下,人们迫切要求与时俱进,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 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 展的体制弊端。因此,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历年来中国的预算会计主要 是为预算资金分配与使用服务的。改革开放以后,预算会计 制度为适应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经历了多次修 订和改革。中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是1998年正式实行的。虽 然与原预算会计制度相比,会计核算体系更加系统,会计核算 方法更加科学,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可比性,财务报告内容更加 完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改革的转变,尤其是部门 预算、非税收入制度的全面实施、政府采购的完善、国库集中 支付的建立等一系列财政管理的改革,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 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现行预算会计越来越不能满足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参照发 达国家预算会计实践的成功经验,在重新构建预算会计体系 等方面下功夫,使中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更加科学与规范。

环境保护融入烹饪专业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思考论文

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的新教育论文

产品艺术设计价值创新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价值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摘要

体育教学中茶文化引入的具体思路论文

信息化平台建设下化学工程论文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任务书范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
《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2022-05-05

应将安全心理教育融入航海教育中去论文2023-07-05

教育环境论文2023-03-31

现代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2022-05-04

让游戏融入英语教学中2023-05-14

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理论的运用论文2022-11-14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模式探讨论文2024-02-09

室内设计―控制论文2023-01-16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课的应用论文2022-05-06

数学史论文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