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论文(推荐10篇)由网友“图书馆之海”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论文
1证候研究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证候表现与疾病性质、病程长短等有一定规律。黄平东观察10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中医证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将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症候分为气虚、血瘀、水停、阳虚4类。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水停、阳气虚血瘀水停和阳气虚血瘀,前两型多见于心力衰竭轻症,后两型多见于心力衰竭重症。陆姣姣等通过借助现代统计学方法,分回顾性和前瞻性两部分,对符合条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结果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痰阻心脉证、心阳亏虚证、心肾阳虚证;病位类证候要素在回顾性和前瞻性病例中分布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肾、肺、脾、肝;病性类证候要素中,回顾性病例中前5位的依次是血瘀、气虚、痰浊、阳虚、阴虚,前瞻性病例中前5位的依次是气虚、阴虚、痰浊、血瘀、阳虚。冯利民等利用数据库收集该院2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表明在中医辨证中本虚证中以气虚最多见,标实证中血瘀、痰阻者所占比例最多。
2辨证论治
2.1辨证分型治疗: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的基础,目前国内尚无统
一的心衰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临床医家多从八纲结合脏腑辨证来分型,大多数临床研究采用《中药新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分型,具体分为6型:心肺气虚、气虚血瘀、痰饮阻肺、气阴两亏、阴阳两虚、阳虚水泛。邓铁涛认为心衰五脏相关,以心为主。心衰虽有气血阴阳的不同,但气属阳、血属阴,心气虚日久损及阴阳,故将本病分为心阳虚型和心阴虚型两大类。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则,代表方为暖心方和养心方。王素琴将本病分为
①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健脾利水;
②气虚阳虚型,治以补气活血、温阳利水;
③水犯心肺型,治以益气活血、利水定喘;
④气阴两虚型,治以滋阴益气;
⑤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安神。杨培君等将本病分为五型:
①心气阴虚证治以益心气养心阴,化瘀肃肺,方药以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化裁;
②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化瘀,养心定悸,方药以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
③心肾阳虚证治以温补心肾阳气,佐以化瘀利水,方药以附子汤加丹参、桃仁、葶苈子、车前子;
④阳虚水泛证治以温阳化饮,泻肺化瘀,方药以真武汤合参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⑤心阳虚脱证治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以四逆加人参汤加味。张瑞华等从本虚标实着手,根据心衰的中医辨证分为3个证候进行治疗:
①心肾气阴两虚、水湿内停型,以益气养阴、利水活血治疗;
②心脾气虚、肾气虚损、水湿泛滥型,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
③心脾气虚、水湿内停型,以补益心脾、活血利水治疗。李介鸣根据临床常见证候将本病大体分为3类:
①气阴两虚、血脉不和,治以益气养阴、和血通脉;
②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以温阳行水;
③肺肾两虚、水湿上泛,治以温补肺肾、纳气平喘。
2.2专方专药治疗:张翠英等
认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本虚在于心气亏虚、心肾阳虚,其标实在于瘀血内阻、水湿泛滥。治疗应当温补心肾、振奋心阳以治其本,佐以化瘀利水以顾其标。自拟参附强心煎(熟附子,仙灵脾,红人参,黄芪,北五加皮,桂枝,茯苓,丹参,益母草,川芎,麦冬)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51例;对照组32例服用地高辛。疗程均为3周。结果显示治疗组心衰总有效率为90.02%,显效率为50.98%;对照组治疗心衰总有效率为68.75%,显效率为28.13%,认为参附强心煎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有缓解心衰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刘金民等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心汤(生黄芪、熟附子、太子参、仙茅、红花、葶苈子、川芎、茯苓、香附、桂枝)治疗CHF病人33例,结果显示能有效地降低病人血清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NO,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左室舒和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房(LA)内径,改善病人心室重塑。孙怡春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5%。顾旭等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治疗组60例患者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72.2%。通心络胶囊在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射血分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治疗原则
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温则消而去之。”为后世的'辛温散寒之法创立了理论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用行气活血之法疏导气血的运行。由此可见《内经》中已有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心力衰竭的思想雏形。“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见于《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张志聪注曰:“鬼门,毛孔也。开鬼门,发表汗也。洁净府,泻膀胱也。开鬼门,则肺窍通而水津布,所谓外窍开则里窍通,上窍通则下窍泄也。”《说文针解篇》曰:“‘去宛’谓去血之瘀积‘,莝陈’谓消水之蓄积。”“开鬼门”旨在宣肺、肃肺、化痰;“洁净府”需当温阳化气利水;“去宛陈莝”意为活血化瘀利水。以上的治疗法则为后世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了理论依据。心力衰竭的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标实为血瘀、水停、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病变涉及五脏,形成以心为中心,肺、肾、肝、脾皆可致病的病理特征。所以在治疗时就需要以心为重,兼顾其它脏腑,且该病虚实夹杂,治疗时需标本兼顾。心衰以阳气亏虚为本,瘀血、水湿为标,治疗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其中益气温阳是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而活血、利水仅为治标之法。在临证时要注意邪正关系,单纯补虚则易恋邪,单纯祛邪更伤阳气,因此宜标本兼顾,根据标本的轻重、缓急,治疗用药则有所侧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气血相生、阴阳互根的关系。治疗当温阳益气,如此则正复邪去,气充血行。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适当配合化瘀行水之法,寓通于补当中,以补为主,以通为辅,祛邪而不伤正,不可滥用攻伐,徒伤正气,正气愈虚则气血愈难复。同时,活血祛瘀与温阳利水相互为用。而对于热瘀水结则需活血、利水、清热并用。心力衰竭阳虚日久,或滥用利尿药,必损及阴液。若阳虚阴伤,阴阳俱虚,则需益气养阴,阴阳并补,阳生阴长,正气康复。心力衰竭如现水肿,又有阴伤,则需温阳利水与育阴利水法配合使用,使温阳而不伤阴,育阴而不助水湿。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对于急性心衰,阳气暴脱、冷汗淋漓、面色灰白,口唇紫绀、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又当用回阳救逆法益气固脱。积极治疗原发病,心衰是多种心脏病发展的结果,在治疗心衰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使心衰迅速得到控制,并减少复发。
4评述与展望
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病证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且疗效确切。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在缓解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明显不足的地方,如对慢性心力衰竭证型分型繁杂,辨证标准不一致;治疗方法差异大,临床治疗方案不利于推广;疗效评价标准不一致,注重短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乏对远期疗效和病人的住院率和病死率等终点指标观察,说服力不强。因此,加强CHF辨证分型的规范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化治疗是中医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篇2: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CHF)通常指临床所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CHF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肌体代谢需要的疾病[1]。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现已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药物治疗CHF研究的热点是心室重构。如何逆转、延缓心室重构是目前CHF治疗的主要目标,但仅处于初始阶段。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迅猛进展,大量生物信息的不断涌现,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目前正在不断地从定义到方法学上进行规范化。[2]寻求相应的疗效佳、副作用少的防治药物,指导心衰治疗,一直是新药研究的方向。
1 中医古代文献整理
古老的中医文献对心衰的描述早有记载。《素问·逆调论》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阳气虚衰,水气射肺的征象。《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脉诊提示心衰以气虚、瘀血为病因。汉代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支饮与心水两个疾病的概念,如《金匮要略·痰饮篇》云膈间之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黎黑,《金匮要略·水气篇》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指出阳虚水泛之征,并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方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指出心衰病因是气虚痰饮。《伤寒明理论》指出心悸之由,一者气虚,二者痰饮。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心脏门》中首提心衰病名,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则胸腹协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体强,《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以及《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指出了心衰的临床表现甚至病情猝然加重的可能。据中医理论心主血脉、诸气皆属于肺、脾主运化、肾者水脏,主津液,中医认为心衰的发生主要在于脏腑的虚损,病位在心,并与肺、脾、肾的功能紊乱有关,与气、血、水关系密切,[3]归属于心悸、咳喘、水肿、积聚等范畴。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心阳(气)虚为本,水停血瘀为标。病机认为是气虚血瘀、阳虚水泛、阴虚生热、聚湿成痰,从而出现心悸、短气、喘息动则尤甚、不能平卧、少寐、尿少浮肿、腹胀纳少、舌质淡或暗,苔薄白或黄腻。尽管近年来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但仍各有侧重。[4]。
2 临床应用概况
辨证论治始终是中医诊疗特色,尽管目前辨证各有千秋。辨证分型[5,6]主要有:①心肺气虚——益气养心——养心汤,生脉散,归脾汤加减。代表医家史载祥,许心如,成启予等。②气阴两虚——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代表医家:顾景琰等。③阳虚水泛——温阳利水——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加减。代表医家:陈鼎祺,邓铁涛,韩子江,廖家桢,马连珍,刑月朋,赵锡武,秦伯末等。④血瘀水阻——活血利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血府逐瘀汤加减。代表医家:汤益明,李介鸣,刘家骏等;⑤阳气虚脱——回阳救逆——参附龙牡汤,四逆汤加减。代表医家:柯雪帆,周次清,任继学等。同时还有张铭熙温阳利水活血方(炙附子10g,干姜10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葶苈子15g,川芎10g,延胡索15g,水蛭6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两组共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论: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曲营等运用生脉散为主方加味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李雪瑞,董飞侠以强心合剂基本方:红参6g(另炖),黄芪30g,熟附子10g(先煎),麦冬12g,五味子10g,葶苈子12g(包煎),北五加皮10g,泽泻15g,丹参30g,川芎12g,赤芍12g,炙甘草10g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CHF疗效满意。[7]赵金钟用强心合剂红参6g,麦冬15g,五味子10g,附子10g,北五加皮6g,葶苈子30g,车前子20g,茯苓12g,白术10g,丹参20g加减益气活血利水治疗CHF疗效满意。[8]陈晓虎,丁以艳,唐蜀华,蒋萌,洪建军强心合剂由黄芪、附子、丹参、葶苈子等药物组成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佐以养阴的冶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一定的疗效。[9,10]几千年来,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衰的效果显著,于是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中药改善心功能机理的研究:①一是心气虚与心功能的研究。中医学认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脉运行的动力,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脏泵血功能一致。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心气虚患者的左心功能异常。用超声心动图对心气虚患者的左心功能研究发现,心气虚者的每搏输出量,每分排血量减少,射血分值,射血指数,左室心轴缩短百分率均值减少,与其他虚症比较,有高度显著性。②二是治疗研究。单味药的研究:葶苈子,附子,罗布麻根,福寿草,北五加皮等有类强心甙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附子,黄芪,丹参,红花,当归,川芎,赤勺,回心草等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黄芪,茯苓,猪苓,车前子,白术,泽泻,玉米须,益母草等具有利尿,降低心脏前负荷的作用。复方研究:生脉散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升压,强心及改善外周循环的作用,可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和冠状动脉循环改善[11]。抗心衰I号:葶苈子30~50g,丹参15g,枳实15g。心衰合剂:葶苈子,桑白皮,车前子,生黄芪,太子参,丹参各30g,泽泻15g,麦冬15g,五味子10g,全当归10g。中成药研究:北五加片20mg,3d后改维持量10~20mg/d。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均可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临床研究可改善心功能。
3 研究现状及思考
一个世纪以来,对CHF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12,13]:上世纪40~60年代为心肾学说,认为心衰是心脏受损后搏出量或回心血量降低,即后向性和前向性衰竭学说,主要症状是水肿,首选药物为洋地黄类和利尿剂;上世纪70~80年代为血流动力学说,即前、后负荷学说,认为外周阻力增加是主要成因,故强调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呼吸和四肢乏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心室重塑学说,认为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Ventricular Remodelling)。心室重塑是由一系列复杂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是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慢性激活的结果。该系统包括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表现为血管紧张素II(AgII)和醛固酮(ALD)水平升高;致炎性细胞因子系统,表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IL-6、IL-10、IL-18),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升高;此外,抗利尿激素、钠尿肽类[主要是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和C钠素(CNP)]以及内皮素(ET)等水平也显著升高。CHF病理生理的研究成果带来了药物治疗策略的根本转变。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西医治疗CHF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给中医药治疗CHF提出了挑战与机遇。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CHF患者常规治疗使用的4类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已经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充分使用。王振涛等对wistar心衰模型大鼠注射活血注射液(由党参、黄芪1∶1组成),用放射免疫法测得模型组心肌局部RA、AngⅡ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活血、益气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肌局部RA、AngⅡ活性,其作用是由于对心肌局部RA、AngⅡ的内分泌和旁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活血、益气中药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活性而治疗心衰的`机理。蔡辉等对实验性心衰模型大鼠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得中药鹿角方口服液(由鹿角、补骨脂、淫羊藿、女贞子、沉香等组成)能使心肌Ang1I及血浆Ang1I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并与剂量呈正相关。说明中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作用已越来越被证实。张道亮研究显示保心合剂能调控心衰时大鼠神经内分泌水平,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徐伟建等选用Wistar大鼠,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法制作心衰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保心合剂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伪手术组,给药4周;用放免法观察保心合剂对心衰大鼠AngII、IL-6的影响。结果中药高、中剂量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Ang II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无差异。刘革命等选择37例CHF患者给予康达心口服液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中的PRA、AngII、ALD含量,同时设2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CHF组与对照组比较:PRA、Ang II、ALD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CHF患者在康达心口服液治疗前后其血浆PRA、AngⅡ、ALD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高,康达心口服液对CHF患者RAAS有抑制作用。邹国辉,刘中勇等中药强心合剂(制附片10g,炙黄芪20g,桂枝10g,葶苈子20g,丹参20g,白芍20g,茯苓20g,泽兰10g,益母草15g,桃仁10g,北山楂20g,炙甘草6g)明显改善患者左心室的舒缩功能,延缓心室重构并且降低血浆BNP水平.是一种治疗CHF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综上所述,回顾慢性心力衰竭辨证治疗研究历史,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中医药多途径、多靶向、副作用小的特点治疗CHF疗效确切,但缺乏严格的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和科研评价。21世纪心衰的发生率还将上升,对于心衰辨证治疗的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的统一,超微层面的作用机理以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需要我们从更广更深的领域进行不懈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伍汉文.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2.
[2] 胡大一,马长生.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 心脏病学实践(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7-488.
[3] 霍根红.谈气、血、水相关理论与心力衰竭[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4):8-9.
[4] 张于彬,郑宗铐.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31.
[5] 史大卓,李立志.慢性心功能不全疾病篇 心脑血管病(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7-387.
[6] 沈绍功,王承德,韩学杰等.中医心病治法大全(第一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5-119.
[7] 李雪瑞,董飞侠.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1994,4(2):78-80.
[8] 赵金钟.强心合剂治疗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J].天津中医学刊,,4,(17),2.
[9] 陈晓虎,丁以艳.强心合剂对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及心钠素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7).
[10] 陈晓虎,唐蜀华,成启予,等.强心台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9(2):15.
[1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30):7-23.
[12] Pall JK,widdop RE. Persistent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chronic reninangiotensin swystem inhibition following withdraw alin adult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Jhypertens 2001(19):1393-1400.
[13] 王振涛.活血益气注射液对心梗后左心衰大鼠心肌局部RA、AngII影响的对比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2000,7(8):35-78.
[14] 邹国辉,刘中勇.强心合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2006,3(13).
篇3:慢性胃炎中医研究论文
慢性胃炎中医研究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慢性胃炎的患者共有62例,男有34例,女有28例,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岁;萎缩性的胃炎有15例患者,浅表性慢性胃炎有34例患者,特殊性的慢性胃炎有13例患者;病程3~14个月的有19例,15~25个月的有16例,26~36个月有11例,17个月以上的16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该病,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症状:寒、热、虚、实结合性的辩证论治,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中药中有特效药进行治疗,例如:蒲公英、黄芪、半枝莲、蜥蜴、白花蛇舌草等。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使用六君子汤并加上黄芪进行加减,通常情况的用量为:黄芪30g、大枣12g、白术12g、人参12g、陈皮9g、生姜9g、茯苓9g、半夏6g、甘草6g。针对血瘀凝滞着,以蜥蜴为君药,配上丹参和失笑散进行加减(当归15g、蒲黄和五灵脂各9g等);若为热证型的加以蒲公英15g,半枝莲11g,蛇床子10g并加上疏肝散进行加减。
2结果
2.1疗效的判定标准
无效果:患者在服用该药3周之后,病症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是病情加重。有效果:患者在服用该药3周之后,消化道的症状基本上消失,并且在3个月之内病情没有复发,也没有加重。治愈:患者在服用该药3周之后,病症完全消失,无复发。
2.2治疗效果
本组的62例患者在使用该药3周内的效果:治愈的患者:在服用1周后治愈7例患者,2周之后治愈10例患者,3周之后治愈了29例患者,一共治愈46例,治愈率为74.2%;有效的患者为:在服用3周之后病症得到明显改善的有14例,有效率为22.6%;无效的2例,无效率为3.2%。因此总的有效率为96.8%。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主要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而造成的,进行西药治疗时,短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因而副作用是很强的,并且易复发。在本文中,我们所采用的纯中药进行治疗,并且使用的还是特效药进行组方加减,以便提高疗效,降低该病的复发率。本组的治愈率的有46例,治愈率高达74.2%。
3.1从“虚”进行论证
主要的`症状:胃时常隐隐作痛,口吐清水,脸色泛黄,精神不振、无力,进食较少,舌苔白腻质淡,脉象虚弱。发病机理:在我国的中医学中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若脾虚则外邪内阻,气血郁滞,然而升降、运化功能失常。治疗:标本兼治,让虚弱的脾脏得到振奋,调整上下气机,通淤血等,自然使其病症消除。所用之方药:选用黄芪为君药,配上六君子汤进行加减。魏氏等报道使用黄芪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胃炎疗效较好,使其治疗组的Hp转阴,症状得到缓解,炎症也相对减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黄芪,味甘性温,益于元气,温三焦,能壮脾胃,从而生血生肌。
也可益气补中,治疗气虚无力以及气衰血虚者;还可利尿消肿、排脓托毒、敛疮生肌。现代的医学认为:黄芪能加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尤其是对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B细胞、T细胞免疫都有明显的效果;还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因为对干扰素有明显的诱生和刺激的作用,因此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调节体内的杆菌,以修补胃黏膜的炎症,改善消化道的病症。
3.2论治“血瘀凝滞”
对于此症状,主证:胃疼痛犹如针扎,没有固定的痛处,脉象细涩或者是沉弦,舌质有瘀斑或者是暗沉。发病机理为:胃是六腑之一,主要的生理特征为实而不能满,以通、顺为主。病变主要是:瘀滞不通,然而不通则痛,尤其是针对慢性胃炎的病患,病症越久,瘀滞现象越严重,所以治疗慢性胃炎必须要从“瘀”进行论治。使用的方药:以蜥蜴作为特效药,配合使用失笑散进行加减。在朱氏等的报道中治疗胃黏膜病变使用蜥蜴效果满意,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活血化瘀;其次:修复作用:治疗慢性窦道以及结核漏;然后,免疫的抑制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3从胃“热”进行论治
主要的病症为:胃灼痛,胃泛酸,口苦,舌苔黄腻,脉象沉弦。发病机理:脾胃不和,气机不调,升降失常等。治疗的病症:和胃止痛,疏肝解郁。治疗的方药:主要是以白花蛇舌草或者是蒲公英、半枝莲为主药,配合使用柴胡疏肝散进行加减治疗慢性胃炎。
篇4: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医学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月~6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入选标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年龄在37~80岁的,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功能分级制定的II、III级标准;病史至少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mm(女)或>55mm(男),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2.4岁;其中高血压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18例,冠心病34例。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阿托伐他丁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心功能分级和疾病构成比上以及服用降脂药物剂量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正常对照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1.5岁,均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
1.2方法
1.2.1用药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地高辛,每日0.25mg;血管转化酶抑制剂(个体目标耐受量);利尿剂(视液体储留情况调整)等。阿托伐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丁每次20mg,每天一次。治疗观察均为24周。
1.2.2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测定
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测定时采用美国惠普SONOS5500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设定其探头频率为2.0~2.5MHz。所有入选患者心脏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24周时进行测定。
1.2.3标本采集与检测
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24周时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取其外周静脉血,对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测定。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治疗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变化
心衰两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时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阿托伐他丁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常规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5)。
2.2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
慢性心力衰竭两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脑钠肽(BNP)水平分别是常规治疗组288±67.5pg/mL,阿托伐他丁治疗组285±65.5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9.9pg/mL;两组治疗4周后脑钠肽(BNP)水平分别为常规治疗组265±36.9pg/mL,阿托伐他丁治疗组238±25.5pg/mL,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24周后脑钠肽(BNP)水平分别为常规治疗组165±26.3pg/mL,阿托伐他丁治疗组93.5±15.5pg/mL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托伐他丁组治疗后4周、24周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脑钠肽(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
2.3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的关系
两治疗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水平与治疗24周后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
3讨论
BNP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天然拮抗剂,参与血压、血容量以及水盐平衡的调节,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利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这些均起到维护心功能作用。BNP主要在心室合成,在心室负荷过重或扩张时增加,因此反映心室功能改变更敏感、更具特异性。
上世纪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室重塑中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作用有了逐渐的认识,同时也逐渐认识到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加重又被进一步激活,由此也使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这样使恶性循环形成。故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随着心衰发病机制和治疗理念的更新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不仅仅能够降脂还能够抗氧化、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提示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可能有益。国外学者报道阿托伐他汀在对非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IL-6等炎症因子降低的同时,还可对其左室收缩功能进行改善及重塑心室。
本研究提示:脑钠肽(BNP)水平不仅有助于及时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而且也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帮助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
篇5: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常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卡维地洛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本研究通过卡维地洛联合常规治疗与普通常规治疗的`疗效对比,评价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的门诊或住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49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LVEF<45%。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7.6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7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凡合并β受体阻滞剂过敏,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60次/分,静息状态下动脉压低于90/60 mmHg,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永久置入,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者不纳入本试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在前述常规治疗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3.125mg,2次/d,每2周倍增一次,直至目标剂量,目标剂量为25mg(体重<85kg)或50mg(体重>85kg),2次/d,若随访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视情况调整目标剂量为其最大耐受剂量,不良反应严重者应及时停药。两组每隔2周随访观察一次,共随访7月。
2讨论
本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取得显著疗效,其LVEDD、LVESD、LVEF较普通常规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改善,心功能改善效果亦较常规治疗好。提示卡维地洛联合常规方法治疗CHF能取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改善心室的重构。虽然卡维地洛的不良反应少而轻,但因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临床应用仍需谨慎,应从小剂量起始,逐步增加至目标剂量。因为个体敏感性和耐受性差异较大,所以需根据每次随访结果和患者的主观症状,及时调整患者的目标剂量,达到目标剂量之后,需长期维持,临床疗效常在用药2-3个月才会出现。
篇6: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1 临床表现
主要为左心衰竭,表现为肺部淤血和肺水肿、胸闷或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这时两肺布满干湿性哕音,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同时也表现心、脑、肾脏器缺血和(或)淤血的表现,如头晕或意识淡漠、极度疲乏、肾功能不全少尿等。
若在慢性左心衰竭的基础上发生右心衰竭,即为全心衰竭,则表现静脉系统淤血和全身液体潴留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胸水、全身低垂部位水肿。
2治疗常规
治疗原则为首先控制液体潴留,然后病因治疗、逆转心室重构和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并用。
2.1一般治疗
①.去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控制心房颤动并发快速心室率,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
②.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的危险性戒烟、戒酒,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饮食低脂和低盐,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入水量,应每日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应鼓励心力衰竭患者做动态运动,以避免去适应状态;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在床边小坐,其他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可每日多次步行,每次3-5分钟;心力衰竭稳定,心功能尚可者,可在专业人员监护下进行症状限制性运动,如步行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可给予流感、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预防感染。
2.2用药常规
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全部心力衰竭患者,包括NYHAI级、无症状性心力衰竭,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均需应用ACE抑制剂,而且需终身应用;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至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为:依那普利5-10mg,每日2次,口服;或用培哚普利4mg,每日1次,口服;或用卡托普利25-50mg,每日3次,口服。
不良反应有咳嗽、高血钾、尿素氮增高、肌酐增高、蛋白尿、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细胞减少等,注意儿童、孕妇、哺乳妇女及对本品过敏者禁止使用;用药前及使用过程中应监测肾功能,肾功能不全和手术麻醉间患者慎用。
⑵.利尿剂适用于所有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
NYHAI级、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不必应用,以免血容量降低致心输出量减少,通常从小剂量开始,如呋塞米(速尿)20mg,每日1次,口服;或用氢x噻嗪25mg,每日1次,口服,逐渐增加剂量直至尿量增加,体重每日减轻0.5-1kg;仅有轻度液体潴留,而肾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可选用噻嗪类尤其适用于伴有高血压的心力衰竭患者;有明显液体潴留,特别当伴有肾功能损害时宜选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
呋塞米的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故剂量不受限制。
注意利尿剂可引起低血钾、低血镁而诱发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
⑶.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所有NYHAIⅡ级、Ⅲ级病情稳定者均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
临床上需从极小剂量开始,如美托洛尔每日12.5mg,口服;或用比索洛尔每日1.25mg,口服;或用卡维地洛3.125mg,每日2次,口服。
每2-4周剂量加倍,达最大耐用量或目标剂量后则可长期维持。
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禁忌证有: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 Ⅱ度及以上虏室传导阻滞(除非已安装搏器);有明显液体潴留,需大量利尿者。
⑷.洋地黄地高辛被推荐应用于发作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状况,应与利尿剂、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对于已开始ACE抑制剂或B受体阻滞剂治疗,但症状改善欠佳者,应及早使用地高辛,地高辛目前多采用自开始即用固定维持量的给药方法,即以每日0. 125-0.25mg为维持量;对于70岁以上或肾功能损害者,宜用小剂量地高辛0.125mg,每日1次或隔日1次,口服;为了控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可应用较大剂量地高辛,每日0.375-0.50mg,口服,但不宜作为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剂量,而且在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下一般并不需要;地高辛不能用于窦房阻滞、II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无永久起搏器保护的患者。
地高辛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①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折返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②胃肠道症状(厌食、恶心和呕吐);③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定向力障碍、昏睡及精经错乱)。
目前,临床上不推荐地高辛用于无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NYHAI级)的治疗,因为治疗这类患者的惟一理由预防心力衰竭发展,然而尚无证据表明地高辛对这类患者有益。
篇7: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摘要】心力衰竭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临床上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为特征。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篇8: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医学检验探究的论文
有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医学检验探究的论文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晚期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近年来,CHF的病死率高达50%左右,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有学者指出,有多种因素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发展中,其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该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探讨CHF患者红细胞的医学检验的'临床作用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医院3月到3月收治的75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病程≥0.5年;③临床诊断为CHF;④排除心力衰竭Ⅰ级,患有甲亢、胃肠道出血、其他器官系统有严重疾病等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4例,年龄34~81岁,平均(62.3±1.52)岁。按照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分为3组:A组25例(Ⅱ级)、B组31例(Ⅲ级)、C组19例(Ⅳ级)。另选42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2~83岁,平均(63.5±1.63)岁。4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检查,分析CHF病情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之间的关系、RDW与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1.3心功能等级标准
Ⅰ级:体征不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偶发呼吸困难、心悸和乏力;Ⅱ级:经常感到不适,日常生活中可见呼吸困难、心悸和乏力;Ⅲ级:在活动中可见呼吸困难、心悸,在体力活动中感觉明显不适;Ⅳ级:经常感到呼吸困难、心悸和乏力,不能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4组研究对象
RDW情况比较A、B、C3组患者的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心力衰竭的程度越高,RDW也越高,3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CHF患者中RDW正常与增高患者病死率情况比较
在本组75例CHF患者中,RDW增高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RDW正常者(P<0.05)。
3讨论
近年来,CHF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在传统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监测中,其项目多而杂,费用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临床监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利于患者的及时诊疗。因此,临床上必须找到一种便捷方便、准确反映患者病情的监测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筛查或者大体评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临床医务人员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监测中,将红细胞分布宽度监测作为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是红细胞体积的离散程度,原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目前逐渐被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监测中。临床实践证实心力衰竭与红细胞分布宽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据相关文献显示: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患者的病死率高达17.6%左右,显著高于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患者。在本研究中,慢性心力衰竭中的A、B、C3组患者的RDW均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越高,其RDW也越高(P<0.05)。由此可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病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A、B、C3组CHF患者中,RDW增高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RDW正常者,因此,CHF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篇9:中医怎么治慢性鼻炎
1、大蒜治鼻炎
我患鼻炎,经多年医治,无明显效果。时好时患。经中医大夫介绍一方治愈,后介绍给多人用此方都有明显效果。将大蒜一瓣捣烂,用干净的豆包布包好,挤压出蒜汁滴入每个鼻子孔内两滴(当时刺激的很痛)再用手压几下鼻扇使其鼻孔内都能粘敷到蒜汁,轻者一次,重者二次即愈(编者注:大蒜刺激性强,请从微量试起;大蒜过敏者禁用)。
2、盐水洗鼻治好我的鼻炎
我患鼻炎多年,久治不愈,已丧失治愈的信心。去年偶得一方:配制盐水(100毫升瓶内放食盐两匙,开水稀释),用牙签卷上棉球蘸盐水洗鼻孔,然后把药棉暂留鼻孔内,此时或头上仰或身平躺,用食指和拇指按鼻两侧,并用力吸吮,使棉球上饱蘸的盐水流入鼻腔内,再流入咽喉部。开始时感到鼻内辛辣难忍,几次即适应,也可先用淡些的盐水洗逐渐加浓,使鼻腔慢慢适应。我坚持早晚各洗鼻一次,一个多月后,鼻腔畅通,嗅觉灵敏,多年的鼻炎治好了。
3、槐花蜜可治萎缩性鼻炎
一同事被诊断为萎缩性鼻炎,她自创一法治疗效果显着。每天早晚洗脸时,用小手指蘸流动的自来水在鼻孔内清洗,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和分泌物,充分暴露鼻粘膜后,用棉签或手指蘸市售的槐花蜜均匀地涂在鼻腔患处。她坚持自己治疗两个多月,鼻腔已不痛痒,无结疝样分泌物,嗅觉也基本恢复正常。
4、冷水治鼻炎
1975年我得了鼻窦炎,很严重。两天一瓶滴鼻净还不够,只要停药,鼻孔立刻不通气。长时间治不好。这时一位张大夫说了一个偏方:洗脸不用热水,用冷水,用手心盛自来水管放出来的冷水,捂在鼻子上,把冷水吸进鼻孔里,而后擤出来,再盛水吸进去,再擤出来,连续几次,每天坚持。我用这个冷水疗法10天,鼻窦炎好了。这20多年,我用冷水疗法从未间断,鼻窦炎至今也没有再犯。
5、丝瓜藤治副鼻窦炎
我是位副鼻窦炎患者,曾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后偶得一方,取得较好疗效。方法是:找老丝瓜藤数米,晒于,切成细段,再放在瓦上焙至半焦(千万别糊了),然后在面板上,研成碎面,装入瓶中备用。使用时,把鼻腔中的鼻涕清干净,用干净棉球擦一遍鼻腔,再用细塑料管(如喝酸奶用的小管就行),让家人帮助把丝瓜藤粉吹入鼻腔,再用干棉球塞住鼻孔。此法最好在晚上临睡前应用。连续数日可治愈。
6、红霉素四环素眼药膏可治鼻炎
取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涂在消毒的棉花棒上,伸入鼻腔内均匀涂上药膏,每次以涂满鼻腔为准,一日两次,一般鼻炎有3至5天即可痊愈,无后遗症。
篇10:中医怎么治慢性鼻炎
1、慢性单纯性鼻炎
常听到很多人抱怨,侧身睡觉时鼻子总是不通气,这就是典型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其主要表现有粘液性鼻涕、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一般安静休息、身体疲劳或处于干冷污浊空气时特别严重,而活动时减轻。
中医认为该病为“鼻窒”,也就是鼻腔堵塞的意思。中医一般将此病分为肺热、气虚,并选用温肺止流丹、补中益气汤等药物进行辩证治疗。西医治疗强调消除病因、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如使用滴鼻剂。同时,也可选用滴鼻、吹鼻、理疗、针灸等中医偏方治疗。
预防及自我调护:
患者应积极锻炼身体,坚持用冷水洗脸,预防感冒。积极治疗急性鼻炎、鼻部邻近器官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防止诱发本病。并避免在有毒或刺激性气体、粉尘多的环境久留。另外,患者不可大力擤鼻涕,以防浊涕走窜入耳。也不可长时间使用血管收缩性滴鼻液,如麻黄素、鼻眼净等,以免引起药物依赖性鼻炎。
2、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是由于滥用滴鼻剂所致,其特点也与滴鼻剂有关。早期是药物依赖阶段,即必须经常滴用某种药物,否则鼻子塞得难受,流鼻涕,头昏头痛。到后期鼻粘膜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对滴鼻剂不敏感了,滴任何药物都不能使鼻腔通气。
预防及自我调护:
患鼻炎后应积极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疗,尽量少滴或不滴鼻腔减充血剂。必须用的剂量应控制在每天2至3次以内,而且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0天。
治疗药物性鼻炎的首要措施是停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可改用生理盐水或曲安缩松液滴鼻,后者属激素类药,也不可长时间使用。
3、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就是鼻窦内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以鼻多浊涕、鼻塞、嗅觉不灵、头痛为主症,病程通常较长。慢性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病,其发生率远较一般人想象的高,因未受重视而往往形成慢性鼻窦炎。
猜您感兴趣:
★ 西医个人简历
★ 药学论文范文
★ 业务培训简报范文
★ 护理的毕业生论文
★ 内科护理自我鉴定
★ 药学论文选题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论文(推荐10篇)】相关文章:
药学论文小范文2023-09-27
护理论文题目2023-07-03
护理论文格式2023-02-11
心力衰竭 护理体会2023-06-07
脑出血护理论文2022-08-17
宫颈癌护理论文范文2023-03-22
糖尿病论文范文3000字2022-09-24
论文提纲范文药学2023-05-27
药学文献检索论文范文2023-04-03
电针与抗生素联合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观察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