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论文

时间:2022-05-04 03:22:2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论文((共10篇))由网友“imnotambe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论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论文

篇1: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论文

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论文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为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流程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改变了科技期刊的出版方式,使科技期刊出版逐渐步入了数字出版进程。研究数字出版时代的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流程对整个期刊业来讲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推动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加大对传统技术改造的力度,以提升出版刊物的层次,还可以促进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改变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周期长、效率低的劣势,以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出版环境。

一、出版业务流程再造

(一)业务流程再造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昌佩在《改造工作:不要自动化,而要推倒重来》一文中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昌佩在《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企业流程再造工程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环境。”[1](二)出版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提出以后,在很多企业和学术界反响强烈,一些欧美大公司相继进行了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学术界的专家也纷纷对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展开研究。但在出版界,对出版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传统科技期刊出版,信息传递效率较低,编辑、作者、专家三者之间缺乏直接、高效的沟通方式,直接导致科技期刊有出版周期长、信息更新速度慢等先天性缺点。所以,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从业人员要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出版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以建立高效、开放的出版运作模式,使稿件从投稿到印刷出版整个业务流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

二、出版业务流程再造的特点

(一)时效性

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流程再造大大提高了出版效率。数字时代读者获取信息时间变短,传统出版科技期刊发表文章动辄数月,新技术、新成果待发表后已成为不实用的或是被淘汰的技术和成果了;而数字出版时代,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网上投稿、专家评审等一系列活动,省去了中间诸多环节,大大节约了出版时间。

(二)灵活性

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流程再造可以提高出版行业对广大受众的服务质量。传统出版科技期刊只有纸质版一种出版形式,而出版流程再造后,利用现代化出版技术,数字出版、多媒体出版等多种出版形式能以更多的表现手法展现给读者,满足各层次读者不同需求,可以极大改善出版行业服务质量。

(三)交互性

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流程再造可以使作者、评审专家、编辑通过特定网络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评审专家可以为作者在线提修改意见,作者在线完成修改,交互性比较强。

三、出版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市场的选择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新媒体的阅读率持续增长。据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略有提升,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传统媒介中,除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外,纸质报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以上数据说明,纸质版报纸、期刊的阅读量在成年国民中均呈下降趋势,但综合其他方面,成年国民的阅读量总体是上升的',尤其是人们对新兴媒介的接触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20手机阅读快速发展,移动阅读、社交阅读将成为新的阅读发展趋势。

2.载体的变化

数字出版时代移动终端不再仅以印刷文字形式出现,而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被传输至网络,并配以图片、视频、音频等,使读者在阅读时能获得更直观的信息传递感受。而传统编辑流程依然遵循原稿——审核——排版——校对——印刷,如此循环往复,不仅费时、费力、耗财,最终只能得到用于印刷的纸质版本。若要制作电子图书,或者以其他媒体形式发布,又需重新制作。据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近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五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9.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33.8%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3.8%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0%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2]虽然有五成的人群愿意读纸质版的读物,但是通过手机、iPad、网络阅读的人群数量也不容小觑,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最终产物不仅可以印刷纸质版本,还可以通过网站、手机、iPad等以不同形式展现给读者,以实现多媒体发行。

3.政策支持

年我国数字出版领域成效显著,数字出版正式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同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编制发布了《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完成“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和“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出版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3]由此可见,国家对数字出版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可以预见,未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前景将会一片大好。

4.传播速度的需求

传统出版物,从策划到印刷发行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数字出版则可以实现制作与发行同步。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减少了排版、印刷等过程,大大缩短编辑流程,从而实现即时传播。[4]目前,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通过微信、QQ、E-mail等即时通信工具与作者沟通,虽然较过去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距离满足数字出版对信息传递速度的要求还相去甚远。这也就要求科技期刊必须实现编辑流程再造。

(二)内部因素

1.出版单位自身定位

数字出版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不再单纯是内容的提供者,而应该是读者的服务者,努力为每位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满足读者全方位的需求。近几年,谍战系列作品很受市场欢迎,《潜伏》《伪装者》等电视剧叫好叫座,一时兴起了谍战片热,许多热钱都涌往这一市场,但是很多影片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影片相互模仿,缺乏主题、缺乏新意,火热的谍战市场也逐渐归于平静。所以,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要想拥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和市场,仅靠内容是不够的,为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有助于出版单位培养忠实的读者,获得稳定的市场,更有利于出版单位与读者双方互动,实现双赢。其次,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大部分经历了数十年的经营、积累,拥有大量资源和较稳定的读者群,他们只需要把握好自身的优势,精准定位自己的读者和市场,尝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打造有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出版单位的整体提升。再次,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具有独特性。传统出版单位发展至今,真正的巨擘只有几家,他们拥有的优质出版资源是其他出版单位无法比拟的,比如众所周知的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所以数字出版对规模小、出版资源少的出版单位也许是发展的大好机遇。因此,独特性成为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生存的必由之路,创建新产品或集中优势资源做好一个产品,那么就能成为细分市场或者新市场的第一甚至唯一,实现出版单位自身价值。[4]

2.编辑因素

在数字出版新模式中,由于载体、传播方式的改变,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也必然随之改变。首先,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掌握数字出版基本技能。数字出版要求编辑不但要掌握数字出版技术,能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根据不同的出版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编辑,还要对数字出版销售模式及赢利模式有深入的了解。如果编辑不精通相关的技术就会对新的销售模式感到无所适从。[5]因此,掌握数字出版基本技能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其次,科技期刊编辑要能自行分析数据。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强调编辑要深入市场、实地调研来分析市场行情,以便能策划出受市场欢迎的选题。在数字出版时代,这个方法依然是很实用的,但是获取数据的手段要发生质的变化。如果科技期刊编辑只依靠手、脚、眼、嘴来获取信息,显然这与数字出版理念太不相配。数字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学会分析数据,才能事半功倍。再次,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出版单位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对编辑来说是基本素质,更是数字出版对编辑素养的根本要求。数字出版时代,不论是形式的创新,还是内容的创新,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关注,若被市场认可,便可在短时间内于空间上延伸得更远,或在相同空间内留存更长时间。比如《狼图腾》,在中国大陆发行300余万册,被译为30种语言,在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连续6年蝉联文学图书畅销榜前十名,而作者姜戎仅写过这一部作品,但出版社并未因作者写作背景匮乏而否认这部作品的价值,而是大胆采用作者的书稿,使之成为一本畅销书。在此,编辑队伍在各环节的创新素质不无体现。

四、结语

数字出版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要紧跟出版发展潮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利用好自身优势,以成为细分市场或者新市场的第一甚至唯一,实现出版单位自身价值。[4]而编辑流程再造是广大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首先要实现或者接受的。只有实现了编辑流程再造,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快速、全方位地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才能实现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自身价值。

篇2:如何再造营销流程?

因为市场环境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新的市场环境呼吁新的营销流程,传统的营销流程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并成为制约企业赢得市场的挡路石。市场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市场竞争加剧,精细化营销成为大势。

在产品同质化日渐普遍、低价竞争愈演愈烈的今日,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为了求生存、得发展,企业惟有创新突围。这时,区域化营销、细分市场、决胜终端、掌控渠道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而这些,都属于精细化营销的范畴。

精细化营销的诞生和大规模采用,同时也就决定了传统营销流程的“提前退休”;因为企业为了更顺利地实施精细化营销,必然要同步对自己的整个营销流程进行大幅度调整和变更,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现代渠道迅速崛起,下游推动上游变革。

上游企业曾长期占据着厂商博弈的主动权,商业领域的变革也是由上游企业来主导的。但是,随着近年来现代渠道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大型商超、大卖场的快速扩张,渠道商开始逐步掌握厂商博弈的主导权,并成为游戏规则的新主人。现代渠道往往对其内部管理非常重视,分工也极其仔细;上游企业为适应这种格局,就必然要对其传统营销流程进行大幅变革。

企业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开始失控。

在传统营销流程下工作的营销人员只有两种,要么是极少数样样精通的营销“精英”,要么是“样样都懂、样样都不精”的庸才。“精英”会对企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最终被员工“约束”;庸才全身心投靠企业,依赖企业的“施舍”吃“大锅饭”,变成企业的一个包袱。两种人都不是企业所需要的;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对营销人员实施有效的过程管理,企业只有再造营销流程。

营销人员期望“减负”。

作为市场最前沿的营销人员,他们对传统营销流程有着最直观、也是最深刻的认识。在传统营销流程下,所有营销人员是被孤立乃至敌视的;同事之间很难取得真诚的合作。营销人员是“吃力不讨好”,反而还得罪人。传统营销流程变革势在必行,否则,如同文章开头所述案例将会层出不穷,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将被大大削弱。

篇3:如何再造营销流程?

思维决定行动,方向引导过程。企业再造营销流程,必须预先确定新营销流程的方向,或者是目标。再造营销流程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进行专业化分工。这是新营销流程的基础,没有专业化分工的成立,再造营销流程将成为“空中楼阁”。

二.实现专职专能。根据员工的能力、性格,“以岗定员”,“以人定岗”,每个员工都有自己最主要的职能;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员工负责。

三.建立顺畅的营销流程。营销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简单的各个环节相加之和。企业必须确保自己的新营销流程畅通无阻,这是获取利润的关键之所在。

四.充分利用厂商资源。营销从来就不是一个单方面的事情,市场业绩的取得有赖于厂商之间的亲密合作。企业再造营销流程,必须实现厂商资源共享,力图以群体的力量来获取最大的回报,实现双赢。

五.有的放矢。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最初目标;而企业在活动之前,应该预先设定一个目标,以便“指导”营销人员“按图索骥”,有章可循。再造营销流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在投入相等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利益。

篇4:如何再造营销流程?

企业再造营销流程,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状况以及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新的营销流程绝对不是抽象的,当然也不可能每个地方都生搬硬套。

在适当的条件下,企业才能选择再造营销流程。具体来说,再造营销流程的步骤主要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确定企业再造营销流程的总体策略。

这个工作主要由企业总部或区域经理来完成。在做出正式决策之前,企业或区域经理必须详细了解以下信息:

1.企业发展现况及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营销始终是为企业总体战略服务的,再造营销流程必须服务、服从于企业的整体策略。

2.传统营销流程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贡献。如果传统营销流程在大部分区域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企业再造营销流程就应该暂缓或预先试点,而非“一拥而上”,全面颠覆传统营销流程。

3.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在传统营销流程下的“市场作战能力”。借此,企业或区域经理可以预计新营销流程的市场竞争力。

4.全国市场整体状况(相对于企业来说),行业发展趋势(包括渠道商的变化),以及企业的传统重点区域市场的状况。了解这一块信息有助于企业或区域经理“因地制宜”实施新的营销流程。

5.企业在各地市场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压力。企业要想赢得市场,最大的难点在于与竞争对手抢夺市场。

预先确定再造营销流程的总体策略,有利于一线营销人员有的放矢,明确各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也便于企业或区域经理进行系统、科学的考核。

第二步:细分各种岗位,进行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分工包括两类分工:一是工种(岗位)类分工,二是产品线分工。

传统营销流程既没有对工种进行分工,也没有对产品线进行分工。许多营销人员同时负责几个产品线,同时他们还需要承担各种工种。比如,一个白电营销人员既负责空调销售,也负责冰箱、冰柜销售;同时,他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业务员”,兼任“送货员”、财务人员(收货款)、售后服务员(负责产品维修咨询)、市场策划经理、广告宣传员、促销员、内勤(开提货单,统计数据)……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夸张,但事实却是这样的!

现在,企业再造营销流程,首要的就是进行专业化分工,区分产品线,对具体工种进行细分。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营销流程包括:

下订单(业务员联系客户)——开提货单(内勤或财务)——提货(库房)——送货(物流/运输)——销售(促销员)——开发票(财务)——回收货款(业务员)——下订单……

如果有商返产品或滞销产品退回,那么,这个营销流程还会复杂一些。

在这个营销流程中,内勤、财务、库管和司机(包括维修人员)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传统营销流程之所以不适应现代市场环境,根源出在“营销人员”身上,他们也是最能为企业创造业绩、获取利润的“主力军”。

专业化分工就要求把营销人员的工作进行细分。大体来说,“营销”工种可以分成单纯业务(只负责开发和维护市场)、收款员、市场策划、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市场调研、培训、技术和产品咨询等。

专业化分工保障了企业再造营销流程的顺利实施!这是企业再造营销流程的基础。

第三步:根据营销人员各自不同的性格、能力,安排相宜的工种,实现专职专能。

这一步是企业再造营销流程成功的关键。要想实现专职专能,企业不仅预先要进行专业化分工,而且还必须充分、全面了解下属员工的不同习性和优点,然后“因材施教”,安排与他们能力相适宜的工种。这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但是却是企业再造营销流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专职专能就要求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主要职责,甚至每个员工都有专一的职能,责无旁咎;同时,每个职能部门都有专人负责。比如,业务员就只负责单一的开发和维护营销渠道,至于回收货款、送货、售后、广告宣传等其他职责则由他人负责。

根据企业和各地市场实际状况,专职专能可以表现成多种形式:在人手不够,或条件不具备时,优秀的营销人员可以身兼多职,但是,这些营销人员必须“专职专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岗位负责;此外,企业或区域经理可以招聘更多的营销人员,真正做到“专职专能”;同时,企业或区域经理还必须加强对营销人员的专业培训,让这些营销人员尽快成长起来。

第四步:建立顺畅的营销流程。

顺畅的营销流程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企业要决胜市场,或者是再造营销流程,单单依靠某个环节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必须建立一条畅通无阻的营销流程,将营销流程中的所有环节有机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规范化、条理化、合理化、现代化。

顺畅的营销流程有赖于企业或区域经理的有效监督和总体考核。营销人员从来只会做那些被企业领导监督和考核的工作,而不会做企业领导“希望”做的工作。顺畅的营销流程不是由下面的单个营销人员来决定的,它必须依靠企业领导的严格监督和全程追踪考核。

为确保营销流程顺畅无阻,企业或区域经理还应该在营销流程的每个环节安置合适的人选,人员到位,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营销流程顺畅也会成为“水中镜月”。

第五步:厂商合作,资源共享。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逼迫”厂商必须通力合作,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单个厂家或单个商家在整个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都是比较弱小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而厂商如果团结合作,资源共享,那么会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两全其美。

厂商合作、资源共享必定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旋律,这也是企业再造营销流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企业要做到这点,必须将下列工作做到位:

1.术业有专攻,各人有专职。在专业化分工之后,企业必须确保,在整个营销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有合适的员工“全权”负责。

2.整个营销流程顺畅,并且能够给厂商以最大的支持。比如,确保给商家提供最充足的货源,回收货款及时,产品销售周期缩短,等等。

3.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由于企业已经实现“专职专能”,营销人员可以更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商家资源。例如,某企业“专职”负责广告宣传的营销人员,可以加强与商家的沟通,并利用商家在当地媒体中的良好信誉,大打“廉价”广告宣传(折扣低),甚至“免费”使用商家的广告宣传窗口(许多商家都在当地报纸、电视台享有广告版面/时段)。

4.逐步将合作伙伴纳入到企业统一管理中来。企业不需要全面“掌控”或“收购”合作伙伴,而是通过“影响力”来引导、主导合作伙伴的动向,将合作伙伴与自身资源完美的结合在一块,共同赢得市场。

营销流程再造要注意的问题

1.“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岗定员,以人定岗”,确切做到专职专能,权责分明。

2.因地制宜实施再造营销流程工作。企业再造营销流程,绝对不是一个追求“时髦”的工作,它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环境的实际状态;企业再造营销流程,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在全国所有地区都“再造营销流程”。

3.变化是永恒的,新的营销流程也不能确保企业在未来的日子里一直获得成功。企业真正要做的,就是寻找“动态平衡”,并且在“动态平衡”中找到最合适的营销流程。

4.监督和考核非常重要,营销人员的具体执行决定一切。

篇5:我国制造业流程再造研究论文

我国制造业流程再造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通过对当今制造业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普遍难题的详细分析,文章认为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进行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再造是我国制造业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当今制造行业管理变革为案例,探讨了我国制造企业进行流程再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

从简单的低质廉价品到精密的可与其他制造强国匹敌的优质产品,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制造”让世界刮目相看。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只是制造大国,并非制造强国。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作者认为国内制造企业需对自身的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改变过去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实施信息化战略。本文以制造行业管理变革实践为例,对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流程重组和物流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探讨。

制造企业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流程分析

制造企业供应链

我国绝大部分生产制造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没有把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的竞争策略。公司对企业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简单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观念上;在公司经营战略的规划制定上,完全没有考虑到物流部门的利益,物流部门在企业中的总体地位低下;企业对物流计划和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重视程度不够,手工作业速度慢,准确性差;与原材料、物流供应商之间只是简单的买卖交易,供应商数量很多,但信誉很差。

分散的物流管理忽略了供应链的整合。公司原材料、仓储管理、制造用料管理、成品管理、运输管理、各种物流资源的计划与管理,采购管理以及物料、产品的检验等分别由不同的独立的职能部门负责,企业的物流活动被人为地分割为独立的几块,各环节的协调性差,信息共享差,各部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总成本高,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缓慢。

缺乏全面供应链成本观念。公司只是重视运输、仓储、采购成本等显性成本,对物流管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机会成本损失等隐性成本重视不够。

过分依赖市场预测的推式生产。如各销售分公司、批发商、零售商预测市场需求各偏差5%,那么反应到总部的市场预测偏差将高达20%以上。

顾客服务水平很低。公司订单的完成率一般只能达到70%,大部份订单完成率只能有40%~50%;另外,生产、采购、销售、设计物料等部门间协调困难,相互间扯皮现象严重;供应链管理提前期较长,95%的时间用于非增值活动。

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流程

从现代物流的概念中我们知道,现代物流包括3个“流”,即:计划流、实物流和信息流,其中最重要的是计划流和信息流,只有这“二流”做好,实物流才能畅通。从现代企业物流的功能上来分析,一般包括网络设计、信息处理、运输递送、存货管理等4个方面,实物的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是比较简单的,现代物流的管理大部分体现在网络的设计、信息的处理、存货的管理上。现代物流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它不仅要降低物流作业成本,更重要的是要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而且现代物流是客户服务的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创新的'原动力,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节约成本,最重要的是要平衡成本与客户服务水平、企业长期效益的关系,并且在于企业如何选择物流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现代物流是企业管理优化的过程。

面对困境,我国制造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运作方式:重新设计符合供应链管理的业务作业流程;重构适应供应链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贯穿于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体系;重新制定与供应链管理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制造业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重组与重构。

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应从物流、生产、营销、财务、新产品开发等一体化经营角度进行企业发展战略定位。经过战略的调整,突出信息系统管理再造的重要性。企业的信息系统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系统,信息系统通畅了,企业运作才能良好。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优化、升级原有的MRPII系统,面向制造生产,解决物料相关需求的问题,通过MPS、MRP、RCCP、CRP等系统的优化来达到生产物流的畅通;新建企业分销资源计划(DRP)系统,实现动态、多级库存管理,动态销售管理,客户订单管理,动态信用控制,物商分流及动态财务管理等。

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先期进行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

基于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再造

建立全新的信息系统一个典型的、设备先进的流程型制造企业的信息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知道,现代企业的信息系统包括了6个部分: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PDM系统、MES系统、T&L系统。

实现数据的统一编码如在基础数据管理方面实行统一编码,物品代码、客户代码、仓库代码、业务作业员代码等;在单据管理方面,取消原物品借用单、原送货计划单、手工发货计划单,新建客户提货单、客户退货单、移库申请单、直发客户送货清单、其他出库单等5种单据;通过信用额度控制、回款时间控制等建立客户提/发货信用管理机制,并且统一客户销售类型。

生产流程再造企业所有的业务都通过MRPII、DRP系统进行管理,包括销售公司生产订单的下达,生产部门生产计划、原材料/配件请购单的制定,采购部门采购订单的生成制定和物流部门收发货计划制定等等。

销售流程再造针对DRP系统进行销售流程再造,包括销售公司各机构和VIP客户销售预测、月销售计划的制定、客户订单管理、经销商销售终端记录管理,物流部客户提货管理、发货计划/送货计划管理、库存业务管理、向第三方物流公司或企业自营库发出的物流作业指令管理及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等。

进行组织结构重组

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日益复杂动荡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原有的塔型结构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在这种结构中,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建立在基层组织上的基本单位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物流管理模式再造

信息化物流体系构建

对制造企业而言,供应物流管理要求是在确保物资供应的数量与质量的同时,还应努力降低物流系统总成本,使企业供应物流合理化。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物流体制做保证,因此,物流管理体制十分关键,它是基础,是平台。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再造业务流程是制造业务物流变革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供应物流体系:

以定单为核心变革供应物流管理体制供应物流要适应市场要求,围绕定单来运作,过去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都是为生产而储备,为库存而采购,很少注意到用户的需求。

建立供管结合的一体化生产物流管理体系按照国内外物流发展趋势,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是物流管理的主旋律。

改革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模式要树立市场意识,一切为定单服务;与供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与供应商实现公平、互动、双赢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产品开发速度;要消除权力和感情意识,把责任摆在第一位。

建立供需全方位互动机制物资采购重点向国内甚至国际品牌靠拢,以采购质量的提高,促进本企业品牌的提升。同时,通过供应链设计与管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推行物资检验外移战略,确定部分免检产品,进厂检验重点放在新供方和业绩一般的供方上,或由需方检验人员参与供方的质量监控和管理。

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生产经营企业物流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现代物流作业方式。

重新规划物流配送网络

建立集中供货的物流配送中心。经过整合后,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销售区域成立相应的片区物流配送中心,负责对应片区产品的配送工作,实现片区内资源共享;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片区配送中心又可建立适当数量的二级中转库。

实现销售商流与物流分离。销售公司对应各驻外机构,只负责商品交易有关的业务活动;而将实物配送、商品转移等具体的物流作业和管理活动如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管理等由公司物流部和专业物流公司负责管理。

参考文献:

1.马丁克里斯拖弗.物流竞争--后勤与供应链管理.北京出版社,

2.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3.迈克尔哈默.企业行动纲领.中信出版社,

4.王玉荣.流程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程秀生,李维安,严建援,王晓明.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研究”课题报告之一,2002

6.江彦.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7.吴文钊.企业信息化三部曲.中国信息化,2004

篇6:数字出版在科技期刊中的推动力论文

数字出版在科技期刊中的推动力论文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创新发展。它们与出版业不断融合,逐步产生了新的出版形态一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目前一般认为,数字出版产品包括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据库出版物、手机书、手机报、手机刊、手机音乐、电子书、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等,它们一般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用户的移动接收设备上,如手机刊等。

科技期刊是发布知识创新成果、推进学术信息交流和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开辟了广阔前景。国外出版集团在20世纪末纷纷转向数字出版,经过10多年的发展,涌现出数字出版相关技术,并形成了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使得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式、传播手段、阅读方式、市场主体乃至盈利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导致整个传统出版行业面临结构性转变;然而,与国外成熟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相比,我国的期刊数字出版还处于初级成长阶段,距离完成向数字出版的成功跨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国际上领先的出版集团相比,国内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由于其小、弱、散的特点,并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对数字出版相关技术也很陌生,这成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瓶颈。虽然这些出版单位在数字化浪潮中跃跃欲试,但又望而却步。

本文对数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征、兴起和发展、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科技期刊在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几个方面作一综述,以探索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从而加快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步伐。

1.数字出版的概念和特征

数字出版发展迅速,对于数字出版的概念,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综观迄今出现的一些数字出版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澳大利亚学者提出:“数字出版是依靠互联网并以之为传播渠道的出版形式。其产生的数字信息内容建立在全球平台之上,通过建立数字化数据库达到在未来重复使用的目的。”这个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数字出版中,出版单位将内容信息以编码数字流的形式通过一定方式提供给消费者,而把编码数字流还原成文字、符号、图像、声音等时,则需要专门的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移动阅读器等。

国内学者把数字出版概括为“只要使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中国版协电子与网络出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勤认为,数字出版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是出版过程的数字化,包括编辑加工、印刷等;二是产品形态的数字化,也就是在出版介质上呈现出可交互的数字化产品;三是产品运营的数字化,即形成一个收费系统,使终端的内容发布能够变成前端的收入,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产业链。傅强&]认为:随着数字出版范围的延伸,数字出版已经从狭义的概念演变为内容发布与信息服务的代名词,传统出版单位应该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型。

数字出版不是把纸质出版物单纯数字化的过程,数字出版应该有3个延伸:向知识资源的深度加工开发延伸,向多种媒体结合运用延伸,向服务延伸M]。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生产数字化:数字出版产品都要求有一定的数字文件格式。为了方便将不同格式的数字文件相互转化,对内容中的各种元素进行标准化的标引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国际上通用的处理方法,是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进行标引。2)管理过程数字化。3)产品形态数字化。4)传播渠道网络化。5)采用超文本链接,方便读者获取信息1810。

2.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

世界范围内数字出版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之后。国际上领先的出版商,包括Thomson、JohnWiley、Springer、Elsevier等大都在20世纪末期开始转向以数字化出版。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完成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成功跨越,其数字出版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如在过去的几年中,传统纸质出版年均复合增长率是1.9%,数字出版则达到了17.4%,现在Elsevier的内容66%以上是通过数字出版方式传输的E1。这些出版商依托于数据库,建立了成熟的专业化数字出版模式,如Elsevier建立了海量数据库ScienceDirect信息在线平台,Springer建立了数字出版平台SpringerLink2.0。

我国数字出版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数字出版整体规模从的15.9亿元增长到的200亿元,5年间产值增长超过10倍。《—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比20增长了70.15%。2007—,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2%。广告业务在已经超过传统媒体广告的收入。我国数字出版正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1,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时期把数字出版关键技术的研发列入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对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开发利用。但同时数字出版投入和产出矛盾突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都在盈利模式上面临较大困难。

综观中西方数字出版的发展,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差异:在国外,传统出版商的引领者也是数字出版商的引领者,内容和平台是一致的;而在国内,传统出版商不是数字出版的引领者,技术服务商引领了数字出版,内容和平台分离。国内一位学者曾感叹:“国外—提到数字出版,首先想到Pearson、Thomson,国内想到的却是盛大、汉王、同方知网。”

3.数字出版相关技术

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实施的数字出版工程包括了几项关键技术,主要有元数据、结构化信息、知识点标注技术,面向生产过程的数字版权保护体系等。

1)元数据。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采用元数据规范的信息处理技术来管理和组织信息资源。国外在元数据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已有许多元数据标准被广泛采用,最常用的为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Dublincore,DC),DC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我国元数据采用现行的DC元数据标准15。元数据用于对信息内容的主题和结构进行描述,现在一般特指基于标记语言(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等)的网络信息资源处理方案。标记语言用于解释信息资源在计算机电子文件中的结构。元数据标注是数字出版的核心工作之一,即把稿件按其内容分解为基本单元(如标题、段落、插图、知识点、公式等),并用XML结构化符号标记出来M。

2)结构化信息、知识点标注技术。这使读者可深入到文献内部就某知识块进行检索。对不同的读者,可设立不同的知识元体系,建立不同的知识元数据库。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可以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加工,即可出版带知识标引的作品。传统的科技文献的结构是基于形式划分的,如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引文等。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基于内容对文献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归纳和更细致的结构化,以知识点为单元对整篇文献进行分解和标注。例如,某一篇流行病学论文中提到了某传染病的最先发现时间,这个信息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当对其进行标注以后,需要该信息的读者就可以准确、快速地查找到,而且可以得到这个信息的来源文献,甚至可以对同样提到这个知识点的所有文献进行对比。而传统的检索方法也许只能以该疾病的名称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查找或者全文查找,这样查出来的文献中必然有大量不是所需要的结果。所以,知识点标注和结构化信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降低检索结果的信息冗余度。

3)数字版权保护体系。科技期刊中的数字化作品的版权保护主要涉及加密、数字水印、数字指纹等技术;但陈晓苏等M认为,有效的数字作品版权保护还必须依赖权威部门作为可信任的第三方建立认证体制。

4.国外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分析

国外出版社如Elsevier、Springer等是全球大型的科学文献出版商,数字出版业务已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80%左右,其盈利模式已较为成熟。

1)发布功能强大、包括海量数据库的信息在线平台,并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水平进行定价19,如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和Springer的SpringerLink2.0。

2)运用在线编审,其生产流程是一条完整的数字出版链,作者、编辑和生产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数字内容的创造、加工与发布。如Springer基于OnlineFirstTM的生产流程,在SpringerLink平台上,既可以选择作者付费的出版模式进行在线优先出版或开放存取出版,也可以采用用户付费的出版模式进行专业订制出版。

3)进行集团化运作,不断地兼并重组。如Elsevier每年出版超过2000种期刊势头良好的期刊,比如1990年融合《TheLancet》。

4)跨国经营,开展国际合作。如Elsevier在24个国家设立了78家办事机构,在中国与科学出版社等保持密切的合作。在Springer拥有的期刊中,约25%的销售是以合作的方式在世界各国进行的。产品由合作伙伴负责该国国内的发行,由Springer负责全球范围的发行,并以数字形式在SpringerLink上供全球用户使用。Springer与我国学术权威出版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合作。该公司还与中国期刊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了90余种优秀的科技期刊。

5)与Google等搜索引擎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通过搜索引擎把终端读者拉到其出版社的出版平。

6)个性化服务战略。尽量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为产品的差别化定价打下好的基础。例如:Cell网站提供Podcast,能随时收听可下载至iPad的科研进展内容《NEnglMedJ》提供每周1次的“AudioBriefing”音频材料、“VideoinClinicalMedicine”的视频材料等。

5.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还不成熟,其所依赖的传统生产和经营方式是数字化发展的瓶颈。目前其主要的盈利模式如下。

1)内容盈利模式:包括出版单位在其自有网站上直接销售(没有第三方瓜分利润,但在技术上的投入较大)和传统期刊互联网出版商(如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在线销售。

2)广告盈利模式:一种类型为数字出版本身所带有的广告,是期刊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种类型为期刊出版网站上所吸附的广告。广告主既可以按传统的方式购买版面,也可以按照广告被读者打开的次数进行购买,甚至可以将广告本身以多媒体期刊的形式通过平台发布。

3)服务盈利模式:出版物的生产经营者通过向读者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如通过数据库盈利模式来实现盈利。

4)手机杂志盈利模式: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接收终端。手机出版总收入220亿元,是数字出版中收入增长最快的类型b"28。

5)科技期刊的独家经营模式:与国内几大中文全文数据库服务商(如知网、万方、维普等)进行独家合作。优秀出版集团或者学术团体进行版权独家经营在国内外已有众多成功的案例29。

6)集团化经营模式:集团化经营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资源整合,扩大读者群,以占有更大的专业读者市场份额,并开展数据库的销售工作。佟建国等M对高校学报的集团化经营作了一个假设:把高校学报看作一个整体一《高校学术研究》,将高校学报按学科专业重新汇编成在线期刊,如《高校学术研究:数学》《高校学术研究:医学》等系列在线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期刊分社出版Frontiers系列24种全英文期刊,资源集中度较高,是国内少有的由出版单位主导的数字化出版的典型案例。

7)创新合作出版模式: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出版社作为合作期刊的出版单位出版期刊230种,并吸引更多期刊加入。此外,与Springer进行合作,加强国际交流。

8)建立数字出版资源数据库: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与Springer合作出版的Frontiers全英文系列期刊的在线出版平台,以发布,已有很多机构购买了该平台的访问服务。

6.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出版单位资源集聚度低,整合力差,不利于集约出版。我国科技期刊目前有4794种,分布在近3000个出版单位中,这种分散经营的出版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严重阻碍了期刊的发展和壮大。

应对策略:集团化发展是我国科技期刊长远发展的方向。在从传统纸质出版过渡到数字出版的过程中,需要很大的投入,这是小出版社无力承担的。而大型的出版企业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充分的资源整合。综观国外的出版集团,它们之间的兼并重组此起彼伏,其目的就是实现资源的聚集。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各个编辑部成立出版企业或者并入已有的出版集团,对于学术水平较高的自然科学期刊给予政策倾斜,旨在打造竞争力强的期刊集团。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推进集团化经营。可以借鉴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经验,通过合作出版模式,集聚资源,提高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期刊加入该平台,打造集团数字出版资源数据库,实现集团化经营。《清华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近20家期刊主编提出的“名刊工程”专业化发展方案,即“联合创办数字化专业期刊”的设想也是可行的0。

2)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不成熟。由于数字出版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数字出版尚且感到陌生,更不要说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成熟的盈利模式。出版单位习惯于用传统出版的思维方式经营数字出版产业,往往只是将书刊的数字化生产和传播交由技术提供商完成,这就使得数字出版的主导权更多地掌握在数字出版技术服务提供商手中,传统出版社仅通过出让书刊版权给技术提供商获得微薄的收入。

应对策略:创新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实现期刊经营的多元化。首先,以Elsevier、Springer为代表的数据库模式吸引读者付费阅读来盈利,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包含海量信息的数据库;所以,国外出版集团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在集团化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构建有规模的数据库,最终吸引读者并由此获得丰厚的利润。其次,国内服务盈利模式运用得还不多,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利用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信息定制服务,将客户感兴趣的内容从不同的专业数据库中提取、打包,并通过网络传输,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此外,Springer、Elsevier和CSIRO出版社均与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建立技术合作关系,通过搜索引擎把终端读者拉到自己的出版平台上,Google将由期刊搜索带来的广告收入按一定比例分给出版商,这种盈利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手机期刊正在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新的增长点210。罗丽庆25提出了3种手机传播与传统科技期刊的合作模式,分别为正向供给模式、逆向补给模式、技术平台交易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从手机这种新媒体中盈利的思路。

3)版权保护难度大。在数字出版中,作品的复制、传播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非法解密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原著作权人和期刊的著作权,

应对策略:重视并掌握“信息网络传播权”。除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情况外,他人不经授权许可,不得擅自将著作权人及邻接权人的作品在网络上传播,否则,将构成侵权行为。“信息网络传播权”属于作品的著作权人,期刊社应在《投稿须知》等文书中提出“作者将作品交本刊登载的同时也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并授予期刊出版单位”的要约。我们还要积极应用加密、数字水印、数字指纹等技术手段保护数字作品的版权,尽快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版权认证机构。此外,数字对象唯一标志符(DOI)也是一种保护数字作品版权,防止非法使用的手段,DOI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加紧国内DOI系统和技术标准的研发工作也将有利于网络环境中科技期刊的版权保护。

4)网络环境中数字资源的可访问性差。在国内,网络环境中科技期刊数字资源的访问主要还是通过URL的方式;但是,由于URL资源经常变动,尤其是存储在各个小的机构自己服务器上的文献资源更是如此,从而造成死链接情况非常严重。在国外,DOI作为数字资源唯一标志符已经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国内这一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应对策略:由国家支持建立科技期刊数字资源登记系统。为科技期刊及其每篇论文资源提供相应的具有国际标准的DOI号,作为数字产品在网络空间上的唯一合法身份和标志。也通过DOI使进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论文,具有和其他世界主流在线科技期刊的“引用文献”及“被引用文献”的交叉链接和引证的功能,从而使科技期刊论文融入到世界主流科技传播系统中。目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成立了中国DOI注册机构,可以为中国期刊申请办理国际DOI码。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期刊分社Frontiers系列期刊实行DOI管理,很好地实现了通过CrossRef的链接,方便了论文的检索,并使用XML语言编辑内容,提供了一种国际的信息交换数据格式M。

7.展望

国外出版集团向数字出版业务的成功转型,印证了数字出版业务发展的前景广阔,代表了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出版市场逐年停滞甚至萎缩,另一方面,数字出版市场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因为数字出版业务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回报,国外大型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收益在其总收益中所占比例迅猛上升,50%以上均来自数字出版。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方兴未艾,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我国科技出版企业存在着内容资源集聚度低、影响力不足、市场化拓展不足、经验缺乏等问题,从整体上看数字化转型刚刚启动。我国科技期刊要走向世界,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借船出海”,即与国外的出版平台合作,如与国外知名出版集团签订战略伙伴合作意向书,从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我们不仅要借船,更要造船,借船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造船。同时,要真正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就要建立起有规模、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从学术水平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我国都具备了逐步产生世界级的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可能。我国数字出版业正面临极为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要借助国家对数字出版的大力支持,着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

篇7:企业绿色流程再造

[摘要] 企业为了适应急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有效地提高其竞争力,采用了以提高企业绩效为主要目的管理技术――企业流程再造,但在企业实际进行流程再造中,企业却很少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流程再造的过程中,而只是在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理念下考虑流程再造的过程,以至于流程再造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基于这种原因,本文提出了绿色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其内涵,并对其原则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 企业流程再造绿色流程再造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美国企业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首先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理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 BPR。

他认为:“企业再造工程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以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巨大的改善。”从中可以看出,哈默的定义是以传统经济发展和思维模式为背景的,其业绩衡量指标仍然是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其核心在于对业务流程的根本重新思考。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之后整个生产运营过程仍然是以原材料的单向投入来维持,而将产品消费后的处置回收置于企业的生产运营范围之外。

这种企业再造行为最终后果是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固体废弃物,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不断增加,导致企业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之间产生了不协调,从而最终危害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

这是由于企业实际进行流程再造中,很少把可持续发展引入到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只考虑流程再造的过程,只对企业流程进行改革,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再造后的流程与原有流程同样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战略方向,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造成了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严重不协调,对企业自身来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企业绿色流程再造的概念,并对其原则进行相关的论述。

二、企业绿色流程再造概念

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与再造要遵循企业业务流程设计再造的基本过程,但是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方法引入到流程再造的各个环节,以及领域,形成绿色流程再造使企业流程再造后,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发展的公平性,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公平,既满足本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发展的持续性,关键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和自然的和谐性,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确保人和自然构成的复杂系统始终具备持续发展的功能。

而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流程再造即绿色流程再造不仅要求企业在流程再造以后,自身经济持续发展即自身对内可持续,并且要求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环境及自然生态保护相互协调,同时运用市场机制,依靠技术进步,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或原材料,即对社会对外要具有可持续性。

所以,我们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流程再造即绿色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为:对企业流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建立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新的流程,使流程再造后能够使企业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之间能更加协调,同时要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绿色技术对流程进行重新变更,使最终衡量企业绩效的成本、质量、时间,以及可持续性等关键指标获得巨大提高。

从中可以看出,绿色流程再造就是把“绿色”,即绿色观念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绿色技术等引入到企业流程再造中来,流程再造的目标不仅仅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更要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且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流程再造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绿色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

1.绿色流程再造首先它是业务流程再造的一种,它需要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即对长期以来企业在经营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如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官僚体制等进行重新思考。

2.绿色流程再造也是对企业一次彻底的变革。

再造不是对组织进行肤浅的粗枝末节的调整修补,而是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彻底改造,抛弃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以及陈规陋习,另起炉灶。

只在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方面进行小改小革,对根除企业的顽疾无济于事。

3.企业通过再造工程可望取得显著的进步,并且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企业自身的绩效上,比如说在效益、时间、成本上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要使企业在再造以后对社会、对环境也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

4.绿色再造也要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着手,并且把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内容深入到流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

重新设计的业务流程能够达到以最少的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来得到最大的利益。

并且,在流程的设计中要体现对于资源利用的重视,要使资源达到可以再利用、再回收,来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5.运用最新的技术包括IT信息技术,以及绿色技术等来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局限性大大被突破,利用现代化工具,使企业的三流合一也可以成为现实。

企业运用ERP技术、 MRP技术,可以实现流程再造的梦想。

同时把绿色技术引进企业,进行相应的流程设计,使企业获得一种健康,持续的发展。

6.企业绿色流程再造目标的设计上,更加体现可持续性的要求。

我们要通过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使资源减量化、垃圾资源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无害化等得以实现,所以对于企业绿色流程再造的评价不仅包括经济效益、时间、成本等,也必须把可持续的指标加入其中,比如说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流程再造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流程再造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体现企业给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流程要更能有利于节约企业资源,但同时也要以顾客作为设计流程的一个出发点,要处理好与企业员工的关系,获得他们的认可。

我们还可以看到绿色流程再造与以前的渐进式变革理论有本质的区别。

流程再造是组织的再生策略,它需要全面检查和彻底翻新原有的工作方式,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合理地“组装”回去。

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富有弹性的、可持续性的新型组织。

四、绿色流程再造的原则

1.可持续原则。

企业进行流程再造要坚持可持续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在流程设计上,也要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使再造后的流程能够使企业更加节约资源,达到资源的良性循环,对社会、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实现其社会价值。

同时,通过流程再造可以使员工获得切身利益提高的同时,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员工的循环经济的思想、节约的思想得到巨大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企业突破爱迪生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如图所示)

图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面向流程的原则。

传统企业在分工的架构下,强调“功能部门”而非“流程”,强调各部门完成各部门的工作,而非全体完成一项整合的工作。

BPR则强调打破部门及组织的界限,以流程为工作单位,重新设计工作及组织架构。

流程改进后具有显效性。

BPR不是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上做修补的工作,而是彻底改变作业流程。

因此,改进后的流程的确提高了效率,消除了浪费,缩短了时间,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竞争力,降低了整个流程成本。

3.面向顾客的原则。

绿色流程再造所追求的改造也必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凡是无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均为改革的目标。

4.利用先进技术的原则。

要把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特别是绿色技术与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再造的目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流程再造的概念作为出发点,介绍绿色流程再造的概念,以及它的内涵和原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绿色流程再造的过程中,不管从对企业目标,以及战略的定位,以及到再造的实施、评价都要把绿色流程再造的观点深入进去,使企业在流程再造后,真正能达到在效益上得到提高、成本得到下降,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篇8:再造学习流程助力高效课堂论文

再造学习流程助力高效课堂论文

摘 要:高效课堂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改变“教师教,学生被教”的现状,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学案;组内合作;自主探究

一、变教案为学案

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二要素就是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实现自主体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变独学为小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二、变独学为组内合作学习

其次,分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参与课堂展示的机会更多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以导学案的引领可以展开高效学习。

1.以学习目标引领课堂学习

课前由值周班长在黑板上书写学习目标,避免课堂活动的盲目性。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就非常清楚本堂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知识的运用要达到什么层次,避免了在课堂上因为抓不住重点而发生的低效学习问题。

2.以前置学习助力课堂学习

课前充分预习是“高效课堂”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高效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把导学案中的预习案作为课前内容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即前置学习。

3.以小组合作主宰课堂学习

学生首先根据探究案的问题引领,在组内完成重点内容研讨。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参与,还能在共同交流的基础上碰撞出新的想法和灵感,由易到难,逐步突破重难点。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在班内集体交流,再次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体系,形成争论和疑问时,老师再适时点拨讲解。

4.以课堂测验完善课堂学习

高效课堂模式建构的落脚点在高效,高效就是需要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相应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课堂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同新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是启发学生智慧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必然带来教与学的地位、教师与学生责任的全新的变革。

篇9:再造财务管理论文

再造财务管理论文

当今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股“公司再造”浪潮,人们普遍将之喻为“第二次管理革命”。75%以上的美国大公司已经开始“再造”工程,而财务管理的再造是其中重要的组成————财务再造的本质、原因与目标

(一)财务管理再造的本质

财务管理再造是对财务管理体制、地位、人员、机制等方面进行革命性的元素再配置,以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财务管理再造的原因

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再造的企业往往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企业身陷绝境,走投无路,被迫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这类企业期望通过再造,冲出困境,重获新生。比如,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净资产低于面值时,其股票被证监会特别处理(简称ST)后,上市公司为了防止被摘牌、破产就必须要上下一心,甩掉ST帽子。在此情况下,常见的财务管理再造手段有债务重组、零基预算、紧缩开支、降低成本、追加股本、裁减冗员、强化主业等。像ST辽物资等上市公司已通过有效的再造,实现了摘帽保牌的目的,暂时摆脱了困境。

此类再造可称为“被动性再造”。

其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危机到来之前进行再造。

这类企业当前的日子还过得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可以。换言之,企业尚未遇到真正的麻烦,然而企业管理当局有危机感,预感到即将有暴风雨来临,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问题,甚至被兼并。这些企业有远见,在危机到来之前就着手再造,延长企业繁荣期,推迟衰退期的到来。在此情况下,常见的财务管理再造手段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优化资本结构与债务结构、分析资产质量改善投资组合、解剖收益质量提高企业通过经营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建立专家决策系统提高预测决策能力、改用倒推法进行目标成本的确定并层层分解,等等。像邯钢等企业正在进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财务管理再造就可归入此类再造。此类再造可称为“主动性再造”。

其三,甩掉主要竞争对手,为独霸市场而进行的再造。

这类企业往往处于巅峰时期,市场份额相当大,但企业的管理当局不安于现状,雄心勃勃,勇于进取。如四川长虹公司在中国彩电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管理当局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击败康佳、TCL等少数几个竞争对手,不惜用降价、控制原材料厂家等手段挤兑竞争对手。为此,常见的财务管理再造手段有:增加无形资产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降价与零库存管理、加速资本积累与资本扩张、开展并购控制等。这类再造可称为“战略性再造”。

(三)财务管理再造的目标

1.改善财务职能。财务职能是指财务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笔者认为,企业财务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协调和控制。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人们往往重视其中的一部分职能而忽视其他职能。比如,我国的很多企业特别重视协调“勾兑”与银行的关系,重视引资“圈钱”的资本来源组织,忽视资本投放的科学决策、使用和存量调整等控制职能的发挥。因此,再造应将财务职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模块整合,使财务职能得以优化,更好地发挥财务的作用。

2.强化财务的造血机制。资本是企业的血液,也是财务管理的对象。财务管理再造的目标应使企业的资本周转顺畅,这就要求企业强化投资决策,减少决策失误;减少资本的闲置和低效使用状况;强化应收帐款管理,跨越“惊险的跳跃”;增收节支,多留利润。

3.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风险是无处不在的。由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变动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就要求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再造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规模较大的企业应成立环境研究中心对未来财务环境的变化作些预测,并制定相应的财务对策。企业的主营业务应该突出,并要开拓一些副业搞多种经营,以分散非系统风险;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激励和保护,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重视无形资产的投资和保护,重视技术开发、设备更新、新产品试制,以获得超额利润。

4.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财务管理再造的目标应使二者趋于协调统一,减少冲突矛盾。在实务工作中牺牲偿债能力换取盈利水平提高的事情经常出现。如:忽视对客户的信用调查盲目发货,短期贷款用于长期项目,等等。这必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国企财务管理机制的再造

国企投资机制的再造从企业内部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会计人员职能的充分发挥

会计信息系统应能及时提供经营者决策所需信息,会计工作应从事后算帐向对历史信息多角度全方位加工转换。规范化、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提供及时、有用、准确、多元化信息是未来会计人员的中心任务。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正确性的支持才会起到最大的作用。

(2)财务人员对外部环境变动的研究、预测和分析

企业财务人员对外部环境变动的研究、预测和分析是经营者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外交等环境,企业的供应环境、销售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等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财务人员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动范围和趋势及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为经营者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意见与建议,回避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争取最大限度的投资效益。

(3)建立企业内部决策支持系统、专家咨询辅佐系统和内部各部门配合系统

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至关重要。

因此,决策必须程序化,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依靠集体智慧,杜绝个人主观臆断。我国国企必须建立企业内部决策支持系统、专家咨询辅佐系统和企业内部各部门配合系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本资源、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共同为经营者决策服务,并认真贯彻执行决策指示和相关制度,以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

篇10:如何再造零售企业的流程

2009.05.16 来源:服饰潭

在流通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流程是一个无法绕过的环节,本文从流程再造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建议。

在《现代汉语

如何认识零售企业的流程再造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我国零售企业,我们认为必须解决好一认识上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1.如何看待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人认为,信息技术引发的变革浪潮是“以全球战略资源的重瓜分为实质(资源分配革命)的一场世界性跨世纪浪潮”。也有人认为,这种看法把信息技术的作用夸大了,甚至有些人认为不懂电脑照样可以搞商业经营。事实上,今天的信息技术几乎已经与商业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而且引发了以电子商务的跨时空交易与爆炸性发展为表象的交换方式革命。过去,我们的零售企业仅仅用信息技术管理分类账,或者处理诸如销售和库存商业等主要信息,如今,信息技术几乎已经帮助零售企业建立了与供货商、核心客户之间的共享的信息系统,这种组织化学习帮助企业降低了物流和库存成本,减少了脱销的情况,而且,每次数据变化,零售企业与供货商都可以及时了解和适应。经验统计表明,一家公司如果拥有完善整合的信息系统战略和商业战略,那么,它的业绩比没有这些计划的公司高6倍。

2.以商业为本还是技术至上?历史上,一直分为信息技术派和信息管理学派。前者以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为代表,后者以各类商学院教授为主。我们认为,商业为本,技术为辅;商业是基础,技术是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那种主张技术至上的观点是十分危险的,极易掉入技术导向的陷阱之中,而迷失了商业的方向。

3.是否技术越先进越好?在弄清楚商业为本之后,回答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了。零售企业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以自己的商业为核心,从自身的实际优劣势出发,切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耗费财力而没有成效。

4.企业再造是一次性到位、立刻见效,还是不断改进、长期有效?企业再造其实是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的一种相互合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零售企业绝对不可能是“一夜暴富式”收到效果。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50%~70%的再造工作,都没有达到它们预期的成效。另外,根据麦肯锡的调查表明,68%的公司对再造表示满意。这意味着企业再造绝对不可能一次到位,企业再造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企业通过一次改造就可以万事大吉。

如何进行流程再造?

笔者从企业的流程再造过程中梳理出了以下一些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过程也就是确立流程再造基本步骤的过程,

1.在企业再造中,谁是主要障碍: 管理者还是员工?我们通常听到的是: 企业的员工素质低,无法推动信息管理。事实上,推动零售企业进行再造的最大障碍者恰恰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对信息技术改造企业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然而,人们往往看到如下情形:

高层管理者对短期利益较感兴趣,而企业改造只能长期见效;

高层管理者对信息科技缺乏认识;

高层管理者将电脑应用看作是营运事务,不是核心业务;

高层管理者认为信息科技应用的成效言过其实;

信息系统是技术方面专家的事情,与企业高层管理无关;

高层管理者不认为信息是一种资源;

高层管理者要求对企业再造做出财务上的判断,但是实际上却很难实现。

所以,我们认为高层管理者是进行企业改造的主要“障碍”,要切实推进中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必须从企业高层领导抓起,从企业战略入手。

2.企业再造的路径上,信息技术与企业谁适应谁?是模拟手工的做法还是定义新的工作方式?

这里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应具体分析现有信息系统和改进信息系统对战略影响作用的高低而定。但必须强调一点: 再造企业流程绝对不是在现有流程之外,叠加一个新的流程。零售企业要防止重复建设流程,再造企业的目的是对现有业务的重新理解,是对现有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而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了改造而改造,再造一定要有利于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3.在解决方案选择上,是定制管理软件还是选择市场现成的商业化解决方案?在这方面,零售企业要考虑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量体裁衣。考虑到零售企业的复杂性和个性,定制管理软件可能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另外,对于企业的软件采购方面还要注意,采购价格只占安装成套系统全部成本的25%,后续的支出才是大头。而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按照摩尔定律,今天市场上最成熟的解决方案,可能明天即将面临淘汰。

4.在组织人力上,是挖掘内部资源还是聘请“外脑”?两种选择各有利弊,取舍取决于零售企业的自己状况(参见表2)。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业务流程再造外包给其他企业承担。因此,我国的零售企业也应当充分考虑利用外包服务,再造业务流程,零售企业不必要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亲自过问,即使身体力行,也未必效率高。

5.在开发方法上,哪种方法最好?系统开发的方法有很多分类方法,按照时间过程的特点,可以分为生命周期方法和原型法;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分为面向过程、面向数据和面向对象方法。尽管这些问题对于CIO来说也许过于具体,但对软件开发方法的了解可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降低决策的风险。正如沃尔玛的信息主管鲍勃・L・马丁所言,“信息技术的风险与商业风险的概念日益交织在一起,CIO的职责就是把二者区分开。”

综上所述,在研究中国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再造零售企业问题时,不能企望一次再造或者一个软件能够完全解决中国零售企业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再造中国零售企业涉及到一个企业的资产状况、公司治理结构、高层管理人员素质、内部组织、管理水平、营销战略、考核体系以致于整个经济体制和运行监管体制。这些制约因素作为变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求解方程,某个变量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方程的结果。因此,构建中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外包服务,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这种再造过程也一定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企业的状况不同,决定了没有一个固定的流程再造模式可供所有企业照搬,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再造零售企业必然要具体企业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科学教师工作职责

建筑鉴定中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方法的探讨论文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论文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分析论文

建筑给水排水论文

党员教师工作职责

降低流通环节损耗论文

体育课合作群体教学创新模式的出探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设计论文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设计论文

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论文
《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再造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妇科的出科自我鉴定2023-01-08

ae简单自我介绍2022-09-18

未来网络2022-08-19

电力技术年终总结2023-12-30

儿科护师个人工作总结2022-05-07

网络优化和运营商如电信、联通、移动优化区别?2023-02-10

浅析中关村立法的创新与特色论文2022-10-13

第二学期实验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2023-01-21

项目管理的 “诗外功夫”2022-12-09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