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实习论文

时间:2024-03-25 07:27:2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锦集13篇)由网友“祥子加油”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临床医学实习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

篇1:临床医学实习论文

浅谈脑神经外科临床药师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

为科学、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于 年1 月21 日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其中提出,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

新出台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1 名专职临床药师定点在脑神经外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现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7例典型案例进行如下介绍和分析。

1、工作方法

临床药师每天参加临床科室的交班、查房、会诊及病历讨论和医师一起查看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的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进行审核和调整,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其所用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逐个讨论。

协助医师为特殊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人、婴幼儿、糖尿病患者,孕妇及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制订个体给药方案,为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提供药物信息和用药咨询[1]。

2、典型案例

2.1 根据抗生素特性选用抗菌药物

某患儿,1 岁零10 个月,因脑外伤入院,手术后长期存在脑脊液漏,体温多在38.6 ℃。

用药情况:使用青霉素12 d 后改用氨曲南0.3 g ivgtt,bid。

临床药师分析与建议:氨曲南抗菌谱较窄,仅对需氧革兰阴性菌具抗菌作用,神经外科常见的细菌感染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

脑脊液漏常见肺炎球菌和嗜血流感杆菌[2],在正常脑膜条件下,大多数抗菌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建议停用氨曲南,使用头孢呋辛2 g ivgtt,bid,在经验性治疗同时做脑脊液培养与药敏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再选用抗菌药物;头孢呋辛作用特点是脂溶性强,在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可达到治疗浓度,其抗菌谱覆盖了革兰阳性和阴性菌。

治疗4 d 后,患者体温趋于正常,1 周后脑脊液正常。

某患者,男性,31 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头痛3 d 于 年6 月3 日急诊入院,诊断:额部、侧脑室前角脑出血并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患者体温持续升高至38 ℃左右。

用药情况:头孢呋辛2.0 g ivgtt,q12 h;15 d 后改用头孢他啶2.0 givgtt,q12 h;18 d 后改用亚胺培南0.5 g ivgtt,q12 h;20 d 后改用莫西沙星0.4 g po,qd;4 d 后加用氟康唑100 mL ivgtt,qd;1 周后使用庆大霉素8 000 u,地塞米松1 mg鞘内注射;2 d 后改用阿米卡星20 mg,地塞米松1 mg鞘内注射。

临床药师分析与建议:临床药师发现该患者在进行鞘内注射时体温下降,停鞘内注射时,体温升高,因此考虑还存在颅内感染,建议复查血常规、

脑脊液培养,经验性选用能突破血脑屏障的药物头孢曲松钠2.0 g ivgtt,q12 h;考虑到厌氧菌引起的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大多阴性于是加用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0.5 g ivgtt,bid,待脑脊液培养结果出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重新选用抗生素;另外考虑细菌内毒素也可引起发热,故加用中药注射剂血必净50mL ivgtt,bid。

3 d 后,患者体温下降至36.6 ℃,脑脊液培养结果为:培养48 h 无菌生长。

2.2 根据细菌种类联合用药

某患者,女性,60 岁,体质量50 kg,诊断:脑梗塞;医院获得性肺炎。

痰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全耐药,曾先后使用过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但疗效欠佳。

相关检查:白细胞计数9.49 g·L-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99 g·L-1,体温38 ℃左右。

听取医师介绍病情及用药过程后,临床药师详细查阅病历并了解患者综合情况后,提出建议如下:阿米卡星0.3 g ivgtt,bid,头孢他啶2 g ivgtt,tid,2 药间隔2 h 输注,同时监测肾功能、听力。

用药2 d 后2 次痰涂片找到霉菌和菌丝,建议加用抗真菌药米卡芬净50 mg ivgtt,qd。

分析:头孢他啶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明显超过第1 代和第2 代头孢菌素。

与阿米卡星联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也可加重肾损害,且2 药有配伍禁忌,故使用时应监测肾功能,根据头孢他啶的半衰期(1.5~2.5 h)间隔2 h 给药。

因本例患者属老年患者,且阿米卡星对肾脏有潜在的危害,故选用对肾脏无影响的米卡芬净。

联合用药3 d 后,患者体温下降至37 ℃左右,痰液减少;2 周后患者血象正常,肾功能正常,听力无损害。

2.3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给药

某患者,男性,78 岁,因摔倒致意识障碍2 h 左右,诊断:左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并急性出血;医院获得性肺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高血压;继发性癫痫。

患者体温37.5 ℃,少量痰。

痰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占50%,革兰阴性杆菌占10%,其余为口咽部正常菌。

临床药师分析与建议:因该患者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故选用抗菌谱较窄仅对革兰阴性菌具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与头孢他啶相似的氨曲南2 g ivgtt,tid;考虑到患者为老年人,肾功能有所下降,本药又为时间依赖性药物,为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同时不影响氨曲南的抗菌效果,故3 d 后改为1 g ivgtt,tid。

1 周后患者体温正常,痰液减少,痰培养阴性。

2.4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个体化给药

某患者,男性,33 岁,体质量60 kg,诊断:脑血管意外;肝硬化失代偿期。

2009 年6 月10 日下午,患者发生抽搐、低热,无明显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管床医师拟用丙戊酸钠抗癫痫。

临床药师分析与建议:因丙戊酸钠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不良反应主要是肝损害,严重的肝炎病史是该药的禁忌证,建议改用苯妥英钠50 mg po,qd,4 d 后查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再调整给药剂量。

患者服药后至6月22 号再无抽搐。

某患者,男性,70 岁,体质量65 kg,诊断: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原发性高血压3 级极高危组。

2009 年6 月9 日患者呈昏迷状,体温39.5 ℃,痰多、呈黄色脓性。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闻及痰鸣音,未闻及干湿音。

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BUN)14.40 mmol·L - 1;肌酐(CREA)199.06 μmol·L - 1;白细胞(WBC)13.76 g·L-1 。

6 月17 日痰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

临床药师分析与建议:该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万古霉素,年龄大于70 岁的患者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小于70 岁的患者的血药浓度分布有显着性差异,耳毒性与肾毒性是万古霉素的主要毒副作用,特别当肾功能下降时,常规剂量可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更易诱发毒性,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3],因此确有指征使用时必须调整剂量或调整用药间隔。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性别、血中肌酐浓度计算出该患者肌酐清除率为27.94 mL·min-1,由此计算出适合该患者的个体给药维持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首剂:万古霉素1 000 mg ivgtt,qd,之后:万古霉素500 mgivgtt,qod。

用药5 d 后,患者体温36.8 ℃,呼吸音粗、闻及痰鸣音未闻及干湿音。

痰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为:奇异变形杆菌加少量未知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敏感。

根据血中肌酐浓度计算头孢他啶的给药方案为头孢他啶1 g ivgtt,qd。

14 d 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痰液减少,CREA:131.52 μmol·L-1,BUN:9.61 mmol·L-1,WBC:7.69 g·L-1,该患者肾功能损害未加重。

篇2:临床医学实习论文

浅论临床医学基层人才的培养

针对基层卫生资源薄弱,特别是基层临床医学人才匮乏的状况,结合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精神,提出建立政府主导、改进临床医学基层人才培养的高校培养模式。

提高整个临床医学基层适用性人才得综合能力。

一、临床医学基层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预示着临床医学的就业岗位上需要大批临床医学人才,而目前,我国医学卫生工作人员虽然总量在不断的增加,结构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总体上还是存在很多的缺陷。

篇3:浅析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模式论文

浅析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模式论文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实际的重要阶段,其实习效果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实习管理,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改革,对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中,PDCA循环模式是一种新的实习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其对改进医院管理、改进临床实习质量、提升实习者实习效果等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目前医院教学功能发挥和高等医学院校提高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比较有效的途径。是为临床医学人才实习管理中一种具有明显优势的管理模式。

一、PDCA循环简介

PDCA质量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因此,又被称为:“戴明环”,其包括了计划(P)、实施(D)、检查(C)、以及总结(A)四个阶段。按照这一管理思想,每个项目的管理都要经历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结果检查和总结反馈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提出目标、制定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和计划目标进行对比,判断质量状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质量状况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反馈,把得到的经验教训形成制度和标准,这一管理过程就叫做PDCA循环。

二、PDCA循环在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临床实习现状分析、制定计划阶段(P)

P阶段是PDCA循环的开始阶段,具体到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中,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实习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筛选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质量改善措施。

一般来说,临床实习现状调查并无完全一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医院、学校、以及实习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通常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主要采取的是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虽然问卷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实习现状调查主要集中在:基本情况、实习自我评价、对实习管理的评价、以及对临床教学的评价四个方面。而影响临床实习主要因素的调查则主要集中在学生、医院、学校、以及社会四个维度来开展影响因素调查。临床实习座谈会则主要是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带教老师代表和实习生代表,以座谈会的方式收集参会者对临床实习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一般来说,座谈会所收集的代表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教学查房、实习生管理、带教安排、以及教学讨论等方面。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出影响临床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从学校、学生、医院、社会四个维度去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改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的措施。

2.改善临床实习管理的具体措施(D)

这一环节在整个PDCA循环中处于实施阶段,具体来说就是制定P阶段制定的各项改进措施。通常来说这一阶段的具体做法主要集中在:加强实习管理组织建设、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加强临床教师队伍管理、强化临床实习环节管理、做好院校之间的管理沟通、建立和完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临床实习评价制度等。一言以概之,该阶段的任务就是根据上一阶段制定的计划,将各项管理目标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以确保制定的管理计划得以实现。例如,在某医学院的临床学生实习管理中,为切实有效改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在院方和学校合作的基础上制定了细致的临床实习管理改进措施。针对临床实习组织管理和制度落实不够的问题,制定了以教学部长和教学干事为负责人,科教部和带教科室为实施部门,建立实习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落实实习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具体科室的实习监督为具体改进措施的实习管理制度;针对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双方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部长和教学干事为具体负责人,科教部和总务处为实施部门,以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校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大力拓展现有教学资源为具体改进措施的实习管理对策。这些针对实习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所制定的针对性改进措施,不仅准确把握了实习管理的薄弱之处和不足之处,同时制定的改进措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这确保了实习管理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实习阶段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锻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习管理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得到提高。

三、对临床实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C)

这一阶段处于PDCA循环中的检查阶段,主要是对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该阶段的检查内容主要为教学检查评估、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科室教学工作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等四个方面,通常是针对这四个基本方面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细节指标,将其作为考察执行阶段效果的细化标准。

对实习效果和实习者的综合技能进行考察和评估。针对教学检查评估,组建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学生组成的学生组开展教学检查评估;临床实习质量评估则由学校科教部对实习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取双向评价的方式开展;科室教学工作考核以量化考核方式进行,以教学科研、继教培训、以及教学管理为考核内容;临床技能考核以现场随机抽题的方式以毕业生实践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医学人文精神等为重点考核内容。对临床实习生的临床综合技能进行全面的考核。

四、对临床实习管理的总结和反馈(A)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检查阶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计划的实施效果,对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分析,将成功经验加以制度化和标准化,并巩固取得的积极成果。对于失败的地方,则吸取教训避免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错误。而对于这一循环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则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过程中去解决。这一阶段对临床实习管理的总结主要包括教学评估比较、科室年度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分析、临床教学与实习质量的总结分析。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向医院各个科室、医院主管实习工作的部门、学校、以及实习学生、带教老师等相关参与者和部门进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反馈,并将总结反馈结果转化为相应标准和制度,以供日后工作参考和遵循。

五、结语

PDCA实习管理模式在临床实习管理中的应用,是临床实习管理的一次重大突破,该模式将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制定,管理措施的执行和实施、管理效果的检查和考核、以及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按照先后循序有机统一于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中,使得实习管理在科学的管理机制下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从而改善实习管理质量推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PDCA循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医学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临床医学实习管理,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疗人员。

篇4:浅谈临床医学实习质量保障系统创建论文

浅谈临床医学实习质量保障系统创建论文

1 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

1.1社会大环境、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对临床实习的影响

患者的维权意识提高,医院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一些操作项目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特别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院时常会遇到一些不理性的病患及家属,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带教医生更难放手,学生“视、触、叩、听”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给床边教学带来了新困扰,实习质量受影响。

1.2实习医院的相对差异性对临床实习的影响在医学教育

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附属医院师资和社会卫生资源共同参与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2]。我校的实习医院均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但是各医院由于地域等条件的影响,疾病谱、技术水平尤其是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责任心、知识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性。

1.3考研、就业和实习生缺乏主动性对临床实习的影响[3-4]

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学生对临床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就业思想的功利化倾向、考研的盲目化,让其花费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时间用于考研和寻找单位,在实习工作中对老师交代的实习任务处于应付状态,只满足于“跟着跑、望着做、听着写”,不主动寻找实践机会,缺乏主动思考,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实习只限于应付,甚至有私自离开实习医院的情况发生,实习质量受到影响。

2 我校在临床实习质量保障体系中进行的实践

2.1三级岗前培训以往我们提及岗前培训是所在实习医院和实习科室的二级培训制度,而我校开展的是三级培训制度,即增加了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的统一培训。这项工作自开始启动,目前已经成为培养方案中一门独立课程。其总学时为105,理论和实践分别为27和78学时,其理论内容覆盖医患沟通、临床诊疗思维、临床各类文书书写、儿科用药原则等9项,实践内容包括体格检查、无菌技术和外科基本技术、四项穿刺、急救技术、护理技术等近50项临床基本技能。学生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习点,并且能够顺利的适应实习工作。通过实习前培训,帮助学生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角色转变,增强学生临床工作的思维和能力,进一步了解临床工作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减少和避免进入临床后出现的问题,减少医患矛盾,使临床实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确保临床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5]。

2.2实习医院统一标准我校各实习医院以《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大纲》和《临床基本技能学》为标准开展实习带教工作。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实习医院按照教学查房方法[6]和病例讨论法[7]抓牢教学查房和教学病例讨论环节。教学查房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引导医学生关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医学生自己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医学生智能的培养,活跃医学生的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得出新结论,实现思维上和意识的创新。

2.3实习中期考核实习生在每年的年底进入实习医院,我校教务处利用每年的暑假对各实习医院的实习生开展中期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主要为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成员为我校临床教学专家库成员(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开展中期考核工作,一方面是对学生半年实习的检阅和今后学习的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实习医院扬长补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通过实习中期考核工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医院带教责任心、提升了临床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实习中期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督促了实习医院和临床教师带教的持久性,是临床基本技能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今后,我们如何将实习带教与学时数、与职称晋升挂钩,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适当开展学生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今后,我们将探索能否将示教室考核和临床科室的考核融为一体[8]。

2.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出科考核实习生在临床科室的出科考核侧重于临床基本技能,如一组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其医患沟通能力、体格检查能力、病历书写能力等作为出科考核。临床工作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性质,为了弥补出科考核的技能片面性,我校实习生出科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了两轮出科理论考核,考核内容为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病例分析,考核形式为笔试,考核时间分别在实习中期和实习后期进行。通过出科考核工作,增强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科考核是临床基本理论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今后,我们将在过程(科室)考核上加强监管,学生在科室实习均有相应的考核项目,另外在科室考核的基础上增加阶段性的量化[9]考核,如内科系统实习结束后开展体格检查、穿刺等考核。

2.5毕业理论和技能考核学生从实习点返校后,毕业前招考处将组织毕业考核工作,包括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理论考核内容以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知识为主,兼顾国家执业医师理论考试科目;技能考核完全参照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实行OSCE考核模式,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内、外科基本技术和辅助检查判读三大项目,学生在考试前10分钟抽签决定三大项目中具体考核内容,然后依据考核的具体内容和顺序在45分钟内依次在三个工作站完成考核。通过毕业考核,毕业生在巩固已掌握知识的同时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同时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参加下一年执业医师考试提供“演习”的机会。毕业考核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一环但不是结束环,学生利用此次检阅后加强某一方面的改进和学习,并不断提高以胜任即将到来的临床工作。虽然各种实际情况导致了医学生的实习质量受到明显影响,而对实习质量评价的机制尚未建设,又没有一套较规范的定性和定量的临床实习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更致使各院校各行其道[10]。笔者认为在评价体系尚未确立时,能否先将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即标准的建设予以完成,再逐渐完成临床实习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笔者也将在继续在这一方面实践、探索。我们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建设:①加强实习生质量环节标准的建设,如医院岗前培训制度和内容、实习出科考核制度和标准、各临床科室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制度和项目等;②加强带教老师师德修养和教学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高;③加强实习医院在学生入党、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参与力度;④加强对实习医院带教质量的考核;⑤建议学院将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以教学任务学时数的形式体现;⑥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协调好实习、考研和就业时间冲突的问题。

3 讨论

学生经过三年半的基础、临床等多门课程的学习后,他们得到了大量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尤如一件复杂成品的各种零配件,知识还显得有点繁杂、凌乱和孤立。而一年的实习对学生来说就是把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搬进了一个总装车间一样,对知识要进行重新的组合、筛选和整理,扬优补短、淬取升华、磨练和完善,最后才能成为一名比较合格的医科院校毕业生。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将起到关键作用,临床带教教师的影响力在学生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使带教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我们要求临床带教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职业意识,端正教学态度;带教教师应为人师表,使学生体会到可信、可靠、安全;带教教师必须精通业务技术,勤奋好学,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科的新进展,不断扩大知识面;带教教师在临床工作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使学生懂得,高尚的医德与精湛的医疗技术同等重要。前述培训、考核等工作目的也是希望实习医院、带教老师能够重视并按质按量的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因此,各实习医院要选调高业务素质及带教水平的教师担任实习教学任务,各带教科室要保证带教老师的指导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我们在提高临床实习生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考研、就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降低其实习期间因考研、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工作倦怠感,提高其临床实习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确保教学共进。

篇5:临床医学实习强化训练改善的论文

临床医学实习强化训练改善的论文

1.临床实习前强化训练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出台《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为临床实习医生和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如何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快速适应医院的各种环境;如何加强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快速胜任实习医生的工作,这是所有医学教育者都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通过实习思想教育、医院工作制度学习和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以期尽快熟悉医院的实习工作环境,实现从医学生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

2.实习前强化训练的基本内容

以往实习前强化训练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操作等,而忽略了临床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然而,合格的临床实习医生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基本穿刺检查发现患者病情,更应该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利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判断,正确施治。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有了一种纵向的认识。其在进入临床实习后,需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纵向与横向交叉,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临床思维能力[1]。而临床技能操作、诊断能力、治疗能力、临床辅助检查等各方面能力就是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具体体现。

3.我院开展实习前强化训练的现状

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多年开展实习前强化训练工作,但以往以理论讲授与基本技能培训为主,主要进行完整大病历书写、外科无菌技术和外科基本操作的训练[2]。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再强化,技能操作的重复训练,基本能够达到一名准实习医生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在此段期间内存在心理松懈的态度,往往对强化训练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参与性不强,导致效果欠佳。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习计划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强化训练时间不断被压缩,效果逐渐削弱。进入临床实习后,从实习医院反馈的信息看许多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实习操作,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亟待对目前的实习前强化训练做出相应的改革。

4.实习前强化训练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我们从4月开始对医学生实习前强化训练进行改革,着重突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通过在实习前强化训练中引入标准病人,着重加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详细地询问病史,进行标准系统的体格检查,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一名医生从接诊病人到处置病人的全过程。标准化病人的考核,学生能够在考核的过程中,通过询问病史,系统体检,以及简单的诊断分析,对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完全模拟医院接诊的就诊流程,也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医院就诊的环节,缩短由单纯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不适应期。最后强化训练结束我们会组织老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一对一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学生方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同时,我们还在学生进入实习前,对其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强化训练,运用编写好的PBL/CBL教案,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打破理论授课时的学科界限,分系统地结合模拟教学进行。这样学生能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体会到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当然我们仍然重视实习前强化训练中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操作等现行的临床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通过若干次系统的授课,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自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采集病史,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对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及X线片做出基本的研判,从而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分析。

5.今后需完善的工作

通过初步的遴选,我们选择具有丰富实习带教经验的老师,强化训练,充实培训教师的队伍,整合基本的培训内容,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要求,体格检查手法必须标准,外科基本操作必须严谨。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我们将改进以往仅仅重理论知识培训的方式,通过组织教师修订实习前强化训练大纲,使实习前强化训练正式纳入常规教学计划,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同时,我们将按照分系统授课的模式,编写PBL/CBL教案4—5个,并建立系统、规范的考核体系,确立实习前强化的培训标准,抓住关键环节,着重突出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要面对从一个医学生向一个准医务工作者的转变。通过实习前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医学生步入临床开始就已拥有较熟练的技能而充满自信,多数学生能以乐观的心态进入临床实习,从而较快进入实习角色[3]。避免出现进入临床实习后,学生“张不了口,动不了手”的尴尬局面。这样显著缩短了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的适应期,帮助他们克服进入临床实习后产生的恐惧感、茫然感,避免了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因此强化训练是促进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尽快适应医疗环境,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优势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4]。

篇6: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论文

1.1理论实践结合原则

众所周知,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遵循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跟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从某个角度来分析,理论知识是指引实践操作的基础,而实践操作则是理论知识真实的体现,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也是对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必须要遵守理论实践结合原则的主要原因。

1.2学科交叉融合原则

临床医学是当前很多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而且,临床医学具有学科交叉的特性。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着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吸取各学科的精华,加深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3学生自学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注重“教”,更注重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是当前各个岗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学生自学的原则,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的完善学生的医学知识架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

2.1理论与实践脱轨

在医学行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高度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医学教育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2]。综合能力对人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应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尤其是对学生临床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然而,就现阶段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情况来分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而且,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医学市场也在进行不断的变革,而对医学综合能力的要求将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上,更应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也是当前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对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正常情况下,对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设置相应的课程,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课程设置,而且,课程设置主要应满足学科教育需求,并且结合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设置[3]。从某个角度来讲,课程设置也体现出院校对一个学科的重视程度,从现阶段临床医学课程设置现状来看,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例如,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而忽略了实践课程的设计,理论知识的选择过于枯燥,再加上对学生展开的两年或两年年以上的理论知识教育,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影响到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3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具体的评价考核体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出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便于学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正,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4]。另外,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作用。然而,作者在对当前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运行情况调查发现,整体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依赖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不够全面,未能切合实际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考核内容过于简单,适应性不高,从而影响到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效果,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途径分析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而这也是确保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对临床医学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通过完善教学体系,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促进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和发展。

3.1实践与理论结合对学生展开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临床医学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整体教学效率不高,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对临床医学教学培训进行改革,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首先,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更应体现出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性,才更有利于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认识。其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实践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小组针对理论知识来进行实践模拟,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在演练中不断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学生展开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以往理论教学中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临床医学技能,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往对学生开展的临床医学教学中,虽然实践教学较多,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经常忽略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下,必须要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发现,在学生见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使得学生在接触患者时经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影响到学生临床医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服务心态、职业道德,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2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而结合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此,应不断的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6]。首先,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引起相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将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工作。其次,应加强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了解哪个环节存在缺陷,哪个环节在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而存在着问题,这都是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才更有利于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点,例如,对课程授课时间、实践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教学课时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再次,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合理安排临床医学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规避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的问题,避免走传统学生死记硬背消耗大量的时间却未能有效的将知识消化的现象,要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另外,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本着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主,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实践环境,给学生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探索带来一定的帮助。最后,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加强与医院之间的合作,通过与医院共同研讨开展临床医学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不仅起到了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身实践能力。另外,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应引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对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进行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3.3对临床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改革

通过以上对临床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了解到,临床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而且,有很对评价环节都有待改革,例如,评价体系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革、评价内容的改革等。首先,应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对于学生来说,评价是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以及纠正问题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思考,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将其融入到评价体系中,从而保证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其次,应对考核的方式进行改革,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现阶段临床医学考核的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缺乏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甚至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较高的成绩,但其实践能力却达不到医院的用人要求。可见,考核方式的不合理将会给学生的能力提升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是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笔试考试成绩,更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患者的交流能力等,在考核中,应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充分体现出评价考核的全面性,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应注重评价考核内容的改革。评价考核内容的改革应确立改革目标,不能盲目的制定评价考核内容,如果考核内容不适宜,将会给学生的评价考核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再制定考核内容,从而保证考核内容的适宜性,提升评价考核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临床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而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临床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作者在对当前临床医学教学的调查中发现,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课程并不多,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理论性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临床医学教学的了解,主要提出了实践与理论结合对学生展开临床医学技能的培训、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临床医学教学评价考核体系进行改革等几方面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进而通过做好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篇7: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评析论文

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评析论文

1论文评价评分成绩分布

抽取的120份论文的评分成绩为“优”的达到57.5%“,良好”的达到40.0%,“合格”的仅为2.5%,不及格的为0,总体评价结果明显呈现正偏态分布,成绩偏高。作为省属普通医学院校,笔者所在学校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较早,但总体实力、科研水平以及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国内重点大学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而“优秀”学位论文竟占达到了57.5%,这显然不符合笔者所在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客观水平,这也表明,目前所使用的论文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客观地反映笔者所在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论文评价的成绩与评定结果一致性

其中8份有论文(占总数的6.7%)答辩委员会专家的评定结果和论文评阅专家的评定结果不一致。同一篇论文,有的专家评为“优”,有的.专家却评为“合格”,出现了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专家的评阅不严格。目前,国内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主要集中在4~6月份,多数专家都是研究生导师,在指导自己研究生的同时还要参加其他论文评阅和答辩,时间非常紧张,很难对每一份论文详细阅读,只能通过部分内容而给出评阅结果;另一方面,现在学科交叉非常广泛,研究的内容差别也非常大,几个评阅专家虽然同属于这一学科,但是对某一研究内容不很了解,也就无法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第三,评审标准都属于定性的评价,比较笼统抽象,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作为参照,准确评价的尺度也很难把握。

3临床能力的评价

临床医学专业C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至少在三个临床相关科室轮转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年,轮转培训情况详细记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考核手册》中,并作为临床能力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60份专业学位论文的作者分别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济南千佛山医院等5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培训,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考核手册》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轮转计划不统一、轮转培训记录不详细、考核不规范等问题。如同一专业不同医院的研究生轮转的三级学科不同;有的研究生在本三级学科培训的时间达1年多,而在其他科室轮转才几个月;轮转记录简单:记录的病种、手术和操作项目等内容少,对培训的收获几句话应付了事,对存在的问题只字不提;指导医师的评语千篇 一律,体现不出各学科的特点。

4讨论

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是对学位论文的整体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和尺度[3],是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的主要依据。目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评阅来实现的,评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名评阅,另外一种是匿名评阅,但都是采取专家写评语的方法。在实名评阅过程中,部分评审人由于学术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关系,使学位论文的评审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一方面是论文评审人多为导师的熟人或合作者,碍于情面,不好过多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实名评阅从形式上限制了评审人客观、公正发表意见的空间和条件。同时,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评审意见只能做出一个综合性的定性评价,不能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从而造成论文评审中的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另外一种是匿名评阅,将隐去作者姓名、导师姓名等相关信息的论文送给校外专家进行评阅。这样在最大程度上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但是由于对学校所有学科实行的是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没有按不同的学科建立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因此在评审论文时会出现不同的专家对论文的评价尺度同专家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另外,由于匿名评阅的论文不是直接寄送校外专家,而是寄送有关学校或科研院、所学位办公室,请他们送交相关专家。但是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非常广泛,交叉学科很多,因此在评阅过程中就会出现评阅专家对论文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情况。虽然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提出了要求[4]: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但是,目前出台的专业设置方案,只确定了培养目标: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对轮转时间(3年)、科室和考核指标体系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培训工作已经很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来讲,由于临床培养的时间有限,很难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来培养和考核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5小结

以上这些问题表明了部分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出现了偏差,不能准确的反映学位论文的水平,影响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正确认识与判断;同时也表明,学位管理工作特别是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位论文质量,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生培养单位面临的共同问题[5]。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可以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实验研究、临床能力培养、论文撰写以及论文答辩等过程实现全程有效的监督,为学位论文的价值判断、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提供科学的尺度,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动医学研究生教育有好又快发展。

篇8:临床医学检验论文

摘要: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引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和实践运用的必然选择。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医学检验操作实践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控制相关仪器、实践测量、信息搜集、数据处理、软件运用等,都可以为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应用带来崭新成长机会。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展开多元应用评价活动,优化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中职;医学检验;计算机;网络技术

1、前言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职卫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发展,相关仪器操作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包括进行操作数据测量、对海量信息进行技术处理等。网络技术运用还可以实现信息多元搜集、远程诊断、信息共享、软件运用等,极大地提升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效率,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2、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分析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技术属于技术密集性专业,计算机逐渐介入医学检验专业是必然发展趋势。在对计算机介入阶段展开分析比对中可以发现,计算机技术与医学检验专业成长形成高度契合,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初步介入阶段计算机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有一个清晰的成长过程。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问世不久,其应用范畴还比较狭窄,而医学实践运用还处于低级阶段。比较典型的是计算器运用,在医学实验室检验设备自动化建设中率先介入的是电子细胞计数仪,后来的自动光电比色仪、洗板机、酶标仪等陆续登场,开启了计算机运用于医学检验技术的大门。在计算机初级运用阶段,医学检验技术还处于成长初期,因为医学检验技术理论和仪器设备都相对落后,其检验水平处于低层次,检验精确度不高,设备体积巨大,还常常出现故障。

因为仪器自动化程度有限,还需要人工不断干预,其检验程序不够完善,操作效果不显著。计算机的最大运用是进行一般数据信息计算,其他方面融入程度则较低。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性能改进,其操作性能也大幅度提升。在这个时期,医学检验技术获得重要发展和提升,检验仪器设计有了突破性变化,如半自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全自动流变仪等,不仅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也是医学检验技术理论的大发展。特别是使人机互动水平大大提升,操作简单化,数据处理快捷化,为医学检验技术升级换代创造了条件。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医学检验操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人工干预成分也大大减少,检测误差随之降低。在信息数据储存方面,这时的计算机信息储存量已经实现微型化处理,为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应用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计算机技术呈现个性化发展,不仅实现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全面接轨,在软件开发和网络平台构建方面,迎来历史性重要变化。DOS平台建设,使数据储存有了重要“仓库”。

特别是486和586的PC处理器的强力升级,弥补了测量原理和方法上的不足,为数据整合处理带来便利。进入新世纪,计算机软件开发进入黄金期,网络技术趋于成熟,医学检验也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医院全面启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网络技术获得更为广泛的运用机会。医学影像系统形成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数据图像压缩格式,形成DCOM通信协议,远程监测、信息共享成为现实。特别是软件开发及应用,在医学检验技术实践运用中发挥出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中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实效性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必然诉求。在具体应用实践中,教师要从计算机控制仪器、参与实践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计算机控制仪器操作医学检验需要大量仪器设备,目前,这些仪器设备都与计算机技术密切关联,融合为统一的系统化平台。不仅一些精密仪器是计算机控制,就是一些简单的技术运用环节也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这些仪器设备依托大量计算机,支持应用系统网络化,实现仪器外挂PC进行通信。如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等仪器设备,都能够实现外挂PC进行通信、故障自我检测功能,为人工操作提供最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人机互动设计中,计算机技术运用已经达到较高层次,仪表盘面越来越人性化,便于人工观察;信息数据处理,不仅有数据信息,还有彩色影像展示,给人带来的是立体信息体验;大大降低了技术专业性,甚至患者都可以看懂检测结果,并利用相关参数进行自我诊断。这都是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运用带来的'便利。计算机运用于操作测量计算机功能随着软件系统的进步不断增强。过去是人工手工绘制图表,到后来利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计算,但计算效率比较低。计算机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为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可通过强大计算能力,不断改进计算方法,形成最优化计算方案,提高医学检验操作测量效率。可以根据医学检验环境、试剂特点、标本含量等展开检测优化设计,提升测量精度和灵敏度,提高检测质量。如全自动细胞计数仪、电解质测量仪、血液流变仪等,因为使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计算机系列处理,可较快完成检测操作流程。计算机运用于操作测量,提升了测量精度,也可以帮助操作者找到误差原因,引导操作者进行技术调节,优化计算机操作条件。

计算机整合处理数据医学检验需要处理海量数据信息,利用计算机强大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大大减少计算处理过程。医学检测获得的信息是杂乱的,计算机要对相关信息展开系统性分析,经过多重筛选,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根据综合分析给出定性分析结果,为操作者提供最为切实的检验提示。计算机不仅能够对现实检验数据展开系统性处理,还可以实现信息综合性分析处理。为获得更为科学的结论,需要对过去很多年各种测试数据展开综合性分析,计算机软件会在短时间给出目标数据结果。为获得更多外域参考信息,通过计算机联网技术,可以调用其他医院测量数据信息,展开横向分析,这对提升检验数据全面性和科学性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4、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网络通信应用探索

网络技术介入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发展的结果。网络技术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和临床应用带来诸多信息支持,有效提升了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效率和准确性。信息搜集,数据整合网络信息呈现多元性,而且信息量巨大。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是医学检验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环节,方便为具体操作展开信息参考分析。在网络信息数据搜集时,可以到最权威医学检验专业网站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搜索引擎展开操作。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时,需要构建由软件系统技术支持的完善的数据信息库,如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资源服务器等,都可以对数据库建设提供助力。Web服务器主要是提供用户与资源库之间的访问界面,用户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信息,并利用网页形式显示出来。数据服务器可以转化成音频、视频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资源服务器主要是选择FTP服务器,这里可以储存大量媒体资源信息,为用户提供稳定的上传和下载功能。远程操作,信息共享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医学检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可以进行远程操作,促进信息共享。医疗环节目前大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诊治、治疗、拿药、医药费结算等,也都实现了网络信息共享。在医学检验技术环节,信息共享不仅给医生提供了直观性信息,还为患者提供了信息参考。医学检验涉及域度广泛,医生、患者、鉴定单位、法院等都属于相关方,其检验信息不仅需要共享,还要形成更为权威结论,为相关方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支持。医疗科技发展需要最为真实的临床信息,而医学检验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检测信息,还能够提供一定研究方向性建议,为医学科研提供积极支持。软件开发及应用新世纪医疗技术发展迅猛,临床诊断和资料已经进入生命基因研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生物芯片将会带来更为广泛深入的医疗革命。借助计算机软件,只要掌握一张芯片、一滴血,就能查出临床所需各种生物指标信息。网络软件开发业已进入新阶段,随着软件不断升级,医学检验技术正在经历新的发展。用于生命科学的大功率计算机正在研制发展中。可预期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遗传学等领域,必将产生新的突破性发展,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相关技术应用,包括软件技术,将有效带动医学检验技术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大幅度提升医疗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

传统诊断方法多依赖医生医疗经验,现代条件下,一个全新的医疗格局正在形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等都已融入或即将参与诊疗过程,健康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技术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有力支持了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发展。

篇9: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教学中,口腔科学作为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与特殊性的必修课。

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等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常见的问题入手,以教学方法探索及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临床医学;口腔;教学体会

口腔作为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对人体的健康至为重要。

一方面,口腔健康与否对人体的整体健康有着极大影响;另一方面,以口腔症状为突破口,根据口腔所表现出的症状可检测、反映人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

可在实际中,由于没有将口腔科学作为临床医生执业考试的内容,造成学校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忽视。

学校压缩了口腔教学的课时安排。

学生则表现为不重视、不喜欢这门课程。

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优质的教学质量、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口腔内科学及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教学目的。

1教学实践中所遇见的问题

1.1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认识不够。

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并不从事口腔方面的工作,因此忽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上课玩手机、睡觉的比比皆是,课堂纪律严重涣散。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一些同学的学习热情。

特别对于大班授课,这种情况尤其显著。

其次,学习困难大。

客观来说,由于教学课时比较少,而课程的知识量又很大,这导致学生很难在上课时很难有良好的收获。

要在20个课时内完成口腔专业两年内的教学内容,学生确实很掌握那些繁多且抽象的知识点。

1.2教学模式僵化问题

优质的教学模式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单调僵硬的教学模式也是严重阻碍口腔教学的一大因素。

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学方法陈旧,比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

这类教学方法早已不早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反馈”信息,教师虽然很努力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却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学生在跟不上教师“节奏”后,自然而然也就不想再继续听课。

也即是说,缺乏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低效而僵硬的。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无目的”的教学方法也是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的“无目的”是指按照书本顺序教学,没有根据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展开、研究进而解决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探索

2.1加强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革。

口腔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及国家给予口腔医学的重视也越来越多。

针对学生对于这门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及学校应加大对于口腔课程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源泉,只有学生根本上的重视口腔医学,才能顺利的展开以后的教学工作。

2.2借鉴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也即是“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方法。

具体表现为以问题为探讨、研究的主体,教师辅以教学方法,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许多好处。

首先,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研究。

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客观问题,可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也就点燃了。

如在牙体牙髓常见病这一节中,我们设计的问题是: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时真要命。

试问不同的.主诉与牙体牙髓病的发展、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何意义针对病例。

以具体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最后,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调整。

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以完成教学大纲为基础,所以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国外的PBL教学方法,这与我们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2.3应用互动教学法

笔者认为,师生互动远比教师“独角戏”教学更具有效果。

首先,“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学生喜欢老师,也就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

其次,能够相互讨论学习。

讨论是学习进步的一大积极因素,集体思考取长补短的学习方法远比“闭门造车”更高效、科学。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可采用“问答式”与“讨论式”两种互动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回答”的互动,这样能全面、方便的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对于新学习的知识如临床典型病例等,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问题回答问题,教师就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教学工作。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教学工作的质量。

因此,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业务学习制度。

具体表现为教师除了认真备课外,还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哪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自学完成,哪些知识点应详细讲解。

针对性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以科研促进教学。

具体表现为不断学习、跟进前沿的学科动态,以最新的学术知识更新教学中的某些内容;还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探讨活动,积累、拓宽知识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总之,口腔教学因其特殊性与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会遇到许多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创新、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及拓宽知识储量,才能优质的完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文书,吴学礼,伦志军.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口腔科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吉林医学,,27(1):68-69

[2]张莉,温秀杰,岳玲,等.临床医学本科生口腔实习教学[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5(3):265,270

[3]邓卫红,唐伟,于淑梅,等.临床医学专业见习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6(7):640-642

篇10: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出国留学必须克服语言障碍。

针对此类人才的出国前英语培训,采取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原则,由公共英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医学英语教学,理论授课与专业演讲、门诊、查房的场景演练相结合策略,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出国做好充分准备,也为专业教师英语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英语培训;教学策略

当今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西医临床医学方面,欧美国家的优势特别明显。

派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学习欧美国家先进的医学知识,不失为缩小中西方差距、促进交流的良好途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被派出人员必须掌握医学英语,克服语言交流障碍。

专门用途英语是传统英语专业语言文学学科的拓宽课程,是了解专业学科、技能知识的媒介与桥梁[1],医学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篇11:临床医学检验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305例.1.1.~.1.1.之间在我院接受血液细胞检查的受检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25例,患者的年龄在1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2.5)岁,受检人群主要包括了技术人员、教师、工人和学生。

1.2方法

(1)抗凝剂的配比:在血液标本获得的情况下,对血液样本做抗凝处理,并且将抗凝剂配置成1∶10000和1∶5000的两种比例,最后将同样比例的静脉血混匀,并平均分配成305份,在进行检测处理。

(2)血液存储:采集所有受检者的静脉血,并将血液样本取得,将其混合均匀,同时均衡分配为610份,并温室下放置305份血液样本,并将其分为多个时间段进行测定,

时间分别设定为30分钟内、3小时内和6小时内分别完成不同数量的血液标本检测,分数分别为100份、100份和105份;而另外的305份样本则放置于低温环境下(22摄氏度),随后的时间分配和为30分钟内和3小时内分别检测150份和155份。

1.3统计学处理

对以上调查的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t检验,以卡方检验率的比较,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血液标本的检测质量受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且随着采血部位、抗凝剂配比、放置温度和存储检测时间的不同,在检测结果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结论

临床上血液检验结果受到血液检验细胞的质量控情况的严重影响,并且根据检测时间段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检验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实施检验中质量控制和完成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要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前阶段所要做的就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保证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必须是在严格培训的情况下才能够上岗操作;二是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检验报告单信息、血液分析设备质量及其血液采集质量,在检验单中必须对患者的病史、科室、性别、年龄及其姓名等基本资料情况详细的标示,便于儿童和成人在白细胞参考值范围上的区分[2]。

而对于检验操作环节中的质量将控制方法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首先是核对抗凝剂的稀释比例,在血液细胞检验中明确指出,检测结果受抗凝剂配比的影响,当为1∶10000稀释比例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稀释比例过高的情况下,就会降低内细胞数量,在稀释比例偏低的情况下,就会损坏细胞重合[3]。

由此可见,有效的控制抗凝剂配比至关重要。

再者就是对工作设备的观察,如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查。

同时通过以上对室温和低温状态下的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对温度的设定也至关重要。

再者就是对检验后质量的控制,也就是在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对于患者疾病的鉴别和诊断不能够仅凭相关的检测数据进行评估,而是必须借助直方图进行观察分析,并且以此为依据,判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同时结合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症状和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综合性评估。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得出保证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必须引起相关院领导和检验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同时我们了解到,目前临床上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性因素具有多样性,其中就包括了放置温度、放置时间及其抗凝剂的配比等,并且在操作环节上具有复杂性,因此,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就必须在各个操作环节对各个细节严格控制和把握,

并且以高超的职业技术和负责的态度实施检验,实现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后期的临川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促进患者的治疗。

篇12:临床医学检验论文

一、加强与临床的配合

首先检验科人员应很好地配合并指导临床,检验项目的主要选择权在于临床医师,临床医师应开出信息准确完整的申请单,对于临床医师忽视或对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尚不熟悉的,检验人员有责任帮助。

检验人员还应定期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更加深入地了解检验项目在各种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更好地掌握临床科室的要求,多开展一些新的、临床需要的检验项目,更新和改进检验方法和技术。

检验科应向临床提供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手册)并不定期更新。

二、标本的正确采集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每位住院患者必须实施的诊疗措施之一,大部分检测标本是由临床护理人员完成的,对采集者的培训也非常重要。

送检标本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对标本的采集方法,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

做血液检验项目前一般要求禁食8h~12h,应尽量选择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因为此时采血可减少患者因情绪、运动、时间、饮食、药物而带来的影响,食物可改变血液成分,如高脂或高糖饮食后可使血脂或血糖升高;运动后会使乳酸、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升高;大量饮水可致血液稀释等。

但对重症昏迷或急症病例可随时采血送检如血葡萄糖、电解质、淀粉酶、心肌酶等项目。

输液患者如急需采血时,应避免在输液侧肢体采血。

烧伤患者应避开水肿或炎症部位采血,以免影响结果。

还应避免溶血。

采血时应采用卧位或坐位,因为人在站立和卧位时可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立位变成卧位时血红蛋白(HGB)下降4%,红细胞比容(HcT)下降6%,钾(K)离子下降1%,免疫球蛋白G(IgG)下降7%,免疫球蛋白A(IgA)下降7%,免疫球蛋白M(IgM)下降5%,甘油三酯(TG)下降6%,甲状腺素(T4)下降11%。

因此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体位的影响[2]。

临床护理人员更应重视正确的血液采集步骤,首先应仔细查对检验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与患者是否吻合,询问病史,询问患者是否8h内禁食,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如有疑问应立即咨询临床医师。

其次,认真查看检验项目,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后进行规范采血,并记录采集标本的时间(精确至分钟);尿液标本应尽量留取晨起第1杯中段尿标本,留尿标本采用清洁干净、容积合理的一次性尿杯,并做明确标记,女性要避开月经期,还应避免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尿液中,尽量在1h内送检。

采集尿标本留取24h尿时通常需加防腐剂,在咨询检验科后由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加入相应的防腐剂。

做尿培养前,女性应先用肥皂水冲洗外阴及尿道口,男性需翻转包皮用清水冲洗。

然后再用1∶1000的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后再用灭菌纱布擦干,用检验科提供的无菌瓶收集中段尿后立即加盖送检;粪便标本应挑取有脓血、黏液或其他异常外观的粪便取蚕豆大小,放入干净的不吸水的一次性塑料盒内送检,护理人员还应提前告知患者留粪便标本前3d禁食动物血类及含铁剂的药物等。

在日常工作当中经常会有患者将粪便用卫生纸包裹,或是将婴幼儿的粪便直接留取在尿布上来送检,还有粪便和尿液混到一起来送检,这都是不合格的标本,因为粪便中的黏液和细胞成分会被吸收或破坏,不能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做粪便细菌培养时一定要用检验科提供的一次性无菌带盖的容器;骨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创伤性血液的进入;留取痰标本时于清晨收集,清水漱口后,深吸一口气,咳出肺深部1~2口痰置于痰盒内,立即送检。

三、标本的运送

标本采集后,细胞的代谢活动、化学反应、蒸发作用、升华作用、气体扩散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3],所以应尽快送检。

除门诊患者自行采集的标本外,住院患者的标本一律由经过培训的临床护理人员或专职送标本人员送往化验室,在标本运送途中应注意容器的密闭性,防止阳光照射,要保持试管口封闭,向上垂直放置,避免反复摇晃使容器破损后标本外溢或污染,标本标签要防止缺失。

要确保运送过程中的规范性及标本的安全。

四、标本的验收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仔细核对血标本与送检申请单上的条码是否一致、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有无用错、标本外观及标本量是否合格。

将合格的标本登记到临床送检标本登记本上,而不合格的标本应拒收,登记到拒收标本登记本上,并记录拒收的原因,也应及时反馈给申请医生。

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检验科一些高新精密的仪器引进,对检验人员的管理应更加严格。

所有应用于临床检验的仪器都必须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使用仪器前,检验人员必须要岗前培训。

所有仪器的调试、保养、维护必须由专人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才能确保仪器的最佳使用,才能取得最好、最准确的检测结果。

但是任何先进的设备和精确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物都不可能弥补和监控由非疾病因素导致的检验误差或错误[4],要想做好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不仅临床检验人员需要认真负责,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应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将标本的不合格率控制到最低水平。

所以对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必须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格的高质量的标本,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真实的实验依据。

篇13:临床医学检验论文

一、教学与临床形成差距的原因

1.1教材的内容更新不能适应临床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技术日新月异。

临床医生希望能有更为快速、准确、高效的检验技术来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从而促使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

但是一本医学检验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导致了医学教材更新时间长、更新速度慢这一现状,这是医学检验教材部分内容与临床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

以免疫学检验为例,教材内容中仍然出现CH50补体活性实验、E花环实验和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循环免疫复合物实验等,这些检测技术耗时长,实验影响因素较多。

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早已被更为灵敏、特异、准确的方法所取代。

1.2教学经费欠缺

教学经费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验技术类学科,在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有大量的实验课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仪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将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可是,现实中有很多学校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导致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充足,但缺少实践经验。

在进入临床工作以后,将会暴露出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对新技术的掌握较欠缺等一些问题,以致不能完全适应临床检验工作的需要。

1.3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不够重视

医学检验系的教师是学校的.专职教师,长期在学校从事专职教学工作,平时与临床的接触较少,会出现知识老化、动手能力较弱等现象,对一些新理论较模糊,新仪器操作不熟悉,这样会使教学水平降低,影响教学质量[2]。

近年来,医学类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但学校教师的人数却基本无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教课任务,增加了学校的负担,致使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去临床进修学习[3]。

1.4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医学检验专业就读的学生,有一部分是第一志愿为临床医学,由于种种原因被调剂到此专业,且入学以后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完善,造成学生对医学检验专业有抵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二、减少差距的方法

2.1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穿插一些临床应用的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可采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把医院检验科的工作流程、大型仪器的工作过程拍摄成短片,让学生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在理论课教学中,可试行PBL教学模式,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更强调实用性知识的传授,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性[4-5]。

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6],把实验情景设计融入到实验课的教学中,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在教师示教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的演示、结合问题式教学等展开。

如果条件允许,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前提下,应安排一些临床见习课,让学生对临床检验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2.2及时更新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检验医学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应积极更新教材的内容,尽量使教材既有检验医学的基础知识,又有本学科最新的技术知识,同时又涵盖了本学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2.3尝试系科结合模式教学,弥补教学设备的不足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教学经费所限,学校仪器的配备比较陈旧,无法与医院检验科相比,有的教师对一些新仪器、新技术也仅是有所了解,在课堂上所讲授的也是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和手工操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对新仪器、新技术的掌握有限。

采用系科结合模式教学,让学生去医院检验科见习新仪器,可以弥补学校教学设备欠缺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新仪器、新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组织检验教师走进临床检验科,与一线临床检验工作者进行交流,以明确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探讨如何培养能胜任临床检验具体工作的高素质学生。

要求学校

专职教师定期到临床检验科进修,以拓宽专职教师的知识面。

聘用有临床检验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师,让他们来参与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学目标的制定。

组织校内外检验教师定期通过会议等多种形式交流讨论检验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本院检验系老师在认真考察医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广泛讨论,形成较为统一和客观的认识,并投入到工作当中。

经常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交流意见,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相互学习,博采众长,扬长避短[7]。

2.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要求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程的设置上,应适当调整实验教学计划,增加实验课的课时数,尽量使理论与实验学时数之比为1∶1,同时丰富实验课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以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为例,我们既有免疫学经典的实验内容,如抗体的制备、免疫电泳等,让学生掌握基础性实验的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以后进一步读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同时又有临床常用的免疫学检测实验,

如ELISA法、乙肝“两对半”的检测、抗核抗体的检测等,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临床项目检测的能力,为以后进入医院检验科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6实施实验考核制度

医学检验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实验应用型学科。

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要求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实验考核的内容,且考核内容应与临床实际工作相贴近。

以《临床免疫学检验》为例,我们的考核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科研设计,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免疫学知识,设计一种新型抗原的检测方法,通过这一考核激发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另一部分考核内容比较贴近临床,从临床上收集一些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用相应的试剂盒对所收集样本的某些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医学检验的优秀毕业论文

虚拟仪器用于生物医学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探讨论文

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基地建设的医学检验论文

临床实践与药学教育论文

医学护士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锦集13篇)】相关文章:

医学类开题报告范文2023-09-13

硕士导师对学生的评语2022-06-24

医学职称发表论文2023-10-25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再教育论文2023-10-27

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医护合作态度的论文2023-06-26

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的应用论文2022-05-06

实习教学论文2024-02-07

CBE模式下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课程论文2022-05-07

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论文2023-06-23

医学检验专业妇产科学教学的思考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