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时间:2023-03-12 07:35:0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就喝一口”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希望您能喜欢!

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篇1: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传统中医学是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对象进行的科学研究,其核心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等独特的分类学及对各部分间关系的规律研究;辨证施治为代表的分阶段、多靶点治疗模式。现代中医学体系着重于:①以现代语言阐述中医理论,使所有参与者易于理解和运用;②将西医诊断作为中医对“病”诊断的细分诊断,提高司外揣内原则下对疾病的诊断水平,按细分诊断辨证施治;③以传统理论分析、指导现代治疗手段的运用,确立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丰富对各种病证的治疗手段。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传统医学的需要和中医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之一是中医事业的参与者能正确理解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这不仅涉及当前的专业工作者,还包括:潜在的和将来的学习、研究者;服务的对象;对中医进行管理的公务员和其他可以影响中医发展的人群等。弥补现代人群对中国传统知识的薄弱需要巨大的经济、时间成本,因此,在传统基础上构建符合现代人习惯的科学体系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1传统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理论基础

1.1传统中医学是有限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 西风东渐以来,对传统中医科学性的怀疑一直存在,也存在着科学标准不适于中医药评价的论点。1888年,达尔文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辞海》版认为: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简言之,科学就是发现事实并研究其规律。传统中医理论以人体、环境等客观事实及其相互规律为研究对象。脏象、经络、病因、证和中药学等是对客观事实的发现、总结;阴阳的对立、互根,五行的生克制化,辨证施治,方剂的君臣佐使,中药的七情等是对客观事实间规律的研究;司外揣内、四诊合参是依据可辨识的客观现象,探究当时不可见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尽管形成、发展过程中解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科学还处于萌芽甚至空白阶段,但传统中医学以客观事物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性无可置疑。

1.2必须坚持的传统中医学科学理论基础

1.2.1依据独特标准的分类学 分类学是按一定的特征将对象人为地划分为不同类别,是现代科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基于长期的观察和临床实践,传统中医学提出了对客观事物独特的分类标准,并以比喻、指代等古汉语常用表达方式予以命名。例如:阴阳、五行学说是按人为标准,对整体事物中相对区分又相互影响部分进行的分类学研究,由简单的两类到比较复杂的五类,是对事物由整体到结构的研究。张景岳说:“阴由者,一分为二也”,说明了其分类的实质。

1.2.2以客观实践为基础对事物间相互关系规律的阐述 传统中医学建立了独特的分类学以后,通过大量实践总结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比如在脏腑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脏腑间关系,并以此指导对疾病的诊疗,取得了确切、独特的效果。

1.2.3分阶段、多靶点的'治疗模式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核心方法。机体状况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根据病程的演变以一定的频率进行观察,调整治疗方案,即进行分阶段治疗。另一方面,传统中医学建立的“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治疗模式,是当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中的一个发生病变时,通过影响另一个的对靶点方式来调整病变部分的功能状态。

篇2: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2.1以现代语言阐述中医理论基础 传统中医学以古汉语为表述方式,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由于文化环境的变迁,现代汉语中文字的含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容易出现郢书燕悦式的曲解、误解。另一方面,文字常常影响到人们的思维习惯,独特的理论体系是现代中医学的基础,但语言表达方式并不是表现独立性的标准。过于强调表达方式的“原汁原味”易于造成舍本逐末。如将“阴阳学说”改称“α-β学说”似乎可以增强其科学性的感觉。不同表达方式本质上的一致性和现代人对其理解的差异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中医学中还存在着经络这样尚不能用实验来证实其本质的基础理论。同样尚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却成为现代经典力学基本定律,而根本不存在的“经济人”概念则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这说明符合当代人思维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更能强化人们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如将经络初步地解释为“人体内相互影响的组织、器官之间的连线”有可能提高人们对这一理论的认知度(“连线”这个词语就比较符合现代人“既非物质性存在,又能显示各点之间相互联系客观存在”的思维习惯〉。以现代汉语表达方式阐述的中医理论和进而形成的现代中医学体系,将更易于被当代人接受和应用,降低人们的学习成本,为中医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条件。

2.2保持传统中医学分类标准的情况下,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纳入现代中医学的疾病分类体系,提高诊断水平传统中医学以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为研究对象,形成了自身的病、证分类体系,具有指导疾病诊治的独特优势。源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四诊合参”和《灵枢·外揣》的“司外揣内”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在有限条件下,传统中医学将医师可以运用的诊断手段和可以观察的对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其根本目的是收集全面的信息,探求机体的内在变化。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应充分理解和坚持这一根本目的。

当代基础学科的发展使医学收集人体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对疾病演变的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现代中医学不必将基础科学的成就视作其他学科的专利、自身的禁地,而应充分利用一切科学成果,特别是吸收西医学诊断疾病的成果,以达到收集全面信息,探求内在变化的目的。

中、西医诊断疾病时面对的对象是唯一的,方法和结果则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可在保持传统疾病分类的基础上,将西医诊断作为细分诊断,纳人自身的疾病分类体系,成为中医诊断的组成部分之一,即不再采用目前常用的单独中医诊断或中西医诊断并列,而是将西医诊断纳人入中医疾病的诊断分类体系,如诊断为“眩晕(高血压)”或“眩晕(内耳眩晕症)”。其中的“眩晕”为一级诊断,高血压、内耳眩晕症等为二级诊断。纳入西医学诊断可使中医学取得明显优势:①适应现代人的习惯。现代人群接受西医服务的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对于西医的诊断方法、结果更为熟悉,易于理解和接受。②因条件限制,传统中医诊断方法对某些病、证内在病变的认识存在不足,如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吸收西医诊断体系后则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方法,大大提高现代中医学的诊断水平,避免临床的失误,使患者获得有效治疗。③保持中医自身的疾病分类体系,促进中医诊断水平的提高。由于将西医诊断作为二级诊断,既充实了中医诊断体系,又能保持中医理论的完整性、独特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级诊断下的不同疾病,其病因、病机到诊治方法、演变规律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可根据不同的细分疾病,开展深入、细致的辨证研究,掌握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诊治方案。例如,不仅仅对“眩晕”进行辨证施治研究,而且根据诊断结果分别研究“眩晕(高血压)”或“眩晕(内耳眩晕症)”的病因、病机、发生和发展规律,加以辨证,其结果必将提高中医诊断水平。

2.3将现代治疗手段纳入中医学的治疗理论体系,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临床效果,确定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 传统中医学不缺乏治疗方法的创新,新的方药不断出现。其原则都是在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新的手段提高治疗效果。现代中医学可在分析现代治疗手段后将其纳入自身的治疗理论体系。比如:输血、维生素K等止血药物、手术结扎、缝合断裂的血管可以纳人“血虚则补,血脱则固,出血则止”的治疗体系之中,而纤溶酶等溶栓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则符合“血瘀则行”的治疗原则。另一方面,纳入新的治疗手段后,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掌握方药等传统手段和现代治疗方法,服务对象身心状况的演变规律,特别是对预后的判断,确定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不同病证的诊治方案。

传统中医学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不断进步,保持传统、不断创新是中医学发展的重大课题。坚持以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科学性和独特性的理论体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吸收、运用新的科学成果,构建现代中医学体系,必将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当前大职业教育理念被社会广泛采纳,大职业教育理念侧重于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要时刻体现现代性、系统性、独特性的特点,并扩展其教育的全民性,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性和全方位性。通过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特点,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提出了五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大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样的环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实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人才的终身教育,把整个的社会发展纳入到运行体制中,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体制也逐步发生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是现代教育体制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开放性、包容性,重视人才自身能力的发展,凸显人才的时代性特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表现出了以下四点基本特征:

(一)现代化

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人才的教育体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技术性人才在我国的人才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对技术性人才的知识广度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将深层次扩展,相应的职业技术培训规模将成倍扩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与时俱进的职业人才。

(二)类型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尊重职业人才的个性化,表现职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不能视己为普通教育体系的附属物,要和科学学科体系有一定的区分。现代职业教育要实现社会公益性和市场经济的统一,在办学模式上要重视企业的参与,形成校企办学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技能教育和德育教学相兼容的教育内容,在学习形式上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从而凸显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三)系统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系统性的教学结构,注重职业教育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充分发挥系统性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首先应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内部教学、管理、研究等系统的相互协调、系统规划;再者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广度和宽度,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和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的联系,尤其是要保持职业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从政府和企业等渠道中获取职业就业资讯,以便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提高教育体制构建的针对性。

(四)开放性

当前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营造横向立交、纵向贯通的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从纵向的角度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贯通上下层次,向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办学方向发展;从横向的角度来看,要衔接职业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形成网络式的交流平台,把其他学科教学的优秀经验移植到职业教育中,促使职业教育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

二、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和策略

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放眼未来,实现粗犷化和精细化的统一,彰显职业教育的内涵,同时要保持纵向和横向的功能化扩展,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联系度,构建多层次、有深度及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注重职业教育功能的全面性

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注重教育功能的全面性,着力于打破教育功能的狭隘性,实现职业学生职业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要注重职业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竞争力;再者要强化人才的道德素质培养,尤其是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以适应当代人才的道德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仅是职业技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侧重于个人的全面提高,职业技术只是谋生的一种方式,只有让学生把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的提升。现代职业道德体制构建应当秉承职业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两者的和谐统一,在整体的规划中培养全面性的职业人才。

(二)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全民性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全民性,“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社会共识,因此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格外重视全民性的原则,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功能,以服务大众为原则,构建造福民生的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政策,对职业教育的覆盖度进行了规定,职业教育体系要从在校学生扩大到社会大众,为广大人民提供继续教育的良好条件,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全民覆盖。

(三)注重职业教育过程的全程性

职业教育体系全程性是指职业教育贯穿一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满足其各个阶段的教育需求,因此教育体系构建要注重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换代较快,职业更替频率加快,这就需要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要保持学习的状态,时刻检视自身的不足。职业教育要转变其教育方式,实现每个教育阶段的'相互衔接,把职前教育、职校学习、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学习的整体,提高全民受教育的年限。

(四)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全套性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研究机制,影响了教育体制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秉承全套性的原则,构建明确的目标体系,同时健全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确保职业教育体系的持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首先要构建目标体系,明确发展方向,同时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引导教育机制的健康发展。再者要加强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引导作用,形成职能明确、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最大发挥教育体系的教育职能。

(五)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通性

当前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因此教育结构体系构建要打破教育的封闭性,实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全通性,建立多形式、多层次教育的互通体系,凸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再者要做好各层次、各形式之间的衔接,建立各种形式的教育“立交桥”,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

三、结语

总之,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要体现其类型特征,遵从现代化、系统性、开放性原则,构建全面化的教育体系,注重职业人才的全面教育和全程教育,同时做好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工作,实现职业教育的升级,充分发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11).

[2]霍丽娟.终身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5).

[3]王宁.职业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2015(15).

[4]唐高华.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

篇4: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文章立足湖北省实际,结合现有服务业及相关企业统计指标,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行业法、企业法、区域法、产品法和项目法这五类现代服务业的统计方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统计方法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尚未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只是出台了一些文件,给出了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的意见。就湖北省而言,目前建有服务业统计的完整体系和较为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具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开展了现代服务业统计实践,这些都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存在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因此,设计一套能够准确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湖北省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湖北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业统计工作体系。省统计局设有服务业统计处,省发改委设有服务业发展处,省科技厅每年都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和创新型企业,自起,现代服务业企业也纳入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同时,湖北省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已经形成了武汉市江汉区、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这些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聚集和规模化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武汉市江汉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先行区,湖北省已经开展的了大量的统计实践工作,并采取平台统计与相关部门统计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其统计体系在现代服务业范围界定、指标框架设计和工作机制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尽管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具有良好的工作实践基础,但也普遍存在着部门思想认识尚未统一、认定尺度标准不好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很不平衡、指标设置与传统差别大等问题,全省一直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这一现状与当前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全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

篇5: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的构建论文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内涵和特征,结合湖北发展实际,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区域产业特色、集聚态势日益显现,比如,东湖高新区主要以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为主,江汉区主要以金融与商务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2)整体设计,分布实施针对全省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整体设计、规范透明、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计调查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统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努力适应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3)动态调整,先易后难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在产业发展演进中提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本身具有动态性。因此,对于其统计调查工作也应因时制宜,动态调整。同时,在统计调查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易后难。(4)部门协同,机制创新各有关部门按照“规范制度方法、明确职责分工、部门协同、机制创新”的原则,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统计工作,管理各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制定现代服务业综合统计制度和统计分类标准。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统计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部门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3湖北现代服务业统计方法与指标框架

3.1统计方法

(1)行业法。这是目前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结合现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在服务业分类中,选取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若干行业分类。行业法的优点是便于与现有统计体系对接,操作简单,统计数据相关容易获取[1]。其不足是部门行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不明显,导致统计口径过于宽泛。依据现代服务业特征,结合湖北服务业的发展实际,拟选取三大类别行业作为湖北现代服务的行业统计门类,一是信息与软件服务,二是科技服务,三是部分依托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服务行业(如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建议主要包括以下行业门类(见表1)。(2)企业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认定标准,对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认定,确立可纳入的企业清单,对其进行统计。企业法的优点是数据比较准确,便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2]。不足是服务业体系庞大,认定工作量较大,动态性强,统计工作会比较繁琐。现根据湖北省服务业企业归口管理特征,建议可从四类企业中进行认定,明确现代服务业企业目录,一是从科技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库、创新型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二是从省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库中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三是从省统计局工业库中选择认定部门现代服务业企业;四是从其他归口部门(交通运输、商务、文化等主管部门)认定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3)产品法。产品法是在行业法和企业法基础上,考虑到企业产品的多样性,以及现代服务业与传统产业行业存在交叉性,目前统计体系中的行业法归类无法直接分离现代服务业企业。为此,采用企业摸底基础上的“产品法”进行统计。即由企业自行做好测算,确定服务类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推算系数,并按这一恒定系数推算主要统计指标。考虑到产业目录和尺度的动态性,以及企业产品结构的变动,推算系数初步确定为一年一定。产品法作为上述两种方法的补充,可以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对象,但动态性大,也会增大统计工作量。结合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建议在部门重点工业企业和建筑类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产品认定,从而将部分企业纳入现代服务业统计范畴。(4)区域法。区域法是结合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在统计体系尚未完善之前,可在部分现代服务业聚集特征比较明显的区域开展统计试点,允许试点区域适当扩大统计口径,从而为全省系统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提供经验参考。根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建议率先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市选择部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开展统计工作试点。(5)项目法。项目法是指对一些重点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情况进行跟踪,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调查统计[3]。建议湖北省发改委等相关服务业主管部门建立现代服务业项目库,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可以有利于统计部门全面了解全省现代服务业情况。以上五类方法是现代服务业统计的基本方法,统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可多种方法结合,相关补充,以便更全面、客观地掌握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统计体系。

3.2统计指标体系设计

结合现有服务业及相关企业统计指标,建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按照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统计:(1)产业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能够反映现代服务业企业生产规模和水平。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非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资产总额:即现代服务业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2)发展效益(利润总额、实缴税收)利润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实缴税收: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经营活动,按现行税法的规定向国家所上缴的税金。主要包括所得、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3)创新能力(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专利申请数)科技活动人员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包括参加科技项目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总额。包括经常费支出和科研基建费支出。专利申请数: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4)国际化水平(出口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出口总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或服务的全部价值总额。技术服务出口额:指现代服务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将技术新产品或技术服务出售给外贸部门和直接出售给外商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

篇6: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的构建论文

4.1明确统计部门

成立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统计领导小组,由省统计局牵头,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相关单位参与,并在省统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计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工作。

4.2明确统计分工

由省统计部门负责统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情况,发布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科技部门负责统计高新技术企业情况,发布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省经信部门负责统计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情况,发布省信息及软件服务企业统计分析报告。由省发改部门负责统计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发布省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其他相关部门(包括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统计负责统计各自领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4.3建立统计信息平台

湖北省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在省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省科技、经信、发改等相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管理,特别是共享共用的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数据库资源,并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协同实施。

4.4完善统计制度措施

制定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办法,由有关部门和行业专家对申请企业进行认定。开展现代服务业统计区域试点,在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域进行统计区域试点,不断探索统计工作方法。省统计、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逐步统一各类服务业的统计口径,尽量减少统计差异,便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在相关部门所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基础上,由省统计局整理,每年发布一期《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年度报告》,反映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年度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何骏,刘杰.全球视野下中国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对策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7(4).

[2]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江建全.国有大企业拓展现代服务业研究:以上海为例[J].改革与发展,2009,(5).

篇7: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以互联网为平台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产业的改变的成果已经十分显著。因此,本文通过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内涵进行分析,接着对构建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所应当准许你的原则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一个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以及相关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篇8: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

我国最早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清华大学等十所高校共同承建的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远程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产业当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来看,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构建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远程教育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当构建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构建出一个适合于我国现实情况的现代元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而进行的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其中,主要采用的互联网技术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具备实时性的和非实时性的两种,前者指的是实时地将课堂上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技术传输到一个或者多个学生之处,而后者指的是将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通过视频、音频或其它形式进行储存,从而反复多次地传输到一个或者多个学生之处,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具备的特点而成为当前全世界贯彻“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清华大学及其它九所高校承建的“中国科研和教育计算机网示范工程”网站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初形态,而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当前,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超过70所,成为了我国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民进行终审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多个角度来看,高质量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包括如下特点:

(一)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互联网是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依托的平台,而教育本身面对的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种需求的。因此,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能否满足选择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的需求就是衡量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的重要参考之一。优秀的现代远程教育应当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应当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即包括了教学之前的预习资源,教学之中的辅助资源,以及教学之后的复习资源。

(二)硬件设施与技术的结合。在现代远程教育当中,其主要依托的互联网技术本身包含了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两大部分。因此对于一个高质量的现代远程教育来说,构成了教育环境、平台、工具等方面的硬件设施以及维护、管理、辅助的软件设施的质量要求应该都比较高。同时也应当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技术互相结合,从而在远程教育的过程当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的服务和管理。依托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一方面弱化了实际意义上的“课堂”概念,另一方面,也因此加强了管理的难度和管理的重要性。在高质量的.现代远程教育当中,应该做到对教学活动的完善的管理,同时也应当做到对学生的学习的支持和服务的功能,从而既能够帮助学生加强与老师之间沟通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应当有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预习和复习的相关配套服务。

(四)对学生的需求的把握。从某种程度来说,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现代教育理念,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高质量的现代远程教学就应当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够全方位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之道,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思路。

二、构建体系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其优势之一就在于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因此,在对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其是否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也就是能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二)以提高总体教学质量为目的。对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最本质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总体的教学质量,现代远程教学也不例外。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现代远程教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时候,就应当以提高总体教学质量作为最终目的,即通过对教学质量提出最低标准,从而最终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三)以提倡自主学习为方向。现代远程教学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当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在现代远程教学之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会存在一定的延时性,因此,这就从反面要求了在现代远程教学当中的学生应当具备相当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现代远程教学在本质上既是一种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对“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贯彻,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是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三、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要素

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育活动的起点的落点,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来说,教学理念也应当与其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向适应,因此就应当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理念当中,主要包括办学宗旨和教育保障两个方面。

2、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学生进行学习的总体环境。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来说,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包括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两种,软件环境包括师资力量和教育资金两种。

3、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保障。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来说,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因此在其中实现完善的教学管理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困难较大。其中,教学管理包括招生管理、教学组织以及考试管理三项。

4、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能够直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当结合学生、社会两方面考虑,即综合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当中学生的满意度和社会的满意度,故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满意度评价和效果评价,其中满意度评价包括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两种,教学效果评价包括研究成果及就业情况两种。

5、展望与反思。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其相关的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必要。在本研究中构建的体系尚属于实验阶段,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距离真正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问题有二:其一,相关量化指标仅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不具备实践意义;其二,评价体系中的分值主观成分较多,不具备实践意义。在对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当中,我认为主要应当考虑两大问题:其一,在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应当全国范围统一来看还是根据地方情况单独来看?同时,应当主要从主观出发,即以定性评价占比较大还是应当从客观出发,即以定量指标占比较大。其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总体上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质量保障,因此,是否应当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意愿而进行相关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无论如何,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仍然是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实践的推移,相关研究的丰富,也必定将其体系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冯慧敏.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8)

[2]黄宇,周少华.现代远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1)

[3]张立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篇9:烟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是保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烟台现代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烟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并针对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1烟台市职业教育现状

1.1中等职业学校规模递减

从山东统计年鉴得到烟台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可知,近几年该市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减少,学校数量递减,在校生人数由10万余人到7万余人。

1.2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相脱节

高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来源于高中,二是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高中学生与中职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有明显区别。高中学生系统学习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中职学生更多掌握一定的技能操作,在对公共基础课程的掌握不足,和高中学生有较大差距。出现的问题是,高等职业如何培养知识结构明显差异的两类学生。

1.3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贯通不合理

目前烟台市没有高职本科教育。高等职业学校只培养专科生,这些毕业生通过全省统一专升本考试进行普通高校完成本科教育,或通过成人高考,获得本科文凭。然而,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有本质的区别,二者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有较大不同。高层次的本科职业教育在普通高校完成,这本身就不合理。普通本科院校侧重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利用普通高校的教学资源不适合培养职业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4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经历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包含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社区教育、岗位培训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形式。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终身教育法,教育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终身教育法缺失的情况下,各地区终身教育投入不足,终身教育具体实践活动缺乏法律依据,得不到社会力量的有效支持。

1.5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

混合所有制引入教育领域是在2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在教育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学校,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公办学校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学校,引导社会力量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企业作为办学主体的一方,参与学校的管理及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预先培养并录用符合其需要的人才,真正把产教融合起来。

篇10:烟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

2.1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烟台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职业教育改革,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把烟台市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市。

2.2建立层次结构清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2.1建立贯通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衔接渠道首先,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要进行合理规划,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切实保障中职、高职合理的比例规模,针对性地培养中级和高级技术型人才。其次,在保障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模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等方法不断促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建立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渠道。

2.2.2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发展重点,要重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统筹发展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合理规划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加大高职招生规模。进一步优化教育体系,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同时,在确保职业教育规模合理的前提下,注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通过推行中职与普高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等方式,积极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交流”,坚持两者的协调发展。

篇11:烟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

4.1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地方政府应当协助建立以行业为导向的机构,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发挥行业专家和行业组织的作用,鼓励行业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参与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评估其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支持企业、行业组织或者参与组织职业教育机构,加深产教的结合,发挥行业办学主体的重要作用。

4.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被看作是“经济起飞的神秘武器”,其本质是工作与学习,校企合作的结合。职业教育一定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争建立二者责任同担,利益长期分享的合作模式,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各职业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产与学的合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职业教育资金保障机制

资金的投入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重要保障,要提高职业教育生均拔款水平,适当增加教育资金用于职业教育的力度。政府应当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进行绩效评价制度,同时进行预决算公开、审计公告制度。另外,可以建立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机制,在保证政府经费基础上,鼓励职业学校吸纳民间资本,建立职业教育经费多渠道筹集机制,保证职业教育教学的健康快速发展。

4.4建立督导评估机制

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政府应该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在活动周时,相关单位要全面、深入的进行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力求经济社会发展新能源的融合,公民创业、人民创新。同时地方政府要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专项评估以及督导机制,重点关注和督促县区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包括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使用力度、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肖化移,柳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观察与思考,(7):13-16.

[2]王健.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策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5):77-79.

[3]高纪元,邱泠坪.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问题的研究[J].职业教育,(18):48-51.

[4]崔景贵,尹伟.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历程、路径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21-27.

篇12:烟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

3.1工作机制阻碍了体系构建的进程

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工作机制,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机制存在相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中高职业学校之间沟通不畅,管理放松,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模糊,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无法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关联,使得职业教育与行业和企业的自然联系脱轨,最终无法很好的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

3.2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是否落实到位是职业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目前,职业教育形式主要是校本教育,企业没有充分参与职业教育和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够成熟,这主要源于传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以课堂、以学校为中心。另外,企业的主要目标在于创造收益,其与学校的目标利益无法得到均衡,因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热情不高。

3.3资金保障力度缺乏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通教育的发展一直备受国家重视,普通教育可享有的资金明显多于职业教育可享有的。各职业学校在资金较缺乏的情况下,会存在学校基础设施投入缺乏,“双师型”授课教师匮乏,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

3.4缺少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的有效评价机制。一方面,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标准不明确,评价指标模糊,阻碍了职业教育评价的实际运行;另一方面,对于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够重视,缺乏职业教育评价的有效机制。

篇13:试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构建论文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这一基础体系,后者的深化、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容与实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体系与国际标准结构存在较大偏差,尤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来看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必须考量的问题,并根据文中探索的评价指标提出构建现代产业结构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体系;评价指标;可持续发展

本文受到内蒙古规划办课题“内蒙古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8B027)的资助。该项目是内蒙古产业经济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产业结构体系随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背景、竞争的方式以及一国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的选择和规划的变化而变动,产业结构及其体系均处于动态变迁之中,如何把握产业结构体系变动的“度”并实现其稳定而有效率的优化升级是构建现代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的重要内容。现代产业结构体系不仅包含中观层面的产业或行业,而且也直接关乎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将时间因素与可持续的内涵引入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分析之中。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是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利用资源获取发展的权利得到较优分配的产业结构体系。其可持续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产业间以及产业链接的不同环节之中,构建均衡而公平的资源配置格局和优化的产业结构。二是权利在不同地区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和资源禀赋的产业间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体系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的要求,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评价和构建均衡、公平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体系?这是本文重点谈论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体系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标准结构存在较大偏差,特别是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来看,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平均利润率的理论,不同行业利润率会趋于平均化,这样资源才会得到优化配置。反观我国各产业部门,一方面利润率长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行业受到保护、缺乏竞争,长期保持较高利润率;而另一些行业如制造业、农业等由于竞争过度则利润率长期低下。这说明资源很难在不同行业自由流动,一些行业由于垄断等原因进入门槛过高,限制了竞争;另一方面,同一行业利润率变动幅度较大,这说明行业本身应对外来冲击的能力较差,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基础薄弱。

从企业绩效来看,地区间的企业经济绩效差异甚大,东南沿海地区效益很高,中西部地区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所有制改革进程在地区间的发展程度不同,中西部地区普遍滞后,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各地区的地方政府对科研支持、人才培养以及引进的力度不同,致使各地区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不同。

2.产业之间投资结构不合理且波动较大,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产业结构的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是资源利用的一种现实反映,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中可以分析出资源配置的变动方向,以及资源使用权利与人民福利的变动趋势。固定资产投资是产业结构发展的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动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发展。纵观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各个行业中的分布情况发现,中西部地区投资分布呈工业重型化趋势,投资变动波动较大,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第三产业也未能出现质的突破。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加大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3.理论上的一些片面认识,导致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困难。

在中西部地区,甚至是一些发达地区,长期以来持有的观念是——“保工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这种思想反映在实践中,是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一些重点产业全部由国有大型企业来承担,国有大型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提供保护、通过政府获得资源配置、税收优惠等政策。基于政府的短期利益行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直接导致各个产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基于对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体系现状的分析可知,在全国建立均衡、公平与资源配置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将面临诸多问题。从理论层面上看,建立衡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的标准,这是解决当前产业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必须考量的重要内容。

二、可持续发展现代产业结构体系评价指标选择

(一)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选择依据

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但在某一个时点上是以静态状况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有必要引入时间因素来研究产业结构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侧重分析资源使用权利的分配。这需要建立或探寻一些可信并可检验的指标,包括选择指标的依据和指标的内容。

按照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指标选择依据有四点。一要围绕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即人们在产业结构体系发展中切实获得实惠的情况。二是指标需要反映各产业间的关联性以及各地区产业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的存在可以保证各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三是指标要反映各产业本身的竞争力以及产业内组织的构成状况。四是指标本身应该具有可核算性与检验性,便于对产业结构发展进行检测与评价。

(二)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选择

1.相对平均利润率或各产业间平均利润率之比。

社会平均利润率学说是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源自由流动的理论概念,其内涵和要求对合理配置资源、协调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建立在资源的自由流动基础之上。

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发展角度来看,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自由流动配置正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与根源。一个社会的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否及其自由流动的程度,决定着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快慢。从人的发展权要求来看,资源的自由流动建立在对人们财产权利的保护与尊重基础之上,更是人们凭借自己的财产需求、获取财富的权利的体现。构建一种资源自由流动的环境和机制是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目前,全国各产业部门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行业平均利润率存在极大差别,而且波动比大,这正是产业结构不可持续发展、人们发展权利未被保护的表现,因而各产业间相对平均利润率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衡量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2.各产业部门人均GDP之比和各产业部门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

如果说平均利润率指

标侧重于衡量资源权利的配置是否合理,这个指标则主要衡量人们从资源配置中实际所获收益的大小,反映人们实际掌握资源的多少及权力的大小。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是建立在各行各业人们平等共享发展成果基础之上的,即使某些行业可能成为夕阳产业需要退出,或成为非主导非主体产业被边缘化,但不应给人们带来利益损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以长期牺牲某些行业、产业中人们的利益为代价。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着不同行业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现实,其根源是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差距。从统计年鉴上有关城乡收入和行业收入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一些传统的垄断性较强的行业职工工资水平长期位居前列,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传统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均处于较低行列,同时技术要求低且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居民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等行业则处于最低收入水平。这种收入上的.差距,从现象上看是由于市场机制发育尚不成熟、市场竞争不充分、行业垄断,尤其是行政性垄断所导致。从经济运行的实质来看是资源利用权力在行业间的配置不合理。

三、可持续性发展现代产业结构体系的构建路径

1.促进资源在各产业和部门间的合理自由流动,均衡产业间的平均利润率。

不公平的资源利用或流动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不可持续的根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的第一个衡量指标——相对平均利润率,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加强资源在各个产业、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打破市场和行业进出壁垒、构建统一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每个产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投资者得到大体相当的利润,而身处其中的工人以及其他群体得到均衡、公平的获益机会和发展机会。

2.均衡各个产业部门中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衡经济主体在资源配置和流动中的获益程度。

在资源自由流动的基础上,不仅使广大投资者、居民家庭和工人等主体获取公平、均衡的获益机会,还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手段、税收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等,均衡各个产业和部门中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把获益机会变成现实的获益程度。作为承担微观经济学载体的企业,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利用外部环境积极发展自己。

3.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前述两条路径的实现,最终有待于政府在其中的作为。为了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政府首先要把握“政府边界”,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跨越其职能边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政府首先发挥其宏观调控与引导的职能,引导资源的自由合理流动;采取经济与法律手段平衡和约束经济主体的各种行为,完善收入分配;要从整体上把握产业升级与优化的动态,积极推动企业创新,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形成新产业。同时,也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时淘汰衰退产业。

4.在全社会建立起畅通的信息反馈通道。

衡量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与否的指标实质上是作为一种信息反馈机制而存在。从指标变动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或预测出产业结构发展的质与量,以及其发展是否有稳固的基础和符合人们追求幸福的目标。这些信息恰恰是政府用来修正市场盲目性或反思自身政策主观性、进而采取新的政策措施的依据。

5.其他一些辅助的必须社会工作储备和预防性措施。

为了构建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发挥产业间自身的竞争与主观能动性以外,必须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还要依托全社会的共同监督、社会的储备工作以及一些必要的预防性措施的实行。比如,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式,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更新换代、新技术、工艺以及新生产方法的出现与形成。同时,社会培养的人才在产业实践中被认可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经济主体的获益状况,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再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不仅协调产业间、地区间、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必须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去。总之,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的、优化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共同努力和构建。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24卷. 人民出版社,1972。

赵儒煜.关于产业结构理论问题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6)。

陈晓涛.产业演进论[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

石磊.中国产业结构的成因与转换[M].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美萃,郭晓川.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解读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J].人口与经济.(3)。

胡荣涛.产业结构与地区利益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

篇14:论中医学的意象体系论文

能否学好中医学的一个条件就是看学者对中医学是否有悟性,这种悟性体现在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古人曰:“医者,意也。”《易经·系辞上》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由于中医学脱胎于“易”,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石的特点,“意”与“象”成为其重要思维方式。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昭显着典型的意象神韵,表现在人与天地相应,与万物共其意、通其理,其象可比类,并由此展开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全意象体系。该意象体系是中医学的实质内涵,深刻领悟、把握该体系是提高临证水平的重要途径。

临床实践与药学教育论文

药学论文选题

药学文献检索论文范文

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提纲范文药学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药学论文范文

药学论文小范文

工商管理大专论文题目

浅议新时期兰州技术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议现代中医学体系的构建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大专毕业生论文题目2022-08-17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2024-02-21

管理会计理论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2024-05-07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22-05-0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论文选题来源2022-08-13

文献检索报告2022-05-06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探讨论文2022-05-06

浅议智能大楼的组成及特点论文2023-08-25

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论文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