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孕妇贫血状况分析论文

时间:2023-03-27 07:52:1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12孕妇贫血状况分析论文(合集14篇)由网友“懒羊羊懒羊羊懒羊羊你在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12孕妇贫血状况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2孕妇贫血状况分析论文

篇1:12孕妇贫血状况分析论文

1260例孕妇贫血状况分析论文

摘 要:目的 了解该地区孕妇贫血状况并分析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在本院进行围产保健的6810例孕妇的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260例孕妇查出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发生率为18.5%,妊娠晚期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体重增加过快,则贫血的发生率越高;妊娠期孕妇贫血不但影响胎儿的体重,而且增加了产后出血的风险。结论 加强孕妇孕产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补充铁剂,合理控制妊娠期体重,,降低孕妇贫血的患病率。

关键词:孕妇;贫血;干预措施

贫血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为了了解该地区孕妇贫血的发病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本文对在本院进行围产保健的1260例孕妇贫血的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建立孕产妇保健卡并定期进行产检的6810例孕妇, 数据资料来源于保健卡的记录。

1.2 方法 孕妇分别在孕早(﹤13W)、中(﹤13~27W)、晚(≧28W)期空腹抽血进行血常规的测量,以首次出现贫血时的妊娠期划分。孕妇使用同一体重计定期测量体重,新生儿使用婴儿称进行测量。

1.3 诊断标准 采用第7版《妇产科学》中妊娠期贫血的诊断标准[1]。妊娠期贫血的程度一般可分为4度,轻度:RBC(3.0~3.5)×1012/L,Hb 91~100g/L;中度:RBC(2.0~3.0)×1012/L,Hb 61~90g/L;重度:RBC(1.0~2.0)×1012/L,Hb 31~60g/L;极重度:RBC≦1.0×1012/L,Hb≦30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量资料以( ±s)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期贫血状况及与孕周的关系 1260例孕妇查出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发病率为18.5%(1260/6810)。在患有贫血的孕妇中,轻度贫血占80.9%(1019/1260),中度贫血占17.3%(217/1260),重度贫血占1.7%(22/1260),极重度贫血占0.10%(2/1260)。孕妇于妊娠早期发生贫血的比例是15.8%(233/1260),妊娠中期的比例是28.6%(360/1260),妊娠晚期的比例是55.6%(700/1260);妊娠晚期孕妇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和妊娠中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妊娠期贫血与孕妇体重增加的关系 孕妇体重增加≦12.5kg时,贫血的发生率为11.5%;孕妇体重增加≧12.5kg时,贫血的发生率为21.3%。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妊娠期贫血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妊娠期贫血的孕妇出生低体重儿的比例为4.8%;妊娠期非贫血的孕妇出生低体重儿的比例为1.5%,经统计分析,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妊娠期贫血与孕妇产后出血的关系 妊娠期贫血孕妇产后出血量平均为(311.25±102.33)ml,妊娠期非贫血孕妇产后出血量平均为(205.18±106.45)ml,两者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结论

贫血是妊娠期孕妇较常见的合并症,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本研究通过对6810例孕妇的贫血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孕妇贫血的发病率高达18.5%(1260/6810),贫血的发病率与孕周有一定的关系,孕周越长,孕妇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孕周的增长,胎儿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胎儿所需要的铁来自孕妇,导致母体对铁的摄取减少,合成的.血红蛋白减少而出现贫血[2]。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晚期相对于妊娠早期和中期更容易出现贫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是由于孕妇体内可利用的铁不仅要满足自身的需要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随着胎儿的发育,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孕妇妊娠晚期越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3]。因此,孕妇需在妊娠16周开始合理有规律的补充铁剂,配合科学的膳食指导,防止妊娠期发生贫血。妊娠期孕妇体重增加越多则发生贫血的机率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合成血红蛋白所需要的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的食物,而我国的饮食以粮谷类为主,含的热量比较高,孕妇摄取高热量的食物出现超标的现象而增加了贫血的患病率。妊娠期贫血的孕妇出生低体重儿的机率显著高于非贫血的孕妇,这可能是由于孕妇贫血以后,会因供氧不足容易感到疲倦,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后心跳加快等症状,这些症状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不利;另一方面,胎儿所需的氧气来自孕妇,孕妇贫血后导致胎儿缺氧,所以出生的新生儿体重较轻。妊娠期贫血的孕妇产后出血量远大于非贫血孕妇,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孕妇贫血后对失血的耐受性降低有关。

综上所述,妊娠期贫血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均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孕妇孕产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适当的摄入动物性食物,补充铁剂,合理的控制妊娠期体重,积极防治妊娠期贫血,降低孕妇贫血的患病率。

参考文献

[1]乐杰, 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54-155.

[2]许建飞 ,孕妇贫血状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24): 3323

[3]柯雪琴,孕妇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J].浙江预防医学, , 19(1) .

篇2:孕产妇贫血状况检验论文

孕产妇贫血状况检验论文

孕产妇贫血状况检验论文【1】

【摘要】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分娩孕产妇缺铁性贫血发生状况,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

方法 对201月至6月2464例缺铁性孕产妇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住院分娩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46.64%,孕产妇饮食习惯,对贫血防治知识了解程度及血红蛋白测定的重视程度与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有关。

结论 我院住院分娩孕产妇的患病率较高,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和宣教指导,严格手术指征针对贫血的原因进行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孕产妇贫血的发病率,孕期膳食指导的科学性,对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孕产妇;缺铁性贫血;干预措施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属高危妊娠的范畴。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贫血,在妊娠各期对母婴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某些贫血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孕产妇由于妊娠,分娩哺乳等原因成为贫血的高发人群,孕产妇贫血抵抗力下降,对手术、分娩、麻醉耐受力差,孕产妇风险也会增加,严重的贫血可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心脏病,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

还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死胎死产等[1]。

WHO资料表明:贫血使全世界每年数十万孕产妇死亡,因此要高度重视。

为掌握我院住院分娩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的基础资料,提高医护人员及孕产妇对贫血的防治知识,了解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提出干预措施,对年1月至206月2464例住院分娩孕产妇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1年1月至年月2464例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资料。

1.2 贫血的诊断标准 采用《妇产科学》第7版妊娠期贫血分度标准[2]。

2 结 果

2464例发生贫血1140例,占46.34%,其中轻度1920例,中度514例,重度26例。

3 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贫血发生可能与孕产妇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3],及少数民族饮食中不吃动物肝脏、血制品有关,孕产妇对贫血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治知识,部分医护人员行产前检查时忽略了血红蛋白的测定,剖宫产、阴道手术产等手术也造成产后贫血的常见原因。

4 讨 论

4.1 孕产妇贫血的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有50%以上的孕产妇合并贫血,我国妊娠3个月以上孕产妇发病率为19.28%,而我院住院分娩孕产妇贫血的发病率为46.34%,发病率较高。

推荐妊娠4个月起应常规补充铁剂,每日口服硫酸亚铁0.3g,产褥期补充铁剂3个月。

4.2 加强孕产妇贫血防治知识的宣传 利用讲座、小册子、保健宣传栏等干预措施,促使孕产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孕产妇对贫血的认知能力,了解贫血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危害,使孕产妇主动寻找自我保健及预防贫血的知识,加大对优生优育知识,孕产妇贫血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缺铁性贫血高危人群的防治与管理。

4.3 养成均衡膳食习惯,胎儿需要猪肝鸡血动物血能提供红蛋白型铁,吸收利用效果较好,肝脏是储存铁源的重要器官,其铁的利用率较高,肉类也会有较高的红蛋白型铁,大豆及其制品也是较好的铁源,经常交替食用这类食品,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对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有好处,妊娠前半期铁的需求无明显增加,可以从食物中摄取。

增加铁剂摄入建议设立膳食营养指导门诊,指导孕妇合理膳食,保证母亲和胎儿的机体需要,鼓励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血、豆类等,动物血能提供红蛋白型铁,器官其铁的利用率较高,肉类也会有较高的红蛋白型铁,大豆及其制品也是较好的铁源,经常交替食用这类食品。

4.4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 妊娠期应重复测定血红蛋白,及早发现贫血倾向及时纠正,可在妊娠期进行预防,一般从妊娠4个月开始到哺乳期补充铁剂,剂量途径与贫血程度相关。

对孕产妇系统管理及时宣教和保健指导,剂量、途径与贫血程度相关。

维生素C,稀盐酸有利于铁的吸收,应同时补充,叶酸不可缺少。

铁锅炒菜有利于铁的吸收。

服用铁剂时忌饮浓茶,抗酸药物影响铁剂吸收,应避免服用。

治疗原发病,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

产后血红蛋白的测定纳入产后访视的内容,及时补充铁剂。

4.5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降低手术产率 出血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晚期出血,可造成或加重孕产妇的贫血,严重时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孕产妇死亡,阴道手术助产因伤口出血造成或加重贫血,规范各项诊疗常规,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降低手术产率,是降低产妇贫血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国育龄妇女贫血调查[J].中国生殖健康杂志,,13(3):152.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青岛市2005例孕产妇贫血状况临床检验【2】

【摘 要】目的: 了解青岛市市北区妊娠期贫血发生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制订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

方法:对2011年在本所进行孕产期保健的2005例孕妇妊娠期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孕产妇贫血患病率18.7%,贫血发生率与孕周、孕妇年龄、其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职业及妊娠次数均相关。

妊娠期贫血可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孕妇对妊娠期贫血的认识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采取综合措施,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及时补充铁剂, 降低孕产妇贫血发生率。

【关键词】孕妇;贫血;影响因素

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属高危妊娠范畴。

妊娠期贫血对母儿均造成一定危害。

孕妇因重度贫血会引起贫血性心脏病,产褥感染及孕产妇死亡。

重度贫血,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甚至引起早产或死胎。

相关文献显示孕妇贫血引起早产的风险是正常孕妇的2倍, 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是正常孕妇的3倍[1]。

本文对2005例在本所进行围产期保健的孕妇贫血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贫血发病相关因素, 制订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 保障母婴的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青岛市北区妇幼保健所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定期产检的孕妇2005例,以保健手册记录数据为资料来源。

1.2 调查方法 每位孕妇分别于孕早期(<13周)、孕中期(13~28周)、孕晚期(≥28周)检验血常规,以第1次发现贫血时所处的妊娠期来划分,不做重复统计。

测量采用日本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型号为XS―800I);并查阅产妇孕产妇保健手册,了解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孕周、职业以及孕产次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贫血诊断标准 采用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7版) [2]的妊娠期贫血诊断标准。

RBC (3.0 ~ 3.5)×1012 /L,Hb 81 ~ 100 g/L为轻度贫血;RBC (2.0 ~ 3.0)×1012 /L,Hb 61~80 g/L为中度贫血;RBC (1.0 ~ 2.0)×1012 /L,Hb 31~60 g/L为重度贫血;RBC<1.0×1012 /L,Hb≤30 g/L为极重度贫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期贫血情况:妊娠期贫血发生比例为18.7%(375/2005)。

其中,轻、中、重度贫血分别占72.0%(270/375)、24.8%(93/375)和3.2 %(12/375),极重度贫血为0。

孕早、中、晚期贫血分别占19.2%(72/375)、30.7%(115/375)和50.1%(188/375);孕晚期贫血发生比例高于孕中期和孕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13,P<0.01)。

2.2 贫血与文化程度的关系 375例贫血产妇中,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81例, 占48.27%, 高中、中专109例, 占29.06%, 大专以上学历85例,占22.67%。

2.3 贫血与职业的关系 375例贫血产妇中, 脑力劳动者59例(15.73%), 职员70例(18.67%), 工人114例(30.40%),无业132例(35.20 %),

2.4 贫血与产妇年龄的关系 2005名产妇中,年龄20~25岁525例,其中贫血者37例(患病率7.04%);年龄26~30岁1029例,其中贫血者162例(患病率15.74%);年龄在31岁以上451例,其中贫血者176例(患病率39.02%)。

年龄大于30岁的产妇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小于30岁组, 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贫血与孕产次的关系 产次数≥2次者321例,贫血患者84例(患病率26.17%);初产1684例,贫血患者291例(患病率17.28%)。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2005例孕妇贫血状况调查分析,发现妊娠期贫血发生率为18.7 %。

孕妇贫血患病率随孕周的增长而逐渐上升,与妊娠期血容量逐渐增加,胎儿生长发育加速,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孕妇对铁的摄取相对不足有关 。

影响妊娠期贫血的因素很多, 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社会因素及孕前月经量、妊娠反应、平时饮食习惯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年龄大于30岁的产妇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小于30岁组。

收入稳定者、文化程度高者贫血患病率明显低于无职业者和工人、文化程度低者。

文化程度低的孕产妇对保健营养知识及优生优育知识掌握较少, 导致孕期营养补充不足。

妊娠次数越多, 贫血患病率越高,这可能与经产妇多次妊娠引起铁消耗增加和产后体内储铁量未恢复正常而再次妊娠, 致使孕妇贫血或使已存在的贫血加重有关。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缺铁和缺铁性贫血与妊娠不良结局如新生儿低体重、早产、死胎死产等有密切关系[3,4]。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不少妇女非妊娠期铁摄入不足,妊娠期可利用的贮备铁不足100 mg。

妊娠后,既要满足自身血红蛋白合成的需要,又要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

孕后期孕妇需铁1200mg/d~1500mg/d,按食物中铁含量10 %~20 %被吸收,食物中含铁量很难满足需求。

在妊娠期尤其是孕晚期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篇3:社会学科研究状况分析论文

社会学科研究状况分析论文

[摘要]1994—,社会学在国家社科基金中立项项目总数达到2479项,本文采取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这二十二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对社会学学科的资助情况进行立项数据统计,从社会学学科立项总数、项目类型立项情况、项目立项地区分布情况、立项项目在各区域分布统计情况、研究机构和立项项目预期成果等进行系统性分析,进而分析社会学学科研究现状、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我国社会学学科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社会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发展状况

哲学社会科学自“八五”规划发展到“十二五”规划,各学科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社会学在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后,与1979年得到恢复与重建,在老一辈社会学家及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代表了人文社科的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向,而社会学科研究发展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1994—20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状况进行立项情况统计与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规律,把握该学科的发展状况。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我国自1991年6月起,设立了社会科学基金,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本文以1994—近二十二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研究总体,充分反映其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鉴于重大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社会学立项较少(重大项目13项,后期资助项目21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及成果文库基本没有,为便于统计分析,本文研究将不考虑这四大类。在2400个有效样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数据处理中,首先对各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立项名单进行汇总,简单整理,然后对社会学的立项项目及其相关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社会学的研究议题及其进展情况。

二、基本立项情况统计分析

(一)年度立项分布情况

统计发现,自1994—2015的22年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社会学科资助立项共计2400,平均每年资助立项109项,但具体年份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1995年资助立项数仅有6项,而在立项数则达到264项。整体来看,1994—2015社会学科立项项目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这十年间社会学立项项目处于不断变化中,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如社会学立项项目数为71项,其后的七年则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第二阶段是—2015,社会学立项数恢复到19的水平,而后呈逐年递增态势,从20的72项增加到2015年的256项。过去22年间,社会学的立项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其所占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总数比例相对稳定,徘徊在5%左右,位列各学科立项的前几名,其在年和分别达到6.80%、6.76%,表明社会学在各学科立项研究中相对而言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影响社会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与社会学研究人员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有关;其次与社会学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密不可分。

(二)立项类别分布情况

根据数据,我国社会学的立项项目主要集中在四大类型中,分别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西部项目。其中一般项目占比达到51.08%,所占的比例最高,立项数1226项,其后是青年项目,立项数744,占比达到立项总数的31%,西部项目是2004年,国家为了支持、促进西部哲学、社会学的发展而单独设立的资助项目,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国家对西部地区社会学的资助项目数逐年递增,占比达到11.08%,显示出国家对西部地区哲学发展的重视。但是,重点项目所占社会学立项总数的比例仅有6.83%,立项数164,虽然重点项目标准较高,但也可以反映出,我们社会学科科研人员对社会学重点项目的承担能力有所欠缺。

(三)立项地区分布情况

22年来社会学科获得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省份共有31个省,包含了所有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在近22年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立项数中,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居于前五,合计社会学立项数占总项目数的41.19%,说明社会学立项集中分布在全国少数的几个科研强省。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备及时了解前沿信息和科研动态的先天条件,立项数达到370,占比15.42%,而且北京高校众多,人才济济,因此成为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研究项目申报立项的主要来源地。然而,社会学研究与立项数在各省市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几乎所有的沿海发达省份立项数都位居前列,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学立项则较少,如山西社会学立项数仅13项,说明社会学立项数与该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社科基金项目的承担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而作为中西部省份的云南、重庆能够跻身于前十,其科研水平值得肯定。笔者认为在今后研究发展中不平衡性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

(四)立项的机构、单位分布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隶属于高校、党校、社会科学院、党政机关以及军队等五大机构系统。统计发现,高校社会学的立项数最高,共1858项,占77.42%,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社会学研究而言,高校研究队伍综合素质较高,研究资源丰富且高校人员科研水平较高。社科院对于社会学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表1,社科院系统立项数341项,占比14.21%,其中以中国社科院和上海社科院为代表。而党校、党政机关、军队及其他系统总共立项201项,占8.38%。可以看出,在我国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高等院校以及社科院作为科研人才云集的地方,承担了大多数社会学领域研究的课题和重点项目。

(五)立项的单位分布情况

经数据统计发现,1994—2015我国社会学立项有较多单位获得资助,由于2400个样本数据较多,在此只分析社会学科资助项目立项数达到20项以上的机构。共有23家立项总数达到20项以上(含20项)的科研机构。23家单位分别属于社科院和高校两大系统,共立项数740项,占总立项数的30.83%,可以看出社会学立项相对比较集中。在社科院系统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69项,上海社会科学院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分别立项24项,位列前三甲,合计占社科院系统341项的34.31%,彰显了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科研生产力。在高校系统中,中国人民大学以56个立项数的成绩占据榜首,北京大学立项52项、南京大学立项47项、南开大学立项40项、中山大学立项38项紧随其后,在前23名的科研机构中普通高校共有20家,共立项623项,占高校系统总立项数的.33.53%,说明在社会学项目立项单位分布方面,高校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学专业传统强校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占有明显优势。

(六)项目主持人情况统计分析

项目主持人是技术比较权威的,主持项目整个工作的人,负责协调整个项目的工作,发挥着领军人物的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主持项目数2项的研究者占大多数,3项的相对较少。而根据统计结果,这22年间,只有陆益龙、傅广宛、刘少杰、乐国安、方文、何明升、风笑天、王耀以及胡荣等9位研究者主持社会学立项数达到4项的,而这9位主持人都为正高级职称,他们所主持的这些项目涵盖了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青年项目三大类别,研究议题主要围绕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最新发展、社会阶层研究以及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在22年的社会学年度立项中,仅有吴忠民一位学者主持社会学项目数达到5项,在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由此可得出,对社会学的项目主持人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本身的学术水平,其要求都相对较高。

(七)项目预期成果形式分析

社科基金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可以选择单一成果形式或两种成果形式,预期成果形式对项目立项的成功几率有着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在所有的成果形式中,以专著作为主要结项形式的占到47.65%,以研究报告为主的占40.53%。而以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研究报告等为主要结项形式的总数仅为63项,占总比为7.23%,可见专著和研究报告是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科的主要成果形式。相比而言,以译著和论文集为成果形式的项目仅有35项,占比分别为0.23%、3.79%。由此分析,社会学项目在成果形式上的多元化有待提升。

三、结语

综合以上多方面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学这样一个拥有多重范式的学科,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正日益趋向成熟和规范,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诸多研究困境。笔者认为在未来社会学的发展中,一方面,重视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核心主持人的培养;另一方面,现在是网络时代,应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加强各地区的科研交流,加快实现科学数据共享,从而希望以此增强科研弱省的科研水平。

篇4: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论文

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论文

1、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原因

1.1就业率差

毋容讳言,由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城乡大学生在就业观、就业环境和就业水平上产生差距。农村大学生顺利就业往往更急切,但现实是他们更困难,主要原因在于:

1.1.1成长背景

在当下,农村大学生无论社会资源背景、文化传统背景、专业教育背景上都先输一步,他们在生活态度上相对保守,他们在有限条件下封闭接受应试教育导致综合素质和个人自信存在短板。从专业选择上看,因父母文化素养限制和自身封闭成长坏境等影响,他们和他们的家长对大学专业选择及其就业前景把握不够,就业准备先天不足;从技能培养上看,他们没经济实力报辅导班或多花几万块读双学历,没机会学钢琴、练书法、修舞蹈,没条件培养足球、篮球、排球等特长,而用人单位想要的则往往是有见识、有特长、全面而又能独当一面拓展业务的人才,因而他们的就业资本后天不足。

1.1.2教育背景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当前教育的不争事实,越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表现越为明显。据统计,“985”、“211”和较好的普通高校,非农学生比均超过四分之三,而农村大学生更多地集中在一般大专院校,他们更多地被重学历资历、牌子面子的当下社会视为“鸡肋”,制约着就业空间。据统计,就业率最高的是高职院校,其次是重点本科院校,最低的则是一般大专院校,这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难点在一般普通本、专科院校毕业生身上,在农村大学生身上。

1.1.3需求背景

因就业市场的客观需要、世俗偏见和成见,制约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在大学生就业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户籍状况和业务能力、活动能量、外表颜值等,都是影响就业不可或缺的因素,农村大学生在不公平竞争的求职市场往往频频遭遇“隐性门槛”伤害。

1.2农村大学生就业质量差

农村大学生因经济压力大,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不足,对工作机会、工作单位的选择和把握受限。他们缺乏“拼爹”的资本和“啃老”的条件,虽然也向往收入高、地位的岗位,也想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但他们需立即工作赚钱养家而不是继续考研、求学,重“钱途”不重“前途”;他们不想延迟就业,也无钱多地转战“公招”、“面试”,在迂回较小的就业空间只好一再降低个人发展要求,只求能就业。

2、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引发的社会问题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关系着教育公平、生活公平、城乡公平、社会公平,任其下去,必将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首先,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降低了农村人上大学的意愿,催生新的“读书无用论”,造成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意愿降低、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教育机会城乡不平等持续扩大,加剧城乡隔阂。其次,农村大学生就业质量低导致城市社会出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底层群体”,他们较少可能获得父母帮助生存,也很难返回农村家乡谋生,只能接受低收入、不稳定和缺保障的工作,租住拥挤的群租房或环境恶劣的郊区屋,生活趋于“民工化”。另外,农村大学生往往被寄予厚望,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就业生活压力和超常的心理精神压力。自卑心理、自信缺乏使得他们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本身能做好的搞砸、可以做的不敢做,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诱发一些心理异常和行为偏差。

3、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劣势因城乡差异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要警惕其负面因素造成严重社会问题,要针对性研究他们的就业困境,给出解决对策。开设专业介绍和就业市场分析指导课程,帮助农村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辅之在大二专业再选择;组织活动提高农村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增强言谈举止、服饰礼仪规范,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建立弱势学生特别帮扶制度,对特殊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短板加强培训,并在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应聘时优先照顾农村背景学生。

篇5:工业气体需求新状况分析论文

工业气体需求新状况分析论文

行业仍在高速成长

工业气体下游应用行业,主要是钢铁、煤化工、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近来是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10年,钢铁、煤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规模迅速膨胀。受此拉动,全球工业气体市场将增长约8%,到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将接近520亿美元;若按体积消费计,未来5年全球工业气体市场需求将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到20,市场总量将达5300亿立方米。其中,钢铁、煤化工等行业在近年来更是快速发展,产能持续膨胀,因此对工业气体的需求也是迅速提振。我国的工业气体市场已被视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市场。~,我国气体工业产值年均增长65%,而全球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2%。我国工业气体总产值在500亿元,且需求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预计总产值可达1000亿元。这就意味着工业气体的市场容量将持续膨胀,优质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会遇到产业瓶颈。而且,只要这些优质企业能够抓住行业蓬勃发展的契机,就有望步入到高成长的轨道中。

下游需求渐现新特征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下游需求出现了两个清晰的特征。一是节能减排产业政策导向较为清晰,使得钢铁、煤化工等淘汰落后产能的趋势也较为清晰。在此背景下,这些产业未来单套装备的功效将越来越大,这对于工业气体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成长契机。二是工业气体外包业务较为突出。大型空气分离设备价格高昂,视设备配套情况不同,一台2万等级的空分设备价格通常在5000万元至8000万元之间。如果将气体业务外包,用气企业就不需要承担大额的初始资金投入,而是将这部分资源投向可以产生更高效益的项目,集中精力做好主业。与此同时,气体业务外包,用气企业不需要承担维修空分设备等业务。所以,越来越多的用气企业,开始将气体业务外包,这在欧洲更是成为趋势。

比如说在欧美钢铁企业的95%的工业用气项目外包。只不过,我国由于早期发展过程中,钢铁企业追求大而全,导致目前只有40%工业用气外包。但在新的钢铁项目中,外包比例迅速提升,从而为我国工业气体发展提供了新的成长契机。这些趋势就给空分设备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工业气体市场的外包份额将从的.40%提高到年的50%,也就意味着中国工业气体市场份额中,专业化气体集团或公司份额将从亿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46亿美元。这就意味着那些成功切入工业气体业务的相关企业临着新的高速膨胀的产业蛋糕。就是说,类似于陕鼓动力、杭氧股份等空分设备类企业,未来的业务收入来源结构或将发生较大变化。因为一旦成功切入到钢铁、煤化工等下游领域实施外包业务,往往会拿到下游需求方至少15年的供气合同,工业气体业务将形成稳定的业务来源。而海外市场的经验显示,全球排名靠前的空分设备企业的收入来源90%是气体业务,而只有10%是空分设备。据此可以推测,杭氧股份等积极涉足工业气体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未来的业绩成长引擎将相对强劲。

篇6:手术室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关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省保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44位调查对象亚健康患病率为79.5%。每周工作时长≥40h、工龄≥8年、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亚健康患病率较高。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应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他们的亚健康状态进行主动、积极的防范。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亚健康;影响因素

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组临床状态介于健康和疾病的边缘状态,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和体验[1]。手术室护士作为较为特殊的护理群体,其工作环境与外界相对隔离、工作繁琐、且手术患者的病情复杂,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压力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亚健康的发生。本次调查针对河北省保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以期了解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关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5年12月,对河北省保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1.2调查方法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护理人员的一般特征以及亚健康的情况等。应用陈青山等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确定研究对象的亚健康状态[3]。利用护理人员午间休息的时间发放问卷,在调查员的指导下完成问卷的填写,由调查员统一现场收回。1.3统计学方法将上述所有有效问卷所得信息录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的人数为44人,有35人(79.5%)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出现较多的亚健康患病率分别依次为:疲劳75%(33/44)、活力减退68.2%(30/44)、失眠多梦休息不好65.9%(29/44)。2.2影响因素分析在影响因素分析中,每周工作时长≥40h、工龄≥8年、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亚健康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本次调查中,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亚健康患病率为79.5%,明显高于曹癸兰[4]等对某综合医院随机调查的护士的亚健康患病率(63.8%)。可能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需要护理人员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有关,而医院其他科室的工作强度往往低于手术室。同时,出现较多的亚健康症状是疲劳、活力减退等,这与陈利芬[5]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该科室较大的工作量,同时需要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关,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的亚健康症状较为集中。每周工作时长≥40h、工龄≥8年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亚健康患病率较高,这是因为长时间的工作时长导致护理人员休息时间不足,尤其是在急诊手术室或者上夜班的护理人员,休息时间与休息质量更会大打折扣。工龄较长的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处于工作紧张的状态,较易引发亚健康状态。与此同时,工龄较长的护理人员一般都是医院的护理骨干,不仅在临床工作中身负重任,还要承担照顾老人、抚养子女的任务,更易导致亚健康的发生[4]。研究表明,当人体在体育锻炼时,可以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性神经系统,可使情绪改善,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性反应,有助于亚健康状态的缓解[6]。因此,本研究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亚健康患病率较低。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针对工作时间长或工龄较长的人员,需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他们的亚健康状态进行主动、积极的防范。护理管理部门应及时调研该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采取切实的措施减轻该群体的工作压力,如减少加班的频率,合理配备护士人数,或经常组织文体活动调节他们的身心状态[2],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瑞琴,宋振峰.护士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6):10-12

[2]陈建芳.手术室护士亚健康状况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5,31(24):3501-3503

[3]陈青山,王声湧,荆春霞,等.应用Delphi法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67-1468

[4]曹癸兰,梁静,陈先华.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4(11):27-28

[5]陈利芬,杜合英,成守珍,等.不同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护士亚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39(5):432-434.

[6]张杏波.体育运动对亚健康群体干预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3(8):53-98

篇7: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分析论文

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网络社会的崛起以及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如何帮助老年群体融入到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日趋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大部分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设备时仍会面临许多问题,但其他的社会成员却自如地沉溺于自己的媒介环境,这就造成了老年人与这个社会的脱节。基于此种社会矛盾,在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本土化研究调查之后,全面阐述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数码区隔并分析其原因及结果。

关键词:互联网论文字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2.22亿,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当下,中国许多相关领域的发展都还在起跑线上,在这条新的征途中,同时还伴随着另外一个时代的到来,即“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将带领人们进入信息共享型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绝大多数老年人却无法参与到这个时代的生活,正在被互联网时代所边缘化。

1区隔的呈现: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特点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而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当人们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时,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通常会产生一种“失重感”。北京大学人口所的蒋耒文曾说过,忽视老年人的社会进步,是不真实的进步;远离老年人的科技发展,是不完整的发展;没有老年人参与的网络世界,也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国老年群体正被社会渐渐遗忘,信息的复杂交融和社会的急速转型让他们不管是在时间(传统―现代)还是在空间(乡村―都市)的维度上都处于社会边际状态。在笔者对合肥本地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小范围的调查后发现,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表现出他们独有的特点。首先,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示,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类似QQ、微信等互联网社交网络,但仍有32%的人由于经济、知识水平的限制至今仍在使用“老人机”。除了常用的社交App,类似于移动支付、一键预约等典型的互联网生活方式,通常只有少数老年人可以熟练的操这些流程。面对海量互联网产品的更新换代,那些低收入、生活条件差或者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由于接受新事物能力的限制,都表示对这种主流的生活方式感到无所适从。另外,除了人口地理环境在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中表现出一种外显的区隔以外,笔者还发现,处于同一经济水平、知识结构层次的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也表现出不同的趣味与惯习。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他的辉煌巨著《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中提出:人们在日常消费中的文化实践,从饮食、服饰、身体直至音乐、绘画、文学等的趣味,都表现和证明了行动者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等级。现实生活中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老年人通常会使用互联网搜索一些专业性强的知识信息,有艺术天分的或者活跃在“广场舞”的老年人会利用互联网听音乐,还有一些性格比较活泼外向的老年人也会使用淘宝等购物软件。当然,在笔者加入的一个有478位老年人的“安徽老年群”的QQ群中,发现其中也有不少老年人利用互联网交友,有极少数的老年人也在群聊中发布一些低俗的信息。

2区隔的原因: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制约因素

如今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和信息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12亿,占总人口15.5%,空巢和独居老人已达1亿,很多老年人身理或心理上都产生了很多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社会活动减少、子女陪伴不够,更重要的是越来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社会生活已经让他们不知所措。通过调查访问,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身体及精神的局限性、对互联网的不信任等都会影响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积极性。总体上说,区隔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大概包含四个方面。从客观社会经济条件上说,有些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条件有限,缺乏例如电脑、手机这样的上网设备,另外也有一些城市里的老年人已养成的消费习惯让他们拒绝承担网费、流量费,所以就尽量避免使用互联网。在目前的主流市场上,互联网开发基本是围绕年轻人设计。不会用、看不懂、操作复杂成为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最大障碍,界面繁杂、操作繁琐,手机到手好几年,大半功能没搞懂,完全处于“待机”状态,这就造成了许多老年人索性放弃了融入互联网社会。另外,老年人由于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本身就具有滞后性,加上对互联网使用的刻板成见,让老年人面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时,感到无所适从。而当在互联网使用遇到问题时,大多数子女都不会很有耐心的为他们解答,相反,根据调查显示,几乎没有子女不对老年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表现出不耐烦。并且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自处于高位,所以他们一般也羞于主动问晚辈问题。当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让渡给后喻文化时,代际间的隔阂阻碍了老年人学习互联网知识。

3区隔的结果:影响现实社会生活与情感交流沟通

当互联网使用日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它也成为一种社会等级与地位的符号象征,它从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抑或是消费行为、生活品位、个人情趣等诸方面,都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分化。毫无疑问,互联网的使用对人们的话语权、符号权力、交往空间、消费观念等都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互联网的使用状况已经成为社会区隔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种新的媒介语境下,老年人由于自我与他者的双重否定,被区隔成信息化时代的局外人。趣味是与一个特定阶级存在条件相联系的规定性的产物,老年人会以此来对自己进行分类,同时也被其他人进行着分类。不管是农村留守老人还是城市里独家独户不愿出门的老人,缺乏互联网使用知识都会让他们失去情感交流的便捷工具。当晚辈都热衷于微信聊天,老年人由于条件限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他们就很难融入这个社会。除了情感精神需要,现实生活的诸多方面已与互联网使用密切相关,例如去医院挂号,出门打车,去商场饭店超市消费等都离不开现代互联网的使用,被区隔后的老年人必定会遇到以上诸多问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老年群体无疑正一步步被社会边缘化,他们身陷传统之中,又不得不迈入现代化。尤其是当他们退休以后,他们不再承担社会的功能角色时,这种被时代遗忘的孤独感将更加强烈。当老年人的社会资本逐渐开始消解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已影响到他们的社会交往以及代际交往,作为晚辈甚至于说我们的有关社会政府层面,应该给予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更多的帮助与理解。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Bourdieu.Distinction:ASocialCritiqueoftheJudgementofTaste.[M].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1984.

[3]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保罗福赛尔.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M].梁丽珍,乐涛,石涛,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5]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

[6]王金元,赵向红.老龄化背景下社区独居老人生存状态与社会支持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7]丘泽齐.中国社会的数码区隔[J].香港:二十一世纪,2011(2).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篇8:县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论文

县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论文

1水资源状况

辽宁省铁岭市法库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四季分明:春季风大,雨少,蒸发量大;夏季炎热,雨量较集中,属雨热高峰;秋冬季水量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66.6mm,大部分集中在7、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50.9%,作物生育期(4~9月)降雨量为493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80mm,4~7月多年平均蒸发量都在200mm以上,作物生育期蒸发量为1382mm,占年蒸发量的87.5%。根据辽宁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法库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8416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6943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3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2492万m3,人均水资源量为671.8m3,亩均水资源量为138.2m3。

1.1降水量时空分布

不同频率年降水量分别为:频率20%年均降水量为698.8mm,频率50%年均降水量为552.7mm,频率75%年均降水量为457.2mm,频率95%年均降水量为340.0mm。降水量境内时空分布差异很大,特征明显。地区分布不均:法库县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差异。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内分配不均:全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根据五台子、団山子、尖山子水库、方家屯、獾子洞5处雨量站统计,汛期6~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4.5%,4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8%,5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9%。春秋两季降水偏少,往往形成春旱秋吊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年际变化大:降水量不仅存在着地区分布,年内分配的不均的情况;就是在同一地点,年际间的变化也是十分悬殊的,根据方家屯站降水系列资料,降水量高达871.3mm,而1982年降水量仅为284.4mm,丰枯比为3.26,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特别是连续枯水年的出现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1.2地表水资源状况

不同频率年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频率20%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5940万m3,频率50%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3656万m3,频率75%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269万m3,频率95%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304万m3。地表水资源量境内时空分布差异很大,特征明显。地区分布不均:法库县地表水资源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地表水资源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内分配不均:全年的地表水资源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地表水资源量约占全年地表水资源量的86%。年际间变化大:地表水资源量不仅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不均的情况,年际间的变化也是十分悬殊的。根据彭家堡站地表水径流量系列资料,19地表水径流量高达30269万m3,而1982年降水地表水径流量仅为823.2万m3,丰枯比为36。

1.3地下水状况

根据地下水赋予条件,埋藏条件和水力特征,全县的地下水主要有三种类型:

(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本区东、南部及秀水河、拉马河流域;秀水河子镇、慈恩寺乡、四家子乡、丁家房镇、登士堡镇、叶茂台镇、双台子乡、卧牛石乡、包家屯乡所属秀水河流域,是地下水富水性波动极强的.地区,含水层厚度15~35m。从用水量上看,此种地下水在用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工农业及人畜饮用的主要水源地。

(2)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慈恩寺、十间房、丁家房等地区,为上层新统洪积层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含水层厚度10~20m,存在着网状裂隙水。

(3)碎屑岩类裂隙层间水:该类型主要分布在基岩、山区。从实地调查并参考县水利局的统计资料,獾子洞水库上游及南部依牛堡、大孤家、三面船三个乡(镇),东部和平、柏家沟两个乡(镇),东南部分拉马河流域的山咀子、拉马桥、孙家等地区,单井日出量可达1000~3000m3,是水量丰富区;五台子、孟家、慈恩寺三个乡镇、及法库镇部分地区,单井日出水量为1000~2000m3,为水量较丰富区;秀水河流域两岸北起卧牛石乡哈户硕村,南至秀水河的大马家堡,西起叶茂台的太平山,东至双台子石头房,这部分地区单井日出水量100~1000m3,为水量中等区;其余部分为基岩丘陵区单井日出水量小于100m3,属于基岩山区泉流量。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供水工程与供水量

目前法库县共有中小型水库14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包括尚屯水库、獾子洞水库、泡子沿水库、牛其堡水库、尖山子水库、三合成水库、拉马章水库),小(一)水库4座,小(二)水库3座,工程完好率55%,总库容27281万m3,有效库容10656.3万m3,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全县已建成乡镇供水工程108处,供水能力0.28万m3/d,受益人口7.8万人,水井工程2558口,现状供水能力8875万m3;灌溉渠道工程100km;管道输水工程6km。工程完好率75%。

2.2用水结构及用水量

根据本次现场调查及收集的资料,法库县总用水量1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7491.8万m3、占总用水量的62.45%,居民生活用水1162.9万m3、占总用水量的9.69%,工业用水147.3万m3、占总用水量的1.23%,林牧渔畜用水3085.9万m3、占总用水量的25.72%,城镇公共用水13.1万m3、占总用水量的0.11%,生态环境用水96万m3、占总用水量的0.8%。农业灌溉用水量7491.8万m3中,水田用水量5186.8万m3,占69.23%,水浇地用水量314万m3、占4.19%,菜田用水量1991万m3、占26.58%,其中地下水量为4369.84万m3。目前,市政供水管网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供水管网漏失率较高;社会生活中的节水设备、节水器具、节水技术的推广普及有待加强。

2.3区域用水水平及用水效率

根据《法库县水利发展综合规划》按照用水量和社会经济指标情况分析,法库县20万元GDP用水量为163m3/万元。居民生活用水指标26.9m3/人.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40.7m3/人.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20.1m3/人.年。法库县水田亩均用水量为528.2m3/亩,菜田亩均用水量为170m3/亩,果树亩均用水量为100m3/亩,水浇地亩均用水量为100m3/亩。全县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03.7m3/亩。通过调查分析,法库县灌溉水利用系数0.55。

3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预测

3.1生活需水量预测

依据《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对法库县各行业用水进行预测,20总人口年增长率为7.3‰,农村人口年增长率为28.1‰。预测法库县2015年总人口为43.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9.35万人;农村人口为24.2万人。人均用水定额按《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生活用水预测取值,不超过《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取值上限。2015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为98L/人d,平均水利用系数分别为0.86,则人均日需水量为114L/人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2015为65L/人d。

3.2农业需水量预测

根据辽宁省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规划,2015年预测水平年大牲畜的年平均递增率为9‰,小牲畜的年平均递增率为11‰,预测出大小牲畜分别为33.87万头、81.13万头。用水定额按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取均值,2015年大牲畜、小牲畜的用水定额为75L/头d和13.3L/头d。经计算,2015年牲畜需水1458万m3。法库县人均耕地和水资源都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县有60%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现状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因此,法库县的节水灌溉尤是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3工业需水量预测

根据《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报告》,2015年工业用水增长率为3.4%。需水量为168.4万m3。

3.4生态环境城镇公共需水量预测

根据法库县水利综合规划2015年维持2011年现状不变。总之,通过上述各项用水情况的预测,到2015年用水总量、地下水用水量及地表水用水量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

4结语

根据法库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尚有巨大的潜力。该地区地下水贮量较为丰富,城区及其附近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无规划取用水地块。区域多为季节性河流,地表水利用得不到保证,就地取用地下水灌溉是经济合理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篇9: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分析论文

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分析论文

摘要:为了掌握广州市流溪河水资源质量状况,通过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科学评价区域水体的质量状况,为水资源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水质;评价分析;污染原因;防治措施

1、流溪河流域简介

流溪河流域位于广东省中部,属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以及临近南海的海洋调节,气候温湿,雨量丰沛,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在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因此,流溪河的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沿河两岸及下游人民的切身利益。

2、流溪河水系水功能区划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按照广州市的水功能区划体系,流溪河水系共有13个河流水功能区和13个水库水功能区。

(1)河流水功能区流溪河干流分成了4个水功能区,起止点分别为源头至水库大坝、水库大坝至从化街口、从化街口至人和坝、人和坝至鸦岗。流溪河灌渠分成了3个水功能区,分别是左干渠、右干渠和花干渠。流溪河上游支流又分了5个功能区,分别是吕田河、牛栏河、汾田河、小海河和龙潭河。在水质保护目标方面,河流源头水和河流的上游一般为Ⅱ类,河流下游为Ⅲ类。

(2)水库水功能区流溪河水系小(一)型以上的水库都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在流溪河水系的32个水功能区中,大型水库1座,为流溪河水库;中型水库4座,分别为黄龙带水库、天湖水库、九湾潭水库和和龙水库;其余27座为小型水库。在水质保护目标方面,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和开发利用程序较低的水库保留区为Ⅱ类,其他水库一般为Ⅲ类。

3、流溪河水系水质监测站网

我省水利系统的水质监测工作主要由水文部门来完成。广东省水文局在流溪河水系的重要河段布设了水质监测站点,由广东省水文局广州水文分局来完成流溪河水系的水质监测工作。本项目的水质监测断面包括:

(1)入河涌口水质断面:小海河、龙潭河、截洪渠塘贝分渠(江高镇)、巴江河(江高镇)、跃进河(神山镇)、神山镇排污沟、新街河、天马河、田美河、铁山河、何家埔、九佛水、三百洞(神岗),合计13个断面。

(2)湖库断面:流溪河水库、黄龙带水库、九湾潭水库、三坑水库、芙蓉嶂水库、福源水库、和龙水库、茂墩水库、天湖水库、木强水库、南湖水库,合计11个断面。

(3)河流断面:西南涌、白坭河、流溪河(吕田)、街口、太平场、江村、左干渠、右干渠、花干渠,合计9个断面。再对照流溪河水系的`水功能区划,可以计算出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覆盖率。河流水功能区共13个,其中有水质监测点的水功能区9个,河流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覆盖率为75%。水库水功能区32个,其中有水质监测点的水功能区6个,河流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覆盖率只有19%。大、中型水库共5座,全部有水质监测点,监测覆盖率为100%。

4.流溪河水系的水质状况

(1)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状况本月监测评价了流溪河流域河段中13个河流功能区,以1月的水质监测评价成果来说明流河水系的水质状况,可以看出,流溪河水系的河流水质状况不容乐观。经统计,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和Ⅴ类的水功能区有0个,水质为Ⅱ类、Ⅲ类、Ⅳ类和劣Ⅴ类的水功能区分别有3个、4个、1个和5个,如图1所示。其中,达到各自目标水质类别的水功能区有3个,达标率为23.1%;暂未达到各自目标水质类别的水功能区有10个,超标率为76.9%,主要未达标项目为总磷、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本区域有6个饮用功能的水功能区,包括流溪河人和饮用农业用水区、流溪河江高饮用水源区、流溪河左干渠嘉禾饮用农业用水区、流溪河花干渠江村饮用农业用水区、龙潭河饮用农业用水区和白坭河广州饮用工业用水区,本月水质介于Ⅱ类至劣Ⅴ类之间,除流溪河人和饮用农业用水区和流溪河左干渠嘉禾饮用农业用水区达到目标水质外,其余均未达到各自的目标水质,主要未达标项目也为总磷、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2)水库水功能区水质状况本月共监测水库水功能区13个。经统计,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的水功能区有0个,水质为Ⅰ类、Ⅱ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的水功能区分别有2个、2个、3个、3个和3个,如图2所示。其中,达到各自目标水质类别的水功能区有4个,达标率为30.8%;暂未达到各自目标水质类别的水功能区有9个,超标率为69.2%,主要未达标项目为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等。本区域有1个水库保护区力度,重点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力度。

(3)本文是在流溪河水质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调查结果,对流溪河的水质进行评价,客观准确地描述流溪河的水质现状和发展趋势,反映流溪河水质存在的问题,为流溪河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估和水质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篇10:分析前后油层吸水状况论文

分析前后油层吸水状况论文

1、细分后分层注水状况

1.1 层段划分状况

,对示范区38口井编制了细分注水方案,占分层井的18.2%,细分后平均单井层段由3.5个增加到4.9个,其中基础井细分4口,层段数由4.0个增加到5.5个;一次井细分14口,层段数由4.1个增加到5.6个;二次井细分18口,层段数由3.1个增加到4.4个;三次井细分2口,层段数由2.5个增加到3.5个。细分后层段内单卡小层数7.6个下降到5.4个,层段单卡厚度6.4m到4.6m。促使全区平均单井注水层段由3.5个增加到3.7个,单井层段内单卡油层数由7.6个到6.9个,层段单卡厚度由5.1m到5.0m。

1.2 油层吸水状况

统计细分后有同位素资料的20口井,射开总层数799个,其中表外层461个,非主体薄层砂241个,主体薄层砂70个,河道砂27个。通过细分注水,注水井层间注水矛盾得到一定改善,特别是非主体薄层砂和表外层动用状况有较大改善,周围油井含水得到有效控制,示范区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2、细分前分层注水状况

2.1 层段划分状况

统计某示范区共有注水井244口,分注209口,分注率85.7%,其中基础井网分注率78.9%;一次井网分注率80.6%;二次井网分注率86.2%;三次井网分注率87.9%。细分前,平均单井注水层段3.5个,其中基础井网5.4个;一次井网5.0个;二次井网3.8个;三次井网2.6个。从层段单卡小层数来看,单卡油层数7.6个,层段单卡油层厚度5.1m。

2.2 油层吸水状况

细分前,不吸水层段38个,占5.0%。其中基础井不吸水层段2个,占2.5%;一次井不吸水层段6个,占4.1%;二次井不吸水层段16个,占7.5%;三次井不吸水层段14个,占4.9%。统计20口吸水剖面资料,射开总层数799个,不吸水层数589个,占73.7%,,不吸水砂岩厚度占69.3%,其中基础井网不吸水层占87.7%;一次井网不吸水层占77.5%;二次井网不吸水层占82.4%;三次井不吸水层占91.7%。20以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加强薄差层注水强度为目的,重点加大了细分注水力度,对动用程度低、周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油井含水级别高的注水井进行了细分调整。

3、不吸水层的研究与治理对策

3.21不吸水层的治理对策

(1)实施油水井对应改造。针对二、三次加密注水井与采出井在同一表外层上,注采关系较完善的,可实施对应改造。通过对注采能力的改善,提高表外层的吸水能力,此类措施实施2口,单井日注水量增加42m3。完善井间单砂体注采关系。针对井间砂体发育差存在尖灭或尖灭遮挡的注采不完善层,根据砂体平面展布与井网控制关系,在不同方向上的加密井网实施对应补孔,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提高薄差层吸水能力。

(2)对污染层实施各种解堵措施。针对表皮系数较高、油层污染的井层,通过酸化、压裂等措施来改善油层吸水状况。此类措施实施6口,单井日增注水量39m3。对薄注厚采层实施单向改造。针对在内前缘相+外前缘Ⅰ类沉积砂体中的非主体薄层砂和表外层实施单向改造,提高非主要来水方向的'注水强度,改善平面注水矛盾。此类措施实施5口。

(3)降低启动压力,提高表外层的动用程度。根据某区某块的4口三次加密注水井,注非离子烷醇酰胺表活剂降低表外储层的启动压力现场试验取得的效果,对示范区实施推广应用。改善表外储层的渗透性,降低单层的启动压力,提高表外层的动用程度。进一步细分层段注水。目前仍有部分油层受非均质性影响不吸水,而注水井仍具备细分潜力,下步可进一步实施细分。

3.2 不吸水层的成因研究及分类

造成不吸水的因素是多样的、综合的,有的是长期不吸水,也有阶段间不吸水的,通过对细分后不吸水层的分析,不吸水层有以下两种类型:

(1)细分前不吸水,细分后仍不吸水层。此类小层达到532,占不吸水层的90.3%,主要以表外和非主体薄层砂为主,造成不吸水的原因:一是油层本身条件差不吸水。二是注采砂体平面发育差不吸水。这部分油层从油层厚度到注采关系条件都相对较好,但是呈不吸水或阶段间不吸水,此类层共有60个,占不吸水层的10.2%,主要集中在一次和二次井网。

(2)细分前吸水,细分后不吸水层。此类层共有57个,主要以表外和非主体薄层砂为主,造成不吸水的原因:一是注水性质变化影响,57个不吸水层中,有16个层细分前后注水层段性质由加强改为限制或平衡改为限制。二是油层污染影响,其中同位素反映吸水变化大、出现阶段间吸水主要集中在一次井网,分析主要是一次井与基础井为同一注水管网,受水质标准影响,造成一次井低渗透层污染;另外,在作业起下管柱及测试仪器起下过程中,射孔眼或井底附近油层孔道被污染,造成不吸水。

篇11:电视节目包装的原则及状况分析论文

电视节目包装的原则及状况分析论文

电视节目的包装就是节目的外在表现形式,近年来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得到了迅猛的推广和发展。电视节目的包装必须要根据节目的内容和特点来设计,不同的电视节目是要用不同的包装艺术。比如对于政论型的电视节目包装就必须要体现出节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对文艺节目的包装就必须要体现节目浓厚的文化氛围等等。目前为了促使电视节目工作者都能意识到电视节目包装的必要性,非常有必要努力认清当前电视节目包装的核心要素、需要遵从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更有必要深入探讨提高电视节目包装艺术的诸多策略。

一、电视节目包装的三大要素及应该遵从的基本原则

(一)电视节目包装的三大要素。首先,电视节目包装的形象要素。不管什么样的电视节目都需要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形象标识,当然形象标识是千变万化的,成功的电视节目的形象标志要求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能深入观众的内心。其次,电视节目包装的色彩要素。电视节目必须要有一个主色调,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复合色的。比如一般来说以新闻为主的电视节目包装的时候基本都是以蓝色为主,因为蓝色可以体现出一种冷静和客观的感觉,而对文艺性的电视节目包装一般都是要求使用暖色,色彩要相对艳丽鲜明。但是总的来说,电视节目的色彩都尽力要求做到协调、鲜明,符合节目的风格。最后,电视节目的声音要素。声音对于电视节目的包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电视节目包装中的声音必须要和电视节目的形象设计、颜色搭配相吻合,最好是能使观众不用看到画面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

(二)电视节目包装应遵从的两大基本原则。首先,就是整体性原则。电视节目的包装要遵从整体性的原则,要将电视节目的形象、音乐及颜色等要素统一成一个整体。其次就是必须要遵从规范性原则,就是说必须要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每个细节的包装规范来包装电视节目,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电视节目包装的整体性。

二、目前电视节目包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包装风格趋同倾向严重。有些电视节目包装的时候过于注重视觉上的冲击,没有能从自身节目的特色出发,只是一味仿效别的电视节目的风格,追求表象上的绚丽,迷失了自己的包装风格,所有的电视节目的包装风格都趋向雷同。

(二)没有能协调好电视节目包装的三大核心要素。我们知道形象、颜色及声音是电视节目包装的三大核心要素,目前有些电视节目包装过程中出现了三者明显不协调的情况,包装要素不分主次。

(三)包装不能突出特色,缺乏独家意境。电视节目的包装本来应该主要体现出节目的特有品味和特质,应该是对独家意境的一种提炼和延伸。但是当前的很多的电视节目都缺乏这些,总是平铺直叙,也停留在表象层面上,没有能展示出电视节目本身应有的独特内涵。

三、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分析

成功有效的电视节目包装可以彰显电视节目特有的风格,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那么电视节目的包装艺术有哪些呢?

(一)在加强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突出和彰显电视节目的个性。首先,电视节目的包装一定要做到统一性和规范性,避免看起来就显得非常杂乱,必要的时候甚至要淡化电视节目的个性而照顾到整体感。其次,电视节目的包装在做到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还要对电视节目的特色元素进行精准定位,尽量能彰显自己的特有个性,因为只有这样具有独特特色的电视节目才可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被观众所认可,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电视节目包装风格过于雷同的误区。

(二)电视节目包装要追求节目的形象化和生活化。电视节目的形象化和生活化可以让电视观众产生直接的联想,可以缩短电视媒体同观众之间的时空距离,可以让观众有种融入到电视节目当中去的感觉。为了实现这个包装的目的,电视节目包装过程中就必须要去掉那些同主题关系不大的比较杂乱的元素,而尽力突出和展现形象化的主题元素及生活化的主题元素。

(三)电视节目包装要突出整体性。这里所说的电视节目包装的整体性主要就是指电视节目从采编到包装这个整体生产过程必须要以整体效果优先,在任何一个电视节目包装的过程中,都必须将形象标志、音乐机色彩这些元素形成统一的整体设计效果,坚决避免只是将一些个体的素材进行杂乱的堆积。

(四)电视节目包装要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节目,避免流于俗套。首先,对电视节目包装必须要努力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的包装都是为了追求视觉形象上的一种冲击和华丽感,花费了大量的成本,不经过创新,就是一味盲目效仿,通常是市级电视台的节目包装来模仿省级电视台的节目包装,省级的电视台节目包装模仿中央台的电视台节目包装,还有的电视节目包装的时候只是将毫无特色而言的几个镜头进行组合堆积,这样的结果就是最终造成了电视节目包装艺术的'风格的迷失。所以在我们要求在电视节目包装中,除了要有一个统一的风格之外,还必须要高度注重突出自身的特色,只有拥有这种特色的电视节目才能更加吸引观众。比如对以民生新闻为主的电视节目的包装侧重点就和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电视节目的包装有所不同,两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包装就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如果完全不顾区别,使得包装流于俗套就会慢慢失去很多的观众的喜爱。其次,电视节目的包装要力求创立自己的品牌节目,只有通过打造特色品牌节目的途径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更多的观众,才可以长久的得到很多固定观众的认可和接受。

(五)电视节目包装要注重色彩的运用艺术。电视节目本质上来说是属于一门比较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视听艺术,而对于视听艺术来说首先离不开的就是色彩。电视节目通过色彩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色彩达到深化主题和表达情感的目的。所以在电视节目包装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色彩的运用,尤其是对节目的片头制作,色彩对于整个电视节目的基调情感的传递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总体来说,电视节目包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表达元素就是色彩,色彩运用的成功与否将会对电视节目包装的质量起到决定作用,成功的色彩运用应该和电视节目的声音、形象设计融合为一体。

(六)电视节目包装中要巧妙运用音乐。音乐这种元素也是电视节目包装中不可缺少的,运用好音乐来包装电视节目不但可以烘托气氛,激发电视观众的内心联想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升华电视节目的主题和丰富电视节目的感染力。对于电视节目包装中的音乐运用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能使音乐服从于电视的画面,而是应当使音乐服从电视节目的内容,因为优美的画面也不一定就必须要配优美动听的音乐,只有根据电视节目内容配的音乐才可以真正起到深刻揭示电视节目中事物的本质或人物内在的品格的作用,才可以起到烘托电视节目中人物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篇12:贫困乡村小学教育状况分析论文

贫困乡村小学教育状况分析论文

一、小学在今后有大范围的合并趋势

目前,从小学的分布情况来看,小学基本能满足当片的适龄儿童相对接近的上学问题。但由于坚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小学适龄儿童显著减少,还有部分学生转入县城或外地上学。因此,除人口较多的村庄外,一般村庄基本上已无法独立成立小学,人口较少的村庄更是无力继续办学。这就是小学合并趋势的主要原因。毫无疑问,各自然村小学合并在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改善办学硬件设施,使学校具有一定的规模,便于领导和管理。但是,目前这种合并还不到位、分布还不合理,今后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加大合并与调整的力度,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过早地合并在一起也有一些不足。一方面,会加重学生家长的负担。例如家长要坚持接送孩子上下学,否则孩子就要过早地吃、住在学校;另一方面,如果家长不接送孩子,孩子就要早起,也就要在上下学的路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果让孩子吃住在学校,孩子就失去了家长的监管与陪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都起着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我们的小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发生变化凸显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继续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从而提出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的对策。

二、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首先,师生人数比是衡量学校教育与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现状来看,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师数量存在一定数量的差额,这不仅是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固有问题,而且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出现的新问题。独生子女在农村小学总人数中已占较大的比例,增加了在校学生的管理难度。一个小学低年级教学班应该配备2名教师,而每个中高年级教学班,除了配备2名主要科目教师外,还应配备其它学科的专业教师,如美术、音乐、外语、教育技术等。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师补充机制来解决这一补充难问题,对小学教师的差额进行及时地补充,避免贫困农村地区小学对美术、音乐、外语、信息技术等其它学科的省略。还要对小学阶段过大的班容量进行严格管理,开设足够的班级,让每一个小学生的身心和知识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学历情况的现状。从老中青三代所占的比例来看,青年教师人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足,需要及时进行补充,否则将来会出现严重的教师老龄化现象。目前大多数贫困农村地区的中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这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可以预见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要想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得到很大提高,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大青年教师的补充力度,而且要在贫困农村地区小学中大力补充学历较高的青年教师,如初等教育学院毕业的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院校有一定特长的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确保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再次,男女教师比例在中青年教师中存在严重的失调。在中青年教师中,女教师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这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的。所以,政府部门在男教师的就业方面应该有相关政策倾斜,促使青年男女教师比例的协调合理。

三、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教学理念

总体来说,大多数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他们也都会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但是,大多数认为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培训水平较低。教师的教学能力层次不齐,有高有低,这就很需要专家在业务上加以指导。关于收入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但也没有抱怨工资很低的。但是,随着物价水平的快速增长,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因此,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有待逐步提高,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强烈的呼吁,建议通过改善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的收入来增强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关于教学方法,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说明现在的大多数农村地区小学教师都意识到很重要的一点: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进步的最好体现。此外,大多数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师希望能够经常走出去进行有针对性和有效的进修学习,以便掌握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社会和政府应该为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提供到城市优秀小学参观学习的机会和到专门的师范类院校进行一定时间的脱产进修学习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办学条件还仍然较差,缺少教学设备,缺乏相关专业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学生在音体美诸方面得不到良好发展。由此可见,贫困农村地区的农村小学在教学设施硬件设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在教学软件即教师方面,也需要加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一些专业教师的补充,保证每一个学龄儿童都能接受科学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这也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使贫困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教学沿着更加健康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进步。

篇13: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企业可以借助人力资源信息化这个手段有效地推进人力资源工作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附加值,将工作重点从事务性工作向战略方向转变。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领域。在近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理论不断完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系统的功能日臻强大,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薪资计算系统时代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及时、准确发放薪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必须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并提供与组织的发展相适应的薪资政策和激励策略,这对于规模较大的组织来说,工作量比较大,用手工计算和发放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即薪资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与任何其他应用系统一样,最初的人力资源信息化也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复杂、最繁重的部分进行的,对当时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这部分就是薪资的计算。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

2、薪资人事管理系统时代

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的普及还是计算机系统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都为第二代系统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第二代薪资管理系统在解决了薪资计算问题的基础上,开始记录员工的其他基本信息,包括薪资的历史数据。此外,它的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改善。这个时代的管理系统以薪资处理为主,并兼具了一部分人事信息管理的功能。另外,与薪资管理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的标准化也对薪资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阶段,计算技术仍是整个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另外电子表格技术的发展也是当时人力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3、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代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第一次革命性变革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竟争优势中的关键性作用。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也变为可能。这一阶段企业最关注的是员工的绩效考评和管理系统,以及培训管理系统。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并通过规范和完善的业务流程,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协同工作。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eHR)时代

HRMS仅是面向企业HR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用户对象主要为企业HR管理者。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出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流变得更快捷通畅,信息流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深远。对于HR管理而言,Internet/Intranet技术将使得HR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流的延伸或改变而突破封闭的模式,延伸到企业内外的各个角落,使得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也能参与到HR的管理活动中来,并与企业外部建立起各种联系。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自助服务概念。网络自助服务是建立在HRMS基础之上的,是对HRMS功能的扩展。HRMS与网络自助服务一起,就形成了企业完整的eHR解决方案。

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1、强化人力资源门户和人力资源局域网建设

因为企业门户已经发展成为提高员工生产效率的工具,人力资源网络将更多地得益于新的在线解决方案,包括e—health工具、定制的健康关怀方案、薪酬系统和绩效管理工具。其他人性化的方案将通过由网络为组织和员工提供所需数据而得到扩展。

2、为更多员工提供更多利用技术的机会

企业将会继续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进行创新,以便使更多的员工与网络连接,使他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旅途,都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容易地进入企业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

3、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敏感性是企业进行现有系统优化和集成的主要因素。优化的趋势将包括改善旧有的系统,并且使孤立的各个系统连接起来。这种优化侧重于代替现有的`人力资源系统,更趋理智地寻求完善的整合方案。系统的完善主要是指改替原有的系统,并将不同的系统连接起来。

4、提高虚拟办公(职场)的利用率

在线会议、项目团队工作空间、网络会议、录像会议等虚拟办公方式将继续盛行,以对企业当前的生产力保持密切关注,诸如这些虚拟办公方式也会由于对办公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而带来收益,同时也会产生员工安全和时间管理方面的收益。

5、重视系统的集成性和协同性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会仔细、认真地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以便能够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并将认真检查系统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是否可以与其他解决方案进行捆绑。所以,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与其他解决方案集成的容易性成为选择eHR系统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整体经营谨慎选择各项技术,并且考虑各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其对供应商服务能力的评估和其技术与其他方案的兼容性是关键因素。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上的创新和应用仍然是最重要的趋势,但企业会对此持谨慎的态度。在可预见的未来,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投资将优先于助买或使用新的技术和实施新的系统。

三、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决策者的观念误区

大多数企业决策者最关心的莫过于企业利润,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投入往往是长期效应,其效益短期内无法体现,很多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未看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提高员工绩效及企业竞争力的意义,因此不愿意在人力资源信息化上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

2、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不少中小企业缺乏熟练掌握人力资源软件的从业人员,这直接导致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缓慢。此外,企业在刚开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从业人员要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和方式,需要学习和适应计算机网络环境,造成部分使用者心理上的抗拒。

3、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急于求成心理

很多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都存在一步到位的心理,希望功能越多越好,力争一步做到位,加长其使用期,以免以后重复开发。但此心理脱离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既加大投资成本、延长实施周期,也增加了未来升级换代的成本。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时,应选择贴合自身实际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4、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基础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成败。很多中小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一套稳定的人事基础管理体系。由于基础管理不到位,使得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运作的基础平台缺乏。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1、电子化数据方面的对策

(1)针对E化数据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求在项目规划阶段任用专人负责数据问题,对数据整理进行规划,包括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整理、现行数据和历史数据规划、集团与分公司统一数据规范等;在上线前必须事先完成当前业务组织最新数据的更新,保证上线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数据混乱。

(2)充分评估数据整理的工作量与难度,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在项目启动前期,必然要充分考虑数据整理、数据规范的工作量与难度。从需求调研阶段开始,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问卷、文档等手段,充分考虑各个层面对HR数据的要求与已有数据的情况,扎实做好数据规范整理工作。

(3)高层参与,同时项目团队成员步调一致。项目的成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项目组应该时时保持和公司高层的有效沟通,了解高层对项目的期望与看法,告知高层项目阶段目标与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利于资源的协调与问题的解决。同时,项目组内部各个层面的关键成员,包括HR部门和IT部门,必须在各个阶段保持思想和步调的一致性,清楚了解项目的进展与面临的问题,形成合力,达成阶段目标。

2、对企业是否适合导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认真分析

不少人认为eHR是一剂良方,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有经济实力支付购买和实施费用的企业都可以导入。这种看法是对国内企业现状不了解的表现。目前国内企业形态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既有跨国大公司,也有家族大企业,还有数不清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可能分处于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而企业管理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所有制、行业、发展阶段再加上管理模式的巨大差异形成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五花八门的企业特色。因此,找到一个完全适合企业现状的eHR解决方案简直与大海捞针无异,完全有必要先评估一下企业是不是适合导入eHR。

3、正确处理好标准化与客制化的关系

现在绝大多数eHR在招投标或实施前,都会做GAP分析,看系统的逻辑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方法是否能够符合或支持。如果遇到不符合,要么用客制化来做到与企业需要相符,要么就放弃或让企业改流程。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在实施eHR前除了流程分析外,再进行流程评估和优化,从而来决定对产品标准化和客制化的取舍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eHR绝对不能成为现有管理方式的奴隶。现有的管理方式本身可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流程和环节。如果用eHR把这种不合理性规范和固化下来,以后调整的难度就会加大,至少在事实上会影响管理的效果。其次,企业管理也不能照搬eHR的逻辑。企业的个性或文化决定了有一些流程在企业无法实施,或至少在当前无法实施,需要做一个妥协和调整。因此,无论是eHR供应商,还是企业,都应该明确如何正确处理好标准化与客制化的关系,让eHR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飞燕: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探讨[J]。当代经理人,(7)。

[2] 谢世诚:首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投入使用 打造符合国情的HR信息系统[J]。微型机与应用,(5)。

[3] 淳欣迪:浅谈加强现代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J]。理论与当代,2008(12)。

篇14:安徽省健身娱乐业资源状况分析论文

摘要:运用文献、调查、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健身娱乐业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安徽省健身娱乐业存在着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场所设施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和健身指导技术滞后、营销水平低等问题,提出“应从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优化场所设施结构、推进健身指导科学化、提高场所运营水平等方面来优化行业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健身娱乐业;体育健身资源;体育健身场所

0引言

目前,安徽省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为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产业的规模扩张和产值的增长带来了不竭的动力.面对机遇,必须整合内部资源,才能获得发展.因此,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安徽省健身娱乐业的现有资源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

护士长床边大查房范文

产后失血性休克原由分析论文

眼科护理教学查房范文

糖尿病护理查房开场白

浅谈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论文

内分泌查房记录范文

浅谈母婴之间的心灵感应论文

儿保科个人工作计划

教学查房总结报告

产科实习生总结

12孕妇贫血状况分析论文
《12孕妇贫血状况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12孕妇贫血状况分析论文(合集14篇)】相关文章: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2023-07-15

保健科护士月工作总结2023-11-03

甘胆酸偏高的原因2023-05-06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论文2023-06-07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2022-12-24

医院查房记录范文2022-06-03

为什么会感到疲劳2022-05-08

护理查房八知道范文2023-02-27

怀孕后感觉缺氧是怎么回事呢2023-07-03

村级妇幼保健工作总结202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