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

时间:2023-04-26 07:59:1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张佳乐此不疲”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

篇1: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

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

摘要:“和好屋”调解组织在当前基层矛盾化解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其调解工作的成功同一支出色的“老娘舅”队伍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密切相关。这种新型纠纷调解模式,既是基层矛盾纠纷处理中司法和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也保证了当事人纠纷自决意识的充分实现。

关键词:和好屋纠纷社会调解社会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项目“创新社会管理视域下‘老娘舅式’社会调解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RA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行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和法学研究;王博,宁波日报记者,学士;黄佳娜,共青团余姚市委员会工作,学士;张毅,宁波市海曙区司法局,法硕,主要从事司法行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D9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05-180-0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各类基层社会问题日趋复杂多变,如何正确处理和创新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已成为当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议题。

一、问题的缘起

作为宁波市最先发起、最具影响力的海曙区西门街道“和好屋”,自成立以来,围绕“和”字做文章,以街道和谐促进服务社为平台,发挥社区专职调解员在矛盾化解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和好屋”在化解基层矛盾中的效果如何,以下两则发生在西门街道辖区内普通案例的成功调处或许可以说明。

案情一:“和好屋”成功调处“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月9日,辖区居民袁某与江某来到“西门和好屋”请求帮助处理因非婚生生子引发的纠纷。经调查,袁某系已婚,认识江某后,发生婚外情而生下一子,袁某不想因此离婚。江某不想勉强但希望袁某能承担孩子抚养费。双方就血缘关系确认、孩子由谁抚养、抚养费多少问题产生纠纷。

因为案件涉及法律问题多,案情较为复杂,处置不当很容易影响双方生活,还可能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和好屋”与海曙区人民法院西郊法庭联系,由法院人员参与案件调解,法院人员从法律规定角度对案情进行解析,以案释法,对一旦调解不成通过诉讼途径处理利弊进行预测。在法院协助下,通过“和好屋”调解双方达成抚养协议,孩子由江某抚养,袁某承担孩子抚养、教育费至成年。

案例二:通过“陪审团”式公开裁决,“和好屋”妥善解决了近邻之间难解的结。2011年1月31日,家住柳庄街68弄某户居民毛师傅来社区反映,楼下的社区活动室晚上打乒乓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正常休息,社区居委会及时的进行了调解,同时也马上调整了有关活动制度,但是在这之后,双方仍然因开放时间发生了不愉快,同年5月28日当天双方矛盾升级,毛师傅用胶水把老年活动室门锁损坏。同年6月2日,“和好屋”介入处理此事。考虑到事件牵扯的利益方人数较多,因此采用听证形式,由“和事佬”主持调解,为提高成功率,还请来宁波电视台“娘舅大石头”与社区和谐促进服务团成员一起组成“陪审团”参与调解。通过激烈的`辩论,在娘舅大石头、社区和事佬、和谐促进员的耐心调解下,打球一方表示尽量在晚上八点之前结束,而毛师傅也承认封门是自己的不对,以后有事一定会和对方好好沟通,不会再做出过激行为。至此,这起矛盾圆满调解结束。

以上两则案例,只是西门街道辖区内所调处的众多复杂矛盾纠纷之冰山一角。据统计,仅2011年一年,西门街道“和好屋”通过采取教育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89起,社区内各类纠纷参与调解率到达100%,成功率99.6%。“和好屋”缘何有如此调处复杂社会矛盾的威力?其工作的机制、机理如何?以下,我们将从“和好屋”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和背景等方面,对上述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二、“和好屋”组织建构和工作机制

“和好屋”调解工作的成功,同其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一支出色工作的“老娘舅”式调解人才队伍密切相关。

(一)依托“十加十”式的人民调解“陪审团”,建立人民调解联动机制

针对新时期不断涌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西门街道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矛盾化解能力和水平。通过整合专职调解员、社区民警、劳动监察人员力量,街道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机制;同时依托“十加十”和谐促进服务团,各社区建立起由和谐促进服务团成员组成的人民调解“陪审团”。

“陪审团”里,第一个“十”以紧密型团队为主,具体包括医生、民警、城管队员、联居干部、法制促进员、专职调解员等共计十人;第二个“十”相对松散,包括业委会代表、物业工作人员等陪审人员。但凡遇到复杂的矛盾或是社区多次调处都不能化解的矛盾,由服务团团长召集“老娘舅”们再次组成“陪审团”,多方面听取矛盾当事人的意见,发挥群众优势,给纠纷当事人多方面做工作,促成问题及时得到有效化解。

(二)晓之以法,建立法院提前介入,形成“诉调对接”机制

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情况下,如何让调解工作更好地衔接司法诉讼程序、最大限度符合法律法规,是西门街道“和好屋”调解工作的努力方向。调解中的简单问题,由社区、街道层面解决;复杂问题,则请海曙区法院西郊法庭协助,向具有处理该类案件丰富经验的法官陈述基本案情,法庭进行“预判”,告知当事双方法律后果等,然后由双方选择继续接受调解或诉诸司法诉讼。由此,西门街道以“和好屋”为平台,使基层的人民调解活动与人民法院的诉讼活动实现了无缝对接。

“诉调对接”机制除了体现在法院人员直接参与调解工作以外,还可以体现在调解结果和司法确认的衔接中。“和好屋”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鼓励当事人对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去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从而,《人民调解法》中关于人民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的规定,从白纸黑字的书面形态走向了现实的司法实践。

(三)打破传统“一调终局”模式,改传统的“一调”为“二调”

“和好屋”调解组织成立以前,对发生在辖区内各类纠纷的调解一般只在社区层面实行“一次调解”。不论调解成功与否,当事人仅有一次机会,调解不成或者当事人认为调解协议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纠纷当事人只能寻求诉讼途径解决。

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机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于社会合作的利益之划分的方法”为了突破传统“一调终局”模式的困境,提高调解工作的适用率,把好社区调解质量关,特别是让可能存在有失公平的调解有纠正的机会,西门街道在街道层面也设立了调解组织。这样,在社区和街道两个层级均设置了“和好屋”。从调处的纠纷类型来看,街道层级的“和好屋”调处的纠纷包括跨社区的纠纷、经社区调解不成功而当事人双方仍然有调解可能的纠纷,以及当事人认为社区调解不公但仍愿意再次进行调解的纠纷等类型。改“一调为二调”,使矛盾纠纷的调处又多了一次严格的检验,公平正义的实现也多了一道保险。

三、“和好屋”调解组织的存在背景解读

(一)“和好屋”调解组织的存在反映了当前基层矛盾化解的现实需求

目前,西门街道辖区内的社区、街道两级“和好屋”共聘用有15位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老娘舅”、“和事佬”。这些在“和好屋”从事调解工作的“老娘舅”,主要由一些在本社区内具有较高威信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及政法的工作者等构成,具备一定的法律政策等知识。他(她)们普遍年龄在50-70周岁,一般都在本社区内生活较长时间,熟悉本社区生活,同当地群众具有密切的联系。

篇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意义探索社会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意义探索社会论文

摘 要: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和施工规模越来越庞大,混凝土结构在水利工程中的设计应用愈发常见。混凝土结构成本较低、整体性高的优势使其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中流砥柱,关系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但不可忽略的是,由于混凝

关键词:水利工程论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和施工规模越来越庞大,混凝土结构在水利工程中的设计应用愈发常见。混凝土结构成本较低、整体性高的优势使其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中流砥柱,关系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但不可忽略的是,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难度大,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设计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成为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水利工程中应用混凝土结构的瓶颈问题入手,结合其应用的重要意义,提出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力争为新形势下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引言:

水利工程是通过修建堤坝、水闸、渡槽、溢洪道等水工建筑物,调控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以防止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由于水利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技术难度高,所以在其建设中应用混凝土结构也就势在必行。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为集料,与水等按比例混合搅拌形成的建筑工程复合材料。再以其作为承重材料,配以定量的钢筋、预应力筋等构件,则成为耐久耐火性好、整体灌注性高、广泛应用于大型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结构。但我国混凝土结构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时间较短、经验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优化设计方案。因此,探究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技术,并且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地点的地形地势复杂,加之混凝土本身成分的复杂状况,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难度骤然加大。也正因如此,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设计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仍有较大差距,逐渐显露出根源于技术水平疲软的'诸多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配比不稳定

混凝土并非是单一性质的材料,而是由水泥、砂、石等原料拌合胶凝而成。因此,材料配置比例的些许不同,就可能导致混凝土标号降低,在浇筑后则会使结构出现孔洞、气泡、麻面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例如,如果混凝土搅拌中砂石比例过高,则会因骨料集中而造成拌合物离折、混凝土料干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牢固度。

(二)混凝土岔管设计不合理

现代水利工程常在地下网道中采用“一洞多机”的布局方案,这就需要利用混凝土岔管设计来完成。但是岔管对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并且目前没有形成完善的、具体的混凝土岔管设计指导细则。因此,工作人员难以掌握混凝土岔管结构设计的承压能力,在复杂的地形和计算影响下,常常出现设计不合理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安全埋下隐患。

(三)混凝土衬砌易出现渗漏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突出问题之一,即是混凝土衬砌容易出现透漏,对渠道结构安全不利。总的来说,衬砌易渗漏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主要由四方面原因所造成。一是模板的设计布置存在偏差;二是通道的位置处理不到位,上方岩土层沉降对衬砌产生巨大压力形成裂缝;三则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四是在搅拌、运输以及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疏于养护。

(四)建筑的准备过程不精细

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即是人员配合不力,建设前期准备不精细。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工作人员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没有对施工区域的地形地势、水文状况等进行细致考察,没有明确预计施工难度,不仅可能导致设计误差,还会延缓施工进程;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有赖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通力配合。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与具体施工人员之间没有形成及时、高效的沟通机制,容易造成设计与施工的脱节。

二、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国家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完工,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设计吸引着社会的广泛关注,显现出其独特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利及千秋万代,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的粘聚性使混凝土结构的密度增大,结构性质趋于稳定;同时,混凝土抵抗重压、抻拉、弯剪等作用力的能力较强,不易变形,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混凝土结构相较于其他土木结构来讲,还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可以抵御较长时间的外力侵蚀。因此,混凝土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二)降低施工难度

水利工程体量复杂且庞大,而且大多修建在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的山区,普遍来讲施工难度较大。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引入,则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一方面,混凝土的可塑性极强,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模型进行浇灌,从而弥补其他结构技术的精密性误差。另一方面,混凝土结构属于一次浇灌成型,操作简单快捷,极大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度。

(三)便于保养维护

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必须依赖于健全的保养维护举措。传统的水利工程结构普遍难以进行保养维护,而混凝土结构则不然。例如,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定期清洁,可清晰发现结构表面的磨损、裂缝,即可进行及时修补,从而有效防止缺陷继续延展。便于保养维护的优势,使混凝土结构设计有力保障着水利工程使用安全。

三、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

自古至今,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法和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地改进更新过程中,持续推动着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质量、安全、性能等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因而混凝土结构应当加大优化设计力度,努力形成优质高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

(一)科学合理配比混凝土原料

在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保证混凝土原料的科学合理配比是首要策略,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的麻面、孔洞等缺陷,还对控制裂缝、衬砌防渗等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具体而言,细度模数在2.0-3.0之间的砂应当是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首选材料,继而将单层混凝土铺设厚度控制在30-50厘米范围内,分层摊铺、捣振均匀,同时钢筋架构要校准位置、精确焊接,才可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驾护航。

(二)优化设计混凝土裂缝控制

水利工程的裂缝控制是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要实现对结构裂缝控制的优化设计,设计人员一方面要结合工程运行环境、水文压力、地势压力等要素,综合考量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从而选用与之相匹配标号的钢筋和混凝土;另一方面,现代水利工程在弯拉构件方面的裂缝控制,要选择恰当的杆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三)优化设计混凝土围岩稳定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要着力研究围岩的水压承载能力。因为只有围岩的水压承载能力强,才能够选用不衬砌或非限裂混凝土衬砌的方案,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意义重大。因此,设计人员要根据平缓或陡坡地表面的相关准则,优先衡量围岩结构的最小覆盖厚度,并通过精测的测量和计算确定混凝土围岩稳定系数。

(四)优化设计混凝土衬砌防渗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衬砌类型非常多,主要可分为裂衬砌与非裂衬砌两大类。技术人员首先要根据围岩稳定程度选择科学合理的衬砌方案,而后对衬砌与围岩的承载力进行联合模拟。同时对钢筋混凝土进行支护、对岔管进行布局,预估渗透、裂缝等问题的出现概率,从而做出相当的技术设计调整,以致力于降低混凝土衬砌渗漏的出现几率。

四、总结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其设计应当得到不断优化。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须以当前所暴露出的问题为着力点,以混凝土合理配比为前提,从裂缝控制、围岩稳定以及衬砌防渗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从而致力于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益,为推动水利工程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根基。

参考文献:

[1]张志刚,邓钦.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J].珠江水运,,(01).

[2]刘荣钊.水利工程中优化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策略设计[J].黑龙江水利科技,,(07).

[3]张国新,朱伯芳,杨波,朱银邦.水工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04).

[4]李向东.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探析[J].治淮,,(10).

[5]马志敏.水利工程冬季防止混凝土渗透新技术研究[J].赤子(中旬),2014,(04):1-2.

篇3:防雷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探索论文

1当前防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当前人们对雷电危害的认识已经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在不断落实各项防雷措施。但从当前的反馈情况看,不少单位和个人在实际防雷工作中,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防雷工作的效果。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单位和厂家在对待防雷工作时思想松懈,心存侥幸,总是认为雷击发生的概率很小,而一旦发生重大雷灾事故时,却又极力推卸责任,经常将其归为“天灾”。

②很多单位虽然思想上对防雷工作很重视,但由于对雷电了解不够,在采取措施时常常出现不到位的情况。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认为安装避雷针就能完全避免雷击风险,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因为避雷针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防直击雷,也就是只能防止建筑物本身被雷击。由于雷电往往会产生电磁感应并形成高电压冲击波,然后顺着各种导体击坏各种电子设备,这种雷叫做“感应雷”,是防雷工作的重要防范对象,所以必须改变轻感应雷的防雷观念。

③防雷工作重点就在于“防”,然而,不少单位并没在“防”字上下足功夫,对防雷装置必要的季度、年度检测很多时候只是做做形式,甚至直接忽略掉,导致防雷隐患的出现,且这些隐患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如果建筑物所安置的避雷针(带、网)受损后没有及时察觉,雷雨天就很容易诱发雷击事故。另外,部分居民擅自在屋顶上增设天线、广告牌或者私拉铁丝、电线,也会引发雷击。同时,部分小区居民楼顶部所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由于没有通过必要的防雷检测,同样极易引发雷击,而且雷电会顺着这些装置进入家中,导致电器被毁,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④目前国内大部分农村住宅都未安装必要的防雷设备,导致雷击事故不断。农村居民一般防雷意识很淡薄,建筑物在选址时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雷击风险评估,有时候就直接选在雷灾多发区,而在建设过程中也极少安装相应的雷电防护装置。同时,各种用电线路架设不规范,且同样未采取防雷措施。这些都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另外,农村雷击事故频发,死伤人数占总死伤人数的90%以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雷雨天农民习惯选择在树下避雨,由于通常随身携带有锄头等金属物件,因此很容易遭受到雷击。所以,目前迫切需要做好农村地区的防雷安全防护和宣传工作。

篇4:防雷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探索论文

2.1构建规范的防雷制度体系

规范的防雷制度体系是防雷工作规范化的必要保障。规范的防雷制度体系必须包含三个部分:①雷电监测预警预报。通过科学的预警预报可以了解哪些地方会发生雷电、雷电的程度等,为防雷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②雷击后的救援工作。雷击后的救援非常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③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通过定期检测可以知道各建筑物的防雷能力,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弥补防雷工作中的漏洞。

2.2防雷检测流程规范化

防雷检测工作是防雷工作的核心,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然而,当前国内各地在防雷检测方面各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流程各不相同,很不规范,且大多并不完善。为更好地对雷击危害进行防控,必须将防雷检测流程规范化。通常而言,科学规范的防雷检测流程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仔细查阅受检单位相关的防雷技术资料、防雷工程设计和建造图纸,以便完整了解该单位防雷系统的分布和构造,然后与受检单位一起协商制订检测方案;②在正式检测前,必须仔细检查相关的防雷检测仪器,了解它们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确保能够正常使用;③检测完后要将所有的检测数据和资料详细、完整地记入检测报告中,并由检测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共同签名确认。

2.3不断加大防雷工作宣传力度

大部分雷击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了解了足够的防雷常识,然后采取对应的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雷击灾害的发生。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加大防雷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普及防雷知识。通过宣传,使相关单位和个人深入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防雷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从思想上重视防雷工作,并懂得如何更好地处理安全、发展和稳定这三者的关系。进行防雷宣传时,时机和方法的选择很重要。应充分利用世界气象日、安全宣传月等重要的时间点,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例如,通过印发防雷安全宣传材料、在相关单位的公告栏上张贴宣传单、开办讲座或者通过各种平面和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单位可酌情为其免费提供防雷技术服务。只有综合采取这些措施,才能够有效提升防雷工作的效果,也能为防雷工作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2.4提高防雷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当前防雷工作质量一直上不去的一大原因在于防雷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导致很多先进、有效的防雷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为了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保障防雷工作的水平,必须长期开展业务知识讲座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使防雷工作人员的防雷意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更新,更好地应对日趋复杂的防雷工作。同时,还要组织他们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学习,特别是随着当前新检测规范的出台,更是要加紧采取措施进行落实贯彻。随着防雷检测服务的日趋规范和服务的不断精细化,在进行防雷检测时,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吃苦耐劳,细致地检测每个角落;科学求实,完整地记录每个数据;精益求精,严格规范所有的操作流程;有理有据,认真填写每份检测报告书并将其保存好,以备将来查用。不管面对什么单位和防雷装置,防雷工作人员都要耐心了解和仔细勘察,不放过每个细节和角落,用实际行动和高超的业务水平确保建筑物及相关设备的防雷安全。

3结束语

防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随着雷电灾害的频发和防雷工作管理的杂乱无章、效率低下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是当前及未来防雷工作主要的努力方向。当然,防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无法在短时期内完成和见效,因此相关各方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和研究力度,以便更好地推进防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篇5:做好调解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调解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

xx镇泉西村xx镇政府、九龙湖畔,南依老山脚下,西抵大吉会馆,北临滁河,江星线道路穿村而过,全村下辖9个村民农业组,3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3140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力争两个“率先”,并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积极贯彻依法治国方针,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四民主、三公开”的要求,不断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三个文明建设均成绩显著。几年来,先后获得市县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颁发的“安全文明村”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保障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全面实施村民自治工作,必须要重视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真做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要按照“三公开”制度要求依法治村,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工作。积极稳步发展人民调解工作是稳定一方平安的重要保证。     为了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村两委会首先加强了对村调委会工作的领导力量。支部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人民调解工作,并配备了一名专职调委会主任。其次,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除了满足调委会所需的正常工作经济费外,还拨了专款用于人民调解工作,在村办公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一间房子作为调委会的专用办公室,并对室内进行了布置,第三,大造人民调解声势,为使人民调解工作在群众中产生影响,发动更多的力量投入人民调解,保一方平安,我们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利用有线广播、举办黑板报、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第四,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分管领导亲自抓,调委会主任全力抓,有关人员配合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格局。     二、规范建设,把人民调解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全面规范调委会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水平,社会安定才能保障经济工作顺利进行,以往调委会工作之所开展不力,主要是因为自身建设不规范,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调解力量单薄,调解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制度不健全,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用品等。我们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着力加强了“四个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按照标准化调解委员会要求,我们对调委会进行了整顿、充实,建立健全了三级调解网络。新的调委会由5人组成,其中一名女性,人员平均年龄41岁,文化程度为高中2人,初中3人。12个村民组也都成立了调解小组,每十户左右设立一名调解员,全村共有调解人员86名。     二是加强业务建设。为了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具体采用了三种方法:(1)集中培训,请镇司法所给我们讲课,学习如何写调查笔录、调解笔录,制作调解协议书等内容。(2)以会代训。利用两月一次的调解组长例会,组织学习调解业务,分析研究典型案例,交流纠纷信息。(3)鼓励自学。村里为调委会订购了《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调解》等报刊,经常为调解人员、购买业务资料,为他们自学提供条件。另外,调委会每年组织调解人员进行一次调解知识小测验,对成绩优良都给予表扬和奖励,目前我村调委会成员都能够制作调查笔录、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书,村调委会成员会使用司法部统一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的文书格式。“十户”调解员会调解宅基、婚姻、赡养等常发纠纷。调委会还建立了纠纷排查登记、预防登记调解登记、回访登记、发生激化登记、法制宣传登记六种业务台帐。凡经调委会成员调解的纠纷都建档立卷。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保证调委会工作有章可循,我们按上级对规范化调委会的要求健全了各种制度,并把调委会工作任务、纪律、原则、工作进度和调解组织网络一起上墙。以增强人民调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是加强装备建设。我村调委会就做到了“四有”:有办公场所、有办公用品和桌椅、有印章、有牌子。为便于群众联系,在调委会办公室内开辟了一个调解席,配备了凳子、茶具和毛巾,对找上门来的当事人做到两个“一”:安排坐下递一条毛巾,接谈之前倒一杯热茶。另外,村里的电话机、扩音器随时为调委会提供方便。     三、突出调防,使人民调解工作发挥效力     建立标准化调委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调解组织的整体功能,增强其对纠纷的调防能力。因此,我们在人民调工作过程中,始终贯彻“调防结全,以防为主”的方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集中时间和力量,对普遍性纠纷打歼灭战。例如:我村油坊组甲农户建房下水道经过乙农户家墙根发生矛盾并争吵,得知此事后,村调委会主动上门找他们谈心,摸清情况,掌握发生矛盾的集点,给他们一一作以解释,并将此事妥善处理,事后通过回访,两家现在相处和睦。我村有9起陈积纠纷,其中大都是疑难复杂纠纷。我们利用连续两个月的时间,采用“先易后难、先分后合”的'方法,先是由各调解小组分头出击,调解本小组内的一般纠纷。接着,在全村抽调了12名骨干调解人员在分管副书记的带领下,对剩下的疑难复杂纠纷实行各个击破。通过努力,终使9起纠纷全部调解成功。     2、发挥网络作用,把纠纷解决在基层。我们在调结纠纷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注意对纠纷的及时预防和调解,一方面充分发挥调委会成员的作用,一方面注意发挥调解小组长和“十户”调解员的作用,尽量将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之是,今年以来我村共调解新发生的纠纷14起,只有6起是调委会成员调解的,其余8起都是由调解组长或调解员调解的,调解率、成功率均为100%。     3、采取有效措施,对纠纷实行超前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手段,对纠纷实行超前预防。一是进行经常性的法制宣传,帮助村民提高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对纠纷发生的免疫力;二是调解纠纷时吸收群众旁听,调解一件,教育一片;三是对季节性纠纷实行超前介入,做到未雨绸缪。如在农忙到来之前,我们就利用黑板报、扩音器向村民宣传团结互助、搞好生产的重要性和闹纠纷的危害性,在农忙中,及时表扬人好事,批评不良做法和行为。     四、常抓不懈,将人民调解工作引向深入     我们在人民调解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以后,及时巩固工作成果,将人民调解工作逐步引向深入。具本做到了“三抓”。     一是抓好“四同”、我们一直把人民调解工作抓在手中不放,村两委会也一直重视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工作摆上了位置,做到与经济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从不忽视或偏废。     二是抓好“一个教育”“两个落实”。一个教育是:对调解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经常向他们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做好调解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不称职人员及时调换。两个落实:一是年初订承包责任书,年终考核,奖惩兑现。一个是调解人员报酬的落实,调解主任享受副村级待遇,年工资收入1050元,调委会成员、调解小组长年工资收入为960元和800元。“十户”调解员享受误工补贴。对调解纠纷成绩显著的都随时给予奖励,这样就解决了调解人员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抓好人民调解工作与系列精神文明活动的结合。近几年来,我村结合镇科委、团委、妇联等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开展了相关的评比活动,在全村开展评选“优秀调解员”活动,去年有3人被评为优秀调解员。     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为确保我村经济工作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产生了明显的成效,社会稳定好转,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了遏制化解,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几年来无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无民转刑和非正常死亡事件,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村级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篇6: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题目: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摘要: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突显教学资本的战略举措,在拓宽专业发展半径的基础上提炼特色,既注重专业的内涵建设又重视特色的外延拓展。医药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与资源,将学校类型、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更有力于促进特色专业建设。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医药院校;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竞争优势

一、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单元,也是人才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培养模块。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能反映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体现高校综合能力与教育竞争力。特色专业,顾名思义是独特的专业,可以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独特,也可以是高校内部专业结构的独特角色。高校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历史积淀与教学传承创新,形成特点鲜明、独特稳定、不易复制、资源稀缺等专业风格,达到“人有我优”的层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将引导教学理念、培养模式、人才产出一系列的改革,进而塑造独树一帜的专业面貌。高等学校建设特色专业,是基于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的专业结构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多数高校实施扩张型战略,专业沿着多元化快速地发展,特色专业建设便成为各高校求生存、谋发展的资本。

二、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征

公共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亟需大批既掌握基本医学理论和管理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修养和熟练专业技能的复合性应用人才,这为医药院校中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全国相同专业发展的相关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有关反馈,围绕“管理、经济、医药、政治”的知识结构,遵循“以管理为基础,以医药为特色,以实践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办学理念,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紧扣关键环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拓展专业方向。特色专业建设将发挥教育衍射作用,把特色专业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将有力推进特色专业教学改革、促进特色专业教育创新、提高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专业具有比较优势,一般选择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继承发扬办学传统优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基本路径。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数是以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为方向,依托医学背景,打造管理专业特色,是医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及公共卫生事业部门管理活动,培养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亟须的公共管理类人才。[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急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公共管理、医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以及医药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快速将所学知识和业务技能运用于自己所从事的.公共管理岗位,能够很好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能够完全胜任公共卫生事业及相关领域的管理方面的实务工作,并且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公共管理高级人才。[3]

三、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四个维度

(一)学校医药院校的专业建设总体部署不仅决定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还直接影响学校的品牌与形象。通过整体规划,论证专业设置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寻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某些方面的与众不同,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及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赋予该专业新的发展内涵和更优的品质,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及竞争力。在保持医药院校特色基础上,强化并创新特色,以此作为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突破口,带动学校专业群的整体优化提升。

(二)专业在专业方向设置上,医药院校选择公共卫生方向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能够充分发挥医药院校的教学资源和能力优势,借用SWOT分析法评价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外部机会,规避劣势与不利因素。高校的教育优劣势体现于硬件资本、师资力量、教学科研软能力、高校形象、专业声誉等。高校的外部因素主要有PEST分析法包含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内外部因素汇聚成综合复杂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环境,也是特色专业方向选择和特色定位的重要依据,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持续改进以保证特色优势。

(三)师生特色专业建设需要专业师资队伍的保证,使得教学、科研与实践整体素质得到稳步提高,逐步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并能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机制。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般在学校向综合类高校提升时开始建设,专业办学历史短,师资队伍相对薄弱,但师资队伍年轻,充满活力与自信,富有教学创新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与引导。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综合医药院校的优势资源,在课程安排上既有专业课程也有医药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医药背景,提高学生未来就业扩展能力。[4]改革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理论课授课中使主要基础课、专业课、主干课设置合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基本训练以适应未来职业需求。

(四)社会专业是联系高校与社会的重要纽带,社会对特色专业建设的功能重点集中于两个方面:需求与评价。随着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社会紧缺复合型创新人才与应用人才,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为社会提供大批既掌握医药理论,又有管理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社会评价是特色专业建设重要的外部评价之一,特色专业的办学质量需要社会的认可,其知名度与美誉度是社会评价的体现。

四、促进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一)依托医药院校传统优势,突出医药行业特色地方行业性综合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具有学科特色与地方需要相契合的特点依托医药院校在医药行业的特殊地位,强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行业背景,保持教学团队与医药行业建立广泛联系,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行业特色课程模块,将管理基础、专业课程与医药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认识“特色专业”中特色的基本特征外,应结合专业把握特色的主要内涵。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进一步地进行修订、完善。在认真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邀请校内外及有关的专家学者重新评议、修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体现市场导向,彰显办学特色。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学科发展的最新内容,保证学生既能掌握本专业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构建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使专业基础课涉及面更加宽泛、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特色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专业兴趣、专业自信与职业认同感。[5]

(三)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的建设加强专业的实训、实验教学能充分满足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在原有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力争每年拓展1-2个新的实习基地,使该专业学生能尽可能多地进入公共卫生部门及知名医院及医药企业;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加强与实践基地的相互沟通协作,逐步建立学校、实习单位与学生三方面有机结合的实践能力考评机制,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水平。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实训教学的重点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在进入社会之前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一线岗位关键职业技能在学校能观能控的状态下,按照专业课程设置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活动。[6]学校及教研室所担负的科研工作,注重突出专业特色,并将其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突出专业培养性,即该专业所具有的社会分工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是该专业门类的优势与特色。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师资“进”“管”“出”环节上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向特色专业倾斜。创造条件并争取学校的经费支持,积极鼓励安排青年教师进修、访问学者、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医科院校,特别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方面的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融合多学科前沿知识。

篇7:班级管理智慧探索论文

班级管理智慧探索论文

摘要:对于学校而言,好的班集体是整个学校校风发展的基石,是让学生家长能够放心将学生交给学校的保障,是每位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和健康成长的乐园,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对于班级而言处于重要地位。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呢?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得出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智慧

一、作为班主任,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作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学生,在这个时候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在面对各种困难时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帮助,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多多关注有个性的学生

在每一个班级中,总会有学生是非常有个性的,这类学生往往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在思想上有些许的偏激,班主任应该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及时分析学生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快速走出思想的误区。通常可以采用暗中观察的方式,在众多学生中寻找有个性的目标,再通过平时的交流深入了解情况,最后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采用鼓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其进行沟通,劝导学生努力学习,改变现有阶段存在的问题。

2.将学生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

作为班主任,学生发生的任何小事都要努力处理好,无论是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同学之间的交往上,只要学生在这些方面有疑惑和问题,班主任都应该尽力与他们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都没有未完成的问题,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同时对于老师的尊敬也会“更上一层楼”。

二、与同学们做朋友,让学生不再觉得老师很远,而是值得信赖的

1.塑造多方面的形象,利用自身技能吸引学生

作为班主任,除了教好自己所授课的学科之外,还需要对班风进行整顿,带领学生走向学习的大道,向学生传授技能,除了学科中的,还有生活中的,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榜样;除此以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技能培养,提高自身的修养。班主任应在教学之余多多学习课外知识,注重技能的累积,博览群书,这样在授课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各种案例,为学生讲解知识,利用知识技能吸引学生和感染学生。

2.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学生交流分享

善于倾听学生心里的声音,让同学们谈谈理想和抱负,对于他们的一些困惑及时排解,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谈心,重新认识他们,并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同学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减少学生的抑郁情绪,让他们能够愉快地学习。班主任的人生经历比较多,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各方面的知识可能不太了解,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其进行教导,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快乐地成长。

三、狠抓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为了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多开班会

开班会是一个了解学生的好机会,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同学们踊跃发言,在不同的阶段确立不同的班会主题。班主任要做到灵活地选取主题,同时在班会的`形式上可以较为开放,让学生放开自我,积极踊跃地参与到班会中。除此以外,多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对公共财产要做到爱护,呼吁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2.通过讲解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等进行道德熏陶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名人故事陶冶学生的情操,再利用各种格言和警句鼓励学生学习,从课外阅读中寻找精美的文章进行赏析。可以要求同学在书桌上贴一条名言警句,在日常的学习中鼓励自己奋发上进,多向伟人学习。

四、对日常的班级管理进行总结,提升管理水平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会发生各种现象,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总结经验,通过不断的累积来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再者,班主任日常的事情较多,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会遗忘,在工作簿中记载各种案例,掌握学生信息的一手资料,方便在日后的管理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还能起到调节同学关系的作用,在不断地积累中提高自己,在多种案例中积累经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方法。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是班级管理形象的象征,这就需要我们各位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多关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个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无私的爱,同时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创造班级的辉煌。

参考文献:

黄志平.论新时期班主任的道德修养[J].甘肃教育督导,.

篇8:高校行政管理探索管理论文

高校行政管理探索管理论文

一、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

要想实现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认识到高校后勤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要成立膳管会领导小组,并以校长为组长,对高校各项后勤工作进行统筹,严格按照后勤人员筛选机制选拔后勤工作人员,并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岗位,实行岗位公开化,采用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用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和耐心的人才担任后勤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学校还要针对后勤各项具体工作制定明确的计划,实现食堂全面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定期召开后勤行政工作会议,并对各阶段的落实措施进行细致研究。此外,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高校应该对后勤工作人员、设备、保管等管理环节进行细化和监督,及时发现后勤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学校在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不断改善后勤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条件,确保后勤职工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水平。

二、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不断完善高校后勤服务质量,规范高校后勤行政管理。高校选择的都是思想政治素质高、吃苦耐劳的职工作为后勤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具备一定的.高校后勤管理知识和后勤管理专业技能。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自身对学校产生的影响,并做好后勤工作,为学校师生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全面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学校要对后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转变后勤职工的思想观念,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规范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提升高校后勤的核心竞争力,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校后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后勤规章管理制度办事,确保食品安全和学生住宿安全。

三、建立科学的后勤行政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的后勤行政管理体制,要提高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大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力度。要想使学校发展良好,必须在教学和后勤上下功夫,高校后勤行政管理和课堂管理同样重要。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不仅是对食堂、宿舍和校园环境的管理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学校的稳定发展,科学的高校后勤行政管理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校后勤工作的发展,并有效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还要建立科学的后勤行政管理制度,并在此过程中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对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科学进行认真学习和研究,将先进的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手段运用到其中,促使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针对学校的规划和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各阶段的目标,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后勤职工的劳动定额,以此对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估考核,做好后勤工作人员的薪酬管理工作,提高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规范后勤行政管理程序

要想实现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在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将各方面的设施配置到位,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健全各项管理措施,确保各项设施的安全状况良好。食堂和宿舍配备的各类电器设备和消防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要做到位,规范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操作的规程。学校还应该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后勤行政管理的程序,抓紧落实各项目标,促进高校后勤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在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中,还要注意监督检查信息的实时反馈,及时发现高校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校后勤能够顺利开展。因此,规范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程序,确保高校后勤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能顺利开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才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总结

只有实现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才能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后勤行政管理中,只有通过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拓宽高校后勤行政管理的道路,为推进高校基础教育的改革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冯锦.浅析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J].中国管理信息化,(24).

[2]韦曙和.苏州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学术版,(12).

篇9:高职班级管理探索论文

高职班级管理探索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高职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随着高职教育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在校生的教育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

高职班级管理探索

第一篇: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及环境变化,现实社会各种因素给青年学生成长带来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下,如何搞好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已成为班主任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就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做了初步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近年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及差异性明显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将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已成为每个班主任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班主任应该加强学习

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的培养与教育,从来没有千篇 一律的现成教育模式。

因此,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还要学点法学、社会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教育艺术和技巧提高,有利于按教育规律办事,有利于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班主任自身修养,热爱学生,愿意并自觉承担起这一繁重的工作。

用自己模范的言行举止、高尚的人格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二、了解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因此,班主任要懂得如何观察学生;如何与学生沟通,特别是如何与后进生交流;懂得从学生的视角,根据其年龄、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心态和行为方式等,

这样才能正确分析学生,真正了解学生,从而根据特定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管理策略。

在一个班里,后进生人数不是很多,但影响作用不小,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因此,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要有效促进后进生转化,就要了解其程度和表现,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特别了解各自的心理困惑和障碍,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消除心理障碍,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三、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成因

后进生后进的内因是其不良心理结构。

在不良心理结构诸多因素中,认知贫乏是基因,不良情感是动因,意志薄弱是催化剂,三位一体,形成锁链。

鉴定一个学生是否后进,应从其心理结构的整体全面考察;同样要转化一个后进生,应就其心理结构进行整体性矫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知和游手好闲是一对孪生子”,后进生知识贫乏,导致认识模糊,必然导致独立意向错误,所以,要转化后进生,最根本措施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对他们进行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再教育。

首先,要竭尽精诚,言传身教,从其现有认知水平出发,从启蒙教育开始,给他们讲前途,谈理想,避免空洞说教。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以认知为基础。

后进生的不良认知结构,势必导致其情感朝不良方向发展;反之,已形成的不良情感结构反过来强化其不良的认知结构。

因此,我们在矫正其不良认识结构的同时,必须辅之以矫正不良的情感结构,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感、美感、法制感等。

我们用尊重点燃其自尊的火种;用师爱开启学生的心扉,促进学生奋进,达成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

只有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才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收获后的喜悦,不断强化其成功意识,增强自尊和自信,以达到自立和自强。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识、情感、意志是三位一体的。

认识为基础,情感为动力,意志为调节仪,三者共同参与、互相促进。

因此,我们在矫正后进生不良的认识、情感结构的同时,必须矫正其不良的意志结构—意志薄弱。

而意志薄弱是制约后进生进步的主要心理障碍。

因此,矫正其不良的意志结构,既要着意改变其内部错误观念,又要尽量控制不良外部诱因的影响及增强其与不良诱因做斗争的能力,还必须通过新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加强实现。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班级与学校的行为规范乃至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价值导向是矫正后进生不良意志结构的必要条件。

(一)受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认为读书无用。

家庭的不良影响主要是有些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或本身素质不高,认为有无文化无关紧要,能谋生就行,认识不到读书学习、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或者认为自己孩子不是读书学习的料,送来学校只是把学校当做托儿所,混个文凭,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对读书学习、接受教育漠视和冷淡。

导致一些学生不懂得爱与责任,没有人生目标,学习目的不明,缺乏动力,不肯用功,成绩下降成为后进生乃至问题学生。

(二)学习感到困难,认为智商低,缺乏自信。

这类学生在学习上显得特别吃力,困难重重,无论学习多么刻苦,可成绩总是拉后一大截,于是怀疑自己的智商,认为自己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从而对学习缺乏信心,又怕受同学歧视,常产生自卑心理,有些甚至变得性格孤僻、不合群、沉默寡言。

(三)不懂方法,不善于学习,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这类学生学习基础差,不懂得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成绩总是跟不上。

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的满堂灌教学,只希望同学的帮助或让教师写出现成的答案,掌握知识靠死记硬背而不善于动脑筋思考,自学能力低,没有兴趣可言,

只是机械地学习、被动听课,一旦学不懂、听不懂,就对教师的教学有看法,或对教师的批评产生对立情绪,以致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甚至放弃学习。

(四)行为习惯差,缺乏自控能力,属于冷热型。

这类学生反应敏捷,但缺乏定力。

自控力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课堂上好动好说,成绩一直在低位波动。

这类学生的家庭多有变故,父母也知道应该让孩子好好学习,但没精力没时间,客观上对孩子各个方面,尤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心不够。

四、对策

(一)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管理是工具,是方法,更是文化。

只有努力营造和充分利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及媒体等各种内部和外部资源,加强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才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以人为本与行为规范相结合。

也就是软、硬结合。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资源。

把人纳入管理,相当于把人当成物,严重违反人性,而人性是不喜欢被管的。

人性的特点是,一要创造,二要自主,不接受他人的摆布。

什么都在变,唯有人性从来没有变。

所以,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

所谓“管理”有两层意思:你管得合理,对方就接受;你管得不合理,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没有用。

只理不管,管事加理人。

“理”就是“看得起”,就是“尊重人格”、“给人面子”;“管”就是管事。

“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尊重我的人格,给我面子,我也尊重你;你看不起我,我照样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谁。

所以,人性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只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

一个人最怕被别人看不起。

但要面子、希望别人看得起自己,最好的办法即在于自觉、自反和自律。

自觉什么?就是自己醒悟到,不喜欢被管是有条件的:必须先把自己管好,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少管我们。

管不好自己,别人是一定要来管的,否则谁都不管,岂不天下大乱?可见管理的起点在于先把自己管好。

篇10: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探索论文

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探索论文

摘要:针对大型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日趋复杂的情况,一、需要研究施工资源的定位技术,对于施工人员定位、施工设备定位和施工材料跟踪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二、在获取施工资源位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动态的BIM模型,对项目的安全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BIM;市政工程;施工管理

BIM这个概念是在1975年被提及的,它最早出现在伊士曼博士的文章中,而BIM所代表的则是建筑信息模型,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施工动态管理中,我们需要坚持高效作业,这就要求我们对现场的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分析,其内容包括人力、物力以及机器设备资源等。在此基础上,为施工决策提供便利,更好地控制整个施工行为。就目前的形势看,施工过程中难以对各个信息进行收集与分享,缺乏实时性、准确性。

1基于BIM的施工资源动态追踪技术

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信息,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一个则是施工的各项资源,随后,笔者将针对施工的人力、材料资源、机械资源的动态信息进行具体分析。1.1基于BIM技术的工地人员自动定位施工人员定位技术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需要考虑定位的位置、精度以及实际的抗干扰能力。目前,最为常见的定位技术包括GPS、红外线以及超声波等。而这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具有以下优点,如: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好等,有利于在施工现场进行定位。而每个施工人员都安装了定位芯片,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即每一个芯片中都有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在施工过程中本身有信息的接收器,而这个接收器的位置也是动态的。当工作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后,则可以被系统信息迅速识别,而BIM集成数据作为传输的重要方式,能够将中央处理器和操作终端进行连接,并且以网络信息为交换物质,完成信息的传递。

2基于BIM的施工现场动态管理

在获取了施工资源的位置信息后,项目管理人员才可以更为准确、专业,在有实际数据的基础上推进管理工作的落实。2.1安全管理。(1)结合BIM模型进行安全交底。安全交底在过去,其主要是指安全方面的负责人对施工人员的指挥,但是从实际情况上看接受度很低。在一些危险的施工地段,更多人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口头上、理论印象中,而不能对其产生实际的影响,故而缺乏安全意识。通过应用BIM技术,施工现场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段均会摆放标志物,现场人员也能及时接收到相关信息,并且通过安全的施工方式进行作业。(2)通过BIM模型能够更好地去判断设备、设备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当设备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合理时,则会触发安全系统,此时通过警报的方式告知现场人员,从而有利于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2.2进度管理。基于BIM的进度管理,在传统管理理论、技术理论的支持下,能够对施工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措施,能够对项目的完成、推进模拟实验。而项目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三维模式更为清楚地认识整个施工的过程,了解施工不同阶段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各个工序之间本身存在的链接性。这将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施工检查。在项目的开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方案进行施工分析,将工作分为多个步骤,制定施工策略。但是,也会由于场地、资源而导致施工停滞,调整计划。在BIM技术的应用中,能够对现场的进度进行模拟,并及时地反馈施工问题,从而缩小计划和实际进度之间的差异,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2.3质量管理。在市政工程管理中,管理者对整个施工进程、施工质量负责,因此,需要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BIM模型能够作为一个载体,方便管理人员从局部和整体结构上进行观察。在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实体模型进行分析建造,这将有利于现场施工人员更为清楚地了解整个情况,从而参与到项目质量控制、监督管理中,有利于提高现场作业的有效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信息情况进行录入,包括空间、时间、质量问题等,将数据导入BIM技术的模型之后可以完成动态的监督操作过程。在施工后,也就是项目的运行阶段,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也可以通过BIM技术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筛查,更快地解决问题。2.4成本管理。施工成本管理属于主动控制的范畴,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而施工前的控制主要是关于施工成本的预算、施工设计方案等,在BIM技术的应用中可以更为准确地对工程量大小、成本耗费进行精准把控。在施工过程中,更主要的是对物料动态的分析,通过与预算数据的对比分析,对工作量大小进行调节,并且能够保证项目的整体进程,具有现实意义。在施工后更多的是核算分析,对于已经发生的成本问题的纠正和解决,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

3结语

本文对BIM的施工跟踪定位技术进行了介绍,随后也对整个施工进度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涉及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多个方面。在BIM技术的应用下,可以对市政工程的施工动态进行全面观察,并有助于减少信息上的误差,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最后,在BIM技术模型的运用下,可以对市政施工的管理效率、成本控制进行良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留爱华,刘亮,吴白中,王万贺,刘春光.应用BIM技术动态管理标准化施工现场[J].建筑技术.(6):151-152.

[2]曹坤.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工程技术研究.,6(11):15-16.

[3]李亚东,部潮川,吴天华.基于BIM实施的工程质量理[J].施工技术2016,7(16):415-416.

作者:熊毅奇 单位:商洛学院

篇11: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探索论文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探索论文

【摘 要】传统实验室资源管理和开放管理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已无法满足实验室发展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学生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理念,对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 网络

随着社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的提高,以及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逐步出现了开放式实验

教学的概念。开放式实验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本文以创建开放式实验为理念,结合经管类专业实验环境,对经管类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经管类实验室现状

信息技术引入高校实验室建设后,许多高校的经管学院创建了多种类型的经管类应用实验室。我院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建设经管实验室,最初下设两个专业实验室,分别是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2004年获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的资助,建设了经济运行与管理综合实验室,下设经管类专业基础实验室、金融模拟交易实验室、ERP沙盘演练室以及中心机房。目前实验室已对本科生开出27门实验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在电脑上借助各种软件来完成,说明了经管类实验是以计算机模拟为主要特征。

新建实验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后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1)实验课开课时间集中,任课教师对原定实验课表改动频繁,增加了管理难度;(2)实验主要以课内实验为主,这造成了在实验资源使用方面呈现出课内时间资源较为不足,课外时间资源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功能较为强大、适用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软件资源表现突出,例如ERP等软件;(3)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造成教师缺乏对所授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进行研究改进,指导学生课外实验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在课外时间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自主实验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第一,对加强经管类专业实验建设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第二,经管类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验的创新改革比较困难;第三,实验建设投入不足;第四,缺乏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法。

二、具体方案

我院目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虽然采用了一些实验资源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用户仅面向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任课教师对资源的任何需求变动都需要通过实验室管理人员才能反应到管理系统中。实验资源安排信息流通不畅与课外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畅,这两方面严重阻碍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我院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程中,以建设开放式实验室为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具体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方案。

1.实验室网络建设

网络平台是建设开放式实验的基础条件。我院实验教学中心在新近建设的实验室中,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了不同的实验室和一个中心机房。在网络建设方面,我们设计并建成了实验室内部局域网(如图1)。整个网络采用了具有良好性能的三层交换机作为网络核心设备,一方面实现与校园网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依据不同的实验室,划分不同的VLAN。每个实验室采用多台二层交换机汇聚工作站及相关网络设备,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直连。所有的网络交换机和应用服务器统一放置在中心机房,中心机房配有UPS不间断电源,实现无人值守,全天运行。

这样的网络结构设置对于实验室运行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了对校园网的依赖性,若校园网因意外中断时,不会影响到本实验室的正常教学活动;(2)在部分实验课或上机考试不需要访问实验室外部资源的情况下,可以中断某一个实验室或整个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校园网的连接,避免学生玩网络游戏或在线聊天,保证教学质量或良好的考试环境;(3)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在校园网内的任一电脑上运行实验室所提供的网络实验软件进行自主实验。 2.实验室管理平台设计

实验室管理平台在具备上述功能后,可以有效的支持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管理中的课程申请同时支持教师在线申请计划内或计划外实验项目和允许学生申请个人设计的实验项目;(2)设备管理功能实现对设备使用的管理,将其与课程管理功能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在申请实验项目的同时实现对相关实验设备的申请,简化实验安排的难度,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实验室的安排,自行预约课外实验;(3)课程管理中的作业管理支持学生在线提交课内外实验报告;(4)通过聊天功能和论坛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对于只能要在实验室完成的项目,课内的由教师统一预约,课外的由学生通过网络自行预约。对基于网络软件的实验,学生可以在校内任何时间进行,可将得到的`结果在线提交给指导教师。通过日志功能可以将教师及学生的相关操作进行记录,便于日后核查统计。

3.增强激励机制

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充分的利用实验资源进行相关实验教学活动,仅有便捷的网络平台是不够的,还应当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加以保障。

首先,要规范实验课程绩效的评估,当前的实验课主要属于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没有单独的实验课成绩,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需要规范实验绩效评估,在机制上增强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

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奖励及资助办法,在改善实验室实验环境、实验条件同时,应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资助,例如对教师完成实验项目的改进或新实验项目的设计进行奖励,对教师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实验进行补助,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实验进行资助等。

在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传统的实验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所以有必要从建设开放式实验的理念出发,对实验室资源管理及开放管理加以研究并付诸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从实验室网络,管理平台及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的建设入手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三、总结

文章以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理念出发,对实验室资源管理及开放管理加以探索研究。根据我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从实验室网络建设,管理平台设计和激励机制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实验室管理,从而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进行教学科研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秦晓静.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

[2]徐建平,章学拯.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开题报告格式

日本温泉开题报告范文

述职报告 存在的问题

律师工作心得总结

法院工作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民事诉讼法论文

副院长季度工作的述职述廉报告

物理系述职报告的通讯稿

律师年终总结

敬业奉献事迹材料

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
《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社会调解工作的新探索管理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法院创建学习型法院的调研报告2023-07-18

法院庭长述职报告2023-05-27

律师总结2022-05-27

劳动关系论文2023-04-22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措施论文2023-08-27

个人建设工作计划2022-09-04

民事行政检察论文2024-01-23

社会评选主题活动方案2022-04-30

省高级人民法院年度工作总结2023-09-25

法庭庭长竞岗演讲词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