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3-08-11 08:04:26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共15篇)由网友“飞飞大魔王”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更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一、贯彻教学“无错原则”,使学生敢问

现象 课堂上,老师煞费苦心,循循善诱:“对于这处描写,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举手者寥寥无几,许多学生或不够自信,或不够大方,勇于质疑问难成了优秀学生的专利。

思考 课堂上学生的质疑问难打破了一直以来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教师最希望这些问题能一箭中靶心,这种期待让许多学生丧失了课堂提问的勇气。教师应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贯彻教学的“无错原则”,要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和如何纠正错误上,要让每个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不因质疑问难出现错误而感到遗憾。

二、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让学生乐问

现象 教师正在教授第十一册中的《小抄写员》,学生读到叙利奥第一次挨父亲骂后的内心:“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教师故作不解状:“我们也经常受到责备,但老师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微微停顿后,学生纷纷举手问:叙利奥为什么受了责备而心里却很欢喜?

思考 教学中要恰当地把握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对敢于、乐于提问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问题升值

现象 课上,学生自主提问,可学生的质疑五花八门,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小到标点,大到文章结构的分析,林林总总无数的问题混杂一起,课堂成了问题解答。

思考 首先,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进行整合,哪些问题可以翻查工具书自行解决,哪些问题的确不明白,再把它记下来。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再次,教师不是笼统地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提问,而是要把握时机,积极指导学生质疑探究。可以对课题质疑,可以在阅读理解中质疑,可以在教学后质疑。

四、注重问题释疑,让“问”有所得

现象语文课堂,《仓颉造字》正激发着学生的浓厚兴趣,突然一学生指着插图发问:“老师,仓颉怎么有四只眼睛?”我的直觉成了我口中肯定的回答:“这是印刷上的失误,应该是两只眼睛的。”有一次,我无意中在资料上看到,仓颉是人和神结合降生的,长有四眼,我深感汗颜……

思考教师由于经验丰富,涉猎广泛,有时回答学生问题时,往往会十分“圆润”“妥帖”地将学生的疑虑化解,其实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崇拜,在这类似是而非的回答面前,便终止了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就胎死腹中。因此教师为不让“问题”止于自己,既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又要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采取平等、诚实、开放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讨,一起成长。

总之,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质疑、会创新的学生,只有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教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材料,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方法,把问题下放给学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把学生推到学的制高点上,攀上自主学习的高峰。

篇2:浅谈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巴浦洛夫说过:"猜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将来"自我发展和创造发明"奠基,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性人才的需要。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敢问"――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前提

??1、营造"敢问"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幼稚肤浅的还是超越要求的,教师都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生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

??2、留给学生"敢问"的时间。教学时,凡是学生想问、敢问、能问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发问。不管是开始上课、课后练习,甚至是课中老师讲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重点、难点、关键处时,学生要提问,都可以让他发问,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空间和时间。

??3、创造"敢问"的条件。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改变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应摒弃呆板的"师生对答"现象,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敢于提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教授《一片树叶》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让学生自学"课文主要讲了哪几种动物?他们在爱护树木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预习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根据这些情况,再组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按着读懂课文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使课堂变成学生乐学的"学堂",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的"讲堂"。

??二、使学生"好问"――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基础。

??1、首先要树立学生"好问"的信心。小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课堂中难以"生疑"的原因有很多,如:胆小、紧张、受知识经验的限制,难以生疑发问。因此,老师要针对不同情况,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引导学生树立"好问"的信心。

2、激发"好问"的兴趣。从本质上讲,学生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善于巧妙地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相机开展"生疑发问"比赛。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质量高。然后,号召全班学生向这些"好问大王"学习,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

??3、创设"好问"情境。为了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创设使学生"好问"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看图写话《小白兔迷路》时,我先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讲到小白兔找不到回家的路,大哭起来时,我停下来,学生马上有人问到:"那小白兔后来怎么样呢?她是怎么回家的呢?"对于这类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我不是简单地让个别学生解决,而是设法使问题成为全班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带着各自所提的问题集体研讨、集体解决。这样,不论是基础好,或是基础落后的学生,他们都能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获取成功的机会。

??三、教学生"会问"――增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关键

??当学生"敢问"、"好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质疑问难"不能只停留在幼稚

[1] [2]

篇3: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是因为: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1.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2.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如在《“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我向学生示范质疑①“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②“只容得下一个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阅读时,要留意文章的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经过老师示范和小结后,学生再读此文,发现了新问题:“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字,而用“埋”字。  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对题目提出疑问。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是指什么呢?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中对“隐蔽”、“化装”、“躺”几个词的运用提出疑问。     4.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5.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不说成“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难忘的泼水节》)     6.对打比方提出疑问。如“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三味书屋》)“字”为什么会又像花骨朵,又像火把呢?     7.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温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泠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        8.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如《苦柚》一文中,卖柚子的小姑娘为什么说自己的柚子确实不在好吃,苦味很浓?伯父为什么明知柚子苦,还要买下呢?     9.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如《“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导?     10.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     11.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水中的石笋在阳光照射上能像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色彩?(《五彩石》)     12.对景物的描写提出疑问。如《曼谷的小象》一文中,为什么要先描写近郊的景色呢?     13.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关于释疑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地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已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篇4: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是因为: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1.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

[1] [2] [3] [4]

篇5: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佛山市建设小学 李亚娜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是因为: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1.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后,问:看到这种现象有疑问吗?又如读了“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后,让学生针对这句提出问题。

2.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绿色的办公室”》时,提出这些问题:①办公室为什么是绿色的?②列宁为什么化装成割草工人?③列宁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④列宁为什么要隐藏起来?⑤为什么要盖个人字形的草棚,而不盖其他形状的?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如在《“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我向学生示范质疑①“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一句中,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②“只容得下一个躺在里面”一句中的“躺”能否换成“睡”字?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阅读时,要留意文章的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经过老师示范和小结后,学生再读此文,发现了新问题:“隐藏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湖畔”一句中的“隐藏”能不能换成“躲避”?“他埋着头”一句中,为什么不用“低”字,而用“埋”字。

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对题目提出疑问。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是指什么呢?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中对“隐蔽”、“化装”、“躺”几个词的运用提出疑问。

4.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5.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不说成“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难忘的泼水节》)

6.对打比方提出疑问。如“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三味书屋》)“字”为什么会又像花骨朵,又像火把呢?

7.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温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泠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

8.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如《苦柚》一文中,卖柚子的小姑娘为什么说自己的柚子确实不在好吃,苦味很浓?伯父为什么明知柚子苦,还要买下呢?

9.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如《“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导?

10.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

11.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水中的石笋在阳光照射上能像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色彩?(《五彩石》)

12.对景物的描写提出疑问。如《曼谷的小象》一文中,为什么要先描写近郊的景色呢?

13.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关于释疑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篇6: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2、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1)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如教学十一册《向命运挑战》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从小学起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作品,成为一代楷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像张海迪这样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物。(出示课题)他们事迹更使人惊叹,甚至使人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读题目后,自然很想知道文章写谁?挑战什么?怎样挑战的?

(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如教学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有生问:文章写小女孩那样可怜,这儿为什么要写她这么美丽呢?教学法十一册《小抄写员》时,学生读到叙利奥第一次挨父亲骂后的内心:“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学生问:叙利奥为什么受了责备而“心里却很欢喜”?

二、精心指导学生善于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在课题上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出示了课题《一定要争气》后,学生质疑: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

3、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学习《林海)一课,“亲切与舒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学生问:为什么这儿要写三次?它们有什么不同?《凡卡》中,学生读了凡卡写的信封“乡下,爷爷收”“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问:信封这样写,爷爷能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4、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教学《凡卡》后,学生问:凡卡最终结局会是什么?学生就能联系实际,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不同的生活,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生问:周贵为一国,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7: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2、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1)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如教学十一册《向命运挑战》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从小学起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作品,成为一代楷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像张海迪这样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物。(出示课题)他们事迹更使人惊叹,甚至使人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读题目后,自然很想知道文章写谁?挑战什么?怎样挑战的?

(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如教学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有生问:文章写小女孩那样可怜,这儿为什么要写她这么美丽呢?教学法十一册《小抄写员》时,学生读到叙利奥第一次挨父亲骂后的内心:“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学生问:叙利奥为什么受了责备而“心里却很欢喜”?

二、精心指导学生善于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在课题上质疑。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出示了课题《一定要争气》后,学生质疑: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

3、在阅读理解中质疑。

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学习《林海)一课,“亲切与舒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学生问:为什么这儿要写三次?它们有什么不同?《凡卡》中,学生读了凡卡写的信封“乡下,爷爷收”“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问:信封这样写,爷爷能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4、在教学后质疑。

学习完课文后,学生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教学《凡卡》后,学生问:凡卡最终结局会是什么?学生就能联系实际,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不同的生活,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生问:周贵为一国,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

[1] [2]

篇8:工商管理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一、民办院校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去向及职位分布情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笔者所在的工商管理系组织全体教师,从开始,利用近三年的时间对05届(31名)、06届(28名)、07届(5名)、08届(16名)、09届(17名)等五届总计97名有代表性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研。

二、渐进式的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学生能力培养方式

结合企业实际调研结果、结合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拟定从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培养三方面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内容框架。

(一)理论知识培养

1.重视基础理论课与后续专业技术课的衔接即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层次性就是指在学生四年的教学任务中,专业课的难度应是递进关系的,且每年之间的专业课应有承接关系,避免专业课之间出现脱节现象。针对性,就是在设置专业课时要符合学生未来就业、考研等不同需求,以强化其适用性。

2.强化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需要的紧密结合主要从三个环节来保证:一是师资这个环节,要求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的理论研究加大深度,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入企业亲身体验,逐步增加“双师型”的教师比例;二是在教材选用上,尽可能选取突出应用性较强的课本;三是外语教学上,在推进英语四、六级的课程基础上,强化专业英语的学习,即结合就业后企业的实际需求,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外语课程,如行政办公英语、职场英语等。

3.增加理论课程中的实训环节为了突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对课堂授课进行改革,将专业理论课中同学难于理解的部分或与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采用实训授课的方式,如增大理论课中能在实验室教学的内容比例,工商管理专业有15门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方式;另外根据课程内容设立研究专题,由老师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际调查;结合授课内容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参观见习、顶岗实习等。

(二)实践能力培养

1.加强校内实践课程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力求加大实训课程的范围,并纳到实验室来上。尽量选用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我系共有7个实验室,分别承担着工商管理专业10多门主干课程的授课任务,其中包括生产运营、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实训、ERP沙盘模拟实验等课程。走进实验室上课比在教室上单纯的理论课效果要好很多,这是强化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2.增加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学生对口顶岗实践工商管理系近几年一直在努力寻求有代表性、并能让学生得到顶岗锻炼的实习基地。目前欧亚商都作为商业实习的主要基地已接纳了我们系四届毕业生的实习任务。我们还在积极寻找工业实习基地,以更好地完善实习基地建设。通过顶岗实习可以真正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提供真实的独立操作的专业工作岗位,可以加深学生对校内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体验实际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尽快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培养综合素质高是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

1.强化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各有其自己的内容要求,不能混为一谈。政治素质教育旨在引导、帮助和教育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增强大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增强实现民族宏伟目标的精神动力;通过思想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思想方法,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使得大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通过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道德准则与规范,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观,掌握做人标准,学会如何做人,培养优良品德、高尚人格。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条件,三者的合力是共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二是设立导师和辅导员并行的管理制度,使每个班级都有固定专业课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疏导并鼓励其去心理咨询室,使其及时调整不正常的心态,尽早步入正轨。三是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其行为,促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2.增加人文社科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原来我系课程体系在塑造学生人文高素质方面是有所忽视的,所以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方面都离企业要求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后在引导学生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寻找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在选修课中,允许学生跨系全面选课。二是丰富第二课堂教育。定期开设人文知识系列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提升人文素养的大赛,全面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3.培养学生为基层服务的意识现代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为基层服务的意识较差。独立学院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都很优越,在家都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这方面问题就更为严重。而现在的用人单位恰恰又非常注重这点。因此我校逐步强化学生从底层做起、甘为基层服务、能吃苦耐劳的理念。一是课堂上要求教师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适时地向学生灌输社会用人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式,逐步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形成踏踏实实、不浮夸的处事原则。二是通过顶岗实习这种手段,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现实企业的用人条件。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拥有吃苦耐劳精神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是定期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讲座。聘请企业的一些知名的成功人士来学院给学生做报告,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不断加深企业用人观。

4.实施“一本多证”的培养模式,提高就业率我系对学生实施“一本多证”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及个人特长,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审员、人力资源师、心理咨询师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带动就业率的上升。

篇9:工商管理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一、民办院校工商管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一)师资队伍

开展工商管理本科生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民办高校在招聘时往往倾向于招聘那些直接从学校毕业过来的老师,有的民办高校教师虽具有行业执业资格证,但大多数都是在从教过程中通过考试取得的,并不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也由理论课的老师承担,由于教师的知识背景有限,缺少相应的实践认知能力,限制了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今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招聘教师时,应在相同招聘条件下,优先聘用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2]。

(二)教学理念与方法

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中的内容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存在多学科的重叠和交叉的地方,比如和管理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有诸多相同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创业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而应该在教学设计时,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和项目教学法、综合实验或实践教学法将创业能力培养和课程讲授以及实践相结合起来。

(三)环境因素

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就是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包括高等教育政策,高校与科研机构及社会合作的关系,高校所秉持的教育观、人才观,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机制,师资队伍素质,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评价机制等,充满创新精神的校园氛围,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创新的土壤。

二、民办院校工商管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三维体系构建

通过对影响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借用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方法,构建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三维分类模型。

(一)时间维

(1)第一阶段。大学前三年主要培养学生创业理念、企业家精神、各种创业方法、企业运行的全部过程等。相应开设《创业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ERP》、《中国税务》等课程,并开展创业项目竞赛、运用软件模拟企业进行注册、规划、全面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既能掌握创业理论知识,也能掌握具体实践过程。

(2)第二阶段。经过前期的知识和模拟积累,学生已经进入实习就业实践阶段,这时的目标是让学生适当了解企业重组或者并购管理,如危机管理、分立拆并、破产清算等复杂性专业知识。而对于有条件的民办学校,则可以创建学生创业平台,评估学生创业项目的潜力并给予适当资助,鼓励学生创设真实创业。

3.评估改进阶段每一个培养的阶段性计划完成后,要及时征求学生改进意见,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做2-5年的跟踪调查,以期改进前期的教学工作,为后面毕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意见。

(二)能力维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作为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边界比较复杂,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趋向于两个方面:一是定性评价,从规范性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二是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定性评价界定比较清晰,但主观性强,一般难以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作出明确定论,定量评价有较强的可测性,然而不同评价指标体系间的指标选择差别较大,指标权重的确定仅仅依靠主观赋权的方法,也有一定局限性[3]。所以把两者相结合能够更有效的反应学生的真实创业能力。

(三)环境维

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加强产学研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积极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加大民办院校自身优势,经费使用灵活、学生创业兴趣浓厚等特点,创设有利于创业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篇10: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有一点能力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学生的记忆方面的能力,这也成为提高其它能力的基础和保证。所以,在重视计算能力培养的同时,绝不能轻视他们记忆能力的训练。因为学生的记忆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数学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的形成,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变通,完整的`、有条理性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形成。鉴于此,数学教师要从下面三点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2。1鼓励学生预习,使其形成初步记忆

由于课前预习的信息摄入量较大,学生难以完全理解,记忆也不会很清楚。但是,预习却明确了上课的内容,学生能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和模糊记忆去听课,不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还能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2。2注重知识的引入和过渡,清除学生的记忆障碍

高中数学知识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迈进。在教学中就要注重现学知识和已学知识间的关联,通过旧的知识不断把学生引向新的内容,做好知识之间的衔接,从而排除障碍,强化记忆。当然,在此过程中,巧妙的利用类比法、比较法、形象记忆法等特殊的记忆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加强理解,强化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学生不明白的知识内容,强化记忆也不会稳定而持久。高中数学中大量的公式、概念等都需要准确的记忆,才能够灵活运用。因此,学习高中数学应从数学事实出发,积极探求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数学知识架构,用联系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和运用,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其记忆和运用能力。

篇11: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作为社会个体之间需要交流。甚至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文化的革新和社会的变革。数学交流除在同学之间交流思想、经验、方法和技巧之外,还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激活学生的思维,作用不可小觑。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加强语言训练,重视数学语言的运用

语言是文字、图片、语义等的形象表达,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理解深刻、全面,才能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达到语尽其意的效果。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加强课堂讨论,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生生间的交流。通过讨论,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其更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其表达水平和认识层次。

3。2以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数学不仅被广泛运用于计算领域,实用性也非常突出,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应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因此,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可以适当开发适合教学内容的活动或课题,让他们在不可预知的实际问题中,通过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各种解决办法,通过实践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通过交流,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通过实践锻炼,使思想不断走向开放;通过活动,实现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

篇12:高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创新需要勇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能力,质疑能够促进知识的发展。能够质疑,才能挑战习惯做法、纠正现实存在的问题,取得应有的进步,因此,质疑是一种能力。高中数学教学更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倡导质疑,营造质疑氛围。学生缺乏质疑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或学生理解不深刻无以质疑,或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畏惧质疑;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或喜欢“规规矩矩”的课堂,不喜欢学生插话,亦或由于课时任务过紧不容许质疑。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质疑环境。教师要放弃“唯我独尊”的陈旧思想,广开言路,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彼此的信任度;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交给他们质疑的方法。对那些敢于提出反面意见或新奇见解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在得到肯定的同时,更大的激发思维潜力,进而培养其质疑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用巨大,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他们的一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包括运算、记忆、交流、质疑、创新等的多种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将来参与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3: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中,应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教学。只有学生口算熟练了,笔算才能正确、迅速。因此教师要把口算这项基本任务完成好,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算兴趣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事物入手,组织教学: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进行口算教学。在教学“9加几”时,我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一天,企鹅博士邀请小狗、小猫和小熊到它家做客。三只小动物来到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写着:“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口算能力,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9+1、9+2、9+3、9+4、9+5、9+6、9+7、9+8、9+9,每个算式的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连起来就是锁的密码。”学生在这富有童趣的故事情境激发下,进而开展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全班同学的参与和计算中得到了密码,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口算,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作研讨,感悟口算算理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心中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

笔者注意,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探究问题的核心,根据操作探究过程、体验、感悟等进行交流。交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笔者耐心地倾听了学生的交流,给予有效的点拨、梳理、引导。

如:在教学“9加几”的课堂中,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探索的方式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9+5”求和的算法多种多样:有的是在9的基础上往后1个1个地数;有的是先数上1个和9凑成10再接着数;有的从9里面拿出5和另外的5凑成10;有的将“9+5”看成10加5,然后再去掉1;有的用学过的“8+5=13”,8添1是9,13添1是14;……通过合作研讨、交流、展示,学生们形象地感受到口算“9+5”的算理及不同的思维方法,从而找到捷径。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了算理,感悟到相关的`数学思想,增强了成就感,培养了探索的兴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9+5”及“9+几”的多种思路的争论,使学生通过思维碰撞“悟”出道理、规律和方法,形成科学的结论,发展了思维能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研讨。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三科学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按照新大纲提出的目的要求,笔者做出长计划、短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教学与训练,把口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笔者坚持长期训练口算,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1)在每天的数学课开始用2~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听算训练:采用教师报算式、学生在本子上写答案的方法,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2)坚持口算与笔算相结合,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3)开展口算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对口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口算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如:“口算抢答”、“开火车”、“夺红旗”、“口算接龙”、“对口令”、“找朋友”、“小蝌蚪找妈妈”、“手拉手找朋友”、“龟兔赛跑”、“抽签答题”等,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提高。(4)定期开展口算竞赛,检验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口算能力。

总之,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过硬口算能力之目的。

篇14:学会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学会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新时代、新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

学习中的质疑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学生特别关注自己或同伴提出的问题,讨论时也格外投入。学生只有处于轻松的心境,思维才活跃,才能点燃求知的欲望。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问,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只有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形成较强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教师应给学生讲清主动质疑问难的好处,并善于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产生疑问。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1.抓住“文眼”。“文眼”即文章中提挈全篇的关键性笔墨。教师可根据“文眼”,引导学生找出它与全篇文章的关系,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揣摩人物内心。有些文章没有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只写了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此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来透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月光曲》中有这样的句子“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一曲弹完了,贝多芬为什么要再弹一曲?”教师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揣摩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找出可能出现的原因。

3.填补空白。有些篇章,作家往往有意留下一些空白,令人遐想,令人深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质疑问难。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妈妈的死便是文章的空白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小金花的妈妈是怎样跟敌人搏斗,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去再创造。

三、让学生懂得用什么形式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有的是有疑而问,有的是无疑而问,有的是猜想而问,有的`是是非问,有的是选择问,有的是特指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少提是非问和选择问,多提特指问。特指问又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分为许多类型。有的指向于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带有理解性、探究性。有的指向于课文的表达形式和写作方法(包括遣词造句、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带有品味性、鉴赏性。

四、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解疑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教师应把探究获得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学过程要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质疑后,对一目了然的问题,不妨抽生互答;重点问题可以分组采用讨论法、实验法、画图法、朗读勾画法等。这样学生在探究中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而且可以在合作中愉快、轻松地学习。

篇15: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

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圣钥匙。

所谓质疑问难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以问题开  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疑,而且要积极地促使学生主动质疑,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促使学生质疑问难。

一、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教学中要恰当地把握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充  分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首先要讲明问的好处。弗・培根说过:“多  问的人将多得。”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另外,还可举一些他们身边的同学由于好问因而进步的实例,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发问者,  哪怕问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意义,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认  真作答,或下课给予回答,并注意抓住教学生如何质疑才有意义。  要教育班上其他同学不能取笑提问题的同学,注意保护这些学生    “问”的权力。教师还要及时表扬大胆提问的同学,激发学生质疑的信心。在上课中,我时常对学生说:“哪位同学有疑问请告诉老师,我们一起来解决,说错了没关系,只要能说出来就是好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质疑的兴趣比较浓厚。

二、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

“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10个问题。”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冲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灵活地运用各种教法,有意识地设“障”布“疑”,才能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使问题使“不疑”为“有疑”,又使问题变“有疑”为“不疑”。教师要合理、恰当地设疑,一定要做到:

1、在认知的关键点上设疑。对学生学习认知的关键点必须紧紧抓住不放。有些关键点从正面阐述并不难理解。但要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实质,可以有意识地反面提出来议论,激发学生为了“明理”而思考。如教同分母分数加法时,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容易得出2/5+1/5=3/5的运算结果。这时,结果提出:整数运算中2十1=3,这里为什么分母不用5加上5呢?让学生展开讨论。那么学生对整数和分数加减法算理的认识就会更清晰、更深刻。

2、在思维的转折点上设疑。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恰当地设疑,诱使学生意识到新知识与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的矛盾,形成认知的冲突,从而以最佳的求知心理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探求思考中。如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上课一开始,师让学生做一组口算练习:

(1) 12÷60    (2) 120÷500    (3)  1. 2÷6

(4) 0. 12÷6   (5) 0. 12÷0.6

前四项学生很快能算出结果,而最后一道题除数是小数,学生失去计算依据,无从下手或得出错误结论。正在学生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路子时,教师适时引入新课;如果能把除数转变整数就好办了。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中,这样容易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运用学生反馈的问题设疑。如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总结归纳了法则后,有的学生提出:课本上是把除数变成整数,而先将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计算,行吗?对这类问题,我及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让大家各抒已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探究气氛,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

三、要创设学生“质疑”的条件

首先,教师要安排学生课前的预习。让学生预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若认为会理解的,可设计成问题,在教师授课时提出来讨论。其次,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这点尤其重要,若这部分时间无保障,会造成要质疑善于质疑的学生得不到发挥,不能把心中的疑难问题解决,这样就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再发者,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题中解答的错误,教师只要在错误处打上针对性的批改符号,不要给学生的错处直接订正,然后布置学生独立思考,想想这个地方为什么是错的,应该怎

[1] [2]

用学生质疑法来激活语文课堂教育论文

八字教学法学习心得--质疑与地理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理论论文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的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5000

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论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

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2022-08-25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论文2023-01-03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述职报告2023-07-13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2023-12-11

讨论式学习中大班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语文论文2022-10-05

六年级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论文2023-07-02

浅谈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2022-11-09

五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2022-08-23

加强听的训练培养学生能力论文2023-10-26

浅谈培养技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