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共12篇))由网友“又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
数学作为思维体系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面对枯燥的“1、2、3、4、5……”繁杂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同时又勇于创新呢?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体会到以下几点。
1.赋予童趣色彩,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数学
生活中的儿童的求知欲表现为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新鲜感,当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时,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于是就会积极思维,千方百计去探究其中奥妙,以获得心理的满足,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例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时,我也出示画有小猴、八戒、大圣的幻灯片讲述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有一天30只小猴到花果山去摘桃子,他们共摘了100只桃,正在他们为怎么分的发愁的时候,猪八戒来了,小猴们忙请八戒叔分桃子。猪八戒眼珠一转,忙说:“好办,好办。”于是他列式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100÷30=10÷3=3……1算完后他说:你们每只小猴分3个,还剩1个,就归我八戒叔叔了。这时,大圣来了,他一看八戒列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再看看小猴手中的桃,顿时怒上心头,抡起金箍棒要找八式算帐。这下可把小猴们给弄糊涂了。他们想:八戒叔叔好好地给我们分桃,大王为什么还要找他算帐呢?……随着上述情景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我把握时机,导入新课。
2.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
体验学习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他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育中注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如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去量周围一些物体的长度。孩子们有的量课本长度,有的量橡皮的长度……,他们感到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是不够用了,当量橡皮厚度时,发现连1厘米都不到。
学生就会问:“老师,量橡皮用厘米做单位,还不够,该怎么办呢?”老师:“要有更小的单位就好了,用什么单位好呢?”“毫米”在学生体验中呼之欲出了。
3.体现我校教学科研课题“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我校正在开展的教学科研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我是如何体现的呢?
3.1提供学生乐于交流的话题: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讲和学生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
3.2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如我在教学用七巧板拼已知图形时,不仅仅局限于书上图案,我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套七巧板,然后分组活动、观察、动手、动脑,看看可拼多少种图形,哪一个组拼的多,热烈讨论,群策群力,想出各种拼图方法,拼出各种图案,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拼图交流,在交流学会了合作,在交流中体验了多种思维方法,在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的协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从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4.珍惜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重在教师的开发引导,我在讲“地铁”给人民的工作学习带来极大方便时,这时刘怡在座位上说“如果有天铁该多好呵!”课堂顿时哄然大笑,然而,我却鼓励说:“你的想法多奇妙啊!”也许这就是未来设计师的梦想啊!虽然学生的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必须珍惜,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总之,在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达到学生乐学、会学、能学的目的。
篇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
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还有的学生得到在初中将要学习的角:210°=180°+30°、240°=180°+60°、270°=180°+90°、225°=180°+45°等。甚至还有的学生与同桌合作,利用三角板找到了更多新的角。实际操作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能使学生从摸一摸、看一看、动一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在求异中进行创新
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寻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首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发问。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其次,应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训练,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360千米,需要几小时?”看似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师“看谁的解题方法多”一句话激发下,学生思维非常积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思考:360÷(120÷3);3×(360÷120);120:3=360:X。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发散训练,将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1、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励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了不到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2、重视多向交流,在多向互动中激活创新思维
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从课堂教学改革上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时,首先用电脑显示了“小熊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65—23,然后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想出了65—3=62,62—20=42;有的学生用5—3=2,60—20=40,40+2=42;还有的学生大胆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学42—28,因为是退位减法,难度增大了,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让学生摆小棒,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有的学生模仿前面竖式的做法,有的学生在摆小棒中受到启发,用30—28=2,2+12=14;有的用12—8=4,30—20=10,4+10=14。关键处让学生讨论,难点处让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质疑。两次有层次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趣、有力。这样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教学的惊讶和发现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
篇3: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我在教学中对进行创新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活动,在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异议,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起求知欲,展开积极思维,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常见的盐”时,首先让学生判断一些物质所属种类,在物质中我设计了纯碱,从名字上看是碱,那么它是不是碱呢?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新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感到诧异,为什么叫碱不是碱呢?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回忆碱和盐的定义,结合纯碱的结构特点分析,学生积极思维、讨论很快掌握了新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重“探索”,重“过程教学”,设计探索性的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把教材中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实验,再做一个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的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的结论不符。学生很迷惑,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很快得出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改进此装置使它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学生讨论得出:加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上套一个小气球,锥形瓶内稀盐酸单独用小试管盛装。再由学生演示,当两者反应后气球鼓起质量不变,学生非常兴奋,以探究的形式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使他们亲自体验探索自然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施创新评价,激励创新精神
在实施创新教育中,我觉得一个正确的、创新的`评价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无论“优秀生”,还是“学困生”。我们都要积极、正确地评价他们的创新活动,对他们的创新加以肯定、表扬、鼓励,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爱创新、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实际课题。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尝试,有待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篇4: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一直是教育知识体系中的课程,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以多种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采取自由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于学生,更主要的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策制定出多种教学方案,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教学,增加学生间的互动,以此带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课堂上依旧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得到发展。如果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那就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根据书本内容进行知识讲解,教学模式太过单一,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同时更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以多种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简单的课本知识讲解也无法适应学生对学习的更高要求,所以,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能力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其中自主阅读、自主观察以及自主学习等都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一切创新的可能都来自于教师的引导方式,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呈现新鲜有趣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积极学习,创新思维。
(二)采取自由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征,设置自由式教学活动,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游戏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思想就永远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创新式教学。例如,在《乌鸦喝水》一文教学中,先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如果不用小石头增加水的高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积极作用。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疑问,所以对很多语文知识并不能真正理解。其实,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不是不尊重教师,也不是一件不好的事,相反,不断提出质疑是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品质。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提问。事实证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语文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三、结语
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与创新密不可分,俗话说:“教育是知识不断创新以及传播的主要根源,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使人类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而要进行创新教育就要消除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育界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利用课堂的优势,以多样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此来达到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月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1):144.
[2]谷卫茹.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11):79.
[3]姜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12):54-55.
篇5: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现代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其倡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创新,就是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创新,就是独立思考,推陈出新;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另走新路;创新,就是破旧立新,创造特色。”人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敢破敢立,大胆猜想,勇于实践的主体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可见,创新是和个体主动参与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没有实践也就没有创新。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应侧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使其主体意识得到提高,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转变教师的位置
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着,讲述者,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认识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材这一客体的学习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行新的发现和创造。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关,学生观。真正认识到教师“导”的实质内涵,不做知识的占有者,时刻牢记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生动活泼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倾听者。教师应该调动他们的思想、情感、创造性。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地位。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结果。例如,在介绍数学的公式,几何的定理时,要注重推导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有被动的听众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
二、立足于生活,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出产蕴涵着数学的知识和道理。在数学的学习中脱离不开现实生活。现代课堂的教学绝不仅仅是把学生训练成解题的工具,而是应服务于生活实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针对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能引发思考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合作、交流、猜想等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
三、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更是情感的交流过程。作为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精神放松,神情愉悦,张弛有序,富有变化的情绪中开发智能,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们能长久保持旺盛的热情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同时,平等宽容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师生亲近友善,自尊自爱,教师多一些表扬鼓励,多一分耐心宽容,多一点儿笑容肯定,让学生沐浴春风,才能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迸发无穷的智慧,激发出其潜在的创造力。
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数学的学习决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解题的工具。而是对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时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必然要求。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认为“头脑不是一种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把。”靠什么点燃?靠良好的思维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能使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使学生更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介绍和总结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并使之始终贯穿在课堂的教与学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境界。充分释放其创造力。
总之,学校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振兴中华民族教育的关键点。必须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创造条件,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发展。而综合素质的发展只有同创新这一主线结合,才能释放其巨大的能量。因此,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当以调动起学生的自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为前提,尊重学生人格,解放学生的思想,才能体现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新形势下数学肩负的重要使命。
篇6: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高探究能力必须善于思考、善于质疑。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缺乏积极思考、敢于探索、善于质疑的品质。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使学生由对原有知识的不满足,而不断产生探究的愿望,不断产生新的疑问和问题,不断提高质疑能力。以下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究迹象,都是好事情。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深入探究。讨论能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从而促进质疑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学生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勤于质疑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如下提问表:
1、一个问题解完后可问:有没有更简单的解法?这种解法能解决哪些类似问题?2、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过程问一问:解法有根据吗?根据什么?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原因何在?3、对于书上的解法问一问:这种解法是怎样提出来的?4、证题之后,进一步问:有无其他解法?5、在学习基本概念、定义时,问:概念、定义怎样引入?这种定义合理吗?能否换一种方式?6、在学习定理、公式时可问:定理和公式是怎样提出和发现的?其证明是如何发现的?证明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保留结论不变,条件能否减弱?条件不变结论能否推广?
三、改进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善于质疑
应该承认,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结构,采取不同的教学法。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善于质疑、乐于质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激发兴趣、激起动机,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初中数学第三册(浙江版)“11.10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问题]现有一专块长为30m,宽为20m的长方形场地,为了绿化环境,准备在其上修筑一些路,其余作为花坛。
(1)请你设计一个图案(设计要求:所有道路的宽度要一样)
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
(2)展示设计图案,探讨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数量关系。
(3)选方案一(解决课本例1)
若要求花坛的面积为504m2,那么道路的宽为多少?
学生:讨论、解答,得出结果。
(4)师生继续探究其他方案中的数量关系。
本例中,随着实际问题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展示了数学的美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学生的质疑欲望悄然而生。 2、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质疑能力。
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组成数学知识的整体,定理、公式的发现和证明过程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在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及证明,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例如:“根与系数关系”的教学中,设计如下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类比、归纳、猜想探求公式。
在本例的教学中,不是将公式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3、在例题、习题的教学中,通过类比、引申、推广、变式,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材中许多重要的例题和习题反映了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蕴含着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对于这类问题,通过类比、引用、推广、变式、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既能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本例、习题是“问题”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对例、习题进行变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大胆猜想、积极探求、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质疑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带动学业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篇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分析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集情感教育、能力培养、思维训练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本文就目前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展开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现状;培养方法
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国际创造性人才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应在各个环节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重视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教育目标。笔者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培养方法展开讨论。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度不高,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认知能力为主课堂上依然延续“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味地将知识点强塞给学生,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爱动脑思考,遇到问题也习惯教师给出现成的标准答案,甚至有些课后题通过课本上的注释和查字典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愿自己完成,抄答案和抄作业现象非常普遍。2.学生思维狭隘小学语文教学所有课程中教材课文的讲解占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教学重点内容也不过是字词积累、课文内容理解、背景知识学习、写作技巧掌握等,小学语文教学完全依赖于语文教材,尽管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节奏把握良好,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提问的问题限制性太强,学生只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造成整节课学生几乎没有独立发言的机会,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3.评价语言单一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太过单一,对于不同学生的'问题回答往往给予一句简单的“很好”“不对,再想想”就算是评价了,没有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不同表现相应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而评价内容中缺乏对学生基本的鼓励,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1.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的最大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思维也将立刻变得活跃,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语文教师目前最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适量添加游戏环节或增加趣味性小故事等教学方法,在课本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课程《晏子使楚》一文的学习,教师完全可以先安排学生课前做好预习,了解背景知识、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和动作细节,之后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发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对人物形象的掌握过程中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2.设计探索机会,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以重视。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设计一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最近的一次以蝴蝶作为写作对象的作文课上,笔者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向学生介绍了蝴蝶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蝴蝶有关的歌词、诗句等,介绍完毕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命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的写作都极具特色,其中包括对蝴蝶美丽的赞叹,对破茧成蝶过程的惊叹,也有对蝴蝶一生为了追求美丽而付出的代价的客观评论等等,让笔者颇感震惊。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发挥想象的同时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才是小学语文教学之要义。
3.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和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些无疑都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利条件。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通过精心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总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课程,目前还存在些许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从营造创新氛围、设计探索机会、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象力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魏运梅.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2]姜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12).
篇8: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论文
一、进行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趣味性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进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地探究和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使他们的数学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大胆探索,运用已有的知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探究、分析,获得新的知识体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他们在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让学生进行大胆探索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重点内容给他们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使他们积极思考,有效掌握探究内容。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进入了学校教育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把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直观的图片和动态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多媒体具有丰富多彩的素材,有效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探究知识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效果,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自然地进入学习中;在进行知识的重难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知识只是生搬硬套,不能有效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以人为本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运用有效的方法探究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要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提高探究的效率。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五、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和体验知识,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体验过程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内,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把实际问题和数学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内容,用心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获得发展,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积极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归纳和总结数学知识,并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学科,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取得实效。
作者:赵明霞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篇9: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论文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方法中存在问题
1.1小学数学教育照本宣科缺失人文关怀:在传统的教育中,小学数学其教学内容多为数学计算,而数学教育工作通常为照本宣科,在进行知识灌输后,运用较为繁琐的数学思维以及相关数学理念进行解析,这种教育方式显得教育乏味,使得学生失去对数学教育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目的,其主要为了各项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数学立体思维等打下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多为基础学习,如传统数字计算等,亦或于乘法口诀学习等,这些教育内容自身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缺失一定的人文关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教师态度强硬等现象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知识学习,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生学习兴趣。
1.2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育传统难以有效开发课堂潜能:近些年国家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新课改教育进程,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积极进行改革,贯彻落实新课改教育思维,并相应取得立良好成绩。但部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致使新课程改革难以推进,在教育中,仍然采取传统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有效利用课堂潜能,对课堂教学仍然采取传统教育方式,因此导致课堂教学资源浪费。
1.3小学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来看,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而省略与学生沟通环节,并直接进行下节知识的讲解。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常则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当学生成绩呈现良好时,教师即认定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一方面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一方面学生长期处于考试状态下,学习压力较大,一旦成绩落后,学生自信心受到挫折,长期以往将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2.1将人文理念纳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更应该与“育人”相结合,所谓教书育人,即在获得知识学习后,逐渐剖析知识所带来的思想人文观念,并通过知识以及思想改变传统思维。但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使得思政教育工作难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的思政教育使得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定性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建立师生关系之前,应建立朋友关系,真正的关心与关爱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提问学生回答不上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尽量运用语言技巧缓解课堂教学感概氛围,杜绝传统课堂沉闷的教学气氛,教师可在知识讲解前,与学生进行沟通。实际上,一堂好的课程,是从课前导入开始的,课前导入一方面可告知学生已经上课,收住学生玩耍的心态,另一方面缓解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与教师共同进入学习状态。
2.2有效开发课堂潜能开创自主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学校教育方式多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都可称为教师开发利用的有效资源。因此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进行课堂潜能开发,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取几名优秀生,并运用优秀生带动后进生的方式建立小组式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完基础知识后,为学生提出本节课知识相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哪组得出答案后,可选派一人至讲台上为大家讲解,教师相应对学生以及小组表现评分,给予奖励,且每组选派人员采用小组轮流方式上台讲解,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与表现机会。
2.3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育中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仍然处于发散状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理解,通常处于懵懂状态,各种思维方式未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因此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应重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开创多形式化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生状态,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对于数学优秀生亦或者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培养其创新思维,鼓励参加奥数等比赛。此外教师教育应针对所有学生,在讲解完基本知识后,补充学生数学相关知识,使得学生提前接受新学生知识。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师可在讲解完乘法口诀知识后,可为学生补充其他年级数学知识扩展学生知识学习范围,使得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3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而小学数学学科则为九年义务教育主要学科,在学生小学阶段,打下学生良好的数学基础,开创学生理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讲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众多问题,本文认为小学数学应当抓住新课改教学进行,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在教育中渗透出人文理念,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式学习,以便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作者:王晓波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中心小学校
篇10: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论文
一、灵活使用教材,在课堂中引入现实生活元素
当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越贴切,学生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反之如果与生活差距太大,他们则会感到陌生,接受起来也会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改变,引入一些现实的生活元素,删减一些与生活无关的内容。尤其是在例题的选择上,可以将枯燥的题目,改编为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题目,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收集身边的数学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解答,从而加深对数学内容的掌握。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不能脱离教材独立存在的,但也不能完全照搬,灵活地使用教材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现实生活的元素,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生活情境,在教学中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与灵活使用教材的目的大致相同,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对后期数学的学习也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尽量引入生活情境,最好能使例题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练习生活化,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数学的思想,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创设生活情境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可行性与真实性,其目的是为了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思维解题。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并且这些数学问题都是可以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我们可以让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充实数学文本。
三、体验生活应用,在生活中领悟数学真正价值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我们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脱离公式和数字,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将生活课题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1、2年级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引入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将生活融入数学,同时又让数学回归生活,正是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这样的教学,能够让数学真正被学生所喜欢和接受,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充满创新。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时,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课堂才会更有生命的气息。总之,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创新,充满乐趣,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进行生活化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灵活运用教材,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的情感体验。
作者:沈方圆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目澜校区
看过“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论文
2.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创新论文
3.小学数学教育创新论文
4.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5.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11:中职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中职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一、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一)教学内容专业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建数学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可以为学习专业课服务,使学生逐渐由害怕学习数学变得喜欢学习数学,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习惯和思维品质。例如在机械专业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函数解答数控问题;财会类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应用”时,可以先让学生到银行了解各种储蓄存款的利息计算方法,不但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中,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为重视。
(二)教学重点实用化
作为中职数学教师,要熟悉相关专业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根据专业需要,主动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为此,教师要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遵循应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提炼出教学重点。同时,结合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数学教学内容能够主动匹配专业课程需求。例如,对于机械加工类专业,就要把三角函数内容作为重点来学习;对于建筑设计类专业,就要把立体几何内容调整到其他内容之前来学习。
(三)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或事例解释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显著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述“集合”时,可以将全班学生作为案例导入:全班学生能否被视为一个集合?如果将“全班学生”视为集合A,“全班男生”视为集合B,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班内全部为男生,“全班女生”将是一个什么概念?由此将“集合”、“空集”等概念相继引出,学生很容易对这样的案例导入产生兴趣,从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清晰。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当前,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效果较好的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学法等均可在课堂酌情应用。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作出相应的选择。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情境教学导入中,可以利用虚拟情境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老师每天都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还给老师1元,第二天2元,第三天4元……,第n天2n元,以此类推,你会接受签多少天的合同期?很多学生凭直觉认为签的时间越长越有利,有的说三个月,有的说半年,但是随着逐步计算,学生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纷纷提出质疑。教师将20+21+22+…+2n-1=(1-2n)/(1-2)作为提示,引导学生以30天为例,计算得到S(30天)=20+21+22+…+230=(1-230)/(1-2)=1073741823,这一答案远比10万×30天=300万要多。通过这一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指数爆炸”的“威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难度可控化
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在数学课堂上引入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及解题方法变得更为直观、易懂、灵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化难为易,使学习效果更加理想。[3]在优化教学资源、拓展解题途径的同时,教师要掌握好数学教学的难易程度,使解题途径更加多元化。例如,在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很多教材解法为:依据等差数列定义,得到:a2-a1=d,a3-a2=d,a4-a3=d,a5-a4=d,…,an-an-1=d。将以上(n-1)个等式的`左右部分相加,最后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这样的解题思路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引导学生明白:从第二项开始,后一项会比前一项多出一个d,那么以此类推,第n项比第一项多(n-1)个d,所以第n项为:an=a1+(n-1)d。此时,笔者继续启发学生将上述几个等式的两端分别进行相加,会得到等式:a5-a1=4d,即a5=a1+4d,并推导出an=a1+(n-1)d。通过教学难度的有机调整,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二、培养创新思维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当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互动氛围。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充分了解,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创建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的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良性竞争,构建起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
(二)有效提升教学张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对教学张力的提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将趣味数学、实用数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爆点,同时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才能使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成就感,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篇12:也谈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育论文
也谈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育论文
摘要:面对枯燥,机械的计算练习,学生倍感疲惫,无趣,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无法得以培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计算过程的研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教学;思维品质;积极主动思维
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单调的计算练习比较多,一个孩子告诉我:我感觉,作业就像垃圾一样朝我压下来,这些计算的题目真是的超级没劲的!我不禁汗颜:简单重复的计算练习真的让孩子太不喜欢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计算教学如果总是教师先把计算方法教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计算练习,单纯追求计算结果的正确,学生计算的兴趣将荡然无存,计算的正确率会受到严重影响,思维品质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计算过程的研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培养积极参与的心态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学好计算的信心很重要的,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一个个学生感觉亲近的、有兴趣参与的数学活动场景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到计算教学的课堂中,让数学教材变得生动、直观,具体可感,充满吸引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感悟,发现计算教学的有趣,感受计算教学的优势,并从其中真切感受计算的有用。
注重问题情境,点燃探究的热情,教师应做足功夫!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例题主题图的内容一下子出示会让学生觉得呆板无趣,缺少挑战性。针对书本例题枯燥、呆板、单一的特点,抓住切入点变通,使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改编成:养鸡专业户王大伯为了节约空间,采用了多层养鸡法,出示主题图以及问题:一共有600只鸡,平均每层有多少只?你能给王大伯合理安排一下吗?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论,想出了好几种不同情况:可以分成2层,可以分成3层,还可以分成6层……引导学生讨论排除了几种不合理的安排:比如只是一层,那么不够节约空间;每层的数量不同,鸡笼不是很好看……得出了几个不同的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题:600÷2、600÷3、600÷6。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丰富了例题的内容,巧妙地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得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的全过程。
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应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只有正确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才有可能在计算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考,从中体会思考的乐趣和计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留给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静心操作的阶段,才有可能产生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尊重并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尝试解决计算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思维碰撞,迸发火花,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在计算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看到306÷3这样的算式时,几乎都是一下子判断这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是自己已经学会了的,马上开始动笔计算。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大胆放手让学生动笔计算。有的学生已经预习,很顺利写出答案;有的写成了比较复杂的计算,把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过程也写下来了,不过计算是正确的;有的同学在遇到被除数中间有0的情况时无从下手;有的同学把在对应的数位写0的漏掉了……教师不应急着判断方法是否正确或者孰优孰劣,而应组织学生运用算理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感悟方法,最后选择简便的写法。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思多问,让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计算中得到充分发展。
三、提高批判反思的能力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生在计算操作的过程中,出错是难于避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获得正确的体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学生计算出错的时候,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不应简单打叉了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计算中的思维活动,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操作技能是否合理,出错的原因是什么,让自己的思维在批判性日趋完善,更加合理。 苏教版计算教学的习题中,一般都有改错题,都是针对新授计算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之处设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些“错误”的资源,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梳理自己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在计算教学时,教师无法对出现错误的所有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而在初学之后出现错误的学生往往一下子对自己的错误茫然不知,可以利用同桌互动或者小组合作的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在平等交流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评性。
四、提高实践应用的乐趣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却含有许多有趣的智能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作为教师应充分重视估算教学,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形成估算策略,让计算教学更丰富,更高效,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没有一定的广度,就没有一定的深度,更谈不上思维的创造。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算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我监督的学习习惯。在精确计算前进行估算,有助于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计算内容太过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结合估算练习,还能使乏味的死算转化为灵活的思维,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极大的提高。
在计算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两道思考题来作为拓展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实践应用中体会计算教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商的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之后,有这样的一道思考题:8□5÷4要使商的中间有0,□里可以填几?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鼓励学生参与挑战,引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产生操作的欲望。有学生可能会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学生会觉得自己可以解题,尝试思考操作,然后能够发现解题要点,找到答案。教师不要急着让这些有答案的同学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而应该用提示法:百位上分完了,用十位上的数字来分,什么情况下商的十位上有0呢?依据提示学生再次独立思考,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比较容易发现□里的数字是0的时候符合要求,继续追问,还可以是别的数字么?第三次独立思考后的学生大多兴高采烈,得到了完整的答案。思考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还得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不要讲得过多,而要在关键处点拨。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美好的思维过程,才能真正感受计算在实践应用中的乐趣,才能会更加热爱数学,爱上计算。
计算教学课时多、量大、过程复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突破口,有助于教学目标准确集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品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论文(共12篇)】相关文章:
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及方法创新论文2022-11-16
浅谈开发小学生思维的创新教育2022-08-01
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论文2022-07-29
探讨小学语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2023-06-28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2022-10-11
小学音乐教学与创新教育探索论文2023-11-11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体会2022-11-15
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运用分析论文2023-11-28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022-05-2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