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popi90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经典诵读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经典诵读论文
经典诵读论文2500字
“趣”学经典,厚重寄宿生活底色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乡头道营子小学 杨绍山
优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历经干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经典。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怎样使经典走进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文化生活,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诵读活动中亲近经典、学习经典、感悟经典、内化经典,并且做到乐此不疲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将经典诵读活动与多门学科有机整合,分年级“量身定做”,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趣”学经典,厚重了寄宿生活底色、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取得了显著的活动效果。
一、唱一唱,画一画,“趣”学经典,融汇“艺术元素”
一年级的住宿生大多好动、喜欢新奇事物、爱唱爱跳,善于表现自我,针对这一特点,我校大胆将经典诵读与“艺术元素”有机整合,使活动充满了丰富的趣味和极大的诱惑力,有效抓住了学生的心,使他们多种能力得以培养,一举数得。具体做法是:起始年级各班在课余时间利用电视机、DVD播放《跟我唱唐诗》(少儿版)的光盘,遴选程度适合的古诗,引导学生在“诵一诵、唱一唱”中内化经典,做到音与画相结合、诵与唱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唱诗时辅以相应动作),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不仅如此,为配合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音乐教师还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古诗歌唱方法的指导,为保证经典诵读活动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昭示了教师团队合作的力量。
二年级的住宿生,课余时间不适宜开展书写性活动,但是他们普遍喜欢画画,而且低年级所学的古诗意思浅显、画面感强。我校专门为二年级小朋友设计了名为《诗情画意》的16K小报,小报左版由学生抄写所背古诗,右版由学生为这首古诗设计图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来表现所想象到的画面。教师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评,学生们对这项活动兴致勃勃。
二、走一走,跳一跳,“趣”学经典,蕴含“体育味道”
《弟子规》《三字经》的韵律特点与体育口令“一二一”正好合拍,根据这一“发现”,我校将经典诵读与体育“联姻”,蕴含“体育味道”的经典诵读给学生制造了一份“惊喜”,令人耳目一新。于是,在校园里,学生每天站队走向操场、原地踏步时,走向食堂、走向宿舍、走向班级时,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喊着单调的“一二一”行进,取而代之的是合着节拍诵读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当学生们伴随着朗朗的、有韵味的诵读声在阳光下迈着轻盈的步伐时,我们发现他们的脸上绽放着舒心的笑容和无法言喻的幸福,是因为经典的阳光照射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跳皮筋,是孩子们熟悉且感兴趣的游戏项目,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分析了各种跳皮筋的动作与“五言诗”“七言诗”的节奏联系,结合实际,将三年级确定为“诵一诵、跳一跳”活动年级。活动时,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用一条长皮筋围成一个大的圆圈,由一人起头,全班同学一边跳一边背诵古诗,随着诗句节奏同学们的动作时缓时急,有节奏地起伏变化,这种场景使每一个参与者不知不觉投入活动,乐在其中。
三、讲一讲,编一编,“趣”学经典,凸显“语文本色”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一定基础,自然地,他们对古诗文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抓住这个契机,从四年级开始,我们引导学生根据所在班级诵读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诵一诵,讲一讲”的活动,让经典诵读凸显“语文本色”。比如:班级诵读的内容为《弟子规》或《论语》,不妨背一背原文并讲一讲对句意的理解,也可以讲一讲相关的故事。再如:班级开展的`是古诗词诵读,可以围绕所诵内容质疑问难,选取一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议一议”,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共同提高。我校四年二班就曾围绕“晓宋史,品宋词”这一主题开展了“诵一诵、评一评”的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当然,在开展这类活动时,我们始终坚持“以诵为主、以讲促诵”的原则,使活动由形式走向实质。
如果我们的诵读活动形式过于死板,人为地限制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效果一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创造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开展的“编一编”“演一演”顺应了孩子的这一天性,成为经典诵读活动的一大亮点。所谓的“编一编”,一方面是指学生在学习一首诗词时,鼓励其采用译编、扩编、续编等形式进行习作练习,另一方面是指全班对所诵读过的古诗文进行艺术加工,以配乐朗诵、舞蹈、情景剧等形式表现出来。我校将“诵一诵,编一编——“趣”学经典”作为高年级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诵读篇目及数量、诗词改编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利用艺术节、读书节等为学生提供“演一演”的平台进行成果展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校开展的“趣”学经典系列活动契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诵读为主线,实现了多门学科的有机整合,切实解决了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升课余文化生活品位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爱上经典,打下了良好的精神的底子, “诵读经典,做有根的人”由理念变成现实,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篇2: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教学对中职生发展的价值作者/高建红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人才,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兴盛。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多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性教育,致使很多人有技术没道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在中职教学中大力倡导国学经典,并要不断扩大影响,延续下去。因为人们知道国学经典诵读对人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开发潜能
经典诵读能弥补职业学校偏重理性和技能训练带来的弊端,将文化熏陶、情商培养和人格完善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诵读是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长时间、连续地接收经典的刺激,有利于他们对经典的记忆,并会不断加强。记忆力就和人的手脚一样,越用越灵活,经过不断的训练,会更加迅捷、准确。“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瑰宝,它含有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其实就是与我们古代的先哲对话,听取古代圣贤的教诲,使自己的思想上升一个高度,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思想境界不断净化和提升、不断地强大和丰富内心世界。
二、积累知识
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经典诵读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外在的知识始终是无法驾驭的,只有不断地记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融会贯通、轻松驾驭,思维也才得以延伸。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古代的学者们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经历过诵读经典的教育。中华经典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面广,这些经典的.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通过经典诵读可以积累很多的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思想与情感,提高涵养,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有了足够的材料,以此提高学生说话、写文章的能力,而且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与圣人对话,还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学生丰富的语言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同时,经典作品还具有美育和德育的功能,必然能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及人格的砒砺。
三、塑造人格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趋势下,虽然职教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学生存在很多问题。绝大多数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甚至连初中最基本的内容都不知道;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抽烟喝酒、出口脏话、不懂长幼等行为司空见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不和睦,有些父母离异,有些家长常年不在孩子身边,致使他们无人管教,成为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学生;还有些学生从小没受过老师或家长的夸奖,都有自卑情绪,无奈之下上了职业学校觉得和以前的同学有了差距,心理失衡。所以,这就对职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这些问题学生教育成能被社会所接纳,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有用之才,中职阶段的人文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传统经典诗文是前人思想道德价值的精华,我们可以通过经典诗文的学习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经典”是前人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人生智慧的高度浓缩。在这些优美的、内涵丰富的文字当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诵读“经典”会使人的智慧得到进一步发展,审美品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因为这些经典之中,我们看到的不光有前人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还有他们精巧的构思。学生从中能感受古人的思想,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人格。中华经典作品中包含的道理,是我国文明的积淀。所以学生通过朗诵这些经典,不仅收获到外在的语言和表现形式,还要通过这些经典的文字表述,使学生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长期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熏陶,会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跟随圣人的思想与行为,由此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思想得到升华。
四、传承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它的灵魂所在。丧失了本民族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丧失了我们这个民族得以立足的精神家园。而国学经典就是我们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在目前来看,学校教育依然是文化传播的主渠道。著名学者朱自清提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所以,要传承文化必然要在学校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在中职进行经典诵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们重新接触古人,认识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进而认同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会大幅度提升,这同时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又会不断提高自己。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很大提高。也会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华经典作品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含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它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中职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篇3:经典诵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教学论文精选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人才,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兴盛。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多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性教育,致使很多人有技术没道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在中职教学中大力倡导国学经典,并要不断扩大影响,延续下去。因为人们知道国学经典诵读对人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开发潜能
经典诵读能弥补职业学校偏重理性和技能训练带来的弊端,将文化熏陶、情商培养和人格完善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诵读是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长时间、连续地接收经典的刺激,有利于他们对经典的记忆,并会不断加强。记忆力就和人的手脚一样,越用越灵活,经过不断的训练,会更加迅捷、准确。“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瑰宝,它含有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其实就是与我们古代的先哲对话,听取古代圣贤的教诲,使自己的思想上升一个高度,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思想境界不断净化和提升、不断地强大和丰富内心世界。
二、积累知识
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经典诵读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外在的知识始终是无法驾驭的,只有不断地记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融会贯通、轻松驾驭,思维也才得以延伸。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古代的学者们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经历过诵读经典的教育。中华经典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面广,这些经典的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通过经典诵读可以积累很多的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思想与情感,提高涵养,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有了足够的材料,以此提高学生说话、写文章的能力,而且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与圣人对话,还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学生丰富的语言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同时,经典作品还具有美育和德育的功能,必然能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及人格的砒砺。
三、塑造人格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趋势下,虽然职教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学生存在很多问题。绝大多数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甚至连初中最基本的内容都不知道;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抽烟喝酒、出口脏话、不懂长幼等行为司空见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不和睦,有些父母离异,有些家长常年不在孩子身边,致使他们无人管教,成为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学生;还有些学生从小没受过老师或家长的夸奖,都有自卑情绪,无奈之下上了职业学校觉得和以前的同学有了差距,心理失衡。所以,这就对职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这些问题学生教育成能被社会所接纳,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有用之才,中职阶段的人文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传统经典诗文是前人思想道德价值的精华,我们可以通过经典诗文的学习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经典”是前人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人生智慧的高度浓缩。在这些优美的、内涵丰富的文字当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诵读“经典”会使人的智慧得到进一步发展,审美品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因为这些经典之中,我们看到的不光有前人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还有他们精巧的构思。学生从中能感受古人的思想,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人格。中华经典作品中包含的道理,是我国文明的积淀。所以学生通过朗诵这些经典,不仅收获到外在的语言和表现形式,还要通过这些经典的文字表述,使学生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长期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熏陶,会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跟随圣人的思想与行为,由此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思想得到升华。
四、传承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它的灵魂所在。丧失了本民族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丧失了我们这个民族得以立足的精神家园。而国学经典就是我们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在目前来看,学校教育依然是文化传播的主渠道。著名学者朱自清提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所以,要传承文化必然要在学校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在中职进行经典诵读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们重新接触古人,认识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进而认同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会大幅度提升,这同时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又会不断提高自己。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很大提高。也会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华经典作品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含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它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中职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篇4: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论文
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论文
摘 要: 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关键词: 朗读 兴趣 记忆 背诵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语言,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紧密相关。“读”是前提,学生必须多读,才能熟练说话,故读是说的基础。目前的新教材,更注重听说和朗读,学生要养成朗读习惯。朗读,需要脑、眼、心、口并用,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突出“读”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朗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谈谈看法。
一、英语朗读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英语的人要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句型,课文中的重要单词、词组、段落和短文等,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通过朗读可以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上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的学习离不开情境,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对初学者来说,流利说英语较难,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朗读英语,为说和写打基础。教师可以先读起示范作用,教师范读可在开始、中间、结束,时机不同,作用也不同。形式随课文内容而定,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教师可以让语音较好、朗读水平较突出的学生表率朗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以此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二)朗读有助于记忆词汇。
语言离不开词汇,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一定的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词汇的记忆是一件费人心思的事情,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而语句、文章是有情节的,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更便于识记。如:I spend two days reading the book。熟读这个 句子,学生就会记住spend time doing something 的用法,而不用机械地记。如果学生把书面文字还原成口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说写起来就可以运用自如,如:学习了“I am going to Hainan”这一课,学生就能在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把文中的语言进行重组扩充和实际操练,比如:
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weekend? B:I am going to Shen Yang by bus.
A:It’s a beautiful city. When are you going to get up? B:I am going to get up at 5 o’clock
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灵活运用常用词、短语十分有益,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善于朗读,善于通过朗读积累词汇。
(三)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是把握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朗读可以通过视觉、声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把知识信息输送到人脑的`储存区域。朗读文章时,脑、眼、心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便于记忆和理解。边读边思考,反复诵读、识记重点词、关键句的意思,能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章。
(四)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
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地辨别同音词、近义词的发音,读英语时不能正确地掌握失去爆破、升降调等技巧,遇到听力考题时就会影响句子的领会和理解。所以,学生要注重对英语短语、句子正确读音的积累,并且有意识地大声朗读练习发音,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遇到听力重现时,就能迅速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二、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环境,诱发朗读情趣。
英语作为外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场所,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不怕耻笑、大胆开口,以积极自信的态度大声朗读、练习教师当堂所授内容。其次教师应该利用录像、录音、投影、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模仿、体验、感知句型、对话,让学生步入“身临其境”的境界。在这种贴近生活、明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必定会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同时实现朗读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的目标。
(二)变换多种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变换中体味朗读的快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可根据作品体裁、风格特点,通过提示朗读,分组朗读,采取个别与个别、集体与个别、集体与集体等多种朗读技巧激发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学生懂得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强调汉语与英语音、节奏之差异。
汉语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而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强调发音到位、掌握好词的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调、注意适当停顿、掌握连读技巧及意群的把握等。
(二)培养学生独立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指导学生识别音标符号、拼读,以及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等几个方面。例如:教学生熟记五个元音字母a,e,i,o,u在重读开音节的单词中发音、重读闭音节词中的发音,常见字母组合:ea,ee,ou,ow,sh,th,ear,air,tion,sion等在单词中的发音。
(三)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整句(长、短句)的能力。
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词组的意义,要求他们记住词组的意思。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朗读英语停顿时,不能把一个短语分开,并列词and前的词读升调,and后的词读降调。
(四)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段落、篇章的能力。
单独看几遍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语段落篇章中,朗读几遍就豁然开朗。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注重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技能的培养,并且遵循它的规律,扎实训练,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篇5: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论文
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于是,众多英语老师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当然,我们不能重走传统的教学之路,即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标准化练习占用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喋喋不休地大讲知识点、答题技巧,让英语课成了知识点的附庸。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结果收获甚微。以致学生到最后出现:字词掌握不过关,单词拼写错误;阅读理解把握不了整体性,缺乏语感,重点把握不准;作文句子不通顺,更不必说立意和文采了。面对中考,大多老师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法,结果造成英语教学高投入、低效率的状况。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既不让英语课堂偏离英语教学的轨道,又能让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得以提高呢?笔者认为诵读教学不失为一方良策。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返璞归真,更注入了新的教学法之内涵。重视诵读,在“读”字上做文章,在“读”字上下工夫,在“读”字中求突破。
一显示功能,诱发兴趣
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古人管上学叫“读书”,古时候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死读”。其实,千百年来这种读书方法流传不“死”,自然有它的道理和好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读”对理解的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读”对说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强调“读”对写的作用。“理解”“说”“写”都有赖于“读”。吟诵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也就是心、眼、口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境界,而英语诵读也正如此。
“诵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娱乐作用。诵读能使人获得一种快感,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第二,有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作用。诵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它可以使一个人行为得体,谈吐高雅,同时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参照的过程,即通过诵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的深思的习惯。这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第三,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种能力,“读”是其中的轴心。默读感知材料,而诵读则可得语感,是把“读”转换成听说能力的纽带,从而促进这几种能力的运行和发展。诵读是“说”的变种,“说”的前奏;诵读为“说”添加文采,为出口成章提供语感。诵读是“听”的助听器,读得多,听时必然专注清楚,听力必然加强。诵读是“写”的奠基石,把自己的心理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表达,就需要一定的书面语感体悟,没有诵读,语感体悟不强,写作时文句往往不通顺,词汇贫乏。对于写作,诵读是一种潜存的诱发和激励,每一次充满想象力的独创都离不开诵读。读得多了,就烂熟于心。有了这样的基础,写作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只有在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了诵读的`功能、价值后,才能明确其目的,端正其态度;才能真正诱发他们的诵读兴趣,自觉又认真地进行反复诵读,从而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心得;才能读出味儿,读出探究的兴趣;才能读得扎实,读得精当,真正学到语言的精华。
二强化诵读,培养习惯
书声朗朗是非常美妙的境界,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读单词,且从开始到结尾除了单词还是单词。教师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句口号,读没读过无从查阅。在课堂上抽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不是把单词读错读漏,就是把句群读破。很多教师走的就是一条从注入式到问答式的路子,他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时间让学生熟读课文。因此,在英语课里朗读无法成为主角,更谈不上通过诵读来加深理解,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诵读是英语学科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诵读是势在必行的。为使诵读成为英语课的主角,又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抓诵读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呢?
1.从最基本的诵读技巧入手
如语音的标准清晰、语速的快慢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停顿的掌握使用等。这些基本技巧的训练和指导学生理解作品应是紧密结合的。文章是作者情感的产物,诵读就是要以声传情,传达出文章中的喜怒哀乐。教师在指导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即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单用眼看或单用口读的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如果把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调动起来,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2.从以读代讲做起
平时我们往往认为与其让学生多读,不如自己多讲些。其实大部分课文是浅显的,学生完全能读懂。况且英语就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捕鱼”能力。经常诵读美文,他们的思想感情就会丰富起来。在诵读中,深刻的内涵、美好的憧憬流入学生的心田,而语言的美感也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
3.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使诵读落到实处,让学生想读、要读、乐读。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抓好早自修的诵读工作。早自修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放开喉咙大声诵读课文。努力读得流利舒畅,声情并茂,荡气回肠;读得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思潮翻滚。
第二,抓好课前5分钟的诵读工作。每节英语课前5分钟让2~3人按学号轮流上台诵读,这样,一学期每个学生能轮到3次,轮到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力争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读后师生作简单的评点、记载。
第三,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比赛,使被动诵读变为主动诵读。平时经常开展熟读比赛,如读一篇文章,1分钟内能读几遍。对此学生热情高涨,最快的学生1分钟能读6次。另外,结合学校的技能大会操进行英语演讲比赛,每学期举行一次。通过这些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既保证了诵读的量,又保证了记忆的持久。
三感悟形象,品味真情
“读”只是一种形式,其归宿是理解、感悟、掌握、运用语言。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断甚至文章全篇,读熟了,背熟了,其中的思想、形象、情感才能深切感受,才能形成对语感的自觉感悟。青少年时期记忆力强,能背善记,我们应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这一优势,让他们多背诵一些文章、至理名言,做到熟读成诵,感悟语感。
英语课本中很多作品具有浓郁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课文,往往能感染读者。通过诵读,我们引导学生感悟“美”的神韵,架构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桥梁,使之碰撞与交融,达到情感的共鸣。读有了兴味,读有了追求,个性也便能获得健康发展。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战乱太多,只有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更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愿这“长廊”不被遗忘,也愿校园生活中书声朗朗的美景常在。
篇6:小学诵读教学论文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校开始了明德小学中华文化经典诵读项目,使用统一发放的“中华古典文化诵读”教材,同时也包括其他课内外的经典古诗、古文。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对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修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哲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塑造个人良好的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背诵必须以熟读为前提,只要把课文读熟了,句子结构、含义、段落关系等就基本理解了。熟读背诵是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感受、深化。长久下去,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
二、学习好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讲故事语言幽默风趣的人,记忆力和模仿力特别强,他们之所以能够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就是由于能够模仿现实生活中人的言谈举止,也就是说他们善于学习并模仿别人说的话、做的动作。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书面语言,通过诵读,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优美的语言便能脱口而出。长期积累下去,自然学到了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积累知识,发展记忆能力
通过背诵,不仅记住很多东西,积累知识,而且熟能生巧,在诵读中能逐步领会到记忆的方法。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越不善于记忆,就越记不住。反之,记的东西越多,新的知识也越容易记住。根据知识之间的一定联系,比较记忆很容易提高记忆能力。
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旦把一篇课文背下来,心里自然高兴。课文中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等,学生通过反复品味、揣摩、理解、记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妙所在。同时,学生背诵时要用眼、口、耳、心、手,要求不漏字、添字、错字等,能养成仔细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背诵多了,总结出学习的方法,自身能力也跟着提高。正因为熟读背诵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关于注重背诵的事例。苏秦、孙敬的“悬梁刺股”,孙康的“囊萤映雪”,匡衡的“凿壁借光”等,所以诵读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带动人的思维、情感、语言等多方面。那么,如何背诵呢?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检查,关键是学生自己的理解记忆。
总结起来,背诵应该:
(1)弄清字、词、句、篇的含义;
(2)弄清结构;
(3)读熟句子,逐段背诵;
(4)同桌相互检查;
(5)自己默写。
法也有许多,如记关键语句、中心词句。课后作业中要求背诵时,提出了几个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根据这些关键语句,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分段背诵,然后连接成篇。抄写背诵、眼观、脑念、耳听、心记、手抄同时进行。当然背诵方法很多,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背诵是提高语文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气流畅,古诗文用得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更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奠定了厚实的人文底蕴。
篇7:诵读之文言文论文
诵读之文言文论文
一、文句翻译,在感受中明朗
句子的翻译,在评卷标准中要求语言通顺、逐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字词,更是有可能一字0.5分,而且这几乎是一道文言文必考题。对此,笔者以为,如果一开始就以此为标准,要求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每一个字的意思,然后借助一些简单的语法、句法知识,将句子串连通顺,写出来的时候没有错别字,这是一种中规中矩的办法。以此对学生进行翻译引导,他们确实能够扎扎实实打牢基础,但是同传统字词学习的弊端一样,依然是从“文”出发,学生的兴趣不大,而且,很容易进入思想内涵和文化信息碎片化的有言无文的尴尬状态,即使在教学的下一环节中,教师会将句整合成文,引领学生理解、分析、欣赏,但那其中也充满着将肢解了的文章重新拼合之嫌,学生脑中已然有了裂痕,再弥合也难以感受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因此,笔者更愿意顺承字词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默读、朗读、浏览等方式中,感受文本,当将帮助理解的字词敲定之后,掌握一些语法,便水到渠成地把句子译通,并且,这种方式更利于学生在翻译中衔接句与句的关系,不像从词到句的翻译法,学生常会忽略句子的连贯问题。
上《口技》一课,笔者让学生齐读第一遍,边读边圈点,将其中自己不会的、把握不准读音的字词标识出来。读一遍后,通过看注解、查阅工具书解决;接着用比较慢的速度自读第二遍,边读边猜想文章的大致意思,遇到不明白意思的字词用另一种符号标识出来,这一遍后标注甚多,但学生大多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只是细节不甚了了;于是让学生默读第三遍,联系上下文把刚才的意思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其中有些学生会弄错文意,接着,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把正确的'翻译写到作业本上。
二、内容理解,在诵读中细化
诵读一直都是文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古人的诵读,是以熟悉直至理解为目的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前面说过,那种耗时费力的方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我们现在仍沿用诵读方式,每一遍读都是有附加目的的,如第一遍圈点出生字词,第二遍了解文章大意,第三遍读出感情、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采用一遍遍呈现递进关系要求的诵读,学生逐步将文本的整体内容理解清楚,就如PPT动画演示中,渐渐达成清晰直至完全明朗的效果。
上《桃花源记》一课,在学生翻译完全文之后,笔者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诵课文,把自己的理解贯穿其中,小组互听、点评、讨论之后,自己再进行细节上的修改;各组推举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同学,在班上朗读。学生边读教师边引领学生品味文章内容。如有一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把其中的氛围读得怡然自得,甚至有些得意洋洋的感觉,招来了其他同学的非议,马上有人提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之属”一段要读得收敛一点,不应当把语调放得太开,但是他读不出自己的感觉,于是笔者示范了一遍,将那种祥和、宁静感读了出来。这样,经过不同学生的朗读展示,大家分别针对不同的段、句、词展开研讨,渐渐明确了文章中所表现的理想状态,从而明白作者虚构这样一个世上没有的理想世界,表达的是对现实的不满,也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愿望。字词、文句和内容三者之间呈现出递进关系,这种按部就班的阅读教学,显著的特点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但也常使学生一进去立马面对的就是使人感到索然无味的散尸碎骨般的字词,直接影响学生对文言美文的欣赏。对此,笔者一直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打破这一樊篱,让自己的学生,不仅能够明白,更能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所以虽然本文的提纲,是按照传统文言文教学的逻辑,以文为本展开的,但是在内容的主张上,笔者是偏向于以生为本的。笔者边教学、边总结、边探索,只希望既能够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言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学得开心,提高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从而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质量。
篇8:诵读经典
大自然以山水风光展示着它的美,音乐中以流畅欢乐的音符传递着它的美,语文中以一个个文字构造着它的美,美术中以绚丽的色彩搭配着它的美,科学中以每个小实验的奥秘诠释着它的美,数学中以巧妙显现着它的美……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是美。
虽然这些美有着各自各种各样的风韵,但是,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是最美的,难道不是吗?阅读了《与美同行》这本讲述着美的故事的书后,带我认识了周围的美,使我对美感受颇深。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与美同行》里的这篇小故事——《替子还债的诚信老爹》。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吴乃宜的老人,XX年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江苍南,老人的三个儿子消失在茫茫大海里,只有二儿子在滔天巨浪里死里逃生,而且还有买渔船欠下的80多万元“天价”债务,如此沉重的债务,这对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是个多么巨大的打击啊!可是,吴乃宜很坚强地面对,通过三个儿子的人身保险和变卖渔船,共计得款54万元,他全部用来还债,自己一分一毫都没有留下来。6年来,吴乃宜和他的老伴想方设法的攒钱,攒的细碎的零钱凑成了50元或100元后,马上让儿媳替自己还债,然后继续干农活,织渔网,一张渔网卖不了多少钱,但吴乃宜依旧辛勤如故的织渔网、卖渔网。
有人不理解他们的行为,纷纷问他:“儿子们都死了,你为什么还要辛苦地替他们还钱呢?”
我带着疑问,迫不及待地翻到了下一页。“儿子们借来的都是乡亲们的血汗钱,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我活着,一定一分不少的还。”多么震撼人心的一席话哪,震撼了我,相信也震撼了不少的人吧!我觉得吴乃宜的这一生是非常值得的,因为他做到了诚信这一点,很多人都难以做到,所以他被人们敬称为“诚信老爹”,这是生活中的“诚信美”。
我上网查阅了吴乃宜的个人资料,原来他是温州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人,生于1929年1月,现已84岁高龄的吴乃宜被评为“XX年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失去儿子的痛,化为替子还债的愿。他一生清贫,但也是十分富有的,诚信,便是吴乃宜平生最大的财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意思就是人如果不诚信,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好。从古至今,留下了多少关于古人诚实守信的佳话。诚信很简单,可有时也恰恰是最难做到的。
篇9:诵读经典
暑期中,读完《骆驼祥子》,首先是被老舍精灿的文笔所深深折服,而后便是一阵心酸。我为曾经一个善良坚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一个人力车夫,最后却沦为一个精神麻木的行尸走肉感到惋惜。
人力车夫祥子生活在一个黑暗的年代,当时社会没有光明,到处被死气沉沉的阴霾笼罩。但在那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祥子却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刻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但是他没有放弃,继续省吃俭用,但是执着与坚忍却改变不了祥子悲惨的命运,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周而复始,祥子泯灭了对生活的信心,渐渐变得消沉。久而久之,他开始吃喝嫖赌,最终堕落为社会的垃圾。
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但从祥子的悲剧上却又能折射出当时那个社会有多么黑暗,多么令人畏惧。祥子只是当时所有平凡的人,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中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所有没有社会地位的人的下场。可想而知,在那种环境下生活,是怎样的胆战心惊啊?
也许,现在我们的社会是最美好,最幸福的。我们没有对于社会的压力。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祥子那种坚忍的精神。祥子可以为他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我们为什么不行呢?我们也可以树立一个长远的理想,并且为此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其间可能磨难会接踵而至,但只要冲破这些艰难险阻,你会发现,你已经成功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打败困难的同时,你也在不知不觉的成长,它只让你增加更多的社会阅历,在生活中如鱼得水。虽然祥子最终渐渐堕落了,但是我们的社会和他的不一样,我们完全有条件可以通过努力让心中的梦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开出惊艳的花朵。
祥子执着、坚韧,就像骆驼一样,通过努力,如果我们不能出类拔萃,但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奋斗过,我们享受过这种过程,我们问心无愧。
篇10:诵读经典
今年寒假里,我读了一本老舍写的《骆驼祥子》,深有感触。
本文主要写了,祥子是个乡下人,18岁时父母去世。他到北平谋生,最后当起了车夫,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拉上自己的车。三年来,祥子不浪费一分钱,终于买上了自己的车。他感到了生活的希望,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儿。好景不长,祥子为了多挣两块钱,被军阀捉去,车也被抢了去。后来他趁夜色逃走,顺手拉了三只骆驼,便有了“骆驼祥子”的称号。后来,他又靠拉车赚了几十块,可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全部积蓄。后来,虎妞又嫁给了祥子,虎妞用自己的钱给祥子买了车,可虎妞因难产死了。祥子只好卖了车,置办丧事。小福子对祥子有情有义,祥子说:“等我混好了一定娶你。”可小福子被卖进了******院,后来自尽了。从此,祥子失魂落魄,完全堕落,他吃喝嫖赌,走到了自己的末日。
旧社会可以使祥子一个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变成了一个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在祥子的一生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有毅 力,节约和奋发向上,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奋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同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敬业和为人厚道。可他一时的贪心,而失去了自己奋斗三年省吃俭用的成果,也泯灭了心中的理想与希望。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挫折,可是最后祥子逃避了,不再是当年的知难而进,最后堕落,走到了末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不能像祥子那样。想一下: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从政治角度来看,老舍无情地批判了这个旧社会——他不让好人有出路!小说也描写了其他角色,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具有浓郁旧北京风情的人物图与世态图。
旧社会呀,你抹杀了多少勤勤恳恳的人呀!不让好人有出路,结果必定是灭亡。
篇11:诵读经典
本想通过努力一鸣惊人,谁知命运是如此捉弄人……——题记
《骆驼祥子》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小说。作者以朴实无华而真挚的语言,描绘出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平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对于出生贫苦、饱尝艰辛的老舍来说,他对一位车夫的悲惨经历产生了无限的同情,并在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开始慢慢体味像车夫这一类生活在黑暗、畸形、失衡的旧社会的劳苦群众,这些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经历,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素材。
主人公祥子本是一个来自农村纯朴、善良、勤劳的农民,由于当时农村正处于经济萧条的景象,于是他决定到北平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从农村来到城市,他满心期望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可是好景不长,只度过了半年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他的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掠夺,却换回了三匹骆驼,从此他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名字。顽强的祥子不肯向现实低头,继续想要弥补自己曾经的梦想,于是他更加努力地去拉车赚钱。可这一次,还没等到他买到车,积攒所有积蓄就都被人骗走,买车的梦想变成了泡影。当他再次拉上车时,却是以和虎妞之间的婚姻为代价。不同的遭遇,相同的命运,不久,因为虎妞死于难产,他又不得不卖掉车,为虎妞料理后事。这次打击,使他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并开始抱怨生活,加之他曾经心爱的女人小福子自杀,彻底斩断了他对世间仅存的一点希望。祸不单行的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甚至过上了吃喝嫖赌的生活,为了喝酒,他四处骗钱,沦落成为社会的垃圾。最终,他不得不靠给人做红白喜事的杂工维持生活。
祥子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同时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所有农民的优良品质,他纯朴,忠厚,诚实,善良,勤劳。好强的他不甘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一心想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番事业,但他那看似简单的梦却那样遥不可及,一次次却被无情的社会现实摧残,造成了他最终的悲剧。
这本书告诉我们,面对外界的一切诱惑,我们要不忘初心。并且不轻易向困难低头,活出生命的韧性!
篇12:诵读经典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一直被奉为文学的经典,这次暑假我认真地读完了它。读完之后,感触颇深。
骆驼祥子描写的是北平城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他本来积极向上,十分的坚强,一直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买辆属于自己的洋车拉。可是,在那个**的年代里,人们的命运总是那么的坎坷,梦想总不轻易可以实现。第一次,他被乱兵抓走,新买的车子也被抢了。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辛苦攒钱买车,但又被侦探给骗光了钱。第三次,他被骗和虎妞成亲,终于又有了自己的车子,但好景不长,虎妞因难产而死,他也就人财两空了。
失败,挫折不断地降临在他的身上,他本有着骆驼般的意志力,坚强地与苦难斗争,与命运斗争,但最后他心爱的小福子死去后,他心中最后的一缕希望之光泯灭了。他开始放弃自己,开始自甘堕落。
这就是旧社会的罪行,他可以将那些积极向上的人变的自甘堕落。这实在是令人悲痛。我敬佩祥子,他是那么的顽强,失败一次又一次的降临,可是他并不被失败打垮,甘于认命,而是继续与失败斗争,与命运作斗争。同时我也同情祥子,我同情他生在了那样一个**的年代,同情他最后悲惨的结果。
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向祥子学习,学习他那种不怕困难与挫折,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当我们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每当遇到困难就会烦闷,嚷着要放弃,而总是不敢放手一搏。我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时代,遇到的困难可以和祥子相提并论吗?可是我们却不敢去拼搏,去奋斗,我们都比不上祥子。现在,我每当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书中的情景。我好像看到祥子正在奋力地向前跑着,这样我的信心就倍增,就会对自己说:“我也要要像祥子这样,努力地奋斗。”
“我们无法改变出身,但我们可以改变将来。”是的,我们的出身被注定,可并不是命运被注定,祥子虽然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如果能有祥子那样的精神,我们就一定可以成功地战胜一切,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人人都做“骆驼祥子”吧!
★ 诵读教学论文
★ 小学诵读教学论文
★ 古诗诵读教学论文
【经典诵读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论高中语文应用文如何教学论文2023-11-29
听说教学高中语文论文2022-11-18
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方式研讨的论文2023-06-02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2022-12-22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2023-08-08
浅谈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教育论文2024-02-28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论文2024-01-14
学校培养初中学生法制素养论文2022-09-01
学校经典诵读经验总结2024-01-22
国学教学论文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