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时间:2023-11-12 07:44:23 化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迷茫男人”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篇1: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摘要:新课标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不再是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要求, 另外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比较注重,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近两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中教学面临着高考和新课改带来的双重压力, 其中教师不仅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还要应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带来的高考题型变化。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学校的教学虽然差强人意, 但相信今后高中教学一定可以寻求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育改革; 创新与实践;

根据目前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来看, 高中化学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 高中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还是比较死板, 对所学的化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在这一方面,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的化学学习逐渐与新课改的标准相符合, 让学生有良好的化学基础, 确保在新的化学学习阶段, 学生可以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化学教学现状

(一) 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 也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中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 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比较差, 而且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比较严重,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课堂内容单一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大量的内容, 使得课时比较紧张, 只能以知识讲解为主, 教学形式以及内容相对单一,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效果不显著。而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展示, 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增加知识的讲解, 这不仅让学生化学学习效果不显著, 还会使学生觉得反感, 这样的教学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学生越是不学习教师就越是讲解, 教师越讲解, 学生对学习越反感, 学习效率越低。总而言之, 高中化学课的课堂内容比较单一, 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变得越来越艰难,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 教学思维缺乏创新

虽然目前有一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一些改变, 但这种改变只是单纯的模仿。新课改之后, 教师关于教学方法的学习比以前更加注重,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师的化学教学思维被困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新课标要求摆脱原有的教学方法, 然而高中化学教师自己却无从下手, 只能去学习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但这些教学方法往往是处在理想状况下的方法。化学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没有经过加工, 就直接搬进了课堂教学中。这样新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还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一种状况就是, 学生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比较依赖, 当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时, 反而不适应, 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进度。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要学会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方式有效结合, 让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转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四) 教学方式缺乏效率

教育改革的开展使得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不仅仅体现在考试成绩中, 还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所以化学教学方法相应的要有学习方法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多样化呈现。但目前, 这两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 如果教学方法不加改变, 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 会直接影响学生长期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 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而课堂是主要的学习场所, 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逐渐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人翁的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创造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与教师畅谈, 能够互相学习, 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 还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另外, 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本就是一种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 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素养, 比如说如何看待别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提出同学对知识的理解错误才会让同学不会反感自己, 让同学及时地去纠正, 寻求正确的理解。总而言之,平等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这一点, 无论是化学课还是其他的课程都是适应的。

(二) 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来创新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能够客观地展现出化学实验的过程, 使学生在观察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快速地运转起来, 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历, 了解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以及应用范围。另外, 实验本就是教学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试验方法,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 从化学实验中去感受化学的奇妙,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 在铁的氧化实验中,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是在相应的化学试剂里加入一些铁, 然后让学生去观察一下, 最后将铁氧化的条件、原理等给学生阐述一遍这个实验就算完成了。这样的实验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创新实验方法, 比如说提前一个星期在教室内准备一些铁的碎屑, 然后给这些铁屑创造一个小的氧化环境, 让学生每天都去观察一下, 到了真正的实验课上, 再让学生运用化学试剂来进行实验, 将两种试验的.结果和过程进行对比, 让学生去分析影响铁氧化的条件, 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给学生留一个化学实验报告的作业, 让学生在课后对实验过程能够进一步的了解, 也可以促进学生去补充自己在实验课上对实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样, 化学实验课就不会让学生只是学习化学实验,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 还要将理论知识加以实践,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化学这门课程中, 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就是创新的过程。传统教育中, 化学教学就是简单地将各个化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所以学生的化学知识是分散的, 没有形成知识网。这样的知识结构,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对于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 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的思维, 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比如说, 在氢氧化铁的沉淀教学中, 教师会将氢氧化铁为什么会沉淀以及沉淀的条件讲述给学生。新课改之后, 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氢氧化铁为什么会沉淀, 氢氧化铁要沉淀需要哪些条件, 去除氢氧化铁沉淀的条件, 从而让氢氧化铁不会沉淀, 以这样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所思考, 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 化学教学中, 教师对于教学要有新思维, 以自己的新思维, 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都会有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求变, 用新的教学方法, 带领学生去更好地学习知识, 从而培养符合时代的发展的人才。高中化学是学生要学习的重要科目, 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 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董希毅, 高金娥.论高中化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方法[J].高考, .

[2]霍惠英.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1) .

[3]徐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研究与实践[J].2017.

[4]赖福生.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育) , (14) .

[5]闫亚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新区, (13) .

篇2:浅析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论文

一、引言

初中美术教育作为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艺术文化课程,也是学校德、智、体、美教学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内容。初中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美术、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教学设施条件差、学生重视不足以及教学方式落后,造成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一直属于初中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重视美术教育在初中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农村初中生的审美意识,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初中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这对于促进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村初中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不足

在农村初中,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初中美术教育重视不足,一直将初中美术作为副科,不仅分配给美术课程的课时不多,而且必要的基本教育教学设备也不齐全,造成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2.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上,对于美术教育的功能以及美术教育教学任务认识不清,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以绘画作为教学目的,通过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临摹来追求技法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与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创造是十分不利的。

3.师资紧张,设施缺乏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上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设备缺乏,而学生家长为学生购买颜料、水彩以及其他美术工具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较差,教师也难以根据课程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提高的硬伤。

二、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开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上,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出能够独立思考与创造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初中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创新原则

对于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必须强调创新,可以根据故事情景、生活现实、虚幻内容或者是自由发挥等几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能力。

3.启发性原则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还未步入成年,因此视野范围相对较窄,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探索对于艺术的认识,对于各种美术表现形式的认识,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4.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农村初中教学资源有限,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身边的各项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注重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丰富美术教育活动,体现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特色。

三、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可行措施研究

1.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作用,增强师资以及硬件设施投入

国家一直提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上更应该如此。首先,农村初中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应该向弱势的农村倾斜,重视美术教育,可以增加专业的初中美术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老师的能力水平。其次,对于农村初中,应该增加各种教学硬件设施,逐步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通过齐全的软硬件设施,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设施,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再次,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强化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监督检查,重点掌握各初中学校的美术教育方面的课程是否齐全,美术专业的教师是否配齐,并对学生在美术教育方面的学习成效进行定期的摸底检查,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初中美术教育的学习效果。

2.激发学生对于初中美术学习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按照不同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方案,重点是要允许学生按照兴趣的`不同方向来学习美术课程。其次,在美术教学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结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创设生动灵活的美术教育课堂气氛,同时借助不同的初中美术教材,采取独特的美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再次,由于美术教育是一项创造性与思维性很强的功课,因此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教师应该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应该多鼓励,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应该注意结合实际,适当的融入乡土艺术

在美术教育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要尽可能结合自然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美术教学。广大的乡土地区能够为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些天然的素材为初中美术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创作材料。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初中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积极地从身边寻找各种美术素材。同时,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各种乡土艺术的融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教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降低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学习的成本,拓宽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学习的资源,真正的做到就地取材。通过这种形式,逐步的让学生体验到地方的艺术特色,逐渐培养学生对于乡土艺术的喜爱,这对于传承我国不同区域的乡土文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农村初中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对于美术教育课堂质量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必须依靠提升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师的素质与创造能力。首先,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师的引进上,应该尽量在优秀的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择,特别是有志投身于农村美术教育建设的优秀人才。其次,应该通过培训交流或者是学习等多种途径,尽可能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分析探索制约农村美术教育水平提高的原因,并通过钻研与大胆地开发,形成特色化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欣赏、感受与创造美的意识能力,进而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推广贯彻新课标,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质量。

篇3:中职德育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中职德育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传统德育课教学,课堂上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德育的低效性。本文提出应以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以广州举办亚运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创新中职德育教学模式。

目前,针对中职学校德育的低效性,已有不少反思与对策的提出。本文试从德育课程的视角,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身份,以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加侬和柯蕾曾指出:成为学生身旁的引导者比成为一名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更有价值。我们德育课程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形式需要不断创新。

一、德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中职学生入学成绩低,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这些学生的智商与普通高中生无异,他们有自己的特性,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很多学生认为德育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有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只能吸引小部分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德育课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笔者认为德育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与时代、社会、学生需求的有机统一,增添反映社会现实的新鲜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社会实践,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带着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求,全心投入到实践中去。

二、构建新时期德育学科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德育活动(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素质教育为主线,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感情、合理的要求,达到和谐平等。为了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之外,平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交朋友,搭建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台后,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教师作为学生的向导和伙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为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新人。营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自己去寻找答案。

(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安排好整个课题:1.提出和选择课题;2.成立课题组,确立以“迎亚运、树新风”为课题;3.形成小组实施方案;4.开题报告和评审。

利用暑假和周六日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人人为亚运做贡献、为广州添光彩的良好氛围。

(三)“迎亚运、树新风”课题实施过程1.鼓励学生积极加入亚运志愿者。围绕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着眼于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着力于倡导文明,开展于改善公共环境、强化公共秩序,倡导和谐人际关系和公益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自愿服务活动。经过了层层选拔,有许多学生加入亚运志愿者,直至赛事运行,学生按照亚运会赛事组织工作要求,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执行,不打折扣,除此之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特色工作,全面的培训保障使得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得到质的提升。他们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快乐,提升的是境界,实现的是真正的人生价值!2.“迎亚运,文明行”活动。以文明交通为突破口,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文明交通安全知识等活动,向外来务工人员和来穗旅客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完善交通设施,引导和培养市民形成自觉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塔附近参观游览。游览中,同学们目睹了广州塔的雄姿,领略了珠江两岸的夜景,也感受了亚运的气息……通过参观游览,使同学们了解广州为亚运会的举办所进行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道路绿化工程等惠民措施。

3.“广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街道、居委取得联系,搞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清洁居民小区、城中村卫生死角,培养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劝导市民改变乱扔乱吐陋习,倡导文明生活。

(四)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了解学生实践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如用预定方法难于取得有价值的资料、课题研究方向偏离、课题难于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合作不愉快等等。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帮助学生指点迷津。如有的小组反映,亚运期间他们见到公共汽车上让位的人多了,体现了广州人民尊老爱幼的新风尚,但他们的一次亲身经历,引起了小组的激烈讨论,焦点是有同学亲眼看到个别老人强迫年轻人为他们让座,老人态度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想法说出来,给予适当的指引,让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如何看待实践中遇到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做?”等等。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是实施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五)有效的教学评价

“迎亚运、树新风”社会实践结束后,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1.各小组分组汇报自己实践活动期的研究成果,把成果制作成PPT,或是一些照片等。大家共同观看了亚运宣传片和视频,回顾了活动中的点滴记忆,畅所欲言、分享感受、总结经验。

2.各成员参照(评价表1)进行自我评价,由小组长收集,整理汇报。

3.小组参照(评价表2)汇报小组自评。4.各成员集中自评、组评、他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完成。评选优秀小组,奖励以小组为单位,使组员更加努力、团结。三、德育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笔者深感德育课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改变了以前枯燥、烦闷的现象,从而使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品德让学生得到一种亲身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全班同学的集体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学们也加深了对亚运会和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深刻领会了志愿者们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体验了广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增强了亚运情、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实践证明,学生在德育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使他们体验到德育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达到德育目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成果等。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上是笔者粗浅之实践与感悟,希望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贺允清,主编.深化德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中等学校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旷细玲.中职德育课应结合学生实际需要[J].科技资讯,(33).

[3]李革.中职德育课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05).

篇4: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以及化学学科中极其关键与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强调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必要性,阐述化学实验创新的基本原则,并且以具体的实验改进案例进行说明。通过实验案例改进前后的对比,改进后的实验设计具有更加简化的操作方式以及明显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35-0083-02

化学学科的形成源于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体系的本质所在。通过不断地进行化学实验实践,研究者不断探索和拓展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同时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极其关键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今的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在中学教学阶段,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初涉化学领域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锻炼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对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进行创新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中学阶段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经过对传统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依赖于教师对实验的亲自操作和讲述,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化学实验操作明白了某个规律,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发挥自主思考能力,成为知识的灌输对象。最终化学实验教学变成与化学教学捆绑在一起的呆板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高中阶段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以及了解学生主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情况,张英波老师曾经对某一学校的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挑选高二年级不同老师任教的、不同层次的9个班共40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使调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随后对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调查发现,在实验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的表面层次,在遭遇实验失败或遇到异常现象时,学生表现为探究兴趣不会持久,在改进装置并使之微型化方面创造兴趣明显不足。随后,分别对化学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差异进行检验,发现不同化学成绩和性别的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并没有显著差异。目前来看,不论是成绩较好还是成绩较差,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化学实验创新的认知在兴趣感知、主动思考、动手实施三个层面均存在不足。

篇5: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创新论文

1.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

在化学实验创新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充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实验过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要深入细致地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对加强基础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学生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学习后,对实验创新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是否存在新的问题、新的实验现象等;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创新实验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实践对创新成果进行检验,感悟创新的`价值,增强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2.安全环保原则

由于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实验用品部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向学生强调具有毒性、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的取用及保存,废物的处理和药品的回收等方面的规范行为,实验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把环保理念作为实验创新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效果与效益最优化原则

对化学实验的设计进行创新性改进,一定要注意效果与效益最优化原则。效果最优化即通过实验设计的创新,可以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实验速度更加快捷;效益最优化即通过实验设计的改进可以降低实验的成本,简化实验的过程从而减少实验误差的概率,因此在改进、优化实验方案中一定要注重改进后实验的效果与效益是否已经最优化。

三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案例

1.浊液和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区分实验

在必修一胶体的性质探究实验中,有浊液和胶体中胶体粒子的大小对比实验,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学生已经对实验目的有了一定的了解,即此实验是为了证明浊液中胶体粒子大,胶体中胶体粒子小。教材中,对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观察现象。实验装置包括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等,实验过程中总共需要过滤两次,通过两次过滤实验来辨别浊液中和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但是实验过程中仪器笨重,操作麻烦。在经过改进后的实验设计中,整个实验过程只需要三张滤纸即可完成实验过程。具体操作过程:把三张滤纸叠放,用滴管吸取泥水滴在叠放的滤纸上。实验现象:在最上层滤纸上会有固体小颗粒,而第二层上对应位置没有固体颗粒,只是呈湿润状。实验说明:浊液中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接下来,在滤纸的另一位置滴上几滴Fe(OH)3红褐色胶体,会看到在第二层甚至第三层滤纸的对应位置都有红褐色,说明胶体中的胶体粒子透过了滤纸,从而验证了浊液中粒子比胶体中粒子大的事实。经过实验设计改进前后的对比可知,改进后的实验设计当中运用到的实验器材简化了许多,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实验对比效果也更加明显。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换实验

在必修二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换章节中,通过对Ba(OH)2·8H2O+NH4CL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证明该反应过程吸收了热量。教材上的实验操作:将两种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在快速搅拌以后,提起烧杯可以发现玻璃片和烧杯底部粘在了一起,同时烧杯上的水滴变成了冰状物。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由于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的化学反应吸收了大量热量,从而使水滴结冰,因此也可以证明该实验为吸热反应。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发现,如果搅拌时烧杯有所滑动,或者室温较高,玻璃片与烧杯底部往往粘不起来,针对此问题对实验设计进行了改进。改进设计:将实验过程中玻璃片上的水滴换成冰醋酸再进行实验操作,多次实验现象发现将水滴换成冰醋酸后烧杯和玻璃片更加容易进行黏合,因此实验效果更好,这是由于冰醋酸的熔点比水高(16.6℃),在吸热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结成冰状物。因此,在很多实验中如果对实验材料进行稍加改进,实验难度会降低,实验效果会更好。

四结语与建议

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实践操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化学实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的优势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化学实验在设计和教学中还具有相当的创新优化潜力。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未来的化学教育体系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未来的实验创新设计应当以挖掘课程资源为基础,以化学实验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实验过程、实验教材和实验评价五个方面为主要着眼点进行教学理论与设计创新,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如设计良好的探究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的各种发散性思维和想法,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起进行探究式活动。相信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化学实验在设计与教学上的创新发展必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黎晓霞、蔡河山、易芬云.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以分析化学实验为例[J].广东化工,(3):37

[2]秦于章、代旭娅、郑云祥.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5)

[3]刘芳红.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D].西北大学,

[4]张英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篇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增长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亲历探究、体验的过程中科学地实现对化学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自由和谐地生动活泼地成长.

一、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

学案导学,是指教师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发现、展示、交流等一系列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实现对知识自我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不仅满足了学生化学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而且使得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的化学研究方法和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使得学生在主动获取、主动学习的实践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学习能力.

二、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学案”是载体,“导学”是方法,“学案”与“导学”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结构,也使得知识获得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实施,应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1.依案导学,据案自学“学案”

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习的方案,是教师根据课标,结合教材,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用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主动构建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方案.课前让学生围绕学案去读书、读图进行自学.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自学的盲目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一节内容时,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准备、材料分析、问题思考,并在其中隐含讨论、猜测、归纳等学法指导,这样就使学生不仅明确的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而且使学生以学案为依据,尝试着去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探讨实验,从而获得科学的化学知识,逐步指向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在自主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对学生在据案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应迅速而准确地捕捉,依据学生疑难信息反馈,并结合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将突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及时组织学生学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批评、切磋、补充中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选择讨论问题。教学中并非每个问题都需要讨论,教师要在重点、难点与关键处质疑,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等特点.(2)科学引导与有效调控。只有注意引导和调控,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又不过头;使讨论的问题既展得开又收的拢;既让学生各抒己见,又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不仅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讨论这一教学过程得以有序进行.

3.精讲点拨,启发引领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的片面性,有的只看到化学事物的表象而没有分析实质,有的还有疑难尚未解决,此时就需要教师把握学情,针对疑点、重点、难点来进行精讲点拨,使学生从个别问题中推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并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在“苯酚的性质”教学中,对于苯酚中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采取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如苯酚的卤代反应,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苯的卤代反应,从苯和苯酚的结构、反应的条件、反应产物方面对比,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4.达标训练,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教师利用学案上设计的典型习题进行当堂训练,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师搜集答题信息,小组讨论,师生互评,同时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加以纠正.学生通过课堂达标训练,可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深化.

5.课外实践,迁移拓展

化学学习活动面向的不仅仅狭隘的课堂内、书本内,因此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和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化学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而且也体现出化学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如“苯酚的性质”一课学习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苯及乙醇的性质,在课后推测苯酚还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调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化学学习,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彦花.高中化学中利用学案导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3.5

[2]刘虎平.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篇7: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关于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专业教育的不断探索,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专业更侧重于就业,并且社会各领域对其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有着行业和技术岗位的具体要求。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在制定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时,注重对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制定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的教学方向,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技能,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该课程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概述

近几年,我国对服装设计人才和形象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行业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尤其对接受过高等院校专业培训的人才的需求更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在较长时间的探索过程中,服装及形象设计等具有较高实践性专业的发展和目标,多集中在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方面,以此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虽能够跟随学校的理论及实验室课程逐步掌握系统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性思维,设计的思维被禁锢在学校制定的条条框框中。另外,在教学设备方面,由于形象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其设备更换较为频繁,加之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不重视,为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1]

2开展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概述

2.1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

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带动下,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的设计体验,构建教学内容与实践设计零距离的良好教学环境。借助产学互动学习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强化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2有助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所以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技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上过程的实现可以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空间,并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有效地推动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2.3有助于实现以赛促学

实践教学活动与社会接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T台秀、舞台艺术等活动。学生在进行实践体验时,能够接触到较多课堂上不能接触的东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经过多次实践活动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尤其是在比赛高强度的压力下,学生逐渐掌握控制比赛节奏的技能,以不变应万变,磨炼意志,从而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2]

篇8:服装与形象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论文

3.1重视教学实验室建设

在高等院校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中,前期为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离不开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验室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整体形象设计中的专业教具,教学实践中需要两年更新一次,因此会带来较大的耗材问题,部分学校为节省成本,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甚至出现教具五六年才更换一次的现象。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联合业内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具设备更换方案,从教学办学资金中设置专项资金,健全完善实验室基础教学设备。

3.2与业内人士合作举办多元化的活动

在课程体系设置阶段建立层次化的教学模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围绕“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实践教学”展开。实验室教学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建立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延伸学生的实验室教学范围,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掌握专业设计的相关流程。实践教学模式中学校应积极联合社会业内人士开设多元化的形象设计大赛,鼓励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学校通过校级、市级和国家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展示教学成果,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渠道,为相关行业如电视台、人物形象设计公司、影视公司等输送高端技能人才。[3]

3.3创建丰富多元化的社会活动

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如服装秀场、T台秀、舞台艺术等,让学生参与后台造型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例如,T台秀活动中,该项活动充分结合了服装设计作品的展示、人物形象设计的展示以及策划。一般在学校学期教学活动后期成功展示中可以应用T台秀的方式,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做相关的准备工作,由学校进行整场秀的规划并确定走秀的时间,一般高等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作品多在4~6月开始,同时一些大的品牌发布会也可以充分地纳入,扩大整场秀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最后确定走秀的场地和设计,选择专业的公司进行T台的搭建。以上部署工作完成后,下发到院系,由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做好准备工作,注重每一个环节,做好各环节工作的分工。T台秀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对学生统筹、组织和协调能力均有较好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

4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的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在教育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形势下,需要在实践中敢于突破传统的理论,采用与实验室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并大力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积极的素质技能一体化教育,校领导应加强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健全完善基础教学设备。同时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实践活动接轨,让学生在各类社会实践中将所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促进我国服装与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丽青.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J].职业,(18):81-82.

[2]…童玲.探析形象设计课程CDIO实践教学模式[J].艺术科技,,29(04):24+33.

[3]…谢天,巨德辉.服装专业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思路[J].大连大学学报,2016,37(02):133-138.

[4]…何雨声.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对接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1(01):244-245.

篇9:高中化学探究模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探究模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探究式教学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本文就近年来笔者参与课题实验进行的一些有益探索,从问题的.提出、教学实践及实验引发的若干思考等方面作了一些阐述和总结.

作 者:郭检来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第六中学,湖南浏阳,410300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教学模式   研究与实践   启示与思考  

篇10: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与创新论文

一、紧密结合学科特色,促进教学取得更高的实效性

高中地理属于系统地理,但一定要重视彰显空间性,把握空间规律,重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空间概念,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高中地理涉及很多具体的案例,这些都应当置于具体的区域背景下展开讨论。把握区域性对于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前提基础。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所以对综合性予以体现也非常关键。一定要使学生学会综合联系,这样才会切实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保证高地理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质量。就“气候”这部分内容学习来说,应当对洋流、地形这些内容联系综合,学习“水文”部分内容,需要对气候、地形部分进行综合,学习“植被”应当具体联系气候、地形、水文,加以综合,对综合性充分体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结构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优化设计地理课堂教学结构非常关键。选择教学内容需要对地理主干知识把握,具体设计要结合知识的发生与发展。首先,要善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对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充实感。其次,一定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确保相关内容具有示范性与基础性。以农业地域类型这部分教学为例,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改良措施的介绍,一定要与农业地域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区相结合,如此设计才会保证课堂教学达到目标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的有效统一,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对教学结构设计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简入难,循序渐进,保证教师教学的思路与学生学习的思路保持相同的节奏。对教学结构设计,教师还应把握课堂活动主次分明,保证秩序,避免枯燥、单调。还应当对教学内容的难易交替特别注意,如此有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教学重难点做到有效的把握,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实际上非常生动有趣,教师展开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各种直观教具,或投影仪等,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献给学生,生动直观的画面非常形象,能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现场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丰富了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调动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都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四、对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上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沟通、启发,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与知识,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念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经过探索实现新的发现,最终形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教师展开地理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改变唱独角戏的状态,不能采取满堂灌教学方式,多途径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学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议论,详细讲解重难点,做好归纳总结与评价。教师应对途经开辟信息反馈渠道,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对教学进程有效调控。多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巩固,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在地理方面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性,提升课堂教学活力,构建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五、对实践教学高度重视,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实践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要加强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地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客观实际是地理教学突出的特点,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水文观测、考察野外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河流等,这些活动活动均涵盖三个阶段,即明察问题、对知识重现、知识迁移。显然,地理课程与生产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加强理论联系实践非常关键,对实践教学环节一定要高度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经验的辅助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学习意义。

六、结语

本文主要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探讨创新高中地理教学的相关策略,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科学定位、对教学内容认真筛选、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等,必定会有效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11:浅析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浅析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王伟先 尹继英

(吉林省敦化市黑石乡学校)

美术是中学必修的一门艺术文化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中学的美术教育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并就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做了探讨。

一、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理论教学比例较高,实践教学没有得到重视

部分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认为理论基础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根基作用,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美术这样的课程正是以实践为主体的。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学生才能领略到美术的魅力,才能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认识淡薄

目前,许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方法传统,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毫无创新,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把美术课当成其他主课的备用课,可上可不上,使得美术课流于形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提高对美术课的`认识,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学校应该提高对美术教育的认识,积极开展各种美术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主动学习,强化课堂主体意识,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美术基础,帮助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梳理,使每一位学生的美术天赋都得到充分发挥,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培养他们走上艺术之路。

2.创新教学方法

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前提。美术教育模式要敢于创新,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并试着阐述自己的想法,提高总结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为“我为校园做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他们心目中美丽校园的规划图,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审美能力

美术的学习绝不是书本学习,而是要经过多次实践不断磨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美术馆、外出写生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教师授课时,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如,教师可以把作业布置为:“将生活中发现的美画成画,或制作成卡片”,这样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

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达到教学目的,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曾莉芸。新课改下的中学美术课课程教学研究。新课程导学,(36)。

篇12: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主体专业,也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仍以五年制为主流学制,实践教学贯穿五年教育的全过程,具有多环节、多层次、长周期的特点。随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与推进,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已成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自XX年开始,我们以学校专业教学综合改革总体思路为指导,结合当前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技术性、复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以高素质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地构建实践教学模式0。

1.1参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临床医学专业》,结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按照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改革目标,通过相关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整合优化,构筑分板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构建以基础实践为保障、专业实践为核心、综合实践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突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2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没有明确教学目标的状况,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平行协调、相辅相成。基础学科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融合,将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从所属课程分离,按学科性质开展课程实验的整合性研究,设置独立课程,使实验教学课程化;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和实践,编写与改革配套的整合性实验教材;专业学科强化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大床边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和PBL教学的改革力度,探索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评价方法;加强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实践

根据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我们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研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1基础实践模块基础实践包括医学基础技能实验和专业基础技能实验两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2.1.1整合构建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医学基础

技能实验改革的要点是突破传统的基础医学以各门课程各自开设实验的相互隔离模式,将原有按学科的实验教学资源从所属课程分离出来,按学科性质(形态、机能、分子、病原等)开展纵向或横向的有机整合,并独立设置课程,使实验教学课程化。全部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整合为五门实验课程,即医学大体形态实验学(整合原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显微形态实验学(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整合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机能实验学(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教学内容)、生物分子检测与分析实验学(整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病原生物实验学(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将医学科研方法与文献检索、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论文写作等相关教学内容整合为‘‘医学实验方法概论”课程,主要讲授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等。专业基础技能实验部分则整合为两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即临床基本技能实验学和临床辅助技能实验学,前者主要整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学基础和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临床辅助技能实验学则把原来分散在其他学科中的心电图、实验室诊断和医学影像如X线、超声、CT、MRI诊断等相关内容整合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的整合和独立,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又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突出了实践和创新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

2.1.2深化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确保基础实践改革的顺利实施,配合基础实验课程群建设,组织教师编写了与改革配套的相应整合性实验教材。同时开展了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和内容设计的改革研究,一是调整和优化基本实验项目,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妥善处理好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分工,减少重复性实验。二是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重,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项目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自行查阅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提交实验报告等),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三是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数码互动教学、网络实验平台教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问题式PBL教学等方法,全面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通过基础实践模块的教学和改革,促进了传统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加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训练,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2.2专业实践模块专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课间见习、临床通科实习、临床选科实习以及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等教学环节。

2.2.1加强临床床边教学临床床边教学,即临床课间见习与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交叉进行。床边见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施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临床思维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查体认症,然后教师结合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集中分析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完成见习报告。床边见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疾病认症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H。

2.2.2改革临床实习模式针对近年来学生临床实习与考研准备、就业应聘发生较大冲突的矛盾,我们在教学计划中整体上将临床实习时间提前(第八学期即进入临床教学医院实习)并将临床实习分为通科实习和选科实习两部分。临床通科实习,即临床轮转实习,共计42周,通过系统全面的临床各科轮转实习,使学生受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初步具备独立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全部学生必须按实习大纲要求完成;通科实习结束后,安排6周临床选科实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临床学科强化专科技能培养。

2.2.3完善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体系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强调以考察临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测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采取试卷笔试、床边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是临床实习出科考试,主要进行临床技能床边测试,考核问诊、查体、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临床实习中期考核,主要进行医德医风考核和临床病例分析笔试;三是实习结束综合考试,由毕业前临床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多站考试)组成。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贯穿于整个实习教学环节,成为了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综合实践模块为培养临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五年全程不间断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课外见习、社区服务、开放实验、社会调查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各种技能竞赛、业余科技活动等。

2.3.1实施创新教育一是在基础医学相关实验课如机能学实验和分子医学实验中引入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有序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研;二是依托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校级开放性实验,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论文撰写,把科学研究的训练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2.3.2开辟校外实践课堂一是安排临床课外见习(课外临床实践),在医学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即第一、二学年的寒暑假进行,要求学生自行利用寒暑假回到学生所在地基层医院(县、区、乡、村等医院)见习至少一周,使学生能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了解医疗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培养学生对病人和疾病以及临床工作的初步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曰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结合所学专业参加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义务咨询、义务支教等社会实践锻炼,尽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课外见习和社会实践要求完成一份见习报告或实践报告,并计入学分。

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综合改革的重要部分,范围广,内容多,难度大,贯穿于五年教学全过程,只有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积累经验,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篇13:教学工厂模式在苏州地区的创新与实践论文

教学工厂模式在苏州地区的创新与实践论文

摘要:教学工厂模式在苏州地区的创新运用主要采取两种做法:一是直接把企业引进学校,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二是将学生直接送到校外企业进行实训。首先根据苏州本地实情,开发满足教学工厂要求的校本课程;其次选择并开发符合技能教学需要的企业环境;然后为学生量身定制“共享性校企合作课程”。

关键词:教学工厂;苏州;校本课程;校企合作课程

教学工厂的内涵是将工厂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将学校和工厂合二为一,教学工厂以学校为本位,企业项目研发是教学工厂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教学工厂常规做法是:学校向生产厂家承揽工业项目,生产厂家以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与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教师和师傅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在学校揽不到工业项目的情况下,教学工厂就成为了实验室,学生只能在教学工厂里看师傅或教师进行演示教学或参观教学。目前,我国不少学校的教学工厂就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引入教学工厂模式,不是要照搬套用新加坡的教学理念,而是要与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每所学校、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套用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现成模式,而应根据专业设置、学生层次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工厂新模式。

对教学工厂新模式的探索

根据对教学工厂模式的多年探索,我们采取了两个比较成熟的做法:一是直接把企业引进学校,形成教学工厂,我们称这种教学工厂为“校内教学工厂”。学校提供场地供企业无偿使用,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入教学工厂学习和实践。教学工厂在没有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候就是企业,在有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时候就是教学工厂,学生实践的内容就是测绘或加工企业的实际产品。二是经过两年的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后,将部分学生直接送到学校之外的企业学习和实践,我们称这种教学工厂为“校外教学工厂”。为了和企业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我们和企业联合开发“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这样的课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以职业生涯需要为导向开发课程,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课程内容既适合学生,也适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我们称这种模式为“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模式”。这种模式采用的是多批次、少批量的形式,也就是说,在每个企业安排不超过8人的学习和实践团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得到这样的学习机会,应多选定一些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两种教学工厂模式均运作良好。

(一)校内教学工厂

校内教学工厂是主要探索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理论教学。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即教学内容的设计以企业项目为主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为将来独立面对工作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项目教学实践主要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中开展,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制图员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的原则,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教学改革,重点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职业道德为重点。

教学工厂教学实施途径:(1)企业现场认识(参观)实训。在讲授完《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绪论后,就安排学生参观校内教学工厂,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制造企业生产是离不开图纸的,从而认识《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重要性,并使学生储备大量的形体信息,身临其境地感受工厂环境。

(2)测绘教学工厂的实际零件。在完成零件测绘的理论学习后,将教学工厂里相对简单的实际零件借用到测绘教室,供学生测绘使用,并绘制出正规的零件图,最后要求学生与企业的加工零件图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总结报告。

在教学举例、习题、实验课题等方面尽量取材于企业实际生产的'零部件。

(3)根据图纸装配部件。学生根据教学工厂提供的装配图,帮助企业进行零件装配,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4)利用假期组织部分学生为教学工厂绘制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图纸,使学生得到实际生产锻炼。

(二)校外教学工厂

校外教学工厂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实践。

根据苏州地区实际需要,开发符合教学工厂需求的校本课程苏州存在大量外资和台资制造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量使用第三角投影的图纸。虽然我们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也简单介绍了第三角投影,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识图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收集大量企业第三角图纸的前提下,开发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第一门校本课程——外国图纸的识读,并在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了限定选修课。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使专业技术知识与生产实践需要紧密结合。

选择并设计出符合技能教学需要的企业环境,提高教学工厂实践的科技含量苏州的中小制造企业数量众多,如何为本专业学生选择符合大纲要求的企业成为我们研究的又一课题。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首先选择制造加工手段全面、加工的零件种类较多的企业;其次,选定的企业技术含量较高,学生进入企业前需要进行特殊培训。

根据教学大纲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制满足企业需要的“共享性校企合作课程”新的校企合作式课程——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以职业生涯需要为导向开发,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具体来说,就是学校通过对签约企业、学生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确定合作式课程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决定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评价,进行持续的和动态的课程改进。

结论

校内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适合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的教学,教学内容以企业项目的形式展开。校外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适合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与基本技能后需要集中对相关技能进行实训的课程。针对苏州地区中小企业多的特点,我们采用将整班学生分散到不同企业来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实训。

对于常规的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学生前二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学生缺乏的是企业实际生产经验,我们要求企业让学生在6~8个月内完成主要岗位的“轮学”。在此期间,学校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与本企业一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课程,企业为学生提供符合专业要求的较为全面的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秦建华.“教学工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明廷华.“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7,(16).

[3]陈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4]洪霄.对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及实践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2-43.

[5]吴志华.论学生实践能力发展[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篇14:基于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习型组织团队实践协同学习

论文摘要:团队实戢与协同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逢径,而实行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的关键是组建学习型团队。文章分析了学习型团队的内涵与特征,嗣述了学习型团队的组织体系以及团队实战与协同学习的过程与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老化周期变短,学生需要在有限的学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由于团队实践和协同学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加强团结协作,形成知识互补,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迅速,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基础、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基于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实行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关键是组建学习型团队。

1学习型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学习型团队,指的是具有不同背景、知识、技能和拥有不同信息的成员,相互依赖,通过沟通与协作,强调知识互补,为统一的目标和标准共同负责而奉献的少数人所组成的种群体。一个高效运作的学习型团队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明确的目标、异质的成员、灵活的组织、依存的关系、良好的协同、优秀的文化、整体的绩效、合理的支撑服务体系。

2学习型团队的组织设计

团队按组合的状况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紧密类团队,例如科技创新班、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二是松散类团队,例如问题解决型团队、工具应用型团队等。

2.1团队结构

团队一般都由组织者、核心组、团队成员、辅助人员四个组成部分搭成基本构架。这样组合的特点是:组织结构简单紧凑,成员组合多元高能。

(1)组织者。在团队中以一般队员身份出现,起牵头、教练、推动、协调、沟通、服务作用。

(2)核心成员。在特定的目标中拥有特定的技能与知识的少数成员,主要从事活动的组织、规划的制定、方向的掌控等活动。

(3)团队成员。根据成员异质、能力互补、任务饱和的原则来选配团队成员。

(4)辅助人员。辅助人员可以由教师、专业人士等组成,主要为团队提供所需要的'资源,监督团队目标的落实与绩效考评,处理各种矛盾,为团队提供智力支持。

2.2团队成员特点

团队成员组合的主要特点是知识、能力、个性、角色等多元化。

(1)知识多元化。每个成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够为团队其它成员所需要并能够通过协作方式传递给其它成员。

(2)能力多元化。高效的团队运作离不开成员间的有效协同,同时,团队知识的彰显也需要具有各种能力的人员。

(3)个性多元化。团队成员在价值观、信仰、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的差异和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许多创新的观念就是在冲突中产生的。只要冲突保持在恰当的水平上,通过有效的沟通,就能在冲突中解决问题。

(4)角色多元化。团队实行角色共享或轮换,经过多次轮回后,每个成员能够在不同的角色得到历练。

(5)科学组合。团队不是一群人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科学组合,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向心的凝聚合力,达到l+l>2的效果。

3学习型团队活动——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

学习型团队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组建什么样的团队取决于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对兴趣小组、科研攻关小组等周期比较长的团队活动,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团队,对个案研究、议题讨论等周期较短的活动,可以建立临时性团队。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临时性团队居多。

在团队组建前,教师首先需要确定相关的议题。一般来说,在围绕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范嗣较为宽泛,以保证团队视野有足够想象与发挥的空间。

组建团队时,结合议题的知识面与知识点,以及参与团队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确定团队规模。团队规模过大,成员的彼此依赖往往会制约团队的创造性,抑制团队的绩效,同时也给团队的组织管理、绩效评估带来难度;团队过小,会导致成员工作过载,团队行动迟缓因此,教师应该适度掌控议题的大小与边界,以防团队过大或过小。团队成败的关键在于团队的核心人物。团队核心人物不应是教师指定的,这是由团队的自组织性质所决定的。在团队核心人物的形成过程中,但基于对培养对象的考虑,适度的干预是必须的,如教师推荐负责人等。

团队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规划团队目标。结合教师给定的议题,团队成员共同就该议题讨论决定本团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技术工具与方法,理清研究思路,明确任务时限。成员分工。根据各成员所擅长的能力与知识进行任务分工。即可以按知识点进行分工,也可以从方法层面来进行分工,如进行市场营销案例研究,可以按照目标市场分析、渠道建设、价格定位等知识点来分割任务,也可以按照支撑理论、技术工具、市场调研、分析与推理、验证与结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工。

样本参照。选择样本参照来明确团队及其成员的工作所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成员通过样本参照以明确自己的差距,团队整体工作也可以参照样本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

定期交流。成员既要对他人的工作提出诚恳的批评意见,同时也要虚心地接纳别人提出的改进措施,这本身就是一个消化吸收、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提升团队水平的知识整合过程。主张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定期交流,开展头脑风暴,利用QQ群、网络硬盘等网络资源建立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称、工作不同步、内容不协调的现象发生。

跟踪反馈。团队负责人和辅导教师定期对团队工作进行捡查评估,对工作设立里程碑,对团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矫正和帮扶。

成果提交。成果提交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包括成果报告、成果宣讲、接受质询等。成果提交时,进行团队成果互评,并总结各团队的长处与不足,这既是一个团队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团队绩效考评环节。

团队解散。团队必须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周期长的团队会变得自满并缺少创新性,而新成员有利干激发出较大的创造力。团队在遍历一个任务周期后应该进行重组。团队实践与协同学习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轮回循环、旋进上升的过程。

4学习型团队的绩效评价

团队绩效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团队的产出。(2)成员的满意度。(3)持续合作的能力。

对个人的评价,首先要考虑个人所在团队的绩效,团队绩效所占权重应高于个人在团队中的个人能力表现。对个人能力评价时,要避免形成“主角高、配角低”的错误判断。

试析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探索论文

试析我国英语新课改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试析隐形课程下大学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论文

试析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教育论文

试析对皖西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

试析美国大学过渡政策的演进与启示论文

试析行刑执法衔接中检察监督机制的构建

毕业论文选题背景范文

试析如何提高中专生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质量论文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试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试析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自主性的论文2023-06-09

试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教育建议教育论文2023-11-19

试析真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2023-09-01

试析烹饪与营养教学初探论文2023-04-12

试析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校内仿真实习教学研究论文2023-02-02

试析对21世纪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的探讨论文2022-10-27

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2022-08-20

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2023-06-05

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学影响的论文2022-05-07

试析体育合作学习结构模式的构建与运用论文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