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在当代国际形势中的运用论文(精选7篇)由网友“e2u2”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孔子思想在当代国际形势中的运用论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孔子思想在当代国际形势中的运用论文
孔子思想在当代国际形势中的运用论文
他是世界公认的思想家、教育家,与穆罕德、耶稣和释迦牟尼并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被后人看成是“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无数耀眼光环笼罩下的孔子,自有其值得称道与借鉴的地方。
以孔子思想为主线的儒家经典,可以说“是一种贯穿几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思想智慧的征服,是一种华夏民族与野蛮蒙昧的搏斗中积淀下的穿越人格灾难后的文明力量”。儒家思想,历经沧桑,不断完善,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孔子及其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当今中国:政治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所以可以迎来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国家建设中,我们不断对孔子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那么,放眼世界,我们何不以孔子思想来应对当代多变的国际形势。
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看孔子的解决之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形势因1991年的苏联解体,的科索沃战争和的“9·11”事件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首先,苏联解体后,两极冷战格局终结,多极局面日益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政治进入冷战时期。冷战以来,因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民族矛盾等多方面原因,世界局势经历了“两大阵营”、“三个世界”和“东西南北”等形式的发展演变。在此期间,冷战双方争锋相对,不断制造威胁各国和平的事件,使世界局势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回顾那段紧张的局势,不由的'让我想到了孔子。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冷战格局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在这样一个动荡繁乱的年代,孔子提出德治仁政,“为政以德”,苦口婆心规劝君主以仁德之心管理民众,统治国家。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孔子思想无法在当时施行。可是,如果冷战时期各主要国家均能以德治仁政思想作为指导,国家领导者们始终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最高的行为准则。那么,相信经历了痛苦的二战之后,世界会立即走向和平,各国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两极冷战格局终结,整个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多极化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国际局势,在多极化中不断探索的世界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千年前,孔子曾主张大一统,憧憬文武盛世,怀念周初的一统天下,提出“大同”社会的政治思想。所谓“大同”,我想便是“和而不同”,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经历、国家意识、政治制度,要想使其趋于一致,简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因此,我们不妨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大同”思想,各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与他国利益的契合点,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其次,科索沃战争后,“新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越来越为西方大国所采用。
冷战后,国际战略出现“真空”, 西方大国以自己的军事安全联盟为基础,对它们认为的潜在的挑战者实行战略挤压,强化军事优势,采取各种手段竭力构筑单极世界,企图称霸全球。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强烈的对外干涉政策,并假以各种各样崇高的名目,以达到其干涉别国内政,实现全球统治的终极目标。在这样一个大国强势,小国软弱,国与国之间分歧矛盾层出不穷的状况下,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更显得尤为珍贵。假如大国统治者都怀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诚心考虑小国利益,以促进世界和平为崇高目的。那么国家间矛盾必然会彻底解决,大国不再凭一己之力极力干涉别过内政,小国不再软弱可欺,苟且于大国欺凌之下,世界将会处于一片和谐之中。
最后,“9·11”恐怖袭击事件深切地影响着世界形势。此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众矢之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各主要大国间日益加强合作,国际局势正日渐趋于缓和。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孔子及儒家思想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不断深化。在孔子仁思想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逐渐对“和谐世界”理念大加赞赏。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国家更加注重区域以及全球合作,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大,他们对调停国家间分歧,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协助解决国家间纠纷作出极大贡献。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孔子优秀政治思想将不断影响世界政治局势,给其以积极的借鉴。
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看孔子的处理之法
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看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愈发不容忽视。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潮流。经济全球化内容广泛,包括: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网络化、资产全球流动化等。作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自有其积极意义:它可以促进各国的发展,从而促使世界的进步;它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种族观念,有利于全球的交流与合作;它促进全球资本、技术、人员等的流动,有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其一系列的好处之下,也蕴含着很多的消极影响:它加剧了贫富差距,加深了社会矛盾,对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有一定的威胁;它可能导致片面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经济发展给自然带来的危害。
权衡利弊,我们不得不搬出孔子的经济思想,为全球化的弊端寻找处理之法。面对当今贫富差距增大的现状,我们穿越千年,发现孔子早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极为注重分配的均衡,不时告诫统治者:不能盲目追求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而应更加注重合理均衡的分配。只有民众均感到公平富足时,国家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对于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我想这不是朝夕之事,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经济实践中不断探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借鉴孔子的节用思想,孔子曾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节约极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践行,当富人懂得节约并真正落实节约时,社会的炫富攀比现象就会有所减缓,贫富矛盾自然会有一定的缓和。虽然,节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悬殊问题,可是多少可以缓解社会紧张状况。
发展经济似乎总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问题:酸雨、全球变暖、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等。面对环境问题,更多的需要我们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孔子经济思想的基础便是道德,孔子虽没有鲜明的提出对环境怀有一颗仁德之心,可是,当我们一遍遍的读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样的警世名言时,难道我们没有自觉地想到:一直以来,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懂得一味的索取。世界都是公平的,当我们无节制的索取时,环境会对我们施加各种残酷的报复手段。因此,面对环境,我们更应怀有道德,以仁爱之心处理环境,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物,每一处环境。
文化形式有所变化,看孔子的应对之策
因为世界政治经济因素复杂而多变,所以世界文化形势也有其不容乐观之处。
作为非物质性的存在,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因此,文化对世界发展演进的作用不容小视。当今国际社会,文化冲突问题尤其值得重视。文化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是文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
在进一步了解了孔子文化方面思想之后,发现孔子犹如先知般,早已为文化冲突想到了应对之策。孔子曾经对中庸思想有其独到的见解。中庸是一种方法论,中有中正、中和、适中、时中之义;庸,即用也。中庸即用中。中庸之道有三大要义:处适中,行中正;中和,中和是行中正后达到的一种和谐境界;时中,时中即适时用中。在此,面对文化冲突,我想中和思想将成为极佳的应对方法。孔子贵中,亦贵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学而》)“有子之言似孔子”,此语可代表孔子思想。“和”,不是矛盾的调和,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力量对比上达到均势,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由于各民族国家特有的历史传统,他们之间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面对各国文化,我们不能绝对否定,彻底消灭,也不能一味肯定,我们要以孔子的和思想作为指导,提倡对文化的扬弃,有保留的肯定与否定。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文化的共性之处,“和而不同”以使其达到辩证的统一,来促进文化的共同发展进步。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同时,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孔子思想中的积极内容能够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当今我们更应积极学习孔子思想,以其思想指导中国建设,促使世界和平发展。
篇2:传统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传统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中,文化与经济建设联系越加紧密,现代设计行业在设计中不断融入传统文化。我国在现代化设计中一直坚持将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我国室内设计在国家室内设计中的竞争力,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本文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当代室内设计中,分析传统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统元素;当代室内设计
当代室内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室内谁中的文化水平,真正通过室内设计形式将居住者的精神世界及文化举止反应出来。提高当代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多元化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室内设计相结合,增加室内设计的艺术水准。
一、当代室内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社会在现代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在社会建设中占据的重要越加突出,最为显著就是在当代设计行业中,传统文化运用最为明显。笔者对于我国近几年室内设计方案研究中发现,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应用已经成为当代室内设计中的主要发展方向,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不仅仅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弘扬光大,还能够增加室内设计中的文化底蕴,为室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室内设计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世界各国在室内设计中已经逐渐重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经发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人员在室内设计中,已经在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文化原色,通过现代化设计方式让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更加容易接受,提高人们的审美。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让我国的民族风更加良好的发挥,提高我国室内设计在国家中的竞争[1]。
二、传统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色彩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应用,不仅仅是简单的者室内颜色使用中应用,还需要增加传统文化因素与当代设计理念之间的融合,创建现代化的室内设计格局。设计人员在室内设计中,不仅拥有高水准的室内设计专业知识,还要增加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实际设计中灵活使用传统文化元素,积极探索传统色彩在当代室内中新应用途径,增加室内设计色彩应用丰富性。传统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应用能顾将不同时代中的精神有效表现,人们对于传统色彩一直叫我关注。当代室内设计人员在应用传统色彩中,已经相继设计出众多优秀室内设计作品。设计人员在应用传统色彩中,最经常使用的颜色就是中国红,人们对于红色喜爱程度一直没有减少,甚至世界各国已经将红色作为中国特有的色彩。中国红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时间沉积下来,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热情、团结。当代室内设计中应用中国红,能够增加整个室内建筑的宏伟,也是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中融合作为显著的一部分[2]。
2、传统书法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书法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应用,不仅仅是通过书法作品中文字的作用体现,还能够将我国历史作用充分发挥,这也是传统书法在当代室内设计应用中的'最终目标。笔者对于近几年我国室内设计方案研究中,发现室内设计中使用的书法作品都是通过电脑技术合成,这种书法作品与传统书法作品相比较缺乏灵动性,文化内涵几乎没有。如果能够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合理应用传统书法作品,能够真正将室内设计作品风格体现,还能够增加室内文化底蕴。传统书法作品中,不同字体具有不同的特点,也代表着我国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对于室内氛围能够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篆书的书法作品能够营造高雅的室内氛围,隶书的书法作品能够营造简朴的室内氛围。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合理应用传统书法作品,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其精神世界更好的展现,增加室内的文化底蕴。设计人员可以在茶室设计中应用书法作品,能够增加整个茶室的书香气质,传统书法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灵活应用,设计人员就需要增加对于不同书法作品文化内涵的了解,进而在实际设计中科学应用,提高室内设计的活力[3]。
3、传统装饰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在长时间发展中,民间艺术已经在装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图案。传统装饰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代表着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美好的祝愿,传统装饰图案在长时间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相对于完善的体系。例如,在室内空间结构设计中,传统社会中的人们经常使用屏风等划分空间结构,在当代室内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在对于室内空间结构设计上喜欢使用屏风完成空间结构的设计,这种空间结构布局形式的设计就是从传统社会空间结构设计上所参考使用的。传统装饰元素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仅能够起到装饰作用,还具有一定功能。但是,当代室内设计人员在应用传统装饰元素中,不应该仅仅关注装饰元素的对称性,更应该探索装饰元素图案中的神韵。现代人们的室内设计方面,不仅仅是简单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更需要设计人员在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中不断创新,满足人们现代化的审美标准。
4、传统建筑建构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建筑物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因此建设物中包含了众多隔断及门窗等小型构件结构,对于不同种类的木材运用十分成熟,在设计上讲究对称艺术美,在对于木材设计上讲究色彩均匀。我国传统建筑建构中使用的雕刻技巧也是世界闻名,在不同室内位置上的雕刻形式也存在差异,其中在祠堂等地点人们经常使用的石雕。当代设计人员在室内设计中,也可以将传统建筑建构形式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例如在对于栏杆等设计上[4]。
三、结论
当代室内设计中,设计人员设计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设计元素的选取。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不仅仅能够在室内设计上展现我国民族涵养,还能够体现出设计人员的艺术审美。为了能够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更好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人员应该深度探索传统文化精神,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笔者相信当代设计人员在对于传统文化不断探索过程中,能够真正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室内设计相结合,提供新颖的室内设计方案,提高我国室内设计水准。
参考文献:
[1]魏志勇,华春,王燕山.当代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03:24.
[2]冯兴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当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2,07:13.
[3]任鸿飞.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83-84.
[4]吴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J].大众文艺,,14:117-118.
[5]段丽,杨瑞洪.浅谈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传统装饰元素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4,07:86.
篇3:电化教育技术在当代教学中运用的特征论文
电化教育技术在当代教学中运用的特征论文
摘要:“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概念,它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我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 随着“电化教育” 更名为“教育技术学”,带来了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变化。当代的电化教育已超越了它原有的名词含义,在教育实践与创新中不断得到扩展和延伸,并呈现出新的教学特征。
关键词:电化教育 扩展 延伸
电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之后的现代时期,人们利用电为基本能源,把工业社会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不断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人才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逐渐变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电化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存在,并反作用于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促进其变革、更新和发展。
一、电化教育的起源
“电化教育”一词,究其根源,可追溯到上世纪的3O年代,是我国特有的教育概念,它的出现是西方视听媒体技术进入中国并与教育联姻的结果。清朝末年,在国内外各种新思潮的冲击下,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学。伴随新学的建立,西方国家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手段,以及电影、幻灯等先进媒体也随之涌入。尤其是受美国视觉教育的影响,使我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焕然一新,纷纷移植西方国家的现代教育思想,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我国的一些教育学家,如蔡元培、叶圣陶、陶行知、胡适等人在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通过举办讲座、巡回放映等形式,积极推进影音教育,使得电化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1936年,南京金陵大学举办“全国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其间,正式使用了“电化教育” 的名称。新中国成立后, 电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化教学模式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至今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品、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由于受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的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不会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同样也形成了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不良习惯,使认知主体的学生主动性无从发挥,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三、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转变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国外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经验、新成果不断被介绍进来。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在理论概念、指导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我国电化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开始用新的观点来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这个领域,一系列新的变化也随之在电化教育中出现。例如,电化教育的研究重心开始从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劣的EE较,转向了对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和整体教育技术等原理的研究。
90年代之后,我国的.电化教育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 “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认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原理的引入,对于理论建设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的初步开通,以及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多项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都大大推进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四、教学形态的变化
我国的电化教育源自美国的视听教育,并借鉴美国的视听教育。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电影、幻灯等进行教学的国家,但是他们不叫“电化教育” ,而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叫法。例如,上世纪代叫视觉教育,3O至5O年代叫视听教育,6O年代叫教育传播学等等。70年代随着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兴起,传播学、行为科学和系统设计等开始渗透于教育之中, “教育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美国是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影响最大、发展脉络最完整的国家,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为借鉴。因此,美国的教育技术发展具有典型的代表作用。美国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中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诸如,语言实验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上通信教育、人工智能教学、虚拟现实仿真教学以及现代教学设计、现代媒体教学法等等,这些都给我国的电化教育带来了冲击与活力。
我国的电化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与应用,主要是通过应用来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规模。这从本质上讲,只相当于美国的视听教育和传播教学范畴,科技含量不高,电化教育只停留在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等媒体,虽然信息比较直观,有助于学生接受教学内容,但是它并未改变教师主导教育资源的局面,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电教工作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只是拍片子、放带子、修机子的媒体服务员角色,电化教育的现代教育功能始终处于初级阶段。
上世纪9O年代,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的科技含量提高,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形成了除教师、学生、教材以外,影响教学结构的第四项重要因素――多媒体。教学形态的转变,不但影响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还影响了教学理念和教学的组织形式。以视听教育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强调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支撑作用,逐渐成为电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近20年来,我国的电化教育实践,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电化教育的认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并正在取得支配的地位。
五、当代的教学特征
目前,我国的电化教育教学呈现出5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电化教育开始从单纯的运用媒体,向着融入教育技术体系的方向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已从当初使用投影、录音、录像,发展到如今的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新媒体的运用带动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二是电化教育环境开始从校园向着国际化和广域化的方向转变。随着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的逐渐完善,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运用信息。三是电化教育媒体开始从以投影、电视为主体,向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四是电化教育的作用开始从封闭化、群体化,向着开放化和个别化的方向转变。由于校园网的建立,一些教师逐渐从班级授课制中走了出来,利用网络与学生开展人机对话,发挥交互作用,拓展学习空间,进行个别化教学。五是电化教育媒体的使用从单一方式,向着综合化、智力化的方向转变。以前不少学校的电化教育只是简单地使用常规投影仪、电视录像,或者用计算机单机演示进行辅助教学,现在这种简单的或单一的媒体运用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求,以教学设计为前导,以软件、教学资源库开发为重点的电化教育开始了综合化、整体性地推进,形成了与目前学校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与现代教育方式。
六、结束语
电化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迄今已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历程,它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我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的推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优化了教育教学结构,促进了整体教育改革的进程,提升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篇4: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的论文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的论文
目前,快乐教育不断被运用到学校教学中,这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把快乐体育思想融进学校体育教学中是目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而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它强调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态度的多重目的。
1. 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快乐体育的必要性
当前的学校体育如果仍停留在注重技术技能的教学和教材、教法的研究这一层面上,那它肯定不能适应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这一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应扬弃体育学科的本位观和技能
观,全面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使之与社会体育接轨,为终生体育服务。近些年来,学校体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学生喜欢体育却厌倦体育课的现象在当前学校体育中较为普遍。
1.1 教学的整齐划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要
我国学校体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育评价体系的制约,在体育课和其它体育活动中,有许多学生是被动进行的,被动的体育教学严重地影响着快乐体育和终生体育的落实,本人曾对某高中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被动体育人口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
14%,其中女生中被动体育人口占46%,被动体育人口偏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国实行同一种体育教育模式,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学生都上同一形式的体育课,测同一种项目。一项运动技术小学教了,初中再教,高中甚至大学再学,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再者,学校对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不够,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认识也不够。学生为了考试而被动进行着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的基本点应在于给学生以宽松的体育活动环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
1.2 目前学校体育与终生体育产生脱钩
学校体育并不是体育的终结,而是体育的新起点,因为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影响的结果,人的一生如果想要工作好、生活好,必须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要求学校体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先启后的重任。在小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介绍学习各种动作技术,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也是多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应注重体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掌握运动,增强体质中,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紧张,且部分同学将走上社会,因此,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学校具体情况,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生有兴趣,便于进行自我锻炼的项目实施教学,增设一些生活体育的内容,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有助于学业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最终使他们终生受益,达到学校体育向终生体育转化的目的。
2.在学校体育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
当今,国际上掀起“快乐体育论”的思潮,强调运动乐趣在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爱好是运动的动力,对某种行为有快乐感,即产生爱好的兴趣。“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学校提倡快乐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技能,从而养成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1培养体育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夸美纽斯)。教师应通过组织教学采取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2.1.1成功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2.1.2 愉快教学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情,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它因素
造成学生“惧学”的消极心理。
2.2激发体育动机
体育动机是选择、激发、维持并强化一定的体育活动从而导向一目标的内在动力。体育课中可以通过目标设置、创设情境、积极反馈、价值寻求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内在动机。
2.2.1目标设置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属于有目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发动机。例如在立定跳远练习时,由于动作比较简单,小学里已在达标项目中出现。初中体育课上再出现时,学生就没有多少新鲜感,如果能根据学生心理设置教学目标如达到及格(或良好级、优良级)组织教学,当这种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心需要时,就会使练习的进行经常处于自我意识控制之下,提高努力程度和动机水平。
2.2.2创设情境
学生上体育课,都是在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应具有诱发动机和功能。根据成就动机发展的需要,应设置能激起认知内驱力、归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并转化为活动动力的情境。
体育教学中,在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变化教学方法,使活动具有新异性,就能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制造问题情境也可诱发认识内驱力;活动之初不知结果可引起探索结果的意向和期待心理;还可以适当组织竞赛等。
要利用体育教学人际交往频率高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认同、悦纳、内伴之间友好、关心的感情。在学生完成动作后,老师的表情和鼓励性语言使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教师善意的指点与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继续练习的意愿。他们从老师的关心与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的满足,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尤其是在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作,同样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被同伴所接受的幸福感。
体育教师应创设精神情境以满足学生因自己有胜任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出来带操做示范、当小组长,或是对某方面突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充分肯定或表扬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
2.2.3积极反馈
教师在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后及时分析学生的现状与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发出新的信息,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由此使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感和喜悦感,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快乐体育是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着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思想。所以,快乐体育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是发挥教师能动性的需要,是因地制宜发展学校体育的需要。
篇5: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职业高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优裕课堂教学过程,提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要巧设导入,傲友学生兴超,提高学习积极性。跨越厉史时空,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化抽象芳形象,变枯操芳生动有翅,增强教学过程的翅味性和可信性。职高中学忍想品德教学中的玛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有教育恋义。
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够将教学内容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让他们兴奋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创造一个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景,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职业高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去从事活动,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把握学生的兴趣特点并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思维能力的契机来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利用电脑从网上搜集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图片或动画,以直观的、生动的形象通过多媒体呈现于学生面前、即可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授哲学教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内容时,我对课程导入进行了如下设计:先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然后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不同的四组进行演示。首先展现给学生的是组图一“鲜花”,组图二“水果”,组图三“服装”,看到上述美丽的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子惊叹,学习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求知欲增强,急于想知道教师为什么要放这些图片。此时,我马上提出问题:这些物品各有什么价值?学生思维活跃,涌跃回答。紧接着展现组图四“人”。学生异口同声地答:“人”有什么价值?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跨越历史时空,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
政怡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从涉及的学科看,文理兼有;从游历的空间看,遍及全球;从延展的时间看,更是历时上下几千年。尤其是历史知识,几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中均有渗透,这部分内容前溯远古,后至现今,信息容量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详讲,教时不够,如果不讲或者过于略讲,又会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甚至会妨碍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浓缩教材精华,再现典型历史场景,使学生在几分钟内能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纵横跋涉于广裹的多种学科领域,从而有效扩大了教学容量。
例如:哲学教材中《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框题内有一个知识点: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教师如果用传统的语言阐述去讲解复杂而漫长的人脑进化过程,势必相当困难。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古猿从树上到下地生活,猿人劳动,猿人钻木取火……猿脑量与人脑量对比图等典型历史场景与画面,让同学自然得出结论: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出现了人脑这个特殊物体之后才有的。在猿脑向人脑进化过程中,劳动起决定性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扩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
思想品德课教材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大多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法去讲解显得很枯燥。同时有许多概念、原理,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知识,也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对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手段,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同时,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事物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师讲解的可信度。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语言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例如:在讲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时,本人曾经制作了一个课件。播放一段关于张家港两个文明的录相,引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制作了一个动画来表明鲁迅先生的“贾府里的焦大永远也不会爱上林妹妹”的观点,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放映一组关于****的图片,尤其突出陈果自焚前后的照片对比,说明****的危害,进而说明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重大的阻碍作,同时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意识;播放“走进新时代”,分析歌词所包含的哲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同时进行现代化教育。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职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有教育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本身就体现着时代性。它使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时代的特征紧密相联,这对于培养师生的现代意识,造就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取得现代的意识,学会现代的技巧,感受现代的问题……拿起现代文明的钥匙继续不断地去开发现代化文件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职高思想品德课堂,它的时代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思想品德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增强教学感染力,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篇6:需要层次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需要层次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问题,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做好大学生新生的入学教育;以生为本、寓“爱”于教;引导学生追求真知、科学审美;引导学生合理设置成就目标;关注学生的优势需要。
论文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是引导大学生全面而正确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内容和方法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热烈讨论。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讨论,以促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方向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灵。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把人的需要分为7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七个层次的需要是依次由低级到高级,即生理需要处于最低级,自我实现处于最高级。他还认为,只有低一层次的需要满足或部分满足后,上一级的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出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特殊群体”主要指大学生中的贫困生群体。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是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等,生理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可以说,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如果人的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则其它的需要就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中也出现了贫富差距。一项调查表明:富裕层学生的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贫困层学生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其中特困生的比例一般在10%~20%左右,这两项加起来占到了学生总数的近50%。这种贫富存在差距或不同经济水平的学生在行为和心理上出现差距,贫困生受经济影响更会出现负性的心理状态。据调查显示: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贫困生占被调查贫困生的62.93%,体会不到幸福的占被调查贫困生的58.00%,存在着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的占被调查贫困生的51%。因此,需要对贫困生特别关注,要满足他们最基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他们只有在满足低级需要的前提下,才能更加用心于求知等高级需要。
二、做好大学生的入学教育
这一举措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安全需要”而言。马斯洛认为,安全需要是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
刚入校的大学生对校园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包括校园的环境、学校的管理等。所以,给他们进行入学教育,告之学生的权利、义务等,以使学生的陌生感降低,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降低,他们才能处于一个舒适的、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三、以生为本、寓“爱”于教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以生为本就要满足学生的尊重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尊重包括自尊与他尊。如果个体满足这种需要,则能体验到价值从而增强其信心;如果这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则会产生自卑,失去信心。寓“爱”于教,就是满足学生的爱和归属的需要。马斯洛认为,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爱的需要包括给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让他们增强信心,体验到自身价值,有信心去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有“爱”,“皮革马立翁效应”的启示是: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师一友”(思想导师、专业教师、生活良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教育也基于此。具体的做法是,不要仅以成绩论英雄。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的人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强,而有的人在另外一个方面的能力较强。因此,应发现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班级、学校中突显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优点,让每一个人都是他人关注的对象,让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每一个人都有信心去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学校中的一员。
四、引导学生追求真知、科学审美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学生追求真知就是满足求知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求知的需要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个人的兴趣有助于问题的发现,兴趣可分为个体兴趣、情境兴趣。个体兴趣与个体的知识、从事的活动等有关。情境兴趣是由情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所以,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既要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关注身边的变化及疑难问题。
科学审美是对大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出的要求。马斯洛认为,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程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科学审美要求有一个审美的标准,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审美的标准注重内在美、心灵美。
五、引导学生合理设置成就目标
马斯洛认为,个体存在一种最高等级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需要,指的是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每一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实际情况,自我实现的形式和设置的成就目标不一致。在成就目标设置上,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目标的实现将增强个体的信心,目标不能实现则会产生挫败感而自卑。
设定怎样的目标才算成功呢?成就目标理论提出了三原则,即任务标准(是否达到活动的要求)、自我标准(现在是否比自己以前做得好)和他人标准(是否比群体中的其他人做得好),将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掌握目标是将个体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只要达到目标就算成功;成绩目标是将目标定位在好成绩或好名次上,只有赢了才算成功。前者采用的是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后者采用的是他人标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成就目标评价的三原则来引导学生合理设置目标。
六、关注学生的优势需要
人的需要是不断出现的,旧的需要得以满足则新的需要随之产生。新出现的需要将成为支配个体意识的占主导的需要,叫优势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及面临的任务,其优势需要包括恋爱的需要和就业指导的需要。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理论,成年早期(18~25岁)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这一时期亲密感的范围较大,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和恋爱关系等。虽然这一时期的个体脱离了孩子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被称作“边缘人”。由于这一时期的个体的性生理的发展和成熟,男女间相互吸引而建立恋爱关系。大学生中的恋爱是正常的,但因为两者都没有接触社会这个大熔炉,所以其恋爱关系不稳固,常会失恋。针对恋爱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恋爱中的挫折。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情不是一厢情愿的,要保持“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积极心态,做到失恋不失德。同时,随着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其就业指导的需要由此产生。对大学生的择业应根据所学专业、本人的人格特点以及职位的特点而进行,争取做到最佳的人职匹配。对于就业指导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让其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择业要积极主动,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自己的兴趣、能力、人格特点,等等。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希影.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师,,(11).
[3]张民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1).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
篇7: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顺应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课程改革目标。本文把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
在我国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科学探究纳人内容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探究教学方式引人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一与学生的交流,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更能个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该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实现: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其设置的成功一与否将关系到整节课质!i’.的好坏。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驱动力,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提供探究范围。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我校刚进行完毕的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让学生通过熟悉的镜头和图片,看看老师们和同学们是如何行使选举权的。由于学生或亲历这一过程或直接参一与其中,都有所感触,学习情绪很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够得出结论,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学生明白在现实中,每个公民事实上不可能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公民可以通过选举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珍惜自己手中的政治权利,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用生活现象设置情境,可以将看似离自己生活很遥远的政治拉近到学生的身边,容易吸引学生兴趣,驱使学生主动探究。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将“似懂非懂”的问题加以解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习热情。
此外,也可以通过引用故事来达到设置情景的日的。例如,在学习“运动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寓言故事短片《刻舟求剑》,引发学生思考船和流水的运动是不是就是哲学的运动?让学生将日常观念中的“运动”概念一与哲学中的“运动”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在探究学习中,真正理解哲学中的运动的内涵,掌握辩证法的精神。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从学习或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师生讨论的基础卜确定可供探究的主题。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可以从“同学们在行使什么权利?在选什么?’’“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与我们班内干部选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要行使?行使这个权利有何用?”“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这几个论题层层递进地开展探究。在这里所指的提出问题,最好让学生提出,因为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的提问提供帮助和适当的引导。实在不行也可由教师提出。比如,在讲到选举权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宪法规定的“选举”和我们生活中的“班干部选举”是否是一回事?当然,教师千万不可以越姐代,否则就失去探究的意义了。
三、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本阶段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实施阶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分工合作,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合作精神。本阶段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查阅资料、浏览书籍或其他信息资源,对己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论证。在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后,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得出初步结论。在这里,教师是支持者和管理者,学生是探究者和分析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参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协调现有的各种探究所需的资源。
如在学习《正确对待金钱》一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侮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总结报告,以各课堂交流之用。每个小组在整理资料时,要发表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在课堂交流时,不仅要汇报收集的观点、事例,而且要汇报白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
四、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本阶段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各小组将各自得出的初步结论汇总,并经过交流、讨论、分析后得出能解释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和假设的最终结论;对于教师来说,是将本次探究进行讲评,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在这里,教师是答疑解惑者,学生是知识建构者。本阶段教师应该把握的.间题主要有:一定要照顾大多数,尽可能的给侮个小组成员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一与意识;教师应该海纳百川,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和结论不应该进行带有观点性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得出结论的信息和数据,而不仅仅是结论;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的盲点、误点,更要善于处理学生争论的焦点;要尊重学生的观点,而不能硬拉着学生跟自己的思路走。比如,在讲“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搜集了大最金钱能办成事情的材料,硬说金钱是万能的。面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对待,而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循循善诱,与同学一起探讨,利用学生收集的事实说话,要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五、反思评价,引申探究
反思是指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纠正不足,改进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杜威曾经说过,反思行为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和更高的水平卜发展。通过反思,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和各方因素进行评价,扬长促短,可以改善和优化探究方法、促进探究者深化认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注意: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不要只停留在知识层的归纳总结,要多考虑过程一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部分的反思与总结;要多持肯定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反思的全面性以及深度,切忌蜻蜓点水。这样才能使学科知识一与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统一起来。
六、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探究教学的特征之一,政治课程亦是如此。探究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重在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不在掌握知识的数最。因此,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税收的种类”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提出“如果你在购买体彩时中了400万元大奖,你应该交纳哪些税收,该交多少?”这样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使得整堂课在问题中开始,又在问题中结束,前后呼应,从而为本次探究活动画卜圆满的句号。
当然,以下六个阶段,只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参考范例,并不是侮次探究性活动都要经历这六个阶段,也不一定都按这个顺序进行,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教学环境做出适当的选择和调整。
把探究教学方式引人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孔子思想在当代国际形势中的运用论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论文2022-07-25
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图形的应用论文2024-04-25
俄国哲学的产生论文2022-11-24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2023-09-27
浅谈武术美学研究的反思论文2023-05-21
探究领导艺术的理念和特点论文2023-03-05
从《千字文》看语文教育人文理念的实现论文2022-09-20
室内环境设计中我国传统元素的应用论文2022-09-16
浅谈期货的交易理念论文2023-12-14
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探究论文202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