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县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论文

时间:2024-04-03 07:17:58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库车县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论文(精选9篇)由网友“为什么呢!”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库车县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库车县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论文

篇1:库车县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论文

库车县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论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

论文摘要:根据库车县水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提出了解决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短缺问题的措施,对保护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城镇供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库车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缺水已成为制约库车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今天,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节约用水实效不大,全社会节水意识和节水管理工作薄弱、水价偏低、用水浪费严重,如何改进方法节水,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1 形势发展要求改进节水工作

目前,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体制,决定了节水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在节水法律、法规制定和节水工作评价上,多从社会效益上出发,这在前两年是行之有效的、可行的,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和经济体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我们的思维理念和管理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忽视市场经济手段,不注意市场机制的作用。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计划用水管理上。如计划用水量的确定,过去,大部分城市是以一个单位历年实际用水量为基础而制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再用这种管理方法,明显的越来越不适应。为此,我们必须依据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可行合理的用水定额,逐步由定量管理过渡为定额管理。

计划包费制养了一大批用水大户,目前,库车县有20%~30%的单位是超计划用水,尽管《水法》条例对超计划用水的加价有明确规定,按1~5倍加收水费,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好好地实行。计划体制下的计划包费制在目前仍然生效,使得一批大的事业单位超量用水而未能按加价水价收费,还享受一定补贴。在这种体制下,水费根据人口按户收取,价格统一,如此一来水表便成为一种摆设,并没有成为收取水费的依据。

当然,水价低也是导致库车县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县自来水执行的有3种价格,生活用水为0.95元/m3,工业用水1.35元/m3,建筑用水1.55元/m3。水价本身是优化配置各类用水的最主要、最有效的经济手段,但由于目前水价低,并未起到很好的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在居民生活用水中,洗菜、淘米、洗衣服几乎没有重复使用,而在内地许多城市都是使用双水管制。由于水价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单位用水更是没有节制。

缺水的现状已摆在人们的面前,而摆脱缺水境地只有通过开辟新的水源地,节约用水,加强水的管理,开发利用污水,跨越流域调水等多种方法,才能缓解这日益突出的用水矛盾。然而开辟新的水源地,开发污水利用,跨越流域调水需要投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有长期规划,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只有节约用水才是我们当前最应付诸行动的一件大事。

2 节水主体分析与对策

目前,库车县城节水工作涉及面广,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城市生活节水工作

当前,居民生活用水量,之所以居高不下,既有水价偏低、节水器具推广滞后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又有计量广面的因素。

治理办法:如果做到一户一表计量收费,实行每户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实行阶梯水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市政、行政事业单位及服务行业应制定完善的定额管理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其用水量。

2.2 工厂企业的节水工作

工厂企业的节水工作,主要通过内部节水管理制度完善和技术改造,在保证生产、生活、生产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减少用水量。它是城市用水大户、污水排放大户。但它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做好企业的节水工作,对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社会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工业节水,有水量、水喷问题,技术复杂。它取决于技术与经济的可行性。

2.3 治理办法

2.3.1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用水单位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量化用水指标。对各用水工序实行定额管理,做到层层有指标、人人有定额。超定额执行累进加价制度。

2.3.2一水多用、重复利用。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别,对水质的要求不同,―个企业的废水可能成为另一企业的'源水,或这一企业的废水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利用等。例:库车县炭黑厂污水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冷却,库车县草湖塔河油田的污水回注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污水的排放。

节水工作绝不仅仅是节水部门一家的事,它关系着全县人民的共同利益,应该是人人有责。但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许多用水大户如企业、大的家属区、住宅小区等根本没有用水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管辖区域内的居民用水浪费现象不管不问;对本单位的用水设施不关心,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时无人问津,造成大量水的浪费。凡此种种,都说明没有形成一个节约用水的氛围。由于没有法规,节水工作实际上处于一种“人治”的局面,这使得管理工作伸缩性很大。因此,要想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跨越,所幸的是目前我们节水工作的现状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节水法规的工作已被列入议事日程,依法节水迫在眉睫。

节水,首先应该从领导抓起。各单位、各级领导都应该切实负起节水的领导责任来,把节水的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研究,经常检查。

节水.应该唤起全民意识。各单位都应该采用各种形式,教育大家认识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引导大家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市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像进行禁毒教育、防止艾滋病教育那样,进行节水教育,用大量的事实唤起人们对水资源危机的紧迫感,人人都担负起节约用水的责任。

篇2:山东省城市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城市节水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节水是一条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山东省城市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城市用水状况和城市节水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节水的内涵、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加强节水管理的综合性对策和建议,以保证山东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对山东省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李梅 孟德良 朱丽 LI Mei MENG De-liang ZHU Li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刊 名: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年,卷(期): 21(5) 分类号:X321 关键词:节水   水资源   对策   山东省  

篇3:小议城市防洪工程现状与对策论文

小议城市防洪工程现状与对策论文

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情况

袁河新余境内主要水利工程有马滩电站拦河坝、江口水库主坝和袁惠渠滚水坝、二化溢流坝、袁河闸坝桥五座。袁河河道坡降约为0.2‰,现有跨河建筑物有:新电公司灰管桥、新周铁路桥、市溢流坝、浮桥、新余公路桥、袁惠渠袁河倒虹管等。孔目江城区内河道上现建有孔目江大桥、景观坝、浙赣铁路桥、通济桥等跨河建筑物。新余市是一个以钢铁、新能源工业为主体的多门类新兴工业城市,除钢铁、新能源外,还有采矿、化工、电力、机械、电子、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皮革等。新钢公司是我省骨干企业,钢铁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约70%以上,光伏产业基地就在新余,锰铁产量居全国首位,以生产合成氨、尿素为主的江西第二化肥厂和前卫化工厂,新余肉类联合加工厂,都是省内同类企业的大厂。江口水电厂和新余发电厂装机容量共43.5万kW。新余市从1983年复市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底拥有人口114.03万人,全市耕地面积6.28万hm2,其中水田4.88万hm2,全市生产总值779.2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70.74亿元,财政总收入111.27亿元,市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个,浙赣线贯穿市区北部约20km,有樟树至新余、新余至吉安、新余至上高公路通过市内,有核工业部二十五公司、新余市军分区、武警支队驻扎城中。

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防洪工程现状

新余市城区的袁河两岸,从城防工程开始建设以来,已建成沿江路胜利南路口至孔目江入袁河口北岸防洪堤(墙)3.81km,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其中沿江路胜利南路口至袁河公路大桥北岸防洪墙,全长1509.6m。护岸段长486.5m,采用仰斜重力浆砌石式,防洪墙为砼仰斜式、衡重式、半重力式。已建成谭口村至至闸坝桥南岸防洪堤6.14km,按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护岸长度为3.74km,为预制块护岸。其余大部分河段均是天然河道,既无圩堤又无防洪墙。孔目江两岸从19城防工程开始建设以来,已建成新开河口至茶山路口段西岸堤(墙)7.05km,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其中通济桥至浙赣铁路桥段防洪墙长1136.3m,防洪墙为砼衡重式、半重力式。已建成下村河出口至孔目江大桥、西家渡至闸坝桥段东岸堤5.82km,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已建的防洪堤未形成防洪封闭圈。由于城区尚未形成整体防洪工程体系,经分析现有防洪能力为10~20年一遇。

2城市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城市防洪安全的影响

新余市城区段防洪工程除已建的22.82km防洪堤(墙)外,其余河段基本未设防,既无圩堤,也无涵闸,防洪工程与治涝工程不配套,没有相应的治涝工程设施,目前尚未构成整体防洪体系。城区东面的孔目江东岸的圩堤,虽经1995年秋对原有险段进行加固,但防洪能力仍然偏低,只能抵御略高于一遇的洪水。该工程在加固除险时,未进行孔目江的水面线设计,堤线加固缺乏系统考虑,加上城区河道弯道多,河床窄,洪水下泄不畅,致使城区洪涝灾害时有发生。袁河大桥下游约300m处,在3月至年11月间,由新余市城投公司沿河修建排污管开挖的土方堆积在管道两边土方约2万m3,占用河道断面滩地6000m2,大部分为死水断面,中高水会将疏松废土随流而下,淤塞河道,抬高附近河段水位约0.3~0.4m[1]。在现通济桥下游约15m处残留着老通济桥的四个桥墩尚未拆除,通济桥现有断面相对偏小,再加上下游桥墩阻水影响,中高水提高上游水位约0.4~0.6m[1]。“95.6”洪水就是桥墩阻水原因之一,导致上游水位抬高,孔目江左岸圩堤溃决。

对城市防洪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1)合理制定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洪标准要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城市防洪规划必须服从于流域防洪规划;既要为城市提供防洪保障,又要与城市功能相协调。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工程的布置要与城市的道路、交通、景观、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建设相结合。城市防洪规划应为城市规模的扩展提出防洪保障措施。

(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防御洪水标准,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步伐。新余市城市防洪工程大多由于建设的先天不足和管理的后天失调,造成工程防洪能力降低,要进一步加快步伐,争取中央、省更多专项资金的投入和市、县(区)地方财政收入、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资金投入。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中央、省、市、县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原有堤防工程进行改建、扩建,使之达到相应的设防标准。新建开口地段的防洪建筑物,形成完整封闭的防洪包围圈。同时,加快治涝和调蓄设施建设步伐,与防洪工程相配套,共同作用,洪涝兼治。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工程建设程序管理,严把立项关;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把参建队伍关;加强质量监督和工程监理,严把检查验收关;加强施工合同管理,严把法制关。

(3)综合治理城区河道清障。河道设障缩窄了河床行洪断面,削弱了行洪能力,使水位抬高,是防洪的最不利因素。新余市区现通济桥老桥墩由市交通局在12月底以前负责拆除。淤塞河道由新余市城投公司在月底以前负责清理。坚决禁止擅自在河道上设障。

(4)加强对城市防洪工程的依法管理。要加大执法力度,与新余市水行政监察支队合力打击市区河道违章建设,对违法行为依法给予处罚,对违章建筑坚决拆除,共同做好河道管理工作,确保行洪能力不受人为影响。

(5)加强城市防洪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突发性灾害天气是城市防洪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应加强城市防洪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预警精度,并快速有效传递。要提高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加强城市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本文作者:彭颖频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水务局)

篇4:城市出租车司机工作现状论文

城市出租车司机工作现状论文

出租汽车驾驶员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改革开放初期,出租汽车驾驶员这一体面的职业,曾当仁不让地跻身于社会十大高收入行业之列,其地位可与当时大型国企的党委书记媲美,被戏称为“挡位书记”。然而,事过境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收入群体和行业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出租汽车驾驶员经济收入呈现出相对停滞的状况,从而被人们称之为社会十大最累行业之首。驾驶员纷纷跳槽,特别是许多年轻人。以上海某出租汽车公司年和年劳动力流失的数据为例,年该公司因各种因素离职的驾驶员人数为1232名,流失率达到12.4%;流失率高达17.2%;劳动力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加速流失趋势。

一、出现劳动力流失的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情况,是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趋势,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防止和控制这一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要求我们对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租车的政策因素,直接导致劳动力流失

因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调整,上海的个体便捷货运车,近年来纷纷翻牌转成客运出租车,翻牌数量有近4000余辆,一张出租车牌照更是恶炒至40余万元。仅这一政策性扩容,就吸引了近万名在职的出租车司机跳槽。万余名在职出租车驾驶员的“转向”,无疑对本已出现劳动力队伍不稳定状况的出租车公司更是雪上加霜。

2、“黑车”市场的日益泛滥,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

近年来,本市“黑车”无证、无照经营的情况比较严重,在一些市郊地区,正规出租车反被这些“黑车”驱赶和围攻,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给正规出租车驾驶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虽然近来政府执法部门加大了打击“黑车”的力度,但我们不能企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根治。

3、出租车营运风险和成本的不断提高,也诱发了驾驶员队伍的不稳定

根据新出台的道路交通法的有关规定,机动车驾驶员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否有责,都要承担经济责任,这样发生交通事故的经济责任,一下子就成了机动车驾驶员的单边义务。况且驾驶员为交通违法行为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加之保险费率上浮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数量的驾驶员在这方面的支出成倍增长。

再加上近年来,国内燃油价格的一再上涨,驾驶员的营运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另外现在许多出租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农村劳务工,大多在市区租住房屋,由于租房价格的连年上涨,就使得不少劳务工的心理价位一再踏空,也诱导了一些驾驶员无奈地“退出江湖”。

4、出租车驾驶员社会地位下降

出租汽车驾驶员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原先的十大高收入群体之一,变为十大最累行业之首而见著报端。使得行业内许多驾驶员,特别是年轻人,为求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尊重,而纷纷“改弦更张”。

5、交通网络的改善,使出租汽车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加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近年来,随着上海地铁、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原来运距较长的出租汽车业务被地铁和轨道交通出口站的短途业务所取代,业务结构的改变,提高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延长了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广大市民在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出租汽车驾驶员却要为缩短运程而多踏“路差”,这无疑又给出租汽车驾驶员出了道难题,因此部分人只得无奈地选择离开。

二、做好驾驶员队伍稳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第一部分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扭转劳动力流失严重的局面。

1、坚持以人为本,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

员工是企业中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财富,离开了员工,企业的稳定无从谈起,更不会有发展。因此企业要形成稳定发展的和谐环境,首先必须加强企业的员工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员工素质为抓手,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意识,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出租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更加需要有一个驾驶技能精良、服务意识上佳的驾驶员队伍来支撑,它是行业发展的必须,也是乘客的期望。

要牢牢把握和运用企业的宣传文化阵地,用先进的企业文化鼓舞员工,在企业中创造和谐、良好的氛围。我们应该相信这样的道理,大多数员工都希望自己在一家优秀的公司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好的业绩和发展。和谐的员工关系,良好的企业氛围这些都构成了优秀企业的必备要素。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宣传与企业有关的一切优秀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与大部分员工积极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规范的管理行为取信人

完善公正的制度是企业对人才保持长久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业内人士曾担心因管理制度严而使劳动力流失。但作者在对多名出租汽车公司的离职的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我们的这一担心是片面的。员工关心的关键问题是制度要合情合理,要公正公平,要求规章制度不仅要规范全体职工的行为,同时也要规范所有的管理行为。

3、坚持凝聚力工程建设,用有效的激励机制鼓舞人

特点鲜明、功效优良的激励政策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和功效。据相关研究显示,人的潜力在缺乏激励时,只能发挥20%-30%,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下,可发挥到80%-90%。因此积极研究和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具有鲜明特点和优良功效的激励政策,其意义和功效不可低估,有时甚至可以起到激活一个群体的功效。企业必须注重运用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激励自己的员工,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上海一些大的出租车公司都有许多传统和独特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在稳定职工队伍的工作中,也起到过积极和有效的作用,但因在宣传上缺乏应有的力度而吃了不少亏。在与一些职工交流的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们凝聚力工作的重点往往过多的注重了“两头”,忽视了“中间”这一主流群体,而为企业默默奉献最多的却是“中间”这一群体,这一“中间”群体人员流失的'不断增加,已给企业的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因此如何做好关心、凝聚“中间”这一主流群体的工作,应成为我们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4、充分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用开拓创新的思路培养人

企业中的党政工团我们称之为正式组织,其驾御和控制整个局势的地位和能力,是任何组织和团体所无法取代的,是做好企业的各项稳定工作的主导力量,这就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企业内部,同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小团体,他们有自己的核心人物,有他们共同遵循的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称之为非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其范围内也不断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有时其作用的特殊性甚至是正式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目前,就上海整个出租汽车行业,驾驶员的来源已是多渠道多方位,劳务工比例已占整个职工数的50%以上。不同区域或不同身份的人员,为了满足自我保护的需求,会更自然、更容易地形成各种不同的圈子即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正在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产生更多的影响。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正式组织的领导,有效地引导和分化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应成为业内各级管理工作延伸和拓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我们还必须根据劳务工比例上升的特点,在这一群体中发现和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者,引导这些在非正式群体中的骨干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服务,这也是小平同志倡导的“港人治港”理论的延伸,对我们企业的管理实践同样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5、招聘留人还须清理门户,用自我扬弃的方法稳定人

针对劳动力流失加剧这一现状,企业要将稳定员工队伍、加大招聘力度的工作提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高度来理解,要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在大量需要劳动力的大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实力和人员素质要先提高;要制定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大对企业正面宣传的力度,全方位出击,充分发挥各大品牌公司的独特优势;要进一步发动和激励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发动员工之间相互推荐介绍加盟,这不仅增加了被推荐者从业的数量和机会,同时也增加和培养了推荐者在企业中自身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企业在加大招聘力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企业现有员工队伍的稳定。常言道输血更要注重止血,要加快转变观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花更大的力气和精力用在留人和构建和谐企业上,真正做到留人留心。特别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老化,团组织进一步萎缩的趋势,各出租车企业要将凝聚和吸引更多年轻职工加盟作为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尽快进行调研拟应对策。

企业在开展凝聚力工程、广开招聘渠道、注重留人留心的同时,也千万不能忽视职工队伍的清理工作。既要认真把好招聘关,又要及时清理机体内部的“毒瘤”,这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为了确保员工队伍的长期稳定和素质不断提高,不论劳动力供求关系如何变化,清理害群之马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止。

总之,员工队伍的稳定,是确保企业稳定、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是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同样,我们也必须明白这样的道理,“好”的人力资源始终是稀缺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员工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应该有比较明确的人员流动性指标,在企业生命周期以及员工个人发展周期中,有计划的实现员工队伍的稳定,使人力配置和人员结构始终处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篇5: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社区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本文先介绍了社区管理的含义和特征,又分析了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分析的问题来提出对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型城市社区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一、社区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区管理的含义

社区管理这一概念内容很丰富,近些年来被使用的较多,较频繁。它是指社区里面的各个社区基层职能部门、团体(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在特定的社区地域范围内,对社区的正常秩序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等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二)社区管理的特征

我们从社区管理的定义和具体内涵不难看出,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多样性和自治性的特征。

1、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

社区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围绕一定范围内的社区进行的,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范围局限在社区范围内;从管理方式上看,主要发动社区内的各种管理主体,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自我组织、服务和管理。现在的城市管理主要是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为带头的社区管理,他们将工作中心放在本社区,调动社区内的积极力量和可利用资源对本社区内的环境、卫生、文化等给方面协调管理。通过开展各项社区活动来提高小区内居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同时,也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来加强小区内居民的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2、社区管理具有多样性

这里说的社区管理的多样性指社区管理主体日益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内有街道办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也包含了政府职能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他们种类的多元性,共同构成了社区的多样化。他们每天在社区内活动,共同在本社区党工委和街道办主导下对社区进行管理,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

3、社区管具有自治性

自治性是社区管理的性质,它强调社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功能使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社区内居住的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居民,社群各项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因此,社区管理具有自治性。

二、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街道办事处内部结构不合理,自我认识不清晰导致职能定位模糊,社区内居委行政色彩比较浓厚

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社区内第三部门人员和居民。在社区管理中,政府一般不愿意下放权力,而且社区内的党支部建设处于失衡状态,政府往往自己独揽大权,不利于社区的`管理。在行政与自治的管理中更多突出行政意志。总是以行政意志为主,自治意志为辅助地位。

2、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共同体意识不强、素质不高、管理结构也比较单一

社区居民在社区中参加活动少,有的邻里之间还陌生,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进而对社区公共管理方面的事物的积极性也不高。好多居民由于工作没时间,自身维权意识也不够,每次参加活动都费事、费时和费力等原因,他们喜欢有问题直接找政府,这跟之前的管理模式分不开(之前政府是“管制型”),各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意识淡薄。过去社区组织的运作及居民的参与大多

3、社区公共服务缺乏社区内公共服务开展缺乏,政府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够

社区公共服务活动往往由政府承办,在开展活动时很少结合居民实际需要。之前,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入社区内的设施建设中去,对这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共服务要求条件较高。居民较少参与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过程中。

三、构建城市新型社区的对策

1、完善社区结构体系

加强社区各主体协同管理社区,政府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有时候也是有限的,社区建设不能单靠某一种力量去推动和实施。调动社区内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为社区建设所用。发挥社区中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作用,调动他们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2、加强社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社区自治管理效率

在社区管理中要想建立一支服务能力高的队伍,就要面向社会广泛吸纳人员。可以通过正规的考试招聘,也可以进行民主选举的办法从社区中选出优秀的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对于新录用的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对考试。

3、加强社区公共管理服务

在社区管理中应该区分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和社区内部的公共管理。鼓励社区内开展公共管理服务,并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和金钱的奖励。对于社区内部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可交由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来完成。

总结

城市社区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仅谈谈作者对社区管理的一点认识。社区管理离不开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共同参与,政府需要调动社区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居民进行自我管理。找准社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针对性实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姚化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基于上海模式、沈阳模式和江汉模式的实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

[2]陈岚.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江苏常熟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

[3]吕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探讨以泉州市丰泽区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汪诗颖.城市社区管巧体制巧革研究——以贵阳市为例[D].贵州财经大学,.

[5]林庆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建议[J].吉首大学学报,2015.

[6]张则武.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2).

篇6:榆林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榆林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叙述了榆林市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多渠道融资、发展设施农业、重视中低产田节水灌溉、扶持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等一系列加快榆林市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节水灌溉,管理体制,措施

1引言

榆林地处干旱半干旱,多年平均降水量398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2.01亿m,人均水资源量910m,属水资源短缺地区,水资源不能满足建设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灌溉用水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0%以上。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榆林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榆林市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随着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增加以及农业持续发展对灌溉要求的提高,相应地对农业节水灌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面临着新形势。

2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

2.1节水灌溉面积

榆林市近年来节水灌溉发展速度较快,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至底,全市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面积已发展62.81万亩,其中:喷灌面积1.37万亩,微灌面积0.44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7.25万亩,防渗渠道控制灌溉面积25.3万亩,其他工程节水灌溉面积24.84万亩。近几年来围绕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等,建成了30多个不同规模的以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示范园,这些示范园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多样化、系统化农业节水格局。

2.2节水灌溉技术

已由过去的单项节水技术研究发展到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研究,把工程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措施作为农业节水体系的组成部分开展了综合试验研究。根据全市各地经济条件的不同,提出了黄土丘陵区、井灌区、等不同类型的节水模式。涌现出米脂孟岔、靖边东坑等一批节水高效产业典型。

2.3节水灌溉设备

建成了节水设备开发中试基地,研制或引进了管灌、喷灌的系列配套管件,温室大棚微灌成套设备,低压喷水管喷灌成套设备,新型混凝土构件成型机等。同时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引进推广使用了美国雨鸟、英特耐克、以色列艾森贝克、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以及北京绿源等国内外知名公司或厂家的几十种节水灌溉设备,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

3面临的形势与存在问题

3.1面临的形势

榆林市水资源严重不足,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争水现象较为突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全市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虽然不高(约占25%),但其对用水保证率要求高,越是干旱年份或干旱季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灌溉用水的现象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将大幅度增加。过去以向农业灌溉供水为主的水库,不同程度地转为向城市或工业供水,因而可供农业灌溉的用水量越来越少。

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水资源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全市农业灌溉中仍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现象,水的利用效率不高。据统计分析,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平均仅为0.45。在现行农产品价格体制下,农业供水收益远远低于工业供水和生活供水,随着用水“多元化”的加剧,农业用水的缺水局面有更加严峻的趋势。

随着国家对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被逐步取消,村内所需劳务实行一事一议,节水灌溉工程资金面临地方筹集和匹配困难难度增大,且不能向农户指令性摊派的`新形势,发展节水灌溉如仍沿用过去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则难有成效。

3.2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二是全市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三是受经济利益,水资源相对充足地区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五是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致使有些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六是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

4加快节水灌溉的措施

4.1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的措施:对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参与灌溉工程管理经验的推广和规范力度。

根据榆林的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赢利企业;三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广泛吸收用水户产参与灌区经营管理,明晰产权,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者协会的责、权、利,改革运营机制,以充分调动与激发用水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4.2全面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

对灌溉超定额用水要加价收费,对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发展水平给予补偿,要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4.3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改革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体制,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合理方式,开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各种资金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改变过去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过分依赖政府的局面。

4.4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县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根据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4.5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黄土丘陵地区重点搞好雨水利用,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篇7: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论文

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论文

一、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一)土地与城市不协调问题。在任何一个城市当中,土地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即便近年来的很多城市都在区域上不断的拓宽,可是能够利用和随意操作的土地范围还是有限的,并且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需要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上不断的努力。我国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本身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的状态,土地与城市不协调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注意和不满。首先,城市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土地的综合利用,而是一味的在土地买卖和各项建设工程上努力,表面上得到了较多的经济效益,但实际上未对广大的百姓产生积极作用,反而是遭到了很多的舆论压力,在社会上引起的诟病较多[1]。其次,土地利用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片面的开展植树造林处理,公园建设数量庞大,不仅对城市的内耗增加,同时无法在短期内获得预期的效果,后期的投入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这就直接导致土地利用的初期、中期、后期都表现为力不从心的现象,而城市的各项规划建设也因此出现了耽误的现象,造成的损失较多。

(二)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步调问题。我国的城市数量众多,可是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发展状态都表现为两极化的趋势,很多内容的开展过程中,均是分开完成的,这就直接造成了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步调不一致的问题。从表面上分析,两项工作分开执行的时候,可以独自完成各自的任务,产生了互相不耽误、不影响的状态。可是,在一个城市当中,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二者的界限并不清晰,又都是为了城市发展而执行的任务,如果二者的步调表现不一致,那么很容易因为差异化的问题,造成很多的隐患。首先,土地管理开展的过程中,丝毫不考虑建设规划的积极作用,片面的将土地管理执行,虽然积累了很多的土地数量,可是并没有充分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对社会、对民生而言,均不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片面从现代化的城市角度出发,很多工作执行都是为了博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一度导致城市的内部出现了经济两极化现象,房价不断的提升,真正需要的人却无法购买,这种现象的出现,已经给各大城市的生存造成了很强烈的威胁。

(三)城市用地紧张,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也使得中国城市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与人地矛盾尖锐的疑问日益凸显。很多城市政府只是充沛注重经济的短期开展,对城市用地进行大规模的扩大,这么也就会严重破坏到城市土地的生态系统。但是,我们必需要充沛认识到城市土地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一旦使用不合理,那么就会影响到城市的开展与大家的日子质量。当时,在城市中存在用地严重以及路途阻塞等很多疑问。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土地资源大规模浪费等景象。很多城市并没有充沛恪守国家与政府提出的有关要求与规则。更有甚者会形成土地的旷费,这样就会形成土地资源的大肆浪费,下降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影响了城市的开展与大家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在城市中,土地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其供应情况跟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息息相关。所以,要想使有限的城市空间的效用最大化,就要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提升土地资本利用率和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而努力。

(一)制定科学的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确立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土地若不能进行超前规划,那么就难以对城市开发管理土地起到作用。土地使用者要在使用土地之前对城市规划的注意事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唯有如此,才可使土地的开发管理在城市规划的框架下开展。在城市的土地利用和总体规划中,对于用地规模、用地的比重、认可密度的控制标准应做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城市土地规划也需要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定,使城市规划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二)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通过集约和节约的方法来对土地进行开发,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增强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通过掌握城区内限制土地面积,集资开发现有的土地,走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其次,通过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尽量使优质土地得到优先使用。再次,通过开发土地提升容积率,地上和地下空间都要合理使用。最后,除了要对现存土地保护,要对土地开发的利用强度进行合理控制,使土地所在的生态系统保持自我更新,防止城市土地资源被破坏。

(三)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在土地市场控制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要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垄断,根据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情况分配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一级土地的市场出让总量进行合理控制,使用政策来对土地供给价格进行调整。城市二级市场作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再配置,其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严格审验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用途及土地规划上,把住产权登记关,充分利用优先购买权。在土地的三级市场方面,国家要通过制定规范的监督机制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使土地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从而使我国的土地得到可持续性的使用。

结束语

本文对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对策展开讨论,当下工作发展基本都偏向良性循环,未造成特别严重的隐患。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人和城市土地之间的矛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政府要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好城市土地经营管理,使城市土地的效益最大化,进而才能使城市建设朝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汉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03).

[2]刘美平.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与优化[J].当代经济研究,(10).

[3]曹建海.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J].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06).

[4]刘美平.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与优化[J].当代经济研究,(10).

[5]刘觅.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科技风,2010,10(24):330-331.

[6]解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18):211-212.

篇8:浅析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

浅析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关键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我国节水灌溉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节水挖潜改造为中心,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节水增效示范、末级渠系改造、水权转换等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利用效率。在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种植区,推行了低压管灌、滴灌、喷灌等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推动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拿四平辽河灌区为例,截止目前,全区共发展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总投资2千万元。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1万亩,低压管道灌溉面积3万亩,喷微灌面积4万亩。发展地面软管灌溉、小畦灌溉等非工程节水灌溉措施面积1万亩。年可节水4000万立方米,增产1000万公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工收入的增加和区域水资源平衡,改善了生态环境,拉动了节水灌溉设备产业的发展

二、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二是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三是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四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三、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二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三是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四是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五是“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3S”技术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此外,国外还出现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杨丽丰,何宏谋,梁志勇.西北内陆河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29(11):66—67.70.

〔2〕许迪,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20O7,38(5):529—535.

篇9: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论文

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论文

目前体育产业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我国的体育产业还不成熟,各地区的体育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而在农村和广大中西部地区则发展较为迟缓,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还在扩大。随着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体育产业应从已有的经验与教训中找到一条通往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1分析与讨论

1.1体育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体育经济功能的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成为产业的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产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997年我国GDP产值的一半。论文百事通我国的体育产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以活劳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包括实物产品(体育用品、体育器材、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食品饮料、体育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建设等)和非实物产品(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媒体、体育彩票等)。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我国体育产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迅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的领域正在不断的拓宽,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焦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1.1体育产业是体育体转变的客观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前,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经费都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80 年代以来,体制的改革和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但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需求量增大,虽然国家也逐年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然而,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方面的需要。其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也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旧体制束缚了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这一体制和思维模式,体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的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把体育推向市场,由全社会办体育,把体育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是我国体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之路。

1.1.2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完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后,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要刺激消费,就必须开发新的市场,或向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而体育消费作为弹性较大的、或者说是向民众提供文化精神产品的消费,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追求健康的需要。作为新消费热点的出现,体育产业可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

1.1.3 体育产业化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我国人口多,而体育市场的设施落后,加之本应向民众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因各种原因大多不对群众开放,使人们的健身活动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此外,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消费出现了层次变化,单一的传统的体育服务难以满足大众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上的消费要求。

1.1.4体育产业化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体育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外体育产品的大举进入,对我国体育产业造成了威胁。以运动品牌为例,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要求的品位也上升。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在国内市场占了上风,如果这一市场我们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如果我们不竞争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要我们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去占领本国市场,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还要进入国际市场,显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

1.2 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外来品牌对国内品牌冲击大

目前在中国体育市场上立足的国外体育企业几乎涉及了整个体育产业。从体育用品业来看,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彪马等国际品牌与李宁、康威等国产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运动器械器材商品中,国外产品几乎占领了高档消费市场。因此中国体育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1.2.2市场发育不完备,在主体产业所占份额小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在主体产业所占份额太小,还未形成支柱和优势。体育产业中部分产品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我国的体育企业规模偏小,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竞争力不强。体育用品企业中,小体育用品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企业的资源相对缺乏。

1.2.3市场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

目前我国在体育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交叉、越权或不到位管理的情况,体育产业和市场中的行业标准也未出台,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场运行和调空机构不完善。不少体育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时常开发上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有远见的措施,加上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的滞后,使本应利润可观的行业变得无太大吸引力。   1.2.4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产业化发展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用品业与彩票业不平衡;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出现了东部沿海省市体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城镇发展水平也明显好于农村;同一市场内产品中篮球、足球倍受关注,在健身娱乐市场中,主要集中在健身、健美、保龄球、乒乓球等项目之上。

1.2.5 缺乏专门经营管理人才

与其它产业相比,我国体育界缺乏长期的经济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营,经营管理队伍较弱,决策者不懂市场,不懂经济,影响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 改善措施

2.1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出台措施来保护国内品牌

把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格局中,加以重视并推进其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的自主品牌的健康发展,企业、公司也应该有相对应的策略来确立、巩固自身的强竞争力,想尽办法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2.2加大投入,鼓励体育产业化发展

因地制宜,以梯度推进的方式协调发展体育产业。加大对体育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推动这些地区体育水平的发展以促进该地区体育产业化进程。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当地的体育产业化发展。

2.3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相关法规、制度

目前,虽然有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覆盖面都比较窄,所涉及体育产业的方面还远远不够,并且层次较低,法律效益小。而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是,体育产业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同时,由于缺乏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体育产业市场运行不规范、体育市场发育不完善、体育市场中介机构不健全、市场主体不成熟等问题。所以,应该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国体育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我国体育产业市场法规,及早出台各项有关体育从业的法规文件,从三个方面说出立法的出发点,第一,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其次,界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最后,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并从宏观上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最终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实现竞争、激励、规范、公平、高效、扶持与协调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经济政策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打造一个良好的体育产业外部环境,使体育产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证中国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2.4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管理者是国家政策、抉择的传达者和首先执行者,因此,在大部分时候他们决定了单位、部门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但由于管理者水平的不一,有些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读”现象,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有鉴于此,提高管理者的全面能力对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的工作要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相关经验、完善总体设计、分析实施难点等方面来对管理、决策者提供支持。

2.5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培养基层体育骨干

我国体育产业不仅要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还要适应加入WTO后与外国同行的激烈竞争,但由于宣传力度的不足和人才队伍培养的滞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在加大对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培养更多的专门复合型人才。依托现有教育体系,特别是体育院校应重视体育经营管理课程的设置和有关的专业教育,集中培养适应我国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侧重从体育经营运行规律、现代管理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进行培养,最终提高从业人员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起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此外,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将那些懂经营,热爱体育的各种人才招聘到我国的体育事业中来,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中国体育市场的发展作贡献,培养起更加开放的人才意识。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的领域正在不断的拓宽,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焦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这点,并通过对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论证了我国体育产业化是顺应各方面发展的结果,并找出了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从已有的经验和教训中寻求一条通往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学区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督导检查消防汇报材料

开展党建材料督导检查的通知

督导检查情况汇报

体育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企业培训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减负机构督导与检查材料

教育局年终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库车县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论文
《库车县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库车县城市节水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论文(精选9篇)】相关文章:

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中的问题与对策2023-02-02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2024-05-08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2022-05-06

挂职干部工作的自我鉴定2022-08-19

地理活动设计方案2022-05-20

某县干部挂职工作的调研报告2022-10-27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论文2023-12-04

医院信息网络建设现状及对策论文2023-01-05

矿区城镇可持续设计理念研究论文2022-10-02

绿色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