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非设计人员的左右交互设计(精选7篇)由网友“QIA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闲言碎语:非设计人员的左右交互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闲言碎语:非设计人员的左右交互设计
非设计人员主要是说那些不直接从事设计执行的人,往小了看,其实今天聊的主要是做“视觉设计执行”的朋友们的一个困惑,如果你是一名策划师,我觉得也是属于“设计”范畴的,只是你没把最后的结果“做”出来 — 让想法变成界面、网页、平面或者电视短片。
当然,在“做”本身上就会有很多小细节需要研究,其中特别容易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非设计人员对设计师的左右,比如:你的某位客户经常喜欢叫你过去他们公司,在他面前做设计,然后他搬个小板凳在后面看着。曾经这一度是平面设计人员的家常便饭,特别是小型工作室(设计公司)。
今天说的是“左右”,也就是有点摆布的味道,这不会是让设计过程愉快的事情,而真正的“建议”又有所不同,关于如何采纳设计建议的部分,我以前有文章写过就不重复了。
一、现象为什么产生
说到有人(往往这个人是有一定决策权的,否则他也不会来提什么意见)左右设计,大部分的起因是由于对设计师的不放心,不放心的原因有:担心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不行,担心设计师花费过多的时间,担心设计师过于强烈的个人风格等。其实这个现象也不仅存于设计合作过程,有些时候是设计师太敏感。
这就像你去理发一样,有多少人敢一路睡到底,让发型师随便剪呢?你不也是在修剪的过程中,一会儿说这儿有毛边,一会儿说那里好像比较厚么?一般发型师都会耐心的和你沟通,而所谓那些主任设计师,首席设计师一开始就会询问你的想法,并慢慢的引导到更贵的剪发方式,以及更花钱的护理套装上。而我们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却没有这样的意识。
缺乏沟通是导致被“外行”左右的核心原因,缺乏和非设计人员的沟通,没有主动寻找设计平衡点的能力,当然你就会被当成招财猫供起来,你只能摆摆手,客户也不知道你究竟有什么附加价值,最后他动嘴,你出力。
二、左右你的货色们
一般容易左右设计执行的有这么几个角色,当然我是立足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设计领域来说的。如果你希望不被他们左右,首先要知道这些货色在整个和设计有关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关注的问题,他们看重的价值,才能更简单的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1. 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有一点点不同,产品经理更关注产品的品质和设计过程中的要点,项目经理确定准确的交付时间和项目中的资源协调问题。由于一个产品是有很多不同的环节组成的,这就造成产品经理牵涉的精力比较多,和各环节打交道的频率时间也比较多,事情杂,任务重,长期积累就形成了产品经理对于设计师的一个要求就是:快速,直接,节约时间的产出设计。
从设计品质上来看,除了部分有专业素养的产品经理外,大部分产品经理几乎是“美盲”,因为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准确时间地点的交货远比交出什么样的货更重要,他们允许迭代和修改,但不允许拖沓与不负责。有了这个基础,你完全可以在设计初期就要求合理的设计时间与人员安排,而不是让产品经理安排你,这样你会很被动。
另外在流程上,如果你的设计方式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那就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了,所以如果出现问题,你以“如何有效节约时间成本”的方式去沟通,远比“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浪费时间”更为有效。
2. 程序员
研发系统中,设计师和程序员之间有说不完的故事,无论两拨人如何掐架,最后他们的工作内容与成果还是有非常强的关联性的。所以在和程序员沟通的时候,要注意程序员的思考方式:逻辑性强,只做有用的事情,不影响稳定。
很多设计师不会沟通的原因就是你总认为别人要和你想的一样,然后自己慢慢去体会,这样的等待是没用的 — 一头驴拉了的磨仍然是驴,它不会因为你给它套上了更轻的磨,而感激你,
要组织程序员因为“技术难度”或“时间压力”否定你的设计成果,唯一的方式是了解他们的思考逻辑,不要演示不切实际的设计,不要提出不符合技术逻辑的想法。
我当然不是希望你有编写代码的能力,但是你至少要知道目前他们使用的开发手段的效率,以及程序部门的工作压力,实现你的设计不会让程序部门得到直接的褒奖,而因为你的设计影响了系统的整体稳定,则有可能影响程序员们的KPI,这才是关键。
3. 老板
好的老板鼓励创新,但监督不了实现的时间,因为他觉得设计师应该能够处理好;差的老板也鼓励创新,但得到成果后往往手足无措,或者根本察觉不到这个创新的价值。所以设计师的工作很矛盾,迎合老板最终只是在视觉手段上耍了一些小聪明,而并不一定是这个设计有多好。
老板关注设计产生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他对设计的信任建立在公司内部亲信的认同,还有客户的认同上,所以你要较劲脑汁想出一些办法,在你们的产品领域找到“设计有价值”的证据,并且做出专业的成果展示给老板看到。老板只看成果,他不会关心你的过程,甚至你认为过程很美的时候,他觉得你花了太多的时间。
成本是老板经常会考虑的问题,因此在每个设计的沟通过程中,先想想“这个设计的成本我如何控制的”,而不是在老板和你讨论所谓设计的时候,你先说“要做好,我觉得应该做这些投入”。做设计之前,首先做到为公司着想,为老板着想,他会更信任你。
4. 客户
客户左右你的设计,那就是天性来的。如果把一个产品当做一个孩子,我请个保姆来给她洗衣服,设计发型,化妆拍照,我自己也得给她梳梳小辫,扣下扣子吧?而无论你是多么牛气的设计师,你也要相信,客户一定比你更懂他的产品。
因此,对于产品的意见也许他认为有更好的方式,在和客户的沟通过程中,一般是以各种设计的可能还有展示去说服客户的,在比较中让客户得到选择。这种方式类似于一种内部提案,从不同的方向出发,找出设计执行的更好的方式,做筛选题。大部分客户也是接受这种方式的,只是你的引导能力需要锻炼一下。
要让客户不左右设计呢,一般就两种情况:一是慕名而来,充分的信任你的设计,当然还有名声,而且刚好你的思路完全和客户的想法合拍,干柴碰到烈火,一切都很顺利;二是客户完全不懂,反正只要你出个还行的玩意儿就可以了,要求不高,当然报酬也不算太高,不是他赶时间,就是你赶任务,总之一切都安然无恙。
5. 决策影响角色
上述4个角色的身边人往往都是可能影响到你设计过程的“影子杀手”,如果你的老板对设计结果不是很放心,又不好意思在公司开会问,那么有可能他会拿给自己的朋友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如果你的产品经理不知道设计结果是否合格,他也许会发给某一个他认为很专业的“业内人士”,即便那家伙可能是网友,他也会听取他的“真实意见”……. 这就是单向设计的悲哀,在设计师没有主动建立沟通渠道的时候,沟通的价值就被稀释掉了,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原本应该是你作为工具让他们闭嘴的。
那么这些边缘人的情况就太多了,如何应对?其实非常简单,他们不是真的抱着负责的态度来看待设计的,没有必要,也没有给劳务费,一般都是集中于“挑刺”,如果挑不到,他们都会说:“还行”,“挺普通”,“不错了”。这些答案的来源就在于你的设计提案是不是漂亮,如果你在视觉层面做得够好,够专业,一般他们的意见都不会太难听。毕竟,他们未必了解产品的意图。
最后,其实他们也算可爱的一群,没有人会死乞白赖的非要和你在设计上搞个你死我活,只是作为设计师,有时候我们太单调,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重视,相信只要做好了设计“人”,你也一定可以成为设计“师” — 先开放你的气场。
本文来自:lytous.ucdchina.com/?p=2261
篇2:闲言碎语:设计领导力交互设计
话说设计师是不太好管教的,敏感,冲动,个性鲜明,理想主义……这一切都让大家很头痛,但是我们又是爱设计师的,因为他们带给了大众很多新鲜,很多创意,很多思考,因此一些小脾气也就不那么严肃对待了,不过,当一个设计师的职责和岗位发生变化的时候,问题就容易出现。
我了解到一些从设计师职位白手起家的朋友,突然转到设计主管的岗位后,一时找不准方向:一方面有可能因为军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一方面又得赶鸭子上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个时候面临着一个挑战 — 再像过去一样和突然变成下属的同事们勾肩搭背、推杯换盏似乎不太自然了,又想宽容管理,又发现推行困难。
其实,这些心理或者人际关系的变化都是自然的,作为从设计师角度来看,一旦开始带领团队,就意味着“他的设计实力是我们中最好的”,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也有可能并不是这样。冲锋陷阵和带兵打仗是战略和战术的区别,在你成为一个设计团队的领导之初,你就要开始专注于领导力的培养。那应该有哪些做法呢?
1. 不要空想,要有实践
很多初出茅庐的设计主管,总有这么一种心态 — “老子终于媳妇熬成婆了”,于是大理念,大动作,三天两头搞设计策略,设计规范,一个部门工作制度差点写成《拿破仑法典》。等一等,这是我们需要的么?如果我们只是需要一个人来把事情变得更复杂的话,我们请一个经济学家就好了。。。
你可以有3年计划,5年布局,不过你部门的伙计们可不是这么看的,如果年终的时候今年的工资没有增加的迹象,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一年的工作意义降低50%。所以每个设计主管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用主义。
建议管理的思路和部门目标,用一句话就能总结出来,然后剩下的事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少说废话,少做错事,如果你要问我当初做主管的时候是怎么干的,我只有一句话“让部门减少会议,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优化品质”。
2. 不占有属下的工作成绩
有一些刚上岗的主管,诚惶诚恐,最大的压力和担心来自于“万一他们做不好怎么办?” — 于是,挑灯夜战,经常加班的主管我们时常看见,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帮助部门员工擦屁股,上下夹板气。
当你在为其他同事背负他们应该的责任的时候,这不是一种帮助,而是一种侵占,你的过多劳动导致了成绩的侵占,事情彷佛都是你做的,你在扮演上帝的角色,
部门应该是协同作战的关系,责任的明确和合理的流程,才能让每个人都吃到肉,你别想自己把肉炖了,给别人一点汤。
3. 提出各种问题并带领大家解决
作为一个小领导,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发现部门的问题,产品的问题,用户的问题,并带领团队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团队成功的原动力,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团队没有问题可找,没有目标可追求,那么就是说明你退步了,你拖了团队的后腿,你应该把你的宝座让出来。
一个团队总能从以下几点上找到更多的突破口和进步方向:个人设计能力、设计协作能力、公关能力、市场运营经验、产品设计流程、团队文化与氛围。
如果你眼神够好,发现了一些问题,请和大家一起解决,团队的作用就是团结共赢。而且在中国的公司中,枪打出头鸟的事情不是没有,所以用团队精神去推动一个事情还是相对安全的,谨记“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4. 鼓励创新,奖励错误
鼓励创新大家都懂,但是那玩意都是口头的,牵涉到具体的资源的时候,你的工作就来了,为了创新的过程中更加平顺,你需要向更高层的领导申请资源和支持,并且勇于承担创新过程中的困难。
奖励错误,是的,但不是奖励无知,这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新的产品设计在创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与声音,如何保护好这些原始的创意雏形是一门极高的技术。一名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出现了方向和思想的偏差,这本质来说是由于主观和产品经理的沟通不利,传达不到位,而且在某些错误中,有可能获得新的可能。所以,我们会鼓励奖励,而不是责罚,否则你的公司将不会得到任何有用的创新。
5. 分享成果,懂得欢庆
说到这里就不是做设计的事情了,而是做人。无论你的努力是不是个人行为,一旦得到成绩,请分享给团队内所有成员,无差别的奖励,这是振奋士气的好思路,至于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做了有何正面的影响,请参看《杜月笙传》。
设计团队自然是一个灵活,青春的组织,那么日常还需要一些激励,工作上的成果,可以释放为生活中的轻松,组织安排一些欢庆的活动,会让团队里面的神经不那么紧张,既然你们都让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压得只有呻吟的份儿了,请保持自娱自乐的好习惯。一个死板的领导会不会让属下感到愉快的,工作不愉快,成绩自然就不见了。
当然,做领导没什么不好,做什么样的领导却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我建议在上面把升职通知告诉你之前,你最好客观分析目前团队的状态,你究竟是不是合适往上走,如果不合适,赶快打住。
不合适的情况有:1. 性格原因,不爱战略性工作;2. 自己管理能力储备不够,支持力度有限;3. 过于热爱技术性工作,缺少兴趣。
本文来自:lytous.ucdchina.com/?p=1910
篇3:闲言碎语:男女有别做设计交互设计
今天聊聊设计圈子里面的性别问题,最近有个做设计的女性朋友企图转行了,这引起了小撮人的极大反思,因为这名进步女性的设计能力还不错,而且还远远没有到所谓的“退休”年龄,报着英雄识英雄的情操来看这个事情,还是挺让人惋惜的。
通过这个现象我再回首这么些年经历过的公司,认识的同行朋友中,确实女性设计师非常稀少,其中优秀者更是寥寥无几,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这种现象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中国特色还是全球危机?我认为一个成熟健康的设计圈中,如果匮乏优秀的女性设计师是非常不妥的,这从人种平衡,可持续发展来看也是一个隐患。所以,我闲言几句分析,欢迎大家踊跃讨论。
做设计的优秀男性设计师为何比女性多?
首先,不可否认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我们仍然处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男性承担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社会次序,解决棘手问题的责任,这不是说男性多牛B,而是人种结构的问题。这样的结构导致了男性在社会地位,职业等级和就职机会等多方面有了话语权,数量上的占优,选择权的占优使得男性设计师的数量必然超过女性设计师,这点上我们和国外没有区别。
其次,在庞大数量的人群中挑选出精英显得更为简单,这不但是选择的范围广,数量多必然导致质量高的要求和激烈竞争,也更容易刺激优秀的男设计师诞生(可惜我们的国足没有遵守这个定理)。而女性作为比较敏感和柔弱的个体,很少选择与男性竞争,这使得心理上总是“只要做到标准即可”,而不是“必须超越某个水准”,因此后天的自我要求降低也扼杀了一部分有天分的女设计师脱颖而出。
最后,男性在荷尔蒙的成分上决定了其忍耐,爆发力,责任感的特点,有科学研究证明,在从事艺术创作过程中,男性用于灵感创造的部分,和创作过程中脑部分泌的物质与性高潮时的成分大体一致,因此一个具有天分,并在后天加以锻炼的男性设计师在面对设计的时候更为积极和主动,这是本能的现象。相反,作为女性在这个层面的反应不是特别突出。
女性能不能做好设计?什么是突破口?
那么女性是不是就不能做好设计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代设计史证明,国内外涌现出的优秀女性设计师还是非常可观的,只是在比例上还是落后于男性设计师,这期间和“设计”产物的性质有关。
设计面向的行业不同,是一个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技能,但由于设计方向不同,所以对设计师的要求也就不同,这不仅对设计师所受的教育,设计师的性格有关,也同样与性别有关。比如:在工业设计领域,像汽车,游艇,军工等,几乎看不到女性设计师的身影,而在家具的产品设计领域,我们却能发现大量的优秀女设计师频频获奖。这就是性别差异的直接结果,女性首先对于家庭的概念更为细腻,繁衍和养育是其本能,由于她们对“家庭”的理解更为深刻,因此在设计中更能发现男性设计师注意不到的细节。
一般女性表现出顺从,温柔,细心,关注细节,强调视觉美,整洁,母爱的特质(现代社会也有部分女性具备较强的男性思考逻辑和体貌特征,暂不做讨论),因此,女性设计师较容易在以下设计领域取得成就:关注社会道德和公益的事业(公益活动,展览设计等),关注家庭与健康的事业(家居设计,装饰设计等),关注外貌与日常生活的事业(服装设计,娱乐产品设计等),关注儿童与教育的事业(玩具设计,婴幼儿产品设计等),
所以,我们在评价是否有优秀的女性设计师的时候,应该先从不同的领域出发,做到客观,公正,女性同胞们在准备踏入设计行业之前,也应该先选对路子,这和你选男人一样,不是只有男人才怕入错行的。
什么在促使女性从设计圈中转行?
健康 — 女人是水做的,水的意思就是需要保护与爱惜,天天面对电脑挥舞鼠标,一日三餐三个盒饭,熬夜到蓬头垢面,就算女同胞们在情感上接受,在形象上也是万万做不到的。何况还要面对电脑,面对无情的老板,面对计较的客户付出大量的脑力,辐射强,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生理期的情绪……. 这一切因素都会极快的摧残着青春,如果是一帮糙爷们儿,可能一圈围起来喝个酒,WOW一下,这气就算过去了,但是女性朋友无法加入到一起撩起裤脚啃鸡腿喝啤酒吧?所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导致我们的女性设计师朋友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收入 — “男人是赚钱的,女人是花钱的”,虽然这个话说得有点不地道,但是女性们是欣然接受的,女人要化妆,要买衣服打扮,要护肤,要吃营养品,要娱乐,要星巴克…… 这些都需要收入的支撑,在没有找到另一半分忧之前,就算找到了,男人们也并非都是李嘉诚的儿子,还是需要靠自己出份子的。我国设计师可怜的收入如何支撑呢?于是,在女性设计师朋友们看到自己的闺蜜正常上下班,双休富裕,写个软件有奖金,卖出产品有提成的时候,她们再也坐不住了 — “就算不给老娘加钱,也至少得让我好好休息吧!”,所以大量的转行事件不断发生。
婚姻 — 恋爱结婚生子是中国女性迈入成人阶段的三个必选工作,我们的社会形态还无法接受像《sex and city》中一样收放自如,女人需要被关怀和崇拜的目标,可惜在大部分设计岗位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之间都很难找到这种感觉,这也是设计圈的尴尬,所以在选择婚姻后,大部分女性都选择不再回到设计岗位,而少数没有人性的公司更是在女员工(尤其是设计师)结婚或者怀孕后直接让她“被转行”。面对婚姻的幸福时,大部分女性设计师都有“早离开早超生”的想法,可以说,目前国内的设计行业是一个最难让女人感到幸福的行业。
给设计圈女同胞们的建议:
1. 设计圈是个乾坤大挪移的地方,你的才华可以在这里尽情展现,但也需要你付出敷面膜和遛狗的时间;
2. 设计圈也有潜规则,过强的女权主义也可能适得其反,不过还好我们不是娱乐圈,我们至少还穿着衣服;
3. 你的坚持也许会获得成功,也许不会,所以在努力设计的同时,努力找一个爱你的,可以依靠的男人以备不时之需;
4. 你有好的想法应该积极的发挥出来,很多设计圈的男人也是猪头,不要害怕与他们竞争;
5. 如果你爱设计,也不一定非要干设计师这个职业,任何领域都可能需要你细腻的智慧和创意,根据你的生活情况酌情选择。
本文来自:lytous.ucdchina.com/?p=1537
篇4:闲言碎语:设计顾问干什么交互设计
设计顾问这个词有点借鉴学术机构职称体系的意思,也就是某某公司需要设计包装(有可能是产品,有可能是形象,也有可能是公司的整体流程),然后找了个“顾问”来咨询咨询,指导指导,一般设计顾问有长期聘用,也有短期的外部项目制,但多半都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
既然是一个担任咨询职责的位置,设计顾问也不仅仅限制于个人,通常还有公司实体的,比如平面设计领域的毕学峰设计顾问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企业一般产生了设计方面的问题,才需要设计顾问这么一个角色,那么设计顾问的最大价值也就在于是否能够有效的、快速的解决企业的问题。
由于UI设计这个领域比较新兴,很多公司都是在摸爬滚打中成长,团队也是从无到有的慢慢发展起来的,凑巧我多干了几年这工作,也经常碰到有一些企业找我“顾问顾问”的情况,但我发现其实很多企业并不太清楚“设计顾问”究竟需要做什么工作,这些工作的价值在哪里:
1. 面对领导,顾问不是救世主
设计顾问从外部走进一个公司的时候,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首先要和企业的老板(当然,如果不是老板的话,起码得是具体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做好沟通。顾问会按照具体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这就像老中医把脉开方一样,首先需要病人具备一个坦诚的心理、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充分暴露出来。
我相信任何担当设计顾问角色的家伙都没有一个万能配方,放到哪里都是旗开得胜的,因此从领导的角色来看,需要和顾问一起研究目前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哪里?需要什么样的手段来处理?预计多少时间和成本?同时,也要明确设计顾问的职责,就算是更为高雅的雇佣关系,也不能忘了甲乙方的责任关系 — 很多“设计顾问”们除了把一些现成的资料(有可能就是他以前服务的公司)带进企业外,其实很难解决什么真正的问题,最后发现有困难了,又拍拍屁股走人。
2. 面对流程,顾问不是安检通道
设计顾问很多时候主要工作就是梳理合理的设计流程,由于是弹性的合作模式,关于流程中的执行和检查,设计顾问不可能每天盯着,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层来进行配合监督,并实时的提交流程情况。
好的流程要稳健推进,冗长的流程要适当精简,设计顾问应该提供的是一个合理成本和风险控制下的最优工作模式 — 而不是所谓的,“因为我是顾问,所以我要拿出一些复杂的,高级的方法”,面对的企业和产品的不同,导致了设计方面的问题不同,能屈能伸的提出方案才是顾问的价值。
甚至,某些比较好的设计顾问公司也有水土不服的情况,一些本地化的习惯我们要适当保留,认为那些“大公司的流程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思想应该尽早抛弃,而从大公司里面出来的设计师也未必是你们很好的设计顾问,
3. 面对产品,顾问不是用户
即使是作为顾问,作为一个看上去的专家,顾问也不可能用自己的经验完全替代用户的想法和习惯。设计顾问对于产品最大的作用在于:提出新的创意,探讨产品成功的可能性,分享产品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给予产品设计准确的指导,进行产品原型阶段的设计。
而这个产品究竟是不是好的,必须要用户来测试,要市场来检验,如果你认为邀请了设计顾问来参与设计过程,你就可以放心回家睡觉的话,那么谁都不能对你的产品负责。
曾经有这么个小情景:“诶呀,周工,你看这个应该怎么设计好呢?”,“可以XXXXX这么做,但是做完后最好再请用户来测试一下。”,“还要用户啊?你不是专家么?”,“。。。。。。” — 不要随便说谁是专家,你才是专家,你全家都是专家。
4. 面对团队,顾问不是经理
设计顾问有个重要工作,就是对团队的培训和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试问哪个公司会一直放心一个外部人员来控制产品呢?所以顾问一段时日,把自己的团队带到更成熟的阶段,省时省力。
但顾问只能解决知识储备,项目经验,设计技巧和产品视角的培训,可以帮助团队的成员从理论和实践中提高,却永远做不到一件事:端正团队的职业态度。这个性格和气氛的问题,是需要团队的管理人,通常是部门的经理来完成的,而且由于设计顾问的敏感性,往往部门经理是比较漠视他的,这就造成一种部门气氛的非暴力不合作现象。
其实,从设计顾问开始干活,公司层面就应该明确出设计顾问与设计部门经理不同的分工和关注点,避免产生一些职能上的误会。如果不巧,你的经理还有点心胸狭窄,那么等着你的就是团队逐步分裂。
5. 面对客户,顾问不是强心针
面对高级客户,一个较好的设计顾问是做外部交流的时候的必备武器,特别是那些正迈向高端发展的公司来说,设计顾问一般具备比较优秀的设计视角,有一定的说服客户的能力,当然还有演讲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除开这些,设计顾问并不是客户的强心针,而是客户的润滑剂,磨合合作过程中对于设计理解的偏差。
一个好的设计顾问不可能带来更多的订单,但却能帮助公司提高设计的品质;客户同样明白这点,因此对于这个人的判定,有时候是一个照面就定终身的事情。当然,好的设计顾问还会在拜访客户之前做好客户的研究,包括拜访过程的设计,这也是pre-sales的重头戏吧。
说道最后,设计顾问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你和客户确定设计报价的时候的定盘星,价格的杠杆可以通过这个角色来控制 — 诶,这个确实很~~~
本文来自:lytous.ucdchina.com/?p=2080
篇5:闲言碎语:设计的知性美交互设计
周末偶然从一位友人那里看到了HERMES的方巾CATALOG(产品型录),虽然不是最新的介绍,但是整体的设计和品牌韵味瞬间把我吸引,求之,拍之,还有一些话想聊聊,
如果你对时尚稍有了解的话,应该听过这个来自巴黎的著名高端品牌HERMES(中文称为:爱马仕),创立于1837年的Hermes以制造高级马具起家,20世纪初开始涉足高级服装业,而这本catalog是系统介绍其方巾系列产品的小册子,我看过的CATALOG大概有上千本(我相信大部分平面设计师可能看得比我还多),但是这本小册子却让我眼前一亮,有种冲击。
在长达100页左右的册子中,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多样化的使用和搭配丝巾”,这使得它看上去更像一本说明书,但是贯穿这其中的是一种设计的知性美。一个从事了上百年的纯手工家庭工厂,虽然演变为一个年销售额几十亿法郎跨国时尚集团,它对于时尚和品位的理解仍然带有固执的贵族审美观。
一本CATALOG如果单纯的讲究大,全,亮,则是非常普通和严肃的做法,推销的意味大于品牌的主题,会显得品牌非常庸俗,无论是LV,GUCCI还是HERMES,它们在CATALOG的设计上秉承着一种“品位的态度”和“时尚的教育”的双重责任,购买产品的客户需要在购买过程与解读产品的过程中找到新的亮点,感受到设计的意图和细节,这就是设计的知性美,
丝巾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其他的产品同样如此),不同的用户,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环境,却会给予它特别的生命感,这种多维度和搭配的艺术,不但体现了穿戴者的独特品位,也显示了产品本身的生命力。CATALOG变成了有用的时尚教科书,而不是花拳绣腿的宣传品。
但凡立志于品牌百年老店的时尚企业,它们会自觉的保持一种品牌的统一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体现在店面装潢,产品的摆设搭配,店员的培训,铭牌,CATALOG等诸多方面,相同的元素,不同的知性传播,既不生硬,也绝不随便,但你会感受到品牌的用心和责任。
我拍了几张供大家欣赏,这本册子我不知道北京和上海的专卖店有没有,据说是从巴黎带回来的。
本文来自:lytous.ucdchina.com/?p=1462
篇6:闲言碎语:设计的技术资本交互设计
有个设计小兵问:“我能不能只做纯设计,不参与实际的项目制作啊?那些东西太枯燥乏味了,不适合我,”
我回:“纯设计是什么?你觉得什么适合你?”,小兵很有信心:“就是只提出概念,不具体动手咯,你看那些创意总监不都是…..”
我听出他的心思了:“你是创意总监么?另外,你不想参与实际项目是不是因为做不好?”小兵:“…… 这……”
正向来看,我们可以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这个家伙想成功,想站得高,比较积极,有所要求;反向来看,我们可以认为他没学会走就要学跑,心态浮躁,不负责任,眼高手低…… 你看这就是我们奇妙的职场文化,两面都能说,里外不是人。不过这种现象出现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听到过“真正做创意设计的人都是不做具体实事的”这种论调估计超过1000次,也就延伸出 — 是不是达到更高的设计层面以后,就不需要再碰技术了?
这里就不谈“关于新兵蛋子是否可以不从事技术岗位”的问题,因为答案显而易见,不值得聊。我们聊聊设计思想和技术具体的关系,比较有用。首先,这两个概念要先弄清楚,设计是有美学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创造性传达,并不是假大空的所谓无限创意;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手段,不是工厂里面编制麻袋的小工手艺。
1. 技术必须掌握,而且保持对它的敏感
我的一些设计总监(不是自己创业,是打工那种)朋友基本上分为两类,从事具体设计工作5-后,转向了产品定义,设计培训与分析,以及市场开拓中的售前攻坚环节,那么他们考量的范围自然从技术层面转到了社会关系,资本运作,市场分析等定性领域;而另外一种成了标准的设计领头人,带领团队,开发新型的设计概念和模型,这样的家伙会对产品和客户研究的整体设计环节做深入研究。
小白们的错误理解,往往就是认为第一种领导应该管辖第二种领导的范畴,并采取第二种领导的思考方式,但是如果真有第二种领导在位,他又觉得这家伙缺乏第一种领导的全面和深度。内心独白就是:“怎么不让老子来干呢?我来的话肯定比他强多了!”
但无论是以上哪种,都应该保持对技术层面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思维,为什么?目前的世界是一个工商业为主导的社会,无论什么产品与服务,都是由技术的进步在推动,事实就是设计师如果不了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他也就很快的被抛弃在设计的前沿。
,我记得有次和一个国内大型手持设备厂商开会,对方的设计总监问我:“你这个界面设计得不错,是用MAYA作的吧?”我答:“哦,图标我一般用Cinema4D,速度快点。”对方不屑:“哦,我们都用MAYA6.0做的,cinema4D太老了”我年轻人不懂事,顽皮了一句:“恩,我们有时也用的,不是升级到8.5版了么?”
当然,软件版本不能直接得出设计思想不前卫的结论,不过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连最切身的工具的状态都不了解,我很难相信他们的设计人员还会主动的研究产品科技的变化,技术进步对产品功能的提升,用户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转变,
2. 技术能够开拓眼界和思考深度
绝大部分的朋友都经历过这种情况,很多向你提问的初级设计师朋友,第一句话都是:“请问你的这个作品是如何做出来的?”这就是一种技术贫瘠的表现,很多情况下,当你的创意受阻,视觉表现能力不够的时候,都是由于你的技术储备不足,你不知道一种视觉方式应该如何通过软件和手绘来完成,你用不好你的工具 — 这就出现了“敢想不敢做,敢做作不出”的尴尬。
深入研究技术还可以拓展设计资源的占有率,你获得了更多的设计工具的经验,结识了更多的技术精英,导入了很多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在遇到困难的过程中学会了自己动手,培养了主动寻找资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不都是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的能力么?你还可以了解了技术的难度和实现的周期,不会再大骂技术人员的无能,没有满足你的“创意私欲”。
有一种迷思是:“如果花太多时间去研究技术,那我不是浪费了创新思考的时间么?”拥有这种想法的朋友是非常天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根本没有冲突,你的冲突在于你没有决心和毅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设计上,你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酒吧,逛街,无聊的肥皂剧和等着别人来手把手的免费教育,你的主动性缺乏还要找一个借口,并且迷惑大多数和你一样无知的小白。
韩国三星的做法是购买技术和专利,为创意做支持,但同时也在全球建立设计学院和在企业中全面推行三星特色的设计体制,你可以问问你自己,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情,你能有何资本去做?努力的含义就是在沉默中勤奋,并且取得阶段性的成绩。因此在问“我的设计为何没有感觉的时候”,先问问自己为这个设计背后的技术储备做了多少。
3. 技术是设计能力的重要资本
技术的积累不单单是你能够使用更多的软件协同工作,了解更多的技术词汇以便会议时滔滔不绝,也并非你对待菜鸟时做前辈状,技术的知识带来的是对产品整体的理解,如果你希望进一步的往产品设计方向发展,那么围绕着产品的技术环节与背景,你应该了然于胸,以便提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设计师可能无法完全投入去研究技术本身,也不是一定要到siggraph上发表论文才能证明你设计的先进性,我们应该平和的保持对技术的关注和应用,尊重所有的制作人员与技术开发人员。退一步说,即时你不去使用技术,你也应知道面对一个设计难题的时候,什么样的技术能力和人才可以给你帮助。
如果你真的懂了我的意思,你也就应该明白,世界上真正的制造大国,技术大国,并不是我们自己,我们还需要更虚心的走更长远的路。设计师如果只会玩嘴皮就像孔雀在开屏,光鲜亮丽的背后,一定会露出屁股。
本文来自:lytous.ucdchina.com/?p=1792
篇7:闲言碎语:设计师的等级交互设计
这是篇受朋友邀约的文章,有天一哥们在IM上问起:“你们公司给设计师定级别么?”,这话要分两层理解,一个是企业对于员工制定的岗位等级,一个是设计师在行业内的共识区分出的“等级”,两层理解摘开了说,都可以单独写一写,不过仔细想想,我国大陆地区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设计师”,因为我们没有个设计师工会体系,所以等级这个问题基本上只决定了设计师在企业的角色和辨识定位。
那些做SOHO的设计师,由于没有一个工会保护,因此权益和收益都无法准确衡量,地区差异也限制了公平的水准判定。设计师的等级(如果一定要有这么个评级的话)应该有这么几个维度:设计水准,行业知名度,工作业绩,薪资基数,获奖次数,媒体发表,从事领域的成熟程度等……
设计师在企业中是如何评判等级的:
企业对员工的等级划分正规的叫法是“岗位等级工资制”,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划分岗位等级的初衷不是划分公司人权阶级,而是方便工资的体现,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划分本来就是对于不同等级职位的硬性标签。
这种制度沿用了很久,只是在公司有了设计部和设计师群体后,设计师群体也顺便被发配到这种管理制度下而已,我们常见的对于设计师的划分有: S级,A级,B级,C级,如果评级是D级的话,基本上意思就是让你“被辞职”。无独有偶,国内大部分的企业中,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设计公司,都乐意采取这种等级分配,因为它比较简单有效。
那么等级的判定依靠什么?依据这几点:岗位等级,员工能力,工作绩效。
岗位等级很容易理解,你是以设计总监的身份过来的,自然比以一个设计实习生的等级高,对应的管理权限和薪资起点也高。现在有些公司在推广岗位等级的“动态化”,也就是竞争上岗,业绩说话,你如果不努力就不可能干一辈子经理,这是值得提倡的;
员工能力比较复杂,定性的因素会多一些,一般包括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进步的能力,这里存在的最大漏洞就是,如果评定员工等级的那个领导是个弱货,而且人格有缺陷的话,员工的能力很容易被轻视,更有情况是,领导为了面子会使用大量比他更差的员工,这就是俗称的“笨蛋爆炸”理论 — 60分的经理雇佣40分的主管,40分的主管雇佣20分的员工,最后得到一个“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团队;
工作绩效比较传统,就是你做了多少活,加了多少班,和领导谈话的时候是不是莫名兴奋状,对公司无限忠诚,对老板无限瞻仰…… 基本上这个维度不应该掺杂定性因素,以数据说话比较好,但是谁叫我们生在一个人情社会呢?所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吧,
多说几句:以上只是简单的评价和原则,用于设计师指导自己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态度,实际上对于岗位工资评定,还有相应的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的制定,货币转换,与市场工资率平衡等细节问题,不过那都是人事和财务该关心的事。想了解的朋友自己google吧。
设计师在行业中的等级:
这个问题又要得罪人了,总的来说一句话:你在企业里面的等级不等于你在行业里面的地位。
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喜欢扎堆了,这是好事,也是个陷阱,你是个真师傅还是个假把式,很容易在某个场合彻底暴露出来,每个设计师的每个作品,每个采访,每个行动都在被很多眼睛注视,谁叫我们设计圈都有“文人相轻”的臭脾气呢?因此要在这块土地上获得掌声是非常困难的,但这也说明了设计师等级的含金量在提高。
设计师在行业中的等级是一种共识的状态,体现在两点:知名度和美誉度,这都是公关上的词汇。设计师有时候和干政治一样,取决于有多少人认识你,认识你的人中有多少喜欢你,不同的是,我们无法给人画大饼,我们都是靠努力和作品说话,缺乏持久的进步也就缺乏了关注的眼光。
在行业中的等级不但体现在设计水平上,而是对你整个人的认可,这种认可的价值比在公司中的职位更有力度。在公司中你对老板和作品负责就可以,在行业中你要对自己和观众负责,视觉魅力上增加了人格魅力的因素,相当有挑战。
等级是否重要?
强调“人人平等,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们先听我说说现实,再决定要不要批我。社会必然是有阶级的,无论你们承不承认,公司也就是一个小社会,公司也绝对是有阶级的,有阶级就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分配,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等级认可是最快的占领资源的方式(这个观点的论证请见《进化论》)。
那么也就是说无论在公司还是行业中,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确立你的准确的等级是非常重要的。你在公司中如果是一名设计经理,你有可能获得外派学习的机会,有可能增加交通和医疗补助,有可能获得调户口的优先权,有可能拿到公司的员工奖……. 我说的还不够三俗?我再俗一点,你的等级决定了你能够见到的人,获得的机会以及看待事物不同的眼光,对你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当然,我也不完全同意“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有些人确实不具备文武双全的牛B品质和自残式进步的性格,如果你衣食无忧,那么这篇文章对你来说 不值。
设计行业(你可以映射到大多数工商领域)目前的现实证明,就算所有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也等不到“英特那雄奈尔”的那天的。所以,每个设计师要争取把自己变成有产阶级,这样我们的话语权才会被提升。
本文来自:lytous.ucdchina.com/?p=1566
★ 闲言碎语生活随笔
★ 国培计划登录平台
【闲言碎语:非设计人员的左右交互设计(精选7篇)】相关文章:
财政工作业绩个人总结2022-11-05
女性心理的论文范文2022-05-04
我的幸福仍旧是你2023-02-16
情绪辞职信2023-02-23
教师校本研修成果总结报告2022-04-30
研究生毕业感想2023-09-09
关于我所理解的什么作文2023-12-27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感言2023-08-30
产品经理3年沉淀和总结交互设计2023-01-01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怎么写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