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3年沉淀和总结交互设计

时间:2023-01-01 07:27:21 其他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产品经理3年沉淀和总结交互设计(集锦17篇)由网友“贝利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产品经理3年沉淀和总结交互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产品经理3年沉淀和总结交互设计

篇1:产品经理3年沉淀和总结交互设计

的到来,盘点过去的1年和自己的产品职业生涯,突然发现不知不觉间入行已经快3年了,想想自己走过的一路也算多姿多彩,于是写写,记记。

(一)职业瓶颈和三重境界

个人职业生涯中,随着自己的成长,你会很明显地感到有瓶颈挡在你面前,说明你的技能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了,厚积薄发,一旦突破就将进入另一个高度。

我的职业生涯中,也存在着好几个这样的瓶颈,这些瓶颈伴随着我的成长。

(1)初入,如婴儿般疯狂地吸收着一些可以吸收的知识:产品功能和原型、产品流程和业务逻辑、用户体验和人物角色,产品入门并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2)转变,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组建UED部门、制定流程和规划,并以UCD的思想推动第一个项目:项目方案、用户访谈和问卷设计、需求分析、可用性测试。

(3)厚积,在一个庞大的大项目下做产品。PRD、评审,项目推动、测试验收、上线跟踪。在大平台下形成了大视野,并且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4)薄发,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同时负责产品部门的规划工作。关注团队搭建、项目管理、产品运营和推广、手机端产品设计。

每个瓶颈都是非常充实和紧凑的过程,恨不得一下子把一切知识啃掉,一天花几个小时在阅读资料、做密密麻麻的笔记、制定一个又一个计划。然后拿着笔,花掉一个个完成的项目,这个时候充满着成就感。

也在这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时间管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方法和技能。用elya妞的话说她是披着“PM”皮的“UE”,那么我就是披着“UE”皮的“PM”。

其实这些经历,也就是道家说的三重境界。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独立产品观念,作为一个进入者在积蓄;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雾里看花,总有种朦胧的感觉,有了质疑并且尝试着找答案。再后来,看山还是看,看水还是水,终于看透了,拨开云雾见青天,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那些产品事

大层次的产品设计流程,很多人都在说,而且我的博客中已经写了一个互联网产品设计系列的文章了,这里,我仅谈谈几点我所认为的关键:

(1) 竞品分析,分析市场和需求:

首先,分析行业TOP3标兵,看他们的产品功能和运营模式,分析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做这些解决了哪些用户需求以及获得了什么回报。

然后看看用户需求,华为内部有句话,叫做“抓住用户的痛处”。用户需求有多大,有没有抓住痛点,需求的空间有多大。

最后,看看我们有哪些资源优势,由我们来做有哪些竞争优势,对于后来者的模拟有没有门槛。

(2) 战略定位和核心功能

产品战略,确定了我们要做的方向;找准切入点,通过资源整合,建立我们的核心优势,

产品定位,确定我们要做什么,并且找到产品核心功能,解决用户的根本性需求。

产品微创新,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能够有那些补充点,做微创新和体验优化。

(3) 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初期就要想好产品的商业模式,有哪些盈利模式,产品的业务分析,合作和推广、产品运营及营销策略。

(4) 版本规划、敏捷开发、迭代

由于互联网的风向变化比较快,所以互联网产品的发布周期通常比较短。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再完美的规划并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

所以做版本规划,分版本上线;敏捷开发,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周期,各个环节并发;迭代改进,快速推出一个版本,然后再根据市场调整。

(5) 产品架构清晰,流程合理

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战略能够得以执行。

产品架构清晰,一目了然;界面(布局)简洁,突出重点。流程合理,没有使用障碍。产品功能稳定。

(6) 团队协作

一个产品的成功,拷的是整个团队的协作。所以发挥团队的力量很关键,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要能够沟通、协调好团队的关系,培养团队的默契度。有强大的推动力和执行力,把控产品的开发过程。

(7) 上线运营,市场反馈,迭代

产品上线运营,渠道推广;通过调研,收取用户反馈,服务器端同时进行数据挖掘和优化,快速迭代更改。

(三)作为产品人

(1) 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合适的事

遵从UCD、产品流程,但也不过于约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合适的事,灵活调整。

(2) 坚持和适当的妥协

原则性的东西,一定得坚持;非原则性的东西,可适当的妥协。开发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弹性空间,产品经理要学会把控和权衡。

(3) 热忱,激情和信仰

对互联网有热忱,有激情和信仰。相信互联网改变世界,伟大的产品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是典型用户,喜欢折腾。对每一个互联网应用都会去体验并且能有自己的看法。

(4) 事业心

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愿意把产品当自己的孩子看待。

(5) 沟通和协调

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协调资源、把控进度、有凝聚力。

(6) 整体项目思考能力

了解市场动态,知道行业发展趋势,能抓住机遇。有眼光,有自己的见解,熟悉产业上下游链条。

篇2: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当你是产品经理的时候,当你负责一个产品的时候,当你可以判决一个产品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

a.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你会怎样?

b.如果你无法判决一个产品?你会怎样?

c.如果你不需要对一个产品负责?你会怎样?

1.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那么你会在其他领域成功么,如设计、如管理、如编程等等?人都都说产品经理,都是万能胶,那么你可以在别的领域有所成就么?

2.如果你不把自己当做产品的生杀予夺的掌握人,你会聆听别人的看法么,看着别人怎么做么?你也许就知道,多倾听别人的建议是多么的重要,

3.如果你不是把自己当做这个产品的负责人的时候,你才会发觉,某个产品,因为有自己的决断才走到今天;你才会发觉,某个产品,因为没有按照自己的判断,才走到今天。这是时候,你是否会淡然的说那么一句,“原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

4.如果你不是产品经理,你会寻找比你厉害的人来做这个产品的负责人么?这些比你厉害的人会信服你么?

5.如果你不是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经理的心态,而是让你的工作不断地为产品的各个部门服务,那么你会为此开心么?

6.就算你被任命为产品的产品经理,可是你能够掌握这个产品么?你了解产品的方向、细节、数据、UI等等么?

7.就算你没有被任命为产品的产品经理,你就不能掌握这个产品么?掌握一个产品有两方面,一种是产品的方向,另外一种则是产品的发展计划并且实施出来,

8.对于产品来说,希望大家都不要太在意职位上的划分,比如你是产品经理,我是设计师;或者你是项目经理,我是QA;或者你是美工、我是前段程序员。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把产品做成,而想把产品做成,大家需要一个Leader罢了。你对于这个产品的贡献足够大的时候,那么你已经是这个产品的驱动者了。而不是那些给你命令,或者给你想法的人。

本文来自:hi.baidu.com/wkcow/blog/item/7277367a341b7ce42f73b34d.html

篇3:产品经理练级攻略交互设计

大家都叫“产品经理”,但做的事情却完全不同?

“产品经理”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话题恐怕也是各位同行都一直在想,也一直想不清楚的吧,我也是,

每次看到各种“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我都觉得有点扯淡,总觉得模型里少了点什么,没错,就是“适用范围”,那一张张漂亮的图,必定只适合某些人,那么,到底是哪些人?于是,我的思路就是忘记一切模型,先去看各种顶着“产品经理”职位的人,他们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同?

初想下来,和两个因素有关——内在vs外在,符合MECE原则哦。

内在是指个人能力,无法否认,一个叫“产品经理”的大学毕业生与一个同样叫“产品经理”的,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人,做的事情、需要的能力肯定不同。所以你想想,他们看到的是同一个“能力模型”,都按照这上面的秘籍去修炼,靠谱么?

对于外在,又分为事和人,事指行业,人指团队。行业——决定了产品特点,电子商务的产品经理、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扩大至软件、电信,甚至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各自的能力模型也必然迥异。团队——拿互联网产品来说,团队里技术同学是否强大?团队里是否有专职的项目经理、用户研究人员?运营同学是否强势?等等也都会使得产品经理最关键的职责有不同。

可以说,我心目中的能力模型,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目前有的能力模型,都是模型作者在他理解的“内在能力&外在事和人”的前提下,给出的一个低维“模型切片”,甚至是一个点而已,往往我们能看到行业的一些限定,比如“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但却很少看到针对团队、个人能力阶段的描述。那么,何人能给出整个模型?苦笑两声,我想到了唯一的答案——大家。每个人给出自己的切片,也许我可以试着去做个拼图游戏。

最近我开始试着做一些总结,也只能是从点到面,先从阿里系说起,抛砖引玉,再听听大家的。首先,我把阿里系的产品经理的终极目标定位“业务Leader”,或者说事业部的头。而起点各种各样,反正是完全无经验的人。行业有了,对于团队,阿里内部各个团队虽说有差异,但和外部比起来总还算相似,可以看看我在博客里有关团队的讲述。下面主要从个人能力的维度切,我参考公司内的Job Model,先划分为2层,其中每一层又细分为3级。

先看最早的3级。

产品经理-0,本科毕业的应届生,或类似能力的其他人员,

能完成明确的功能点,编写PRD,跟踪实施直至上线,这时候,产品经理还是一个典型的“需求分析师”,也常叫“产品助理”。此时的技能要求还偏重于“产品设计”,对于互联网产品,做的很多事情,会与UED团队交叉,特别是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层面。

产品经理-1,约2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或者硕士毕业的应届生,可以独立负责一个小型产品,或者大型产品中的一个完整功能模块。与上一级别的关键差异,在于不只是被动的接需求,这里的主动性,要求产品经理开始具有用户研究的能力,需求管理的能力。并且,对产品涉及的技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至少,能和技术团队一起讨论方案吧。

产品经理-2,工作3~5年的本科生,或者工作约2年的硕士研究生。关键技能是能够独立负责一个完整的产品,有项目管理能力,衍生出来的,就是无授权领导的团队管理能力,特别是跨部门的团队,所以对沟通方面的软技能要求,开始显现。

前3级可以归为一类,其特点是——可以培训出来。所需要的都是一些很明确、很通用的技能。而下面3级,个人成长的关键开始从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要靠不断的实战,与各种前辈交流,加上自己领悟来提高,看书、看资料神马的作用渐少。

产品经理-3,从这一层级开始,已经无法用工作年限来衡量。关键技能是需要有规划能力。能够独立负责一条产品线,比如淘宝网的交易线(旗下包括较完整的产品如购物车、各种垂直市场的特定交易流程……)。此时规划能力的背后,要求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除了功能外的知识也有掌握,比如市场运营层面。

产品经理-4。关键差异是要有一个业内知名的成功案例来证明自己,可以独立负责一条复杂的完整产品线,比如整个淘宝商城。很显然,这个成功案例,只能靠一次至少半年以上的完整战役获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运气。此时,产品经理开始呈现出“业务Leader”的气质。

产品经理-5。关键差异在于有跨职能部门的管理经验,也就意味着到了这一层级,出去就可以做小公司的CEO,或者大公司的事业部负责人,或者直接创业。这个层级的产品经理,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产品团队,对运营策略、公司高层的方向都有着很强的话语权。

个人才刚刚在所在特定行业、特定团队里修炼到中间位置,还要努力,人生苦短,我也没可能去尝试所有的行业和团队,所以,期待你的分享。

该文章出自《iamsujie的产品设计》,原文链接:/uidesign/0907/264426.html

时间是: 2011-09-06 23:52:12 请务必保留此链接,谢谢!

篇4:互联网产品经理和原型设计交互设计

一个合格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在向技术部提交产品策划方案时,除了详尽的需求说明外,还必须提供清晰易懂的产品原型设计(Prototype Design)方案,优秀的原型设计不仅方便在前期进行研讨,也可以更好的帮助美工和开发人员理解产品特性,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以下简单聊几句产品经理和原型设计,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原型设计是什么

产品原型简单的说就是产品设计成形之前的一个简单框架,对网站来讲,就是将页面模块、元素进行粗放式的排版和布局,深入一些,还会加入一些交互性的元素,使其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

原型设计应该是UI、UE设计师的事情?

这是很多人的一个误解,UI、UE设计师是将原型做成实际页面效果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流程应该在原型设计之后展开。通常来讲,产品经理才是整个流程中最了解产品特性,最了解用户和市场需求的角色,设计师从设计的角度也许能做得很出色,但是对于产品、用户、市场、业务的理解远不如产品经理深入,准确的讲设计师做的是视觉设计,是将产品原型设计成产品经理的预期状态。如果产品经理只是有个idea,而让设计师去发挥的话,只会让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反复纠缠,反复修改,举个例子:淘宝很炫耀的搬出了业务部主管折磨设计师的案例,实际上这是缺乏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或者说产品经理不称职和设计师沟通不够导致的后果。

原型设计如何体现?

纸质:很多人比较推崇纸质原型设计,就是用笔和纸进行产品原型描绘(白板也常常起到类似的作用),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产品经理进行原型构思阶段使用的最佳方式,不过这才是原型设计的第一步,构思和框架基本确定之后,就需要将这个“纸上谈兵”的框架转移到更形象直观的电子文档上,便于后续的研讨、设计、开发和备案。

WORD:这是原型设计时常用的一种方式,在WORD文档建立一块画布,用文本框、图片、控件等等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原型设计方案。WORD文档门槛低,使用方便,功能效果丰富,如果一个熟练者甚至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类似实际页面的表现力,我的同事做出来的原型连设计师都夸奖它好比PS设计图一般(不过原型设计不讲求美观,不推荐花费过多精力去修饰)。但是WORD文档的WEB控件不是太好用,交互性也较弱。

VISIO:这也是常用的原型设计工具,它的操作比WORD更加方便快捷,可以进行快速原型设计,但表现力弱一些,毕竟它不是专门的网页原型设计工具。

Photoshop:也有人使用,不过用PS进行原型设计,费时费力,改动很不方便,容易降低效率,PM还是不要抢了UI设计师的饭碗。

Dreamweaver:这是网页设计工具,但是对于功能复杂并且交互性很强的产品,可以通过DW去设计简单的HTML交互稿,这样更有说服力。

专业原型设计工具:iRise Studio、Axure RP Pro、Mockup Screens等都是不错的原型设计工具,不仅具有丰富的web控件,交互性也做得很好,其中Axure RP Pro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过都是商业软件,都是E文,而且使用起来复杂一些。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团队,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原型设计可能采用的方式会大相径庭,不一定非得使用某种固定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产品经理应该是公司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角色,他必须具备一定的调研能力,也必须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分析力、策划力;他需要懂得市场和用户,也需要懂得产品和内容,甚至还需要懂得公司的战略和运营;另外还要懂得一些设计和程序开发,最后也少不了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可以说产品经理绝不是每样都精通,但肯定应该是样样都懂,他集中了公司所有团队的才干于一身。

当然对于创业团队来讲,有时不可避免的会一个人身兼数职,原型设计也比较随意和主观,但是到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Product、UI、UE、Porgam都需要明确的分工。另外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大家越来越重视UI、UE,却忽视了产品的源头:产品经理,对于中型公司来讲,产品经理才是公司的核心,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会让产品设计开发事半功倍,但是一个蹩脚的产品经理也会让产品陷入困境。

最后简单总结几句:

产品经理也许不是专才,但一定是全才

产品经理不是万能的,他的策划文案和原型设计方案也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完善

原型设计注定是要用来修改和完善的,不要花费太多精力在原型的外观美化上,除非你本来就很擅长外观设计

不强制你使用某种工具,但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原型设计工具;

Comments on “互联网产品经理和原型设计”

fakejobs

01月 25th, at 1:28 pm

我也是产品经理,但完全不同意你的观点:

1.首先你对原型的解释就不够理解原型的意义,“就是将页面模块、元素进行粗放式的排版和布局”这里不过是原型的构思阶段罢了,很适合用纸质原型,但是如果你拿着这份东西交给视觉设计师,保证做出来的产品恐怕是失败的。因为视觉设计师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究竟要表达什么,也看不到整个产品的全貌。

2.“加入一些交互性的元素,使其更加具体、形象和生动”,这句话可见你对交互的理解有些片面,首先“交互性的元素”就是一个歧义词,“Getting input from users”、“Dealing with data”的元素是不是都算交互性元素?其次,交互元素不是应该后期加入的,你先画了框架,再画交互过程,这样的产品已经脱离了用户的使用的流,而是你头脑中设想的框架,仍不算交互产品。再次,加入你所谓的交互性元素,不是为了形象生动,你已经忘了用户的task,还口口声声说最了解用户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能了解用户是谁,但对用户要做什么完全遗忘了。

3.“UI、UE设计师是将原型做成实际页面效果的角色,他们的工作流程应该在原型设计之后展开”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产品必定失败。我以为好的产品经理应该尽早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项目中的每一个人,并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那部分职责,你应该知道UE知识、运营知识,但是不要以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每个人都不能集中了公司所有团队的才干于一身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4.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起码先管理好这个blog,

比如,这个留言框如此之小,你自己有用过吗?这个细节就阻止了想留很多话的用户——如果你画原型图,你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吗?

5.再比如,每篇文章的留言上面都有红色的链接“read more”,这个链接是做什么的?我已经打开了具体的post,为什么还要read more?点进去还是本篇文章——如果你画原型图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这样的细节?

6.结论:不要以为画原型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管这个人的头衔是产品经理也好、UE也好、PM也好,只要他具备专业的知识。

狂风

01月 25th, 2008 at 2:18 pm

fakejobs,有些误解,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原型设计部分,不涉及产品策划的其他流程,另外原型设计设计只是需求规划的第一步和UE设计师收到方案进行初稿设计完全是两个阶段。

1、原型设计只是产品策划方案里面的一部分,提交给设计师的当然不只是一份原型设计这么简单,这里没有谈论产品策划只是谈论其中的原型设计部分如何做。

2、加入交互性元素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入原型设计的,例如使用axure就可以在原型设计里面加入交互功能,只是为了让原型设计可以表现更充分,而普通的WORD文档、图片等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实际上大部分原型设计是不便于表现交互性元素的。而要完全阐释产品的交互,是需要通过流程图、框架图、需求说明文档、甚至HTML页面、PPT、FLASH等其他形式和手段来实现。这里也不是讨论交互产品的完整设计过程,只是讨论“原型设计”部分能够充分表达出来的东西。

3、产品经理只是做简单的原型设计,可以说还只是一个框架图,直接点讲就是阐释一个需求,在前期需求规划部分,产品经理可以调查市场、发动公司其他部门进行研讨、方案决策,最后再形成产品策划方案提交给设计或开发部门。我讲过“原型设计注定是要用来修改和完善的”,这之后还需要同设计部、开发部进行不断的沟通、修正、完善。

我也说过产品经理需要有综合的素质,但不是说他每样都很精通,更需要的是广博而不是专业,他缺乏或者不擅长的地方,需要懂得如何组织、协调、调动其他资源来帮助自己完善产品方案。

4、5、这个blog不是我设计的模板,这些细节也不是我规划的,真的很忙,不想耗费太多时间在这些模板修改上面,不好用随时更换其他模板就好了,最近blog更新比较少,加上只是属于个人的地盘,更换模板后没有细致检查,改天再换一个,另外程序升级后blog分类都丢失了,现在还没有时间去找回来呢。

6、原型图是谁来做,是职位的归属问题,而不是专业问题,原型图不需要像实际页面那样美观,用visio、word作一些框架也同样是原型设计。也许有优秀的UEer,但是通常来讲UE设计师对市场、用户、产品的理解是没有产品经理或者PM强的,不要把产品需求部分的原型设计交给不属于他职能范围的设计师来做。只有在产品经理充分阐释并和设计师充分沟通后,UE做出来的产品才不会总是重复修改。

路人

01月 26th, 2008 at 2:26 pm

1) 我也曾是a品理,搞^0浮

2) 我比^J同「狂L」的{

3) u@ blog 的 UI 好不好用,有co聊

草香。

01月 27th, 2008 at 10:13 pm

同意一楼的观点

如果一定要说PM需要完成什么原型设计的话,那也是仅仅为了表达产品需求的一些概念图,对于设计团队来说仅将做参考意见,真正的原型设计,一定要按职能来分的话,绝对是设计团队的份内事~

PM的重点是将业务需求提炼,控制好整个产品的进度,协调统一好各方面有效率得做事,而不是去业余地做一些专业的事,导致文中提到的“一个蹩脚的产品经理也会让产品陷入困境”。

狂风

01月 28th, 2008 at 2:17 am

草香的观点没错啊,PM只是做原始的结构,不过原型设计的保真度越高,越有助于表达观点和让技术人员理解。

在海内有个产品经理的群组,里面讨论产品经理使用的工具时提到使用Axure RP Pro进行原型设计的比较多,并且呈上升趋势。

www.hainei.com/topic?r[0]=101194&r[1]=101936

另外也有延续本篇blog话题:产品经理和原型设计的讨论

www.hainei.com/topic?r[0]=101194&r[1]=111456

soune

01月 28th, 2008 at 10:06 am

产品经理通过word做出ue图,然后把产品理念和具体的功能需求给团队里的人详细讲解一遍,会后发个需求list足够了。哪里有那麽多闲工夫做这么详细的产品模型啊!一看就是一个低效率的做事方法,我对你的产品经验表示怀疑。其实,靠一个产品模型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再详细也不行,必须通过需求会议和开发过程中与工程师的不断沟通才能达到高效,保真的产品开发。高效啊!

同时你的blog体验确实不好,写了半天一提交全没了,原来网名和电邮是必填的。建议改为模式框提醒的方式。

Lunatic Sun

01月 30th, 2008 at 12:26 pm

互联网产品团队是需要视情况而定的,大产品需要大团队,小产品只需要小团队,如果资金量大,团队人手足够,那产品经理没有必要提供prototype,架构prototype应该是information architect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小团队,资金量小,产品规模小,那么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甚至可能牵涉到后台开发。因为广义的经理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狭义的产品经理我觉得不应该去关注太多技术细节,他是一个掌舵者,而不是一个水手。

斤斤

02月 14th, 2008 at 12:27 pm

个人感觉讨论到了最后变成 工具讨论了。先做好产品经理应该有的基本功比较好。工具嘛,是纸,是文档,是图都没有什麽关系,只要能够让别人了解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的应有和运营。

来自:www.kuangfeng.cn/blog/?p=1460

篇5:到底什么是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产品经理到底是一个怎样职位呢?他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一个刚入行的产品经理,甚至一个资深产品经理或多或少对该职位都会有某种迷惑,资深产品经理、在线投资管理公司Covestor的首席产品官Martin Eriksson发表了一篇文章《What, exactly, is a Product Manager?》,其中给出了自己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理解。译文如下:

我经常会追问产品经理到底是一个什么职位,他们的职责是什么?该如何培养产品经理呢?

Marty Cagan的著作《Inspired》(中文名《启示录》)中曾如此描述“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去发现有价值、可用且合理的产品。同样,我认为产品经理是商务、技术和用户体验三个岗位的交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必须至少具有其中之一的从业经历、对三种岗位都有热情,同时还要与三种职业的从业者有很好的交情。

业务:产品经理首先是一个业务岗位,他的主要职责是把产品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产品经理应全心专注于产品优化,从而达到商业目标,并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技术:如果连产品经理都不知道一个产品该如何构建,那定义该产品就毫无意义了。这并不是要求产品经理会写代码,但懂技术,最重要的是清楚努力方向对于做出正确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在敏捷开发中更加重要,因为产品经理是和开发团队一起时间最多的人。

用户体验:这是最后一项但同样是重要的。产品经理在公司里代表用户的声音,他必须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这就要求产品经理跳出团队,以一个用户的身份来测试产品,与用户交谈,从中获得第一手反馈资料——尤其是创业公司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产品经理为什么需要掌握这么多技能?因为这个角色本身太宽泛,而且变化多样,产品经理每天都会用到这些技能,

首先要为产品设定一个目标,这就需要你对市场、客户及他们存在的你正试图解决的问题进行反复的研究。你必须能够消化掉巨大容量的信息——来自客户的反馈、网站分析所产生的量化数据、研究报告、市场趋势以及统计数据——你必须了解产品市场和客户的所有信息,用创新的思维去整合所有信息,以帮助定义所要研发的产品。

产品定义一经确定,你要迅速在团队中宣传。如果商务团队和开发团队对该产品没有任何热情,这就说明你对产品的定义并不成功,因为你以及产品的成功取决于团队的每个成员对该定义的理解,至少要对此有些激情。

然后,你就要启动项目了。你首先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逐渐完善的线路图及迭代的开发方式可以帮你逐步完成最终的产品目标。这时,你的团队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更好的设计、更好的编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等工作当中。

在接下来日日与开发团队工作的日子里,作为产品的所有者我们要仔细面对。不断对产品进行定义与迭代;问题一出现立即解决;更紧密地管理各项事务,以保证能及时完成该产品。

产品最终做出来后,你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再次专注于数据——观察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的,走出去和用户聊聊该产品,时时关注这个产品。产品是否解决了正确的问题?用户是否拥有了该产品?他们愿意为该产品付费吗?

然后按照同样的过程重新设计新的产品。这并不是一个瀑布式的开发过程——你不是在一步一步的做产品,而是一次性为多款产品、产品的诸多特性做了准备,在一瞬间把策略转化成了战术。

听起来很艰辛?

确实这是一项很艰辛的工作,但其中也包含了诸多乐趣与成就。你定义了产品的本质属性、为客户的问题设计了解决方案、和团队的所有成员一起工作、产品成功过程中你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是技术世界中的无名英雄——至少我们喜欢这样认为……

篇6:浅谈产品经理的基础和能力交互设计

入产品这行只有2年多,作为一个产品新人,一边学一边想,走了很多弯路和顿悟,本文以自身经历、角度来说说在我印象中产品经理的一些理解,

(1)概念理解:

1.PD和PM:正常来说,PD指的是产品设计,PM指的是产品经理,但在有的公司,产品经理统称PD,PM指的是项目管理。

2.产品和运营:有些公司产品和运营是区分开的,团队里有专门负责产品的产品人员,有专门负责运营的运营人员;也有的公司产品和运营不分家,通常产品经理,所以投简历时一定要注意该公司环境、该职位的工作职责——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3.产品设计、产品规划、产品经理:不同的公司对于职称有不同的定义,看过很多产品相关的文章,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产品经理的一部分工作,于是拿产品经理作为目标来鞭策自己

4.战略规划:菜鸟的终极目标是从需求的执行方,上升到产品战略规划,但现状产品的大方向都是老板规划好的,自己在小方面有全完的自主权,通过产品来实现老板的大产品生态圈。

5.产品经理的定义:

引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一段话

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成品经理。

(2)产品经理需要的能力

1)沟通是基础

很多人都会把沟通能力作为自己的亮点提出,其实沟通能力只是一个产品经理所必需的基础能力,可以说没这项能力,你就成为不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包括:

1.输入能力:作为产品需求的发起人、执行者,要具备良好的需求理解能力,从客户、老板、用户那边接到需求,正确理解用户需求;同时要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

2.输出能力:作为一个跨部门协助的人,产品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项目初期你要拿你的概念去忽悠老板,让老板同意立项。在产品的中期,要组织UI、开发、测试产品相关人,把自己的想法输出给他们,这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评审会上,产品评审、UI评审、测试评审等, PRD文档以及后续的开发、测试跟进,确保开发出来的效果符合产品初衷。

3.演示能力:产品上线前的产品介绍、产品培训,作为立项和演示用的产品规划PPT

2)具备市场感觉

我见过的很多产品,其实根本没想好我们为什么要做,市场定位和产品核心价值都不明显,看别人都在做,于是跟风趋势。比如之前的SNS热和现在的微薄、团购门。

要做一个有天分的产品经理,其关键是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要进行市场调查,做市场细分,这个市场大不大,有没有前景,做的人多不多,进入这个市场有没有堡垒,需不需要特定资源的优势。通盘考虑了这些,然后利用SWOT,做竞争对手分析,了解各自的强项和弱项,找到机会在哪里,威胁在哪里,并进行分析,我们来做合不合适,合适的话如何制订未来的战略。

3)用户意识

所谓用户意识,并不仅仅是把用户拿在口头上,把用户体验作为说服老板和研发人员的武器。

产品设计最重要的是意识,了解和尊重用户的意识;策划最重要的是感觉。所谓感觉,特指你对用户的了解程度,越了解用户,感觉也就越准,

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对特定用户群,在特定应用情景下的了解。

4)文档能力

如果用时间刻度来衡量产品经理的工作,20%时间在思考,30%时间在沟通,50%时间在写文档。一般来说,产品人员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具体体现在产品所撰写的各类文档中。

说起文档,MRD市场需求文档我也没写过,听易趣的一个朋友说,MRD是市场部人员写的;PRD文档是写得最多的,一份PRD文档包括了项目背景、用户说明、业务流程和原型;竞品分析,狭义上的定义是理清好产品概念后,通常会去看看看市场上相对应的产品有哪些,有哪些功能和设计思路可以借鉴。广义上的竞品分析指的是针对竞争对手的情况做一个通盘的分析,包括市场、用户、团队、产品细节、运营手段等,然后形成一个报告,比如之前流传的《梦幻西游》;产品说明书指的是产品上线前、交付用的产品介绍说明书,用来做培训和销售卖点的特征。培训手册,用来给内部人员培训的,特别是给面对用户的客服人员,产品人员也是客服支持人员。

5)技术能力

很多人都在讨论产品人员需不需要了解技术,正常来说,产品经理部需要去了解技术的实现手段,但是对于基础的技术原理一定要了解,比如基本的HTML/CSS知识,AJAX的原理、PHP的基础、用户规模对数据库的要求。

6)团队的力量

一般来说,刚入社会,人与人的差别并不明显,学校里教的只是基础的东西。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这个时候需要借用团队的力量。产品经理很多时候都是在协调,协调资源和人员,这个时候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

(3)个人核心技能

如果说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那一定是产品规划能力。

个人的核心技能是什么?据我理解,个人核心技能一定是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面可能涉及到已有实践工作的经验积累,工作方式和专业技能。时间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等个人的方法和模式;以及学习能力,信息知识的获取和成长。

(四)激情、信仰

记得刚入门时,有个前辈跟我说过,我们是互联网的创造者,我们的工作,是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听之,并未记在心上。

,在和我们产品总监的一次聊天中,他提到了他以前的一个很成功的产品,他的激情让我很震撼,他提出的口号,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我知道,并不仅仅是一种号召语,而是融入灵魂的一种信仰。

无独有偶,苏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副标题是“好产品改变世界”、王坚的《结网》的标题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改变世界”、QQ的产品理念是打造人类在线生活社区。

做产品2年多以来,我也发现了自己早已把产品习惯融入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比如写文章之前总是喜欢先用MM画好结构图、做个详细的学习、工作计划 LIST,隔一段时间会迭代更新、喜欢规范和模板利用,不仅在工作中会运用到,生活中的学习模式、文件管理也如此。

所以,首先,找到你最喜欢的事(产品和行业),做你喜欢的事,你才能充满激情,告诉自己这是一份伟大的工作,相信我们所做的产品是在改变生活、改变世界,让我们一起努力。

来自:joshes.cn/post/18.html

篇7: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交互设计

职责是什么?

1、贴近用户,能从用户的角度想问题

产品最终是要给千千万万的人使用的,不能非常自我的来想问题,要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并能了解用户如何想,如何用的,这是根本,

另外,自已本身也应是该产品的重度用户,能体验到一个用户使用中的基本问题,但是,尽管如此,也不要认为自已就是最终的用户,这是有区别的。

2、分析需求,能从中提炼出问题的根本

用户的反馈有千千万万,我们要从用户的行为和心理推导出需求的根本,并为此进行验证。分析需求中比较难的不是分析,而是决定用户的需求是否需要满足,如果用户的成百上千个需求全部满足,那定义出来的产品可能是个非常复杂的怪胎。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用:

a.80|20原则:一方面用户80%的时间作的事,需要帮用户解决,这是用户的痛点;另一方面一个功能的加或不加是不是影响了80%的用户;

b.需求分主次:必要的功能、次要的功能和可以不要的功能;有些功能必须要反问用户很多次,如果没有会怎么样,对你有影响吗?

c.少就是多:举个以前看过的一个例子,就是把一座山(用户需求)如何放在一个小碗中(最终产品)?其实只要把山中的石头扔掉,把里边的钻石放在碗里就好了,石头不是用户所要的。

3、想像产品,并确定其商业模式

把需求转化为最终的想像产品,并确定其如何实现以及如何赚钱的可能性。赚钱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有些网站有几块产品,其中一块是可以直接赚钱的,而另几块是为其拉流量的,但间接也是钱。

想像出来的产品不应该只是“产品”,他还应包括前期的开发投入,中期的推广,以及后期的维护和相关的跟进服务,这中间的性价比是需要算得清楚的。

4、设计产品,交付给用户使用

需求仅仅是输入,而最终的产品才是产出。对于互联网产品,我比较喜欢把产品分成三层来看,第一层是表现层,第二层是技术层,第三层是服务层,三层的细节如何实现你无需参与(你如有精力当然最好了),但最基本的情况你必须要了解,否则实现的可能性怎么样,你怎么知道?

表现层:需要有能力把界面、交互、细节等都能把握的非常好。有些内容为王的网站通常忽略于此,但一个容易上手,简单有效的产品,才是一个能留住用户,并让其为此口口传播的。

技术层:这里要非常强大,高性能、高稳定、高扩展。这是支持产品快速行走,快速扩张的基础,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让代码的速度跟上思考的速度。

服务层:之前作一些与钱没有关系的产品时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旦需要赚钱了,这一层就直接显露出来了,这一层感觉很容易被忽略,但他是整个产品一个重要部分,和用户的体验、将来是否还会用你的产品、以及是否会传给别人息息相关,这里要注意一下,用户不好的体验也会传给别人的,

5、运营产品,最终长期留住用户并得到更多的回报

这一层,也不用实际要你去操作,但必须要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最终的作到拉用户、留住用户、转化为长期用户,并且第一段的投入产出如何也应该非常清楚。

要有哪些素质?

以下简单说一下,不作再细的说明:

1、知识全面

用户体验、行业了解、界面设计、技术实现、推广、运营……等都要懂!

2、善于沟通

能倾听别人所说,和什么人都能聊起来,并能从中挖到问题!

3、逻辑清晰

思维必须清晰,在每个点上都有明确的是或不的判断,如果有第三种可能,一定是有问题的。

4、数据分析能力

有这个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能善用数据,有些情况要先作假设、再积累数据、再分析验证!

5、学习能力

这个行业本身就是变化快,要学的东西和要体验的产品太多了!

6、懂项目管理

这里不能把产品管理和项目管理混淆,一个是关注作什么,一个是关注任务是什么。

7、有强大的执行力

我们不缺少想法,但缺少能执行出来的人!

8、有激情有活力

这是爱产品、有责任的一种表现!

9、领导力

必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谁愿意和你一起战斗,谁愿意为此作到最好!

10、自省和总结

不熟走向成熟吧!

附注:我现在还非常的嫩,以上只是现在我的理解,也是努力的方向!此版本我把他称为版,希望能在下一年中写出理解更深的版!

篇8:您是一位合格的产品经理吗?交互设计

序:如果你是一位产品新人,并努力立志成为优秀产品经理的人,此文章不适合你,此文是写给那些不求 上进自以为是的产品人员看的,

正文:

现在不少企业都设立了产品岗位,如产品经理、产品主管、产品专员等。各企业的产品人员的水平落差较 大,各企业内部的产品人员的水平落差也较大。很多产品人员都称自己为产品经理,可他们真的是“产品 经理”吗?他们合格吗?

当然其中也有体制的问题,试想,如果您是一位优秀的产品经理与一位水平极差的产品人员都被称做产品 经理,您会不会对这个岗位名称觉得恶心?

我曾记得看过一本讲Web设计师方面的书,作者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有很多美工都很介意别人称呼 他们为美工,希望称呼他们为UI设计师?”,但这类人根本不明白“美工”和“UI设计师”的本质区别, 岗位要求是不同的。就像很多人称呼自己为产品经理一样,每每听到不合格的产品人员回答自己是产品经 理时,心里都在滴汗。

估计有朋友会问: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呢?

请问你有没有说过以下的话:

1.“这个是技术的事儿,与我不相干,为什么老找我?”

如果你说过这样的话,那我告诉你,你没有理解产品经理的岗位标准,产品经理的宏观定义中曾经明确的 说过:“产品经理是对产品负责的人”。什么叫做负责?简而言之事事关己;理解产品经理岗位要求的朋 友我相信你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如果说出这样话的人请你以后不要称呼自己为“产品经理”。

2.“产品的商业模式,那是业务部门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我的职责范围!”

什么是产品的商业模式,我想这一点不用我在重述了吧,我们的中国IT资讯社区上曾经写过这篇文章,试 想,如果一个产品经理不去或不懂得规划自己产品的商业模式,那这个产品的意义在哪里?这个产品的目 标用户在哪里?这个产品的市场在哪里?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产品,有其生存的意义吗?

3.当技术与UI配合出现问题时,你说:“找项目经理协调去,他管项目,项目奖金他拿得多!”

朋友,您说过类似的话吗?您在说这话时,有没有想过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范围中包括“协调沟通”吗, 您是不是忘记了您的岗位职责,如果您不想协调或不懂得协调,那您能算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吗?

4.“做市场的太无能了,这么好的产品都卖不出去,真烂!”

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真的全部都是市场的责任吗?做为一名产品经理,您想过产品自身的问题吗?你有没有规划出你产品的卖点,有没有给市场人员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有没有真心实意的帮助过市场人员?如 果你都没有做,那你能算是个产品经理吗?

5.这个技术太烂了,连这个功能都实现不了,还能干啥?

这样的回答,估计在不少企业都出现过,

我想说的是,作为产品经理,您有没有主动的帮助过技术人员, 有没有通过您的资源去帮助技术解决问题。或许你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但你有没有努力过、试过。而不 是一味的抱怨,人不是万能的,您也不是什么都会的。

6.今天领导没交代啥任务,可以放羊啦!

朋友,你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想法。领导不安排任何,你就可以放任自由,不去思考,没有自我的管理计划 ,不去想产品。一个连自己的计划都规划不好的人,能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吗?

7.我有n多年产品经验,我不需要学习!

学无止境,这句千古名言,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信息时代的发展是迅速的,信息瞬息万变,如果你不学习,信息滞后,您能规划出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性产品吗?

本来想写写什么是职业化的产品经理的,职业化对这些人来说估计还太远,还是先说说什么是合格的产品 经理吧。今天就先写这么多,欢迎朋友们交流。

本文来自:www.xiuze.net/show.php?tid=1970

篇9:UCD团队: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之前有谈过交互设计师与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一些工作内容的感想,或许很多公司来说还没有真正自己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很多中心型公司只有一个角色来做两份的工作,但是与产品经理(简称PD)的合作我想大部分公司的设计师们都有些心得,很多时候似乎感觉PD总是和我们对立。很多交互设计师都会和产品经理进行轮番的PK,有PK需求,也有PK资源等等。

其实交互设计师距离产品很近,很多时候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很类似于产品经理。来列举一下产品经理的职责:

1.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客户的需求点,来分析目前此类产品的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的潜力。个人觉得其中的了解客户需求为重点,很多时候可以从中发现很多创新或改进现有产品的想法。在其中用户研究员(用户体验设计师)观察用户的一些行为习惯。产生市场分析报告。

2.产品设计:

描述产品的定位等内容(包括:产品远景、目标市场、功能描述、产品用例等等),一般公司都会写成一个文档:产品需求文档(PRD)。很多的需求和功能点都会在这个文档中反应出来。在PRD形成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产出物也会出来,那就是Demo。UI Demo包括了产品的界面,交互包括体验方面的设计部分。

3.项目管理:

很多中小型公司内PD还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而很多中大型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项目经理(PM),

其实主要是确认资源的投入,撰写项目计划,跟踪项目的进度等等。

4.产品宣传:

很多人认为宣传是运营部门的事情,PD只需要把产品做出来后扔给运营部门去负责,这样对于产品的发展是恶性的。其实在产品调研中就应该去考虑后期的产品宣传问题,卖点,如何利用媒体等等的。而且要去考虑收集后期的产品数据,不断的改进产品。

5.产品生命周期:

很多PD不会去考虑产品周期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产品出来了,就沦落到没人去负责它的发展,不知道该走向何方。或许PD只考虑到一点而没考虑到产品线的发展,所以很多产品的当初就是畸形的。

其实可以看出来以上的PD的职责,也是我们很多交互设计师去考虑了的东西,包括出产品需求设计的方案,分析用户行为。细节的Demo设计等等,都是交互设计师在负责。所以交互设计师与产品的距离是很近的。在我们公司很多的产品项目都是交互设计师来担任,而且交互设计师很容易变成了产品经理。因为两者只是关注不一样,一个关注商业,一个关注用户。但是往往关注了用户,那么商业的价值才会获得更多。

来自:UCD团队: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

篇10:关于产品经理KPI的那些事交互设计

互联网产品经理能力的评判标准已经有很多人提出过,比如“素质模型”、“大我小我”等,都很有道理,优秀,甚至伟大的产品经理就是应该包含很多不可量化评定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其产品拥有不可复制的灵魂。但是今天我想分析的是:一个及格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应该是什么样子?不涉及优秀,更不涉及伟大。

一、产品经理的及格线

以笔者的观点,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及格线只有一个,就是完成KPI——这也是笔者老板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完成KPI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绝对是每一个互联网人心中那个“会呼吸的痛”。当然,如果你老板给你设定的KPI没有成为你的痛,那这家互联网公司基本上前途堪忧。

在我看来,能持续(注意:是持续,谁都能偶尔完成一次KPI)完成KPI的产品经理至少应该具备3方面的能力:

1、能理解KPI的达成手段,并分解KPI为多个关键点;

2、能合理设定KPI;

3、在自己负责的产品中,结合用户需求,通过改进产品或其他手段达成关键点。

我在过往的工作中,负责过SNS社区、游戏、开放平台、游戏数据分析系统、婚恋交友等项目的产品及运营工作,本文会结合以上这些产品,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带有量化的谈一谈以上提到的这些能力。

二、理解KPI如何达成,并合理分解

作为产品经理,估计大部分人都接受过老板指定的KPI。这个目标一般来说是一个简单可衡量的数字。例如:“日活跃达到50万”、“日收入30万元”。这个简单的数字是老板的期望值,一般是基于公司特定情况倒推出来的一个数字(例如应付公司融资压力)。如果不能把这个倒推出来的KPI数字拆解开,事实上,我们很难判断此目标是否合理,因此也不具备起到对我们工作的指导性。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看看如何简单的把一个KPI分解成多个可操作的模块。首先,我们定义一些关键字。这里以一个需要账户系统的产品为例进行简单拆解:

新增用户成本:指获得一个注册用户所付出的成本;

每日新增用户:不用解释了吧;

新用户存活率:指新注册用户达到一个设定条件的比例(总会有一些注册后再也不使用我们产品的人,因此我们以一个既定条件来确认用户已经激活。游戏中可以以一个等级来判断,其他产品可以用注册后一段时间的活跃度来计算);

有效用户平均生命周期:一般来说用户都不会永远的使用一个产品,一旦超过一个阀值就不再登录,基本上这个用户就“死亡”了(复活比例一般很低),不同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差异很大,比如SNS游戏可能只有1-2个月,而SNS长达数年;

用户登录频率:每天使用一次的产品与每10天使用一次的产品,同样的有效用户数,带来的日活会相差十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效用户在生命周期里,平均多久用一次我们的产品。对于KPI为日活跃的产品经理来说,一个用户每天多次登陆对KPI并没有意义;

访问深度:用户每次使用产品的时间长度或者访问页面数,对于关注流量的产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结合以上6组定义,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请不要纠结例子里的数字是否贴近事实,它们仅仅用以作说明)。假设老板给出的目标是:“在Q2日登录用户达到60万”(不含当日注册用户),老板信誓旦旦的说:“依我看,通过自然增长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狡猾的你觉得这个说法似乎不太靠谱,于是通过讨价还价向老板要到了“400万市场费用”,而当前我们有“8万日活跃”。那么直观上看,我们的目标是在90天内,花完400万,并使日活跃增加52万。那么这个目标到底难还是不难呢?是否可以通过老板所说的自然增长达成呢?

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以上定义的数字,假设:无推广情况下本产品每日新增注册用户4万人,而推广获得的单用户成本为10元,新用户存活率是30%(以注册一周内有2次登录行为来判定为存活),活跃频率为0.2(平均每5天登录一次),用户平均生命周期为90天。

首先我们分析下如果单靠自然增长,我们能达到的峰值以及90天后我们能达到的日活数。(在本文中,为了方便计算,我将使用一些近似计算,例如用户平均生命周期为90天,其流失曲线应该是一个双曲线,但是为了简单计算,我们近似认为这是个直线,即用户流失速度均等,也就是说在注册第180天的时候,所有注册用户死亡)

日活跃峰值 = 日新增*存活率*活跃频率*(2*平均生命周期)/2 = 40000*0.3*0.2*(2*90)/2 = 216000

这个公式其实很好理解:每日新增用户40000人,但是有效新增是1人(会持续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再加上这些有效新增用户每5天才会登录一次,就等于说每天40000新增用户对日活的贡献只有2400人,而每日新增的有效用户每天又要流失掉1/180,也就是说180天后,每日新增就等于每日流失。

至于为什么再除以2,是考虑到新增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也有一定流失,例如还以生命周期为90天的产品为例,在第0日注册的n个用户,在第90日的时候流失的数量为n*(90/180);第1日注册的用户,在第90日流失的数量为n*(89/180)…;第89日注册的用户,在第90日流失的数量为n*(1/180),则流失用户数量为n*(1/180+90/180)*90/2=n*1/4,也就是说新增用户将有1/4流失掉,类推,在达到180天这个稳定值的时候,事实上有1/2新增流失(还不明白的自己研究一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单靠自然增长的话,基本上21万日活就到头啦,老板给了你一个比较难搞的任务,而且这个21万还是180天才能达到的数字。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90天之后,单靠自然增长所能达到的日活跃:

首先我们分析下新增用户流失情况,上一段中已经计算,在第90天的时候,新增用户将有1/4流失掉,而老用户(8万日活)将剩下36000左右(为什么是36000,见下一段的2),则90天后能达到的活跃是40000*0.3*0.2*90*3/4+36000=198000,就是说,自然增长的话,Q2结束的时候,你只能有20万活跃用户。

这里说一下上面的几个数字的算法,至于为啥都不讲了,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

1、任给一个小于日活峰值的日活,计算达到它所需时间:日新增*存活率*活跃频率(1+(2*平均生命周期-x)/2*平均生命周期)*x=已知日活*2, 解出x,就是所需时间;

2、计算一个日活在一定时间内(x天)的衰减:准确的公式自己研究吧,要是比较懒直接按照1.2*(x/(2*平均生命周期))来计算衰减,误差不太大,

电脑资料

总之,搞不明白怎么算的人也不用太在意,记得日活跃峰值=日新增*存活率*活跃频率*(2*平均生命周期)/2就行了,如果是估算,不用那么详细。

既然知道了自然增长根本完不成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对产品进行改进,以提高一些关键数字,同时要好好利用我们的推广经费。现在我们也来倒推一下,为了达成60万日活跃的目标,我们应该把这几个关键数字改进为多少?假设通过改进,我们产品的存活率变成了0.4,登陆频率变成0.4,用户平均生命周期变成了120天,我们再来看一下4万日新增的情况下,我们的日活峰值及Q末的数字:

日活峰值=40000*0.4*0.4*240/2=768000

Q末活跃=40000*0.4*0.4*90*39/48+40000=508000

有些计算就省略了。

结论就是,如果通过改进产品来极大地提高存活、使用频率及生命周期,多给你一点时间,你一定能达到60万的目标,但是本Q末的时候,你只能搞到51万日活左右。不过别着急,我们还有400万推广经费,我们可以拿出来提高注册量。

当然,你没可能一天把400万都花出去,变成40万用户。我们假设你的渠道每天最多可以给你带来4万新增(很给力的渠道,有的话一定要介绍给我),你的400万足够应付10天,显然,你应该在Q2的最后两周,使用这些渠道(用的早的话,到季度末核算的时候就用户就流失掉了)。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渠道足够给你补充多少日活跃(笔者此处就不计算十天的用户流失了,因此前面的渠道每日新增上限假设就没意义了):

400000*0.4*0.4=64000

OK,加上渠道带来的日活用户,最终你能在Q末达成57万的日活跃。首先,这个数字虽然还没达到60万日活目标,但是老板基本上能赦你无罪,其次,你其实还可以考虑一下优化每个广告注册用户的获得成本。

收入型产品的考量,还需要增加ARPU等指标;

流量型产品的考量,需要增加访问深度指标。

关于3、5、7日留存率等一些常见指标,其实是换角度考量(存活率、存活时间),可以依PM的习惯综合使用。

三、如何设定一个合理的KPI

聊完了KPI的分解,下面我们分析下如何设定一个合理的KPI。

可能有PM会说,我不用了解KPI如何设定,因为那是老板的事情。这种观点我很不赞同,因为:1、如果老板设定的KPI不合理,你应该能帮助老板分析,为什么不合理,是资源受限,是偏离目标,抑或其他?总之为了自己也为了公司,应该协助老板制定出一个能在有限资源内最大限度满足核心诉求的KPI指标;2、不想带团队的PM不是好PM,能给下属分配合理的KPI是当老板的一个能力;3、设定KPI的过程中,能帮助PM梳理思路,更好的理解产品及用户诉求,并找到合适的执行路径。

我工作后接受的第一个KPI是“30天后做到日活跃2万人”,而当时的情况是,没有推广费用、1.0版本界面差、性能不稳、产品目标未定、日活50-200人。现在回过头再看,这个KPI纯属拍脑袋,或者是忽悠我这个刚毕业的学生仔,因此后来必须没完成,不过当时的老板也没有怪罪。

为了避免我们的KPI变成一个从老板到员工都不相信的虚幻数字,首先我们应该依照可以控制的资源投入设定中期产品目标,最好有可参考的对手。比如说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存活率0.4,登陆频率0.4,这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在同类型产品中,我们选取一个较优秀的数值作为目标。

假设你做SNS,想办法去了解一下Facebook、Qzone、人人的用户存活和使用频率,假设他们的存活率分别是0.85、0.76、0.62,而你当前的产品存活率只有0.3,那就代表你的产品有很大进步空间,至少做到0.7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同理,如果你做的是生活分类,那就研究一下赶集网、58的用户情况,你不可能让一个用户天天来租房子,但是至少应该能达到同类产品中较为先进的水平。

当你对这些数据成竹在胸的时候,不管是跟上司还是跟下属讨论KPI,都有了可以依靠的基石。还以上面的那个目标为例,假设0.4、0.4、120已经是业内一流水准,你就应该要求老板适当调低预期或者追加预算。当然,我也不认为PM就应该把老板的预期压得很低,作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拿了老板的薪水,就应该全力做出成绩,挑战不合理的目标且大获全胜,方显我们优秀PM的核心价值。

四、如何结合产品改进关键指标

最后我们略微谈一谈,如何把自己产品0.2的活跃频率变成0.4。做PM的,一定会在职业生涯内接触到多种类型的产品,那么如何超越具体的产品形态,掌握好不同产品的设计方法呢?我认为虽然产品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并且深入研究用户行为,我们总是能找出改进的关键点。

比如,我在接手一个新的产品项目的时候,首先我会结合目标研究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其成功与否的核心关键,例如我们到底要做交友还是婚恋,首先就决定了我们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婚恋不比交友高尚,但是如果我们以长期稳定的流量为目标,那看起来婚恋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其次,我个人在做产品的时候,比较重视研究“用户的使用路径”。在核心路径上,抓最容易改进的点切入,一个个做到想要的效果。例如“赶集婚恋”,通过改进Landing页,提升注册转化率(例如使用美女帅哥or真实照片;注册分步or一步;注册选项丰富or简单),通过推荐和排序算法,优化用户活跃(能把合适的人推给合适的人,是刺激用户发现并持续使用的一个关键点)等做法,很大的提升了注册转化率(就是我刚才说的优化注册成本的一个关键点)、用户登录频率等。

本文中的一些计算主要基于去年我在设计“第三方数据分析系统”时候的思考。期待与各位的讨论!

本文作者@李彦 ,任职于赶集网移动事业部社交产品总监。曾任Papaya、UC优视公司产品经理。做过手机社区、手机游戏、婚恋网站、优惠券等产品项目,具有非常丰富的产品及项目管理经验,对无线互联网产品发展有独到见解。

:weibo.com/liyan777,Gmail交流:evan.liyan@gmail.com

篇1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么?交互设计

很荣幸收到苏杰同学快递赠送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除价值不菲的签名外,还附了长达三行半的留言,于是,我决定好好看看这本书,在这之前我没有翻过任何“产品经理”主题类书籍。

概括的讲,我认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做的很不错,在内容方面,刚毕业就能有这样的“积累”意识,并且开花结果,这其实是非常少见。这本书的用户群定位,以及前因后果,作者交代的比较清楚。但是我估计,还是会有很多“新手”误解,因为书的内容有些模糊。我写了这么多年blog,深有体会——绝大多数提不高的从业人员的问题,不是看的书太少,而是不擅长独立思考。顺便说一句,这本书不错的背后,我认为出版方“博文视点”的功力值得其他同行学习。

如标题,首先我本身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命题产生怀疑,我第一次看苏杰同学blog也在纳闷。因为“产品经理”这个定位是出了名的困难,同时大家也认可,目前互联网圈子里合格的产品经理也没几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样标题影响力越大,越容易造成大家误解“产品经理”的分量过重,越容易造成大家误解“产品经理”的门槛过低,3页上有我当时与苏杰讨论的一段话:

一是用户群,二是切入角度,两点结合把握好即可。是给理想主义者参考的精神启发?还是给普通从业者找口饭吃的普及教材?或者打算包罗万象、点到即止的大全?我理解的好书,思想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头。书的好坏往往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只不过最后的成功需要筹码和时间的等待。

我认为做产品经理,首先与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关,其次是知识背景,比如我就完全不适合(经常有人误认为我是产品经理),

电脑资料

做好产品其实需要各个维度去推动,相应需要各种擅长职能的人才。全书读完,我发现有两个问题特别模糊:

没有分清楚“产品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定位区别?

没有分清楚“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的定位区别?

比如115页,倒数第二段说了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缩写都是PM,但是书里又出现了无数个使用PD代称“产品经理”的说法。到最后,我也没搞清楚,作者是认可PM还是认可PD?在我概念里PD是产品设计师(Product Design)的缩写。

产品设计师还是产品经理的问题,我在互联网产品设计师职业生涯有过详细的阐述,我认为管理(Managment)和专业(Professional)还是应该两条线并行。顺便提醒,47页(未具体其他)底部脚注的“UCD是User Centered Design的缩写”有误,应该是“User-Centered Design”,中间差个连接符。

以上两个问题现在不深入探讨,其实也是内业长期在讨论、争论的,基本上90%公司都很混乱。从专业角度讲,我理解苏杰早期是做产品设计师,升职到了产品经理,可能再被迫兼了项目经理职能。我知道这在阿里集团的价值观里,叫“拥抱变化”。

不是否认这本书的价值,我做过书,了解做书的艰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阶段,任何经过发酵的积累,必然可以受益于一大批人。当然,这本书如果叫《人人都能做产品》,副标题“中国特色互联网产品实践”,我想那就不会造成误解了。

知识积累需要时间来沉淀,只要找准一套方法,深入尝试必然有结果。苏杰同学很有想法,是位有潜力的产品经理,他的积累态度值得所有互联网从业者学习,尤其值得所有还在迷茫的互联网新手们参考。

来自:blog.rexsong.com/?p=10431

篇12:有关产品创新交互设计

德鲁克所阐述的创新机遇之七大来源:

一、意料之外的事件;

二、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

三、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

四、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

六、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

七、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

要做的事情是: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

2、创新必须多看、多问、多听,既要关注数字,也要关注人;

3、创新必须简单有效,目标明确;

4、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

5、成功创新的目标是取得领导地位,

有关产品创新交互设计

避免的事情是:

1、不要太聪明;

2、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

3、不要为未来进行创新。为现在进行创新!

创新的三个条件是:

1、创新是工作,要把创新当做工作那样去对待;

2、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长项;

3、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德鲁克最后提出,企业家和创新者要做“保守的创新者”,“成功的创新者都相当保守,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遇。

原文链接:jary.findesign.cn/?p=3208

篇13:产品&设计&色彩交互设计

设计师得到产品设计需求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个色彩的选择问题,产品经理最初也可能会提一些自己的意见,如

A:我觉得做一个蓝色的不错,就做蓝色的吧!

B:喜庆一点的,红色没错的!

C:这个颜色太压抑了,亮一点怎么样

D:这一块颜色好花啊!

作为设计师应该怎么去回答呢?

先简单分析一下ABCD,4位所要表达的潜台词,

A:对该产品从个人主观或个人经验所做出的色彩上的推荐

B:喜庆的!而不是真的要求用红色或者其他

C:设计图的感觉偏移了产品初衷和产品气质,觉得这不是想要的

D:主体不突出被干扰

在最早设计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产品经理最终要求,产品表现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而不是讨论色彩排版细节,这样才能先找到根本,避免CD所出现的情况,早期对产品的理解,对后期设计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理解产品价值,然后通过正确的方法,就能准确定位产品色系,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色彩定位方法论, 准确定位色彩方法有很多,如色彩心理选择法、图片映衬法、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等多种形式,下面简单讨论一下常使用的几种方法:

1.色彩心理选择法

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性质。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给人不同的心理印象,色彩上从心理感受的大方向到小方向的细分,逐渐无限的接近最适合用户心理的色彩区块,

根据色彩心理属性来筛选色彩,大家都知道,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如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相在心理上有强烈的冷暖的区分,

如红、橙、黄让人想到阳光、火焰和太阳给人温暖的感觉即暖色系,青、蓝、让人想到大海蓝天,给人清爽凉快的感觉即冷色系,在设计的时候最早考虑的是产品气质和宣传效果,需要给人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如果需要给人热情、活力的感觉就选择暖色系,如果需要给人冷静、高雅、庄严的话就选择冷色系,进行第一轮的筛选。

第一轮筛选后,比如选择的是冷色系,也就是色环右边的绿蓝紫区间,然后根据产品气质和色彩心理进行匹配缩小选择范围,调整小范围的色彩偏向,明度饱和度的微小差别,最后找到和接近最适合的色彩!

2.图片映衬法

在拟物化场景图片中寻找适合色彩,进行设计,例子:阅读器概念设计过程,虽然图形概念最终没有采用,但是设计过程思考方式可以进行参考。

最早设计的时候寻找了一些读书馆场景图片资料,然后在场景图片中取用3种色值作为软件主体颜色进行设计。

从图片中取用3中色值,进行场景化模拟!

最后实现效果:

3.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法

即设计师提出多种色彩方案,以交互常用的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删选最适合的色彩,这种方式准确率高,缺点就是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消耗比较多!

篇14:产品感悟一二交互设计

蛋王的BLOG八百年不更新,大仙表示很欣慰;大仙的博客好久未更新了,我表示很欣慰;其实我们都很懒,作为“高级打杂”的产品经理,我们确实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我们很忙,

1、理理我的一些产品经理书籍:

启示录:前段时间,看到很多同行在不同的地方推荐《启示录》,于是果断地下单购买,并满怀期待地等待书送达。书送达后翻了翻,确实不错,然后读故事书般看完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书很不错,入行必备,实战型,有案例,收获不少。可惜的是阿里的色彩太溶,不够典型。

结网:这本书让你明白产品经理应该怎样做,偏理论,入门级读物,看完让你对这个职位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入行必备。

沸腾十五年: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堪称互联网教科书,让你了解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兴起和趋势,给你一个大局观。最让我感叹的时,看到介绍的一些项目,有我所经历过的,现在看成败,感叹颇多。

很感谢苏杰、狒狒、王坚,感谢他们的总结和整理,对于我们这个新兴的行业提供了一些标准和参照物。

理理书籍,整理后给个推荐指数(凭记忆),也算是给后来人一个参考。

目前在看的一些书籍:《创业邦》 《IT经理世界》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 《精通web analystics2.0》。关注产品运营、数据分析。

2.功夫在诗外

很喜欢纯银的博客,一些关于行业、心得、沉淀,《运气与浮云》 《杂念.职场》 《杂念.行业》,这几篇看得心有戚戚焉,

功夫在诗外,产品经理本身就是一段心灵的修炼过程。沟通、思维、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最近也正在把生活融入产品,把产品融入生活。

最近很少写关于一些工作和技能的文章,技能上已经到了临界点,现在欠缺的是火候,是一份为人处事的出容。

关于工作上的事,也一直在总结。最近积累和总结的一些方向: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产品经理、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商店、WAP产品设计、Symbian产品设计、Android产品设计、Iphone产品设计。这也是最近1年来的最大收获: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

产品经理需要阶段性的总结和沉淀,我经常隔段时间就会花一些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一些体会。

3、关于成功

成功的要素:天赋、努力、机遇。自觉得天赋不算很高,所以唯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弥补。机遇也有,但是很可惜,去年的2次机会都没抓住,所以现在需要更加的努力,在下次机会来时能做好准备。

做喜欢的事,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等量变引起质变。

有时在想这1年来的得失,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了移动互联网。1个光杆司令(虽然有电子商务产品经理、无线产品经理、产品助理等3个岗位编制,但人真不好找)支持了公司1整年来的业务,策划了1个WEB站,2个WAP站,2个客户端,前段时间写半年考评时内牛满面。

4.现在&未来

现在,专注产品运营,努力把产品线运营起来。

未来,继续深入移动互联网和APP,这是最好的时代。

篇15:互联网产品经理如何做交互?

想做交互设计?不知道如何入手?你是交互设计新手或互联网产品经理新手,那么下面的一文很值得你一看,文章来自163ued的显玉,写得很不错,值得一看:互联网产品经理到底是需要做什么?

尽管很多谈及交互的书上都已经回答过了:

发现用户需要,建立明确需求

提出设计方案

制作设计原型

用户测试和评估

还是有很多对交互设计有兴趣的朋友会问我这个问题,并希望我能回答得详细,具体到我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其实交互设计需要做什么,会随每个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差异而不同,具体到每个项目也会有区别。下面分享下我是怎样做交互,方式不一定是最合适,希望大家多指点,共同学习进步。

发现用户需要,建立明确需求

发现用户需要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在用户反馈里收集到许多用户提出的想法,他们希望我们能提供帮助解决问题的产品;我们也可以主动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信息,为灵感的迸发做储备。

比如说日程管理项目,有不少用户跟我们的邮箱反应说,他们忙碌的时候会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一些会议或者约会,所以希望网易邮箱能提供一个专业的日程管理功能,能够帮助他们有效的管理和安排每天的日程。

确认了用户的这一需要,我们的产品同事就会组织立项,把用研和设计组的同事呼唤过来一起进行调研,确定我们的目标用户。

用研组会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尽可能多的去收集信息,互联网产品经理也会参与分析调研,组织会议帮助用研组完善信息,我们会采取一些有趣的方式,比如一堆人在一起头脑风暴,大家回忆各种相关的生活场景,然后把一些关键词记录下来。

这一步我们的目的是要知道:用户想要什么?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提炼出一些最重要的功能需求,接着产品组会整理出需求文档,设计师就位。

提出设计方案

通过调研,我们得到了大量数据信息,并建立了明确的需求,下一步就是开始提设计方案。

这个阶段我会做一些概念设计,类似于做实物产品时设计一个水杯,我会描述它说:我要设计一个旅行用的水杯,它能叠成一个小圆盘,喝水的时候只需要把小圆盘的圆心部分往下按,就能变成一个杯子。

互联网产品也是这样,需要赋予它一个概念,例如日程管理:这是一个专业的日程管理功能,通过使用它,我们可以有效的管理自己每天的日程和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不会再错过每个重要的约会!

这些文字并不一定非是互联网产品经理所总结,但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必须要做到对产品心里有数,明确我们要做什么。

同时需要进行的还有初稿设计,在这里我所谓的初稿,并不一定是严格要求中的交互原型,可以是用Axure把主要的页面流程做出来,也可以手绘草图,只要能清晰表达设计构思的,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

制作设计原型

制作设计原型,也就是常说的交互稿,区别于做设计方案时的初稿,这份交互稿我会尽可能细致的把流程和具体操作形式表达出来。

考虑到做交互是一个迭代过程,我会在设计稿的首页为设计的产品做一份交互更新日志,记录下交互更新时间、版本名称、更新类型、更新内容、参考需求文档与交互负责人。

这份更新日志的意义在于:

更新时间-便于全程跟踪记录项目,掌握每个时间点

版本名称-便于项目参与人员查找上一版本的交互稿

更新类型-了解每次更新需求的性质

更新内容-清晰呈现每一次更新的内容,并提供一个直接去到更新页面的链接,这样在进行迭代时我们的伙伴不用一页页去寻找更新点

参考需求文档-便于项目参与人员查找对应的需求文档

交互负责人-记录每次迭代的交互负责人,并能方便工作交接

交互稿的制作过程,一般是用Axure做原型,像邮箱这样视觉比较成熟且相对稳定的产品,我会偏向做高保真模型,我们会整理一个控件库,这样能提高 制作效率;做一个全新项目时,黑白稿线稿都是可用的方式,如果互联网产品经理能对大概的视觉效果有把握,也能做得精致些。这些我想大家都很了解,所以不多说 了。

制作交互说明

之所以把这部分内容提出来单独写一段,是因为之前和很多做交互的朋友讨论过该怎样做好交互说明,大家各有看法,很难找到这部分工作的衡量标准。

交互说明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也许只会占用小部分工作量,但是作用不小,它能帮助我们减少沟通成本,辅助交互稿描述设计理念,表达交互流程,更细致的展现我们的设计。

与做设计稿不同,个人认为,交互说明这部分工作,需要我们更多了解它作说明的对象,即产品经理、视觉设计师、开发人员的需求,从而达到真正的“辅 助”效果,而不是盲目凭自己主观去长篇大论,否则我们要为此花费时间,而且这部分工作只能沉积为一堆我们自己欣赏毫无意义的文字。

为此我曾与合作过的各组同事进行沟通,提炼出一些他们对交互说明的需求,不求全面,但求能说明一些问题。

1.交互说明最好是图文并茂(all)便于阅读和理解。

2.页面跳转的说明(产品&程序)页面跳转是涉及多个页面关系的操作,产品人员在看交互稿时,会更多去关注多个目的性的任务操作流程,而对页面跳转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页面跳转说明。

3.交互说明能否考虑与产品需求文档结合(产品)开发文档会涉及产品概念、技术方案、业务执行角色等内容,和交互设计稿有着紧密关联,所以交互说明书与开发文档是可以相互做补充,整理成一份文档,这样也能避免工作内容重复。

4.对交互稿中不明显的交互动作或隐藏的设置项作说明(产品&视觉&页面构架)细节和动作需要描述清楚,比如说鼠标focus、click的动作,或click后是loading还是跳转,这些平时都是开会上讨论,但是参与项目的人员不一定都能记住,所以会需要在交互说明书里做说明,并需要考虑到页面构架组需要预留适应变化的结构。

5.产品风格定位(视觉)商务风?休闲风?视觉需要一个准确的产品风格定位。这部分工作不一定是由交互人员来确定,但在产品孕育阶段中,设计稿讨论以及不定时更 新的数据调查,会使得产品风格定位渐渐明确,视觉的同事更多是参与设计阶段的工作,这就需要交互人员将这些信息在交互说明中记录下来,以辅助视觉完成。

6.极限状态(前端)比如一个列表最长和最短显示。

7.异常/出错情况说明(程序)这一点在交互稿制作和与产品沟通过程中容易被忽略。

有的设计师会疑惑:为什么我做的设计说明书会没人看?我写的很详细了,但是他们还是会问我一堆设计的问题!甚至,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文档?

在这些情况面前,设计师应该做些思考,我们所制作的这份说明是否真正解决问题了呢?

一些基本的逻辑判断和文字内容,产品人员已在需求文档中列出且在交互稿中已清晰呈现,例如原型中完整呈现的设置内容,或一个单选复选关系,这些内容我们再花时间去大篇描述,并无太大意义。

所以我的理解是,交互说明并不一定是一份文本,它不该是设计师的舞文弄墨,更不该流于形式做交互设计原型的复制品。

我们可以在交互原型上注释,在图上写说明,或者是在和项目组发邮件时写为邮件内容,当然也可以是word文档,PPT….

总之,我们要做到的是真正解决问题,让交互说明书成为帮助项目中各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辅助理解设计内容从而达到提高项目效率的工具,并在需要的时候被制作。

用户测试与评估

产品基本功能实现后,我们会做用户测试,设计是很主观的,并且会受各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的产品难免会存在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通过招募用户来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能收集到一些使用场景中发现问题的反馈,并把这些整理成优化点,完善我们的产品。同时互联网产品经理也要多用自己的产品,保证上线内容与设计保持一致。

这就是我对自己交互工作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描述,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头衔我领了不到一年,但是这一年学到了很多。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份不难的工作,因为我 自己也是一个用户,我会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也自然而然的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寻求方法中得到一定的积累;然而,这确实是一份 很需要花心思的工作,设计方式自由,但是设计内容需严谨,疏忽了一个问题,就有可能为产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失去用户的青睐。

要让我们的产品保持良性发展,就要求设计师们不断探索优秀的设计方法。masterchat.cn

[互联网产品经理如何做交互?]

篇16:产品经理工作职责和时间安排交互设计

结合公司目前产品现状,制定如下工作职责:

一、产品经理工作职责

1.战略性工作

Ø业务需求调研;

Ø同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市场情况调研;

主要交付物:相关调研、分析报告;

2.设计性工作

Ø业务功能设计;

Ø业务流程设计;

Ø用户界面设计;

Ø系统产品功能、架构规划;

主要交付物:相关的系统规划文档,功能说明文档,高保真DEMO

3.项目性工作

Ø协调业务和IT双方,确保按时、保质、保量的推出产品或者新增系统功能;

ØQA、QC、测试的帮扶;

Ø沟通、收集、跟进业务需求,并完成需求分析和管理;

Ø制订系统评估指标,参与系统的评估与验收;

Ø系统使用情况分析及跟踪;

主要交付物:系统发布及推广计划,需求跟踪矩阵,需求分析文档(主要是UC),系统验收标准及验收报告

4.市场化工作

Ø产品包装,卖点归纳;

ØFAB梳理,FAQ编写;

Ø产品白皮书,产品使用手册;

主要交付物:产品白皮书,产品使用手册

5.商业化工作

Ø日常需求、功能优化版本规划及跟进管理;

Ø产品数据分析;

Ø产品更新和完善;

Ø产品市场引领和创新增长点挖掘;

Ø定期组织内部和外部用户的系统进行满意度调查;

主要交付物:每个版本的需求及分析文档、系统使用情况分析、问题跟踪文档,满意调查报告,

产品经理工作职责和时间安排交互设计

二、产品经理时间安排

Ø50%的战略性质的竞争对手,行业,市场,用户等研究工作

Ø30%的产品设计性工作

Ø20%的产品市场化工作,产品包装,买卖点归纳等等

日常工作时间安排,会根据产品所处不同阶段调整。

以上就是我目前的工作职责和时间安排,同时也是博文基于产品经理面试的问题总结? 的延展。期待高手指点和交流。

篇17:怎样招聘出色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

本文是他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软件产品管理工作的总结和经验分享,谈到了招聘产品经理的标准,以及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特质,

文 / Marty Cagan,译 / 姜天纬

寻找出色的产品经理

“哪里能找到出色的产品经理?”CEO经常问我这个问题。

Marty Cagan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产品管理专家,曾经担任网景副总裁、eBay产品管理及设计高级副总裁。

我总是这样回答:出色的产品经理就在公司里,只不过在其他岗位上,有可能是软件工程师、用户体验设计师、系统工程师,等着伯乐去发掘。无论你打算从公司内部还是从公司外部招聘产品经理,必须清楚合适的人选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这一章,我将列举产品经理应有的特质。

个人素质和态度

技术可以学习,素质却难以培养,有些素质是成功的产品经理必不可少的。

对产品的热情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产品有一种本能的热爱,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看成产品,怀揣对优秀的产品的热爱和尊重。这份热情是产品经理必备的素质,是他们夜以继日克服困难、完善产品的动力。这份热情能感染团队成员,激励所有人。

辨别这种特质很容易,可以让应聘者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产品及喜欢的原因,聊聊不同领域的产品和他讨厌的产品,问问对方,如果有机会,他打算怎样完善自己最喜欢的产品。热情是难以伪装的,虚伪的做作容易毕露无遗。

用户立场

理想的产品经理不一定来自产品的目标市场(这种情况有利也有弊),但是他必须融入目标市场。这一特质对制造大众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尤为难得。我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用户和市场。事实上,目标用户的经验、喜好、价值观、知觉能力、忍受程度、技术理解很可能与我们的大相径庭。

可以就产品的目标市场向应聘者发问,让他谈谈如何换位思考。了解应聘者对目标市场的感觉,最重要的是看对方是尊重目标市场希望融入其中,还是打算一意孤行改变用户习惯。

对国际化的产品和针对特定地域的产品来说,换位思考尤其重要。各种文化虽有共通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有些差异对产品无关紧要,有些则至关重要。应该考察应聘者是否足够了解目标市场,能否区分这两种差异。

智力

人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替换的。产品管理需要洞察力和判断力,因此必须具备敏锐的头脑。勤奋当然是必需的,但从事这项工作光有勤奋还远远不够。

招聘聪明人是项知易行难的任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聘者的能力和可靠性。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言不虚。方法之一是测试应聘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软令人称道的、深入而有效的面试,即是考察应聘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由一位或多位领域专家就一个问题对应聘者进行深入考察。面试官不关心应聘者是否知道正确答案,而看重应聘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智力优于知识)。如果应聘者回答正确,面试官会将问题略作调整,询问应聘者在新情况下如何应付。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应聘者被迫处理他不知道答案的情况,说出解决方法。

职业操守

每种团队角色承担的义务和付出的努力都不相同。产品经理肩负着产品的前途和命运,绝不适合贪图安逸的人担任。即便掌握了时间管理和产品管理的技巧,产品经理依然要为产品投入大量精力。成功的产品经理能拥有时间享受清闲的家庭生活吗?只要具备足够的经验,我相信可以做到。但是,如果你期望的是一周只工作四十个小时,下班后把工作抛诸脑后,那是不现实的。

成功的产品经理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应聘者向来坦率,产品管理工作绝不能用时间来衡量,付出多少都不为过。紧急情况下临时找来的“救火队员”多半不是合适的产品经理人选。

在漫长的项目周期里,产品经理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义务并非一成不变。有的阶段比较轻松,有的阶段则很紧张。但是称职的产品经理对产品的关注和忧虑程度,以及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热情是不会改变的。

正直

在所有产品团队成员里,产品经理最能体现公司和产品的价值观。通常产品经理不直接管理团队成员,不能要求别人执行命令,所以他必须通过行动影响、说服身边的同事。这种影响基于相互的信任和尊重,要求产品经理必须是个正直的人。

产品经理是产品团队、销售团队、公司高管之间的枢纽,经常要协调处理各种问题,比如提早供货、满足大客户的特殊要求。产品经理如何处理这些难题,同事们都看在眼里。

信任和尊重需要时间培养,产品经理唯有通过工作展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团队领导。如果产品经理对待同事缺乏诚意,怀有私心,一碗水端不平,那么势必会影响整体团结和工作效率。产品经理虽然不必事事精通,但应当知道每位成员最擅长做什么,尊重大家发挥工作特长的意愿,充分信任大家。

考察一个人是否正直绝不比考察他的智力容易,考察陌生的应聘者是否正直就更难了。对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可以问问他们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多追问工作细节。

信心

很多人相信经验可以让人产生自信。如果仅凭经验可以建立信心,为什么许多工作多年的产品经理却毫无自信?相反,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却往往充满自信(虽然这种自信通常源自对自身状况的无知)。

自信是很重要的素质。公司高管、产品团队、销售团队都需要看到产品经理的信心,确信他们投入的时间、金钱、努力不会付之东流。自信的人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成为人们愿意追随的领导者。

态度

称职的产品经理把自己当成产品的CEO,愿意为产品的最终成败承担全部责任,绝不找借口。虽然他清楚产品按时成功上市要克服许多困难——开发难度大、开发时间长、成本过高、产品复杂等,但他明白预见和解决这些问题是他的责任。

这并不是说产品经理要事必恭亲,监督每个人的工作,而是指出现问题时他应该及时承担责任,进展顺利时他应该及时给大家以鼓励。称职的产品经理知道,虽然产品的实现离不开大家的协助,但是他应该对自己的产品创意负责。

技能

掌握一些重要的技能是打造成功产品的关键。我相信,只要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所有技能都可以习得。

运用技术的能力

很多成功的产品经理是工程师出身,因为策划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新技术的理解,以及如何应用技术解决相关的问题。

出色的产品经理并不需要自己发明或实现新技术,但必须有能力理解技术、发掘技术的应用潜力。

培养理解技术的能力有多种途径,可以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向程序员和架构师请教,参加开发团队的头脑风暴也不失为一种途径。

注意力

产品经理要优先解决重要问题。研发产品的过程中有很多干扰。能否集中注意力解决关键问题、克制不断增加功能的冲动、不受关键人物或重要客户的影响,取决于产品经理是否有足够强的自律性——不但要遵守公司制度,还要严格要求自己。

几乎所有产品都有些不那么重要的功能——这些功能对提高销量和用户满意度毫无作用。如果去掉这些功能,产品甚至会因为简单、易用获得更多用户的喜爱。我建议过滤多余的功能,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生产成本,让产品更早上市。

时间管理

电子邮件、即时消息和手机构成的世界充满了干扰。你可能一大早就来上班,拼命工作一整天,连吃饭喝水都顾不上,深夜回到家却发现到头来没完成一件重要工作。时间都用来“救火”和处理“紧急”事件了。

熟练、迅速地区分重要任务和紧急任务,合理地规划和安排时间是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

如果产品经理无法集中精力完成真正重要的任务,那产品就难免命运多舛了。

我认识太多每星期工作七十个小时、累得精疲力竭的产品经理。他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体力透支到了极限。对他们而言,最可怕的事实莫过于做的都是无用功。为此,我有意在培训课程中加入了时间管理和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的内容。产品经理的时间应该用来改变现状,而不是疲于奔命参加大小会议、逐一回复邮件。有许多事情不值得做。

沟通技能

虽然沟通技巧可以学习,但要做到出类拔萃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沟通(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是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如前所述,产品经理只能以理服人,绝不能靠职位压制他人。

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在面试中测试,测试书面表达能力则需另寻他法。我常建议应聘者随身携带文字材料证明其书面表达能力,比如,不涉及专利的产品策划文档。

注意,如果应聘者使用非母语时带有口音或有轻微的语法错误,不代表其沟通技巧不佳,只要说话口齿清晰、易于理解、具有说服力即可,完美的发音和语法不是必要条件。

产品经理会花许多时间写电子邮件、产品说明文档、策划书、同类产品分析文档等。聪明的产品经理不会浪费时间写没人看的东西,一旦决定动笔就要做到最好,言之有物,让人信服。

书面表达务必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因为同事(特别是公司高管)会根据这些文字评估产品经理的工作。有时文字材料是他们评判的唯一依据。

还有一种常见的沟通形式是演讲。对许多人来说,面对听众演讲并非易事,有效地表达观点更是困难。尽管如此,演讲是产品经理的家常便饭。产品经理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向公司高管、大客户、销售团队解释产品的内涵和重要性。

我们都听过糟糕的演讲——幻灯片一张接一张没完没了,演讲人死板地朗诵条目,听众不得不费劲地揣摩每张图表的意义,既抓不住重点,也不明白价值何在。

与此相反,成功的产品经理尽可能减少幻灯片的页数,他们的演讲充满热情、重点清晰、数据充分、引人入胜,绝不超时(甚至提前结束)。他们更喜欢听众提问,即使遇到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也会努力尝试向提问者和听众阐述自己的理解。杰里·韦斯曼(Jerry Weissman)的《演讲制胜:讲故事的艺术》是一本非常好的提高演讲水平的指南。

商业技能

作为产品团队的发言人,产品经理要协调团队与财务部门、营销部门、销售团队、公司高管之间的工作——必须使用这些人听得懂的概念和术语。

我认为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双语技能。这并非指中文和英文,而是指产品经理既能与程序员讨论技术,又能与管理层和营销人员讨论成本结构、边际效应、市场份额、产品定位和品牌。

由于上述原因,很多产品经理都是商学院毕业的。企业需要懂得商务的人,所以雇用MBA。虽然MBA也可以成长为出色的产品经理,但总的来说商业技能只是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多种技能之一,而且完全可以在商学院以外的地方学到。比如,技术人员进入产品管理领域后,通过阅读、培训学习商业技能是很常见的事。

去哪里招聘产品经理?

具备以上这些素质和技能条件的人极少见,和优秀的产品一样稀少。没有比产品经理更重要的职位了,所以必须用严格的标准考察应聘者。

关于招聘产品经理,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许多公司认为他们需要的只是营销部门的人或有MBA学历的人,就像教科书对产品经理的定义一样。这种看法也许曾经是正确的,但如今无疑是一种谬论。

许多公司喜欢招聘从顶级商学院毕业、拥有技术类学士文凭、具有行业经验的MBA。不过别忘了MBA课程几乎不涉及产品管理。如果你认为现在的MBA毕业生们知道如何管理产品,那就大错特错了。

最有效的招聘途径是寻找具有上述特质潜力的人,通过培训课程和传帮带把他们训练成高素质的产品经理。这些人可能就藏身于公司内部。我认识许多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曾经是程序员、用户体验设计师、客服人员、技术支持人员、营销人员,甚至曾经是目标用户。他们利用各自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产品管理工作。出于同样的原因,公司高管应该听取不同岗位员工对产品管理的建议。对于高管来说,这是宝贵的经验。

行业经验重要吗?

最近一位朋友向我了解一位产品经理应聘者(大卫)的情况,我曾经和大卫一起工作过。我的朋友是一家大众网络服务公司的主管,他非常喜欢大卫,但他心里有个疑问:“大卫是企业级软件产品方面的专家,他适合我们这种企业吗?”

我忍不住笑了,告诉他四年前我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大卫现在的主管问我:“这个人对系统软件十分在行,可他能够做好企业级软件吗?”

其实大卫所受的教育与系统软件、企业级软件、大众网络服务都无关,甚至与软件技术无关。他是学金融出身的,非常聪明,善于快速进入新领域,理解新技术。

许多产品经理是因为他们的行业经验获聘的。经常有人问我产品经理是否必须具备领域和行业经验,我认为对某些产品来说,专业知识是必要的,比如,研发心脏除颤器,最好有一位懂得心脏护理的产品经理。但这只是个例,并非原则。

我甚至认为资深行业经验对产品经理的工作可能是不利的,因为长期从事某一行业的人通常会落入一种常见的心理陷阱:他们以为自己了解目标客户,盲目自信。产品经理应该习惯放下自己的成见。拥有资深行业经验的人也能做到这一点,但他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并不是说管理产品不需要行业知识,相反,我觉得了解产品的领域知识(粗浅的了解不算数)是绝对必要的。我相信通过积极学习,高素质的产品经理可以快速熟悉新行业。以我自己为例,熟悉新行业达到自信制定产品策略的程度,只需要两三个月时间。

我相信开发企业级软件、系统软件、大众网络服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各自有不同的技能要求。例如,企业级软件的用户是数目较少的大企业(而不是数量上百万的消费者),所以有不同的手段了解需求、定义产品;不同类型产品的销售渠道各不相同;如果产品涉及硬件设备,则必须了解它会对流程和进度造成哪些影响;如果开发大众网络服务,必须知道如何展开规模管理和社区管理。

总的来说,我认为产品经理大约有80%的技能和天分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

我并非要贬低经验的价值,但我发现最宝贵的经验不是行业知识或技术(这些都可能过时),而是打造优秀产品的流程、领导产品团队的能力、应对产品扩张的经验、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以及自我激励的能力。

与行业知识密切相关的是技术专长,业界一度非常看重两者的联系。有一次,我看到一家企业级软件公司招聘产品经理,要求应聘者具备开发Linux产品的经验。的确,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差异很大,但产品经理如果连处理不同操作系统对产品影响的能力都不具备,那么等待他的麻烦将远比缺乏Linux知识来得多。

高科技产品行业虽然要求快速学习新技术,但更重要的是预见如何应用技术合理地解决问题。技术发展很快,所以产品经理必须善于快速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我面试应聘者时,不关心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只看重他们的学习思路。比如,让他们回忆研发产品之前,他们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需要多长时间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知识。

年龄不是问题

各个年龄段都有出色的产品经理。为什么有人二十五岁就脱颖而出?首先,互联网真正普及是1995年以后的事情,因此,今天二十五岁左右的人和我们的上网经验一样多。互联网兴起时,十几岁的青少年很快学会了成年人搞不懂的技术。其次,经验虽然需要时间积累,但其他素质,比如智力和对产品的热情则与年龄无关。

当年为网景公司年轻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工作时,我不得不适应给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打工的事实。但是当我发现他吸收新技术和说服他人的能力后,我很快就忘记了他的年龄。未曾与他谋面的人会认为,拥有这种商业能力的人至少得年过四十。

寻找出色的产品经理不能以年龄、性别或种族作为判断标准。我知道行业中仍然存在不少偏见。例如,由于重视沟通技巧,我们尽量招聘母语是英语的应聘者。

我指出这一点并不是想谴责谁,只是想提醒大家,无意的偏见可能会让我们错过出色的产品经理。下次某个大学毕业生带着他的产品创意来找你时,你或许应该听一听,他的创意很可能是下一个Facebook。

过去20年,Marty Cagan作为负责定义和开发产品的高级经理人为多家一流企业工作过,包括惠普、网景通信、美国在线、eBay。他亲历了个人电脑、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起落沉浮,致力于通过写作、演讲、培训帮助客户打造富有创意的产品。为此,他撰写了《Inspired: How to Create Products Customers Love》一书,创办了硅谷产品集团公司(SVPG)。在此之前,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担任eBay产品管理及设计高级副总裁,负责规划全球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节选自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一书。该书从人员、流程、产品三个角度介绍了现代软件(互联网)产品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念。特此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Marty Cagan先生授权。

本文选自《程序员》杂志2011年07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7期杂志

产品规范之道交互设计

豆瓣FM产品体验小结交互设计

从产品面试,看产品经理

UPA讲稿:互联网产品的交互设计方法

如何利用互联网关系圈和社会化关系做好产品交互设计

产品领域探讨(互联网领域)交互设计

帮助是什么交互设计

如何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交互设计

电力施工企业年终工作总结

谈交互设计需注意的规范与创新交互设计

产品经理3年沉淀和总结交互设计
《产品经理3年沉淀和总结交互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产品经理3年沉淀和总结交互设计(集锦17篇)】相关文章:

谈谈对设计和设计师还有设计行业的感受交互设计2023-03-24

到底什么是产品经理?交互设计2022-04-30

UCD团队: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交互设计2022-08-31

从业4年的交互设计师谈体会:设计的勇气2023-08-13

ui设计一天工作内容2023-12-20

非典型性UED思考交互设计2022-04-30

联通工作员工述职报告2022-10-05

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论文2023-10-28

污水处理开题报告书2023-07-21

分析报告范文2023-10-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