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时间:2022-04-30 01:11: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种一棵豆苗”为你分享7篇“第三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三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篇1: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一、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情况,组织学习小组。

2、课间播放歌曲

二、导入新课

1、猜一猜:

(1)、听完了歌曲,我们再来猜个谜语(点击),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读)

(2)、你知道这描述的是哪一个地区吗?大家反映都很快的,到底是哪一位同学的

猜对了呢?(学生回答)

看(点击)三面环海,应该是个半岛。(点击飞入阿拉伯半岛)

(3)叙述: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那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是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沙漠驼铃,走进阿拉伯,探寻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生活的足迹,(点击)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三课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板书]

三、新课教学

请同学们先把书本反的翻到62页,观察图3-27,了解一下阿拉伯半岛的位置。记得在七年级上的时候,我们曾组织过探究活动叫做游历华夏,今天我们再来开展一次游历阿拉伯的活动,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参与?那好,老师给它起个名字叫做阿拉伯之旅,同学们喜欢吗?

2、说一说:

(1)    叙述引题:沙漠就在前方,骆驼正在引颈召唤,我们的阿拉伯之旅就要出发了,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老师觉得似乎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没有带?水?为什么特别要带上水呢?(点击课件)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阿拉伯的自然环境呢?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2)    教师归纳:那好,老师把同学们介绍的归纳一下,(点击课件)正是这一些组成了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

3、想一想:

(1)在这干旱的沙漠中,(这样的恶劣地形和气候条件下),阿拉伯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游牧生活

(2)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对阿拉伯人有何帮助呢?(点击课件:图)于是,一部分人就从游牧生活中分离出来,从事――商业活动,并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从此,翻开了阿拉伯社会发展的新 篇章。下面就让我们去实地感受一下吧!

4、游一游:我们出发了,

第一站我们的驮队将去哪里呢?看一看导游为我们的安排。(点击课件)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城市里,诞生了了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是谁呢?(点击课件)这就是穆罕默德的图片,来了解一下他的经历。(点击课件)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身为贵族,却关心下层人民的痛苦,创立了一个著名的宗教,就是伊斯兰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伊斯兰教的情况。

在座同学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吗?谁来介绍一下:还有没有同学能够补充一些有关伊斯兰教的情况吗?

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时间是6;

教徒称作穆斯林,信奉真主安拉;

根本经典是《古兰经》。(点击课件)这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哪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

穆罕默德在麦加开始传教,来听听他的主张:

这种宣传穷人听了有什么反映,富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个时代)。这种主张吸引了许多不富裕的人,却遭到了麦加贵族和富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开始阻止他的宣传,打击、压制他。最后穆罕默德不得不从麦加流亡,与622年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第二站我们就追随着穆罕默德的足迹,到麦地那去走一走(点击课件:图)。

第二站,麦地那。

(1)    同样是穆罕默德,同样是伊斯兰教,却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我们来看看发生的变化:(点击课件:资料)。穆罕默德在麦地那摆脱了被打击受压迫的局面,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和支持,伊斯兰教也结束了被排斥的历史,吸引了更多的信徒,成为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时刻。

(2)    伊斯兰教又是如何来纪念这个历史事件的?(点击课件)。也正是这个城市,穆罕默德的身份开始发生变化:从一名宗教领袖向政治人物发展,于是一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了(点击课件)。

(3)    如何将自己的主张扩展到整个半岛,壮志满怀的穆罕默德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率领自己的信徒们高举圣战旗帜,取得了节节胜利,于630年又回到了麦加,到632年他去世之前,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点击课件:图)。这就是632年前阿拉伯国家的版图。

(4)    半岛统一了,伊斯兰教义也成为半岛的主导思想,穆罕默德以后的哈里发国王却没有停止战争的步伐,他们还想干什么呢?在一个多世纪里,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终于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第三站就让我们一起紧跟穆斯林圣战的旗帜,来到它的都城巴格达城,了解一下古代阿拉伯帝国的情况。(点击课件:图)。

第三站:巴格达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巴格达这个城市呢?今天,它是伊拉克的首都,历史上它又曾经是哪一个国家的首都呢?(提醒学生注意和古代两河流域的巴比论城区分开来)。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国家的版图,(点击课件)。

(5)    想一想:这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阿拉伯在一个多世纪里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先后征服了中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版图扩大了好几倍,这只军队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呢?是谁的力量把原本散漫的游牧民族凝集在了一起?同时伊斯兰教也随着阿拉伯的扩张向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那么,你知道另外两大世界宗教吗?是基督教和佛教,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请同学们结合今天的学习,在课后完成课本第64页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填表题。

(6)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曾一度非常繁荣。特别是首都巴格达(点击课件:图),商业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三大名城之一,你知道另外两个吗?但是,古往今来,所有的帝国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建立在战争和剥削基础上的阿拉伯帝国也注定了10世纪以后帝国的衰弱。(伴随着其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人民起义、教派斗争的不断发生)。(你知道它是被谁灭亡的吗?是1258年西征的蒙古军队攻占巴格达,杀死了哈里发。)

帝国虽然衰落了,但阿拉伯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的灿烂文化却在帝国的废墟上源源流传。

最后一站,让我们一起来到古老的阿拉伯历史文化博物馆。

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参观,然后说一说这些展厅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说一说你为什么对它最感兴趣?(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1)    这是阿拉伯的原始清真寺,这是中国的。清真寺被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伊斯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另外,这些清真寺又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说明文化也是可以创新的。

(2)    (2)你知道《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吗?你听到的或看到的故事,哪些是出于这本书的?

(3)。。。。

小组讨论:阿拉伯人为什么会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

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古老的阿拉伯人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又加以创新,最后有传播的了世界各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伊斯兰文明,直到今天,还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伊斯兰文明的产生离不开阿拉伯帝国(土壤),同时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又是建立在伊斯兰教的圣战基础上。其中,穆罕默德,作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位杰出人物,对伊斯兰教的发展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人物、一个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明。

(2)、学生小结:

篇2:第三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一、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情况,组织学习小组。

2、课间播放歌曲

二、导入新课

1、猜一猜:

(1)、听完了歌曲,我们再来猜个谜语(点击),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读)

(2)、你知道这描述的是哪一个地区吗?大家反映都很快的,到底是哪一位同学的

猜对了呢?(学生回答)

看(点击)三面环海,应该是个半岛。(点击飞入阿拉伯半岛)

(3)叙述: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那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是阿拉伯人生活的家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沙漠驼铃,走进阿拉伯,探寻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生活的足迹,(点击)一起来学习

篇3:高一历史-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交流-1教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理解农耕文明扩张的原因,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认识古代文明交往的总趋势和表现。

重点和难点: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的早期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图片导入新课

观察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概括文明区域范围呈现的趋势

篇4:高一历史-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交流-1教案

一、古代文明的拓展

文明拓展的.原因

通过识读地图,理解古代文明扩张是由农耕文明的优势决定

文明拓展的方式

比较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地图,知道文明拓展的不同方式

文明拓展的影响

观察拓展后的各文明地图,认识古代文明各自的拓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

通过识图,理解农业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扩大

讲授新课

理解农耕文明拓展的动力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呈现古代文明拓展的空间,引出古代的帝国

探究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总结提升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对外扩张

利用图片,明确不同帝国的兴衰发展、统治区域的变化等情况

对内统治

通过阅读和解读材料,归纳概括各帝国的统治政策和统治思想,得出帝国对前代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促进帝国的稳定与发展。

历史与反思

利用表格总结帝国的统治措施,战争虽然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但文明的交流大多是在和平情况下进行。

三、文明的交流

文明的纵向传播

比较字母文字和楔形、象形文字,得出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文明的横向传播

通过早期中西交流的图片和材料,得出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世界历史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课程小结

农耕文明拓展的潜能是前提,帝国是扩张的表现,文明的交流是农耕文明和帝国扩张的逻辑结果

了解古代帝国的时间和空间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归纳总结帝国的措施;理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继承发展

了解文明的传播方式

提升认识

篇5: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论文

关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论文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是世界古代史上三个通过战争征服而形成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毫无例外,这些帝国都是通过一连串的战争和兼并建立起来的庞大国家。不容否认,战争除具有破坏性作用之外,还具有对闭塞状态的突破性作用,是古代文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往正是通过战争这种形式得以进行的,因此,通过征服战争而形成的古代帝国在人类文明的交往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明的交流是以文明的互动为前提的。早在爱琴文明时期,希腊的居民就与相邻的埃及、小亚、西亚等地区的古老文明有所接触,克里特文明就深受西亚和埃及古老文明的影响。公元前 8 到公元前 7 世纪,地中海世界更是出现了一种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活跃的局面。东方人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技术、科学、诗歌、神话,也带来了自己的字母和书写理念。东方文化的输入极大提升了古希腊的文明水平,使其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希腊人对古代东方文明的汲取如此之深,如此之广,以至于德国学者伯克特称赞此时的希腊发生了一场“东方化革命”。的确,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因毗邻东方,得以近水楼台地吸纳已有的东方文明成果。因此,公元前 8 世纪希腊世界在经济复苏之后迅速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这种文化繁荣绝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千多年文明演进的深厚基础之上。正如米利都的赫卡泰欧斯所说的那样,“希腊人长期以来就认为自己是埃及文明的子孙”。美国科学史专家萨顿更是强调:“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

亚历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思想开阔,具有强烈的求知精神。亚历山大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军事成就,更在于他的征服及其开创的希腊化时代给古代世界和古代文明的交往与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历史影响。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代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来往。从此以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公元前 334 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亚历山大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区推广希腊文明。这种文化政策不但成为一种联系当时各种风俗民族的共同纽带,而且也奠定了未来西方文化的基础。帝国的建立将希腊古典文明直接传播到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地区,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 年突然病逝,他的帝国迅即崩溃,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希腊人影响蛮族人,蛮族人影响希腊人。正是这种文化之间的冲撞与融合构成了这一时期重要内容之一”。希腊化时期是沟通东西方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期。所谓希腊化是指“在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去世后的三个世纪里,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埃及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其结果产生了所谓人类大同的思想”。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希腊化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承上启下的、东西方文明首次大规模交流的时代。此时,希腊文明走出本土疆界,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汇合的总潮流。 “这给东西方世界智慧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希腊化文明主要通过和平的、潜移默化的、由近及远的、纵横交错的方式影响与之毗邻的古代文明,如小亚细亚、印度、中国、罗马等地。

罗马原本是台伯河畔的一个蕞尔小邦,从公元前 3 世纪起,罗马在成功地协调好内部矛盾之后开始不断地与周边文明发生冲突。凭借先进的政治制度、科学的军事策略、顽强的民族精神,罗马先后战胜迦太基、马其顿、高卢等强敌,逐渐扩张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地域广大、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疆域北至多瑙河、莱茵河,西达大西洋和不列颠,南抵埃及和北非,东至两河流域,地中海成为内湖。其疆域之辽阔,只有相隔万里的东方秦汉帝国可与其匹敌。“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多种商品的交换,以及普遍享有的和平促进了文明的进化。”罗马文明在取得自身伟大成就的同时,在西方文明传统的形成上起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它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连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罗马的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到达中国。以罗马意大利为中心,以行省为屏障,以四周邻国为影响区和交往区的罗马庞大势力区,开始在古代世界的历史上展现活力,与东方的中国共同构成推动当时世界文明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

从古代国家的发展规律看,帝国时代无疑是其社会经济处于繁荣的时代,广土众民的帝国开疆拓土往往达到其文明所能触及的最远地区,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古代帝国是人类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它一方面通过战争结束了古代世界分散割据的小国林立状态,另一方面则通过文明的融合成为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更大中心。

篇6:唐帝国怛逻斯战役之败与中国文明的传播

公元751年,怛逻斯战役在唐王朝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之间暴发,结果唐军战败。此役的起因是西域石国“无蕃臣礼”,以及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过度用武,故石国向阿拔斯王朝求援。唐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边疆军事失策,而其主帅的轻敌则是导致失败的直接原因。这次战役的失利使得唐王朝在西域呈现退却之势,加上相距不久“安史之乱”暴发,于是唐王朝在西域的经营被阿拉伯帝国取代,而西域各国也逐渐开始走上伊斯兰化的历程。但是,怛逻斯战役促进了中国文明尤其是造纸术的向外传播。

关键词:怛逻斯战役,唐朝,阿拉伯帝国,中国文明,传播

怛逻斯战役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怛逻斯战役暴发,这场战争的地点在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塔拉兹(Taraz;曾用名:江布尔,Zhambyl或Djambul)市附近(见附图)。

怛逻斯战役的起因是西域藩国石国“无蕃臣礼”[1],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假意允诺和好;但是不久高仙芝即违背承诺,攻占并血洗石国城池,捋走男丁,格杀老人、妇女和儿童,搜取财物,而且俘虏石国国王并献于阙下斩首。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大食(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求救。

有消息说大食援军计划袭击唐朝西域四镇,高仙芝的反应是采取先发制人之策,主动进攻大食。鉴于当时唐帝国在西域的影响,有许多葛逻禄及拔汗那国的军卒参加大唐的军队,组成的大唐联军有三万多人(另有说法为七万人,可信度不高――笔者注),其中唐兵占2/3。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逻斯与大食军队遭遇。于是,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怛逻斯战役打响了。

在怛逻斯战役中双方相互撕杀,战斗持续五日。其间大唐联军的葛逻禄部见势不妙,反水倒向大食,高仙芝受到大食与葛逻禄部两面夹击,无力支撑而溃不成军。副将李嗣业劝高仙芝弃兵逃跑,途中他们还恰逢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一处,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惟恐大食追兵将及,挥舞大棒毙杀拔汗那军士,高仙芝等人才得以通过。《资治通鉴》亦有如下记载:“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劝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在前,人畜塞路;嗣业前驱,奋大梃击之,人马俱毙,仙芝乃得过。”[2]李嗣业在溃逃途中还被别将段秀实撞上,段斥责李为“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3]倍感羞愧的李嗣业于是与段秀实收拾唐军残卒向安西逃遁。此役以大食军完胜奔袭问罪的大唐联军为结局,唐三万余士卒近乎全没,只有少数逃脱。

怛逻斯战役失败的原因

对于唐军失败的原因史书上说的很粗略,不过唐帝国遭受怛逻斯战役之辱,唐军主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是脱不了干系的。

首先,石国这个西域藩国虽示不逊,但是在高仙芝上门问罪之时石国已经完全请降悔过,高亦与其允诺和好,因此,高爽约并一概屠戮石国众生,掠夺物资,此为自陷大唐于不仁与不义之地;况且在对待宗主国的关系上,类似石国之“无蕃臣礼”也算是时有发生的情况,关键是宗主国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此类事件。不加区别地一味赶尽杀绝只能失去他们的人心,或者说单纯的武力征伐只能扬威于一时,而不能维系于一世。此为道义与策略之失误。史书曰:“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仙芝性贪,掠得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2]

其次,失败是由于高仙芝等唐朝军事将领的轻敌气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在未掌握大食军队人员装备虚实的情况下,引领大唐联军深入七百余里,便是轻敌气傲的表现。而这种轻敌气傲源于公元747年的一次战争。时任安西副都护的高仙芝(和镇将封常清等)率领一万余军士讨伐(小)勃律(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俘获勃律王及吐蕃公主。史书称大食等72国“皆震恐,咸归附”[1]。这种“皆震恐,咸归附”不但表现出中国的“事后史官”的一种自淫自恋情节,而且也可以看作是反映高仙芝在讨伐勃律几年后滋生狂妄情绪的一种高傲的心态。其实当时大食的倭马亚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白衣大食”)因为内部纷争而无暇顾及勃律,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仙芝讨伐勃律功成名就的原因。而等到怛逻斯战役暴发之时,大唐的对手――大食,已是取代倭马亚王朝、正开始处于蒸蒸日上时期的阿拔斯王朝。此大食非彼大食,但是作为武夫的高仙芝是看不到这一点的。

最后,怛逻斯战役失败更深层次则在于唐王朝的军事制度。

怛逻斯战役前后唐朝的边疆军事政策

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唐王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代开始,武定天下之后在西域基本上采取的是亲善、怀柔、安抚之政策,西域各方也仰视唐帝国之文明与强大,纷纷显示臣服大唐之意。但是亲善、怀柔、安抚的政策被后来的唐王朝统治者逐渐弱化,而另外奉行一套用棒槌代替胡萝卜的短期行为。

怛逻斯战役之前,唐朝在兵员制度上已经开始采取募兵制,取代先前的府兵制。这样的兵制改革,虽然节省了戍边往来于途的大量人力财力的消耗,但是后来也使得戍边军队数量庞大,远远多于内地驻军,从而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其结果是各方节度使一律自行招兵买马,拥兵自重,大权独揽,朝廷难以控制,甚至个别人身兼数个节度使之职,成为一方诸侯与霸主。

这些节度使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往往不顾国家与百姓的承受能力,频繁发动武力征讨,甚至进行疯狂的屠城和洗劫,以向朝廷邀功请赏。而中央朝廷的纵容与鼓励,也助长了边关军阀的这种野蛮行为。“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正是此番写照。N“ H|,O E@h`?~?? [E 1mwR)c ”n R'4 ql 6!论文网!QF oz2=^*Qv $~ V mrc%W/YZ

边防数十万人马给国家造成沉重的军费开支。例如开元初年,每年仅边疆军费就大约耗钱200万贯,开元末年又增加到1000万贯,到天宝末年就变成1500万贯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开支,大唐的国库只有愈发干瘪了。

因此,甚至可以说,大唐王朝的真正军事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出自边将势力的过度膨胀,而非所谓的外敌入侵。军事危机,加上各种社会矛盾的后果便是天下大乱。“安史之乱”正好是明证。论文唐帝国怛逻斯战役之败与中国文明的传播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怛逻斯战役四年之后,“安史之乱”暴发,大唐帝国于是元气大伤,告别了鼎盛的黄金时代。

怛逻斯战役的历史地位

历史学家大多强调各种矛盾积累的“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分界岭。然而这只是就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地区的社会动荡及其不良影响而言。如果以大唐版图论兴衰的话,那么怛逻斯战役的历史地位是需要提升的。这种判断绝非主观臆断,而是基于客观事实与历史演变。甚至明代的宋濂在写元史的时候还提到“唐患在西戎”,也应该与此有关。正是大唐经历的怛逻斯战役及其失败使得“西戎”离心渐起。而此次战役失利与后来的“安史之乱”相距太近,于是内忧外患的大唐王朝便不再是盛唐盛世了。

颇具喜剧意味的是,唐王朝在苦苦平定“安史之乱”的`斗争中,还利用当年怛逻斯战役的对手――大食的军队来到中国帮助平乱[4]。这些军士果然不负众望,在消灭安禄山、史思明的战争中立下战功,获得唐朝皇帝嘉奖。这些大食军士还喜欢上了中国,政府也鼓励他们在此封妻荫子。据说他们也是今天的回回民族早期的先民之一。

尽管认为怛逻斯战役之败使唐朝势力退出中亚的经营有点太绝对,然而这次令大唐在道义上陷于不太有利地位的重要战役的失利,不能不使一些西域藩国看到大唐王朝虚喘的一面。客观地讲,“安史之乱”让大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折腾的元气殆尽,它甚至将驻扎在安西、朔方等戍边部队内调平叛,几乎上演一出大唐版的吴三桂赴京勤王的悲剧。但是,正是在怛逻斯战役之后,后人在谈及大唐王朝在西域的存在的时候,恐怕它仅仅是以影响为主而已。中亚的西域各国,也正是从那以后开始了面向大食,并逐渐经历伊斯兰化的历程。

另外,在判断唐与大食之间的怛逻斯战役的历史地位的问题上,人们还应该看到,这次战役“绝非一场偶然的遭遇战,而是两国间政治冲突发展的必然结局。”[5]。

篇7:唐帝国怛逻斯战役之败与中国文明的传播

怛逻斯战役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向外传播。“四大发明”最早传出的是造纸术,而造纸术的传出与怛逻斯战役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帝国此役战败,共计一万余唐兵成为战俘,其中包括一些造纸工匠。而不久外部世界的第一个造纸作坊就出现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此时距大食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派遣第一个谴唐使来华正好约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时间上几乎相差无几,巴格达也出现了造纸作坊与纸张经销商,之后逐渐扩展到大马士革、开罗,以及摩洛哥与西班牙的一些城市。巴格达也好,撒马尔罕也好,造纸技术是由来自中国的工匠师傅传授的是无疑的。中国的造纸工匠除了被俘后流落它乡传播造纸技术,也可能是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在怛逻斯战役之前就到达了那里,或者兼而有之,但是怛逻斯战役至少是推动了造纸术的西传。

杜环是一万余唐军俘虏中的一员,他是作为随军书记官参与怛逻斯战役的。杜环在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沿岸等大食境内游历、居住有十多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到过摩洛哥的人。在当时的阿拔斯王朝的大城市里,他不但发现那里已有来自中国的绫绢机杼,还亲眼目睹一些中国工匠(金银匠、画匠及纺织技术人员)在当地工作,例如京兆人樊淑、刘��为“汉匠起作画者”,河东人乐?(此字字库没有,写法为“�住弊秩サ羧�点水,改成耳刀。--笔者注)、吕礼为“织络者”[6]。

杜环于公元762年由海路返回中国,并将其游历见闻著作成书,名为《经行记》,为中、外文化交往流下了宝贵的记录。《经行记》原书失传,但是其族叔杜佑在所著《通典》的边防部分(卷一百九十一)中摘引数段;杜佑在这部分的《西戎总序》里说:“族子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天宝十载至西海,宝应初,因贾商船舶自广州而回,著经行记。”[7]此外《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通志》和《文献通考》亦有少量转引。

美术教学设计-中国现代美术作品

汉字五千年观后感600字

论宗教的世俗化及其问题

试论经济中轴与文化先导

初中地理老师的年终工作总结

地理老师初中作文

英美文学职称论文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初中地理《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优秀教案设计

8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第三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第三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三册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精选7篇)】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总结2022-12-23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2022-05-02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2022-05-02

历史教案-欧洲早期封建国家2023-04-12

高一历史前三单元月考知识点2023-09-18

土耳其的作文2023-05-08

全球通史 读后感2022-09-06

浅谈历史的散文:论元朝史2022-10-21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2022-10-07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202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