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宵节诗词

时间:2022-04-30 01:41: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qcc”为你分享8篇“古代元宵节诗词”,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古代元宵节诗词

篇1:古代元宵节诗词

《元夕》

年代:宋 作者: 范成大

粉痕红点万花攒,玉气珠光宝月团。

帘箔通明香似雾,东君无处著春寒。

《元夕》

年代:宋 作者: 方岳

茅屋相看冷似冰,蒲团孤坐澹於僧。

数行老墨閒居赋,一炷寒灯耐久朋。

时异不供三太息,吾衰何啻百无能。

后山亦有梅花月,不复年时兴可乘。

《元夕》

年代:宋 作者: 洪咨夔

轻阴不隔团团月,遗俗犹传缓缓歌。

踏雪看灯知不恶,宜春酿酒恨无多。

《元夕》

年代:宋 作者: 晏殊

星粲实灯连九市,水流香轂渡千门。

姮娥似有随人意,柳示花前月半昏。

《元夕与妇饮》

年代:元 作者: 杨维桢

问夜夜何其,眷兹灯火夕。

月出屋东头,照见琴与册。

老妇纪节序,清夜罗酒席。

右蛮舞袅袅,左琼歌昔昔。

妇起劝我酒,寿我岁千百。

仰唾天上蜍,誓作酒中魄。

劝君饮此酒,呼月为酒客。

妇言自可听,为之浮大白。

篇2:关于元宵节的古代诗词精选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v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关于元宵节的古代诗词精选]

篇3:元宵节古代诗词选

元宵节古代诗词选

上元夜*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元宵*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

月上柳梢头,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見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篇4:古代诗词

古代诗词

1.《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3.《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破阵子》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蝶恋花》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篇5:古代诗词

古代诗词精选

1.《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年代: 宋 作者: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2.《石州慢》

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缠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还记初关来,恰而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清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3.《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月下笛·万里孤云》

年代: 宋 作者: 张炎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篇6:古代经典诗词

古代经典诗词

1.《三日寻李九庄》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2.《潇湘晚景图》

年代: 清 作者: 谭嗣同

袅袅箫声袅袅风,

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

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

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

凉月满湖秋梦圆。

3.《醒世恒言》

年代: 明 作者: 冯梦龙

富贵本无根,

尽从勤里得。

请观懒惰者,

面待饥寒色。

4.《忆游朱坡四韵》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

猎逢韩嫣骑,树识馆陶园。

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村。

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5.《咏白海棠》

年代: 清 作者: 曹雪芹

秋容浅淡映重门,

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

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

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

清砧怨笛送黄昏。

6.《采桑子·宜春苑外楼堪倚》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宜春苑外楼堪倚,

雪意方浓。

雁影冥濛,

正共银屏小景同。

可无人解相思处,

昨夜东风。

梅蕊应红,

知在谁家锦字中。

7.《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纪事书情呈十二韵》

年代: 唐 作者: 窦巩

自见人相爱,如君爱我稀。好闲容问道,攻短每言非。

梦想何曾间,追欢未省违。看花怜后到,避酒许先归。

柳寺春堤远,津桥曙月微。渔翁随去处,禅客共因依。

蓬阁初疑义,霜台晚畏威。学深通古字,心直触危机。

肯滞荆州掾,犹香柏署衣。山连巫峡秀,田傍渚宫肥。

美玉方齐价,迁莺尚怯飞。伫看霄汉上,连步侍彤闱。

8.《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粲粲美仍都,清闲一贵儒。定交分玉剑,发咏写冰壶。

风景随台位,河山入障图。上堂多庆乐,肯念谷中愚。

9.《送客之潞府》

年代: 唐 作者: 韩翃

官柳青青匹马嘶,回风暮雨入铜鞮。

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

10.《思越人·酒醒情怀恶》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酒醒情怀恶,

金缕褪,

玉肌如削。

寒食过却,

海棠零落。

乍倚遍阑干,

烟澹薄,

翠幕帘栊笼画阁。

春睡着,

觉来失秋千期约。

篇7:《古代诗词》

《古代诗词三首》

古代诗词三首(苏教版七下)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诗歌的学习一定要多读,本节课引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民歌的语言特色,了解木兰的形象。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自主学习

师:这首诗记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花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4.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5.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三、合作学习    ‘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机杼可汗燕山鞍鞯扑朔迷离金柝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

明确:(交流制作的学习卡片,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根据情况进行讲解。)

3.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明确:(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4.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明确:(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5.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背诵诗歌。检查背诵。

8.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篇8:古代经典诗词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6、《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7、《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3、《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4、《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关于元宵节经典诗词英译赏析

陆游为何被赞为“爱国主义诗人”

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小学语文简案模板范文

青玉案元夕扩写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传统文化教案

节日思念的诗词鉴赏

传统文化的作文教案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古代元宵节诗词
《古代元宵节诗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古代元宵节诗词(共8篇)】相关文章:

传统节日的资料2023-03-25

关于传统的话题作文优秀2022-05-06

文言文阅读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习题及答案2022-06-23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023-07-26

观《中国谜语大会》有感2023-08-15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2023-06-11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2023-11-23

文化保护的作文素材:提笔忘字2022-10-30

唐诗中的动物意象2022-12-22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022-05-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