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

时间:2022-09-07 07:47: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共14篇)由网友“喵扣”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欢迎阅读分享。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

篇1:固定资产评估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

固定资产评估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

一、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指出: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现在很多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已经大大超过了有形损耗,但如果会计上意图完全依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计量资产的无形损耗,笔者认为是不妥的:其一,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的`问题。对现金流量的计算就要考虑贴现率的影响,而贴现率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估计显然会有差异,这样也容易导致利润操纵。

其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问题。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应当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和不能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至于具体哪些资产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是多少,则完全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其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考虑进去。这样做将导致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一部分进入了产品成本,一部分进入了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做不是强行将本来属于一体的事物拆成了两部分?而对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估计的大小将使营业费用与非营业费用之间的界限变模糊,进而影响到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计算结果。由于折旧率和尚可使用年限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各期均要做相应的改变,固定资产均要重新计提折旧,不但计算烦琐,而且容易出错。

二、解决办法

因为加速折旧法在一定程度上既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考虑到了无形损耗,而且加速折旧法的应用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固定资产的减值问题,因此要加大加速折旧法的应用范围,在机器设备、办公用品等方面都应使用,当然对于房屋及建筑物一般仍以直线法为好。

但加速折旧法的应用并不能解决所有固定资产减值的问题,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都需要采取加速折旧。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固定资产资产减值准备: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②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③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④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⑤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此外,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旦这些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应直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

综上所述,对于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全部价值可以完整地计入营业费用;而只对不计提折旧的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全部计入营业外支出。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利润操纵、对固定资产价值的人为分割及营业费用与营业外支出的区分问题,而且加速折旧法的应用能极大地推动我国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更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

篇2:试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论文

试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论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核算提要:本文阐述固定资产减值的内涵及背景,对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合理规避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是完善我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关键。

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由于企业经营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者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往往导致固定资产创造未来利益的能力大大下降,使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即发生固定资产减值。如果对于已经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不加以确认,必将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夸,粉饰企业经营业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内涵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其中,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二、减值的迹象和测试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主要从外部信息来源和内部信息来源两个方面来判断:

(一)外部信息来源

1、资产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等。

(二)内部信息来源

1、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2、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3、企业内部报告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三、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后,企业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该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应在未来期间进行调整,减值后的总折旧额为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预计净残值的差,企业将该折旧额在固定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内按选用的折旧方法继续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通常属于永久性减值,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该减值准备就不得转回。

四、固定资产减值后涉及的纳税调整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按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当期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只表明该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下降,该部分减值损失按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当期损益。但是,税法规定认为,该项固定资产并未实际发生损失,会计上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不足以作为认定为实际损失的依据,只有在按照税法标准认定该固定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其损失金额才能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会计上确认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后,企业在进行所得税处理时,通常会涉及纳税调整。

(一)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首先,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在当期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上当期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计入损益的金额,调整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以该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的所得税率(假设不涉及其他纳税调整项目)计算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其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当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将低于计税基础(假设会计与法规对该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均一致),由此产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企业应确认由此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冲减所得税费用。

(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后各期的纳税调整

首先,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以后各期,会计上确认的每期折旧额低于税法折旧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当期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会计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提的折旧额。

其次,根据当期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计算出当期末可抵减暂时性差异,该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之积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保留的余额,将本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保留的余额与上期末已保留的余额进行比较,确定当期应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

最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一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可抵减暂时性差异为零,将该固定资产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全部转回。

五、固定资产减值对折旧的影响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企业应当重新复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如果固定资产所含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没有发生变更,企业仍应遵循原有的折旧方法,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考虑减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折旧额;如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更,企业应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并按照政策变更的要求处理。

(二)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没有发生变更,企业仍应遵循原有的预计使用寿命,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考虑减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发生变化则企业应当相应改变固定资产的预计,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要求处理。

(三)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没有发生变更,企业仍应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考虑减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发生变更则企业应相应改变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并按会计估计变更的要求处理。企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不考虑减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追溯调整。

六、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

(一)健全信息、价格机制,完善企业绩效考评。

(1)健全信息、价格市场机制是实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条件。应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旧货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市场等,并统一提供公正、合理的各种资产信息和价格信息,使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有较为客观的依据,同时也可增强其可操作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2)要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弱化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改进考核评价指标,应以营业利润为考核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

(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我国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较为原则化,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则比较全面和具体。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固定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或者独立制定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以企业的会计实践。笔者认为,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应由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经济而定。

具体而言:

(1)如果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鼓励企业建立预算或预测制度,根据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的反馈情况,看企业是否具备采用在用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确立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2)如果企业处于市场经济欠发达地区,本着效益原则,企业可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评估,将资产评估价作为确立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依据。

(3)如果企业不实行减值会计,须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

(三)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转变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1)就会计人员而言,无论企业选用哪种评价标准,都需要企业会计人员作出大量的职业判断。为此,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学习先进科学的与会计方法;同时,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

(2)就企业而言,主要是改善企业财务工作,促进企业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企业应利用自身财务人员及外部财务软件开发机构的力量,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软件,促进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强化,及时、准确地提供固定资产价值变动信息,从而适当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

(四)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既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也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的监督作用,才能确保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黄东平.《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新疆财经》第2期.

[2]彭小华.《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分析》,《财会研究》20第5期.

[3]聂超颖.《论固定资产减值的新规定》,《经管空间》年第4期.

篇3: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纳税调整

由于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从账务处理方法上看,是通过比较各该项减值准备的期末应计提的目标值与年终确定本年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以补提或冲销的方式来确定当年应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同时从税收法规的规定中可以得知,对于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所计提的减值准备,除了按税收法规准许计提的坏账准备外,其它减值准备的计提一律不得扣除。由此,纳税调整时的基本操作要领是,如果当年是补提减值准备,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就调增利润总额;如果当年是冲销减值准备,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就调减利润总额;如果以前年度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在本年度处置时,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按以前年度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调减利润总额。

篇4:合并会计报表中如何抵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从1月1日起所有股份有限公司都应当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那么,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所属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固定资产交易抵销事项时,其相应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如何处理呢?笔者对此作一探讨: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时涉及的三个“价值”

1、可收回价值(av),即期末固定资产的内在价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销售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孰高值。

2、抵销前价值(qv),即期末抵销内部未实现利润(或亏损)前原个别会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净值(即原值-累计折旧)。

3、抵销后价值(hv),即期末抵销内部未实现利润(或亏损)后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净值(即原值-累计折旧)。

当可收回价值小于报销前价值(即av<qv)时,应根据其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的一般原则

1、未实现利润抵销情况下(即hv<qv):

(1)当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大于其抵销前价值(即hv<qv<av)时,原账面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只需抵销本实现利润,不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当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界于其抵销后价值和抵销前价值之间(即hv<av<qv)时,原账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予全部抵销。

(3)当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小于其抵销后价值(即av<hv<qv)时,原账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予部分抵销。抵销金额为qv-hv。

2、未实现亏损抵销情况下(即qv<hv):

(1)当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小于其抵销后价值(即av<qv<hv)时,未实现亏损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均不予抵销。

(2)当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界于其抵销前价值和抵销后价值之间(即qv<av<hv)时,应补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补提金额为hv-av。

(3)当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大于其抵销前价值(即qv<hv<av)时,只需抵销未实现亏损,不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实例

例1、a公司(汽车制造企业)为b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的母公司,12月,a公司将其制造的100辆轿车销售给b公司,销售收入5000万元,成本4000万元。b公司将轿车纳入固定资产管理(残值为0,折旧年限为5年,直线法折旧)。

(1)若b公司期末轿车未发生减值(即hv<qv<av)。

分析:该笔业务属于未实现利润抵销中的第一种情况,只需抵销未实现利润,不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4000

固定资产 1000

(2)若b公司期末轿车发生减值,相应减值准备为500万元(即hv<av<qv)。

分析:此时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为4500万元,属于未实现利润抵销中的第二种情况,应将原账面已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全部批销,其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4000

固定资产 100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

贷:营业外支出 500

(3)若b公司期末轿车发生减值,相应减值准备为1500万元(即av<hv<qv=。

分析:此时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为3500万元,属于未实现利润抵销中的第三种情况,应将原账面已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予以部分抵销,抵销金额为qv-hv,即1000万元(5000-4000),其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4000

固定资产 100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0

贷:营业外支出 1000

例2、a公司(汽车制造企业)为b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的母公司,1912月,a公司将其制造的100辆轿车销售给b公司,销售收入5000万元,成本6000万元。b公司将轿车纳入固定资产管理(残值为0,折旧年限为5年,直线法折旧)。

(1)若b公司期末轿车发生减值,相应减值准备为500万元(即av<qv<hv)。

分析:此时固定资产可收回价值为4500万元,属于未实现亏损抵销中的第一种情况,未实现亏损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均不予抵销,只需抵销固定资产交易事项,其抵销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5000

篇5:项目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要点有哪些?

项目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要点有哪些?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判断,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大修理核算

(1)固定资产的大修理由使用单位根据设备状况及施工生产需要,年初制定机械设备大修理计划,上报公司设备管理部。

(2)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采用按季预提的方法,列入当期生产成本或经营费用,年末由余额时还原当年成本、费用。

(3)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预提标准:属于运输设备的固定资产,按其折旧额的100%预提大修理费用;其他固定资产按其折旧额的50%预提大修理费用,

基本折旧和大修理费用的提取由设备管理部监督落实并进行台帐管理。

(4)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计提的大修理费用按计提缴的10%上交公司作为大修基金统筹使用,其余90%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留用,超支自负,节约还原成本。

(5)各单位进行固定资产大修理时必须比质比价选定厂家并报公司设备管理部,经总会计师审批后送修,由内部银行按审批意见支付大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在1万元以上由公司经理审批,由设备管理部监督办理有关修理事项。

(6)未列入年度大修理计划的机械设备经确认需要大修时,由使用单位提出大修理申请,设备管理部报经理批准后按规定修理。

(7)各类固定资产按规定进行大修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

(8)固定资产大修理应提供下列单据:大修理请示报告、机械设备技术鉴定、送修交接表、机械设备修理验收单、大修理材料清单、结算单、合法合规的发票。

篇6: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研究论文

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研究论文

一、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题目

(一)利用固定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

1.亏损公司巨额计提。

按中国证监会的现行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或财务状况异常时,公司的股票就要被特别处理(即ST处理);若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就将被暂停上市交易(即摘牌)。上市公司为避免连续亏损,往往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模糊性,巨额计提资产减值预备,“一次亏个够”,以便来年“轻装上阵”。

2.扭亏公司巨额转回。

亏损上市公司要想“保牌”或“摘帽”,就一定要避免出现“连续两年”或“连续三年”亏损。由于该类公司通常主营业务不景气,很难在短期内依靠主营业务扭亏为盈,只有在扭亏年度将以前巨额计提的减值预备通过“会计估计变更”的巨额转回而刻意制造“报表利润”,造成“扭亏为盈”的虚假表象以逃避市场的监管。

3.盈利公司加速计提。

一些绩优上市公司往往趁着当前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经营背景,大额加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预备,这样既能集中清算、开释一些历史题目遗留下来的各种潜伏风险,又能利用“会计估计”而低估资产形成秘密预备金,为以后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

(二)计提过程存在较大随意性

《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计提资产减值预备的规定留下较大的可选择空间。关于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的规定:会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应按单项计提资产减值预备,规定了应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的几种情况,以及实质上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预备的情况,要求按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提取固定资产减值预备,这里留下了判定估计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较大空间。

(三)信息表露无法满足要求

制度并未对资产减值信息的表露作具体明确的规定,而相关准则中的规定也不甚全面具体。如固定资产准则只要求表露当期确认及当期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从近几年年报的表露情况看,不少上市公司固然也表露了计提金额、计提比例、计提依据、计提方法等,但其计提依据、计提方法不过乎是“按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等等,几乎是制度中相应条款的重述,却很少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减值的具体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到底其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是如何确定的?由于没有提供充分的信息让信息使用者了解报表数据的来源,计提数据的可靠性很值得怀疑。

二、解决我国固定资产减值存在题目的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国有股缩减,改变股权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其次,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根据各国的经验,站在客观公正态度上保护公司利益的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治理层具有一定制约作用,同时,通过参与董事会的运作,独立董事可以发现公司经营的危险信号,对公司的违规或不当行为提出警告;再次,明晰产权,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一套科学的考评指标与激励机制,使治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使股东目标成为治理者目标,消除激励治理者的利益障碍。   (二)建立、健全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健全、发展信息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是有效实现固定资产减值预备计提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布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使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纵性很差,而健全、有效的信息和价格市场是顺利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保障。由于,信息价格市场可以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到公正公道的确定和公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企业可以得到有关资产价格的各种信息资料,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有章可循,进步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纵性,增强固定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观性。

目前除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及上市债券投资以及少数商品在市场上有价格信息外,尽大部分商品及股权难以确定其可收回金额。因此,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各种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有关部委及各省应完善各种价格信息及信息报价系统,定期正常地向社会发布全国或全省的各类商品的交易价格,使各企业对固定资产减值的计价具有公道同一的依据。

(三)进步会计职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进一步扩大在企业中实行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范围,决不能忽视对会计职员职业判定能力的培养题目,否则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将难以推行。

会计职业判定能力是会计职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职员对会计理论和合计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和经营目标的全面深进了解。而目前我国会计职员的综合素质偏低,职业判定能力不强,因此,会计理论界和有关部分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和阐释新制度新准则的要点,对难点题目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另一方面要完善会计职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会计职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同时,会计职员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注重实践,努力进步其职业判定能力。

(四)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视

固定资产减值预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当局依占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存在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通过外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类风险,因此为了规范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应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职责,使其真正承担起“经济***”的职能,并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预备进行的利润操纵。

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经验和专业判定,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如有必要应当利用专家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治理当局对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是否公道、表露是否充分。为保障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质量,在审计实施阶段中,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应收集固定资产减值预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是否公道;复核固定资产减值预备计算是否正确;检查预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是否规范,以评价固定资产减值预备所依据资料的相关性、充分性和可靠性。在审计报告阶段中,注册会计师应将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固定资产减值预备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的固定资产减值预备进行比较,在有差异时,应判定差异是否公道。当缺乏客观数据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无法判定被审计单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的公道性,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充分留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篇7:外商投资企业可否计提坏帐准备?

外商投资企业可否计提坏帐准备?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有关计提坏帐准备的规定,主要适用于从事信贷,租赁(指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执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若干处理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从本网版权所有事信贷、租赁业务以外的企业如确需计提坏帐准备,可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后,按年末应收帐款。应收票据等应收款项的余额,计提不超过的坏帐准备。你公司可向当地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计提坏帐准备。

篇8: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的总结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的总结

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折旧期间指的是开始计提折旧时依次顺延的年限,比方说从3月开始计提折旧,对于折旧而言的第一年是203月到3月;而会计期间在我国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下面通过分别介绍每种折旧方法的计算来说明计提折旧时应当注意的内容。

(1)平均年限法。

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式,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也可是月数)。

例:甲企业有一厂房,原值为300000元,预计可使用,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为5000元,厂房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该厂房的年折旧额。

年折旧额:(300000-5000)/10=29500元。

(2)工作量法。

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时先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再根据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计算出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例:乙企业有一辆专门用于运货的卡车,原值为3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假设报废时无净残值),本月行驶3000公里,要求计算该卡车的月折旧额。

解: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30000/300000=0.1(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3000×0.1=300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要注意在最后两年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例:丙企业新购入一台原值为60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净残值为元。按双倍余额抵减法计算折旧,要求计算出每年的.折旧额。

第一年折旧额:60000×2/4=30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60000-30000)×2/4=15000(元)

第三年、第四年折旧额:(60000-30000-15000-2000)/2=6500(元)

(4)年数总和法。

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例:丁企业在3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资产原值为3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要求计算出20和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解题思路: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同时要注意折旧的年限一年与会计期间一年并不相同。

该固定资产在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02年计提折旧的期间是4月到12月,共9个月。

2002年计提的折旧额为:300×(1-5%)×5/15×9/12=71.25(万元)

20计提的折旧额中(1-3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对于年的折旧额计算应当分段计算:

1-3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5/15×3/12=23.75万元。

4-12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4/15×9/12=57万元。

2003年计提折旧额为:23.75+57=80.75万元。

从以上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四种方法中可以看出,只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在计算折旧额时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在最后两年计算折旧额时才考虑需要扣除的净残值,其余的三种方法在计算时都需要考虑净残值;同时在计算时也需要注意题目是如何提问的,在会计处理中的“一年”计提的折旧是否等同于折旧期限中的“一年”。

篇9: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比较

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比较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保守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尽可能不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保持谨慎态度。其中对资产要素提取的八项资产准备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现将资产减值准备比较如下:

一、资产的八项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帐准备;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帐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不同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即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企业应当以帐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

坏帐准备: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能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计提坏帐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符合条件下,除了对一些特殊情形的存货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一次性予以核销外,可以对减值的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各项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如果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应按其差额确认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企业应当在期末,对长期投资进行逐项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不可能恢复,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企业应当定期或年终,采用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对有迹象表明本金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委托贷款,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不用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应按可收回金额与帐面价值孰低法按单项计提全额或部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金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逐项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在建成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三、计量方法不同

企业对短期投资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如占整个投资的10%及以上的.),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存货可以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提,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即提跌价准备。实际工作,通常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提,如满足制度规定的条件,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或按存货类别计提。

企业应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并遵循一致性原则。在确定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并自行确定计提坏帐准备的提取方法(如销货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采用帐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的原则按单项项目计量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对有证据表明已经发生了价值减值的在建工程,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帐户及帐务处理不同

1、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设置。

因企业各项资产的性质不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也不尽相同:

(1)对应收款项、存货两项流动资产发生减值而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因其主要与企业日常管理水平有关,故将其发生的价值减损计入“管理费用”帐户。

(2)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三项投资性资产发生的价值减损而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因均属于企业对外投资,并且均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故将其发生的价值减值计入“投资收益”帐户借方。

(3)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三项资产发生的价值减损而计提的减值准备,因其均属于企业非投资性的长期资产,通常它们的价值减损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故将其发生的减值计入“营业外支出”帐户。

2、企业计算的当期应当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如果高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帐面余额,应当按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帐面余额,应当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冲减已提的减值准备。即提取时,借记有关损益类帐户,贷记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帐户;资产价值恢复需要冲销时作相反分录;实际发生资产损失时,借有关资产减值准备帐户,贷记相应资产帐户。作为备抵帐户的资产减值准备帐户余额一般在贷方,并且一般以减至零为限,但对于“坏帐准备”可能出现实际发生的坏帐超过已提坏帐准备,即可能出现贷方余额,也可能出现借方余额。

五、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

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在期末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在资产负债表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上分别具体项目反映。

在资产负债表上,为了区分固定资产净值、净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报表上单独列示,其余七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调整帐户在资产负债表上均以帐面价余额减去有关资产备抵帐户在报表上反映,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则按贷款到期年限的长短分别列示于“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中。具体讲,资产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帐款”项目应根据“应收帐款、预收帐款”明细帐的帐面余额及其相应的坏帐准备填列;“其他应收款”应据据“其他应收款”帐户的帐面余额扣除相应的坏帐准备填列;存货项目应按库存商品、原材料、生产成本等总帐的余额合并后扣除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填列;短期投资项目应据短期投资帐面余额加上一年内到期的委托贷款的本息扣除相应的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填列;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项目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应按照有关股权投资帐面余额减去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填列;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应按长期债权投资帐面余额加上一年以外的委托贷款额减去有关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和一年内到的长期债权投资后的金额填列;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项目则分别由相应帐面余额扣除相应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总之,资产的八项准备充分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体现资产最本质的特性即“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从会计规范的角度努力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短期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促使企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附参考资料:

1、《企业会计制度》法条 财政部 2000年

2、《企业会计制度》 财经出版社 20

3、《企业会计制度简明教程》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年

4、《企业会计制度讲解与操作实务》 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年

5、《新旧会计制度比较与案例》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1年

篇10: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比较

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比较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保守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尽可能不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企业在处理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保持谨慎态度。其中对资产要素提取的八项资产准备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现将资产减值准备比较如下:

一、资产的八项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帐准备;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帐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不同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即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企业应当以帐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

坏帐准备: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能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计提坏帐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符合条件下,除了对一些特殊情形的存货全部转入当期损益,一次性予以核销外,可以对减值的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各项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如果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应按其差额确认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企业应当在期末,对长期投资进行逐项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不可能恢复,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企业应当定期或年终,采用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对有迹象表明本金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委托贷款,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不用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应按可收回金额与帐面价值孰低法按单项计提全额或部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金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逐项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在建成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三、计量方法不同

企业对短期投资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如占整个投资的10%及以上的),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存货可以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提,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即提跌价准备。实际工作,通常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提,如满足制度规定的条件,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或按存货类别计提。

企业应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并遵循一致

[1] [2] [3]

篇11:计提呆账准备关注规定差异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在期末分析贷款的可收回性,合理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呆账损失,并计提相应的贷款呆账损失准备。考虑到损失的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对企业计提的上述准备,税法也允许企业在税前作一定的扣除,但在具体处理上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会计处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不包括保户质押贷款和委托贷款)的可收回性,对可能产生损失的贷款计提贷款呆账损失准备。贷款呆账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专项准备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的结果和各级的计提比例及时足额计提;特种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可收回性合理确定,当期计提的贷款呆账损失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实际发生贷款损失时先冲减已计提的贷款呆账损失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再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已冲销的贷款损失以后又收回的应转回贷款呆账损失准备。

税务处理:金融企业应按《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产范围计提贷款呆账损失准备,金融企业计提的按当年末允许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余额的百分之一与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余额的差额部分允许在税前直接扣除,超过上述差额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已计入当年损益的应调整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金融企业实际发生呆账损失时,经税务机关批准确认后,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损失准备,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税前扣除,即发生当期企业因先冲减已计提的贷款呆账损失准备而未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允许企业调减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呆账在以后又收回的,应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若收回的是尚未在税前扣除的贷款呆账,超过本金的部分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篇12: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的总结2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的总结2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要注意在最后两年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例:丙企业新购入一台原值为60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净残值为元。按双倍余额抵减法计算折旧,要求计算出每年的折旧额。

第一年折旧额:60000×2/4=30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60000-30000)×2/4=15000(元)

第三年、第四年折旧额:(60000-30000-15000-2000)/2=6500(元)

(4)年数总和法。

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例:丁企业在3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资产原值为3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要求计算出20和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解题思路: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同时要注意折旧的年限一年与会计期间一年并不相同。

该固定资产在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02年计提折旧的期间是4月到12月,共9个月。

2002年计提的折旧额为:300×(1-5%)×5/15×9/12=71.25(万元)

20计提的折旧额中(1-3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属于是折旧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对于年的折旧额计算应当分段计算:

1-3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5/15×3/12=23.75万元。

4-12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4/15×9/12=57万元。

2003年计提折旧额为:23.75+57=80.75万元。

从以上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四种方法中可以看出,只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在计算折旧额时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在最后两年计算折旧额时才考虑需要扣除的净残值,其余的三种方法在计算时都需要考虑净残值;同时在计算时也需要注意题目是如何提问的,在会计处理中的“一年”计提的折旧是否等同于折旧期限中的“一年”。

会计         

篇1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的总结1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的总结1

计提折旧时需要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两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折旧期间指的是开始计提折旧时依次顺延的年限,比方说从3月开始计提折旧,对于折旧而言的第一年是203月到3月;而会计期间在我国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常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下面通过分别介绍每种折旧方法的计算来说明计提折旧时应当注意的内容。

(1)平均年限法。

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式,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也可是月数)。

例:甲企业有一厂房,原值为300000元,预计可使用,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为5000元,厂房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该厂房的年折旧额。

年折旧额:(300000-5000)/10=29500元。

(2)工作量法。

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时先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再根据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计算出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例:乙企业有一辆专门用于运货的卡车,原值为3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000公里,(假设报废时无净残值),本月行驶3000公里,要求计算该卡车的月折旧额。

解: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30000/300000=0.1(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3000×0.1=300元。 会计

篇14:固定资产减值变动对折旧的影响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或无形损耗及其他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并计提减值准备后,企业应当重新复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3)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因计提减值准备而计提的累计折旧之间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同时增加累计折旧;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孰低者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营业外支出。

[实例资料]

某公司为一生产型企业,(1)2002年12月31日,购置了一台需安装的设备,含税价为1500000元。预计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60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2005年12月31日,该设备现时的销售净价为580000元,未来5年内持续使用以及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现值为620000元。(3)2007年12月31日,以前期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产生有利影响,目前市场上该设备的销售净价为600000元,持续使用以及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现值为630000元。

假设整个过程其他税费忽略,该设备在2005年12月31日之前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设备一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账务处理]

(1)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每年计提的折旧金额分别为180000[(1500000-60000)÷8]元,累计折旧金额为540000元。2003年12月31日、2004年12月31日、2005年12月31日折旧的账务处理均为:

借:制造费用 180000

贷:累计折旧 180000

(2)2005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为340000[(960000-620000),此时账面净值为960000元,可收回金额620000元]元。账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4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40000

《05=?》的教学反思

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机制

集中优势备考一二门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宝典

论文的实质

关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预习要点

五会计时代

数学教学评价性语言运用的原则

财务年终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

出国考试:TOEFL考试词汇测试方法与解题思路

会计人员月工作总结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共14篇)】相关文章:

财务会计个人工作总结2023-05-28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利润操纵毕业论文2023-02-15

对节目主持新现象的研究论文2022-05-03

公司财务部工作计划2022-10-30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论文2023-04-29

高校班级管理健康型组织建设意义论文2022-09-09

台州电大范文资产减值2022-08-29

浅议新资产减值准则论文2023-11-28

考试复习教案七2022-08-20

初级职称会计实务第三章 资 产2023-07-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