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之“两头鸟”的故事

时间:2022-09-16 08:04:4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佛经故事之“两头鸟”的故事(共5篇)由网友“中分”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佛经故事之“两头鸟”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

佛经故事之“两头鸟”的故事

篇1:佛经故事之“两头鸟”的故事

佛经故事之“两头鸟”的故事

两头鸟的故事,与家庭、社会一样,都是生命共同体。夫妻之间是共命之鸟,若不及时止息猜疑和怨恨,否则就会像愚夫愚妇一样,企图自残以报复,最后,双方都会陷入不可救药的境地; 整个社会也是生命共同体,不论是睡着或醒着,都不应使自己成为社会的负面因素。自伤自毒,伤害的绝不只是个人!如果人人都能有“共命”的观念,以爱存心,以仁存心,相信这世间处处都会是爱的涟漪。

从前在雪山下,有一只两头鸟,为了安全起见,它们流睡觉,头如果睡着,一头便醒着。

这只两头鸟虽共用一个身体,却有完全不同的思想,一头叫迦喽嗏,常作好想;一头叫优波喽嗏,常作恶想。

有一天,在树林里,到优波迦喽嗏睡觉,忽然从树上飘来一朵香花。醒着的迦喽嗏就想:“看它睡得那么熟,还是不要叫醒它,反正我虽然独自吃了,我们一样都可以除掉饥渴,得到这朵香花的.好处。”于是,就默默地把那朵香花吃了。

过一下子,优波醒来了,觉得腹中饱满,吐出的气充满香味,就问迦喽嗏说:

“我在睡觉时,你是不是吃了什么香美微妙的食物?我怎么觉得身体安稳饱满,声音美妙,感觉这么舒服。”

“你睡觉的时候,有一朵摩头迦华落在我的头旁边,我看你睡得很熟,又想我吃和你吃并没有分别,就独自把它吃了。”

优波听了,心里很不高兴,从内心深处生起瞋恚嫌恨的心,心想:“你有好东西吃,也不叫我,你等着瞧吧!下次我吃些坏东西害死你!”

过了不久,两头鸟经过一个树林,优波看到林间有一朵毒花,起了一个心念:“好,害死你的机会来了。”就对迦喽嗏说:“你现在可以睡觉,我醒着,帮你看守。”

等迦喽嗏睡着以后,优波就一口把毒花吃下去。由于优波的恨意,两头鸟就一起毒死了。

这是记载在《佛本行集经》的故事,释迦牟尼佛说这个故事来告诫弟子,瞋恚是多么可怕的愚行,一个人(乃至一只鸟)在怀着恨意时,往往会忘记对自己的伤害,更甚的是以自己的生死来逞一时的仇快,走入一个无可挽回的境地。

两头鸟的故事还有更深刻的象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两头鸟,有着善恶的抗争、梦与醒的矛盾、觉与迷的循环。当一个人在善意、觉性抬头的时候,就可以使恶念、痴迷隐藏;可是当一个人恶意的瞋恨愚痴升起时,立即就杀死了自己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善念了。

另外,对一个修行者,他处在众生中就有如两头鸟,大家都是共用一个身体,使任何一个众生受到伤害,立即就伤害了自己的慧命,因此要保持着纯明的善念,才不至于损人损已。

在两在头鸟的故事,迦喽嗏在临死前说了一首偈:

汝于昔日睡眠时,我食妙华甘美味。

其华风吹在我边,汝反生此大瞋恚。

凡是痴人愿莫见,亦愿莫闻痴共居。

与痴共居无利益,自损及以损他身。

正是劝人不要与愚痴妥协,含着贪意、瞋恨、愚痴的人在还没有伤害别人之前,自己必然先受伤。

篇2:佛经故事

佛经故事3篇之1:做自己的观音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他发现观音的像前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着说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则关于佛的趣谈,让人深思,让人回味。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是遇事喜欢求别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概就是因为遇事只求自己吧。苏东坡与佛印大师探讨佛学,苏东坡问:“世人皆求佛,佛求谁?”佛印回答:“佛求自己!”

佛家都大彻大悟了,可生活中总有些人至死还没有悟。

西方有这样一个故事:洪水来了,虔诚的教徒不停地祈祷上帝救助。大水漫上了教堂的台阶,一块木板漂过来,上面的人喊他:“把手伸过来拉住!”他拒绝了:“不,多谢了。我相信上帝,上帝将会拯救我。”

水位不断上涨,他继续祈祷。这时,一艘汽艇飞驰而来,驾驶员扔过来一个拴着绳子的救生圈,焦急地冲他喊道:“快抓住!我把你拉上来!”对上帝无限信任的教徒又一次拒绝了:“不要担心,我相信上帝,他会来救我的。”

最后,洪水淹没了教堂,教徒紧紧抓住教堂的尖顶不敢松手,身体被波浪打得摇摇晃晃,一架直升飞机飞到了他的头顶并放下了绳梯。驾驶员冲他喊道:“抓住绳梯上来!”对上帝的虔诚让他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不要担心,我相信上帝,他不会抛弃我的!”

水继续上涨,教徒被淹死了。这位虔诚的教徒不是死于洪水,而是死在对上帝的过分依赖上,死在自己的手里。他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是自己的敌人,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自己是自己的上帝,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你自己不伸出手来,谁能救你?命运的缆绳要靠自己努力握住,而不是靠上帝。

人生从不按照提前安排好的剧情发展,谁都难以预料将来会发生什么;人生没有完全纯净的天空,烦恼、痛苦、磨难是生活中弥漫着的灰尘。不要害怕磨炼,不要逃避苦难,不要拒绝风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自信。正如《国际歌》中所唱到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青春的地盘应该由自己做主,也只能由自己做主!

佛经故事3篇之2:谁和自己在一起

老禅师带着徒儿下山化缘,归途中遇见一个瘦骨嶙峋的年迈老抠。

老禅师当即命徒儿留些干粮和银两给老抠,徒儿有些不情愿,撅着嘴嘟囔:“师傅,我们以后的口粮可全在这儿了。”老禅师打句佛语,问徒儿他们身上的银两和干粮共有多少。徒儿说:“干粮仅够三天,银两才化得五两白银。”老禅师颔首微笑道:“干粮三日总有食完之时,白银五两不足以修缮一座破庙,但与一无所有的人相比,我们师徒已属幸哉。”说完,老禅师留下了三两白银和师徒二人两天的口粮,随后转身离去。

一路上,老禅师见徒儿闷闷不乐,便道:“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徒儿似懂非懂,恭谨道:“是,师傅的教诲弟子会铭记于心,有朝一日弟子振兴寺庙,财粮广积,定要济助穷苦百姓。”谁知老禅师听了却轻叹着摇头。几年后,老禅师油尽灯枯,圆寂前他把一本经书交到徒儿手中,翕动着嘴唇却没能来得及说出最后一句话。

年轻的徒儿继承师住后果然持庙有方,破旧的小庙不断扩建。徒儿心想:等寺庙筹建完毕,一定谨遵老禅师的教诲去广济百姓,可是当寺庙颇具规模后,他却又想,等庙宇更具规模后再济助行善吧。时光荏苒,等徒几年至耄耋,寺庙已是殿碧辉煌良田百顷。可是,几十年来他却因忙于建庙,疏于善事,最终没有做过一件有公德的事情。临终前,徒儿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当他翻开扉页,顿时号啕大哭。但见经书上赫然写着老禅师当年未及点明的忠告一助人一次,胜似诵经十年。帮助别人并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之后才去为之,要知道力所能及的援手才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佛经故事3篇之3:佛桌上盛开的鲜花

朝阳升起之前,庙前山外凝满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师父,请原谅我。”

他是某城的风流浪子,前曾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他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下山去,五光十色的城市遮住了他的眼目,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夜夜都是春,却夜夜不是春。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陡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洗,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深感忏悔,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

“师父,你肯饶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吗?”

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只是摇头。“不,你罪过深重,必堕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连桌子也会开花。”

浪子失望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方丈踏进佛堂的时候,顿时惊呆了:一夜间,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红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盏开的花朵却簌簌急摇,仿佛是焦灼的召唤。

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他连忙下山寻找浪子,却已经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坠入了他原本的荒.唐生活。

而佛桌上开出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

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其他,而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别让奇迹陨灭,相信佛桌上会开出善花吧。

篇3:佛经故事精选

佛经故事大全精选1:禅师与兰花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是师傅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倒地上,兰花摔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傅会生气伤心。

问问自己,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么处理?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他告诉徒弟:“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来的。”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有一个奇妙的心智转化器,他们好像没有痛苦按钮,只有快乐按钮,而且按钮在自己手上。好像禅师,即使兰花摔坏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总有比大发雷霆更好的选择。他们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么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的更好的方法,因为他明白,不管外界怎么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们自己的!老板发火我可以选择去沟通,也可以选择离开;孩子不听话,我可以选择去教育,又或者调整自己讲话的方式;堵车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下次不在这个时间出来,也可以选择用这个时间听听音乐或者练练听力……这种人我们称为掌控者。

佛经故事大全精选2:等一下也不会死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佛,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噼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儿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之声,我看见孩子的左右脸颊浮起十个鲜红的指印。

“你没看见妈妈在拜佛吗?你这个死囡仔,要吃冰淇淋不会等一下吗?不吃会死吗?气死我!气死我!”那妈妈涨红着脸,几乎发抖地说。

拜佛的母亲的反应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但被打的孩子的反应更令我吃惊,她双手抚脸、咬牙、瞪着怨恨的眼睛以忍住泪水,愤愤地说:“你先让我吃冰淇淋,等一下再拜佛也不会死!”

说完,孩子一转身冲出大殿,发抖的母亲发狂了,顺手抄起放在墙边的木板,追了出去。

我跟出去,看到一对母子顺着石阶追逐,竟追了数百米,最后消失在山下。这时,我才听见石阶下卖冰淇淋小贩的喇叭声。

我已无心拜佛,坐在庭中的大石头上想:如果我正在拜佛,我的孩子来向我要冰淇淋,我会有什么反应?我想我会停止拜佛,去买冰淇淋给他吃,再回来拜佛;或者就陪他吃个冰淇淋也未可厚非,吃了冰淇淋,拜佛的心可能会更清凉。

佛是永远在的,稍停一下并不会怎样。

佛是到处在的,体贴众生的需要,正是在拜佛。

正想着的时候,那气喘嘘嘘的母亲返来了,我担心地问:“追到了吗?”

她说:“没有!这个死囡仔,跑得飞快,看在佛祖面上,饶她一命,我是拿这个板子回来还给寺里的。”

然后我看她把板子放回原处,在大殿前穿鞋子——她刚刚急怒攻心,连鞋子也没穿就跑了。

我顺着圆通寺的石阶下山,看着这秋天清明的风景,想到佛是永远在的,佛是处处在的,在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甚至在吃冰淇淋清凉的心里。

佛经故事大全精选3:是谁在让你不开心

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也希望远离不开心、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这一切是谁在把握的呢?是生活,还是自己?是谁在让你不快乐?

有一次坐飞机回北京,晚上12点到的北京3号航站楼。我在冰天雪地终于等到出租车,把包往里面一扔就钻了进去。司机师傅很紧张:“到哪儿?”我说:“中关村。”司机师傅挺开心,说:“中关村还行,他妈的我昨天排队二十分钟大半夜拉了一个活,一问去哪?——望京!我今天一直郁闷来着。”我对师傅说:“你身上是不是有一个按钮,一个写着开心,一个写着不开心。上来望京的人按一下不开心,您就郁闷一天。上来中关村的人按一下开心,您就开心一天呢?”司机师傅说: “有点意思。”

就好像司机一样,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按钮,也让别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心智模式是:外界、别人来掌控我的生命,导致我现在的状态。

一旦安装了这个模式,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保护那个痛苦按钮,不让别人按到。但如果实在被按到,除了沮丧,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就好像你的老板偏偏要发火;你的孩子就是不听话;着急的时候,前面的车就是堵得不可开交……这种人我们称为受害者。

受害者习惯把痛苦和快乐放在别人手上,有的时候是家人上司,有的时候是朋友同事,还有的时候是过去的自己。下面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是师父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到地上,兰花摔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父会生气伤心。

问问自己,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么处理?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他告诉徒弟:“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来的。”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有一个奇妙的心智转化器,他们好像没有痛苦按钮,只有快乐按钮,而且按钮在自己手上。好像禅师,即使兰花摔坏了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总有比大发雷霆更好的选择。他们的心智模式是:不管外界怎么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的更好的方法,因为他明白,不管外界怎么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们自己的!老板发火我可以选择去沟通,也可以选择离开;孩子不听话,我可以选择去教育,又或者调整自己讲话的方式;堵车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下次不这个时间出来,也可以选择用这个时间听听音乐或者练练听力……这种人我们称为掌控者。

受害者,掌控者。你的大脑中间,安装了哪种模式?

我自己做咨询和教练多年,亲见学员中大概有40%希望换工作或改变环境的人。这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痛苦,便下意识地认为是外界的原因。他们认为改变外界环境,就能改变他的生活。所以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换到另一个人,却从没有更加幸福过。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拆除自己内心的痛苦按钮,成为一个自我掌控的人。

对于掌控者来说,每个事情都是一个生命的礼物,但是你可以选择是否打开它。

篇4:佛经故事精选

佛经故事精选:金色比丘尼的前世因果

当年佛陀在舍卫城时,一个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了一个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父亲说:“这样丑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她溺死喂狗。”母亲说:“这毕竟是我们的孩子,还是暂时养着她,等生活能自理时再把她赶出去。”

丈夫思虑再三也同意了。此后父母把她关在家中悄悄抚养,不让任何人看见。等这个丑女刚能独自行走,就被逐出家门。从此她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天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后来她又染上了麻风病,更是痛苦难忍,在街道上辗转呻吟。

阿难尊者见此情景后,对丑女生起了悲心,问她:“你是谁呀?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丑女悲伤地说:“尊者,这是我前世的业力所感,求求您消除我的恶业吧。”阿难安慰道:“不要伤心,我来教你行善,以善业之力一定能消尽你的恶业。”阿难找来芝麻油、妙香等供物,并把她带到佛陀的头发和指甲塔前作供养。

这时,给孤独长者刚好路经此处,他怜悯丑女无衣蔽体,就布施给她一件衣服。此时佛陀知道度化丑女的因缘成熟了,也亲自降临到塔前。丑女见到世尊的相好和威仪,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她脱下自己的衣服供养世尊,并在佛陀前欢喜地合掌祈祷,然后在对佛陀的清净心中去世了。

她死后转生为一个商主之女,生下来就相貌端庄、身色金黄,父母给她取名“金色”,后来出家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众比丘问世尊:“金色比丘尼为什么生在富贵家,而且相貌庄严、身色金黄?”

佛问:“你们还记得舍卫城有个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吗?”众比丘说:“记得。”佛说:“因为她前世以妙香供养佛塔,以妙衣供养我,所以能投生到大商主家,并且身色金黄。”(用妙香供佛的功德很大,但现在许多人不用香供佛,却供养自己——成天在身上喷各种香水。)

又有比丘问佛:“世尊,她以前造了什么业,成为具有十八种丑相的贱女呢?”佛说:“迦叶佛出世时,她是一个比丘尼,由于个性刚强,时常恶口骂人为‘贱人’、‘丑人’等。在临终前她发愿:我今生出家修持虽无成就,但以我出家的功德,唯愿于释迦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愿我恶口骂人的恶业不要成熟。

但是因果不虚,因为往昔骂人的恶业成熟了,所以成为具十八种丑相的劣种女;又因为出家修行的善业成熟了,所以她能够值遇我并生起信心,出家后获证阿罗汉果位。”

有些人经常用“笨蛋”、“青蛙”、“老猪”等字眼来骂别人,还有些人喜欢给别人取外号,像“大胖子”、“大个子”、“小矮子”、“大鼻子”、“小眼睛”等。

以前法王如意宝讲《百业经》时曾经反复叮嘱:千万不要给别人取外号,否则因果不虚,自己将来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

佛经故事精选:家有貌美妻子

从前,有一位男居士,侨居在舍卫国。居士家中有位妻子,年轻貌美,风华绝代,闻名遐迩。朋友们都很想见她一面,但居士始终不让妻子见他们。

有人就把这事告诉国王,国王也想看看这位美女究竟相貌如何,但实在找不到理由。

有一个官员给国王出谋划策:“他们夫妇俩都奉持五戒,虔心供养修道之人,都会亲手端饭送菜。大王就伪装成一个沙门,到他们家门口托钵乞食,必然可以看到这位美人。”

国王就采纳这位官员的建议,化装成沙门来到居士家门口。居士妻子看见沙门前来乞食,赶紧出来,上前行接足礼。国王仔细查看居士妻子,果然是一位大美女,回宫之后对众臣说:“这位女子确实美艳无双,很合我的心意,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她?”

当时就有大臣建议:“此人虽然自命清高,也应定期前来朝见大王。但他竟然傲慢不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判处罪刑。”

距舍卫国一千多里之外有一个大水池,池中长着五色莲花。但要采下五色莲花,必须闯过三重难关——毒蛇、鬼神、恶兽,才能顺利抵达池边。舍卫国中被处死的罪犯,都会被派去水池中采摘五色莲花,此前曾有很多罪犯过去,全都死在路上,没有一人顺利完成目标。

国王叫男居士前去,问他:“你可知罪?”

男居士叩头回答说:“我很愚蠢,不知哪里冒犯大王,但我知道自己有罪。”

国王就对他说:“我现在罚你到水池里去采摘莲花,七天之内必须回来,如果违反限期,就要从重治罪!”

男居士接受任务后,辞别国王回到家中,把这些事告诉妻子。

妻子就对他说:“你今天之所以获罪,都是因为我的美色。不过你我都曾接受佛的教导,知道三界之中什么都靠不住,只有戒律才是最终依靠。你从起程那天开始,心念佛名,口诵十善,坚持到底,连一刻都不能中断!如果你真不能回来,我就剃发出家,今后持守戒律,精进修行,决不改嫁他人!”

妻子给丈夫准备好钱粮,就与丈夫分手,让他独自上路。

居士走到中途,遇见吃人恶鬼,问他是什么人。

居士答道:“我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

吃人鬼说:“凡是有罪之人,才交付给我们处置,假说让他们去取花。可你并没有罪,只是受人陷害罢了。”

居士就恳求吃人鬼:“人命难得,还请大神为我做主!”

吃人鬼说:“你是虔诚的佛弟子,又没有罪,我绝不会害你。不过前面还有两道难关,你恐怕过不去,这可如何是好?”

吃人鬼想了想,又说:“不妨这样,我代你去采摘五色莲花,救你一命,那我在黑暗中也能获得无量福德!你暂时藏身在这里,不要让人发现。”

吃人鬼说完就前往水池,很快回到居士藏身之处,随身带来大批五色莲花,交给居士。莲花既多又重,居士一个人拿不动。吃人鬼就拿起莲花,并搀扶着居士,片刻间就达到宫门之前。吃人鬼将莲花交给居士,又与居士告别,回到原处。

居士走到宫门之前通报姓名,表示完成任务。国王非常诧异,不知居士为何这样快就回来,于是详细询问经过,居士也都照实述说。

国王听后既惊叹又惭愧,感喟不已:“都说恶鬼不通情理,不明是非,喜欢危害众生,不想现在却能救济善人;而我反而不讲道理,不辨善恶,真是连恶鬼都不如!”

国王想到此处,真是羞惭至极,不住责备自己,又给居士顶礼,愿给他当弟子,奉受五戒,广行六度,使国内百姓能太平安乐。

居士夫妇经此一劫,更加精进修持,最后获得不退转的果位。

从前,有一位男居士,侨居在舍卫国。居士家中有位妻子,年轻貌美,风华绝代,闻名遐迩。朋友们都很想见她一面,但居士始终不让妻子见他们。

有人就把这事告诉国王,国王也想看看这位美女究竟相貌如何,但实在找不到理由。

有一个官员给国王出谋划策:“他们夫妇俩都奉持五戒,虔心供养修道之人,都会亲手端饭送菜。大王就伪装成一个沙门,到他们家门口托钵乞食,必然可以看到这位美人。”

国王就采纳这位官员的建议,化装成沙门来到居士家门口。居士妻子看见沙门前来乞食,赶紧出来,上前行接足礼。国王仔细查看居士妻子,果然是一位大美女,回宫之后对众臣说:“这位女子确实美艳无双,很合我的心意,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她?”

当时就有大臣建议:“此人虽然自命清高,也应定期前来朝见大王。但他竟然傲慢不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判处罪刑。”

距舍卫国一千多里之外有一个大水池,池中长着五色莲花。但要采下五色莲花,必须闯过三重难关——毒蛇、鬼神、恶兽,才能顺利抵达池边。舍卫国中被处死的罪犯,都会被派去水池中采摘五色莲花,此前曾有很多罪犯过去,全都死在路上,没有一人顺利完成目标。

国王叫男居士前去,问他:“你可知罪?”

男居士叩头回答说:“我很愚蠢,不知哪里冒犯大王,但我知道自己有罪。”

国王就对他说:“我现在罚你到水池里去采摘莲花,七天之内必须回来,如果违反限期,就要从重治罪!”

男居士接受任务后,辞别国王回到家中,把这些事告诉妻子。

妻子就对他说:“你今天之所以获罪,都是因为我的美色。不过你我都曾接受佛的教导,知道三界之中什么都靠不住,只有戒律才是最终依靠。你从起程那天开始,心念佛名,口诵十善,坚持到底,连一刻都不能中断!如果你真不能回来,我就剃发出家,今后持守戒律,精进修行,决不改嫁他人!”

妻子给丈夫准备好钱粮,就与丈夫分手,让他独自上路。

居士走到中途,遇见吃人恶鬼,问他是什么人。

居士答道:“我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

吃人鬼说:“凡是有罪之人,才交付给我们处置,假说让他们去取花。可你并没有罪,只是受人陷害罢了。”

居士就恳求吃人鬼:“人命难得,还请大神为我做主!”

吃人鬼说:“你是虔诚的佛弟子,又没有罪,我绝不会害你。不过前面还有两道难关,你恐怕过不去,这可如何是好?”

吃人鬼想了想,又说:“不妨这样,我代你去采摘五色莲花,救你一命,那我在黑暗中也能获得无量福德!你暂时藏身在这里,不要让人发现。”

吃人鬼说完就前往水池,很快回到居士藏身之处,随身带来大批五色莲花,交给居士。莲花既多又重,居士一个人拿不动。吃人鬼就拿起莲花,并搀扶着居士,片刻间就达到宫门之前。吃人鬼将莲花交给居士,又与居士告别,回到原处。

居士走到宫门之前通报姓名,表示完成任务。国王非常诧异,不知居士为何这样快就回来,于是详细询问经过,居士也都照实述说。

国王听后既惊叹又惭愧,感喟不已:“都说恶鬼不通情理,不明是非,喜欢危害众生,不想现在却能救济善人;而我反而不讲道理,不辨善恶,真是连恶鬼都不如!”

国王想到此处,真是羞惭至极,不住责备自己,又给居士顶礼,愿给他当弟子,奉受五戒,广行六度,使国内百姓能太平安乐。

居士夫妇经此一劫,更加精进修持,最后获得不退转的果位。

篇5:经典佛经故事

乡下有个熬鹰的老人,养了一白一灰两只雏鹰。老人想把它们熬成鱼鹰,他把鹰的脖子扎起来,饿的鹰嗷嗷叫了,他就端出一只盛满鲜鱼的盘子,两只鹰扑过去,叼了鱼,老人就攥紧鹰的脖子拎起来,用一只手捏紧鹰的双腿,头朝下,一抖,另一只手腾出来,狠拍鹰的后背,鹰便无奈的把鱼吐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熬下去。

这天,老人住的泥棚被风吹塌了,老人被重重的压在废墟里。聪明的白鹰立即俯冲下来,忽闪着双翅,刮动着浮土,老人凭白鹰翅膀刮拉出的小洞,终于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后来又是白鹰引来村里人救出了老人。

此后,老人开始给白鹰喂偏饭,关键处,揭开白鹰脖子上的红布带子,小鱼就滑到白鹰的肚里去了。对灰鹰,依旧用过去的熬法,到了关口,比先前还要狠呢。

半年过去,鹰熬成了。

老人神气的划着一条旧船出征了,灰鹰真行,不断逮上鱼来,白鹰则半晌也逮不上鱼,只是围着老人转来转去,最后终于被老人挥手扫到了一边。

白鹰在老人难看的脸色中飞离了泥铺子。

几天后,当老人找到它时,它已经被蚂蚁啃的只剩下一副骨架———它是被饿死的。

而此时,灰鹰正雄壮的飞在空中。

仔细想想,人的成败荣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入党申请人的现实表现是谁写

西安大雁塔的导游词作文

西安的大雁塔作文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西安大雁塔的导游词

人生的实相

西安大雁塔600字作文

佛经里的优美句子摘抄

《金刚经》与生命实相

佛经中的经典爱情诗句

佛经故事之“两头鸟”的故事
《佛经故事之“两头鸟”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佛经故事之“两头鸟”的故事(共5篇)】相关文章:

王安石与佛教2024-05-04

对牛弹琴的读书笔记2023-08-02

我的唐玄奘作文2022-09-17

《金刚经赞》研究内容提要2024-01-28

西安大雁塔的历史简介2022-06-04

索达吉堪布语录全集2023-11-25

搜索陕西的导游词2022-08-11

念金刚经的感应2022-06-18

陕西导游词2023-12-23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2023-04-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