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实相

时间:2023-01-28 07:32: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生的实相(共5篇)由网友“祈祷人人都善良”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生的实相,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生的实相

篇1:人生的实相

人生的实相 -资料

人生是短暂的,人生是难得的,

您想知道生命的真相吗?您想了解宇宙的真理吗?两千多年以前,一位智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但显然是迷失了方向,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毫无办法之中,幸好断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发现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于是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然而这只老虎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离,可以想象到它是如何的懊恼,而在崖上狂吼着。好感谢啊!幸亏这藤蔓的庇荫,终于救了宝贵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它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一白一黑两只老鼠,正在交互的开始啮着藤蔓。旅人拚命的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每当摇动一次藤蔓时,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这是从枝上筑窝的蜜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完全忘记如今正处于危险万分的死怖境地,而陶陶然的此心被蜂蜜所夺……

智者告诉我们:这就是人生之实相!

你是否有所感触?是否想得到永恒的生命?那么请往下看:人生实相

这位智者就是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释尊在《佛说比喻经》中,以这段有名的比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么?’。旅人:这旅人即是指你自己。

荒野: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比喻你无尽寂寞的人生。

秋天黄昏:秋天的黄昏是比喻人生的孤寂感,

资料

何故你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因为你是孤独一人旅行。虽说有亲属、家族、朋友,但并没有可以互相倾吐心中的一切,互相理解的心灵之友。即使是夫妇,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而生活下去。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这心灵的孤独。难道你未曾有过孤独的感伤吗?

白骨:路边白骨是你人生的旅途中,家族、亲属、朋友等的死亡。你活到现在,应看到很多白骨,那时你有何想法?有何感触?难道你也没有注意到紧逼而来的'‘无常之虎’吗?

老虎:饥饿的老虎所比喻的是你自己的死亡。在此世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故你非死不可。死对你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释尊以恐怖的老虎做比喻。

松树:崖顶的松树是指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等。这些东西即使再多,濒临死亡时,一样也带不走。

藤蔓:藤蔓比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自我安慰的心态。仔细想想: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也只不过是‘啊’的一声之间便如梦如幻般地消失了。今后的几十年也会同样度过的。

老鼠:不断咬着藤蔓的黑白两只老鼠是指白天和夜晚。他们一刻不停的缩短着你的生命。

深海:深海比喻的是‘地狱’。堕入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这件事便称为:‘后生大事’

毒龙:产生地狱之苦的是这三条毒龙,即指你心中的贪欲、嗔怒、愚痴三毒。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食欲、财欲、色欲、名誉欲、睡眠欲。一天之中,你不断所想的,继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然而不断的舔着蜂蜜,不知不觉的堕下去,岂不是太愚痴了吗?

你能否定你不是这个旅人吗?!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篇2:《金刚经》生命实相

《金刚经》生命实相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来这辈子,不是要去换人民币,是要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其他都不值得。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我大概用10分钟讲我这一生。我住在台湾靠海的小村庄,1948年出生。我们那个小村庄有个奇怪的现象,彰化市其他村都没有教堂,我们村有。有个人想当传道士,就到了我们的村庄。

我一岁就开始看圣经,一岁到三岁半,就是一个标准教徒,会背诵经文。从创世纪开始,我的大脑里大概有一百到一千个故事,五十到一百个厉害人物。每个人物都很厉害,耶稣基督会创立,可以使瘸子走路,可以使瞎子看见,摩西可以分开红海,诺亚可以製造方舟,而蔡志忠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不会很惨,因为每个乡下三岁半的小孩都很明确知道他以后该干什么。拉车的小孩就该拉车,农夫的小孩就去种地。只有蔡志忠不知道做什么。

我思考了整整一年。我躲在桌子底下,因为怕爸妈说我神经病。四岁半的时候,我找到了我人生之路,就是绘画,爱画。我要画一辈子,到今天也一样。

现在,我一天没有吃超过一个馒头。来杭州大约75次,最长46天,最短7天。一次都没有到外面吃饭,就是喝咖啡,喝咖啡,喝咖啡。抽烟,抽烟,抽烟。不要以为这样会死掉,我一辈子没生过病,没去过医院,身体特别好。这些都可以让自己很快乐。

那时候就很爱画,开始看很多书。那时没有画画这个行业,最接近的行业是画电影招牌。小学三年级,1957年,台湾流行漫画了,我就立志要当漫画家。我9岁时,已经读了500~1000本书。基督山恩仇记、汤姆历险记等等。要当漫画家,就要会编故事,会讲故事,会画故事。

我智商超过200,我小时候几乎所有科目都考100分,全校最厉害的十个去考省一彰中,那时候还不是联考。我一心要当漫画家,所以无所谓是不是要拿文凭。没有实力支撑的文凭,只是一张废纸。现在,我只剩下诺贝尔跟奥斯卡讲座没得,桥牌亚洲冠军,奖杯125个,没发奖杯的不算。

念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是为了学习。为了使自己有一技之长。全世界最厉害的人,没有机会念大学。有次我去大学讲座,说,各位同学,很明显你们没有理想,因为有理想的人老早就离开了。老虎伍兹十个月开始拿球杆,两岁上场一杆进洞,那时候没有录影。迈克·乔丹三岁半开始在后院打篮球。

任何厉害的人,从小就开始想通,这辈子要拿什么刷子混饭吃。及早就把刷子选好。所以我初中二年级就向台北出版社投稿,不晓得几岁签约当漫画家。我跟我妈说,妈妈,明天我要去台北,画漫画。就是永远不回来了。她说,你要跟你爸讲一声。我说好。吃过饭(我爸爸不讲话的)我就站在他后面,他在看报纸。我说,爸,明天我要去台北。他说,去干嘛。我说,画漫画。他说,找到工作了吗?我说找到了。他说那就去吧。一共27个字,他讲13个字,我讲14个字。他没有回头,我也没有走到他面前。

去台北的时候,那时火车可以坐在最后,火车有一个铁栏杆,甚至脚可以跨在底下,看着铁轨一直往后面跑,心里狂喊:永远不回来了!很高兴。

到台北,开始住的很糟糕,画好了把椅子拿起来放桌上,然后睡在桌子旁边。睡梦中,从鸡鸣狗叫声变成卡车发动的声音,才意识到,哇,我现在是职业漫画家了哎!非常高兴。

所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来这辈子,不是要去换人民币,是要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其他都不值得。

2、功德可以是任何,比如一支画笔

这之后我画漫画,画了200本,去电视台5年,去漫画公司7年,拿过动画金马奖——总之所有的奖都得了。

36岁的时候,有220万人民币,三栋房子。我说,这辈子赚钱的事够了,从此不切割任何生命去赚钱盈利,所有的时间都归我享用。

我去日本4年,画诸子百家。我不急着出版。几乎画了20本,才开始出版。

1990年5月1日,我带着女儿移民温哥华。我们家有玻璃屋,我对着玻璃屋看着星空,觉得我好丢脸,竟然抛弃养育我长大的母亲——台湾这块土地。于是决定回来,留我太太和女儿两个人,我跟我老婆说,你们留在这里,我一定要回去。我如果死在温哥华,我会哭。所以就回来了。

回来时,我觉得我应该要为别人多做一点事。之前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的,很多爱都是为着别人好,结果害死对方。我一直认为,功德就是一支笔可以画,这就是功德。

一朵花可以开,树可以长,杯子可以装水,这就是功;把它(自己的事)做到最好就是德。雨会飘,水会流,风会吹,树会长,花会开,时钟会走,这就是功,把它做到最好,就是德。

后来想,应该可以主动为人做点事。蔡志忠会画漫画,做什么呢?画佛经。

我有一个习惯,我认为不成功不是罪恶,不成功要教人家成功是罪恶;不懂英文不是罪恶,不懂英文要教人家英文是罪恶;不懂佛经不是罪恶,不懂佛经要讲佛经画佛经,那是罪恶。

3、生命的实相就是当下

我花了3年,学习佛法。3年对我来说很长,我学日文3个月,从不会到可以在日本生活。不会桥牌,一年内就可以拿亚洲冠军。那时候台湾(桥牌)是亚洲第一。学会积分,3天。很多学习对我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

学习佛经之前,看过铃木大拙的禅。我画过禅说。禅说里的故事,1/4是我编的。比如说小浪跟大浪,小鱼问大鱼,海是什么?

声明一下,我不是学大乘佛教,我是学释迦牟尼佛思想。什么宗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在25前,人类之前都是耕种养活自己,后来农业社会,又变更为阶级制度。所以很多的人已经不需要上天堂。那时候全世界亚洲、欧洲、印度都一样。

2500年前,百花齐放,中国的诸子百家,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泰利斯、毕达哥拉斯,印度是沙门思想。原来到印度时带的是吠陀思想,即大藏思想。奥义书里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所罗门、吠舍。婆罗门不是混饭吃不做事,婆罗门的小孩要受最严苛的教育。可是那时候已经没有法了,所以刹帝利取代了所罗门。所以那时候百花齐放,真正留下来的是六道轮迴思想。

释迦牟尼佛比一般人好一点,一般人会以为当有钱人就是活在天堂,有名有地位就活在天堂。他已经有钱又地位,但还不是活在天堂。他妈妈为了生他,难产死了。他是被他妈妈第八个妹妹养大的。第八个妹妹大概四五岁,其实是陪他长大。他不快乐。

印度小孩7岁要去学习,15岁回来继承家业。30岁回到森林。他提早了一年,29岁就去了森林。他开始想。

他真正讲的是,苦如何产生。苦集灭道。佛法其实没有多少,终归一句话,一个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受皆苦,诸法无我。前两个不经常发生,是古印度圣人的自证。

诸行无常就是,凡事存在的必然变化,不变化的必然不存在。无论是我们自己或者周边,无时一刻不在变化,好的会变坏,年轻会变老,美的会变丑,这是真理。

诸受皆苦就是,你只要感受到好,或不好,或不知道,都是苦的原因。不好,是现在的苦。为什么好也是苦的'原因呢?因为好会变坏。一个作家很红,就是他未来苦的原因。因为他有一天会不红。一个人漂亮,就是苦的原因,因为以后会不漂亮。这是一般人。不知道,是现在跟未来之间苦的原因。比如你有一隻股票,明天想卖,没卖,后天跌下来,这是苦;如果卖了,后天涨上去,也是苦。只要你有感受,就是苦的原因。

第三个,佛陀唯一想的,就是诸法无我。他开始在树下,觉悟出苦的来源,就是缘起法。一开始是九缘起,后来十缘起,现在是十二缘起法,就是苦形成的次第过程。无明,行,识,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苦一样也会消失。一个人,每一天当中,一生当中,或一刻当中,生、死,苦的生死轮转好几次。

佛陀在树下7天,后来想通了,再坐回去7天,想如何消除苦?终于想出来了,叫做“诸法无我”。法即法相。无我。

我们会苦,主要因为“有你”。就像911,双子星被炸,那天晚上我被人摇醒,第二栋被炸还是实况转播。我就在想,世界要坏了,怎么办?大家这样恶搞。美国人有没有更苦?纽约人比大多数美国人还苦,曼哈顿比纽约其他美国人还苦,如果双子星大厦里有一栋产业是你的,是不是更苦?最苦的就是你在里面。

杂含经里有非常多的篇幅在辩证,我是不是存在?有人认为,有一个恒久不变的我,我在做的事通常是站在过去,克服现在,期待唤起未来的将来。其实没有这件事。希腊哲学家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踩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水不一样,你也不一样。同样的,没有一刻有一个不变的我。

就像一条线,拿刀切掉一半,切的点就是现在,线条的下半段就是过去,上半段就是未来。那个点其实是没有时间的,用微分的观念,dy/x=0。而用积分来看,那时非常短的时间,就像一刹那有900个生灭。

佛陀终于想出什么是生命的实相——生命的实相就是当下。我们只能把每个当下当作生命的微分,就像每个当下是你生命的切片。用这样的态度,你会马上感受到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生命的实相。

你要知道,1岁的你跟今天的你,跟7、80岁的你,是不同的人,去年的你、今年的你、明年的你是不同的人,因为条件都在变化。当你把每一个刹那当作时间切片来生活,你就会非常感恩。

就像这个藏经阁,不是你付钱盖的,坐垫不是你付钱买的,蔡志忠也不是你付钱(请)的,你看,人家提供了藏经阁,提供了垫子,蔡志忠坐在前面,讲话给你听。这个观念我很小就了解。

开始在台北坐公车上班,上班时间很塞车,所以大家都7点或6点半就先到公司。我一上车就会感谢司机,早上五点可能闹钟响了,刷牙洗脸,赶到公交总站,就是要开车来载我去公司。你会觉得,所有人人为我,会觉得非常谦卑,非常喜欢。

佛陀所讲,我花2、3年,整理了24本。我将每个名词都分析出来,每一本都百科全书这么厚。几乎把所有名词都抄光,整理成为档案。比如什么是慈,什么是悲?什么是无我?能够正确知道,就能知道(佛陀)真正的意思。

给人家好处叫做慈,给人家拔除苦叫做悲。所以,如果你说我慈悲我慈悲,既没有给人家好处,也没有为人家拔除痛苦,那都是口头的,跟真正的慈悲一点关系没有。

三年后,开始画佛经漫画。不晓得哪个是释迦牟尼佛。西游记里的、印度的、西藏的,各不相同。于是去买铜佛,买来看。买了一尊,发现很美,引发我开始收藏铜佛。一共买了3520尊。每天花14000块人民币买铜佛。什么概念呢?九年7个月,没有一天不买。买到一半时,每天我要先赚14000块,然后买铜佛。

这不是毅力,是疯了。太喜欢做喜欢做的事了。而且也有能力。不会因为买铜佛没有饭吃,或者欠人钱。

之后开始画《佛陀说》《法句经》《心经》《金刚经》等等。今天的主题就是金刚经到底在讲什么。

金刚经是佛陀对他的十大弟子解空第一,须菩提讲的话。整本金刚经在讲空。一共5170字,真正内容都在讲空到底是什么。你如果看得懂很多名词,真正的意思,对我来说,都是白话文。没有什么看不懂的。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翻译成白话文是:看见金光闪闪的神奇,期望从我身上获得什么福报,这个人不会开悟,这个人走了错路。什么会开悟呢?

“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

翻译成白话文是:如果把相看成非相,那么就是开悟者。什么叫见诸相非相?我们现在看到这里的法相,是眼前情境。一般人站在一己的立场,评估眼前情境好坏胜负。比如一会儿听完了,走楼梯(出去),你想,蔡志忠讲的好烂。这是站在你的想法。说蔡志忠讲的好棒,那也是你的想法。就是蔡志忠坐在这里讲了一席话。

今天下了雨,就是下了雨,不是因为你心情不好;今天天气好,不是因为你心情好。这个叫做无相。所谓无相,就是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分别眼前情境好坏。用心经来讲,这样的态度叫做空。无相皆空,空则无相。

4、心要像镜子一样,镜子里没有自己

佛陀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

翻译成白话文是:当我们看的时候,不要想这个情境怎么来;当情境消失以后,不要想它要怎么去。只有随着变化而变化的行为,而没有行为的那一个我存在。这是空的最高境界。

就像今天你们听我说话,你就听着听着,然后听完就好了,没有那一个我说蔡志忠讲的好烂或讲的不错。这是空的最高境界。

庄子讲得更简单: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万物而不伤。(《应帝王》)

行为最高准则的人,使用他的心像镜子一样,不期待,不追悔,事情来了完全反映,事情过了恢复成空,照一百万次也不会裂开。就算破到只剩一点点,或者葬了,蒙了尘,它用能照的那个部份,还是能照出完全的情境。照大便不觉得臭,不觉得丑;照花不觉得香,不觉得美。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模一样。

六祖慧能讲过:迷人口诵,智者心行。佛经不是用来念的,是要用心去行。你的心要跟镜子一样,要先想通了。

我讲过,人生就像两个橘子,一个大而酸,一个小而甜。学不会的,拿到大的,抱怨酸;拿到甜的,埋怨小。学得会的,拿到小的,就感谢它甜;拿到酸的,就感谢它大。人生就是这样,一切好与不好,都是你心里想的。佛陀说,天堂地狱就在六尺之躯,你是自己的天堂,你是自己的地狱。现在好不好,都是你自己想的,而非事实。

天空下雨好不好?看你站在哪个立场。如果天空连续下雨三个月,那么就不好。如果天空已经三年没有下过雨,那就好。《禅说》里有一个哭婆的故事,也是我编的。下雨天和晴天,是哭还是笑,看你怎么想。

看待世间,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只能了解,今天是下雨或晴天。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自己。

篇3:《金刚经》与生命实相

《金刚经》与生命实相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下面是《金刚经》与生命实相,一起看一下吧。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我大概用10分钟讲我这一生。我住在台湾靠海的小村庄,1948年出生。我们那个小村庄有个奇怪的现象,彰化市其他村都没有教堂,我们村有。有个人想当传道士,就到了我们的村庄。

我一岁就开始看圣经,一岁到三岁半,就是一个标准教徒,会背诵经文。从创世纪开始,我的大脑裡大概有一百到一千个故事,五十到一百个厉害人物。每个人物都很厉害,耶稣基督会创立,可以使瘸子走路,可以使瞎子看见,摩西可以分开红海,诺亚可以製造方舟,而蔡志忠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不会很惨,因为每个乡下三岁半的小孩都很明确知道他以后该干什么。拉车的小孩就该拉车,农夫的小孩就去种地。只有蔡志忠不知道做什么。

我思考了整整一年。我躲在桌子底下,因为怕爸妈说我神经病。四岁半的时候,我找到了我人生之路,就是绘画,爱画。我要画一辈子,到今天也一样。

现在,我一天没有吃超过一个馒头。来杭州大约75次,最长46天,最短7天。一次都没有到外面吃饭,就是喝咖啡,喝咖啡,喝咖啡。抽烟,抽烟,抽烟。不要以为这样会死掉,我一辈子没生过病,没去过医院,身体特别好。这些都可以让自己很快乐。

那时候就很爱画,开始看很多书。那时没有画画这个行业,最接近的行业是画电影招牌。小学三年级,1957年,台湾流行漫画了,我就立志要当漫画家。我9岁时,已经读了500~1000本书。基督山恩仇记、汤姆历险记等等。要当漫画家,就要会编故事,会讲故事,会画故事。

我智商超过200,我小时候几乎所有科目都考100分,全校最厉害的十个去考省一彰中,那时候还不是联考。我一心要当漫画家,所以无所谓是不是要拿文凭。没有实力支撑的文凭,只是一张废纸。现在,我只剩下诺贝尔跟奥斯卡讲座没得,桥牌亚洲冠军,奖杯125个,没发奖杯的不算。

念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是为了学习。为了使自己有一技之长。全世界最厉害的人,没有机会念大学。有次我去大学讲座,说,各位同学,很明显你们没有理想,因为有理想的人老早就离开了。老虎伍兹十个月开始拿球杆,两岁上场一杆进洞,那时候没有录影。迈克·乔丹三岁半开始在后院打篮球 ……

任何厉害的人,从小就开始想通,这辈子要拿什么刷子混饭吃。及早就把刷子选好。所以我初中二年级就向台北出版社投稿,不晓得几岁签约当漫画家。我跟我妈说,妈妈,明天我要去台北,画漫画。就是永远不回来了。她说,你要跟你爸讲一声。我说好。吃过饭(我爸爸不讲话的)我就站在他后面,他在看报纸。我说,爸,明天我要去台北。他说,去干嘛。我说,画漫画。他说,找到工作了吗?我说找到了。他说那就去吧。一共27个字,他讲13个字,我讲14个字。他没有回头,我也没有走到他面前。

去台北的时候,那时火车可以坐在最后,火车有一个铁栏杆,甚至脚可以跨在底下,看著铁轨一直往后面跑,心裡狂喊:永远不回来了!很高兴。

到台北,开始住的很糟糕,画好了把椅子拿起来放桌上,然后睡在桌子旁边。睡梦中,从鸡鸣狗叫声变成卡车发动的声音,才意识到,哇,我现在是职业漫画家了哎!非常高兴。

所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来这辈子,不是要去换人民币,是要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其他都不值得。

功德可以是任何,比如一支画笔

这之后我画漫画,画了200本,去电视台5年,去漫画公司7年,拿过动画金马奖——总之所有的奖都得了。

36岁的时候,有220万人民币,三栋房子。我说,这辈子赚钱的事够了,从此不切割任何生命去赚钱盈利,所有的时间都归我享用。

我去日本4年,画诸子百家。我不急着出版。几乎画了20本,才开始出版。

1990年5月1日,我带著女儿移民温哥华。我们家有玻璃屋,我对著玻璃屋看著星空,觉得我好丢脸,竟然抛弃养育我长大的母亲——台湾这块土地。于是决定回来,留我太太和女儿两个人,我跟我老婆说,你们留在这裡,我一定要回去。我如果死在温哥华,我会哭。所以就回来了。

回来时,我觉得我应该要为别人多做一点事。之前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的,很多爱都是为著别人好,结果害死对方。我一直认为,功德就是一支笔可以画,这就是功德。

一朵花可以开,树可以长,杯子可以装水,这就是功;把它(自己的事)做到最好就是德。雨会飘,水会流,风会吹,树会长,花会开,时钟会走,这就是功,把它做到最好,就是德。

后来想,应该可以主动为人做点事。蔡志忠会画漫画,做什么呢?画佛经。

我有一个习惯,我认为不成功不是罪恶,不成功要教人家成功是罪恶;不懂英文不是罪恶,不懂英文要教人家英文是罪恶;不懂佛经不是罪恶,不懂佛经要讲佛经画佛经,那是罪恶。

生命的实相就是当下

我花了3年,学习佛法。3年对我来说很长,我学日文3个月,从不会到可以在日本生活。不会桥牌,一年内就可以拿亚洲冠军。那时候台湾(桥牌)是亚洲第一。学会积分,3天。很多学习对我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

学习佛经之前,看过铃木大拙的禅。我画过禅说。禅说裡的故事,1/4是我编的。比如说小浪跟大浪,小鱼问大鱼,海是什么?

声明一下,我不是学大乘佛教,我是学释迦牟尼佛思想。什么宗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在2500年前,人类之前都是耕种养活自己,后来农业社会,又变更为阶级制度。所以很多的人已经不需要上天堂。那时候全世界亚洲、欧洲、印度都一样。

2500年前,百花齐放,中国的诸子百家,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泰利斯、毕达哥拉斯,印度是沙门思想。原来到印度时带的是吠陀思想,即大藏思想。奥义书裡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所罗门、吠舍。婆罗门不是混饭吃不做事,婆罗门的小孩要受最严苛的教育。可是那时候已经没有法了,所以刹帝利取代了所罗门。所以那时候百花齐放,真正留下来的是六道轮迴思想。

释迦牟尼佛比一般人好一点,一般人会以为当有钱人就是活在天堂,有名有地位就活在天堂。他已经有钱又地位,但还不是活在天堂。他妈妈为了生他,难产死了。他是被他妈妈第八个妹妹养大的。第八个妹妹大概四五岁,其实是陪他长大。他不快乐。

印度小孩7岁要去学习,15岁回来继承家业。30岁回到森林。他提早了一年,29岁就去了森林。他开始想。

他真正讲的是,苦如何产生。苦集灭道。佛法其实没有多少,终归一句话,一个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受皆苦,诸法无我。前两个不经常发生,是古印度圣人的自证。

诸行无常就是,凡事存在的必然变化,不变化的必然不存在。无论是我们自己或者周边,无时一刻不在变化,好的会变坏,年轻会变老,美的会变丑,这是真理。

诸受皆苦就是,你只要感受到好,或不好,或不知道,都是苦的原因。不好,是现在的苦。为什么好也是苦的原因呢?因为好会变坏。一个作家很红,就是他未来苦的原因。因为他有一天会不红。一个人漂亮,就是苦的原因,因为以后会不漂亮。这是一般人。不知道,是现在跟未来之间苦的原因。比如你有一隻股票,明天想卖,没卖,后天跌下来,这是苦;如果卖了,后天涨上去,也是苦。只要你有感受,就是苦的原因。

第三个,佛陀唯一想的,就是诸法无我。他开始在树下,觉悟出苦的来源,就是缘起法。一开始是九缘起,后来十缘起,现在是十二缘起法,就是苦形成的次第过程。无明,行,识,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苦一样也会消失。一个人,每一天当中,一生当中,或一刻当中,生、死,苦的生死轮转好几次。

佛陀在树下7天,后来想通了,再坐回去7天,想如何消除苦?终于想出来了,叫做“诸法无我”。法即法相。无我。

我们会苦,主要因为“有你”。就像911,双子星被炸,那天晚上我被人摇醒,第二栋被炸还是实况转播。我就在想,世界要坏了,怎么办?大家这样恶搞。美国人有没有更苦?纽约人比大多数美国人还苦,曼哈顿比纽约其他美国人还苦,如果双子星大厦裡有一栋产业是你的,是不是更苦?最苦的就是你在裡面。

杂含经里有非常多的篇幅在辩证,我是不是存在?有人认为,有一个恒久不变的我,我在做的事通常是站在过去,克服现在,期待唤起未来的将来。其实没有这件事。希腊哲学家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踩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水不一样,你也不一样。同样的,没有一刻有一个不变的我。

就像一条线,拿刀切掉一半,切的点就是现在,线条的下半段就是过去,上半段就是未来。那个点其实是没有时间的,用微分的观念,dy/x=0。而用积分来看,那时非常短的时间,就像一刹那有900个生灭。

佛陀终于想出什么是生命的实相——生命的实相就是当下。我们只能把每个当下当作生命的微分,就像每个当下是你生命的切片。用这样的态度,你会马上感受到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生命的实相。

你要知道,1岁的你跟今天的你,跟7、80岁的你,是不同的人,去年的你、今年的你、明年的你是不同的人,因为条件都在变化。当你把每一个刹那当作时间切片来生活,你就会非常感恩。

就像这个藏经阁,不是你付钱盖的,坐垫不是你付钱买的,蔡志忠也不是你付钱(请)的,你看,人家提供了藏经阁,提供了垫子,蔡志忠坐在前面,讲话给你听。这个观念我很小就了解。

开始在台北坐公车上班,上班时间很塞车,所以大家都7点或6点半就先到公司。我一上车就会感谢司机,早上五点可能闹钟响了,刷牙洗脸,赶到公交总站,就是要开车来载我去公司。你会觉得,所有人人为我,会觉得非常谦卑,非常喜欢。

佛陀所讲,我花2、3年,整理了24本。我将每个名词都分析出来,每一本都百科全书这么厚。几乎把所有名词都抄光,整理成为档案。比如什么是慈,什么是悲?什么是无我?能够正确知道,就能知道(佛陀)真正的意思。

给人家好处叫做慈,给人家拔除苦叫做悲。所以,如果你说我慈悲我慈悲,既没有给人家好处,也没有为人家拔除痛苦,那都是口头的,跟真正的慈悲一点关系没有。

三年后,开始画佛经漫画。不晓得哪个是释迦牟尼佛。西游记裡的、印度的、西藏的,各不相同。于是去买铜佛,买来看。买了一尊,发现很美,引发我开始收藏铜佛。一共买了3520尊。每天花14000块人民币买铜佛。什么概念呢?九年7个月,没有一天不买。买到一半时,每天我要先赚14000块,然后买铜佛。

这不是毅力,是疯了。太喜欢做喜欢做的事了。而且也有能力。不会因为买铜佛没有饭吃,或者欠人钱。

之后开始画《佛陀说》《法句经》《心经》《金刚经》等等。今天的主题就是金刚经到底在讲什么。

金刚经是佛陀对他的十大弟子解空第一,须菩提讲的话。整本金刚经在讲空。一共5170字,真正内容都在讲空到底是什么。你如果看得懂很多名词,真正的意思,对我来说,都是白话文。没有什么看不懂的。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翻译成白话文是:看见金光闪闪的神奇,期望从我身上获得什么福报,这个人不会开悟,这个人走了错路。什么会开悟呢?

“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

翻译成白话文是:如果把相看成非相,那么就是开悟者。什么叫见诸相非相?我们现在看到这裡的法相,是眼前情境。一般人站在一己的立场,评估眼前情境好坏胜负。比如一会儿听完了,走楼梯(出去),你想,蔡志忠讲的好烂。这是站在你的想法。说蔡志忠讲的好棒,那也是你的想法。就是蔡志忠坐在这裡讲了一席话。

今天下了雨,就是下了雨,不是因为你心情不好;今天天气好,不是因为你心情好。这个叫做无相。所谓无相,就是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分别眼前情境好坏。用心经来讲,这样的态度叫做空。无相皆空,空则无相。

心要像镜子一样,镜子里没有自己

佛陀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

翻译成白话文是:当我们看的时候,不要想这个情境怎么来;当情境消失以后,不要想它要怎么去。只有随著变化而变化的行为,而没有行为的那一个我存在。这是空的最高境界。

就像今天你们听我说话,你就听着听着,然后听完就好了,没有那一个我说蔡志忠讲的好烂或讲的不错。这是空的最高境界。

庄子讲得更简单: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万物而不伤。(《应帝王》)

行为最高准则的人,使用他的心像镜子一样,不期待,不追悔,事情来了完全反映,事情过了恢复成空,照一百万次也不会裂开。就算破到只剩一点点,或者葬了,蒙了尘,它用能照的那个部份,还是能照出完全的情境。照大便不觉得臭,不觉得丑;照花不觉得香,不觉得美。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模一样。

篇4:心经的人生智慧:诸法真实相

心经的人生智慧:诸法真实相

因为人们的观念、认识不同,以此为垢,以彼为净。但这些所谓的垢净,是随人而异,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没有绝对不变的标准。

诸法真实相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诸法空相”:诸法,指一切法。空相,不是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空相也可称为有相,即有所显的实相。实相可以藉空而显,或依有而显,但实相本身却是非空非有的。

“不生不灭”:是从事物的有无来说。不生不灭相对于生灭。如果要明白不生不灭的深意,先得说明生灭的内涵。生灭是有为法的特征,三法印中有“诸行无常”印,正是说明一切有为法的无常变化。对于物质现象的变化,经论中有“生住异灭”四相说:从无到有曰生,生而相续曰住,新陈代谢曰异,离散衰亡曰灭。此外,还有“生异灭”三相说,将四相中的住、异二相合为异相。因为万物在住的阶段也是异的过程,两者是同时的,故住相可以归为异相。无论是四相或三相说,皆可简括为生灭二相。

关于生灭,经论中又分为三类:一为一期生灭,二为刹那生灭,三为大期生灭。

一期生灭:即有情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一期生死所经历的时间。任何人都难免生死,在我们尚未走完这期生命之前,通常也会耳闻目睹过亲人、邻居、朋友的死亡,也会在现实生活或新闻报道、影视作品中接触过相关内容。因此,一期生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刹那生灭:指事物在最短时间内产生的生灭变化,比较微妙。刹那,是梵语,意为极短的时间,印度人将之作为时间的最小单位。仅一弹指间,就有六十个刹那。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感觉不出刹那生灭的。虽然如此,事物仍在刹那中生灭变化,趋向败坏。比如眼前这张桌子,从崭新到败坏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如果这张桌子有片刻不在败坏之中,那么,它的前一刻和下一刻也不应该在败坏之中。如果每一刻都不在败坏中,那它就永远不会败坏。孔子曰:交臂非故。大意为,在两臂相触的短暂时间内,这个手已不是过去的那个手了。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表达了同样的含义。

大期生灭:是从整体的生命历程而言。生命像一道洪流,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无始亦无终。在这漫长的生命洪流中,今生只是其中的一片浪花。浪花虽然时起时灭,但生命洪流却在延续。这生生不已的生命洪流,便是大期生灭。

在人们眼中,通常总是将生灭视为实实在在的。说到生,就以为是自生,即自己派生自己,自己规定自己。或者,又将世间一切视为无因生,即毫无根据的偶然事件。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人类?是偶然的;我为什么会成为妈妈的儿子?也是偶然的。自生或无因生,都是将生命视为实在、独立的存在。生,就是有实物可生,就不同于不生。因而,生与不生形成对立的两端。生,就不是不生;不生,就不是生。这也还是自性见的结果。

以佛法观点来看,世间不存在任何自生或无因生的事物。生灭的规律,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所谓生,是缘聚而生。比如桌子,是因为具备木头、油漆、铁钉、木工等众多条件,始有桌子的出现。又如这次讲座,是因为明月居士林发心主办,有众多善信前来听课,有应邀讲经的各位法师,有活动场所,具足这些条件,才成就了这次“冬令营”。它的出现,也是取决于众多因缘,所谓缘聚而生。既不是自生,也不是无因生。

生是如此,灭又是如何呢?其实,灭也是随缘而灭的。比如前面说到的桌子,一旦油漆失色、铁钉松动、木头腐朽,随着构成桌子的因缘败坏,这个名为桌子的`器具也将随之消失。我们这次讲座也是如此,七天活动结束后,在座各位及讲课法师将各奔东西,冬令营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个灭,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你们虽然不在此处,但仍在别处,只是组成这个冬令营的各种因缘散了。由此可见,佛法是以缘散来谈灭。

认识到缘聚缘散的道理,我们会发现,所谓生灭,其实就是不生不灭。我们从缘聚来看生,离开缘就无法可生;从缘散来看灭,离开缘又无法可灭。就如桌子,倘若离开铁钉、木头、油漆、木工等众多因缘,哪里来的桌子?因此,桌子的生,其实就是不生,因为它只是因缘的聚合,并非具有自性、独立存在的事物。桌子的灭,也同样是由于因缘的离散,并非彻底消灭,一无所有。可见,桌子的灭,其实就是不灭,因为离开组成桌子的那些条件,就无法谈灭。桌子如此,我们的冬令营,乃至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如此。

与生灭相关的有无,也需要附带说明一下。我们常常以为,有是实在的有,无是实在的无。因而,有者不可无,无者不可有。于是落入有见、无见中。佛法是以生灭谈有无,以为一切法之所以有,所以无,不过是因缘和合与离散的推移;存在与不存在,不外乎诸法缘生缘灭的现象。从生灭看有无,使我们认识到,生的拥有与灭的消失都不过是一种假相。有,没有绝对、永恒的有;无,也不是实在、彻底的无。因而,我们不必为有而得意,也不必为无而沮丧。

“不垢不净”:是从事物性质而言。它所相对的垢净,是随有情好恶建立起来的一对概念。通常,我们会将自己喜欢的视为净,将自己讨厌的视为垢。基于垢净这一前提,在每个人的世界中,继续分别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有价值的、没价值的,有意思的、没意思的,等等。并认为这些都是客观存在、固定不变的。

事实上,垢净并非在客观的真实存在,而是人为赋予、因人而异的。比如服装,有人以简洁为美,有人以华贵为美;有人以亮丽为美,有人以素净为美;有人以庄重为美,有人以怪异为美,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又如食物,有人嗜辣,有人喜甜;有人口味浓重,有人偏爱清淡;有人无肉不欢,有人终身长素,所谓众口难调。再如居住环境,有人喜欢居于闹市,有人愿意归隐乡村;有人注重实用,有人讲究情调;有人迷恋豪华,有人欣赏简约,各有所好,各有所需。《大智度论》也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女子,情人看了起爱,冤仇看了生嗔,儿女看了起敬,鸟兽望而逃离。为何大家对她的看法如此悬殊呢?这就说明,垢净并非固定的,只是根据各人需要形成的标准。而且,这一标准始终处于变化中。

至于事物本身的价值,也是人为赋予的。比如一只精美的宋代瓷碗,在收藏家、鉴赏家的眼中,是价值巨万的珍贵文物,为之朝思暮想,但求占为己有;而在不谙此道的外行看来,那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精致工艺品;至于那些根本不知文物为何的人,很可能将之视为普通用具,与随处可见的瓷碗并无区别。虽是同一个碗,但因人们对它的认识及好恶不同,才有了价值上的巨大差异。

又如馒头与金子,哪种更有价值?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简直问得多余。馒头与金子,难道具有可比性吗?答案还需要思考吗?在通常情况下,固然是金子价高难得。但在特殊环境中,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有个故事说:一艘船在海上遇难,其中有贫民,也有富翁。当他们跳入海中逃难时,贫民带了馒头,而富翁带了金子。他们在水上漂流很久,饥饿难耐时,富翁想用全部金子来和贫民交换馒头,却未能如愿。最后,富翁抱着金子饿死海中,而贫民却靠这些馒头度过了生死难关。在那样的危难时刻,馒头和金子,什么更有价值呢?

因为人们的观念、认识不同,以此为垢,以彼为净。但这些所谓的垢净,是随人而异,也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没有绝对不变的标准。美与丑、好与坏、有价值与无价值等,也都是如此。在客观世界中,并无绝对的垢,也无绝对的净。因此,垢即不垢,净即不净。从这个意义上说,垢净的实质,就是不垢也不净。

“不增不减”:是相对于增减而言,是对事物数量的定义。由少到多曰增,由多到少曰减。通常我们也会以为,增便是实实在在的增,减便是实实在在的减。比如有人经商发财,名下资产猛增,于是心花怒放。过些时候生意亏损,资产一日少于一日,又为此焦虑伤心。其实,增减并不是固定的。就像大海,每天潮涨潮落。当潮涨时,海水看起来似乎增加了;潮落时,海水看起来似乎减少了。从局部来看,海水确实有增有减,但从整个大海而言,又何曾有增减呢?又如明月居士林举办了这次冬令营,大家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居士林的人员增加了,过几天冬令营结束,诸位各奔东西,居士林的人员又减少了。从居士林这几天的人数变化来看,似乎有增有减,但从整个世界而言,依然还是那些人,并没有什么增减。

时常有人会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说佛教讲轮回,但过去地球人口不足几亿,现在却增加到几十亿,这些多出来的人,究竟从何而来?之所以会提出这类问题,也是因为孤立地看待增减。佛教所说的轮回,并不局限于人类或地球,而是从十方世界,从一切有情生命来说。人口所以会增加,是因为人类生存环境较为优越,投胎因缘较以往更多。但在地球人类增多的同时,其他类型的生命却在减少,比如野生动物就在逐渐减少乃至灭绝。因此,仅从人类来看,数量虽然有增有减,但从生命总体而言,仍是不增不减的。

从以上众多例子来看,佛法所讲的增减,也是离不开因缘的。增,是由于因缘使然;减,同样是由于因缘使然。离开因缘,是无法谈增减的。既然是随缘而成,那么,客观上便没有孤立不变的增减。所以说,增减也只是一种假相。从这个层面来看,增减,也就是不增不减。

就真谛而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又有另外的深意。对于世俗中道来说,不生不灭,是生灭宛然;不垢不净,是垢净宛然;不增不减,是增减宛然。但在真谛上,生灭、垢净、增减等一切差别皆了不可得,是为非生非灭、非垢非净、非增非减,乃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篇5:《金刚经》中生命的实相

《金刚经》中生命的实相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我大概用10分钟讲我这一生。我住在台湾靠海的小村庄,1948年出生。我们那个小村庄有个奇怪的现象,彰化市其他村都没有教堂,我们村有。有个人想当传道士,就到了我们的村庄。

我一岁就开始看圣经,一岁到三岁半,就是一个标准教徒,会背诵经文。从创世纪开始,我的大脑裡大概有一百到一千个故事,五十到一百个厉害人物。每个人物都很厉害,耶稣基督会创立,可以使瘸子走路,可以使瞎子看见,摩西可以分开红海,诺亚可以製造方舟,而蔡志忠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不会很惨,因为每个乡下三岁半的小孩都很明确知道他以后该干什么。拉车的小孩就该拉车,农夫的小孩就去种地。只有蔡志忠不知道做什么。

我思考了整整一年。我躲在桌子底下,因为怕爸妈说我神经病。四岁半的时候,我找到了我人生之路,就是绘画,爱画。我要画一辈子,到今天也一样。

现在,我一天没有吃超过一个馒头。来杭州大约75次,最长46天,最短7天。一次都没有到外面吃饭,就是喝咖啡,喝咖啡,喝咖啡。抽烟,抽烟,抽烟。不要以为这样会死掉,我一辈子没生过病,没去过医院,身体特别好。这些都可以让自己很快乐。

那时候就很爱画,开始看很多书。那时没有画画这个行业,最接近的行业是画电影招牌。小学三年级,1957年,台湾流行漫画了,我就立志要当漫画家。我9岁时,已经读了500~1000本书。基督山恩仇记、汤姆历险记等等。要当漫画家,就要会编故事,会讲故事,会画故事。

我智商超过200,我小时候几乎所有科目都考100分,全校最厉害的十个去考省一彰中,那时候还不是联考。我一心要当漫画家,所以无所谓是不是要拿文凭。没有实力支撑的文凭,只是一张废纸。现在,我只剩下诺贝尔跟奥斯卡讲座没得,桥牌亚洲冠军,奖杯125个,没发奖杯的不算。

念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是为了学习。为了使自己有一技之长。全世界最厉害的人,没有机会念大学。有次我去大学讲座,说,各位同学,很明显你们没有理想,因为有理想的人老早就离开了。老虎伍兹十个月开始拿球杆,两岁上场一杆进洞,那时候没有录影。迈克·乔丹三岁半开始在后院打篮球 ??

任何厉害的人,从小就开始想通,这辈子要拿什么刷子混饭吃。及早就把刷子选好。所以我初中二年级就向台北出版社投稿,不晓得几岁签约当漫画家。我跟我妈说,妈妈,明天我要去台北,画漫画。就是永远不回来了。她说,你要跟你爸讲一声。我说好。吃过饭(我爸爸不讲话的)我就站在他后面,他在看报纸。我说,爸,明天我要去台北。他说,去干嘛。我说,画漫画。他说,找到工作了吗?我说找到了。他说那就去吧。一共27个字,他讲13个字,我讲14个字。他没有回头,我也没有走到他面前。

去台北的时候,那时火车可以坐在最后,火车有一个铁栏杆,甚至脚可以跨在底下,看著铁轨一直往后面跑,心裡狂喊:永远不回来了!很高兴。

到台北,开始住的很糟糕,画好了把椅子拿起来放桌上,然后睡在桌子旁边。睡梦中,从鸡鸣狗叫声变成卡车发动的声音,才意识到,哇,我现在是职业漫画家了哎!非常高兴。

所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把它做到极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来这辈子,不是要去换人民币,是要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自己的路,其他都不值得。

功德可以是任何,比如一支画笔

这之后我画漫画,画了200本,去电视台5年,去漫画公司7年,拿过动画金马奖——总之所有的奖都得了。

36岁的时候,有220万人民币,三栋房子。我说,这辈子赚钱的事够了,从此不切割任何生命去赚钱盈利,所有的时间都归我享用。

我去日本4年,画诸子百家。我不急着出版。几乎画了20本,才开始出版。

1990年5月1日,我带著女儿移民温哥华。我们家有玻璃屋,我对著玻璃屋看著星空,觉得我好丢脸,竟然抛弃养育我长大的母亲——台湾这块土地。于是决定回来,留我太太和女儿两个人,我跟我老婆说,你们留在这裡,我一定要回去。我如果死在温哥华,我会哭。所以就回来了。

回来时,我觉得我应该要为别人多做一点事。之前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的,很多爱都是为著别人好,结果害死对方。我一直认为,功德就是一支笔可以画,这就是功德。

一朵花可以开,树可以长,杯子可以装水,这就是功;把它(自己的事)做到最好就是德。雨会飘,水会流,风会吹,树会长,花会开,时钟会走,这就是功,把它做到最好,就是德。

后来想,应该可以主动为人做点事。蔡志忠会画漫画,做什么呢?画佛经。

我有一个习惯,我认为不成功不是罪恶,不成功要教人家成功是罪恶;不懂英文不是罪恶,不懂英文要教人家英文是罪恶;不懂佛经不是罪恶,不懂佛经要讲佛经画佛经,那是罪恶。

生命的实相就是当下

我花了3年,学习佛法。3年对我来说很长,我学日文3个月,从不会到可以在日本生活。不会桥牌,一年内就可以拿亚洲冠军。那时候台湾(桥牌)是亚洲第一。学会积分,3天。很多学习对我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

学习佛经之前,看过铃木大拙的禅。我画过禅说。禅说裡的故事,1/4是我编的。比如说小浪跟大浪,小鱼问大鱼,海是什么?

声明一下,我不是学大乘佛教,我是学释迦牟尼佛思想。什么宗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在2500年前,人类之前都是耕种养活自己,后来农业社会,又变更为阶级制度。所以很多的人已经不需要上天堂。那时候全世界亚洲、欧洲、印度都一样。

2500年前,百花齐放,中国的诸子百家,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泰利斯、毕达哥拉斯,印度是沙门思想。原来到印度时带的是吠陀思想,即大藏思想。奥义书裡有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所罗门、吠舍。婆罗门不是混饭吃不做事,婆罗门的小孩要受最严苛的教育。可是那时候已经没有法了,所以刹帝利取代了所罗门。所以那时候百花齐放,真正留下来的是六道轮迴思想。

释迦牟尼佛比一般人好一点,一般人会以为当有钱人就是活在天堂,有名有地位就活在天堂。他已经有钱又地位,但还不是活在天堂。他妈妈为了生他,难产死了。他是被他妈妈第八个妹妹养大的。第八个妹妹大概四五岁,其实是陪他长大。他不快乐。

印度小孩7岁要去学习,15岁回来继承家业。30岁回到森林。他提早了一年,29岁就去了森林。他开始想。

他真正讲的是,苦如何产生。苦集灭道。佛法其实没有多少,终归一句话,一个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受皆苦,诸法无我。前两个不经常发生,是古印度圣人的自证。

诸行无常就是,凡事存在的必然变化,不变化的必然不存在。无论是我们自己或者周边,无时一刻不在变化,好的会变坏,年轻会变老,美的会变丑,这是真理。

诸受皆苦就是,你只要感受到好,或不好,或不知道,都是苦的原因。不好,是现在的苦。为什么好也是苦的原因呢?因为好会变坏。一个作家很红,就是他未来苦的原因。因为他有一天会不红。一个人漂亮,就是苦的原因,因为以后会不漂亮。这是一般人。不知道,是现在跟未来之间苦的原因。比如你有一隻股票,明天想卖,没卖,后天跌下来,这是苦;如果卖了,后天涨上去,也是苦。只要你有感受,就是苦的原因。

第三个,佛陀唯一想的,就是诸法无我。他开始在树下,觉悟出苦的来源,就是缘起法。一开始是九缘起,后来十缘起,现在是十二缘起法,就是苦形成的次第过程。无明,行,识,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苦一样也会消失。一个人,每一天当中,一生当中,或一刻当中,生、死,苦的生死轮转好几次。

佛陀在树下7天,后来想通了,再坐回去7天,想如何消除苦?终于想出来了,叫做“诸法无我”。法即法相。无我。

我们会苦,主要因为“有你”。就像911,双子星被炸,那天晚上我被人摇醒,第二栋被炸还是实况转播。我就在想,世界要坏了,怎么办?大家这样恶搞。美国人有没有更苦?纽约人比大多数美国人还苦,曼哈顿比纽约其他美国人还苦,如果双子星大厦裡有一栋产业是你的,是不是更苦?最苦的就是你在裡面。

杂含经里有非常多的篇幅在辩证,我是不是存在?有人认为,有一个恒久不变的我,我在做的事通常是站在过去,克服现在,期待唤起未来的将来。其实没有这件事。希腊哲学家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踩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水不一样,你也不一样。同样的,没有一刻有一个不变的我。

就像一条线,拿刀切掉一半,切的点就是现在,线条的下半段就是过去,上半段就是未来。那个点其实是没有时间的,用微分的观念,dy/x=0。而用积分来看,那时非常短的时间,就像一刹那有900个生灭。

佛陀终于想出什么是生命的实相——生命的实相就是当下。我们只能把每个当下当作生命的微分,就像每个当下是你生命的切片。用这样的态度,你会马上感受到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生命的实相。

你要知道,1岁的你跟今天的你,跟7、80岁的你,是不同的`人,去年的你、今年的你、明年的你是不同的人,因为条件都在变化。当你把每一个刹那当作时间切片来生活,你就会非常感恩。

就像这个藏经阁,不是你付钱盖的,坐垫不是你付钱买的,蔡志忠也不是你付钱(请)的,你看,人家提供了藏经阁,提供了垫子,蔡志忠坐在前面,讲话给你听。这个观念我很小就了解。

开始在台北坐公车上班,上班时间很塞车,所以大家都7点或6点半就先到公司。我一上车就会感谢司机,早上五点可能闹钟响了,刷牙洗脸,赶到公交总站,就是要开车来载我去公司。你会觉得,所有人人为我,会觉得非常谦卑,非常喜欢。

佛陀所讲,我花2、3年,整理了24本。我将每个名词都分析出来,每一本都百科全书这么厚。几乎把所有名词都抄光,整理成为档案。比如什么是慈,什么是悲?什么是无我?能够正确知道,就能知道(佛陀)真正的意思。

给人家好处叫做慈,给人家拔除苦叫做悲。所以,如果你说我慈悲我慈悲,既没有给人家好处,也没有为人家拔除痛苦,那都是口头的,跟真正的慈悲一点关系没有。

三年后,开始画佛经漫画。不晓得哪个是释迦牟尼佛。西游记裡的、印度的、西藏的,各不相同。于是去买铜佛,买来看。买了一尊,发现很美,引发我开始收藏铜佛。一共买了3520尊。每天花14000块人民币买铜佛。什么概念呢?九年7个月,没有一天不买。买到一半时,每天我要先赚14000块,然后买铜佛。

这不是毅力,是疯了。太喜欢做喜欢做的事了。而且也有能力。不会因为买铜佛没有饭吃,或者欠人钱。

之后开始画《佛陀说》《法句经》《心经》《金刚经》等等。今天的主题就是金刚经到底在讲什么。

金刚经是佛陀对他的十大弟子解空第一,须菩提讲的话。整本金刚经在讲空。一共5170字,真正内容都在讲空到底是什么。你如果看得懂很多名词,真正的意思,对我来说,都是白话文。没有什么看不懂的。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翻译成白话文是:看见金光闪闪的神奇,期望从我身上获得什么福报,这个人不会开悟,这个人走了错路。什么会开悟呢?

“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

翻译成白话文是:如果把相看成非相,那么就是开悟者。什么叫见诸相非相?我们现在看到这裡的法相,是眼前情境。一般人站在一己的立场,评估眼前情境好坏胜负。比如一会儿听完了,走楼梯(出去),你想,蔡志忠讲的好烂。这是站在你的想法。说蔡志忠讲的好棒,那也是你的想法。就是蔡志忠坐在这裡讲了一席话。

今天下了雨,就是下了雨,不是因为你心情不好;今天天气好,不是因为你心情好。这个叫做无相。所谓无相,就是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分别眼前情境好坏。用心经来讲,这样的态度叫做空。无相皆空,空则无相。

心要像镜子一样,镜子里没有自己

佛陀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

翻译成白话文是:当我们看的时候,不要想这个情境怎么来;当情境消失以后,不要想它要怎么去。只有随著变化而变化的行为,而没有行为的那一个我存在。这是空的最高境界。

就像今天你们听我说话,你就听着听着,然后听完就好了,没有那一个我说蔡志忠讲的好烂或讲的不错。这是空的最高境界。

庄子讲得更简单: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万物而不伤。(《应帝王》)

行为最高准则的人,使用他的心像镜子一样,不期待,不追悔,事情来了完全反映,事情过了恢复成空,照一百万次也不会裂开。就算破到只剩一点点,或者葬了,蒙了尘,它用能照的那个部份,还是能照出完全的情境。照大便不觉得臭,不觉得丑;照花不觉得香,不觉得美。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模一样。

六祖慧能讲过:迷人口诵,智者心行。佛经不是用来念的,是要用心去行。你的心要跟镜子一样,要先想通了。

我讲过,人生就像两个橘子,一个大而酸,一个小而甜。学不会的,拿到大的,抱怨酸;拿到甜的,埋怨小。学得会的,拿到小的,就感谢它甜;拿到酸的,就感谢它大。人生就是这样,一切好与不好,都是你心裡想的。佛陀说,天堂地狱就在六尺之躯,你是自己的天堂,你是自己的地狱。现在好不好,都是你自己想的,而非事实。

天空下雨好不好?看你站在哪个立场。如果天空连续下雨三个月,那么就不好。如果天空已经三年没有下过雨,那就好。《禅说》里有一个哭婆的故事,也是我编的。下雨天和晴天,是哭还是笑,看你怎么想。

看待世间,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只能了解,今天是下雨或晴天。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自己。

我去温哥华,大约25趟,50班飞机,每班12个钟头。这12个钟头好像什么都不能做是吗?才怪。我将这12个钟头视为完全独立不受影线的空间,在这期间,我读了600本书,写了12本书。你不可以改变空间,但可以改变自己。往好处想,但不是阿Q式的。

面对任何,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去反应,而是如实地过著每一刻。100%投入,心像镜子一样。然后就可以体会到,其实生命不需要那么多。

我知道,人生不是来换名利的,人生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李开複说,世界因我改变。我倒没有那么大的理想,只是说,我要做出最好的自己,把自己做到最好的极限。当你这样做的时候,能够得到最大的快乐。一个人唯有做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事,才会得到最大的快乐。

我曾经坐在椅子上58个小时。坐椅子只坐5公分,姿势很正,所以手不会酸,脚不会酸,肩膀不会酸痛。我唯一会动的只是手指头。你置心一处,置身一处,所有的全部都听不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解

《金刚经》与生命实相

论《金刚经》之般若

《金刚经》各分要义

《金刚经》核心要义

《金刚经》的精髓

经续解析 金刚经 心经

《金刚经赞》研究内容提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释义

金刚经讲义:一合理相

人生的实相
《人生的实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生的实相(共5篇)】相关文章:

研究内容怎么写 范例2022-09-25

般若心经讲授2024-03-11

读《心经》身体健康2024-03-20

读《坛经》有感2023-08-24

《金刚经》名字的由来2023-02-11

林清玄散文经典录语摘抄2022-06-09

印光法师语录2023-02-01

《金刚经》殊胜威力2023-10-07

对《心经》之“般若”的解析2022-12-09

教师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优秀篇」2024-05-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