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金刚经的感应

时间:2022-06-18 05:25:0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念金刚经的感应(整理5篇)由网友“窝虫一只”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念金刚经的感应,欢迎阅读与借鉴!

念金刚经的感应

篇1:念金刚经感应实

念金刚经感应实

《金刚经》是根本佛法的心要,它的基本精神还是用佛法本身来概括为最妙。

末学前几日带孩子到医院看病,中午回到家中未觉得有什么异样。等到午睡起来,站起来准备上班,忽然觉得右脚脚骨接近脚后跟的位置疼痛得走路都有些困难,当时没有在意,以为是被孩子午睡时压到了,所以一瘸一拐地上班去了。下午在单位也是只要一走路,这右脚就很疼痛。我心里很莫名其妙,我并未受伤,怎么会突然这么疼痛?于是跟同事开玩笑说去了一趟医院把病带也回来了。

当我跛着脚走到办公桌旁边,看见了我正在背诵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随即闪过一个念头:这如果不是真正的病痛,我就念《金刚经》回向给令我脚痛的众生。念头刚过,我的脚马上就能在办公室里行走自如。同事都弄不懂我怎么就这么快就好了。我就直言相告,说我要为我身上的众生念诵《金刚经》,还没念我就不疼了。同事们的脸上露出夸张的表情。

刚好我这时没什么要处理的事情,于是我想抓紧念完一遍金刚经,可是还没念完一半,就被公事打断了。这时候,脚骨又有了一些轻微的疼痛,我赶紧默默念叨,今天一定念一部《金刚经》同时回向给这个罪苦众生,和一切我身边的无形众生。忙完了工作,我坐在办公室的角落,一口气把《金刚经》从头到尾念完了,然后回向,愿她得到金刚经的一切功德利益,重罪消灭,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回向完毕, 我的脚痛也随之彻底消失了,我知道是《金刚经》的力量不可思议。也许我的文章不怎么通顺,但是我要表达的是真实的。我的经历告诉大家:金刚经真的能令众生得大利益。念一遍金刚经就这么大的力量,如果我们每天都念诵金刚经,是不是有无数的众生得到超脱呢!

三刀和尚

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仅有生老病死之苦,还受到诸如王法、邪魔、怨贼等危害,但念此威力无穷的般若经,可以灭罪积福,免受种种危害的侵扰,诸事吉祥。

唐朝孝子张伯英,干元年在寿州当兵。他非常想念年迈的父亲。由于他的父亲在颖州居住,遂盗取官府的一匹马急急驰去。在淮阳休息时,不幸被官兵查获,寿州刺吏崔昭下令处死刑。在行刑时,刽子手举刀用力砍下去,不但没有伤害张伯英,刀反而断成两截,又换了一把刀,仍然无法伤害他,再换一把,如前一样。刽子手拿着剩下的半截刀,呆呆地发愣。一会儿,惊叫着:“我用尽所有的力气,每当刀刃快要砍到他时,刀突然断折,手臂也无力了!”

崔昭听到刽子手所说,深感惊异地问张伯英:“你曾经练过很高的武功?”伯英说:“我从没有练过武功。但从15岁时,断荤食素,持诵《金刚经》,至今已有十多年。昨天被捕,心想这次必死无疑,万缘放下,专心致志念诵。行刑之前我只是持诵《金刚经》而已。”说完,亦感到莫名其妙。崔昭心中暗自思忖,世间真的有这样奇异之事吗?命人将他的念诵《金刚经》取来,打开经匣一看,惊讶万分,《金刚经》上有三条清晰的刀痕。情不自禁地合掌赞叹:“我早就听说此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今天得以亲眼目睹,真正是佛法无边,果不虚传。”生起极大的信心。张伯英从此出家,被人们称为“三刀和尚”。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精髓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精髓这一观念,在我心中已定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自从有了这一认知以后,一想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想起《金刚经》,反之也同样。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上座心底就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话头,就连有时上街,心中也不时要生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念头,久久不放。为什么我对《金刚经》有如此提要,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视为其精髓?我是这样体会的。

从经的形式上看,《金刚经》全长不达万字,然佛在经中直接说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地方不下20处。如此并不显长的一篇经文,佛为什么屡屡说及这些言语呢?是随意的重复吗?显然不是,必定有其深刻的含义。这使得我不得不着重这几句经文,并着力去思索。

从经的内容上看,细读《金刚经》,面对一千二百五十大比丘,佛反复强调我相,人生,众生相,寿者相,再细晶经文,全经的理论基本都是在阐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教理。譬如:“不住于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如来不应此具足诸相见”,“不生法相”等等。尽管种种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在教诲弟子不要住相。而一切相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根本相。

从经的立意上看。读过《金刚经》的人都知道,佛在经中鲜明地指出,这部经是“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佛告诉须菩提,“当知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禅宗六祖也曾说过,《金刚经》“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在经中以最简明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弟子,佛与一切众生的差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真乃一语道破天机。只可怜众生迷妄于相,难以置信。

从学佛的根本目的看。学佛人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佛理的掌握,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生命,从而创造一个完全自由觉悟的新人。佛在悟道之际就有“原来众生实平等无异,皆有佛性,能人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不见自性真心。”用佛悟道时的感叹来对照读《金刚经》,不难发现佛所指的“众生愚痴妄想”,实质上就是一个“相”字。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住一切诸相,即名众生。佛与众生仅一“相”之隔。推倒这堵“相”墙,化掉这堵“相”障,佛与众生一体相通。如何做得到这一点?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处着力。这是一切学佛人的根本着力点。

其实,我们久读《金刚经》,心中就有这样一个感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恰如一条束缚众生的锁链。正因为有这条无形锁链的牵制,使得众生只得在六道中迁流不止,运转不息。要解脱六道的桎梏,唯一的出路也就是根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想,无论学佛人读的什么经,修的什么法门,行的什么方便,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必须的。在诸相之中,我相为首,为根。我相一除,其余诸相全无。我相一生,诸相自然应缘而起。故此,佛在《金刚经》中花大气力专讲我相之弊。如,“发愿度众生人无余涅槃,不能有我相。布施不能有我相等等。为什么有的人读诵《金刚经》,一念能生净信,何以故?也是无我相。即便已经修得佛果者,也不能有我相,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都不可有我相。除此之外,佛还以自身为教,说自己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时,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时如何无我相,正因为如来无我相,燃灯佛才予以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还教授道,但凡有我,如“我当灭度无量众生”,“我当庄严佛土”,“我有所说法”等等,都“是不名菩萨”。为什么呢?如来一语道破:“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这就是凡夫的迷障,被一个虚幻的“我”所迷、所困、所牵。于此,众生就只好在六道圈中打转,这正是一切众生的可悲可悯之处。

认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精髓,我以为对一个学佛人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对居家学佛者,益处更为明显,她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深解《金刚经》。《金刚经》的基本句式结构是,说是A,即非A,故名是A。如:“如来说三千大干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等。这种句式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宇宙世界本体与本体之诸现象之间的关系。但世人读懂这句式的并不多,就连当代伟人毛泽东也曾问过赵朴初这个问题,原因在哪里呢?我以为关键在要知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旦放下我相,再去读经,那必定有新的体悟,对经义才可能深解。一个未学佛的人,必然见A是A,一个学佛人,知道一些佛理,得知见A非A,只有放下我相,体悟佛法的实相者,才透悟见A非A,故名是A。

二是有利于修行。学佛的目的在于了解宇宙世界包括生命现象的真相,由此做一个明明白白的觉者。学佛是需要修行的,修行是需要花时间的。但居家学佛入学习、工作、生活的负担较重,特别是处在当前市场经济初步兴起时期,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十分紧张,要挤出一些专门时间来修行,必然有一定困难。但我以为只要时时处处牢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可以处在一个大的修行之中,就可以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之中,都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时代,从而随缘生活,正确处理自身所处的一切际遇,就能行往坐卧皆在学佛修行之中,别有一番天地。

篇2:念金刚经的感应

念金刚经的感应

末学从5月份左右开始持金刚经。到现在3个多月内持了730多遍。在这段时间里有了许多感应。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增加大家的信心。

(1)持了100遍时,内心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多年的自闭一下子好了很多。

(2)今年专业考试,早上我念了3遍《金刚经》考试时发挥得特别好,而且临场抽签讲故事时尤其神奇。在外面准备我的题目《那天,我到月球上了》,我想朗诵完后小品要用一下书。向旁边的男同学借了一本。结果是文学书,随手一翻,哇!有好多描写月亮的句子和小故事。我看了一遍,想到了一个故事,思路好清楚。上台出口成章,表达得特别特别好。老师都说这个题目很难啊!专业得了第1名。

(3)我妈妈职称考试和我妹妹中考时我在家给她们念《金刚经》她们说考试时头脑特别清爽,心也特别静。而且考的都不错。

(4)好运不断!!!好几次出门,正想打di,就会有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很面善的人出现,免费送到目的地。还有,到游乐园莫名就有叔叔带她小孩儿和我一起到处玩。而我发现这些人都信佛!!!奇妙

(5)莫名接受了好多次采访,有报纸,有电视。还有一次专访。有很多亲朋好友都看到了。今天早上出门还有人说这不是昨晚电视演的那个吗?

(6)我在当地以比较好的成绩考上了我喜欢的大学。我去年因为病魔缠身。没能考大学。

消罪报

隋时,蒯(音kuǎi)武安,蔡州(今河南汝南)人,经常在嵩山南边射杀老虎。一次,忽然有一个怪物,像猪,但却是人手,用虎皮蒙到他身上,把武安推落深涧中。等到他爬起来一看,自身已经变成老虎了,惶恐惧怕,不知怎么办。忽然听到钟声,知道是僧人居所,他就前往求救。看见一位僧人在念《金刚经》,他就闭上眼睛俯伏。僧人用手摩他头,忽然爆发出巨大的声音,头破虎皮而出,把刚才遇到的事都说了。僧人又抚摸他背部,虎皮也随手而裂开。武安于是出家修行,持念《金刚经》。《报应记》

唐时,高纸,是隋朝仆射(官名)高颖的孙子。龙朔二年,他出长安(今西安)顺义门,忽然碰到二人骑马来,说:“王召你去。”高纸不肯去,也不知道这两人是阴间的鬼差,就策马避开他们,又被追赶挟拥。高纸有个哥哥,在化度寺为僧,他就想到寺里去,鬼差遮门拦阻他。高纸就打了鬼差一拳。鬼差发怒,就把他拽落马下,昏死过去。僧人把他拖入寺院他哥哥那里,第二天早晨他才苏醒过来,说:“起初,随两位鬼使去见阎王,阎王说:‘你还不该来,因曾经毁谤佛法,且令你活着时先受刑罚。’命令左右人拔他舌头,用犁来耕,但都没受伤。阎王问主吏什么缘故,主吏说:‘这人曾念《金刚经》。’阎王称好,就下令放还。”高纸从此后专以念《金刚经》为事。《报应记》

唐时,姚待,为母亲写《金刚经》百部。有个屠夫李回奴,请回去一部,烧香供养。回奴死后,有人在阴间见到他,枷锁自脱,往生善道去了。《太平广记》

唐时,宋义伦,暴死三天后复活,说:“我被追拿去见阎王。阎王说:‘你曾杀狗、兔、鸽,寿命将尽。但你念诵《金刚经》,不但可以灭罪,更应延寿。以后不要再吃酒肉,一心持经。”于是放他还阳。《太平广记》

唐朝龙朔元年,洛州(今河南洛阳)景福寺比丘尼修行。房中有位侍童伍五娘死了,就为她设了灵位。过了一个多月,伍五娘的姐弟,在半夜里忽然听到灵位上有呻吟声,问她,她回答说:“我活着时,曾在寺庙里吃肉,又曾经杀一只螃蟹用来涂疮。现在进了刀林地狱,肉中有折刀七把,请取我身上的衣服,为我作功德。”去看她床上,有很多脓血,大殓的衣服还在。于是为她书写《金刚经》。每写一卷,灵位上就出声报告:“已拔出一把刀。”共写了七卷,灵位上才说:“七把刀都出来了。今蒙福业,就要去投生了。”《冥报记》

唐时,河南节度使吴少阳,看见一位驿差,走路时脚不沾地,就问他为什么能这样。驿差回答说:“我叫全信,素食三十年,每天念诵《金刚经》三卷。”吴取出三百六十两银子,将他所诵的《金刚经》买下来。全信接了银子,吴就看见他的脚不能离地了。后来,吴患病,阴差来捉拿他,一位金刚神呵叱阴差说:“这人买有《金刚经》功,不得捆绑。”鬼卒跪下答应。吴醒来告诉妻子:“我在生时,不持斋,罪业非常大,侥幸过去曾经买下全信的经书,罪减轻一半。你们应该马上奉持,以免以后后悔。”《金刚持验》

宋时,冯察院(察院,官名),二十八岁时,曾上奏章。夜晚,被追拿到阴间,阎王斥责他说:“你一直持诵《金刚经》,寿命本该到九十多岁,官做到枢府。因为这个奏章不利于民,应该断禄、减寿。”冯哀求放还,诵经行善,以忏悔前罪。阎王答允放还,于是苏醒。后来,他果然做了宰相,寿到九十八岁。《证果录》

宋时,泗州(今安徽泗县)的赵璧,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期间,妻子李氏死亡。赵璧考试及第,回到家乡,看见亡妻在路边哀告他说:“我在生时,杀害物命,经常用酒醉螃蟹吃,冥司罚我在蟹山地狱,群蟹钳咬我。又因生前不珍惜饭粥、羹汤、茶酒,累积到五石九斗七升五合,使我减寿命一纪(十二年),又遭受三七大地狱苦。又命令狱卒监督我卖酒,每当无常鬼追到亡魂,就在我身上刺血,刺足原来的数量,把我投进其他地狱。冥司非常敬重《金刚经》,求你为我书写七卷,便可救拔我地狱的苦难。”赵璧到家,就为她写经。刚写完两卷,他到妻子坟上,一位老翁自称是山神,告诉他说:“李氏承你写经的力量,已经超生了。”《金刚感应》

明时,袁宏道的母亲龚氏,每天念诵《金刚经》。一天,诵经将到一半,房梁上垂下一只巨大的蜘蛛,绕经数圈,伏住不动。当念诵到六如偈时,蜘蛛蠕动,像行礼叩拜的样子。念完经再看,大蜘蛛已经死去了。《金刚新异录》

唐时,僧人明度,一直念诵《金刚经》。有鸽子在屋楹上筑巢,养育两只小鸽,明度经常用剩粥喂它们,且对它们说:“乘我诵经力,羽翼速成。”忽然两只小鸽一起落在地上死了。他梦见两个小孩说:“幸蒙法师念经之力,我们得以转生人道,生在距离这里十里的某某家中了。”过了十个月,寻访,果然某家有孪生二子。明度叫他们“鸽儿”,两人同时回头应答。《金刚应验》

唐朝太和五年,四川汉州什邡(音方)县的王翰林,暴死。三天后复活,说冥官是自己的哥哥,对他说:“有一头牛控告你枉杀无辜。又曾卖竹子给别人制作箜篌;杀狗两头,狗也控告你。你名字还没有列入死簿,做什么功德可免除呢?”弟弟想设斋、写某经,哥哥都说仍不足以解救。弟弟就请求每天持诵《金刚经》七遍,哥哥欢喜地说:“足够了。”他复活后,就舍业出家修行了。《续酉阳杂俎》

唐朝元和十五年,越人吴可久,住在长安(今西安),与妻子王氏,信奉“摩尼教”。一年多后,妻子突然死去。过了三年,给她丈夫托梦说:“我因信奉邪法、持邪见,堕落为蛇身,在皇子陂(音杯)的佛塔下,明天早晨将死去,愿你为我请僧人到那里为我念诵《金刚经》,期望免除其他苦难。”梦中丈夫不信这些话,叱责妻子。妻子发怒,向他脸上吐唾液。丈夫惊醒后,脸上果然肿起来,痛不可忍。妻子又托梦给吴可久的哥哥说:“园里有龙舌草,捣烂敷在可久脸上,立即可以痊愈。”一试,可久脸上的伤果然好了。天亮后,兄弟同到寺庙请僧人念诵《金刚经》。不久,有条大蛇从塔中爬出来,抬头到处看,经刚念完,蛇就死了。可久从此归信佛法,常念《金刚经》。《报应记》

唐朝元和年间,李回,考试落第回家,有位僧人劝他念《金刚经》。念到了数十遍。一次,到王桥夜宿,因月下散步,被一个美女引诱到村舍中,戏笑喧哗。进了堂屋,又看见美女五六个人,心中怀疑是精怪,就默念《金刚经》。忽然,有异光从口中发出,群美女都惊吓散去,只闻到腥秽臭气,大概是狐狸的居所吧。面前满是荆棘,不知在什么地方。不久,有一头白狗来为他带路,口中有光发出,于是回到了居所。《太平广记》

明朝万历年间,华林镇一位老者,每天念诵《金刚经》。家中有母鸡孵雏,抱着十二枚蛋。一夜,老者梦见十二个人在堂下礼拜他,说:“仰赖听到您念经的声音,我们都已经脱离畜禽身,所以来向您致谢。”醒来后,去看那十二枚鸡蛋,都成了空壳。《金刚持验记》

唐时,孙咸,被抓捕到阴间,苏醒后说:“看见一人被考核善恶罪福,这人常念诵《金刚经》,但又喜欢吃肉。左边有经书数十轴,右边积肉成山,因肉多,将记重罪。不久,经堆中有一颗火星,飞向肉山,顷刻之间,肉山消尽,这人就升空离去了。”《续酉阳杂俎》

明时,山阴的王泮(音判),他的伯父抱着小儿在父亲身边嬉戏,偶然发现丢失了手臂上的镯子,就怀疑父亲偷走了。父亲用神明赌咒,又取出《金刚经》用脚践踏。王泮是个秀才,屡次考试不第。一天,早晨出城外,看见两位白须老翁在说话:“秀才王泮,本应登第,因为他父亲亵渎《金刚经》,现在已经削去功名了。”王泮回家问父亲,知道了缘由,就到佛前忏悔,书写《金刚经》一部,后来考试登榜贤书。想再写一部,未能完成,去竞考春官(掌管朝廷礼节的官员),落选。后来继续写完全经,才成为进士。《巾驭乘续集》

明时,项梦原,起初名叫德棻(音分),梦见自己中了辛卯年的乡科榜,但因曾奸污两位少年婢女,功名被削去。于是努力做阴德善事,捐出资金,请友人高松声精楷书写《金刚经》刻版,每年印送,长达十多年。后来,梦到一个地方,看见黄纸第八名是“项”姓,中间的字模糊,下面是“原”字,旁边一个人说:“这是你天榜的名次。”于是改名“梦原”,到乡会中试后,名次不相符。到殿试完,名列二甲第五名,才悟到合符鼎甲的名次。而且,乡会榜都是白色的,只有殿榜是黄色的,更是冥冥中已经前定的。《金刚感应》

唐时,兵部尚书李冈,得暴病死去,心口还温热,三天后复苏,说看见一个人带他去见大将军,请他坐。索案看见他,说:“错追了您。”一会儿,狱卒举着一个盘子过来,盘中有铁丸数枚。又拖来一口锅,放在庭中,锅下自然冒出火来。锅中铜汁沸腾,烧煮铁丸,赤红如火。狱卒拿来盘子,将军让李冈吃,李冈恐惧,说自己还是饱的。将军就吞下铁丸,入口后,全身烧成了空洞。然后,又饮铜汁,身上起火,俯仰之间,身躯就烧完了。很久之后,身躯又恢复原状。李冈问他,他说:“地下(阴间)没有别的食物,只有这些,只好吸食它。如果不吃,很快就被猛火烧掉了,比这还要痛苦。只是因我祈求您为我写佛经十部,念诵《金刚经》一千卷,您也不来,我又要离开这里。”李冈复生后,便完全按照约定,为他做了功德。《报应记》

明时,苏州枫桥的盛在德,跟着讲师悬明法师讲授佛经。万历初年,患病,到了阴间,就被过去仇家盛之化的鬼魂,告到郡隍处,逮捕他对质。盛在德理直气壮,参观了地狱,被释放他还阳。过了一宿,又死去,看见郡隍下殿阶告诉他说:“我前生,是湖北荆州人,姓曹。自从我列入神箓后,我母亲张太君,已经转世三次了,都是女身,不能生育。您如果能代我请求悬明法师虔诚念诵《金刚经》、《月上女经》各五百部,就可拯救我母亲女转男身。”言辞恳切。盛在德复活后,礼请悬明法师,念经满数后,写牒通告。《惕若斋续集》

唐时,段成式写道:先父在贞元十七年,应韦南康、刘辟的命令,从湖北入四川。韦已到暮年,被刘辟谗构,任灵池县尉。韦不久死去,刘辟任“留后”(官名)。先父过去就与刘辟不合,听说之后,连夜离县。到城东门,刘辟就有帖,命令各县官不得离县。当夜天阴刮风,等到返回,出城二里,见火光两炬在道路两侧,在百步外引导。起初以为是县吏来迎候,且奇怪为什么不靠近些,高低、远近不差,快到县城时炬火才熄灭。一问县吏,还不知道有府帖。当时,先父念诵《金刚经》已有五、六年,没有一天空缺,信心至诚,必然有感,有感必应。过去引路的炬火,就是诵经感应的事迹。先父念经,夜深困倦睡着了,门户都关闭着。忽然醒来,听到有人开门而入,说“不怕”再三。好像有东西投在桌上,暴然有声。惊起之际,声音好像还在耳边,环顾左右,吏仆都睡了。先父持烛火四下检索,开始没有看见什么,但原来已经关好的门,却已经打开了。先父受持《金刚经》十多万遍,感应的事情非常多。我将奉先父咐嘱,搜集感应逸事,编辑成书,书名就叫《金刚经鸠异》。段成式《续酉阳杂俎》

明朝嘉靖年间,少保戚继光,持念《金刚经》。他做副总时,梦见一位阵亡的亲兵,说:“明天当叫妻子来拜访您,请您为我念诵《金刚经》一卷,以帮助度脱我。”第二天,亲兵的妻子果然来求助,正如梦中说的。戚继光次日早晨为他念经完毕,夜晚梦见亲兵来说:“感谢主帅诵经,因中间杂有‘不用’二字,我虽然得脱苦难,但还没能超生。”戚继光非常惊讶。原来,他诵经时,夫人派婢女送茶饼进屋,戚公举手示意婢女退出,口里虽没有说话,而意中说了“不用”二字。于是闭门再为他念经,再次梦到亲兵致谢,说已经超生了。《金刚持验》

唐时,吴逵(音葵),每天早上五鼓,就虔诚念诵《金刚经》三遍。寿到九十三岁时,无病而终。他托梦给儿女说:“我因诵经,已获福报。阴间深深敬重《金刚经》,你们应各自努力持诵。”《金刚证果》

拓展阅读:金刚经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偈是佛经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偈在梵文中就是诗颂,那为什么翻译成中文后,不再称为诗,而称为偈了呢?是因为这些梵文诗颂在翻译成汉文后,只保留了它们的哲理含义,而丢失了原梵文的诗韵。这些偈子在梵文中,朗读起来非常押韵,但中文的发音与梵文差异甚大,这就给佛经的翻译家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是要这些梵文诗颂的含义,还是保留它们的发声韵律?我们的佛经翻译家们给出了回答:留义不留韵。由此,出现了佛经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诗偈体。说它们像诗,可它们没有汉文诗中特有的押韵;说它们不像诗,可它们在每句的字数上是相同的。也即是说,它们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在佛教中,我们把这种似诗非诗的文学样式,名之为“偈”。

“开经偈”是放于经典正文前面的诗偈。这个偈子是用来称颂佛陀与佛经的。“开经偈”据传是唐武则天的手笔。在此之前,经典之前是没有“开经偈”的,大家想读经的话,打开经典,直接阅读经文即可。自武则天写下“开经偈”后,所有的佛经在经典之前都会放上此偈,大家先阅读“开经偈”后,再进入经典正文。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的“无上”,简单地讲,就是不知道有多高,高不见顶。据佛经记载,佛陀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即佛陀有三十二个与众不同的体貌特征。其中一个独有的特征就是“无顶相”。所谓“无顶相”,就是无法看到佛陀的头顶到底有多高。

经典上说,有一次,佛陀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很好奇,想看看佛陀是不是真的“无顶相”,于是施展神通,一直向上看去,但无论他上升到何处,依然看不到佛陀的头顶最高之处。直至目犍连尊者穿越了“无量亿佛国”,还是没有发现佛陀的头顶最高之处。这下尊者彻底信服了,佛陀的确有一与众不同之相——无顶相。

不仅佛陀是“无顶相”,实则一切圣贤皆有“无顶相”。《论语·子张》对圣人孔子有这样的记载:“叔孙武叔毁孔子,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自量也!’”(子贡听见大夫叔孙武叔毁谤自己的尊师孔子,心里很是不平,对叔孙武叔说:“您不要这样做!夫子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好比小山丘,还可以超过;夫子却好比太阳和月亮一样,是没办法超过的。有人纵然想自绝于太阳、月亮,可那对于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看出他太不自量罢了!”)

在《论语·子张》中,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陈子禽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您对仲尼那么恭敬,难道他真比您强吗?”子贡说:“……我的老师是难以企及的,如同上天不能用梯子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一样。”)

颜回对孔子也非常崇敬,孔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论语·子罕》篇中记载,“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深有感触地赞叹老师的道学与德行曰:越仰头观看就越显得高不可攀,越深入钻研就越觉得深刻厚重。并用忽前、忽后来形容孔子之智慧神妙莫测。虽然夫子境界之高,令人感到不可企及,但因为其“循循然善诱人”,使得学生又感到夫子之道并非无法学习的,因为老师善教,故弟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越学越想学,“欲罢不能”。)

无论是颜回赞孔子的“仰之弥高”,还是子贡赞孔子的“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与佛陀的“无顶相”皆有异曲同工之妙。“无上甚深微妙法”的“无上”喻佛陀、孔子等圣者之智慧、境界、品格和证量等,高不见顶,无以称喻。

“甚深”与“无上”相对而言。高说完了,再说佛陀大智之深。佛陀的智慧有多深呢?是“甚深”。甚深是多深呢?就是不知道有多深的深。“甚”是非常、极其、无以称量之义。甚深就是非常非常之深,极其极其之深,或无以称量之深。佛陀之智不仅高不见顶,同样也深不见底。像个无底洞,不知道有多深,深不可测之深。大海之深,尚可称量;佛智之深,不可称量。

佛智佛境的高和深都说完了,接着是说佛智佛境的另一个特色,是“微妙”。微者,精深、玄奥、细小之义;妙者,唯悟可知、难以言传之义。佛者,觉也。佛智佛境,唯觉可入。一个修行者,一定要有很好的觉知力,对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对自己身口意的每一个微小的行为,都要有充分的觉知。一言以蔽之,就是身心内外一切活动,无论其是多么的轻微,都要对它们始终保持着充足的觉知。如此,很快我们就会发现以前难以发现的事物——更多的真相和更深的内涵。

我们从小就无数次地看过太阳,可是我们很可能长这么大,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地用心看过一次太阳。就像一个死刑犯在临行刑前,突然失声痛哭着说:“以前我无数次地看过太阳,但直至今天,我才第一次用心去看它,没想到它是这样的美,美到无以言喻。”

人生中有着太多的事物都如太阳那样,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地用心去留意过它们,去感受过它们,去体会过它们,去关怀过它们,甚至包括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我们无疑有一个身体,无疑有一个心灵,但很可能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真正地关注过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我们从来就没有很好地和它们呆在一起,哪怕一分钟。不知道每天我们都在忙碌些什么,但时光如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某一天才突然发现,我们从来就没有关注过自己的身心,从来就没有觉知到我们生活和人生中的诸多细节。像梦游一样,我们错过生活和人生很多年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地进入过生活和人生,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地进入过这个世界,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已经无情地逝去了。

人们多数时候是安处于梦幻中,而不是觉知中。当一个人开始生活于觉知里时,他的生活和世界立即就会变得生动起来,立即就会变得妙趣无穷。这是一定的,不可能例外。觉知是一切生活的基础,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是一切快乐和阳光的生活的基础。一个没有带着觉知的人,他的生活还没有开始——无论他现在有多么老了,依然可以说他的生活尚未开始。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游走在他的生活和人生之外,从来没有正式开始他的生活和人生。想一想,多么可悲,一生竟然从未开始他的人生!对于这样的人,怎么办呢?只好轮回去吧,一生又一生的轮回。佛陀说,轮回是不存在的;但对你而言,轮回是这个世界上所可能存在的最为“真实”的事物了,因为你在梦中,是你的梦创造了那个轮回。

怎么办?佛陀教导我们说,事情很简单,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只需要学会保持觉知——对每一件事,对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尽可能地保持着高度的觉知。很快,你就能从这个轮回长梦中醒来。这就是“微”:精神中每一个不易觉察的念头,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细节。从微小中,从细节中入手,带着觉知生活,带着觉知学习和工作,很快,我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惊喜发现:太阳怎么这么美,小鸟的鸣叫怎么这么动听,路边的那棵小草怎么这么可爱,一切的一切,怎么如此的美妙和神奇!而所有这一切,以前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呢?

这就是世界的微妙——由微见妙。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带着充分的觉知走进佛法里去时,我们会有同样的发现:佛法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但要想真切地体会到佛法的美妙,前提必须是带着高度的觉知,从一切细节和微小处入手,如此才能很快地发现佛法的无比美妙之处。研读佛经,不可粗枝大叶的学习,不可一目十行的学习,一定要把心停下来。一个没有学会将心停下来的人,是没法学习和思维的人。善学习者,在进入佛经之前、之中和之后的整个过程中,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觉知,不放过每一个字。调动自己的全部理解力、感受力和整个身心投入进每一个字、每一句经文中,去感受它们,理解它们,融入它们和成为它们。

只有向佛经付出了我们的全部,佛经才能向我们敞开它的全部。当我们向佛陀交出了全部,佛陀一定会向我们呈现出他的全部。如此,我们才会发现佛经深处越来越美妙、越来越神奇的奥秘。

篇3:念《金刚经》感应实录

念《金刚经》感应实录

末学前几日带孩子到医院看病,中午回到家中未觉得有什么异样。等到午睡起来,站起来准备上班,忽然觉得右脚脚骨接近脚后跟的位置疼痛得走路都有些困难,当时没有在意,以为是被孩子午睡时压到了,所以一瘸一拐地上班去了。下午在单位也是只要一走路,这右脚就很疼痛。我心里很莫名其妙,我并未受伤,怎么会突然这么疼痛?于是跟同事开玩笑说去了一趟医院把病带也回来了。

当我跛着脚走到办公桌旁边,看见了我正在背诵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随即闪过一个念头:这如果不是真正的病痛,我就念《金刚经》回向给令我脚痛的众生。念头刚过,我的脚马上就能在办公室里行走自如。同事都弄不懂我怎么就这么快就好了。我就直言相告,说我要为我身上的众生念诵《金刚经》,还没念我就不疼了。同事们的脸上露出夸张的表情。

刚好我这时没什么要处理的事情,于是我想抓紧念完一遍金刚经,可是还没念完一半,就被公事打断了。这时候,脚骨又有了一些轻微的疼痛,我赶紧默默念叨,今天一定念一部《金刚经》同时回向给这个罪苦众生,和一切我身边的无形众生。忙完了工作,我坐在办公室的角落,一口气把《金刚经》从头到尾念完了,然后回向,愿她得到金刚经的一切功德利益,重罪消灭,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回向完毕, 我的脚痛也随之彻底消失了,我知道是《金刚经》的力量不可思议。也许我的文章不怎么通顺,但是我要表达的是真实的。我的经历告诉大家:金刚经真的能令众生得大利益。念一遍金刚经就这么大的力量,如果我们每天都念诵金刚经,是不是有无数的.众生得到超脱呢!

三刀和尚

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仅有生老病死之苦,还受到诸如王法、邪魔、怨贼等危害,但念此威力无穷的般若经,可以灭罪积福,免受种种危害的侵扰,诸事吉祥。

唐朝孝子张伯英,干元年在寿州当兵。他非常想念年迈的父亲。由于他的父亲在颖州居住,遂盗取官府的一匹马急急驰去。在淮阳休息时,不幸被官兵查获,寿州刺吏崔昭下令处死刑。在行刑时,刽子手举刀用力砍下去,不但没有伤害张伯英,刀反而断成两截,又换了一把刀,仍然无法伤害他,再换一把,如前一样。刽子手拿着剩下的半截刀,呆呆地发愣。一会儿,惊叫着:“我用尽所有的力气,每当刀刃快要砍到他时,刀突然断折,手臂也无力了!”

崔昭听到刽子手所说,深感惊异地问张伯英:“你曾经练过很高的武功?”伯英说:“我从没有练过武功。但从15岁时,断荤食素,持诵《金刚经》,至今已有十多年。昨天被捕,心想这次必死无疑,万缘放下,专心致志念诵。行刑之前我只是持诵《金刚经》而已。”说完,亦感到莫名其妙。崔昭心中暗自思忖,世间真的有这样奇异之事吗?命人将他的念诵《金刚经》取来,打开经匣一看,惊讶万分,《金刚经》上有三条清晰的刀痕。情不自禁地合掌赞叹:“我早就听说此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今天得以亲眼目睹,真正是佛法无边,果不虚传。”生起极大的信心。张伯英从此出家,被人们称为“三刀和尚”。

拓展阅读:读诵金刚经须知

1、问:怎么读诵金刚经?

答:一要有心,二要根据读诵仪轨。

2、问:金刚经要每天读诵吗?

答:随喜诵读,要有心。

3、问:读诵金刚经,用读梵文还是中文?

答:不要有分别心,,二者皆可,不精通梵文者推荐用中文。不懂的字可查阅 金刚经注音。

4、问:读金刚经之前要什么准备?

答: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问:看金刚经和读金刚经的区别?

答:金刚经不是单纯用来读的,而是要用心去“读”去领

悟的,更重要的要去在生活中修证金刚经 ,不要有分

别心。

6、问:读金刚经有什么作用?

答:给您善缘福德,智慧力量。

7、问:读诵金刚经,普通话不准有关系吗?

答:心诚则灵。

8、问:什么时候读金刚经好?

答:不分时候,分心境。

9、问:读金刚经怎么回向?

答:回向应该先大后小 先回向广大的法界众生离苦得乐,再回向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只有大方向或小方向,随缘随分即可。

篇4:念金刚经的真实感应

这篇文章我最早发表在微信上,但是仅仅分享给了所有学佛的师兄,受到各位师兄的鼓励,我现将此文章发表在博文中,利益广大同修、善男子、善女人。愿此功德回向诸法界,帮更多的众生种下菩提种子,早日明心见性。由于本人修佛时间仅几年,学识浅薄,文章如有不当之处,望同修师兄批评指正。

今年四月,我和妻子从海南回到家乡昆明,对于我们而言,最迫切的就是各自找到工作,让生活继续。在父母的帮助下,我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接下来,就是妻子的工作。妻子不是本地人,又是往届生,虽然专业素质很好,而且简历非常过硬,但是感觉还是有一定难度。

我和妻子都是皈依弟子,自然每日早上我都会在家中佛堂的观音菩萨法相前祈愿佛菩萨保佑妻子能够顺利的找到一份工作。或许今天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始终坚信,佛菩萨在冥冥中已经为妻子消灾增福了。就好像跟多人拜佛之后总埋怨佛菩萨不护佑,其实殊不知佛菩萨已经为他挡了多少灾难。因此每天晚上上香时,我也都会感谢佛菩萨今日大法力护持妻子在找工作的事情上顺利推进,只要有希望就是顺利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感觉这件事情总是理不出头绪,妻子也开始焦虑和着急。

我一方面不断安慰她,一方面考虑到妻子可能是今年犯太岁,诸事不顺,于是我开始重新每天坚持跟着台湾心定和尚的录音持诵《金刚经》,并回向给妻子。当然在祈愿回向时会加上“当许则许”,毕竟佛菩萨遍观十方三世,知道什么愿望可以许,什么愿望许给你会带给你不好的结果,就不许给你。而妻子开始到处投简历应聘,参加考试。妻子的工作慢慢开始有了眉目,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我们两都感觉不知所以。

妻子报考一所北市区学校,进入试讲环节,准备十分充分,上课前和学生互动也十分融洽,没想到,上课时教室的多媒体莫名其妙的坏了,影响教学进程。但是事后,我通过了解,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均认为,妻子上的那堂课胜过了所有其他应聘者。本以为希望就在前方,

但是拍板定人的负责人最终选择了另外一个人,事后我们了解到,定下来的这位老师,表现一般,为人冷漠,大家都很不喜欢。

这次失败了,妻子很难过,不过很快又找到了一所很有名的培训学校。这个培训学校招老师很严格,需要通过培训,试讲后才能上岗,妻子很认真的完成了所有环节,也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只差最后一次试讲就可以上岗了,无独有偶,最后一次试讲失败了。回到家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就感觉忽然脑子里空空的,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虽然学校最终没有放弃她,希望她能够再培训一段时间在上岗,但无疑对于妻子而言又是一次打击。

为了把稳,妻子有参加了一次公立学校的考试,这一次她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最终的三人面试,虽然是一个小学,但是我们还是很认真的对待,还找了关系打招呼,深怕出什么纰漏,又专门请了某小学的特级老师进行辅导,怕超时,平时没有戴表习惯的她还特意去买了手表,面试头一天晚上,在家里演练了三次,我感觉已经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的.面试中其中一个竞争着是报考学校的教工子女,妻子在上课时又莫名其妙的出现了超时现象,本来笔试分数领先的妻子被大比分淘汰了。

在三个多月的找工作过程中,我们感觉稳把稳的三次应聘最终以失败告终,妻子有点灰心了,但是我心中始终觉得这每一次的失败对于她而言或许是一件好事情,至少自己可以总结很多经验教训。我依然每天持诵《金刚经》,并回向,无论每次考试的成功与否,我都诚心感谢佛菩萨的护持和眷顾,我心里坚信,表面上的不顺利,或许并不是真的不顺利。

我们决定放松心态,先把婚礼办完,把孩子生了,明年再说吧。就在这个时候,持诵《金刚经》的感应神一般的出现了。

妻子接到了一所昆明中学的教研主任的电话,希望她能够到他们中学任教,但是需要到下面市县一年,由于妻子并没有报考过这所学校,因此妻子和我父亲商量后回绝了。到了晚上,这所学校的校长亲自打电话来给妻子,再一次盛情邀请她到学校任教。由于对学校不了解,我和妻子商量第二天亲自到学校去看一看。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这所学校是南市区最好的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硬件设施一流。虽然要去下面市县一年,但是我们合计了一下,对于教师行业一年也快,当下就决定到这里就业了。第二天上午妻子到学校试讲,顺利通过,而且抽到的试讲题目,是她之前在培训学校听过的课程。下午就跟着学校领导到下面市县招生了。第三天,学校领导公布了她的工资,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女孩子年薪九万,还提供一间50平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宿舍。而且从开始到现在,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她一见如故,十分照顾,也很肯定她的能力,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可以说,这三天对于我们全家而言都跟坐过山车一般。很难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昨天晚上,我静下心来思考,或许之前关于工作的种种祈愿和回向功德,佛菩萨真的不能够许给我们,因为对于我们而言最好的果报在这里,如果之前种种愿望都满足了,对于我的妻子而言必将是人才的浪费,将来可能会带来无边恶果。《金刚经》云:“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我真的体会到也感应到了。

我将这段经历书写出来,不管您是否信仰佛教,都应该能够体会到冥冥中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这一切的好报,均是我和妻子虔诚修佛的果报,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到我们修佛的快乐,坚持持诵佛教经典,供养佛法僧三宝,最终能结善缘,让自己的家庭平安喜乐。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篇5:念金刚经的真实感应

五年前,母亲随我在苏州。就跟我提:帮我买本经书,教我念念经,也好修一个来世。

我笑笑说:咳,哪有什么来世(那时,我还没有学佛)。

五年后,母亲随我到无锡。从她的小包里掏出个小本本,神情得意地说:我带了本经书。

原来,母亲在老家借来了一本旧经书。

原来,她竟是认真地想学经,想了一晃有五年的时间了。

我嗔怪地说:不用借呀,我可以买到的呀。

母亲拍拍我说:以后教我啊,每天学一句。

“好的,你要用功啊。”我开了母亲一句玩笑。

在一旁的女儿和先生都笑了,因为都知道母亲是个文盲,笆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却真心诚意地要学习《金刚经》!

晚上,灯下,想起过去。

很早的时候,村里有过扫盲班,依稀记得是一幅热闹的情景。村民都管那叫上晚课,白天是小孩的学堂,晚上是大人的学堂。

扫盲班几乎成了村民的娱乐和文化中心,那时候没有收音机,电视名都没听说过,偶尔,倒会有一场露天电影,但那是一年一次的奢望哪,所以,扫盲班的热闹可想而知,不晓得扫了多少文盲,但知道成了几对新郎新娘。

我和几个伙伴,玩着玩着就会玩到学堂去,扒着窗户看:我们的座位上是睡?是李大牛,还是王银锁?

可我没有一次看见过我的母亲。

母亲,年轻的母亲,应该是扫盲的重点对象。但是,年轻的母亲,却没有这份时间。上课的时间恰恰是她最忙碌的时间:嗷嗷叫的猪,咯咯唤的鸡,眼珠都追着她转;一家人换洗的衣物,也泡好了在水里,等着她搓洗;在地里加班的父亲,还等着母亲的夜餐;再有点时间,要赶着给孩子们缝补衣服与鞋袜……

母亲,手头有做不完的活计,扫盲,也许她想都没想。

后来,有好些次,我要叫母亲学认些字,母亲总是拒绝。等到女儿学认字时,我们又兴致勃勃地鼓励母亲学字,母亲确实跟女儿学了些数字,可后来,又不肯学了,因为,母亲发现:她赶不上她的外孙女的速度,小女儿开始做外婆的老师了,母亲毅然放弃了学字。

而今,母亲竟拿着《金刚经》,来虔诚地跟我学经!为的是来世。

我潸然泪下。

这是一本不晓得被读过多少遍的经书,略显破旧。母亲却用我杂志里精美的彩页重新给它做了个封皮,书脊处,是母亲的针线,又漂亮,又新崭。

这是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我曾经系统地学习过佛教史,看过些佛教典籍,深得过老师的指点,我打算多给母亲讲些佛中旨义与经典故事,这样,母亲学经才会不觉得枯燥。

可是,母亲学经,全不在佛教教义与典故。

母亲说:这些都不用讲了,浪费你的时间,你就叫我怎么念,就行了。

我说:你懂了每句话的意思,才好记啊。

母亲说:我就死记好了。

我听了母亲的话,不再解释经义,而是一句句教读音。想起,清人,尤其是贵族皇室,常常抄写《金刚经》这类佛经,以求祈福、化难、避灾……,有抄一百遍,有抄一千遍的,大概是遍数越多越显诚信。常常,冬天于书斋中,蘸墨,抄经,虽不见得非要什么福灵,但求一颗宁静的心,还是很容易就会拥有的。

母亲,学会念经,在她,是修一个好的来世;

在我,母亲,学会念经,余暇时,我看到她,静坐,手持书卷,叨叨有词,心里想着美丽来生,不再想过去,那是一份多难得的心情,即便是我自己,也难拥有的心境。

但不识字的母亲,想要满口佛句,谈何容易!

我的心喜悦又惆怅。

母亲学经,只我一人可以当老师一些繁体字,与一些梵音,是父亲和先生没有办法解决的。

于是,她学有所得后,竟然,会去考问父亲,在阳台上,读完高小的父亲,竟输在文盲的母亲手里,常见他们在阳台上,小桌边,争字的读音,然后,母亲把我唤过去,我笑对父亲说:你错了。

母亲就像孩子那样,快乐地笑,父亲,眯着眼,摘下眼镜,也笑了。

他们的笑,比孩子还单纯,灿烂。

我告诉父亲:佛经的读音,很难用普通话去对,因为那是很艰深的梵文。我也只能知道几个常读的音而已。

母亲也考了女儿,那是一些繁体字。女儿竟也认识了些。

但后来,我发现,往往我刚教完母亲,她就把女儿叫过去,教女儿读什么音,小孩的记性好,等到母亲忘记了,她竟然直接拿着书去问女儿:宝宝,这字怎么读的?

有时,一个字音,母亲要问几十遍,女儿总很得意地说:外婆,怎么又忘了?再不记住,我不教你了。

母亲怕太多打扰我,她聪明地又培养了一位老师。

于是,很多次,她们一起来问我:这怎么读?

往往是经书在我的小女儿手上。

我的心里,母爱沉沉。

虽然是文盲的母亲。

但,两个月后,母亲学有大成。

她拿着经书,跟我背经,我惊诧不已:母亲竟然没有丝毫的差错,全背下来了所学的经文。

自母亲学经后,她真的是卷书不离手,时时,处处……

原来,母亲,才是我最好的老师。

学经的母亲,期待着来世,却给了我美丽的现世。

我虔诚地一字一句教给母亲《金刚经》的读音,梵音过处,人生美丽如那最绚丽的莲花!

文盲的母亲,给了我恰恰是最深的学问!

《心经》的持诵感应

念诵《心经》古今感应事迹

《金刚经》感应事迹摘录

感应加热是什么?

《金刚经》戒邪淫感应

感应电动机

念诵《金刚经》注意事项

持诵金刚经的方法

持《金刚经》得定要诀

念地藏经愈病感应

念金刚经的感应
《念金刚经的感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念金刚经的感应(整理5篇)】相关文章:

《金刚经》与和谐2023-12-28

我与《金刚经》2022-08-14

爱者如宝成语解释2022-11-25

关于功德的优秀作文2023-06-25

《金刚经》清净境界2023-08-10

《金刚经》与生命实相2023-06-29

读《心经》身体健康2024-03-20

抄写3年级范文2022-07-12

《金刚经》全文2022-05-06

《金刚经》简便修习方法2023-01-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