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教材规章制度

时间:2022-10-21 07:42: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循环教材规章制度(合集15篇)由网友“wul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循环教材规章制度,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循环教材规章制度

篇1:循环

男孩的母亲病了。病魔在吞噬完家里财钱的同时,也渐渐掠走了父亲的热忱和耐心,就连母亲曾有的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意志,也被一并带走。只有男孩不言放弃,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除了一颗爱着的心,还有什么呢?

有一次,一个同学对他说,在蓬莱阁东面的海边,有一观音庙,新建了一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汉白玉四面佛,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只要心诚,有求必应呢。

男孩的眼前豁然一亮,仿佛找到了根治母亲疾病的灵丹妙药。随即,他看到同学手里晃动的那张制作精美的门票,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顷刻间灰飞烟灭。十多公里山路,不能阻挡男孩前行的脚步,可没有钱铺垫,他知道难以跨过那很高的门槛。

次日就是星期天,天快放亮时,男孩终于决定去试一试。他想起老师说过的话:幸运总是光顾那些敢于一试的人。

好象是为了验证他的诚心和勇气,天公故意下起了雨。男孩没有迟疑,找到雨披,用塑料待把干粮、背包、水包好,骑上自行车上路了。一路上,经过雨的洗礼,又承受了太阳的炙烤,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男孩早已筋疲力尽。

他怯生生地挪到门口,对管理员说:母亲病得厉害,我想去求观音保佑她,可我没有钱可以想象男孩当时无助窘迫的表情,纵是冷血心肠,任谁也不会无动于衷,用这样一颗赤子心作通行证的,谁会忍心阻拦呢?

阳光抒情般地洒在男孩身上,他感到那像天使的吻,柔和温暖。他欢快地跑上延寿桥,抬头便看到神情安详的圣观音正慈祥地看着他。他正要跪拜,一回头,看到有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站在桥头远远地仰视佛像。一定是那些高高的台阶和湿滑的路面,让老人望而却步。男孩这样想着,便转身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老爷爷面前,搀扶着他。老爷爷说:这么多人,只有你肯扶我一把,只有你心存善念啊。

男孩跪在圣观音面前祷告完毕,发现膝盖处被海绵蒲垫上的雨水浸透了。他想起背包里的方便袋,如果把它拆开,铺到蒲垫上,后来的人就不会把裤子弄湿了。于是,他把四面佛前的垫子上都铺上塑料布。老爷爷看到男孩的举动,拍拍男孩的肩膀:别人礼佛却看不见佛,唯有你心中有佛,佛在你心中啊。孩子,心中有佛的`人,把别人都当做佛来敬来待,佛怎么能不把福泽降于他呢?放心吧,孩子,你母亲的病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男孩意外地收到一笔为母亲治病的赠款,那个署名心是自己镜子的人,在留言中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有时候,善是一种循环,起点是爱,终点也是爱;更多的时候,善不仅仅是简单的循环,一如空中降洒的甘霖,滋润大地后,又升华到空中,来自你,最终归于你,而且加倍。

篇2:浅谈循环经济论文

浅谈循环经济论文2篇

范文一: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赢的有效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循环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循环经济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策略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循环经济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涵义入手,分析了循环经济下实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循环经济下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循环经济下,必须让企业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职责,而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是重要途径之一。

一、循环经济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概述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探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引导人们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发展中末端治理的思想和忽视生态环境的现状,强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缓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2.环境成本控制。由于视角、标准不同,国内外对环境成本的概念、内容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差异。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环境成本又称为环境降级成本,既包含为保护环境而实际已支付的价值,又包含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支付的价值。环境成本要求企业不仅仅要补偿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而且要充分补偿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环境成本控制则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企业对生产经营各阶段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环保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实施环境成本

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必要性。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将环境成本控制视作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和各项环境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做法将彻底被终结,企业终将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多地体现为对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效保护。实施环境成本控制,将促使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生态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可能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运用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可使企业在追逐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可行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认识已发生了质的改变,从循环经济的提出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构建,从上市公司被要求披露环境信息到各地生态工业园、循环城市的建设,大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成本控制在循环经济中的实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随着环境会计和成本控制理论及实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也将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意愿不强。

由于我国在污染治理方面一直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导致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基于末端治理的环境成本控制,这是一种被动的事后控制。而且,由于缺乏独立的环境成本控制考核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再受到专业技术水平、短期利益驱使等因素的制约,多数企业并没有认真地考虑环境治理问题,很少采取积极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损害,更没有考虑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资源的循环与高效利用,甚至把环境成本转嫁给政府和社会公众,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意愿不强。

2.环境成本控制范围狭窄,仅限于内部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按照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以及企业是否承担相关费用为标准,可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内部环境成本主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外部环境成本主要是企业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所产生的成本。目前,迫于环保法规的压力和实际操作的困难,大多数企业只考虑内部环境成本,而忽视外部环境成本,使得企业成本费用没有得以完整体现。随着国家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外部环境成本最终都要内化到企业的成本费用中去。

3.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由于目前环境会计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我国也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及制度出台,关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存在许多困难。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对环境收入、支出的核算并没有单独入账,而是将其隐藏在其他成本费用中。例如:将排污费、绿化费等环境成本费用反映在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对违反环境法规而缴纳的罚款和责令停业的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等等,使得环境成本信息的重要性、明晰性不能得以体现,从而不便于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4.环境成本控制方式和方法落后。

目前,企业更多地是依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来管理环境问题,主要采取事后控制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动机是应对政府环境管制,控制措施通常是在问题出现后被动采取的,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投资损失和运营成本,而且增加了企业环境恢复成本和资源再生成本,严重影响了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就环境成本控制方法而言,目前主要有作业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法等,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将原有的成本控制方法在环境成本控制中加以应用,其适用性还有待考究,也缺乏创新性。

5.环境成本控制主体缺失。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职工只是产品的生产者,与成本控制没有什么关系,导致员工成本控制意识淡漠,浪费现象严重。成本控制失去如此庞大的管理群体,自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其实,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并不只是企业,而应是包括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在内的多元化的控制主体,应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人人参与才能真正取得控制成效。

6.缺乏独立的环境成本控制考核体系。

目前,我国关于环境成本控制的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在企业业绩评价中也没有包括环境绩效评价,环境成本控制的好坏并不会影响企业的业绩评价,环境负面信息也未达到影响企业形象,甚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程度。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只会越来越差,经营者很难真正关心环境问题,不会主动从环境保护角度去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导致环境成本控制效率不高。

7.环境信息披露不完整且缺乏可比性。

环境信息的披露目前主要依靠企业的自愿,大部分企业只对环境信息的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披露,导致信息披露内容不全。而且,已披露的信息大多也只报喜不报忧,多数强调企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而对企业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却很少披露。另外,不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否、披露多少、披露方式等均不同,使得环境信息在行业间缺乏可比性。

四、循环经济下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

1.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变消极被动控制为积极主动控制。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社会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境法律法规日益严格以及环境会计不断发展,人们会意识到以牺牲资源与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的做法危害巨大,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将更多地关注产品是否绿色,生产经营是否环保等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为了提高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争取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必然关注环境问题,对待环境成本控制的态度将由现在的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

2.扩大环境成本控制范围,推进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

从时空范围上,拓展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容。时间上,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向上追溯至原材料采购,向下延伸至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及其处置;空间上,既包括内部环境成本,又包括外部环境成本,不断加强对外部环境成本的核算与计量研究,将外部环境成本逐步内部化到企业的产品成本中。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并致力于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3.完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树立源头控制的理念,建立超前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将对环境成本的控制扩展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事前侧重产品工艺生态设计,事中侧重清洁生产,事后则主要体现为废弃物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环境成本控制的目的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为谋求利润最大化而降低产品成本,而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谋求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4.改进环境成本控制方式与方法。

以环境保护为立足点,从生态效率角度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控制范围从新产品设计开发到废弃物再循环利用,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控制的重心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转变。具体方法上,积极探索更加适合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例如可以将作业成本法与生命周期法有机结合,在运用生命周期法确认企业环境成本的基础上,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环境成本的分配等。

5.明确环境成本控制主体。

一方面,形成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在内的多方参与的控制主体,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作用,加大处罚力度,对污染不治理或治理不力的企业处以巨额罚款或被市场所淘汰,提倡绿色消费,使环境保护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积极制定财政、税收与金融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人人参与环境成本控制工作。

6.建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高效的环境成本控制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评价指标的设置尤为关键。借助评价机制可以发现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继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提高环境成本控制的效率。7.建立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环保法规,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及其监管提供法律保障。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指南、制度等有关法规,为企业全面核算环境成本、充分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8.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向有利于环境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加大产业转型、技术创新企业的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效率和废弃资源的再回收,推行清洁生产,完善节能减排制度,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总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综合性工作,应从多方入手,积极响应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可靠的保障机制,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银华.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研究[J].会计之友,(2)

[2]张美姜,侯文哲.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5)

[3]王晓燕.试论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现代财经,(2)

范文二:

由于我国铜冶炼资源保障程度偏低,废铜、再生铜等资源的回收与利用能提高铜资源利用率,这对我国铜冶炼企业及国民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再生铜冶炼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入手,结合再生铜冶炼企业资源的加工生产,结合输入、生产消耗与循环、输出三个环节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并提出利用层次分析评价方法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实践结果表明,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客观的反映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利于促进再生铜冶炼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层次分析评价方法;现状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循环过程,强调产品的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次物高效回收。同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流向的线性经济有着本质区别,能从根本上消除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目前,我国铜冶炼可利用的资源比较有限,为保证精铜冶炼,再生铜冶炼企业必须做好废铜、再生铜等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工作,实施循环经济,这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予以支持,以便客观而全面的反映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进行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是重要的,现实意义巨大。

1.再生铜冶炼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再生铜冶炼实现了长足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能源消耗大、资源利用率低、工业污染严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再生铜冶炼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经济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加之,国内铜价低于国际铜价,再生铜冶炼加工利润薄弱,使国内再生铜冶炼企业发展严重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再生铜冶炼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是一种必然选择。对于再生铜冶炼企业来说,实施循环经济可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方向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再生铜冶炼企业经济循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循环经济基本框架

在铜矿资源有限及加工费用持续低迷的当下,某再生铜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入循环经济理念,通过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环境质量一体化管理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式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当然,实际上各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各不相同,但都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基本围绕这三个原则来建设循环经济及其相关的技术措施。在循环经济下,某再生铜企业实行清洁生产,采用动力波洗涤、闪速熔炼、双转双吸、喷氮还原等技术工艺,选用清洁的原料,而且,注重污染防治与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制定污水、废渣等处理方案与环境管理方案,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环境污染,对自身发展及国民经济、环境等都产生了积极效应。

2.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看出,某再生铜企业循环经济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环境质量一体化管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四个基本环节,这其实是从资源输入到资源生产消耗与循环利用,再到资源输出的一个流程,是再生铜加工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情况的真实体现。为有效评价某再生铜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基于这样的一个资源利用过程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下面按照可比性、可量化、可行性、科学性、系统性、政策相关性等原则,结合资源输入、资源生产消耗与循环、资源输出三个环节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的评价指标。基于以上分析与考虑,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一级指标)、准则层(二级指标)、指标层(三级指标)。目标层: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准则层:资源输入指标、资源生产消耗与循环指标、资源输出指标;指标层:是资源输入、资源生产消耗与循环、资源输出各环节的具体评价指标。在资源输入上,评价指标具体有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单位产值新水消耗、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能耗、综合利用效益、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总利润、废焦粉回用效益。在资源生产消耗与循环上,评价指标具体有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效率、污水处理率、再生铜冶炼回收率、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废渣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率、废焦粉回用量。在资源输出上,评价指标具体有废渣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外部损害价值。

2.3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想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其评价指标的建立与筛选都要讲究科学的方法,避免过于庞杂,又不可过少而遗漏重要内容,讲究总体最优或满意。为了做到这一点,建立并确定评价指标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在整个评价指标建立过程中,理论分析、专家咨询、主成分分析、独立性分析是尤为关键的环节。通过理论分析,对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特征、基本要素、主要问题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确定能体现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一般评级指标;通过专家咨询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是评价指标完善与最终确立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明确与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目标,确定主成分指标,如上文提及的准则层中的二次评价指标;通过独立性分析,可以避免评价指标之间出现信息、内涵等方面的重叠,使每一个评价指标都具有独立的意义。按照所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必须应具备完备性、针对性、主成分性等特点,应客观而全面的反映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循环经济下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这样才能根据评价指标去科学、正确、客观的评价循环经济。

3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的评价实例

3.1原始数据处理

对某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进行评价前,要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对各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个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值,确定各个指标分属正向指标还是逆向指标。之后,按照公式计算得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系数、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协调系数。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Z)由资源输入、资源生产消耗与循环、资源输出的指数计算公式得来,具体的计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Zki=nj=1WijLXij(1)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系数(C),由公式(2)计算得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系数,是用来反映企业在评价期内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能力和水平的数据,是评价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不可获取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发展系数应在0~1之间,当在00.5时,表示循环程度弱;当在0.50.8时,表示循环程度一般;当在0.81.0时,表示循环程度强。Cki=3k=1WkZki(2)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协调系数(H),由计算公式(3)得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协调系数,是用来反映经济、资源、能源、环境和循环经济发展潜力五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的系数。计算出来的协调系数应在0-1之间,当在00.5之间,表示协调程度弱,当在0.50.8之间,表示协调程度一般;当在0.81.0时之间,表示协调程度高。

3.2评价指数计算与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三个公式,收集某再生铜冶炼企业间业务数据,从中提取出公式计算需要的相关数据,然后代入公式中计算,得到需要的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循环经济发展系数和循环经济发展协调系数。然后,再结合计算出来的具体数据,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及以上分析,对企业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计算结果分析:20,某再生铜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系数C是0.53256,根据前文分析,说明2013年某再生铜企业循环经济处于一般循环状态;循环经济发展协调系数H是0.71932,说明2013年某再生铜企业循环经济处于强协调状态;资源输入指数是0.45721,资源生产消耗与利用指数是0.71253,资源输出指数是0.81342。从资源输入指数可以知道,某再生铜冶炼企业在2013年间的资源输入的评价得分偏低,间接的能够看出该再生铜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偏低,特别是采用的清洁生产技术手段不够理想,存在一些资源浪费、能能消耗大等情况,应加快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与研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率,有效的把生产力、生产资源转化成为经济效益增长的驱动力,更好的施行循环经济。此外,企业循环经济处于一般循环状态也表示出资源回收与利用水平不高,所以这一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要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低耗能、高产出,唯有加大经济投入与科学技术研发,不间断的提高生产技术,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工艺才能降低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从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到:某再生铜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尤其是绿色生产与环境治理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由于没有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造成资源利用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偏低,根本满足不了可持续发展需求。为改善这样不利的现状,提高某再生铜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采取一些手段:①加强生产设备等方面技术研发;②增加资金投入,夯实科研的经济基础,使各项研发工作有序开展;③不断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使评价指标更细化,评价结果更全面,为循环经济模式的调整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是再生铜冶炼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再生铜冶炼企业要想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必须引入循环经济理念,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注重污染治理与废弃物回收利用,走节约型、精益化的发展之路。同时,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而全面反映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加以调整,以促进循环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傅滔涛,曹裕.企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以某大型冶炼企业为例[J].科研管理,,01:47~55.

[2]黄江波,顾湛琪,韦韩,罗栋源,张静.广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J].大众科技,,05:203~205.

[3]周俊.废再生铜冶炼工艺及发展趋势[J].中国有色冶金,,04:20~26.[4]赵允良.铅锌冶炼业循环经济的资源价值流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李晓霞.中低品位废再生铜冶炼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有色冶金,2015,02:26~29.

[6]莫天宇.循环经济条件下再生铜产业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

[7]柴祯.废再生铜冶炼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

[8]肖红新,岳伟,唐维学,赖心,陈晓东,周志平,李沁,王彩华.废再生铜的再生及其环境污染与防治[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7:29~32.

篇3:循环经济问题探讨

循环经济问题探讨

循环经济模式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循环经济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从特征上看是物质循环流动、污染管段治理和废物递次减少;从原则上看是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从系统上看有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废物资源化;从概念内涵上看与传统的清洁生产、废物利用、环境保护的概念都有不同.

作 者:邓翠香 李睿  作者单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科研处,山西,太原,030012 刊 名:理论探索  PKU英文刊名: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F205 关键词:循环经济   特征   系统   原则  

篇4:循环经济论文

一、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达到5638.6万吨。

作为新兴工业大省,河南省的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增长质量显著提高。

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667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54.83亿元。

依托优越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河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生加工基地,初步建成门类比价齐全的工业体系。

以传统产业型、资源开发性工业为主的模式,、决定了较高的能源消费。

2012 年河南省能源消费量再创新高,达到23647万吨标煤。

同时河南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2012 年河南省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13.74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达到15250.4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27.59万吨。

河南省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是当前束缚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今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循环经济发展,全国范围内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早已启动,河南省整体也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省份。

国家也将从多个方面对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给予有力支持。

所以,河南省应利用这次契机,将循环经济的观念渗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形成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河南省产业结构总体上是资源型、初加工型和原材料工业展主导地位,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也即由传统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的转变。

河南省现已建成180余处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上下游产业耦合性差,资源共享程度低,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

急需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围绕优势资源,打造循环型园区和产业链条。

(二)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资源循环利用。

河南省近年来大力促进资源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积极用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工业“三废”的再回收利用。

河南矿产较多,尤其是煤炭,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摆脱资源利用粗放,优势产业链条过短的不利局面,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改善生态环境与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原理就是要实现较少的污染排放和较高的产出。

而河南省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火电、建材、有色、钢铁、煤炭、化工、造纸等行业,减排潜力巨大。

清洁生产是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是循环经济的前提,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

对于仍有的废弃物排放,则需通过技术处理,尽可能变为下游产业的原材料;不能处理的,则无害化排放,做到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小化。

(四)试点工作稳步有效推进要求我省发展循环经济。

年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公布了全国循环经济首批82家试点单位名单,河南省鹤壁市、中铝中州分公司、商电铝业集团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天冠企业集团公司和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家进入国家试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2005 年上半年河南省还确定了第一批21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包括4个城市、4个园区和13家企业,基本涵盖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以及冶金、有色、煤炭、化工、食品等河南省重点行业。

年河南省整体被国家列入循环经济试点省份之一。

同时在省内第一批试点单位的示范带动下,河南启动了省内第二批试点工作。

年启动省内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

循环经济试点之所以能迅速推广,是因为政府、企业看到了循环经济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三、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的对策

如今,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取得显著成效,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仍有问题存在,需要借鉴我国其他地区循环经济试点的成功经验,探索出适合河南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

(一)健全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循环经济发展。

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得以顺利推进离不开法律制度的支撑。

比如,1991 年德国首次按照循环经济思路制定了《包装条例》要求德国生产商和零售商精简包装,尽可能回收利用,又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将物质闭路循环观念推广到所有生活废物。

2004 年,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颁布,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经验。

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为河南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证。

但是相比其他省份,河南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是比较滞后,难以规范约束企业生产行为。

因此,在现有循环经济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省实情,依据国家相关法律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区域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对于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循环经济区域性发展规划,引导循环经济发展。

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评审论证后,批复了《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改办环资〔2009〕2838号)。

《实施方案》作为循环经济区域性发展规划,提出了河南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环境承载力为核心,以“五大循环链、八个行业、八大工程、九个重点区域、二十个试点园区、二百个试点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园区、区域、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

该方案较为详尽的提出-20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企业、各地市发展循环经济指明方向。

相关部门应继续建立区域性发展规划,形成长效机制,引导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循环经济项目及产业。

(三)完善循环经济发展配套政策与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经验表明,若离开有利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由于外部不经济性,企业不愿投入过多资金、精力发展循环经济。

所以,政府部门应综合运用财政税务、投资信贷、价格优势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银行部门应加大对企业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发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贷创新产品。

政府则可采取直接投资或是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唯有让推行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看到各方面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自身才有动力搞好节能减排工作,继而带动企业、园区、区域乃至社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提升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参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多赢”,受益的不单单是企业自身,还包括全社会公众,甚至包括我们生存的这个生态环境。

相信在广大群众眼中,循环经济就是企业的污染减排,或清洁生产,与自身毫无关系。

公众对循环经济了解欠缺,直接导致其参与意识不足。

所以,有必要通过加强社会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将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和法律常识纳入宣传计划,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宣传工作,比如制作宣传片、宣传手册;定期开放现有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园区,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企业是如何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关系到全体公众利益,唯有公众的自觉参与,才能把循环经济的法律规范转化为普通的道德准则和广泛的社会活动。

作者:付相颖1 郭凌霄2 工作单位: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2.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篇5: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

(二)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增长。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可能小的程度。

文字[/u]传统经济[/b][u]是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u][b]循环经济[u]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篇6:循环经济论文

一、研究综述

国外对循环经济运行评价的研究始于1990年,由Schaltegger等人首次提出,采用的是生态效率的概念。

这一阶段对生态效率的研究更多是定性化研究,认为生态效率是实现企业、区域、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工具。

如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认为,对于公司而言,生态效率意味着“节约资源—提高竞争力”,生态效率可以推动商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这一阶段对生态效率的定量化研究很少,更没有将其发展成一种评价工具。

直到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定义生态效率时结合了福利、竞争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影响、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认为生态效率是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并将它看作是一种“产出—投入”的比值。

此后,生态效率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政府、工业企业和其他组织。

HartmutHoh等人介绍了德国环境经济账户中的7个生态效率指标,YoshinoriKobayashi等人评价了制造业的生态效率。

国内对循环经济运行状况的研究并不多,更鲜于研究钢铁行业的循环经济效率。

早期的钢铁行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大都是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或钢铁产品绿色度的评价。

这些多为定性研究。

21世纪初,对钢铁企业循环经济的评价开始引入“效率”的概念。

年戴铁军、陆钟武采用工业代谢方法,从资源、能源、环境效率三方面评价了钢铁企业的生态效率水平,弥补了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定量评价实证研究的空白。

随后陈静、林逢春等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出发,基于生态效益的理念对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估,但忽略了环境绩效只是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的一个方面。

年成金华、杜春丽以我国钢铁产业中47家钢铁企业为决策单元,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将污染物排放量作为一种非期望投入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对其—循环经济效率进行了动态的总体分析和评价。

该评价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在评价指标的设计方面不全面,没有完全涵盖循环经济的本质。

总之,上述研究虽或多或少地引入了循环经济效率一词,但其内涵都是基于生态效率,侧重于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衡量循环经济的运行状况,忽略了循环经济效率才是循环经济的最合适测度。

构建的指标体系也只是在传统经济效率评价的基础上纳入了环境绩效,并未真正理解循环经济效率的本质。

循环经济不同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效率不仅要强调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即资源负荷率、环境负荷率,更要注重资源的再生利用效率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以及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鉴于此,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循环经济的原则,在构建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时不

仅考虑了资源投入、环境产出等因素,也融入了资源再循环、产品再利用等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目前循环经济评价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

尽管研究方法很多,但是每个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彼此原理不同、思路不同,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都存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和适用对象。

此外,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一些优缺点。

AHP作为一种系统性评价方法,简洁实用,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但是定性成分太多,指标过多时权重不易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适合于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灰色综合评估法是一种以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为指导,基于专家评判的综合性评估方法。

上述方法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主观性太强,各分析指标之间关系难以衡量,并且结论仅仅只能排序,无法分析各评价单元是否有效合理。

于是,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引用“效率”概念,采用投入产出法来评价循环经济的运行。

如国外的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模型(EIO)和垃圾投入产出模型(WIO)作为分析经济过程中垃圾排放和治理情况的研究工具显得非常有效。

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开始运用数据包络投入产出模型(DEA)在区域范围内对循环经济运行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篇7:教材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管理到位。

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组织上,对教材建设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管理上,实施层层把关,责任到人,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各级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教材工作的落实。

二、教材建设,特色明显。

“十五”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实现了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趋于多样化,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随之做出相应调整。作为教学内容改革成果重要体现形式的教材,其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将更突出,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在校重点课程、教改立项和教材立项的共同带动下,“十五”期间我校教师共主编教材(包括教学辅助用书),自编讲义11部。

三、教材选用,保证质量

在《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为本校开设的课程选用高质量的、不同特色的教材。不得片面地强调提高学校教材的自编率。对于不具备自己编写高质量教材条件的课程,应积极选用外校编写的质量较高的教材。”为此,学校重新修订了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要求各学院应根据课程需要对教材进行择优选用。要尽量选择深受师生欢迎的公认的优秀教材,优先选用国家教育部、部委、省市教委经过专家评审推荐的优秀教材,特别是“面向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课程教材”和“十五”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部分教师还结合实际,对优秀教材在结构纵横的布局、内容重点的选取、示例习题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最佳选择,掌握合理的分寸和比例,使之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努力,使优秀教材的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学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研究工作薄弱。

2、教材选用制度还不够健全。部分教师成为教材选用的第一人,缺乏集体研究,致使有些高质量教材和反映新的科技知识的教材得不到及时选用。

3、在教材管理方面,缺少教材质量的评价机制,监控力度不够。

五、今后的建设措施

1、大力开展教材研究,促进教材建设与发展.教材研究要注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内容更新的研讨,对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使用、交流的分析总结、质量评估和优胜劣汰,对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研究和推荐评价,对教材的规划、选题、编审、出版、选用、推荐、质量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等环节的全面质量管理。其次,教材研究要跟踪科技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与趋势,着眼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探索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教学改革中引起教材体系、教材结构、教材内容的变化,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总结教材建设中的问题,从而使教材建设更加符合科学技术、教学改革和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发展。

2、加强选用管理,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加强选用管理,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就是要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是从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的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正确处理好选用国家推荐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二是严格选用程序,各学院要把好教材选用的审核、质量及管理的关口。

3、建立教材资料信息库和教材样本库为了及时掌握教材编写出版的信息,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将建立教材出版信息库,积吸收集和整理教材出版信息、书评和书介等资料。各学院也应建立相应的与专业相关教材出版信息库,供教师选择教材时查阅参考。同时学校教材管理部门还将建立教材样本库或专柜供教师阅览,使广大教师不仅能看到教材的目录,而且能了解到教材的全部内容和质量的高低,有利于教师选用高质量的教材。

4、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教材质量跟踪,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选用教材进行质量跟踪调查,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的关键在于坚持和落实,可采取多种形式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对使用教材质量的反映,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只有掌握了这些第一手材料,才能在选用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选好适用的优秀教材。

5、加强教材质量评估和教材评优工作通过开展教材评价,能为教师和学生推荐高质量教材,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将每年开展一次教材的质量评估、评优和推荐工作,加强对优秀教材的宣传和推广;对立项编写的教材要加强中期检查,为编者排忧解难,以保证编写教材任务落到实处。

篇8:教材工作总结

一、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指出:目前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四件最宝贵的东西:一是梦想和激情。二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的品质,三是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童贞、童趣。因此,我们认为,本次课程改革中,首先应还教育本来的面目,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诱导孩子学会生存,享受快乐,主动发展,给我们的孩子以“真实”的教育“真爱”的教育,还学生快乐的学习过程。

二、我校开展新课程实验基本情况

20xx年秋期,我们赶上了新课程改革的快车,终于融入了全国上下已经吹响了近两年的课改队伍中。实验二年来有付出、也有收获、现在特将我们实验的第二学年走过的路做一下回顾:

(一)、关于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这一轮课改实验,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学校校长牵头的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学校多次组织召开动员会、教师座谈会,培训会。采取了学考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彻底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一边学习理论知识,转变观念,一边开展形式多样的年级研讨观摩活动,坚持边教学、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形成一种以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又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吸收与内化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课改实验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把课改实验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课题研究推动课改,以课改促进课题研究。以学校个性教育研究课题为总目标,以本课题实验研究为突破口,努力使教学工作、教研工作课题化,形成我校课改特色。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帮助下,二年级教研组经过广泛学习,多次开会研讨,根据新课程“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将活动化教学作为试用新教材,构建教学新模式、探索教学新方法的突破口。最终决定将如何试用新教材作为一项课题来进行专题研究。根据研究重点撰写了《在新课程理念下二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年级课题实验方案。

(三)、个案研讨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实验中,我年级组定期开展课题教研会,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的听课、评课以及教材分析、集体备课、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改革了备课的形式,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有机结合,就是每个教师先在教研会上集体说课、然后人人精备一单元,印发每一位教师,上课教师在根绝自己班级的实际和个人风格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实验中要求实验教师每节课必须写好教学后记,坚持写好教学反思。在我校开展的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观念,人人上教学研讨课的活动中,本组教师累计上课30节。积极参加教科所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并积极参加评课,两学期来本年级组的十二位老师校内外听课累计300多节。通过听课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过程的追踪与信息的综合、反馈、总结相结合。要加强课改实验,资料的收集、管理,体现实验的全过程追踪,获取第一手的原始数据必不可少。还要重视将这些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阶段小结,及时反馈实验进展情况,达到交流、辐射和形成成果的效能。在本期的课改实验中,我们特别注意加强是的过程管理,定期收集各班的典型案例,并对典型教学个案进行分析、研讨,总结成功的经验,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课、平课、集体教研活动收集到了大量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学校给每个实验教师建立了实验教师成长袋,实验教师又分别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

(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每堂课上实验教师都能合理、充分地利用我校先进的网络学习资源,将课堂教学融入博大浩瀚的网络中进行课堂教学。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于3月14日至3月23止开展了上研讨课的活动,课前8位语文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学习本年段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精致课件。课后,大家畅所欲言,进行评课。

此次的8堂研讨课各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李勇老师上的《紫色的风铃》一课,思路清晰、板书精美,特别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引导学生自编儿歌效果佳。舒雪梅老师的课《天蓝色的纽扣》,设计极有创意,在字词教学、阅读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激情高兴趣浓,学得主动,学得快乐。雷玉梅老师的课《姓氏谣》,设计精巧,以你姓什么开课,简介“中国百家姓”激趣导入新课,把枯燥的识字教学溶入游戏之中,使识字教学落到了实处。李霞老师的课《虫鸟歌》,广泛运用课程资源,精心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也是枯燥的识字教学充满了情趣。郑江容老师的课《谁住顶楼》,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过程清楚,知识与能力目标落实,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学生练习说话,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陈小利老师的课《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条理清楚,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体现了价值情感。周业敏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春游怎么玩》,课件美,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春游怎么玩有意义”这一教学环节,老师相应出示说话要求,学生按要求,练习有顺序地说话,人人都有话可说。训练中,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谭英亚老师的应用文教学《学写留言条》,以故事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中感悟,弄懂写留言条的格式,明白怎么写留言条。整堂的教学有条不紊、环环紧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新课程实验的效果

(一)、课改的变化 。

1、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由原来的指导者、引导者转换为平等的学习伙伴。总最近我校开展的决竞赛课可以看出,区教科所张所长在评课中对本年机组推出的一堂竞赛课,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2、课改中教研方式的变化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老师的教研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合作交流多了,参与讨论多了。对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我们没有等待,也没有退缩。而是主动加以研讨,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交流学习增加了。本期来我组教师先后四次参加区教科所组织的二年级集体教学研讨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参加评课。平时每周二在组内积极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研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问题。

3、课改中学习方式的变化

通过课改,不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合作学习,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4、课改中评价方式的变化

课改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师表扬多了,批评少了。建立了档案袋评价法,改革了评价模式,用成长报告单代替了我校园用多年的素质报告单,评价的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也由简单的言语评价走向多样化的评价。

5、教师的心理健康在转变。课程改革中,教师们的确从心理上经历了一个认识自我、否定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躁动、到浮动、到心静,到思考、到研究、到行动的艰难历程。教师们变得自信自豪了;变得善于言说、敢于创造了;变得爱参加教研活动、爱上课了。变得敢于质疑释疑,真正做一回课改的主人,教材的主人了。

(二)可喜的成果

1、通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拼音,上学期第七周的时候,我校语文学科教研组组织了一年级拼音过关检测,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都能顺利过关。上期末在区教科所统一测试中语文人平94.5分、及格率均为100%。

2、通过第二学年的有序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普遍很踊跃,兴致很浓,课后都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同学们的听记、口头表达、阅读、表演等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通过新教材的试用及活动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兴趣,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多次参加教材培训、听课学习以及实际使用新教材更进一步加深了教师对新课标哦的认识和理解,为下阶段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全面推开奠定了基础。

4、通过活动化教学的课题研究,从操作层面上着力构建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模式,发展和创造了多种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课堂游戏。对如何在开课、结课,生字、写字、拼音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办法。

5、一年来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后记、案例、反思、教案、教育教学论文很多篇。就本学期来看,实验教师撰写教学后记139篇、反思案例39篇、做学习笔记353页,自制精品课件10件、简易课件37件,其中,部分教师的案例反思在学校交流、教学论文还在各级竞赛活动中获奖。

篇9:教材工作总结

一、教材的转型

传统的教材,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呈现,注重用教材反映相应学科的知识系统,教材的设计多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而《Go for it.》教材主要是以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三维编写主线。教材编写上,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套教材中处处都渗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的内容再囿于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断开展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教材的内容看,死记硬背的知识少了,灵活运用的东西多了,教材的弹性更大了。教材设置了语言情境,注重了语言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能力。

二、教材和教师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教授统一指定的教材,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并有效地整合多种课程资源,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实施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每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目标英语教材,教师可以合理整合教材内容:

1、整体设计。

2、调整教学顺序。

3、教材内容的删减。

4、教材内容的补充。

5、教材内容的拓展。

6、教材内容的加工。

因此,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利用上有自己的创见,并在开发更具适合性、针对性的课程资源上有所开拓和创新。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应为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合作。

四、教学方法转变

英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新目标英语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整套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任务链来呈现。任务型课堂教学具有广泛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直观、情景和交际的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适当地组织好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培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五、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学习方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终将成为一个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而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它不是哪位教师用一两节课就能教给学生的,而是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师不应该是不厌其烦地机械地带学生读单词,而应是教给他们学生单词的策略,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轻视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学生缺乏对于教学内容、学习时间的自主支配。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自我学习;课堂教学搞得热热闹闹,过分依赖多媒体,从网上下载与课文无关的知识,学生学完就记住几幅图片。备课方面,重视备教材,轻视备学生--不同学生,一个要求。

通过这一次的培训学习,我学到很多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钻研教材、教法,吃透教材、掌握教法,并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

篇10:立足教材

立足教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开放的作业。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例谈。

例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了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后,为了让学生对鲁迅有深刻的认识,就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引发开去,布置《我心目中的鲁迅》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别人,读有关写鲁迅的和鲁迅著的书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几天后,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大胆自由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这不仅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鲁迅形象,而且引导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语言。

±?:《气象学家竺可桢》

学了《气象学家竺可桢》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凭借课文为竺可桢举办一次事迹展览。合作提纲可以这样列:“展览内容分几部分?每部分的标题怎么定?该选择哪些典型事例?怎么编排?展览名叫什么?”这样的作业,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应用性,它源于课文,跟课文紧密相连又高于课文,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语文实践能力。

例3:《春》

学习朱自清的《春》之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谚语、古诗、文章、成语等,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春之美。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的诗句,看看在大自然中摄下的活动照、风光照。学了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吟春颂春,“音乐能手”选择唱歌,“语言能手”选择配乐朗诵,“绘画能手”选择画图,“写作能手”选择作诗……学生在这样开放的作业中,自主参与,不仅丰富了春的知识,又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开发。

例4:《桂林山水》

学习《桂林山水》,看了桂林风光录像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荡舟在漓江上,面对如此秀美的风光,你最想做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名画家,假如你是一名歌手,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假如你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假如……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闭上眼睛很快地入情入境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学韩愈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也水到渠成。然后,再引导学生课外搜集、阅读、背诵有关歌颂祖国名山大川的 篇章,进而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吸收与积累。

例5:《笋芽儿》

学习“笋芽儿钻出地面来了,她睁开眼睛一看,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辨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一段时,先理解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然后,请学生结合古诗80首,结合课文插图,补充省略号内容:“笋芽儿还看到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例6:《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学了《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要求学生对故事中的文物说几句话,可以对文中的小战士说,也可以对毛主席说,或者对老乡说。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课文内涵,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例7:《船过三峡》 教学《船过三峡》一课时,创设一种情境:“同学们,你们觉得三峡风光如何?老师的一位旅行社的朋友想请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三峡风光的广告语,你们能帮助老师完成这个任务吗?”此作业,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做导游、演课本剧、编小报、做知识卡、为插图配文字、开辩论会、做小实验、发表评论等综合性的作业,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求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开放的作业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篇11:教材合同

购货方: (下称甲方)

供货方:贵州西南风图书连锁有限公司  (下称乙方)

为保证教材及时到位,不影响甲方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影响乙方正常的经营业务。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协商,共图发展的原则,订立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

一 、预订:甲方提供详细清单,包括出版社、书名、数量和书号等。 订购数量以教材科报订为准,乙方据此进行订购。

二、交货:(一)交书时间:预订教材在甲方提交清单给乙方的日内到货,补定教材在甲方报订  日内到书。

(二)交书方式:乙方送到甲方库房,费用由乙方承担,并附发

货清单一式二份,必须内容一致,未经涂改,每页清单上要有包号、书名、单价、册数、合计金额。另外每一包书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书名、数量、单价。

三、结算:

(一)折扣率:甲方按码洋的  支付货款给乙方;如需开具税票,甲方须追加支付货款的6%税金。

(二)付款时间:每学期开学后 天。

(三)付款方式:银行转帐。

(四)付款金额:按折扣金额。

(五)如需开具发票,甲方须追加支付货款的6%税金。

四、违约处理:(一)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人为因素造成教材不到位,

并影响甲方正常的教学秩序,乙方负责赔偿甲方的损失。

(二)乙方按甲方预订计划发书,甲方不能以协议之外的理

由拒收拒付。甲方若未按约定时间内付款,每延期一天,甲方须追加支付给乙方延期金额百分之一的滞纳金。

五、退书:(一)甲方因招生不满员或专业调整等,乙方负责退书。

(二)秋季教材在11月10日前退完,春季教材在4月30日前

退完

六、本合同有效期从年  月至年月止。

七、其他:(一)乙方供应的教材如书中有缺页、漏印、错装、倒装、损坏等质量问题,乙方负责调换。

(二)如乙方供书,属非正规出版印刷(即盗版),乙方需退回该

种教材的全部书款,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本合同末尽事宜,甲、乙双方均应本着实事求是,平等协

商,互惠互利的原则解决问题,如不能解决者,提请贵阳仲裁委员会裁决。

(四)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一份,具有同等法

律效力,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贵州西南风图书连锁有限公司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地  址:  地  址:贵阳市玉通路5号贵州出版物集散中心三楼 联系人:  联系人:吴景

电  话:  电  话:xxxx

20xx年  月  日 20xx年  月  日

篇12:教材合同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宜昌市分公司20xx年

秋季教材供应合同

甲方: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宜昌市分公司

乙方:武汉楚天宇翔传媒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本供应合同。

一:合同金额

乙方负责为甲方供应20xx年秋季中职教材,采购数量及金额以甲方提供的教材报订单为准(附件)。

二:交货时间及地点:

1、交货时间:第一批订单20xx年8月1日前,其余订单20xx年8月25日前。

2、交货地点:甲方指定的地点(详见教材报订单)。

三:付款方式:

1、中职教材总码洋的___为中职教材的应付价款。

2、乙方负责与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办理相关手续,结算书款 四:双方责任于义务:

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 、甲方在20xx年__月__日前向乙方提供教材采购清单(ISBN、书名、出版社、作者、数量)。

2、甲方在接到乙方需更换教材版本清单后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回告乙方。

3、甲方负责协助乙方做好与省集团的结算工作。

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乙方需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正版图书,若发现有盗版、伪劣商品,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和经济后果均由乙方承担

2、乙方按照甲方的教材采购清单采购图书,乙方在接到甲方采购清单的三个工作日内将有问题或需换版本的教材回复给甲方,并提供2-3个同类版本供学校挑选。个别包销品种必须由出版社提供书面证明,由甲方向学校反馈信息后更换其版本。

3、乙方根据甲方订单要求全力做好教材采购工作,必须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完成教材采购。

4、开学后所有补订教材乙方必须在接到甲方订单起14日内将教材送到指定仓库。

5、乙方提供的图书若存在印刷、装订及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破损等质量问题必须无条件退书和换书,

6、所有教材按照学校需求实行多退少补,乙方必须无条件退货和换货。 六:违约责任。

1、20xx年8月25日后凡出现超过3种以上未到品种的情况,乙方需按照未到教材每种每天1000元计算赔偿甲方。

2、开学后补订教材14日内送到指定仓库,延迟的教材按照每种每天1000元计算给予赔偿。

3、任何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时,均不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有效合法证明,善后事宜,双方协商解决。不可抗力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火灾、战争、政府禁令及其他不能遇见的事件。

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盖章签字生效,具备同样的法律效力。

甲  方(盖章) 乙方(盖章)

委托代表: 委托代表:

电话:  电话:

签字地点:xxxx宜昌市分公司会议室

签字时间:20xx年__月__日

篇13:参考文献教材格式

一、参考文献写法的误区

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大多在文后会列有参考文献(注意一般不宜写成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因为后两者会有过窄或过宽之嫌),但在实际撰写时却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

1、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

具体表现有:

(1)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2)所列文献过多,如有些教师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也悉数收录,有些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只是认为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3)所列文献过少,有些老师怕自己文章引述别人东西太多,被人认为抄袭,故意将一些重要参考文献略去;(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5)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如有老师订了一年《人民教育》,参考文献会写:《人民教育》1―12期。

2、文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具体表现有:(1)漏写项目,如有的文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2)项目过杂,如有的丛书文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至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一大堆;(3)次序杂乱,如有的文献条目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一,不按定规;(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一会儿是中文数字,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用黑点,一会儿用书名号;(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标注的一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无序。

二、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⑴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⑵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⑶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⑷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⑸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三、参考文献的作用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2、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3、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

4、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

5、节约论文篇幅。在科研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需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号码即可解决。

四、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 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2、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论文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章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下列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MT], 磁盘(disk)[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nline)[OL]。

电子文献类型与载体类型标识基本格式为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等)。出版地指出版者的城市名,对于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可在其名前附加省名、州名、国名等。对于出版者中包含了地名,出版地不能省略,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不能写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者为出版社名,可按来源的形式著录,也可以按公认为的简化形式缩写形式著录。如IRRI(原标识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如遇其他纪年形式时,可将原有的纪年置于“( )”内,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对于报纸和专利文献,要著录出版日期,其形式为YYYY-MM-DD.对于期刊的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著录有以下3种形式:1980,92(2):年,卷(期); 1985(4):年(期); 1987,5:年,卷

5、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可获得地址。

6、参考文献起止页码。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应著录引文所在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如为起止页,则在2个数字之间用“-”号(原来用“~”号)连接。如:10-12。若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上的多处内容,则应依次著录相应的引文所在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各次之间用“,”相隔。例如:1987:25-30,40,101-120)

7、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 材:

《管理学》丁家云谭艳华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版。

《管理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丁家云谭艳华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版。

《管理学》(第二版),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参考书目:

1.[美] 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管理学》,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20版。

2.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3. 郭咸纲著《西方管理学说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 张兰霞:《新管理理论丛林》,辽宁人民出版社版。

5. [美] 哈罗德・孔茨等著:《管理学》(第10版),经济科学出版社版。

6. [美] 杜拉克著:《杜拉克管理应用词典》,九州出版社版。

7. 美] 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版。

8.[美] 托马斯・卞明斯等著:《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版。

9.闫海峰、王端旭著:《现代组织理论与组织创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10. [美] 加雷恩・琼斯著:《当代管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11.Jams S.O Rourke著:《管理沟通:案例分析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版。

12. 杜栋:《管理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年版。

13. 徐国华等:《管理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版。

14.尤利群主编:《现代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芮明杰:《管理学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年版。

16.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17. 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管理创新》,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

18. 俞文钊主编:《管理的革命》,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 [美]普华永道变革整合小组著:《管理悖论――高绩效公司的管理革新》,经济日报 出版社2003年版。

20. 陈伟:《创新管理》,科学出版社版。

21. [美]彼德・杜拉克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海南出版社版。

22. [美] 托马斯・卞明斯等著:《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 [英] 亚当斯・乔利著:《创新》,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杂志:

《管理科学学报》,《经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现代化》,《中外管理》等等

1.参考文献格式

2.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3.译著的参考文献格式

4.参考文献书名格式

5.年鉴在参考文献格式

6.参考文献正确的格式

7.参考文献格式有哪些

8.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

9.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10.外文参考文献格式标准

篇14:教材论文

[摘要]

课程从教学设计理念、思路、层次和环节展开探索,深化生理学教学改革,明确生理学课程目标,理清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突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注重能力和过程的考核体系的设计,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医教协同模下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整合。

[关键词]

医教协同;生理学;教学设计

在临床医学人才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面临新的定位和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医教协同模式提供基础和支持,提升人才质量,是当今医学基础课程深化改革的核心

内容,而教学设计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还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1],同时教学设

计也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2],因此我们从教学设计理念、层次和

环节展开探索,从教学设计深化生理学教学改革,为医教协同模式下,中医院校医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

1生理学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

从研究方法来说,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3]。

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起到了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基本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

以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基于课程的特征和定位,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课程的目标,我们提出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要环节,渗透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的培养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5]。

因此基于课程目标,我们采用课程、章和节3层次教学设计把目标落实分解到节,基于节的知识点阐明目标,分析内容和学情,提出教学环节的策略和方法,设计过程和板书,设计

互动环节和自主学习资源,根据实施的过程设计评价方案,并且根据实施的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以及总结。

2生理学教学设计层次

采用课程、章和节3层次教学设计,以节层次教学设计为基本单元,其中由课程到章到节是逐步深入和深化,而由节到章到课程突出知识的关联和整体性,其中课程层次教学设计主要突

出整体设计,包括课程一般信息、课程简介、章节内容和学时安排、学生特点分析、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和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其中章节内容和学时安排主要设计基本知识、基本

技能、生理学史话与前沿、生理与临床和双语案例5个环节及每个环节的课时分布,学生特点分析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特点分析学生学习生理学的潜在情况并且提出应对的策略,课程

目标是针对课程知识,学生学情分析,提出课程总的理念和课程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目标;章层次教学设计突出衔接作用,主要阐明章的教学目标和节的时间安排,分解课程的知识、能力和

情感目标;而节层次的教学设计是基本环节也是主题环节,在节层次的教学设计中,以知识点为依托,在课程和章设计的布局和框架下,展开设计,所以3层次教学设计是整体规划,逐步实现,然后又回到整体把握。

3生理学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以节知识为基本单元,展开教学设计,突出基础与临床结合,多元化方法的应用以及形成性评价。

3.1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习态度目标和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根据节的知识,根据大纲细化到了解,掌握和熟悉3个层次要求,能力目标是根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章节知

识的内容突出科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态度目标是结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而价值观目标主要在知识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3.2内容分析

根据知识目标阐明主要教学内容,并且对内容进行图注加工,明确思路和逻辑,介绍重点和难点,根据内容的加工和难点以及重点的分析,提出知识目标实现,重点把握以及难点突破的策略和措施。

3.3学情分析

根据知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维度(认知基础)、技能维度(学习能力)和素质维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3个方面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本节知识所具备的知识基础,是具备学习

的方法以及能否主动地去学习,并且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预解决的方案。

篇15:教材论文

摘要: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2011年在国内首次提出来以后,就以“时间短、趣味强、内容

精、多样传播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青睐,并为课堂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

吸引眼球的选题、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是开发一堂优秀微课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一堂精彩、具有“闪光点的微课,选题及教学设计的技巧是什么等问题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

关键词:

微课。

定义。

选题。

教学设计。

技巧

一、微课发展背景及定义

由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简单、有趣、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而在教育领域,工作任务重,教师无法抽出大量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顾及全部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参与性强、传播速度快的微课应运而生。

它可以代替教师,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重复性的教学内容以兼顾所有学生。

对于微课的定义,在其走入人们视野并逐步深化的这几年,国内外各界的研究者、专家学者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对其给出定义。

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1]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胡铁生[2]认为:微课可以称为“微课程,主要载体就是微型的教学视频,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来设计开发的情景化、支持自主学习的新型网络视频课程。

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对微课的定义:是以教学视频为呈现的方式,围绕教学的知识点、习题、重难点、疑点等进行的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2013年的第一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对微课的定义: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3]。

张一春[4]对微课的定义: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

黎加厚[5]认为: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研究者由于本身所处的实践领域以及研究背景不同,对微课时长、目标以及资源的表现形式等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依然可以发现,时间短、内容精是微课的特色。

二、微课的选题技巧

一个好的选题是微课成功的一半[6],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可以通过“微课来呈现,必须要找准选题。

一个好的选题好比诱人的大餐,第一眼会让人垂涎三尺。

1.微课的选题以教学重难点为切入点。

微课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此在进行微课的选题时,可以优先选择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诠释清楚的知识点以及技能点,或者是学习者的疑点,以此来帮助学习者理解、解决这些问题。

2.微课的选题要吸引眼球。

我们知道一部好的电影,票房才是硬道理。

开发一堂好微课就好比导演一部电影,第一要务就是吸引受众者的眼球,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如果不能聚焦大家的注意力,即便是再好的内容也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给微课一个引人致胜的名字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比如:《从龟兔赛跑看管理的常管常新》、《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蛋炒饭》、《让机械手动起来》等,给学习者一种耳目一新,看到题目就有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

三、微课的教学设计技巧

1.短小

(1)时间短:一般限制在10分钟以内。

学习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们从概念中获得直接体验,所以我们要给别人一种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体验至上,同样微课也是如此。

一堂微课只能用来说明一个知识点、一个技能点或者某一个问题,那么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技能点以及问题的本质清晰的、完整的呈现出来,除此以外,还要

给人一种体验,让其深深喜爱,以达到由一及百、由百及千的效果,这是微课的至高境界。

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开发者极高的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

(2)主题小:就是教学主题小,突出形象性、内容集中。

本着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的原则,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技能点或典型问题,如还牵扯其他,可以通过开发另一节“微课解决。

2.有趣

微课不是授课录像,要让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观赏的愉悦中,可以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学习者感到轻松,让教学更舒服,就算学习者没有兴趣,也要尽力使之通过微课而感到乐趣。

传统的播音员式、简单的PPT录屏式的微课学生不喜欢。

学生期待的是足够酷、足够炫的微课,要想办法开发这样的微课。

可以使用与主题相关的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场景、游戏或有趣的寓言故事、笑话等元素,让学生笑了,教师会觉得更自信。

可以以社会焦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发思考,引起共鸣。

可以通过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枯燥数字可视化等形式,体现趣味性。

也可以从电影、广告、电视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3.可信

可信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粘性方式。

要想办法让学习者把微课与其已经信任的某个人或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寓言故事以及独立第三方用户的评价都可以作为强有力的支持证据,会使可信度得到提升。

4.以学生为主

制作微课不难,但想做一堂优秀的微课却不容易。

网络资源发达的今天,学习者凭什么要耐心的看你的微课,所以微课设计要以学生为主,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

在短短的五分钟、十分钟的课程里要要将学生的情感激活、学习动机调动出来。

微课设计要本着“精髓、求新、管用、好用的原则,对课程资源进行精雕细琢,实现优质资源的集聚和整合,进行“反转课堂、移动学习、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作者:张卫利 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3]刘万辉,武马群.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5]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6]刘万辉.微课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

高校信息专业C语言教学改进体验论文

初中生物工作总结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的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

新课标高二数学教案

生物科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读后感

基于就业导向的毕业实习创新模式探索论文

家庭教育资源说课稿

循环教材规章制度
《循环教材规章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循环教材规章制度(合集15篇)】相关文章:

果树栽培技术的发展及新思路论文2022-05-07

课堂标准化管理对策论文2022-08-05

动态的历史与动态的历史教学2023-07-23

结构与稳定性的说课稿2022-12-12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进展论文2023-07-22

学校教务处年度工作总结2024-03-04

高中政治的复习方法有哪些2023-06-22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2022-05-18

初三英语学期下学期教学计划2022-12-28

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论文2023-12-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