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

时间:2022-11-09 08:50: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精选8篇)由网友“蓝天畅想曲”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

篇1: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

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

李清照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词人,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一位女作家。她以其特出的才华和精心的创作取得了独特的文学成就,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她是一位情感丰富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她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不但有超出当时一般名门淑女的政治见解,而且敢于直率而大胆地把她的生活感受和政治见解写进作品中。

历来对李清照的评价褒贬不一。褒者主要赞赏她的那些“绿肥红瘦”的抒情小词。贬者则诬蔑她“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这些都没有对李清照进行正确而全面的评价。从中国文学发展史考察,凡是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的诗人,做事具有进步的政治思想,总是一贯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反对黑暗,要求革新。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末叶。当时宋徽宗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则残酷压榨;统治集团内部的`党争之祸,空前激烈,政治腐败到了极点。处在这样黑暗统治下的李清照,作为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女诗人,她不会漠然视之,无动于衷。李清照十七岁时写过诗二首《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因神宗的动摇,高后的专权,哲宗的无能,怂恿和支持了朝廷内外大官僚之间的争夺,因而朝廷竟成了利欲熏心的大官僚们操刀相向的战场。当时北方的辽金对宋的威胁越来越大,但这些权贵们置外患于不顾,反而将互相倾轧的丑剧越演越烈。大宋复蹈唐代天宝之乱的征象已经形成。因而有些文人便借咏叹开元天宝遗事来隐喻时政之弊。李清照,这位识事明世的少女,也振笔作响,作了《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在这两首诗中,李清照从大处落墨,深刻分析了唐之所以会发生安史之乱和唐王朝军队一败涂地的原因。她认为以李隆基为首的最高统治者耽于淫逸,任用奸佞,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这位曾是开元盛世的“圣君”,当他骄奢淫逸,竭民力以快己欲,诸般功业一卷而空(“五十年功如电扫”),历史的教训实在应该记取(“夏为殷鉴当深戎,简策汗青今俱在”)。李清照这两首诗是张文潜原作所莫能比的,其政治批判锋芒十分尖锐。它不仅将腐化误国的唐玄宗和那些谄奸昏聩的臣子一同作了鞭挞,更可贵的是她通过这两首诗借古讽今,深刻影射了北宋末年朝政的腐败。

一个阅世不深的少女,能具有这样的思想水平,在当时社会中一般女子是做不到的。这也正是李清照南渡之后能够写出许多闪烁着爱国主义光彩的优秀作品的思想基础。可是,她的社会地位制约着她的行动。她虽有卓越的才华,也不可能通过仕宦之途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因而精神感到苦闷。这种苦闷精神反映到有的作品中,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深为不满,对光明前景的执着追求。《渔家傲》就是这样的作品,诗中表现了渴望光明的思想和被压抑的政治抱负。这也只有在梦境中方能得到自由舒展。

李清照由于具有上述爱国思想和品德,一旦国难当头,面对入侵的民族敌人,她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得到高度的升华,表现出同仇敌忾的激情,则是合情合理的。

靖康年间金人的大举南侵给中原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李清照在避乱南下之后面对残破山河,想到沦陷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和被囚于北国的徽,钦二宗,对南宋朝廷的屈膝苟安十分气愤。愈正己《诗说隽永》和庄绰《鸡肋编》都记有李清照的两个逸句:“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对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是十分钦佩的。在对这些爱国贤臣良将称颂的同时,也有力地鞭笞了南宋朝廷中投降派的懦弱无能。“少”“欠”二字,不仅勾画出了一幅树倒猢狲散,悲凉萧索的衰败图,而且是深含沉痛之感的李清照的爱国思想和她的崇高气节是紧密相连的,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五绝诗《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在这首诗中,固然有对高宗赵构偷安南避进行讽刺,谴责的意思,但更核心的内容则是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活,要活的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也要死的英勇,慷慨壮烈。也就是说,做人一定要有气节。项羽在逃至乌江保存自己性命和保存英雄气节相矛盾的关键时刻,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谢绝渡江逃命,拔剑慷慨自刎,李清照一反庸俗史观,不以成败论英雄,对历史上这位失败了的英雄表示了自己的钦佩。在南宋这一奴性弥漫充斥的污浊社会里,李清照为这位活着不屈不挠,死亦留名千古的英雄讴歌是十分有意义的。在严重的民族灾难面前,最需要的是民族气节,最需要的是英雄主义。

篇2:论爱国主义

论爱国主义

论文摘要:曾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曾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续上下五千年而自豪。作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炽热滚烫的中国心燃烧着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本色激励着我们,一句共同的话语―爱我中华团结着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我们为之自豪、骄傲。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不竭动力。而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我们曾有着对自己故乡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和热爱。我们爱父母叫“孝”,我们爱祖国叫“忠”,忠孝是我们的基本道德。我们始终有着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这就是我们爱国的最好的理由。我们曾陶醉于祖国的锦绣河山,有着“江山如此多娇”的感慨。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华土地上,我们都是黄种人。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给我们精神慰藉和最终的归宿。我们都有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的人”的亲切,有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恩之心,有着“一身豪气闯天下,五湖四海论兄弟”的真诚。保家卫国历来都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有国才有家,国土不有,国将不在。历来的侵略战争都是先侵城掠地、犯人国土。而战败国最大的屈辱就是割地赔款,是去国逃亡或在已沦陷的国土上做亡国奴。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面对着祖国的支离破碎和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发出了“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曲”的感慨。“还我河山”是一切爱国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共同呼唤。我们也有着“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即亡”的思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我们或许背井离乡,或许彼此隔离,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当我们已经长大并有些人生经历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背井离乡或漂泊在外时才发现这种对祖国的爱原来是早已深深地刻在心上,流在血液里,这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在异地他乡,一幅耳熟能详的对联,一句同胞好友的亲切问候,都能勾起我们对祖国的深深思念和向往。许多远在他乡的游子离国时身边带着一把祖国的土,阔别回来,不由得跪吻祖国的热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我们不变的承诺。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闪烁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我们有着精忠报国的满腔热血和赤子之心。陈毅有着“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志好儿郎”的真情流露,邓总设计师有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一腔热血。国家至上、人民至上、民族至上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宗旨。国土是根、人民是本、文化是魂,如果我们无根无本无魂,那么我们是多么可怜。不但我们的身体漂泊不定,就是灵魂也无处可归宿。爱国:一要爱祖国的河山土地;二要爱祖国的人民;三要爱祖国的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个爱国者,一个有血有种有志的中国人。

中华民族虽经历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并没有被灭亡,反而在百年之后,重新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开始探寻自己的复兴之路。从昔日的东亚睡狮走到今日的腾飞巨龙,中华民族确实值得我们自豪骄傲。纵观中国历史来看,我们一直有着“忧国”、“救国”、“报国”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结。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身在何方,我们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何民生的苦乐。我们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结怀。忧心是一种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真正的忧国是把国家挂在心上,忘不得放不下,想得苦,思得深。当国破家亡的时候,“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振兴中华”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无数爱国者为挽救祖国而进行苦苦探索。不少爱国者丧失他们的生命。百年历程见证了我们洗刷了百年屈辱,振兴了中华。“救国”对我们来说,永远是最有力的号召。民族危机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也给我们留下了国难之痛,痛苦使我们清醒,痛苦使我们坚强,不忘国耻让我们更加爱国。不忘国耻才更加爱国。国运维艰才能激发我们的“忧国”、“救国”之情。随着民族的崛起和祖国的发展,报国成为我们的主旋律,“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效祖国,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祖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我们来说永远是最大的自豪与骄傲。无数爱国者默默工作,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的祖国,但不求任何回报。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决定回来报效自己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我想这也是钱老前辈等爱国人士决定回来报效祖国的最大动力和心愿。身在国外,却仍然牵挂祖国的一切。“国富则民强,国衰则民弱”,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我们每一个人民都希望自己的祖国腾飞发展,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国泰民安。我们有着对国家的自豪感,也有着对国家的深深牵挂。袁隆平教授一心从事于水稻研制的工作当中,把其余的都放在一边。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研制多年,最终研制成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水稻产量提高,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双手满是老茧的他最终站在世人面前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解决温饱问题。“平民教授”是我们对他的最佳感激,因为他把老百姓放在自己的心上,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我国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发展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把祖国的发展和崛起视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和的生活的最大的动力。报国之心是一份平常心。我们无需刻意去报国,只需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自己的祖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算虚度人生。意识到着一点,我们将会有更大的生活动力和人生激励。我们的一生才不会碌碌无为,毫无意义。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做一个“忧国”、“爱国”、“报国”的公民。是我们的为人之本,处世之基。

祖国如母,我们对祖国有着一种天然的情感。祖国的山水是母亲的衣褶,祖国的春天是母亲的笑容,祖国的历史是母亲劳累之后一声长长的叹息;祖国的文化是母亲对我们的教诲,而祖国的国泰民安是母亲的健康长寿,是我们的欣慰。天然的情感让我们对祖**亲依依不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游子身在国外却依然牵挂祖国的原因。春天的祖国是美丽的,母亲的笑容则是灿烂的,身为儿女的我们哪一个不想让我们的母亲健康长寿呢?祖国的悠久历史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总结。今天的中国则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以史为鉴知兴亡。母亲的长长叹息需要我们去安慰。中国的复兴使命需要我们去担任,母亲的心愿需要我们这些儿女去完成。我们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职责。勇担历史使命,不负历史重托是我们的英雄本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祖国真正崛起并创造了世界的奇迹。我国成功加入WTO组织,并取得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些成功的取得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每个人都为之自豪而骄傲。毕竟这是中国的骄傲,特别是申请奥运的成功,更是圆了我国的百年奥运的梦想。它标志着我国的腾飞与崛起。是特殊的一年,也是我们难以忘记的一年,更是我们感动自己感动世界的一年。罕见的南方雪灾见证了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度过难关。即使在雪飘当空的南方,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关怀和祖国的温暖。西藏拉萨事件激起了我们强烈的爱国之情,I卫国家完整,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我们中华儿女最大的心愿。我们决不允许分裂祖国的任何行为,我们渴望的'是祖国的统一完整。当在世界传递的奥运圣火受到抵制的时候,许多海外的爱国人士都在I卫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我们为之感动,为之自豪。毕竟我们看到了作为中华儿女应有的本色。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们都能感受够到祖国之情。它是发自我们内心的爱国情结。“多难兴邦”是汶川地震留给我们的启示。“5・12”地震或许是最让我们感动的。因为我们不仅感动自己也感动了世界。地震震痛了祖国,震痛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国神经,也震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抗震救灾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每个人都融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地震使我们13亿颗中国心连在一起。此时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都看到了我们自己所演绎的感动。我们从中看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党和政府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救人是我们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我们此时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社会的可爱可亲。

他是一为公仆,他是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又是对无数灾民关心入微的贴心人;他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又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哪里最危险,哪里就又他坚强的身影。哪里最紧张,哪里就响起他镇定的声音。救人、救人、全力救人,他一遍遍的大声疾呼;前进、前进全速前进,他一次次地发出命令。废寝忘食是他的常态,殚精竭虑是他的写照。一次次泪流满面,是他对灾民的深情流露;一次次果断指挥,表现出了他的大智大勇。执政为民,他是楷模;忠心报国,他是典范。******作为总理,人民的可爱总理。我们看到了他的赤子之心。一为乞丐掏出出身上仅有的钱用来捐献援助灾区。对他来说,下一顿饭在哪里,他就不知道。当问及他时,他说了一句:“向国家讨了这么多年,也应该向国家贡献点了”。他的话很朴实,但也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他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可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使他感动中国,感动我们。人民解放军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他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是我们的子弟兵。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舍生忘死地全力以赴地救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地救出更多的人,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任务,更是内心爱人民的驱动。我们在救灾中也看到了解放军的光辉形象:他们是有着柔情似水的爱心天使,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听指挥,特别能忍受,也特别有爱心。在他们心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们是新世纪时代最可爱的亲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动。我们也为有这样的人民军队而骄傲。然而在抗震救灾的军队中有不少是80后的。军队的大炼炉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也使我们更加成熟,更让我们体验到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我们或许从中体会到生命的真谛。我们曾经乔丹过、周杰伦过、叛逆过、顽劣过,但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了我们同龄人凝重的眼神、真情的感动、灿烂的微笑,他们的眼神聚集着为国家担当重任的悲壮。我们为有这样的同龄人而骄傲。因为他们展示了我们80后的最佳风采。我们从5月12号起,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流泪、感动、思索。或许我们对“国家”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从中受到爱国带来的崇高的情感回报。不错,我们嘻哈过,打闹过,不负责过,但面对我们自己心中的神圣,我们从不嘻哈过。我们心中依然有着对祖国的一腔热血。我们依然坚信国家高于一切,我们身上有着祖国赋予的重任需要我们去完成。我们始终相信:“爱国”、“救国”、“报国”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代人的为人之本,处世之基。地震过后,我们全国哀悼遇难同胞。“生者坚强、逝者安息”是我们的共同祝福。在中华大地上,回荡着我们的悲痛和祝福。我们化悲痛为动力,“多难兴邦”成为指引我们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我们难忘地震,难忘最美的感动,难忘中华的精华。在地震中,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深化和弘扬。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得到洗礼和启迪。我们会对生命、国家等有更深的体会。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身上的独特魅力。铭记地震,铭记感动,让我们走向团结,让我们的满腔报国热血化为中华民族腾飞的根基。

自从我们取得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全国为之兴奋,为之欢呼。“同一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我们的口号。我们百年的期待与努力终于换来今天的骄傲与自豪。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上了自己的文化荟萃,展示了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此时,全世界是属于中国的,全世界都在走进、认识、了解中国:此时,全世界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世界。我们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候而自豪。中国向全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是中国的崛起和中国人的雄心壮志。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奥运会上奏起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激动和自豪。时刻关注奥运的进程,时刻关注中国队的比赛,我们同呼吸,共同度过了终身难忘的时候。我们会为中国获得金牌而自豪,也会为中国的失败而感到惋惜,我们也为中国队加油、呐喊、助威。此时,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新形象,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魅力。观看奥运比赛时,我们都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尤其时当中国获得金牌最多的时侯,我们会更加骄傲地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虽然奥运已经过去,但奥运精神以及奥运留给我们的感动依然让我们倍受鼓舞。我们看到了奥运健儿用自己的优秀成绩来回报我们的祖国。对他们来说,为国争光是最大的荣耀。能让中国扬眉吐气是应尽的职责。不知流过多少汗,吃过多少苦,对他们来说,这都不算真正的苦。让自己的祖国失望才是最大的痛苦。所以,当我们的奥运健儿身披国旗站在金牌领奖台的时候,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起的时候,他们都为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这是成功的泪水,这是喜悦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奥运精神成为激励我们所有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动力,08奥运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回首过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奋发图强,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爱国主义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动力,我们也一直怀着“爱国”、“忧国”、“报国”的爱国情结。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环境的而深刻变化,中国的崛起,我们也越来越需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随着,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爱国主义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身在何方,身居何职,我们都应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3:爱国主义思想的诗句

爱国主义思想的诗句

1、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百药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6、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崔颢

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8、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9、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1、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3、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1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

1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17、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王维

18、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1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21、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2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2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25、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

26、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2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2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2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3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3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于谦

3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3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37、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

3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3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4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4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

4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3、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李梦阳

44、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范成大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4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

【爱国的诗歌】

你嚣张的跨过我们的海洋

枪声占领了鸭绿江

没有生命的灵气

却只有尸横遍野的白霜

华夏儿女挥动大刀与长枪

傲立四方

传歌山冈

将你们驱除我们的地方

泱泱中华

筑就神州大地长城长

而你们

一个弹丸之地

却想取的我们的宝藏——休想

萧萧大河

你们的大字

是你们自诩的妄想

总有一天

你们的`恶行会遭到天地的重疮

总有一天

你们会萧萧然而自取灭亡

不要在我们的地盘撒狂

不要在我们的地盘放荡

因为你们是绝望的恶浪

最终消失在正义的海洋

而我们泱泱中华

将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篇4:李清照《词论》练习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1.古代五音指宫、商、角、、。(2分)

22.用自己的话概括李清照对柳永与苏轼词的看法。(4分)

阅读答案

20.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每处1分,共4分)

21.徵、羽(2分)

22.柳永词合于音律但文辞庸俗;苏轼以诗为词,不合音律。(每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到了宋朝,礼仪、声乐、文章、武功都已经齐备了,又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柳屯田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有《乐章集》传世,确立了他在宋词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辈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象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诗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词却要分五音(宫商角徵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还要分发音的清、浊、轻、重。

篇5:爱国主义思想的古代诗句

爱国主义思想的古代诗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文天祥作品《过零丁洋》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作品《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作品《石灰吟》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作品《礼记儒行》

5、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作品《大雪歌》

6、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作品《雨雪曲》

7、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作品《病起书怀》

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文学家:鲁迅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作品《岳阳楼记》

10、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文学家:鲁迅

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作品《抱朴子外篇广譬》

1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诗人王昌龄作品《出塞》

14、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15、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

1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代诗人杜牧作品《泊秦淮》

1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1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代诗人李贺作品《南园》

19、精忠报国。作品《宋史岳飞列传》

20、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21、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

22、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2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作品《日知录正始》

2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文学家:鲁迅作品《自题小像》

2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作品《出塞诗》

27、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

2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代诗人·陆游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9、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3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作品《夏日绝句》

3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32、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李煜作品《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33、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作品《管子牧民》

34、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代诗人·李清照

35、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36、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代诗人令狐楚作品《少年行》

37、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作品《漫感》

3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代诗人·文天祥作品《指南录.扬子江》

39、一寸山河一寸金。作品《金史.卢产伦传》

40、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代诗人·陆游作品《夜泊水村》

4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作品《塞上曲二首》

4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44、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作品《赠台湾旧友》

4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作品《离骚》

篇6: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调查报告

前言: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得知存在着很多本土的以及非本土的因素在影响着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其中不乏经济、文化以及主权问题等方面。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人的爱国意识似乎并没有跟着进步,尤其对于年轻一代,爱国问题显得越发严重。就此问题,特于20XX年6月2日对石家庄经济学院08级大学生做了关于爱国主义思想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视程度及理解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爱国的,同时,大部分调查对象同意爱国主义思想很重要,我们得出结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是存在“祖国”这一概念的。但对于概念来讲,很多人都懂,可是我们未必能够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在说到自己爱国的表现时,往往都会说支持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受别国欺压、无理干涉等表面问题,可是难以接受的.是,居然有人说出不学外语就是爱国的无稽之谈。很显然,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没有一个深层的理解,只是一种作为国人的意识同时掺杂着个人情感的表述而已。

二.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是否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一题选择了“一般”,而对于外来文化入侵,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取其精华等类似答案。从中我们无法知晓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但不难看出其热衷度甚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数人在说,可是又有几人在真正的去辨别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很多人已经逐渐的被西方化,尤其是当代青年人,对外来文化极其狂热,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此种现象不仅反映出了社会责任及价值观的变化,更折射出了教育的诸多弊端。

三.大学生对中国与外国比较

调查中有80%的人表示即使有机会也不会移民,另外20%人则表示会考虑,而且如果移民则会首先选择欧美国家。当代大学生对亚洲某些国家怀有民族情结,所以没有人会愿意在这些国家长期生活,当然国恨家仇我们是绝对不可以忘记的,可绝对不可以用仇恨去报复仇恨。然而对于一些人想移民到欧美国家的现象便可以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整体取向了。

四.大学生对本国现状的考虑

关于中国的现状及发展,问卷列出了10个方面,被调查者最多可以选择5项自认为最有问题的选项,其中所有调查对象无一例外的都认为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很大问题,同时50%的人选择了法律,另有40%的人选择了政治及医疗。而关于政府各项工作是否透明及是否应该透明的问题,近90%的人选择了“不透明”和“依情况而定”,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可以客观的去面对一些事情,他们能够理解一个国家政府工作的复杂与困难,但他们依旧希望一些本可以透明的东西应该变的透明,从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是爱国的。

五. 假想问题

对于“假如中美开战你会怎么做?”所有问卷回答都是参军、投入战斗等相似内容。没有人想到用其他方式去打击假想敌,也没有人提到是否应该立即调停避免战争,更没有人考虑去对比两国国力,这不能说明当代大学生是好战的一代,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对本国对世界的了解以及是否理性的去面对各种问题的现象,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些人已然成为“仇恨的一代”渴望用武力去还击一切对我们持有敌对态度的势力。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民族情结与民族仇恨,又由于对本国某些工作及文化的不满与不了解,从而滋生了很多不合理的爱国方式和爱国观点,甚至出现了“无力爱国”的尴尬局面。建议改革,从最根本的教育来引导大学生乃至所有人群,摒弃书本上的死板理论,让人们从内心深处去感知到“祖国的存在”而不是盲目的爱国。

篇7:李清照《永遇乐》的艺术思想

李清照《永遇乐》的艺术思想

这首词的一个突出艺术成就就是巧妙鲜明、直白深刻的对比。李清照生活于南北宋之交,北宋王朝极力渲染着歌舞升平的景象,而南渡后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在金人的虎视眈眈下维持着风雨飘摇的统治,广大人民渴望着收复失地,这样的历史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强烈而鲜明的对比,而李清照恰恰又是切身体验了这一对照的。从她自身的经历来说,靖康前的李清照,由一个“和羞走,倚门回首”的天真少女而为明诚之妇,他们夫妇伉俪情深,过着“仰取俯拾,衣食有余……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签题”(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美满生活。但不幸的是,靖康之变加之丈夫病死,李清照的后半生辗转飘零,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的悲苦中艰难度日。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国破家亡的双重苦难,寄人篱下的生活,思恋故国的情怀,在她的词中化作了寂寞悲苦的愁绪,千百年来令人读之而泣下。《永遇乐》这一首词充分表达了她的这种心境。词的上片以乐景写哀情,乐景与哀情相对比,面对“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的美景,词人的心绪却是“人在何处”的飘零、“春意知几许”的茫然、“次第岂无风雨”的忧虑,连用三个设问,表达了与之相呼应的三次景物铺陈所展现出来相反的情绪。下片今夕对比:忆当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自己年纪尚轻,兴致极好,而“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自己不仅年华老去,且满腹忧思,意兴阑珊。如果说上面所说的对比是由目睹的一切引起的外在的对比,那么,在上下两片结尾的“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与“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所形成的则是一种心境的对比:作者因怀恋故国而寂寞孤苦的情怀与外界“元宵佳节”“酒朋诗侣”的热闹气氛形成强烈反差,曲折委婉地表现出作者无以慰藉、不可化解的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怀恋之情及对旧日生活的无限惋惜之意。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宋人有句话说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的太平景象全写在柳永的词里,这里我们可以说靖康之耻带来的流离失所的悲愁苦怨全写在李清照的词里了。

这首词的再一个艺术特色是委婉含蓄却不失浅近通俗的铺叙。李清照作词,强调铺叙的重要性,她在《词论》里对她推崇的词坛大家晏几道致“不满”之意,她评晏几道词“晏苦无铺叙”,她得益于晏词之精巧,又辅之以铺叙之妙处,使词的创作又大大提高了一步。且看词的上片,“落日”、“染柳”、“元宵”三组四言对句,描绘临安元宵之夜的乐景,作者的妙处就在于这里不单是写景,写景只是紧跟其后的三个设问的铺垫,似问实慨,以景物叙写作了委婉含蓄的铺叙,并非无“香车宝马”,而是主人“谢他酒朋诗侣”,以铺叙传情,隐约透露出家破人亡的`哀痛,深刻表达了自己孑然一身的寂寞情怀,这是完全不同于昔日“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的相思,也不同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的闲愁,这是对家国之痛和飘零身世的无奈叹息。下片的铺叙,词人又为我们渲染出一幅昔日三五之夜的快乐图画,叙述昔日的元宵盛况,抚今追昔,由“簇带争济楚”到“风鬟雾鬓”,不胜悲凉之感自胸臆自然流露。“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不做任何粉饰雕琢,平淡自如,可是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其中的家国之痛,不似辛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激厉豪放,苍凉悲壮;其中的孤苦寂寞,也不似苏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记梦》)的肃穆遒劲,缱绻迷茫,因为李清照以女性独特的心理所感受到的失去故国家园无所依傍的绝望心情,以这样含蓄委婉、浅近通俗的铺叙手法达到抒情的目的,比之慷慨悲歌、直抒胸臆更耐人寻味,难怪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并“为之泣下” (刘辰翁《须溪词》)了。

这首词的又一个艺术特色是工致精巧又清新自然的语言。这首词在语言运用上也是自成一家,李清照作词主张词“别是一家”,词号“易安体”。体现在遣词造句上表现为用语考究却不拒浅俗,工于音律却不拒寻常,正如清代李调元《雨村词话》中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而宋代诗人张端义在《贵耳集》中的评价更为精湛准确:“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山谷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落日余晖如金绽放,光华璀璨,暮色低垂,团团彩云合围着白璧般的圆月,两句对仗工整,语言考究,辞采鲜丽,形象飞动。“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多用当时俗语,浅近自然,朴素清新,宛然少女心声。“人在何处”、“如今憔悴,风鬟霜鬓”、“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明白如话,平淡直白,如叙家常,然无限凄凉尽在不言中。真是词如其人,“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金石录后序》),不事雕琢,铅华尽洗,却字字深情,动人心弦。所以如清代邹祇谟在《远志斋词衷》里评《永遇乐》“用语浅俗,发清新之思”是恰如其分的。

《永遇乐》既不写“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如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的闺情,也不书“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李清照《渔家傲》)的抱负;既不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的直抒胸臆,也不像她的压卷之作《声声慢》工于声律,以叠字取胜,而是自成一格,把故国山河之痛与个人身世之感紧紧结合在一起,融于直白深刻的对比和浅显通俗的铺叙之中,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存留于易安词卷,流芳后世。

篇8:论老子礼学思想

论老子礼学思想

本文认为老子具有丰富的礼学知识,堪称礼学大师,但他又反对礼制,文章对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作了辨析,并探讨了老子反对礼制的原因.最后,文章还讨论了老子礼学思想对后世的两种不同影响以及对今人的启示意义.

作 者:张松辉 ZHANG Songhui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教授 刊 名:中国哲学史  PKU CSSCI英文刊名: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年,卷(期):2005 “”(2) 分类号:B82 关键词:老子   礼学   孔子  

外语教学日记研究综述

研究过程综述 的范文

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

李清照简介及生平事迹

爱国主义论文格式范文字

蝶恋花原文 李清照

高二《六国论》语文说课稿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

初中生文学常识测试题

小升初的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篇

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
《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精选8篇)】相关文章:

钱塘江畔是哪个诗人的2022-04-30

《采草药》高二语文说课稿2022-05-06

大学语文试题2023-05-24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知识点2023-07-04

高二语文文学常识2022-11-10

小学语文四年级文学常识总结2022-09-17

简析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2023-09-29

初中语文课外文学的常识2022-05-06

诗词艺术赏析2023-08-07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2023-12-3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