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精选11篇)由网友“Lyche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
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译文
齐国人喜好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奢华,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羞辱尸体,没有了名声可图;处罚那些主持丧事的人,没有了利益可图,人们为什么还要做那种事呢?没过多久,葬礼豪华的风气就停息了。
注释
1 椁:外棺。
2为:行动。
3非名之,则利之也: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
4戮:羞辱。
5罪:惩处,判罪。
6当丧者:指主持丧事的人。
7无以:没有。
8另:夫:发语词,不译
9布帛:泛指织物
10好:喜好
11尽:都
12患:担心
13以:用来
14休:停止
作者简介
《史料》 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孔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 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据史料可考,韩非子的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1]
篇2:齐国好厚葬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
作者简介
《史料》 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孔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 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据史料可考,韩非子的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
篇3: 齐国好厚葬
试题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1-5题。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③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篇4: 齐国好厚葬
②布帛尽于衣裘
③桓公患之()
④厚葬之风休矣()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则”与“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句中用法相同的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战则请从
C.至则无可用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
1.①喜爱②全,都③担心④停止
2.B
3.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4.⑴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
⑵只但是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5.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能够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了,就没有什么能够用来作为防守的。
篇5:齐国好厚葬 文言文原文译文
齐国好厚葬 文言文原文译文
齐国好厚葬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
篇6:齐国好厚葬文言文阅读答案
齐国好厚葬文言文阅读答案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③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齐国好厚葬( ) ②布帛尽于衣裘( )
③桓公患之 ( ) ④厚葬之风休矣(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与选文“布帛尽则无以为蔽”的“则”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战则请从 C.至则无可用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面句中没有标点,请在两处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人 何 故 为 之 也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4.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
参考答案:
1.(1)①喜欢 ②用完,用光 ③担心 ④停止(4分) (2)B(2分)
2.人 何 故 为 之 也/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2分)
3.(1)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 (2)略 (2分)
4.布帛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遮身的;材木用尽了,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防守的。(2分)
怎么做语文阅读题
语文阅读题除了上面最核心的技巧以外,当然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方法。做语文阅读会遇到很多题型,同学们如果能大致了解这些题型怎么答,就会在考试时更有把握,答题时也会更游刃有余。
语文常见的题型有某句话的作用,一般考的都是开头或结尾的话,那么开头就是开门见山、点题、引领全文、做伏笔,结尾就是收束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照应等;考查文章主题的题型就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主旨等等,也是有模板的,可以自己总结;还有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这些修辞都有哪些作用,这都可以事先背诵,然后考试时套用模板答题,不仅能提高答题速度,还能提高准确率。
议论文阅读常考论据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还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篇7:管仲破厚葬文言文翻译
管仲破厚葬文言文翻译
《管仲破厚葬》出自《韩非子》,讲述了齐国管仲破除厚葬之风的故事。下面一起看看管仲破厚葬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已矣。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把那人的尸体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 (被陈尸示众的人得不到名声,那些发丧的人得不到利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没过多久,厚葬的风气停止了。
注解:
好:喜爱。
布帛:泛指织物。
于:被。
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患:担心。
无以:没什么可以用的了。
对:回答。
为:做事。
戮:侮辱。
罪:治···的罪。
当:主管。
休:停止。
已:停止。
矣:了。
尽:全部,用尽。
椁:外棺。
篇8:齐国佐不辱命文言文翻译
先秦:左丘明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译文
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
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
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倘若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注释
①丘舆:地名,齐国境内,在今山东益都县内。
②马陉:读音xíng,地名,齐邑名,在益都县的西南。
③宾媚人:齐国上卿,即国佐。赂:赠送财物。甗:读音yǎn,陶器,甑的一种,是一种礼器。玉磬:乐器。纪:古国名。为齐所灭。纪甗玉磬,是齐灭纪时所得到的珍宝。
④肖同叔子:肖,小国名;同叔:国王的名称;子,女儿。萧君同叔的女儿,即齐顷公的母亲。
⑤封内:国境内。尽东其亩:田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变为东西向,因为齐、晋东西相邻,这样一改,以后晋国的兵车过入齐境便于通行。古代田亩制,一亩宽一步,长百步,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
⑥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遗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⑦疆理:指划分疆界和沟渠小路。
⑧阙:缺点,过失。
⑨四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⑩济:满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
⑾五伯(bà):五伯之称有二:有三代之五伯,有春秋之五伯。《左传·成公二年》,齐国佐曰:“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杜元凯云:“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孟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台卿注:“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二说不同。据国佐对晋人言,其时楚庄之卒甫二年,不当遂列为五。
⑿役王命:从事于王命。
⒀优优:和缓宽大的样子。百禄:百福,百种福禄。遒:聚。
⒁辞:言词,话。
⒂腆:读音tiǎn,丰厚。
⒃桡:读音ráo,弯曲,屈从
⒄徼:读音yāo,求取,招致
⒅烬:火灰。余烬:指残余的军队。
⒆背城借一:背靠着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决一死战。
简析
晋齐鞌之战齐军败绩,齐国佐奉命出使求和,但面对郤克得苛刻条件,他从容不迫逐条驳斥,并且用齐顷公的口气——虽然国君已经交代有最后的底线,但并未如此明晰地表态齐国尚愿一搏——若无和解的可能,则破釜沉舟奉陪到底!这十足底气,只能源于齐国的实力。这是国佐外交最坚实的后盾。但是他说辞的逻辑无懈可击,果然是不辱使命!
篇9:文言文《管仲破厚葬》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管仲破厚葬》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已矣。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把那人的尸体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被陈尸示众的人得不到名声,那些发丧的人得不到利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没过多久,厚葬的风气停止了。
注解:
好:喜爱。
布帛:泛指织物。
于:被。
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患:担心。
无以:没什么可以用的了。
对:回答。
为:做事。
戮:侮辱。
罪:治···的罪。
当:主管。
休:停止。
已:停止。
矣:了。
尽:全部,用尽。
椁:外棺。
篇10:管仲破厚葬文言文一日一练
管仲破厚葬文言文一日一练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文化常识]
棺椁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
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禁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
【参考答案】
7、管仲破厚葬
1.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4.非名之则利之也。
篇11:管仲破厚葬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管仲破厚葬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文化常识]
“棺椁”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以_________②对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
2.翻译:①齐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禁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②“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管仲破厚葬
1.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
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
4.非名之则利之也。
★ 管仲相齐阅读答案
★ 孔子世家教案
【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精选11篇)】相关文章:
留侯世家翻译2023-11-17
《留侯世家》读后感2024-04-05
韩休为相的原文和翻译2022-09-08
琐记为公的原文及翻译2023-08-28
三十世家·魏世家原文及翻译2024-05-22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2023-06-18
高中生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2023-06-16
江天一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2022-10-09
《留侯论》文言文翻译2023-10-13
《孔子世家》读书笔记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