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aicheng”为你分享12篇“猩猩,兽之好酒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猩猩兽之好酒者也阅读答案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节选自明﹒刘元卿《醒世恒言》)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陈之饮器 陈:
(2)盍少尝之 盍: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
3、其后来者亦然中的然指代什么内容?(2分)
4、请结合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猩猩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2分)(1)放置(或陈放、安放)(2)为什么不(1个1分)
2.(2分)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一处0.5分)
3.(2分)指饮醉酒被活捉的下场。
4.(4分)猩猩聪明,能够识破人家的引诱;可猩猩贪心,最终受不了引诱而喝醉酒被活捉。
参考译文:
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会喝醉的事。喝醉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还把草鞋拿来穿上。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乱作一团,一个个都被捉住。那些后来的猩猩也是同样的下场。
篇2:兽之好酒者也的阅读及答案
兽之好酒者也的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节选自 明· 刘元卿《醒世恒言》)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陈之饮器 陈: (2)盍少尝之 盍: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
3.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
4.请结合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猩猩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2分)(1)放置(或陈放、安放)(2)为什么不(1个1分)
2.(2分)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一处0.5分)
3.(2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
4.(4分)猩猩聪明,能够识破人家的引诱;可猩猩贪心,最终受不了引诱而喝醉酒被活捉。
参考译文:
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会喝醉的事。喝醉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还把草鞋拿来穿上。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乱作一团,一个个都被捉住。那些后来的猩猩也是同样的下场。
篇3:豫让者晋人也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豫让者晋人也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①,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
16.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问涂厕之刑人执:抓住
B.委质而臣事襄子 质:作人质
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D.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 掩:遮掩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刺襄子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何乃残身苦形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名既成矣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D.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18.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曾事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用尽一切手段。
D.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赵襄子的死并不是他的目的。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3分)
②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分)
参考答案:
16.B(质:归顺称臣,此处指事奉赵襄子)
17.A(A项:介词,用、拿的意思。B项:表转折;表承接。 C项:已经;既终,类同于“既又”,表并列的连词。D项:表判断,“就是”的意思;表承接,就)
18.C(“不考虑手段”理解错误,比如豫让对他朋友就说,假装亲近赵襄子,借机杀他会更有机会。豫让就表示这是不忠的行为,坚决反对)
19.(3分)(断错一处扣1分,“//”属于可断可不断之处,断了不扣分)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20.(7分)
①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赴死,女子为欣赏自己的人打扮。
(“说”,“容”各一分,句子通顺1分)
②然而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以自己的行为使后世对待自己的君主怀有二心的人臣感到羞愧。
(“所以”,“以愧”中的“以”,“愧”的使动用法各占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暗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投刘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冉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
篇4:宋玉者,楚之鄢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参考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参考
玉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①。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东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②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谢之,复言于王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③,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④,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崪⑤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楚怀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赤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卒,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依草,实为灵芝。’”
(选自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闻谗言,怒而放流。屈原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释】①景差:景差(chā),战国楚辞赋家。②东郭狻、韩卢:《战国策》有个“韩卢逐狻”的故事:传说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卢,跑得最快且狡猾的兔子叫东郭狻(suān)。一天,韩卢追逐东郭狻绕三山跑了五圈,最后都累得不能动弹。③《下里》《巴人》《阳阿》《采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是乐曲名。④含商吐角:指娴熟而美妙地发出歌声。商、角,古代音阶名。⑤崪:zú,指高山。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玉让其友
让:动词,表示歉意,谦让。B.友谢之,复言于王
谢:动词,致歉,道歉。C.既美其才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欣赏”之意。D.名曰瑶姬,未行而卒
行:这里是“长大,成婚”的意思。6.汉代著名楚辞研究学者王逸曾评价宋玉“能巧辩,善属文”,下列能佐证的一组是①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②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③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
④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⑤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⑥皆好辞而以赋见称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7.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宋玉直接继承延续了屈原诗歌艺术风格,在楚辞方面成就斐然,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B.宋玉能言善辩,面对景差的敷衍托辞,他用韩卢逐狻的典故来设喻批驳;当楚襄王劝其改变文章风格时,他用“曲高和寡”的故事来回答,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文风。C.宋玉作为楚王左右的文学侍臣,官卑职小,但他一再营求,后来也凭着超群的才华,博得了楚王的赏识。D.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宋玉的才华及人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普遍的赞誉,而且得到了习凿齿和司马迁的高度评价。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3分)(2)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3分)(3)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4分)
参考答案
5.A (让,责备)
6.C(①是宋玉请景差推荐自己,②是景差的托辞,④是楚王劝宋玉改变自己的文风。)
7.D (宋玉的人品在当时和后世被赞誉和高度评价与原文不符。)
8.(1)介绍你得到官职的,是我;做官却不合心意的,那就是你自己。
(2)都城里跟着一起应唱(应和)的还不到三个人了。 (3)你何不顺从楚国的习俗,使楚国人重视你的美德呢?
文言参考译文
宋玉,是楚国鄢地人。所以现在宜城还有他的坟墓。起初他追随侍奉屈原,屈原被流放后,他向好友景差谋求侍奉楚王。景差害怕宋玉胜过自己,只是向楚王简单说了说,楚王也只给了宋玉一个小职务。宋玉于是责备景差,景差说:“生姜和肉桂固然是依靠土地生长,但并不是靠土地才有辛辣的味道;美丽的女子固然是靠媒人的介绍嫁人,但不是靠媒人来使夫妻相亲相爱。介绍你得到官职的,是我;至于做官不得意,那就在于你自己了。”宋玉说:“东郭狻是天下最善跑的狡兔,一天能跑九百里,最后仍然免不了会被韩卢追上咬住。但实际上韩卢能不能捉住东郭狻,关键在于猎人的指挥得当不得当而已。如果猎人只是向很远的`地方望一眼给韩卢泛泛(示意)一下狡兔的踪迹,那么,虽然韩卢是善跑的名犬也追不上狡兔啊;如果猎人认真给韩卢指点紧紧跟着狡兔的脚印,并且放开绳子任他追,那么,虽然是善于奔跑的东郭狻也必然不能逃脱。现在你把我介绍给楚王,只是漫不经心地示意了一下踪迹罢了还是认真地指引猎物的脚印并且放开绳子(让我尽情施展)呢?”景差听了立即道歉,重新慎重地向楚王举荐宋玉。宋玉懂得音乐还善于写文章。楚襄王也爱好音乐喜欢词赋(文章),既欣赏宋玉的才华,但讨厌他类似屈原(的文风)。就对宋玉说:“你何不顺从楚国的习俗,使楚国人重视你的美德呢?”宋玉回答说:“从前楚国有个很会唱歌的人,大王听说过吧?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有几千人;中间他唱《阳阿》《采菱》,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也有几百人;最后他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不到十人;歌曲唱到精彩处,低昂自如,优雅无比,节拍和曲调美妙至极,都城里跟着一起唱的还不到三个人了。这就是歌曲越高雅,跟着唱的人越少。”……楚襄王带着宋玉到云梦一带游览,打算让宋玉写一篇关于高唐的文章。看到险峻的山上集聚许多云雾,山峰高耸,云雾飘浮变幻,就问宋玉:“这是什么啊?”宋玉回答:“先王曾经来到这里游览,感到疲惫就白天休息,梦到一个女子,像云雾一样温柔,像星星一样飘忽,似走未走,似飘又停,仔细一看,像西施一样漂亮。先王高兴地询问。她说:‘我是赤帝的小女儿,叫瑶姬,没有成婚就去世了,安葬在巫山的南面,我的魂魄融入草木,化成灵芝。”
篇5:颜之仪阅读答案附翻译
颜之仪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日:“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父协,以见远蹈义忤时,遂不仕进。梁元帝为湘东王,引协为其府记室参军协不得已,乃应命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日:“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 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防、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中弗从。防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防等日:“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玉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各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防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a。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武帝深恨之 恨:怨恨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容
C.奈何一但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D.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 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D. 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常。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C.宣帝去世后,刘防、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四、文言翻译 1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3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4分)
(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分)
参考答案:
8 答案 A(遗憾)
9.答案 A 解析 : A项都当副词“竟”讲;B项前一个“以”是介词“把”,后一个“以”是介词“因为”;C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D项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0.答案 B 解析: “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错
11.答案(1)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犯颜”1分,“见”1分,语句通顺2分)
(2)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夺”1分,“何以”1分,语句通顺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颜之仪字子升,是琅邪临沂人,晋侍中颜含第九代孙。祖父颜见远,任齐御史治书。在朝中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居官称职,为人称扬。到梁武帝执政时,以疾病为由辞官。不久齐和帝突然而死,见远大哭而致气绝。梁武帝深感遗憾,对朝臣说:“我自从顺应天命和顺从人心临政以来,参与干涉天下人事,而颜见远竟至于如此。”当时称赞他忠烈,都为他感叹。
之仪幼年颖悟,三岁时能读《孝经》。长大后,博览群书,喜好写词赋。曾经进献《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手回书说:“枚乘父子都能与梁王游学,应贞两代,都被称赞为有文学才能。我寻求才子,心中的郁塞得到很大宽解。”
江陵平定后,颜之仪按照规定迁到长安。世宗任其为麟趾学士,不久迁升为司书上士。高祖刚设立太子,认真替他选择师傅,选之仪为侍读。太子后来征讨吐谷浑,在军中有不轨行为,郑译等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因而授任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食邑二百户。宣帝即位,晋位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宣帝其后刑法政治乖僻,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屡次冒犯主上的尊严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宣帝十分忌恨他。但由于有旧恩,也一直加以优容。当宣帝杀王轨,颜之仪坚持进谏。宣帝大怒,想将他也处死。后来以他诚实正直而无私心,没有执行。
宣帝去世,刘昉、郑译等伪造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助少主。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刘昉等人草诏而署名之后,逼迫之仪接着署名。颜之仪厉声对刘昉等人说:“主上去世,继嗣之子年幼,朝廷大权应该由才能杰出的宗族掌握。现在皇亲之中,赵王年龄最大,以亲以德来说,都应该寄以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一心尽忠报国,怎么能一下子就将朝庭大权交给别人!之仪只是一死罢了,不能欺骗先帝。”因此刘昉等人知道他不可屈服,于是代替之仪署名而公布。隋文帝后来又索要符玺,颜之仪又正色说:“这是天子的信物,自有主人,做宰相的为什么要?”隋文帝因此大怒,下令带出去,想杀掉他,但是因为他在民众中声望很高,才放掉他。出朝做西疆郡守。
隋文帝做了皇帝,下诏将他征回京师,进爵为新野郡公。开皇五年,任为集州刺史。在任期间州内清平安宁,各民族百姓都很喜欢。十年正月,之仪按例上朝廷去进见。隋文帝见到后就认出了他,命带他到御座前,对他说:“危难时刻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改变节操,古人也难做到,用什么来嘉奖你。”于是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篇6:《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关于《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①木为匵②,葛藟③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④。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①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 ②匵(dú):小棺材。
③藟(lěi),藤。 ④殠(chòu),腐臭的气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亡易吾意 易:改变
B.重废父命 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 矫: 欺骗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为之棺椁衣衾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2.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⑴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4分)
⑵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4分)
⑶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分)
参考答案:
10.A(B.废:违背;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
11.A 都是目的连词(B前 “之”代词,代死人,后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前是代词,后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 前是“将要”,后是“语气副词,尚且”)
12.B
13.见译文。
【译文】
杨王孙是武帝时期的'人。学习黄(帝)、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主张。家中产业上千,生活上供养自己非常丰厚,保养身体无所不至。等到生病临终时,先给儿子留下遗言,说:“我打算臝体埋葬,来返回我的本质,一定不要改变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个布袋盛我的身体,葬到离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贴近土地。”他的儿子想默不依从,但父命难违;想按照父亲的意思办,又于心不忍,就去见杨王孙的友人祁侯。
祁侯给王孙写信说:“王孙您被疾病所苦,我近来跟随皇上去雍地祭祀,未能前去看望您。希望你保持精力,少点忧虑,按时吃药,好好地对待自己,我听说您让儿子将您裸葬,如果死者不知罢了;如果死者有知,陈尸地下,光着身子怎样去见先人?我不赞成您的想法。并且《孝经》中也说:‘人死后要有棺椁衣衾。’这也是古代圣人流传下来的制度,您何必要坚持一己之见呢?希望王孙详审。”
杨王孙读完了来信,回了一封信,说:“听说古代的圣王,因为人情不忍心白白看着他们的亲人故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礼仪制度。现在却超过了古代圣人制定的葬礼,所以我准备裸体埋葬,以此矫正世俗的厚葬风气。厚葬实在无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却争着相互比高,费尽钱财,使财币都烂在地下。有的竟然今天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来,这和在田野中暴露尸骨有什么两样?况且所谓死,就是生命终了时的变化,事物的归宿。回归的能够得其所,变化的能够顺其变,这样的事物就能各自返回其本真。返回本真就是进入一种玄远的境界,无形无声,才合乎道的真理。如果装饰外表来向众人夸耀,用厚葬来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回归的不能得其所归,变化的不能顺其变。这是使事物失去他们各自的归宿呀。况且我听说:人的精神是天赋予的,形骸是地赋予的。精神离开形骸,各归本真,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说的就是‘归’。死者的尸体安然自得独自呆在那里,难道会有知觉吗?用缯帛包裹尸体,装进棺椁与土地隔绝,肢体捆束,口含玉石,尸体不能腐化,渐渐郁结成肉干,千年以后,棺椁腐朽,才得以返还大地,让尸体化为乌有,回归到本真所在。由此而言,哪里用长久做客而不返回真宅呢!从前帝尧安葬时,抠木为棺,用藤蔓当绳索捆绑棺材。他的墓穴往下没有挖到泉水,往上也不散发臭气。所以说圣王容易奉养,死了容易安葬。不在无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没道理的地方花钱财。现在人们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归真返本,不能归返无声无形的境地,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呜呼!我决不这样做。”
祁侯看了信后说:“说得好!”于是,杨王孙死后,他的儿子便将他裸葬了。
篇7:“羿,古之善射者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羿,古之善射者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羿,古之善射者也。调和其弓矢而坚守之。其操弓也,审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发而多中。明主,犹羿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道者,羿之所以必中也,主之所以必治也。射者,弓弦发矢也。故曰:“羿之道非射也。”
造父,善驭马者也。善视其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故术者,造父之所以取远道也,主之所以立功名也。驭者,操辔也。故曰:“造父之术非驭也。”
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明主,犹奚仲也,言辞动作,皆中术数,故众理相当,上下相亲。巧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主之所以为治也。斫削者,斤刀也。故曰:“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束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故曰:“召远者使无为焉。”
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莅民如仇雠,则民疏之。道之不厚,遇之无实,诈伪并起,虽言曰吾亲民,民不亲也。故曰:“亲近者言无事焉。”
明主之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为之在心。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故曰:“唯夜行者独有之乎。”
(选自《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能多发而多中
发:放箭
B.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
罢:停歇
C.言辞动作,皆中术数
中:合乎
D.莅民如仇雠
莅:统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羿,古之善射者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B.善视其马,节其饮食
秦王恐其破壁
C.奚仲之为车器也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明主之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B.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C.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D.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样,调和他治国的法度,掌握必治的规律,所以能做到多办事而事多能办好。
B.奚仲制造的车器之所以坚固耐用,主要是因为选用的器材精良,而且方圆曲直都合乎规矩钩绳。
C.要招来民众,就必须先创造对他们有利的条件。条件好了,不招民众自己也会到来,否则招也不会来。
D.明君能使远者到来而近者亲近,原因在于内心,能做到内心行德,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他抗争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5分)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鸿门宴》)(5分)
参考答案
9.B(罢:同“疲”,疲劳)
10.A(A.者:助词,……的人。B.其:代词,他的,作定语/代词,他,做小主语。C.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我。D.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
11.C(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12.B(“选用器材精良”文中无根据)
13.(1)明君也同造父一样,善于治理他的民众,度量民力,了解他们的'技能,所以建立了事功而人民不感到疲困。
(2)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参考译文】
后羿,是古代的善于射箭的人。他调和好弓箭而坚持掌握着。他操弓时,审明它的高下,掌握必能射中目标的规律,所以能百发百中。贤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样,调和他治国的法度,审明他当废当立而坚持实行,掌握必治的规律,所以能做到多办事而事多办好。规律,是后羿必能命中的凭借,是君主必能治国的凭借。射箭的表面动作,不过是弓弦发出箭枝而已。所以说:“后羿的道,不是射箭啊。”
造父是善于驾驭马的人。他爱护自己的马,调节它的饮食,度量马的脚力,了解它的速度,所以能驶行远路却马不疲累。明君也同造父一样,善于治理他的民众,度量民力,了解他们的技能,所以建立了事功而人民不感到疲困。所以,技艺方术,是造父驶行远路的凭借,是君主建立功名的凭借。至于驭马的表面动作,不过是掌握马的缰绳罢了。所以说:“造父的技术,不是驾驭啊。”
奚仲制造车器,方圆曲直都合乎规矩钩绳,所以机轴都很合适,用起来牢固快速,做成的器具坚固持久。明君同奚仲一样,言词动作都合乎方法策略,所以各项治理都很适当,上下互相亲近。技巧,是奚仲能制成车器的凭借,是君主能治好国家的凭借。至于木材的砍削,不过是刀斧的动作罢了。所以说:“奚仲的技巧不是砍削啊。”
人民,有利就到来,有害就离去。人民趋利,就像水往下流一样,不管东西南北。所以,要招来民众,先创造对他们有利的条件,虽然不招而民众自己会到来。如对他们有害,虽然招却不来。所以说:“招远方的人要以德化人。”统治人民要像对待父母一样,那么人民自然会亲近和爱戴他。用纯厚来治理他们,用实惠来对待他们,虽然口里不说我亲近人民,人民也是会来亲近的他。如把人民当作仇敌一般统治,那么人民自然就会疏远。治理他们不用厚道,对待他们没有实惠,欺诈和虚伪都用上了,虽然口头上说我要亲近人民,人民也是不会亲近的。所以说:“亲近近处的人要顺其自然。”
明君能使远处的人到来而近处的人亲近,作用在于内心。所谓“夜行”意思就是“心行”。能做到内心行德,天下就没有人能够与他抗争了。所以说:“只有履德而不事张扬的人能拥有这种品德。”
篇8:宋人有酤酒者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人有酤酒者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5分,每题3分)
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③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④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酤(gū):同“沽”,卖。②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③县:同“悬”,挂。帜:指酒旗。④社:古指土地神,民间常筑坛植树而祀,以祈求幸福。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阤(zhì):崩塌。
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焉得无壅 壅:堵塞。
B.而狗迓而龁之 龁:咬。
C.治国最奚患 奚:何。
D.著然不售 售:卖。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B.①君亦见夫为社者乎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何为其然也
C.①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D.①明为己者必利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怪其故 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内:名作状,对内。
C.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怀:名作动,怀藏。
D.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阐明。
2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揭露和鞭笞封建社会中常见丑恶现象的一组是
①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
②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③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④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
⑤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
⑥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故事中都穿插了抒情,激情洋溢。在形式上,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抒胸臆,后者则是融情于管仲对齐桓公的回答中。
C..最后一段综合两个故事的寓意,文末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向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D.寓言故事本身还包含着这样的哲理:看问题要有全面的观点,如果我们在观察问题时遗漏了某个重要环节,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答案:
21.A(壅:蒙蔽。)
22.C(A.表判断;表停顿。B.建筑;因为。C.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D.的人;定语后
置的标志。)
23.D(使动用法,晓谕)
24.D
25.B(应是“两个故事中都穿插了议论,夹叙夹议,相得益彰。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接议论。”)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人,量酒量得很公平,接待顾客很恭敬,造出的酒很甜美,悬挂的酒旗也很高,但是酒卖不出去,酒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他向里巷中知情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的狗凶猛吗?”(卖酒的人)说:“狗很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家害怕啊!有时叫小孩怀藏着钱,提着壶罐来买酒,而狗迎上来就咬他,这就是酒变酸了而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一个国家也有狗。有道术的人,怀藏着他的道术,想用道术来晓谕大国的君主。大臣就是那猛狗,迎上来咬他。这就是国君受到蒙蔽挟制而有道术的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 所以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社鼠啊!”齐桓公说:“为什么担心社鼠呢?”管仲回答说:“您可见过那建筑社坛的情形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在里面穿行,用烟火熏它却恐怕烧坏了木板,用水灌它却恐怕泥土崩塌,这就是社鼠不能抓获的原因。现在国君左右的人,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百姓中搜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恶,对内窥探国君的情况去告诉在外的权臣。在外的权臣和在内的国君左右的人互相倚重,靠群臣百吏的贿赂而变得富有。不诛罚官吏,他们就会破坏法令制度;诛罚他们就会使国君不安。国君左右的人依靠国君握有重要的权势,这也是国家的社鼠啊!”
所以臣子握有权柄就会专擅政令,明显为自己效劳的人就一定使他获利,不为自己效劳的人就一定损害他,这也是猛狗啊!那大臣作为猛狗而咬有道术的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却不察觉。像这样,国君哪里能够不受蒙蔽呢?国家怎么能够不灭亡呢?
篇9:河中石兽原文翻译与阅读练习附答案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篇10:河中石兽原文翻译与阅读练习附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⑨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 ;问今是何世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 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翻译下列句子。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1.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⑧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④本来 ;。
2.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A项第一个“是”意为:这;第二个表判断;B项两个都是“被”之意;C项第一个为代词,代这件事;第二个代词,代石兽;D项第一个意为:在;第二个意为:比。只有B符合。)
3.(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4.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8古汉语知识
古今异义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因为。 例句: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临: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对下,强对弱)
临溪而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
东临碣石(山名),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到,至。
执策而临之。——唐•韩愈《杂说》。 面对(上对下,尊对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乃: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而,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是,就是,原来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竟然。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这样,如此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你,你的
词性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
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通假字
钯:通“耙”,耕地的农具。
篇11:《吴起者,卫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吴起者,卫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⑥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统领,率领
B.方是之时 这,这个
C.亲万民,实府库 实用
D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不
9、下列句中加点的“所以”与例句中的“所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A.所以动心忍心,曾益其所不能
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0、下列对吴起形象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善于与人比较,喜欢争高下
B.性情率真,心胸开阔
C.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D.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参考答案:
8.C
9.D
10.A
11.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
(乐,谋,孰与各1分,全句4分)
文言文翻译: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 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 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篇12:《袁盎者,楚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袁盎者,楚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楚人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楚人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楚人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楚人袁盎明绛侯无 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楚人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楚人袁盎,楚人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 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楚人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楚人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 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楚人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 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 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 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 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 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
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楚人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楚人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楚人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楚人袁盎,楚人袁盎 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楚人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楚人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已而绛侯望楚人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试题答案:
4.D
5.B 谥号有褒有贬,周厉王的“厉”是贬义,“杀戮无辜曰厉”。
6.D “楚人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楚人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楚人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坐垫(座位)向后拉了一些,引,拉,却,后退,这样慎夫人就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了。从下文也可以看出,楚人袁盎强调妾主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7.(1)译文: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楚人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或说我坏话)!”楚人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注意“已而、望、而、廷毁、谢”的翻译)
(2)译文: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一个宦官(直译为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的人也可)同坐一辆车呢!”(计分点:①“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之意;②臣闻……者,……豪英,为判断句;③“汉虽乏人”之意;④独奈何……,固定句式,译为:为什么单单要和……或为什么唯独要和……;⑤刀锯余人,译为:宦官,或受过的人,受过刀具切割的人均可)
译文:
楚人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吕后时期,楚人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楚人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目送他。楚人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楚人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楚人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楚人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楚人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楚人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楚人袁盎倾心结交。
楚人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因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楚人袁盎,楚人袁盎为此感到忧虑。楚人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楚人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楚人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楚人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内室。楚人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厚厚地赏赐她。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楚人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楚人袁盎黄金五十斤。
但是楚人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 《奕喻》阅读答案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共12篇)】相关文章:
《礼记·杂记》原文阅读2023-03-26
《阿福》高中阅读练习附答案2022-11-30
嗜酒的祸作文2022-11-30
《苦楝花开》高中阅读练习附答案2022-08-29
南海旅次阅读练习附答案2022-11-29
梅花魂阅读练习附答案2023-10-21
《淮南汜论训》阅读答案2023-05-11
《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措施》阅读练习附答案2022-12-14
读《齐物论》有感2024-01-30
友人的阅读答案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