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时间:2022-11-22 07:54: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精选10篇)由网友“钰yuji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篇1: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近些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翻译渐渐转向了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本文选取从认知心理学入手,通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翻译过程中的图式加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文章从<红楼梦>的`两个译本中选取例子,对翻译中的同化和顺应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作 者:罗倩倩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中国,北京,1000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9) 分类号: 关键词:图式加工   同化   顺应   翻译过程  

篇2: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解读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解读

古今中外学者对翻译的方法和标准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不同的主张各行其是或互为矛盾.关联理论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给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式,给各类翻译活动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不会自相矛盾.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通过重新匹配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实现明示一推理过程、寻找最佳关联性等措施,使直译、意译、替代、直译加注释等翻译方法得到了完美的解释.所以关联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作 者:施建华 孙靖  作者单位:施建华(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孙靖(浙江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DIA &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 15(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信息意图   交际意图   明示-推理模式   关联性  

篇3: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跨丈化交际活动,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这一理论无疑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的“创造性叛逆”两方面.

作 者:马福华 MA Fu-hua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刊 名:衡水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10(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篇4:关联理论视角下影视剧字幕的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影视剧字幕的翻译

本文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考察影视剧字幕翻译,指出由于其自身的艺术形式,影视剧字幕翻译必须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经济翻译,灵活处理文化问题,重组文化意象的.明示和隐含意义,最终目标应是为译语观众创造最佳关联的字幕.

作 者:曾华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年,卷(期): 8(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影视剧字幕翻译   经济翻译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篇5:浅析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研究论文

浅析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研究论文

“戏剧”是个宽泛的概念,人们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它加以定义。在维基百科中“,戏剧(drama)”被定义为“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者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在《大美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一种意由演员表演表现的文学形式”。戏剧写作的重要性最终使得很多戏剧都以文本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因此,这些戏剧的文本,无论以何种形式问世,人们都将其作为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融的历史中,戏剧翻译对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推广、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英美戏剧作品的翻译而言,它已经成为我国翻译文学中的重要一员。然而在中国,在学者的翻译过程中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对研究术语理解不透,以及译者观念陈旧等因素使得国内翻译研究,尤其是戏剧翻译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戏剧翻译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20世纪70年代巴斯奈特在相继参加了文学研讨会和翻译研讨会后,发现人们讨论翻译的术语落后、观念陈旧。在国内,人们对于翻译的研究,仍局限在一个价值判断式的讨论和批评中,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和度量。译者通常只是根据自己对于戏剧翻译标准的理解,将其自身的戏剧翻译规范作为准绳,进而对他人的翻译作品进行比较,指出问题,找出异同。至此,研究就地止步。目前而言,在英美戏剧翻译实践中,每年只有极少数未曾被翻译过的作品问世,大多是译者根据所掌握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实践翻译,通过对文本的中西文化对比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自身对该剧目文本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从实际翻译结果来看,过多注重戏剧翻译方法的研究在推动英美戏剧的翻译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并没有从本质上促进其发展。

此外,戏剧文学作为世界文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中应体现出其具有的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然而,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以文学翻译的角度去审视当前我国翻译学者的研究,发现其对英美戏剧汉译的考察、研究和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关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英美戏剧汉译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地位也有所忽视。

二、戏剧翻译研究的意义

事实上,英美戏剧翻译作为我国翻译文学和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对文学发展的推动发挥着积极作用。自中国话剧诞生的那天起,西方戏剧(包括英美戏剧在内)就影响着其发展,并随时受到英美文学翻译的'推动和制约。我们有必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上看待英美戏剧翻译,使其成为我们戏剧文化建设乃至文化产业建设的新的发展分支,为祖国文化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

三、语用学翻译理论与戏剧翻译

1、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人们在20世纪末期逐渐认识语境研究是不能脱离对语言意义的研究的。因此在此基础上,一门专门研究语言运用和语言载体相互关系的学科—语用学逐渐发展为相对独立学科,随着语用学发展的普及性,人们逐渐将其主要理论框架运用到对戏剧翻译的研究中。

英国哲学家奥斯丁(J.Austin)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的言语行为理论得到推广和发展,他对这个理论的各个侧面进行了探索,其中一些看法为后来的翻译研究奠定了基础。哈蒂姆认为,对于翻译而言,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对戏剧翻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言语行为理论通过与针对主要以研究原有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为主要内容的语言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言语行为理论顾及到了舞台表演者所表达的语言即台词在不同层次水平的观众心中形成的不同理解,相对于传统语言研究,其增加了对不同观众内心感受的考虑;它既照顾到了译者对原有文本意义的表达,也考虑到了文本文字下隐含的深意。

2、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何自然指出,进行翻译的第一步应先理解原文。译者对原文理解准确的基础是对原文语境的把握,通过对原文语境的分析研究,发现原文与其所在语境之间的联系,最终体现原文的语境效果。戏剧翻译是双重推理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即构成了三元关系,由于原作者与译者、读者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的不同,通常使得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语境和内容不能正确的、直观的被译者所体会,因此,读者从译者的作品中体会到的语境就不尽相同。同样,被视为社会文化多元体系和世界文学翻译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翻译文学,在发展中依然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诗学和多元化社会系统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方位对其进行研究。

3、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和戏剧翻译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法国兴起了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致力于对文化结构的束缚性、封闭性进行解除,主张对问题的研究应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其中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学者一直视翻译为研究语言差异的平台,试图运用翻译学多元理论研究语言和哲学。解构主义的思潮不仅影响到了翻译研究,也影响到了戏剧创作。解构主义能够对文本作者、原文本是否具有权威性以及翻译者是否能忠实于原文等内容进行释义。实践证明,在导演掌控整个剧组、“一剧之本”被结构的双重情况下,剧组相关人员对戏剧译本的最终面貌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因此,在我们对世界戏剧文学(包括英美文学)在理解和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始终保持对文学艺术发展的观察和信息获取,及时掌握国外戏剧翻译发展的动态,并通过对国外优秀戏剧文学的翻译实践提取精华,促进我国本土戏剧的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建设中的一支劲旅,对翻译文学的蓬勃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篇6:认知图式视角下阿甘的思维风格

认知图式视角下阿甘的思维风格

关键词:思维风格 自我图式 事件图式 群体图式

摘 要:认知图式理论关注人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空间认知结构,这为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或叙述者的思维风格提供了新思路。《阿甘正传》的主人公阿甘,由于本身智力缺陷和奇特的生活经历,形成了独特的自我图式、事件图式和群体图式。逐一分析这些图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阿甘的思想和情感,而且有助于理解作品在滑稽、荒诞之中寄寓的严肃主题。

一、引 言

认知心理研究领域关于图式概念的理解目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把它看作知识表征形式,专指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存储和处理,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组织起来的完整的信息系统。{1}这种作为相关知识和信息网络的图式已被广泛应用于阅读理解、听力理解、词汇习得、翻译和文化教学等的研究中。{2}另一种则更强调身体及环境的互动,强调以空间为基础的认知结构,这不仅为深入探讨人类的个性化心理和认知状态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平台。思维风格是认知状态在语言上的表现,对它的研究正经历着由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到对心理探索的发展{3},因此有理由相信图式理论必将在分析人物或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中发挥作用。阿甘是温斯顿·格卢姆成功塑造的一个具有独特思维风格的“天才白痴”形象,本文将以他与众不同的图式体系为切入点对其思维风格进行解读。

二、阿甘的自我图式

人们在经验积累中,会逐步形成对自己的品质和特征的概念,这种概念被称之为自我图式。阿甘天生就是白痴而且一直被当作白痴对待,因此“白痴”的概念就成了他自我图式中必不可少的脚本。自我图式是人衡量自己的纬度,也是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加工的标尺。{4}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白痴,阿甘从不掩饰自己是白痴和自己对白痴的想法。小说伊始,他就用了几段集中讨论白痴的话题。他用“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来归纳概括自己的白痴生涯,用“我个人宁愿把自己当作是个弱智,或是什么的——绝不是白痴”定位自己在白痴群组中的位置。阿甘坦言自己反应迟钝,但他同时认为自己“可能比旁人以为的聪明得多”,原因是“我脑子里想的东西跟旁人眼睛看见的有所不同”{5}。

自我图式在不断激活和修正中逐渐成为广义思维模型的一部分,并开始在很多认知过程中起作用,如组织记忆,凝聚注意,解读经验和系统行为。阿甘是从一个白痴的角度讲述自己的历险故事的,其间他不失时机地倚傻卖傻,运用自己的白痴图式来抒发对周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一开始,阿甘就致力于树立自己的白痴形象和确定白痴的视角。他援引实例说明自己如何无知和天真:帮人推了十一二车土,只领到一块钱工资却还要对人说“谢谢”;自己唯一的学问是对白痴略有所知。他列举了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白痴形象,认为他们“都比旁人以为的'聪明”。并在做出此评论之后,故意用“嘻嘻”的窃笑突出他的傻。随着白痴图式被激活,阿甘对他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一系列率真而刻薄的评论,这为理解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提供了鲜明的线索。

阿甘生命中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傻瓜”学校接受初等教育。在这所满是“各种程度的弱智,癫痫病患者”的古怪的学校里,老师让他们用手指画画,做小东西,教他们系鞋带和如何不打翻食物等。他们所念的所有的书就是“如何识别路标和分辨男女厕所”。这就是一个傻瓜眼中的傻瓜学校。阿甘认为这样的学校并不太坏,因为它阻止了一群弱智四处乱跑,避免了他们惹人烦。对于学校这一办学宗旨,阿甘表示出万分的理解。“这个道理连我都懂”,阿甘在解嘲自己的愚蠢的同时,更是透过这种辛酸无奈的话语表达了他对这种所谓教育的不满和谴责。成为足球运动员是阿甘生命中另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而对它的叙述和评论使我们对阿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阿甘对足球规则、打法一无所知,却偏偏被教练选中,而入选的理由仅仅是他的身高和体重。练球时,队员们猛追拿球的阿甘,他拼命奔跑,一连闪过了七八个人,这让教练激动不已。而阿甘则认为他太大惊小怪了,对他而言这只是本能而已。他的轻蔑在“哪个白痴不会”中显露无遗。进入大学后,阿甘对足球的理解并没有丝毫长进,他对教练战术部署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这个家伙是玩真的”层面上。

大学里,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这里到处是灰尘和脏污,宿舍里人干的事连傻瓜学校都不会容忍——他们拆马桶,把尿尿在地板上,甚至把马桶扔出窗外。这段经历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阿甘与柯蒂斯之间的冲突。阿甘从进入宿舍的第一天起就被柯蒂斯排斥,他几乎无法与柯蒂斯相处,柯蒂斯“说话总是夹杂了太多的脏话”,阿甘费尽心力也无法理解他。他们的冲突在“汽车”事件中达到了顶点。柯蒂斯换轮胎时把螺丝帽掉进了下水道,他为此一筹莫展,这时阿甘建议把另三个轮胎各取下一个螺丝帽以支撑到训练场。就是这样一个愚蠢的建议也让柯蒂斯感到受了伤害,因为在他看来阿甘是个白痴,不配想出那个主意。对柯蒂斯的反驳又是阿甘白痴图式的结果,“我也许是个白痴,但起码我不笨”。与前几次的开诚布公相比,这句中阿甘的自我认同程度由于“maybe”的运用有所降低,但讽刺的意味却大大加强。阿甘否认自己笨,这是对所谓聪明人的自以为是和愚蠢的公然抨击和尖锐嘲讽。

之后阿甘一次次地被置于令人惊异的境遇中。在这些具有历史意义而又滑稽可笑的事件中,他的痴傻没有成为前进的障碍,却成了成功的助产士。继成为越战英雄后,阿甘被选中参与美中乒乓外交。五角大楼的官员告诉他此次事件非常重要,人类的未来也许就在此一举。由于缺乏外交图式,阿甘根本无法把人类的未来与自己联系起来,“我只是个可怜的白痴,如今我却得照顾全人类”。白痴图式中注入了新的元素,阿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这种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以及话语中的自悯自怜,无不彰显出个人渺小与责任重大的巨大反差。阿甘又一次使用白痴图式来揭示自己的思想,对政策的荒谬性进行尖刻辛辣的讽刺。

越南战争是阿甘最痛苦的经历之一,此间他经受了很多的磨难,而且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布巴,因此他对战争充满憎恶。除了憎恶战争,阿甘对选举也颇有微词。因为傻,他被吹捧为“社会中坚”;因为傻,他被推举为参议员候选人。阿甘的竞选演说是由人代写的,尽管他们煞费苦心,但在阿甘看来也只是一篇“没什么意思”的东西,阿甘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竞选的盲目和荒唐。之后他再一次激活了白痴图式“我又懂什么呢?我只是个白痴”。解嘲自己的无知使得对所谓聪明人及他们所进行的轻浮且毫无意义的选举的揭露更加深刻。

三、阿甘的事件图式和群体图式

图式是结构化了的背景知识,由空位(slot)和默认值(default values)两部分组成。{6}因此,人们经历新事物时,会自觉启动已有图式进行推理和预测。新信息越是符合已有图式,越容易预测,反之就会导致理解的失败或偏差。通常错误的理解会使旧图式得到更新,有时甚至会构建出新的图式。{7}除自我图式外,人脑中还存在着人的图式,角色图式,群体图式,事件图式等不同图式{8},他们无一例外都遵循这一规律,并且通过文本结构表现出来。

事件图式是反映有关某类事件及其子事件发生、发展的认知结构。{9}当认知主体受到外来事件变量刺激时,即调动对于该类事件的既有认知经验,并对该新变量进行解释。小说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阿甘与詹妮在电影院看电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杀人和枪战的场面,阿甘觉得很好玩儿,不时哈哈大笑。他的大惊小怪和愚蠢让詹妮觉得很尴尬,她不想被人看到自己和这个人在一起,于是使劲缩进座位里,后来干脆蹲到了地上。阿甘经常被人嘲弄,对不好意思或困窘一无所知。正是由于缺乏困窘图式,阿甘无法对这个情形做出正确的判断,他误以为詹妮从座位上掉下来了。理解的偏差建构了“摔倒”图式。新图式一经触发便开始作用于阿甘的行为——他伸手抓詹妮的肩膀要把她从地上拉起来,结果忙乱中撕破了她的裙子。善良的天性加上新图式的作用,阿甘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推断——他伸出另一只手去帮詹妮遮住走光的部位。这使得詹妮更加窘迫,她开始哼哼啊啊,发疯似的挥舞胳膊。“摔倒”图式仍在支配着阿甘的行为,直到骚动引来别人的注意,他还没有忘记抓住詹妮,“免得她再掉到地上或是衣服迸开”。困窘图式的缺失和“摔倒”图式的建构为解读阿甘的思维风格再次提供了佐证:一方面,他不谙世事,懵懂无知;另一方面他天真善良,热诚可爱。但阿甘绝非完美之人,这从他图式中的诸多污秽可见一斑。他对自己的粗鄙和龌龊毫不掩饰,阅读老师是他展现“新我”的第一个靶子:“她人又好又漂亮,我不止一两次对她动过邪念。”由于性意识早蒙,男女之事成了阿甘图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了彰显本真,叙述中他不时或直白或暧昧地运用这一脚本,整个小说显得淫秽荒诞,但同时讽刺的意味更加强了,阿甘的形象也更加丰满逼真了。

群体图式是关于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或社会范畴的图式,往往表现为对其属性或行为的刻板认识{9}。而阿甘的群体图式则反其道而行之,这为理解他独特的思维风格再次提供了线索。其中,军队图式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为了形成对这个新群体的认识,阿甘充分调动了他原有的知识体系。他把军队与自己之前遇到的群体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部队的个性化理解:“那些军队里的人比其他人吼得久,声更大。而且话更刺耳。他们从不快乐。还有,他们并不像教练们会埋怨你笨、傻——他们对你的私处或是肠子蠕动的情况比较感兴趣。”大声的吼叫,淫秽的话语,粗暴的态度和特殊的兴趣构成了阿甘的军队图式,这与大家对军队的刻板印象(整齐有序,纪律严明)大相径庭。军队群体图式的异化把阿甘的蔑视与鄙薄显露无遗,他讽刺的矛头直指军队的卑劣、龌龊、粗俗和蛮横。越战的经历更加丰富了阿甘的军队图式。战争中,美军的行动始终盲目而混乱:“一百五十个左右大男人全部光着屁股排成长长的一行趴在地上蠕动”;“我们奉命滚出散兵坑,取了衣服和武器准备攻击”;“越共又开始炮轰,我们不得不趴在那片粪便上。”阿甘对美精锐部队查理连的评述更是入木三分,“日暮时分我们奉命登上一座山脊解救‘查理连’,该连不是被越共困住了,就是困住了越共——这要看你的消息是来自《星条旗》还是纯凭目力所见的惨况”。越南战争给阿甘的军队图式增添了新的元件:自私虚伪,厚颜无耻,颠倒黑白,为了蒙蔽视听,竟不惜谎报胜利。作为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的军官也未给阿甘留下什么好印象,“我认识的少尉大多数跟我一样头脑简单”。自贬的同时,阿甘更是无情地嘲笑了军官的浅陋和愚蠢,在他看来,这群人并不比傻瓜强多少。

四、结论

图式不仅是人们感知和组织生活经验的架构,也是解释思想、情感与行为的架构。阿甘独特的图式体系和与众不同的思维风格是由智力的缺陷、环境的糟糕和经历的奇特的共同造就的,反过来这些图式又成了他推断、评判周围事物的标准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分析他的自我图式、事件图式和群体图式使我们真正走进了这个“白痴”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的行为与情感,从而更好地把握了作者在荒诞之中寄寓的讽喻主题。

篇7:图式-信息理论观照下的翻译

图式-信息理论观照下的文本翻译

图式作为康德之哲学认识论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中心概念,从哲学和心理学领域进入语言、信息和文化领域,为翻译提供了宏观视域,开拓了新的理论解释空间.翻译是以原文本为一端、以译入语读者图式为另一端双向的意义构建过程,涉及横向参照与纵向追踪两个维度,译文是原文信息在译语文化图式中的语境化,是隐文本和显文本经同化与顺应后平衡的产物.图式作为一种隐性信息和文本的显性信息共同构成翻译的对象.图式不仅参与原文向译文的.显化赋形,也构成文本翻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对仅以显文本为出发点的忠实和主观性等理论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作 者:王克友 王宏印 WANG Ke-you WANG Hong-yin  作者单位:王克友,WANG Ke-you(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王宏印,WANG Hong-yin(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71)

刊 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图式   信息   翻译过程   文本  

篇8: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论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关联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并就此为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基于应用翻译具有信息性、劝导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本文应用关联理论的相关原理,指出在应用翻译过程中,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应利用自己认知语境的各种信息知识推导出原文的暗含意义或交际意图,找出语境和信息的最佳关联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再以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为准则,对译文进行最佳关联的取舍,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关联,实现应用翻译传递信息的目的。就此本文提出了应用翻译的一些翻译策略,如替换,改译,增译,补译,摘译或将信息重组等方法,以实现译文和交际目的的最佳关联。

【论文关键词】关联理论;应用翻译;应用翻译策略;关联性

一、引言

二、应用翻译及其特点 从应用翻译的特征来看,“信息性,劝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方梦之[J],)。信息性,是指这类文本主要传递文本的客观信息和形象;劝导性旨在唤起读者去体验去行动,如广告劝导人们购物,旅游介绍劝导人们去参观旅游景点,在功能上,出于功利的目的更倾向于译文而非原文;匿名性指原文作者大都处于匿名的状态,和文学翻译相比,缺乏“个性”,有一定的写作模式。

应用翻译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不是展示译语语言文化异彩的场所,不提倡所谓‘异化’和‘诗学效果’”(贾文波,:277),而应该尽量去缩小原语和译语由于文化,语言思维等不同所引起的差异,努力减少信息交流的障碍,达到应用翻译交流信息的目的。

三、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它要传递的是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 听话人为了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将信息纳入无误的明示——推理模式中进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intention)与译文读者的企盼(expectation)相吻合”(林克难,1994)。为做到这一点,译者必须担负双重推理的责任。首先从原文字句中体会原文作者的意图,即原作者企图通过这些字句传达给受体什么假设。译者应解读原文的明示信息,对其暗含意义结合语境进行推理,找出语境和信息的最佳关联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同时译者还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即原文企图传达的语境信息是否在译语中存在,如果存在,是否需要译语读者费力地调出语境,是否能达到“最佳关联”,然后译者向译语读者进行明说并表达其暗含意图。在表达过程中,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对译者明说后暗含意图的推理。由于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存在语言、文化、思维等的差异,所以认知环境不可能完全一样,译者为了使译文读者达到最佳关联,译者应对译文进行处理,以使译文读者从语境中获得最佳语境效果。

四、关联理论翻译观下的应用翻译策略

(一)替换,改译以实现译文的最佳关联

在不同的语言交际中,由于原语作者和译语读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早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互明的共同认知环境”,译者首先要解读原文的暗含的意思,然后为目的语读者提供译语的最佳关联。对译语中缺失的文化形象,可以用替换或改译的方法寻找译语读者和译文的最佳关联,如“有钱到处是杭州,没钱杭州凉飕飕”的译文“With a heavy purse ,everywhere is paradise for you, but with an empty purse, paradise is miserable for you.”在中国文化中,很容易将杭州和天堂联系起来,因为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在翻译中,如果把杭州直接音译为“Hangzhou”,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译语读者很难将“Hangzhou”和“天堂”相联系,就无法实现最佳关联,故作者在此用了改译的方法,改变形象,以实现最佳关联。

(二)增译,补译以实现译文的最佳关联

为了保留原文的特色和个性,我们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但是对于译语中缺失的文化语境,我们可以采用增加注释或阐释的方法,即保留了原文的特色,又消除了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认知语境中的障碍,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功能。

例1: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It is gook luck for anyone to be born in Suzhou with the most promising living environment, to dress himself in Hangzhou with the most beautiful silk clothes, to dine in Guangzhou with the most delicious food, and to die in Liuzhou with the most elaborate funeral.

“苏州”、“广州”、“杭州”“柳州”都是中国的城市名,在这里无法采用转换形象的方式改译,如果采用音译或直译的方法,译语读者无法知道为什么要“生在苏州”……,采用解释性的增译方法,可以跨越理解的鸿沟,将暗含的意思表达了出来。

(三)摘译,缩译或将原文信息重新组合,以达到最佳语境关联

摘译强调的是保留原作中重要的或译文读者感兴趣的信息,删除那些次要的、可有可无或表达重复的冗余信息。缩译即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压缩,用更精炼的语言将原作译出。

由于原语和译语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必然存在认知环境的差异,如果将原语的文体风格和句型结构不作改变,原封不动地翻译,译语读者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知道其意图,就违背了关联论“最小最大”原理(“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因此,“译文只能根据交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期待,用蕴含译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来取代原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义’而舍‘形’,将原文表达交际意图的主要信息予以明确表达,不然难以达到读者与译文的最佳关联。”(贾文波,2004:289)

例2:仿真绣《耶稣像》堪称苏绣极品,为近代绣界宗师沈寿于198月以油画为范本绣制而成。绣品中耶稣神色微妙,肌肤质感细腻,头发飘然若飞,尤其是他的一双眼睛,深藏忧戚,极为感人。沈寿大师创作的这一作品,用色多达111种,劈丝线细达七分之一,针法也复杂多变并有大胆突破。

The exhibition also displays the embroidered Portrait of Jesus by master Shen Shou, based on an oil painting in August 1914. The embroidered picture uses 111colors, split silk threads, and complicated stitches. The smooth skin, flying hair, and in particular, the melancholy eyes of the embroidered Jesus, are a visual feast.

为达到最佳语境效果,译文将一些不影响信息 分析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 分析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分析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 更多内容源自幼儿

传递的部分删去(划横线部分),摘取了一些重要信息,并按逻辑层次对原文语序作了相应调整(原文第二句和第三句),这就顾及了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为达到最佳关联提供了充分的语境。

五、结语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从更高层次上对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探讨,对以传递信息为根本目的的应用翻译尤具指导作用。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译者的认知推理过程。在应用翻译过程中,作为主体的译者应发挥其主体性,应用一些翻译策略,减少信息传递中信息的损失,消除译语读者因认知语境差异获取信息的障碍,达到译文和交际目的的最佳关联,实现应用翻译传递信息的目的

篇9: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报道解释性翻译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报道解释性翻译

文章从关联论角度为解释性翻译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寻求理据,从三方面探讨了关联论视角下的“解释性翻译”:为达到交际双方“互明”进行解释性增译;因认知环境差异进行适当简化和删减;运用间接翻译对原文进行调整和重组.从而说明关联理论对“解释性翻译”具有充分的.解释力.

作 者:陈芳蓉 Chen Fangrong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刊 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8(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对外报道   解释性翻译   认知环境  

篇10: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学翻译中隐含意义处理

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学翻译中隐含意义处理

文学翻译中隐含意义的处理是译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关联理论对含意的`本质给出了全面的诠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含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般来讲,文学翻译中含意的处理过程实质就是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需根据译文和原文读者认知语境的异同来灵活处理,使译文读者能从译文中取得最佳语境效果.

作 者:朱华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7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4) 分类号:H3 关键词:隐含意义   文学翻译   最佳关联   认知语境  

EFL环境下的文化图式建构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论文

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与语言教学论文

心理语言学隐喻理解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报告

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论文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

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
《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图式加工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过程(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推理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论文2023-05-06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2022-05-13

高职英语听力课堂的人文教学探索2022-06-30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精选2023-08-12

食品类网店命名的语言学研究论文2022-08-24

CLT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2022-05-06

英语请求书信语篇模式分析2023-02-01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评语2024-05-22

毕业论文英语专业范文2022-05-07

词汇语境线索与语篇理解2022-08-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