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共15篇)由网友“玛丽亚404男孩”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我国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浅谈我国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
把握三个基本环节,实现有效教学《教育探索》012期作者/葛军本文总字数:3849字
葛军
(南京师范大学a.附属实验学校b.教师教育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本然要求。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执行规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把握“核心问题的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达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规范;核心问题;达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58-02
追求有效教学,理应是教学的本然要求,现在似乎成为一个“新生事物”,甚至被奉为“创新”之口号,这值得警惕,不能认为只有新课改下新课改的人才能创新出“有效教学”这个词。其实,恰是新课改中存在着课堂教学有效程度受到轻视的现象,使得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是趋于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局面。因此,我们分析了多年来人们在追求有效教学方面的努力方式,认为面对大市区域内(也可类推至全省区域内)前学习水平(即进入该学段前的)处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应紧扣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自觉遵守教与学规范、实施核心问题的教学、时时处处追求较高的教学达成,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教学,我们经过六年多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执行规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
规范是保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规范,是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有效的基本保障。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反映,一堂课上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好,但因学生学习规范遵守的程度较低,教师觉得课堂教学未能顺利开展,因而感觉此堂课多少有点可惜。由此,还会导致教师讨厌或放弃“差生”。当下,教学秩序和纪律已是教育领域频率最高的讨论话题…。
课堂有效,源于教师和学生对规范的遵守。有规范才有师生的空间;有师生的空间才有师生的创造性发挥,才有师生教学目标的追求与达成;而较高目标追求与达成,恰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体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要求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动作的达成。比如美国中小学生守则中的条例就是细化可操作的。
我们从教师的备课、课堂的教与学行为、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和《学生学习基本规范》。《学生学习基本规范》从课前预习到上课听讲、回答、笔记、“三本”(练习本、错题本和课堂笔记本)、行为规范以及课后作业都对学生提出了规范要求,每节课都有督导人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督察。《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行为规范、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确保规范的实施和教与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采用全员参与、全员督导、全员促进的策略,来执行所制定的规范。学校督导、年级组、班级及学科教师组齐抓共促,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提醒、及时促改。经过坚持时时抓,日日促,学生由不自觉、有反复,进步到半自觉、少反复、互相纠,再进步到自觉但偶有反复,进而达到自觉营造氛围、自觉纠正的状态,学校逐步形成了执行规范的良好氛围,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二、把握“核心问题的'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教什么才有效,这个问题如今被热热闹闹的怎么教的讨论所掩盖,其实教什么才是本质的,然后,才是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从教学的历史脉络看,自古以来我国在教法上的研究就先于、优于西方,如今若能及时传承并发扬光大,不生吞国外的教学方式可能更为有利。因为国外的教学方式的文化背景与我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甚至差异很大。至于教什么,姑且不说书本上内容的选择是否真的科学合理、适合来来,单就某阶段学习内容而言,这部分内容中基本问题是什么,从怎样的角度去认识这一基本问题,解决这样的基本问题运用怎样的基本方法,得到怎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与结论可以用来处理同类或他类问题吗?所得的结论的反面又是什么情形呢?等等。这都是我们教学时应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笔者将其称之为“核心问题”,“它是在学科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长力的那部分问题(内容)”‘副。核心问题,亦如日本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先生认为的,学习者走上社会后,“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若培养了这方面的素质的话),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3]。核心问题是以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规律、实验等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为“内芯”的。在把握了核心问题教学的前提下,辅之以适合学情的教法,就可以容易地、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必然是教核心问题,让学生掌握这样的核心内容。
那么,如何引导教师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呢?思路是加强研讨,积累自我认识,同时强化团队研讨的功能。首先,要求教师(尤其是新手)熟悉5年的高考题(或中考题),就每一个基本知识点,认识其在考题中出现的频率,从而理解与把握测试的要求与做法,这是因为高考(或中考)中基本必考的知识与方法必然是学科、学法及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的体现。其次,将考题归类,分析各自解答的共同点与/i帆妊?再次,分解出各自知识点在考题中的表现层次。山£后,就同一知识点归纳出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结方式,以及昕体脱出的不同方法的运用。据此,加以直接映照到教材・f.每仃课的内容的取舍及所可能达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要求,从而确定教材内容的呈现所应达到的层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的要求。
在上述教学行为完成的过程中,加强集体研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教师快速提升专业水平、达到高效教学的捷径。通过各自的理解,进行问题交流,形成供传承与光大的“备课纲要”,既可以澄清各自模糊的认识,又可以统一到认识核心问题教学的层面上,人人胸中有数,自然就能有的放矢,确保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基本的、重要的,其学习的难度是适宜的,其学习量也必然是适合的,其目标达成是清晰可超越的,学生学习心态是轻松自如的。不仅如此,为了快速地引导教师上台阶,我们邀请各学科的真正的高水平研究专家与教师对话,从根本上达到有效把握核心内容,确保他们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三、教学达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现在有这样一种认识,即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脚动起来了、口动起来了、手动起来了H1,就是贯彻了新课改的要求了,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了,至于学生掌握程度低,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或本身前思维水平(即指进入此班、此年级前的)所导致的,肯定与教师的教学关联不大。这祥的现象表明:其一,教师对课堂所教什么肯定认识不清,更不用说认识到课堂教学应是核心问题的教学了;其二,课堂应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可是他们对学生的情况不能了然于心,这应该说是失败的教学。课堂是学生思维迸发、提升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该遵从教学的基本原则,即课堂教学是思维的教学,也是高效率的教学。
课堂教学达成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否是“核心教学”;其二,绝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等是否把握到位了,这些包括课堂上的练习、基本问题的解答和课后的作业的完成状态(非机械量的要求),以及作业题解是否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三,学生对课堂上基本问题的延伸问题的思考程度。
为了让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达成意识,我们构建了课堂教学达成度的公式。即:课堂上学生学会多少(以M表示)是课堂有效达成的主要考核指标,在此,必须考虑两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选择的内容有效(用Ⅳ表示)吗?二是所用时间短(用r表示)吗?而肼=NxC,C为问题求解的准确率,于是,课堂达成的效应(即课堂达成度)可以用表达式表示:课堂达成度E=K×等,其中K为学习环境影响效应系数,教师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氛围等都会使系数友生变化。
为实现每节课堂教学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我们主要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第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以“生态”(学生学习的状态)为根本,学生是你的沟通者、达成者、成果者。
第二,加强团队研讨,共同确定不同层次水平学生针对课堂内容应达到的摹本学习成果,细化到解答具体问题及其所能反应的程度,等等为切实促进教师自觉贯彻课堂达成,需加强督导,惜导课‘;筻的更为直接的手段就是课下l~3分钟迅速抽测(或个别交流,或基本笔测一题一答,等等),引领教师形成在规范下抓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下求达成的教学行为意识;同时也引领学生养成课堂上聚精会神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考虑如何恰当地“承上启下”,特别注重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作业的内容重要,形式也重要。作业的质量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要规范),更要体现在学生思考的内容上”5I。以便顺利地、容易地为下一次课堂学习拓展通道,也努力引领学生迈向“学就是为了不学”的境界。
总之,我们经过六年多的有效课堂三环节的教学实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教学秩序顺畅了;二是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快了;三是教师教学形态活泼了;四是学生学习轻松了;五是教学成果上台阶了。
因此,我们认为实瑰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贯穿三环节(规范一核心问题一达成度),实抓规范、促有效,紧扣核心、求达成,转换观念、有高效。
篇2: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镜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高校外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让英语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工具.
作 者:邰薇薇 作者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0 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H31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外语教学 载体篇3: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摘要:语言属于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外语教学的目标即是培养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跨文化训练得以实现,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培养地道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训练;培养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训练的背景与目的
从跨文化交际训练的历史背景说起,跨文化交际训练发展契机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作为派遣海外出国的外交官,商业人士等人的预备课程。当时作为训练,以授课的形式像派遣者讲授目的国的地理、法律、教育制度、天气情况乃至风土人情。20世纪70年代,如何促进异文化间的交流:
(一)过渡到目标文化的先行研究;
(二)实地研究;
(三)将回到本国后再次适应环境而进行的帮助纳入考虑范围的跨文化交际训练等问题引起学者们的思考和研究。所谓跨文化交际,就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其间,语言固然是重要的工具,但文化因素在影响着交际的全过程。跨文化交际训练应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认知层面的训练,更要能够在感性层面拥有文化共鸣感,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学习之后付诸于实践才是跨文化交际所追求的目标。当然,学习异国文化还要与自己的本国文化相结合,只有深刻理解了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异国文化,理解了普遍性方能理解特殊性。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跨文化意识形成的过程。就目前以汉语为母语现学习外语的同学来说,从出生时起就受到汉文化与汉语的熏陶,而在学习外语时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习得异国文化,通过切身深刻体验,促进文化底蕴的形成,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自然流露,不是汉语式的外语,如此,就是形成了跨文化意识,就是掌握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方法
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训练方法都可以单独实行,但就目前的课堂模式而言,仍需结合多种因素加以考虑,如学生的上课时间、授课目标、教材等。首先要了解跨文化交际训练中基础训练的目的、内容、方法,从宏观上认识跨文化交际训练的特征。最早普遍实行的是以信息,知识学习为中心,同时兼顾目标文化的意识水平与无意识水平的授课方式。自主学习形式也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的另一措施。学生自主使用目标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从而能够说明某一行为模式的特点而进行的训练。通过异国文化的原因归属法,即“同型归因”的方法进行训练。具体的方法为:归属训练,训练理解并说明目标文化的行为模式的原因、特点。其次,站在目标文化的思维方式中解读因异文化间的交流接触而产生的误解、摩擦的案例,并从选项中选择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体验学习形式因其有各种形态的存在,因而也被广泛使用。体验学习法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阅读异文化交流间引起的问题,小组间相互分析,交流讨论,针对事件的具体问题,可进行角色扮演来找出摩擦的原因,又叫做文化认知训练。从小组为单位的训练延伸出DIE训练方法,对于搜集到的异文化间交流引起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叙述与描写(Description),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本国文化与目标文化间的不同意义进行对照并解释(Interpretation),进而进行评价(Evaluation)的训练方法。同时站在目标文化与本国文化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更容易捕捉到文化的相对性。以下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模拟实验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时也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Barnga:通过使用扑克牌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参加者通过再现情景的方式表述异文化交流间遇到的状况,而后,主持者一边回顾发生的情景,一边分析所能体会到的价值观,情感层面,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并思考本国文化在此情景中的影响。
(二)Bafa-Bafa:参与者分别划分进两间教室,分别教授他们不同的价值观与风俗习惯,一段时间后,让他们相互交流,体验异国文化。比如,交给一组寒暄时身体不要接触到对方,而另一组则被告知寒暄时应互相拥抱,以示亲密友好。然后,要求与另外一组相互寒暄。
(三)Ecotonos:是第二种方法的升级版,将参与人员分成3组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跨文化交际训练之后,以主持者为中心,进行动作的重复,这时,参与者也跟随再一次回顾自己所想,所学的内容以使其意识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实践能力对外语教师就如实验中主持人的角色。除了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材之余,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外之余多接触外国最新流行事物:如电视剧,电子书等。还可以多与外国朋友进行互动,互发邮件,这些交际有时则对外语书写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还要在脑海中将中文转译成外语,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跨文化的思维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训练对当前外语教学的启示
目前,异文化训练是以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中心,知识学习兼而有之的一种训练形式。与个人的成长、异文化间的练习体验、学习是有划分出具体区别的。要求学生在端正态度的前提下自己体会跨文化间的差异,冷静思考、思路清晰、情感细腻。当然,教师在训练时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目前所处的知识阶段,设置学生不曾接触的场景,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再融入了语言环境的氛围中学习语言。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但理解了语言,同时熟悉了语言所处的环境,进而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人际关系领悟的层面,使用地道语言且得心应手。
作者:张金秋 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兴宇.跨文化训练与跨文化适应[J].文化与传播,20xx(7).
篇4: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随着国际间的竞争、合作与交流的日益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也愈加频繁,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教学也必须顺应国际化的大趋势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而言,英语教学必须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文化,培养学生对于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最终促成跨文化交际顺畅有效地进行.
作 者:刘妍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24) 分类号:H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母语文化 外语教学篇5:如何实施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
如何实施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甚低,人们将所有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语境,于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挫折.语言学者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故障称作语用失误.本文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施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提出了建议.
作 者:向正英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8(1) 分类号:H3 关键词:外语教学 语用失误 实施 跨文化交际篇6:培养跨文化意识与高职高专外语教学
培养跨文化意识与高职高专外语教学
作为一对“孪生姐妹”,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学习必然要包括对文化的学习,交际能力的最终体现则反映在能否准确而得体地交流信息和感情,因此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育正受到外语教师的极大关注.我院当前外语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没有让文化意识的教育“显性”出来,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掌握.本文从环境熏陶、文化教学、语言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措施.
作 者:宋玉霞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英语交际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篇7:大学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人手,从制定教学大纲、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对策.
作 者:李莎 LI Sha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外语教学2部,陕西,西安710054 刊 名: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xx 12(3) 分类号:G642.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 教学大纲篇8:大学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对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学术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范畴更广、程度更深。大学外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学习外语知识、掌握外语运用技巧,了解国外先进文化和民俗风情,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此,文章通过概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日益变革,使得国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外语文化的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在原有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日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广泛、深入的外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的同时,对外国特有的文化有了详细具体的了解,进而达到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可以说,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是当今经济社会大势所趋,只有对异国文化背景、文化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更加合理、准确地运用语言。国家文化差异并不是体现在字面意思,而是体现在文化内涵当中。因此,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引导,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与文化的关联十分紧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及学术界的共识。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到的`层面广、内容多、要素全,所以学术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含义及内涵的概述多从某个特定角度和层面出发,也就是作为一种狭义、微观层面的概述和总结。Bennett&Allen研究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概述,分别为:超越民族主义的思想能力、鉴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某个或多个文化中表现的能力。其中:超越民族主义的思想能力,就是以本土民族文化为参照依据和衡量标准,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审视和判断,涵盖到了其他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交际形式、价值观念以及管理模式等,只有客观认识到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异,正确理解和对待其他文化,才能具备超越民族中心主义的思想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以宽大的胸怀来接受其他文化,分场合、对象、方法来调节文化,方可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Bennett&Allen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和内涵的研究较为抽象,对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具备指导和实践的可行性。相对而言,学者Fantini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含义及内涵的概述更为准确,对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来讲,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和价值意义。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和依据为是否灵活、开放、包容,是否具有好奇心、耐心和容忍心,跨文化能力较强的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快速建立和形成良好而稳固的关系,便于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分别为知识、形态、技能和意识,从发展过程层面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阶段,即:短期旅行者、旅行居住者、职业者和跨文化专家。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中国大多数学生来讲,在校期间学习外语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除了英语之外,其他外国语种的学习时间更少,就是外语专业,也不过只有为数几年的学习时间。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简单的背诵、记忆、分析结构等为主,基本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师和学生将学习词汇、语法、句式等作为学习重点,甚至视为学习的全部
这样一来,学生只是简单、重复、机械式的朗读、背诵、书写,信息获取、分析及处理能力较差,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无稽之谈。这种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不仅不能灵活运用外语知识,而且过于死板的学习方式,所学习到的外语知识基本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式陈旧
受到我国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固化思维教学方式的影响,外语教学也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教师将重点放在生词、语法的讲解之上,忽视了信息接受、分析和处理,致使学生以学习生词、句法为重点,基本上不了解跨文化方面的知识。
(三)大学生外语语言表达、句法理解等能力较强,跨文化理解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外语的实际运用不够熟练,缺乏实用技能
可以说,当大学生外语知识学习到一定程度,语言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之后,文化之间的差异障碍便突显出来。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倘若语言表述不清,或者语言失误、文化误解,那么将会给交流双方带来不快,甚至会导致交际失败。研究表明,外语表达能力较强、表达流畅的大学生,往往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让人误认为其不仅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具备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在交流之后发现语用失误问题较为严重,给人一种故意为之的感受,难免会因为跨文化交际失误而引发冲突。
三、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教学模式的科学设计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更多的讲解外国文化特征,在交流和互动中,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跨文化交流素质。第二,改进教学模式,建立以培训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培训让学生对国外文化和外语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时,可以通过研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跨文化知识。第三,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现场采访、情景模拟、课堂分组讨论、撰写报告、角色扮演、即兴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外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构建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就所涉及到的文化知识进行分组讨论,进而来加深对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差异的认识。第四,教学主题的合理选择。外语教师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外国文化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学校图书馆、课外读物进行名家著作成果的归纳总结。第五,科学引导和示范。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本的词汇、语法、语义等层面入手,让学生在学会词汇、语法和语义的同时,对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有所了解。由于文化存在差异,所以词汇所代表的寓意有所差别,这就需要教师的深入讲解和科学引导、示范。成语、谚语、格言等语言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能否准确使用成语、谚语和格言,将是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直接体现。倘若大学生不了解国外文化,那么极有可能在交流中造成矛盾,让外国人感到不适应。外国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作为民族文化的直接体现,文化背景不同,所代表的寓意有所差别。比如:中国人认为打喷嚏是有人想或有人骂,而西方国家却认为是上帝保佑、祝你安康等。再如:中国人认为4是不吉利的数字,而西方国家却将13视为不吉利数字。政治、经济、社会等背景的不同,大学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还体现在对外国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认知与理解。所以说,大学外语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引导、合理示范,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解外国文化。
(二)教师层面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大学外语教师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体,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要求大学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外国文化作品,深入、全面掌握外语知识和外国文化,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同时,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教材,研究符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际的教学法。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外语以词汇、语法基本功为教学重点,致使在文化交流中出现“休克”问题。因此,要以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内容为依托,尽可能多的选取与外国文化有关的教科书和教学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外国文化内涵,理解本土与外国文化差异,逐渐建立起跨文化交际意识。再次,重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情景模拟的设计,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在身临其境中相互讨论,以此来提高口语水平,增强交际意识,培养较强的交际能力。最后,充分发挥外教优势。由于外教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较深,理解更为全面,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利用外教的经验优势,便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加深理解。同时,基于课堂活动,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外语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学习外语文化的兴趣,在学习和活动开展中,不断增强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生层面的要求
首先,大学生要广泛阅读有关外语书籍,勤于思考。不但要阅读与课程有关的外语书籍,而且要阅读与外国文化有关的书籍、著作,比如:外语小说、外语散文、外语文化等,从而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次,大学生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学习。潜意识地去学习有关外国文化的知识内容。课本内容及课堂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通过课堂之外的活动去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当然,课外学习主要靠学生的自觉,这就需要培养自我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生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之后,对外语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具备了外语使用能力和外语文化综合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地依靠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更多地依赖于各种能力,只有具备综合能力,才能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形成帮助。
四、结语
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外语学习、接受和运用能力,也关系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国际市场化运作能力,特别是对于出国工作和创业的大学生来讲,必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秀娟.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导入的途径探析[J].英语教师,20xx,17(11):20-21,43.
[2]刘正光.大学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与隐喻教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121-124.
[3]梅子.关于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分析―――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xx(2):116-117.
[4]张雷.大学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J].亚太教育,20xx(33):130.
[5]王美玲.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xx.
[6]师瑞芳,张婧.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7(3):108-110.
[7]陶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跨文化外语教材建设研究[J].语言教育,20xx,5(3):39-42.
篇9:浅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外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概括性的介绍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实际运用外语作为一种现实的交际工具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现行的外语教学方式有不少缺陷,特别是因为没有同时学习有关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实际运用这种语言时就会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影响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因素,应当把语言的特定文化因素的内涵揭示给学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和积累目标语的言语表达规律、模式及特征,使他们得以顺利逾越两种截然不同文化差异的障碍,提高语言的转换能力。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的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些社会学家认为,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和文化是共存和相互依赖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本身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即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掌握两种语言,必须掌握两种文化。跨越目的语国家之间的文化障碍,才能做到交际的得体与妥当。
二.强化跨文化意识教学的必要性
跨文化意识(intercultural awareness)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都是可以培养的。
1.强化文化意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的真正含义。就英汉两种语言为例,由于历史、信仰、习惯的不同,人们读相同的词语时常常产生不同的理解、看法与评价。比如说,人们对英语词“ambitious”和“do-gooder”的理解就往往和英美人不同。“ambitious”译成汉语是“野心勃勃”,在中文文化里“野心勃勃”是贬义词,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ambitious”一词时也常常用作贬义,而实际上“ambitious”在英语文化里是一个褒义词。同样,英语中的“do-gooder”是贬义词,从字面上看,可能有不少中国人感到奇怪,“干好事的人”怎么会有贬义呢?参看《韦氏国际大辞典》该词的定义:真心实意有志于为社会谋福利或进行改革,但通常是不现实的人道主义者---一般带有过于天真或浮躁鲁莽、徒劳无功等贬义。再如,人们对动物和颜色的不同的文化认同。“龙”在中文中是神圣的,是中国人的图腾。许多关于龙的词语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对龙的崇敬与喜爱,而在西方,圣经中的龙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英语词汇“blue picture, green hand, graymare”等意思分别是“黄色电影,没经验的人,母老虎”。如果只站在自身的文化立场上,恐怕是永远也不会理解这些词的。
2.强化文化意识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保证。文化背景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是:一个中国人在参观美国人的房子时说“你们的房子真好,非常的漂亮。”主人听了很高兴回答说:“谢谢,我们一家人也很喜欢它。”中国人对这样的回答感到意外。稍后,美国人赞美中国人的英语说得好时,中国人的回答是“不、不、我的英语说得不够好”。美国人没想到中国人会如此回答,感到有些迷惑不解。美国人的回答是否像有些中国人认为的那样“不够谦虚”,中国人的回答是否像美国人听起来那样“不够诚恳”呢?其实,上述两种回答引起不同反应是由于双方语言习惯不同,讲英语的人听到别人赞扬,一般说“谢谢”,表示接受,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因此不应“故作谦虚”,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直接接受赞扬则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常识通常都附带着文化背景的烙印,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完全用母语的习惯去理解外语经常会出现歧义,文化障碍会影响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语言是传递文化的媒体,学习外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因此外语教学应与其文化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成效。因此,增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至关重要。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参加相关院校或教育机构组织开办的文化培训班或文化研究专题讲座,通过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英语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中外文化书籍,不仅深入了解英美人的文化,还应加强本族文化的学习,分析西方文化与本族文化的类同与差异并进行比较,提高自身文化差异理解能力。
2.利用课堂教学加强文化渗透。课堂是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交际的模拟舞台。英语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词汇、句法外,还应充分为文化学习和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外语教学,要从纯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从文化理解和语言感知能力方面着手,从真止意义上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的,有一定鉴赏能力的文化传承者和宣传者。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所讲题目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给学生灌输些外国文化习俗,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更恰当地接受并运用材料中的语言知识。
3.利用课外活动提高跨文化意识。学习和掌握外语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为了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及拓展,教师及学生应共同努力开展英语文化氛围浓厚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更广阔的舞台。具体形式有:定期开展外国文化专题讲座,可以请外籍教师或专家教授就英美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系统的介绍和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举办外国影视或音乐欣赏会,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还可以结合一些西方重要的节日(如Christmas, Mothers’ Day等)举办一些专题晚会和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的组织、准备和参与的过程中去亲身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情风俗;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文化周、英语角等活动,把语言学习活动贯穿到文化活动中去。
4.加强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主体文化是相对于客体文化而言的,是指母语文化,它也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中国英语教学的一个误区是,学生只读西方的文本,如小说、传记、散文、诗歌和各色杂志等,其结果是只接触西方意识,只学会如何表达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学生在这样的误导下会慢慢丧失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不断自我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要害是忽视了用英语来表达自身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可见,必须转变这一现状,把掌握英语的重点放在表达与自己所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内容的能力上。传统文化活动与各种英语文化活动相得益彰,从而给学生创设一种双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周健.试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外语教学[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5).
篇10:从语言经济学视角看我国高校多媒体外语教学
从语言经济学视角看我国高校多媒体外语教学
我国高校十分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然而迄今为止,高校多媒体外语教学显然不尽人意,优势效果还未完全充分展现出来.文章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运用成本效益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我国高校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媒体外语教学的措施.希望探讨有助于促进外语教学效率、效益与整个外语教育质量的提高.
作 者:徐启龙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系,上海,00 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4(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多媒体外语教学 语言经济学 成本 优化篇11: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
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
语言能力/语言运用两分法的争论引发了对频率效应的重视,从而导致了外语教学中以过程为目标的认知观.本文以这些新思考为背景提出了针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案:首先是对中国学习者在接受和产生外语时的`认知系统开展实验性研究,建立中国学习者的二语习得的模型;其次是改善目前词汇表的编写,作为推广词汇大纲的第一步;第三注意词汇语法,把语法作为一种技能而训练;第四是完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料库.
作 者:桂诗春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州,510320 刊 名:外国语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4)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语言能力/语言运用两分法 频数效 以过程为目标的二语习得认知观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方案篇12: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
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但是当今的`外语教学由于对跨文化教育重视不够,语言学习者没有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而导致交际障碍.本文从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当前进行外语文化教育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途径.
作 者:何如菡 作者单位:昆明消防学校训练处,云南,昆明,650208 刊 名:科技经济市场 英文刊名:KEJI JINGJI SHICHANG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教学 教学策略篇13: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因此,在公共课外语教学中,应开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选修课;在跨文化交际中努力克服自己民族中心主义;克服文化休克,客观了解和认识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闫英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20xx “”(6) 分类号:G04 关键词: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篇14: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入手,分析了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随之探讨了当前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素质
很多学生爱学英语,却无视、漠视或轻视英语赖以存活的文化。拿跨文化交际学的行话来说,就是缺乏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和意识,脱离英语文化来学或教英语是学不到或教不了英语精髓的,也违背了语言的自然属性:跨语言交际是为了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合适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人才的外语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其文化素质,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一、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涵盖了用母语及外语进行交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否在形式上可能。
(2)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实施的程度。
(3)恰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
(4)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Hymes,1972)。
因此,“交际能力”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工作。后者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从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来看,文化能力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此,促进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沟通是现代语言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看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离开了语言,人类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离开了文化,语言也失去了内容与意义。语言和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它们之间不分主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2.从外语的功能来看
外语最终被看成是一种交际工具。既然是交际工具,就应该既强调语言的结构形式,又要强调它的功能体系。在语言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又要知道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现在人们认识到,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目的,有时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若要实现有效得体的交流与沟通,就需要我们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学者还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从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来看
外语教育应体现文化素质教育。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也是外语教育的关键,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三、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
1.创设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还必须学习文化。学习外语更是如此,如果不懂得外语的文化,违反了语言的使用规则,那么说的外语即使语音语调正确,语法规范,词汇搭配无误,表达也流利,但对方听了仍然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还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同时由于外国文化不可能自然习得,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加强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克服使用外语交际时可能产生的文化障碍,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把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教育相结合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它是一种双向活动,交际的双方只有互通有无,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如果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活动中既熟悉对方的文化,又能向对方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的交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因此,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充分了解目的语文化也要充分了解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本国文化知识,让其与相应的外国文化知识进行对比,寻找本国与外国文化的异同。或是选择适当的练习,比较中外文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习语言者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宽容异国文化并加以借鉴和吸收,传播本国文化。
3.鼓励学生在交际实践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日常谈话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不是由于词汇、语法引起的,而是社会概念、社会心理、人们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例如,在打招呼方面,中国人见面爱问“你上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你吃了没有(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你多大了(How old are you )?你结婚没有(Are you married)?”等等,而英美人士会觉得是在审问他。中国人随便问随便答的问题,他都看成是侵犯他个人的隐私。因此要鼓励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交际能力,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教育的形式。外籍教师是外语教育的一大特色,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和讲这种本民族的人接触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
1.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知识的难度应与学生外语语言水平相当,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2.社会文化及其类型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社会文化教学的内容不仅应包括历史事实,更应注重当代社会文化中出现的新现象。
3.在比较和分析两种文化特征时,应树立文化平等观,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特点,而不应歧视任何文化,或对某些文化抱有偏见。
五、结束语
我们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使外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力武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对文化的教育,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当好主导,把握新的机遇,迎接好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2.
[3]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2.
[4]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
篇15:试析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
试析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人民之问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和频繁,如何消除由文化引起的交流障碍,是跨文化交际主要涉及的一个问题.而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趋势也势不可挡,其意义也非同寻常.概述了跨文化交际,并剖析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推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
作 者:徐冰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辽宁・锦州,1210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校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交流障碍★ 高校篮球体育论文
【浅谈我国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共15篇)】相关文章:
民族声乐教学论文2023-10-24
对构建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论文2022-04-29
高校教学教育改革论文2023-05-26
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考论文2022-05-06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构建优秀的体育文化论文2022-06-15
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危机分析论文2023-09-26
高校体育组织模式及整合论文2022-06-14
高校体育对个人今后体育的影响研究论文2023-11-19
新形势下高校会计制度若干新问题的思索论文2023-07-01
我国普高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研究论文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