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

时间:2023-05-12 07:53:47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共10篇)由网友“现代尼安德特e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

篇1: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体育的需求日益高涨,场馆资源极度短缺而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下的现实面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更显迫切,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紧迫的问题,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研究人手,理论上分析影响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总结部分取得一定效益的高校的成功经验,从而探索出一条合理解决高校场馆资源有偿开放的途径,以优化高校体育场地资源,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一、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高校体育场馆实行开放经营,首先要处理好校内使用和校外经营的关系。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倡议者或者决策人都应明白,场馆开放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经济收益,而是为了实现资源与社会共享,为我国的全民健身提供物质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如果要对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绝对不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就是说要在满足学校教学、训练的正常需要之后才能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才能谈支持全民健身。在实行开放前,应对学校体育场馆的正常教学、训练和课余锻炼的使用情况比如每个学期必须安排多少学时的教学任务、为哪些项目提供多少小时的训练时间、给学校师生安排多少小时的课余锻炼时间等有十分详尽和周全的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场馆向社会开放。场馆对外开放应加强计划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科学地安排场地、时间,比如在学生使用较少的.早晚时间、周六、周日、寒暑假,最大限度地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做到既不影响正常上课和训练,又能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尽量做到两者兼顾。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经营,为社会提供多元服务,缓解全民健身场地不足,有益于社会生活的进步,也是收获社会效益的表现。与此同时,场馆开放也会给高校带来一定经济效益。部分高校开放体育场馆开展有偿经营,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违背了“实现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初衷,忽视了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和社会责任。因此,实行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提高对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注重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和带动功能,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之后更要增强社会效益,力求实现两者有机统一、和谐发展。

二、设置专门机构,配置好管理人员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经营,必须成立专门的机构,并赋予组织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管理人员间的责权关系。在成立管理机构的同时,成立非正式组织配合组织的运转。发挥体育专业或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力量,成立体育协会,学生组织可以根据特长承担起部分场馆的管理工作。体育协会还可发挥成员的宣传作用,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吸收学生参与场馆开放的管理,对学生自身也是一个走人社会参与实践的学习机会。

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专门的经营管理人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与开发使用纳人场馆发展规划,同时通过内掘外引方式,开发和引进经营人才从而形成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才培养市场,力争建设一支事业心强、熟悉业务、懂体育懂经营的高素质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才队伍。

三、科学系统地实施对外经营,确定合理经营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部门要努力发掘有效的经营手段,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有偿服务。比如在校园网建立体育健身、康复、诊断综合服务网页、成立体育俱乐部、开办培训班、提供健身指导、开展健身咨询等方式,积极吸纳更多的社会人员到学校来参加锻练。还可以采取“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策略,在以体为主的前提下,开展多种经营,以体养体,多业助体,例如出租场地给其他单位举办运动会、举办文艺晚会等。各重点院校还可利用学校的知名度,吸引社会力量联办高水平运动队,为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维护以及运动训练筹措赞助资金,组织一定规模和水平的体育竞赛,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收人。

四、加强对外交流,借鉴科学合理经验

高校场馆开放经营是一项开拓性的全新工作,没有成熟的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应注意与兄弟高校和其他公共体育场馆的联系,通过参观、考察和学术交流的形式进行关于体育场馆开放问题的探讨,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具体可以采取到先行开放体育场馆的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借鉴经验教训也可学习其他非高校场馆的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采取举办学术论坛、区域性的座谈会等形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走向完善和成熟。

在全民健身日益普及、健康观念逐渐深人人心的社会环境下,高校体育场馆实行开放经营既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也给高校自身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篇2: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探讨论文

1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形成与社会群众对体育热情充分高涨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拓展的自主性以及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在此种情况下,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篇3: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探讨论文

2.1高校与企业共同进步。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并对其进行优化,在此之下,高校体育与企业联合,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性质来制定相应的合作方式。如:部分企业致力于运动服装,高校便可给予支持,同时也能够为擅长服装设计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启发。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器材,以此来为大学生充分讲解如何科学健身、如何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开创个性化技能。从而达到高校与企业共同进步的目的。

2.2走出校园,实施课外教育。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树立的教学目标应具备职业化、生活化、社会化的特点,并坚持“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且福建省位于海峡西岸,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运动特色,因此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利用公共体育器材实施不同于校园内的体育教学,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们的运动量。例如:组织户外公共设施为主的活动,包括仰卧板、跳绳、坐蹬训练器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提醒学生合理运用器材,并设定训练目标。2.3增加与社会相关的选修课。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在体育教材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并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加入户外运动、瑜伽、有氧调查等新兴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引进系统完善的社会性项目,例如:武术、轮滑、网球、健美等,以此来实现一段时间内,达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单技能的设置,即高校应对学生进行短时间、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直至能够独自开展个性化活动等,如跳绳、踢毽子等项目。

篇4: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探讨论文

3.1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师队伍相对完善,然而增加部分社会上相关项目的专业人才,是高校体育教学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首先,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丰富经验的专业运动员,往往能够较好的开展专业项目的教学,如在跳高的课时之上,请来国家队的跳高运动员作为教练,通过他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所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其次,民族文化一直是我国的瑰宝,民间体育项目更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进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人,根据他们的知识与个人想法,展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并将他们的传统文化及创新与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项目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最后,引进社会上的各类健身达人,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如广场舞、健美、瑜伽等常规活动的喜爱者,让他们来为大学生打开新的视界,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体育文化。

3.2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研究性教学。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实现社会化发展的路径之一便是研究性教学,而研究性教学是创新、丰富、完善体育文化的方式之一。根据教学的需求,高校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体现。首先,根据社会教学人员所擅长的方面,让他们结合实际钻研,并把研究出的结果融入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研究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完成研究与实验的相结合,而这一点主要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出现错误、发现错误、改进错误的过程。其次,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在发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开展寻找其始源、技巧、功能以及文化内涵与运动器材的研究,以达到使其系统化,全面完整的保存下来的目的`。并完成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

3.3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考核。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应趋向于多元化,如测验、表演、比赛等,而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考核主要有两种。首先,知识技能性考核,高校可以通过试卷、网络、现场性问答来进行知识理论的考核,以及凭借实际活动展示大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包括群体活动、单人单项活动、单人完整项目的展示等,并在指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体育技能传播、运用与竞赛的方式检验他们的技能运用能力。其次,体质考核,高校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学生运动后的心跳、肺活量等指标来判断他们运动前后的身体情况,也可以通过专项运动检测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等,进而判断出学生的肢体体能以及身体素质,并以此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形势下的考核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是科学、教育、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发现、组织、创新社会体育项目及技能的前提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其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也丰富了福建省高校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刘传华.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

[2]潘勇赫.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路径研究[J].运动,(2).

篇5: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与实施途径论文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与实施途径论文

摘要:通过时高校体育社会化与体育社会内洒的时比分析,阐明了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结合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高校应如何做出贡献并在社会化过程中改革高校的体育教学,探讨了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实施途径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化;途径;全民健身

体育社会化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体育,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去,请进来,以完善的理论,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为社会体育服务,在落实全民健身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促进高校体育自身的发展。

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在于增进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同时又不能忽视高校体育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提高全民素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任。高校体育由于受国家经济制约和人民思维定势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没有发挥应有的对学生全面培养和社会体育的贡献,仍处于封闭落后社会发展的教育改革过程,仅限于学校体育教育这一局面,存在体育资源浪费,教授对象单一,从而导致其价值的发挥受到限制,高校体育优势得不到发展。种种与体育社会化发展不相适应的迹象已经逐渐显露,高校体育必须转变思想,拓宽与社会加强联系的渠道,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优势,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这是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必由之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体育社会化的内涵及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

体育社会化是促进社会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是通过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社会人积极参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体育活动,反作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化就是社会对人的教化。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都有两种属性,即生物性和社会性。生物性是自然属性而社会性需要置身于人类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即一个自然属性的人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艺术、宗教、道德等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这个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体育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人所参与的体育工作,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体育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社会对其多维度的影响,在体育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相应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及社会规范;同时体育对社会起一定的反作用,以一种特有的形式、形态影响和制约社会的进程和发展.由此,我们认为体育社会化的内涵有两层意义,第一,体育受社会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又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产生影响;第二,体育社会化是一种有限度的运动形态。主要表现在:体育能极大限度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体育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可扩大特定的消费市场和文化市场,体育能够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富有朝气的现代化品格的人。

高校体育社会化是指学校体育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体育设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潜在的体育消费人群、体育骨干等),为体育社会化贡献力量。同时借助社会化体育反作用于高校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使高校体育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增加体育人口、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人口素质,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能促进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2、高校体育在体育社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1高校体育在体育社会化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体育社会化作为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成为推动体育前进的巨大动力。我国体育事业要腾飞,必须走体育社会化之路,形成全民普遍参与的社会局面,使体育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体育社会化在我国有意识的进行推行时间不长,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受国情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体育社会化程度低,面临的困难比较多,需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快速发展的道路。发展学校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根据我国广义的体育概念,我国体育的体系应是三角形的结构,处于上边的是竞技体育处于三角形基础的是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基础,根据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无论是谁,都要到学校接受教育,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无论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都源于学校体育。学生步人社会,便成为社会一个成员,若干个社会成员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团体,这个社会团体体育活动开展的如何,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如何,反映了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学习阶段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程度。竞技体育更源于学校体育。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学校体育放在重要位置。美国奥林匹克选手大部分来自学校。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等体育发达国家的运动员,在校学生比例较大。我国高等学校1000多所,有50多个院校试办了高水平运动队,成为我国体坛上又一支浩浩荡荡的生力军,但是由于高等学校受设施条件和教练员水平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的高校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和洲际的体育竞赛。随着高校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加快,高校运动员终将能够更多的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赛,为中国的竞技体育贡献力量。

2.2学校体育具有发展体育人口数量提高体育人口质量的双重作用

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社会化程度高低和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体育人口。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我国的体育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0%。与美国的64%,日本的70%等国家相差一半还多。宜传动员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使体育深人其社会生活,是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我国体育人口,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精神素质。在校的学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第一代受益者,又是积极推行者。实现这一伟大计划的关键是学校体育教育程度。体育人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影响这两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水平。没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和自觉的锻炼习惯,很难成为体育人口。所以,学校体育是促进我国体育人口数量增加的关键。此外,我国体育人口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的体育人口中参加正式运动项目的体育人口比例偏小。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证实,在我国16岁以上的居民中有66.74%的人未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但学生是各类体育组织参加率、接受体育锻炼指导与宜传率最多的群体。说明学校体育的发展对于我国体育人口的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高校体育社会化实施途径

学校体育在体育社会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学校的各方面的优势,适应和促进体育社会化,这是高校体育深人改革的新课题。为了实现高校体育社会化,探索学校体育社会化的途径,根据调查的结果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总结出相对一致的意见。

3.1高校体育由封闭走向开放

高校体育要适应和促进体育社会化发展。首先应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加强与社会的广泛交流,形成多元化的体育教育体系,使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甚至社区等广泛溶合,使高校体育形成一个与社会息息相通、灵活开放的系统。据调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的社区,65%的社区没有体育设施,73.5%的城市居民对本社区的文体设施不满意。但是,作为社区附近的学校体育场所在课余和节假日也没有对社区开放。据调查,沈阳市13所高校体育场馆有45%的院校对周边的单位借用时采取有偿借用;还没有一所高校形成制度定期对周边社区开放。在调查的学校中,全都赞成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但都苦于没有好的办法和领导的支持。政策环境不允许将学校的体育资源利用节假日向社会开放,目前很难对社会开放。日本政府就颁布了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法律。据最新统计,在日本有97.5%的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由此可见,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还有政策的导向间题,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空间还很大。而且一旦全部对社会开放将会弥补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3.2改革学校体育教育,使其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学生步人社会之后缺乏运动意识和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及能力.根据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沈阳等全国大城市的调查,在16岁以上占66.74%的不参加体育锻炼和活动的人群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对体育缺乏兴趣。没有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排在第三位,甚至还有人认为不必要和不宜参加体育钱炼,排在第六检。这些原肠说明了学校体育在教学中缺少适应社会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观念上要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适宜从事终身体育和提高生存能力的运动项目,并以发展个性的项目为主,例如,健身跑、武术、健身操、哑铃操、游泳、网球和简易的器械健身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能够因地制宜进行长拐的锻炼。

3.3邀立学校体育俱乐部

改革目前学校按行政班上课的做法,按体育墓础和能力由学生自由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增加确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业余体育训练的时间,使高校体育成为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摇篮。满足不同体育锻炼基础学生的需要。使高校体育充满活力。

3.4开展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化结构_

高每学悦体育的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但是在某个地区根特比扯会上的体得设施发展要好,但也良芬不齐,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在高校之间应该加强橄向联合,优势互补,资浮共享,突出本校的优势和重点,搞好对社区的开放和魔务,发捧裔秘魄优势为艘会体育的发展贡献力最。使开放的设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在开放摘活中强调以人为本,最终落脚点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贡狱力盘.

4、结论

(1)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实旅途径应该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开放意识,在具体落实上树立服务意识.改革同时应有配套的政维支持,确保高校向社会开放的积极性。

(2)离校体育社会化应在保诬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条件为当地社区体育服务.广泛联系社会,形成渠道畅通的社会服务网络。

(3)在开放的同时向社会吸取营养,改革学校体育教学,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同时,救育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使离校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上。

篇6:浅析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探讨论文

浅析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探讨论文

摘要:社会发展要求高校体育进行社会化。笔者介绍了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内容、形式和功能,并从观念意识、高校人力物力的优势等方面提出了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措施。

关键词: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功能;措施

高校体育社会化问题是目前高校体育改革中的热门话题。高校体育是与社会体育的对接点,大学生的体育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现状,不仅反映高校体育教育的效果,而且关系到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体育社会化问题同样有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竞技体育的影响增大、体育影响力的提高,增加了人们的体育需求,为高校体育社会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更多的发展机会。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实施,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呈现出一种融合的态势。本文就高校体育社会化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1、高校体育社会化概述

体育社会化包括体育本身的社会化和通过体育来实现的人的社会化两方面,高校体育社会化同样包含高校体育自身的社会化和通过体育来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内容。高校体育社会化具有多种形式,如:专职和兼职体育活动、健身等多项目的教师、指导人员、教练员家庭辅导员,以健身、锻炼、提高运动技术为目的的各个项目的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颇具影响力、知名度并承担更多的竞技体育角色和任务的高水平运动队等等。

同时,普通高校体育在社会化进程中对社会也有要求。普通高校体育在完善设施条件、扩大宣传影响、培养高技能人才等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媒体和人员投人,教育经费用于完成好日常的教学活动尚可,无法满足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的需求。借助社会力量,从多种渠道引人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可以为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带来活力和后劲,促进其进程。

2、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功能

普通高校之所以能够进行社会化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在促进学生发展、高校自身及其体育发展、社会体育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高校所要培养的人才是能够被社会接纳,能够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人。随着高校学生年龄增长、知识增加,其对体育当中提供的社会生活所需求的行为方式与行为规范有了更加深刻和更具现实性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学到互相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发展自主性和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力,促进他们个性形成与发展。

提高高校运动竞技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队伍在促进校内体育蓬勃开展,扩大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可以为国家的竞技运动发展和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如我国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不亚于职业联赛,也有高校学生进人职业队伍。职业球员在高校中充电也对提高高校的竞技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丰富学生业余精神生活,促进校园稳定。体育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必需品,越来越得到高校学生的认同和倾心,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有序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安定祥和的气氛中解脱精神压力,缓解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并激发学生的团结意识和自豪感,保持校园秩序的稳定。在发展高校体育的同时促进高校的发展。

弥补社会体育不足,促进社会体育发展。虽然我国体育彩票的发行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体育的发展,但社会体育经费极少、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受过专业训练的体育辅导员数量有限等都是制约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社会体育的发展证明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体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高校具有全国高校体育教师约有两万人,具有素质高、业务精、专业全、裁判级别高和很高指导能力的特点。如果充分组织和调动起来,将是社会体育发展的有力技术保证。同样,如果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毕业后成为社会体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指导人员,都是社会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拥有一大批一流的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如果利用得当,将为社会体育开展节省大量经费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是许多国家解决社会体育活动场地不足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此可见,高校体育的人才、设施优势对社会体育的发展具有客观的积极影响。

3、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措施

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多种功效及其现实可行性促使我们对高校体育社会化进行积极的思考。可以从以下方面推动高校体育社会化。

更新体育观念,增强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意识。长期以来,高校体育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竞技运动水平,到终身体育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可以看出,学校的体育观念是一部流动的发展的历史,是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连的。现代高校所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体育也要服务于学校教育主体需要,积极开展自身的改革,大力发展与社会的横向联系,为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增强高校体育活力而建立崭新的体系。 整合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二要符合主体需要的实际。要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特点、传统、条件、师资水平、学生基础等实际,制定能够反映不同地区和学校的不同特色的教材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内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在保持大中小学各阶段教育内容衔接的基础上,坚持与社会体育接轨,加强健身、健美和娱乐体育及社会普遍流行的热门项目的教学内容。

改革高校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目前高校体育课大多是基础课、选项课、专项课的整齐划一、严格管理的状况,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足,业余体育锻炼松散的不良现象。高校体育社会化首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适应时代的变化向终身体育体系过渡。因此未来高校体育的形式将是宽松、自主、活泼的形式,如在国外运用较好的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和业余活动形式。俱乐部形式是社会体育发展的趋势,高校体育的俱乐部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与社会体育的发展相衔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形式。高校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在当地条件下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模式。

实行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目前我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匾乏。而在广大的农村,体育场地和设施就更加匾乏。这也是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高等院校共有体育场馆12762个,占全国共有体育场馆总数的27.3%。如果充分利用,可以适当缓解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国家也通过法规推动高校体育设施的社会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率,并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新形势下的社会体育资源体系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高校体育组织管理社会化。高校体育社会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社会化管理。建立为社会参加者服务的各种体育服务机构与组织,如社会体育健身中心、培训中心、指导中心、体疗康复中心等;与社会体育机构联办体育俱乐部以及杜会体育服务产业;为大学生建立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中介机构,提供廉价和快捷的体育服务;通过与社区组织联系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机会;多渠道筹集经费,解决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瓶颈”。

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路子,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匾乏。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应充分利用高校中丰富的人力、物力和场地设施资源,为我国培养大量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体育院校或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来培养较高层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二级),普通高校的体育部承担起培养较低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三级)的任务。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使高校体育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对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体育事业发展、两个文明的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师社会化。随着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也开始游离大学体育主体,兼任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双重任务。高校体育教师扮演“双重”角色,他们在院校内既是学者又是教师,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既是专家又是指导员,他们成为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沟通者和倡导者。

高校竞技体育社会化。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高水平的竞技队伍都建立于高等学府,正因如此,他们的场馆设施、体育人才、教练水平又都是世界一流的,这也是大学成为国际重大体育赛事首选之地的原因。我国高校体育具有人、财、物的优势,与企业联办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现高校竞技体育社会化也是高校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捷径。

篇7: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体育社会化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社会化  体育教学  体育竞赛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环境对高校体育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信息化社会高校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如何社会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展高校体育工作社会化改革的对策,旨在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科学地、健康地开展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提供思路。

篇8: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体育社会化论文

1.1人类整体社会化水平的提高要求高校体育社会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他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更广、更快,外部因素对人们自身的影响也更加强烈,社会环境对人类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开放和自由,从而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深度和广度。面对网上各种社会化的虚拟社区和论坛,当今大学生已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对他们有着超常的吸引力并使他们急切主动地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适应社会生活。在这种环境下,高校体育工作同样不能再固守“独家经营”的策略,而要善于利用社会化机制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发挥社会的力量.确定“多管齐下”的工作格局。

1.2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模式要求高校体育社会化

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现代高校体制正呼之欲出。高校在面向社会办学.借助社会力量拓宽办学渠道的同时,要为不同社会成员的学习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让大学教育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更加紧密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使得高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越来越显示出其社会化的特征。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体育工作如何借助社会的力量发展自己.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是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解决的现实课题

1.3高校自身优势的发挥要求高校体育社会化

实行高校体育社会化,有利于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扩大高校和地方的交流合作.增强高校在地方体育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高校体育工作也只有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才能更好地宣传体育,发展体育,繁荣体育,体育工作者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做先进体育文化的传播者。

1.4各类法规制度的要求高校体育社会化

各类法规制度的颁布实施.加速了高校体育社会化的进程。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健身热潮。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地,担负着宣传和实施的双重角色,这一过程正是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交融互动的过程。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学生对时间的支配和利用更加自由,这为学生更加深入地接触社会创造了条件。体育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最直接、最方便的桥梁。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也为加速高校体育社会化进程创造条件。时兴的课程模式有“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和“三自选”模式.其共同点是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体育实践。

2 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普通体育课是国家规定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具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高校体育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考虑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时.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主体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喧宾夺主.忘却教学任务。

2.1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社会化

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高校体育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为目的,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2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社会化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从多门科学中经过反复精选、加工提炼的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教学中的核心成分。因此.在选用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实用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舍弃一些传统教澍中难以开展或普及程度低的内容,增加有条件坚持锻炼、有市场、受欢迎的娱乐性、健身性内容。教学内容对学生个体而言应以“少而精”为宜.应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较为熟练地掌握练习方法,体验到运动的快感。

2.3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的社会化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教师的“示范”,采用“填鸭式”教学。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应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采用微格教学,用摄像机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在学生自评或互评之后,教师再予以指导。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体育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体育理论和卫生保健知识学习。最近几年来俱乐部制的体育教学模式被高校广泛接受,有的高校已经采用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模式.这与社会体育的组织形式类似。大学生经过俱乐部制的体育教学以后.能够适应社会体育的形势要求,可实现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2.4竞技体育投入的社会化

对竞技体育的投入是高校办竞技体育的一块“心病”.学校方面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科技向竞技体育领域的不断渗透、现代科技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竞技运动训练、比赛、决策、管理、科研等各个方面.竞技体育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教练员水平、经济势力等.目前尚不足以支撑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要发展高水平竞技.唯有走社会化的道路.寻求企业、社会及社团的经济支持。

2.5竞技体育管理的社会化

竞技体育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其本身又包括许多子系统,如运动员、教练员、场地器材、竞赛规则、训练控制、教学科研、医疗保健、营养和恢复、心理训练、管理等等。就我国高校的现状而言,大多缺乏管理高水平竞技运动队的经验.缺少熟练的管理人才.难以协调竞技体育各方面的关系.应引入社会化管理,实行专家管理,协调好各方关系,以利提高竞技水平。

3 实现高校体育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3.1认清社会形势发展.更新体育观念

高校体育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发展学生哪方面的素质.长久以来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竞技运动水平.到终身体育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以看出,学校的体育观念是一部流动的发展历史,是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连的。同以往相比,体育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所培养的是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体育也要服从受教育主体健身、健美、娱乐、终身体育和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大力发展与社会的横向联系,为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增强活力和发展社会体育建立崭新的体系。

3.2更新、补充体育教学内容

高校现行体育教材体系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必须“更新教学内容”。新的内容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二要符合主体需要变化的实际。要脱离专业教育的模式,增强健身、健美和娱乐体育及社会普遍流行的热门项目。要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特点、传统、条件、师资水平、学生基础等实际,制定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和学校,不同的特色的教材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

3.3改革学校体育教育形式

据《境外学校体育传真》介绍,发达国家学校的体育教育多以选修形式和单项俱乐部为主,学生能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由于该方法有很大的自主性,我国部分高校开设的体育选修课程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要重视个性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要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要有利于向社会化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将向自主确定锻炼目标、自主选择锻炼内容、自主组织的方向发展,体育的组织形式将出现多样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

高校体育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是高校体育改革和创新的必然选择。高校体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高校的体育社会化进程,避免不面向社会封闭发展或盲目社会化而成为市场的奴隶。要牢牢把握教书育人的宗旨,加大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力度。要推行俱乐部制,把高校体育放在终身教育和社会体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人、财、物的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要推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和校内外一体化.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的作用.与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相结合.加强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篇9: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与实施途径的研究论文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与实施途径的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体育社会化与高校体育社会化内涵的阐述,阐明了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结合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高校应在体育社会化过程中改革体育教学,探讨高校体育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和实施途径,以供高校在新形势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化;途径;全民健身

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在于增进在校学生身心健康,但同时又不能忽视高校体育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提高全民素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任。高校体育由于受国家经济制约和人们思维定势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没有发挥应有的对学生全面培养和对社会体育贡献的作用,仍处于封闭落后社会发展的教育改革过程。种种与体育社会化发展不相适应的迹象已经逐渐显露,高校体育必须转变思想,拓宽与社会加强联系的渠道,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优势,这是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1、体育社会化内涵及高校体育杜会化发展

体育社会化是促进社会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是通过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社会人积极参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体育活动,反作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体育社会化的内涵有两层意义,第一,体育受社会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又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产生影响,第二,体育社会化是一种有限度的运动形态。主要表现在:体育能极大限度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体育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可扩大特定的消费市场和文化市场;体育能够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富有朝气的现代化品格的人。

高校体育社会化是指学校体育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体育设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潜在的体育消费人群、体育骨干等),为体育社会化贡献力量。同时借助社会化体育反作用于高校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使高校体育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增加体育人口,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人口素质,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起着重要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促进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2、高校体育在体育杜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1高校体育在体育社会化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体育社会化作为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推动体育前进的巨大动力。我国体育事业要腾飞,必须走体育社会化之路,形成全民普遍参与的社会局面,使体育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体育社会化在我国有意识地推行时间不长,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受国情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体育社会化程度仍然很低,面临的`困难也比较多,目前迫切需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快速发展的道路。我认为,发展学校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学校体育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基础。根据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无论是谁都要到学校接受教育.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群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都源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更源于学校体育。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学校体育放在重要位置,美国奥林匹克选手大部分来自学校,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等体育发达国家的运动员,在校学生比例较大,我国高等学校1000多所,有50多个院校试办了高水平运动队,但是由于高等学校受设施条件和教练员水平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的高校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和洲际的体育竞赛。随着高校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加快,高校运动员终将能够更多的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赛,为中国的竞技体育贡献力量。

2.2学校体育具有发展体育人口数量,提高体育人口质量的双重作用

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社会化程度高低和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体育人口。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我国的体育人口约占总人口比例的300!0,与美国的64%,日本的70%等国家相差一半还多。宣传动员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使体育深人社会生活,是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是增加我国体育人口,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精神素质。实现这一伟大计划的关键是学校体育的教育程度。体育人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影响这两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水平。没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和自觉的锻炼习惯,很难成为体育人口,所以,学校体育是促进我国体育人口数量增加的关键。此外,我国体育人口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体育人口中参加正式运动项目的比例偏小。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证实,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未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但学生是各类体育组织参加率、接受体育锻炼指导与宣传率最多的群体。说明学校体育的发展对于我国体育人口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高校体育社会化实施途径

学校体育在体育社会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实现高校体育社会化,探索学校体育社会化的途径,根据调查的结果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总结出相对一致的意见如下:

3.1高校体育由封闭走向开放。高校体育要适应和促进体育社会化发展,首先应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加强与社会的广泛交流,形成多元化的体育教育体系,使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甚至社区等广泛融合,使高校体育形成一个与社会息息相通、灵活开放的系统。据调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的社区,65%的社区没有体育设施,73.5%的城市居民对本社区的文体设施不满意。而且,作为社区附近的学校体育场所在课余和节假日也没有对社区开放。据调查,沈阳市13所高校体育场馆有45%的院校对周边单位采取有偿借用,还没有一所高校形成制度定期对周边社区开放。在调查的学校中,全都赞成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但都苦于没有好的办法和领导的支持,政策环境不允许将学校的体育资源利用节假日向社会开放。由此可见,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还有政策的导向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学校体育对社会开放的空间还很大。而且一旦全部对社会开放将会弥补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3.2改革学校体育教育,使其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学生步人社会之后缺乏运动意识和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及能力,这说明了学校体育在教学中缺少适应社会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观念上要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适宜从事终身体育和提高生存能力的运动项目,并以发展个性的项目为主,例如:健身跑、武术、健身操、哑铃操、游泳、网球和简易的器械健身,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长期锻炼。

3.3建立学校体育俱乐部。改革目前学校按班级上课的做法,按体育基础和能力由学生自由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增加有体育特长学生的业余体育训练时间,使高校体育充满活力。

3.4开展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化结构,大学联合造大船,使高校体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但是在某个地区相对比社会上的体育设施发展要好。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高校之间应该加强横向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出本校的优势和重点,搞好对社区的开放和服务,使开放的设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开放搞活中强调以人为本,最终落脚点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贡献力量。

4、结论

4.1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实施途径在指导思想上应树立开放意识,在具体落实上树立服务意识。改革同时应有配套的政策支持,确保高校向社会开放的积极性。

4.2高校体育社会化应在保证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条件为当地社区体育服务。广泛联系社会,形成渠道杨通的社会服务网络。

4.3在开放的同时向社会吸取营养,改革学校体育教学,为全民健身服务,教育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使高校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上。

篇10:高校体育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研究论文

1引言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具有强身健体、促进社会交流、实现公平竞争、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功效。从社会属性上来看,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其中,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活跃程度最高,形成了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目前,我国将跻身世界体育强国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由此实现了对体育发展战略的布局的有机调整,在打破狭隘的“金牌战略”思想束缚的前提下,强化对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视与推动,确保社会体育基础作用的有效发挥,形成社会体育发展的全新局面,已成为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这就要求我国体育领域的各组成部分必须要在发展取向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充分适应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引发了学校体育应切实加强与社会体育的接触、交流与互动,实现两者间的融合发展的全新诉求。高校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体现学校体育社会价值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应当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目标,彰显出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此,为了确保新型教学目标的实效性,本文对目标确立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的解析与阐述,以期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挥出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2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及确立社会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高校体育教学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致使其在发展取向的确立上与社会体育的发展需求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甚至呈现出有悖于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发展态势。具体体现为:首先,在教学目标的上,紧紧围绕着“达标测试”这一核心,将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定位在满足达标测试需要、获取理想达标成绩的狭隘层面,由此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无法实现对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充分满足;其次,在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上,本着“一切服务于达标测试”的狭隘观念,以达标测试的内容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着凸显单一性与局限性的体育知识;第三,在教学方法的择用上,为了确保理想达标率的获得,教师往往会采用具有强制性特征的教学方法,诸如“填鸭式”或“灌输式”,由此造成了学生只能够进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成为达标测试内容的接收器;第四,在课堂教学形式的运用上,长时期的采用“三段式”的教学形式,即“教师讲解与演示→学生照猫画虎式的模仿练习→教师总结与纠偏”,这种程式化教学模式的长期沿用,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向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调整;第五,在教学评价上,将达标测试作为检验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由此造成了“唯成绩论”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呈现出泛滥的发展趋势。综上所述,由于在教学目标与发展取向的确立上所存在的局限性与狭隘性,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在实用价值方面呈现出严重弱化的发展弊端。由此可见,为了根除弊端、实现创新式的发展,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目标,彰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目标,标志着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取向上能够适应与满足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因客观原因所造成的社会体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同时,还能够实现高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人才输出与资源保障,进而为推动我国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将引发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重组,从而在根本上满足广大学生体育学习与自我发展的需求,进而在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态势,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目标,具有极其突出的实用价值与导向意义。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论文题目

初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浅析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教学论文的题目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建设与需要的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2022-11-08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浅析高校体育文化与育人功能2024-01-03

浅析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2022-05-04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2022-05-0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2022-04-30

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论文2022-09-15

浅析影响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论文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