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

时间:2022-12-31 08:02: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构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共5篇)由网友“郁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构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构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

篇1:构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

构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

洵阳路小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十多年来,学校“凭教育科研上台阶,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追求超越自我、不断发展,创下了良好的声誉。

多年来的改革和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师生发展了,才会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为了把我们的学校构建成人文化的、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我们关注教师、关注学生,让教师与学生在这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这个精神家园中具有个体特点能主动创造发展的人。

关注环境----让师生感受到尊重与期待

学校的环境氛围会直接影响师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建立人文化的环境氛围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精神愉悦,快乐地工作、学习。

我校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校舍较为陈旧,场地相对较小,为了营造美的学习、工作环境,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动足脑筋,逐步进行改建,努力通过人文化的环境氛围建设为每一个师生提供成长的舞台。

营造人文化的成长氛围,让师生感受到尊重与期待是我校成长发展的生命线。

自起,先后有四所学校拆并到我校,而我校又向兄弟学校输送了一批骨干教师,使我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一度处于一种不协调、不稳定的状态。面对这样一种状态,我们努力营造“我们共同的工作”“我们一起努力”的合作意识,为每名教师营造一种人文化的成长氛围,关注教师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精神上的追求,为师生创造和谐发展的空间。对师生高度的尊重与深情的期待,使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得到开发,感到成功、快乐与自信。

关注教师----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教师素养的提升与学校内涵的发展、学生的进步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教师进步、成长了,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成长,学校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沟通和关心,触及教师精神上的追求,使教师发现自身的价值,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激发教师精神上的追求

作为校长,始终要把教师的需要和情感记在心中。当教师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有所提高,取得一定的成绩时,校长要及时给予认可并对教师表示衷心地祝贺:当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惑、难题时,校长更要及时深入了解,与教师们共同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每个月,我最乐意做的事是仔细阅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札记”,并在每一本札记上写下自己的阅读“后记”。这不仅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成功和问题,而且可以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给予教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教师需要这样的关怀和鼓励,这其实是一种“生命的对话”。

使教师拥有成功的机会,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

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学会感知教师,去读懂他们,知道他们的状态,为教师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激发起教师创造的欲望,让教师生长出智慧,让每一名教师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可以主动地、自主创造的人。

我们每个月定期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每年评选“星级教师”,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是高尚的、光荣的,从而坚定了他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帮助教师形成自我意识,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智慧”,我们在帮助教师形成“自我意识”上下功夫,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与提升。

我们通过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请来专家每周进课堂听课、研究,提升教师对学科价值的认识。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充分地感受到实验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关注课堂----追求师生之间相融共济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我们认为,“课堂世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才会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的、相融共济的境界。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相融共济的。我们的教师在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我们带着“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意识走进每一天的课堂。“向孩子学习,以孩子为师,做孩子的朋友,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学着去尊重学生的智慧,关注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把孩子当成能够独立成长的生命个体。

教学设计中“关注焦点”的转变

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焦点”就是自己预设的教案,基本不去顾及学生学得怎样。要体现课堂的“活力”,必须把这种只关注预设的教案,只关注教师自己怎样教,转变为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真实想法。

形成课堂上多维有效的互动

教师随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二度设计”,用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促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加强课后的主动反思与重构

教师在课堂上的点拨、引导、启发、评价、总结、提炼水平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拿出勇气、面对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生长出“教育智慧”来。

我们的.教师在研究学生的同时也开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目前,我们正着手收集相关案例,在华东师大专家的指导下准备出两本专题研讨的案例集,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料。

全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育智慧”带来了全新挑战。教师深深地感受到:要驾驭课堂,要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要让学生每一堂课都学有所获,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还得通过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底蕴,要努力使自己变得丰富起来,这样才有更多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的可能,才会使自己和学生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丰富起来。在每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的教师在成与败、甘与苦中所追求的正是这种“用生命点燃生命”,师生生命相融共济,不断发展的境界。

关注评价----关爱每个师生的成长

对师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采取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通过评价来关爱教师和学生的成长,相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激发他们努力获得新的成功。

关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每个孩子成长

我们改变过去的过于简单划一的、注重选拔和甄别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档案袋评价”的研究,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自主评价,建立一种能够发现和利用每个人强项的评价方式,让在洵阳路小学学习生活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自信、张扬个性。

我们的孩子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课堂上,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敢于展现自我:生活中,他们乐观向上,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面对自我、挑战自我。他们能力强了,个性更鲜明,变得更自信、更可爱了。

关注对教师的评价,激发每个教师成长

我们每年除进行校“星级教师”评选外还进行“师德标兵”“师德示范群体”的评比,“星级教师”“党员教师”挂牌上岗,让教师充分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感受到成功,并以此督促规范自己的言行,也激励更多的教师朝这个目标努力。我们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建立评价制度。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共同寻找问题,在发现问题时,不是责怪教师,而是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鼓和帮助。对教师充满期待,激励每个教师去获得成功才是我们的心愿。

激励性的评价使我校形成了一种浓浓的积极进取、互助合作、稳定向上的氛围,使洵小的每一名教师对自己都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追求真实生命的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涵的生命资源。学校是一个家园,一个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我们将付出更多的努力,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去构建这样一个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长为能够主动创造发展的人。

篇2: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成为本次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中首先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具体做法是:

一、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学生也可以参与开发课程。这就使得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有了更大的空间。如果让学生这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局面。那样不仅使课程更丰富多样,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如:在小学语文课上教:“读一读,说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时,我原本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各个日期是什么节日,这些节日是纪念什么的节日。当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突然一个急不可待的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话:“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节日画下来?”一句话提醒了我,作为一年级的孩子,绘画可是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让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里的美好节日呢?于是我立即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的建议,并让同学们画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画好了。我让部分同学上台讲解他们的作品,又让其余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望着同学们那一张张欣喜、兴奋、满足的小脸,望着那一幅幅五彩的图画,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这股无限活鲜的潜力。

二、师生共同教学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变得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

如:在学习汉语拼音的音表形图时,为了让学生轻松识记字形、字音,我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图画编字形儿歌,谁编得好,就采用谁的,并且让他上台来教大家。这下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得到了提高,他们纷纷开动脑筋,编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儿歌,不仅有利于巩固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师生共同评价

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评价老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希望……”等几个题目畅所欲言,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要求,做出评价。通过评师使老师得到反馈,以便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师生共同管理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引导每一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实践。小组长的工作是班级日常工作中最具体、最琐碎,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的一项工作。如果让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担任这项工作,要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做好还真不容易。我把小组长的工作分解开来,让小组内的每位同学分别担任学习组长、劳动组长、纪律组长等等。同学们各司其职,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又强化了大家的团队意识。我又在民主、平等、自主的班级氛围中开展“打开话匣子”活动,鼓励学生关注集体,共建集体,大胆地说自己对班级建设的看法和要求。同学们可以以写信的形式向老师及干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也可以利用班会、晨会时间直接发表演说。通过“打开话匣子”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班级主人翁意识,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篇3: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成为本次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在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中首先注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具体做法是:

一、师生共同开发课程

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以作为课程,学生也可以参与开发课程。这就使得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有了更大的空间。如果让学生这股鲜活的力量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把一部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局面。那样不仅使课程更丰富多样,为学生所喜欢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如:在小学语文课上教:“读一读,说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时,我原本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各个日期是什么节日,这些节日是纪念什么的节日。当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突然一个急不可待的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话:“老师,我可不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节日画下来?”一句话提醒了我,作为一年级的孩子,绘画可是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让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里的美好节日呢?于是我立即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的建议,并让同学们画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画好了。我让部分同学上台讲解他们的作品,又让其余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望着同学们那一张张欣喜、兴奋、满足的小脸,望着那一幅幅五彩的图画,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这股无限活鲜的潜力。

二、师生共同教学

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变得沉闷死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

如:在学习汉语拼音的音表形图时,为了让学生轻松识记字形、字音,我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图画编字形儿歌,谁编得好,就采用谁的,并且让他上台来教大家。这下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得到了提高,他们纷纷开动脑筋,编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儿歌,不仅有利于巩固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师生共同评价

长期以来,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法,提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同学们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同学集体评议,可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评价老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希望……”等几个题目畅所欲言,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要求,做出评价。通过评师使老师得到反馈,以便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师生共同

[1] [2]

篇4:师生互动构建动感和谐课堂

师生互动构建动感和谐课堂

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与社会>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何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绪在课堂上自由的飞翔,是当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不应再满堂灌,而应讲究师生互动,所谓互动就是要以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体现了教依据于学、学受教的指导.

作 者:王伟兴  作者单位:绍兴县漓渚镇中学,浙江・绍兴,312039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423 关键词: 

篇5:构建精神家园作文

构建精神家园作文

在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而实际上,不少学生作文已变成了与个体生命、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失去了亲切自然的魅力。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写作的过程压根儿就没有惊叹、沮丧和战栗之类的情感因素生成并从心底泛开。这样,写作主体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一个个活泼的“我”的灵魂,难以在作文映现。

当前,在作文教学中,灰色作文、虚假作文甚至病态作文竞相登场,其症结何在?有人将矛头直指应试教育,认为都是考试惹的祸。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问题,而是一种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的表现,是一种社会庸俗化、功利化的集中反映。周国平先生与自然的交感,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淡薄。情感体验失去个性和实质,蜕化为可模仿的雷同的流行歌词和礼品卡语言。”找到症结,而教正乏术,这是为师者的最大悲哀。然而若我们潜心与贤哲对话或能寻得一剂良方。

司马迁:“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狄德罗:“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大大伟大的成就。”缪塞:“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如是说,都是对情的肯定,都是情感驱动写作创造活动出现的证明。

学生们的情感其实很丰富,为了真正开掘出他们的写作潜能,教师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并不懈地用心去观察、感悟、思索,给自然、社会、人生赋予生命的情感,这样,学生笔端才会流淌出有灵性活力的欢歌,作文中才能站起有灵魂的生命“自我”。

失落的.审美家园

“鸟鹊飞舞我也飞舞,羚羊跳跃时我也跳跃,萤火和星光闪耀时我也闪耀,小树荡漾摇曳时我也荡漾摇曳……”这种物我也闪耀,生命物化的情趣,若时常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却是“苍白无力常徘徊,灵气美感又不在。”作文教学的这一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写作主体“审美家园的失落”所致。

请看下面两则故事:

(一)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无生趣的囚牢。

(二)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精力奔跑过去,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叫人伤心了!”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

拉克苏一脸的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

“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因此,欣赏者只有以其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才能成就一个山苍木秀、水活石润、渊然而深的灵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本来并没有灵性,可是若“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那么,无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眼里也就充满了情趣和美感。“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有时,“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对高峰大海而萧然起敬,心情浊劣时对修竹清泉而洗刷净尽,意绪颓唐时读《刺客传》或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便觉慷慨淋漓。”(朱光潜语)因此,只有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司空见惯的事物,才会使事物呈现出人格化、情感化。

我们知道,自然万物、社会人生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当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味生活,感悟美好,那么其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就具有了活力,并凸现出精神的内涵。培根说过,物质以其感觉的诗意的光辉向着整个的人微笑。

我们相信,当学生对“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霄”的妙谛有了自己的审美愉悦,当学生能去分享蚌壳在一张一翕时那种单调生活的况味,当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小树,去享受幼芽发青或是柔条临风的那种快乐……总之,当学生寻回“失落的审美家园”,到那时,离写好作文还远吗?

倾斜的文化家园

人类已跨入乐1世纪的门槛,人类正在走向现代化,并正在尽情享受着现代文明结出的硕果,但随之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欲越轨、人文淡化、民族仇杀、恐怖事件……的确令地球人哭笑不得。海德格尔曾诘问道:“在技术化的千篇 一律的世界文明的时代中,是否和如何还能有家园”?尼采更是悯人悲天:“真的,我的朋友,我漫步在人中间,如同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碎片、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

怎样医治现代化“霸权”带来的“创伤”,不少学者认为,“天人合一”“人我和合”的价值理想及其有机整体宇宙观和包含人情的人文主义,无疑是现代文明最好的医师。

以上种种,似与我们的作文教学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有这么两则幽默故事:一则说,以大象为论题作文,德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情爱》俄国人写的是《俄罗斯的大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象》,中国人的题目则是《大象的伦常》;令一则故事说,一幢各族杂居的大楼失火,犹太人首先背出钱袋,法国人立即抢救情人,中国人则奋不顾身寻觅老母。这两则故事自然只能当做谈资,决不可套用于这写民族内林林总总的人们,但这些故事毕竟大略勾勒出了上述民族的特色:德意志民族重哲理思辨,法兰西民族重情爱,犹太人重金钱,俄罗斯民族的大俄罗斯民族自豪感,中国人重孝亲。总之,“各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

在现存文化理论中,一派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另一派则把文化理解为人的生存样太。(胡适、梁漱溟就是著名的生存样态说持论者)当代学者张岱年则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辨证统一。”张岱年先生曾简单地把人类存在的关系体系梳理为三大类:①人与自然界的关系;②人与人的关系;③灵与肉的关系。而这三种生存样态,正是人类文化体系的构成。

我们知道,新课标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那么,培养怎样的人呢?一句话,“有文化教养的社会的人。”这里的“文化”一词,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知识。文化是什么?是使人超出机械、平庸生活的东西,是使人更有教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东西,是使人更聪明、智慧的东西。换言之,文化是人的精神播种、开花、结果的园地,是人的心灵展现,是人道实现的场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多元的、开放的眼光投向大自然,投向社会,关注生命存在的意义。激发他们以主人的样态去倾注情感,赋予理性,让他们在作文历练中经历再社会化的洗礼,这种内涵为心理改造的洗礼,是能够唤醒人性、铸炼人格和产生智慧的。

生态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中常用的数学思想论文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校本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研究论文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心理教育应用于学校德育的意义、原则与路径论文

班主任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校长工作室年度工作总结

构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
《构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构建师生互动共生的精神家园(共5篇)】相关文章:

教学管理小论文反思课堂心得体会2022-10-14

教态变化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2023-04-27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初中作文教学研究2022-05-03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2023-05-0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创新探析论文2023-08-25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09-29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反思2023-01-08

学习共同体读后感2023-07-08

对话教学 论文2024-04-25

五年级品德工作计划2022-08-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