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锦集10篇)由网友“静颜”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
――《口技》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教学基本任务:品读、积累,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时间分配:教师大约15分钟,学生大约30分钟,以学生活动为主。
1、读
第一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沸沸扬扬。第二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层次分明。第四次朗读――请同学读得有景有情。
2、说。
①这篇课文可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同学每人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
②从“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课堂教学的简略板书:
一字立骨―善―声音有大小 有内外 有高底 有动静 有远近有分合 有疏密 有点面 有张弛 有明暗
3、做―讨论、完成课堂智能练习:
①指出用法特别词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呜( )
②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
但( ) 觉( ) 是( ) 毕( ) 目( )
意( ) 少( ) 虽( ) 名( ) 色( )
股( ) 走( )
④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下面五个词属于( )
妙:众妙( )毕备 以为妙( )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满坐( )宾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⑤瞧,课文中还可以找出不少的近义词呢。
群响毕绝――( ) 满坐寂然――( )
变色离席――( ) 大啼――( )
一时齐发――( ) 中间……之声――( )
撤屏视之――( ) 惊觉欠伸――( )
⑥现在,该轮到你独立地进行发现了!你该积累一个怎样的词语板快呢?
[评析]
这节课是文言文教学中一节典型的“诵读,品析,积累”课。“读、说、做”三步既表现一种教法,也点示了对文言课文的一种学法。
最有新意的是这一份《课堂智能练习》――我们在观察课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项的练习。它充满了创造性,真是匠心独运。
这份“智能练习”可能表现了教者这样一种思考;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积累太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主要被图形板书所覆盖,从语言理解、语言品析、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二是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法指导、思辨训练、联想迁移训练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训练都比较薄弱。而设计得比较好的课堂练习就能解决一些这两上方面的的问题。
从上面的“智能练习”可见,学生们不仅仅只是“做”练习;他们要“做”,还要分析、归类、联想、概括、发现。这样,“练习”的层次就高了――它训练了“知”,也训练了“智”与“能”!
这咱“翻新”给我们以启示:原来,在有心人的眼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内,都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我们提倡这种价值的课堂智能练习。
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口技》教例简述
《口技》教例简述
[教例简述]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教学基本任务:品读、积累,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时间分配:教师大约15分钟,学生大约30分钟,以学生活动为主。
1、读
第一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沸沸扬扬。第二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层次分明。第四次朗读――请同学读得有景有情。
2、说。
①这篇课文可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同学每人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
②从“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课堂教学的简略板书:
一字立骨―善―声音有大小 有内外 有高底 有动静 有远近 有分合 有疏密 有点面 有张弛 有明暗
3、做―讨论、完成课堂智能练习:
①指出用法特别词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呜( )
②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
但( ) 觉( ) 是( ) 毕( ) 目( )
意( ) 少( ) 虽( ) 名( ) 色( )
股( ) 走( )
④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下面五个词属于( )
妙:众妙( )毕备 以为妙( )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满坐( )宾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⑤瞧,课文中还可以找出不少的近义词呢。
群响毕绝――( ) 满坐寂然――( )
变色离席――( ) 大啼――( )
一时齐发――( ) 中间……之声――( )
撤屏视之――( ) 惊觉欠伸――( )
⑥现在,该轮到你独立地进行发现了!你该积累一个怎样的词语板快呢?
[评析]
这节课是文言文教学中一节典型的“诵读,品析,积累”课。“读、说、做”三步既表现一种教法,也点示了对文言课文的一种学法。
最有新意的是这一份《课堂智能练习》――我们在观察课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项的`练习。它充满了创造性,真是匠心独运。
这份“智能练习”可能表现了教者这样一种思考;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积累太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主要被图形板书所覆盖,从语言理解、语言品析、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二是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法指导、思辨训练、联想迁移训练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训练都比较薄弱。而设计得比较好的课堂练习就能解决一些这两上方面的的问题。
从上面的“智能练习”可见,学生们不仅仅只是“做”练习;他们要“做”,还要分析、归类、联想、概括、发现。这样,“练习”的层次就高了――它训练了“知”,也训练了“智”与“能”!
这咱“翻新”给我们以启示:原来,在有心人的眼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内,都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我们提倡这种价值的课堂智能练习。
《口技》教例简述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3:《口技》教例简述
《口技》教例简述
[教例简述]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教学基本任务:品读、积累,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时间分配:教师大约15分钟,学生大约30分钟,以学生活动为主。
1、读
第一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沸沸扬扬。第二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层次分明。第四次朗读――请同学读得有景有情。
2、说。
①这篇课文可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同学每人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
②从“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课堂教学的简略板书:
一字立骨―善―声音有大小 有内外 有高底 有动静 有远近 有分合 有疏密 有点面 有张弛 有明暗
3、做―讨论、完成课堂智能练习:
①指出用法特别词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呜( )
②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
但( ) 觉( ) 是( ) 毕( ) 目( )
意( ) 少( ) 虽( ) 名( ) 色( )
股( ) 走( )
④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下面五个词属于( )
妙:众妙( )毕备 以为妙( )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满坐( )宾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⑤瞧,课文中还可以找出不少的近义词呢。
群响毕绝――( ) 满坐寂然――( )
变色离席――( ) 大啼――( )
一时齐发――( ) 中间……之声――( )
撤屏视之――( ) 惊觉欠伸――( )
⑥现在,该轮到你独立地进行发现了!你该积累一个怎样的词语板快呢?
[评析]
这节课是文言文教学中一节典型的“诵读,品析,积累”课。“读、说、做”三步既表现一种教法,也点示了对文言课文的一种学法。
最有新意的是这一份《课堂智能练习》――我们在观察课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项的练习。它充满了创造性,真是匠心独运。
这份“智能练习”可能表现了教者这样一种思考;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积累太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主要被图形板书所覆盖,从语言理解、语言品析、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二是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法指导、思辨训练、联想迁移训练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训练都比较薄弱。而设计得比较好的课堂练习就能解决一些这两上方面的的问题。
从上面的“智能练习”可见,学生们不仅仅只是“做”练习;他们要“做”,还要分析、归类、联想、概括、发现。这样,“练习”的层次就高了――它训练了“知”,也训练了“智”与“能”!
这咱“翻新”给我们以启
篇4: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这是《口技》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此时课文讲析的任务已经完成。教学时间还有30分钟。
教师:《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据教学要求,应当全文背诵。现在大家聚集会神、齐心合力,在老师带领下反复朗读、背诵。
下面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要默想:开头――画面――画面二――画面三――结尾。
(学生诵读)
教师:下面再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默想,哪儿是正面写声,哪儿是人侧面写声。
(学生诵读)
教师:现在咱们用“抢记法”背第一段,注意,抢记中也有规律,大家可扣住几个动词和几个“一”,加快背诵速度。
(全班同学两分钟内背完)
教师:下面咱们用“竞争法”背第二段,谁先背完谁举手。竞争要讲究技巧,背诵本段可以用“画面浮现法“可以用分层消化法”,可以用“情节线索法”,可以用“紧扣字词法”等。下面竞赛开始。
(全玫同学争先恐后,三分钟背完)
教师:第三段三个句子,很简单,一分钟背下来。
(学生背诵)
教师:背第三段咱们用了“限时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诵,以快为原则,不但要很快背下来,还要介绍你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钟背完)
(学生介绍背诵方法:①分层消化法:按绘声――评论――侧面烘托三个层次背;②电影镜头法:火起――人犬声、风火声,抢救声――听众表情;③记忆线索法:声音的先后顺序;④表情诵读法;⑤说书法……)
(介绍背诵方法四分钟)
教师:第五段与第一段遥相呼应,词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学们已经能够背了。
下面咱们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答背,即我点什么,你们就背什么,开始:
①背开关和结尾
②背第二段中写“醒”的场面描写
③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场面描写
④背出四处侧面描写的句子。
[评析]
《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时教学中,一般用两节课讲析,有少数教师用三节课讲析,在松散的教学结构中浪费好不少宝贵的时间。
此教例是用两节课讲完全文并让全班同学能背诵全文。背诵花去30分钟,“工作”效率很高,故称为“高效背诵”。
背诵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学程序合理。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要求大家“聚精会神”然后进行三遍铺垫性全文诵读,其后才带领学生进入紧张的背诵阶级,最后还进行了巩固性检查。
第二,教学方法巧妙。教师主要的`技巧在于设置了一个背诵的“激励机制”,采用“抢记法”、“限时法”、“竞争法”、“自悟法”、“检查法”等种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不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情绪饱满。
第三,穿插的内容丰富。在铺垫性诵读阶段,教师巧妙穿插对课文.写作艺术的复习、回味;在指导背诵阶段,穿插了背诵方法的指导、点拨,还特别穿插了学生背诵技巧的介绍。
知识训练和技能训练结合进行,教学频率高、密度大、效果当然不错。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文言文练习:口技
文言文练习:口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齣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 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2分)
(1}会宾客大宴会: (2)满坐寂然 坐:
(3)宾客意少舒少: (4)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小题2:找出文中表示事件突然发生的词 : 。(2分)
小题3:下列词语中的“名”,意思与文中“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名副其实B.莫名其妙C.至理名言D.名正言顺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5:本文开头和结尾两处都强调了口技表演道具的简单,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适逢,正赶上(2)通“座”,座位 (3)稍微 (4)夹杂
小题2:忽;忽然(每个1分,共2分)
小题3:B
小题4:(吓得)两腿直打哆嗦,几乎想要抢先逃跑。(采分点:“股”、“几”、“走”翻译对各得0.5分,句子通顺0.5分,共2分)
小题5:(2分)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1分)侧面烘托,表现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不凡。(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1)“会”在此句的意思为“适逢”,不能理解为“开会”等意思;(2)“坐”在此句中为“通假字”,同“座”;(3)“少”在此的意思为“稍微”,不能理解为“表数量的词”;(4)“间”在此句中的意思为“夹杂”,不能理解为“中间”等意思。
小题2:根据“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以及“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这两句话来分析表事件突然发生的'词语。
小题3:只有选项B“莫名其妙”中的“名”是“说出”的意思,其它都不是。
小题4:“股”是“大腿”的意思,“几”是“几乎”的意思,“欲”是“想”的意思,“走”是“逃跑”的意思;翻译时,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流畅。
小题5:可以从结构和内容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作用。结构上: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点明主旨,表现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不凡,流露出作者对民间艺人的赞美之情。
篇6:口技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口技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中(清康熙十九年),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爝(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卖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新志.郭猫儿》)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4分)
①虽人有百手( ) ②几欲先走( )
③一友挟猫儿同至寓( ) ④俄闻父呼其子曰(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4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小题3:【甲】文节选语段中口技表演者模拟了 的场面,【乙】文郭猫儿表演的口技的'主要内容是 。(4分)
小题4:【甲】【乙】两选段都采用了 的手法,以此来表现 (主旨)。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即使 ②逃跑 ③邀请,偕同 ④不久,一会儿(每小题1分,共4分)
小题2: ①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②许多鸡乱叫,它们的声音都互不相同,各有差别。(每小题2分,共4分)
小题3:失火、救火 屠户杀猪卖肉的景象 (意对即可,每空2分,共4分)
小题4:正面描写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每空2分,共4分)
小题1:试题分析:“虽”是一种假设,译为“即使”。“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较为固定,译为“跑”。“ 挟、俄”根据语境亦可推断出来,译为“邀请”“不久”。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中间”“力拉”等。“中间”古今异义词,应译为“中间夹杂着”。“力拉”是拟声词,不可译为“用力拉”。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通读两文,理解其大意可知,甲文口技表演者模拟了深夜失火、救火的全过程,而乙文口技表演者模拟了屠户家天明前杀猪,天明后卖肉的全过程。
小题4:试题分析:“甲乙两文都”可知,甲文中的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乙文中也有就可写出来。乙文中的“其声之种种各别、历历不爽也”即为侧面描写,评价其表演效果。因此,第一个空可填“侧面描写”,这样可与后面的“以此来表现”相照应。主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应该都能写出,即“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篇7:《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
《口技》阅读练习及答案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再写一个这个词的同义词(2分)
【小题2】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4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_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名
今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字。(2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_____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______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小题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小题6】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俄而
【小题2】虽:古,即使今,虽然名:古,说出今,有名
【小题3】 (1)夹杂 (2)象声词
【小题4】(1)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大家都想争先恐后地跑走。
(2)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处。
【小题5】表现听众听了说书人以假乱真的表演后害怕的情态;它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表现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小题6】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到侧面表现说书人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回顾课文内容,填写所缺字词。古文中表现时间短暂的词有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等
【小题2】
试题分析:今义好判断,古义要根据语境来判断。注意不要填写错误。
【小题3】
试题分析:或根据所学记忆直接判断解释,或概括句意推断。“间”在本句中意为“夹杂”,另有“一会儿”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句,“奋”,卷起;“股”:大腿;“几”:几乎,“走:跑。第二句,“虽”:即使,“指”:手指/指出;“其”:其中:“一端”:一种。
【小题5】
试题分析: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是本文写作的特点,此句是用听众的表现来衬托表演者技巧的高超,侧面描写不仅突出描写的主体事物,还丰富的文章的内容。
【小题6】
试题分析:结合文章开头部分写表演环境的内容,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另外,本文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的方法,用表演者使用工具的少也为了侧面突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篇8:《愚公移山》教例评析
《愚公移山》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课型设计:分析、讨论课。课时一节。
教学线条设计:抓住“平险”这个短词引发教学内容,重点分析讨论课文.写作技巧和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
教学的警示语:注意,《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
教学过程如下:
预备动作:同学们,《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有其发生的原因,请大家想想并找一找,文中哪个词能起引发故事的作用:(“平险”――愚公的一个想法和举措,引发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步骤一:分析讨论故事的.写作技巧。
1、愚公要“平险”,“险”在哪里?(找出故事的背景)。为什么要“平险”?(故事的开端)“平险”是如何进行的?(这是故事的结局)。围绕着“平险”表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是 (故事的人物;进行分类。)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有两次对话显现了故事的曲折和波澜,能否找出来?(顺势分析愚公妻和智叟对愚公“平险”的态度是否相同以及这两个人物的故事情节中的作用,穿插表情背诵愚公与智叟的对话。)
3、故事中还有一个生动的细节。(顺势分析“遗男”在故事中的作用。)
步骤二:分析讨论愚公的人物形象: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物的?
(1)正确描写――语言、行动(愚公确知平险之利,有远大的抱负。)
(2)鲜明对比――智叟(重点分析愚公与智叟的对话。认识:愚公深明查以“平险”之理,有正确的认识。)
(3)侧面烘托――山高、路远,操蛇之神惧、帝感其诚(愚公有万难不屈的“平险”精神。)
学生概括愚公形象的特点。
再概括《愚公移山》的主题。教师点示: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评析]
这个.教案的设计是很细心的。
它首先注意到了力避教学的误区,甚至写了一条“教学警示语”。
原来,不少的人忽略了“寓言”特点,淡漠了寓言常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或其它生物,将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寄寓于故事中的特点,不带领学生去正确的捕捉《愚公移山》的寓意,反而设置一些“是不是蛮干”、“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不考虑搬家”、“要不要科学办事”之类“化虚为实”的问题引发课堂讨论,结果偏移了教学与教育的线条,无谓地花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其次,教学主线饱满而且清晰。
教师创造性地抓住“平险”这个短语,成功地串起了课文的艺术特点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两次分析的“活动”量很足但又不失之过难,问题虽然不多然而却很讲究问题出现的层次性,特别是对愚公形象的分析,不仅仅只是注意到细腻,而且更注意到准确――从人与自然斗争的角度表现“人定胜天”的思想,从所做事情的公益性正义性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特点,我们说此教例很准确地掌握了分析的“入射角”。
此教例也引起我们一个有趣的回味:为什么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黔之驴》、《愚公移山》等诸多寓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忽视《愚公移山》的寓言特点呢?
《愚公移山》教例评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醉翁亭记》教例评析
《醉翁亭记》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课始,教师定向:这节课的任务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背诵全文: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
教例实施:
教师: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
(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大家刚才议论的第二种说法的每一层中都含有“亭”字,能不能都含有“乐”字呢?
(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乐)
(总写山水之乐――赏景之乐――与民同乐――自知其乐)
能不能都含有“醉”字呢?
(醉翁之意在山水――醉于山间朝暮四时――醉于升平之乐――醉在内心深知的乐趣)
有不能都含有“醉翁”、“乐”呢?
(醉翁喜山水之乐――醉翁爱赏景之乐――醉翁乐与民同乐――醉翁自知醉翁之乐)
咱们换个说法。能不能从记叙的顺序上突破一下?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件顺序-叙议结合顺序)
教师:我还从影视拍摄的角度赏析了课文,现在也让你们欣赏一下。
课文的'脉络是:
一个大远景镜头―――组空镜关――一个长镜关――一个全景镜头
(学生极有兴趣地倾听)
教师:请你各自选出以一种说法,并根据它来协助自己背诵课文,用时6―10分钟。(学生背诵)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每一段落的内部层次。把它们清理出来,指导背诵就更有依据。我先说第一段,你们分组介绍第二、三、四段。
(一、山―水―亭―名―太守)
(二、朝―暮―春―夏―秋―冬)
(三、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教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线条再背诵课文,用时8分钟。
教师:下面再布置一个探索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做:结合课后练习一以及我们对课文一、三两段的分析,谈谈文中的照应。
[评析]
这是一节美妙的“线条”课。
课中设计了那么多的兴奋点: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反复地梳理课文的脉络。
众多的兴奋点之中有着一事实上的逻辑联系:从“亭”到“乐”到“醉”到“醉翁之乐”,重点突出而又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严密的逻辑性中又点缀有趣味性:教师空插进来的“大远景”“特写”、“空镜头”、“长镜头”、“全景镜头”、“蒙太奇”无疑地会使每个孩子全神贯注。
逻辑性再现了教师清晰的思路,趣味性表现了教师的丰富知识,然而这节课中还突现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优良技艺――科学性。丰富的立体的多侧面的分层次的理解训练,在理解训练中完成了背诵任务,都生动地表明了这一点。
像一篇好的散文有着丰富的内蕴一样,除开“教学”这个表象,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能给我们不少的启迪,这其中的“隐含信息”,就留给大家咀嚼吧。
《醉翁亭记》教例评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10:《背影》教例评析
《背影》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例一(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 王松泉文)。
一、课内交流段落提纲:
回家奔丧一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
事虽忙,不放心,亲自送行
南京送别 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
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
北京思父――持父信,见背影,泪光晶莹
二、讨论
1、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段有哪些?2、本文怎样描写父亲?3、这些描写各安排在什么场景?4、为什么要这样穿插安排?
三、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真挚、深切的感情。
例二(见《教学月刊》1987年第8期 张兆龙文)。
一、将第六段作为讲析的切口,板书:
外貌――落泊潦倒
动作――一片深情 两次
背影 分离时:走几步、回头、说: 落泪
混入、再找不着
二、父亲送行的地方、动作、言谈。板书:
终于自己送――爱子心切 我自责
看讲拣嘱 ―― 无微不至 内疚
三、当时的家境、原因。板书:
祖母死,父亲差使交卸――祸不单行
还亏空,办丧事,赋闲――家境惨淡
四、读首段,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读末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 徐绍仲文)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通过对这些动词的分析,就可体会到父亲真诚朴素的情感。抓住了这些特点来教学,就会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就必然节省许多时间。
[评析]
《背影》的教例丰富多彩,可谓智者见智。
以上三例,各具特色:
从教学思路看,例一为“顺向思路”,教学是从篇首计至篇末;例二为选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点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动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作用进行咀嚼。
从教学的着眼点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讲析,例三则重在线务的聚集。教学的“切口”越来越细小,计析和品评越来越细腻。
从讲授的主要内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境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个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内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这个中心。
从板书设计看,例一可形成篇式整体性板书,例二可形成局部式分层板书,例三则可形成笔记式条文板书。
若细心咀嚼,以上三个教例还可以启迪我们:1、如何就些设计再加以改进;2、如何就这些设计加以组合;3、我们还能设计出哪一种别致的思路?
细细地体味再加上一些“挑剔”,就可以创造新的模式。
《背影》教例评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背影》教例评析
★ 口技教学
【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锦集10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2022-05-07
教案分析范文2022-06-14
论语_2022-08-1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2023-02-06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3-09-11
蒲公英教学反思2022-08-06
《小抄写员》课文片断赏析2022-05-06
关于励志的论语2023-04-03
课文《乌鸦喝水》教学片断赏析2023-03-08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