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女儿跑步致死”折射家庭教育误区

时间:2023-01-13 08:28:0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体罚女儿跑步致死”折射家庭教育误区(通用6篇)由网友“哔声后留言”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体罚女儿跑步致死”折射家庭教育误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罚女儿跑步致死”折射家庭教育误区

篇1:“体罚女儿跑步致死”折射家庭教育误区

“体罚女儿跑步致死”折射家庭教育误区

今年6岁的小如(化名),出生后一直都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直到今年8月中旬,才有机会到浙江乐清与父母团聚,不料,因此遭受“狼爸”父亲的“管教”,体罚6小时而提前结束生命。记者8日从乐清警方了解到,“狼爸”涉嫌虐待罪,已被刑拘。(中国新闻网 10月8日)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你还记得这句“名言”吗? 在“狼性教育”上,萧百佑是成功的,他把自己的四个子女全部“打”进了北大。正是基于他在教育上的成功,以及中国人担心孩子被娇生惯养,“狼性教育”日益被家长们所推崇,甚至有人把萧百佑的这句话奉为家庭教育的真理。但“狼性教育”真的那么经世致用,适合所有中国孩子吗?新闻中的“狼爸”体罚女儿致死,就是一个反例。 学校教育的模式是基本固定的,但是家庭教育却有着千差万别。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习惯和传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家教”,本不该千篇 一律。全部都去模仿“狼爸”的教育或者去照搬曾国藩的家训,那未必都能像他们一样成功,每个家庭都有适合自己子女教育的一套,家长应该去摸索,而不是照搬这个模仿那个。 我们时常说,教育有三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求知,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主要作用是明礼树德。当前,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继续,这样成绩可能提高了,但对孩子全面发展很不利。 对家长来说,子女就是他们的全部,子女的未来就是他们的未来,对子女的教育自然万分重视,愿意拼血本去为孩子创造条件,也会争相模仿各种成功的案例。其实,这样并不明智,恰恰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我们望子成龙的家长还应该认真去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一套,避免“教育”变“教训”的悲剧。 王者清风

篇2:大学生家庭教育误区

大学生家庭教育误区

1、由爱护而过分娇宠

这是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年龄约为18-22岁,以独生子女为主。一些家长总是对孩子怀有怜爱之心,即使在孩子进入大学以后,仍然担心孩子不能照顾自己,会受到伤害,于是继续娇宠和溺爱孩子,满足孩子很多不合理的要求。这样过分的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娇生惯养,不适应住校生活,不能和同学和睦相处。这样错误的家庭教育除了直接导致孩子形成过分的“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外,同时也使孩子丧失了依赖家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束手无策。

2、由期望而导致严苛、功利

有些家长自己的“大学梦”在子女身上得到实现之后,进而对孩于产生更多强烈的期望。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现出了一种不理智的关注和要求。这样继续中学时期高强度的学习,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且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引发厌学情绪,导致逃学、旷课等等不良后果。

更有一些家长在一些社会错误观点的影响下,一味的要求孩子竞争学生会干部、加入党组织、获得各种荣誉,这些家长甚至持有一种狂热的态度,采取一切能够采取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同时也鼓励要求孩子能够以一种狂热的态度来达到目的。这种家庭教育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加深了孩子的功利思想,使孩子变得做事前先考虑结果是否有利,有好处才干,有荣誉才上,为达到目标不择手段,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采取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做法。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往往会功利心很强,忽略了在大学中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面加强自身素质。

3、由失望而变成厌恶、冷漠

孩子如果高考失利,没有能够按照父母的期望进入知名大学或热门专业学习,一些家长在惋惜之余,不能理智、有效的缓解消除失望、沮丧等等不良情绪,而是将这种消极的.负性情绪完全转嫁到孩子身上。要么对孩子产生愤怒情绪,要么对孩子冷漠,不管不问。不论是哪一种态度,对于孩子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也是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放弃。孩子在经历考试的失败之后,自信心、学习热情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他们又要面对大学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这时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指导,丧失家庭教育有效的帮助,对孩子在大学时期甚至以后的发展,无疑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4、由袒护而过分纵容

孩子在大学中出现问题时,一些家长总是找各种理由帮孩子百般开脱,甚至在明知是孩子做错时,还要庇护偏袒。更有甚者威胁学校,严重干扰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这些家长的行为实际上对孩子的错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做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进行自我反省和检讨,反而会让孩子在家长的袒护下有恃无恐,更加无视学校有关规定,继续犯错,最终很可能导致孩子被学校开除,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做无疑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分自负,如有失败和挫折则归咎于他人,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形成偏执型人格障碍。

5、由分歧而放任

孩子进入大学之后,身心状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开始对自己接受过的教育、已有的观念进行了重新认识,对学业、人生价值都开始新的选择和追求。但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却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应对。这时“代沟”问题就显现出来,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争执难免发生。在各种各样的分歧之下,有些家长索性对孩子听之任之,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直接将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由学校。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但是也会使孩子不能有效的和他人沟通,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放任的做法会加深家长和子女之间的误解和隔膜,亦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冷漠。

篇3:家庭教育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

1、以分数论“英雄”

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

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

“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

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2、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3、注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

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

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4、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

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5、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

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

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6、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孩子发展有自身规律。身体发展如此,智力、心理发展也是如此,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

违背孩子发展的规律,表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或是青少年教育儿童化,使孩子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长往往付出大量时间与心力,而事与愿违,误了孩子。

7、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

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

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8、惩罚多于表扬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

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

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

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9、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

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

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

10、忽视孩子体育锻炼

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让孩子玩,或认为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家长重视疾病卫生,超过重视体育锻炼,这多少有点舍本逐末。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是防治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之一。

篇4:家庭教育误区一

家庭教育误区一

为人父母没有一个不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但很多时候,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却又存在着许多误区,以致出现偏差甚至失败。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现象,希望透过这些现象,能帮您绕开家庭教育的误区,培养出您希望的人才。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做人。育人,是个大命题,但很多时候就是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的培养过程中,也能显现一些端倪。本书由于篇幅和内容所限,仅就一些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应对方法展开探讨。一、委培代管很多家庭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或其他原因,孩子从小就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还有的家长从小就把孩子放到了寄宿学校。许多实例证明,这样的结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都是弊大于利。隔辈人对孙辈的教育,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也有一些弊端会在孩子逐渐长大后暴露出来。这些弊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于迁就孩子,对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不能及时纠正甚至熟视无睹,比如,孩子进家不是先写作业,而是看电视、玩,直到很晚才做作业,但是一会儿就困了,老人心疼孩子,催着早点睡觉,一来二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就很难形成。二是知识水平所限,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问题,辅导作业过程中缺少方法和耐心。三是在父母来接孩子的.时候护短,掩盖了存在的问题;或是告状诉苦,招致父母一顿臭骂甚至拳脚。怎么理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老师经常不在,总是让别人代课,你还指望孩子能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学习吗?当孩子进入初中或高中以后,你甚至都不能过分地说教孩子,那样只能招致孩子对祖辈的怀念和对你的敌视。如果你实在没精力带孩子,至少要在探望或接孩子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一些考查手段和整改措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帮助孩子解决至少一两个现实问题,而不是仅仅给孩子买好吃的,买衣服玩具,带孩子游玩。――摘自《学习能力训练手册》  

篇5:几个家庭教育误区需注意

1、有求必应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从婴儿期开始,他总是对自己想要的做出反应。

孩子想要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总是这样。不受控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太顺利了,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为人们所珍视,从中获得的快乐也会丧失。

所以当他长大后,他会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满足条件的正确方法。例如,如果孩子想买玩具,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你坚持上幼儿园一周,你的母亲会买给你。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一种追求的欲望。但是父母要注意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能对孩子撒谎哦。

2、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父母受传统“望子成凤”思想的影响,从出生起就为孩子设计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但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爱好方面的才能。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盲目性,如投资于幼儿钢琴古筝等高级音乐辅助器材,招收儿童参加各种专业课等。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投资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有限的财力和精力,而且更容易使孩子们对知识和探索兴趣的渴望落空。过分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沉重的压力下,一些年幼的孩子甚至会有强烈的反叛心理。

回应家长的高期望,如拒绝上学、拒绝各种专业、课程等。

3、父母不和睦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塑造儿童性格的基因。

父母经常吵架。他们甚至不关心孩子的存在。他们给孩子一个巨大的负面刺激,这会导致恐惧和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将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和爱心,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儿童的未来社会和生活,也可能形成严重的人际障碍,导致孤独症、自卑、抑郁、内向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

父母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应相互尊重、理解、容忍和关爱,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和发展。

4.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对各种生活问题的非理性处理

幼儿的成长更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必须运用正确、适当的方法,为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熔炉,以培养他们的个性,发掘他们的兴趣。

例如,当小孩子提出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他们的父母便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甚至假装理解错误的答案,以维护父母的“尊严”。更有甚者,他们不能用“去,翻自己的书,做更多的你”来抑制幼儿寻求知识的热情,这会有意或无意地抑制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善良的天性。“去吧,去吧”。父母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们,在读书或咨询别人之前,他们也可以和小孩子一起工作,通过询问书籍来寻找答案或鼓励他们去寻找答案。

此外,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的态度也应该是一样的。

5、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观点

对许多父母来说,“打”是惩罚不听话的孩子的最好方式,“孝源于棍”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是不恰当的。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提出,抚养孩子应该受到表扬而不是惩罚。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只要父母得到一点赞扬,他们就会继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以得到成年人的更多赞扬。专家们提到,儿童时期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儿童长大后更容易使用家庭暴力。

因为他们是在暴力的阴影下长大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偏离和失控。

6、物质生活来补偿幼儿

许多父母太忙了,不能陪他们的孩子,所以他们想用最好的物质生活来补偿他。事实上,这会导致婴儿价值观的偏离。父母应该定期把孩子们带出去,比如去超市和公园,这样他就可以从小就学会生活,学会接触什么,什么是不能选择的。即使他在家打扫厕所,也可以让婴儿在一边看着。让他知道这是清洁厕所的方法。

不一定要补偿宝宝,一切都准备好了,所以他很容易养成依赖性的性格。

7、漠视社会公德

面对儿童的不当行为,不仅要及时停止,也不要沉溺于满足。例如,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地,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不文明的行为,如践踏草坪、爬树、折树、随地小便、排便、扔瓜皮、扔纸屑等。

陪伴他们的成年人对它视而不见,忽视它,对它视而不见。从表面上看,父母似乎对孩子的顽皮天性很满意。从本质上讲,它是对孩子的溺爱和毒害,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

8、家教的片面性

目前,许多家长对子女家庭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儿童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发展教育。

他们把背诵唐诗宋词、计算、拼音、识字、学习外语作为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们认为,有了知识,就会有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儿童品德、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过分重视非智力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会影响儿童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会阻碍儿童道德、智力、身体和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儿童健康人格的缺失,给儿童当前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严重破坏儿童的生活!

篇6:家庭教育五大误区

家庭教育五大误区

一、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用科学和真理解答,而不是用神话和迷信解答。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孩子提出有关科学知识的问题大人要用科学和真理解答,才能使孩子跟上时代的步伐。相反,用那些神话和迷信的故事误导孩子,只能使孩子愚昧无知,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在中秋佳节赏月的晚上,有些孩子会问:“月亮上有些黑点的东西是什么?”很多老人都会给孩子讲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故事,并用这个故事解答孩子的问题。这个故事虽然美丽动听,能给孩子带来一时的快乐,但可能会误导那些天真无知的孩子。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鬼故事,最好少给孩子讲,讲得太多了,孩子就会真的相信天上有神、世上有鬼,不但会产生恐惧心理,还会产生迷信思想,影响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快乐只是影响孩子的一时,误导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为了给他一时的快乐,使他失去一生的前途,值得吗?在花好月圆的中秋佳节夜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为了使孩子过得更开心,调节气氛,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当然可以讲。但是,给孩子讲完嫦娥奔月的故事之后,不要忘记告诉孩子,这只是神话,不是真实的。为了不误导孩子,最好用简单的方法和语言给孩子讲解一些关于日月星系的天文知识,让他了解后再给他讲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的登月故事。只有采用这样的方法才能使孩子在神话故事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破除迷信而不会被这些故事误导。明天的社会发展要靠今天的孩子,而明天的社会能否很好地发展,要看今天有没有好好地教育孩子。

二、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

在大多数中国父母亲心目中都认为听话乖巧的孩子是好孩子。听话乖巧的孩子在家里比较让大人放心,生活受父母安排,父母不允许做的事情很少做;在学校乖巧听话的孩子比较受老师喜欢,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很少违反学校纪律。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管理。那些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通常被认为是坏孩子。在家里,调皮的孩子的好奇心往往比听话的孩子要重,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天为什么会下雨?镜子为什么会照出自己来?妈妈是怎么把我生下来的?……这些问题使大人不知道如何回答。有的孩子还会因好奇心比较重把家里的手机、电风扇、收音机拆得乱七八糟,使父母非常生气,不知如何管教他们。调皮捣蛋的孩子也非常让人担心,喜欢爬山、打球、爬树捉知了、下河捉鱼……专门做那些比较冒险的事情,把衣服弄脏了还不算,有时候还带着累累伤痕回家。在学校里,调皮的孩子比较容易对老师教育的知识产生怀疑,喜欢给老师出难题,最好是让老师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还时常违反学校纪律,经常惹老师生气。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比较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

其实认为乖巧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调皮捣蛋的孩子是坏孩子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上面讲道,听话乖巧的孩子生活上大部分事情都是听家人和老师的安排,很少让父母头痛和烦恼。这样的孩子是比较容易管理,但是,也会因太过听话而缺乏主见和好奇心。有主见和好奇心的孩子往往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根究底、问为什么,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在中国家庭里,如果一个孩子很好奇,想知道风扇为什么通电后会转,把家里的风扇拆开来看个究竟,很多父母就会因孩子破坏家里的东西而责骂他,而不会问他为什么要拆掉风扇。相反,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问清楚拆掉风扇的原因,并解释风扇为什么会转,然后教他如何把风扇装好,再告诉孩子以后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先向大人请教再拆东西来看个研究,就会避免破坏家里的东西或遇到危险。只有这样的好父母才不会因为孩子的调皮而烦恼,还会因为有个调皮、好奇、好学、有求知和探索精神的聪明孩子而感到骄傲。可惜,这样的父母太少了。有主见和好奇心的孩子通常比较聪明。当然,调皮的孩子要比听话的孩子多花更多心思和时间好好教育、管理、引导,如果没有人很好地教育,那么调皮的孩子是很容易学坏的。

三、用暴力的方法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在教育儿女时,如果不听话就用暴力行为,不是打就是骂。有些父母在发火的时候常常骂孩子是“混账东西、畜生、笨蛋、没头脑……”也有些父母自己有本事,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如果子女学习成绩不好,就会经常责骂子女。有的孩子不服气,跟父母顶嘴,他们更是恼火。还有些父母甚至经常动起了武力,只要孩子犯错就拿起棍子打。

我曾经见过一位母亲,她在帮儿子辅导功课时,手里经常拿着一条木棍,如果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她就拿起棍子往孩子的身上打,还非常气愤地破口大骂:“你这木头、猪头,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也不会做。”可是那位母亲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不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效果要比她辅导强得多,她这样做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心思和时间不算,还使孩子成绩更差。这是为什么?因为母亲拿着棍子在他后面,使他产生恐惧心理,他怕骂、怕打,哪里会有心思思考难题?

其实,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很多父母都是宁愿自己吃苦,也想要让自己的儿女过得好一点。可是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错得有多离谱,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但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试想,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小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常骂他们笨蛋、没头脑、没用的东西……时间长了,他们被骂习惯了,就会麻木,真的以为自己很笨,对学习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如别人,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许,有些孩子自尊心可能会强一些,你骂他们不行,他们就会加倍努力学习证明给父母看,为了以后超越父母,不被父母骂,学习成绩变得更好。但是,他们会把自己的父母当仇人一样看待,这样父母和儿女之间就会变得无话可说、无法沟通,家庭的气氛变得冷冰冰的。试想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会幸福吗?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你们好好地、耐心地跟他们讲解,让他们理解、感动、明白道理,这样的效果比打和骂的效果要好得多。总之,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明白事理,而不是让他们服从和听话。

四、过于溺爱孩子。

与暴力教育方法相反的就是过于溺爱孩子。

由于现在社会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较多,有的家庭甚至还是4+2+1式成员分配现象,也就是不仅孩子独生的,孩子的父母本身也是独生子女,这就形成了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再加上一个孩子的家庭形式。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很多父母和老人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掌上明珠,放在手上怕摔,含在嘴里怕化,把孩子宠坏了。

溺爱孩子主要分以下几种。

1.有什么好吃首先让给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更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使孩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家中的小霸王,对父母和老人付出的一切都视而不见,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家人不能满足他(她)的要求,则会冲着家人发脾气,甚至拿家里的东西乱砸、乱丢,直到得到满足为止。这种孩子如果再不好好管教,那么长大后轻则目中无人,缺乏社交能力,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或者成为无孝子女;重则危害社会,遇到不服从他的人,就会加以迫害,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2.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认为孩子应该以学业为重。有的孩子十几岁了,还是饭要别人帮打、衣服要别人帮洗,家里总是要有一个人做他的“保姆”,更不用说帮家里做家务了。悲哀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大人还总是对孩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什么事都不用你担心。”有的家庭条件比较富有,还为孩子请专门保姆,帮孩子打理日常生活事务,目的只是使孩子不用操心其他事情,一心一意地学习。其实这是没必要的,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不要认为不让孩子做家务就可以让他好好学习,书本的知识是死的,有很多书本的知识可以通过做家务让孩子加深了解和探究。

这并不是胡说,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

(1)经常帮父母买东西的孩子口算能力非常好。

(2)在家里喜欢修理电器的孩子的头脑思维比较发达,一般理科都比较好。

(3)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就是在帮奶奶烧开水时对水烧开时为什么会推动锅盖而产生好奇心后进行研究发明蒸汽机的。当然,不可能每样家务都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但至少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

3.出门总是要陪伴在孩子身边,怕孩子过马路遇到危险、怕被人骗走,直到小学五六年级还要接送他(她)上学和放学。在父母这种直升机式保护情况下,只会使孩子失去培养独立自理能力的机会,缺乏生活和社会经验,步入社会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只会害了孩子。这样的孩子离开父母后又怎么能很好地生存下去呢?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他(她)的,父母只能保护一时,不能保护一世。社会上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小时候都是比较独立的孩子,要想孩子长大后有能力、有本事,首先父母就要适当地放手,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精神,使孩子尽快适应社会,能在社会的复杂环境独立生存。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然一下子实现是不可能的,比如要让孩子自己上学,首先教会孩子认路和怎么过马路才安全,再教孩子不要随便听陌生人的话和吃陌生的东西,之后让孩子先一个人上学,刚开始不放心,可以在后面跟随,在暗中保护他,直到他能上学为止。

4.有些父母对于孩子在外面和别的孩子产生矛盾:争吵或打架,第一间不是先了解谁对谁错,而是首先为自己的孩子袒护,责骂别的孩子。在父母这样袒护下会使孩子不分是非、知错不改、不讲道理、受人讨厌。没有道德的人往往就是被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

五、填鸭式强制教育

在独生子女家庭里,一家人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很多父母为了使孩子长大后变成有用的人才,过早地对孩子实行填鸭式强制教育,使孩子失去了童年应有的活泼和快乐。填鸭式强制性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由于现在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愚蠢的学生。而学习成绩好不好,就看你考试的分数高不高。于是,很多家长为了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一放学就为孩子布置一大堆家庭作业――什么时候练字、什么时候背书、什么时候默写、什么时候做题……把孩子课后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使孩子没有一点自由的时间,如果孩子偷偷地出去玩,就会受到家人的严厉批评。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他们美好的童年时光就被这样强迫性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光靠学习成绩判定一个学生是否聪明是不正确的。一个学生就算考试每科都考满分,而不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那他也是个愚蠢的书呆子;一个学生就算他考试每科都不合格,而他能把学到的一些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那他也比考试得满分的书呆子强。

2.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盲目地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希望孩子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这也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很多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说:“我小时候某某成绩非常好,并有一个理想就是成为某某学家,可是因为某某原因,使我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是我的孩子,现在我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你,只要你好好学习,不要有负我的希望,长大后就一定要成为某某学家。”也有些家长为了想让孩子长大后赚到更多的钱,对孩子说:“你不要再学某某知识了,你学得再好也没有用,出到社会后会找不到好工作的,如果你不听讲,以后就不要叫我给钱你上学。你应该去学某某知识,现在这某某行业很有前途,工资很高,到时候你要买车买房都不用担忧了。”其实这样的家长是很自私的,只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要求孩子为他做什么,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理想与她刚好是一致的话,可能就会成功,但这样的情况很少。一个人因为对某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喜欢追根究、学而不厌,并希望在这方面取得成就,这就是他的理想。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他有权决定自己的理想和命运。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命运被他人掌控了,这个人的思想就会被奴役和控制,形同行尸走肉,他的一生将会过得非常痛苦。

3.父母好胜心强,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什么都比别人的孩子强。于是,他们往往看到别人的孩子唱歌唱得好,就要求孩子学唱歌;看到别人的孩子毛笔字写得非常好,又要求孩子学书法;看到别人的孩子弹得一道好曲,又要求孩子学弹琴……这样的孩子三心二意、增加压力、一事无成,情节严重的还会走上绝路。要求一个孩子多才多艺,什么都比别人出色,那是不可能的,只会让孩子变得平平庸庸,什么都不如别人。每个孩子都有他擅长的方面,不必在意别人的孩子如何,要细心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哪方面比较出色,并在那方面好好地培养他,才能让孩子将来会变成一个出色的人才。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条件和环境,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这个出发点是不错,关键要看运用的教育方法。好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并且学而不厌,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不好的教育方法只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感到厌烦,并且会增加孩子的压力,会使孩子变成书呆子,也会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逃避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好方法?这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每个孩子的性格与爱好都不相同,因而用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方法也不一样,要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就要先了解他的性格与爱好,根据他的性格与爱好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和辅导,才能使他学到更多文化知识,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道理德、有才华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

《爱的回音壁》阅读答案

《爱的回音壁》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今天你节约了吗议论作文

今天你吃苦了吗周记

你今天诚信了吗的议论文

今天,你喝水了吗教学方案

考研政治有效复习避免三大误区

如何走出话题作文的写作误区

今天你共享了吗?作文

“体罚女儿跑步致死”折射家庭教育误区
《“体罚女儿跑步致死”折射家庭教育误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体罚女儿跑步致死”折射家庭教育误区(通用6篇)】相关文章:

今天你啃书了吗作文2023-01-16

初中物理教师随笔30篇2024-05-11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2024-03-02

孩子教育时机要利用三点2023-08-10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2024-01-25

新课程下的历史科目教学反思2023-03-11

网络广告Nokia3510媒体投放策略分析2022-12-04

高考数学备考:避免做数学题目的两大误区2023-01-14

小学作文的教学管见2023-01-08

面试如何注意面部表情2022-09-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