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政治课教学之管见(精选12篇)由网友“开锁日记”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技校政治课教学之管见,欢迎阅读借鉴。
篇1:技校政治课教学之管见
技校政治课教学之管见
在技校的`各学科教学中,政治课遭遇了学生的冷落,使得教师教得无劲,针对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阐述了对改革技校政治课教学的一点体会.
作 者:陈小燕 作者单位:云浮市技工学校,广东,云浮,527343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 关键词:技校政治课教学 教学困境 兴趣篇2:高中思想政治课线性教学误区管见
口秦璐
所谓线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时依据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按规定的步骤和课堂时间对教学内容分段排列,并按次序予以讲解,侧重于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序列性的、量化的教学模式。
尽管新课程改革启动多年,进行了多方教学变革的尝试,也取得了许多扎实有效的成果,但在广大基层教学战线中仍存在着大量线性教学行为。
一、线性教学的表征
1.知识传递上重陈述性知识,轻程序性知识。现代知识观广义上将知识区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指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陈述性知识一直是各学科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进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时,是顺应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并存储成为信息再次加工整合的资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其加工、利用、迁移,可形成新的技能。但在一线教学中却存在着过分强调陈述性知识、轻程序性知识的趋势,多数政治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主推线式或框架式教学,将课程熟练罗列出各种知识框架体系。殊不知,这其实是对探究具体情境,获得一般性认识的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的违背。
2.在评价观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布卢姆在其论著《教育评价》中表明:“所谓评价是为了基于教育计划而做出决策,收集与运用信息”。因而其将评价细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种评价视角应兼而有之,以达到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的目的。而纵观教育一线,大多仍是考试成绩――一考定成败,“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在接待家长、评价学生的学习时仍要翻看成绩册。
3.课堂教学观上重标准化结论,轻生成性资源。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高高在上的“主管者”角色自居,在提问或组织学生进行其他探究活动时,预设好了标准化答案,以此为模具卡压学生的探究结论,缺乏宽容性与发展性。(教学论文 )对于课堂生成性资源较少及时、有效运用,造成资源浪费,降低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不允许错误的出现,将课堂教学最终操作成为“一言堂”。
4.教材素材陈旧,缺乏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及创新。部分一线教师仍存在以本为本,教教材而非教学生的陈旧教学观,在课堂上展现的教学素材陈旧,数年如一日,未能及时开发利用新素材,且对教材缺乏深度挖掘,仅依据教材框架复印式教学,少有创新。
二、线性教学纠因
线性教学误区的现实原因是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迷茫与瓶颈的折射。多年来受制于高考“指挥棒”,各项考核以高考、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作为教与学的终极评价,以强大外力的形式掣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和评价方式,是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育功利化思想的外显。
线性教学误区的根源在于教师自身的`线性思维方式。线性思维意即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是静态思维的一种。长期处于线性思维模式,易造成思维定式,缺乏创造力。鉴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实情,尤其是自以来江苏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政治学科仅作为高考文科选修考试的非必选科目,教师往往承担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乏跨年级教学的情况,不少教师往往还承担着班主任、心理教育等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因而缺乏时间和精力对自身思维高度和理论基础进行提升。一些教师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教学门槛类理论书籍很少涉猎,不了解学习的理论,不掌握教育理论及发展动态,对生活素材和时事政治缺乏深度的剖析和开发利用,自然影响其思维发展的方向性。
三、走出线性教学误区的基础策略
1.根本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力。
所谓教学力,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实质在于交往。因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再纠结于教师的表现如何,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获取了什么,是掌握了知识还是提高了探究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全方位素质,笔者均将其界定为“教学力”。
①拓展视野,优化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教育观。许多教师鉴于工作压力,对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存在盲点,缺乏贯彻的热情。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现行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也增设了综合探究的活动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比重,让学生学会学习,感知学习的乐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②深入研究教学理论,践行学习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个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政治教师最为耳熟能详的,因而各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笔者经过对学习理论的学习,倾向于建构主义,即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于是在教学中会注意多创设情境,尤其多利用乡土资源作为导人案例,组织学生多渠道探究学习,在探究中自主建构关于本课程的知识概念。如今年3月在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教学中,就以我校赵校长2月末顺利当选徐州市泉山区人大代表这个鲜活的案例作为情境导入,组织学生就其当选过程进行分析,获取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任期等信息,通过人大代表
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大学网 《高中思想政治课线性教学误区管见》篇3:高中思想政治课线性教学误区管见
高中思想政治课线性教学误区管见
高中思想政治课线性教学误区管见口秦璐
所谓线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时依据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按规定的步骤和课堂时间对教学内容分段排列,并按次序予以讲解,侧重于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序列性的、量化的教学模式。
尽管新课程改革启动多年,进行了多方教学变革的尝试,也取得了许多扎实有效的成果,但在广大基层教学战线中仍存在着大量线性教学行为。
一、线性教学的表征
1.知识传递上重陈述性知识,轻程序性知识。现代知识观广义上将知识区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指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解决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陈述性知识一直是各学科进行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进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时,是顺应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并存储成为信息再次加工整合的资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其加工、利用、迁移,可形成新的技能。但在一线教学中却存在着过分强调陈述性知识、轻程序性知识的趋势,多数政治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主推线式或框架式教学,将课程熟练罗列出各种知识框架体系。殊不知,这其实是对探究具体情境,获得一般性认识的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的违背。
2.在评价观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布卢姆在其论著《教育评价》中表明:“所谓评价是为了基于教育计划而做出决策,收集与运用信息”。因而其将评价细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种评价视角应兼而有之,以达到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的目的。而纵观教育一线,大多仍是考试成绩――一考定成败,“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在接待家长、评价学生的学习时仍要翻看成绩册。
3.课堂教学观上重标准化结论,轻生成性资源。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高高在上的“主管者”角色自居,在提问或组织学生进行其他探究活动时,预设好了标准化答案,以此为模具卡压学生的探究结论,缺乏宽容性与发展性。(教学论文 )对于课堂生成性资源较少及时、有效运用,造成资源浪费,降低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不允许错误的出现,将课堂教学最终操作成为“一言堂”。
4.教材素材陈旧,缺乏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及创新。部分一线教师仍存在以本为本,教教材而非教学生的陈旧教学观,在课堂上展现的教学素材陈旧,数年如一日,未能及时开发利用新素材,且对教材缺乏深度挖掘,仅依据教材框架复印式教学,少有创新。
二、线性教学纠因
线性教学误区的现实原因是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迷茫与瓶颈的折射。多年来受制于高考“指挥棒”,各项考核以高考、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作为教与学的终极评价,以强大外力的形式掣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和评价方式,是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育功利化思想的外显。
线性教学误区的根源在于教师自身的线性思维方式。线性思维意即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是静态思维的一种。长期处于线性思维模式,易造成思维定式,缺乏创造力。鉴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实情,尤其是自07年以来江苏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政治学科仅作为高考文科选修考试的非必选科目,教师往往承担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乏跨年级教学的情况,不少教师往往还承担着班主任、心理教育等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因而缺乏时间和精力对自身思维高度和理论基础进行提升。一些教师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教学门槛类理论书籍很少涉猎,不了解学习的理论,不掌握教育理论及发展动态,对生活素材和时事政治缺乏深度的剖析和开发利用,自然影响其思维发展的方向性。
三、走出线性教学误区的基础策略
1.根本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力。
所谓教学力,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实质在于交往。因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再纠结于教师的表现如何,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获取了什么,是掌握了知识还是提高了探究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全方位素质,笔者均将其界定为“教学力”。
①拓展视野,优化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教育观。许多教师鉴于工作压力,对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存在盲点,缺乏贯彻的热情。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现行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也增设了综合探究的活动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比重,让学生学会学习,感知学习的乐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②深入研究教学理论,践行学习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个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政治教师最为耳熟能详的,因而各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笔者经过对学习理论的学习,倾向于建构主义,即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于是在教学中会注意多创设情境,尤其多利用乡土资源作为导人案例,组织学生多渠道探究学习,在探究中自主建构关于本课程的知识概念。如今年3月在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教学中,就以我校赵校长2月末顺利当选徐州市泉山区人大代表这个鲜活的案例作为情境导入,组织学生就其当选过程进行分析,获取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任期等信息,通过20人大代表的工作个案分析其职权和义务,建构得出人大代表在我国的重要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已有的公民民主选举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合作分析案例,对人大代表、人大、全国人大这些原本距离他们生活较远的政治内容进行了主动探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③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
在笔者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制约高中政治学习热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教学内容概念性强,不易理解;二是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过于宏观(以《政治生活》为主);三是教材案例较陈旧,缺少时效性;四是教学容量较小,内容枯燥;五是教学语言死板,缺乏趣味性等。可见,政治特殊的学科特色,带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但同时也对我们从教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就是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时效性是政治学科的生命特色,政治教师应广阅新闻,保持信息的流畅性,关注身边实例,开拓乡土资源,利用学生资源,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在教学手段上,应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实现扩容和激趣。
2.基本途径:提升教师自身的评价力。
①角色转换:从单纯的评价者到引导者、鉴赏者、评价者的三元合一。
在线性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往往以“领导者”自居,因而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标准答案为据,忽视了学生在得出答案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缺乏宽容性,对于错误答案更是视而不见。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教育实践家东井义雄认为“儿童是出错的`天才”,我们据此理解:课堂中产生的错误也应是一种教学资源,通过剖析错误可以正本清源,既是思辨的过程,也可以具体展示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这就需要教师走下“领导者”的神坛,去引领学生展开课堂学习,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产生的思想火花,客观而宽容地评价他们的学习。
②优化评价方式,做到科学性与人文关怀并重。
线性教学模式往往将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度作为评价重点,并以标准化考试作为量化学生学科学习的唯一依据。然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未必拘泥于同一角度。对于学科检测既要采用标准化考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量化评定,也要鉴于政治学科的复杂性和自身的丰富性,在评价方式上兼具人文关怀,加入学生白评和同学互评的方式,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之上。基于上述要求,笔者自制了一个学生评价量表,以加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破解之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何谓学习力?理论界的定义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有学者认为也应包含学习创造力,笔者深以为然。学习力的提高是学生学习的价值根源之一。
①帮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提高学习动力。
激发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的热情,首先应帮助他们破除为考试而学习的功利思想,回归到学习知识和品味获得知识的成就感的质朴心态上来,开眼看世界,意识到天地如此广阔,豁达的开拓学习的机会和空间。
②引入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在于认为政治作为一门文科学科,内容庞杂,缺乏科学性。这虽是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却也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政治学科的教学应引入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观。比如观察分析法、表格对比法、查阅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都是适合高中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③培养学习毅力,激发学习创造力。
兴趣的激发促动一时,但毅力的培养却是中长期任务。为此,可借用榜样的力量,在学生熟悉的人群中树立楷模标本,感召学生奋起直追。同时建立惩罚分明的长效激励机制。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言:“奖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而“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抵抗引诱、战胜引诱的能力。”对于奖励与惩罚,使用时都应谨慎,“看环境、时间、个人和集体的特点,看最近时间要达到的目的,看全部的形势如何而定”。这是基于人人都有的惰性,通过正强化,可以有效地复制榜样行为,进而推广。
除此之外,还要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增强自己学习政治的信心,拥有学会政治的自信。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当前的实情,设计不同层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思辨中、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
线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不得已而为之,“人间正道是沧桑”,让我们在眨思中成长,走出误区,走出一条与新课改精神更为接轨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
篇4:技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索
技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索
技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教学,应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教学方法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框架,有待于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提高和完善.
作 者:张庆国 作者单位:山东兖矿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山东・邹城,2735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1 关键词:材料 媒体 学生 知识 能力篇5: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管见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管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我国翻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就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并且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中有效地进行翻译教学的改革.
作 者:李娟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学院外国语系,山东枣庄,277160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翻译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翻译教学改革篇6:《诗经?七月》教学之管见
《诗经?七月》教学之管见
作者简介:魏琴(1965.07―),女,河北宣化人,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中学高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语言文学
摘要:本文针对在教学《七月》中遇到的诗句“九月授衣”“同我妇子”“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七月》诗的作者问题也谈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诗经 教学;诗句理解
《七月》是国风中的精华,也是《诗经》最为著名的篇章之一。全诗共八章八十八句,是诗经中最长的一篇,它全面地反映了周朝早期豳地的农业生产情况特别是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关系和农奴充满血泪的艰苦生活,是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劳动人民无休止地劳动,而仍过着衣无着的悲惨生活。暴露了西周初年的社会关系,如实地记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更准确地理解诗所反映的内容,笔者在这里对该诗的部分关键性语句的解释以及该诗的作者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一、关于几个关键性语句的解释
1.“九月授衣”的.解释
高亨《诗经今注》中说:“授衣,是拿衣服给人穿。农奴的衣服由奴隶主发给”。而朱熹的《诗集注》释为“九月霜降始寒,而蚕绩之功亦成。故授人以衣,使御寒也。”此说法和《毛诗》所言“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衣矣”如出一辙,究竟授衣给谁,均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如果是像高亨所言,由奴隶主授衣于农奴,那农奴们为什么还会有“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之悲叹呢?张启成在《的作者及其思想》一文中这样说:“‘九月授衣’几句,该作这样的理解,九月里该缝制冬衣了,否则冬月北风其凉,腊月寒气刺骨,农夫们无衣无,又怎么度过一冬呢?”这显然是所谓的“家臣说”的观点。实际上,在半奴隶半封建社会里,农奴受着双重压迫,而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农奴主是极其残忍的,根本不可能那样设身处地地考虑农奴们的温饱问题。因而这种解释更是近于荒唐。
我们常讲,理解文章中的字句应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按这种办法去理解“九月授衣”,要比其它几家的解释更切合诗的意旨。因此本人认为,比较可取的是余冠英对“授衣”的解释。他认为“授衣,是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 ,所以这里开始做冬衣。”这种解释更符合《七月》第一章的内容实际。
2.“同我妇子”的理解
“同我妇子”一句,历史上,各家的解释也是有所不同的。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农夫出耕的时候, 周君带着妻子到田头上举行v礼,表示给农夫亲自送饭。” 句中的“v礼”指古代君主送饭菜到田头慰问农民的礼仪。这即所谓的“明王说”。此说法显然亦是不合理的。这是由于残酷剥削农奴的农奴主,整日沉醉在酒色之中还嫌不舒服,怎么可能去田野里去慰问农奴呢?根据《周颂・载芟》中“有其v,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可推知,到农田送饭的是农奴的妻儿,而不是周君的妻儿。香甜地吃着黍的是农奴,也不是田。因为《七月》诗所反映的是周朝早期的社会生活,当时,周朝豳地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过渡的过程之中,农奴就“享有”奴隶、农民双重身份,虽不像只是作为劳动工具的奴隶那样完全没有人身自由,但也不像拥有自己土地的农民那样自由,所以农奴既有自己的妻室家庭,又必须到农奴主家里干活,没有做与不做的自由。不仅如此,还要在田(田官)监督下劳作。由唐代白居易的《观刈麦》诗“妇姑荷箪食,童签证携壶浆,相随响田去,丁壮在南冈”来理解《七月》中的“同我妇子”虽有以今推古之嫌,但也不失为一种最接近原诗原意的理解。
因而,“同我妇子”一句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田看到农奴在田耕作顾不上回家吃饭,而是由其妻儿送饭到田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来从事生产劳动)而感到高兴。
3.对“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解释
纵观众家的解释,对“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的理解也是争议颇大。余冠英《诗经选》认为:“女子心里悲伤,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在上古时期,公子可以指男子,也可指女子。而“归”在上古汉语中也没有“回家”之意,而是指“女子出嫁”之意。这里有《诗经・周南・桃之夭夭》中的“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可以为证。再联系上下文意,那“公子”便指“女公子”了。故张启成所谓“桑女们对征夫的思念”就更不那么恰当了。
因而 ,这句应理解为“采桑女心里很伤悲,怕随公子一起嫁出去(一辈子当侍女,而不能嫁给自己心仪之男子)”更为合理。个人认为“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应是桑女们不能主宰自己命运,而是无奈地随嫁给奴隶主,任其糟蹋这种心理活动的客观真实反映。
二、从《七月》内容探讨其作者问题
诗言志,《诗经・七月》自然也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铺叙抒写抒情主人公的感情的。 要谈《七月》的作者问题,自然得从作品本身出发才能得到接近或者符合真相的答案。
我们先看《七月》第八章:“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饷,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其中的“日”是“日子”之意,“二之日”便是“二月的日子”之意。本章前四句是写农奴们在一年的耕作和打猎之余,要凿冰、要纳冰,为统治者们服役劳动,并跟随大夫们“献羔祭韭”。而本章的后几句则是农奴们要到公堂去为豳公祝寿。试想一想,农奴们一年四季不间歇地耕作,采桑,织布,凿冰……这些劳动,根本不可能自己组织起来去进行劳作,必定有一个人(这个人最起码是属于农奴主所管,而又高于农奴地位的“自由人”)一年四季带领农奴们到田间劳动,分配妇女们缝制衣服,采摘桑叶等活计,再由农奴们集体去干。再者,农奴们从岁寒到年终成年累月无休止地为农奴主耕作,打猎,酿酒,采桑养蚕,纺织,缝裳,凿冰等,劳动成果却都被农奴主剥削殆尽,他们一年四季无休止地劳作,不仅不能有衣避御寒,甚至饭也不能饱食,还得拿瓜壶和叔苴等充饥,而统治者却是丝裳裘袍地喝酒玩乐,温衣饱食。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生活是天壤之别,在岁寒之时只能无奈地发出“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是农奴们发泄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农奴们怎么可能傻到自行组织起来心甘情愿地祝剥削压榨他们的统治者“万寿无疆”,让他们永远剥削下去呢?此外,在当时,农奴毫无社会地位,统治者怎么会让这些愚民们自行“跻彼公堂”呢?
因而,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田们带领着农奴们前去祝寿,来表示自己对农奴主的效忠之民和讨好之意。并且,我们从其它各章的颂扬语气年,也只能是出自田或者管家之口。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七月》的作者,应该是一位有一定知识水平,又对农奴的悲苦生活寄予无限同情,但又对此无能为力之人。所以说,《七月》的作者既不是农奴集体创作,也不可能是统治都的客观描写,而是由属于“士”这一阶层的管家或者田对当时 社会生活的客观描写。
以上便是笔者个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对《七月》中几个问题的一点浅见,不妥之处,还望同仁给予批评指正。(作者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资料
[1]王力主编《 古代汉语》
[2]高亨注《诗经今注》
[3]朱熹《诗集传》
[4]张启成《的作者及其思想》
[5]范文澜《中国通史》
[6]朱东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7]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篇7:改进中学语文教学之管见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之管见
现在,具有较好的母语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 力普遍感到忧虑,以致要考虑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 ;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 。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板子光朝中小学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不是说我们做老师的没有责任,而是说真要解决问 题,必须首先反思我们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然而,这是中央的事,小民往往是说不上话的。不过我们也 不能等着,我们也有责任思考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 水平。这里想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说一点我的看法,向大家请教。
一、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技能?
那还用你说,学生需要听说读写的技能。但是,对于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汉族人来说,怎样才能听好、读 好?怎样才能说好、写好?我觉得,重要的是他要能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当 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中学语文教学要给中学生的语文技 能,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二、学生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技能?
要让中学生获得上面所说的技能,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做三方面工作:
1.设法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写作。
2.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知道,一篇文章好,好在哪儿,一篇文章不好,不好在哪儿。
3.需要给学生一点语文知识。
其中,第1点是根本;第2点也很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开窍;第3点起辅助作用,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老师教, 有利于学生学。
设法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指导下模仿写作,这是中国语文教学的老传统,应该说是一种好的传 统。但光靠这一条是不够的。一个高明的、有责任心的语文老师一定会在第1点的基础上设法让学生知道,一篇 文章好,好在哪儿,一篇文章不好,不好在哪儿。为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还有必要而且是恰到 好处地给学生一点语文知识。第2、3两点应该说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高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地方。
三、应该怎么讲课文?
讲解课文,不能满足于讲文章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段落大意、生字生词;应该对课文中一些起关键作 用或带有深刻含义的词句,紧密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特点、上下文语境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解。举例来说 ,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里都有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这一篇课文。有一次,我恰好在某个中学听一 位老师讲解《祝福》。老师讲得很认真。他首先介绍了鲁迅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 家,是一位勇猛的斗士;接着他详细说明了鲁迅写《祝福》时的时代背景。之后,他先解释了课文中一些生字 、生词,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而后他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边讲解、边提问、边讨论,详细分析说明了《 祝福》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段落大意。最后他给学生分析了几个多重复句。可以看出,老师的备课是很认 真、很充分的。我想,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肯定是会有不少收获的。但是,从学生获得语文技能的角度说, 我虽没有作调查,但估计收效甚微,获益甚小。事实上,课文中有些段落、有些词句是应该而且值得好好给学 生分析讲解的。譬如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我”对他在街上所遇到的祥林嫂,有这样一段描写:
[1] [2] [3] [4]
篇8:技校思想政治课与《弟子规》相结合教学初探
技校思想政治课与《弟子规》相结合教学初探
技校思想政治课与《弟子规》相结合教学初探作者/黄辉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掌握技校学生思想动态和引导学生行为习惯的主抓手,是帮助技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弟子规》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正确认识《弟子规》与思想政治教材部分内容的关联性,可以用《弟子规》弥补传统思想政治课的不足,对学生情感、态度、能力注重培养,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从而让广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感恩父母、与人为善、谨慎做事的良好习惯。试从技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反思;《弟子规》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必要性;《弟子规》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实践做法等方面谈谈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够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校生;《弟子规》;思想政治
当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过于注重理论、过于注重空洞的说教而没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究其原因,是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说多做少,没有践行,没有考核跟踪。近年来,上级部门、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刻发生着变化,学生丧失社会责任感、缺失诚信、不懂感恩等现象普遍存在。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师生中推广践行《弟子规》《孝经》《论语》等优秀传统文化,并把《弟子规》引入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思想政治课是技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掌握技校学生思想动态和引导学生行为习惯的主抓手,是帮助技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上好思想政治课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联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确保教学的实用性和成效性。一要认清认知目标和现实表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往往把认知目标作为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目标是否达到成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这样,现实践行表现往往被忽略,形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空洞的说教,使教与学分离,教师与学生形成主客关系,没有互动,融合为一,自然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二要培养学习与习惯相结合。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传统思想政治课仅限于课堂说教,教师只是单一地在课堂教学,而没有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弟子规》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共性
1.找准一致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核心思想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集《论语》《孟子》《礼记》《孝经》等儒家经典编辑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做人做事的礼仪与规范,是一本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经典之作,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养成好的习惯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引导学生敦伦尽分、厚德明理、止于至善,养成忠厚品性,铸就爱党、爱国、爱校、孝顺、敬长、尊师、感恩、谦和、互助、守信、勤劳节俭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弟子规》中许多观点与思想政治教材观点相一致,这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经过风雨洗礼的智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弟子规》这本德育读本,将其内容与思想政治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把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引入到课堂中去,充分发挥《弟子规》和思想政治教材的德育功能。
2.找到关联性
通过《弟子规》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正确认识《弟子规》与思想政治教材部分内容的关联性,可以用《弟子规》弥补传统思想政治课的不足,对学生情感、态度、能力注重培养,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从而让广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感恩父母、与人为善、谨慎做事的良好习惯。
三、《弟子规》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实践做法
1.辩证《弟子规》
学习传统文化需要有辩证思维。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几千年,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社会安定和平的强大力量,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础。《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的最佳读物。但是《弟子规》毕竟是封建时期的一部著作,由于古今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思想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弟子规》教学中要以思辨的思维、辩证的眼光来进行讲解。譬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按照课文的翻译后不难理解,就是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三年期间,夫妻要分居,而且要戒绝酒肉,只吃粗茶淡饭。假如教师只是按译文讲解,那么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会产生疑问:是不是父母去世后要按照《弟子规》所说而守孝三年而戒绝酒肉呢!如果按照《弟子规》的教导行事,大家都会认为没必要这样做的。当大家认为没必要这样做的事,或者大家认为无法做到的事情而要求他们去学习、践行时,他们往往会反感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要以辩证的思维讲解《弟子规》,理性解读《弟子规》的局限性,直面古今文化和历史的差异,这样才能真正解开学生的心结。
2.感悟《弟子规》
学习传统文化重在于感悟。首先,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弟子规》的思想内涵有总体把握,最好以说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聆听中领悟其内涵,增加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冬则温,夏则”时,可讲“黄香温床”的故事,“入则孝”可讲“乌鸦反哺”“小羊跪乳”的故事。其次,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诵读使学生加强记忆,理解要义,陶冶性情,每节课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反省、反思,用经典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同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亲身经历寓于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分享人生感悟和辩论演讲等,使学生自觉地去感悟《弟子规》所学内容。如,讲述“信”.先说明“人无信则不立”的内涵,指出信用是人生成功阶梯的第一步,并结合现实生活例子讲解诚信为本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理解“凡出言,信为先”做人处事要言语有信,并引导学生发言,谈谈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信”事。这时,学生通常会踊跃发言,七嘴八舌地说起经历的种种趣事,老师可顺势引导学生讨论缺乏诚信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寻找自己生活中不经意“失信”表现,从而加深对信的重要性的理解,真正做到“事非宜,勿轻诺”.
3.践行《弟子规》
学习传统文化重在于践行。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欠缺实效性,关键是只有空洞的说教而没有践行。学习《弟子规》,践行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行动,让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比如讲“入则孝”的“身有伤,贻亲忧”时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校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并具体讲解在校爱护身体:一要注意生活规律。做到不打架、不喝酒、不抽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二要加强锻炼身体。运动可使人充满活力和朝气,既增强抵抗力更让人精神焕发。通过多方面讲解,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爱护身体加强锻炼不仅有益身心更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同时,课后布置作业“生活由我做起”,对平时生活进行对照。通过学习理解并指导对照生活,在日常校园学习生活中践行《弟子规》所学内容。由于课堂受教育,生活中对照践行,端正了思想和态度,许多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践行学习,改正了缺点,不再抽烟、喝酒,养成了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霓。论《弟子规》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推广[J].科教文汇,(09)。
[2]郭文斌。实践《弟子规》的几个原则[J].山花,(13)。
篇9:高职日语教学之管见 论文
高职日语教学之管见 论文
摘要: 高职日语教学具有其独特之处,在实际的教学中应 ① 端正专业学习思想 ② 灵活处理运用教材 ③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④ 贴近社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⑤ 以第二课堂营造日语环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今后的教学规划。
关键词:日语教学;创造性思维;;第二课堂;实践
随着越来越多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出现,综合性大学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在高职类学校中也掀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面对高校日语教学热的出现,各校对日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作出调整和创新,力图改变日语教育局限在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其他知识面较欠缺,适用教材少,教学内容过于滞后的现象,将单一的语言文字培养,向着既会日语,又有一定知识面,具有较强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方向转变。使所培养的大学生,不仅会日语,还要了解日本国情,具有日本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有的`高校还利用网络同日本一些名牌大学开展远程教学,使同学们可以学习和掌握日本高校中的教学内容和有关的知识信息情报,便于他们更直接地了解日本。
为实现日语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就变得越发关键,特别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则更需要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和办学特点组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们完成角色的转变,尽快让他们形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毕业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对此,不管是日语专业教学还是第二外语教学的形式,概莫能外。根据这几年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现高职类日语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诸方面。
1, 端正专业学习思想
在中国,,对日本非常了解的人是少数,特别讨厌和不喜欢日本人的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日本。在学日语的学生中,有的可能不是主动报考日语专业,而是命运的安排。但也有更多的人是主动选择学习日语的。因此,掌握学生们学习日语的动机就变得十分必要,调查表明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由:一是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强国,科技先进,经济文化发达,可以学到一定的知识;二是日本是亚洲现代化国家的先进者,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受日本的影响大,比如孙中山,鲁迅等,早年都是从日本学成回国的,因而形成了向日本学习的传统。再有就是从经济上考虑,学日语将来好找工作,到日资企业供职,收入高,待遇好。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日语好学而选择日语。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日本,对日本产生感情,就能较客观地看待日本的人和事,在学习上也就会更有动力。
2, 灵活处理运用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合理挖掘尤为重要。在处理教材时,只要抓住了教学重点这个关键,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内容顺序的调换则并不重要了。其实,在教材当中,有些内容可能只要一笔带过,有些内容可能又需要反复练习。这样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删。例如,在《标准日本语》专业选修课程上,教师应强调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那么,在教学内容上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话部分,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开口说的机会,而语法解说方面相对来说就不那么是重点了。同样,在教学参考书中,提供的许多教学活动,也有不适合学生的,教师只能有选择地利用,切不可盲目照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还应
[1] [2]
篇10:高职日语教学之管见论文
高职日语教学之管见论文
摘要: 高职日语教学具有其独特之处,在实际的教学中应 ① 端正专业学习思想 ② 灵活处理运用教材 ③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④ 贴近社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⑤ 以第二课堂营造日语环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今后的教学规划。
关键词:日语教学;创造性思维;;第二课堂;实践
随着越来越多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出现,综合性大学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在高职类学校中也掀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面对高校日语教学热的出现,各校对日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作出调整和创新,力图改变日语教育局限在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其他知识面较欠缺,适用教材少,教学内容过于滞后的现象,将单一的语言文字培养,向着既会日语,又有一定知识面,具有较强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方向转变。使所培养的大学生,不仅会日语,还要了解日本国情,具有日本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有的高校还利用网络同日本一些名牌大学开展远程教学,使同学们可以学习和掌握日本高校中的教学内容和有关的知识信息情报,便于他们更直接地了解日本。
为实现日语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就变得越发关键,特别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则更需要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和办学特点组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们完成角色的转变,尽快让他们形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毕业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对此,不管是日语专业教学还是第二外语教学的形式,概莫能外。根据这几年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现高职类日语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诸方面。
1, 端正专业学习思想
在中国,,对日本非常了解的人是少数,特别讨厌和不喜欢日本人的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日本。在学日语的学生中,有的可能不是主动报考日语专业,而是命运的安排。但也有更多的人是主动选择学习日语的。因此,掌握学生们学习日语的动机就变得十分必要,调查表明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由:一是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强国,科技先进,经济文化发达,可以学到一定的知识;二是日本是亚洲现代化国家的先进者,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受日本的影响大,比如孙中山,鲁迅等,早年都是从日本学成回国的,因而形成了向日本学习的传统。再有就是从经济上考虑,学日语将来好找工作,到日资企业供职,收入高,待遇好。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认为日语好学而选择日语。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让学生们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日本,对日本产生感情,就能较客观地看待日本的人和事,在学习上也就会更有动力。
2, 灵活处理运用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合理挖掘尤为重要。在处理教材时,只要抓住了教学重点这个关键,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内容顺序的调换则并不重要了。其实,在教材当中,有些内容可能只要一笔带过,有些内容可能又需要反复练习。这样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删。例如,在《标准日本语》专业选修课程上,教师应强调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那么,在教学内容上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话部分,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开口说的机会,而语法解说方面相对来说就不那么是重点了。同样,在教学参考书中,提供的许多教学活动,也有不适合学生的,教师只能有选择地利用,切不可盲目照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创设一些活动,让学生们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例如,在教 “自己B介”一课时,我就设计一个“面接”的活动。让学生在假设的面试环境中反复地运用了该课重点句型“私は~~で” ,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当然我们的教学任务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枯燥的,要求学生们首先必须掌握基础的单词和语法知识,那么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知识储存后,就应该启发学生应用,而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创性的见解。比方说:在讲授“をかける”这样的情景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情况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运用的功能意念句,然后再通过情景对话来传授打电话时的习惯用语和基本礼节。这样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经过实践与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还有游戏法、竞赛法等。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而通过竞赛,迅速联想可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其次,还可以通过学唱日语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如在学习日语发音知识时,可以在一定的阶段学唱有代表性的歌曲,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知识也就更加印象深刻。
4,贴近社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以往大学的日语教学,强调单一的语言学习较多,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的训练培养。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视野和思路不开阔。所以,教学一定要紧密接近社会,接近实际,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下功夫。
学习日语的学生们毕业后多半会就职于日资企业,这就要求在学校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对日企文化也要有所了解。那么,在平常的课堂学习中,则可以多向学生们传授有关日本企业基本礼仪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有规模的日资企业,亲身感受日企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或者让学生利用假期去日企实习,通过现场训练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5,以第二课堂营造日语环境
任何语言的学习,光靠在课堂上就能完全掌握,那是不现实的。在教学当中应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单词听写组、背诵组等,在课后去消化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自行组织背诵组,然后在每周末,将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统计,督促学生背诵复习。另外,可以定期举办日语沙龙,日语角等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甚至可以请一些日企人员参加,让学生和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最直接的了解到日企文化和信息。只有这样,第二课堂才不会形同虚设。
常言道:学无定法,教无定规。对高职类学生的日语教学来说,应改变语言学习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和应试教育中死记硬背的陋习,增加知识的运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走出校园就能游刃有余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于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戴德忠.日语教学在中国 《人民中国》杂志
篇11: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之管见
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之管见
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及高考历史科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概念教学愈来愈引起广大中学历史教 师的关注,分析并探讨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无疑对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历史思维 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中学历史知识的结构
对中学历史知识结构的认识,是明确历史教学思想的前提。
传统观念将历史知识结构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两大类。具体知识,指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规律性知识指的是历史概念、规律之类。从“具体”与“规律”的视角去分 析历史知识的结构,很难反映历史学科的特质,因为其他许多学科的知识构件中也有“具体的”和“规律性的 ”两类。另外,这种框定也存在着概念上的模糊。如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均具有弹性,其“具体”可 繁可简,可深可浅;而许多具体规律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其具体性质要胜于“具体”知识,且规律又有总体的、阶段的、方面的等等。
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中学历史知识的结构应建立在“史料”与“史论”的框架上。从“史料”与“史论 ”的视角去构建中学历史知识的结构,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质,然而它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又存在着距离。 因为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去研究历史。学生所涉及的是前人所研 究的成果,即教材;而不是历史现象的本身,即史料。虽然“史料”与“史论”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十分 重要的,从掌握史料到引出史论,从掌握的史论去分析史料是学生思维质的升华,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历史 思维能力的重要所在,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首先对“具体”的历史史实及历史概念的理 解与掌握基础之上的。
因此,根据中学历史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将其划分为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三个层次 更为合理。
基本史实是指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基本过程,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要素,是一些 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史实。基本史实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浅层次。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中学历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反映了相应历史内容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 对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概括。基本概念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中间层次。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中学历史知识中的基本规律不仅反映历史事物当时具有的 内部本质联系,而且也反映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历史规律是高度抽象的,它是若干基本概念的概括与组合。 基本规律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最高层次。
在以上三个层次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基本知识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 。历史概念的产生,是历史认识过程中的质变,表明人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学生再通过对历史 概念的准确理解、深刻分析及系统综合,进而把握历史知识体系,认识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可见,基本概念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本概念是基本知识认识上的升华,又是基本 规律形成的基础,所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
二、历史学科基本概念的分类
从史与论区别的角度,可将历史学科的基
[1] [2] [3] [4]
篇12:写好演讲稿之管见(教学论文)
写好演讲稿之管见
贵州省普安二中:余永正
一、演讲稿的定义: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从一般意义上说,写作演讲稿是为参加演讲活动所作的准备,从特殊意义上说,演讲稿的写作对演讲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大有裨益。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演讲稿的特点:
1、正确性。
所谓正确,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积极向上,有益于人们进步,有利于社会向前发展。
演讲是一种宣传工具,如果演讲稿的观点失去了正确性,演讲就没有了意义,弄不好还会把听众引向歧途.例如:一位企业家在学校演讲时,极力主张“成才靠机遇,发财靠关系”,在学生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而另一位演讲者则提出了不同见解:“机遇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打铁趁热尤为良策。成功总属于不懈奋斗的人”。他的观点给了大家很大鼓励,极受听众欢迎。因此,写演讲稿时,一定要对客观事物准确把握,不可有主观随意性,要大力宣扬真善美,坚决杜绝那些颓废,消极的思想在听众中传播。
2、独到性。
一位作家说过:独创性是美丽的花朵。演讲也是一样,听众对那些新颖,有独到见解的话,会感到茅塞顿开。在一次县残联举办的演讲赛中,一位双腿残疾的人在演讲中讲道:“李白曾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虽不能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但也绝不能让命运扼住我的咽喉!”他新鲜的立意,获得了听众强烈的共鸣,比赛后不少人把此话当成座右铭。
使立意新颖的方法很多,可以老话新说,破旧立新,由此及彼等,都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3、深刻性。
演讲的立意既要新也要深,主题不深刻,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味。比如县委组织的一次《“三个代表”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中,一些人就事说事,只在干一行爱一行,甘为人民做奉献等上面做文章,一般化的立意,让听众感到困乏。而一位中学的老师在演讲中则把内涵向深处挖掘了一步:“三个代表”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放出自己的光彩。
4、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是思想观点要跟上时代的节拍。一位演讲者在《时代的流行色》中讲道:“是千里马就应该嘶风长鸣,是龙种,就应该冲腾飞舞。我们要争当出头鸟,争做弄潮儿,把我们的大智大勇,自觉投入到新时代的大熔炉里去,为中华的再一次腾飞发出光和热。这一观点充分表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因此很有煽动性。赢得了听众的好评。
5、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 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 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 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6、有声性
演讲稿是口头传播的文稿,是讲给听众听的,要求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明白如话,说者顺畅上口,听着清楚明白易懂,短时间内能弄明白演讲者的意图。
7、鼓动性。
演讲稿是宣传发动群众的一种有效形式,所以具有鼓动性。理、事、情的交融统一,冷静严肃的层层剖析,高度概括的哲理,生动形象的的叙事,辅之以热情的鼓动、感人的情怀,造成一种感染力极强的氛围。
8、临场性。
演讲稿是供演讲用的,内容要根据听者的反应而随之微调,以适应听众的需要。所以既要有简单的提纲、又要有详细的提纲。在说明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时,要准备几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以便必要时使用。
9、口语性。
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书面性文章无需多说,其他会议文书如大会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稿等,并不太讲究口语性,虽然由某一领导在台上宣读,但听众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制好的讲稿,一边听讲一边阅读,不会有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演讲稿就不同了,它有较多的即兴发挥,不可能事先印好讲稿发给听众。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 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具体要做到:
T把长句改成适听的短句;
T把倒装句改为常规句;
T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加以改换或删去;
T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T把生僻的词换成常用的词;
T把容易误听的词换成不易误听的词。
10、逻辑性。
睿智的演讲者懂得以严密的逻辑力量去打动、征服听众。演讲稿的逻辑性,主要表现在谋篇布局上。演讲稿若思路不清、没有条理,必将影响主题的表达。因此,写作演讲稿一定要力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才能保证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楚明白。
三、演讲稿的种类:
演讲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譬如领导人演讲、竞赛性演讲、论辨性演讲 、竞选演讲、就职演说等。我们从内容性质的不同,把演讲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政治鼓动类。
是指政治家或代表某一权力机构的要员阐述政治主张和见解的演讲稿。各级领导的施政演说,新当选的领导人的就职演说,政治家的竞选演说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著名的范例有《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丘吉尔在美国圣诞节的即兴演讲》以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等。
◆政治类演讲稿有三大特点:
一是话题的政治性。
这类演讲涉及的往往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国家、政党、民族以及改革、和平与进步等。演讲者要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力求正确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二是内容的鼓动性。
这类演讲是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通过演讲,让听众了解自己的施政纲领或政治观点,从而获得理解和支持,这是最基本的演讲目的。因此这类演讲,都要具备强烈的鼓动性、感召力和说服力。
三是严谨的逻辑性。
政治鼓动类的演讲稿,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显示出无懈可击的逻辑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众口服心服,才能赢得听众的理解和支持。
2、学术交流类。
学术演讲稿是传播、交流科学知识、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的演讲文稿。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学术演讲或学术报告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不仅专业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进行学术演讲,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要经常参加学术类的活动,也要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行。因此,学术演讲稿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学术演讲稿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学术性。
所谓学术性,首先是指讨论的问题是科学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其次,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现象或问题的系统剖析和阐述,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是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就是对科学问题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见解。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前进,而不是原地踏步。因此,学术类演讲不能泛泛地讲一般的知识,而要有自己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见解。
三是通俗性。
学术演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要涉及到许多有关复杂抽象的科学道理和不易被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术语,这样就给听众对演讲的内容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演讲这种口头传播方式稍纵即逝,不能像阅读文章那样反复咀嚼,这样也影响传播的效果。为此,撰稿时要对某些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注解,要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思想教育类。
思想教育类的演讲稿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动态、思想倾向和思想问题,以确切的事实、有力的论证、充盈的感情来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励听众为崇高的理想、事业而奋斗。这类演讲稿适用于演讲比赛、主题演讲会、巡回报告等。
◆思想教育类的演讲稿有以下特点:
一是时代性。
思想教育类的演讲稿所涉及的内容大都是现实生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都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撰写这类演讲稿时,要把握时代精神,如实宣传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
二是劝导性。
思想教育类演讲的目的是劝说、引导、警示,让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为此,演讲者要站在特定的立场上,通过大量详实的材料,具体生动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听众在不自觉中受到感染,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是生动性。
思想教育类的演讲,并不是用抽象的说教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直观的表达,去打动听众,使之自觉自愿地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四、演讲稿的写法:
(一)确定讲题,选择材料。
1.根据演讲活动的性质与目的来确立讲题
所谓讲题,就是演讲的中心话题。演讲稿的撰写必须在一个有社会或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或学术意义的特定问题中展开,否则,将是无的放矢。
演讲者总是根据演讲的性质、目的来确定选题的。若被邀请作学术演讲,就应该介绍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自己掌握的最新的学术信息,这样的话题才最具学术性。如果是在思想教育性的演讲活动上作演讲,就应该针对现实中最新鲜的现象和听众最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就连竞选演说和就职演说,也要能把握住听众的理想和愿望来选题。
2.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
材料是演讲稿的血肉,所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在演讲稿的写作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围绕主题筛选材料。主题是演讲稿的思想观点,是演讲的宗旨所在。材料是主题形成的基础,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演讲稿的思想观点必须靠材料来支撑,材料必须能充分地表现主题,有力地支持主题。所以,凡是能充分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应选用,否则就舍弃,要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另外,还要选择那些新颖的、典型的、真实的材料,使主题表现得更深刻、更有力。
其次,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听众的情况。听众的政治素质、社会地位、文化教养,以及心理需求等,都对演讲有制约作用。因而,选用的材料要尽量贴近听众的生活,这样,不仅容易使他们心领神会,而且听起来也会饶有兴味。一般而言,对青少年的演讲应形象有趣,寓理于事,举例要尽量选择他们所崇拜的人和有轰动效应的事;对工人、农民的演讲,要生动风趣、通俗浅显,尽可能列举他们周围的人和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事作例子。而对知识分子的演讲,使用材料则必须讲究文化层次。
(二)精心安排好开头、主体和结尾
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演讲稿,其结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结构的基本形态都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如何写好演讲稿的开头。
卡耐基指出,任何形式的演讲,开头总是关键。在演讲开始后的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听众通常就可能决定是否接受演讲,是否听下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或问题没有形成固定观点时,常常比较容易接受所遇到的第一个观点,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就演讲的开头而言,它是演讲者留给听众的第一印象,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演讲者能否获得演讲的成功。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然而,万事开头难,怎样才能“旗开得胜”,在演讲的一开头就抓住听众呢?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提问式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演讲稿的一开头,闻一多先生便直截了当地连连发问:李先生遭此毒手究竟犯了什么罪,那些刽子手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而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暗杀。其中接连的发问,问句中又夹带着感叹句,如山崩水泻,势不可挡,一开始就把演讲推向了高潮。
从上面的范文,我们不难看到,以提问方式开头,可以马上把听众推进思考的激流,使听众在演讲者问句的攻势面前无暇顾他,不由自主地紧跟演讲者的思路,以期获得答案,从而达到抓住听众注意力的目的。
2、悬念式
在演讲一开始,听众还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提出一个悬念,把听众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使听众带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急切地想听下面的内容。
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什么意思呢?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演讲中正是采用悬念式开头方法,让听众感到非常奇怪:培养人与“缝鞋垫”、“做西服”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是做西服。
北宋词人李之仪在《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词中,用“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词句来表达思念之情。如果是现在,李之仪绝不会再写出“共饮长江水”的词句了,为什么呢?(《我们的后代喝什么?》)
此演讲稿从一首很美的诗词入手,但如此情意绵绵的词句在现在却再也不会写出,为什么呢?悬念的推出,让听众心理上马上产生疑问,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过来。原来,我们的长江源头清澈洁净的水,在经过若干城乡后,到了中下游已经是挟带着大量废水和泥沙的污水,这样的水,又有谁还敢让自己的心上人喝呢?听众在恍然大悟、会心一笑的同时,在心理上必然产生巨大的震颤。
3、、揭题式
踏足太空,登陆月球的人们命中注定要留在月球,享有永恒的宁静。尽管这些勇士--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深知自己无生还的希望,但他们相信,人们将从他们的牺牲中获得新的启示。他们为人类最崇高的追求--对真理和理解的追求献出了生命,不仅亲人和朋友会缅怀他们,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也同样如此,甚至于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为敢于闯荡未知宇宙的儿女骄傲。他们巨大的牺牲,激发全世界人们团结如一的思想感情,使各民族之间的感情纽带紧紧联系。(威廉,萨菲尔:《万一登月失败》)
1969年,美国“太阳神11号”升空前,美国政府为这一历史性飞行做了两手准备,这是为假如登月失败写的演讲稿,庆幸的是1969年7月20日,“太阳神11号”登月成功,这篇演讲稿没有公布于众,而是被收入美国国家档案馆中。这篇演讲稿就是采用揭题式,其开头单刀直入,直截了当,坦诚直率,让听众马上明了演讲的主题。
有人曾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这样我们被人家当了一百年睡狮,我们也把自己当睡狮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狮子是百兽之王,但一头酣睡的狮子能称得上是百兽之王吗?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一个名义上的百兽之王,并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如果我们为这样一个预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说我们祖上也曾阔过”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我们不要伟大的预言,我们只要强大的实力,我们不要做睡狮,只要我们觉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
此演讲稿同样采用揭题式方法开头,一语破题,犹如当头棒喝,既催人清醒,又激人奋发。一开始,就将演讲推向高潮,达到讲者与听者的心灵共鸣。
4、警语式。
孔子屡次自白,说自己没有别的过人之处,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门生公西华听了这两句话便赞叹道:“正惟弟子不能及也。”我们从小就读这章书,都以为两句无奇的话,何以见得便是一般人所不能及呢?我历年来积些经验,把这本书越读越有味,觉得:学不难,不及却难;诲人不难,不倦却难。孔子特别过人之处和他一生受用处,的确就在这两句话。(梁启超:教育家的自家田地))
这篇演讲稿的开头,利用名人名言开头,立足点高,启迪性强,直接把听众引入沉思,具有精辟凝练的特点。
将名人名言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使老观点穿上新衣服,使其新意盎然,而且还可以增加演讲稿内容的深度,使演讲稿平中见奇,引人入胜。
5、故事式
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秦代的大政治家李斯出身下层,地位卑贱。有一次上厕所,他看见厕所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还时时遭到人和狗的惊扰,由此他想到躲在谷仓的老鼠吃的是金黄的稻谷,住的是敞亮的仓房,一天到晚自由自在,于是他发誓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卑贱的地位,经过一番艰苦奋斗,他的确成功了,赢得了“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的美名,达到了“富贵极矣”的地步。但他从此贪恋富贵,患得患失,而对奸臣的胡作非为一再妥协退让,最终落得个全家丧命的可悲下场。(廖济忠:《做个敢于奋斗乐于奉献的人》)
演讲稿的开头使用的故事由于有曲折的情节,具体的人物环境,因而比较容易引起听众的注意。并且听众尤其喜欢听演讲者述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福楼拜曾把他的那篇“遍地黄金”演说了6000多次,获得了好几百万元的收益,其开头就是以自己1870年沿土耳其底格里斯河而下的一个游记,听众都非常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聚精会神地认真听。但讲故事,只是实现演讲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通过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将听众引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中,并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动声色地溶入到故事中,展开演讲的内容,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才真正达到讲故事的目的。
◆如何写好演讲稿主体部分。
演讲稿的主体,要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所谓高潮,即演讲中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段落。在主体部分的行文上,要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上一步步感染听众。要精心安排结构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
◆如何写好演讲稿的结尾。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呈马鞍型。对于演讲来说,听众最关注的是两端,即开头和结尾,而结尾更能发挥鼓动作用,也更容易被听众记住.结尾如撞钟,撞得好,可以给人警醒,又回味无穷。
1、总结全篇,加深印象。
2、发出号召,促人行动。
3、立言立誓,给人信心。
如:有一位上海老师在山区已经工作30多个年了,不少人劝他:“落叶归根,退了休就回上海大城市去吧。”
他的回答是:“不,我虽不是山里人,但死也要做山里的鬼,我要把余热洒在那块土地上,把我的骨灰留在那个校园里,我最大的心愿是,要看着山里的孩子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
4、以问作结,启发思考。
如:“战胜他人,超越他人也许很难,但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却是能够做到的。用不着多举例,就拿今天来参加演讲大赛的人来说,我们不都是在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吗 ?”
5、巧用名言,让人回味。
如:“最后,让我用马克思的话语来结束我的演讲吧;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结尾要简洁有力,余音绕梁。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收束。言简意赅、余音绕梁的结尾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地思考和回味;而松散疲沓、枯燥无味的结尾则只能使听众感到厌倦,并随着事过境迁而被遗忘。怎样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说:“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到高潮时果断收束,未尽时嘎然而止。”这是演讲稿结尾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演讲处于高潮的时候,听众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注意力和情绪都由此而达到最佳状态,如果在这种状态中突然收束演讲,那么保留在听众大脑中的最后印象就特别深刻。演讲稿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对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束,或以诗文名言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但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或归纳、或升华、或希望、或号召,方式很多。好的结尾应收拢全篇,卒章显志,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切忌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六、演讲稿草稿的修改:
演讲稿草稿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说,演讲稿不是写成的,而是修改成的。这里具体谈谈修改的内容和方法:
(一)修改的内容。
1、从主题(思想,观点,意向)着手。
首先要看看你确定的主题是否健康、正确。再看看文字是否把你的主题表达出来,是否充分,是否新颖,有无片面性。有时即使主题正确无误,在修改时也会出现一些预想之外的闪光思想和语言,比原来的要深刻和精彩,修改就是弥补和扩展发挥的极好机会。
2、审视结构。
从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看,结构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开头、正文、结尾是比较明确的。修改时主要审视的是正文部分,主题有了变化,结构必须随之变动;即使主题没什么变化,由于起草时只是作为一种构想写出来的,一旦落实在纸面上,成为客观的,反复审视,推敲的文字,就会发现一些毛病,如逻辑性不强,前后位置不当,层次不清,上下文重复,材料和引文用得不是地方,段落衔接不紧密等情况,这都需要重新调整和修改,有时还要“动大手术”。
3、推敲润色语言。
修改演讲稿写作语言的目的,一是减少语言方面的毛病;二是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在草稿上,由于当时意念完全集中在主题的表现上。事件的陈述等方面,往往无暇顾及语言的运用,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句子残缺,用词不准,丢字错字等,都需要修改,这是其一;其二,按平时定型的习惯写稿,容易出现书面语言较多的倾向,如句子太长,诗歌化,散文化等等。只有经过修改才能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
(二)修改的方法。
1、反复修改。
演讲稿修改的方法与一般文章修改方法大致相同,都需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对于比较重要的演讲稿不妨多看,多改它几遍,力求相对的完美无瑕。
2、边讲边改。
边讲边改就是一边讲,一边改。一边改,一边讲,手、口、耳并用。用嘴讲,可以使句子简洁、顺口、有韵味,符合口语特点;用手写,可以去掉口语中罗嗦,重复等毛病,使之精炼、准确,达到文学化的要求;用耳听,可以发现那些纸面上虽然顺畅但听起来费解,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字、句,可以发觉那些意义相近而平仄却不相宜的用语。对这些部分的修改,有助于达到入耳,动听的目的。
修改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绝对满意的时候。如果有条件,就应争取一直修改到演讲之前,有机会就一边讲,一边改,使之更加成熟。反复多次之后,嘴里讲的,手中写的,耳朵听的就会完全统一了。这样上台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临场不慌,即使有临场发挥的成分也能得心应口,不会使结构紊乱。边讲边改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免去念稿,背诵之苦,因为你讲的是你写的,写的也是你讲的,讲熟了也就成为你胸中的东西了。只有这样,你才能神情自若,从容不迫地发挥态势语的效能和作用,同听众进行情感交流,保持演讲的顺畅,提高演讲效果。
总而言之,要写好演讲稿,以上所说的因素都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写演讲演稿的必备要素。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对于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写好演讲稿之管见(教学论文)]
★ 技校教学论文范文
【技校政治课教学之管见(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2024-01-25
描写人谦虚的成语及其解释2022-05-24
教学目标设计2022-08-02
管见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023-02-17
浅析教育管理中的思想教育意义论文2023-09-15
关于书法励志名人名言2023-03-12
教学目标设计模板2022-08-04
形容谦虚的成语2022-05-07
新生大学日语教学之探讨2023-04-16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