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三国》,学借势营销((共10篇))由网友“放羊贤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看《新三国》,学借势营销,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看《新三国》,学借势营销
近日我看电视剧《三国》,深深感叹:曹操深得借势营销之妙啊!大汉历经四百年,到了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终于接近了寿终正寝,这就能解释在汉献帝逃出长安时紧急向各路诸侯发诏要求勤王时而响应者寥寥的原因。各路诸侯认为汉献帝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自己本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逍遥自在,作威作福,把皇帝弄到自己这边来,岂不是弄了一个爷,自己该怎么伺候才合适。各路诸侯基本上都是这样想的,除了曹操!他就是与众不同,在别人还在为勤王是否有用而争论时,他已亲自出马,火速发兵,马不停蹄,赶往勤王,从而上演了一幕精彩的借势营销,从那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创了一个属于曹操的全新时代。
曹操之所以能上演一幕精彩的借势营销,把自己营销到了最具实力的军阀集团,位至魏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当时虽然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纲常废弛,但天下人心依然向汉。第二;具备借势的实力。第一次抢天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实力不具备,等有了根据地,兵马壮大,终于借势成功。第三;把“势”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充分的为我所用。曹操借到汉献帝这个势后,充分运用这个优势整合各路诸侯的资源,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诛袁术,灭吕布,败袁绍,收刘琮,营销手段丰富多样,赚的是盆满钵满。
中国古代法家治天下,讲的就是“法、术、势”三者的结合,把借势、造势当作了治理天下的三大要点之一。谭小芳老师认为:不懂得借势,或者说不愿借势,要做出好的策划方案是很难的。营销活动中,利用企业自身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或渠道来进行营销,借助外在力量能够帮助在营销过程中取得较高的关注度和更好的营销效果。目前,众多企业在营销的策略上更喜欢这种“借东风”的方式。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似乎更能说明如何利用“借”字:
相传,大英图书馆老馆年久失修,在新的地方建了一个新的图书馆,新馆建成后,要把老馆的书搬到新馆去。这本来是一个搬家公司的活儿,没什么好策划的,把书装上车,拉走,摆放到新馆即可。问题是按预算需要350万英镑,图书馆没有这么多钱。眼看着雨季就到了,不马上搬,这损失就大了。怎么办?馆长想了很多方案,但一筹莫展。
正当馆长苦恼的时候,一个馆员问馆长苦恼什么?馆长把情况向这个馆员介绍了一下。几天之后,馆员找到馆长,告诉馆长他有一个解决方案,不过仍然需要150万英镑。馆长十分高兴,因为图书馆有这么多钱。“快说出来!”馆长很着急。馆员说:“好主意也是商品,我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馆长更着急了。
“如果把150万英镑全花尽了,那权当我为图书馆作贡献了,如果有剩余,图书馆把剩余的钱给我,
”“那有什么问题?350万英镑我都认可了,150万英镑以内剩余的钱给你,我马上就能做主!”馆长很坚定地说。
“那咱们签订个合同?”馆员意识到发财的机会来了。合同签订了,不久实施了馆员的新搬家方案。花150万英镑?连零头都没用完,就把图书馆给搬了。原来,图书馆在报纸上发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馆员发财了……怎么样,简单吧!借力发力,问题只要想到借消费者的力,难题就迎刃而解。如果有些企业家仍然没头绪,那么我们就从品牌名字开始讲一讲借势的话题。
国美,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并非黄氏兄弟原创,它来源于当年黄氏兄弟在北京南城珠市口盘下的一家商铺“国美服装”,后来,兄弟俩看旁边人做电器挺红火,于是将服装店改为电器店,名字就直接改为“国美电器”。从这段渊源上讲,国美这个品牌是从天而降,砸到黄俊钦和黄光裕兄弟头上的。
国美,如果按照中国古代的阅读顺序,“国美”会被读成“美国”(注意:一个名词在亿万次的反复阅读过程中,它可能会具备新的诠释方式,这在公众的潜意识中是必然发生的,虽然大家都没有自觉,但是这个潜意识中对情感的影像却已经发生了,企业家一定要注意这个现象!)。于是,一个有意思的视角就出现了,“国美”和“美国”有什么联系呢?
谭小芳老师认为,美国,是全世界近两百年来气运最旺的国度,它的强势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感觉到的,于是公众会对与美国有关的事物都会给予更多的正面情感,这个现象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是要思考的。
这时,一个人类重要的谋略思想浮出,就是做事要“借势”。但借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深厚的福报,并且,这其中有一套隐而又隐、秘而又秘的操作手法。
一个成功事物的诞生,在现象的世界中,它一定是有一隐一显两套体系在发生作用的,这一隐一显,合而成一,成为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系统。只要是在人类的世界中,这个规律就没有谁能例外。
我们通常关注事件的显系统,如企业的工厂、员工、产品、营业场所,企业的资金、投资者、商业模式,它的销售额,它的知名度,它的老板的耀眼光芒等等。
篇2:看《新三国》有感
看《新三国》有感
新三国较老三国,剧情设计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人物更加鲜活,有个性。我在第一集中即对董卓、曹操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不由得喜欢这些历史人物,此剧成功此其一。回想老版三国,剧情严谨,紧扣原著,人物对白虽考究历史,但亦略显古板,好似一部立体版的小说《三国演义》。我看老版三国,如没读过小说原著,常有对剧情不解之处,新版于此处理极好。这段时间总能从网络上看到新三国的剧评,褒贬都有,但仿佛指责多过肯定,我想这与写评论的人多是文字爱好者有关。盖此类人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本来期待,又皆尚古好文,通晓原著,稍有改动,便觉不爽;而大众布衣观者,纵使喜欢新剧也无写剧评的习惯,更皆八、九零后,能在关注《神话》的之余耐下性子看看《三国》已属难得,更何期费神键盘去写剧评,所以网评褒少贬盛不足为奇!倒是这样的剧评官司反而为新三国做了免费广告。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篇3:从战略高度看蒙牛借势营销
蒙牛确实是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企业,开创前三年,蒙牛平均每天超越一个同类企业;开创满六年,其销售额增长200倍,投资收益率大于5000%;未满八岁,就成为世界同行的领头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地方的无名私企到影响整个乳制品行业的首屈一指企业,蒙牛人确实是令人惊叹。
蒙牛为什么能够在几千家乳品企业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蒙牛的一出出借势营销是如何上演的,蒙牛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什么?
通过研究,我发现蒙牛借势营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借势阶段、蓄势阶段和造势阶段。
借势阶段
蒙牛公司在创业之初,面对种种的困难和竞争,如果单靠自身力量是无法应付的。但蒙牛却能很好把外部“势”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巧妙借用势的作用,从而使企业经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虚拟联合蒙牛起步
,成立之初的蒙牛处于“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的三无状态。对乳业市场深入了解的牛根生看到,当时有许多乳品企业不景气,但是这些企业并不缺乏厂房和生产设备,他们缺少的是先进的市场开拓经验和规范的管理理念,而这些正是牛根生等人的优势。于是,蒙牛提出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借势营销战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市场的推广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然后利用自己在冰淇淋和奶制品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市场、行业的了解,为这些企业引进了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奶源,同时,还带去了新的管理模式。结果,这些企业成为“蒙牛”牛奶的诞生地,第一年万元牛奶的销售额就完全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蒙牛不仅没有给这家企业投资,蒙牛的八管理人员还从这些企业中挣47万元的年薪。对这种合作模式,牛根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虚拟联合。他的运作方式是,只与对方合作,对其设备及人员进行使用和支配,但不做资产的转移。企业所有的设备等都归企业所有,蒙牛只是利用这些资源,用自己的管理,自己的品牌,使得双方互惠互利。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蒙牛盘活了七八亿元的资产,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扩张。
蒙牛还将“虚拟联合”渗透到资本运营的各个方面。公司建工厂后,又通过“虚拟联合”,用社会资金为公司匹配了奶站和运奶车。建一个奶站许多企业要花40万元,而蒙牛连4万元也没花。打着蒙牛标志的运奶车有500多辆,没有一辆是蒙牛自己掏钱买的,全部由民间资本构成。蒙牛只“打的不买车”(只管用奶却不管奶牛的事),维修、保修、保险都是车主的事,省去了大量的管理成本。
2、甘当老二麻痹对手
同处一城,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资源、同样的环境,甚至同样的外部竞争对手,事实上,蒙牛和伊利已成为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但蒙牛一开始小心翼翼地避开与伊利的直接竞争.在雪糕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牛根生提出:市场经济缔造了伊利和蒙牛。言下之意要做奶业大王,光一个伊利不行。牛根生还有一句:“小策略看对手,大策略看市场。”为扩大蒙牛品牌美誉度,蒙牛倡导与伊利共建“中国乳都”的形象概念。蒙牛认为,在一个共同的市场胞体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些无不显示出蒙牛的借势营销的智慧。
对于未来是否会被同城兄弟伊利收购,或者并购伊利?牛根生说,虽然蒙牛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伊利的体量比蒙牛大,双方未来的竞争仍将会激烈进行。如果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比较大的企业,这样的竞争态势非常好,因为会造成你追我赶。如果哪天伊利并购了蒙牛,或者蒙牛并购了伊利,那很可能会让两家企业80%的管理人员都睡着了�D�D如果两家企业都盯着对方,为了竞争,晚上不可能睡得很好。
牛根生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内蒙古、全国两家乳业代表队,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样,伊利和蒙牛还将长期并存下去。
蓄势阶段
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要在市场上站住脚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是不允许别人进入这个市场的,而小企业在自己力量小的时候,该采取什么战略来应对强大的对手呢?需要蓄势。洪水的力量为什么那么大,就是因为水多才有水势。假如是一杯水的话,力量就很小,不足以成势。所以小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时候,需要积累自己所拥有的势,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爆发出来,让对手措手不及。这也是蒙牛采取的策略。
1、携手老大共创乳都
牛根生曾做过这样的分析:从历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乡、奶的摇篮,
千百年来,人们一提起内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不仅是宝贵的草原文化遗产,更是古人留给内蒙古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从地域上看,世界畜牧专家认为,北纬45度左右是最佳的天然养牛带;内蒙古大草原恰位于北纬40―45度。从产业看,全世界年人均消费牛奶约为100公斤,我国仅为10公斤;在我国,牛奶制品有着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乳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从现实看,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和牛奶增长速度均居全国第一;,呼和浩特还确立了“奶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以上诸要素,都是内蒙古创乳业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整合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现实的大背景、大资源,6月,蒙牛公司携手伊利以“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为主题,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灯箱广告,将经营企业品牌与经营地区品牌有机地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国人心目中渐趋形成,蒙牛在为内蒙古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的同时,不仅巧妙地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打消了伊利的戒心。
蒙牛非常聪明的一点,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特定的时间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于创业之初的蒙牛,首先需要占领的是本地市场,那么就不应该向国际知名品牌如达能、雀巢去借,也不应该向国内巨头光明、三元去借。最好的选择就是向伊利这样的本地霸主借,借伊利的势长自己的势。 同时借自己的地域优势�D�D 呼和浩特这个全国最优的奶源之地。在这里,“中国乳都”之光除了照亮伊利,就是照亮自己了。而光明、三元等是无法借到这个光的。因此,他可以先在这里养精蓄锐,等到自己力量强大之后再冲杀出来。
2、借势国际资本武装
12月19日,和林县盛乐经济园区蒙牛公司总部,一个隆重的签字仪式正在举行――3家著名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辉、英联共同向蒙牛投资2600万美元。一般而言,企业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对外融资的需求。蒙牛并不缺钱,为何要引进国际资本呢?蒙牛决策层有着自己深远的考虑。
蒙牛的长远目标是做“世界牛”。三家投资公司注资蒙牛后,均派出董事进入蒙牛董事会,使蒙牛的法人治理结构国际化,从而相应提升蒙牛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向国际水准看齐。三家投资公司皆为实力不菲、知名度很高的国际财团。作为专业化的国际投资公司,在其投资行为发生后,必须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公布其交易信息。三家投资公司注资蒙牛后,也必须遵循上述程序。这就意味着蒙牛借助国际资本的跳板纵身跃入了国际视野从而迅速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摩根士丹利是两家保荐人之一。
蒙牛的战略时间表是:,中国乳业领导品牌――已经做到了。,世界乳业领先品牌――蒙牛团队正以国际化的眼光、理性的思维、饱满的激情,向着目标阔步前行。
3、赞助申奥初显身手
借势,看似比较容易,人人都可以借。但如何才能借得对,借得准,却不是像说的那样简单。在《红楼梦》里一心要掌握贾府实权的薛宝钗说过一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不管企业也罢,个人也罢,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风”,自然也上了“青天”。那种只靠自己的力量达到成功的观念早该扔掉了。
20炎热的夏季,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奥”事件上,奥运会历来是商机无限,刚刚起步仅两年的蒙牛瞄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打算借助“申奥”的东风为“奥组委”捐助1000万,打响在全国市场的第一炮。蒙牛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要借公益活动提升品牌,就必须抢占最佳资源,做中国“申奥”成功后的第一个捐款品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品牌价值。经过慎重推敲,蒙牛将捐款日定在了年7月10日,此时“奥组委”即将成立,并且距离“申奥”成功的7月13日仅仅提前3天,正是万众瞩目,翘首以待的时候,蒙牛此时出招,可将传播效果最大化。
蒙牛当时想了一个恰倒好处的捐款理由: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是蒙牛的大本营,在19蒙牛成立之初是一片荒地,是北京市西城区对口帮扶捐资100万元,启动了盛乐经济园区,可以说蒙牛与盛乐经济园区是同步发展起来的,蒙牛正是借助这个渊源,喊出了“北京援我100万,我助北京1000万!”的口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蒙牛在这个时候捐款,让人们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因此,蒙牛打出了“一厘钱精神,千万元奉献”的旗帜,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销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钱,累计提取1000万元,分期分批捐给“奥组委”,这样,蒙牛的公益行为就天衣无缝的与消费者联系在了一起,让每个购买蒙牛产品的消费者感觉到为“申奥”做了贡献,即体现了消费者的个人价值,又升华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谓一箭双雕。
篇4:借势营销的技巧
我们看到的是几乎每一个借势品牌都采取了同一个思维:用自家产品“炫腹”,也就是将自家产品置于肚脐处。同一个话题、同一种构图、同一种思维,结果只能是微博转发量寥寥。该如何借势?
1、把握品牌与事件的合理性及融合度,切忌跟风。
有时候热门事件不是你想攀亲就能攀得起的,品牌在选择借势对象时,需注意将自身定位和受众相结合,不能生拉硬扯地强制将品牌与事件或人物相结合。
另外,品牌在做话题营销时,应避免负面或是含有死亡的新闻热点事件,因为不分彼此地将品牌带入会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
2、奖品激励或游戏互动,延续话题性。
品牌借势向热点人物、热点事件身上靠拢顺理成章,如果借势的同时再给粉丝附赠彩蛋――奖品或是游戏互动,则会让传播效果翻倍,同时突破热点事件的时间限度,适当延续话题性。比如周杰伦大婚时,作为其代言品牌美特斯邦威、伊利优酸乳等都有“实惠”赠与粉丝,作为庆祝的方式。
3、多样化内容,切勿单平台操作
热点事件往往最先从微博引爆,所以微博成为借势营销的首选战地,但如果只拘泥于微博平台而不寻求其他渠道,借势效果会大打折扣。记住:借势只是“导火索”,并不是全部。
篇5:借势营销成功案例
通向2022年冬奥会,北京来了!7月31日晚,万众瞩目的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冬奥会)举办城市终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奥委会(IOC)第128次全会中揭晓。短短几小时之内,各大品牌开始忙坏了,看它们如何借势营销。
1.最“老大哥”品牌:三星
北京奥运会期间, 三星电子作为北京20奥运会无线通信设备全球合作伙伴、北京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全球合作伙伴,力推三星电子的技术创新和奥运精神。北京(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申办资格,三星将继续全力支持奥运精神,为北京喝彩。
2.最走“心”品牌:伊利
七年前,恰逢2008北京奥运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七年后,北京又将迎来2022冬季奥运,你将会做什么?
3.最有文化品牌:有道词典
引用《权利的游戏》中的台词“Winter is coming”意识暗示一场战役即将到来,另一个这次台词中把win用红色突出,表明我们赢了,一语双观。
而另一款海报则把两个竞选城市阿拉木图和张家口名字中的“图”和“口”字进行对比,暗示“无招胜有招,无冬胜有冬”,真是最有文化的品牌。
4.最“庞大”品牌:打车软件
出门就可以看世界,因为我们把世界载给你了。
5.最“运动”品牌:P&G
宝洁旗下品牌先行开了一场运动会,换上运动服的它们,看上去都是萌萌哒。
6.最“文艺”品牌:雀巢咖啡
冬奥会下的阳光,是彩色的,泡出来的咖啡,是幸福的。
7.最温暖品牌:美的
七年之约,冷暖相携。
夏去冬来,年复一年。
8.最“励志”品牌:蒙牛
每一杯,为下一个里程碑。
9.最“鼓舞人心”品牌:杜蕾斯
滑到家了,北京张家口。
10.最“岡显本色”品牌:冈本
京城,岡显本色。
11.最“励志”品牌:荣耀手机
今日的成功,让北京再度荣耀;今天的胜利,让中国成为世界首个奥运会全满贯举办国,这一刻,我们值得骄傲、荣耀!
12.最“U”品牌:Uber
一起加U,一起U起来。
13.最“诱人”品牌:麦当劳
在甜筒上滑雪,一边吃,一边滑雪。
14.最“喜庆”品牌:可口可乐
红红火火推出纪念款罐。
15.最“大拍”品牌:Lenovo
2008年,我们都曾一起奥运,一起联想。2022年,让世界再一次联想中国。用大拍,纪录辉煌时刻。
16.最“焦距”品牌:nubia智能手机
这一刻,世界为我而聚焦。
篇6:借势营销成功案例
1、借人营销——这里所指之人,是有权之人、有势之人、有影响力之人。
典型案例:天津“飞鸽”自行车向布什总统赠送自行车。利用这一事件提高企业适名度,当年出口“飞鸽”自行车0辆。
2、借财营销——这里所指之财,是资金或优惠的费用激励政策。
典型案例: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借助日本软银行的风险投资,迅速占领国内市场,抢先一步在海外上市,并在资本力量的干预下,兼并了聚众传媒,稳稳坐定行业老大。
3、借物营销——这里所指之物,是指形式不一的某种物品,尤如魔术师借助于道具进行表演一样。
典型案例:日本营销大王原一平借助小小的邮票,成功营销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赢得了这家公司的所有员工寿险业务。
4、借时营销——这里所指之时,是指受人关注的有利的时机。
典型案例:史玉柱在广告投放上非常讲究策略,只在春节期间重点的时段大量投放广告,用国人评比的最差劲广告,赢得其他人难以得到的广告投放效果。
5、借事营销——这里所指之事,是指重大的非常态发生事件。
典型分享:中国银行申请成为奥运合作伙伴意义深远,仅仅形象提升,就远超过当初11亿元赞助做广告的效应,还为中国银行带来一大批新的客户。
6、借地营销——这里所指之地,是指引人注目的一些重要场所。
典型案例:大企业都要选择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新闻发布会,这是行业地位、经济实力的象征。在这里发布消息,传播速度快、可信度较高。
7、借媒营销——这里所指之媒,是指报纸、电视、电台等广告媒体。
典型案例:企业为何要争当标王,因为标王拍卖是公开转播的,同时,中央电视台对标王的支持力度空前,对企业信誉度提高与效益提高作用巨大。
8、借网营销——这里所指之网,是指四通八达的互联网。
典型案例:宜兴的小家企业利用互联网一年做出2000万元的“花卉”销售大生意。现在再守着一方店铺做生意,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了。
篇7:借势营销时代已经到来
近年来,我们发现市场营销工作已经越来越不容易达成预期的效果,在传统营销理论下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元素在市场中的表现也已经愈加同质化。然而,我们面对的市场却越来越复杂,广告的作用正在削弱,促销往往也很难打动消费者。而屡禁不止的虚假广告教育了消费者,使得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和谨慎。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学会了在购买食品时认真的看清组成、保质期、产地和品牌,甚至在放大镜下分辨品牌的真伪。几乎所有的消费者也对价格因素的各种促销开始麻木,打折和降价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本能的把价格促销和价格欺诈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我们已经走进了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的传递速度早已是今非昔比�D�D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信息泛滥的环境中。信息越多就越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越容易出现“供方找不到需方,需方找不到供方”的双盲现象。因为资讯的泛滥,使人们在探寻想要的信息时,会受到许多或是无用或是虚假的信息的干扰。
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们�D�D如何把产品卖到消费者的手中?如何在大众心中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如何使企业获得永续经营的竞争力?
答案是一句话:让消费者在愉快的生活中“自己说服自己”�D�D即把“说服购买”隐藏在营销活动里,让消费者在参与营销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来购买我们所希望销售的产品。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运用借势营销便是最佳的选择!
・借势,以脱颖而出
借势营销是将销售的目的隐藏于营销活动之中,将产品的推广融入到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使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营销手段,
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换言之,便是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
比如,19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怒掷酒瓶振国威”,此案已经成为迄今为止被广为传颂的中国企业成功运用借势营销手段的经典。后来有张瑞敏“砸机”事件推出了海尔品牌的质量形象,向全社会宣传了海尔以质量为本的企业理念,为海尔在未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杰出营销奖获胜企业中,统一润滑油“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的案例更是借势营销的经典案例……
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蒙牛乳业。3月,蒙牛抓住中央电视台大规模战争报道形成的收视高峰,与央视协商建立了一个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以确保蒙牛广告能在第一时间赢得商机;“非典”期间,蒙牛不但没有撤出广告,反而加大投放量,并增加了公益广告的力度;月,神舟五号上天时,蒙牛又利用获得“航天员专用牛奶”称号的机会,进行了“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的公关活动;接着,年的11月份,蒙牛一举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蒙牛更是通过借势“超女”选秀成为大众追逐的时尚品牌。
通过一系列的借势营销,蒙牛把“高品质+高科技+新时尚”的品牌形象和内涵深刻地印入了消费者的心中,自身销量也从乳业第四名一举上升至金榜之位,而液态奶部分更是稳居行业霸主。
篇8:煮酒三国之曹操抢天子和借势营销
曹操之所以能上演一幕精彩的借势营销,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煮酒三国之曹操抢天子和借势营销
。当时虽然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纲常废弛,但天下人心依然向汉。第二;具备借势的实力。第三;把“势”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充分的为我所用。
大汉历经四百年,到了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终于接近了寿终正寝。这就能解释在汉献帝逃出长安时紧急向各路诸侯发诏要求勤王时而响应者寥寥的原因。各路诸侯认为汉献帝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自己本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逍遥自在,作威作福,把皇帝弄到自己这边来,岂不是弄了一个爷,自己该怎么伺候才合适。各路诸侯基本上都是这样想的,除了曹操! 他就是与众不同,在别人还在为勤王是否有用而争论时,他已亲自出马,火速发兵,马不停蹄,赶往勤王,从而上演了一幕精彩的借势营销,从那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创了一个属于曹操的全新时代。
其实,在三国中,最先发现汉献帝价值的不是曹操而是董卓,他响应大将军何进的号令,进京勤王诛灭宦党,路上遇到了仓皇逃出京城的少帝和当时还是陈留王的汉献帝,言语之中发现陈留王言语得体,恩威并施,安抚得当,而少帝暗弱无能,于是就产生了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的念头。当时因为董卓久在西凉,在京城没有影响力,为了在极短的时间树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董卓想到了废旧立新,为此咨询自己的军师李儒,李儒向董卓陈述了两利一害之论。两利即一则效法古人,废旧立新可名垂青史;二则可挟天子以令群臣,进而可谋取天下。一害即成为众矢之的 。从李儒的见解来看,最早明白天子用处好处的不是曹操,而是李儒;最早实施的也不是曹操而是董卓。
董卓废旧立新,拥立陈留王为汉献帝,一时间权倾朝野,势力滔天,自称尚父。但是董卓这个莽汉的战略水准显然无法和曹操相比,对挟天子以令群臣的运用也十分有限和拙劣,一味的杀戮积累了无法化解的仇恨。终于在司徒王允的运作下,董卓中了美女离间计,和义子吕布关系恶化;在李儒等的运作下,董卓自我膨胀到了想做皇帝的份上,于是董卓的死亡就水到渠成了,
董卓的借势营销总体上是失败的,他虽然有借势的实力,却不具备驾驭“势”的战略水准,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董卓的失败给了曹操机会,曹操超越了董卓李儒的挟天子以令群臣的初级阶段,直接进入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高级阶段,视野更广阔,手断更丰富,自我约束更坚定。曹操挟天子的第一步就是全天下的大局,超越了董卓控制京城及周边的小局;曹操挟天子运用的是恩威并使,唯才是举的王道,超越了董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曹操挟天子的第一步就立下自己只为汉臣不篡汉自立的原则,超越了董卓自我膨胀,想自立为帝的狼子野心。董卓和曹操的差距正是天上人间,高低立现。
其实曹操有两次抢天子,一次是袁绍为盟主,召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一路狂飙杀到京郊,曹操带三千轻骑赶到,曹操诓骗孙坚自己有万余人马,并摆出两条道让孙坚选,一是进军京城,收取胜利果实;二是去追击董卓,前途未卜。孙坚自然选择了前者并把他的骑兵交给了曹操。只有曹操明白汉献帝才是最大的胜利果实,他所谓的追击董卓不过是抢得汉献帝的借口,但是曹操中了董卓的埋伏,兵败而归。曹操的失败是必然的,那时他是无法借到汉献帝这个势的,因为他的实力还不具备。终于董卓死了,曹操的机会来了,这时曹操也有了兖州根据地,兵马战将也不断扩充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这时汉献帝的逃亡洛阳要求勤王的诏令就成了名正言顺,曹操终于借势成功,抢到了汉献帝这个香饽饽,从此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横捭阖,成为北方最有实力的军阀集团。
曹操之所以能上演一幕精彩的借势营销,把自己营销到了最具实力的军阀集团,位至魏王,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当时虽然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纲常废弛,但天下人心依然向汉。第二;具备借势的实力。第一次抢天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实力不具备,等有了根据地,兵马壮大,终于借势成功。第三;把“势”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充分的为我所用。曹操借到汉献帝这个势后,充分运用这个优势整合各路诸侯的资源,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诛袁术,灭吕布,败袁绍,收刘琮,营销手段丰富多样,赚的是盆满钵满。
篇9:看三国
周瑜大骂“诸葛村夫”时,难道不是服气到了几点腑地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且连“智多而近妖”的诸葛亮也是这样,他何尝没有料到关公会因“义”子而放走曹操,但他还是让关羽去把守最重要的华容道。这便是“英雄惜英雄”
在《三国》中,不知有多少这样的事情了,他们在厮杀、争斗的片刻之暇中,都是去倾慕对手的才华,而每当对手即将落入己手时,都睁一眼闭一眼,留给对手喘息的机会,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至今而不灭的秘密吧。
篇10:看三国
看三国
我有一个坏习惯,每次只要一看书,我就要打瞌睡。可我已经改了,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改掉吗?请听我漫漫道来。
有一天下午,我闲着没事儿干,就到书柜里拿出一本叫做《三国演义》这本书。当时,我很好奇,不知“三国”是哪三国,一个中华民族怎么会有三个国家,“演义”大概就是故事的内容了吧!我翻开这本书,第一章就是“桃园结义”,看着这四个字,我感到莫名的熟悉,原来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茅老师已经跟我们讲过这个故事了!我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看了一下目录,故事的名字真精致,真新颖。我一口气就看了四章的内容,却一点儿也不要睡觉,反而更想看了,更想知道下面的内容。我喝了一杯水,就继续往下看,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书,我也看了一半了,我没有感到半点疲倦,只是打算着明天接着看,一定要把书看完。
现在,我看什么书都抱着像看古代书一样的心情看,所以,现在,我看什么书都没问题了。但最喜欢看的,还是《三国演义》,因为这本书让我对所有书都起了兴趣。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借势初三优秀作文
★ 蒙牛营销范文
★ 饿了么活动总结
★ 新闻策划书
【看《新三国》,学借势营销(共10篇)】相关文章:
杜蕾斯广告文案2022-08-26
电视栏目策划方案2023-07-19
夺冠观后感500字2022-04-30
深度借鉴“川酒营销经验”2022-05-07
“鱼和熊掌”兼得的搜索营销之道2022-04-30
杜蕾斯撩人语录2023-09-01
新闻策划书范文2022-11-09
推广方案策划书2022-09-15
蒙牛策划书2022-06-30
电视剧项目策划书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