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9 11:17:3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星光学校闫校长”为你分享6篇“写作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写作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

篇1:写作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

说起作文教学,每位教语文的老师都感到头痛。因为指导了学生半天,讲了很多,可是作文交上来一看,却不尽如人意。自己辛辛苦苦地把成堆的作文改出来,发到学生手里,可本子发下去,学生根本没有多少人看。这些都是我们做语文老师心中的“难言之隐”。我教语文已有十多年了,我觉得现在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正带着我们走出把大量时间花在批改的困境中。教材在每单元作文训练中都安排了修改专题。我认为这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尝试走出一条“教师批改与学生修改互补”的新路子,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近年来,我坚持组织学生自己来修改作文,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使我们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改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说说我的所作所为吧。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修改。

做好批改示范很重要,首先利用好作文评讲课。学生作文,每次出现的问题总是多方面的,但我在评讲中做到每节课只侧重一点或一个方面,不求面面俱到,但要重点突出。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侧重点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同时要调动学生参与,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每次我都拿出一到两篇学生作文,投影到屏幕上,让大家讨论怎么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虽然他们的意见不一定准确,但我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无论是欣赏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我从来不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品出“味道”来,从而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另外把批改分成两步走。把批改由老师一个人完成变成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学生的观念中总认为自己把作文做好就没有自己的事了,批改是老师的事,所以要在思想上先转变。我的做法是“批而不改”,所谓“批而不改”就是帮学生找到问题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为自己独立修改做好过渡。教师的“批”就是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然后学生再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和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写出自己的认识。

其次要让学生懂得修改。

做好修改指导必不可少,修改的关键是在于能否发现问题。怎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我告诉他们根据写作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先查中心是否明确;再查材料是否典型,内容是否具体、生动;其次查层次是否分明,后查语句是否通顺;末查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规范正确。同时要求坚持用符号修改。再辅以反复的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修改也是这样,把文章多读几遍,有时问题就自然发现了。

在修改时要做到认真,对于拿不准的不要轻易下笔。下笔的一定是拿得准的。“宁可放过,也不错过”,不要出现以错改错,甚至以错改对的情况。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可以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解决,还可以去向老师请教。同时在修改中要注意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

第三要敢于让学生动手修改

这一步骤的实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我在训练中,重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新课程强调“合作互助”,一般来说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学习小组。我就把任务分解给组长,让他来负责组织小组的修改工作。我们平时的作文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平时的练笔)之分,我们把小作文的批改留给小组来完成,给学生大量的锻炼机会。每个小组的修改由组长来组织:先自改,再互改,同时把修改意见与作者及时交流,最后我来把关。大作文修改,我有选择的改一部分,同时留给每个小组一到两篇集中修改。每个组员都参与修改,但最后的“总批”必须是大家的共同意见,是整个小组的集体智慧。

修改是个长期锻炼的过程,不要奢求几次就有可能见效,贵在长期坚持。所以每次起点要低,要逐步提高,本着“由简到繁”的原则,分阶段实施。同时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互改。当然这个“放”,并不等于老师可以撒手不管,而仍要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践去把握自改方法。这方法就是初读改错漏;复读改病句;再读改篇章。重过程,轻结果。

为了激发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我们又在班级中多次举行了专项修改比赛,如:改错别字,改病句,改标点等。看谁改的速度快,正确率高。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修改热情和水平都大大提高了。

最后要与课堂教学结合

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学,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堪称典范。每一段,每句话,甚至一词一字,都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千锤百炼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谴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要注意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及时的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还要注意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模仿课文的写法技巧大胆尝试。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摘记片段)

出门向前,拐过几个弯,走过宽阔的柏油马路,便是我现在的学校了。这里有一道黑色的电动门,门上装饰着精美的闪光字幕“欢迎光临”。

进入校门之后,走完第一台阶,再向西走过一栋教学楼,就是来到我们的教学楼前了。我们七(1)班教室在一楼东,教室里,有两块长长的方形黑板,前面的黑坂上写着八个蓝色的大字:“自尊自强,自信自爱”,格外显眼。

……

老师看书入神的时候,我们是很高兴的,有几个胆大的,便用橡皮作战斗武器,相互打架呢!我是穿珠儿,把线往针孔里穿过去,穿成一个漂亮的形状,读的书多了,穿的珠却少了,因为我把一些小点的都赠给了好友,她们倒喜欢的,可能是没见过吧!把我给的珠,有的挂在书包上,有的系在笔杆上,怎样的都有,还挺珍惜。不过,不知道她们以后是不是还会留着。

虽然这篇文章不能说很好,但其模仿得颇有味道,值得圈点一番。

其次,我十分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因此,无论在课内或课外,都要十分注意回头语言的训练,要求学生把话说通顺、完整、明白,发现语病就及时纠正。只有说好话才能写好话。

此外,在作文修改尝试中,我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作文修改耗时很多,效率不高,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修改水平差距大,在平时的修改训练中难以统一安排,经常出现以错改错,甚至以错改对的情况。所以安排训练效果不好,总难如愿,而且少数同学态度不端正,使工作开展显得被动。在修改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我们说,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只有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一开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而只能从小处入手,这样一来导致修改变得盲目。

尽管这项工作开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这种尝试,不但改变教师被动的局面,减轻了教师负担。同时也收到良好效果,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这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的理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一举而多得。值得我们继续尝试、发掘。

篇2: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所谓“感受”,就是指人的感官受到外界形、色、音响、气味等各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如情绪激动、心情舒畅、思想领悟等。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对于海鸥这一动物,在高尔基的笔下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初中第五册《海燕》)作者借海鸥抨击了见风使舵、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显然是贬义的。而我们商店里有海鸥牌洗衣机、海鸥牌电风扇、海鸥牌洗衣粉等以海鸥命名的商品,无疑又是褒义的,这就是感受的不同,文章离不开生活感受的孕育。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新颖,有“个性”;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都要五官开放、心官激荡地参与,而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看《话说长江》的电视片,完全可以边看边听边想,看看电视片里的解说词是如何与被说明的图像相依相辅的,与一般的说明文有何不同。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的启迪,即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时候,融入某种有本质联系的思想(精神),是感受的一个基本要求。

全身心地感受生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领会到生活的启示,还在于它往往能激发灵感,产生非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成功的标志。

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触景生情、见物生情、闻声生情等习惯,不断地触发、延展和丰富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训练,积水成河。除了课堂作文教学之外,可要求学生设立课外练笔本,有了感受,就及时动笔,抓住灵感,自觉去作文,点点滴滴积累。教师尽可能予以褒扬,同时指出不足。也可以上感受信息交流课,组织学生交流校内外生活的种种感受,起到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作用。教师自己也可以谈谈下水作文的体会。还可以结合知名作家热爱生活、投身于生活的事迹或体会(如魏巍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和生活的关系),来进一步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多情善感地反映生活。要指导学生注意发掘自我生活的感悟点(如生活环境变换、人事变更、交谊庆贺等容易泛起感情的波澜),激荡情思,促成写作契机。有条件还可以把学生带到野外、工厂、工地、矿山中去,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联想,去想象,去接受美景,去领会哲理。

篇3: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间接感受生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书刊、电影、电视等媒体来感受生活。这也是一条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下边就阅读书本方面谈谈。

“书是有字的生活。”只要学生设身处地地带着相应的情感去阅读,去再现书本借助文字所表现的生活情境,就一样能够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可以体味诗人见春来草木繁茂,生发恨别之情;听无声春雨,想到满城春色,喜上心头。读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松骨峰战斗,脑子里要像过电影一样再现当年的壮烈场面,体会从中表现出来的对敌人刻骨仇恨的阶级感情和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一句话,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中所写的.人、事物感同身受地体会与领悟,对文章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动真情,把自己融入文章的人物当中去体验,融入文章的情境当中去领会。

直接的生活感受总是和间接的生活感受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因此,阅读文章的感受还能使学生丰富和强化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譬如你阅读老舍的散文《小麻雀》,对于老舍对遭受劫难的小麻雀寄予无限的同情的感触,可能会使你联想起一只燕子被小孩用弹弓打死而勾起你对它的无限怜悯之情,从而丰富和强化了你同情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感情。阅读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受诗人挚爱革命根据地延安感情的影响,你也许会回忆起自己儿时在故乡的生活,从而丰富和强化了你对故土无比热爱、眷恋的情思。所以,学生在间接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极可能由于再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而触发了文思,催动了写作的激情。在这种“自然而然”的情境下写文章,就往往能够一气呵成,有血有肉。

假如能够经常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气象万千的生活,在亲自实践中感受生活,同时,能够经常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书刊、影视等媒体来感受生活,我们就能解决学生写作“源”的问题,就能打好学生写作的基础。

篇4: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作者]  黄宝雄

[内容]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他们企望走捷径,“一步到位”,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这种状况。

篇5: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

所谓“感受”,就是指人的感官受到外界形、色、音响、气味等各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如情绪激动、心情舒畅、思想领悟等。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对于海鸥这一动物,在高尔基的笔下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初中第五册《海燕》)作者借海鸥抨击了见风使舵、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显然是贬义的。而我们商店里有海鸥牌洗衣机、海鸥牌电风扇、海鸥牌洗衣粉等以海鸥命名的商品,无疑又是褒义的,这就是感受的不同,文章离不开生活感受的孕育。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新颖,有“个性”;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都要五官开放、心官激荡地参与,而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看《话说长江》的电视片,完全可以边看边听边想,看看电视片里的解说词是如何与被说明的图像相依相辅的,与一般的说明文有何不同。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的启迪,即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时候,融入某种有本质联系的思想(精神),是感受的一个基本要求。

全身心地感受生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领会到生活的启示,还在于它往往能激发灵感,产生非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成功的标志。

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触景生情、见物生情、闻声生情等习惯,不断地触发、延展和丰富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训练,积水成河。除了课堂作文教学之外,可要求学生设立课外练笔本,有了感受,就及时动笔,抓住灵感,自觉去作文,点点滴滴积累。教师尽可能予以褒扬,同时指出不足。也可以上感受信息交流课,组织学生交流校内外生活的种种感受,起到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作用。教师自己也可以谈谈下水

[1] [2]

篇6:重视作文修改,提高写作能力论文

重视作文修改,提高写作能力论文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十八年了,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曾做过多方面的尝试。从而认识到,作文修改环节必不可少,应高度重视,否则,作文教学,学生难写,教师难教。为此,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1 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到九年级的学生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己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文只有一位读者——语文任课教师。其实,就像欣赏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一样,评价的权利在读者手中,这在适合于舞台表演的戏剧中更为明显,观众的评价及其态度决定着戏剧的水平,只有不断为学生作文搭建展示的舞台,使学生作文拥有更多的读者,才能够让学生听到不同的评价,促使其不断改进作文方法,并从中获得许多感悟。优秀的作文一般都是作者的生命、心灵活动在碰撞中所闪烁的火花,而这样的生命活动的呈现方式却是只有语文老师一个人的评价,甚至还会出现片面的评价,难免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所以,应当让学生作文拥有更多的读者——互相评改作文。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真实思想情感的表达。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贯穿整个过程,如材料的选择、中心提练、语言文字的`运用等。首先让学生有话可写,写自己的想说的话,然后学生的作文教师改,是教师代替学生去思考,代替学生去表达,这对学生不一定有切实的帮助,更无法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学观念,变以教师批改作文为主的形式为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修改,再回到老师审阅的形式。这时学生学习主体的确立,对学生主动接受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是关键,而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也是关键,为此,让学生明确自己修改作文是课标的要求,是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其次,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的作文来验证作文是修改出来。如:小时候不会写文章,后来成名成家的前苏联作家托尔斯泰、我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等。这样让学生明白“好文章不仅是用心去写,而且是改出来的”的道理。再次,明确告诉学生修改不仅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必不可少,让他们明白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学会修改作文,这样,通过反复强调,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意义认识自然而然的发生转变,修改作文的自觉性也会提高,再从参与中反过来推动学生写作。

2 学会习作修改

在教学当中发现学生之所以怕修改作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懂如何着手进行,一篇作文摆在面前要他们修改却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写作知识。这样让学生在修改时有纲可寻,也能从中领悟一些写作规律。

首先,要教会他们修改文章的符号,学会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如:删除用“—”,错字用“冂”,调位号用“~”,插入用“V”等。

其次,明确修改要求,做到明白易懂,如每次作文修改先改错别字、标点符号,然后按作文要求确定训练目标。如语言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贴得体,布局谋篇是否全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准确、新颖、深刻,材料是否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再次,分组进行,合作提高。在修改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和互改能力,笔者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大组,六人一小组,两两互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和句子,然后交叉新组合,修改本次作文要求的项目,看是否达标并写出评语,最后修改评语,看是否确评得合理,同学们相互讨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创作

要想培养学生乐于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有一种主人翁感,就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教学中,使他们树立写作文快乐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教学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时,有三位同学没有按时交作文,笔者问其原因,他们都回答:一是没有感受最深的事可写,二是提笔就有些字写不起。第二天早锻炼后,笔者接过晨练老师的话筒,叫三位同学到主席台上来,并叫他们再绕操场跑三圈,三位同学都说不跑,并说他们没有犯错误,为何叫他们跑,于是和笔者发生了争执,笔者蛮横非要他们跑不可,还由校长出面促使三位同学不情愿地跑了三圈,随后笔者把三位同学带到办公室,让他们拿出纸笔把刚才的事写下来,你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写不起的字可以用拼音或者别代替。三位同学不到20分钟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写下来了。有位同学的题目是《怪老师》,有位同学的题目是《三圈一颗心》,另外一位同学的作文题目是《晨练的余波》。三位同学都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了。总体意思都说笔者是一位怪性可敬的老师,笔者随后让他们三位同学互相纠正错别字,按教材要求的“三要素”互评作文,取长补短,把作文改完后交上来。在上作文讲评课时,把他们三位的作文展示出来,鼓励学生们只要用心去观察和体会,好作文每个人都能写出来。想要打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在这基础上每次把班上写得好,改得好的文章张贴出来,让学生们去感化和体验。同时在每一次作文教学前都要给学生展示范文多篇,让他们去欣赏,去写,去改。有位同学在“选材求精当”方面写下了这样的心得:作文的选材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但要“珍珠”,不要“鸡毛”,要“正切”不要“旁敲”,因为正切的素材才能直击中心意旨;要“厚重”不要“浅薄”,因为厚重的素材能震撼人的心灵;要“鲜活”不要“陈腐”。因为鲜活的素材才能吸引人的眼光。学生平常能写出这样的心得,难道写作文时还怕没有写的吗?

4 创造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对学生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学生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情绪上,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因此,笔者每一次作文的评改都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如写景的作文,笔者就把学生带到学校林带或是景色优美的地方;如记事的作文,提供范文,先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怎样反映出来的,使他们的心灵得以自由的沟通,情感得以充分的交流,这样愉快而轻松地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觉得作文教学,评改环节不可忽视,应该重视,应该探索,寻找一条可行的办法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轻松提高。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

浅谈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作文起步的教学探索论文

五年级语文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论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讲究方法,提高特殊教育作文教学实效性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工作计划

五年级语文a版教学计划

写作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
《写作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写作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整理6篇)】相关文章: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2023-09-08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04-05

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与志谢2022-09-01

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总结2023-11-08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2023-02-25

小学五年级作文辅导2023-10-24

高年级快速作文评价研究2024-01-10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2023-12-08

合理利用Project 优化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023-12-11

小学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