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兼谈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合集15篇)由网友“公鸡打鸣”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兼谈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兼谈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兼谈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
本文从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说起,简要分析了第八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势在必行的'观点,并对当前几种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剖析,最后以笔者实施“运动教育”教学模式为例对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实施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为今后研究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作 者:付克翠 陈菊平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刊 名:网络财富 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 年,卷(期): “”(22) 分类号: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武 “运动教育模式” 研究过程 进展篇2:成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研究
成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研究
本文采用社会调查、教学调研、试验、统计分析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甘肃省成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热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成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应着重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
作 者:牛亚莉 作者单位:兰州市委党校体育教研室,兰州,73007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4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教学模式 研究篇3: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教育论文
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当今高职教学普遍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新理念。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做 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尝试将理论融于实践、课堂融于实践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高职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就是学习落实教育部关于“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要探讨与实施理论与实践有机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在真实环境里,教师讲述理论的`同时,讲解实践操作、工艺和技巧等。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动手操作及亲身体验,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彻底改变教与学分离的现象。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集中讲授,分别指导。教学中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锻炼,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
高职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开发制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标准;组织开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材;探索建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场地和资源;加强建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师资队伍等。围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开发制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材。
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场地。
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建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4、加强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
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的专职课程教师和兼职教师。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电气系按照高职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标准,几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学团队教师自行开发设计制作实验、实训装置200多台(件),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教学团队教师结合专业需要与特点,编写实践教材和讲义,将最新的材料、工艺和技术及时编入教材中,供学生学习与参考;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学习,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多次获奖;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学生在生产一线真实环境下得到锻炼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宏.谈高职教学创新职教论坛.(10)
[2]都本伟.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陈丽能.高职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中国高等教育.(18)
[4]訾贵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各界.8
[5]訾贵昌.自行研制教学实训装置的探索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3
[6]訾贵昌.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各界.2
篇4: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因受传统学校体育观的影响相对滞后,传统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还是体质评价都忽视的学校体育的长期效应,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体育培养。近几年我针对教学模式中出现的种种弊病,在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剖析,为体育教学改革增砖添瓦!
一、传统教学模式
(一)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是受前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以运动技能教育观为指导,注重“三基”的传授。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三基”为教学目标;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为主要依据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的模式。教学过程遵循“泛化—分化—定型—自动化”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练习,逐步掌握运动技能。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结构过程为:教学准备(教师提出教学任务与目标),定向认识学习(教师讲解示范,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练习部分(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巩固练习、应用练习),教学结束(教师对学习结果作总结评价)。
3、模式分析
该模式有利于运动技术的系统传授,使学生简洁有效的掌握“三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教学规范,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身体锻炼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身体锻炼模式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教学目标。按照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的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运用简单而有效的循回练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采用非竞技的简单运动进行身体素质锻炼。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提出课程的任务,准备活动;教学组织与指导;学生练习,运动负荷监控;练习结果评价,放松整理。
3、模式分析
身体锻炼模式通常以练习法为主,并且采用练习强度和脉搏频率的监控,所以对发展体能、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但该模式由于以“炼”为主,并且练习密度高,运动负荷大,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几种现代教育模式
(一)“快乐体育”模式
1、模式依据
“快乐体育”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以促进学生身体为基础,通过运动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快乐,身心得到发展;它主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了“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的思想。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环境优化,情感驱动,能力评价,协同教学,快乐体验。
3、模式分析
该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创造留有空间,使学生能够互帮互学。学生可以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但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及体育设施要求都比较高,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放羊课”的局面,影响教学效果。
(二)“主动体育”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主动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掌握体育技能为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扬弃以往的那种被动的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通常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体育能力。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启动发问,问题导入,尝试练习,集体讨论,验证练习,归纳总结。
3、模式分析
“主动体育”教学模式在思想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接受式、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探索式的学习,注重了体育的多功能教育。
(三)“成功体育”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是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相互借鉴而改造形成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认识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体育兴趣。以体育学习的情景体验规律和学习的认识规律为主要依据构建教学过程结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适应的一种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结构
(1)开始部分:准备活动性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形成学习目标与课题阶段(学习的初步讨论,明确问题)。
(2)中间部分:尝试性学习技术阶段(边想边练,寻求答案,明白道理),学习技术阶段(在明白一定道理的技术上练习,加深理解)。
(3)结束部分:对学习的结果归纳(身体和认识,情感方面),放松整理活动。
3、模式分析
“成功体育”注重体育教学的多种功能,创设有利于动机培养和激发,谋求整体效益。在教学中营造了和谐师生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习者营造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出现了教学整体上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
(一)教学方面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注重社会的需要,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过度强调“技能体育”和“体质体育”。
现代体育教学拓宽了体育教学的功能,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既突出学生认知因素的培养,又强调学生情感的培养,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完善的人格。
(二)师生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必须从属于教师的教,师生关系始终是“上下”,“主从”关系。
现在体育教学提倡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强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为主,实行民主教学。
(三)教学组织
传统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统一行动的,有严密的课堂组织与严格的课堂纪律,教师自始至终控制着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现代体育教学组织注重快乐化、民主化。组织形式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服务,而且要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自学、自练,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四)教学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是以竞技体育的指标去实施教学过程和效果。现代体育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健康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体系,健康的内涵包括身、心、群三维价值理念。在考试评价方法上,采用绝对评价指标与弹性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小结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非一无可取,现在体育教学模式并非完美无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将更加丰富多彩。值得指出的是,在反思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教学,应该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赋予新的内涵。现代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的多向性,不能将体育教学单一化,公式化,更不能固守某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N].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3]张军.体育教学模式论[J].教育与研究,2005.
篇5: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和普通高校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
篇6: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一、绪论。
任何形式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得以实现的,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别特征、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区别,都集中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发展,这是当代中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中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之所在。高职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无论是高职体育教育定位,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通过体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才能实现。作为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应该具有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一)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以职业岗位和市场需求为核心组织教学,积极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相应职业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人才。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能力本位”,构筑“大体育”。形成运动技能与职业能力并重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实施“平台+专门化”的创新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1]。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应体现鲜明的职业特性,突出对职业体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核心是构建体育项目自主锻炼体系,基础理念是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方针。是“能力本位、行动导向、职业技能”等教学思想的内在统一。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为:强健体魄、满足兴趣、发展体能、提升素养、服务专业。
(二)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秉承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结合到体育教学中,其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2]。
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模式,它受到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导的“技术教育”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技术的竞技项目教学为中心,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传授,是一种以系统教学的理论,按照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3]。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的比较。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体育教学特点的不同。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强健体魄、满足兴趣、发展体能、提升素养、服务专业。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体育课教学采取学生双自主,即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师。学校将体育课按体育项目分类,并将授课教师及其基本情况公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4]。在课程内容上以一个项目为主线,系统传授该项目的发展史、基本技战术,基本规则和裁判法,并以该体育项目为平台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淡化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高职院校体育作为必修课开课时间少,所以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另一个特色。高职院校在体育课外组织了大量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开展大量的体育竞赛活动,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是对体育课课时较少的有力补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好平台。
(二)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在突出竞技体育的发展上形成的,所以它的教学目标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为主。
国家对体育教学进行统一管理,采用相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下进行教学,突出的是对学生竞技体育项目的培养和提高[5]。 教学方法上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首先讲解技术动作的要领和要求,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一定的动作概念,而后通过学生反复的练习,以达到掌握技术动作以及熟练完成。课程中就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
教学程序上,它是学生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排课列入课表,每周在固定的时间由固定的教师进行授课,每位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同,都是按照统一的大纲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以“三段式”为标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技术、技能的传授,动作技术的教授成为体育课教学的核心[6]。
通过归纳和分析,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统一规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以教授动作技术为核心,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四、高职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一)高职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都逐渐走向规范。体育课程教学也一样正在逐步规范中。但是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值得去研究和改革。
1、师资力量是制约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瓶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大部分是原来普通高校调入或转型过来的,他们熟悉的教学模式都是普通高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虽有一些形式上的改变,但从本质上来讲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且对整个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改革方向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统一的认识。
2、现有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教材的内容不能完全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充分体现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3、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育课程教学严重缺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体系。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为:强健体魄、满足兴趣、发展体能、提升素养、服务专业。要想达到上述体育课程目标,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4、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严重滞后,不能适应高职体育教学的需要。现有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只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进行评价,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评价,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二)解决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主要问题的对策。
1、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
特别是加强现有师资的思想转变,加强理论培训学习和改革研究,使得他们从思想上和理论上认识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特点,明确要求,改变以往普通高校的那种体育课教学模式。
2、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及体育课教材的编写。
包括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使之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体育教材的编写应跳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范围,把发展学生职业体能、职业综合素质等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评价内容。
3、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体育课教学要服从于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建立一批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如素质拓展基地。也需要建立一个社会服务体系,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如为社区或企业组织、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担任体育比赛的裁判工作和一些社区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等。从而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篇7: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
对52所大学的体育教学模式选用和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提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表明:在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上处于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教学模式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和生生“合作”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特征,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不同的教学模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的价值观,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具体教学经验的概括化,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1]。近年来,对于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教学实践是动态发展的,因此教学模式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体育作为大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其教学模式能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育理念,是当前乃至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大学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辽宁、山西、山东、北京、江苏、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内蒙古等地52所大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书籍、文献、报刊和杂志,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设计《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调查问卷》,进一步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后,向辽宁、山西、山东、北京、江苏、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内蒙古等地52所大学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问卷回收108份,其中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4.4%。
3.数理统计法
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相关统计学运算和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而被选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三基型”、“并列型”、“三段型”、“俱乐部型”、“一体化型”、“分层次型”等(见表1),但由于各种体育教学模式均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优越性,同时也各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
(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同特征分析
1.“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
“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学内容进行定位,注重传授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三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其组织形式是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进行教学。这种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促进体育教学规范化,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足之处是教学缺少灵活性,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不能充分实施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终身体育意识。
2.“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
“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进行因材施教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为目标。其组织形式是在一、二年级同时开设基础课和专项课。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兼顾学生的体能发展和兴趣特长,注意对体育水平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满足不同体育基础学生的要求。不足之处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不宜同步,学生过于关注评价成绩,导致不注重方法的掌握。
3.“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
“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学阶段进行定位,注重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能力的提高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能力为目标。其组织形式是将大学体育课程分成三段: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专项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使学生增强体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不足之处是学生的主体性思想体现不够,在一年级不能照顾身体素质优异的学生,开课层次多,对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要求较高。
4.“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以满足学生体育兴趣、要求、意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其组织形式是完全打破班级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课教师和上课时间。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兼顾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局限性是对高校场馆设施要求较高,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5.“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
“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增强学生体质,重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其组织形式是把体育课堂、早操、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机衔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使学校的场地器材得到充分利用。缺点是不能充分体现主体性教学思想,学校投入资金大,教师所承担工作量太大。
6.“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
“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体能特征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体育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组织形式是按学生的运动基础和体质状况的不同情况,划分教学层次班,建立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区别地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区别对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地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不足之处是教学层次班的划分相对复杂且很难操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场地设施要求较高。
(三)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趋势分析
1.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的大学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应从“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出发,尽量选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体育教学模式(见表2)。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复合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聪慧的头脑,同样需要强健的体魄。身体素质是一切素质的根基,而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最重要环节,将对学生今后从事终身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产生重要影响。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应逐步向“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等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教学模式转变。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和生生“合作”关系
随着和谐社会的推进,体育教学模式也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灌输的状态,教师就应当把自己主导者的角色彻底转化为建设者的角色。建设者实际就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学的一切程序都应围绕“学生主体特色”展开,充分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尊重学生个体选择。
作为建设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建设一种方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制定目标和自主评价,其前提就是在教学模式中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化,建立平等对话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只有实现了这个质的变革,“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可能在根本上建立起来,民主、和谐和宽松的创新氛围才能够得以凸显,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才可以充分彰显。如此,大学生能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进行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生生合作”,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合作的和谐状态[2]。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合理地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最好地教学效果。”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进行转变,这就迫使体育教师一定要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广泛研究各式教学方法为自身教学服务。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语言法、直观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错法、游戏法、比赛法,还要掌握现代化的程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表象教学法、领会教学法、掌握教学法等。通过自己坚实的知识储备,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多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论
(一)由于现有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自身的优缺点,所以各高校在选用方面仍处于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
(二)多数大学体育教师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教学模式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三)在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和生生“合作”关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篇8:英语语篇的词汇模式与中学层面语篇教学--兼谈语篇的词汇教学
英语语篇的词汇模式与中学层面语篇教学--兼谈语篇的词汇教学
本文以语篇常见的两种词汇模式为依据,分析了词汇的连结模式和明示模式与语篇读写的.关系,由此得出对语篇教学和以语篇教学为背景的词汇教学的启示:精选语篇材料,培养学生对词汇连结性的识别,学会找到并创造语句间的语义联系,训练学生辨别和使用明示语句关系的词汇,让他们通过了解英语语篇的结构特点,更好地理解并写好语篇,打破教材中词汇表的局限,传授在语篇中活用的词汇,突出词汇短语教学.
作 者:马德容 Ma Derong 作者单位: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 刊 名:国外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H08 关键词:篇9:网络知识教学模式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教育论文
关于网络知识教学模式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
提高学生“学一会一用”知识的能力,实现大学教学理性的回归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从知识教学内涵和宗旨出发,详细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有效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有序进行辅助知识教学提供了参考思路。
关键词:
知识教学;网络教学资源;教学知识的有序性
网络信息技术具有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管理自动化和信息交互等特点,为“以人为本”的知识教学拓展了应用空问。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进行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网络课程的构建”、“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推动了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但由于对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的本质认识不足,以及盲目追求功利教学评价的驱使,致使许多学校出现网络教学资源组织混乱、教学环节松散、知识交叉结构无序等现象。由此带给一些学生非理性的选择,造成专业知识体系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本文在剖析知识教学内涵的基础上,从辅助课堂知识教学的角度,对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深人研究,旨在构建有用且可用的网络知识教学辅助环境。
1知识教学的本质与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1.1知识教学的内涵分析
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知识教学是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组织、设计及讲解,指导学生接受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即“学一会一用”。知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其过程有两个重要的转变:学科教材知识到教师知识的转变,教师知识到学生知识的转变。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面的涉及范围是知识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基础。有所知方能有所言,所言是其所知的语言形式。教师主要依靠课堂“所言”教学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将知识内容进行传播。面对面的课堂“所言”教学,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信息。同时,学生参与知识传播过程,共同创建知识交往的场景,在相互理解的对话中实现双方精神的融合,极大地激发教学的生命力,促进知识的有效传播。因此,课堂教学是知识教学的主要手段。
1.2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的有效辅助性
学科教材知识到教师知识的转变是知识传播有效性的重要基础。网络教学具有教学资源共享、知识信息获取便捷、信息交流无心理障碍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理解和传播知识的不足,解决学生畏缩回避心态引起的信息交流阻碍等问题。同时,网络教学能够提供模拟仿真实验环境,辅助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所造成的理解障碍尽管如此,没有课堂教学,单纯依靠网络教学手段只能实现知识的传递与被动地接收(包括噪声)。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教学归根结底是课堂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灵沟通、精神沟通以及“所言”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其辅助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模式有用且可用。
2网络知识教学模式有用且可用性分析
2.1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模式的类别
(1)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应用模式
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应用模式是网络环境下知识教学的基础模式,主要包括电教模式、局域网机房共享的软件和数字出版物模式等。学生只能在指定的环境、指定的时间段、指定的教学内容片段限制下被动地接收与课堂教师知识教学相同或相近或有限补充的专门知识。这种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场景表现不足,特别对外语教学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2)基于Intranet的校园网教学资源模式
基于Intranet的校园网教学资源的模式是应用互联网技术面向校内教师和学生搭建的、具有浏览和下载功能的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平台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课件、教案及教学大纲、数字教学出版物、部分教师视频资料等。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获取上具有主动性,缺点是资源的知识面拓展不够,更新较慢,有效的补充不足,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资料有限。 (3)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模式是各地区教育部门和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如高校、网校等。这种模式是面向大众的教学资源传播,在信息资源规划上主要以信息内容的知识面广为主,很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以上种种网络知识教学模式在技术实现和应用上都具有很大优势,对教学的补充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无论哪种都忽视了知识教学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接收者能够接受的问题。知识传播的要义是要收者接受,并将其转化成智慧,能应用在社会中。
2.2网络知识教学模式有用且可用性分析
信息传播的宗旨是信息接收者接受。课堂知识教学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有效的接受知识,作为辅助教学的网络教学更应该如此。
首先,有价值的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对接收者是有用的;其次,有用的信息要通过传播渠道的正确传递才能接收;然后,接收的信息能满足接收者的需要,即可用。只有有用且可用的信息才能被接收者有效地接受。为此,有效的网络知识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坚守这样的原则,即教学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教学动机的纯洁性。
教学组织的有序性。网络的虚拟性带来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知识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强调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体系,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教学组织的有序性是指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配合课堂知识教学进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选择地获取信息资源以补充理解上的不足,强调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有序。
教学活动的交互性。课堂知识教学强调互动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网络交互性在消除了面对面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缺少了教者感受学者生命力的交流场景。教学活动的交互性是指有效利用网络论坛形式的平台,安排特定专题的开放教学活动,在指定的时间限制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专题讨论,以促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主动性是在自身内心意愿的驱使下兴奋、充满活力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产生行为的主动性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完成学习任务后自觉、主动地进行知识补充,即学会学习;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即个性化选择知识学习。网络知识但没有引导的主动很容易陷入盲动,没有指导的个性化很容易造成知识结构的混乱。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应进行整体规划与分类规划,强调引导下的主动,指导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教学动机的纯洁性。主要是指在规划网络教学资源及平台的过程中,应摒弃无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而标榜所谓先进教学手段的功利心理,杜绝附和、满足个体和社会某种功能性价值需求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知识教学理念,坚守教学理性,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网络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分析有助于建立规范的网络辅助教学,避免急功近利影响大学理性教学的根本。有把握知识教学的要义,完成“学一会一用”的学习过程。
篇10:结构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依据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观点、操作技能形成规律等,围绕教学空间、教学程序和考核评价,初步构建了“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该模式的构建操作程序及适用范围、教学原则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论文关键词:结构化 定向化 体育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大力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它关系着国家振兴和繁荣富强。近十几年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不断提出,尤其是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与观点逐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与弹性,相继出现了主副项制、俱乐部制等课程模式,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势必推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深人。因此,将先进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引人到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中来,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如“引导一探究”体育教学模式川、“自主一合作”体育教学模式叫等。
“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忠良先生综合多年研究成果提出来的,并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199。年,李媛对后摆式投球操作进行了“结构一定向”教学实验研究;,“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被应用到跳远技术中,至今己涉及田径、篮球、体操、武术等多个运动项目。虽然“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己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但为了更进一步推进该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本文立足现有研究基础,围绕“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操作程序等问题,展开较为深人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篇11:结构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研究论文
1.1概念的界定
毛振明博士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以此定义为依据,“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以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观点及其理论依据为指导,开展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不断构建学生的各种心理结构,以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方向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简言之,“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依据“结构一定向”教学思想观点和理论,围绕每一教学活动单元而展开的体育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与定向化体育教学关键在于操作技能形成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运用。
1.2组成因素分析
“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由教学思想、教学空间、教学程序、考核评价等四个因素组成(图1),以教学思想为中心,教学空间、教学程序、考核评价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空间既是制定和执行教学程序的指南,又是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标准与规范。因此,明确教学空间既是构建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也是形成教学模式的归宿,是“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
篇12:结构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研究论文
2.1构建的理论观点与依据
“结构一定向”教学是结构化与定向化两个基本教学观点的简称。所谓结构化教学观点,即教学首先要确立以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为中心的观点。在教学工作中,通过一定的心理结构的构建,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预期的变化,从而使一定的心理得以形成与发展。其中提到的心理结构,即通常我们所说的能力与品德结构。所谓定向化教学观点,即定向构建心理结构的教学观点。教学的成效在于心理结构的形成,为提高教学成效,必须依据心理结构形成、发展规律,实施定向培养。结构化教学观点是“结构一定向”教学思想的首要观点,它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以构建心理结构为中心的整体认识;定向化教学观点就是在这种整体认识的基础之上,依据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有利的必要措施,自觉促进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与构建.
体育教学中的结构化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有关体育运动知识与运动技术技能学习等活动,形成运动能力及相关的品德;定向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技术的动作结构,并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动作技术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练习等活动过程中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实现操作活动的定向。当然,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观点也不是凭空确定的,也有它们的理论依据,体育属于操作技能范畴,操作技能形成规律是开展结构化与定向化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
2.2实施操作程序
在“结构一定向”教学思想指导下,“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操作程序围绕三个组成因素,共分六个步骤,具体流程见图2。
2.2.1明确教学空间
所谓教学空间,指的是教学活动范围,也就是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明确教学空间,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2.2.1.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活动结束时学生所要达到的状态,即体育教学活动结束时所要构建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一般称为终末状态,它是实施“结构一定向”教学的关键。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体育运动的不同作用与要求,分析其典型活动,明确所要形成的能力与品德结构的内容;教学目标的表述词语要规范化,注意接受的层次或水平。
2.2.1.2了解学生原有状态
确切了解学生原有经验的准备状态,即学生的运动兴趣、学习态度及对运动知识、技术、技能及社会规范性经验等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如参与了哪些有关的学习、对其实际掌握程度如何等,可借助教学前的测验来完成。
2.2.2运作教学程序
2.2.2.1制定教学程序计划
教学程序计划是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改变学生原有心理状态的规划。在“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中,教学程序计划的制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安排教学的过程及内容;二是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与手段等。
根据每一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依据教学空间与操作技能形成规律来安排教学的过程及内容。冯忠良先生提出了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即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与熟练“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及内容的安排紧紧围绕这四个阶段展开,基本教学过程见图3。
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动作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与手段。例如在动作定向阶段,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可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等,以加强学生对动作映像的动态感知;在动作的模仿、整合、熟练等阶段,可采取集体练习、小组练习、白主练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2.2.2.2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即教学程序计划的执行过程,此阶段是模式实施的核心环节,教师要依据已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值得提出的是,已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弹性把握。 2.2.3进行考核评价
2.2.3.1教学成效考核
根据运动技术项目的不同,体育教学中的考核一般以技术实践为主,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中,采取教学测量的考核方法,由于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心理结构的形成状况,所以只能借助一定的量表和动作实践间接进行测量。教学测量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合理有效的量表及动作实践的标准要求,考核中尽量避免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2.2.3.2教学评价
教学测量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诊断与分析就是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运用测量数据,判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能力品德的形成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检查教学程序计划的完成情况等。
教学成效考核是对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评价是对结果的主观判断;教学评价的主观判断必须以教学成效考核所得的客观描述为依据困。教学成效考核与评价贯穿于“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全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后,进行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已有状态,明确教学空间;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程序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考核与评价来检查教学目标与教学程序计划的完成情况,若达到预期目标,则本单元教学活动结束,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则需要不断修订教学目标及教学程序,为新一轮教学提供可参考之依据。
篇13:结构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研究论文
“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一经构建成型,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不断修正、发展与完善。“结构一定向”教学原理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研究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立足于这些研究基础,结合“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理念,笔者提出了其适用范围、教学原则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验证、改进、提高与完善。
3.1适用范围
在体育教学中,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自我控制与评价及对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等,同时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与手段要灵活多样。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与品德结构,且其体质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起伏变化较小;高校体育课程采取大课时、小班授课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因此,“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为高校体育课程。
3.2教学原则
“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除了依据一般的体育教学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明确化原则。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空间,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明确考核目的与要求;②可行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实可行,教学内容的选用要与学生已有水平相适应,教学测量要易于操作;③多样性原则。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与手段等要多种多样,灵活多变;④互动性原则。积极调动教学双方的互动,既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
3.3应注意的问题
3.3.1突破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局限,树立教学思想新理念
“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将教育心理学原理引用到体育课教学中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掌握一定的结构化与定向化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师在运用该模式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大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现象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坚定信念,耐心地帮助学生学会动作,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动作练习困。
3.3.2关注学生原有状态,力求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学生原有经验的准备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空间的确定,由于身心发展水平及后天学习效果的不同,每个学生原有的能力与品德结构必然存在差异性。教师要在总结共性的基础上,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力争在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3.3.3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四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在“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程序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任务与作用,做到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并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加以调整,如练习时间、练习强度、练习重点等。同样,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等的采用也应实现多样化,并做到弹性灵活。
4 结论与建议
“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从构建学生心理结构的角度出发,依据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观念及操作技能形成规律,开展各种体育教学活动。
“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适用于高校体育课程,但在运用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其掌握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结构一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为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理论雏形,但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并不断修改、完善。
篇14:电子商务专业的定制教育与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基于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的现象,经过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根源还是在于当前众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出现了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很多院校只强调说电子商务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却忽视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还是属于一种基础教育。这种基础教育与当前就业市场对专业性的强调之间出现了矛盾。如果我们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再强调培养“万能”人才,那就更无法突出“专业性”。所以说这种复合型人才也需要突出其专业性的一面。
(2)缺乏市场导向。很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考虑不同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特点,一味闭门造车,让市场去适应教育,这显然是脱离实际的做法。
(3)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将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的凑在一起,也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加上技术方面脱离实际应用平台,商务方面又远离实践。
(4)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很多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老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很多课程的传授就脱离了实际。二是通才教育的思想使得老师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一教学模式,不能实现因才施教。
这种局面如果不能及时扭转,将严重影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一方面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因不适合企业的需要而面临失业的压力,也因此浪费国家大量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高校也因为电子商务专业低就业率而失去学科发展的推动力。
一、定制教育与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所谓定制教育实际上是借鉴企业界的定制营销模式,对一个学校来说,学生就是其打造出来的产品,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如何,就要看其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更好的解决院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错位这一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就有必要细分行业市场,针对不同行业对电子商务方面人才需求的不同特点,为电子商务学科设计不同的专业方向,明确专业方向的定位,且专业方向要围绕特定行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不同而专门设计相应的课程,以达到定制教育的目的。
而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根据定制教育思想,将电子商务学科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教学内容和培养人才类型的不同,将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有机搭配和组合的模块,并根据不同培养对象选择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而每个教学模块都有不同的教学团队。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发挥了教学团队的作用。
(2)实现了应才施教的目的。
(3)强化了学科教育的专业性。
(4)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二、定制教育与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定制教育与模块化教学模式其出发点就要强化专业特点、明确专业目标、把握学生就业方面,重组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以较高效率修完所需课程的相关内容并具备相应专业技能。其基本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五步。
1.细分行业市场,确定专业方向
当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电子商务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所以建立学生的职业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这就要求学科一定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在遵循宽窄适当、前景看好的`原则基础上,结合学科的现有资源和传统产业的细分原则,为电子商务专业细分方向。
2.重新设置课程,组建教学团队
将教学资源模块化,分为公共教学模块和专业教学模块,公共教学模块是不论任何专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而专业教学模块是按照不同行业细分的专业方向设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并且根据不同教学模块组建不同的教学团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3.动态管理学生,构建学习班组
对学生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在新生入学后前两年,主要采用公共教学模块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基础教育,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大学生活,开始对自己未来的择业方向有了一定的想法,于是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兴趣调查,根据学生不同兴趣,从三年级开始将学生编入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重组。并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配置不同的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
4.模块教学,应才施教
所谓“模块化教学”实质上就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模块化,并根据不同培养对象选择不同的模块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结合企业需求的实际情况兼顾学生自己的兴趣,并且避免了讲授知识的重复性。原有的教育方法,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致使每科教学各自为政,内容重复,课时膨胀。采用模块教学,加强了同一结合点上相关科目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5.反馈评价
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定制教育与模块化教学模式作为一项新的教改模式也是如此。在实践中,如果我们发现学生修完所有课程后,仍然对专业方向不明确,就有必要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如果学生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但缺乏动手和实践能力,就有必要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同时调整教学团队,加强对老师的职业培训。如果是因为学生自我完成有困难,则在教师辅导下由学生完成;如果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个别学生总无法完成目标,则证明这部分学生的理想与自身能力有比较大的差距,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重新界定目标和专业方向。总之,要通过不断实践-反馈-改革-再实践的过程来优化教学模式。
三、定制教育与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定制教育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方向细分标准的确定。由于现实中的行业很多,我们无法按照每个行业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方向细分过窄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细分过宽则不能体现专业的优势。二是如果将按照定制教育思想细分的专业方向与按照学科资源划分的教学模块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出现的培养目标模糊、专业定位不明、学院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就业困难,学科发展缺乏动力的问题,定制教育与模块化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为这一问题的解决从教改这一角度提出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Zhongbin Gao.A Strategic Analysis of Talent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Yantai C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王长全,艾.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资源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8):136-138.
[3]田济民,牛龙平.电子商务教学研究与实践[J].兰州商学院学报,,(4).
篇15: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分年级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分年级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摘 要】围绕着以发展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分项选修教学模式在我市部分职业中学学校已经进行了几年,具体实施的怎么样,现状如何?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调查,在专项选修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分年级教学,以进一步完善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职业中学体育 新模式 分年级教学
1前言
随着职业中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新的职业中学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与之相适应的职业中学体育课程评价标准相继推出,摆在职业中学体育教师面前的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如何上好每堂让学生既能增加体,技能,又能增加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课程是关键所在。毕竟,在职业中学实施的体育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尚待进一步完善,新的模式必然存在着各种弊端,总结两年的得失成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摸索,通过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市部分学校职业中学学生及体育老师。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90份,问卷回收率为99%。
数理统计法:调查得来的数据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
访谈:与部分学校的体育老师进行教学交流,与部分学生进行座谈。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到了对本次教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料。
3结果与分析
3.1通过体育分项教学发现学生体育能力的薄弱,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经过与教师和部分学生访谈表明:学生在体育分项教学过程中,有28%的学生对体育分项教学不能很好的适应,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自全区的各个初中,每个初中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模式不尽相同,加之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导致在一开始分项选修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体育能力不尽相同,城区好于乡镇。由于学生刚迈进职业中学的大门,对职业中学体育的教学模式肯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分项选修让学生一进入职业中学就学习单一的有难度技术的动作,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无从下手,很不适应,跟不上上课的节奏。学生没有打好基础,这一步跨得有点过大。
3.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选项比教广泛,师资有限,导致课程冲撞的现状。调查表明:在课程设置当中,由于学生的选项比较广泛,所以在设置的项目中,有两个项目甚至要在同一课中完成,就是有一半的学生活动,一半在上课,轮流交换,不仅教学课时不足,对课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教学本身又增加难度,同一个班级要备两个内容的教案。跟学生访谈,有得学生甚至一个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课,自己偷偷到别处活动,没有在上课的学生称自己是“游荡军团”,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学秩序比较混乱,学生不容易管理。
3.3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每个班人数差异较大,每个老师的上课难易程度不一。根据按项目分班现状表明:由于学生的喜好项目较多,选项广度较大,因此在教学分班过程中,出现了上课学生人数差异较大,有的项目报名学生有20名,有的是40名,相差近一半,这样不仅增加上课难度,另外在教师之间或多或少出现不和谐的因素。
3.4分项选修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学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项目,只培养了学生的一两个特长,这与体育课为达到学生体育与健康全面发展的思想相违背。
经调查表明:有75%的学生在分项选修过程中只会选择自己喜好的一个或者两个项目。不意尝试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宁愿在自己喜好的项目上多锻炼。所以学生在多次的选项过程中,会多次选择同一个项目进行学习,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注重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的形成,让学生在职业中学的两年学习中只学习一两个内容,跟体育课程全面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目标相违背。
3。5在分项教学过程中,两年或者整个职业中学段都上同一个内容,时间跨度太长,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捉襟见肘。在整个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分项选修学生只会选择一、两个内容,时间的跨度太大。经学生调查表明:有32%的学生认为设置的时间太长,到后来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学习,在跟部分老师的交谈中,部分教师认为单一的一个内容设置的时间太长,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捉襟见肘,到一定时候会觉得枯燥,学生失去了上课的新鲜感,教师失去了上课的激情!
4 建议
综合以上的现状分析: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重新认识体育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新学期开始之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分年级教学。
一年级按原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大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职业中学体育的教学模式,为二年级的选修做准备,内容的安排上侧重点在田径和体操技巧项目的教学。
二年级教学采用固定项目的分项普修,按照学校的条件设施、师资力量,针对学生普遍感兴趣,且容易开展项目的进行课程设置,男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女生开设健美操、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每个内容学习时间为半学期,每个内容为14—16课时,一个学期学习两个内容,四个内容在一学年里面完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考虑每学期设2—3节选修,为二年级分项选修打基础。
二年级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的分项选修,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让学生自主报名,经统计后根据报名人数和项目,结合学校的师资及场地进行有机动的改变,要有利于学生的爱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教学秩序的良好开展的原则。
二年级进行自主选修的项目设置上,应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要求,对于学生比较喜欢、当今流行的休闲体育项目,教师应在学生选课前将该项目需考核的内容、标准提供给学生。
5 小结
每一个新教学模式都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取得成果,分年级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一样,我们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将分年级教学模式跟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相接轨,让学生在职业中学阶段有一个很好的体育准备,希望经过几年的尝试,能形成职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高凤山.关于开设专项体育课科学性与可行性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1994.
[2]金饮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3]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体育科学,2000,(2).
★ 体育学习中的“主动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兼谈体育教学建议
★ 对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的经济博弈分析--兼谈对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的经济启示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兼谈运动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合集15篇)】相关文章:
高中高三主题班会教案2022-09-03
秋第一学期小学学校工作总结2023-01-30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总结2022-12-27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汉语比的语法化过程2023-10-11
浅论健身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2023-06-07
教学论文和学术论文2023-05-28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论文2022-09-21
优秀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2022-07-16
高三百日主题班会教案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