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流畅性与双语研究(精选7篇)由网友“dongxin2200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言语流畅性与双语研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言语流畅性与双语研究
言语流畅性与双语研究
从分析双语机制对双语者言语流畅性的影响入手,探讨了言语流畅性在双语研究中的'作用,并总结出该测验在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明了言语流畅性与双语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双语研究中存在曲解.
作 者:陆爱桃 张积家 LU Ai-tao ZHANG Ji-jia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631 刊 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ISTIC英文刊名: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年,卷(期): 6(8) 分类号:B84 关键词:双语者 言语流畅性 流利词篇2:国际经济法中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国际经济法中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王东
(滨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国际经济法是一门源自西方的现代科学,在现代大学本科教育中绝大部分采用双语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教学授课手段和模式滞后,教学师资力量不完备,教材选取不科学合理,考核手段过于单一。本文就这些问题,在授课方法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训练师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如何采用多手段、多模式的考核方法和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滨州学院青年人才创新基金(BZXYQNL04)
作者简介:王东(1985-),男(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滨州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法是国贸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门极具专业特色的课程源自西方,很多经典权威的教材都是用英文写成的,加上目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也趋于日常化,因为目前绝大部分高等本科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都对这门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的授课方法。但在具体的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如教学授课手段和模式滞后,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选取不科学合理,考核手段过于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在授课方法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训练师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如何采用多手段、多模式的考核方法和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待为本科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提示性的建议。
一、目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授课方法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在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单调,主要采用照本宣科和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讲解,主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机械性重复和翻译,没有形象的描述和过多的专业阐述。这种授课方式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让他们觉得不是在学国际经济法而是在学习英语,因此时间一久,学生就会逐渐迷失自己的学习方向,在简单枯燥的翻译中失去学习和上课的积极性。
2.师资力量充足,英语与专业能力都很突出的教师比较少。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要求极为苛刻,他们不但要具备完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应具备深厚的英语基础功底和流利的口语水平,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教学。但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上发展不够,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专业教师英语水平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熟练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学,()二是英语水平很高的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跨专业的讲解和穿插,讲解过程十分牵强,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3.教材选取不科学合理,主观随意性太大。在国际经济法教材的选取上,国内很多高等本科学院主要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但是国外的教材种类繁多,作者编写水平相差很大。一方面,在选取上很多选教材的科研人员随意性太大,在选教材之前和之后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思考和学习,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如教材错误或者教材中的内容与大纲严重不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英文教材一般篇幅太大,受学时的限制,一般是只能学到很少一部分;并且案例一般以国外为主,专业讲师在讲解过程中还需要挑选国内案例,大大增加了专业教师的负担。因此在选教材时要注重基础性,注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
4.考核手段过于单一,主要以考试做题为主。在当前对国际经济法的考核中,主要采取直接考试看分数的做法。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不注意平时课堂的学习和积累,仅仅在考前做突击训练就可以通过考试,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不去上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符合大纲对这门课的要求,使得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知识储备都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国际经济法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1.参与法和沉浸法融入课堂,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和授课模式改革。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和课堂教学中建议采用参与法和沉浸法,积极探索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前单一单调的翻译型授课。参与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在课上积极思考,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国际经济法的知识解决每一节课上老师提出的子模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主要采取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问题,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下面简单举例说明参与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比如在讲课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思路来思考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要素丰富的话会导致什么呢?价格是高还是低呢?如果价格低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具有生产和出口该要素产品的优势,这回如何呢?将导致出口增加→要素使用增加→要素相对价格上升→要素价格均等。
这样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沉浸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的知识和理论采用全英文授课,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做到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对于知识的讲解到位贴切,学生能够在很随和的英文环境中学到核心的知识点。同时,对于专业性极强的术语要用汉语做简单的辅助性解释,注意汉语占的比例不易太多,点到即可。
2.注重教师英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使得师资配备充足,以提高教学质量。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和专业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加强教师的英语水平,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业务专业水平,提高复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重,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体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可以选派一些经济学专业基础良好,但是英语基础和口语都不是很好的老师专门到欧美国家进行专业训练,争取在短时间之内突破自己的英语“瓶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英语应用自如。其次,对外语基础和口语水平非常不错的老师针对个人情况,分模块对教师进行经济法方面的培训,迅速提高自己的水平。最后,专业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点滴素质的提高,比如参加有关双语教学的培训班和讨论会,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对现行的中英文教材进行整合,尽量使用针对性强的自编教材。针对目前很多高校在教材方面选材随意,内容和针对性都不科学合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自编教材,原汁原味地保留经典案例,同时老师翻译一部分中文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吸取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精髓,又不能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学习到知识点,而且还能体会中西方案例的不同,吸取他们之间的所长,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4.丰富考核手段,针对不同模块和章节采用不同的考核模式。针对国际经济法考核方式以单一的考试方式作为最终的期末考试分数的问题,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国家应用型人才发展目标,灵活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等考核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各方面的应用能力。由于我们是双语教学,因此在考核方式中我们还需要增加考试中口试的比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和水平也都被计入最终成绩,以此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我们注重平时的测试,通过测试反馈教学信息,指导教学实践。
5.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英语知识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原汁原味的英语思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基于以上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就此提出以下建议,旨在为课堂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本专业的学习乐趣,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对专业知识的促进作用。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大学里的学习不像初中、高中时候,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让学生以学习到的英语知识为基础,以专业的国际经济法知识为载体,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英语环境中体会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双面促进教学效果。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基本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和困惑,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双语教学,消除恐惧心理,然后与学生一起总结适合每一个人学习的方法和模式,做到循序渐进、主次分明,让学生在递进式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柔和的环境下和老师交流,为以后灵活运用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针对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授课方法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训练师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如何采用多手段、多模式的考核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待为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起到提示性的作用,同时为我校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尽一些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谢光华。国际贸易类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2]周旭东。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6.
[3]王琼。一般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几点问题[J].高教论坛,.
篇3:学前教育双语教师的需求与培养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双语教师的需求与培养研究论文
一、国内学前教育双语教师的需求与分析
(一)具备良好双语技能的学前教师严重匮乏
在当今时代,虽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学前教育毕业生却仍然十分抢手,尤其是双语方向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加广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对学前的双语教育期望越来越高,奠定了民办双语幼儿教育的社会基础。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促进下,民办双语幼儿教育蓬勃兴起,大大满足了广大家长对早期双语教育的需求。然而,与其配套的、具备良好双语技能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却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市场的需求。据调查数据显示,约占72%以上的幼儿园要求应聘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汉语和英语技能,从而能较好地开展双语教学。目前,一些幼儿园的双语教师不是外籍就是外聘英语教师,而另外一些幼儿园的双语教师则是幼教专业或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幼教专业毕业的双语教师具备一定幼教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但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差。特别是英语语音和口语方面存在发音不准、语言不规范等现象,很难用流利的英语组织幼儿活动,由此营造的语言学习氛围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可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反观幼儿园的外籍和外聘英语教师,虽然他们具备良好的英语技能,语音也标准,但是他们不熟悉幼教知识以及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来讲,不能体现出双语教育的特点也达不到双语教育的标准,进而与幼儿双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不相匹配。对于这些社会教育现状,檀东榕在语言社会学调查研究中就指出:由于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双语教学的目标难以较好地实现,究其原因,不完善的幼儿教师培养体制首当其冲。这一理论在刘翊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合格的双语师资短缺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师资问题是开设学前双语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师的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学前双语教师,以满足市场需求已迫在眉睫。
(二)学前教育双语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我国的学前双语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在教学资源上,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和配套的媒体资源。如今国家对学前教学资源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国内双语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数量少、随意性大、语言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还有一些高职学校的学前英语教材是选用大学本科教材,其难度与内容不适合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更缺乏系统性,根本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优质教学资源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高职学前双语教育教学中,与文本材料配套的现代媒体辅助资源比较缺乏。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一体化设计的资源刚刚起步,还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市场。
(三)学前教育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学前教育双语教师的质量和素质培养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教育界的重视。就学前双语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最应注重的问题,很多幼儿园给出了同样的反馈内容在专业素质方面很多幼儿园都提出了“具备良好的幼师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幼教专业知识,熟知幼儿发育特点,了解幼儿心理和充分掌握幼儿发展规律”等要求。同时,73%的幼儿园强调双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首先应该注重幼儿教师的口语发音的培养,因为孩子的第一任英语教师太重要了;其次是注重幼儿英语游戏设计能力的培养,应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还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学技能,擅长教案设计,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等。众所周知,一个合格标准的双语老师一方面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及特点,另一方面还要能够流利地使用双语对幼儿的日常生活作息、游戏和其他相关活动进行有序组织,还要合理地满足幼儿各种需求。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一直是业界学者探讨的问题,沈雪梅、赵放“合格的学前双语教师应具备科学正确的学前双语教育理念、多重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学前双语教育教学能力”。任环在文章中提到学前双语教师首先要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语言规范,语音标准且具有丰富的词汇等。邓敏认为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在一般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基础上,要求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双语教学能力和双语教育创新能力等。综上所述,只有拥有崇高的师德和较强的两种语言的语用能力,双语教育内容的整合能力、组织能力和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才能胜任学前双语教师的工作,成为高素质的学前双语教师。
(四)学前教育双语教师订单式培养的质量还需加强
订单培养学前教育双语教师,这种以幼儿园对人才需求为基准的模式,可以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团队的重组,聘请幼儿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授课,实现了幼儿园需求与学生培养的无缝对接。在调研时发现,一些订单式培养的学前教育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后,无法达到工作岗位标准的要求,无法真正实现“零过渡期”。“而校园合作”在一些学校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学校的教师不能到幼儿园一线体验学习,了解行业要求,而幼儿园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不能到学校亲临指导,致使教学与实践相脱节,无法实现幼儿园需求与学生培养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更不能确保教学质量。
二、学前教育双语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培养方案
首先,依据克拉申(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Gardner's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对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的培养方案、教学策略,课程教材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制定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双语方向)培养方案。该方案突出道德教育,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并结合专题报告,师德讲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品德,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综合素养的学前双语教师。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依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园双语教育需要(拥有良好的中文及英语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加设《英语语音》、《学前英语》、《英语口语》、《幼儿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化入门》等英语基础课程。特别要加强语音的学习和训练,因为语音的学习和训练是未来双语教师教学的基础。通过以上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与此同时,扩展选修课程的内容,使他们成为能适应城乡各类幼儿园双语教育需要,熟练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教工作者。除此之外,设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外儿童文学赏析》等专业课程为双语授课模式。众所周知,外语教育是双语教育的基础。反过来双语教育又是外语教育在其他学科教学领域里的延伸。如果没有双语教育,单靠外语教育也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在该专业设置中首次引入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授课的模式,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双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之成为真正的幼儿园双语教师,进而凸显本专业的特色,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创建多元化“快乐学习”教学策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和情感因素,探索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途径和教学方法,激发学前专业学生对双语教育的兴趣,发展他们双语交际技能,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通过对学生智能优势和弱势考查,找到适合学生个体的课堂教学方法,从一些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入手,开展有效的语言能力训练。最终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英语儿歌、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英语儿歌和英语故事等英语语言技能。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也是影响双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应在良好的氛围中,将双语学习融于课堂内外和游戏之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创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英语角和学生学习小组,定期组织专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和口语能力。通过一些游戏和与外教的互动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中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英语技能大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三)探索开发微课程和精品教材
探索开发学前教育多媒体一体化设计的网络课程,注重体现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并结合“泛在学习理论”,把教学中的重、难点融合在精致有趣的微课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这一教学思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确保了教育应有的教学质量。作为良好教育的基础,合适的双语教材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目前我国双语教材还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弥补这些不足,应结合实际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与幼儿园一线教师一同开发课程教材,实现校园合作,并将幼儿园实际教学中的新思路、新知识、新方法反映到教材中去,从而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实现开放教育和学前教育资源的共享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建设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把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探索和学前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鼓励学生进行web-based自主学习,在体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线资源,教师灵活开展实时和非实时在线教学交互活动的目标。
(五)加强教育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把校内教学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把讲座、研讨、辅导、试教等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做到学一点,练一点,掌握一点。同时,加强与订单培养幼儿园的密切合作,使之成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专业见习、实习以及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订单式培养不但可以使校内的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还可以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岗前实习和顶岗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对幼儿更加了解和熟悉,也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之能尽早胜任未来的工作。
(六)构建“多元智能”评价方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探索课堂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的、丰富多样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和科学多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终结性考核评价体系。从培养目标出发,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注重学习过程的监督;根据双语课程性质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终结性考核方式,使考试从“知识型考核”过渡到“能力型考核”,把考核重点放在“理解型”、“应用型”、“能力型”和“创新性型”等综合能力方面,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能力”的提高上;使考试更加贴近职业、贴近岗位,真正体现本专业的特色。
(七)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教育反思的综合能力
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重要能力,这三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培养优质毕业生的关键是强大的师资队伍。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来说是基本建设之一。教师应力争把实践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及时对双语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进。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已有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锤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借助订单培养合作,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订单培养幼儿园进行实践学习,提升他们的双师素质。
三、结语
当然,学前教育双语教师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确实把握好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不断提高和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配备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只有实现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才能从本质上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应真正做到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篇4: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规划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前瞻性城乡规划知识体系规划人才的培养成为规划教学的重要任务。《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启发实践型教学模式转变的一次尝试,是在吸收国际流行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性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47-0121-02
一、引言
当前,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使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的汉语和英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专业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1-3]。双语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不同,在语言的.应用上、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上以及语言的思维方式上都有着全新的目标。如何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授课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授课内容、选择授课方式。
城乡规划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也是一门随时代变迁而不断革新与发展的学科。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综合性、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倍增。了解城乡规划领域的前沿与发展趋势,培养具备前瞻性城乡规划知识体系规划人才,对于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5]。从事《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课程教学需要扎实的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与GIS等相关理论基础,需要长期关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性发展动态。为了顺应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世纪地理专业背景的城乡规划复合型人才,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开设了《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这门课程,并作为双语课程进行尝试。
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已作为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人文特色专业进行建设,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并能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对南京邮电大学的特色学科与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作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课程——《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将成为建设特色信息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特色办学的背景以及我国城乡规划高级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推动下,借助学校的地理信息科学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才的优势,办出高水平、富有特色的《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课程教学。
二、课程建设
《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人文地理规划专业特色鲜明的、符合学校信息文科规划发展的精品课程,探讨适应双语教学以至完全英语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有效的实施方案,着力于培养我国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具体实施以下建设方案:
修订完善现有的《城乡规划前沿与规划(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增加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应用的部分知识,使该课程的内容更加完善;
完善现有授课的内容,及时增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城乡规划的前瞻性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讨论;
向本学科国内外知名院校取经,吸收国际高水平学科建设与教育的教学理念,在部分城乡规划前沿与规划课程教学工作中采用国际高水平大学现行的教材,使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性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方法;
增加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实践过程提高对城乡规划前沿与规划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实践
原则上双语教学可分三个层次:(1)中文教学,但引入所有涉及的英文专业词汇,教材采用国内中文教材。(2)双语教学,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教师使用部分中文以克服学生的听力困难。(3)全英文教学,采用美国大学现行教材。双语式教学,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背景可能迥异,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城乡规划前沿与展望》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有效和多方位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授课模式。
双语教材+科研论文式授课,统筹兼顾国内外专业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理论+实践推导式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将相关前沿理论指导实践,注重课堂讲授理论与实习实践教育互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启发式授课,从双语教学的角度出发,理清备课思路和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文口语专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式学习,以城乡规划的前沿研究热点和课程重要知识点设置专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国际名师授课式教育,邀请国内外城乡规划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来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授课,开拓学生国际高层次视野;实践操作式教育,在实验实践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实践动手、科研、团队合作等能力。
四、结语
《城市规划前沿与展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启发实践型教学模式转变的一次尝试,是在吸收国际流行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性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通过不断引入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前沿与展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将成为服务于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并能服务于國家战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对树立具有南京邮电大学品牌特色的教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曾伟,郑汉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思考——以《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为例[J].双语学习,,(07):107-109+112.
[2]王莉霞.关于双语教学中“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04):43-45.
[3]韩淑伟,祝传臣,王小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兼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84-86.
[4]赵万民.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教育改革[J].城市规划,,38(1):62-68.
[5]刘宏燕,周秀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与特色课程体系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02):28-32.
篇5:研究范式的转变与现代双语词典批评的新思维
研究范式的转变与现代双语词典批评的新思维
本文对传统双语词典批评的研究范式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合自然与人文学科研究中范式对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深刻影响,探讨了现代双语词典批评研究范式转变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基于新研究范式的现代双语词典批评的`一些新思考.
作 者:魏向清 Wei Xiangqing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2005 “”(4) 分类号:H06 关键词:范式转变 词典使用者 现代双语词典批评 新思维篇6: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文章首先就近三年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双语教学的'实践,通过对172个口腔医学本科生有关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阐述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并讨论了影响口腔医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师资准备、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选择三个相关因素,从而深入探讨了提高口腔医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方法.最后,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总结了促进口腔双语教学方面的经验.
作 者:徐燕 姜大川 林潇 作者单位:徐燕,姜大川(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林潇(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保持型双语教学 口腔医学 教学法篇7:国际营销实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国际营销实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摘 要] 国际营销实务是一门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市场营销和国际商务的综合。本文研究了在学生掌握了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双语教学,指导学生在国际背景下,理解营销基本理论,培养国际化的营销人才,并针对国际营销实务在双语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国际营销实务 教学模式
教育部早在2001年和2003年号召各高校实行双语教学,指出“力争在三年内使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课程的5%~10%”,“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并要求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如今七、八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双语教学在各大高校进行的如火如荼。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类高校的双语课教师,根据曾在比利时的留学经历和自己在国际营销实务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对国际营销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国际营销实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国际营销实务课程的需要
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它是以市场营销的理论作为基础,指导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门管理实践类课程。这门课主要是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放在国际背景之下,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法规环境,并且运用国际商务的知识来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课程除了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要求,也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各种国际营销活动。所以,双语教学是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展开的。对于市场营销的学生,利用双语教学来培养他们的国际眼光、交流能力,树立跨文化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在中国企业中做国际营销的人员只有能很好的利用英语和国外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国外的环境才能更好地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产品,更好地驾驭国际市场。
2.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企业需要国外的企业, 国外的企业也需要中国的企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面对世界经济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问题上,越来越有重要的地位,也越来越有大国的风范。教育与科技这两方面和世界接轨也愈来愈密切。中国急需大量的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营销活动的综合性人才、创新性人才,既要有营销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和交流,对国外的环境又要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这对于高校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国际营销的人才。因此,国际营销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3.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部一直在号召各高校进行教育改革,鼓励进行双语教学,旨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正是完善当代中国大学生素质,而且是改革中国高等教育使之更好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迫切要求。国际营销实务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正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大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运用英语和营销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全球市场有个新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国际营销的综合素质,为以后从事国际营销工作做好准备。
二、国际营销实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营销实务进行双语教学顺应了全球化的环境,也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国际化人才
的大潮。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和老师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国际营销实务双语教师知识更新欠缺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有很好的英语交流能力,还要对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国际营销实务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当中应该怎么来应用这些知识。而现在国际营销实务方面的书籍比较少,最新的国际营销的实践及理论通常都是外语的原版书籍和学术期刊,我国市场也不容易买到。教师只能通过网络去查,但通常是看不到原文的。这种现状对于教师的知识更新带来很大的障碍。国际营销环境风云变化,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储备,才能在案例教学中给学生以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具有时代性。双语教学不同于中文教学,教师更需要有英语思维,了解国外的理论和实践动态。营销理论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教师需要利用对最新理论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开拓眼界。
2.学生的英文应用水平不足和专业知识欠牢固
笔者进行国际营销实务双语教学有三、四年的时间,发现每学期一开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特别高,表现出来对这门课程的极大兴趣,对这门课也很好奇,觉得会很有用也很有挑战性。但是往往学期中期过后热情大减,只有少数同学才能至始至终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英文水平不足造成的。国际营销实务的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方面都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快速地进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但是往往学生的英语只能进行考试,不能很好地进行实际应用。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很大。这和我们国家整个英语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不无关系。国际营销实务课程是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开设的,学生这时候已经学习过市场营销和国际营销的基本理论,但是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恰当地使用,理解不透彻。
3.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欠缺
在国际营销实务教材的选用上,可备选的教材甚少。众所周知,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我国学生很难接受。国内教师自己编写的国际营销实务教材又几乎没有。笔者选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影印版教材,WARREN J.KEEGAN著的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第六版。使用这一教材虽然能给学生节省费用,享用国外原版教材,但是也不是最新的营销教材,内容虽然充实,但是对于我国企业的国际营销没有针对性,而且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又较远。所以,当前需要一本难度适中,能够从我国企业角度出发,反映国际营销环境及变化的国际营销实务的英文教材。
4.双语教学课时量不足
双语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吸引着学生和老师,但是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学习。然而,通常专业课的`课时量设置通常是周二小时,这样课时量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国际营销实务的学习。教师只能用这些时间做主干问题的讲解,并不能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案例分析。本来这一课程就是在大四开设,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往往教授的内容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另外,在我国大学里一个班的学生通常有50人左右。这样一来,大家通常认可的双语教学的比较好的方式,如小组讨论,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演讲,或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文和老师进行交流等就很难做到,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只让他们被动地接受信息。
三、国际营销实务双语教学的发展对策
1.加强师资培训
双语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策略等都会对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失败起到非常深远的作用。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文水平是国际营销实务双语教学发展的当务之急。高校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具体的做法可以这样:通常担当双语教学的教师都会选高学历并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或是英文水平较高的教师。对于这些人来说,专业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应该利用网络或书籍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国外教学和研究成果,比如提供国外大学这一课程的网上教学平台和国外这一领域的网上学术期刊。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国际化。而对于专业好,但是英文水平低的教师,学校可以派出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提高英文水平,了解多元文化。因为双语教师必须是一个双语者和双元文化者。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国大学里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在两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一个章节当中的知识点做详尽的分析和讲解。而学生坐在那里只是在接受信息,没有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时间下去,学生养成这样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没有积极性去在课余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资料查找和研究。学生搜索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也会较差。笔者曾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期间,发现那里的教授在课堂上对于一门课程倾向于用专题的形式来讲。课前会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资料查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入门,对要点、难点和基本理论做说明。有的课程一学期下来,每次都是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做准备工作,然后进行演讲来完成的。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很多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比如提问与回答(question and answer)、讨论(discussion)、演讲(presentation)、演示( demonstrations ), 指导( tutorials )、模仿(simulation)、角色表演(role play)、游戏(play game)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鼓励双语教师编写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国际营销实务教材
当前适合国际营销实务课程的教材很少,一般都选用国外影印课本,但是其难度偏大,内容都是从国外企业角度出发。学校应鼓励双语教师一起以国外教材为基础,根据我国国情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编写一本适合我国大学生使用的教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费用,而且又不是过时的东西。学生也会对案例内容有亲切感,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文章不提倡使用国内教材作为双语教学,只是一味地强调外文原版教材的好处。笔者不敢苟同。双语课程教材的选用一定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国际营销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国企业在实施国际营销策略的时候有自己的方法和经验。只是使用国外的教材,虽然语言上是原汁原味,但是观念和考虑问题的角度都不一定适合中国企业。现在有很多有留学经历的教师,在从事双语教学,在他们身上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和思维,英语能力强,切了解中国国情,编写我们自己的国际营销实务教材的任务当然可以让他们来完成。
4.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国际营销实务双语课程的课时量
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重点大学的学生英文水平和普通类高校的学生的英文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普通类高校,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不太能够适应专业课程用英文来讲解。往往是学生才开始适应,已经到学期末了。此课程虽然是专业选修课,但是每学期大四的学生全部都会选这门课,可见他们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毋庸质疑,并有极大的兴趣,渴望从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当中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视野。所以学校应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适度地增加国际营销实务双语课程的周课时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演讲当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桂芳: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革新, 2006,(04)
[2]刘 勇.左相国: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07,(02)
[3]蒋隆敏 凌智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高教, 2006,(03)
[4]张丽娟: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建设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5]董宇欣: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6]刘晓慈 张福恒:试论双语教学的核心是外文原版教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 实验设计方案优秀
★ 软件工程教学总结
★ 教师实习总结

【言语流畅性与双语研究(精选7篇)】相关文章:
西湖游记教案2022-11-22
教学反思的可行性2022-10-24
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的论文2023-07-05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和译评2022-05-12
学位论文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2023-03-11
西湖游记的教案2022-05-07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2022-04-29
儿童移情指向性的发展及不同语言提示的作用2022-05-06
双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4-01-23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