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时间:2023-04-04 07:49:2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共11篇)由网友“小狗要穿毛衣”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供大家阅读。

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篇1: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作为英语语言教学之一的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更离不开文化的`渗透.本文就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原因和意义做了深入的剖析,并就如何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提出了一些看法.

作 者:郑月波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英语精读课教学   文化渗透  

篇2:语文精读课教学德育渗透的论文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精读课文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渗透方法。

1.从审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结构都是围绕着标题进行的,而介绍时代背景能使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则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让学生从题目入手,“亲人”指谁?“再见了,亲人”是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简单的几个问题,很快从情感的角度把学生拉进了课文。接着,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同志的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中朝人民军的沉重打击下,美国侵略者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批撤出朝鲜回国。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生从审题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中领会了“亲人”的含义,中朝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深切地体会到中朝人民那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在表演中渗透

表演,既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真实的还原,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它是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巧妙地运用表演法,能真正地起到文道结合,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巨人回来时,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巨人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斥责孩子们,孩子们怎样的呢?”在表演时,引导学生尽量用姿体语言把当时真实的心情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课文内容真实地再现,也从表演中深深地明白:“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在朗诵中渗透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它主要是通过声音、手势、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在朗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向听众传达一种思想。如《落花生》一文中,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等果实那样高高的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等句子的朗诵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几种事物的不同特点,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强调花生的果实与其他的不同,从而向听众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开国大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地震中的父与子》、《养花》等等,通过朗诵不仅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国家的教育,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在小结中渗透

小结主要是围绕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的。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是学习完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后,也可以是学习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还可以是学完全文后对整篇课文进行综合性总结与延伸时。总之,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小结都是教师有目的性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当学完第二段,“眼前的场景”和“人们的回忆”以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小结:“这样把眼前的现实和对过去的回忆对比着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后,教师用一句话作归纳小结:“这样写,更能体现出人民失去总理、国家失去栋梁的悲痛情景”。学完全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作总结:人民为失去这样的总理而悲痛,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人民永远怀念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怀念和崇敬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牢牢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完美的人格。

篇3:大学英语精读课整体语言教学

大学英语精读课整体语言教学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评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整理语言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效果.

作 者:高忻 GAO Xin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5 刊 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 TURAL COLLEGE 年,卷(期): 18(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大学英语   精读课   课堂教学  

篇4:试论英语专业测试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融合

试论英语专业测试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融合

试论英语专业测试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融合

汤岩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要:英语专业测试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测试通过率的提升,不能依赖考前辅导和短时间的强化,而要靠平时高质量的教学。精读课的教学应与英语专业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测试促进教学,以测试促进教改,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与测试的融合。

关键词:英语专业测试;精读课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056-02

全国英语专业考试(TestforEnglishMajors,简称TEM)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开发、设计和实施的全国性考试。考试目的在于检查已学习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和高年级阶段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新版)》…和《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新版)》[2]所确定的各项目标。TEM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全国英语专业测试分为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设以来,参加测试的学校越来越多,各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也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全国英语专业测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英语精读课具有课节多、内容量大、知识覆盖面广的特点。精读课的教学应与英语专业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将教与学、教与考相结合,掌握新的知识点,巩固已学知识,不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平时与精读课相关的测试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此来积累实战经验。因此,对加强英语精读课教学、提高专业测试的过级率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与测试融合,以测试促进教学

英语精读课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英语阶段和高级英语阶段。

1.基础英语教学:测试之根基

基础英语教学在英语专业学生中要进行两年,是学生大一、大二最为重要的一门课。以本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黄源深、虞苏美和邹为诚编写的《综合英语教程》。这套教材我们选用1―4册,每一册里包含有15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对学生的训练项目分为语音、语法、词汇、段落、篇章分析讲解、阅读理解及赏析、写作训练。这样在每节课中,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的训练。

(l)语音方面。由于师范院校的特点,我们对于语音教学抓得很严格。刚入学的学生要从单音练起,使学生逐步正确掌握单词和句子的常见重音模式;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及轻重变化;掌握语流中语音变化规律、连读、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掌握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达到发音正确,掌握朗读、说话节奏,掌握语流中语音的变化规律,语调、语流较自然等要求。对学生语流语感语调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其英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也是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语法方面。语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语法,在遣词造句做文章的时候能够符合规范,符合英语语言的要求和习惯。这部分是专业四级测试中学生认为得分最容易的部分,也是教师要求学生不应该丢分的部分。为此,教师应结合不同单元里出现的不同的语法项目,有重点地进行总结并配以适量的练习,尽量做到练的题型全面,难易度与专业测试一致。

(3)词汇方面。与语法部分相同,词汇的测试在专业四级测试中集中出现在单项选择部分,主要是以同义词辨析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形容词、动词应该进行重点讲解,将意思相近的、词形相近的单词进行比较对比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常积累多积累,逐渐做到熟练运用3000―5000个常用词。

(4)阅读方面。阅读理解部分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不易读懂,即便读懂了也经常在几个答案中举棋不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段落 篇章的分析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抓住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常用的表述方法,以此来分析考题常出现的部分,研究答题的技巧。在英语专业测试中,阅读部分都有时间的限制,好多学生苦于答不完卷。为此,在教学中应该拿出课文中的适当的段落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

2.高级英语教学:测试之重心

“高级英语”是培养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技能向高层次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校选用的是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一、二册教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是不同体裁的当代英语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讲解,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基础阶段所习得的基本语法体系和词,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欣赏高难复杂英语文体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背景,加深、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1)加强阅读理解训练。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不仅对语句进行分析,还要对 篇章的结构、文体进行分析。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第一册为例。这本教材里编排了英语中的主要文体,第一课TheMiddleEastemBazaar,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描写性的文章。第二课Hirosluma则是一篇特点鲜明的记叙文,有非常明确的线索。第三课ShipsintheDesert又是不可多得的好议论文,条理十分清晰。第五课展示了丘吉尔演讲中的精辟的语言和大段的排比,将一篇生动的演讲稿展现给了学生。第十五课是一篇寓意深刻、饱含哲理的日志NoSignpostsintheSea,让学生有机会去区别日志与日记的不同。讲解文章时应讲解文章的结构,讲解文章所使用的文体特点以及使用的范围。

(2)英汉互译训练。英汉互译在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占很大的比例,而且翻译功夫的训练不在一天两天,是一个对语言长期积累并且熟练运用的过程,要想在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必须加强平时的实践训练。《高级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精美段落,教师可以将这些段落拿出来与学生一起进行翻译,来探讨某些词的哪种译法、某些句子的哪种表述方法最为恰当。通过这些实战练习和反复的研究讨论,学生会逐步地掌握翻译技巧,达到较熟练地进行翻译的目标。

(3)写作训练。在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写作占的比例也很大。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包含的文体较全面。教师可以结合每课的文体,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列出写作提纲,模仿课文结构,进行全篇文章写作。教师批改后,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或是同学之间互改,将每一篇文章都写到最好,可以作为今后测试中参考的范文。

二、教学改革与测试融合,以测试促进教改

1.将教学评估体系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采用统计学和数据库技术,应用已设计完成的《英语精读教学及测试评估系统》软件,将教学评估体系应用于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将平时的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的试卷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整理,本着效度和信度两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对语言测试手段和教学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此来推动教学与专业测试的融合,以专业测试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改进。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长时间的跟踪测评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对于英语专业课教学和专业测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应用的、并且收效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如果将教学与测试相结合的话,那么任务型教学应该是应对英语测试的最为适宜的教学手段。因为它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易于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中,虽然教师设计出许多的.教学活动,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的来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专业测试中的许多项目都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训练,如词汇练习、翻译训练等,教师设计出难易度适当的练习任务,并赋予适当的趣味性,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融入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优点。它的信息符号有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表现形式,甚至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弥补传统教学诸多方面的不足。精读课教学涉猎面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精读课中应用将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对英语专业测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听力训练中,通过计算机将音频材料进行播放,音质清晰,每次课都可以进行十分钟的集中练习。长此以往,听力理解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单选的测试训练亦是如此,可以将题目一一投到屏幕上,既能提高训练的速度,又能方便教师的讲解。所以,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精读课结合在一起,对于提高英语专业测试成绩,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英语专业测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对教学进行评估的手段之一。有效的教学能够提高测试的合格率,而科学合理的测试又可以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正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戴炜栋教授所说的:“测试通过率的提升,要靠平时高质量的教学,而不是靠一味地依赖考前辅导和短时间的强化。”可见,平时教学的重要性。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向平时的每一堂课要效率,让学生拥有丰厚的语言功底,定能在专业测试中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l]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年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小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第三届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会在上外举行

篇5:信息技术下的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模式研究

多媒体网络技术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信息技术也加速了与各门学科的.整合.而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种种弊端,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任务型教学为主,以协作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

作 者:罗雷 苏曼 Luo lei Su Man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语系,中国,北京,100083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   整合   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   教学效率  

篇6:TEM-4十年改革与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TEM-4十年改革与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从制定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开始,TEM-4经历了近十年的`变化.期间又出现了考纲变化,使TEM-4试题改革呈现三大趋势.由此反思当前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的现状,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作 者:黄洁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CHNOLOGY COLLEGE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27(2)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7:英语专业教学中精读课与文学课的整合

英语专业教学中精读课与文学课的整合

英语专业精读课与文学课的教学均存在诸多问题.精读课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越来越被教育者所诟病.文学课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自身教学理念与手段的落后,已被日益边缘化.文章以精读课文<莳萝泡菜>的讲授为例,探讨了改革这一现状的.新思路,即整合该二门课程.在精读教学中处理文学内容,使文学学习回归文本,从而达到语言习得与文学欣赏并举的效果.

作 者:陈艳琳 CHEN Yan-lin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湖北,武汉,430014 刊 名:襄樊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FAN UNIVERSITY 年,卷(期): 30(4) 分类号:G642.421 关键词:英语专业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篇8:浅议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语法教学

浅议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语法教学

英语语法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熟练的过程.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对语法知识的'讲授是提高学生语法水平的必要条件,并且有助于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的进步.

作 者:李萌 LI Meng  作者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刊 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7(3)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语法教学   大学英语   精读课  

篇9: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

杨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作用匪浅,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却常常成为学生做出正确理解与进行翻译的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学习中所存在的文化“瓶颈”,旨在探讨培养学生文化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

篇10: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

作者简介:杨琳(1974-),女,甘肃宁县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全方位国际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对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并能在两种语言中较为自由地进行转换的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高,但英语专业培养的翻译人才在缺口极大的中国翻译产业市场中显得杯水车薪。翻译活动所涉及的至少是两大片文化,而英汉两种语言植根于迥然各异的文化体系,彼此相遇时文化矛盾所引发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在翻译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置于跨文化的视域下,培养学生翻译学习中的文化思辨能力,即对语言中所积淀的文化因素要学会思考与辨别,增强其文化敏感意识,帮助学生突破翻译中的文化“瓶颈”,识得文化,入得语言,从而做出正确的理解与翻译。一言以蔽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文化人”,而后才能谈得上真正提高学生翻译学习中的文化思辨能力与翻译能力。

一、翻译教学中学生的文化意识问题

国内外著名的学者兰博(Lambert)、雷恩(Robyns)、玛丽・斯内尔霍恩、傅雷、刘宓庆、周方珠等均在其著述中认为文化因素是翻译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汉语注重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则归属于科学文化,两者的差异存在于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政治制度、民风民俗诸多方面,在翻译中又是依赖语言的上下文而存在的。但在大学生英语翻译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其对汉英文化因素的差异了解欠缺,这既是他们学习的兴趣及动力所在,又是其经常遇到难以跨越而受挫的障碍或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去的陷阱。这是因为英汉两种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既存在同质性,即文化共核(cultural common core,人类文化中共同的核心,即各种文化特征相覆盖的部分)[1],又存在异质性,即文化方面的差异乃至文化冲突。学生所面临的文化“瓶颈”主要是由于两种文化的异质性所导致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负载词汇。汉英两种语言互译时,词汇是理解语言并给出准确翻译的基础,文化的同质性体现在语言上通过翻译交流可以实现语言形式和意义上的基本再现。相反,负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译词的选择对学生而言却时常是一个雷区。这类词汇对译入语文化而言是异质的东西,缘于异质,所以具有排他性(exclusiveness),很容易引起误译或是在译入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产生表达上的空白,也就是“词汇空缺(Lexical Gap)”[2]。学生经常会对一些看似简单的词语掉以轻心,忽略了文化因素对翻译的调节作用。

如现代科技文明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语言中也有大量的反映,像“empty nester”是用来指因儿女在外工作而独守房屋的老人(“空巢老人”),而“loneliness industry”也是应运而生解决该社会问题的“为孤寡老人服务的福利事业”,上有老下有小奔波赚钱以养家糊口的人们被形象地称为“sandwich generation”。因不了解该类文化色彩鲜明的词汇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加之无生词障碍,学生做出误译或硬译在所难免,有的译词虽能彰显其形象性,却因无丝毫的文化知识解说而让读者满头雾水,不知译者之所云。

2.语言意义之语场。文化是一个大环境,在此环境下的语言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语场(language field),即“单词、词组、语句在思想表达统一体的约束下相互行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语言环境”。[3]翻译活动词语搭配中的“假朋友”(false friends)就是反映语场决定语言意义的很好的例子,“害人的礼物”是“Greek”与“gift”二者的结合,“German”与“band”遭遇也摇身变为“街头乐队”,“strange bedfellows”(萍水相逢)也不是根据词组各个组成部分妄加猜测而成的“同床异梦”,“black”和“diamonds”成为一个词组就成了与原来各自词义大相径庭的“煤”等。在翻译这类词汇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望文生义(taking the words too literally),却忽略了词汇所处的语场乃至语场之外的文化背景。词汇量只能有助于提高其翻译速度,却不是其产生准确译词的充要条件。

3.语法结构。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语法及句法结构。英语与汉语的语法结构有其类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由于汉语注重意合(parataxis)而英语注重形合(hypotaxis)反映到词语及句子结构上的差异。“go”、“goes”、“going”、“went”、“gone”表达的是不同的语法概念,分别对应了不同的人称、时态、语态等,在汉语中却只有一个“去”与之对应,翻译中需要加上其他词汇才能保持语言意义及功能方面的基本对等;汉语中的关联词“不仅……而且”体现出来的也不仅仅是英语结构词“not only…but also”,还有语法现象胶着在其中。汉语文化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而英语文化更注重严谨的思维与推理。文化个性会通过词汇反映在语法中,又通过语法反映在句子结构中,而翻译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忽略文化异质性所导致的细微差异,没有对译法进行适时辩证地调整,从而影响了译文质量。

4.文体与修辞手法。“话有三说,巧者为妙”,不同的文体与辞格的使用会为文句增色添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更加注重的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如何去完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去比较汉英两种文化中的文体与修辞手法的异同,在阅读与理解源语的过程中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改变了源语的风格或者对辞格进行生硬照搬,导致文化误读、译文千篇 一律甚至是在形式上与源语“差之毫厘”,而意义上却“谬以千里”的译文。如汉语中“她是个扫把星”,学生在阅读句子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本族语文化中“扫把星”即“彗星”,很少深入地探到文化内核的东西,文化的误读导致了误译“She is a comet”。“扫把星”是汉语词汇中所特有的,而“jinx”却是英语中用来表示“不祥之人、凶煞”特有的词汇。再如“She is as poor as Job”,学生在懂得了“约伯”为《约伯记》(《圣经・旧约》中的一卷)中的人物,很容易将其处理为“她像约伯一样贫穷”。修辞手法尚在,却对不谙圣经故事的中文读者造成了理解壁障。

二、翻译教学中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寄身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异质与同质文化因素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是翻译学习的活水之源,思考愈是趋于深入,对译事中的文化因素愈是敏感,愈是会在亦同亦异的辨析中形成良好的学而思、思而学的互补学习方式。

1.文化之思。翻译的矛盾实质上就是语言和文化的矛盾。[4]如何培养学生化解二者之间矛盾的能力?由于实际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理论授课占得比重较少,因此,通过具体的译例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对英汉互译中文化因素的思考、辨析、审美判断及表现能力,由此及彼,是提高学生文化敏感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政治协商太微妙、太复杂了,知识分子和新闻记者这类的文人很难理解”,该汉语句中突出的是知识分子、新闻记者,是以人为中心,有因有果。

分析译文“It often seems that the political process is fartoo subtle,far too complex,for men of words―intellectualsand journalists to understand”不难发现译文注重逻辑,形式上严密符合语法,主次井然,结构复杂,强调的主体俨然变成了客体“political process”,持有“fartoo subtle,far too complex”观点的主体却被置之于句末。通过此例,可以穿插讲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滥觞,汉语深受文化三教(佛教、道教及儒教)的浸淫,人文主义色彩浓厚,宽和谦逊,以有生命的主体为中心展开论述居多,重在综合,顺向思维明显;英语脉承希腊文化、犹太宗教和现代工业主义,对客观世界的征服智慧或对客观事实阐述尤显突出等,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使学生意识到“翻译=词汇+语法+翻译技巧”加和性原理的片面性及错误。在讲授英语中源自希腊语的词汇时,应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或者翻译小组之间的文化知识共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对“Achilles heel”(唯一而且致命的弱点)、“Sphinx riddle”(斯芬克斯之谜,喻难解的谜题)以及上文提到的“Greek gift”、心理学上的“恋父情结”、“恋母情结”等俯拾皆是的神话或典故背后的文化精神进行探索,鼓励学生对“Eden”(伊甸园)、“Forbidden fruit”(禁果)、“Juda’s kiss”(犹大之吻,喻背叛)等犹太宗教之宝典《圣经》中“人性恶”之论与中国儒说“人之初、性本善”文化向背之因进行分析。具体的译例及相关的文化构成因素互相衬托,学生的学习不仅不会显得枯燥,反而学会了在遇到一种表达与其母语及思维常识相冲撞(clash)的时候,会以习得的文化敏感性去探索其背后的成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思考种种语言结构背后的文化支撑及思想意识体系,日积月累,眼界得以拓展,知识体系得以完善,思维在跨越时空的语言翻译活动中被赋予灵动的羽翼。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给予学生一双思维之羽翼并助其习会振翅方是长久之策。

2.文化之辩。文化之思是前提,学生通过对源语进行分析,思考英汉文化的差异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词汇、句子、语篇等中存在两种文化中异质的东西,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展开翻译活动了。纽马克教授(Peter Newmark)提出文本分析即原文理解是翻译的起始[5],翻译中除了分析源语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经纬之外,还必须对文化制约下原文的旨意、语言风格、语言所针对的读者层、语体的雅俗、场景等进行辨析,方能做出准确、忠实而又通顺的翻译。张梦井等提出了翻译的同项比较(Parallel Comparison)[6],即“比较同一篇作品(或其他文件)不同译文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发现哪种译文总体上好(或欠缺),或者哪种译文在某一方面好(或欠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上较为常用,因为寻求原文关照之下多种译文之间的同和异会更有效地接近原文的精魂。一个词汇、一个句子乃至语篇可以有不同的译文,如汉语中的“草”在英文中的基本对应词为“grass”,但在与不同的词搭配时,选择译词应该考虑到“草”在两种语言中所映射出的文化个性,“草寇”可能译为“bandits”,“草率”可能译为“hasty”,“草包”在汉语中既可指草编的包或装满草的包(straw bag),语义扩大后,也可用于比喻无能的人(good-for-nothing/blockhead),“草书”对英语读者而言就更披上了中国文化色彩,只能通过释义后译为“(inChinese calligraphy,characters executed swiftly and withstrokes flowing together),其中使用了介词短语,又出现了分词结构等层次分明的语法现象后,才准确传达了该词。因此,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对两种文化中异质的元素进行思考,还必须在两种文化中不断辨析游走,既要保留源语中深厚浓郁的文化气息,又要基本上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余光中曾指出:最理想的译法,应该是中外的学者作家两相合作,中国人的中文理解力配上英美人英文表达能力,当可无往不利。[7]但中外译者的合译模式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而言缺乏现实基础,因此,对同一原文尽可能产生更多的译文,不断地进行辨析,尊重文化,尊重受众,应该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际可行的方法之一。同时,笔者认为,除了译文的同项比较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翻译类项比较能力,即对文化认知相似,而表述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辨别分析,既可找到两种文化脉动联系,亦能领会内容相似外在却缤纷多姿的世界文化博弈。培养学生先思后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课堂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小舞台,使得汉英两种文化通过翻译活动展开良性互动应该是值得提倡的。

三、结语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翻译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启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更为纵深的理解之门。同时,从文化理解视角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探索英汉语言不同的文化结构(cultural configuration)以及两种文化精神中各自所透射出的独特的文学信号(culturalsignals)的广阔空间,帮助他们在翻译学习及实践中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甄别,提高其文化思辨能力及综合文化素养,逐步提高其翻译水平。当然,增强对翻译课程任课教师的培训,使得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能成为培养学生文化思辨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这也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05.

[2]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7.

[3]汪福祥。英语笔译综合能力[M].北京:外文出版社,:73.

[4]Nida,E.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7.

[5]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1.

[6]张梦井。比较翻译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8.

[7]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66.

篇11: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大学英语精读课要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的教学目标,就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语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技能,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 者:严立东 钟乐平张文娟  作者单位: 刊 名:国际商务研究  PKU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年,卷(期):2006 27(6)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精读   语篇教学   语言点   分级教学  

浅议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语法教学

古代文学的毕业论文

叶圣陶语文精读思想及对新课改的启示

小学作文阅读教学总结

关于语文教学法的论文题目

试论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高年级汉语精读课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共11篇)】相关文章:

谈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论文2023-04-14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2024-0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2023-03-25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2023-07-13

四年级下学期工作计划2024-03-16

大学英语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2022-05-06

大学教师个人总结2023-07-28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2023-08-13

大学教师个人总结范文2022-09-25

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七年级上册)2024-02-29